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七
卷六十七 第 1a 页 WYG0711-045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性理大全书卷六十七
 治道二
  宗法
程子曰宗子继别为宗言别则非一也如别子五人五
 人各为大宗所谓兄弟宗之者谓别子之子继祢者
 之兄弟宗其小宗子也 宗子无法则朝廷无世臣
 立宗子则人知重本朝廷之势自尊矣古者子弟从
卷六十七 第 1b 页 WYG0711-0452b.png
 父兄今也父兄从子弟由不知本也人之所以顺从
 而不辞者以其有尊卑上下之分而已苟无法以联
 属之可乎 凡小宗以五世为法亲尽则族散若高
 祖之子尚存欲祭其父则见为宗子者虽是六世七
 世亦须计会今日之宗子然后祭其父宗子有君道
  后世骨肉之间多至仇怨忿争其实为争财使之
 均布立之宗法官为法则无所争 宗非朝廷之所
 禁但患人自不能行之 凡大宗与小宗皆不在庙
卷六十七 第 2a 页 WYG0711-0453a.png
 数 礼长子不得为人后若无兄弟又继祖之宗绝
 亦当继祖礼虽不言可以义起 凡人家法须令每
 有族人远来则为一会以合族虽无事亦当每月一
 为之古人有花树韦家会法可取也然族人每有吉
 凶嫁娶之类更须相与为礼使骨肉之意常相通骨
 肉日疏者只为不相见情不相接尔
张子曰宗子之法不立则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
 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宗法不立既死遂族散
卷六十七 第 2b 页 WYG0711-0453b.png
 其家不传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
 益或问朝廷何所益曰公卿各保其家忠义岂有不
 立忠义既立朝廷之本岂有不固今骤得富贵者止
 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造宅一区及其所有既死则众
 子分裂未几荡尽则家遂不存如此则家且不能保
 又安能保国家 夫所谓宗者以己之旁亲兄弟来
 宗已所以得宗之名是人来宗已非已宗于人也所
 以继祢则谓之继祢之宗继祖则谓之继祖之宗曾
卷六十七 第 3a 页 WYG0711-0453c.png
 高亦然 言宗子者谓宗主祭祀宗子为士庶子为
 大夫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非独宗子之为士为庶
 人亦然 宗子之母在不为宗子之妻服非也宗子
 之妻与宗子共事宗庙之祭者岂可夫妇异服故宗
 子虽母在亦当为宗子之妻服也东酌牺象西酌罍
 尊须夫妇共事岂可母子共事也未娶而死则难立
 后为其无母也如不得已须当立后又须并其妾母
 与之大不得已也未娶而死有妾之子则自是妾母
卷六十七 第 3b 页 WYG0711-0453d.png
 也 古所谓支子不祭也者惟使宗子立庙主之而
 已支子虽不得祭至于齐戒致其诚意则与祭者不
 异与则以身执事不可与则以物助之但不别立庙
 为位行事而已后世如欲立宗子当从此义虽不与
 祭情亦可安
朱子曰宗子法虽宗子庶子孙死亦许其子孙别立庙
  问周制有大宗之礼乃有立适之义立适以为后
 故父为长子权其重者若然今大宗之礼废无立适
卷六十七 第 4a 页 WYG0711-0454a.png
 之法而子各得以为后则长子少子当为不异庶子
 不得为长子三年者不必然也父为长子三年者亦
 不可以适庶论也曰宗子虽未能立然服制自当从
 古是亦爱礼存羊之意不可妄有改易也如汉时宗
 子法已废然其诏令犹云赐民当为父后者爵一级
 是此礼意犹在也可谓宗法废而诸子皆得为父后
 乎
北溪陈氏曰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古人继嗣大宗
卷六十七 第 4b 页 WYG0711-0454b.png
 无子则以族人之子续之取其一气脉相为感通可
 以嗣续无间此亦至正大公之举而圣人所不讳也
 后世理义不明人家以无嗣为讳不肯显立同宗之
 子多是潜养异姓之儿阳若有继而阴已绝矣盖自
 春秋鄫子取莒公子为后故圣人书曰莒人灭鄫非
 莒人灭之也以异姓主祭祀灭亡之道也秦以吕政
 绝晋以牛睿绝亦皆一类然在今世论之立同宗又
 不可泛盖姓出于上世圣人之所造正所以别生分
卷六十七 第 5a 页 WYG0711-0454c.png
 类自后有赐姓匿姓者又皆混杂故立宗者又不可
 恃同姓为凭须择近亲有来历分明者立之则一气
 所感父祖不至失祀今世多有以女子之子为后以
 姓虽异而有气类相近似胜于姓同而属疏者然贾
 充以外孙韩谧为后当时太常博士秦秀已议其昏
 乱纪度是则气类虽近而姓氏实异此说亦断不可
 行
潜室陈氏曰宗法为诸子之庶子设恐其后流派寖多
卷六十七 第 5b 页 WYG0711-0454d.png
 姓氏纷错易至殽乱故于源头有大宗以统之则人
 同知尊祖分派处有小宗以统之则人各知敬祢且
 始封之君其适子袭封则庶子为大夫大夫不得以
 祢诸侯故自别为大夫之祖是谓别子为祖也别子
 之适子则为大宗使继其祖之所自出从此直下适
 子世为大宗合族同宗之是谓继别为宗也别子之
 庶子又不得以祢别子却待其子继之而自别为祢
 继祢者遂为小宗凡小宗之适子服属未尽常为小
卷六十七 第 6a 页 WYG0711-0455a.png
 宗凡小宗之庶子又别为祢而其适子又各为小宗
 兄弟同宗之谓继祢为小宗是也大宗是始祖正派
 下虽其后支分派别皆同宗此祖则合族皆服齐衰
 九月初不以亲属近远论是为百世不迁之宗小宗
 是祢正派下亲尽则绝如继祢者亲兄弟宗之为之
 服期继祖者则从兄弟宗之为之服大功继曾祖者
 再从兄弟宗之为之服小功继高祖者三从兄弟宗
 之为之服缌自此以后代常䟎一代是为五世则迁
卷六十七 第 6b 页 WYG0711-0455b.png
 之宗宗法之立嫡长之尊有君道焉大宗所以统其
