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438a 页

No. 2776 [cf. No. 1775]
释肇序


本深也。启者开也。如世开深非王印不□
□□□□□□□□□□□□喻也。故法华
经云。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
□□□□□言词相寂灭。此经云。法相如是
岂可说等。此则但可智悟。难□□□□□
圣应不同者。应迹殊也。众生感异。法佛应殊。
佛身既随感□□□□□遂缘千异故曰不
同也。总标本迹不思议也 非本无以垂迹
非迹无以显本者。此则圣人若不住不二之
宗本。无以垂千异之殊迹。群生不亲千异之
殊迹。无以悟不二之宗本。故肇师云。因未以
示本。托粗以表微。即其事也。天台辨本迹
略有五重。一真俗。二理教。三理行。四体用。
五权实。皆为因本垂迹寻迹得本 本迹虽
殊不思议一也。以本迹相由故合明耳。故诗
云。南有樛木葛蔂缧之。下盘曰樛。上盘曰句。
若吹高松擢质于云霄之上。葛蔂延蔓于荆
蓁之下。则葛萝虽有攀缘之功而不离蓬蒿
之下。若樛木不接葛萝仰攀。则虽千寻之檊
亦可因依而达矣。法合亦同。便如来栖神于
九居之上苍生沦没于三涂之下交感不会。
则虽群生有本觉之智。不勉沦回之苦。若使
苍生深信仰之诚。诸佛垂大悲之迹。则虽十
力位尊三祇劫远。自强不息咸可成矣。本迹
之义于兹显然。从此第三明释题目也 故
卷一 第 438b 页 T85-0438.png
命侍者。标以名焉。嘱累品中。佛告阿难此
经名维摩诘所说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即命阿难为侍者。此以本迹俱不思议故。令
不思议为名也。

