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五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0710-073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性理大全书卷三十五
 性理七
  仁
程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生之谓
 性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
 也又曰非仁则无以见天地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
 一体莫非我也如其皆我何所不尽不能有诸己则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0710-0737b.png
 其与天地万物岂特相去千万而已哉 自古不曾
 有人解仁字之义须是道与他分别出五常若只是
 兼体却只有四也且譬一身仁头也其他四端手足
 也至如易虽言元者善之长然亦须通四德以言之
  问仁曰此在诸公自思之将圣贤所言仁处类聚
 观之体认出来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后人遂以爱
 为仁恻隐固是爱也爱自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专以
 爱为仁孟子言恻隐为仁盖为前已言恻隐之心仁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0710-0737c.png
 之端也既曰仁之端则不可便谓之仁退之言博爱
 之谓仁非也仁者固博爱然便以博爱为仁则不可
  仁者必爱指爱为仁则不可不仁者无所知觉指
 知觉为仁则不可 观物于静中皆有春意切脉最
 可体仁 观鸡雏此可观仁 仁之道要之只消道
 一公字公只是仁之理不可将公便唤做仁 公而
 以人体之故为仁只为公则物我兼照故仁所以能
 恕所以能爱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也 人之一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0710-0737d.png
 肢病不知痛痒谓之不仁人之不仁亦犹是也盖不
 知人道之在己也知仁道之在己而由之乃仁也
 视听言动一于礼谓之仁 仁则一不仁则二 大
 率把捉不定皆是不仁去不仁则仁存 学者识得
 仁体实有诸己只要义理栽培如求经义皆栽培之
 意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
 理以诚敬存之而已 至仁则天地为一身而天地
 之间品物万形为四肢百体夫人岂有视四肢百体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0710-0738a.png
 而不爱者哉圣人仁之至也独能体是心而已曷尝
 支离多端而求之自外乎故能近取譬者仲尼所以
 示子贡以为仁之方也医书有以手足风顽谓之四
 体不仁为其疾痛不以累其心故也夫手足在我而
 疾痛不与知焉非不仁而何世之忍心无恩者其自
 弃亦若是而已 孟子云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
 也中庸所谓率性之谓道是也仁者人此者也敬以
 直内义以方外仁也若以敬直内则便不直矣行仁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0710-0738b.png
 义岂有直乎必有事焉而勿正则直也夫能敬以直
 内义以方外则与物同矣故曰敬义立而德不孤是
 以仁者无对放之东海而准放之西海而准放之南
 海而准放之北海而准医家言四体不仁最能体仁
 之名也
张子曰虚者仁之原礼义者仁之用 虚则生仁仁在
 理以成之 敦厚虚静仁之本敬和接物仁之用
龟山杨氏曰论语言仁处皆仁之方也若正所谓仁则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0710-0738c.png
 未之尝言也故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要道得亲切
 惟孟子言仁人心也最为亲切 李似祖问何以知
 仁曰孟子以恻隐之心为仁之端平居但以此体究
 久久自见因问似祖寻常如何说隐似祖云如有隐
 忧勤恤民隐皆疾痛之谓也曰孺子将入井而人见
 之者必有恻隐之心疾痛非在己也而为之疾痛何
 也似祖曰出于自然不可已也曰安得自然如此若
 体究此理知其所从来则仁之道不远矣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0710-0738d.png
上蔡谢氏曰心者何也仁是已仁者何也活者为仁死
 者为不仁今人身体麻痹不知痛痒谓之不仁桃杏
 之核可种而生者谓之桃仁杏仁言有生之意推此
 仁可见矣 问一日静坐见一切事平等皆在我和
 气中此是仁否曰此只是静中工夫只是心虚气平
 也须是应事时有此气象方好 仁者天之理非杜
 撰也故哭死而哀非为生也经德不回非干禄也言
 语必信非正行也天理当然而已矣当然而为之是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0710-0739a.png
 为天之所为也圣门学者大要以克己为本克己复
 礼无私心焉则天矣
和靖尹氏曰鲍某尝问伊川仁者爱人便是仁乎伊川
 云爱人仁之事耳焞时侍坐归因取论语中说仁事
 致思久之忽有所得遂见伊川请益曰某以仁惟公
 可尽之伊川沉思久之云思而至此学者所难及也
 天心所以至仁者惟公尔人能至公便是仁 谢收
 尝问学于伊川伊川云学之大无如仁汝谓仁是如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0710-0739b.png
 何谢久之无入处一日再问爱人是仁否伊川云爱
 人乃仁之端非仁也谢收去焞因曰某谓仁者公而
 已伊川云何谓也焞曰能好人能恶人伊川云善涵
 养不易见得到此
延平李氏答朱元晦书曰仁字难说论语一部只是说
 与门弟子求仁之方知所以用心庶几私欲沈天理