 宗族凡合族中有大事当禀大宗而后行小宗所以
 统其兄弟如同祢者有大事则同祢之兄弟当禀继
 祢之小宗而后行一族之中大宗只是一人小宗尽
 多故一人之身从下数至始祖大宗惟一数至高祖
 小宗则四此古者宗族人情相亲人伦不乱岂非明
 嫡庶之分有君臣之义由大宗小宗之法而然欤
  谥法
卷六十七 第 7a 页 WYG0711-0455c.png
程子曰古之君子之相其君而能致天下于太治者无
 他术善恶明而劝惩之道至焉尔劝得其道而天下
 乐为善惩得其道而天下惧为恶二者为政之大权
 也然行之必始于朝廷而至要莫先于谥法何则刑
 罚虽严可警于一时爵赏虽重不及于后世惟美恶之
 谥一定则荣辱之名不朽矣故历代圣君贤相莫不
 持此以励世风也 或问臣子加谥于君父当极其
 美有诸曰正终大事也加君父以不正之谥知忠孝
卷六十七 第 7b 页 WYG0711-0455d.png
 者不为也
涑水司马氏答程子书曰承问及张子厚谥仓卒奉对
 以汉魏以来此例甚多无不可者退而思之有所未
 尽窃惟子厚平生用心欲率今世之人复三代之礼
 者也汉魏以下盖不足法郊特牲曰古者生无爵死
 无谥爵谓大夫以上也檀弓记礼所由失以谓士之
 有诔自县贲父始子厚官比诸侯之大夫则已贵宜
 有谥矣然曾子问曰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唯天
卷六十七 第 8a 页 WYG0711-0456a.png
 子称天以诔之诸侯相诔犹为非礼况弟子而诔其
 师乎孔子之没哀公诔之不闻弟子复为之谥也子
 路欲使门人为臣孔子以为欺天门人厚葬颜渊孔
 子叹不得视犹子也君子爱人以礼今关中诸君欲
 谥子厚而不合于古礼非子厚之志与其以陈文范
 陶靖节王文中子孟贞曜为比其尊之也曷若以孔
 子为比乎
和靖尹氏曰谥法最公以成周之时其子孙自以幽厉
卷六十七 第 8b 页 WYG0711-0456b.png
 赧为谥此孝子慈孙所不能改也文王只用个文字
 武王只用个武字大小大公
五峰胡氏曰昔周公作谥法岂使子议父臣议君哉合
 天下之公奉君父以天道耳孝爱不亦深乎所以训
 后世为君父者以立身之本也知本则身立家齐国
 治天下平不知本则纵欲恣暴恶闻其过入于灭亡
 天下知之而不自知也唯其私而已是故不合天下
 之公则为子议父臣议君夫臣子也君父有不善所
卷六十七 第 9a 页 WYG0711-0456c.png
 当陈善闭邪引之当道若生不能正既亡而又党之
 是不以天道奉君父而不以人道事君父也谓之忠孝
 可乎今夫以笔写神者必欲其肖不肖吾父则非吾
 父不肖吾君则非吾君奈何以谥立神而不肖之乎
 是故不正之谥忠孝臣子不忍为也
  封建
问封建可行否程子曰封建之法本出于不得已柳子
 厚有论亦窥测得分数秦法固不善亦有不可变者
卷六十七 第 9b 页 WYG0711-0456d.png
 罢侯置守是也(柳子厚论曰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
  (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直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
  (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抟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苟卿有言必将)
  (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
  (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
  (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
  (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
卷六十七 第 10a 页 WYG0711-0457a.png
  (方伯连帅又就而听命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
  (诸侯有诸候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
  (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列土田而瓜)
  (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捍城然而降于)
  (夷王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
  (弘者有之天下乖盭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
  (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
卷六十七 第 10b 页 WYG0711-0457b.png
  (此矣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牢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
  (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
  (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
  (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
  (功臣数年之间奔走扶伤而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
