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4163a 页
上生经疏会古通今新抄卷第二
讲经律论沙门 诠明 集

疏法花经中至喻㩲身也者如彼经云即脱璎珞细
软上服严饰之具更着粗弊垢腻之衣尘土坌身右
手执持除粪之器其疏释云千丈化身具德相好圆
明居净土中子见惊走今现秽垢粗身化相隐之如
脱璎珞严身之具亦如神力隐身常光但放一寻非
佛胜身相好但尔名脱上服相同有漏名著粗弊垢
衣示有烦𢙉𢙣业如尘土坌身先设㩲教名为右手
用之先故除粪器者二乘因行伏烦𢙉故以教诠显
义同手执佛自示同断烦𢙉行说㩲教故故今疏言
喻㩲身也即接物㩲以正对彼不定性故。

疏现寿
量而无边际显实身也者彼法花经寿量品云我实
成佛巳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等即约报
身以明寿量也彼疏中云此品来意者前明涌出皆
言佛化位高众大时会咸皆生疑今辩法身本无起
灭化佛近成报身久證化于此众何所疑哉即以报
身为实故疏结云此以受用为实化身为㩲即以自
受用身而为究理实身所摄以能令彼不定性人至
究竟故此经即以接物究理㩲实一对由此㩲实不
同应为四句分别一有唯实而非㩲为即法身匡真
实摄二有唯㩲而非实为小化身若对定性二乘随
卷二 第 4163b 页
机㩲摄若对地前菩萨及不定性大乘声闻即接物
㩲摄若大化身及佛十重他受用身亦是接物㩲身
所摄三有亦㩲亦实为即自受用报身依金刚经实
者诸法体真㩲者事相㩲迹自受用身有为事相故
是㩲身即是随机之㩲所摄以随新佛初登极果方
令见故亦如下说初地菩萨根本智證真如后得智
见彼他受用佛今此金刚道菩萨初成佛时亦尔根
本后得二智一体义分根本智證法身真如后得智
见彼诸先佛自受用身彼诸先佛自受用身对彼新
佛即说有应机之义以是后得邪断證故随机㩲摄
亦是究理实身所摄其义可知第四句有非㩲非实
为除前相。

疏谓现八相身者大般若第五百六十
卷说一从兜率天没即入胎相二婴儿三童子四若
行五成道六降魔七转法轮八入涅槃何故示现八
相者彼经云尔时最胜天王复白佛言云何菩萨行
深般若为度有情示现诸相佛告最胜甚深般若相不
可得诸菩萨相亦不可得但由方便善巧威力为有
情类示现入胎乃至涅槃种种化相诸天计常谓无
堕落是故菩萨为破彼执示现入胎因令彼天起无
常念世间最胜于欲不染尚有堕落况馀天众而得
常耶故勿放逸勤加精进系念修道如见日轮尚有
堕落即知萤火不得久住复有诸天放逸著乐不修
卷二 第 4164a 页
正法恣情游戏虽与菩萨同处天宫不往礼拜不咨
受法各作是念今且受乐明诣菩萨当受法要共相
谓言我与菩萨常此同住修行何晚是故菩萨如救
头燃破放逸行示现堕落如是示现有二因缘一令
诸天等离放逸故二令有情咸得见故乃至第八复
有天人乐闻圆寂菩萨为彼示现涅槃。

疏有亦报
亦化谓他受用及八相身者报谓报应酬因之义化
谓变化㩲宜之义即八相身具诸功德受用法乐可
名为报即此变化及他受用身皆为利他㩲时所现
可名为化故此二种皆俱句摄。

疏一者法身称实
馀二并㩲至事相㩲迹者此即依前金刚经文明㩲
实义言事相㩲迹者即自受用身有为事相故名为
㩲他受用身及变化身㩲时现迹故名为㩲故云㩲
者事相㩲迹二义不同故。

疏二者法身及自受用
身唯佛与佛乃能知之等者此依法花经文明㩲实
之义㩲身实身各有十义相翻而立一者唯佛与佛
乃能知之者乃至十地满心菩萨观佛境界如罗縠
中观月等故于佛法身亦未圆證于自受用身都未
曾證况馀凡圣故言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二者是身
之本若法性身能与有为诸法为本故无量义经云
无量义者从一法生故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及八相
身皆是有为法收亦用无为为本无为即是法身故
卷二 第 4164b 页
说法身是身之本若自受用身即以四智品及无漏
色蕴为性于四智品中若平等性智与大悲相应击
大圆镜智现起十重他受用身若成所作智与大悲
相应击大圆镜智现起三类变化之身即此他受用
身及变化身皆从自受用身四智品起故说自受用
身是身之本三俱离差别法身无为本无差别报身
虽是有为法摄以一一毛端遍周沙界故差别义中
所不能摄故言俱离差别即法报身二俱离故四功
德智慧一一无边陁罗𡰱门三摩地门名为功德此
之功德及与智慧若性若相一一无边若功德智慧
性即是法身若功德智慧相即是报身今此疏中性
相合说但言功德智慧一一无边五不可以色心形
量而取法身无为非色非心亦无形量若自受用身
虽色心摄以一一根尘遍周沙界故无形量即不可
以色心之形量而取故与法身合说伹云不可以色
心形量而取六都无分限即是法身及与报身都无
分剂限量大小之义七都无起尽之相上都无言贯
通于下起之言生尽之言灭法身凝然不生不灭报
身虽有四相所迁一得永得尽未来际更无初生后
灭一期四相中生灭之义故云都无起尽之相八具
真实德法身具常乐我净真如法界等无为功德自
受用身具有为万德皆非化相功德故云具真实德
卷二 第 4165a 页
九修證实成自受用身修实成法身證实成十非应
物现但是诸佛自利身摄故疏惣结云名之为实此
一句疏通上十义行相可知。

疏他受用身及八相
身至名之为㩲者此明㩲身亦具十义翻上可知。

疏然此实身各居自土俱遍法界非方处求者成唯
识论第十卷云又自性身依法性土虽此身土体无
差别而属佛法相性异故此佛身土俱非色摄虽不
可说形量大小然随事相其量无边譬如虚空遍一
切处自受用身还依自土谓大圆镜智相应净识由
昔所修自利无漏纯净佛土因缘成熟从初成佛尽
未来际相依相续变为纯净佛土周圆无际众宝㽵
严自受用身常依而住如净土量身量亦尔诸根相
好一一无边无限善根所引生故功德智慧既非色
法虽不可说形量大小而依所證及所依身亦可说
言遍一切处。

疏法身本有诸佛共同等者但诸众
生自迷自悟一真之理本自凝然凡由妄心执著而
转为妄执心之所覆故身内身外有而不觉妄心无
处方證悟之故经云妄心无处即菩提生死涅槃本
平等。

疏烦𢙉缠裹得如来藏名者金刚经云如来
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即是真如名如来
也法花疏云藏是隐覆因性义故今取隐覆之义即
是烦𢙉隐覆真理烦𢙉名藏真理名如来即如来之
卷二 第 4165b 页
藏依主释如土覆物即空如来藏也若取因性
名藏缠位真如从果彰名如来之藏亦依主释
也如金性等即不空如来藏也。

疏断妄生
死出缠裹时至所依止故者妄为妄心即我法二执
伐执为头引生一切诸烦𢙉障法执为头引生一切
诸所知障由烦𢙉障感分段生死由所知障感变易
生死故唯识云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證二空彼障
随断二障若断二死亦无故今疏云断妄生死为若
断妄生死真如妙理出缠裹时具法身之称唯识论
云体依聚义惣说名身故今疏云诸功德法所依上
故即约依止释身义也谓有为无为功德共所依故
名为法身。

疏从凡夫位但有无始无漏种子者唯
识论中有三师诤一难陁唯有新熏二护月唯用本
有三护法新本合说于三解中护法为正其所以者
若唯新熏初无漏现行应不得起设若起者应无因
生故知不可若唯本有理亦不然前七转识应不与
阿赖耶为因缘性今既为因缘即是能熏于藏识中
熏种新起故知非理然护法义若未曾生现行但有
无始本有种子生现巳去亦用新熏今从凡位未生
现行无新熏种所以疏云但有无始无漏种子。

疏由近善友听闻正法令种渐增为报身本者唯识
论云此位菩萨依因善友作意资粮四胜力故今此
卷二 第 4166a 页
疏云无始无漏种子即是依因由近善友即是善友
听闻正法即是作意令种渐增即是资粮由集福慧
二种资粮方令无漏种渐增故为报身本也故唯识
云由习胜解及惭愧故损本识中染种势力益本识
内净种功能亦即此中为报身本也。