 见则知仁矣如颜子仲弓之问圣人所以答之之语
 皆其切要用力处也孟子曰仁人心也心体通有无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0710-0739c.png
 贯幽明无不包括与人指示于发用处求之也又曰
 仁者人也人之一体便是天理无所不备具若合而
 言之人与仁之名亡则浑是道理也来谕以谓仁是
 心之正理能发能用底一个端绪如胎育包涵其中
 生气无不纯备而流动发生自然之机又无顷刻停
 息愤盈发泄触处贯通体用相循初无间断此说推
 扩得甚好但又云人之所以为人而异乎禽兽者以
 是而已若犬之性牛之性则不得而与焉若如此说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0710-0739d.png
 恐有碍盖天地中所生物本源则一虽禽兽草木生
 理亦无顷刻停息间断者但人得其秀而最灵五常
 中和之气所聚禽兽得其偏而已此其所以异也若
 谓流动发生自然之机与夫无顷刻停息间断即禽
 兽之体亦自如此若以为此理唯人独得之即恐推
 测体认处未精于他处便有差也又云须体认到此
 纯一不杂处方见浑然与物同体气象一段语却无
 病又云从此推出分殊合宜处便是义以下数句莫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0710-0740a.png
 不由此而仁一以贯之盖五常百行无往而非仁也
 此说大槩是然细推之却似不曾体认得伊川所谓
 理一分殊龟山云知其理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
 以为义之意盖全在知字上用着力也谢上蔡语录
 云不仁便是死汉不识痛痒了仁字只是有知觉了
 了之体段若于此不下工夫令透彻即何缘见得本
 源毫发之分殊哉若于此不了了即体用不能兼举
 矣此正是本源体用兼举处人道之立正在于此仁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0710-0740b.png
 之一字正如四德之元而仁义二字正如立天道之
 阴阳立地道之柔刚皆包摄在此二字尔大抵学者
 多为私欲所昏故用力不精不见其效若欲于此进
 步须把断诸路头静坐默识使之泥滓渐渐消去方
 可不然亦只是说也更熟思之
朱子曰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
 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故语心之德虽其总摄贯通
 无所不备然一言以蔽之则曰仁而已矣盖天地之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0710-0740c.png
 心其德有四曰元亨利贞而元无不统其运行焉则
 为春夏秋冬之序而春生之气无所不通故人之为
 心其德亦有四曰仁义礼智而仁无不包其发用焉
 则为爱恭宜别之情而恻隐之心无所不贯故论天
 地之心者则曰乾元坤元则四德之体用不待悉数
 而足论人心之妙者则曰仁人心也则四德之体用
 亦不待遍举而该盖仁之为道乃天地生物之心即
 物而在情之未发而此体已具情之既发而其用不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0710-0740d.png
 穷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莫不在此
 此孔门之教所以必使学者汲汲于求仁也其言有
 曰克己复礼为仁言能克去己私复乎天理则此心
 之体无不在而此心之用无不行也又曰居处恭执
 事敬与人忠则亦所以存此心也又曰事亲孝事兄
 弟及物恕则亦所以行此心也又曰求仁得仁则以
 让国而逃谏伐而饿为能不失乎此心也又曰杀身
 成仁则以欲甚于生恶甚于死为能不害乎此心也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0710-0741a.png
 此心何心也在天地则坱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
 爱人利物之心包四德而贯四端者也或曰若子之
 言则程子所谓爱情仁性不可以爱为仁者非欤曰
 不然程子之所谓以爱之发而名仁者也吾之所论
 以爱之理而名仁者也盖所谓情性者虽其分域之
 不同然其脉络之通各有攸属者则曷尝判然离绝
 而不相管哉吾方病夫学者诵程子之言而不求其
 意遂至于判然离爱而言仁故特论此以发明其遗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0710-0741b.png
 意而子顾以为异乎程子之说不亦误哉或曰程氏
 之徒言仁多矣盖有谓爱非仁而以万物与我为一
 为仁之体者矣(陈渊问杨龟山曰万物与/我为一其仁之体乎曰然)亦有谓爱
 非仁而以心有知觉释仁之名者矣(上蔡谢氏曰心/有所觉谓之仁)
 (仁则心与事为一草木五榖之实谓之仁取名于生/也生则有所觉矣四体之偏痹谓之不仁取名于不)
 (知觉也不知觉则死矣事有感而随之以喜怒哀乐/应之以酬酢万变者非知觉不能也身与事接而心)
 (漠然不省者与四体不仁无异也然则不仁者虽生/无以异于死虽有心亦邻于无心虽有四体亦弗为)
 (吾用也故视而弗见听而弗闻食而不/知其味此善学者所以急急于求仁也)今子之言若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0710-0741c.png
 是然则彼皆非欤曰彼谓物我为一者可以见仁之
 无不爱矣而非仁之所以为体之真也彼谓心有知
 觉者可以见仁之包乎智矣而非仁之所以得名之
 实也观孔子答子贡博施济众之问与程子所谓觉
 不可以训仁者则可见矣予尚安得复以此而论仁
 哉抑泛言同体者使人含糊昏缓而无警切之功其
 弊或至于认物为己者有之矣专言知觉者使人张
 皇迫躁而无沉潜之味其弊或至于认欲为理者有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0710-0741d.png
 之矣一忘一助二者盖胥失之而知觉之云者于圣
 门所云乐山能守之气象尤不相似予尚安得复以
 此而论仁哉因并记其语作仁说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0710-0742a.png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0710-0742b.png
