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七
卷五十七 第 1a 页 WYG0711-025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性理大全书卷五十七
 诸子一
  老子
程子曰老氏之言杂权诈秦愚黔首其术盖有所自
 老子语道德而杂权诈本末舛矣申韩苏张皆其流
 之弊也申韩原道德之意而为刑名后世犹或师之
 苏张得权诈之说而为纵横其失益远矣是以无传
卷五十七 第 1b 页 WYG0711-0256b.png
 焉 老子言甚杂如阴符经却不杂然皆窥测天道
 之未尽者也 老子曰无为又曰无为而无不为当
 有为而以无为为之是乃有为为也圣人作易未尝
 言无为惟无思也无为也此戒夫作为也然下即曰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动静之理未尝为
 一偏之说矣 老氏言虚能生气非也阴阳之开阖
 相因无有先也无有后也可谓今日有阳而后明日
 有阴则亦可谓今日有形而后明日有影也 予夺
卷五十七 第 2a 页 WYG0711-0257a.png
 翕张理所有也而老子之言非也与之之意乃在乎
 取之张之之意乃在乎翕之权诈之术也 老子曰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则道德仁义礼分而为五也 君子之学也使先知
 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而老子以为非以明民将以
 愚之其亦自贼其性欤 问老子言天地不仁圣人
 不仁如何曰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也谓圣
 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非也圣人岂有不仁所患者
卷五十七 第 2b 页 WYG0711-0257b.png
 不仁也天地何意于仁鼓舞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圣人则仁此其为能弘道也 老子书其言自不相
 入处如冰炭其初意欲谈道之极玄妙处后来却入
 做权诈者上去(如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之类)然老子之后有申韩
 看申韩与老子道甚悬绝然其原乃自老子来苏秦
 张仪则更是取道远
朱子曰老子之术谦冲俭啬全不肯役精神须自家占
 得十分稳便方肯做才有一毫于己不便便不肯做
卷五十七 第 3a 页 WYG0711-0257c.png
  老子之学只要退步柔伏不与你争才有一毫主
 张计较思虑之心这气便粗了故曰致虚极守静笃
 又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又曰知其雄守其雌为
 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谷所谓溪所谓谷只
 是低下处让你在高处他只要在卑下处全不与你
 争他这工夫极难常见画本老子便是这般气象笑
 嘻嘻地便是个退步占便宜底人虽未必肖他然亦
 是他气象也只是他放出无状来便不可当如曰以
卷五十七 第 3b 页 WYG0711-0257d.png
 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他取天下便是用
 此道 老子之学大抵以虚静无为冲退自守为事
 故其为说常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
 实其为治虽曰我无为而民自化然不化者则亦不
 之问也其为道每每如此非特载营魄一章之指为
 然也若曰旁日月挟宇宙挥斥八极神气不变者是
 乃庄生之荒唐其曰光明寂照无所不通不动道场
 遍周沙界者则又瞿昙之幻语老子则初曷尝有是
卷五十七 第 4a 页 WYG0711-0258a.png
 哉今世人论老子者必欲合二家之似而一之以为
 神尝载魄而无所不之则是庄释之所谈而非老子
 之意矣 问老子与乡原如何曰老子是出人理之
 外不好声不好色又不做官然害伦理乡原犹在人
 伦中只是个无见识的好人 人皆言孟子不排老
 子老子便是杨氏问杨氏爱身其学亦浅近而举世
 崇尚之何也曰其学也不浅近自有好处便是老子
 之学今观老子书自有许多说话人如何不爱其学
卷五十七 第 4b 页 WYG0711-0258b.png
 也要出来治天下清虚无为所谓因者君之纲事事
 只是因而为之如汉文帝曹参便是用老氏之效然
 又只用得老子皮肤凡事只是包容因循将去老氏
 之学最忍他閒时似个虚无卑弱底人若教𦂳要处
 发出来更教你支吾不住如张子房是也子房皆老
 氏之学 问杨朱似老子顷见先生如此说看来杨
 朱较放退老子又要以此治国以此取天下曰大槩
