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1248-015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重编琼台藁卷八
             明 邱浚 撰
 章奏
  进大学衍义补表
国子监掌监事礼部右侍郎臣邱浚诚惶诚恐稽首顿
首上言伏以持世立教在六经而撮其要于大学明德
新民有八目而收其功于治平举德义而措之于事为
卷八 第 1b 页 WYG1248-0155d.png
酌古道而施之于今政衍先儒之馀意补圣治之极功
惟知罄献芹之诚罔暇顾续貂之诮原夫一经十传乃
圣人全体大用之书分为三纲八条实学者修已治人
之要章句既有以大明圣蕴衍义又所以上格君心书
虽成于前朝道则行于今代惟太祖之建极尝大书于
殿壁之间暨列圣之绍基屡听讲于经筵之上既已致
夫雍熙太和之治一皆本乎躬行心得之馀善推所为
者固无俟乎尽言欲全其功者亦须补其阙略窃观衍
卷八 第 2a 页 WYG1248-0156a.png
义之四要尚遗治平之二条虽曰举而措之为无难不
若成而全之为尽善况有其体则有其用既成乎已当
成乎物理固无一之可遗功岂有一之可阙善法不能
以徒举本末则贵乎兼该每当翻阅之时自起编劘之
念顾一人之闻见有限而天下之事体无穷居一室而
料度乎四方据已私而折衷乎众务亦固知其不可犹
强为其所难是盖一念区区报国之忠抑亦平生孜孜
为学之志是以顿忘下陋僣效前修岂不知妄拟非伦
卷八 第 2b 页 WYG1248-0156b.png
窃亦欲薄陈所见念惟天下之大其本在于一身人心
之微其用周乎万事一物有一物之用一方有一方之
宜所以率之者固本于身所以处之者各有其道事皆
有则斯事事皆得其宜人各有心须人人不拂其欲伊
欲行之适当其可必先讲之务尽其详考古以證今随
时而应用积小以成其大补偏以足其全巨细精粗而
曲折周详前后左右而均齐方正于以衍治国平均天
下之义用以收格致诚正修齐之功举本末而有始有
卷八 第 3a 页 WYG1248-0156c.png
终合内外而无馀无欠期必底于圣神功化之极庶以
见夫大学体用之全体例悉准于前书楷范用垂于后
学稽圣经订贤传剟取无遗纪善行述嘉言蒐求罔弃
附以管中之所见觊于目下之可行俯竭涓尘之微仰
裨海岳之大兹盖伏遇皇帝陛下睿知有临刚明不惑
学古训而获大道慎俭德以怀永图蚤毓德于青宫服
膺大训时潜心于黄卷玩味圣经开𨗳尽忠益之言体
验极扩充之力每躬行而实践恒日就以月将仁孝之
卷八 第 3b 页 WYG1248-0156d.png
德孚于宫闱元良之声播于函夏一旦承天而践祚万
邦仰德以归心大志夙成适符汉宣登极之岁小毖求
助肇启成周访落之心首深究于大猷亟恢弘于至治
凡新政之大有建置皆旧学之素所讲明广充格致诚
正之功用臻修齐治平之效太平之治端可计日而待
也臣浚下愚陋质荒陬孤生生世无寸长颇留心于扶
世读书有一得辄妄意以著书固非虞卿之穷愁亦匪
真氏之去位猥以官居三品惭厚禄以何裨年近七旬
卷八 第 4a 页 WYG1248-0157a.png
惜馀龄之无几一生仕宦不出国门六转官阶皆司文
墨莫试涖政临民之具徒怀爱君忧国之心竭平生之
精力始克成编恐无用之陈言终将覆瓿幸际朝廷更
化中外肃清总揽权纲一新政务傥得彻九重之听取
以备乙夜之观采于十百之中用其二三之策未必无