 ○问仁者天地生物之心曰天地之心只是个生凡
 物皆是生方有此物如草木之萌芽枝叶条干皆是
 生方有之人物所以生生不穷者以其生也才不生
 便乾枯死了这个是统论一个仁之体○仁也者天
 地所以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为心者也惟其
 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是以未发之前四德具
 焉曰仁义礼智而仁无不统已发之际四端著焉曰
 恻隐羞恶辞逊是非而恻隐之心无所不通此仁之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0710-0742c.png
 体用所以涵育浑全周流贯彻专一心之妙而为众
 善之长也 问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
 专言则包四者曰须先识得元与仁是个甚物事更
 就自家身上看甚么是仁甚么是义礼智既识得这
 个便见得这一个能包得那数个元只是初底便是
 如木之萌如草之芽其在人如恻然有隐初来底意
 思便是所以程子谓看鸡雏可以观仁为是那嫩小
 底便是仁底意思在杨道夫曰如先生之言正是程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0710-0742d.png
 子说复其见天地之心复之初爻便是天地生物之
 心也曰今只将公所见看所谓心譬如榖种生之性
 便是仁阳气发处乃情也观之便见 问仁者心之
 德爱之理曰仁者心之德犹言润者水之德燥者火
 之德爱之理犹言水之根木之源试以此意思之
 仁者爱之理理是根爱是苗仁之爱如糖之甜醋之
 酸爱是那滋味 仁是根爱是苗不可便唤苗做根
 然而这个苗却定是从那根上来 爱是恻隐恻隐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0710-0743a.png
 是情其理则谓之仁心之德德又只是爱谓之心之
 德却是爱之本柄 心之德是统言爱之理是就仁
 义礼智上分说如义便是宜之理礼便是别之理智
 便是知之理但理会得爱之理便理会得心之德又
 曰爱虽是情爱之理是仁也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
 事仁者爱之体爱者仁之用爱是个动物事理是个
 静物事理便是性缘里面有这爱之理所以发出来
 无不爱程子曰心如榖种其生之性乃仁也生之性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0710-0743b.png
 便是爱之理 问浑然无私便是爱之理行仁而有
 得于己便是心之德否曰如此解释文义亦可但恐
 本领上未透彻尔 又问一性禀于天而万善皆具
 仁义礼智所以分统万善而合为一性者也方寂然
 不动此理完然是为性之本体及因事感发而见于
 中节之时则一事所形一理随著一理之当一善之
 所由得仁固性也而见于事亲从兄之际莫非仁之
 发也有子谓孝弟行仁之本说者于是以爱言仁而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WYG0710-0743c.png
 爱不足以尽之以心喻仁而心实宰之必曰仁者爱
 之理然后仁之体明曰仁者心之德然后仁之用显
 学者识是爱之理而后可以全此心之德如何曰大
 意固如此然说得未明只看文字意脉不接续处便
 是见得未亲切曰莫是不合分体用言之否曰然只
 是一个心便自具了仁之体用喜怒哀乐未发处是
 体发于恻隐处便却是情因举天地万物同体之意
 极问其理曰须是近里著身推究未干天地万物事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WYG0710-0743d.png
 也须知所谓心之德者即程先生榖种之说所谓爱
 之理者则正谓仁是未发之爱爱是已发之仁尔只
 以此意推之不须外边添入道理若于此处认得仁
 字即不妨与天地万物同体若不会得便将天地万
 物同体为仁却转无交涉矣孔门之教说许多仁却
 未曾正定说出盖此理直是难言若立下一个定说
 便该括不尽且只于自家身分上体究久之自然通
 达程子谓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一事专言
卷三十五 第 15a 页 WYG0710-0744a.png
 则色四者须是统看仁如何却包得数者又却分看
 义礼智信如何亦谓之仁大抵于仁上见得尽须知
 发于刚果处亦是仁发于辞逊是非亦是仁且款曲
 研究识尽全体正犹观山所谓横看成岭直看成峰
 若自家见他不尽初谓只是一岭及少时又见一峰
 出来便是未曾尽见全山到底无定据也 问仁者
 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此即人物初生时验之可见人
 物均受天地之气而生所以同一体如人兄弟异形
卷三十五 第 15b 页 WYG0710-0744b.png
 而皆出父母胞胎所以皆当爱故推老老之心则及
 人之老推幼幼之心则及人之幼惟仁者其心公溥
 实见此理故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否曰人与万物
 均受此气均受此理所以皆当爱便是不如此爱字
 不在同体上说自不属同体事他那物事自是爱这
 个是说那无所不爱了方能得同体若爱则是自然
 爱不是同体了方爱惟其同体所以无所不爱所以
 爱者以其有此心也所以无所不爱者以其同体也
卷三十五 第 16a 页 WYG0710-0744c.png
 仁者爱之理只是爱之道理犹言生之性爱则是理
 之见于用者也盖仁性也性只是理而已爱是情情
 则发于用性者指其未发故曰仁者爱之理情则已
 发故曰爱者仁之用 问仁者爱之理曰这一句只
 将心性情看便分明一身之中浑然自有个主宰者
 心也有仁义礼智则是性发为恻隐羞恶辞逊是非
 则是情恻隐爱也仁之端也仁是体爱是用又曰爱
 之理爱自仁出也然亦不可离了爱去说仁问韩愈
卷三十五 第 16b 页 WYG0710-0744d.png
 博爱之谓仁曰是指情为性了问周子说爱曰仁与
 博爱之说如何曰爱曰仁犹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是就爱处指出仁若博爱之谓仁之谓便是把博爱