  (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
  (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
卷六十七 第 11a 页 WYG0711-0457c.png
  (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黯货事戎大凡乱)
  (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乱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政周事然)
  (也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
  (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汉兴天子之政行)
  (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候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
  (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
  (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于田叔得魏/尚于冯唐闻黄霸之明审睹汲黯之简靖拜之可)
  (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
卷六十七 第 11b 页 WYG0711-0457d.png
  (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
  (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
  (裂眦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今国)
  (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或者又曰夏啇周汉封建而延)
  (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
  (延祚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
  (当复议也是大不然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
  (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已/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
卷六十七 第 12a 页 WYG0711-0458a.png
  (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已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
  (私其一已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
  (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
  (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
  (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张子曰古者诸侯之建继世以立此象贤也虽有不贤
 者象之而已天子使吏治其国彼不得暴其民故舜
 封象是不得已周礼建国大小必参相得盖是建大
卷六十七 第 12b 页 WYG0711-0458b.png
 国其势不能相下皆小国则无纪以小事大莫不有
 法
五峰胡氏曰封建之法始于黄帝成于尧舜夏禹因之
 至桀而乱成汤兴而脩之天下以安至纣而又乱文
 王武王兴而修之天下亦以安至幽王而又乱齐桓晋文
 不能脩而益坏之故天下纷纷不能定及秦始皇而
 扫灭之故天下大乱争起而亡秦犹反覆手于须臾
 间也 黄帝尧舜安天下非封建一事也然封建其
卷六十七 第 13a 页 WYG0711-0458c.png
 大法也夏禹成汤安天下亦非封建一事也然封建
 其大法也文王武王安天下亦非封建一事也然封
 建其大法也齐桓晋文之不王非一事也然不能封
 建其大失也秦二世而亡非一事也然扫灭封建其
 大缪也故封建也者帝王之所以顺天理承天心公
 天下之大端大本也 圣人制四海之命法天而不
 私已尽制而不曲防分天下之地以为万国而与英
 才共焉诚知兴废之无常不可以私守之也故农夫
卷六十七 第 13b 页 WYG0711-0458d.png
 受田百亩诸侯百里天子千里农夫食其力诸侯报
 其功天子享其德此天之分也 郡县天下可以持
 承平而不可以支变故封建诸侯可以持承平可以
 支变故
朱子曰柳子厚以封建为非胡明仲辈破其说则专以
 封建为是要之天下制度无全利而无害底道理但
 看利害分数如何封建则根本较固国家可恃郡县
 则截然易制然来来去去无长久之意不可恃以为
卷六十七 第 14a 页 WYG0711-0459a.png
 固也 封建实是不可行若论三代之世则封建好
 处便是君民之情相亲可以久安而无患不似后世
 郡县一二年辄易虽有贤者善政亦做不成 封建
 只是历代循袭势不容已柳子厚亦说得是贾生谓
 树国必相疑之势甚然封建后来自然有尾大不掉
 之势成周盛时能得几时到春秋列国强盛周之势
 亦浸微矣后来到战国东西周分治赧王但寄于西
