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481b 页
卷一 第 481b 页
No. 464 [Nos. 465-467]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名伽耶山顶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初得道,在摩伽陀国伽耶
卷一 第 481c 页 T14-0481.png
山祠,与大比丘众千人俱,其先悉是编发
仙人,皆阿罗汉,所作已办,心得自在,逮得己
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菩萨万人,皆从十方
世界来集,有大威德,皆得诸忍、诸陀罗尼、诸
深三昧,具诸神通。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
菩萨、大势至菩萨、香象菩萨、勇施菩萨、
随智行菩萨以为上首,如是等菩萨大众,百
千万亿,其数无量;并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
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
围绕。
尔时世尊,入诸佛甚深三昧,如实谛观
诸法性相,而作是念:「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得一切智慧,除诸重担、度三有险道,灭
无明、得真明,拔邪箭、断渴爱,成法船、击法鼓、
吹法蠡、建法幢,转生死种,示涅槃性,闭塞邪
道,开于正路,离诸恶业,示于福田。我今当观,
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以身得?为
以心得?
「若以身得,身则无知、无作,如草木
瓦石,四大所造从父母生,以衣服、饮食、卧具、
澡浴而得存立,必归败坏无常磨灭。而是菩
提,但有名字世俗故说,无形、无色、无定、无相、
无向、无入、无道,过诸言说出于三界,无见、无
闻、无觉、无知,亦无所得、亦无戏论,无问、无示、
无有文字、无语言道。
「若以心得,心从众缘
生,众缘生故空如幻,无处、无相、无性,亦无所
有,于是中得菩提者,所用法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是法皆空但有名字,以世俗故而
有言说,是皆忆想分别,实无所有,无有根本,
亦无体相。无受、无著、无染、无离,一相所谓无
相。是故于此法中,无有得者。无所用法,亦
仙人,皆阿罗汉,所作已办,心得自在,逮得己
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菩萨万人,皆从十方
世界来集,有大威德,皆得诸忍、诸陀罗尼、诸
深三昧,具诸神通。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
菩萨、大势至菩萨、香象菩萨、勇施菩萨、
随智行菩萨以为上首,如是等菩萨大众,百
千万亿,其数无量;并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
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
围绕。
尔时世尊,入诸佛甚深三昧,如实谛观
诸法性相,而作是念:「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得一切智慧,除诸重担、度三有险道,灭
无明、得真明,拔邪箭、断渴爱,成法船、击法鼓、
吹法蠡、建法幢,转生死种,示涅槃性,闭塞邪
道,开于正路,离诸恶业,示于福田。我今当观,
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以身得?为
以心得?
「若以身得,身则无知、无作,如草木
瓦石,四大所造从父母生,以衣服、饮食、卧具、
澡浴而得存立,必归败坏无常磨灭。而是菩
提,但有名字世俗故说,无形、无色、无定、无相、
无向、无入、无道,过诸言说出于三界,无见、无
闻、无觉、无知,亦无所得、亦无戏论,无问、无示、
无有文字、无语言道。
「若以心得,心从众缘
生,众缘生故空如幻,无处、无相、无性,亦无所
有,于是中得菩提者,所用法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是法皆空但有名字,以世俗故而
有言说,是皆忆想分别,实无所有,无有根本,
亦无体相。无受、无著、无染、无离,一相所谓无
相。是故于此法中,无有得者。无所用法,亦
卷一 第 482a 页 T14-0482.png
无菩提。如是通达,是则名为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会
中,立佛右面,执大宝盖,以覆佛上。时文殊师
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
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发心?」
佛
告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当随菩提相,而
发其心。」
「世尊,菩提相者当云何说?」
佛告文
殊师利:「菩提相者,出于三界,过世俗法,语
言道断,灭诸发、无发,是发菩提。文殊师利!