 做仁了终不同 以生字说仁生自是上一节事当
 来天地生我底意我而今须要自体认得试自看一
 个物坚硬如顽石成甚物事此便是不仁蔼乎若春
 阳之温汎乎若醴酒之醇此是形容仁底意思 仁
 是根恻隐是萌芽亲亲仁民爱物便是推广到枝叶
卷三十五 第 17a 页 WYG0710-0745a.png
 处 问伊川云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曰物之初生其
 夲未远固好看及干成叶茂便不好看如赤子入井
 时恻隐怵惕之心只些子仁见得时却好看到得发
 政施仁其仁固广便看不见得何处是仁 万物之
 生天命流行自始至终无非此理但初生之际淳粹
 未散尤易见尔只如元亨利贞皆是善而元则为善
 之长亨利贞皆是那里来仁义礼智亦皆善也而仁
 则为万善之首义礼智皆从这里出尔 仁自是个
卷三十五 第 17b 页 WYG0710-0745b.png
 和柔底物事譬如物之初生自较和柔及至夏间长
 茂方始稍坚硬秋则收结成实冬则敛藏然四时生
 气无不该贯如程子说生意处非是说以生意为仁
 只是说生物皆能发动死物则都不能譬如榖种蒸
 杀则不能生也又曰以谷种譬之一粒谷春则发生
 夏则成苗秋则结实冬则收藏生意依旧包在里面
 每个榖子里有一个生意藏在里面种而后生也仁
 义礼智亦然又曰仁与礼自是有个发生底意思义
卷三十五 第 18a 页 WYG0710-0745c.png
 与智自是有个收敛底意思 或问仁有生意如何
 曰只此生意心是活物必有此心乃能知辞逊必有
 此心乃能知羞恶必有此心乃能知是非此心不生
 又乌能辞逊羞恶是非且如春之生物也至于夏之
 长则是生者长秋之遂亦是生者遂冬之成亦是生
 者成也百榖之熟方及七八分若斩断其根则生者
 丧矣其榖亦只得七八分若生者不丧须及十分收
 而藏之生者似息矣只明年种之又复有生 问曩
卷三十五 第 18b 页 WYG0710-0745d.png
 者论仁包四者蒙教以初底意思看仁昨观孟子四
 端处似颇认得此意曰如何曰仁者生之理而动之
 机也惟其运转流通无所间断故谓之仁故能贯通
 四者曰这自是难说他自活今若恁地看得来只见
 得他用处不见他体了问生之理便是体否曰若要
 见得分明只看程先生说心譬如榖种生之性便是
 仁便分明若更要真实识得仁之体只看夫子所谓
 克己复礼克去己私如何便唤得做仁曰若如此看
卷三十五 第 19a 页 WYG0710-0746a.png
 则程子所谓公字愈觉亲切曰公也只是仁底壳子
 尽他未得在毕竟里面是个甚物事生之性也只是
 状得仁之体 问仁包四德如元者善之长从四时
 生物意思观之则阴阳都偏了曰如此则秋冬都无
 生物气象但生生之意至此退了到得退未尽处则
 阳气依旧在 问周子窗前草不除去即是谓生意
 与自家一般曰他也只是偶然见与自家意思相契
 又问横渠驴鸣是天机自动意思曰固是他也是偶
卷三十五 第 19b 页 WYG0710-0746b.png
 然见他如此如谓草与自家意一般木叶便不与自
 家意思一般乎如驴鸣与自家呼唤一般马鸣便不
 与自家一般乎问程子观天地生物气象也是如此
 曰他也只是偶然见如此便说出来示人而今不成
 只管去守看生物气象 问程子谓切脉可以体仁
 莫是心诚求之之意否曰还是切脉底是仁那脉是
 仁曰切脉是仁曰若如此则当切脉时又用着个意
 思去体仁复问童蜚卿曰切脉体仁又如何曰脉是
卷三十五 第 20a 页 WYG0710-0746c.png
 那血气周流切脉则便可以见仁曰然恐只是恁地
 脉理贯通乎一身仁之理亦是恁地又问鸡雏如何
 是仁杨道夫曰先生尝谓初与嫩底便是曰如此看
 较分明盖当是时饮啄自如未有所谓争斗侵凌之
 患者只此便是仁也 问观鸡雏此可观仁何也曰
 凡物皆可观此偶见鸡雏而言耳(小小之物/生理悉具) 问圣
 贤言仁有专指体而言者有包体用而言者曰仁对
 义礼智言之则为体专言之则兼体用 孔子说仁
卷三十五 第 20b 页 WYG0710-0746d.png
 多说体孟子说仁多说用如克己复礼恻隐之心之
 类 以心之德而专言之则未发是体已发是用以
 爱之理而偏言之则仁便是体恻𨼆是用 问程子
 云仁道难言唯公近之非以公训仁当公之时仁之
 气象于此固可嘿识然学者之于仁非徒欲识之而
 已 仁是爱底道理公是仁底道理故公则仁仁则
 爱公却是仁发处无公则仁行不得 公之为仁公
 不可与仁比并看公只是无私才无私这仁便流行
卷三十五 第 21a 页 WYG0710-0747a.png
 程先生云唯公为近之却不是近似之近才公仁便
 在此故云近犹云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不是道在先
 后上只知先后便近于道如去其壅塞则水自流通
 水之流通却不是去壅塞底物事做出来水自是元
 有只被塞了才除了塞便流仁自是元有只被私意
 隔了才克去己私做底便是仁叶贺孙问公是仁之
 体仁是理曰不用恁地说徒然不分晓只公是无私
 无私则理无或蔽今人喜也是私喜怒也是私怒哀
卷三十五 第 21b 页 WYG0710-0747b.png
 也是私哀惧也是私惧爱也是私爱恶也是私恶欲
 也是私欲苟能克去己私扩然大公则喜是公喜怒
 是公怒哀惧爱恶欲莫非公矣此处煞系利害颜子
 所授于夫子只是克己复礼为仁 或问仁与公之
 别曰仁在内公在外又曰惟仁然后能公又曰仁是
 夲有之理公是克己工夫极至处故惟仁然后能公
 理甚分明故程子曰公而以人体之则是克尽己私
 之后只就自身上看便见得仁也 公而以人体之
卷三十五 第 22a 页 WYG0710-0747c.png
 故为仁盖公犹无尘也人犹镜也仁则犹镜之光明
 也镜无纤尘则光明人能无一毫之私欲则仁然镜
 之明非自外求也只是镜元来自有这光明今不为
 尘所昏耳人之仁亦非自外得也只是人心元来自
 有这仁今不为私欲所蔽耳故人无私欲则心之体
 用广大流行而无时不仁所以能爱能恕仁之道只
 消道一公字非以公为仁须是公而以人体之伊川
 自曰不可以公为仁世有以公为心而惨刻不恤者
卷三十五 第 22b 页 WYG0710-0747d.png
 须公而有恻隐之心此功夫却在人字上盖人体之
 以公方是仁若以私欲则不仁矣 仁是人心所固
 有之理公则仁私则不仁未可便以公为仁须是体
 之以人方是仁公恕爱皆所以言仁者也公在仁之
 前恕与爱在仁之后公则能仁仁则能爱能恕故也
  问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窃谓此段之意人字只
 是指吾此身而言与中庸言仁者人也之人自不同
 不必重看紧要却在体字上盖仁者心之德主性情