疏楞伽经云
阿梨耶识名空如来藏者言阿梨耶者即阿赖耶也
此云藏识藏者藏也即第八识具三藏义所谓能藏
所藏执藏义故为与杂染互为缘故有情执为自内
我故为杂染种是所含藏即阿赖耶具能藏义能藏
杂染故若从藏识之内三性杂染种子生起现行即
说藏识具能藏之义与杂染现行而为因也若诸杂
染现行而为能熏熏种在彼藏识中时即藏识现行
是所熏所藏之处名为所藏如贼藏山山是所藏之
处故说藏识具所藏义亦说藏识为所熏果即能熏
杂染现行是因缘也故阿毗达磨经颂云诸法于识
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因性亦常为果性解云诸法
于识藏者是能藏义识于法亦尔者所藏义也更互
为因性亦常为果性者释上二句也又此更互亦常四
字贯通上下应云亦常更互为因性亦常更互为果
性解义可知言执藏者能执名执即第七识或兼第
六执第八识为自内我此第八识是六七识所执所
藏之处名为执藏即执之藏故依主释也此阿梨耶
卷二 第 4166b 页
识名空如来藏者体是有漏虚妄不实说名为空能
藏旡漏种子故名为藏空即是藏名为空藏言如来
者即四智旡漏种子从当果受称名为如来今此藏
识名空如来藏者即如来之空藏名空如来藏依主
立名法花疏云藏识有漏虚妄不实故名为空能含
一切无漏种故名如来藏又云藏是含藏因性义故
今取含藏义也。

疏具足熏习旡漏法故名不空如
来藏者言具足者是成就义言熏习者种子异名即
阿梨耶识中所成就者无漏种子以是旡漏法故名
不空如来藏体是无漏不可破坏离倒究竟圆成实
法名曰不空能与现行为因性故复名为藏不空即
藏名不空藏持业释也言如来者即是当来所生旡
漏现行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今此旡漏种名
不空如来藏者即如来之不空藏名不空如来藏依
主释也法花疏云四智种子体是无漏非虚妄法由
近善友多闻熏习渐次生长当成四智四智之因名
不空如来藏藏是含藏因性义故今取因性义又解
约法花疏言多闻熏习渐次生长即显此疏言具足
熏习非是成就义及种子异名言具足者是圆满义
即多闻也为由多闻数习熏发无漏法故名不空如
来藏也馀义同前。

疏发心修行如幽赞说者以幽
赞疏久巳不行今依馀教略明发心次第者如唯识
卷二 第 4167a 页
云为具大乘二种姓者略依五位渐次悟入言二种
姓者一本性住种姓谓无始来依附本识法尔所得
无漏法因即此亦名不空如来藏也为但本来住此
种姓非由熏习名本性住种姓为即定性大乘及不
定性大乘但有大乘无漏种者约未发心位名本性
住种姓又瑜伽四十七种姓住说谓诸菩萨性自仁
贤性自成就菩萨功德菩萨所应众多善法于彼现
行亦有显现由性仁贤逼遣方便令于善转非由思
择有所制约有所防护住此住中任持一切佛法种
子于自体中于所依中以具足有一切佛法一切种
子性不能起上烦𢙉缚造无间业或断善根广如种
姓品说又法花疏云未发心有佛种姓验有六德一
利根闻速解故二智慧别是非故三明了不迷暗故
四多闻先有学植故五强识精彩高爽故六为说法
花好求佛道非求馀道乐超尘俗故彼经云若有利
根智慧明了多闻强识求佛道者如是之人乃可为
说今闻此经验有佛种义类同彼二习所成种姓为
闻法界等流法巳闻所成等熏习所成言等流法者
即十二分教从真如法界平等流起名等流法言流
者出也谓即真如牵生大定俱时根本智流出后得
智流出大悲心流出化身流出三乘十二分教法此
即所流名流等即是流名等流法闻法之时即具闻
卷二 第 4167b 页
慧缘名及义方具思慧唯缘其义名具修慧由此三
慧熏有漏种在藏识中击发本来无漏种子令渐异
本故说此位名习所成种性即发菩提心巳去若直
往菩萨经十千劫为毛道凡夫喻若轻毛随风而转
此位菩萨遇𢙣入𢙣逄善入善或退或进渐次方至
初无数劫乃至未入初地巳来皆名习所成性故唯
识疏云此位菩萨未超五畏谓不活畏𢙣名畏死畏
𢙣趣畏处众怯畏有三处忘失一失念于五境颠倒
二志念于受生忘前生事三于久受持法久作久说
有所忘失或具聪明为他说法勉励而转如暗中射
或中不中或于菩提虽巳发趣而复退舍或时舍戒
或利有情而生厌倦利益安乐未能广大无量于一
切菩萨学中未能普学菩萨相中未皆成就在家出
家二分菩萨正加行中未等显现即从发深固大菩
提心巳去乃至经历第一资粮位第二加行位皆是
此习所成性摄自此巳去便入第三见道即通达位
登极喜地出见道巳方入第四修道即修习位渐次断
障證真如理登馀九地方至无学即是第五究竟位
摄广如馀处一一别解。

疏在地前位唯修种子至
变化土中者即习所成性也由闻熏习击无漏种令
渐增长此无漏种既有势用资有漏业令转殊胜故
能感得报相圆满恒生八相变化土中。

疏至初地
卷二 第 4168a 页
巳上便资有漏得十王位者即由十地无漏种现资
有漏故业令感十王花报为初地菩萨作阎浮王二
地菩萨作四天王三地菩萨作忉利王四地菩萨作
夜摩王五地菩萨作兜率王六地菩萨作化乐王七
地菩萨作他化王八地菩萨作二禅王不作初禅以
僻见故九地菩萨作三禅王十地菩萨作四禅王菩
萨灭离旡色界生故此十王但是十位此能感业地
前所造登地巳去感分段身受十王位言分段者为
粗异熟果身命短长有定剂限可成一分一段别故
名分段身问岂不八地巳上菩萨皆受变易初地巳
上菩萨或受变易如何十地菩萨皆受十王分段生
死荅然此十王但约十地分位合受非诸菩萨皆定
必然八九十地设要受时化分段身理亦旡失如王
臣等诸富贵人随诸郡邑有多舍宅非诸舍宅身皆
能住菩萨亦尔但表菩萨福德胜故可作十王非诸
菩萨一一皆受。

疏如梵网经说位大小者曾检彼
经都旡此义然彼经是罗什所译彼经序云此经本
有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于草堂之中三千学士
与什参定大小乘五十馀部唯梵网经最后诵出时
融影三百人等一时受菩萨十戒故与道融别书出
心地一品流通于后代即今上卷下卷认斯经序翻
既不备故无处寻求然下疏文引彼经偈明受用佛
卷二 第 4168b 页
身量大小所化弟子既等师一半即以彼义准此可
知。

疏金刚道后有漏皆灭等者即解脱道中弃舍
四事也一有漏善二劣无漏三二障习气四变易生
死然此四事且依正义与金刚道俱灭解脱道中便
成佛果更有馀义如唯识中。

疏有从初地即受变
易如入灭定至不怖烦𢙉故者言变易者改转之义
谓改粗令细易短令长故唯识论云谓诸无漏有分
别业由所知障缘助势力所感殊胜细异熟果由悲
愿力改转身命无定剂限故名变易谓执菩提可求
有情可度即此所知障而为缘助助无漏后得有分
别业令击发滋助地前所造有漏善业令转殊胜感
变易身如以有漏善不善业烦𢙉障为缘感分段生
死此以无漏有分别业所知障为缘感变易生死言
如入灭定等者唯识论云若诸菩萨先二乘位已得
灭定后回心者一切位中能起此定上明渐悟若不
尔者或有乃至七地满心方能永伏一切烦𢙉虽未
永断欲界修惑而如巳断能起此定论说(疏云即摄论说)巳入
远地菩萨方能现起灭尽定故有从初地即能永伏
一切烦𢙉如阿罗汉彼十地中皆起此定经说(疏云十卷入楞
伽经第七卷入道品说及十地经说也)菩萨前六地中亦能现起灭尽定故
(疏云十地菩萨有起烦𢙉谓悲增上者有不起烦𢙉谓智增上者又解或虽悲智平等而所乐行不同一怖故伏恐为过失二不怖故起
为利生故或伏不伏有此差别)今明受变易义类同彼故举为喻若二
卷二 第 4169a 页
乘位后回心者在地前位便受变易若直往者或有
一类智增菩萨怖烦𢙉故从初地后伏令不起既无
烦𢙉润分段生所以即从初地便受变易如智增菩
萨入灭尽定言灭尽定者为诸菩萨久度有情身心
劳虑欲求止息灭尽粗心亦欲发生无心寂静似于
涅槃功德故灭依下地定相犹粗故难令止息遂乃
先伏从下诸地所有俱生诸烦𢙉障渐次乃至得非
想定得此定巳对下诸地想受最微于此地心更分
粗细先以细心厌粗心次以微心厌细心复以微微
心厌前微心微微心后前六转识忽然不现名入灭
定即以厌心不生现行种子为此定体复有一类菩
萨悲增上者乐利有情不睱伏惑不怖烦𢙉从登初
地乃至七地受分段身八地巳去一切烦𢙉任运不
行无惑润生方受变易如入灭定故举为喻复有一
类菩萨悲智平等随居何地能受变易又解或诸菩
萨悲智皆等而所乐行不同所以伏惑受变易身前
后不定。

