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710-056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性理大全书卷二十六
理气一
总论
程子曰有形总是气无形只是道○离阴阳则无道阴
阳气也形而下也道太虚也形而上也
朱子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
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
性理大全书卷二十六
理气一
总论
程子曰有形总是气无形只是道○离阴阳则无道阴
阳气也形而下也道太虚也形而上也
朱子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
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710-0562b.png
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有是理后生是气自一阴一阳之谓道推来此性
自有仁义○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先有个天理了却有气气积为质而性具焉○人
之所以为人其理则天地之理其气则天地之气理
无迹不可见故于气观之○问先有理抑先有气曰
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自形而
上下言岂无先后理无形气便粗有查滓○理气本
○有是理后生是气自一阴一阳之谓道推来此性
自有仁义○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先有个天理了却有气气积为质而性具焉○人
之所以为人其理则天地之理其气则天地之气理
无迹不可见故于气观之○问先有理抑先有气曰
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自形而
上下言岂无先后理无形气便粗有查滓○理气本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710-0563a.png
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须说先有是
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
是理亦无挂搭处气则为金木水火理则为仁义礼
智○问理与气曰伊川说得好曰理一分殊合天地
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及在人则又各自有一个理
又曰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而今且从理上说
气如云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不成动
已前便无静程子曰动静无端盖此亦是且自那动
理然理又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
是理亦无挂搭处气则为金木水火理则为仁义礼
智○问理与气曰伊川说得好曰理一分殊合天地
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及在人则又各自有一个理
又曰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而今且从理上说
气如云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不成动
已前便无静程子曰动静无端盖此亦是且自那动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710-0563b.png
处说起若论著动以前又有静静以前又有动如云
一阴一阳之为道继之者善也这继字便是动之端
若只一开一阖而无继便是阖杀了又问继是动静
之间否曰是静之终动之始也且如四时到得冬月
万物都归窠了若不生来年便都息了盖是贞复生
元无穷如此○问有是理而后有是气未有人时此
理何在曰也只在这里如一海水或取得一杓或取
得一担或取得一碗都是这海水但是他为主我为
一阴一阳之为道继之者善也这继字便是动之端
若只一开一阖而无继便是阖杀了又问继是动静
之间否曰是静之终动之始也且如四时到得冬月
万物都归窠了若不生来年便都息了盖是贞复生
元无穷如此○问有是理而后有是气未有人时此
理何在曰也只在这里如一海水或取得一杓或取
得一担或取得一碗都是这海水但是他为主我为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710-0563c.png
客他较长久我得之不久耳○问理在气中发见中
如何曰如阴阳五行错综不失条绪便是理若气不
结聚时理亦无所附著○问先有理后有气之说曰
不消如此说而今知得他合下是先有理后有气邪
后有理先有气邪皆不可得而推究然以意度之则
疑此气是依傍这理行及此气之聚则理亦在焉盖
气则能凝结造作理却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只此
气凝聚处理便在其中且如天地间人物草木禽兽
如何曰如阴阳五行错综不失条绪便是理若气不
结聚时理亦无所附著○问先有理后有气之说曰
不消如此说而今知得他合下是先有理后有气邪
后有理先有气邪皆不可得而推究然以意度之则
疑此气是依傍这理行及此气之聚则理亦在焉盖
气则能凝结造作理却无情意无计度无造作只此
气凝聚处理便在其中且如天地间人物草木禽兽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710-0563d.png
其生也莫不有种定不会无种了白地生出一个物
事这个都是气若理则只是个净洁空阔底世界无
形迹他却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问
有是理便有是气似不可分先后曰要之也先有理
只不可说是今日有是理明日却有是气也须有先
后○问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如何曰未有
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
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
事这个都是气若理则只是个净洁空阔底世界无
形迹他却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问
有是理便有是气似不可分先后曰要之也先有理
只不可说是今日有是理明日却有是气也须有先
后○问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如何曰未有
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
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710-0564a.png
气流行发育万物曰发育是理发育之否曰有此理
便有此气流行发育理无形体曰所谓体者是强名
否曰是曰理无极气有极否曰论其极将那处做极
○所谓理与气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
不可分开各在一处然不害而物之各为一物也若
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然亦但有其
理而已未尝实有是物也○问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常不移而气不常足大德必得名位寿理固如此
便有此气流行发育理无形体曰所谓体者是强名
否曰是曰理无极气有极否曰论其极将那处做极
○所谓理与气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
不可分开各在一处然不害而物之各为一物也若
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然亦但有其
理而已未尝实有是物也○问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常不移而气不常足大德必得名位寿理固如此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710-0564b.png
然孔子无位颜子夭死岂非气使之然耶窃疑气虽
不同然圣人在上以和召和则气亦醇正而随于理
春秋战国刑杀惨酷则气亦随之而变而理反不能
胜此处亦当关于人事否曰虽是所感不同亦是元
气薄了○问理气先后曰有此理后方有此气既有
此气然后此理有安顿处大而天地细而蝼蚁其生
皆是如此又何虑天地之生无所付受耶要之理之
一字不可以有无论未有天地之时便已如此了也
不同然圣人在上以和召和则气亦醇正而随于理
春秋战国刑杀惨酷则气亦随之而变而理反不能
胜此处亦当关于人事否曰虽是所感不同亦是元
气薄了○问理气先后曰有此理后方有此气既有
此气然后此理有安顿处大而天地细而蝼蚁其生
皆是如此又何虑天地之生无所付受耶要之理之
一字不可以有无论未有天地之时便已如此了也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710-0564c.png
勉斋黄氏曰天道是理阴阳五行是气合而言之气即
是理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分而言之理自为理气自
为气形而上下是也○理无迹而气有形理无际而
气有限理一本而气万殊故言理之当先乎气深思
之则无不通也○天地生出人物如大芋头生出小
芋头大底有理与气一下生出无限小底却都傅与
他去
北溪陈氏曰二气流行万古生生不息不成只是个空
是理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分而言之理自为理气自
为气形而上下是也○理无迹而气有形理无际而
