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六
卷五十六 第 1a 页 WYG0711-022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性理大全书卷五十六
 学十四
  论诗
问诗可学否程子曰既学时须是用功方合诗人格既
 用功甚妨事古人诗云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又
 谓可惜一生心用在五字上此言甚当某素不作诗
 亦非禁止不作但不欲为此闲言语 邵尧夫诗云
卷五十六 第 1b 页 WYG0711-0229b.png
 梧桐月向怀中照杨柳风来面上吹真风流人豪也
  石曼卿诗云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
 此语形容得浩然之气
龟山杨氏曰作诗不知风雅之意不可以作诗诗尚谲
 谏唯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乃为有补若谏而
 涉于毁谤闻者怒之何补之有观苏东坡诗只是讥
 诮朝廷殊无温柔敦厚之气以此人故得而罪之若
 是伯淳诗则闻者自然感动矣因举伯淳和温公诸
卷五十六 第 2a 页 WYG0711-0230a.png
 人禊饮诗云未须愁日暮天际是轻阴又泛舟诗云
 只恐风花一片飞何其温柔敦厚也 君子之所养
 要令暴慢邪僻之气不设于身体陶渊明诗所不可
 及者冲淡深粹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学诗然后知渊
 明诗非著力之所能成私意去尽然后可以应世
朱子曰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然则诗者
 岂复有工拙哉亦视其志之所向者高下如何耳是
 以古之君子德足以求其志必出于高明纯一之地
卷五十六 第 2b 页 WYG0711-0230b.png
 其于诗固不学而能之至于格律之精粗用韵属对
 比事遣词之善否今以魏晋以前诸贤之作考之盖
 未有用意于其间者而况于古诗之流乎近世作者
 乃始留情于此故诗有工拙之论而葩藻之词胜言
 志之功隐矣 或言今人作诗多要有出处曰关关
 雎鸠出在何处 古乐府只是诗中间却添许多泛
 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声添个实字遂成长
 短句今曲子便是 作诗间以数句适怀亦不妨但
卷五十六 第 3a 页 WYG0711-0230c.png
 不用多作盖便是陷溺尔当其不应事时平淡自摄
 岂不胜如思量诗句至其真味发溢又却与寻常好
 吟者不同 古诗须看西晋以前如乐府诸作皆佳
 杜甫夔州以前诗佳夔州以后自出规模不可学苏
 黄只是今人诗苏才豪然一衮说尽无馀意黄费安
 排 选中刘琨诗高东晋诗已不逮前人齐梁益浮
 薄鲍明远才健其诗乃选之变体李太白专学之如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分明说出个倔强不肯甘
卷五十六 第 3b 页 WYG0711-0230d.png
 心之意如疾风冲塞起砂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
 弓不可张分明说出边塞之状语又俊健  陶渊明
 诗平淡出于自然后人学他平淡便相去远矣某后
 生见人做得诗好锐意要学遂将渊明诗平侧用字
 一一依他做到一月后便解自做不要他本子方得
 作诗之法 苏子由爱选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
 飞此正是子由慢底句法某却爱寒城一以眺平楚正
 苍然十字却有力 齐梁间人诗读之使人四肢皆
卷五十六 第 4a 页 WYG0711-0231a.png
 懒慢不收拾 晋人诗惟谢灵运用古韵如祜字恊
 烛字之类唐人惟韩退之柳子厚白居易用古韵如
 毛颖传牙字资字毛字皆恊鱼字韵是也 唐明皇
 资禀英迈只看他做诗出来是什么气魄今唐百家
 诗首载明皇一篇早渡蒲津关多少飘逸气概便有
 帝王底气燄越州有石刻唐朝臣送贺知章诗亦只
 有明皇一首好有曰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何 李
 太白诗不专是豪放亦有雍容和缓底如首篇大雅
卷五十六 第 4b 页 WYG0711-0231b.png
 久不作多少和缓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
 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
 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 杜
 诗初年甚精细晚年横逆不可当只意到处便押一
 个韵如自秦州入蜀诸诗分明如画乃其少作也李
 太白诗非无法度乃从容于法度之中盖圣于诗者
 也古风两卷多效陈子昂亦有全用其句处太白去
 子昂不远其尊慕之如此然多为人所乱有一篇分
卷五十六 第 5a 页 WYG0711-0231c.png
 为三篇者有二篇合为一篇者 李太白终始学选
 诗所以好杜子美诗好者亦多是效选诗渐放手夔
 州诸诗则不然也 问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前辈多称此语如何曰自然之好又不如芙蓉露
 下落杨柳月中疏则尤佳 人多说杜子美夔州诗
 好此不可晓鲁直一时固自有所见今人只见鲁直
 说好便却说好如矮人看场耳问韩退之潮州诗东
 坡海外诗如何曰却好东坡晚年诗固好只文字也
卷五十六 第 5b 页 WYG0711-0231d.png
 多是信笔胡说全不看道理 文字好用经语亦一
 病老杜诗致远思恐泥东坡写此诗到此句云此诗
 不足为法 杜子美暗飞萤自照语只是巧韦苏州
 云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此景色可想但则是自
 在说了因言国史补称韦为人高洁鲜食寡欲所至
 之处扫地焚香闭閤而坐其诗无一字做作直是自
 在其气象近道意常爱之问比陶如何曰陶却是有
 力但语健而意闲隐者多是带性负气之人为之陶
卷五十六 第 6a 页 WYG0711-0232a.png
 欲有为而不能者也又好名韦则自在其诗则有做
 不著处便倒塌了底晋宋间诗多闲淡杜工部等诗
 常忙了陶云身有馀劳心有常闲乃礼记身劳而心
 闲则为之也 韦苏州诗高于王维孟浩然诸人以
 其无声色臭味也 韩诗平易孟郊吃了饱饭思量
 到人不到处联句中被他牵得亦著如此做 人不
 可无戒谨恐惧底心庄子说庖丁解牛神妙然才到
 那族必心怵然为之一动然后解去心动便是惧处
卷五十六 第 6b 页 WYG0711-0232b.png
 韩文斗鸡联句云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谓虽困
 了一以水喷之便醒一喷一醒即所谓惧也此是孟