疏乃至金刚转位方尽者言转者转舍之
位如唯识云转为二分转舍转得金刚道时转舍劣
法解脱道中转得菩提涅槃今言转位即转舍之位
变易生死方尽以与金刚道俱时灭故故言金刚转
位方尽。

疏直往菩萨至资此下地感现身业者今
据定生第四静虑者故言直往若二乘无学回心者
卷二 第 4169b 页
随生处身便受变易若二乘前三果回心巳去或依
生处身便受变易或先生第四禅广果天中方受变易
言避五净居者以五净居唯是小乘乐慧圣者居故
故不生彼言资此下地感现身业者即对上大自在
天称下地也。

疏有妙净土出过三界者然此大自
在宫定在色究竟天上辩抄云若依小乘萨婆多宗
五净居中第五净居名大自在巳上更无有色天故
今依大乘十地经等五净居外别立大自在宫故三
藏云虽净居上亦属色界有别处所名自在宫有二
义故名出过三界一无色界无处所故色究竟天巳
上更无器界属三界系今大自在宫既色究竟天之
上故云出过三界二云此大自在宫虽属色究竟天
摄然其本质以是无漏不堕界系故云出过三界然
前解为本也。

疏十地论亦言现报利益至智处生
故者怀素和尚解云行满今生即證佛果名为现报
巳前诸行但为远因所以佛位不名后报菩萨后身
地前业感故名为后报摩醯首罗大自在宫是彼菩
萨大智有情所生之处名智处生也又解受大智职
之处名智处生也摩醯首罗是略梵语具足应云莫
醯伊湿伐罗此云大自在也。

疏有十相现大宝花
王座者十地论第十二云此花王座有十种相一者
主相与诸小座为主故名主相(此花座更有微尘数诸小花座为眷属故)二者
卷二 第 4170a 页
量相即十阿僧祇百千三千大千世界三者胜相一
切众宝而间错也四者地相遍满一切世界故
五者因相出过三界善根起故六者成就相(众相具足故也)
七者第一义相(此座最胜名第一义又此座堪与菩萨座中證第一义谛故名第一义相)八者功
德相出过一切诸天所有境界故九者体相摩尼宝
珠而为体故十者庄严相千花间错无量宝网弥覆
其上故。

疏智境两如理事相称者言如者似也即
智之与境两相似故为智境冥然俱离差别不作能
取所取相故名为两如皆无分限名理事相称。

疏彼二㩲身各有差别随宜而现方处可求者唯识
云他受用身亦依自土谓平等智大慈悲力由昔所
脩利他无漏纯净佛土因缘成熟随住十地菩萨所
宜变为净土或小或大或劣或胜前后改转他受用
身依之而住能依身量亦无定限若变化身依变化
土谓成事智大慈悲力由昔所脩利他无漏净秽佛
土因缘成熟随未登地有情所宜化为佛土或净或
秽或大或小前后改转佛变化身依之而住能依身
量亦无定限。

疏由彼菩萨悟十百明门者瑜伽四
十七说一𠛴那须證百三摩地以净天眼见诸佛国
二见百如来三动百世界身亦能往放大光明等四
化为百类普今他见五成熟百类所化有情六若欲
留命得百劫住世七见前后际百劫中事八智见能
卷二 第 4170b 页
入百法明门九能化百身十能现百菩萨眷属即前
十百自在名悟十百明门。

疏一佛即是一佛所王
三千大千世界此理即是百亿化身者言三千大千
世界者即以小千中千大千名为三千合此三千都
为一大千名三千大千俱舍云四大洲日月苏迷卢
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说名一
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坏论云千四大洲乃至
梵世如是惣说为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
中千界惣名一大千如是大千同成同坏言此理即
是百亿化身者即千万为亿数之为百亿也初以一
四大洲为一数十四大洲为十数百四大洲为百数
千四大洲为千数此之千数即小千界十个小千是
一万百个小千是十万千个小千是百万此之百万
即中千界十个中千是千万即此千万惣名一亿百
个中千是十亿千个中千是百亿千中千者即是三
千大千世界也故言百亿化身。

疏初地菩萨随侍
彼佛大小相称者即等佛一半名为相称即师资相
称故。

疏然彼地前至多等佛半者既言多等佛半
即是意许少分亦有与佛等者如瞿尸那长者与释
迦佛等三尺故亦表或有减佛一半其类寔繁。

疏初地巳往既證真如至身量必大者通㐲难也为
有难云地前菩萨等佛一半且如千丈化身此身最
卷二 第 4171a 页
大所化弟子等师一半长五千尺义亦可然如何即
此加行位菩萨来登初地才出见道即见第一重他
受用身此佛身长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初地菩萨
望加行位身前后非远如何速有如是广大之身等
师一半耶为通此难故今疏云初地巳往既證真如
现生无漏等四义可知又有难云登地巳去若受变
易细身其义可尔若登地巳去受分段粗身诸菩萨
等身量如何等师一半为通此难故疏复云分段变易
粗细有殊等其义可知。

疏于十王位为此洲王至
亦复不定者为初地菩萨若在他受用纯净土中随
侍彼佛即等师一半若为此洲王或受随类化生身
量即小故言亦复不定即亦同化佛弟子不定称可
故言亦复前约对佛云大小相称即等师一半今约
化生随类不定然非前后文义相翻。

疏如十百明
门一一宣说者即如瑜伽论四十七等诸圣教中明
初地菩萨悟十百明门处一一宣说。

疏若至二地
得千法门者即十千明门也倍前十倍故十字同初
地所得疏更不言千字异前百数所以但云千法门
也故十地论第六卷云于初地中一念證得百三摩
地二地千三昧三地百千三昧四地亿三昧五地得
千亿三昧六地百千亿三昧七地百千亿𨚗由他三
昧八地得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三昧九地于
卷二 第 4171b 页
一念间得阿僧祇百千佛国土微尘数三昧十地菩
萨于一念间得十不可说百千万亿那由他世界微
尘数三昧馀九百(类等)皆准此知不能具录。

疏如化
弟子侍佛大小者即如为地前所现者化佛之弟子
名化弟子侍佛大小者即等师一半也。

疏梵网经
云我今卢舍𨚗者此云光明遍照今目他受用身也。

疏文殊师利引出会巳方始知见者非是眼见名见
但是文殊告语之后意识推度或复了證说名为见
知即是见名为知见或彼文殊神通力故令见报土
眼观名见知与见异名为知见。

疏黄门者新章疏
云以次閤门皆雌黄涂之以守此门故曰黄门又古
时五品巳上贵人并以雌黄涂门后因反逆遂坏根
门于宫中驱使本是黄门家子弟故曰黄门国西云
此有五种一天生不男二作法者三须因发妒故方能
男四转根者五半月能男半月不能及无形二形等
皆根𡙇之流类也。

疏鹙子所见双林灭者至螺髻
所见等者即维摩经中佛为长者子宝积说净土因
行乃至云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
其心净则佛土净时舍利弗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
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
净若此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佛
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
卷二 第 4172a 页
自在天宫。

疏花严经云至集会听法者花严经第
七十六云摩耶夫人告善才言佛子我巳成就菩萨
大愿智力解脱法门是故常为诸菩萨母尔时菩萨
从兜率天将降神时有十佛𠛴微尘数菩萨乃至俱
来入我身中诸菩萨等于我腹中游行自在或以三
千大千世界而为一步或以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
世界而为一步又念念中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一切
世界诸佛如来所菩萨众会及四大王天三十三天
乃至色界诸梵天王欲见菩萨处胎神变恭敬供养
听受正法皆入我身虽我腹中悉能容受如是众会
而身广大亦不迫迮其诸菩萨各见自处众会道场
清净严饰。

疏故知报佛有化父母者花严经中明
报佛事又说菩萨降神之时将十佛𠛴微尘数菩萨
俱来明是报佛摩耶夫人以三昧现腹明是化母然
此言化非同殊胜妙颜如命命鸟等无而忽有离质
化现说名为化摩耶夫人是大菩萨以三昧力变化
其身为报佛母托质变化说名为化化义大同故举
为喻然有少别问如下疏云弥勒是化身上生成佛
亦非他受用佛不处天宫不住摩竭提国成道等故
前抄所引花严经文既言从兜率天将降神时等明
知是化非是报佛云何疏云故知报佛有化父母却
證前引鼓音王经云阿弥陁佛有父母者乃是报佛
卷二 第 4172b 页
有化父母也岂以化释迦之事而能證彼报阿弥陁
佛事耶荅此难不然花严经中所说释迦实是报佛
无从兜率将降神义今彼经言从兜率者欲表报处
不离化处故举化相以目报佛意显一处见异报化双
彰故亦如法花经中佛云我常在灵鹫山等说他受
用土岂净土中有此土石所成灵鹫山也此亦如是。