 周公耳虽是圣人法岂有无弊 问后世封建郡县
卷六十七 第 14b 页 WYG0711-0459b.png
 何者为得曰论治乱毕竟不在此以道理观之封建
 之意是圣人不以天下为已私分与亲贤共理但其
 制则不过大此所以为得贾谊于汉言众建诸侯而
 少其力其后主父偃窃其说用之于武帝 或论郡
 县封建之弊曰大抵立法必有弊未有无弊之法其
 要只在得人若是个人则法虽不善亦占分数多了
 若非其人则有善法亦何益于事且如说郡县不如
 封建若封建非其人且是世世相继不能得他去如
卷六十七 第 15a 页 WYG0711-0459c.png
 郡县非其人却只三两年任满便去忽然换得好底
 来亦无定范太史唐鉴议论大率皆归于得人某初
 嫌他恁地说后来思之只得如此说 或疏胡五峰
 论封建井田数事以质疑曰封建井田乃圣王之制
 公天下之法岂敢以为不然但在今日恐难下手设
 使强做得成亦恐意外别生弊病反不如前则难收
 拾耳 因论封建曰此亦难行恐膏粱之子弟不学
 而居士民上其为害岂有涯哉且以汉诸王观之其
卷六十七 第 15b 页 WYG0711-0459d.png
 荒纵淫虐如此岂可以治民故主父偃劝武帝分王
 子弟而使吏治其国故祸不及民所以后来诸王也
 都善弱盖渐染使然积而至于魏之诸王遂使人监
 守虽饮食亦皆禁制更存活不得及至晋惩其弊诸
 王各使之典大藩总强兵相屠相戮驯致大乱沈们
 云监防太密则有魏之伤恩若宽去绳勒又有晋之
 祸乱恐皆是无古人教养之法故尔曰那个虽教无
 人奈他何或言今之守令亦善曰却无前代尾大不
卷六十七 第 16a 页 WYG0711-0460a.png
 掉之患只是州县之权太轻卒有变故更支撑不住
  问封建周礼说公五百里孟子说百里如何不同
 曰孟子说恐是夏啇之制孟子不详考亦只说尝闻
 其略也若夏啇时诸处广阔人各自聚为一国其大
 者止百里故禹合诸侯执玉帛者万国到周时渐渐
 吞并地里只管添国数只管少到周时只千八百国
 较之万国五分已灭了四分已上此时诸国已自大
 了到得封诸公非五百里不得如周公封鲁七百里
卷六十七 第 16b 页 WYG0711-0460b.png
 盖欲优于其他诸公如左氏说云大国多兼数圻也
 是如此后来只管并来并去到周衰便制他不得也
 是尾大了到孟子时只有七国这是事势必到这里
 虽有大圣大智亦不能遏其冲今人只说汉封诸侯
 王土地太过看来不如此不得初间高祖定天下不
 能得韩彭英卢许多人来使所得地又未定是我底
 当时要杀项羽若有人说道中分天下与我我便与
 你杀项羽也没奈何与他到少间封自子弟也自要
卷六十七 第 17a 页 WYG0711-0460c.png
 挟小不得须是教当得许多异姓过
  学校
程子曰古者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择其才可教
 者聚之不肖者复之田亩盖士农不易业既入学则
 不治农然后士农判在学有养若士大夫之子则不
 虑无养虽庶人之子既入学则亦必有养古之士者
 自十五入学至四十方仕中间自有二十五年学又
 无利可趋则所志可知须去趋善便自此成德后之
卷六十七 第 17b 页 WYG0711-0460d.png
 人自童稚间已有汲汲趋利之意何由得向善故古
 必使四十而仕然后志定只营衣食却无害惟利禄
 之诱最害人人有养便方定志于学 古者家有塾
 党有庠三老坐于里门察其长幼出入揖逊之序咏
 歌讽诵无非礼义之言今也上无所学而民风日以
 偷薄父子兄弟惟知以利相与耳以古所习如彼欲
 不善得乎以今所习如此欲其善得乎 生民之道
 以教为本故古者自家党遂至于国皆有教之之地
卷六十七 第 18a 页 WYG0711-0461a.png
 民生八年则入小学是天下无不教之民也既天下
 之民莫不从教小人脩身君子明道故贤能群聚于
 朝良善成风于下礼义大行习俗粹美刑罚虽设而
 不犯此三代盛治由教而致也后世不知为治之本
 不善其心而驱之以力法令严于上而教不明于下
 民放僻而入于罪然后从而刑之噫是可以美风俗
 而成善治乎
朱子曰昔者圣王作民君师设官分职以长以治而其
卷六十七 第 18b 页 WYG0711-0461b.png
 教民之目则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有序朋友有信五者而已盖民有是身则必有是五
 者而不能以一日离有是心则必有是五者之理而
 不可以一日离也是以圣王之教因其固有还以导
 之使不忘乎其初然又虑其由而不知无以久而不
 坏也则为之择其民之秀者群之以学校而联之以
 师儒开之以诗书成之以礼乐凡所以使之明是理
 而守之不失传是教而施之无穷者盖亦莫非因其
卷六十七 第 19a 页 WYG0711-0461c.png
 固有而发明之而未始有所务于外也夫如是是以
 其教易明其学易成而其施之之博至于无远之不
 暨而无微之不化此先王教化之泽所以为盛而非
 后世所能及也 古者学校选举之法始于乡党而
 达于国都教之以德行道艺而兴其贤者能者盖其
 所以居之者无异处所以官之者无异术所以取之
 者无异路是以士有定志而无外慕蚤夜孜孜唯惧
 德业之不修而不忧爵禄之未至也若夫三代之教
卷六十七 第 19b 页 WYG0711-0461d.png
 艺为最下然皆由有实用而不可阙其为法制之密
 又足以为治心养气之助而进于道德之归此古之
 为法所以能成人材而厚风俗济世务而兴太平也
  道不远人理不外事故古之教者自其能食能言
 而所以训导整齐之者莫不有法而况于家塾党庠
 遂序之间乎彼其学者所以入孝出弟行谨言信群居
 终日德进业修而暴慢放肆之气不设于身体者繇
 此故也 天生斯人而予之以仁义礼智之性而使
卷六十七 第 20a 页 WYG0711-0462a.png
 之有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所谓民彝者也
 惟其气质之禀不能一于纯秀之会是以欲动情胜
 则或以陷溺而不自知焉古先圣王为是之故立学
 校以教其民而其为教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
 礼乐射御书数之际使之敬恭朝夕脩其孝弟忠信