补于当世亦或有取于后人民物于是乎一新世道兹
焉乎复古好所好恶所恶一人永子育乎兆民贤其贤
亲其亲四海咸尊戴于万世臣干冒天威无任激切屏
卷八 第 4b 页 WYG1248-0157b.png
营之至臣所撰到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补前书一
卷目录三卷共成四十帙谨奉表随进以闻
  代衍圣公孔弘绪谢表
兹者恭遇圣驾亲临太学躬祀先师召臣等三氏子孙
陪祀恩赉有加谨奉表称谢者伏以圣人御极首视学
以广化于四方大礼隆儒远推恩以下逮于百世弘至
治以六经之道举盛世于三代之隆九重之恩礼有加
三氏之子孙何幸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心传精一学衍
卷八 第 5a 页 WYG1248-0157c.png
缉熙肃至养之孝于两宫协重华之德于列圣御明堂
而布政万事咸已维新坐宣室以受釐百神莫不受职
谓致治有本原莫先乎道而求道有枢要必用乎经亟
举临雍之仪用广作人之效以天子而师陪臣之道德
屈万乘以贲数仞之宫墙玉瓒黄流乃祼乃献皮弁素
绩载舞载扬金奏铿如宣宫商角徵羽之节奏玉容睟
若亲温良恭俭让之德容礼官绚□䌽以展仪祭酒瞻
冕旒而进讲大臣陪黼座佩玉锵锵诸生环桥门冠衿
卷八 第 5b 页 WYG1248-0157d.png
济济述百王礼乐之盛典培万世纲常之丕基俎豆生
辉缙绅增气联蕃宠命锡章服以衣被诸儒谆复训词
降丝纶以奖励多士按古礼以载施于今世报前功而
不忘其后昆光被鲁邹泽流洙泗臣某等叨承世业仰
荷国恩愧乏象贤之资滥受罔功之赏爰居止鲁享厚
味也可惭鸊鹈在梁被美服兮不称冒荣为幸报赐何
阶伏愿惟天惟祖宗永保皇明之祚有民有社稷长为
儒教之宗奎璧辉煌乾坤清泰臣某等无任瞻天仰圣
卷八 第 6a 页 WYG1248-0158a.png
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
  拟进大明一统志表
伏以并日月以照临千载启大明之运全天地所覆载
万邦咸正统之归舆图之广旷古所无地志之成于今
为盛粤自三才定位历代迭兴封山浚川舜肇十有二
州之地列爵分土周会千八百国之君迨夫嬴秦始置
郡县继以刘汉益拓土疆自魏晋以来由宋元而上或
闰位之弗齿或霸业之偏安或威令之阻行或凉德之
卷八 第 6b 页 WYG1248-0158b.png
可厌皆未有若我朝得国之正辟地之大者也德与地
而兼广政与教以并行南都吴北都燕立标准于四极
大为府小为县总要会于三司藩府分封并峙维城之
固卫所布列广宣禦侮之威规制周严气势联属南踰
铜柱东越鳀波尽入版图之内西亘金河北弥狼望率
归声教之馀殚九服于域中通八荒于化外青狄黑濮
遥候月以来宾黄支朱鸢毕占风而受吏禹迹之所不
至章步之所未周地无间于华夷治独超乎今古不有
卷八 第 7a 页 WYG1248-0158c.png
盛制曷彰丕图粤若帝王受天命以建国皆有载籍志
地理以贻谋于虞有禹贡之书在周有职方之典方册
所载若管氏地员吕览有始百家之传说不同馆阁所
修若元和郡县开宝图经一代之典章可考寰宇记之
作于宋略而未明大统志之述于元泛而失实肆我圣
祖尝命儒臣虽采录之有馀尚编辑之未既时如有待
事岂偶然恭惟皇帝陛下聪明先物神圣自天膺历数
