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二
卷五十二 第 1a 页 WYG0711-01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性理大全书卷五十二
 学十
  入伦(师友附/)
问尽其道谓之孝弟夫以一身推之则身者资父母血
 气以生者也尽其道者则能敬其身敬其身者则能
 敬其父母矣不尽其道则不敬其身不敬其身则不
 敬父母其斯之谓欤程子曰今士大夫受职于君期
卷五十二 第 1b 页 WYG0711-0166b.png
 尽其职受身于父母安可不尽其道 问第五伦视
 其子之疾与兄子之疾不同自谓之私如何曰不特
 安寝与不安寝只不起与十起便是私也父子之爱
 本是公才著些心做便是私也又问视已子与兄子
 有间否曰圣人立法曰兄弟之子犹子也是欲视之
 犹子也又问天性自有轻重疑若有间然曰只为今
 人以私心看了孔子曰父子之道天性也此只就孝
 上说故言父子天性若君臣兄弟宾主朋友之类亦
卷五十二 第 2a 页 WYG0711-0167a.png
 岂不是天性只为今人小看却不推其本所由来故
 尔已之子与兄之子所争几何是同出于父者也只
 为兄弟异形故以兄弟为手足人多以异形故亲已
 之子异于兄弟之子甚不是也 问人子事亲学医
 如何曰最是大事今有璞玉于此必使玉人雕琢之
 盖百工之事不可使一人兼之故使玉人雕琢之也
 若更有珍宝物须是自看却必不肯任其自为也今
 人视父母疾乃一任医者之手岂不害事必须识医
卷五十二 第 2b 页 WYG0711-0167b.png
 药之道理别病是如何药当如何故可任医者也或
 曰己未能尽医者之术或偏见不到适足害事奈何
 曰且如识图画人未必画得如画工然他却识别得
 工拙如自己曾学令医者说道理便自见得或已有
 所见亦要说与他啇量 君臣朋友之际其合不正
 未有久而不离者故贤者顺理而安行智者知几而
 固守 问妻可出乎曰妻不贤出之何害如子思亦
 尝出妻今世俗乃以出妻为丑行遂不敢为古人不
卷五十二 第 3a 页 WYG0711-0167c.png
 如此妻有不善便当出也只为今人将此作一件大
 事隐忍不敢发或有隐恶为其阴持之以至纵恣养
 成不善岂不害事人修身刑家最急才修身便到刑
 家上也又问古人出妻有以对姑叱狗藜蒸不熟者
 亦无甚恶而遽出之何也曰此古人忠厚之道也古
 之人交绝不出恶声君子不忍以大恶出其妻而以
 微罪去之以此见其忠厚之至也且如叱狗于亲前
 者亦有甚大故不是处只为他平日有故因此一事
卷五十二 第 3b 页 WYG0711-0167d.png
 出之尔或曰彼以此细故见逐安能无辞兼他人不
 知是与不是则如之何曰彼必自知其罪但自己理
 直可矣何必教他人知然有识者当自知之也如必
 待彰暴其妻之不善使他人知之是亦浅丈夫而已
 君子不如此大凡人说话多欲令彼曲我直若君子
 自有一个含容意思或曰古语有之出妻令其可嫁
 绝友令其可交乃此意否曰是也 问再娶皆不合
 礼否曰大夫以上无再娶礼凡人为夫妇时岂有一
卷五十二 第 4a 页 WYG0711-0168a.png
 人先死一人再娶一人再嫁之约只约终身夫妇也
 但自大夫以下有不得已再娶者盖缘奉公姑或主
 内事尔如大夫以上至诸侯天子自有嫔妃可以供
 祀礼所以不许再娶也 世人多慎于择婿而忽于
 择妇其实婿易见妇难知所系甚重可忽哉 问事
 兄尽礼不得兄之欢心奈何曰但当起敬起孝尽至
 诚不求伸已可也曰接弟之道如何曰尽友爱之道
 而已 周公之于兄舜之于弟皆一类观其用心为
卷五十二 第 4b 页 WYG0711-0168b.png
 何如哉推此心以待人亦只如此然有差等耳
涑水司马氏曰某事亲无以踰于人能不欺而已矣其
 事君亦然 受人恩而不忍负者其为子必孝为臣
 必忠
荥阳吕氏曰孝子事亲须事事躬亲不可委之使令也
 尝观谷梁言天子亲耕以供粢盛王后亲蚕以供祭
 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祢不
 若以已所自亲者也此说最尽事亲之道又说为人