气有限理一本而气万殊故言理之当先乎气深思
之则无不通也○天地生出人物如大芋头生出小
芋头大底有理与气一下生出无限小底却都傅与
他去
北溪陈氏曰二气流行万古生生不息不成只是个空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710-0564d.png
气必有主宰之者曰理是也理在其中为之枢纽故
大化流行生生未尝止息所谓以理言者非有离乎
气只是就气上指出个理不离乎气而为言耳○理
不外乎气若说截然在阴阳五行之先及在阴阳五
行之中便成理与气为二物矣
太极
朱子曰太极只是一个理字 问太极不是未有天地
之先有个浑成之物是天地万物之理总名否曰太
大化流行生生未尝止息所谓以理言者非有离乎
气只是就气上指出个理不离乎气而为言耳○理
不外乎气若说截然在阴阳五行之先及在阴阳五
行之中便成理与气为二物矣
太极
朱子曰太极只是一个理字 问太极不是未有天地
之先有个浑成之物是天地万物之理总名否曰太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710-0565a.png
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
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
是先有此理动而生阳亦只是理静而生阴亦只是
理○万物四时五行只是从那太极中来太极只是
一个气迤逦分做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
又分做五气又散为万物○问太极解何以先动后
静先用而后体先感而后寂曰在阴阳言则用在阳
而体在阴然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不可分先后今只
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
是先有此理动而生阳亦只是理静而生阴亦只是
理○万物四时五行只是从那太极中来太极只是
一个气迤逦分做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
又分做五气又散为万物○问太极解何以先动后
静先用而后体先感而后寂曰在阴阳言则用在阳
而体在阴然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不可分先后今只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710-0565b.png
就起处言之毕竟动前又是静用前又是体感前又
是寂阳前又是阴而寂前又是感静前又是动将何
者为先后不可只道今日动便为始而昨日静更不
说也如鼻息言呼吸则辞顺不可道吸呼毕竟呼前
又是吸吸前又是呼○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
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
一个理而已因其极至故名曰太极若无太极便不
翻了天地○太极理也动静气也气行则理亦行二
是寂阳前又是阴而寂前又是感静前又是动将何
者为先后不可只道今日动便为始而昨日静更不
说也如鼻息言呼吸则辞顺不可道吸呼毕竟呼前
又是吸吸前又是呼○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
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
一个理而已因其极至故名曰太极若无太极便不
翻了天地○太极理也动静气也气行则理亦行二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710-0565c.png
者常相依而未尝相离也当初元无一物只有此理
有此理便会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动极复
静循环流转其实理无穷气亦与之无穷自有天地
便是这物事在这里流转一日有一日之运一月有
一月之运一岁有一岁之运只是这个物事衮将去
○太极未动之前便是阴阴静之中自有阳之根阳
动之中又有阴之根动之所以必静者根乎阴故也
静之所以必动者根乎阳故也○太极者象数未形
有此理便会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静极复动动极复
静循环流转其实理无穷气亦与之无穷自有天地
便是这物事在这里流转一日有一日之运一月有
一月之运一岁有一岁之运只是这个物事衮将去
○太极未动之前便是阴阴静之中自有阳之根阳
动之中又有阴之根动之所以必静者根乎阴故也
静之所以必动者根乎阳故也○太极者象数未形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710-0565d.png
而其理已具之称形器已具而其理无眹之目○太
极自是函动静之理却不可以动静分体用盖静即
太极之体也动即太极之用也○太极之有动静是
天命之流行也或疑静处如何流行曰惟是一动一
静所以流行如秋冬之时谓之不流行可乎若谓不
能流行何以谓之静而生阴也观生之一字可见○
自太极至万物化生只是一个道理包括非是先有
此而后有彼但统是一个大原由体而达用从微而
极自是函动静之理却不可以动静分体用盖静即
太极之体也动即太极之用也○太极之有动静是
天命之流行也或疑静处如何流行曰惟是一动一
静所以流行如秋冬之时谓之不流行可乎若谓不
能流行何以谓之静而生阴也观生之一字可见○
自太极至万物化生只是一个道理包括非是先有
此而后有彼但统是一个大原由体而达用从微而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710-0566a.png
至著○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本不可以先后言然就
中间截断言之则亦不害其有先后也观周子所言
太极动而生阳则其未动之前固已尝静矣又言静
极复动则己静之后固必有动矣如春秋冬夏元亨
利贞固不能无先后然不冬则何以为春而不贞又
何以为元就此看之又自有先后也
节斋蔡氏曰主太极而言则太极在阴阳之先主阴阳
而言则太极在阴阳之内时既不同所主皆异不可
中间截断言之则亦不害其有先后也观周子所言
太极动而生阳则其未动之前固已尝静矣又言静
极复动则己静之后固必有动矣如春秋冬夏元亨
利贞固不能无先后然不冬则何以为春而不贞又
何以为元就此看之又自有先后也
节斋蔡氏曰主太极而言则太极在阴阳之先主阴阳
而言则太极在阴阳之内时既不同所主皆异不可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710-0566b.png
执一而废一也盖自阴阳未生之时而言则所谓太
极者即在乎阴阳之中也
西山真氏曰万物各具一理万理同出一原所谓万物
一原者太极也太极者乃万理统会之名有理即有
气分而为二则为阴阳分而为五则为五行万物万
事皆原于此人与物得之则为性性者即太极也仁
义即阴阳也仁义礼智信即五行也万物各具一理
是物物一太极也万理同出一原是万物统体一太
极者即在乎阴阳之中也
西山真氏曰万物各具一理万理同出一原所谓万物
一原者太极也太极者乃万理统会之名有理即有
气分而为二则为阴阳分而为五则为五行万物万
事皆原于此人与物得之则为性性者即太极也仁
义即阴阳也仁义礼智信即五行也万物各具一理
是物物一太极也万理同出一原是万物统体一太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710-0566c.png
极也太极非有形有器之物只是理之至者故曰无
极而太极
北溪陈氏曰太极之所以为极至者言此理至中至正
至精至粹至神至妙至矣尽矣不可以复加矣故强
名曰极○太极只是以理言也理缘何又谓之极极
至也以其在中有枢极之义如皇极北极等皆有在
中之义不可便训极为中盖极之为物常在物之中
四面到此都极至都去不得如屋脊梁谓之屋极者
极而太极
北溪陈氏曰太极之所以为极至者言此理至中至正
至精至粹至神至妙至矣尽矣不可以复加矣故强
名曰极○太极只是以理言也理缘何又谓之极极
至也以其在中有枢极之义如皇极北极等皆有在
中之义不可便训极为中盖极之为物常在物之中
四面到此都极至都去不得如屋脊梁谓之屋极者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710-0566d.png
亦只是屋之众材四面凑合到此处皆极其中就此
处分出去布为众材四面又皆停匀无偏剩偏欠之
处如塔之尖处便是极如北极四面星宿皆运转惟
此不动所以为天之枢若太极云者乃是就理论天
之所以万古常运地之所以万古常存人物之所以
万古生生不息不是各各自恁地都是理在其中为
之主宰便自然如此就其为天地万物主宰处论恁
地浑沦极至故以太极名之盖总天地万物之理到
处分出去布为众材四面又皆停匀无偏剩偏欠之
处如塔之尖处便是极如北极四面星宿皆运转惟
此不动所以为天之枢若太极云者乃是就理论天
之所以万古常运地之所以万古常存人物之所以
万古生生不息不是各各自恁地都是理在其中为
之主宰便自然如此就其为天地万物主宰处论恁
地浑沦极至故以太极名之盖总天地万物之理到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710-0567a.png
此凑合更无去处及散而为天地为人为物又皆一
一停匀无少亏欠所以谓之太极○太极只是总天
地万物之理而言不可离天地万物之外而别为之
论才说离天地万物而有个理便成两截去了○未
有天地万物先有是理然此理不是悬空在那里才
有天地万物之理便有天地万物之气才有天地万
物之气则此理便全在天地万物之中周子所谓太
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是有这动之理便能动而生
一停匀无少亏欠所以谓之太极○太极只是总天
地万物之理而言不可离天地万物之外而别为之
论才说离天地万物而有个理便成两截去了○未
有天地万物先有是理然此理不是悬空在那里才
有天地万物之理便有天地万物之气才有天地万
物之气则此理便全在天地万物之中周子所谓太
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是有这动之理便能动而生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710-0567b.png