卷三十五 第 23a 页 WYG0710-0748a.png
 宰万事本是吾身至亲至切底物公只是仁之理专
 言公则只虚空说著理而不见其切于己故必以身
 体之然后我与理合而谓之仁亦犹孟子合而言之
 道也然公果如之何而体如之何而谓之仁亦不过
 克尽己私至于此心豁然莹净光洁彻表里纯是天
 理之公生生无间断则天地生物之意常存故其寂
 而未发惺惺不昧如一元之德昭融于地中之复无
 一事一物不涵在吾生理之中其随感而动也恻然
卷三十五 第 23b 页 WYG0710-0748b.png
 有隐如春阳发达于地上之豫无一事非此理之贯
 无一物非此生意之所被矣此体公之所以为仁所
 以能恕所以能爱虽或为义为礼为智为信无所往
 而不通也不审是否曰此说得之 问公所以能恕
 所以能爱恕则仁之施爱则仁之用爱是仁之发处
 恕是推其爱之之心以及物否曰如公所言亦非不
 是只是自是凑合不著都无滋味又问莫是带那上
 文公字说否曰然恕与爱本皆出于仁然非公则安
卷三十五 第 24a 页 WYG0710-0748c.png
 能恕安能爱又问爱只是合下发处便爱未有以及
 物在恕则方能推己以及物否曰仁之发处自是爱
 恕是推那爱底爱是恕之所推者若不是恕去推那
 爱也不能及物也不能亲亲仁民爱物只是自爱而
 已若里面元无那爱又只推个甚么如开沟相似是
 里面元有这水所以开着便有水来若里面元无此
 水如何会开着便有水若不是去开沟纵有此水也
 如何得他流出来爱水也开之者恕也又问若不是
卷三十五 第 24b 页 WYG0710-0748d.png
 推其爱以及物纵有此爱也无可得及物否曰不是
 无可得及物若不能推则不能及物 或问恕则仁
 之施爱则仁之用施与用如何分别曰恕之所施施
 其爱尔不恕则虽有爱而不能及人也又曰施是从
 这里流出用是就事说推己为恕恕是从己流出去
 及那物爱是才调恁地爱如水恕如水之流又问先
 生谓爱如水恕如水之流退而思有所未合窃谓仁
 如水爱如水之润恕如水之流不审如何曰说得好
卷三十五 第 25a 页 WYG0710-0749a.png
 昨日说过了又曰恕是分俵那爱底如一桶水爱是
 水恕是分俵此水何处一杓故谓之施爱是仁之用
 恕所以施爱者又曰施用两字移动全不得这般处
 惟有孔孟能如此下自荀杨诸人便不能便不移易
 者昔有言尽己之谓忠尽物之谓恕伊川言尽物只
 可言信推己之谓恕盖恕是推己只可言施如此等
 处极当细看 上蔡以知觉言仁只知觉得那应事
 接物底如何便唤做仁须是知觉那里方是且如一
卷三十五 第 25b 页 WYG0710-0749b.png
 件事是合做与不合做觉得这个方是仁唤着便应
 抉着便痛这是心之流注在血气上底觉得那理之
 是非这方是流注在理上底唤着不应抉着不痛这
 固是死人固是不仁唤得应抉着痛只这便是仁则
 谁个不会如此须是分作三截看那不闻痛痒底是
 不仁只觉得痛痒不觉得理底虽会那一等也不便
 是仁须是觉这理方是 或问谢上蔡以觉言仁是
 如何曰觉者是要觉得个道理须是分毫不差方能
卷三十五 第 26a 页 WYG0710-0749c.png
 全得此心之德这便是仁若但知得个痛痒则凡人
 皆觉得岂尽是仁者耶医者以顽痹为不仁以其不
 觉故谓之不仁不觉固是不仁然便谓觉是仁则不
 可 问程门以知觉言仁克斋记乃不取何也曰仁
 离爱不得上蔡诸公不把爱做仁他见伊川言博爱
 非仁也仁是性爱是情伊川也不是道爱不是仁若
 当初有人会问必说道爱是仁之情仁是爱之性如
 此方分晓惜门人只领那意便专以知觉言之于爱
卷三十五 第 26b 页 WYG0710-0749d.png
 之说若将浼焉遂蹉过仁地位去说将仁更无安䪺
 处见孺子匍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处见
 得亲切圣贤言仁皆从这处说又问知觉亦有生意
 曰固是将知觉说来冷了觉在知上却多些小搭在
 仁边仁是和底意然添一句又成一重须自看得便
 都理会得 答张敬夫书曰胡广仲引孟子先知先
 觉以明上蔡心有知觉之说己自不伦其谓知此觉
 此亦未知指何为说要之大本既差勿论可也今观
卷三十五 第 27a 页 WYG0710-0750a.png
 所示乃直以此为仁则是以知此觉此为知仁觉仁
 也仁本吾心之德又将谁使知之而觉之邪若据孟
 子本文则程子释之已详矣曰知是知此事(知此事/当如此)
 (也/)觉是觉此理(知此事之所以/当如此之理也)意已分明不必更求
 玄妙且其意与上蔡之意亦初无干涉也上蔡所谓
 知觉正谓知寒暖饱饥之类耳推而至于酬酢佑神
 亦只是此知觉无别物也但所用有小大尔然此亦
 只是智之发用处但惟仁者为能兼之故谓仁者心
卷三十五 第 27b 页 WYG0710-0750b.png
 有知觉则可谓心有知觉谓之仁则不可盖仁者心
 有知觉乃以仁包四者之用而言犹云仁者知所羞
 恶辞让云尔若曰心有知觉谓之仁则仁之所以得
 名初不为此也今不究其所以得名之故乃指其所
 兼者便为仁体正如言仁者必有勇有德者必有言
 岂可遂以勇为仁言为德哉又答曰来教云夫其所
 以与天地万物一体者以夫天地之心之所有是乃
 生生之蕴人与物所公共所谓爱之理也熹详此数
卷三十五 第 28a 页 WYG0710-0750c.png
 句似颇未安盖仁只是爱之理人皆有之然人或不
 公则于其所当爱者反有所不爱惟公则视天地万
 物皆为一体而无所不爱矣若爱之理则是自然本
 有之理不必为天地万物同体而后有也熹向所呈
 似仁说其间不免尚有此意方欲改之而未暇来教
 以为不如克斋之云是也然于此却有所未察窃谓
 莫若将公字与仁字且各作一字看得分明然后却
 看中间两字相近处之为亲切也若遽混而言之乃
卷三十五 第 28b 页 WYG0710-0750d.png
 是程子所以诃以公便为仁之失此毫釐间正当子
 细也又看仁字当并义礼智字看然后界限分明见
 得端的今舍彼三者而独论仁字所以多说而易差
 也又谓体用一源内外一致为仁之妙此亦未安盖
 义之有羞恶礼之有恭敬智之有是非皆内外一致
 非独仁为然也(南轩张氏与朱子书曰仁之为说推/原其本人与天地万物一体也是以)
 (其爱无所不至犹人之身无分寸之肤而不贯通则/无分寸之肤不爱也故以惟公近之之语形容仁体)
 (最为亲切欲人体夫所以爱者言仁然爱字只是明/得其用必曰仁者爱之理乃更亲切夫其所以与天)
卷三十五 第 29a 页 WYG0710-0751a.png
 (地一体者以夫天地之心之所存是乃生生之蕴人/与物所公共所谓爱之理者此也故探其本则未发)
 (之前爱之理存乎性是乃仁之体察其动则已发之/际爱之施被乎物是乃仁之用体用一源内外一致)