疏国土胜阿弥陁佛国土百千万倍不可为比者彦
抄问云且如观音助佛扬化何故成佛国土胜阿弥
陁佛国耶荅菩萨助化于初地进修入二地故阿弥
陁佛属第一重他受用身巳归息化此二地菩萨与
观音菩萨有缘故观音菩萨成第二重他受用身由
此胜也。

疏所以者何等者此问之意有二一问报
佛无先住处其所以者何者是也二问化佛有先住
处其所以者何为也即有何所以有无不同下疏荅
之乃双关荅意云他受用佛所化根宜登地菩萨机
器既大然于此处补处无先住处者不可令忻乐心
深所以无先住处若诸化佛所化二乘凡夫机宜既
小然于此处补处有先住处者欲令忻乐心深所以
先有住处今疏互举一边令准义荅也学者知之。

疏下位有父母上位不见文者言下位者即前所引
诸经但明化佛及第一重他受用佛有父母也然摩
耶夫人腹中亦不言是第几重他受用佛土巳上诸
卷二 第 4173a 页
位更无文说故言不见文也。

疏三际成道皆有道
树金刚座道场降魔等事者西域记第八卷云中印
上境摩竭陁国有金刚座昔贤劫初成与大地俱起
据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下极金轮上侵地际金刚所
成周百馀步贤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刚定故曰金刚
座焉證圣道所亦曰道场大地震动独无倾摇是故
如来将成正觉也历此四隅地皆震动后至此处安
静不倾金刚座上菩提树者毕钵罗树也昔佛在世
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
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茎干黄白枝𦰧青翠冬夏不
凋光鲜无变每至如来涅槃之曰𦰧皆凋落须之复
故是日诸国君王异方法俗数千方众不召而集香
水香乳以溉以浇于是奏音乐列香花灯炬继日𥪰
脩供养准此传记之中即现在释迦佛得道于毕钵
罗树下珠琳中说过去迦叶佛得道为佛时于拘类
树下成佛经说未来弥勒佛得道为佛时于龙花菩
提树下所以疏云三际成道皆有道树金刚座道场又
言降魔等事者国西云增长𢙣法损坏善法称之为
魔降魔有二一真降魔菩萨脩行成自受用身时而
有四种一者降烦𢙉魔于见道降二种分别魔于脩
道中降俱生烦𢙉所知二障魔二降天魔直至法云
地出心金刚道中放十种光第九道于白毫上放光
卷二 第 4173b 页
照天魔宫殿令动摇是也三降死魔入变易时降分
段身死魔解脱道中舍四法时降变易身死魔四降
蕴魔蕴魔乐住菩萨舍无常色获得常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故降蕴魔二假降魔约化身说亦有四种
一降天魔入慈心定西域记第八云初魔王知菩萨
将成正觉也诱乱不遂忧惶无赖集诸神众齐整魔
军治兵振𢬜将愶菩萨于是风雨飘注雷电晦冥纵
火飞烟杨砂激石备矛楯之具拯弦𥬘之用菩萨于
是入慈悲定凡厥兵仗变为莲花魔军怖骇奔驰退
散二降死魔者被波旬外道请佛入灭佛告曰却后
三月当为汝入灭表于生死中巳得自在降死魔也
三降烦𢙉魔依小乘说菩萨三十四心一座成佛时
降烦𢙉魔也三十四心至下文释四降蕴魔示归寂
灭化火焚身降蕴魔也上依诸抄然未曾见理趣疏
文。

疏金刚圣道二障巳亡至故名成佛者梵云佛
陁所谓觉义具三觉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今疏云
金刚圣道二障巳亡表出因位解脱道中无漏道备
者先显觉满义冥真者證真理故契德者有为万德
合故即自觉义證觉者證于智觉觉悟一切有为无
为理事法故由具證觉方能利生即觉他义具此三
义故名成佛无性摄论云一切智即是如来二空根
本智为此二智證一切法真实之性断烦𢙉障显自
卷二 第 4174a 页
法身即自觉义简凡夫也一切种智即是二空后得
智也于一切法一切有情差别而缘种种观察开示
化导一切有情由断所知障證自受用身现十重身
三类化身即觉他义简二乘也能自开觉重显初义
复能开觉一切有情重显第二义合此两句即觉满
义简菩萨也如大梦觉喻根本智显自觉义烦𢙉障
尽證自法身如莲花开喻后得智起大悲心演十二
分教觉他有情令生正解趣向佛果如香兰芬馥兼
将此喻喻觉满义惣𤗊上义如花相圆满。

疏如月
生云际至遂令月亦有异者月喻诸佛实身器喻众
生各别水喻众生根性即信等五根水清而月影便
现水浊而月影便沉月所现影喻佛㩲身众生根熟
信水清时㩲身便现化缘尽时㩲身复隐岂以随机
接物㩲身千差遂令究理匡真实身亦异。

疏放钵
经云者佛曾放钵下过四十二洹河沙佛𠛴因说此
经名放钵经于此经中说如疏引。

疏文殊既是彼
佛不知弥勒者故知化也者即故知弥勒后身皆是
化也问佛具遍知能悟一切种类之法直尔弥勒后
身作佛是化何以文殊不知勿薄伽梵功能有碍荅
诸佛互相见功能亦无碍弥勒实身但有二种唯佛
与佛乃能知之非不知也他受用身但有十种易可
知故亦非文殊不知然诸化身约类有三据体无量
卷二 第 4174b 页
诸小化身随类化身随众生性众生之性种类无边佛
为现身种类亦尔本由众生界无边故种性无边众
生界若有边有情应可度尽众生界既无边佛之所
现身亦无边佛之所现身若有边诸佛悲愿应有限
量今文殊之智虽无限量能知一切弥勒后身为应
无量机宜亦无限数理实文殊能知之心弥勒后身
之境俱不可说心境边际今疏所引欲显弥勒后身
是化所以偏言文殊不能知我举足下足之事亦非
文殊之智功能有碍言举足下足之事者即是行化
之事也。

疏一者一生所系二者最后之身等者即
是更有一生系缚菩萨未得成佛被彼一生之所系
故名一生所系一生所系菩萨体者即上生身言
上生身者人中之身有能上生之用名上生身为有
四生名为一生系此菩萨名一生所系或是处天之
身更有半生名一生所系故是故疏云上生即一生
所系言最后身者于无始来生死之身最居后故名
最后身即下生身也。

疏如第七地菩萨唯此一身
即受变易名一生所系者今疏且约直往悲增上者
登八地巳方受变易今在第七地时名一生所系即
更有八地所受变易一生之所系故。

疏为一生所
系未见诚證理必定有者观音菩萨既有今身最后
身摄必有前生之身名一生所系然未见诚文故疏
卷二 第 4175a 页
结云理必定有。

疏说弥勒菩萨名一生者住人天
中名一生一大生故者此言犹略应云说弥勒菩萨
名一生所系者谓于人中未上生时说此菩萨名一
生所系此一生言目彼菩萨舍此人中身后更往天
上有中有本有却下生来住人间有中有本有合二
中有二本有四生名一生故云一大生也半生名一
生准此。

疏如须陁洹七生等者彼合四七生名七
生此合四生名一生少分同故故举为喻俱舍颂云
未断脩断失住果极七返释曰诸住果者于一切地
脩所断烦𢙉过失都未断时名为预流生极七返七
返言显七往返生是人天中各七生义极言谓显受
生最多非诸预流皆受七返故契经说极七返生是
彼最多七返生义诸无漏道惣名为流由此为因趣
涅槃故预言谓显最初入义最初得彼预流果故说
名预流彼从此后极多经七中有七本有天中亦然
人天中本合论有二十八生皆七等故说极七生如
七𦰧树此树枝枝皆生七𦰧以七等故名七𦰧树生
极七返必證极果名受七生也。

疏据实并中有合有四
生至合有二生者若在人中未生天时说名一生所
系合四生名一生一大生故谓从人中没受天生时一
天中有二天本有又从天中没受人生时一人中有
二人本有合此四生名一大生若说即令菩萨住天
卷二 第 4175b 页
之身名一生所系者即更有馀半生名一生言半生
者四生名一大生中之半生即人中有人本有二生
名半生也言中有者俱舍云死生二有中五蕴名中
有惣论生死不离四有谓中生本死言中有者在死
有后居生有前二有中间有五蕴起为至生处故起
此身二有中间故名中有五趣中有如本有形故俱
舍云此一业引故如当本有形论云若业能引当所
往趣彼业即招能往中有故此中有若往彼趣即如
所趣当本有形欲中有量形如小儿年五六岁而根
明利菩萨中有如盛年时形量周圆具诸相好故住
中有将入胎时照百俱𦙘四大洲等色界中有身量
圆满如本有形与衣俱生惭愧增故于欲界中菩萨
中有亦与衣俱生及鲜白苾芰尼由本愿力过去遇
佛唯有一衣以衣奉佛由此因缘世世有自然衣恒
不离身随时改变乃至最后般涅槃时即以此衣缠
尸焚葬所馀欲界中有无衣由皆增长无惭愧故言
生有者为于诸趣正结生时一𠛴那位所有五蕴言
本有者在死有前居生有后是过去业本所受有所
引异熟究竟分明说名本有言死有者在本有后次
中有前正舍寿命一𠛴那顷所有五蕴名为死有广
如俱舍说也。