 郊语也说得好又曰争观云填道助叫波翻海此乃
 退之之豪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此是东野之工 李
 贺较怪得些子不如太白自在又曰贺诗巧 诗须
 是平易不费力句法混成如唐人玉川子辈句语虽
 险怪意思亦自有混成气象因举陆务观诗春寒催
 唤客尝酒夜静卧听见读书不费力好 白乐天琵
卷五十六 第 7a 页 WYG0711-0232c.png
 琶行云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和
 而淫至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这是淡
 而伤 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孟子心不动吾今
 其庶几此乐天以文滑稽也然犹雅驯非若今之作
 者村里杂剧也 唐文人皆不可晓如刘禹锡作诗
 说张曲江无后及武元衡被刺亦作诗快之白乐天
 亦有一诗畅快李德裕乐天人多说其清高其实爱
 官职诗中凡及富贵处皆说得口津津底涎出杜子
卷五十六 第 7b 页 WYG0711-0232d.png
 美以稷契自许未知做得与否然子美却高其救房
 琯亦正 偶诵寒山数诗其一云城中蛾眉女珠佩何
 珊珊鹦鹉花间弄琵琶月下弹长歌三日响短舞万
 人看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云如此类煞有好处
 诗人未易到此 石曼卿诗极有好处如仁者虽无
 敌王师固有征无私乃时雨不杀是天声 曼卿诗
 极雄豪而缜密方严极好如筹笔驿诗意中流水远
 愁外旧山青之句极佳可惜不见其全集多于小说
卷五十六 第 8a 页 WYG0711-0233a.png
 诗话中略见一二尔曼卿胸次极高非诸公所及其
 为人豪放而诗词乃方严缜密此便是他好处可惜
 不曾得用 山谷诗精绝知他是用多少工夫今人
 卒乍如何及得可谓巧好无馀自成一家矣但只是
 古诗较自在山谷则刻意为之又曰山谷诗忒巧了
  陈后山初见东坡时诗不甚好到得为正字时笔
 力高妙如题赵大年所画高轩过图云晚知书画真
 有益却悔岁月来无多极其笔力 张文潜诗有好
卷五十六 第 8b 页 WYG0711-0233b.png
 底多但颇率尔多重用字如梁甫吟一篇笔力极健
 如云永安受命堪垂涕手挈庸见是天意等处说得
 好但结末差弱耳又曰张文潜大诗好崔德符小诗
 好古人诗中有句今人诗更无句只是一直说将去
 这般诗一日作百首也得如陈简斋诗乱云交翠壁
 细雨湿青林暖日薰杨柳浓阴醉海棠他是甚么句
 法 今时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李有诗
 大略云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
卷五十六 第 9a 页 WYG0711-0233c.png
 薄殷周中散非汤武得国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语
 岂女子所能 近世诸公作诗费工夫要何用元祐
 时有无限事合理会诸公却尽日唱和而已今言诗
 不必作且道恐分了为学工夫然到极处当自知作
 诗果无益 今人所以事事做得不好者缘不识之
 故只如个诗举世之人尽命去奔(去/声)做只是无一个
 人做得成诗他是不识好底将做不好底不好底将
 做好底这个只是心里闹不虚静之故不虚不静故
卷五十六 第 9b 页 WYG0711-0233d.png
 不明不明故不识若虚静而明便识好物事虽百工
 技艺做得精者也是他心虚理明所以做得来精心
 里闹如何见得 诗社中人言诗皆原于赓歌今观
 其诗如何有此意 作诗先用看李杜如士人治本
 经本既立次第方可看苏黄以次诸家诗 今人不
 去讲义理只去学诗文已落第二义况又不去学好
 底却只学去做那不好底作诗不学六朝又不学李
 杜只学那峣崎底今便学得十分好后把作甚么用
卷五十六 第 10a 页 WYG0711-0234a.png
 莫道更不好如近时人学山谷诗然又不学山谷好
 底只学那山谷不好处林择之云后山诗恁的深他
 资质尽高不知如何肯去学山谷曰后山雅健强似
 山谷然气力不似山谷较大但却无山谷许多轻浮
 的意思然若论序事又却不及山谷山谷善叙事情
 叙得尽后山叙得较有疏处若散文则山谷大不及
 后山 或谓梅圣俞长于诗曰诗亦不得谓之好或
 曰其诗亦平淡曰他不是平淡乃是枯槁 江西之
卷五十六 第 10b 页 WYG0711-0234b.png
 诗自山谷一变至杨庭秀又再变杨大年虽巧然巧
 之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及至欧公早
 渐渐要说出来然欧公诗自好所以他喜梅圣俞诗盖
 枯淡中有意思欧公最喜一人送别诗两句云晓日
 都门道微凉草树秋又喜王建诗曲径通幽处禅房
 花木深欧公自言平生要道此语不得今人都不识
 这意思只要嵌事使难字便云好 明道诗旁人不
 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此是后生时气象眩露
卷五十六 第 11a 页 WYG0711-0234c.png
 无含蓄
南轩张氏曰作诗不可直说破须如诗人婉而成章楚
 词最得诗人之意如言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
 未敢言思是人也而不言则思之之意深而不可以
 言语形容也若说破如何思如何思则意味浅矣
象山陆氏曰诗之学尚矣原于赓歌委于风雅风雅之
 变壅而溢焉者也湘累之骚又其流也子虚长杨之
 赋作而骚几亡矣黄初而降日以澌薄惟彭泽一源
卷五十六 第 11b 页 WYG0711-0234d.png
 来自天稷与众殊趣而淡薄平夷玩嗜者少隋唐之
 间否亦极矣杜陵之出爱君悼时追蹑骚雅而才力
 宏厚伟然足以镇浮靡诗家为之中兴
西山真氏曰古者雅颂陈于閒燕二南用之房中所以
 闲邪辟而养中正也卫武公作抑戒以自警卒为时
 贤相以楚灵王之无道一闻祁招愔愔之语凛焉为
 之弗宁诗之感人也如此于后斯义浸亡凡日接其
 君之耳者乐府之新声梨园之法曲而已其不荡心而
卷五十六 第 12a 页 WYG0711-0235a.png
 溺志者几希 古今诗人吟讽吊古多矣断烟平芜
 凄风澹月荒寒萧瑟之状读者往往慨然以悲工则工矣
 而于世道未有云补也惟杜牧之王介甫高才远韵
 超迈绝出其赋息妫留侯等作足以订千古是非
临川吴氏曰诗之变不一也虞廷之歌邈矣弗论余观
 三百五篇南自南雅自雅颂自颂变风自变风以至
 于变雅亦然各不同也诗亡而楚骚作骚亡而汉五
 言作讫于魏晋颜谢以下虽曰五言而魏晋之体已
卷五十六 第 12b 页 WYG0711-0235b.png
 变变而极于陈隋汉五言至是几亡唐陈子昂变颜
 谢以下上复晋魏汉而沈宋之体别出李杜继之因
 子昂而变柳韩因李杜又变变之中有古体有近体
 体之中有五言有七言有杂诗诗之体不一人之才
 亦不一各以其体各以其才各成一家言如造化生
 物洪纤曲直青黄赤白均为大巧之一巧自三百五