 气象相似如云致虚极守静笃之类老子初间亦只
卷五十七 第 5a 页 WYG0711-0258c.png
 是要放退未要放出那无状来及至反一反方说以
 无事取天下如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之类
 问程子云老子之言窃弄阖辟者何也曰如将欲取
 之必固与之之类是他亦窥得些道理将来窃弄如
 所谓代大匠斲则伤手者谓如人之恶者不必自去
 治他自有别人与他理会只是占便宜不肯自犯手
 做 程子论老子阴符经可谓言约而理尽括尽二
 书曲折 康节尝言老氏得易之体孟子得易之用
卷五十七 第 5b 页 WYG0711-0258d.png
 非也老子自有老子之体用孟子自有孟子之体用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此老子之体用也存心养性充
 广其四端此孟子之体用也 问横渠云言有无诸
 子之陋也曰无者无物却有此理有此理则有矣老
 氏乃云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和理也无便错了 老
 子之术自有退后一著事也不搀前去做说也不曾
 说将出但任你做得狼狈了自家徐出以应之如人
 当纷争之际自出僻静处坐任其如何彼之利害长
卷五十七 第 6a 页 WYG0711-0259a.png
 短一一都冷看破了从旁下一著定是的当此固是
 不好底术数然较之今者浮躁胡说乱道底人彼又
 较胜因举老子语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
 若客涣若冰将释子房深于老子之学曹参学之有
 体而无用 问老子道可道章或欲以常无常有为
 句读而欲字属下句者如何曰先儒亦有如此做句
 者不妥贴不若只作常有欲无欲点 问道可道如
 何解曰道而可道则非常道名而可名则非常名又
卷五十七 第 6b 页 WYG0711-0259b.png
 问玄之义曰玄只是深远而至于黑窣窣地处那便
 是众妙所在又问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曰从前理
 会此章不得 常有欲以观其徼徼之义是那边徼
 如边界相似说那应接处谷神谷只是虚而能受神
 谓无所不应他又云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有一物之
 不受则虚而屈矣有一物之不应是动而不能出矣
 玄牝或云玄是众妙之门牝是万物之祖不是牝只
 是木孔承笋能受底物事如今门𣟴谓之牡镮则谓
卷五十七 第 7a 页 WYG0711-0259c.png
 之牝锁管便是牝锁须便是牡雌雄谓之牝牡可见
 玄者谓是至妙底牝不是那一样底牝问谷神不死
 曰谷之虚也声达焉则响应之乃神化之自然也是
 谓玄牝玄妙也牝是有所受而能生物者也至妙之
 理有生生之意焉程子所以取老氏之说也又曰玄
 牝盖言万物之感而应之不穷(又言受/而不先)如言圣人执
 左契而不责于人契有左右左所以衔右言左契受
 之义也 问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无是
卷五十七 第 7b 页 WYG0711-0259d.png
 车之坐处否曰恐不然若以坐处为无则上文自是
 就辐毂而言与下文户牖埏埴是一例语某尝思之
 无是毂中空处惟其中空故能受轴而运转不穷犹
 伞柄上木管子众骨所会者不知名何缘管子中空
 又可受伞柄而开阖下上车之毂亦犹是也庄子所
 谓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亦此意也 载营魄抱
 一能无离乎一便是魄抱便是载盖以火养水也魄
 是水以火载之营字恐是荧字光也古字或通用不
卷五十七 第 8a 页 WYG0711-0260a.png
 可知苏颍滨解云神载魄而行言魄是个沉滞之物
 须以神去载他令他升举其说云圣人则以魄随神
 而动众人则神役于魄他全不晓得老子大意他解
 神载魄而行便是个刚强升举底意思老子之意正
 不如此只是要柔伏退步耳观他这一章尽说柔底
 意思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无婴儿
 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老子一书意思都是如此他
 只要退步不与你争如一个人叫哮跳踯我这里只
卷五十七 第 8b 页 WYG0711-0260b.png
 是不做声只管退步少间叫哮跳踯者自然而屈而
 我之柔伏应自有馀老子心最毒其所以不与人争
 者乃所以深争之也其设心措意都是如此閒时他
 只是如此柔伏遇著那刚强底人他便是如此待你
 如云惟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又云以无为
 取天下便是他柔之发用功效处又曰魄是一魂是