是故菩萨应灭诸发,发菩提心,无发是发菩
提。发菩提心者,如如法性,相如实际,无
分别,不缘身心,是发菩提。不著诸法,不增、
不减、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如镜中像、如热
时焰、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
心。」
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月净光德,得阿惟越致。
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菩萨缘何事故行菩
萨道?」
文殊师利言:「汝可以此问于世尊。」
佛即告文殊师利:「汝答月净光德天子所问
行法。」
文殊师利谓天子言:「汝可善听,我今
当说。天子当知,诸菩萨道,以大悲为本,缘于
众生。」
天子言:「菩萨大悲以何为本?」
文殊师
利言:「以直心为本。」
又问:「直心以何为本?」
答言:「于一切众生等心为本。」
又问:「等心
以何为本?」
答言:「无别异行为本。」
又问:「无别
异行以何为本。」
答言:「以深净心为本。」
又
问:「深净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为本。」
又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六波罗蜜为本。」
又
藐三菩提。」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会
中,立佛右面,执大宝盖,以覆佛上。时文殊师
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
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发心?」
佛
告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当随菩提相,而
发其心。」
「世尊,菩提相者当云何说?」
佛告文
殊师利:「菩提相者,出于三界,过世俗法,语
言道断,灭诸发、无发,是发菩提。文殊师利!
是故菩萨应灭诸发,发菩提心,无发是发菩
提。发菩提心者,如如法性,相如实际,无
分别,不缘身心,是发菩提。不著诸法,不增、
不减、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如镜中像、如热
时焰、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
心。」
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月净光德,得阿惟越致。
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菩萨缘何事故行菩
萨道?」
文殊师利言:「汝可以此问于世尊。」
佛即告文殊师利:「汝答月净光德天子所问
行法。」
文殊师利谓天子言:「汝可善听,我今
当说。天子当知,诸菩萨道,以大悲为本,缘于
众生。」
天子言:「菩萨大悲以何为本?」
文殊师
利言:「以直心为本。」
又问:「直心以何为本?」
答言:「于一切众生等心为本。」
又问:「等心
以何为本?」
答言:「无别异行为本。」
又问:「无别
异行以何为本。」
答言:「以深净心为本。」
又
问:「深净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为本。」
又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六波罗蜜为本。」
又
卷一 第 482b 页 T14-0482.png
问:「六波罗蜜以何为本。」
答言:「方便慧为本。」
又问:「方便慧以何为本?」
答言:「不放逸为本。」
又问:「不放逸以何为本?」
答言:「三善行为本。」
又问:「三善行以何为本?」
答言:「以十善业道为
本。」
又问:「十善业道以何为本?」
答言:「以摄六根
为本。」
又问:「摄六根以何为本?」
答言:「以正忆念
为本。」
又问:「正忆念以何为本?」
答言:「以正观
为本。」
又问:「正观以何为本?」
答言:「以坚念不
忘为本。」
天子言:「文殊师利!菩萨有几心,能摄因、能摄
果?」
文殊师利言:「天子!诸菩萨有四心,能摄因、
能摄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道
心,三者不退转心,四者一生补处心。初发心,
为行道心作因缘;行道心,为不退转心作因
缘;不退转心,为一生补处心作因缘。
「复次,天子当知,初发心如种谷田中,行道心
如谷子增长,不退转心如华果始成,补处心
如花果有用。又初发心如车匠集材,行道心
如釿治材木,不退转心如安施材木,一生
补处心如车成运致。又初发心如月新生,行
道心如月五日,不退转心如月十日,一生补
处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又
初发心能过声闻地,行道心能过辟支佛地,
不退转心能过不定地,一生补处心安住定
地。又初发心如学初章,行道心如学第二章,
不退转心如能以章为用,一生补处心如通
达深经。又初发心从因生,行道心从智生,
不退转心从断生,补处心从果生。又初发心
因势力,行道心智势力,不退转心断势力,
答言:「方便慧为本。」
又问:「方便慧以何为本?」
答言:「不放逸为本。」
又问:「不放逸以何为本?」
答言:「三善行为本。」
又问:「三善行以何为本?」
答言:「以十善业道为
本。」
又问:「十善业道以何为本?」
答言:「以摄六根
为本。」
又问:「摄六根以何为本?」
答言:「以正忆念
为本。」
又问:「正忆念以何为本?」
答言:「以正观
为本。」
又问:「正观以何为本?」
答言:「以坚念不
忘为本。」
天子言:「文殊师利!菩萨有几心,能摄因、能摄
果?」
文殊师利言:「天子!诸菩萨有四心,能摄因、
能摄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道
心,三者不退转心,四者一生补处心。初发心,
为行道心作因缘;行道心,为不退转心作因
缘;不退转心,为一生补处心作因缘。
「复次,天子当知,初发心如种谷田中,行道心
如谷子增长,不退转心如华果始成,补处心
如花果有用。又初发心如车匠集材,行道心
如釿治材木,不退转心如安施材木,一生
补处心如车成运致。又初发心如月新生,行
道心如月五日,不退转心如月十日,一生补
处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又
初发心能过声闻地,行道心能过辟支佛地,
不退转心能过不定地,一生补处心安住定
地。又初发心如学初章,行道心如学第二章,
不退转心如能以章为用,一生补处心如通
达深经。又初发心从因生,行道心从智生,
不退转心从断生,补处心从果生。又初发心
因势力,行道心智势力,不退转心断势力,
卷一 第 482c 页 T14-0482.png
补处心果势力。又初发心如病者求药,行
道心如分别药,不退转心如病服药,补处心
如病得差。又初发心法王家生,行道心学
法王法,不退转心能具足学法王法;补处心
学法王法能得自在。」
尔时大众中,有天子名定光明主,不退转于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定光明主天子,语文
殊师利法王子言:「何等是菩萨摩诃萨略道?