疏说在人中除成佛身故有三也者
为智度论约菩萨在人中未生天时说故故云说在
卷二 第 4176a 页
人中言除成佛身者彼论意云三生所系即应言更
有三生之所系故于前四生中不说下生成佛人本
有身所以然者非彼本有一生能系菩萨令不成佛
即以此身便成佛故所以除之但说三生系此菩萨。

疏能现等觉作诸佛事者为能示现座金刚喻定无
间道时名等觉位菩萨若至解脱道中即是妙觉如
来今此生身能现等觉故云最胜生或能示现成等
正觉名现等觉。

疏今者弥勒住睹史陁天具后四
生或二三四者今此后字应抄写者误应是前字以
第五生下生摄故或对前三生为初故说五生为后
于后义中但具四生不具后中第五故言具后四生
或二三四者且具二生不具馀二具二生者一增上
生菩萨现身为兜率王故二大势生禀性形色胜馀
天众故不具馀二生者非作傍生等非入酒肆等故不
具随类生非为大鱼等非为大医王等故不具除灾
生言或三者却添随类生为随天众之类受天身故
虽非示现于傍生类然等言摄故唯不具除灾生非
是现身为大鱼等言或四者却添除灾生虽非现身
为大鱼等然与天众为大医王疗治诸天烦𢙉灾撗
名除灾生理亦无失。

疏舅后闻佛出世遣慈氏等
至四问种姓者贤愚经云一日咨受胜馀终年学未
经岁普通经书彦抄云欲为作会显扬其美遣一弟
卷二 第 4176b 页
子到波罗奈国语于辅相说儿所学索于珍宝欲为
设会其弟子往至于中道闻人说佛无量德行思慕
欲见即往看佛行到中路为虎所啖承一念善心生
第四天波罗利遂自竭所有大集婆罗门设会人各
施五百金钱有一婆罗门名劳度义最于后至语波
罗利言我后到来虽不得食当与我五百金钱波罗
利言资金巳尽无可与汝劳度义言汝不与我当七
日内咒汝头破七分波罗利言世有之矣系念忧愁
深以为惧前使弟子命终生天者遥见其师愁悴从
天下来问其师曰何故愁尔师曰有劳度义不得资
金欲相致害是故忧尔天闻之曰师不须忧有佛出
世能除世患当往归依即免此事师问之曰如何名
佛天曰生迦维罗卫净饭王家右胁而生寻行七步
称天人尊三十二相八十妙好光照天地梵释侍御
三十二瑞震动显发相师观其两处在家当作转轮
王出家成佛睹老病死不乐国位踰宫出国六年苦
行菩提树下破十八亿魔于后夜中普具佛法三明
六通十力无畏十八不共悉皆满备至波罗奈初转
法轮阿若憍陈如五人漏尽八万诸天得法眼净无
数天人发大道意复到摩竭提度郁毗罗并舍利弗
目揵连等出家千二百五十比丘以为徒类号曰众
僧功德智能不可称计总而言之名为佛也今在王
卷二 第 4177a 页
舍城鹫头山中时波罗利闻叹佛德即敕弥勒等一
十六人往见瞿昙看其相好众相若备心念难之四
难如疏。

疏慈氏问巳如来具荅者为慈氏等以心
念难久如来言陈具荅心念难云我师波罗利为有
几相荅云有二相为头发绀青及广长舌相乃至汝
师年百二十弟子五百婆罗门种一一荅之。

疏法
眼净者即是初果得生空智照證真理观照名眼法
之眼故名为法眼法眼即净名法眼净由断分别烦
𢙉诸尘垢故。

疏并成应果者梵云阿罗诃此云应
应具三义应断一切烦𢙉贼故应不复受后有身故
应受世间妙供养故即无学果也。

疏后从世尊游
迦维罗卫国等者时净饭王闻佛成道游行教化多
有所度情怀渴仰思得睹佛告优陀耶汝往佛所称
我志意白于悉达汝本有要得道当还愿尊往言时
来相见优陀耶到具宣王意佛寻许可七日当往优
陀耶喜还白消息净饭王闻告语诸臣优陀耶来云
佛当还庄严宫城极令净洁涂治街陌遍竖幢幡饶
储花香当俟供养严办巳讫与诸群臣四十里外奉
迎世尊于是如来与大众俱八金刚力士住在八面
时四天王各在前导时天帝释与欲界诸天侍卫其
左时梵天王与色界诸天侍卫其右诸比丘僧列在
其后佛在众中放大光明辉耀天地威踰日月普与
卷二 第 4177b 页
大众乘虚而往渐欲近王下齐人头王与臣民夫人
采女观见大众晃朗俱显佛在中央如星中月王大
欢喜不觉自礼礼问毕讫与共还国住尼拘卢陁僧
伽蓝是时国法男女有别王与臣民日日听法闻法
开悟得度者众诸女人辈各怀怨恨佛与大众虽复
还国男子有幸独得闻法我曹女人不蒙恩祐佛知
其意即语王言自今巳后令国男女番次听法一日
一更从是巳后蒙度甚多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
佛巳出家手自纺织预作一端金色之氎积心系想
俟𠋫于佛既得见佛喜发心髓即持此氎奉上如来
佛告憍昙弥汝持此氎往奉众僧时波阇波提重白
佛言自佛出家心每思念手自纺织倾心俟佛唯愿
垂悯为我受之佛告之日知母专心欲用施我然恩
爱心福不弘广若施众僧获果弥多我知此事是以
相劝佛又言曰若有檀越于十六种具足别请虽获
福报亦未为多何为十六比丘比丘尼各有八辈不
如于中漫请四人所得功德福多于彼十六分中未
及其一将来末世法垂欲尽正使比丘畜妻挟子四
人巳上名字众僧应当敬视如舍利弗目揵连等时
波阇波提心乃开悟即以其衣奉施众僧。

疏从佛
游化等者入波罗奈城有一穿珠师偶到道上见于
弥勒深生敬慕即问大德为得食不报言未得寻请
卷二 第 4178a 页
归家设食供养食巳慈氏澡漱为说妙法言词清美
听者无厌时大长者值欲嫁女先与一珠雇命穿之
若其穿讫当与金钱十万于是长者遣人来索珠师闻
法五情甘乐语言且去此后当穿其人复语令㥯须
穿之嘱巳遂去往复数度犹故听法又重遣人赍金
往取若未穿者却擎珠来使人到问犹故听法知未
穿珠𢚩取遂索是不得巳即取还他穿珠之师在弥
勒前次第听法心无厌退其妻真恚嫌啧夫言须臾
之劳当得金钱十万以济家中衣食之短但听沙门
浮美之言亡失尔许钱物之利。

疏慈氏将等者夫
闻其言情怀慨恻弥勒知意而语之言汝今能共至
精舍不荅言可尔即时共到精舍将到僧中问众僧
言若有檀越请一持戒清净沙门就舍供养所获福
利何如有人得十万金钱时憍陈如寻即说言假使
有人得百车珠宝计其福利不如请一净戒沙门就
舍供养得利祐多舍利弗言设复有人得一阎浮提
满中珠宝犹不如请一持戒比丘就舍供养获利弥
多目连言正使有人得二天下满中七宝实不如请
一清净沙门就舍供养得利极多其馀比丘如是各各
比方皆多于彼。

疏佛因无灭等者梵语阿那律此
云无灭复自说言正令得满四天下珠宝其利犹复
不如请一沙门诣舍供养得利殊倍所以然者我是
卷二 第 4178b 页
其證自念过去九十一劫时世饥𩟅我时卖薪见辟
支佛乞食不得请至家中以稗子糜而奉施之即于
现世获无量福受用无尽从是以来九十一劫天上
人间无所乏少乃至今身在家之时我常优游不喜
世务兄摩诃男常有怨辞我母言我儿福德摩诃男
言我独劳虑家里田业彼优闲卧食云何福德其母
欲试遣我至田监临作事令不送食我怪食迟便遣
人往诣母索食母即遣人往语我言云无所有我还
白母唯愿与我送无所有于时其母闻儿此语即取
宝案严其器物以幞覆上送以与我令摩诃男逐而
看之巳到我前拨去其幞百味饮食案器悉满如是
馀时在所应意若令满得四天下宝劫尽之时理当
消灭复不得久如是我以少糜施辟支佛九十一劫
福利未减复缘斯功德见佛度苦以是之故故知请
一净戒比丘于舍供养得利多彼四天下宝。