以在躬收政权而独运光昭祖武弘迓天休凡圣贤经
卷八 第 7b 页 WYG1248-0158d.png
世之图咸留睿览于祖宗待成之志尤轸宸衷谓此舆
地之书关系甚大特诏文学之士纂述是司授成命于
九重考遗编于千古上自圣经贤传下及水志山经发
中秘之所藏萃外史之逌掌遍阅累朝之史旁蒐百氏
之言与夫羽陵宛委奇文汲冢酉阳逸典玄诠梵藏小
说方言靡不网罗举皆蒐采缀贯群籍约为成书义类
凡例悉有据依信疑是非壹加订正首辨方州之域次
推星野之分建置有革有因疆域或分或合如水自源
卷八 第 8a 页 WYG1248-0159a.png
而徂委如木由干而分枝山川形胜之殊风俗物产之
异巨细不遗公署学校之类宫室关梁之伦古今俱载
留则民爱去则民慕宦迹非循良不书出而道行处而
道明人物惟名贤是取匪徒儒道而二氏兼收不独华
风而四夷亦附所以广圣道之咸容示皇威于无外比
之全志允谓全书纲举而目张有伦有要事增而文省
不泛不疏海内广轮如指掌而斯见天下险易不出户
而可知自有地志未之前闻宜并圣经垂之后代此诚
卷八 第 8b 页 WYG1248-0159b.png
皇上继志述事之孝卓冠乎百王高出乎千古者也臣
等章句腐儒草茅贱士叨蒙拔擢岂能如楚左史之读
九邱沗效编劘窃自比晋司空之创六体莫能称诏深
虞玩愒之尤幸睹就编少助清閒之燕书同文车同轨
大一统而四海向方天为盖地为舆中两间而万世永

  拟贺耕籍田表
伏以王业万年即田功以弘治本帝籍千亩躬稼事以
卷八 第 9a 页 WYG1248-0159c.png
为民先当承天践祚之初举敬天勤民之典三推礼备
万姓欢腾恭惟皇帝陛下寅绍贻谋厉精图治亟监观
于成宪思遹骏于先声一日二日万几方有所事之始
五推九推终亩非无可耕之人诚以国之大事在祀人
之生计惟农神明顾歆于其诚不于其物民庶视效以
其身不以其言用是率祖攸行将以示民之法于以致
先祖之享庶几知小人之依乃命礼官式涓吉日农祥
晨正土脉春滋即斋宫以洁心款嘉坛而举趾绀辕黛
卷八 第 9b 页 WYG1248-0159d.png
耜循行于陇亩之间绿耦朱纮容与于阡陌之内秉耒
而几于十垡借力以终于庶人索先农而享之盛礼既
举赐福酒以劳止大惠均颁希阔之典创见于一时务
本之谈喧传于万口臣叨班著位幸际昌辰驾芝车以
临甫田亲瞻玉粹为神仓以储馨稷载告宝成继周人
载芟之诗丰穰遍地衍殷宗无逸之寿平格自天
  进呈宪宗纯皇帝实录表(弘治辛亥八月二十/四日上)
伏以皇图有永天开六叶之君文化聿成世享二纪之
卷八 第 10a 页 WYG1248-0160a.png
治功德之敷遗者既大典册之纪述者宜详上广先猷
下垂后训成一人继述之孝慰万姓爱戴之心恭以宪
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以
上圣之资居大宝之位圣心仁孝天表清明广运而文
武圣神刚健而中正纯粹承千年之大统缵五圣之洪
图帝享四十一龄虽寸阴而必竞君临二十四载无一
日而不朝尊治命而殉葬不以生人承先志而任用惟
其旧辅晓朝慈极无间于暑雨祁寒日御经筵不辍于
卷八 第 10b 页 WYG1248-0160b.png
隆冬盛夏祭神而神如在极仁孝诚敬之心奉天而天
不违有感召交孚之妙介福于圣母徽号荐加锡类逮
臣民隆恩均布顺而委曲以合礼俪慈懿于山陵孝以
推广其因心复康定之位号崇儒重道稽古好文辑文