 篇已不可一概齐而况后之作者乎宋时王苏黄三
 家各得杜之一体涪翁于苏迥不相同苏门诸人其
卷五十六 第 13a 页 WYG0711-0235c.png
 初略不之许坡翁独深器重以为绝伦眼高一世而
 不必人之同乎己者如此近年乃或清圆倜傥之为
 尚而极诋涪翁噫群儿之愚尔不会诗之全而该夫
 不一之变偏守一是而悉非其馀不合不公何以异
 汉世专门之经也哉 诗雅颂风骚尚矣汉魏晋五
 言迄于陶其适也颜谢而下弗论浸微浸灭至唐陈
 子昂而中兴李韦柳因而因杜韩因而革律虽始于
 唐然深远萧散不离于古为得非但句工语工字工
卷五十六 第 13b 页 WYG0711-0235d.png
 而可 诗以道情性之真十五国风有田夫闺妇之
 辞而后世文士不能及者何也发乎自然而非造作
 也汉魏迨今诗凡几变其间宏才实学之士纵横放
 肆千汇万状字以鍊而精句以琢而巧用事取其切
 模拟取其似功力极矣而识者乃或舍旃而尚陶韦
 则亦以其不鍊字不琢句不用事而情性之真近乎
 古也今之诗人随其能而有所尚各是其是孰有能
 知真是之归者哉
卷五十六 第 14a 页 WYG0711-0236a.png
  论文
程子曰圣贤之言不得已也盖有是言则是理明无是
 言则天下之理有阙焉如彼耒耜陶冶之器一不制
 则生人之道有不足矣圣贤之言虽欲己得乎然其
 包涵尽天下之理亦甚约也后之人始执卷则以文
 章为先平生所为动多于圣人然有之无所补无之
 靡所阙乃无用之赘言也不止赘而已既不得其要
 则离真失正反害于道必矣 问作文害道否曰害
卷五十六 第 14b 页 WYG0711-0236b.png
 也凡为文不专意则不工若专则志局于此又安能
 与天地同其大也书曰玩物丧志为文亦玩物也吕与叔
 有诗云学如元凯方成癖文似相如殆类俳独立孔
 门无一事只输(一作/惟傅)颜氏得心斋此诗甚好古之学
 者惟务养情性其他则不学今为文者专务章句悦
 人耳目既务悦人非俳优而何曰古者学为文否曰
 人见六经便以为圣人亦作文不知圣人亦(一作/只)
 发胸中所蕴自成文耳(一作/章)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
卷五十六 第 15a 页 WYG0711-0236c.png
 曰游夏称文学何也曰游夏亦何尝秉笔学为词章
 也且如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岂词章之文也 圣人文章自然与学为文者不
 同如系词之文后人决学不得譬之化工生物且如
 生出一枝花或有剪裁为之者或有绘画为之者看
 时虽似相类然终不若化工所生自有一般生意
 孟子论王道便实徒善不足为政徒法不能自行便
 先从养生上说将去既庶既富然后以饱食暖衣而
卷五十六 第 15b 页 WYG0711-0236d.png
 无教为不可故教之也孟子而后却只有原道一篇
 其间语固多病然要之大意尽近理若西铭则是原
 道之宗祖也原道却只说到道元未到得西铭意思
 据子厚之文醇然无出此文也自孟子后盖未见此
 书 韩退之文不可漫观晚年所见尤高 退之晚
 年为文所得处甚多学本是修德有德然后有言退
 之却倒学了因学文日求所未至遂有所得如曰轲
 之死不得其传似此言语非是蹈袭前人又非凿空
卷五十六 第 16a 页 WYG0711-0237a.png
 撰得出必有所见若无所见不知言所传者何事(原/性)
 (等文皆/少时作) 退之作琴操有曰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此善道文王意中事者前后文人道不到也
龟山杨氏曰作文字要只说目前话令自然分明不惊
 怛人不能得然后知孟子所谓言近非圣贤不能也
  为文要有温柔敦厚之气对人主语言及章疏文
 字温柔敦厚尤不可无如子瞻诗多所讥玩殊无恻
 怛爱君之意荆公在朝论事多不循理惟是争气而
卷五十六 第 16b 页 WYG0711-0237b.png
 已何以事君 六经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治
 之法也其文自尧舜历夏商周之季兴衰治乱成败
 之迹救敝通变因时损益之理皆焕然可考网罗天
 地之大文理象器幽明之故死生终始之变莫不详
 谕曲譬较然如数一二宜乎后世高明超卓之士一
 抚卷而尽得之也予窃怪唐虞之世六籍未具士于
 斯时非有诵记操笔缀文然后为学也而其蕴道怀
 德优入圣贤之域者何多耶其达而位乎上则昌言
卷五十六 第 17a 页 WYG0711-0237c.png
 嘉谟足以亮天工而成大业虽困穷在下而潜德隐
 行犹足以经世励俗其芳猷美绩又何其章章也自
 秦焚诗书坑术士六艺残缺汉儒收拾补缀至建元
 元狩之间文词粲如也若贾谊董仲舒司马迁相如
 杨雄之徒继武而出雄文大笔驰骋古今沛然如决
 江汉浩无津涯后虽有作者未有能涉其波流也然
 贾谊明申韩仲舒陈灾异马迁之多爱相如之浮侈
 皆未足与议惟杨雄为庶几于道然尚恨其有未尽
卷五十六 第 17b 页 WYG0711-0237d.png
 者积至于唐文籍之备盖十百前古元和之间韩柳
 辈出咸以古文名天下然其论著不说于圣人盖寡
 矣自汉迄唐千馀岁而士之名能文者无过是数人
 及考其所至卒未有能唱明道学窥圣人阃奥如古
 人者然则古之时六籍未具不害其善学后世文籍
 虽多亡益于得也
人有语及为文者和靖尹氏曰尝闻程先生云圣人文
 章载为六经自左丘明作传文章始坏文胜质也
卷五十六 第 18a 页 WYG0711-0238a.png
朱子曰有治世之文有衰世之文有乱世之文六经治
 世之文也如国语委靡繁絮真衰世之文耳是时语
 言议论如此宜乎周之不能振起也至于乱世之文
 则战国是也然有英伟气非衰世国语之文之比也
 楚汉间文字真是奇伟岂易及也 楚词不甚怨君
 今被诸家解得都成怨君不成模样九歌是托神以
 为君言人间隔不可企及如已不得亲近于君之意
 以此观之他便不是怨君至山鬼篇不可以君为山
卷五十六 第 18b 页 WYG0711-0238b.png
 鬼又倒说山鬼欲亲人而不可得之意今人解文字
 不看大意只逐句解意却不贯 问离骚卜居篇内
 字曰字义从来晓不得但以意看可见如突梯滑稽
 只是软熟迎逄随人倒随人起底意思如这般文字
 更无些小窒碍想只是信口恁地说皆自成文林艾
 轩尝云班固杨雄以下皆是做文字已前如司马迁
 司马相如等只是恁地说出今看来是如此古人有
 取于登高能赋这也须是敏须是会说得通畅如古
卷五十六 第 19a 页 WYG0711-0238c.png
 者或以言扬说得也是一件事后世只就纸上做如
 就纸上做则班杨便不如已前文字当时如苏秦张
 仪都是会说史记所载想皆是当时说出又云汉末
 以后只做属对文字直至后来只管弱如苏颋著力
 要变变不得直至韩文公出来尽扫去了方做成古
 文然亦止做得来属对合偶以前体格然当时亦无
 人信他故其文亦变不尽才有一二大儒略相效以
 下并只依旧到得陆宣公奏议只是双关做去又如
卷五十六 第 19b 页 WYG0711-0238d.png
 子厚亦自有双关之文向来道是他初年文字后将
 年谱看乃是晚年文字盖是他效世间模样做则剧
 耳文气衰弱直至五代竟无能变到尹师鲁欧公几
 人出来一向变了其间亦有欲变而不能者然大概
 都要变所以做古文自是古文四六自是四六却不