卷五十二 第 5a 页 WYG0711-0168c.png
 子者视于无形听于无声未尝顷刻离亲也事亲如
 天顷刻离亲则有时而违天天不可得而违也
蓝田吕氏曰君子之道莫大乎孝孝之本莫大乎顺亲
 故仁人孝子欲顺乎亲必先乎妻子不失其好兄弟
 不失其和室家宜之妻孥乐之致家道成然后可以
 养父母之志而无违也故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文
 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则治家之道必自妻子始
豫章罗氏曰君明君之福臣忠臣之福君明臣忠则朝
卷五十二 第 5b 页 WYG0711-0168d.png
 廷治安得不谓之福乎父慈父之福子孝子之福父
 慈子孝则家道隆盛得不谓之福乎俗人以富贵为
 福陋哉
韦斋朱氏曰父子主恩君臣主义是为天下之大戒无
 所逃于天地之间如人食息呼吸于元气之中一息
 之不属理必至于毙是以自昔圣贤立法垂训所以
 维持防范于其间者未尝一日而少忘
朱子曰圣人之于天地犹子之于父母 人之所以有
卷五十二 第 6a 页 WYG0711-0169a.png
 此身者受形于母而资始于父虽有强暴之人见子
 则怜至于襁褓之儿见父则笑果何为而然哉初无
 所为而然此父子之道所以为天性而不可解也然
 父子之间或有不尽其道者是岂为父而天性有不
 足于慈亦岂为子而天性有不足于孝者哉人心本
 明天理素具但为物欲所昏利害所蔽故小则伤恩
 害义而不可开大则灭天乱伦而不可救也 君臣
 父子之大伦天之经地之义而所谓民彝也故臣之
卷五十二 第 6b 页 WYG0711-0169b.png
 于君子之于父生则敬养之殁则哀送之所以致其
 忠孝之诚者无所不用其极而非虚加之也以为不
 如是则吾以尽吾心云尔 父子欲其亲君臣欲其
 敬非是欲其如此盖有父子则便自然有亲有君臣
 则便自然有敬 问父母之于子有无穷之怜爱其
 聪明欲其成立此之谓诚心邪曰父母爱其子正也
 爱之无穷而必欲其如此则邪矣此天理人欲之间
 正当审决 问人不幸处继母异兄弟不相容当如
卷五十二 第 7a 页 WYG0711-0169c.png
 何曰从古来自有这样子只看舜如何后来此样事
 多有只是为人子止于孝 问妻有七出此却是正
 当道理非权也曰然 叶贺孙问朋友之义自天子
 至于庶人皆须友以成而陈安卿只说以类聚莫未
 该朋友之义否曰此亦只说本来如此自天子至于
 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乃是后来事说朋友功效如
 此人自与人同类相求牛羊亦各以类相从朋友乃
 彝伦之一今人不知有朋友之义者只缘但知有四
卷五十二 第 7b 页 WYG0711-0169d.png
 个要𦂳而不知朋友亦不可阙又曰朋友之于人伦
 所关至重 问与朋友交后知其不善欲绝则伤恩
 不与之绝则又似慝怨而友其人曰此非慝怨之谓
 也心有怨于人而外与之交则为慝怨若朋友之不
 善情意自是当疏但疏之以渐若无大故则不必峻
 绝之所谓亲者毋失其为亲故者毋失其为故者也
  人之大伦其别有五自昔圣贤皆以为天之所叙
 而非人之所能为也然以今考之则惟父子兄弟为
卷五十二 第 8a 页 WYG0711-0170a.png
 为天而以人合者居其三马是则若有可疑者然夫
 妇者天属之所由以续者也君臣者天属之所赖以
 全者也朋友者天属之所赖以正者也是则所以纪
 纲人道建立人极不可一日而偏废虽或以人而合
 其实皆天理之自然有不得不合者此其所以为天
 之所叙而非人之所能为者也然是三者之于人或
 能具其形矣而不能保其生或能保其生矣而不能
 存其理必欲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交尽其道而
卷五十二 第 8b 页 WYG0711-0170b.png
 无悖焉非有朋友以责其善辅其仁其孰能使之然
 哉故朋友之于人伦其势若轻而所系为甚重其分
 若疏而所关为至亲其名若小而所职为甚大此古