华大训示元良而万邦以贞成纲目续编明正统而百
王不易恢张治具寤寐英贤治分理于六卿不恃己长
而自用法一循于三尺靡因私怒以滥加虽一嚬一笑
而必慎所施恐匹夫匹妇之不获其所民或干纪寻即
卷八 第 11a 页 WYG1248-0160c.png
革心寇敢犯边俄闻报捷民安吏职时和岁丰允为一
代极盛之时兼有列圣诸福之物仁声广播有血气者
莫不尊亲哀诏远颁具衰绖者如丧考妣不有信史曷
彰圣功纪载必有成书显扬是为大孝恭惟皇帝陛下
道协重华孝思罔极严羹墙之如见著存不亡躬历数
之攸归负荷是惧亟鉴观于成宪思遹骏于先声爰诏
礼官俾修实录乃于弘治元年闰正月初三日敕臣懋
监修臣吉等总裁臣浚等副总裁臣敏政等纂修别开
卷八 第 11b 页 WYG1248-0160d.png
史局群集儒臣发内府精微之秘藏采银台出纳之奏
章内而六曹百司之所掌外而三司列郡之所陈柄臣
建请之所宜谏辅论思之忠益言无微而不录事非要
则弗书凡治体之所关或风化之攸系著为令甲播告
司存与夫礼法章程功勋节义人才进退纲纪弛张内
自宫闱外极边鄙政必究其沿革事必备其始终贤否
决于众论之同是非公于天定之后总国计于每岁之
抄述宝训为后世之谟传其信不传其疑过于文宁过
卷八 第 12a 页 WYG1248-0161a.png
于质一存实事尽削浮辞立德立功立言三者备矣系
年系月系日一以贯之永为不朽之传大著无前之绩
臣某等寅奉纶音愧无史学方切抱弓之戚遽叨载笔
之荣仰体宸衷俯殚管见立典五志稽众志以备书作
史三长念一长之何有况夫今制时政无编不比前规
起居有注惧有孤于委任幸得见其纂成计日程功阅
岁深有惭于尸素载言纪事异时不无补于汗青
  入阁谢恩表
卷八 第 12b 页 WYG1248-0161b.png
臣惟内阁深严之地视前朝政事之堂有辅相之实而
无其名掌丝纶之制而参夫政必有相业如丙魏笔力
如欧苏皆能兼二者之长斯可赞万几之治有如臣者
无学无才既衰既病自分生身于遐僻遂甘绝意于攀
缘既无左右之先容亦靡臣僚之推毂乃蒙圣天子之
亲擢晋陟大学士之华阶方前星瑞世之初适弥月普
庆之旦特颁手敕扬于明廷老朽无能三疏之情词虽
恳圣心简在九重之定命不移遂令荒陬迂僻之孤生
卷八 第 13a 页 WYG1248-0161c.png
亦预延阁论思之要务望大踰于分外义诚激于胸中
老忘其衰喜极而泣顿振起其衰薾既摧之气复动发
其少壮有为之心非不知力小任大而有所不胜苦无
奈恩深义重而无以为报敢不委身徇国自顶至踵毕
以献于官家以道事君非义与仁不敢陈于帝扆叩囊
底之馀智尚或可为庶纸上之陈言不为徒托虽曰途
穷日暮决不至于倒行逆施但恐食少事烦弗得久于
陈力就列守宣尼在得之戒老矣何求奉微子自献之
卷八 第 13b 页 WYG1248-0161d.png
身死而后已所虑臣年已老臣病日加志欲为而气力
不克机可乘而岁月不待有如伏枥老骥志虽存乎千
里而力已难驰铩羽倦禽脰徒奋乎一鸣而飞不能远
终致困踬之失有孤豢养之恩与其姑试之于衰朽之
馀曷若保全之于宽閒之野谨因陈谢更冀慈怜臣感
戴天恩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谨具表陈谢以闻
  请建储表(弘治壬子/)
兹以皇天眷命圣子诞生人望所归天意攸属臣某等
卷八 第 14a 页 WYG1248-0162a.png
伏望皇上早颁册命正位储宫以隆国本以系人心以