 滚杂 楚些沈存中以些为咒语如今释子念娑婆
 诃三合声而巫人之祷亦有此声此却说得好盖今
 人只求之于雅而不求之于俗故下一半都晓不得
卷五十六 第 20a 页 WYG0711-0239a.png
 (离骚叶韵到篇终前面只发两例/后人不晓却谓只此两韵如此)古人文章大率只
 是平说而意自长后人文章务意多而酸涩如离骚
 初无奇字只恁说将去自是好后来如鲁直恁地著
 力做却自是不好 古赋须熟看屈宋韩柳所作乃有
 进步处 楚词平易后人学做者反艰深了都不可
 晓 汉初贾谊之文质实晁错说利害处好荅制策
 便乱道董仲舒之文缓弱其荅贤良策不荅所问切
 处至无紧要处又累数百言东汉文章尤更不如渐
卷五十六 第 20b 页 WYG0711-0239b.png
 渐趋于对偶如杨震辈皆尚谶纬张平子非之然平
 子之意又却理会风角鸟占何愈于谶纬陵夷至于
 三国两晋则文气日卑矣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
 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如相如封禅书
 模仿极多柳子厚见其如此却作贞符以反之然其
 文体亦不免乎蹈袭也 司马迁文雄健意思不帖
 帖有战国文气象贾谊文亦然老苏文亦雄健似此
 皆有不帖帖意仲舒文实刘向文又较实亦好无些
卷五十六 第 21a 页 WYG0711-0239c.png
 虚气象比之仲舒仲舒较滋润发挥大抵武帝以前
 文雄健武帝以后便实到杜钦谷永书又太弱无归
 宿了匡衡书多有好处汉明经中皆不似此 司马
 迁史记用字也有下得不是处贾谊亦然如治安策
 说教太子处云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学这下面
 承接便用解说此义忽然掉了却说上学去云学者
 所学之官也又说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一段了却
 方说上太子事云及太子既冠成人免于保傅之严
卷五十六 第 21b 页 WYG0711-0239d.png
 都不成文义更无段落他只是乘才快胡乱写去这
 般文字也不可学董仲舒文字却平正只是又困善
 仲舒匡衡刘向诸人文字皆善弱无气燄司马迁贾
 生文字雄豪可爱只是逞快下字时有不稳处段落
 不分明匡衡文字却细密他看得经书极子细能向
 里做工夫只是做人不好无气节仲舒读书不如衡
 子细疏略甚多然其人纯正开阔衡不及也荀子云
 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诵数即今人读书记遍数
卷五十六 第 22a 页 WYG0711-0240a.png
 也古人读书亦如此只是荀卿做得那文字不帖律
 处也多 仲舒文大概好然也无精彩 孔子书序
 不类汉文似李陵答苏武书问董仲舒三策文气亦
 弱与晁贾诸人文章殊不同何也曰仲舒为人宽缓
 其文亦如其人大抵汉自武帝后文字要入细皆与
 汉初不同 林艾轩云司马相如赋之圣者扬子云
 班孟坚只填得他腔子(一作腔/子满)如何得似他自在流
 出左大冲张平子竭尽气力又更不及 问吕舍人
卷五十六 第 22b 页 WYG0711-0240b.png
 言古文衰自谷永曰何止谷永邹阳狱中书已自皆
 作对子了又问司马相如赋似作之甚易曰然又问
 高适焚舟决胜赋甚浅陋曰文选齐梁间江揔之徒
 赋皆不好了 问西汉文章与韩退之诸公文章如
 何曰而今难说便说某人优某人劣亦未必信得及
 须是自看得这一人文字某处好某处有病识得破
 了却看那一人文字便见优劣如何若看这一人文
 字未破如何定得优劣便说与公优劣公亦如何便
卷五十六 第 23a 页 WYG0711-0240c.png
 见其优劣处但子细自看自识得破而今人所以识
 古人文字不破只是不曾子细看又兼是先将自家
 意思横在胸次所以见从那偏处去说出来也都是
 横说又曰人做文章若是子细看得一般文字熟少
 间做出文字意思语脉自是相似读韩文熟便做出
 韩文底文字读得苏文熟便做出苏文底文字若不
 曾子细看少间却不得用大率古人文章皆是行正
 路后来杜撰底皆是行狭隘邪路去了而今只是依
卷五十六 第 23b 页 WYG0711-0240d.png
 正底路脉做将去少间文章自会高人又云苏子由
 有一段论人做文章自有合用底字只是下不著又
 如郑齐叔云做文字自有稳底字只是人思量不著
 横渠云发明道理惟命字难要之做文字下字实是
 难不知圣人说出来的也只是这几字如何铺排得
 恁地安稳(或曰子瞻云都来这/几字只要会安排)然而人之文章也只
 是三十岁以前气格都定但有精有未精耳然而掉
 了底便荒疏只管用功底又较精向见韩无咎说他
卷五十六 第 24a 页 WYG0711-0241a.png
 晚年做底文字与他二十岁以前做底文字不甚相
 远此是自验得如此人到五十岁不是理会文章时
 节前面事多日子少了若后生时每日便偷一两时
 闲做这般工夫若晚年如何有工夫及此或曰人之
 晚年知识却会长进曰也是后生时都定便长进也
 不会多然而能用心于学问底便会长进若不学问
 只纵其客气底亦如何会长进日见昏了有人后生
 气盛时说尽万千道理晚年只恁地阘靸底或引程
卷五十六 第 24b 页 WYG0711-0241b.png
 先生曰人不学便老而衰曰只这一句说尽了又云
 某人晚年日夜去读书某人戏之曰吾丈老年读书
 也须还读得入不知得入如何得出谓其不能发挥
 出来为做文章之用也其说虽粗似有理又云人晚
 年做文章如秃笔写字全无锋锐可观又云某四十
 以上尚要学人做文章后来亦不暇及此矣然而后
 来做底文字便只是二十左右岁做底文字又曰刘
 季章近有书云他近来看文字觉得心平正某答他令
卷五十六 第 25a 页 WYG0711-0241c.png
 更掉了这个虚心看文字盖他向来便是硬自执他
 说而今又是将这一说来罩正是未理会得大率江
 西人都是硬执他底横说如王介甫陆子静都只是
 横说且如陆子静说文帝不如武帝岂不是横说又
 云介甫诸公取人如资质淳厚底他便不取看文字
 稳底他便不取如那决裂底他便取说他转时易大
 率都是硬执他底 韩文力量不如汉之汉文不如
 先秦战国 某方修韩文考异而学者至因曰韩退
卷五十六 第 25b 页 WYG0711-0241d.png
 之议论正规模阔大然不如柳子厚较精密如辨鹖
 冠子及说列子在庄子前及非国语之类辨得皆是
 黄达才言柳文较古曰柳文是较古但却易学学便
 似他不似韩文规模阔学柳文也得但会衰了人文
 字 因论韩文公谓如何用功了方能辨古书之真
 伪曰鹖冠子亦不曾辨得柳子厚谓其书乃写贾谊
 鹏赋之类故只有此处好其他皆不好柳子厚看他
 文字精以其人刻深故如此韩较有些王道意思每
卷五十六 第 26a 页 WYG0711-0242a.png
 事较含宏便不能如此 退之要说道理又要则剧有
 平易处极平易有险奇处极险奇且教他在潮州时
 好止住得一年柳子厚却得永州力也 柳学人处
 便绝似平淮西雅之类甚似诗诗学陶者便似陶韩
 亦不必如此自有好处如平淮西碑如 问韩柳二
 家文体孰正曰柳文亦自高古但不甚醇正又问子
 厚论封建是否曰子厚说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亦