 而无违也然后从而教之格物致知以尽其道使之
 所以自身及家自家及国而达天下者盖无二理其
 匡直辅翼优柔渐渍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不失其性
卷六十七 第 20b 页 WYG0711-0462b.png
 不乱其伦而后已焉此二帝三王之盛所以化行俗
 美黎民醇厚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古者圣王设
 为学校以教其民由家及国大小有序使其民无不
 入乎其中而受学焉而其所以教之之具则皆因其
 天赋之秉彝而为之品节以开导而劝勉之使其明
 诸心修诸身行于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而推之
 以达乎君臣上下人民事物之际必无不尽之分焉
 者及其学之既成则又兴其贤且能者寘之列位是
卷六十七 第 21a 页 WYG0711-0462c.png
 以当是之时理义休明风俗醇厚而公卿大夫列士
 之选无不得其人焉此先王学校之官所以为政事
 之本道德之归而不可以一日废焉者也至于后世
 学校之设虽或不异乎先王之时然其师之所以教
 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先
 王之意以故学校之名虽在而其实不举其效至于
 风俗日敝人材日衰虽以唐汉之盛隆而无以彷佛
 乎三代之叔季然犹莫有察其所以然者顾遂以学
卷六十七 第 21b 页 WYG0711-0462d.png
 校为虚文而无所与于道德政理之实于是为士者
 求道于老子释氏之门为吏者责治乎薄书期会之
 最盖学校之仅存而不至于遂废者亦无几耳 学
 校之政不患法制之不立而患理义之不足以悦其
 心而区区于法制之末以防之是犹决湍水注之千
 仞之壑而徐翳萧苇以捍其冲流也亦必不胜矣
南轩张氏曰惟民之生其典有五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朋友是也而其德有四仁义礼智是也人能充其德
卷六十七 第 22a 页 WYG0711-0463a.png
 之所固有以率夫典之所当然则必无力不足之患
 惟人之不能是也故圣人使之学焉自唐虞以来固
 莫不以是教矣至于三代之世立教人之所设官以
 董莅之而其法益加详焉然其所以为教则一道耳
 故曰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嗟夫人伦之
 在天下不可一日废废则国随之然则有国者之于
 学其可一日而忽哉 先王所以建学造士之本意
 盖将使士者讲夫仁义礼智之彝以明夫君臣父子兄
卷六十七 第 22b 页 WYG0711-0463b.png
 弟朋友之伦以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事盖甚
 大矣而为之则有其序教之则有其方故必先使之
 从事于小学习乎六艺之节讲乎为弟为子之职而
 躬乎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周旋乎俎豆羽籥之间优
 游乎弦歌诵读之际有以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束
 齐其耳目一其心志所谓大学之道格物致知者由
 是可以进焉至于格物知至而仁义礼智之彝得于
 其性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皆以不乱而修
卷六十七 第 23a 页 WYG0711-0463c.png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宜者此先王之所以教而
 三代之所以治后世不可以跂及者也后世之学校
 朝夕所讲不过缀缉文辞以为规取利禄之计亦与
 古人之道大戾矣上之人所以教养成就之者夫岂
 端为是哉 三代之学至周而大备自天子之国都
 以及于乡党莫不有学使之朝夕优游于弦诵咏歌
 之中而服习乎进退揖逊之节则又申之以孝弟之
 义为之冠昏丧祭之法春秋释菜与乡饮酒养老之
卷六十七 第 23b 页 WYG0711-0463d.png
 礼其耳目手足肌肤之会筋骸之束无不由于学在上
 则司徒总其事乐正崇其教下而乡党亦莫不有师
 其教养之也密故其成材也易士生斯时藏修游息
 于其间诵言而知味其文而会其理德业之进日引
 月长自宜然也于是自乡论其行而升之司徒司徒
 又论之而升之国庠大乐正则察其成以告于王定
 其论而官之其官之也因其才之大小盖有一居其
 官至于终身不易者士修其身而已非有求于君也
卷六十七 第 24a 页 WYG0711-0464a.png
 修身而君举之耳夫然故礼义兴行人材众多风俗
 醇厚至于班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而王道成矣
东莱吕氏曰学校之设非为士之贫而食之也又非欲
 群其类而习为文辞也不农不商若何而可以为士
 非老非释若何而可以为儒事亲从兄当以何者为
 法希圣慕贤当自何门而入道德性命之理当如何
 而明治乱兴衰之故当何由而达考之古以为得失
 之鉴验之今以为因革之宜此事之所当用心也自
卷六十七 第 24b 页 WYG0711-0464b.png
 孔门高弟犹勤勤于问仁问孝问智问政所以为士
 请之于师辨之于友后世之士不逮远矣傥离群索
 居而蔽其所习则固陋乖僻无自进于道圣人忧之
 著为成书以诏万世教养渐摩以俾之讲习立师儒
 之官以董正之此开设学校之本意也
西山真氏曰按古教法其近民者教弥数故二十五家
 为闾闾有塾民朝夕处焉四闾为族则岁之读法者
 十有四法者何大司徒所须之三物也士生斯时不
卷六十七 第 25a 页 WYG0711-0464c.png
 待舍去桑梓而有学有师敬敏任恤则闾胥书之孝
 弟睦渊则族师书之其所以教又皆因性牖民而纳
 诸至善之域礼镕乐冶以成其德达其材古者作人
 之功盖如此然士之于学岂直处庠序为然哉鸡鸣