永皇明万万年无疆之休命谨奉表陈请者臣某诚欢
诚忭稽首顿首上言伏以承天立极当图万世之安为
国建储用系四海之望惟天序之早定则国势以永宁
凡在照临孰不忻愿恭惟皇帝陛下英明独运慈俭躬
行席六圣之重熙荷三灵之孚祐乾元一索而得夫荐
雷之震轩龙首孕而发为前星之祥爰锡丝纶已腾忻
声于遐迩尚虚匕鬯未定储位于元良臣等重惟帝王
卷八 第 14b 页 WYG1248-0162b.png
大孝在继体之得人祖宗丕基贵承祧之有后上帝既
储祥而委社兆民咸仰德以归心伏望皇上断自圣心
顺乎舆议思宗社之重而豫为建储念天下之大而先
于立本当阳盛之嘉日举旷古之徽章肇正青宫肆颁
显册则神祗以之安乐社稷有所凭依益坚磐石之宗
长作神人之主
  请建储表二
伏以惟天惟祖宗佑皇家克昌厥后有民有社稷定国
卷八 第 15a 页 WYG1248-0162c.png
本当在所先粤惟震长主器之资实继乾元统天之体
上以承九庙之宗祀下以系四海之人心属此熙辰宜
行大礼恭惟皇帝陛下德协重华仁覃庶类两宫燕翼
躬志养以无违百世蝉联贻孙谋而有永治已弘矣人
无间然凡诸政教之施率皆底绩乃独元良之位尚未
正名在皇上虽以幼冲为辞然圣嗣本以生知为德矧
居嫡而居长亶克嶷而克岐天纵将圣之资不以少长
而异臣明体国之义敢以烦渎为嫌是以冉竭悃诚必
卷八 第 15b 页 WYG1248-0162d.png
祈听允伏望皇上奉率前规俯从众志顺天心而与子
贰宸极以升储敷告大庭诞扬丕号正天下之大本致
邦国之永贞培翼隆基播休声于九有登闳昌祚绵宝
历于万年
  请建储表三
伏以建储非为私亲盖明万世之统主器在于长子用
系四海之心商书载以贞之文厥惟旧矣汉诏具早建
之议乌可后乎不避烦渎再三之嫌仰希刚明主一之
卷八 第 16a 页 WYG1248-0163a.png
断照临所逮鼓舞攸同恭惟皇帝陛下学本诚明仁均
动植契天心而克享体祖德以灵承神罔怨恫物无违
拒是以三灵荐社九庙储休有开轩龙之祥首协熊罴
之兆九重丹诏方宣布于殿庭一日驩声遽遍腾于海
宇前星呈瑞万目皆睹其扬辉丽日重光众心咸冀其
继照人情攸属天意允符伏望皇上体天之心顺人之
志勿以臣下屡请为渎勿以圣子尚幼为辞上以奉两
宫之欢下以惬万民之望特颁册命早建储君郊社宗
卷八 第 16b 页 WYG1248-0163b.png
祊皆于焉有所庆赖华夷蛮貊率于此得所依归邦本
不摇皇图弥固
 策问
  会试策问(五首/)
问自古帝王有所述作以颁示天下往往出于词臣之
代言史氏之纪录惟我太祖高皇帝生知之性卓冠百
王其于文艺盖有不学而能者其见于简篇之间率皆
渊衷之所斡运宸翰之所挥洒神谟圣训万世如见莫
卷八 第 17a 页 WYG1248-0163c.png
不有深意存焉伏读御制大诰三编首以君臣同游为
言噫帝王盛德大业夫岂无大于此者乎乃不遑他及
而托始于斯其有意乎其无意乎儒者博通古今于凡
前代帝王之事无不究心以为他日致君之具况本朝
祖宗之明训乎请推原自古君臣同游之得失与圣祖
意向之所在旬日入对大廷即举以闻之于上
问性至难言也昔之大儒如荀卿氏董仲舒氏扬雄氏
韩愈氏欧阳氏司马氏苏氏兄弟胡氏父子皆不识性
卷八 第 17b 页 WYG1248-0163d.png
今世三尺童子稍通大义者皆知性之为善则昔之大
儒反今之童子不若矣抑不知其所谓性善者果真知
欤无乃亦剿人之说而附和之也请折衷诸儒之所以