阳才动而生阳则是理便已具于阳动之中有这静
之理便能静而生阴才静而生阴则是理便已具于
阴静之中然则才有理便有气才有气理便全在这
气里面那相接处全无些子缝罅如何分得孰为先
孰为后所谓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若分别得先后便
偏在一边非浑沦极至之物
临川吴氏曰太极本无体用之分其流行变化者皆气
机之阖辟有静时有动时当其静也太极在其中以
之理便能静而生阴才静而生阴则是理便已具于
阴静之中然则才有理便有气才有气理便全在这
气里面那相接处全无些子缝罅如何分得孰为先
孰为后所谓动静无端阴阳无始若分别得先后便
偏在一边非浑沦极至之物
临川吴氏曰太极本无体用之分其流行变化者皆气
机之阖辟有静时有动时当其静也太极在其中以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710-0567c.png
其静也因以为太极之体及其动也太极亦在其中
以其动也因以为太极之用太极之冲漠无朕声臭
泯然者无时而不然不以动静而有间而亦何体用
之分哉○开物之前浑沌太始混元之如此者太极
为之也开物之后有天地有人物如此者太极为之
也闭物之后人销物尽天地又合为浑沌者亦太极
为之也太极常常如此始终一般无增无减无分无
合故以未判巳判言太极者不知道之言也(此类详/见周子)
以其动也因以为太极之用太极之冲漠无朕声臭
泯然者无时而不然不以动静而有间而亦何体用
之分哉○开物之前浑沌太始混元之如此者太极
为之也开物之后有天地有人物如此者太极为之
也闭物之后人销物尽天地又合为浑沌者亦太极
为之也太极常常如此始终一般无增无减无分无
合故以未判巳判言太极者不知道之言也(此类详/见周子)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710-0567d.png
(太极/图下)
天地
程子曰凡有气莫非天凡有形莫非地○天地之中理
必相直则四边常有空阙处空阙处如何地之下岂
无天今所谓地者特于(一作/为)天中一物尔如云气之
聚以其久而不散也故为对凡地动者只是气动凡
所指地者(一作损/阙处)只是土土亦一物尔不可言地更
须要知坤元承天是地之道也○天地动静之理天
天地
程子曰凡有气莫非天凡有形莫非地○天地之中理
必相直则四边常有空阙处空阙处如何地之下岂
无天今所谓地者特于(一作/为)天中一物尔如云气之
聚以其久而不散也故为对凡地动者只是气动凡
所指地者(一作损/阙处)只是土土亦一物尔不可言地更
须要知坤元承天是地之道也○天地动静之理天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710-0568a.png
圜则须转地方则须安静南北之位岂可不定下所
以定南北者在坎离也坎离又不是人安排得来莫
非自然也○天地之化一息不留疑其速也然寒暑
之变甚渐○冬至之前天地闭塞可谓静矣日月运
行未尝息也则谓之不动可乎故曰动静不相离○
天只主施成之者地也○天地生物之气象可见而
不可言善观于此者必知道也○道则自然生万物
今夫春生夏长了一番皆是道之生后来生长不可
以定南北者在坎离也坎离又不是人安排得来莫
非自然也○天地之化一息不留疑其速也然寒暑
之变甚渐○冬至之前天地闭塞可谓静矣日月运
行未尝息也则谓之不动可乎故曰动静不相离○
天只主施成之者地也○天地生物之气象可见而
不可言善观于此者必知道也○道则自然生万物
今夫春生夏长了一番皆是道之生后来生长不可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710-0568b.png
道却将既生之气后来却要生长道则自然生生不
息○天理生生相续不息无为故也使竭智巧而为
之未有能不息也○地气不上腾则天气不下降天
气降而至于地地中生物者皆天气也惟无成而代
有终者地之道也○万物始生也郁结未通则实塞
于天地之间至于畅茂则塞意亡矣○天之所以为
天本何为哉苍苍焉耳矣其所以名之曰天盖自然
之理也○诗书中凡有个主宰意思者皆言帝有一
息○天理生生相续不息无为故也使竭智巧而为
之未有能不息也○地气不上腾则天气不下降天
气降而至于地地中生物者皆天气也惟无成而代
有终者地之道也○万物始生也郁结未通则实塞
于天地之间至于畅茂则塞意亡矣○天之所以为
天本何为哉苍苍焉耳矣其所以名之曰天盖自然
之理也○诗书中凡有个主宰意思者皆言帝有一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710-0568c.png
个包函偏覆底意思则皆言天○天地之化虽荡然
无穷然阴阳之度寒暑昼夜之变莫不有常久之道
所以为中庸也○天地所以不已有常久之道也人
能常于可久之道则与天地合○天地以虚为德至
善者虚也虚者天地之祖天地从虚中来○或问天
帝之异曰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至妙谓
之神以功用谓之鬼神以性情谓之乾其实一而已
所自而名之者异也夫天专言之则道也○以气明
无穷然阴阳之度寒暑昼夜之变莫不有常久之道
所以为中庸也○天地所以不已有常久之道也人
能常于可久之道则与天地合○天地以虚为德至
善者虚也虚者天地之祖天地从虚中来○或问天
帝之异曰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以至妙谓
之神以功用谓之鬼神以性情谓之乾其实一而已
所自而名之者异也夫天专言之则道也○以气明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710-0568d.png
道气亦形而下者耳○万物之始气化而已既形气
相禅则形化长而气化消○天地之化既是二物必
动已不齐譬之两扇磨行便其齿齐不得齿齐既动
则物之出者何可得齐转则齿更不复得齐从此参
差万变巧历不能穷也○气之所钟有偏正故有人
物之殊有清浊故有智愚之等○造化不穷盖生气
也近取诸身于出入息气见阖辟往来之理呼气既
往往则不反非吸既往之气而后为呼也○凡物之
相禅则形化长而气化消○天地之化既是二物必
动已不齐譬之两扇磨行便其齿齐不得齿齐既动
则物之出者何可得齐转则齿更不复得齐从此参
差万变巧历不能穷也○气之所钟有偏正故有人
物之殊有清浊故有智愚之等○造化不穷盖生气
也近取诸身于出入息气见阖辟往来之理呼气既
往往则不反非吸既往之气而后为呼也○凡物之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710-0569a.png
散其气遂尽无复归本原之理天地间如红炉虽生
物销铄亦尽况既散之气岂有复在天地造化又焉
用此既散之气其造化者自是生气此气之终始开
辟便是易一阖一辟谓之变○时所以有古今风气
人物之异者何也气有淳漓自然之理有盛则必有
衰有终则必有始有昼则必有夜譬之一片地始开
荒田则其收谷倍及其久也一岁薄于一岁气有盛
衰故也至如东西汉以来人才文章皆别所尚异也
物销铄亦尽况既散之气岂有复在天地造化又焉
用此既散之气其造化者自是生气此气之终始开
辟便是易一阖一辟谓之变○时所以有古今风气
人物之异者何也气有淳漓自然之理有盛则必有
衰有终则必有始有昼则必有夜譬之一片地始开
荒田则其收谷倍及其久也一岁薄于一岁气有盛
衰故也至如东西汉以来人才文章皆别所尚异也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710-0569b.png
尚所以异亦由心所以为心所以然者只为生得来
如此至如春夏秋冬所生之物各异其栽培浇灌之
宜亦须各以其时不可一也只如均是春生之物春
初生得又别春中又别春尽时所生又别○西北与
东南人才不同气之厚薄异也○问太古之时人物
同生乎曰然纯气为人繁气为物乎曰然其所生也
无所从受则气之所化乎曰然
致堂胡氏曰夫天非若地之有形也自地而上无非天
如此至如春夏秋冬所生之物各异其栽培浇灌之
宜亦须各以其时不可一也只如均是春生之物春
初生得又别春中又别春尽时所生又别○西北与
东南人才不同气之厚薄异也○问太古之时人物
同生乎曰然纯气为人繁气为物乎曰然其所生也
无所从受则气之所化乎曰然
致堂胡氏曰夫天非若地之有形也自地而上无非天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710-0569c.png
者昔人以积气名其象以倚盖名其形皆非知天者
庄周氏曰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言天无色也无色则
无声无臭皆举之矣日月星辰之系乎天非若山川
草木之丽乎地也著明森列躔度行止皆气机自运
莫使之然而然者无所托也若其有托则是以形相
属一丽乎形能无坏乎
朱子曰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
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许多查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
庄周氏曰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言天无色也无色则
无声无臭皆举之矣日月星辰之系乎天非若山川
草木之丽乎地也著明森列躔度行止皆气机自运
莫使之然而然者无所托也若其有托则是以形相
属一丽乎形能无坏乎
朱子曰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
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许多查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710-0569d.png
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
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天
运不息昼夜辊转故地𣙜在中间使天有一息之停
则地须陷下惟天运转之急故凝结得许多查滓在
中间地者气之查滓所以道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
地○问天有形质否曰只是个旋风下软上坚道家
谓之刚风人常说天有九重分九处为号非也只是
旋有九耳但下面气较浊而暗上面至高处则至清