 (此仁之所/以为妙也)又答曰程子言仁本末甚备今撮其大要
 不过数言盖曰仁者生之性也而爱其情也孝悌其
 用也公者所以体仁犹言克己复礼为仁也学者于
 前三言者可以识仁之名义于后一言者可以知其
 用力之方矣今不深考其本末指意之所在但见其
 分别性情之异便谓爱之与仁了无干涉见其以公
卷三十五 第 29b 页 WYG0710-0751b.png
 为近仁便谓直指仁体最为深切殊不知仁乃性之
 德而爱之本因其性之有仁是以其情能爱但或蔽
 于有我之私则不能尽其体用之妙惟克己复礼廓
 然大公然后此体浑全此用昭著动静本末血脉贯
 通尔程子之言意盖如此非谓爱之与仁了无干涉
 也(此说前书言之已详今请复以两言决之如熹之/说则性发为情情根于性未有无性之情无情之)
 (性各为一物而不相管/摄二说得失此亦可见)非谓公之一字便是直指仁
 体也(细观来喻所谓公天下而无物我之私则其爱/无不溥矣不知此两句甚处是直指仁体处若)
卷三十五 第 30a 页 WYG0710-0751c.png
 (以爱无不溥为仁之体则陷于以情为性之失高明/之见必不至此若以公天下而无物我之私便为仁)
 (体则恐所谓公者漠然无情但如虚空木石虽其同/体之物尚不能有以相爱况能无所不溥乎然则此)
 (两句中初未尝有一字说着仁体须知仁是夲有之/性生物之心惟公为能体之非因公而后有也故曰)
 (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细看此语/却是人字里面带得仁字过来)由汉以来以爱言
 仁之弊正为不察性情之辨而遂以情为性尔今欲
 矫其弊反使仁字汎然无所归宿而性情遂至于不
 相管可谓矫枉过直是亦枉而已矣其弊将使学者
 终日言仁而实未尝识其名义且又并与天地之心
卷三十五 第 30b 页 WYG0710-0751d.png
 性情之德而昧焉窃谓程子之意必不如此(南轩书/云仁说)
 (如天地以生物为心之语平看虽不妨然不若只云/天地生物之心人得之为人之心似完全仁道难明)
 (惟公近之然不可便以公为仁又曰公而以人体之/故为仁此意指仁之体极为深切爱只是情盖公天)
 (下而无物我之私焉则其爱无不溥矣如此看/乃可由汉以来言仁者盖未尝不以爱为言也) 问
 爱之理实具于心心之德发而为爱否曰解释文义
 则可实下工夫当如何曰据其已发之爱则知其为
 心之德指其未发之仁则知其为爱之理曰某记少
 时与人讲论此等道理见得未真又不敢断定触处
卷三十五 第 31a 页 WYG0710-0752a.png
 问人自为疑惑皆是臆度所致至今思之可笑须是
 就自己实做工夫处分明见得这个道理意味自别
 如克己复礼则如何为仁居处恭执事敬与出门如
 见大宾之类亦然克己复礼本非仁却须从克己复
 礼中寻究仁在何处亲切贴身体验出来不须向外
 处求周谟曰平居持养只克去己私便是本心之德
 流行发见无非爱而已曰此语近正如疏导沟渠初
 为物所壅蔽才疏导得通则水自流行克己复礼便
卷三十五 第 31b 页 WYG0710-0752b.png
 是疏导意思流行处便是仁 问敦厚虚静者仁之
 本曰敦厚虚静是为仁之本又问虚者仁之原曰虚
 只是无欲故虚虚明无欲此仁之所由生也又问此
 虚字与一大清虚之虚如何曰这虚也只是无欲渠
 便将这个唤做道体然虚对实而言却不似形而上
 者 程子云大率把捉不定皆是不仁问心之本体
 湛然虚明无一毫私欲之累则心德未尝不存矣把
 捉不定则为私欲所乱是心外驰而其德亡矣曰如
卷三十五 第 32a 页 WYG0710-0752c.png
 公所言则是把捉不定故谓之不仁今此但曰皆是
 不仁乃是言惟其不仁所以致把捉不定也 余正
 叔谓无私欲是仁曰谓之无私欲然后仁则可谓无
 私便是仁则不可盖惟无私欲而后仁始见如无所
 壅底而后水方行方叔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仁曰
 无私是仁之前事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仁之后事唯无私然
 后仁惟仁然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要在二者之间
 识得毕竟仁是甚模样欲晓得仁名义须并义礼智
卷三十五 第 32b 页 WYG0710-0752d.png
 三字看欲真个见得仁底模样须是从克己复礼做
 工夫去今人说仁如糖皆道是甜不曾吃着不知甜
 是甚滋味圣人都不说破在学者以身体之而已矣
  问程子云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仁也如何以此便
 谓之仁曰亦是仁也若能到私欲净尽天理流行处
 皆可谓之仁 问存得此心便是仁曰且要存得此
 心不为私欲所胜遇事每每着精神照管不可随物
 流去须要紧紧守着若常存得此心应事接物虽不
卷三十五 第 33a 页 WYG0710-0753a.png
 中不远思虑纷扰于中都是不能存此心此心不存
 合视处也不知视合听处也不知听或问莫在于敬
 否曰敬非别是一事常唤醒此心便是人每日只鹘
 鹘突突过了心都不曾收拾得在里面又曰仁虽似
 有刚直意毕竟本是个温和之物但出来发用时有
 许多般须得是非辞逊断制三者方成仁之事及至
 事定三者各退仁仍旧温和缘是他本性如此人但
 见有是非节文断制却谓都是仁之本意则非也春
卷三十五 第 33b 页 WYG0710-0753b.png
 本温和故能生物所以说仁如春 问求仁曰看来
 仁字只是个浑沦底道理如大学致知格物所以求
 仁也中庸博学审问谨思明辨力行亦所以求仁也
  学者须是求仁所谓求仁者不放此心圣人亦只
 教人求仁盖仁义礼智四者仁足以包之若是存得
 仁自然头头做着不用逐事安排故曰苟志于仁矣
 无恶也今看大学亦要识此意所谓顾諟天之明命
 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前辈教人求仁只说是渊深
卷三十五 第 34a 页 WYG0710-0753c.png
 温粹义理饱足 问仁曰圣贤说话有说自然道理
 处如仁人心是也有说做工夫处如克己复礼是也
  二程先生之前学者全不知有仁字凡圣贤说仁
 处不过只作爱字看了自二先生以来学者始知理
 会仁字不敢只作爱说然其流复不免有弊者盖专
 务说仁而于操存涵泳之功不免有所忽略故无复
 优柔厌饫之味克己复礼之实不但其蔽也愚而已
 而又一向离了爱字悬空揣摸既无真实见处故其
卷三十五 第 34b 页 WYG0710-0753d.png
 为说恍惚惊怪弊病百端殆反不若全不知有仁字