得失与吾性之所以本善者以对
问为治之道亦多矣而大学论治国平天下之道谆谆
以理财用人为言则治平之道无有要于此乎历观前
代方其建国之初法制尚苟简政事尚疏略当是时也
土宇未辟生齿未繁地有遗利民有遗力宜其财用之
卷八 第 18a 页 WYG1248-0164a.png
屈矣而未闻有乏财之忧学校未立科举未兴官无常
人人无常用宜其人才之乏矣而未闻有无人之叹及
至天下既定规制毕举所以因时救弊起偏补败之政
日增月益凡昔所未有与有之而未备者无一而不具
矣是故制用有法劝邵有官征敛之艺日新辇漕之途
日广取之尽锱铢积之若邱山宜其财用之多于往时
矣而反不及焉教养有素进取有渐举荐之路多方考
课之法益密累数人而守一官居数年而待一缺宜其
卷八 第 18b 页 WYG1248-0164b.png
人才之盛于往时矣而反不如焉夫宜其不足而有馀
宜其有馀而不足何也虽然斯二者又有不同焉者盖
财之不足用无馀故也至于人才乃因有馀而不足于
用焉是又何也凡若此者皆必有所以然之故苟知其
故清其源塞其流而逆闭其涂使之积久而无弊则治
平之端在此矣诸士子读大学书其亦推类以及此否
乎请具陈其本末与其可施于今者以对
问古道德一风俗同历世虽久而所守者惟一说是以
卷八 第 19a 页 WYG1248-0164c.png
当是之时学无异道人无异论百家无殊言孔子没而
异说纷起道德遂为天下裂自是国异政家殊俗岁异
而月不同矣秦汉而下自武帝表章六经之后世之所
谓儒者咸知尊孔氏黜百家及其见于立论行事之间
则又有不同焉者其大略有三工文辞者则有司马迁
之徒论政事者则有刘向之辈谈理道者则有董生之
流是三者皆世所谓儒者之事也然则儒者之道果止
是而已乎其后精于文者有韩愈氏有欧阳修氏达于
卷八 第 19b 页 WYG1248-0164d.png
治者有陆贽氏范仲淹氏深于道者有二程朱子焉之
数子者其于前诸子果若是班乎其于孔子之道亦有
所合乎我朝崇儒重道太祖高皇帝大明儒学教人取
士一惟经术是用太宗文皇帝又取圣经贤传订正归
一使天下学者诵说而持守之不惑于异端驳杂之说
道德可谓一矣然至于今风俗犹有未尽同者何也曩
时文章之士固多浑厚和平之作近或厌其浅易而肆
为艰深奇怪之辞韩欧之文果若是乎议政之臣固多
卷八 第 20a 页 WYG1248-0165a.png
救时济世之策近或厌其循常而过为闳阔矫激之论
陆范之见果若是乎至若讲学明道学者分内事也近
或大言阔视以求独异于一世之人程朱之学果若是
乎伊欲操觚染翰者主于明理而不专于聘辞封章投
匦者志于匡时而不在于立名讲学明道者有此实功
而不立此门户不厌常而喜新各矫偏而归正必使风
俗同而道德一以复古昔之盛果若何而可
问今京畿之地乃古幽冀之域河朔之区昔人所谓
卷八 第 20b 页 WYG1248-0165b.png
王不得不王伯不得不伯之所也考之史传乐毅以
燕兵下齐七十城光武以幽冀兵平定天下天下兵
甲之强莫踰于此也在唐中叶以后其地分属于方
镇成德军今定易深冀等州地也卢龙军今平滦通
蓟等州地也与夫魏博范阳之类皆在今八郡域中
一军士卒多或至踰十万征战之役无岁无之今其
土地故在不知当时何以得兵如此之多而供给之
费又何自出欤验之方域东抵辽海北踰上谷边
卷八 第 21a 页 WYG1248-0165c.png
境之患莫切于此也在秦汉以前其地分裂为战国赵