疏便
说未来慈氏之事等者表供养弥勒复胜无灭所得
福利将成大觉故经云于时世尊从外入来闻阿那
律说过去事告诸比丘汝等说过去事我复次说于
未来事当来之世阎浮提中土地方正平坦广博无
有山川地生软草犹如天衣尔时人民寿八万四千
岁身长八丈端正殊妙人性仁和具修十善彼时当
有转轮圣王名曰儴伽(晋言具足)彼时当有婆罗门家生
卷二 第 4179a 页
一男儿字曰弥勒身色紫金三十二相众好毕满光
明殊赫出家学道成最正觉广为众生转尊法轮其
第一大会度九十三亿众生之类第二大会度九十
六亿第三大会度九十九亿如是比丘三会说法
得蒙度者悉我遗法种福众生或三宝中兴供养者
出家在家持斋戒者然香燃灯礼拜之者皆得在彼
三会之中三会度我遗残众生然后乃化同缘之徒
于时弥勒闻佛此语从座而起长跪白佛言我愿作
彼弥勒如来告日如上教化悉是汝也于时会中有
一比丘名阿侍多长跪白佛我愿于彼作转轮之王
佛告之曰汝但长夜贪乐生死不规出耶。

疏达摩
流支此云法爱等者贤愚经云过去无量阿僧祇劫
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达摩流支彦抄云此法爱王
所管一小国国王名波塞奇彼国有佛出世名号弗沙
化导众生时波塞奇王与诸群臣长供养佛及于众
僧王先节叙常贡献大国因供养佛有忘国事使命
断绝时法爱王遗使往责时波塞奇自知有过心怀
愁𢙉而往白佛佛言汝但还遣使言佛在我国朝夕
承侍是以无睱往觐大王所有资财并供养佛无可
进贡时王闻之甚怀嗔怒即发兵众欲破彼国波塞
奇王𢙢惧白佛佛言勿忧但往见王宣说前语礼问
既毕住在一面大王责问汝何所恃违𢢔失常不来
卷二 第 4179b 页
朝觐波塞奇言佛世难值愿王勿嗔同见于佛王听
见佛即共往至是时如来大众围绕皆悉入定有一
比丘入慈心三昧放金光明如大火聚王见比丘
光明特显即白世尊此一比丘入何等定佛言入慈
等定王闻倍生钦仰言此慈定巍巍乃尔我当习之
王遂发心息除嗔怒。

疏寂灭道场等者彦云是佛
昔證寂灭理处是成道之场弥迦女村旧有天祠今
为精舍经行有五义一消食二除病三深入义味四
除邪见五身心安乐。

疏恒以慈心四无量法教化
一切者以四无量慈心为首所以先摽四无量者一
慈无量以无嗔为体二悲无量以不𡧱为体三喜无
量以不嫉为体不嫉即于无嗔上假立四舍无量以
行舍为体言无量者三义立名一缘无量有情为所
缘故二起无量行行解亦复极广大故三受无量果
得大梵福成如来故四差别者慈能与乐悲能拔苦
喜于有情得乐离苦深生忻慰舍于有情平等无有
怨亲不起贪嗔平等欲令远离诸𢙣此各有三一有
情缘二法缘三无缘与下大慈大悲三义无异至下
当释然此行相初习业位若禀性仁慈或宿习力便
于有情普修四行与乐拔苦忻慰有情平等若不能
尔应渐习之将一切有情想作七品亲分三品为上
中下怨亦分三为上中下及中容者即非亲非怨将
卷二 第 4180a 页
斯七品上品亲为初上品怨为未中容者居中分品
既定从易至难而渐习之将快乐事亦分三品为上
中下先上品亲与上品乐中品亲与中品乐下品亲
与下品乐次中品亲与上品乐下品亲与中品乐中
容者与下品乐如是乃至第七番上品怨与上品乐
上品亲与中品乐中品亲与下品乐一切有情方能
平等与乐慈既如是悲喜亦然准前可解若舍行相
亦分三品为上中下将前七品有情中容为第一易
起舍故从易至难下品亲为第二下品怨为第三中
品亲为第四乃至上品怨为第七将三品舍从易至
难从初向后准前应作上四观行教法所诠古弥勒
佛恒说此法教化一切诸众生故。

疏经名慈心三
昧光大悲海云经者从所诠为名也言慈心三昧者
慈以无嗔为体心即心王以为主故三昧为定能发
慈故今无嗔名慈心三昧者作邻近释慈近彼心及
三昧故名慈心三昧以慈心三昧照境明显类日月
光普及一切诸有情故慈心三昧如光名慈心三昧
光持业释也大悲海云者大者显用非小大悲含容
一切有情境界如海海能博纳故普覆一切有情如
云云能普覆故即此大悲如海如云亦持业释也若
将慈悲相望即相违释慈心三昧光与大悲海云异
名慈心三昧光大悲海云相违释也即以四无量为
卷二 第 4180b 页
体皆经之所诠故问经之所诠既四无量何以只举
慈悲二法彰能诠称荅以此二法与乐拔苦济诸有
情功用胜故又四无量初二后二以此慈悲初二摄
故所以举胜摄劣举初摄后虽摽二名即摄四种功
德故不相违今言慈心三昧光大悲海云经者能诠
从所诠受称为慈心三昧光大悲海云之经名慈心
三昧光大悲海云经即目能诠教也以当来弥勒亦
说此经故具解释。

疏即说颂曰若有畜生类等者
初四句归依佛次三句归依法次二句归依僧后三
句劝学其义可解。

疏地六震动者大般若经说有
二种六动一六方动谓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
没北涌南没中涌边没边涌中没今或是此二六相
动大般若说谓动涌振击吼爆摇𩗺不安为动疄陇
凹凸为涌或六方出没名涌隐隐有声为振旧云自
下升高为起今云有所扣打为击砰𥕤发响为吼旧
云令生觉悟为觉今云出声惊异为爆。

疏婆罗门
种姓有众多者即四种姓内婆罗门中复有多姓因
事立故只如弥勒是婆罗门种因母及自性行慈故
遂于婆罗门中立出 姓谓为慈也此即因性行之
性得姓望之姓故西域记第七初云梅怛丽耶唐言
慈即是姓也维摩经疏亦云弥勒者姓也皆书姓望
之字不著性行之字也。

疏字阿逸多者此云无能
卷二 第 4181a 页
胜也如下自解。

疏如释迦是姓者我佛上代从劫
初时立共许王至如来父悦头檀王此云净饭依诸
部律云计有八万四千二百六十王内有十转轮王
皆是𠛴帝利种至八万四千二百五十五懿师摩王
王有四子一名昭目二名聪目三名调伏象四名尼
楼并皆聪明神武有大威德长妃有子名曰长生顽
薄丑陋众人所贱夫人念言我子虽长才不及物而
彼四子并有威德国祚所归必钟此等当设何计固
子基业便作是念我今先以情求后以理惑便自㽵
严于王入时承敬备礼王欲附近便白王言息爱致
悦本由情对我今忧𢙉无复世意微愿若遂或有馀
欢若不见从斯当尽矣王言汝欲何愿理若可从誓
不相负便白王言王之四子聪明智慧有大威德我
子虽长才不及人愿王𢷤[后-口+十]四子我情乃安王言我
之四子于家又孝于国无𠍴我今如何而得𢷤[后-口+十]夫
人又言我心劬劳实虞家国王此四子并有威德民
各怀归竖为朋党一旦𥪰逐必相殄灭大国之位翻
为他有愿王从之勿思一子王曰汝言甚善吾自知
时即呼四子而告之曰汝得罪于吾不忍汝死速各
出国剋巳从生四子奉命即便㽵严时四子母及同
生姊姝咸索同去一切人民多乐随从于是拜辞而去
到雪山北东西遐回南北广大地平如掌四子见之
卷二 第 4181b 页
因为䪺止人慕风德归者如云经数年后王思四子
问傍臣曰我之四子今在何处傍臣荅言在雪山北
近舍夷林筑城营邑人民炽盛地沃礼壤衣食无乏
郁为大国父王叹曰我子释迦我子释迦从是巳后
姓释迦也即是能义广如馀处。