 二一是水二是火二抱一火守水魂载魄动守静也
 专气致柔只看他这个甚么样工夫专非守之谓也
卷五十七 第 9a 页 WYG0711-0260c.png
 只是专一无间断致柔是到那柔之极处才有一毫
 发露便是刚这气便粗了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
 畏四邻俨若客老子说话大抵如此只是欲得退步
 占强不要与事物接如治人事天莫若啬迫之而后
 动不得已而后起皆是这样意思故为其学者多流
 于术数如申韩之徒皆是也其后兵家亦祖其说如
 阴符经之类是也 问柔能胜刚弱能胜强之说曰
 他便拣便宜底先占了若这下则刚柔宽猛各有用
卷五十七 第 9b 页 WYG0711-0260d.png
 时 问他云礼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孔子又却问礼
 于他不知何故曰他晓得礼之曲折只是他说这是
 个无𦂳要底物事不将为事某初间疑有两个老聃
 横渠亦意其如此今看来不是如此他曾为柱下史
 故礼自是理会得所以与孔子说得如此好只是他
 又说这个物事不用得亦可一似圣人用礼时反若
 多事所以如此说 问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曰
 老子说话都是这样意思缘他看得天下事变熟了
卷五十七 第 10a 页 WYG0711-0261a.png
 都于反处做起且如人刚强咆哮跳踯之不已其势
 必有时而屈故他只务为弱人才弱时却蓄得那精
 刚完全及其发也自然不可当故张文潜说老子惟
 静故能知变然其势必至于忍心无情视天下之人
 皆如土偶尔其心都冷冰冰地了便是杀人也不恤
 故其流多入于变诈刑名太史公将他与申韩同传
 非是强安排其源流实是如此 一便生二二便生
 四老子却说二生三便是不理会得 多藏必厚亡
卷五十七 第 10b 页 WYG0711-0261b.png
 老子也是说得好 俭德极好凡事俭则鲜失老子
 言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早服早服是谓重
 积德被他说得曲尽早服者言能啬则不远而复便
 在此也啬只是吝啬之意是要收敛不要放出重积
 德者言先已有所积复养以啬是又加积之也如脩
 养者此身未有所损失而又加以啬养是谓早服而
 重积若待其已损而后养则养之方足以补其所损
 不得谓之重积矣所以贵早服早服者早觉未损而
卷五十七 第 11a 页 WYG0711-0261c.png
 啬之也 敬夫言老子云不善人善人之资善人不
 善人之师与孔子见贤思齐见不贤内省之意不同
 为老子不合有资之之意不善也
或问如何是天得一以清乐庵李氏曰夫物不一而各
 有其一如日月之照临星辰之辉粲风雷之鼓舞雨
 露之渗漉各有其一而不相乱天惟得此不一之一
 是以清净无为而化推此言之地得一以宁神得一
 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
卷五十七 第 11b 页 WYG0711-0261d.png
 下正亦只是这个道理且如人君治天下亦何容心
 哉公卿大夫各依其等列士农工商各就其职分如
 此则尊卑贵贱不相混殽好恶取舍不相贸乱天下
 自然而治
鹤山魏氏曰道家者流其始不见于圣人之经自老聃
 氏为周柱下史著书以自明其说亦不过恬养虚应
 以自淑其身者之所为尔世有为老氏而不至者初
 无得于其约而徒有慕乎其高直欲垢浊斯世妄意
卷五十七 第 12a 页 WYG0711-0262a.png
 于六合之外求其所谓道者于是神仙荒诞之术或
 得以乘间抵巇而荡摇人主之侈心历世穷年其说
 犹未泯也
或问黄老清净无为之学也申韩之学出于黄老流入
 于刑名惨刻前辈谓无情之极至于无恩然否潜室
 陈氏曰才无情便无恩意脉如此
鲁斋许氏曰老氏言道德仁义礼智与吾儒全别故其
 为教大异多隐伏退缩不肯光明正大做得去吾道
卷五十七 第 12b 页 WYG0711-0262b.png
 大公至正以天下公道大义行之故其法度森然明
 以示人虽然三代以前人忠厚笃实必不如老氏所
 说老氏衰世之书也其流必变诈刻薄知老氏之所
 长复知老氏之所短可也后世浇薄不如三代笃实
 或可以老氏济之如文帝子房之所为是也 老氏
 以道德仁义皆失然后至于礼礼为忠信之薄而乱
 之首又谓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孟
 子曰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又谓若禹之行水
卷五十七 第 13a 页 WYG0711-0262c.png
 行其所无事非老氏所见之智也孟子开口便说仁
 义盖不可须臾离也道指鸿荒之世又谓上德不德
 皆所见之异不必槩举
临川吴氏曰老子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万物
 者指动植之类而言有字指阴阳之气而言无字指