都邯郸今真定顺德皆其旧疆也燕都幽州今顺天保
定皆其故域也赵边西连云代而燕则兼邻鲜卑匈奴
之境外寇侵轶时或有之今则疆域如故不知当时何
以内支列国交争而边境之侵又能禦之欤胜国建都
于此仰给东南漕运以足宫禁百官六军之食议者病
其竭民力以航不测欲于京师之东濒海萑苇之场用
浙人之法筑堤捍水为田听富民欲得官者合其众分
卷八 第 21b 页 WYG1248-0165d.png
授以地计亩授官则东面得兵数万可以卫神京禦岛
夷省漕运纾疲民今其成法具存亦可举而行之于今
否欤又设都水监于京都而于外又有河渠司以兴举
水利修理堤防为务说者谓其一代之事功亦不可泯
如决双塔白浮诸水为通惠河以济漕运而京师无陆
转之劳𨗳浑河疏滦水而武清平滦无垫溺之虞浚潞
河障滹沱而真定免决啮之患今其陈迹故在亦可以
因而修之于今否欤诸士子挟艺来游于斯博考前古
卷八 第 22a 页 WYG1248-0166a.png
必知所以处此者伊欲寓兵于近辅而不调外以卫内
按兵于边近而不出中以防边耕近地以助军饷而不
专仰之于远顺水性以除民害而又因之以兴利其可
行与否愿相与讲求其故而处置其宜
  大学私试策问(三首/)
问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岂能有所
为哉士之在学校犹女子之处室也今有在室之女不
待父母之命而需求请托无所顾藉则其他日适人者
卷八 第 22b 页 WYG1248-0166b.png
从可知已若是者尚可谓之贞女乎哉为士者肯取之
以俪已乎哉知其必不然也事不同而理同人顾明乎
彼而暗乎此何耶诸士子皆出自乡校为有司劝驾来
游国庠为天子门生骎骎向用有日其于守己之道取
人之方必的知其所在矣请言其所不为及其将大有
为之志以著于篇予将即其所以言以验其所以行
问文章关乎气运之盛衰善观世者不观其吏治而恒
于其人文验之唐虞三代之文见于典谟训诰者可知
卷八 第 23a 页 WYG1248-0166c.png
也已春秋战国以来其文具载史传子集之中皆有可
考者焉朱子谓有治世之文有衰世之文有乱世之文
则文之关系乎世道非虚语也可指言欤汉以下迄南
北朝未以文取士而文散见于奏议著述之间唐以后
始专以文试士士非能文者不用人文之醇驳吏治之
得失实系焉主盟斯文者是诚不可不加之意也皇明
复古三光五岳之气复完洪武永乐之盛其文章浑厚
醇正明白俊伟无有雕琢刻画之弊近年以来书肆无
卷八 第 23b 页 WYG1248-0166d.png
故刻出晚宋论范等书学者靡然效之科举之文遂为
一变说者谓宋南渡以后无文章气势因之不振殆谓
此等文字欤伊欲正人心作士气以复祖宗之旧使明
经者潜心玩理无穿凿空疏之失修辞者顺理达意无
险怪新奇之作命题者随文取义无偏主立异之非二
三子试策之其转移之机安在
问道学之说唐以前无有也有之其始于宋乎宋科目
取士有进士明经二途进士试诗赋明经试墨义其后
卷八 第 24a 页 WYG1248-0167a.png
罢明经而改试进士以经义其所试之经用汉唐之疏
义王安石之新说此当时儒先所以有道学之说也我
祖宗准古制立进士科以五经四书取士一主程朱之
说今日士子所习以应科者是即先儒所谓道学也但
学者假此以出身谓其无得于身心则有之矣若谓此
外又别有所谓向上一著而后谓之道学吾不知其何
说也自洪武永乐以来士之养于学校进于科目仕于