 是但说到后面有偏处后人辨之者亦失之太过如
卷五十六 第 26b 页 WYG0711-0242b.png
 廖氏所论封建排子厚太过且封建自古便有圣人
 但因自然之理势而封之乃见圣人之公心且如周
 封康叔之类亦是古有此制因其有功有德有亲当
 封而封之却不是圣人有不得已处若如子厚所说
 乃是圣人欲贪之而不可得乃无可奈何而为此不
 知所谓势者乃自然之理势非不得已之势也 有
 一等人专于为文不去读圣贤书又有一等人知读
 圣贤书亦自会作文到得说圣贤书却别做一个诧
卷五十六 第 27a 页 WYG0711-0242c.png
 异模样说不知古人为文大抵只如此那得许多诧
 异韩文公诗文冠当时后世未易及到他上宰相书
 用菁菁者莪诗注一齐都写在里面若是他自作文
 岂肯如此作最是说载沈载浮沈浮皆载也可笑载
 是助语分明彼如此说了他又如此用 问韩文李
 汉序头一句甚好曰公道好某看来有病曰文者贯
 道之器且如六经是文其中所说皆是这道理如何
 有病曰不然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
卷五十六 第 27b 页 WYG0711-0242d.png
 道之理文是文道是道文只如吃饭时下饭耳若以
 文贯道却是把本为末以末为本可乎其后作文者
 皆是如此因说苏文害正道甚于老佛且如易所谓
 利者义之和却解为义无利则不和故必以利济义
 然后合于人情若如此非惟失圣言之本指又且陷
 溺其心 柳子厚文有所模仿者极精如自解诸书
 是仿司马迁与任安书刘原父作文便有所仿 韩
 千变万化无心变欧有心变杜祁公墓志说一件未
卷五十六 第 28a 页 WYG0711-0243a.png
 了又说一件韩董晋行状尚稍长权德舆作宰相神
 道碑只一板许欧苏便长了苏体只是一类柳伐原
 议极局促不好东莱不知如何喜之陈后山文如仁
 宗飞白书记大段好曲折亦好墓志亦好有典有则
 方是文章其他文亦有太局促不好者 东坡文字
 明快老苏文雄浑尽有好处如欧公曾南礼韩昌黎
 之文岂可不看柳文虽不全好亦当择合数家之文
 择之无二百篇下此则不须看恐低了人手段但采
卷五十六 第 28b 页 WYG0711-0243b.png
 他好处以为议论足矣若班马孟子则是大底文字
  韩文高欧阳文可学曾文一字挨一字谨严然太
 迫又曰今人学文者何曾作得一篇枉费了许多气
 力大意主乎学问以明理则自然发为好文章诗亦
 然 国初文章皆严重老成尝观嘉祐以前诰词等
 言语有甚拙者而其人才皆是当世有名之士盖其
 文虽拙而其辞谨重有欲工而不能之意所以风俗
 浑厚至欧公文字好底便十分好然犹有甚拙底未
卷五十六 第 29a 页 WYG0711-0243c.png
 散得他和气到东坡文字便驰骋忒巧了及宣政间
 则穷极华丽都散了和气所以圣人取先进于礼乐
 意思自是如此 刘子澄言本朝只有四篇文字好
 太极图西铭易传序春秋传序因伤时文之弊谓张
 才叔书义好自靖人自献于先生义胡明仲醉后每
 诵之又谓刘棠舜不穷其民论好欧甚喜之其后姚
 孝宁易义亦好(一云或问太极西铭曰自孟/子已后方见有此两篇文章) 尝以
 伊川答方道辅书示学者曰他只恁平铺无紧要说
卷五十六 第 29b 页 WYG0711-0243d.png
 出来只是要移易他一两字也不得要改动他一句
 也不得 李泰伯文实得之经中虽浅然皆自大处
 起议论首卷潜书民言好如古潜夫论之类周礼论
 好如宰相掌人主饮食男女事某意如此今其论皆
 然文字气象大段好甚使人爱之亦可见其时节方
 兴如此好老苏父子自史中战国策得之故皆自小
 处起议论欧公喜之李不软贴不为所喜范文正公
 好处欧不及 尝读宋景文张巡赞曰其文自成一
卷五十六 第 30a 页 WYG0711-0244a.png
 家景文亦服人尝见其写六一泷冈阡表二句云求
 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六一文一唱
 三叹今人是如何作文 六一文有断续不接处如
 少了字模样如秘演诗集序喜为歌诗以自娱十年
 间两节不接六一居士传意凡文弱仁宗飞白书记
 文不佳制诰首尾四六皆治平间所作非其得意者
 恐当时亦被人催促加以文思缓不及子细不知如
 何然有纡馀曲折辞少意多玩味不能已者又非辞
卷五十六 第 30b 页 WYG0711-0244b.png
 意一直者比黄梦升墓志极好某所喜者礼乐亭记
  欧公文字锋刃利文字好议论亦好尝有诗云玉
 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以诗言之是第一
 等好诗以议论言之是第一等议论 问欧公文字
 愈改愈好曰亦有改不尽处如五代史宦者传末句
 云然不可不戒当时必是载张承业等事在此故曰
 然不可不戒后既不欲载之于此而移之于后则此
 句当改偶忘削去故也 欧公为蒋颖叔军所诬既
卷五十六 第 31a 页 WYG0711-0244c.png
 得辨明谢表中自叙一段只是自胸中流出更无些
 窒碍此文章之妙也又曰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
 处顷有人买(一作/见)得他醉翁亭记藁初说滁州四面
 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
 已如寻常不经思虑信意所作言语亦有绝不成文
 理者不知如何 欧公文章及三苏文好处只是平
 易说道理初不曾使差异底字换却那寻常底字
 文章到欧曾苏道理到二程方是畅荆公文暗 欧
卷五十六 第 31b 页 WYG0711-0244d.png
 公文字敷腴温润曾南礼文字又更峻洁虽议论有
 浅近处然却平正好到得东坡便伤于巧议论有不
 正当处后来得中原见欧公诸人了文字方稍平老
 苏尤甚大抵已前文字都平正人亦不会大段巧说
 自三苏文出学者始日趋于巧如李泰伯文尚平正
 明白然亦已自有些巧了辅广问荆公之文如何曰
 他却似南礼文但比南礼文亦巧荆公曾作许氏世
 谱写与欧公看欧公一日因曝书见了将看不记是
卷五十六 第 32a 页 WYG0711-0245a.png
 谁作意中以为荆公作又云介甫不解做得恁地恐
 是曾子固所作广又问后山文如何曰后山煞有好
 文字如黄楼铭馆职策皆好广又问后山是宗南礼
 文否曰他自说曾见南礼于襄汉间后见一文字说
 南礼过荆襄后山携所作以谒之南礼一见爱之因
 留款语适欲作一文字事多因托后山为之且授以
 意后山文思亦涩穷日之力方成仅数百言明日以
 呈南礼云大略也好只是冗字多不知可为略删动
卷五十六 第 32b 页 WYG0711-0245b.png
 否后山因请改窜但见南礼就坐取笔抹数处每抹
 处连一两行便以授后山凡削去一二百字后山读
 之则其意尤完因叹服遂以为法所以后山文字简
 洁如此 欧公文字大纲好处多晚年笔力亦衰曾
 南礼议论平正耐点检李泰伯文亦明白好看钱木
 之问老苏文议论不正当曰议论虽不是然文字亦
 自明白洞达 欧阳子云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
 乐达于天下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此