 夙兴向晦宴息皆学之时微而暗室屋漏显而乡党
 朝廷皆学之地动容周旋洒扫应对皆学之事知无
 时之非学则昼而有为夜而计过者其敢懈知无地
 之非学则警于冥冥惕于未形者其敢忽知无事之
卷六十七 第 25b 页 WYG0711-0464d.png
 非学则矜细行勤小物者其敢或遗
鲁斋许氏曰先王设学校养育人材以济天下之用及
 其弊也科目之法愈严密而士之进于此者愈巧以
 至编摩字样期于必中上之人不以人材待天下之
 士下之人应此者亦岂仁人君子之用心也哉虽得
 之何益于用上下相待其弊如此欲使生灵蒙福其
 可得乎先王设学校后世亦设学但不知先王何为
 而设也上所以教人人所以为学皆本于天理民彝
卷六十七 第 26a 页 WYG0711-0465a.png
 无他教也无异学也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
 也司徒之职教以人伦而已凡不本于人伦皆非所
 以为教树之君以立政谨此教也作之师以立教教
 以此也先王皆本于人心之所固有不强以其所无
 有故人易从而风俗美非后世所谓教也文公小学
 四书次第本末甚备有王者起必须取法
临川吴氏曰古者盛时万二千五百家之乡有乡学乡大夫
 主之颁教法于州党族闾俾教其民二千五百家之州则州
卷六十七 第 26b 页 WYG0711-0465b.png
 长属民读法以时习乡射于学而尚功五百家之党则党
 正属民读法以时习乡饮酒于学而尚齿虽二十五家
 之闾巷口亦有塾闾内致仕之老朝夕坐其中民之出
 入者必受教此所以教成俗善而人人有士君子之行也
  用人
程子曰海宇之广亿兆之众一人不可以独治必赖辅
 弼之贤然后能成天下之务自古圣人未有不以求
 辅
相为先者也在商王高宗之初未得其人则恭默
卷六十七 第 27a 页 WYG0711-0465c.png
 不言盖事无当先者也及其得傅说而命之则曰济
 川作舟楫岁旱作霖雨和羹惟盐梅其相须倚赖之
 如是此圣人任辅相之道也夫图任之道以慎择为
 本择之慎故知之明知之明故信之笃信之笃故任之专任
 之专故礼之厚而责之重择之慎则必得其贤知之
 明则仰成而不疑信之笃则人致其诚任之专则得
 尽其才礼之厚则体猊尊而其势重责之重则自任
 切而功有成是故推诚任之待以师傅之礼坐而论
卷六十七 第 27b 页 WYG0711-0465d.png
 道责之以天下治阴阳和故当之者自知礼尊而任
 专责深而势重则挺然以天下为己任故能称其职
 也虽有奸谀巧佞知其交深而不可间势重而不可
 摇亦将息其邪谋归附于正矣后之任相者异于是
 其始也不慎择择之不慎故知之不明知之不明故
 信之不笃信之不笃故任之不专任之不专故礼之
 不厚而责之亦不重矣择不慎则不得其人知不明
 则用之犹豫信不笃则人怀疑虑任不专则不得尽
卷六十七 第 28a 页 WYG0711-0466a.png
 其能礼不厚则其势轻而易摇责不重则不称其职
 是故任之不尽其诚待之不以其礼仆仆趋走若吏
 史然文案纷冗下行有司之事当之者自知交不深
 而其势轻动怀顾虑不肯自尽上惧君心之疑下虞
 群议之夺故蓄缩不敢有为苟循常以图自安尔君
 子弗愿处也奸邪之人亦知其易摇日伺间隙如是
 其能自任以天下之重乎若曰非任之艰知之为艰
 且何以知其贤而任之或失其人治乱所系此人君
卷六十七 第 28b 页 WYG0711-0466b.png
 所以难之也 天地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但恨
 人不能尽用天下之才此其不能大治
涑水司马氏曰用人者无亲疏故旧之殊惟贤不肖之
 为察其人未必贤也以亲故而取之固非公也苟贤
 以亲故而舍之亦非公也夫天下之贤固非一人所
 能尽也若必待素识熟其才行而用之所遗亦多矣
 古之为相者则不然举之以众取之以公众曰贤矣
 已虽不知其详姑用之待其无功然后退之有功则
卷六十七 第 29a 页 WYG0711-0466c.png
 进之所举得其人则赏之非其人则罚之进退赏罚
 皆众人所共然也已不置毫发之私于其间苟推是
 心以行之又何遗贤旷官之足病哉
元城刘氏曰朝廷之务莫先于用人君子进则治之本
 也小人用则乱之阶也王者深居于九重不能尽知
 臣下之邪正是以设谏官御史之职俾司耳目之任
 而采中外之公议是非可否惟众之从故蔽贤之言
 不能害君子党奸之论无以助小人明君无所用心
卷六十七 第 29b 页 WYG0711-0466d.png
 而贤不肖自辨知人则哲其道不过于此 天下之
 治乱在朝廷朝廷轻重在执政论执政才否而进退
 之者人主之职也使庙堂之上皆得当时之贤而都
 俞戒敕以图天下之治则善日进而君子道长此易
 之卦所以为泰使公卿辅相非其人而奸邪朋党更
 相比周以蔽人君之聪明则恶日滋而小人道长此
 易之卦所以为否也自古虽至圣之君不能无恶人
 立朝尧之四凶是已虽甚衰之世未尝无君子在位
卷六十七 第 30a 页 WYG0711-0467a.png
 商之三仁是已圣人之兴贤者众则恶人不能胜其
 善故虽有四凶而或窜或殛卒无幸免暴君在上谗
 謟并进则善人不能胜其恶故虽有三仁而或去或
 死终莫能用此乃治乱盛衰之机不可不察也 自
 古及今未有任君子而不治用小人而不乱者盖甘
 言美辞足以感移人意小莭伪行足以欺惑世俗及
 其得志苟患失之阴引奸邪广布心腹根深蒂固牢
 莫可破则其为国家之害将有不可胜言者矣故陆
卷六十七 第 30b 页 WYG0711-0467b.png
 贽之论以为操兵以刃人天下不委罪于兵而委罪
 于所操之主蓄蛊以殃物天下不归咎于蛊而归咎
 于所蓄之家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齐桓公之郭问
 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
 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
 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每读至此
 未尝不掩卷太息以谓鄙夫固陋烛理不明人之所