 无形之道体而言此老子本旨也理在气中元不相
 离老子以为先有理而后有气横渠张子诋其有生
 于无之非晦庵先生诋其有无为二之非其无字是
卷五十七 第 13b 页 WYG0711-0262d.png
 说理字有字是说气字
  列子
朱子曰列子平淡疏旷 列子所谓生之所生者死矣
 而生生者未尝终形之所形者实矣而形形者未尝
 有尔岂子思中庸之旨哉其言精神入其门骨骸反
 其根我尚何存者即佛书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
 何处之所由出也他若此类甚众聊记其一二于此
 可见剽掠之端云
卷五十七 第 14a 页 WYG0711-0263a.png
  庄子
问庄周何如程子曰其学无礼无本然形容道理之言
 则亦有善者 问商开丘之事信乎曰大道不明于
 天下庄列之徒窥测而言之者也 问齐物论如何
 曰庄子之意欲齐物理邪物理从来齐何待庄子而
 后齐若齐物形物形从来不齐如何齐得此是庄子
 见道浅不奈胸中所得何遂著此论也 学者后来
 多耽庄子若谨礼者不透则是他须看庄子为他极
卷五十七 第 14b 页 WYG0711-0263b.png
 有胶固缠縳则须求一放旷之说以自适譬之有人
 于此久困缠縳则须觅一个出身处如东汉末尚节
 行太甚须有东晋放旷其势必然
五峰胡氏曰庄周云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非知伯夷
 者也若伯夷可谓全其性命之情者矣谓之死名可
 乎周不为一世用以保其身可矣而未知天下之大
 本也
朱子曰庄周书都读来所以他说话都说得也是但不
卷五十七 第 15a 页 WYG0711-0263c.png
 合没拘捡便九百了或问康节近似庄周曰康节较
 稳 问庄子孟子同时何不一相遇又不闻相道及
 如何曰庄子当时也无人宗之他只在僻处自说然
 亦止是杨朱之学但杨氏说得大了故孟子力排之
  问孟子与庄子同时否曰庄子后得几年然亦不
 争多或云庄子都不说著孟子一句曰孟子平生足
 迹只在齐鲁滕宋大梁之间不曾过大梁之南庄子
 自是楚人想见声闻不相接大抵楚地便多有此样
卷五十七 第 15b 页 WYG0711-0263d.png
 差异底人物学问所以孟子说陈良之非曰如今看
 许行之说如此鄙陋当时亦有数十百人从他是如
 何曰不特此也如庄子书中说惠施邓析之徒与夫
 坚白异同之论是甚么学问然亦自名家或云他恐
 是借此以显理曰便是禅家要如此凡事须要倒说
 如所谓不管夜行投明要到如人上树口衔树枝手
 足悬空却要答话皆是此意 因者君之纲道家之
 说最要这因万件事且因来做史记老子传赞云虚
卷五十七 第 16a 页 WYG0711-0264a.png
 无因应变化于无穷虚无是体与因应字当为一句
 盖因应是用因而应之之义云尔 因论庖丁解牛
 一段至恢恢乎其有馀刃曰理之得名以此所见无
 全牛熟 庄子云各有仪则之谓性此谓各有仪则
 如有物有则比之诸家差善 问野马也尘埃也生
 物之以息相吹也是如何曰他是言九万里底风也
 是这个推去息是鼻息出入之气 问庄子实而不
 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此语似好曰以实当言
卷五十七 第 16b 页 WYG0711-0264b.png
 忠信也好只是他意思不如此虽实而我不知以为
 忠虽当而我不知以为信问庄生他都晓得只是却
 转了说曰其不知处便在此 庄子云天其运乎地
 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纲维是孰居
 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
 运转一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
 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这数语甚好是他见得方
 说到此其才高如老子天下篇言诗以道志书以道
卷五十七 第 17a 页 WYG0711-0264c.png
 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若见不分晓焉敢如此道要之他病我虽理会得只
 是不做又曰庄老二书解注者甚多竟无一人说得
 他本义出只据他臆说某若拈出便别只是不欲得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督旧以为
 中盖人身有督脉循脊之中贯彻上下故衣背当中
 之缝亦谓之督皆此意也老庄之学不论义理之当
 否而但欲依阿于其间以为全身避害之计正程子
卷五十七 第 17b 页 WYG0711-0264d.png
 所谓闪奸打讹者故其意以为为善而近名者为善
 之过也为恶而近刑者亦为恶之过也唯能不大为
 善不大为恶而但循中以为常则可以全身而尽年
 矣然其为善无近名者语或似是而实不然盖圣贤