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天
运不息昼夜辊转故地𣙜在中间使天有一息之停
则地须陷下惟天运转之急故凝结得许多查滓在
中间地者气之查滓所以道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
地○问天有形质否曰只是个旋风下软上坚道家
谓之刚风人常说天有九重分九处为号非也只是
旋有九耳但下面气较浊而暗上面至高处则至清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710-0570a.png
至明耳○天地始初混沌未分时想只有水火二者
水之滓脚便成地今登高而望群山皆为波浪之状
便是水泛如此只不知因甚么时凝了初间极软后
来方凝得硬问想得如潮水涌起沙相似曰然水之
极浊便成地火之极清便成风霆雷电日星乏属○
问自开辟以来至今未万年不知已前如何曰已前
亦须如此一番明白来又问天地会坏否曰不会坏
只是相将人无道极了便一齐打合混沌一番人物
水之滓脚便成地今登高而望群山皆为波浪之状
便是水泛如此只不知因甚么时凝了初间极软后
来方凝得硬问想得如潮水涌起沙相似曰然水之
极浊便成地火之极清便成风霆雷电日星乏属○
问自开辟以来至今未万年不知已前如何曰已前
亦须如此一番明白来又问天地会坏否曰不会坏
只是相将人无道极了便一齐打合混沌一番人物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710-0570b.png
都尽又重新起又问生第一个人时如何曰以气化
二五之精合而成形释家谓之化生如今物之化生
者甚多如虱然○方浑沦未判阴阳之气混合幽暗
及其既分中间放得宽阔光朗而两仪始立邵康节
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则是十二万九千六
百年之前又是一个大阖辟更以上亦复如此直是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小者大之影只昼夜便可见五
峰所谓一气大息震荡无垠海宇变动山勃川湮人
二五之精合而成形释家谓之化生如今物之化生
者甚多如虱然○方浑沦未判阴阳之气混合幽暗
及其既分中间放得宽阔光朗而两仪始立邵康节
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则是十二万九千六
百年之前又是一个大阖辟更以上亦复如此直是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小者大之影只昼夜便可见五
峰所谓一气大息震荡无垠海宇变动山勃川湮人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710-0570c.png
物消尽旧迹大灭是谓鸿荒之世尝见高山有螺蚌
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
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此事思之至深有
可验者○问天地未判时下面许多都已有否曰只
是都有此理天地生物千万年古今只不离许多物
○地却是有空缺处天却四方上下都周匝无空缺
逼塞满皆是天地之四向底下却靠著那天天包地
其气无不通恁地看来浑只是天了气却从地中迸
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
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此事思之至深有
可验者○问天地未判时下面许多都已有否曰只
是都有此理天地生物千万年古今只不离许多物
○地却是有空缺处天却四方上下都周匝无空缺
逼塞满皆是天地之四向底下却靠著那天天包地
其气无不通恁地看来浑只是天了气却从地中迸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710-0570d.png
出又见地广处○天包乎地天之气又行乎地之中
故横渠云地对天不过○问晋志论浑天以为天外
是水所以浮天而载地是如何曰天外无水地下是
水载○问天地之所以高深曰天只是气非独是高
只今人在地上便只见如此高要之连地下亦是天
又云世间无一个物事大故地恁地大地只是气之
查滓故厚而深也○天地但阴阳之一物依旧是阴
阳之气所生也○康节言天依形地附气所以重复
故横渠云地对天不过○问晋志论浑天以为天外
是水所以浮天而载地是如何曰天外无水地下是
水载○问天地之所以高深曰天只是气非独是高
只今人在地上便只见如此高要之连地下亦是天
又云世间无一个物事大故地恁地大地只是气之
查滓故厚而深也○天地但阴阳之一物依旧是阴
阳之气所生也○康节言天依形地附气所以重复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710-0571a.png
而言不出此意者惟恐人于天地之外别寻去处故
也天理无外所以其形有涯而其气无涯也为其气
极𦂳故能扛得他住不然则坠矣气外更须有躯壳
甚厚所以固此气也若夫地动只是一处动动亦不
至远也古今历家只是推得个阴阳消长界分尔如
何得似康节说得那天依地地附天天地自相依附
天依形地附气底几句○问天依地地附气曰恐人
道下面有物天行急地阁在中○问康节天地自相
也天理无外所以其形有涯而其气无涯也为其气
极𦂳故能扛得他住不然则坠矣气外更须有躯壳
甚厚所以固此气也若夫地动只是一处动动亦不
至远也古今历家只是推得个阴阳消长界分尔如
何得似康节说得那天依地地附天天地自相依附
天依形地附气底几句○问天依地地附气曰恐人
道下面有物天行急地阁在中○问康节天地自相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710-0571b.png
依附之说某以为此说与周子太极图程子动静无
端阴阳无始之义一致非历家所能窥测曰康节之
说大体固如是矣然历家之说亦须考之方见其细
密处如礼记月令疏及晋天文志皆不可不读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天无明夜半黑淬淬地天之正色
○天只是一个大底物须是大著心肠看他始得以
天运言之一日固是转一匝然又有大转底时候不
可如此偏滞求也○天转也非自东而西也非旋环
端阴阳无始之义一致非历家所能窥测曰康节之
说大体固如是矣然历家之说亦须考之方见其细
密处如礼记月令疏及晋天文志皆不可不读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天无明夜半黑淬淬地天之正色
○天只是一个大底物须是大著心肠看他始得以
天运言之一日固是转一匝然又有大转底时候不
可如此偏滞求也○天转也非自东而西也非旋环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710-0571c.png
磨转却是侧转○伊川云测景以三万里为准若有
穷然有至一边已及一万五千里者而天地之运盖
如初也此言盖误所谓升降一万五千里中者谓冬
夏日行南陆北陆之间相去一万五千里耳非谓周
天只三万里○天之外无穷而其中央空处有限天
左旋而星拱极仰观可见四游之说则未可知然历
家之说乃以算数得之非凿空而言也若果有之亦
与左旋拱北之说不相妨如虚空中一圆毬自内而
穷然有至一边已及一万五千里者而天地之运盖
如初也此言盖误所谓升降一万五千里中者谓冬
夏日行南陆北陆之间相去一万五千里耳非谓周
天只三万里○天之外无穷而其中央空处有限天
左旋而星拱极仰观可见四游之说则未可知然历
家之说乃以算数得之非凿空而言也若果有之亦
与左旋拱北之说不相妨如虚空中一圆毬自内而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710-0571d.png
观之其坐向不动而常左旋自外而观之则又一面
四游以薄四表而止也○问康节论六合之外恐无
外否曰理无内外六合之形须有内外日从东畔升
西畔沉明日又从东畔升这上面许多下面亦许多
岂不是六合之内历家算气只算得到日月星辰运
行处上去更算不得安得是无内外○问天地之心
亦灵否还只是漠然无为曰天地之心不可道是不
灵但不如人恁地思虑伊川曰天地无心而成化圣
四游以薄四表而止也○问康节论六合之外恐无
外否曰理无内外六合之形须有内外日从东畔升
西畔沉明日又从东畔升这上面许多下面亦许多
岂不是六合之内历家算气只算得到日月星辰运
行处上去更算不得安得是无内外○问天地之心
亦灵否还只是漠然无为曰天地之心不可道是不
灵但不如人恁地思虑伊川曰天地无心而成化圣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710-0572a.png
人有心而无为○问天地之心天地之理理是道理
心是主宰底意否曰心固是主宰底意然所谓主宰
者即是理也不是心外别有个理理外别有个心又
问此心字与帝字相似否曰人字似天字心字似帝
字○问天地无心仁便是天地之心若使其有心必
有思虑有营为天地曷尝有思虑来然其所以四时
行百物生者盖以其合当如此便如此不待思惟此
所以为天地之道曰如此则易所谓复其见天地之
心是主宰底意否曰心固是主宰底意然所谓主宰
者即是理也不是心外别有个理理外别有个心又
问此心字与帝字相似否曰人字似天字心字似帝
字○问天地无心仁便是天地之心若使其有心必
有思虑有营为天地曷尝有思虑来然其所以四时
行百物生者盖以其合当如此便如此不待思惟此
所以为天地之道曰如此则易所谓复其见天地之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710-0572b.png
心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又如何如所说祗说得他
无心处耳若果无心则须牛生出马桃树上发李花
他又却自定程子曰以主宰谓之帝以性情谓之乾
他这名义自定心便是他个主宰处所以谓天地以
生物为心○天地之间品物万形各有所事惟天确
然于上地隤然于下一无所为只以生物为事故易
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而程子亦曰天只是以生为道
其论复见天地之心又以动之端言之其理亦已明
无心处耳若果无心则须牛生出马桃树上发李花
他又却自定程子曰以主宰谓之帝以性情谓之乾
他这名义自定心便是他个主宰处所以谓天地以
生物为心○天地之间品物万形各有所事惟天确
然于上地隤然于下一无所为只以生物为事故易