疏牟𡰱是号者是
寂默义诸烦𢙉言皆寂默故即德号也。

疏乔荅摩
是望者五分律云始从贤劫立共许王自后诸王此
王为首乃至最后大茅草王缘无子息王作是念上
世巳来皆是仙种我若不习应断仙宗作是念巳国
付大臣便自退身入山修道后经时岁得五通仙年
既将深头皆自白有诸弟子取果汲薪去后多时被
兽挠触弟子来见以笼盛之后更取汲挂在树上有
诸猎者遥瞻睹之谓是白鹭以箭射之仙人中箭命
乃随终有两滴血堕在地上生二甘蔗因日炙开一
生童男一生童女男名善生女名善贤人贵其种共摽
𠛴帝利名从是巳后望在乔荅摩此云日炙种以日
炙开甘蔗生故亦云甘蔗种旧云瞿昙讹略也此善
生王即是第八万四千二百五十四王善生王有子
名懿师摩王懿师摩王有子名忧陁罗王忧陁罗王即
姓释迦忧陁罗王有子名耀罗王耀罗王有子名𡰱
浮罗王𡰱浮罗王有子名师子颊师子颊王有子名
悦头檀(此云净饭)悦头檀王有子名菩萨菩萨有子名罗
卷二 第 4182a 页
睺罗故我佛得望巳来八世得姓已来六世矣。

疏劫有多种如别章说者梵语劫波此云时分大乘
小乘多分义同少分有异今释大乘经须依大乘说
瑜伽劫章颂云劫名次第及数量成住坏空并始终
解云为劫有四时量皆等各二十增减与住劫同故
颂云馀三无定不可准故约住劫论多少一者成劫
颂云过此空时成劫兴解云为此世界前巳经坏空
住约二十增减劫然后从上次第成立前风灾坏从
三禅成以前风灾坏三禅故前水灾坏从二禅成以
前水灾坏二禅故前火灾坏从初禅成以前火灾坏
初禅故且如前是火灾坏者初一有情极光净没生
为大梵王独住经一增减劫与宫殿同成后念同分
有情方生梵辅及梵众天次成他化自在天乐变化
天兜率天夜摩天皆有情及器俱时而成然后于下
有微细风生为诸有情业增上力感此风起即是世
界将成之相颂云如是展转大风起坚若金刚不可
坏傍广算计数不及边际犹如盘掾形解云为周围
如盘掾其风旋转运持世界深厚十六亿踰缮那量
即是三千大千世界之底次光音天布金藏云降微
细雨滴如车轴注风轮上深十一亿二万踰缮那量
又由有情业增上力下八落义水馀凝结成金如熟
酥停上凝成膜即此金轮厚三亿二万踰缮那量水
卷二 第 4182b 页
金二轮广阔量等十二落义三千四百半踰缮那又
由有情业增上力上复降雨注金轮上由具种种威
德猛风湍激此水复令凝结成山成洲内海外海分
水甘咸须弥山王形如𦝫鼓四宝所成为北东南西
如次金银㕹琉璃颇低迦宝为体馀有七重金山绕
妙高山周匝而住复有铁轮围山绕七金山及四大
洲等住七金山内海水甘美铁围山内海水咸卤即
四大洲于此海内为赡部等地狱鬼界于此洲下与
洲同成器界既成先成人趣生赡部洲颂云二禅福
尽生赡部身长千尺二千尺光明皎洁能飞腾所食
地𦘺地味饼香味具足资诸大渐次生贪𥪰多取地
饼失没林腾生复𥪰林腾粳米生贮积复失香稻生
食渐粗触成便利男女尔时差别形由耽染情身光
灭世界里闇失光明菩萨慈悲兴日月等解云初食
地𦘺亦名地味其色鲜白犹如珂雪其味甘美犹如
石蜜经无量时无敢食者又𢙢无益于有情身时有
一人禀性耽味嗅香便食馀人随学后渐耽味地味
便隐遂有地皮饼生如雨霁后地皮剥起言林腾者
从地腾起其状如林形长十丈皆生果实满枝条上犹
如头子林腾既没有自然香稻生而长七寸亦无糠
籺此食虽美粗于前三便秽在身为欲蠲除便生二
道因兹复有男女根殊宿习力故由此便生非理作
卷二 第 4183a 页
意欲贪鬼魅惑乱身心失意猖狂行非梵行乃至立
有德人封为田主渐次有馀九种业道既造诸𢙣遂
堕饿鬼畜生地狱乃至无间复有利智睹斯三𢙣遂
善心生修行十善以此善因渐次生于东胜身洲西
牛货洲北俱卢洲四大王天忉利天上名成劫终颂
云尔时成劫乃为终始从梵王终忉利有情及器皆
成立如是成劫等于住劫二十增减时分惣名成劫
二者住劫为前有情初生赡部寿命二万亿岁仍属
成劫成未终故乃至有情生忉利天名成劫终赡部
洲人寿八万四千岁为住劫初颂云尔时赡部人长
命八万四千为最上乃后百年减一年至十岁时劫
减终从此子年倍父增还登八万四千岁一增一减
为一劫数满二十劫终时即此住劫称贤劫然此住
劫最后增至八万四千方满二十各有增减名一住
劫与小乘别若依小乘俱舍论说减时渐减增时渐
增初劫福胜人寿减迟减至十年巳等自馀十八增
减后劫福劣人寿增迟增至八万巳等中间十八增
减故惣说为二十增减然初一劫唯减无增最后一
劫唯增无减中间十八有增有减大乘不然其义可
悉又此住劫二十增减每减劫中有小三灾起为人
寿三十饥馑灾起减至二十疾疫灾生减至十年刀
兵劫起下文当解巳上住劫三者坏劫且如火灾坏
卷二 第 4183b 页
世界时有情世间最于先坏尔时人民自然厌世乐
修诸定或有菩萨教化令修若命终者多生上界若
时无间地狱无一有情堕于彼处若命终者生于馀
处无复新生诸馀地狱饿鬼畜生亦尔设有𢙣业有
情定堕𢙣趣亦即寄在傍三千界次坏人天二趣为
北俱卢东胜身西牛货南赡部及四王忉利空居欲
天皆得上定生上天宫如是时经十九增减颂云始
从无间终他化时经十九增减同又云下界空虚无
有情曰加四倍增常热沟池枯涸草木燋二三日出
江河竭四五出现海泉枯六七兴时山石融尔时大
地并炎晖三千世界猛火聚耸焰上腾交梵众诸天
奔赴趣二禅梵辅梵王次第升三千世界并灰烬从地
火起梵王去复经一个增减时十九从多坏有情一
劫约少唯论器四者空劫颂云从是虚空如黑[宋-木+儿]还
经二十增减时过此空时成劫兴等以劫波者是时
分义劫有多种此四为根本又颂云日月岁数小劫
收增减二四六中劫即二增减四增减六增减皆名
中劫又八十增减名一大劫即火灾劫又等八火灾
劫亦名一大劫即水灾劫内有六百四十增减劫又
等八水灾劫亦名一大劫即风灾劫内有六十四个
火灾劫及有五千一百二十个增减劫然诸菩萨修
行言经僧祇劫者颂云积聚风灾以为数数不及后
卷二 第 4184a 页
僧祇量即此大劫三无数菩萨将登正觉时即依大
乘有一十百千万等一百二十数出过此数名数不
及非是佛智都不知数名数不及若记尘墨等即知
其数故今言无数数中不摄名无数故又依法花论
劫有五种一夜二昼三月四时五年即此小劫更有
多劫如馀教文彦抄云今疏所明时分皆是中二十
劫中有其㽵严劫贤劫星宿劫明佛出时分者即是
此也。

疏于过去㽵严劫等者彦抄云意即劫初成
水上有千朵莲花净居天众游戏水中为见此莲花
唱言于此劫中有千佛出世㽵严此界故号㽵严劫
言贤劫者意云即成劫初时此三千界是水水上有
千朵莲花净居天人见巳而唱言今此劫中有千贤
人出世故名贤劫言星宿劫者意此劫之中有千佛
现犹如于星而历历出故言星宿劫也。

疏其三千
佛复各居自类等者即三千人分为三品所修胜行
上中下别故故于三劫各别出现名别类说也。

疏无垢称经等者即宝盖王子供养药王如来经五
劫月盖王子亦供养药王如来又经五劫相次修行
皆成佛也。

疏五浊经云今当贤劫第九住劫巳有
四佛出世等者意说四佛并出第九劫也故瑜伽劫
章颂云二十数中第九劫六万四万时二万拘留那
含迦叶兴百岁释迦牟𡰱出岁数少异属第九劫正
卷二 第 4184b 页
与此同。

疏贤劫经云人寿一千二百岁等者彦云
有二说一云二万岁时迦叶佛出世灭度之后减至
一千二百岁时释迦始生知足减至百岁方下生故
二云是第八住劫一增一减增至一千二百岁时释
迦始生知足减至百岁时方下生也然约弥勒生天
当人间岁数增减次第准释迦者即前解太促后解
复宽以意但是经有参差况复疏主自云与诸经不
同故。

疏正法五百年等者辩抄云问何名正法像
法末法荅青龙疏云有教有行有得果證名为正法
有教有行而无果證名为像法建立像似之法灭没
正法故虽有教在无行无證名为末法佛初记别正
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由度女人正法
减半然有两说一云由度女人减五百岁虽说八敬
不减正法由彼不行正法还减故有经说(即贤劫等经也)
萨婆多等宗皆唯正法但五百年一云正法一千年
若说八敬全无行者正法欲减既有行者正法依定
大众部等皆作此说。