卷五十六 第 33a 页 WYG0711-0245c.png
 古今不易之至论也然彼知政事礼乐之不可不出
 于一而未知道德文章之尤不可使出于二也夫古
 之圣贤其文可谓盛矣然初岂有意学为如是之文
 哉有是实于中则必有是文于外如天有是气则必
 有日月星辰之光耀地有是形则必有山川草木之
 行列圣贤之心既有是精明纯粹之实以旁薄充塞
 乎其内则其著见于外者亦必自然条理分明光辉
 发越而不可掩盖不必托于言语著于简册而后谓
卷五十六 第 33b 页 WYG0711-0245d.png
 之文但自一身接于万事凡其语默动静人所可得
 而见者无所适而非文也姑举其最而言则易之卦
 画诗之咏歌书之记言春秋之述事与夫礼之威仪
 乐之节奏皆已列为六经而垂万世其文之盛后世
 固莫能及然其所以盛而不可及者岂无所自来而
 世亦莫之识也故夫子之言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
 乎盖虽已决知不得辞其责矣然犹若逡巡顾望而
 不能无所疑也至于推其所以兴衰则又以为是皆
卷五十六 第 34a 页 WYG0711-0246a.png
 出于天命之所为而非人力之所及此其体之甚重
 夫岂世俗所谓文者所能当哉孟轲氏没圣学失传
 天下之士背本趋末不求知道养德以充其内而汲
 汲乎徒以文章为事业然在战国之时若申商孙吴
 之术苏张范蔡之辨列禦寇庄周荀况之言屈平之
 赋以至秦汉之间韩非李斯陆生贾傅董相史迁刘
 向班固下至严安徐乐之流犹皆先有其实而后托
 之于言唯其无本而不能一出于道是以君子犹或
卷五十六 第 34b 页 WYG0711-0246b.png
 羞之及至宋玉相如王褒扬雄之徒则一以浮华为
 尚而无实之可言矣雄之太玄法言盖亦长杨较猎
 之流而粗变其音节初非实为明道讲学而作也东
 京以降讫于隋唐数百年间愈下愈衰则其去道益
 远而无实之文亦无足论韩愈氏出始觉其陋慨然
 号于一世欲去陈言以追诗书六艺之作而其弊精
 神糜岁月又有甚于前世诸人之所为者然犹幸其
 略知不根无实之不足恃因是颇溯其原而适有会
卷五十六 第 35a 页 WYG0711-0246c.png
 焉于是原道诸篇始作而其言曰根之茂者其实遂
 膏之沃者其光烨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其徒和之
 亦曰未有不深于道而能文者则亦庶几其贤矣然
 今读其书则其出于謟䛕戏豫放浪而无实者自不
 为少若夫所原之道则亦徒能言其大体而未见有
 探讨服行之效使其言之为文者皆必由是以出也
 故其论议古人则又直以屈原孟轲马迁相如扬雄
 为一等而犹不及于董贾其论当世之弊则但以词
卷五十六 第 35b 页 WYG0711-0246d.png
 不己出而遂有神徂圣伏之叹至于其徒之论亦但
 以剽掠潜窃为文之病大振颓风教人自为为韩之
 功则其师生之间传受之际盖未免裂道与文以为
 两物而于其轻重缓急本末宾主之分又未免于倒
 悬而逆置之也自是以来又复衰歇数十百年而后
 欧阳子出其文之妙盖已不愧于韩氏而其曰治出
 于一云者则自荀杨以下皆不能及而韩亦未有闻
 焉是则疑若几于道矣然考其终身之言与其行事
卷五十六 第 36a 页 WYG0711-0247a.png
 之实则恐其亦未免于韩氏之病也抑又尝以其徒之
 说考之则诵其言者既曰吾老将休付子斯文矣而
 又必曰我所谓文必与道俱其推尊之也既曰今之
 韩愈矣而又必引夫文不在兹者以张其说由前
 之说则道之与文吾不知其果为一耶为二耶由后
 之说则文王孔子之文吾又不知其与韩欧之文果
 若是其班乎否也呜呼学之不讲久矣习俗之谬其
 可胜言也哉吾读唐书而有感因书其说以订之
卷五十六 第 36b 页 WYG0711-0247b.png
 因言文士之失曰今晓得义理底人少间被物欲激
 抟犹自一强一弱一胜一负如文章之士下稍头都
 靠不得且如欧阳公初间做本论其说已自大段拙
 了然犹是一片好文章有头尾他不过欲封建井田
 与冠婚丧祭蒐田燕飨之礼使民朝夕从事于此少
 间无工夫被佛氏引去自然可变其计可谓拙矣然
 犹是正当议论也到得晚年自做六一居士传宜其所
 得如何却只说有书一千卷集古录一千卷琴一张
卷五十六 第 37a 页 WYG0711-0247c.png
 酒一壶棋一局与一老人为六更不成说话分明是
 自纳败阙如东坡一生读尽天下书说无限道理到
 得晚年过海做昌化峻灵王庙碑引唐肃宗时一尼
 恍惚升天见上帝以宝玉十三枚赐之云中国有大
 灾以此镇之今此山如此意其必有宝更不成议论
 似丧心人说话其他人无知如此说尚不妨你平日
 自视为如何说尽道理却说出这般话是可怪否观
 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分明是如
卷五十六 第 37b 页 WYG0711-0247d.png
 此了便看他们这般文字不入 问东坡文不可以
 道理并全篇看但当看其大者曰东坡文说得透南
 礼亦说得透如人会相论底一齐指摘说尽了欧公
 不说尽含蓄无尽意又好因谓张定夫言南礼秘阁
 诸序好曰那文字正是好峻灵王庙碑无见识伏波
 庙碑亦无意思伏波当时踪迹在广西不在彼中记
 中全无发明或曰不可以道理看他然二碑笔健曰
 然又问潜真阁铭好曰这般闲戏文字便好雅正底
卷五十六 第 38a 页 WYG0711-0248a.png
 文字便不好如韩文公庙碑之类初看甚好读子细
 点检疏漏甚多 人老气衰文亦衰欧阳公作古文
 力变旧习老来照管不到为某诗序又四六对偶依
 旧是五代文习东坡晚年文虽健不衰然亦疏鲁如
 南安军学记海外归作而有弟子扬觯序点者三之
 语序点是人姓名其疏如此 老苏之文高只议论
 乖角 老苏文字初亦喜看看后觉得自家意思都
 不正当以此知人不可看此等文字固宜以欧曾文
卷五十六 第 38b 页 WYG0711-0248b.png
 字为正 坡文雄健有馀只下字亦有不贴实处
 东坡墨君堂记只起头不合说破竹字不然便似毛
 颖传 东坡欧阳公文集序只恁地文章尽好但要
 说道理便看不得首尾皆不相应起头甚么样大未
 后却说诗赋似李白记事似司马迁 统领商荣以
 温公神道碑为饷因命吏约杨道夫同视且曰坡公
 此文说得来恰似山搉石裂道夫问不知既说诚何
 故又说一曰这便是他看道理不破处顷之黄直卿
卷五十六 第 39a 页 WYG0711-0248c.png
 至复问若说诚之则说一亦不妨否曰不用恁地说
 盖诚则自能一问大凡作这般文字不知还有布置
 否曰看他也只是据他一直恁地说将去初无布置
 如此䓁文字方其说起头时自未知后面说甚么在
 以手指中间曰到这里自说尽无可说了却忽然说
 起来如退之南礼之文却是布置某旧看二家之文
 复看坡文觉得一段中欠了句一句中欠了字又曰
 向尝闻东坡作韩文公庙碑一日思得颇久(一云不/能得一)
卷五十六 第 39b 页 WYG0711-0248d.png
 (起头起行/百十遭)忽得两句云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
 天下法遂扫将去道夫问看老苏文似胜坡公黄门
 之文又不及东坡曰黄门之文衰远不及也只有黄
 楼赋一篇尔道夫因言欧阳公文平淡曰虽平淡其