 非反以为是众之所恶覆以为美此乃愚者偏暗之
卷六十七 第 31a 页 WYG0711-0467c.png
 常态固不足论若夫能知天下之善恶如辨黑白而
 无疑惑之心盖非智者有所不及然而郭君反以此
 而亡国其故何也夫郭君能知善之为善恶之为恶
 则不可谓之不智特以其见善而不能用使君子无
 以自立知恶而不能去使小人得以成朋因循积累
 其害遂至于亡国然则有天下者可不视此以为戒
 乎
华阳范氏曰才有君子之才有小人之才古之所谓才
卷六十七 第 31b 页 WYG0711-0467d.png
 者君子之才也后世之所谓才者小人之才也高阳氏
 有子八人天下以为才其所谓才者曰齐圣广渊明允笃
 诚高辛氏有子八人天下以为才其所以为才者曰忠
 肃恭懿宣慈惠和周公制礼作乐孔子以为才然则
 古之所谓才者兼德行而言也后世之所谓才者辩
 给以禦人诡诈以用兵僻邪险诐趋利就事是以天
 下多乱职斯人之用于世也在易师之上六曰开国
 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小人勿用必乱邦也未济曰高
卷六十七 第 32a 页 WYG0711-0468a.png
 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王者创业垂统敷求
 哲人以遗后嗣故能长世也岂以天下未定而可专
 用小人之才欤 人君劳于求贤逸于任人古者畴
 咨佥谐然后用之苟得其人则任而勿疑乃可以责
 成功 明君用人而不自用故恭已而成功多疑之
 君自用而不用人故劳心而败事自古征伐或胜或
 负多由于此二者矣 自古君子易疏小人易亲盖
 君子难于进而果于退小人不耻于自售而戚于不
卷六十七 第 32b 页 WYG0711-0468b.png
 见知其进也无所不至人君一为所惑不能自解鲜
 有不至祸败者也
五峰胡氏曰唐文宗云宰相荐人当不间疏戚若亲故
 果才避嫌而弃之亦为不公诚哉是言也
豫章罗氏曰名器之贵贱以其人何则授于君子则贵
 授于小人则贱名器之所贵则君子勇于行道而小
 人甘于下僚名器之所贱则小人勇于浮竞而君子
 耻于求进以此观之人君之名器可轻授人哉 君
卷六十七 第 33a 页 WYG0711-0468c.png
 子在朝则天下必治盖君子进则常有乱世之言使
 人主多忧而善心生故天下所以必治小人在朝则
 天下必乱盖小人进则常有治世之言使人主多乐
 而怠心生故天下所以必乱
朱子曰天下之治固必出于一人而天下之事则有非
 一人所能独任者是以人君既正其心诚其意于堂
 阼之上穾奥之中而必深求天下敦厚诚实刚明公
 正之贤以为辅相使之博选士大夫之聪明达理直
卷六十七 第 33b 页 WYG0711-0468d.png
 谅敢言忠信廉节足以有为有守者随其器能寘之
 列位使之交脩众职以上辅君德下固邦本而左右
 私亵使令之贱无得以奸其间者有功则久其任不
 称则更求贤者而易之盖其人可退而其位不可以
 苟充其人可废而其任不可以轻夺此天理之当然
 而不可易者也人君察于此理而不敢以一毫私意
 凿于其间则其心郭然大公俨然至正泰然行其所
 无事而坐收百官众职之成功一或反是则为人欲
卷六十七 第 34a 页 WYG0711-0469a.png
 私意之病其偏党反侧黯闇猜嫌固日扰扰乎方寸
 之间而奸伪谗慝丛脞眩瞀又将有不可胜言者此
 亦理之必然也 寻常之人将欲属人以一至微至
 细之事犹必先为规模使其尽善然后所属之人有
 所持循而不失吾之所以属之之意况有天下者将
 以天下至大之事属之于人而不先为尽善可守之
 规以授之乎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不染
 而黑故贾谊之言曰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犹生
卷六十七 第 34b 页 WYG0711-0469b.png
 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是以古之圣贤欲脩身
 以治人者必远便嬖以近忠直盖君子小人如冰炭
 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小人进则君子必退君子
 亲则小人必疏未有可以兼收并蓄而不相害者也
 能审乎此以定取舍则其见闻之益薰陶之助所以
 谨邪僻之防安义理之习者自不能已而其举措刑
 赏所以施于外者必无偏陂之失一有不审则不惟
 其妄行请托窃弄威权有以害吾之政事而其导谀
卷六十七 第 35a 页 WYG0711-0469c.png
 薰染使人不自知觉而与之俱化则其害吾之本心
 正性又有不可胜言者然而此辈其类不同盖其本
 出下流不知礼义而稍通文墨者亦有服儒衣冠叨
 窃科第而实全无行检者是皆国家之大贼人主之
 大蜮苟非心正身脩有以灼见其情状如臭恶之可
 恶则亦何以远之而来忠直之士望德业之成乎
 伏节死义之士当平居无事之时诚若无所用者然
 古之人君所以必汲汲以求之者盖以如此之人临
卷六十七 第 35b 页 WYG0711-0469d.png
 患难而能外死生则其在平世必能轻爵禄临患难
 而能尽忠节则其在平世必能不诡随平日无事之
 时得而用之则君心正于上风俗美于下足以逆折
 奸萌潜消祸本自然不至真有伏节死义之事非谓
 必知后日当有变故而预蓄此人以拟之也惟其平
 日自持安宁便谓此等人材必无所用而专取一种
 无道理无学识重爵禄轻名义之人以为不务矫激
 而尊宠之是以纲纪日坏风俗日偷非常之祸伏于
卷六十七 第 36a 页 WYG0711-0470a.png
 冥冥之中而一但发于意虑之所不及平日所用之
 人交臂降叛而无一人可同患难然后前日摈弃流
 落之人始复不幸而著其忠义之节以天宝之乱观
 之其将相贵戚近幸之臣皆已顿颡贼庭而起兵讨
 贼卒至于杀身灭族而不悔如巡远杲卿之流则远
 方下邑人主不识其面目之人也使明皇早得巡等
 而用之岂不销患于未萌巡等早见用于明皇又何
 至真为伏节死义之举哉 自古君子小人杂居并
卷六十七 第 36b 页 WYG0711-0470b.png