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而程子亦曰天只是以生为道
其论复见天地之心又以动之端言之其理亦已明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710-0572c.png
矣然所谓以生为道者亦非谓将生来做道也○天
地别无勾当只是以生物为心一元之气运转流通
略无停间只是生出许多万物而已问程子谓天地
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曰这是说天地无心
处且如四时行百物生天地何所容心至于圣人则
顺理而已复何为哉所以明道云天地之常以其心
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说
得最好问普万物莫是以心周遍而无私否曰天地
地别无勾当只是以生物为心一元之气运转流通
略无停间只是生出许多万物而已问程子谓天地
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曰这是说天地无心
处且如四时行百物生天地何所容心至于圣人则
顺理而已复何为哉所以明道云天地之常以其心
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说
得最好问普万物莫是以心周遍而无私否曰天地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710-0572d.png
以此心普及万物人得之遂为人之心物得之遂为
物之心草木禽兽接著遂为草木禽兽之心只是一
个天地之心尔今须要知得他有心处又要见得他
无心处只恁定说不得○万物生长是天地无心时
枯槁欲生是天地有心时○造化之运如磨上面常
转而不止万物之生似磨中撒出有粗有细自是不
齐又曰天地之形如人以两碗相合贮水于内以手
常常掉开则水在内不出稍住手则水漏矣○或问
物之心草木禽兽接著遂为草木禽兽之心只是一
个天地之心尔今须要知得他有心处又要见得他
无心处只恁定说不得○万物生长是天地无心时
枯槁欲生是天地有心时○造化之运如磨上面常
转而不止万物之生似磨中撒出有粗有细自是不
齐又曰天地之形如人以两碗相合贮水于内以手
常常掉开则水在内不出稍住手则水漏矣○或问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710-0573a.png
大钧播物还是一去便休也还有去而复来之理曰
一去便休耳岂有散而复聚之气
西山真氏曰按杨倞注荀子有曰天无实形地之上空
虚者皆天也
庸斋许氏曰天地之大乃阴阳自虚自实前无始后无
终者也大槩有时而混沌有时而开辟耳伏羲之前
吾不知其几混沌几开辟矣所为混沌而开辟者以
阴阳之运有泰否阴阳之气有通塞方其泰而通也
一去便休耳岂有散而复聚之气
西山真氏曰按杨倞注荀子有曰天无实形地之上空
虚者皆天也
庸斋许氏曰天地之大乃阴阳自虚自实前无始后无
终者也大槩有时而混沌有时而开辟耳伏羲之前
吾不知其几混沌几开辟矣所为混沌而开辟者以
阴阳之运有泰否阴阳之气有通塞方其泰而通也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710-0573b.png
天以清而浮于上地以凝而填于下人物生息繁滋
于其中复有英君谊辟相继为主而人极以立以两
间之开辟者如此宜不至于再为混沌矣然阴阳之
运不能以常泰阴阳之气不能以常通上下或历千
万百年或历数万年泰者有时而否通者有时而塞
至于否塞之极也则天之清以浮者浊而低地之凝
以填者裂而泄人物之生息繁滋者亦歇灭而萎败
当此之时五行之用皆废而水火之性独悖逆焉火
于其中复有英君谊辟相继为主而人极以立以两
间之开辟者如此宜不至于再为混沌矣然阴阳之
运不能以常泰阴阳之气不能以常通上下或历千
万百年或历数万年泰者有时而否通者有时而塞
至于否塞之极也则天之清以浮者浊而低地之凝
以填者裂而泄人物之生息繁滋者亦歇灭而萎败
当此之时五行之用皆废而水火之性独悖逆焉火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710-0573c.png
不为离虚之明而偏于沈伏水不为坎陷之满而偏
于沸腾二者虽皆反常而成天地之混沌者水也前
日之开辟者至此又成一混沌矣天地每成一混沌
所不死者有元气焉惟其元气不死故阴阳之否者
终以泰阴阳之塞者终以通或历数百年或历数千
年天之低以浊者又复清而浮地之裂以泄者又复
凝而填人物之歇灭萎败者又复生息而繁滋此阴
阳之运气已泰而通则前日之混沌者复为之开辟
于沸腾二者虽皆反常而成天地之混沌者水也前
日之开辟者至此又成一混沌矣天地每成一混沌
所不死者有元气焉惟其元气不死故阴阳之否者
终以泰阴阳之塞者终以通或历数百年或历数千
年天之低以浊者又复清而浮地之裂以泄者又复
凝而填人物之歇灭萎败者又复生息而繁滋此阴
阳之运气已泰而通则前日之混沌者复为之开辟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710-0573d.png
矣然天地由开辟而混沌者固以其渐由混沌而开
辟者亦以其渐方开辟之初又必有聪明神圣者继
天为主而人极以复立伏羲盖当一开辟之初也
鲁斋许氏曰天道常于不足处行将去亦屈伸消长乘
除对待之理天之道损有馀补不足人则不能合天
道也○天有寒暑昼夜物有生荣枯瘁人有富贵贫
贱风雨露雷无非教也富贵福泽贫贱忧戚亦无非
教也此天地所以造化万物日新无敝者也○天道
辟者亦以其渐方开辟之初又必有聪明神圣者继
天为主而人极以复立伏羲盖当一开辟之初也
鲁斋许氏曰天道常于不足处行将去亦屈伸消长乘
除对待之理天之道损有馀补不足人则不能合天
道也○天有寒暑昼夜物有生荣枯瘁人有富贵贫
贱风雨露雷无非教也富贵福泽贫贱忧戚亦无非
教也此天地所以造化万物日新无敝者也○天道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710-0574a.png
二气此一气消缩彼一气便发达此一气来彼一气
便往无俱往并发之理阴气方长阳便伏又严霜以
肃之使阳气必伏
天度(历法附/)
朱子曰天有三百六十度只是天行得过处为度天之
过处便是日之退处日月会为辰○天道与日月五
星皆是左旋天道日一周天而常过一度日亦日一
周天起度端终度端故比天道常不及一度月行不
便往无俱往并发之理阴气方长阳便伏又严霜以
肃之使阳气必伏
天度(历法附/)
朱子曰天有三百六十度只是天行得过处为度天之
过处便是日之退处日月会为辰○天道与日月五
星皆是左旋天道日一周天而常过一度日亦日一
周天起度端终度端故比天道常不及一度月行不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710-0574b.png
及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今人却云月行速日行迟
此错说也但历家以右旋为说取其易见日月之度
耳○天行健一日一夜一周天过一度日稍迟一度
月又迟十三度有奇耳因举陈元滂云只似在圆地
上走一人过急一步一人差不及一步又一人甚缓
差数步也天行只管差过故历法亦只管差尧时昏
旦星中于午月令差于未汉晋以来又差今比尧时
似差及四分之一古时冬至日在牵牛今却在斗○
此错说也但历家以右旋为说取其易见日月之度
耳○天行健一日一夜一周天过一度日稍迟一度
月又迟十三度有奇耳因举陈元滂云只似在圆地
上走一人过急一步一人差不及一步又一人甚缓
差数步也天行只管差过故历法亦只管差尧时昏
旦星中于午月令差于未汉晋以来又差今比尧时
似差及四分之一古时冬至日在牵牛今却在斗○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0710-0574c.png
辰天壤也每一辰各有几度谓如日月宿于角几度
即所宿处为辰○日月所会是谓辰注云一岁日月
十二会所会为辰十一月辰在星纪十二月辰在元
枵之类是也然此独在天之位耳若以地而言之则
南面而立其前后左右亦有四方十二辰之位焉但
在地之位一定不易而在天之象运转不停惟天之
鹑火加于地之午位乃与地合而得天运之正耳○
或问天道左旋自西而东日月右行则如何曰横渠
即所宿处为辰○日月所会是谓辰注云一岁日月
十二会所会为辰十一月辰在星纪十二月辰在元
枵之类是也然此独在天之位耳若以地而言之则
南面而立其前后左右亦有四方十二辰之位焉但
在地之位一定不易而在天之象运转不停惟天之
鹑火加于地之午位乃与地合而得天运之正耳○
或问天道左旋自西而东日月右行则如何曰横渠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0710-0574d.png
说日月皆是左旋说得好盖天行甚健一日一夜周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进过一度日行速健
次于天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正
恰好比天进一度则日为退一度二日天进二度则
日为退二度积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则天
所进过之度又恰周得本数而日所退之度亦恰退
尽本数遂与天会而成一年月行迟一日一夜三百
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行不尽比天为退了十三度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进过一度日行速健
次于天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正
恰好比天进一度则日为退一度二日天进二度则
日为退二度积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则天
所进过之度又恰周得本数而日所退之度亦恰退
尽本数遂与天会而成一年月行迟一日一夜三百
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行不尽比天为退了十三度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0710-0575a.png
有奇进数为顺天而左退数为逆天而右历家以进
数难算只以退数算之故谓之右行且曰日行迟月
行速然则日行却得其正○问天道左旋日月星辰