三明重译之由。由前翻译失旨故重译也。文
四。初明译经主。即秦主姚兴也。二明译经时。
即弘始八年也。三明能译人。什法师也。四
明所译法。即此经也。前文有二。初举人叹德
也。二明重译之本意。初中大秦天王者举人
也。俊神等者叹德也。大秦叹其国大王。王
显其人尊。圣德普覆谓之天。黎人仰归往谓
之王。此孝治之德也(故孝经云。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不敢遗小国之民臣。而
况于公侯伯子男呼故得万国之欢之等)又可为民所载谓之天。于人
自在谓之王。斯则至尊之称也。俊神者俊英
亦俊杰也。有释。才过十人曰豪。百人曰英。千
人曰俊。万人曰杰。神谓神思也。谓俊杰之
心世英之等。故云超世。此叹治国之智 玄
心独悟者。游心玄镜故曰玄心。幽鉴不群故
名独悟。此叹悟理心也 弘至理于万机之
上者。弘者大敕及万方故云大也。至者极也。
治化万机者。万事之机微也。尚书云。兢兢
业业一日二日万机。此爰秦王善治国政垂
衣端拱而物自归。虽处万机之务而不失天
运之化 扬道化于千载之下者。扬谓宣扬。
化者法化也。千载者载年也。如来灭后一千
三百馀年。大乘至教方传此土。秦主应兹住
运故得广崇法化也。则由俊神越世故能弘
至理于万机。由玄心独悟故能扬道化于千
载。万机之先故云上。千年之后故云下也。
卷一 第 438c 页 T85-0438.png
从此第二明重译之意。每寻玩兹典以为栖
神之宅□□□□□寻玩习者此也。典者经
典也。以者用也。为者作也。栖者止息也。神
□□□□□处也。下云毕竟空寂舍义因也。
此明秦主得古译经常披寻□□□□□□
之所也。而摄支竺所出理滞于文者。支译支
谦。竺谓法护也。理滞于□□□□□经支
谦所出以不来相而来为辱来。不见相而见
为相见等。此则大乘之理滞于译者之文。何
者如什所译。经云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
此则精于至理而应会之义不失。言辱来相
见乃涉于浮俗。而理悟之道都捐如世人云
不面。在昔辱来相见。岂法身大士同俗执相
见邪 常恐玄宗坠于译人者。翻译既乖经
旨故。恐玄妙之宗坠于译人之笔也。北天之
运运通有在者。北天者北天竺国也。运者动
也转也。如大品经云。明佛记此经我灭度后
传于南天。次至西天。后至北天。当没于地。
据运数南天五百年西天五百年。方至北天。
此国即北天焉。国之东隅故。千年之后大教
合传于此国。果佛言故曰通有在也。第二明
译时 以弘始八年岁次鹑火者。太岁在午
应曰敦𦍕。月在午方云鹑火。此以月号命年
故也。此出尔雅 命大将军常山公者。姚
嵩也 安城侯者。姚显也。常山安城即所封
之邑也。公之与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也。此即
举所封之号也 于常安大寺者。秦主讳长。
以是姚苌之子故曰常。此则译经处也。大寺
别处也。即草堂寺以草覆堂故云草堂。群僧
卷一 第 439a 页 T85-0439.png
所集谓之大寺。皆当时之号非本名也 与
义学沙门者。取善理之人简馀学也。即生肇
融睿凭影严观等千二百人皆一时之杰。各
旨盛迹及西。请什公译经等事广如抄及传
述。从此第三明能译人。分二。初举人叹德后
明译经之意。初什公之一字举人 以高世
之量等者。叹德也。即智量高远出过于世故
云也 冥心真境者。心与理冥也 既尽环
中者。智穷实相。即庄子云。抠始得其环中
以应乎无穷。彼以是非为循环。此绝是非处
为环中。今借彼言以明实相也 又善方言
者。善解梵汉二国方言也。从此第二译经意
 于时手执胡文口自宣译。胡文者梵夹也。
谓承梵天之馀训言文者谬也。故南山尊宿
云。犹是昆之一砾耳。什法师既闲两国之言。
故口自翻译也 道俗虔虔者。道谓义学沙
门。俗谓儒宗词伯也。皆是因證义人也。虔
虔者。虔者敬也 再言者表诚敬之志 一
言三复者。谓再审定其义也。故论语南客
三复白圭故云白圭之点尚可磨。斯言之点
不可为。故读诗至此皆三复也。今取彼言耳。
谓文诠正理用轨物。心得意则道果由成。失
旨则诸见从起。故须三复也 陶冶精求粉
存圣意者。合土日陶。镕金名冶。此喻也。如
陶师之埏填简除沙卤。若金师之镕铸直取
精纯。故能成其器用也。今亦如是简去繁言
直诠圣旨以成无上法宝也。此明译经之意
也。从此第四所译法 其文约而诣其旨婉
而彰者。约谓省约。诣谓至也。此明文虽省
卷一 第 439b 页 T85-0439.png
约而理诣实相。旨婉而彰者意也。婉顺也。彰
明也。即如智度菩萨母等偈。意则婉顺理。又
彰明前序。明古人未融大观故理蹇阙。通方
言故词疏。今以什公尽环中故旨婉而彰。善
方言故文约而诣故 微远之言于兹显然。
微谓幽微也。老子云。搏之不得名曰微也。远
谓深远。显然者明也。此明实相之理。虽深
固幽远。然由翻译得旨遂使显然。此爰翻传
之得意也。从此第四彰注解所以。翻译既
明理虽易见。传之未悟犹恐难通。故须注解
以开后学。文二。初述谦辞。二明注意 初中
余以闇短者余我也。以为也。闇谓愚闇。短谓
短浅也 时预听次者。谓参预也。什法师译
经之时。随讲肇公亲承德音。故云时预听次
也 虽思乏参玄者。思者智思也。乏者少也。
参者涉也。玄者实相理也。谓心不悟理故云
也 然粗得文意者。言虽非精诣而粗知指
归耳 辄顺所闻为之注解者。辄谓自专也。
为者作也。略记成言述而不作者。记谓记录。
诚言有二。或作成字。成立此经。经之言或
作诚字。成者实也当也。记什公诚当之言以
解此经也 述而无作者。论语云。述而无作
信而好古。意明唯圣作法余但述古人之言。
非敢自作也。二明注解所意 庶将来君子
异世同焉者。庶望也。将来谓当来也。君子
简异小人。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
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而大笑之。小人既
不能奉行。故但言君子。此言不必简弃意。欲
劝勉令自强耳。异世同闻者虽现世未来时
卷一 第 439c 页 T85-0439.png
后俗易闻经證悟获益不殊故云也。余以大
历二年春正月于资圣寺传经之次记其所闻
以补多忘。庶来悟义伯无诮斐然矣。

崇福寺沙门体请记


释肇序略分四

* 初通本迹分二

* 初标名总叹

* 初标名总叹
* 二历法别明
* 三总彰功益
* 二历法别明

* 初明妄计
* 二总结彰非
* 二别辨教兴分三

* 初集同弘人
* 二明所弘教分三

* 初明本不思议
* 二明迹不思议
* 三明本迹合不思议
* 三明经题目
* 三明重译之由分四

* 初明译经主分二

* 初举人叹德
* 二明重译之意
* 二明译经时
卷一 第 440a 页 T85-0440.png
* 三明能译人分二

* 初举人叹德
* 二译经之意
* 四明所译法
* 四彰注解所以分二

* 初述谦辞
* 二明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