 之圣人修道立教所以必重乎此而不敢忽也然自
 世教不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间既皆莫有尽其
 道者而朋友之伦废阙为尤甚世之君子虽或深病
 其然未必深知其所以然也予尝思之父子也兄弟
 也天属之亲也非其乖离之极固不能轻以相弃而
卷五十二 第 9a 页 WYG0711-0170c.png
 夫妇君臣之际又有杂出于物情事势而不能自己
 者以故虽或不尽其道犹得以相牵联比合而不至
 于尽坏至于朋友则其亲不足以相维其情不足以
 相固其势不足以相摄而为之者初未尝知其理之
 所从职之所任其重有如此也且其于君臣父子兄
 弟夫妇之间犹或未尝求尽其道则固无所藉于责
 善辅仁之益此其所以恩疏而义薄轻合而易离亦
 无怪其相视漠然如行路之人也夫人伦有五而其
卷五十二 第 9b 页 WYG0711-0170d.png
 理则一朋友者又所藉以维持是理而不使悖焉者
 也由夫四者之不求尽道而朋友以无用废然则朋
 友之道尽废而责善辅仁之职不举彼夫四者又安
 得独立而久存哉
南轩张氏曰天地位而人生乎其中其所以为人之道
 者以其有父子之亲长幼之序夫妇之别而又有君
 臣之义朋友之交也是五者天之所命而非人之所
 能为有是性则具是道初不为圣愚而加损也圣人
卷五十二 第 10a 页 WYG0711-0171a.png
 能尽其性故为人伦之至众人则有所蔽夺而沦失
 之耳然圣人有教焉所以化其欲而反其初也舜之
 命契曰敬敷五教在宽宽云者渐濡涵养之使其所
 固有者自发也而咎繇亦曰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
 惇哉敕云者所以正其纲而惇云者所以厚其性也
 降及三代庠序之教尤详故孟子曰学则三代共之
 皆所以明人伦也明云者讲明之而使之识其性之
 所以然也然则人之所以为圣贤与夫圣贤之教人
卷五十二 第 10b 页 WYG0711-0171b.png
 舍是五者其何以哉
勉斋黄氏曰五典者天叙之常理人道之大端也析而
 言之则君臣夫妇朋友者人之属而天属之亲惟父
 子兄弟为然其四肢百体皆一气之所生其入孝出
 弟为万善之根本则兄弟之义可不谓重乎 朋友
 者人类之中志同而道合者也故曰天叙有典岂人
 力也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一失其序则天典不立
 人道化为夷狄矣朋友道绝则此四者虽欲各居其
卷五十二 第 11a 页 WYG0711-0171c.png
 分不可得也善而莫予告也过而莫予规也观感废
 而怠心生讲习疏而实理晦则五常百行颠倒错缪
 而不可胜救矣然则朋友者列于人伦而又所以纪
 纲人伦者也所可重者若此而世莫之重焉可不为
 之屡叹也邪
西山真氏曰夫之道在敬身以帅其妇妇之道在敬身
 以承其夫故父之醮子必曰勉帅以敬亲之送女必
 曰敬之戒之夫妇之道尽于此矣
卷五十二 第 11b 页 WYG0711-0171d.png
鲁斋许氏曰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
 于上则小民亲于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后世君
 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此五者祸乱相寻只是人伦
 不明故致如此且如大舜处顽嚚傲三者之间孜孜
 如此只是人之大伦合如此故无怨尤爱之则喜而
 弗忘恶之则劳而弗怨人只于此处明得然后尽得
 人道 事亲大节目是养体养志致爱致敬四事中
 致爱敬尤急所以孝只是爱亲敬亲两事耳天子之
卷五十二 第 12a 页 WYG0711-0172a.png
 孝推爱敬之心以及天下亦惟此二事为能刑于四
 海固结人心舍此则法术矣其效与圣人不相似父
 母在不远游为子者恃血气何所不往但父母思念
 之心宜深体当以父母之心为心 父子之亲君臣
 之义与夫夫妇长幼朋友亦莫不各有当然之则此