 而只作爱字看却之为愈也某窃尝谓若实欲求仁
 固莫若力行之近但不学以明之则有摘埴冥行之
 患故其蔽愚若主敬致知交相为助则自无此蔽矣
 若且欲晓得仁之名义则又不若且将爱字推求若
 见得仁之所以爱而爱之所以不能尽仁则仁之名
 义意思瞭然在目矣初不必求之于恍惚有无之间
 也
卷三十五 第 35a 页 WYG0710-0754a.png
南轩张氏曰仁者天下之正理此言仁乃天下之正理
 也天下之正理而体之于人所谓仁也若一毫之偏
 则失其正理而为不仁矣
勉斋黄氏曰仁包四者包字须看得出尝记朱先生云
 未发则有仁义礼智之性而仁则包四德已发则有
 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情而恻隐则贯四端贯字如
 一个物串在四个物里面过包字如四个物都合在
 一个物里面
卷三十五 第 35b 页 WYG0710-0754b.png
北溪陈氏曰仁道甚广大精微可以用处只为爱而发
 见之端为恻𨼆又曰仁是此心生理全处常生生不
 息故其端绪方从心中萌动发出来自然恻然有隐
 由恻隐而充及到那物上遂成爱故仁乃是爱之根
 而恻𨼆则根之萌芽而爱则又萌芽之长茂已成者
 也观此则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用自可见得脉络
 相关处矣 孔门教人求仁为大只专言仁以仁包
 万善能仁则万善在其中矣至孟子乃兼仁义对言
卷三十五 第 36a 页 WYG0710-0754c.png
 之犹四时之阴阳也 自孔门后人都不识仁汉人
 只把做恩爱说是又太泥了爱又就上起楼起阁将
 仁看得全粗了故韩子遂以博爱为仁至程子始分
 别得明白谓仁是性爱是情然自程子此言一出门
 人又将爱全掉了一向求高远去不知仁是爱之性
 爱是仁之情爱虽不可以正名仁而仁亦岂能离得
 爱上蔡遂专以知觉言仁夫仁者固能知觉谓知觉
 为仁则不可若转一步看只知觉纯是理便是仁也
卷三十五 第 36b 页 WYG0710-0754d.png
 龟山又以万物与我为一为仁体夫仁者固能与万
 物为一谓与万物为一为仁则不可此乃是仁之量
 若能转来看只于与物为一之前彻表里纯是天理
 流行无间便是仁也吕氏克己铭又欲克去有己须
 与物合为一体方为仁认得仁都旷荡在外了于我
 都无统摄必已与物对时方下得克己工夫若平居
 独处不与物对时工夫便无可下手处可谓疏阔之
 甚据其实已如何得与物合一洞然八方如何得皆
卷三十五 第 37a 页 WYG0710-0755a.png
 在我闼之内此不过只是个想像仁中大底气象如
 此耳仁实何在焉殊失向来孔颜传授心法本旨其
 他门人又浅皆无有说得亲切者 仁有以理言者
 有以心言者有以事言者以理言则只是此心全体
 天理之公如文公所谓心之德爱之理此是以理言
 者也心之德乃专言而其体也爱之理乃偏言而其
 用也程子曰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亦以理言者
 也以心言则知此心纯是天理之公而绝无一毫人
卷三十五 第 37b 页 WYG0710-0755b.png
 欲之私以间之也如夫子称回心三月不违仁程子
 谓只是无纤毫私欲少有私欲便是不仁及雍也不
 知其仁等类皆是以心言者也以事言则只是当理
 而无私心之谓如夷齐求仁而得仁殷有三仁及子
 文之忠文子之清皆未知焉得仁等类是也若以用
 工言则只是去人欲复天理以全其本心之德而已
 矣如夫子当时荅群弟子问仁虽各随其才质病痛
 之不同而其旨意所归大槩不越乎此
卷三十五 第 38a 页 WYG0710-0755c.png
问明道谓学者能识仁体实有诸己只要义理栽培如
 讲求经义皆栽培之意若仁之在人心一耳不学之
 人独无仁乎潜室陈氏曰识得仁体谓满腔子是恻
 隐之心既体认得分明无私意夹杂又须读书涵泳
 义理以灌溉滋养之 问周子曰爱曰仁程子云爱
 自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专以爱为仁程子学周子者
 也何故议论迥别曰善言性者必有验于情故孟子
 以恻隐为仁之端周子以爱言仁皆是借情以明性
卷三十五 第 38b 页 WYG0710-0755d.png
 若便以爱为仁则是指情作性语死不圆矣韩子博
 爱之仁是 问仁者有知觉知觉何可以尽仁哉仁
 者特有之耳窃以为才言知觉已入智中来曰程子
 虽有以觉言仁然不专主此说其他话头甚多上蔡
 专主此说所以晦翁绝口不言只说爱之理心之德
 此一转语亦含知觉在中可更思求 问仁者偏言
 之只一事兼言之则包四端四端皆心之德头面迥
 异仁既是爱之理则义礼智亦当谓之理四者皆当
卷三十五 第 39a 页 WYG0710-0756a.png
 用工夫然孔门大率多去仁上着力何邪曰所谓爱
 之理是偏言之将四端分作四去看截然界限不可
 相侵心之德是兼言之将四端只作仁字看仁为善
 之长犹家之嫡长子包贯得诸子故独以理言以心
 德言须见移在诸位上用不同方是诣理 问晦翁
 说仁为爱之理心之德如何曰爱是情理是性心统
 情性者也单说爱字与心字犹是就情上看必曰爱
 之理心之德方和性在里面是爱之所以为爱而心
卷三十五 第 39b 页 WYG0710-0756b.png
 之所以为心者也是之谓仁前辈谓心为榖种能生
 处即是他所以为榖种处故桃杏之核皆曰仁孔门
 不曾正说仁之体段只说求仁为仁之方孟子方说
 怵惕恻隐处以状仁之体段又说仁人心也须认得
 仁为人心方见仁着落所以不仁之人全无人心既
 无人心问他恁么羞恶恭敬是非仁包四端即此可
 见心如榖种所以生处是性生许多枝叶处便是情
 心亦是有形影底物事情亦是有形影底物事独性
卷三十五 第 40a 页 WYG0710-0756c.png
 无形影 问程子云把捉不定皆是不仁者曰仁人
 心也心走作不在腔子里则人形虽具而所以为形
 者死矣故谓之不仁
西山真氏曰仁之一字从古无训且如义训宜礼训理
 又训履智训知皆可以一字名其义惟仁不可以一
 字训孟子曰仁者人也亦只是言仁者乃人之所以
 为人之理亦不是以人训仁盖缘仁之道大包五常
 贯万善所以不可以一言尽之自汉以后儒者只将
卷三十五 第 40b 页 WYG0710-0756d.png
 爱字说仁殊不知仁固主乎爱然爱不足以尽仁孟
 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者此心恻然有隐即
 所谓爱也然只是仁之发端而已韩文公言博爱之
 谓仁程先生非之以为仁自是性爱自是情以爱为
 仁是以情为性也至哉言乎朱文公先生始以爱之
 理心之德六字形容之所谓爱之理者言仁非止乎