中外并无异议今世士子乃有辄于举业之外别立门
卷八 第 24b 页 WYG1248-0167b.png
户而自谓为道学者然彼自相称谓草泽之中可也而
吾士夫由科目以仕中外者亦从而张大之何耶岂习
见宋人凡攻道学者即谓之邪党而为此邪呜呼儗人
必于其伦兹岂其伦邪说者有谓朱子道问学之功多
陆氏尊德性之功多斯人之徒盖专主陆氏尊德性之
学措其心于言语文字之外其然岂其然哉且中庸谓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二者之功其可偏废欤朱子之
学其果一偏之学欤或者之言是欤非欤诸士子所读
卷八 第 25a 页 WYG1248-0167c.png
者五经四书所主者程朱之说在学校以此为学应科
目以此为文他日出而有官守有言责者亦将以此为
用也请试言道学之所以为道学考朱陆之实辩吴氏
之言溯其源而沿其流而推其所以致弊之由盍各言
尔志凡其平日存心致知以为学其本何在并及其用
功之序致力之方一一为我言之以祛所惑
  拟殿试策问
盖闻仲尼有言为君难如知其为君之难一言可以兴
卷八 第 25b 页 WYG1248-0167d.png
邦朕承祖宗大统临政愿治七年于兹三复斯言拳拳
服膺有如一日仰惟圣祖创业艰难复华夏之统于既
绝之后阐彝伦之教于久斁之馀有功于天地有功于
万世帝王自开辟以来所未有也惟其功德之莫大是
以纂述之尤难深用惕然恒惧弗克负荷日就儒臣讲
求理道分任卿佐修明治功庶几尽夫克艰之责然而
阙政尚多善效未著何欤夫良法善政固多端绪至德
要道厥有本原求约于博其道安在惟天惟祖宗付朕
卷八 第 26a 页 WYG1248-0168a.png
以崇高之位寄朕以亿兆之民非孝无以守成非仁无
以济众凡其所以创业垂统以为裕后之图者在今日
有一事之或愆非所以为孝凡其所以修政立事以为
安民之具者在今日有一夫之失所非所以为仁夫孝
而至于无一事或遗仁而至于无一夫弗获厥亦难哉
虽然后人继述之孝即前人贻谋之仁矧我祖宗所以
敷遗于我后人者无非唐虞三代圣帝明王之至德要
道汉唐宋英君谊辟之良法善政昔之人其君既以是
卷八 第 26b 页 WYG1248-0168b.png
而克艰于己其臣亦以是而责难于君载之经史可考
也我圣祖肇造于前列圣继承于后嘉言善行丰功伟
绩行之当时而不颇垂之后代而可继在我后人恶可
不思其难以图其易哉伊欲广达孝之道弘至仁之泽
使纪纲正于上风俗醇于下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不益
赋而国用自饶不究武而兵威自振灾殄不作夷狄宾
服一如祖宗之盛超汉唐宋而上之以兴唐虞三代雍
熙泰和之治亹亹迓衡何修何为而可以臻此子大夫
卷八 第 27a 页 WYG1248-0168c.png
积学以待详延诚亦勤矣其必有至言为朕陈之使知
天与祖宗所遗之大而不忘其所自所投之艰而不忽
其所行有以尽克艰厥后之责于今日而于子大夫克
艰厥臣之志于是乎占之书曰言之非艰行之惟艰朕
心知其可愿欲则不惮于难为其以朕所愿闻而切于
时者详著于篇朕将采而行焉
 
 
卷八 第 27b 页 WYG1248-0168d.png
 
 
 
 
 
 
 
 重编琼台藁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