 天伦也苟无学问以明之则违远人道与禽兽殆无
 少异 自古及今天下国家唯有个三纲五常君知
 君道臣知臣道则君臣各得其所矣父知父道子知
卷五十二 第 12b 页 WYG0711-0172b.png
 子道则父子各得其所矣夫知夫道妇知妇道则夫
 妇各得其所矣三者既正则他事皆可为之此或未
 正则其变故不可测知者又奚暇他为也 正伦理
 笃恩义家人之道也人之处家在骨肉父子之间大
 抵以情胜理以恩夺义惟刚立之人则能不以私爱
 失其正理故家人卦大要以刚为善 兄弟同受父
 母一气所生骨肉之至亲者也今人不明理义悖逆
 天性生虽同胞情同吴越居虽同室迹如路人以至
卷五十二 第 13a 页 WYG0711-0172c.png
 计分毫之利而弃绝至恩信妻子之言而结为死怨
 岂知兄弟之义哉
程子曰学者必求其师记问文章不足以为人师以所
 学者外也故求师不可不慎所谓师者何也曰理也
 义也(以下兼/论师友) 古之人得其师传故因经以明道后
 世失其师传故非明道不能以知经 朋友讲习更
 莫如相观而善工夫多 人之于朋友修身诚意以
 待之疏戚在人而已不巧言令色曲从苟合以求人
卷五十二 第 13b 页 WYG0711-0172d.png
 之与已也虽乡党亲戚亦然 孔子弟子自孔子没
 后各自离散只有曾子便别如子夏子张欲以所事
 孔子事有若独曾子便道不可自子贡以上必皆不
 肯某自涪陵归见门人皆已支离不知他日身后又
 如何也但得个信时便自有长进处孔子弟子甚多
 亦不能皆合于孔子如子路言子之迂也又曰末之
 也已及其退思终合于孔子只为他信便自然思量
 到也 问某与人居视其有过而不告则于心有所
卷五十二 第 14a 页 WYG0711-0173a.png
 不安告之而人不受则奈何曰与之处而不告其过
 非忠也要使诚意之交通在于未言之前则言出而
 人信矣不信诚不至也
张子曰师不立服不可立也当以情之厚薄事之大小
 处之如颜闵于孔子虽斩衰三年可也其成已之功
 与君父并其次各有浅深称其情而已下至曲艺莫
 不有师岂可一槩制服 圣人不制师之服师无定
 体如何是师见彼之善而已效之便是师也故有得
卷五十二 第 14b 页 WYG0711-0173b.png
 其一言一义如朋友者有相亲炙而如兄弟者有成
 就已身而恩如天地父母者岂可一概服之故圣人
 不制其服心丧之可也孔子死吊服加麻亦是服也
 却不得谓无服也
华阳范氏曰与贤于已者处则自以为不足与不如已
 者处则自以为有馀自以为不足则日益自以为有
 馀则日损
蓝田吕氏曰古者宪老而不乞言宪者仪刑其德而已
卷五十二 第 15a 页 WYG0711-0173c.png
 无所事于问也其次则有问有答问答之间然犹不
 愤则不启不悱则不发又其次则有讲有听讲者不
 待问也听者不致问也学至于有讲有听则师益勤
 而道益轻学者之功益不进矣又其次则有讲而未
 必听学至于有讲而未必听则无听可矣 人之患
 在好为人师故舍我而去者不追呼之使来有教无
 类故从我而来者不拒逆之使去但能以此求道之
 心至则受而教之论语称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
卷五十二 第 15b 页 WYG0711-0173d.png
 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人洁己以进与其洁
 也不保其往也故圣贤在下其所以取人苟有向善
 之心皆取之亦以进人为善不为异日之不保而废
 其今日与人为善之意
上蔡谢氏曰申颜自谓不可一日无侯无可或问其故
 曰无可能攻人之过一日不见则吾不得闻吾过矣
广平游氏曰孟子之论尚友也以一乡之善士为未足
 而求之一国以一国之善士为未足而求之天下以
卷五十二 第 16a 页 WYG0711-0174a.png
 天下之善士为未足而求之古人无友不如已者尚
 友之道也求得贤者尚而友之则闻其所不闻见其
 所不见而德日起矣此仲尼所以期子夏之日进也
龟山杨氏曰古之人其道足以师世范俗惟孔孟足以
 当之东汉而下师道益严然稽其所知所行皆不足