 之道但教人以力于为善之实初不教人以求名亦
 不教人以逃名也盖为学而求名者自非为己之学
 盖不足道若畏名之累已而不敢尽其为学之力则
 其为心亦已不公而稍入于恶矣至谓为恶无近刑
卷五十七 第 18a 页 WYG0711-0265a.png
 则尤悖理夫君子之恶恶如恶恶臭非有所畏而不
 为也今乃择其不至于犯刑者而窃为之至于刑祸
 之所在巧其途以避之而不敢犯此其计私而害理
 又有甚焉乃欲以其依违苟且之两间为中之所在
 而循之其无忌惮亦益甚矣客尝有语予者曰昔人
 以诚为入道之要恐非易行不若以中易诚则人皆
 可行而无难也予应之曰诚而中者君子之中庸也
 不诚而中则小人之无忌惮耳今世俗苟偷恣睢之
卷五十七 第 18b 页 WYG0711-0265b.png
 论盖多类此不可不深察也或曰然则庄子之意得
 无与子莫之执中者类耶曰不然子莫执中但无权
 耳盖犹择于义理而误执此一定之中也庄子之意
 则不论义理专计利害又非子莫比矣盖即其本心
 实无以异乎世俗乡原之所见而其揣摩精巧校计
 深切则又非世俗乡原之所及是乃贼德之尤者所
 以清谈盛而晋俗衰盖其势有所必至而王通犹以
 为非老庄之罪则吾不能识其何说也
卷五十七 第 19a 页 WYG0711-0265c.png
鲁斋许氏曰庄子好将未大见趣及义理粗浅处彻说
 得不知大小无边际缄縢得深密教人窥测不著读
 此等书便须大著眼目与看破休教被他瞒了引了
或问史记称庄子作渔父盗蹠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
 当时去战国未远也而己莫辨其书之异同矣且其
 书汪洋恣纵乎绳墨之外而乃规规焉局局焉议其
 篇章得无陋哉临川吴氏曰得意固可以忘言将欲
 既其实而谓不必既其文欺也
卷五十七 第 19b 页 WYG0711-0265d.png
程子曰庄生形容道体之语尽有好处老氏谷神不死
 一章最佳(已下总论/老庄列) 问学者何习老庄之众也曰
 谨礼而不达者为其所胶固焉放情而不庄者畏法
 度之拘已也必资其放旷之说以自适其势则然
朱子曰老子犹要做事在庄子都不要做了又却说道
 他会做只是不肯做 庄周是个大秀才他都理会
 得只是不肯做事观其第四篇人间世及渔父篇以
 后多是说孔子与诸人语只是不肯学孔子所谓知
卷五十七 第 20a 页 WYG0711-0266a.png
 者过之者也如说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等语
 后来人如何下得他直是似快刀利斧劈截将去字
 字有著落李公晦曰庄子较之老子较平帖些曰老
 子极劳攘庄子得些只也乖庄子跌荡老子收敛齐
 脚敛手庄子却将许多道理掀翻说不拘绳墨 问
 老子与庄子似是两般说话曰庄子于篇末自说破
 矣问先儒论老子多为之出脱云老子乃矫时之说
 以某观之不是矫时只是不见实理故不知礼乐刑
卷五十七 第 20b 页 WYG0711-0266b.png
 政之所出而欲去之曰渠若识得寂然不动感而遂
 通天下之故自不应如此他本不知下一节欲占一
 简径言之然上节无实见故亦不脱洒 问原壤看
 来也是学老子曰他也不似老子老子却不恁地周
 庄仲曰却似庄子曰是便是夫子时已有这样人了
 庄仲曰庄子虽以老子为宗然老子之学尚要出来
 应世庄子却不如此曰庄子说得较开阔较高远然
 却较虚走了老子意思若在老子当时看来也不甚
卷五十七 第 21a 页 WYG0711-0266c.png
 喜他如此说 庄子比老子便不同庄子又转调了
 精神发出来粗列子比庄子又较细腻问御风之说
 亦寓言否曰然 问程先生谓庄生形容道体之语
 尽有好处老氏谷神不死一章最佳庄子云嗜欲深
 者天机浅此言最善又曰谨礼不透者深看庄子然
 则庄老之学未可以为异端而不讲之耶曰君子不
 以人废言言有可取安得而不取之如所谓嗜欲深
 者天机浅此语甚的当不可尽以为虚无之论而妄
卷五十七 第 21b 页 WYG0711-0266d.png
 訾之也周谟曰平时虑为异教所汩未尝读庄老等
 书今欲读之如何曰自有所主则读之何害要在识
 其意所以异于圣人者如何尔 杨朱之学出于老
 子盖是杨朱曾就老子学来故庄列之书皆说杨朱
 孟子辟杨朱便是辟庄老了 庄子全写列子又变
 得峻奇列子语温纯 列庄本杨朱之学故其书多
 引其语庄子说子之于亲也命也不可解于心至臣
 之于君则曰义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他看得那
卷五十七 第 22a 页 WYG0711-0267a.png
 君臣之义却似是逃不得不奈何须著臣服他更无
 一个自然相胥为一体处可怪故孟子以为无君此
 类是也 儒教自开辟以来二帝三王述天理顺人
 心治世教民惇典庸礼之道后世圣贤遂著书立言
 以示后世及世之衰乱方外之士厌一世之纷拿畏
 一身之祸害耽空寂以求全身于乱世而已及老子
 唱其端而列禦寇庄周杨朱之徒和之孟子尝辟之
 以为无父无君比之禽兽然其言易入其教易行当
卷五十七 第 22b 页 WYG0711-0267b.png