右转曰自疏家有此说人皆守定某看天上日月星
不曾右转只是随天转天行健这个物事极是转得
速且如今日日与月星都在这度上明日旋一转天
却过了一度日迟些便欠了一度月又迟些又欠了
十三度如岁星须一转争了三十度要看历数子细
数难算只以退数算之故谓之右行且曰日行迟月
行速然则日行却得其正○问天道左旋日月星辰
右转曰自疏家有此说人皆守定某看天上日月星
不曾右转只是随天转天行健这个物事极是转得
速且如今日日与月星都在这度上明日旋一转天
却过了一度日迟些便欠了一度月又迟些又欠了
十三度如岁星须一转争了三十度要看历数子细
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0710-0575b.png
只是璇玑玉衡数中载王蕃浑天说一段极精密便
是说一个现成天地了其说曰天之形状似鸟卵地
居其中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圆如弹丸故曰浑天
言其形体浑浑然也其术以为天半覆地上半在地
下其天居地上见者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地下亦然
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下亦三十六度而
嵩高正当天之中极南五十五度当嵩高之上又其
南十二度为夏至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春秋
是说一个现成天地了其说曰天之形状似鸟卵地
居其中天包地外犹壳之裹黄圆如弹丸故曰浑天
言其形体浑浑然也其术以为天半覆地上半在地
下其天居地上见者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地下亦然
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下亦三十六度而
嵩高正当天之中极南五十五度当嵩高之上又其
南十二度为夏至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春秋
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0710-0575c.png
分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冬至之日道南下去
地三十一度而已是夏至日北去极六十七度春秋
分去极九十一度冬至去极一百一十五度此其大
率也南北极持其两端其天与日月星宿斜而回转
也○问或以为天是一日一周日则不及一度非天
过一度也曰此说不是若以为天是一日一周则四
时中星如何解不同更是如此则日日一般却如何
纪岁把甚么时节做定限若以为天不过而日不及
地三十一度而已是夏至日北去极六十七度春秋
分去极九十一度冬至去极一百一十五度此其大
率也南北极持其两端其天与日月星宿斜而回转
也○问或以为天是一日一周日则不及一度非天
过一度也曰此说不是若以为天是一日一周则四
时中星如何解不同更是如此则日日一般却如何
纪岁把甚么时节做定限若以为天不过而日不及
卷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0710-0575d.png
一度则䟎来䟎去将次午时便打三更矣因取礼记
月令疏指其中说早晚不同及更行一度两处曰此
说得甚分明其他历书都不如此说盖非不晓但习
而不察更不去子细检点而今若就天里看时只是
行得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若把天外来说则
是一日过了一度蔡季通尝有言论日月则在天里
论天则在太虚空里若去太虚空里观那天自是日
月衮得不在旧时处了天无体只二十八宿便是天
月令疏指其中说早晚不同及更行一度两处曰此
说得甚分明其他历书都不如此说盖非不晓但习
而不察更不去子细检点而今若就天里看时只是
行得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若把天外来说则
是一日过了一度蔡季通尝有言论日月则在天里
论天则在太虚空里若去太虚空里观那天自是日
月衮得不在旧时处了天无体只二十八宿便是天
卷二十六 第 28a 页 WYG0710-0576a.png
体日月皆从角起天亦从角起日则一日运一周依
旧只到那角上天则一周了又过角些子日日累上
去则一年便与日会蔡仲默天说亦云天体至圆周
围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绕地左旋常一日一
周而过一度日丽天而少迟故日行一日亦绕地一
周而在天为不及一度积三百六十五日九百四十
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而与天会是一岁日行之数也
月丽天而尤迟一日常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
旧只到那角上天则一周了又过角些子日日累上
去则一年便与日会蔡仲默天说亦云天体至圆周
围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绕地左旋常一日一
周而过一度日丽天而少迟故日行一日亦绕地一
周而在天为不及一度积三百六十五日九百四十
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而与天会是一岁日行之数也
月丽天而尤迟一日常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
卷二十六 第 28b 页 WYG0710-0576b.png
七积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与
日会十二会得全日三百四十八馀分之积又五千
九百八十八如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得六不尽三百
四十八通计得日三百五十四九百四十分日之三
百四十八是一岁月行之数也岁有十二月月有三
十日三百六十日者一岁之常数也故日与天会而
多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者为气盈月
与日会而少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五百九十二者
日会十二会得全日三百四十八馀分之积又五千
九百八十八如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得六不尽三百
四十八通计得日三百五十四九百四十分日之三
百四十八是一岁月行之数也岁有十二月月有三
十日三百六十日者一岁之常数也故日与天会而
多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者为气盈月
与日会而少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五百九十二者
卷二十六 第 29a 页 WYG0710-0576c.png
为朔虚合气盈朔虚而闰生焉故一岁闰率则十日
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三岁一闰则三十二
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六百单一五岁再闰则五十四
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七十五十有九岁七闰则
气分分齐是为一章也此说也分明○问周天之度
是自然之数是强分曰天左旋一昼一夜行一周而
又过了一度以其行过处一日作一度三百六十五
度四分度之一方是一周只将南北表看今日恁地
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三岁一闰则三十二
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六百单一五岁再闰则五十四
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七十五十有九岁七闰则
气分分齐是为一章也此说也分明○问周天之度
是自然之数是强分曰天左旋一昼一夜行一周而
又过了一度以其行过处一日作一度三百六十五
度四分度之一方是一周只将南北表看今日恁地
卷二十六 第 29b 页 WYG0710-0576d.png
看时有甚星在表边明日恁时看这星又差远或别
是一星了○问同度同道曰天有黄道有赤道天正
如一圆匣相似赤道是那匣子相合缝处在天之中
黄道一半在赤道之内一半在赤道之外东西两处
与赤道相交度却是将天横分为许多度数会时是
日月在那黄道赤道十字路头相交处厮撞著望时
是月与日正相向如一个在子一个在午皆同一度
谓如月在毕十一度日亦在毕十一度虽同此一度
是一星了○问同度同道曰天有黄道有赤道天正
如一圆匣相似赤道是那匣子相合缝处在天之中
黄道一半在赤道之内一半在赤道之外东西两处
与赤道相交度却是将天横分为许多度数会时是
日月在那黄道赤道十字路头相交处厮撞著望时
是月与日正相向如一个在子一个在午皆同一度
谓如月在毕十一度日亦在毕十一度虽同此一度
卷二十六 第 30a 页 WYG0710-0577a.png
却南北相向日所以蚀于朔者月常在下日常在上
既是相会被月在下面遮了日故日蚀望时月蚀固
是阴敢与阳敌然历家又谓之暗虚盖火日外影其
中实暗到望时恰当著其中暗虚故月蚀○或言嵩
山本不当天之中为是天形欹侧遂当其中耳曰嵩
山不是天之中乃是地之中黄道赤道皆在嵩山之
北南极北极天之枢纽只有此处不动如磨脐然此
是天之中至极处如人之脐带也○问天有黄赤二
既是相会被月在下面遮了日故日蚀望时月蚀固
是阴敢与阳敌然历家又谓之暗虚盖火日外影其
中实暗到望时恰当著其中暗虚故月蚀○或言嵩
山本不当天之中为是天形欹侧遂当其中耳曰嵩
山不是天之中乃是地之中黄道赤道皆在嵩山之
北南极北极天之枢纽只有此处不动如磨脐然此
是天之中至极处如人之脐带也○问天有黄赤二
卷二十六 第 30b 页 WYG0710-0577b.png
道沈存中云非天实有之特历家设色以记日月之
行耳夫日之所由谓之黄道史家又谓月有九行黑