 以胜其任也唐之韩愈固尝欲以师道自居矣其视
 李翱张籍辈皆谓从吾游今翱籍之文具在考其言
 未尝以弟子自列则师果可好为乎苟其道未足以
卷五十二 第 16b 页 WYG0711-0174b.png
 成德达财虽欲为之而人不与也愈且如是况其下
 者乎
和靖尹氏曰学问虽是要从师然赖朋友相成处甚多
 师只是开其大端又体貌严重若于从容闲暇之际
 委曲论难须是朋友便发明得子细
河东侯氏曰朱公掞来见明道于汝归谓人曰光庭在
 春风中坐了一个月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
 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今既晚且休
卷五十二 第 17a 页 WYG0711-0174c.png
 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五峰胡氏曰能攻人实病者至难也能受人实攻者为
 尤难人能攻我实病我能受人实攻朋友之义其庶
 几乎不然其不相陷而为小人者几希矣
延平李氏曰某闻之天下有三本焉父生之师教之君
 治之阙其一则本不立古之圣贤莫不有师其肄业
 之勤惰涉道之浅深求益之先后若存若亡其详不
 可得而考惟洙泗之间七十二弟子之徒议论问答
卷五十二 第 17b 页 WYG0711-0174d.png
 具在方册有足稽焉是得夫子而益明也孟子之后
 道失其传枝分派别自立门户天下真儒不复见于
 世其聚徒成群所以相传授者句读文义而已耳谓
 之熄焉可也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术浅其能小
 犹且莫不有师儒者之道可以善一身可以理天下
 可以配神明而参造化一失其传而无所师可不谓
 之大哀邪 大率今人与古人学殊不同如孔门弟
 子群居终日相切磨又有夫子为之依归日用间相
卷五十二 第 18a 页 WYG0711-0175a.png
 观感而化者甚多恐于融释而脱落处非言说可及
 也不然子贡何以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
 闻邪
朱子曰夫道虽若大路然非上知生知之质亦岂能不
 藉师友而独得之哉要当有以发其端倪然后有馀
 师者可得而求耳 朋友之交责善所以尽吾诚取
 善所以益吾德非以相为赐也然各尽其道而无所
 苟焉则丽泽之益自有不能已者 问人伦不及师
卷五十二 第 18b 页 WYG0711-0175b.png
 曰师与朋友同类而势分等于君父唯其所在则致
 死焉或云如在君旁则为君死在父旁则为父死曰
 也是如此如在君虽父有罪不能为父死又曰人伦
 不及师者朋友多而师少以其多者言之问服中不
 及师何也曰正是难处若论其服则当与君父等故
 礼谓若丧父而无服又曰平居则绖
东莱吕氏曰欧阳修有云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
 后道尊道尊然后笃敬笃敬然后能自守能自守然
卷五十二 第 19a 页 WYG0711-0175c.png
 后果于用果于用然后不畏而不迁三代之衰学校
 废至两汉师道尚存故其学者各守其经以自用是
 以汉之政理文章与其当时之事后世莫及者其所
 从来深矣后世师法渐坏而今世无师学者不尊严
 故自轻其道轻之则不能至不至则不能笃信信不
 笃则不知所守守不固则有所畏而物可移是故学
 者惟俯仰徇时以希禄利为急至于忘本趋末流而
 不返夫以不信不固之心守不至之学虽欲果于自
卷五十二 第 19b 页 WYG0711-0175d.png
 用莫知其所以用之之道又况有禄利之诱刑祸之
 惧以迁之哉
象山陆氏曰人生而不知学学而不求师其可乎哉秦
 汉以来学绝道丧世不复有师以至于唐曰师曰弟
 子云者反以为笑韩退之柳子厚犹为之屡叹惟本
 朝理学远过汉唐始复有师道虽然学者不求师与
 求而不能虚心不能退听此固学者之罪学者知求
 师矣能退听矣所以导之者乃非其道此则师之罪