 汉之初时君世主皆信其说而民亦化之虽以萧何
 曹参汲黯太史谈辈亦皆主之以为真足以先于六
 经治世者不可以莫之尚也及后汉以来米贼张陵
 海岛寇谦之之徒遂为盗贼曹操以兵取阳平陵之
 孙鲁即纳降款可见其虚谬不足稽矣
西山真氏曰魏正始中何晏等祖述老庄以清谈相尚
 至晋此风益甚晏尝立论以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
 由是士大夫皆以浮诞为美裴頠著崇有论以释其
卷五十七 第 23a 页 WYG0711-0267c.png
 蔽然不能救也陈頵尝遗王导书以老庄之俗倾惑
 朝廷今宜改张然后大业可举导不能从一时名士
 如庾亮辈皆以清谈为风流之宗国子祭酒袁瑰尝
 请立太学而士大夫习尚庄老儒术终以不振会稽
 王昱等又从而扇之虽谢安石之贤不免为习俗所
 移终于晋亡而不能革至梁武帝好佛而太子又讲
 庄老詹事何敬容叹曰西晋尚浮虚使中原沦于胡
 羯今江东复尔江南其为戎乎其后元帝好玄谈于
卷五十七 第 23b 页 WYG0711-0267d.png
 龙光殿讲老子胡氏论之曰老子之言其害非释氏
 比也然弃仁义捐礼乐以为道遗物离人趋于淡泊
 而生人之治忽矣或问曹参治齐师盖公其相汉也
 以清净文景之治大率依本黄老约躬省事薄敛缓
 狱不言兵而天下富老子之教亦何负欤曰盖公之
 语参曰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此在老子书中一语
 尔此一语非有槌提仁义绝灭礼乐之失也故参用
 之务为休息不扰至于文景斯极功矣虽然庶矣富
卷五十七 第 24a 页 WYG0711-0268a.png
 矣而未及于教也比之二帝三王化民成俗之道可
 同日语哉又况掇拾其玄谈清论而不切于事理有
 如西晋至使胡羯氐𦍑腥薰岱华几三百年仲尼之
 道岂有此祸哉彼萧绎曾何足云然方在漂摇隉杌
 中不思保国之计而讲老子近有简文不知监也其
 亦愚蔽之甚矣又曰自何晏王弼以老庄之书训释
 大易王衍葛玄竞相慕效专事清谈糟粕五经蔑弃
 本实风流波荡晋遂以亡又曰为清谈者以心与迹
卷五十七 第 24b 页 WYG0711-0268b.png
 二道与事殊形器法度皆刍狗之馀视听言动非性
 命之理此其所以大失而不自知也何晏王衍自丧
 其身丧人之国者如出一轨胡氏之论至矣而文中
 子乃曰清谈盛而晋室衰非老庄之罪也夫清谈之
 弊正祖于老庄谓非其罪可乎近岁文士又谓自正
 始以风流相命赏好成俗士虽坐谈空解不畏临戎
 纨裤子弟能破百万兵矣清言致效而非丧邦也夫
 却敌者临戎之功而丧邦由清谈所致其得失自不
卷五十七 第 25a 页 WYG0711-0268c.png
 相掩而曰清言致效可乎此所谓反理之评不得不
 辨
  墨子
程子曰墨子之德至矣而君子弗学也以其舍正道而
 之他也 问韩退之读墨篇如何曰此篇意亦甚好
 但言不谨严便有不是处且孟子言墨子爱其兄之
 子犹邻之子墨子书中何尝有如此等言但孟子拔
 本塞源知其流必至于此大凡儒者学道差之毫釐
卷五十七 第 25b 页 WYG0711-0268d.png
 缪以千里杨朱本是学义墨子本是学仁但所学者
 稍偏故其流遂至于无父无君孟子欲正其本故推
 至此退之乐取人善之心可谓忠恕然持教不知谨
 严故失之
朱子曰杨墨皆是邪说但墨子之说尤出于矫伪不近
 人情而难行孔墨并称乃退之之缪然亦未见得其
 原道之作孰先孰后也
  管子
卷五十七 第 26a 页 WYG0711-0269a.png
朱子曰管子之书杂管子以功业著者恐未必曾著书
 如弟子职之篇全似曲礼他篇有似庄老又有说得
 太卑直是小意智处不应管仲如此之陋其内政分
 乡之制国语载之却详 管仲当时任齐国之政事
 甚多稍閒时又有三归之溺决不是閒工夫著书底
 人著书者是不见用之人也其书想只是战国时人
 收拾仲当时行事言语之类著之并附以他书 问
 管子中说辟雍言不是学只是君和也曰既不是学
卷五十七 第 26b 页 WYG0711-0269b.png
 君和又是个甚物事而今不必论礼记所谓疑事毋
 质盖无所考据不必恁地辨析且如辟雍之义古不
 可考或以为学名或以为乐名无由辨證某初解诗
 亦疑放那里但今说作学亦说得好了亦有人说辟
 雍是天子之书院太学又别
或问内政何名寓军令潜室陈氏曰自伯图之兴大抵
 兵不诡则不能谋人国政不诡则不能自谋其国故
 春秋善战者兵有所不交善诡者城有所不守诡道
卷五十七 第 27a 页 WYG0711-0269c.png
 相高求以得志乃于治民之中而默寓治兵之法阳
 为治民以欺其人阴为治兵以壮其势其言于桓公
 曰君欲正卒伍修甲兵大国亦将修之而小国设备
 则难以速得志不若隐其事而寄其政于是作内政
 而寓军令焉今观自五家为轨轨有长积而至十连
 之乡乡有良人以为内政自伍人为伍轨长率之积
 而至于万人为军五乡之帅帅之以为军令名为内
 政实则军令寓焉寓之云者犹旅之有寓非其所居
卷五十七 第 27b 页 WYG0711-0269d.png
 而暂居之谓也夷吾志在强国内政之作岂在于民