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
师利言:「天子!菩萨摩诃萨略道有二,以是
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
一者方便,二者慧。摄善法名为方便,分
散诸法名为慧;又方便名为随众生行,慧名
不转一切法相;方便名待应众生心,慧名不
待一切法;方便名和合诸法,慧名舍离诸法;
方便名起因缘,慧名灭因缘;方便名知分别
诸法,慧名不分别法性;方便名庄严佛土,
慧名庄严佛土无所分别;方便名知众生诸
根利钝,慧名不得众生;方便名能至道场,
慧名能得一切佛法。
「天子当知,菩萨摩诃萨
复有二道,以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何等为二?一者助道,二者断道。助道
者五波罗蜜,断道者般若波罗蜜。
「复有二
道。何等为二?一者有系道,二者无系道。有系
道者五波罗蜜,无系道者般若波罗蜜。
「复
有二道,一者有量道,二者无量道。有量道者
取相分别,无量道者不取相分别。
「复有二道,
一者智道,二者断道。智道者,初地至七地,
断道者,八地至十地。」
道心如分别药,不退转心如病服药,补处心
如病得差。又初发心法王家生,行道心学
法王法,不退转心能具足学法王法;补处心
学法王法能得自在。」
尔时大众中,有天子名定光明主,不退转于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定光明主天子,语文
殊师利法王子言:「何等是菩萨摩诃萨略道?
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
师利言:「天子!菩萨摩诃萨略道有二,以是
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
一者方便,二者慧。摄善法名为方便,分
散诸法名为慧;又方便名为随众生行,慧名
不转一切法相;方便名待应众生心,慧名不
待一切法;方便名和合诸法,慧名舍离诸法;
方便名起因缘,慧名灭因缘;方便名知分别
诸法,慧名不分别法性;方便名庄严佛土,
慧名庄严佛土无所分别;方便名知众生诸
根利钝,慧名不得众生;方便名能至道场,
慧名能得一切佛法。
「天子当知,菩萨摩诃萨
复有二道,以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何等为二?一者助道,二者断道。助道
者五波罗蜜,断道者般若波罗蜜。
「复有二
道。何等为二?一者有系道,二者无系道。有系
道者五波罗蜜,无系道者般若波罗蜜。
「复
有二道,一者有量道,二者无量道。有量道者
取相分别,无量道者不取相分别。
「复有二道,
一者智道,二者断道。智道者,初地至七地,
断道者,八地至十地。」
卷一 第 483a 页 T14-0483.png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随智勇行,问文殊师利
法王子言:「何谓为菩萨义?何谓为菩萨智?」
文
殊师利言:「善男子!义名无用,智名有用。何谓
义名无用?义是无为,无为法于法无用、非用。
又义者,非染相、非离相,是义于法无用非用。
又义不增不减,于法无用非用。天子,何谓为
智?智是忍道,是心所用非无用。是故,智名有
用非无用。智功归于断,是故智名有用非
无用。智名善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
缘,是处非处,是故智名有用非无用。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智。何等为十?一者
因智,二者果智,三者义智,四者方便智,五者
慧智,六者摄智,七者波罗蜜智,八者大悲智,
九者成就众生智,十者不著一切法智。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发。何等为十?一者身
发,欲令众生身业清净故;二者口发,欲令众
生口业清净故;三者意发,欲令众生意业清
净故;四者内发,一切内物不贪著故;五者
外发,欲令众生住正行故;六者智发,具足
佛智故;七者慈发,念一切功德庄严故;八
者众生成熟发,守护智慧药故;九者有为
智发,具足定聚故;十者无为智发,心不著
三界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行。何等为十?一者
波罗蜜行,二者摄行,三者慧行,四者方便
行,五者大悲行,六者求助慧法行,七者求
智法行,八者心清净行,九者观诸谛行,十
者一切所爱无贪著行。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思惟尽。何等为
卷一 第 483b 页 T14-0483.png
十?一者思惟事尽,二者思惟受尽,三者思
惟法尽,四者思惟烦恼尽,五者思惟见尽,六
者思惟邪尽,七者思惟爱尽,八者思惟
不著尽,九者思惟结使尽,十者思惟著道
场行尽。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治法。何等为十?