 中却自美丽有好处有不可及处却不是阘葺无意
 思又曰欧文如宾主相见平心定气说好话相似坡
 公文如说不办后对人闹相似都无恁地安详童蜚
 卿问范太史文曰他只是据见定说将去也无甚做
卷五十六 第 40a 页 WYG0711-0249a.png
 作如唐鉴虽是好文字然多照管不及评论总意不
 尽只是文字夲体好然无精神所以有照管不到处
 无气力到后面多脱了道夫问黄门古史一书曰此
 书尽有好处道夫曰如他论西门豹投巫事以为他
 本循良之吏马迁列之于滑稽不当似此议论甚合
 人情曰然古史中多有好处如论庄子三四篇讥议
 夫子处以为决非庄子之书乃是后人截断庄子本
 文搀入此其考据甚精密但今观之庄子此数篇亦
卷五十六 第 40b 页 WYG0711-0249b.png
 甚鄙俚 问苏子由之文比东坡稍近理否曰亦有
 甚道理但其说利害处东坡文字较明白子由文字
 不甚分晓要之学术只一般 看子由古史序说圣
 人其为善也如水之必寒火之必热其不为不善也
 如驺虞之不杀窃脂之不谷此等议论极好程张以
 后文人无有及之者 因说滦城集曰旧时看他议
 论亦好近日看他文字煞有害处如刘原父高才傲
 物子由与他书劝之谦逊下人此意甚好其间却云
卷五十六 第 41a 页 WYG0711-0249c.png
 天下以吾辩而以辩乘我以吾巧而以巧困我不如
 以拙养巧以讷养辩如此则是怕人来困我故卑以
 下之此大段害事如东坡作刑赏忠厚之至论却说
 惧刑赏不足以胜天下之善恶故举而归之仁如此
 则仁只是个鹘突无理会底物事故又谓仁可过义
 不可过大抵今人读书不子细此两句却缘疑字上
 面生许多道理若是无疑罪须是罚功须是赏便须
 更如此或曰此病原起于老苏曰看老苏六经论则
卷五十六 第 41b 页 WYG0711-0249d.png
 是圣人全是以术欺天下也子由晚年作待月轩记
 想他大段自说见得道理高而今看得甚可笑如说
 轩是人身月是人性则是先生下一个人身却外面
 寻个性来合凑 范淳夫文字纯粹下一个字便是
 合当下一个字东坡所以伏他东坡轻文字不将为
 事若做文字时只是胡乱写去如后面恰似少后添
  刘原父才思极多涌将出来每作文多法古绝相
 似有几件文字学礼记春秋说学公谷文胜贡父贡
卷五十六 第 42a 页 WYG0711-0250a.png
 父文字工于摹仿 问南礼文如何曰南礼文却近
 质他初亦只是学为文却因学文渐见些子道理故
 文字依傍道理做不为空言只是关键紧要处也说
 得宽缓不分明缘他见处不彻本无根本工夫所以
 如此但比之东坡则较质而近理东坡则华艳处多
  曾所以不及欧处是纡徐曲折处曾喜模拟人文
 字拟岘台记是放醉翁亭记不甚似 南礼拟制内
 有数篇虽杂之三代诰命中亦无愧 南礼作宜黄
卷五十六 第 42b 页 WYG0711-0250b.png
 筠州二学记好说得古人教学意出 南礼列女传
 序说二南处好 南礼范贯之奏议序气脉浑厚说
 得仁宗好东坡赵清献神道碑说仁宗处其文气象
 不好第一流人䓁句南礼不说子由挽南礼诗甚服
 之 问尝闻南礼令后山一年看伯夷传后悟文法
 如何曰只是令他看一年则自然有自得处 江西
 欧阳永叔王介甫曾子固文章如此好至黄鲁直一
 向求巧反累正气 陈后山之文有法度如黄楼铭
卷五十六 第 43a 页 WYG0711-0250c.png
 当时诸公都敛衽(一云便是今人文字/都无他抑扬顿挫)因论当时人
 物有以文章记问为能而好点检他人不自点检者
 曰所以圣人说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
 多贤友 李清臣文比东坡较实 论胡文定公文
 字字皆实但奏议每件引春秋亦有无其事而迁就
 之者大抵朝廷文字且要论事情利害是非令分晓
 今人多先引故事如论青苗只是东坡兄弟说得有
 精神他人皆说从别处去 张子韶文字沛然犹有
卷五十六 第 43b 页 WYG0711-0250d.png
 气开口见心索性说出使人皆知近来文字开了又
 阖阖了又开开阖七八番到结末处又不说只恁地
 休了 诸公文章驰骋好异止缘好异所以见异端
 新奇之说从而好之这也只是见不分晓所以如此
 看仁宗时制诰之文极朴固是不好看只是他意思
 气象自恁地深厚久长固是拙只是他所见皆实看
 他下字都不甚恰好有合当下底字却不下也不是
 他识了不下只是他当初自思量不到然气象尽好
卷五十六 第 44a 页 WYG0711-0251a.png
 非如后来之文一味纤巧不实且如进卷方是二苏
 做出恁地壮伟发越已前不曾如此看张方平进策
 更不作文只如说盐铁一事他便从盐铁原头直说
 到如今中间却载著甚么年甚么月后面便不说措
 置如今只是将虚文漫演前面说了后面又将这一
 段翻转这只是不曾见得所以不曾见得只是不曾
 虚心看圣贤之书固有不曾虚心看圣贤书底人到
 得要去看圣贤书底又先把他自一副当排在这里
卷五十六 第 44b 页 WYG0711-0251b.png
 不曾见得圣人意待做出又只是自底 今人作文
 皆不足为文大抵专务节字更易新好生面辞语至
 说义理处又不肯分晓观前辈欧苏诸公作文何尝
 如此圣人之言坦易明白因言以明道正欲使天下
 后世由此求之使圣人立言要教人难晓圣人之经
 定不作矣若其义理精奥处人所未晓自是其所见
 未到耳学者须玩味深思久之自可见何尝如今人
 欲说又不敢分晓说不知是其所见毕竟是自家所
卷五十六 第 45a 页 WYG0711-0251c.png
 见不明所以不敢深言且鹘突说在里 前辈文字
 有骨气故其文壮浪欧公东坡亦皆于经术本领上
 用功今人只是于枝叶上粉泽尔如舞讶鼓然其间
 男子妇人僧道杂色无所不有但都是假的旧见徐
 端立言石林尝云今世安得文章只有个减字换字
 法尔如言湖州必须去州字只称湖此减字法也不
 然则称霅上此换字法也(一云今来文字至无气骨/向来前辈称是作时文亦)
 (是朴实头铺字朴实头引援朴实头道理著著虽不/入眼然有骨气今人文字全无骨气便似舞讶鼓者)
卷五十六 第 45b 页 WYG0711-0251d.png
 (涂眉尽眼只不是本样人然皆足以惑众真好笑也/或云此是禁怀挟所致曰不然自是时莭所尚如此)
 (只是人不知学全无本柄被人引动尤而效之且如/而今作件物事一个做起一人学起有不崇朝而遍)
 (天下者本来合当理会底/事全不理会直是可惜) 贯穿百氏及经史乃所
 以辨验是非明此义理岂特欲使文词不陋而已义
 理既明又能力行不倦则其存诸中者必也光明四
 达何施不可发而为言以宣其心志当自发越不凡
 可爱可传矣今执笔以习研钻华采之文务悦人者
 外而已可耻也已 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
卷五十六 第 46a 页 WYG0711-0252a.png
 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三代圣贤文
 章皆从此心写出文便是道今东坡之言曰吾所谓
 文必与道俱则是文自文而道自道待作文时旋去
 讨个道来入放里面此是他大病处只是他每常文
 字华妙色笼将去到此不觉漏逗说出他本根病痛
 所以然处缘他都是因作文却渐渐说上道理来不
 是先理会得道理了方作文所以大夲都差欧公之
 文则稍近于道不为空言如唐礼乐志云三代而上
卷五十六 第 46b 页 WYG0711-0252b.png