 乎特假内政之名以行军令耳是故外假王政之名
 内脩强国之利夷吾巧于用诡固如是哉嗟夫有为
 为善虽善实利有意为公虽公实私成周自五家为
 比至五州为乡居民之法也自五人为伍至五师为
 军会万民之法也其事暴白于天下而无非王道之
 公夷吾之法能髣髴其一二矣独奈何以诡道行之
 以欺其邻国则安得不为伯者之私哉
卷五十七 第 28a 页 WYG0711-0270a.png
  孙子
朱子曰郑厚艺圃折衷云孙子十三篇不惟武人之根
 本文士亦当尽心焉其词约而缛易而深畅而可用
 论语易大传之流孟荀杨著书皆不及也以正合以
 奇胜非善也正变为奇奇变为正非善之善也即奇
 为正即正为奇善之善也而余隐之辨曰昔吾夫子
 对卫灵公以军旅之事未之学答孔文子以甲兵之
 事未之闻及观夹谷之会则以兵加莱人而齐侯惧
卷五十七 第 28b 页 WYG0711-0270b.png
 费人之乱则命将士以伐之而费人北尝曰我战则
 克而冉有亦曰圣人文武并用孔子岂有真未学未
 闻哉特以军旅甲兵之事非所以为训也乃谓孙子
 十三篇不惟武人根本文士所当尽心其词可用论
 语易大传之流孟荀杨著书皆不及是启人君穷兵
 黩武之心庸非过欤叛吾夫子已甚矣何立言之不
 审也以予观之此段本不必辨但其薄三王罪孟子
 而尊尧舜似矣乃取孙武之书厕之易论语之列何
卷五十七 第 29a 页 WYG0711-0270c.png
 其駮之甚欤予尝谓郑氏未能真知尧舜而好为太
 高之论以骇世若商鞅之谈帝道于是信矣
  孔丛子
朱子曰家语虽记得不纯却是当时书孔丛子是后来
 白撰出 家语只是王肃编古录杂记其书虽多疵
 然非肃所作孔丛子乃其所注之人伪作读其首几
 章皆法左传句己疑之及读其后序乃谓渠好左传
 便可见 孔丛子鄙陋之甚理既无足取而词亦不
卷五十七 第 29b 页 WYG0711-0270d.png
 足观 孔丛子说话多类东汉人文其气软弱又全
 不似西汉人文兼西汉初若有此等话何故不略见
 于贾谊董仲舒所述恰限到东汉方突出来皆不可
 晓
  申韩
或问史记云申子卑卑施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
 明是非其极惨覈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朱子曰张
 文潜之说得之(宋齐丘化书/序中所论也)杨道夫曰东坡谓商鞅
卷五十七 第 30a 页 WYG0711-0271a.png
 韩非得老子所以轻天下者是以敢为残忍而无疑
 曰也是这意要之只是孟子所谓杨氏为我是无君
 也
  荀子
周子曰荀子云养心莫善于诚荀子元不识诚既诚矣
 心安用养邪
程子曰荀子谓博闻多见可以取道欲力行尧禹之所
 行其所学皆外也 有学不至而言至者循其言可
卷五十七 第 30b 页 WYG0711-0271b.png
 以入道门人曰何谓也曰真积力久则入荀卿之言
 也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若江河
 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杜预之言也思
 之思之又重思之思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
 力也精诚之极也管子之言也此三者循其言皆可
 以入道而三子初不能及此也
朱子曰荀子说能定而后能应此是荀子好话 或言
 性谓荀卿亦是教人践履曰须是有是物而后可践
卷五十七 第 31a 页 WYG0711-0271c.png
 履今于头段处既错又如何践履天下事从其是曰
 同须求其真个同曰异须求其真个异今则不然只
 欲立异道何由明 问荀子言性恶礼伪其失盖出
 于一大要不知其所自来而二者亦互相资也其不
 识天命之懿而以人欲横流者为性不知天秩之自
 然而以出于人为者为礼所谓不知所自来也至于
 以性为恶则凡礼文之美是圣人制此以返人之性
 而防遏之则礼之伪明矣以礼为伪则凡人之为礼
卷五十七 第 31b 页 WYG0711-0271d.png
 皆反其性矫柔以就之则性之恶明矣此所谓互相
 资也告子杞柳之论则性恶之意也义外之论则礼
 伪之意也曰亦得之
西山真氏曰荀子云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
 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
 最为天下之贵也其论似矣至其论性则以为恶论
 礼则以为伪何其自相戾耶 荀子论心如君子大
 心则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等语皆可取若所谓
卷五十七 第 32a 页 WYG0711-0272a.png
 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有可疑盖心之虚灵知觉
 者万理具焉初岂有一毫之污浊哉自夫汩于物欲