一者治悭贪心,雨布施雨故;二者治破戒心,
三法清净故;三者治瞋恚心修行慈忍故;四
者治懈怠心,求佛法无厌故;五者治不善觉
观心,得禅定解脱自在故;六者治愚痴心,生
助决定般若波罗蜜法故;七者治诸烦恼心,
生助道法故;八者治颠倒道心,修助四谛法
故;九者治心时、非时自在行故;十者治我观
无我法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善地。何等为十?
一者,身善离身三恶故;二者,口善离口四恶
故;三者,意善离心三恶故;四者,内善不著
见身故;五者,外善不著一切法故;六者,不
著助智善,不贪助道法故;七者不自高,善思
惟圣道性故;八者除身善,修集般若波罗蜜
故;九者离倒善,不诳一切众生故;十者不
惜身命,善以大悲化众生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贵随法行者,能得菩提,非
不贵随法行。随法行者,如说能行。不随法行
者,但有言说,不能如所说行。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
一者行道,二者行断。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
二?一者身自修行善,二者教化众生。复有
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行智行,二者不
惟法尽,四者思惟烦恼尽,五者思惟见尽,六
者思惟邪尽,七者思惟爱尽,八者思惟
不著尽,九者思惟结使尽,十者思惟著道
场行尽。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治法。何等为十?
一者治悭贪心,雨布施雨故;二者治破戒心,
三法清净故;三者治瞋恚心修行慈忍故;四
者治懈怠心,求佛法无厌故;五者治不善觉
观心,得禅定解脱自在故;六者治愚痴心,生
助决定般若波罗蜜法故;七者治诸烦恼心,
生助道法故;八者治颠倒道心,修助四谛法
故;九者治心时、非时自在行故;十者治我观
无我法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善地。何等为十?
一者,身善离身三恶故;二者,口善离口四恶
故;三者,意善离心三恶故;四者,内善不著
见身故;五者,外善不著一切法故;六者,不
著助智善,不贪助道法故;七者不自高,善思
惟圣道性故;八者除身善,修集般若波罗蜜
故;九者离倒善,不诳一切众生故;十者不
惜身命,善以大悲化众生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贵随法行者,能得菩提,非
不贵随法行。随法行者,如说能行。不随法行
者,但有言说,不能如所说行。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
一者行道,二者行断。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
二?一者身自修行善,二者教化众生。复有
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行智行,二者不
卷一 第 483c 页 T14-0483.png
行智行。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善
分别诸地,二者不分别地非地。复有二随法
行。何等为二?一者知诸地过,而能转进;二
者善知具足,从一地至一地。复有二随法行。
何等为二?一者善知声闻、辟支佛道;二者善
知佛道,不退转行。」
尔时佛赞文殊师利法
王子言:「善哉,善哉!汝能为诸菩萨摩诃萨说
本业道,诚如所说。」
说是法时,十千菩萨得无
生法忍。文殊师利法王子,一切世间天、人、阿
修罗,闻佛所说,欢喜信受。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分别诸地,二者不分别地非地。复有二随法
行。何等为二?一者知诸地过,而能转进;二
者善知具足,从一地至一地。复有二随法行。
何等为二?一者善知声闻、辟支佛道;二者善
知佛道,不退转行。」
尔时佛赞文殊师利法
王子言:「善哉,善哉!汝能为诸菩萨摩诃萨说
本业道,诚如所说。」
说是法时,十千菩萨得无
生法忍。文殊师利法王子,一切世间天、人、阿
修罗,闻佛所说,欢喜信受。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