卷五十二 第 20a 页 WYG0711-0176a.png
 也 吾尝谓杨子云韩退之虽未知道而识度非常
 人所及其言时有所到而不可易者杨子云谓务学
 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模不模范不范为不
 少矣韩退之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
 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求师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近世诸儒反不及此然后知二公
 之识不易及也吾亦谓论学不如论师得师而不能
 虚心委己则又不可以罪师 天下若无著实师友
卷五十二 第 20b 页 WYG0711-0176b.png
 不是各执己见便是恣情纵欲 道广大学之无穷
 古人亲师求友之心亦无有穷已以夫子之圣犹曰
 学不厌况在常人其求师友之心岂可不汲汲也然
 师友会聚不可必得有如未得会聚则随己知识随
 己力量亲书册就事物岂皆蒙然懵然略无毫发开
 明处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知则光大非
 欺人也
勉斋黄氏曰斯道之显晦系于人物之盛衰盖义理以
卷五十二 第 21a 页 WYG0711-0176c.png
 讲习而明德性以相观而善孑然独立而无与为侣
 则学问废而识见浅绳约弛而怠慢生古之人所以
 重朋来之乐者岂不以此欤
双峰饶氏曰师道立则天下之不善者皆可变而为善
 天下之不中者皆可化而为中而善人岂不众哉善
 人众则国家之用随取随足上焉可以格君心中焉
 可以立政事下焉可以移风俗而朝廷岂有不正天
 下岂有不治者哉若昔唐虞五典之敷掌之于契宽
卷五十二 第 21b 页 WYG0711-0176d.png
 栗直温之教典之于夔至于成周顺先王诗书礼乐
 以造士而教之中和者亦惟择有道有德者主之皆
 所以立师道也是以天下后世称人才之盛美治功
 之盛者必曰唐虞成周及周之衰则学校之政不修
 而师道阙矣于是洙泗之间有吾夫子者出而任其
 责焉一时及门之士如颜曾冉闵之流固已如时雨
 之化矣故其德行政事言语文学莫不卓然皆有可
 称使夫子而得时行道引其类而进之则唐虞成周
卷五十二 第 22a 页 WYG0711-0177a.png
 之治有不难致者夫子既没而得其道者或以传授
 于来嗣或以友教于诸侯随其大小亦皆于世道有
 所补焉后世师道不立学者无复讲明道义磨砻气
 质之益矣至本朝安定胡公首倡体用之学以淑其
 徒使学者明于经义讲于时务笃于践履而不为口
 耳之习故一时贤士大夫多出其门而散在四方者
 亦皆循循雅饬师道之立盖昉乎此是后周子复得
 孔孟不传之道于遗经建图属书以觉来学而程子
卷五十二 第 22b 页 WYG0711-0177b.png
 兄弟实绍其传于是益推古者大学教人之法以淑
 诸人以传诸后而我文公先生又从而光大之渊源
 所渐遍及海内有志之士探讨服行而推其所得以
 正主庇民者不绝于时能使大义既乖而复正公道
 久屈而复伸者皆夫人之力也师道之立于是为盛
鲁斋许氏曰凡取友必须趋向正当切磋琢磨有益于
 已者若乃邪僻卑污与夫柔佞不情相诱为非者谨
 勿近之 凡在朋侪中切戒自满惟虚故能受满则
卷五十二 第 23a 页 WYG0711-0177c.png
 无所容人不我告则止于此尔不能日益也故一人
 之见不足以兼十人我能取之十人是兼十人之能
 矣取之不已至于百人千人则在我者可量也哉
 凡求益之道在于能受尽言或议论经旨有见不到
 或撰文字有所未工以至凡在已者或有未善人能
 为我尽言之我则致恭尽礼虚心而纳之果有可从
 则终身服膺而不失其或不可从则退而自省也
 
卷五十二 第 23b 页 WYG0711-0177d.png
 
 
 
 
 
 
 
 性理大全书卷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