 治出于一三代而下治出于二此等议论极好盖犹
 知得只是一本如东坡之说则是二本非一本矣
 才要作文章便是枝叶害著学问反两失也 问要
 看文以资笔势言语须要助发义理曰可看孟子韩
 不用科段直便说起去至终萹自然纯粹成体无破
 绽如欧曾却各有一个科段旧曾学曾为其节次定
 了今觉得要说一意须待节次了了方说得到及这
 一路定了左右更去不得因言陈阜卿教人看柳文
卷五十六 第 47a 页 WYG0711-0252c.png
 了却看韩文不知看了柳文便自坏了如何更看韩
 文 作文字须是靠实说得有条理乃好不可驾空
 细巧大率要七分实只二三分文如欧公文字好者
 只是靠实而有条理如张承业及宦者等传自然好
 东坡如灵壁张氏园亭记最好亦是靠实秦少游龙
 井记之类全是驾空说去殊不起发人意思 文章
 要理会本领(谓/理)前辈作者多读书亦随所见理会
 每论著述文章皆要有纲领(文定文字有纲领龟山/无纲领如字说三经辨)
卷五十六 第 47b 页 WYG0711-0252d.png
 (之/类) 前辈用言语古人有说底固是好如世俗常说
 底亦用后来人都要别撰一般新奇言语下梢与文
 章都差异了 要作好文字须是理会道理更可以
 去韩文上一截如西汉文字用工问史记如何曰史
 记不可学学不成却颠了不如且理会法度文字问
 后山学史记曰后山文字极有法度几于太法度了
 然做许多碎句子是学史记又曰后世人资禀与古
 人不同今人去学左传国语皆一切踏踏地说去没
卷五十六 第 48a 页 WYG0711-0253a.png
 收煞 文字奇而稳方好不奇而稳只是阘靸 作
 文何必苦留意又不可太颓塌只略教整齐足矣
 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萹故后有
 所作时左右逢原 尝见傅安道说为文字之法有
 所谓笔力有所谓笔路笔力到二十岁许便定了便
 后来长进也只就上面添得些子笔路则常拈弄时
 转开拓不拈弄便荒废此说本出于李汉老看来作
 诗亦然 因说吕伯恭所批文曰文章流转变化无
卷五十六 第 48b 页 WYG0711-0253b.png
 穷岂可限以如此某因说陆教授谓伯恭有个文字
 腔子才作文字时便将来入个腔子故文字气脉不
 长曰他便是眼高见得破 东莱教人作文当看获
 麟解也是其间多曲折又曰某旧最爱看陈无己文
 他文字也多曲折诸生曰韩柳文好者不可不看
 尝与后生说若会将汉书及韩柳文熟读不到不会
 做文章旧见某人作马政策云观战奇也观战胜又
 奇也观骑战胜又大奇也这虽是粗中间却有好意
卷五十六 第 49a 页 WYG0711-0253c.png
 思如今时文一两行便做万千屈曲若一句题也要
 立两脚三句题也要立两脚这是多少衰气 人有
 才性者不可令读东坡等文有才性人便须收入规
 矩不然荡将去 凡人作文字不可太长照管不到
 宁可说不尽欧苏文皆说不曾尽东坡虽是宏阔澜
 翻成大片衮将去他里面自有法今人不见得他里
 面藏得法但只管学他一衮做将去 前辈云文字
 自有稳当底字只是始者思之不精又曰文字自有
卷五十六 第 49b 页 WYG0711-0253d.png
 一个天生成腔子古人文字自贴这天生成腔子
 今世士大夫好作文字论古今利害比并为说曰不
 必如此只要明义理义理明则利害自明古今天下
 只是此理所以今人做事多暗与古人合者只为理
 一故也 人做文字不著只是说不著说不到说自
 家意思不尽 文章须正大须教天下后世见之明
 白无疑 看前人文字未得其意便容易立说殊害
 事盖既不得正理又枉费心力不若虚心静看即涵
卷五十六 第 50a 页 WYG0711-0254a.png
 养究索之功一举而两得之也
或诵退之圣德颂至婉婉弱子赤立伛偻牵头曳足先
 断腰膂处梁世荣举子由之说曰此李斯诵秦所不
 忍言而退之自谓无愧于风雅何其陋也此说如何
 南轩张氏曰退之笔力高得斩截处即斩截他岂不
 知此所以为此言者必有说盖欲使藩镇闻之畏罪
 惧祸不敢叛耳今人读之至此犹且寒心况当时藩
 镇乎此正是合于风雅处只如墙有茨枼中诸诗或
卷五十六 第 50b 页 WYG0711-0254b.png
 以为不必载而龟山乃曰此卫为夷狄所灭之由退
 之之言亦此意也退之之意过于子由远矣大抵前
 辈不可轻议
象山陆氏曰文以理为主荀子于理有蔽所以文不驯
 雅
慈湖杨氏曰孔子谓巧言鲜仁又谓辞达而已矣而后
 世文士之为文也异哉琢切雕镂无所不用其巧曰
 语不惊人死不休又曰惟陈言之务去夫言惟其当
卷五十六 第 51a 页 WYG0711-0254c.png
 而已矣缪用其心陷溺其意至此欲其近道岂不大
 难虽曰无斧凿痕如太羹玄酒乃巧之极工心外起
 意益深益苦去道益远如尧之文章孔子之文章由
 道心而达始可以言文章若文士之言止可谓之巧
 言非文章
鲁斋许氏曰凡立论必求事之所在理果如何不当驰
 骋文笔如程试文字捏合抑扬且如论性说孟子却
 缴得荀子道性恶又缴得杨子道善恶混又缴出性
卷五十六 第 51b 页 WYG0711-0254d.png
 分三等之说如此等文字皆文士驰骋笔端如策士
 说客不求真是只要以利害惑人若果真见是非之
 所在只当主张孟子不当说许多相缴之语 宋文
 章近理者多然得实理者亦少世所谓弥近理而大
 乱真宋文章多有之读者直须明著眼目 论古今文
 字曰二程朱子不说作文但说明德新民明明德是
 学问中大节目此处明得三纲五常九法立君臣父
 子井井有条此文之大者细而至于衣服饮食起居
卷五十六 第 52a 页 WYG0711-0255a.png
 洒扫应对亦皆当于文理今将一世精力专意于文
 铺叙转换极其工巧则其于所当文者阙漏多矣今
 者能文之士道尧舜周孔曾孟之言如出诸其口由
 之以责其实则霄壤矣使其无意于文由圣人之言
 求圣人之心则其所得亦必有可观者文章之为害
 害于道优孟学孙叔敖楚王以为真叔敖也是宁可
 责以叔敖之事文士与优孟何异上世圣人何尝有
 意于文彼其德性聪明声自为律身自为度岂后世
卷五十六 第 52b 页 WYG0711-0255b.png
 小人笔端所能模放德性中发出不期文而自文所
 谓出言有章者也在事物之间其节文详备后人极
 力为之有所不及何者无圣人之心为圣人之事不
 能也 读魏晋唐以来诸人文字其放旷不羁诚可
 喜身心即时便得快活但须思虑究竟是如何果能
 终身为乐乎果能不隳先业而泽及子孙乎天地间
 人各有职分性分之所固有者不可自泯也职分之
 所当为者不可荒慢也人而慢人之职虽曰饱食暖
卷五十六 第 53a 页 WYG0711-0255c.png
 衣安乐终身亦志士仁人所不取也故昔人谓之幸
 民凡无检束无法度艳丽不羁诸文字皆不可读大
 能移人性情圣人以义理诲人力挽之不能回而此
 等语一见之入骨髓使人情志不可收拾从善如登
 从恶如崩古语有之可不慎乎 或论凡人为诗文
 出于何而能若是曰出于性诗文只是礼部韵中字
 已能排得成章盖心之明德使然也不独诗文凡事
 排得著次第大而君臣父子小盐米细事总谓之文
卷五十六 第 53b 页 WYG0711-0255d.png
 以其合宜又谓之义以其可以日用常行又谓之道
 文也义也道也只是一般
 
 
 
 
 
 性理大全书卷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