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
青道二出黄道东并黄道而九如此即日月之行其
道各异况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阴用事则
日退而南昼退而短月行则春东从青道夏南从赤
道秋西从白道冬北从黑道日月之行其不同道又
如此然每月合朔不知何以同度而会于所会之辰
行耳夫日之所由谓之黄道史家又谓月有九行黑
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
青道二出黄道东并黄道而九如此即日月之行其
道各异况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阴用事则
日退而南昼退而短月行则春东从青道夏南从赤
道秋西从白道冬北从黑道日月之行其不同道又
如此然每月合朔不知何以同度而会于所会之辰
卷二十六 第 31a 页 WYG0710-0577c.png
又有或蚀或不蚀及其行或高而出黄道之上或低
而出黄道之下或相近而偪或差远而不相值则皆
不蚀如何曰日月道之说所引皆是日之南北虽不
同然皆随黄道而行耳月道虽不同然亦常随黄道
而出其旁耳其合朔时日月同在一度其望日则日
月极远而相对其上下弦则日月近一而远三(如日/在午)
(则月或在卯或/在酉之类是也)故合朔之时日月之东西虽同在一
度而月道之南北或差远于日则不蚀或南北虽亦
而出黄道之下或相近而偪或差远而不相值则皆
不蚀如何曰日月道之说所引皆是日之南北虽不
同然皆随黄道而行耳月道虽不同然亦常随黄道
而出其旁耳其合朔时日月同在一度其望日则日
月极远而相对其上下弦则日月近一而远三(如日/在午)
(则月或在卯或/在酉之类是也)故合朔之时日月之东西虽同在一
度而月道之南北或差远于日则不蚀或南北虽亦
卷二十六 第 31b 页 WYG0710-0577d.png
相近而日在内月在外则不蚀此正如一人秉烛一
人执扇相交而过一人自内观之其两人相去差远
则虽扇在内烛在外而扇不能掩烛或秉烛者内而
而执扇者在外则虽近而扇亦不能掩烛以此推之
大略可见○问北辰之为天枢何也曰天圆而动包
乎地外地方而静处乎天中故天之形半覆地上半
绕地下而左旋不息其枢纽不动之处则为南北极
谓之极者犹屋脊谓之屋极也然南极低入地三十
人执扇相交而过一人自内观之其两人相去差远
则虽扇在内烛在外而扇不能掩烛或秉烛者内而
而执扇者在外则虽近而扇亦不能掩烛以此推之
大略可见○问北辰之为天枢何也曰天圆而动包
乎地外地方而静处乎天中故天之形半覆地上半
绕地下而左旋不息其枢纽不动之处则为南北极
谓之极者犹屋脊谓之屋极也然南极低入地三十
卷二十六 第 32a 页 WYG0710-0578a.png
六度故周围七十二度常隐不见北极高出地三十
六度故周围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北极之星正在常
见不隐七十二度之中常居其所而不动其傍则诸
星随天左旋更迭隐见皆若环绕而归向之知此则
知天枢之说矣○问经星左旋纬星与日月右旋是
否曰今诸家是如此说横渠说天左旋日月亦左旋
看来横渠之说极是只恐人不晓所以诗传只载旧
说或曰此亦易见如以一大轮在外一小轮载日月
六度故周围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北极之星正在常
见不隐七十二度之中常居其所而不动其傍则诸
星随天左旋更迭隐见皆若环绕而归向之知此则
知天枢之说矣○问经星左旋纬星与日月右旋是
否曰今诸家是如此说横渠说天左旋日月亦左旋
看来横渠之说极是只恐人不晓所以诗传只载旧
说或曰此亦易见如以一大轮在外一小轮载日月
卷二十六 第 32b 页 WYG0710-0578b.png
在内大轮转急小轮转慢虽都是左转只有急有慢
便觉日月似右转了曰然但如此则历家逆字皆著
改做顺字退字皆著改做进字
象山陆氏曰书疏云周天三百六十有五度四分度之
一天体圆如弹丸北高南下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
南极入地下三十六度南极去北极直径一百八十
二度强天体隆曲正当天之中央南北二极中等之
处谓之赤道去南北极各九十一度春分日行赤道
便觉日月似右转了曰然但如此则历家逆字皆著
改做顺字退字皆著改做进字
象山陆氏曰书疏云周天三百六十有五度四分度之
一天体圆如弹丸北高南下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
南极入地下三十六度南极去北极直径一百八十
二度强天体隆曲正当天之中央南北二极中等之
处谓之赤道去南北极各九十一度春分日行赤道
卷二十六 第 33a 页 WYG0710-0578c.png
从此渐北夏至行赤道之北二十四度去北极六十
七度去南极一百一十五度从夏至以后日渐南至
秋分还行赤道与春分同冬至行赤道之南去南极
六十七度去北极一百一十五度其日之行处谓之
黄道又有月行之道与日相近交路而过半在日道
之里半在日道之表其当交则两道相合去极远处
两道相去六度此其日月行道之大略也○黄道者
日所行也冬至在斗出赤道南二十四度夏至在井
七度去南极一百一十五度从夏至以后日渐南至
秋分还行赤道与春分同冬至行赤道之南去南极
六十七度去北极一百一十五度其日之行处谓之
黄道又有月行之道与日相近交路而过半在日道
之里半在日道之表其当交则两道相合去极远处
两道相去六度此其日月行道之大略也○黄道者
日所行也冬至在斗出赤道南二十四度夏至在井
卷二十六 第 33b 页 WYG0710-0578d.png
出赤道北二十四度秋分交于角春分交于奎月有
九道其出入黄道不过六度当交则合故曰交蚀交
蚀者月道与黄道交也
或问晦翁尝疑日月右转不是以为天行至健一日一
夜一周却剩一度日一日一夜恰好月则不及十三
度有奇与历家所推大段相反不知何所见而云尔
潜室陈氏曰天行日剩一度出郑康成日月俱左旋
闻横渠有此语但历家用简捷超径法巧算须用作
九道其出入黄道不过六度当交则合故曰交蚀交
蚀者月道与黄道交也
或问晦翁尝疑日月右转不是以为天行至健一日一
夜一周却剩一度日一日一夜恰好月则不及十三
度有奇与历家所推大段相反不知何所见而云尔
潜室陈氏曰天行日剩一度出郑康成日月俱左旋
闻横渠有此语但历家用简捷超径法巧算须用作
卷二十六 第 34a 页 WYG0710-0579a.png
右旋却取他背后欠天零数起算故日只作行一度
月作行十三度有奇庶乎简捷超径易布算也
临川吴氏曰天与七政八者皆动今人只将天做硬盘
却以七政之动在天盘上行古来历家盖非不知七
政亦左行但顺行不可数只得将其逆退与天度相
直处算之因此后遂谓日月五星逆行也譬如两船
使风皆趋北其一船行缓者见前船之快但觉自己
之船如倒退南行然其实只是行缓赶前船不著故
月作行十三度有奇庶乎简捷超径易布算也
临川吴氏曰天与七政八者皆动今人只将天做硬盘
却以七政之动在天盘上行古来历家盖非不知七
政亦左行但顺行不可数只得将其逆退与天度相
直处算之因此后遂谓日月五星逆行也譬如两船
使风皆趋北其一船行缓者见前船之快但觉自己
之船如倒退南行然其实只是行缓赶前船不著故
卷二十六 第 34b 页 WYG0710-0579b.png
也今当以太虚中作一空盘却以八者之行较其迟
速天行最速一日过了太虚空盘一度镇星之行比
天稍迟于太虚盘中虽略过了些子而不及于天积
二十八个月则不及天三十度岁星之行比镇星尤
迟其不及于天积十二个月与天争差三十度荧惑
之行比岁星更迟其不及于天积六十日争差三十
度太阳之行比荧惑又迟但在太虚之盘中一日行
一周匝无馀无欠比天之行一日不及天一度积一
速天行最速一日过了太虚空盘一度镇星之行比
天稍迟于太虚盘中虽略过了些子而不及于天积
二十八个月则不及天三十度岁星之行比镇星尤
迟其不及于天积十二个月与天争差三十度荧惑
之行比岁星更迟其不及于天积六十日争差三十
度太阳之行比荧惑又迟但在太虚之盘中一日行
一周匝无馀无欠比天之行一日不及天一度积一
卷二十六 第 35a 页 WYG0710-0579c.png
月则不及天三十度太白之行稍迟于太阳但有疾
时迟疾相准则与太阳同辰星之行又稍迟于太白
但有疾时迟速相准则与太白同太阴之行最迟一
日所行比天为差十二三四度其行迟故退度最多
今人不晓以为逆行则谓太阴之行最疾也今次其
行之疾迟天一土二木三火四日五金六水七月八
天土木火其行之速过于日金水月其行之迟又不
及日此其大率也
时迟疾相准则与太阳同辰星之行又稍迟于太白
但有疾时迟速相准则与太白同太阴之行最迟一
日所行比天为差十二三四度其行迟故退度最多
今人不晓以为逆行则谓太阴之行最疾也今次其
行之疾迟天一土二木三火四日五金六水七月八
天土木火其行之速过于日金水月其行之迟又不
及日此其大率也
卷二十六 第 35b 页 WYG0710-0579d.png
程子曰历象之法大抵主于日日一事正则其他皆可
推落下闳作历言数百年后当差一日其差理必然
何承天以其差遂立岁差法其法以所差分数摊在
所历之年看一岁差著几分其差后亦不定独邵尧
夫立差法冠绝古今却于日月交感之际以阴阳亏
盈求之遂不差大抵阴常亏阳常盈故只于这(一作/涨)
里差了历上若是通理所通为多尧夫之学大抵似
杨雄然亦不尽如之尝穷味有二万八千六百此非
推落下闳作历言数百年后当差一日其差理必然
何承天以其差遂立岁差法其法以所差分数摊在
所历之年看一岁差著几分其差后亦不定独邵尧
夫立差法冠绝古今却于日月交感之际以阴阳亏
盈求之遂不差大抵阴常亏阳常盈故只于这(一作/涨)
里差了历上若是通理所通为多尧夫之学大抵似
杨雄然亦不尽如之尝穷味有二万八千六百此非
卷二十六 第 36a 页 WYG0710-0580a.png
人所合和是自然也色有二万八千六百又非人所
染画得亦是自然也独声之数只得一半数不行盖
声阳也只是于日出地上数得到日入地下遂数不
行此皆有理譬之有形斯有影不可谓今日之影却
收以为来日之影(此以下/论历法)
元城刘氏与马永卿论历法曰古今历法各不同其闰
法亦从而异秦用颛帝之历水德王天下以十月为
岁首故遇闰年即闰九月而谓之后九月盖取左氏
染画得亦是自然也独声之数只得一半数不行盖
声阳也只是于日出地上数得到日入地下遂数不
行此皆有理譬之有形斯有影不可谓今日之影却
收以为来日之影(此以下/论历法)
元城刘氏与马永卿论历法曰古今历法各不同其闰
法亦从而异秦用颛帝之历水德王天下以十月为
岁首故遇闰年即闰九月而谓之后九月盖取左氏
卷二十六 第 36b 页 WYG0710-0580b.png
归馀于终之意至于汉初因而不改永卿曰书云以
闰月定四时成岁谓之定四时则是四时之间有闰
也曰非也盖谓无闰月则以春为夏以夏为秋矣故
曰定四时非谓四时之间有闰月也