疏即与诸经不同者所以然
者略有二解皆说此经为不尽理一辩抄云此贤劫
经不说有末法为对机故略不说之理实合有故但
总言过千五百年后释迦法尽独觉行化不言才过
千五百年后释迦法尽独觉行化既不言才即知不
遮馀契经中说有末法得一万年此解为胜二国西
卷二 第 4185a 页
云即是将梵夹来时零落却末法文据有者翻译然
今时巳过一千五百年何无独觉行化又大集经说
佛灭度后有五种坚固任持第一五百年解脱坚固
修行众生弟子念念證圣者非一第二五百年禅定
坚固依教修行得定者甚多第三五百年多闻坚固
习学者尽解三乘教法第四五百年修福坚固四众
弟子弘持教法者少好修福门者多所在偏欲兴供
养等第五五百年斗诤坚固虽依教法修行多爱胜
负互相诤𥪰渐渐末法去圣遥速三毒所使准此圣
教岂可佛法只一千五百年耶。

疏至三二十岁有
饥馑疾疫刀兵劫相次而起等者故瑜伽论云人寿
三十岁时方始建立当此之时精妙饮食不可复得
唯煎煮朽骨共为[饥-几+燕]会若遇得一粒[米*舀]麦粟稗子等
重若末尼珠藏置箱箧而守护之彼诸有情多无气
力颠僵在地不复能起由饥俭故有情之类亡殁死
尽如此大灾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过彼诸
有情复共聚集起下厌离心由此因缘俭灾遂息劫
章颂云 人寿三十方饥馑 七年七月七日满
 聚骨运筹多灭亡 为彼之时有三种事一者聚集
二者白骨三者运筹此之三事与小乘同俱舍释云
一切灾患二法为因一耽美食二性懒堕且饥馑灾
言聚集者有二聚集一人聚集为彼时人由极饥馑
卷二 第 4185b 页
聚集而死二种子聚集为益后人辍巳所食置于匮箧
拟为种子白骨亦二一为彼时人命终未久白骨便
现二为彼时人饥馑所逼聚集白骨煎汁饮之运筹
亦二一由粮少行筹食之为一家中从长至幼行筹
至日得少粗食二为以筹挑故场仓得少𥼆粒多用
水煎以充所食(巳上俱舍义)过是岁数起下品厌心天龙降
雨又若人寿二十岁时本起厌患今乃退舍尔时多
有疾病灾撗热𢙉相续而生彼诸有情遇此诸病多
悉殒没如是病灾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过彼诸有
情复共聚集起中品厌离心由此因缘寿量无减病灾
万息又人寿十岁本起厌患今还退舍尔时有情展转
相见各起猛利煞𡧱之心由此因缘随执草木及以
瓦石皆成最极铦利刀剑更相残𡧱死[〦/(口*口)/(匚@一)]终尽如是
刀灾极经七日方乃得过得过巳后仙人相诫起上
品厌心寿命倍增俱舍论云有至教说若能一昼一
夜持不煞戒决定不逄刀兵灾起若能以一诃梨怛
鸡起殷净心奉施众僧决定不逄疾疫劫起若能以
一抟之食起殷净心奉施众僧决定不逄饥馑灾起。

疏人怀其善子年倍父渐渐长寿至八万四千岁者
中阿含经具明所以今略其要者为十岁人遭斯相
煞仙人相诫远离煞生生子倍二十岁二十岁人复
离不与取生子(倍四十岁)复离邪淫(倍八十岁)复离妄言(倍一百六
卷二 第 4186a 页
十岁)复离两舌(倍三百二十岁)复离粗言(倍六百四十岁)复离绮语(倍二
千五百岁此行难行故起寿行)复离贪嫉(倍五千岁)复离嗔恚(倍一万岁)复离
邪见(倍二万岁)复离非法欲𢙣贪邪行法(倍四万岁)复孝顺父
母尊重恭敬沙门梵志奉行顺事修福业等(倍八万岁)
寿八万岁时此阎浮提洲极大礼乐多有人民村邑
相近如一鸡飞女年五百岁乃当出嫁唯有七病寒
热大小便利淫欲饥食老等更无馀患时有王名螺
为转轮王聪明智慧有四种军整御四天下七宝千
子具足端正勇猛无畏能伏他众统领大地乃至大
海不以刀仗以法教令令得安乐下生疏云儴祛者
此翻螺王其色似螺故也广如彼经然此是小乘经
但云八万岁若依大乘更有四千岁则增倍中超出
四千岁也。

疏皆有转轮圣王相次而出者以有转
轮名转轮王此有四异为金银铜铁轮应别故一切
轮王皆有七宝一者轮宝二者象宝三者马宝四者
珠宝五者女宝六者主藏臣宝七者主兵臣宝七宝
虽同然胜劣异且如金轮王其轮具足千辐馀三王
轮半半减少馀宝亦劣故成差别又金轮王而生千
子馀三轮王半半减少又金轮王王四洲界银轮王
王三洲界铜轮王王二洲界铁轮王王一洲界故成
差别。

疏然论释云劫减佛兴世等者即俱舍论以
劫增时有情乐增难教化故故减劫出世今儴伽王
卷二 第 4186b 页
于劫增时出世至劫减时逄佛故不相违法花疏亦
云由是增至八万岁儴祛方出第十劫初减弥勒方
生轮王命长故见弥勒。

疏至第九百九十九佛共
出一大劫中等者彦云第九减劫有四佛出第十减
劫有一佛出至第十五减劫中有九百九十四佛相
次而出此多贤共出世同大贤劫故名一大劫此劫
坏巳空空巳成成巳住住巳却减时楼至佛出经一
增减劫一佛出故名小贤劫此解稍合下文金刚力
士经意法花疏亦云此劫坏巳葫芦支佛独王一劫
然与瑜伽劫章颂异彼云后第十五减劫中九百九
十四佛出乃后住劫欲终时楼至如来方出兴即同
一住劫但增减劫异然圣教不同不须和会。

疏又
由释迦弥勒同事底沙世尊等者前逄燃灯布发掩
泥虽亦超劫依俱舍说即是第二无数劫满逄燃灯
佛非百劫中所超劫数故俱舍颂云三无数劫满逆
次逄胜观(胜观即毗婆尸佛也)燃灯宝髻佛初释迦牟𡰱即是古
释迦佛也次前疏言百劫修相好业释迦买花等者
但要受记次第言买花等又为远摽见底沙佛超劫
之事故云百劫修相好等然非即是修相好时得燃
灯佛之记也又同侍底沙世尊亦非百劫修相好时
仍属第三无数劫摄但为预超相好劫数故今叙之
至下问荅聊简门中具细和会俱舍云为底沙佛观
卷二 第 4187a 页
二弟子何者先成道乃见弥勒又观二弟子所化众
生何者机宜先熟乃见释迦菩萨所化众生机宜先
熟遂作是念诸佛出世本为度生此二菩萨将来成
佛与所化生不相契会然今回一人就多人即易回
多人就一人即难遂告二弟子吾欲游行汝等后随
作是语巳隐身不现时二菩萨多时寻觅释迦菩萨
到一山中才行举足忽见如来在杂宝龛中入火界
定威光赫弈特异于常忘下一足经七日夜以无怠
净心而说一偈赞叹底沙偈云天地此界多闻室逝
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
于是便超九劫九十一劫修妙相成言天地者天上
地下此界者此三千界多闻室者毗沙门宫逝宫者
大梵王宫外道执常佛号逝宫天处者诸馀天处乃
至十方寻地寻山寻林遍无与佛等者。

疏第四往
生难易门者释迦出世曾说二经谓阿弥陁经劝生
西方上生经中劝生兜率盖随机有异说此二经阿
弥陁经正被大机兼济小器若上生经正被初机小
器亦被大根今疏主欲令大根小器求生兜率决定
无疑若愿往生西方或量小谟大𢙢成自误故相对
辩有此一门。

疏其中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诸大菩
萨者梵语阿鞞(部迷反)跋致唐言不退转不退有五一
信不退二位不退三證不退四行不退五烦𢙉不退
卷二 第 4187b 页
如下卷疏说今疏中言阿鞞跋致者即初地巳去證
不退及八地巳上行不退也下言诸大菩萨故既言
极乐皆是不退转地诸大菩萨故知难生也不同兜
率天凡亦得生故。

疏得无生法忍者唯识云八地
菩萨得三无生法忍为本性无生忍自然无生忍惑
苦无生忍为以无漏智印證忍察三性法故立此三
忍若證遍计所执脱体是无本性不生立本性无生
忍若證依他仗因缘有无自然生立自然无生忍若
證圆成理上惑苦不生立惑苦无生忍广如彼论。

疏经一七日得不退转者既下言经一小劫得无生
法忍即知此言不退转者是初地所得證不退也。
上生经疏会古通今新抄卷第二
卷二 第 418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