 用非此胜彼即彼胜此无有两相疑而终不决者此
 必然之理也故虽举朝皆君子而但有一二小人杂
 于百执事之间投隙抵巇已足为患况居侍从之列
 乎况居丞弼之任而潜植私党布满要津乎盖二三
 大臣者人主之所与分别贤否进退人材以图天下
 之事自非同心一德协恭和衷彼此坦然一以国家
 为念而无一毫有已之私间于其间无以克济若以
 小人参之则我之所贤而欲进之者彼以为害已而
卷六十七 第 37a 页 WYG0711-0470c.png
 欲退之我之所否而欲退之者彼以为助已而欲亲
 之且其可否异同不待勉争力辨而后决但于相与
 进退之间小为俯仰前却之态而已足以败吾事矣
 是岂可不先以为虑而轻为他计以发其害我之机
 哉
象山陆氏曰铢铢而称之至石必缪寸寸而度之至丈
 必差石称丈量径而寡失此可为论人之法且如其
 人大槩论之在于为国为民为道义此则君子人矣
卷六十七 第 37b 页 WYG0711-0470d.png
 大槩论之在于为私已为权势而非忠于国跔于义
 者则是小人矣若铢称寸量校其一二节目而违其
 大纲则小人或得为欺君子反被猜疑邪正贤否未
 免倒置矣
东莱吕氏曰用人之道讵可信其虚言而不试之以事
 乎是以人君将欲付大任于是人必纳之于胶扰繁
 剧之地以观其材处之于閒暇寂寞之乡以观其量
 使之尝险阻艰难以观其操使之当盘根错节以观
卷六十七 第 38a 页 WYG0711-0471a.png
 其断投之州县磨之岁月习之既久养之既深异时
 束带立于朝天下之事莫不迎刃而解也
西山真氏曰易君子在内小人在外则谓之泰泰者通
 而治也君子在外小人在内则谓之否否者闭而乱
 也君子小人并生于天地间不能使之无也但当区
 处得宜使有德者布列朝廷有才者奔走任事于外
 如此则治矣
鹤山魏氏曰尝闻朱熹云天地之间有自然之理凡阳
卷六十七 第 38b 页 WYG0711-0471b.png
 必刚刚必明明则易知凡阴必柔柔必闇闇则难测
 故光明正大疏畅通达无纤芥可疑者必君子也回
 互隐伏闪倏狡狯不可方物者必小人也某尝以是
 为察言观人之鉴邪正之辨了不可掩则取舍之极
 定于内矣
鲁斋许氏曰贤者以公为心以爱为心不为利回不为
 势屈寘之周行则庶事得其正天下被其泽贤者之
 于人国其重固如此也然或遭世不偶务自韬晦有
卷六十七 第 39a 页 WYG0711-0471c.png
 举一世而人不知者虽或知之而当路之人未有同
 类不见汲引独人君有不知者人君虽或知之召之
 命之泛如厮养而贤者有不屑就者虽或接之以猊
 待之以礼而其所言不见信用有超然引去者虽或
 信用复使小人参于其间责小利期近效有用贤之
 名无用贤之实贤者亦岂肯尸位素餐徒费廪禄取
 讥诮于天下也虽然此特论难进者然也又有难合
 者焉人君位处崇高日受容悦大抵乐闻人之过而
卷六十七 第 39b 页 WYG0711-0471d.png
 不乐闻已之过务快已之心而不务快民之心贤者
 必欲匡而正之扶而安之使如尧舜之正尧舜之安
 而后已故其势难合况奸邪佞倖丑正恶直肆为诋
 毁多方以陷之将见罪戾之免又可望庶事得其正
 天下被其泽邪自古及今端人雅士所以重于进而
 轻于退者盖以此尔大禹圣人闻善即拜益戒之曰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贰之一言在大禹犹当警省后
 世人主宜如何哉此任贤之难也 任用人材兴作
卷六十七 第 40a 页 WYG0711-0472a.png
 事功自己已有一定之见然不可独用己意独用己
 意则排沮者必多吾事败矣稽于众取诸人以为善
 然后可尧之禅舜也以圣人见圣不待三载之久而
 后知也当一见便知之然而不敢以己之见便以天
 位付之必也宾于四门纳于大麓历试诸难使天下
 之人共知之四岳十二牧共推之若不出于尧之意
 也然后居天位理天职人无间言后世称圣后世之
 任用人材立事功者皆独出己意宪宗淮蔡功成而
卷六十七 第 40b 页 WYG0711-0472b.png
 裴中立不得安于朝矣况大于此者乎 奸邪之人
 其为心险其用术巧惟险也故千态万状而人莫能
 知(如以甘言卑辞诱人入/于过失然后发之之类)惟巧也故千蹊万径而人
 莫能禦(如势在近习则謟近习势/在宫闱则謟宫闱之类)人君不察以谀为
 恭以讦为公以欺为可信以佞为可近喜怒爱恶人
 主固不能无然有可者有不可者而奸邪之人一于
 迎合窃其势以立己之威济其欲以结主之爱爱隆
 于上威擅于下大臣不敢议近亲不敢言毒被天下
卷六十七 第 41a 页 WYG0711-0472c.png
 而上莫之知此前人所谓城狐也所谓社鼠也至是
 而求去之不亦难乎虽然此由人主不悟误至于此
 犹有说也如宇文化及之佞太宗灼见其情而竟不
 能斥李林甫妒贤疾能明皇洞见其奸而卒不能退
 邪之惑人有如此者可不畏哉 天下之务固不胜
 其烦也然其大要在用人立法而已古人谓得士者
 昌自用则小意正如此夫贤者识治之体知事之要
 与庸人相悬盖十百而千万也布之周行百职具举
卷六十七 第 41b 页 WYG0711-0472d.png
 然人之贤否未能灼知其详固不敢用或已知其孰
 为君子孰为小人复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坐视其弊
 而不能进退之徒曰知人而实不能用人亦何益哉
  生民休戚系于用人之当否用得其人则民赖其
 利用失其人则民被其害自古论治道者必以用人
 为先务用既得人则其所谓善政者始可得而行之
 以善人行善政其于为治也何有
临川吴氏曰治天下者在得人相天下者在用人用人
卷六十七 第 42a 页 WYG0711-0473a.png
 必自好贤始周公大圣也而急于见贤一食三吐其
 哺一沐三握其发赵文子贤大夫也所举筦库之士
 七十有馀家呜呼当时周公所见文子所举岂必皆
 其亲旧而有所请求者哉好贤之臣能容人而天下
 治妒贤之臣不能容人而天下乱此大学平天下章所
 以引秦誓之言而深切教戒也
 
 
卷六十七 第 42b 页 WYG0711-0473b.png
 
 
 
 
 
 
 
 性理大全书卷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