 而后有污浊耳学者必尽去物欲之害则本然之清
 明自全今曰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是物欲之害初
 未尝去但伏而未作耳其可恃以为安耶水不能不
 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
 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
 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
卷五十七 第 32b 页 WYG0711-0272b.png
 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董子
程子曰董子言仁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
 功度越诸子远矣 汉儒近似者三人董仲舒大毛
 公扬雄
朱子曰董仲舒资质纯良摸索道得数句著(如正谊不/谋利之类)
 然亦非他真见得这道理 仲舒识得本原如云正
 心修身可以治国平天下如说仁义礼乐皆其具此
卷五十七 第 33a 页 WYG0711-0272c.png
 等说话皆好 问仲舒云性者生之质也曰不是只
 当云性者生之理也气者生之质也问其以情为人
 之欲如何曰也未害盖欲为善欲为恶皆人之情也
  问董仲舒见道不分明处曰也见得鹘突如命者
 天之令性者生之质情者人之欲命非圣人不行性
 非教化不成情非制度不节等语似不识性善模样
 又云明于天性知自贵于物知自贵于物然后知仁
 义知仁义然后重礼节重礼节然后安处善安处善
卷五十七 第 33b 页 WYG0711-0272d.png
 然后乐循理又似见得性善模样终是说得骑墙不
 分明端的 仲舒言命者天之令性者生之质如此
 说固未害下云命非圣人不行便牵于对句说开去
 了如正谊明道之言却自是好问或谓此语是有是
 非无利害如何曰是不论利害只论是非理固然也
 要亦当权其轻重方尽善无此亦不得只被今人只
 知计利害于是非全轻了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
 道不计其功谊必正非是有意要正道必明非是有
卷五十七 第 34a 页 WYG0711-0273a.png
 意要明功利自是所不论仁人于此有不能自已者
 师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服此便是有
 意立名以正其谊 问诸葛诚之云仁人正其谊不
 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仲舒说得不是只怕不是
 谊是谊必有利只怕不是道是道必有功曰才如此
 人必求功利而为之非所以为训也固是得道谊则
 功利自至然而有得道谊而功利不至者人将惟功
 利之徇而不顾道谊矣 仲舒所立甚高后世之所
卷五十七 第 34b 页 WYG0711-0273b.png
 以不如古人者以道谊功利关不透耳其议匈奴一
 节娄敬贾谊智谋之士为之亦不过如此 问正其
 谊明其道道谊如何分别曰道谊是个体用道是大
 纲说谊是就一事上说谊是道中之细分别功是就
 道中做得功效出来 问正其谊者凡处此一事但
 当处置使合宜而不可有谋利占便宜之心明其道
 则处此事便合义是乃所以为明其道而不可有计
 后日功效之心正义不谋利在处事之先明道不计
卷五十七 第 35a 页 WYG0711-0273c.png
 功在处事之后如此看可否曰恁地说也得他本是
 合掌说看来也须微有先后之序 仲舒本领纯正
 如说正心以正朝廷与命者天之令也以下诸语皆
 善班固所谓醇儒极是至于天下国家事业恐施展
 未必得 三策说得稍亲切终是脱不得汉儒气味
西山真氏曰仲舒醇正近理之言见称于诸老先生外
 如曰彊勉学问则闻见博而智益明彊勉行道则德
 日起而大有功又引曾子尊闻行知之说此二条最
卷五十七 第 35b 页 WYG0711-0273d.png
 有功于学者盖学道之要致知力行而已虞书之精
 一论语之知及仁守中庸之博学笃行皆是也秦汉
 以下未有识之者而仲舒能言之此岂诸儒所可及
 哉其曰道之大原出于天则天命率性之意尤所谓
 知其本源者至谓有国者不可不知春秋其言亦有
 补于世本传称其进退容止非礼不行两相骄主正
 身率下方公孙弘以阿意容悦取相位仲舒独终始
 守正卒老于家以其质之美守之固使得从游于圣
卷五十七 第 36a 页 WYG0711-0274a.png
 人之门渊源所渐当无惭于游夏矣惜其生于绝学
 之后虽潜心大业终未能窥大道之全至或流于灾
 异之术吁可叹哉
 
 
 
 
 
卷五十七 第 36b 页 WYG0711-0274b.png
 
 
 
 
 
 
 
 性理大全书卷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