 爱乃爱之理也盖以体言之则仁之道大无所不包
 发而为用则主乎爱仁者爱之体也爱者仁之用也
卷三十五 第 41a 页 WYG0710-0757a.png
 爱者如见赤子入井而恻然欲有以救之以至矜怜
 悯惜慈祥恩惠爱之谓也性中既有仁发出来便是
 爱如根上发出苗以苗为出于根则可以苗便为根
 则不可以爱出于仁则可以爱便作仁则不可故文
 公以爱之理三字言之方说得尽又曰心之德何也
 盖心者此身之主而其理则得于天仁义礼智皆此
 心之德而仁又为五常之本如元亨利贞皆乾之德
 而元独为四德之长天之元即人之仁也元为天之
卷三十五 第 41b 页 WYG0710-0757b.png
 全德故仁亦为人心之全德然仁之所以为心之德
 者正以主乎爱故也仁所以能爱者盖天地以生物
 为心而人得之以为心是以主乎爱也爱之理心之
 德六字之义乃先儒所未发而朱文公始发之其有
 功于学者至矣岂可不深味之乎 自非圣人未有
 不由恕而至仁者故孟氏亦曰强恕而行求仁莫近
 焉恕以强言盖明用力之难学者当以强矫自厉云
 尔夫恕之所以难者何也道心惟微物欲易锢私见
卷三十五 第 42a 页 WYG0710-0757c.png
 一立人已异观天理之公于是遏绝而不行矣有志于
 仁者当知穹壤之间与吾并生莫非同体体同则性同性
 同则情同公其心平其施必均齐而无偏吝必方正而无
 颇邪帅是以往将无一物不获者所以谓絜矩之道也然
 大学既言絜矩而继以义利者岂异指哉利则惟己是
 营义则与人同欲世之君子平居论说孰不以平物我
 公好恶为当然而私意横生莫能自克者以利焉尔利
 也者其本心之螟蟊正涂之榛莽欤大学丁宁于绝简
卷三十五 第 42b 页 WYG0710-0757d.png
 孟子恳激于首章圣贤深切为人未有先乎此者然则
 士之求仁当自絜矩始而推其端又自明义利之分始
 凡天下至微之物皆有个心发生皆从此出缘是禀受之
 初皆得天地发生之心以为心故其心无不能发生者一
 物有一心自心中发出生意又成无限物且如莲实之
 中有所谓么荷者便俨然如一根之荷他物亦莫不如
 是故上蔡先生论仁以桃仁杏仁比之谓其中有生意
 才种便生故也惟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全具天地之
卷三十五 第 43a 页 WYG0710-0758a.png
 理故其为心又最灵于物故其所蕴生意才发出则
 近而亲亲推而仁民又推而爱物无所不可以至于
 覆冒四海惠利百世亦自此而推之尔此人心之大
 所以与天地同量也然一为利禄所汩则私意横生
 遂流而为残忍为刻薄则生意消亡顽如铁石便与
 禽兽相去不远岂不可畏也哉今为学须要常存此
 心平居省察觉得胸中盎然有慈祥恻怛之意无忮
 忍刻害之私此即所谓本心即所谓仁也便当存之
卷三十五 第 43b 页 WYG0710-0758b.png
 养之使之不失则万善皆从此而生 人得天地生
 物之心以为心其心本无不仁只因有私欲便有违
 仁之时能克去私欲则心常仁矣心者指知觉而言
 也仁者指心所具之理而言也盖圆外窍中者是心
 之体(谓形质也此/乃血肉之心)虚灵知觉者是心之灵(灵谓精爽/也言其妙)
 (则谓神/明不测)仁义礼智信是心之理(理即/性也)知觉属气凡能
 识痛痒识利害识义理者皆是也(此所谓/人心)若仁义礼
 智信则纯是义理(此所谓/道心)人能克去私欲则所知觉
卷三十五 第 44a 页 WYG0710-0758c.png
 者皆义理不能克去私欲则所知觉者物我利害之
 私而已纯是理即是不违仁杂以私欲便是违仁
 手足不仁者非曰手足自不仁也盖手足本吾一体
 缘风痹之人血气不贯于手足便与不属己相似人
 与物亦本吾一体缘顽忍之人此心不贯于人物亦
 与不属已相似风痹之人不仁于手足顽忍之人不
 仁于民物皆以其不属已故也殊不知天地吾之父
 母与人虽有彼我之异与物亦有贵贱之殊要本同
卷三十五 第 44b 页 WYG0710-0758d.png
 一体只缘私意一生天理泯绝便以人己为二致亦
 如手足本是吾身之物只缘风邪所中血气隔塞遂
 以手足为外物手足民物之比也风邪私意之比也
 人无私意之害则民物之休戚自然相关一见赤子
 入井则此心为之怵惕无风邪之病则手足之痒痾
 亦自然相关虽小小疾苦此心亦为之痛楚当如此
 玩味方晓程子痿痹不仁之意
鲁斋许氏曰仁为四德之长元者善之长前人训元为
卷三十五 第 45a 页 WYG0710-0759a.png
 广大直是有理心胸不广大安能爱敬安能教思容
 保民无疆 仁与元俱包四德而俱列并称所谓合
 之不浑离之不散仁者性之至而爱之理也爱者情
 之发而仁之用也公者人之所以为仁之道也元者
 天之所以为仁之至也仁者人心之所固有而私或
 蔽之以陷于不仁故仁者必克己克己则公公则仁
 仁则爱未至于仁则爱不可以充体若夫知觉则知
 之用而仁者之所兼也元者四德之长故兼亨利贞
卷三十五 第 45b 页 WYG0710-0759b.png
 仁者五常之长故兼义礼智信此二者所以必有知
 觉不可便以知觉名仁也
临川吴氏曰天之为天也元而已人之为人也仁而已
 四序一元也五常一仁也人之有仁如木之有本木
 有本枝干所由生也人有仁万善所由出也人而贼
 其仁犹木戕其本也木无本则其枝瘁而干枯人不
 仁则其心死而身虽生也奚取 仁者寿非圣人之
 言乎天地生物之心曰仁惟天地之寿最久圣人之
卷三十五 第 46a 页 WYG0710-0759c.png
 仁如天地亦惟上古圣人之寿最久人所禀受有万
 不齐岂能人人如圣人之仁哉夫人全德固未易全
 然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而非仁者得三百三千
 之一亦可谓仁则亦可以得寿矣予尝执此观天下
 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洪者
 寿貌之重厚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温和也慈良也
 宽洪也重厚也简默也皆仁之一端其寿之长决非
 猛厉残忍褊狭轻薄浅躁者之所能及也 夫东南
卷三十五 第 46b 页 WYG0710-0759d.png
 西北地之四方也而东为先元亨利贞天之四德也
 而元为长地之东天之元时之春人之仁也易曰体
 仁足以长人仁者何人之心也苟能体此则有我之
 私纤芥不留及物之春洞彻无间真足为人之长矣
 不然失其本心没于下流而不能自拔也又奚长之
 云
 
 性理大全书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