朱子曰古今历家只推算得个阴阳消长界分耳○太
史公历书是说太初然却是颛顼分四历刘歆作三
统历唐一行大衍历最详备五代王朴司天考亦简
严然一行王朴之历皆止用之二三年即差王朴历
闰月定四时成岁谓之定四时则是四时之间有闰
也曰非也盖谓无闰月则以春为夏以夏为秋矣故
曰定四时非谓四时之间有闰月也
朱子曰古今历家只推算得个阴阳消长界分耳○太
史公历书是说太初然却是颛顼分四历刘歆作三
统历唐一行大衍历最详备五代王朴司天考亦简
严然一行王朴之历皆止用之二三年即差王朴历
卷二十六 第 37a 页 WYG0710-0580c.png
是七百二十加去蔡季通所用却依康节三百六十
数○今之造历者无定法只是赶趁天之行度以求
合或过则损不及则益所以多差因言古之钟律细
算寸分毫釐丝忽皆有定法如合符契皆自然而然
莫知所起古之圣人其思之如是之巧然皆非私意
撰为之也意古之历书亦必有一定之法而今亡矣
三代而下造历者纷纷莫有定议愈精愈密而愈多
差由不得古人一定之法也蔡季通尝言天之运无
数○今之造历者无定法只是赶趁天之行度以求
合或过则损不及则益所以多差因言古之钟律细
算寸分毫釐丝忽皆有定法如合符契皆自然而然
莫知所起古之圣人其思之如是之巧然皆非私意
撰为之也意古之历书亦必有一定之法而今亡矣
三代而下造历者纷纷莫有定议愈精愈密而愈多
差由不得古人一定之法也蔡季通尝言天之运无
卷二十六 第 37b 页 WYG0710-0580d.png
常日月星辰积气皆动物也其行度迟速或过不及
自是不齐使我之法能运乎天而不为天之所运则
其疏密迟速或过不及之间不出乎我此虚宽之大
数纵有差忒皆可推而不失矣何者以我法之有定
而律彼之无定自无差也季通言非是天运无定乃
其行度如此其行之差处亦是常度但后之造历者
其为数窄狭而不足以包之尔○闰馀生于朔不尽
周天之气周天之气谓二十四气也月有大小朔不
自是不齐使我之法能运乎天而不为天之所运则
其疏密迟速或过不及之间不出乎我此虚宽之大
数纵有差忒皆可推而不失矣何者以我法之有定
而律彼之无定自无差也季通言非是天运无定乃
其行度如此其行之差处亦是常度但后之造历者
其为数窄狭而不足以包之尔○闰馀生于朔不尽
周天之气周天之气谓二十四气也月有大小朔不
卷二十六 第 38a 页 WYG0710-0581a.png
得尽此气而一岁日子足矣故置闰○中气只在本
月若䟎得中气在月尽后月便当置闰○历法蔡季
通说当先论天行次及七政此亦未善要当先论太
虚以见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一定位然后
论天行以见天度加损虚度之岁分岁分既定然后
七政乃可齐耳○或说历四废日曰只是言相胜者
春是庚辛日秋是甲乙日温公潜虚亦是此意○问
历所以数差古今岂无人考得精者曰便是无人考
月若䟎得中气在月尽后月便当置闰○历法蔡季
通说当先论天行次及七政此亦未善要当先论太
虚以见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一定位然后
论天行以见天度加损虚度之岁分岁分既定然后
七政乃可齐耳○或说历四废日曰只是言相胜者
春是庚辛日秋是甲乙日温公潜虚亦是此意○问
历所以数差古今岂无人考得精者曰便是无人考
卷二十六 第 38b 页 WYG0710-0581b.png
得精细而不易所以数差若考得精密有个定数永
不会差伊川说康节历不会差或问康节何以不造
历曰他安肯为此古人历法疏阔而差少今历愈密
而愈差因以两手量卓边云且如这许多阔分作四
段被他界限阔便有差不过只在一段界限之内纵
使极差出第二三段亦只在此四界之内所以容易
推测便有差容易见今之历法于这四界内分作八
界内又分作十六界界限愈密则差数愈远何故以
不会差伊川说康节历不会差或问康节何以不造
历曰他安肯为此古人历法疏阔而差少今历愈密
而愈差因以两手量卓边云且如这许多阔分作四
段被他界限阔便有差不过只在一段界限之内纵
使极差出第二三段亦只在此四界之内所以容易
推测便有差容易见今之历法于这四界内分作八
界内又分作十六界界限愈密则差数愈远何故以
卷二十六 第 39a 页 WYG0710-0581c.png
界限愈密而踰越多也其差则一而古今历法疏密
不同故尔看来都只是不曾推得定只是移来凑合
天之运行所以当年合得不差明后年便差元不曾
推得天运定只是旋将历去合那天之行不及则添
些过则减些以合之所以一二年又差如唐一行大
衍历当时最谓精密只一二年后便差只有季通说
得好当初造历便合并天运所蹉之度都算在里几
年后蹉几分几年后蹉几度将这蹉数都算在正数
不同故尔看来都只是不曾推得定只是移来凑合
天之运行所以当年合得不差明后年便差元不曾
推得天运定只是旋将历去合那天之行不及则添
些过则减些以合之所以一二年又差如唐一行大
衍历当时最谓精密只一二年后便差只有季通说
得好当初造历便合并天运所蹉之度都算在里几
年后蹉几分几年后蹉几度将这蹉数都算在正数
卷二十六 第 39b 页 WYG0710-0581d.png
直推到尽头如此庶几历可以正而不差今人都不
曾得个大统正只管说天之运行有差造历以求合
乎天而历愈差元不知天如何会有差自是天之运
行合当如此此说极是不知当初因甚不曾算在里
但尧舜以耒历至汉都丧失了不可考缘如今是这
大总纪不正所以都无是处蔡季通算得康节历康
节历十二万九千六百分大故密今历家所用只是
万分历万分历已自是多了他如何肯用十二万分
曾得个大统正只管说天之运行有差造历以求合
乎天而历愈差元不知天如何会有差自是天之运
行合当如此此说极是不知当初因甚不曾算在里
但尧舜以耒历至汉都丧失了不可考缘如今是这
大总纪不正所以都无是处蔡季通算得康节历康
节历十二万九千六百分大故密今历家所用只是
万分历万分历已自是多了他如何肯用十二万分
卷二十六 第 40a 页 WYG0710-0582a.png
只是今之历家又说季通底用不得不知如何又曰
一行大衍历比以前历他只是做得个头势大敷衍
得阔其实差数只一般正如百贯钱脩一料药其不
能治病一也○问历法何以推月之大小曰只是以
每月二十九日半九百四十分日之二十九计之观
其合朔为如何如前月大则后月初二日月生明前
月小则后月初三日月生明
象山陆氏曰历家所谓朔虚气盈者盖以三十日为准
一行大衍历比以前历他只是做得个头势大敷衍
得阔其实差数只一般正如百贯钱脩一料药其不
能治病一也○问历法何以推月之大小曰只是以
每月二十九日半九百四十分日之二十九计之观
其合朔为如何如前月大则后月初二日月生明前
月小则后月初三日月生明
象山陆氏曰历家所谓朔虚气盈者盖以三十日为准
卷二十六 第 40b 页 WYG0710-0582b.png
朔虚者自前合朔至后合朔不满三十日其不满之
分曰朔虚气盈者一节一气共三十日有馀分而为
中分中即气也
潜室陈氏曰左传正义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
之一日一日行一度月一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
七计二十七日有馀月已行天一周至二十九日过
半(即月法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也)又逐及日而与之会是为一月
十二月而成岁一岁气周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
分曰朔虚气盈者一节一气共三十日有馀分而为
中分中即气也
潜室陈氏曰左传正义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
之一日一日行一度月一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
七计二十七日有馀月已行天一周至二十九日过
半(即月法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也)又逐及日而与之会是为一月
十二月而成岁一岁气周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
卷二十六 第 41a 页 WYG0710-0582c.png
之一今十二月惟三百五十四日是少十一日四分
之一未得气周细而言之一岁正少十二日少弱所
以然者一月有馀分二十九(日法九百四十分四百/七十分为半日今有四)
(百九十九分是/馀二十九分)合十二月馀分三百四十八是一岁
既得三百五十四日又馀三百四十八分一日九百
四十分其二百三十五分为四分日之一今于馀分
三百四十八内取二百三十五以当四分日之一仍
有一百一十三其馀整日惟有十一日又以馀分一
之一未得气周细而言之一岁正少十二日少弱所
以然者一月有馀分二十九(日法九百四十分四百/七十分为半日今有四)
(百九十九分是/馀二十九分)合十二月馀分三百四十八是一岁
既得三百五十四日又馀三百四十八分一日九百
四十分其二百三十五分为四分日之一今于馀分
三百四十八内取二百三十五以当四分日之一仍
有一百一十三其馀整日惟有十一日又以馀分一
卷二十六 第 41b 页 WYG0710-0582d.png
百一十三减之是一年正馀十日八百二十七分不
成十一日(故谓十一/日少弱)一年少十日八百二十七分积
十九年少二百六日六百七十三分少弱足以当之
古历十九年为一章章有七闰入章三年闰九月六
年闰六月九年闰三月十一年闰十一月十四年闰
八月十七年闰四月十九年闰十二月此据元首初
章若于后渐积馀分大率三十二月则置闰不必同
初章日月运转于天如人之行步故推历谓之步历
成十一日(故谓十一/日少弱)一年少十日八百二十七分积
十九年少二百六日六百七十三分少弱足以当之
古历十九年为一章章有七闰入章三年闰九月六
年闰六月九年闰三月十一年闰十一月十四年闰
八月十七年闰四月十九年闰十二月此据元首初
章若于后渐积馀分大率三十二月则置闰不必同
初章日月运转于天如人之行步故推历谓之步历
卷二十六 第 42a 页 WYG0710-0583a.png
步历之始谓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于前更无
馀分以此日为端首(即十一月甲子夜/半朔旦冬至也)故言履端用
始也分一周之日为十二月则每月当三十日馀以
日月会为一月则每月惟二十九日馀每月参差气
渐不正但观中气所在以为此月之正取中气以为
正月闰前之月中气在晦闰后之月中气在朔无中
气则谓之闰月故言举正于中也月朔之与月节每
月剩一日有馀以所有馀日归之于终积成一月则
馀分以此日为端首(即十一月甲子夜/半朔旦冬至也)故言履端用
始也分一周之日为十二月则每月当三十日馀以
日月会为一月则每月惟二十九日馀每月参差气
渐不正但观中气所在以为此月之正取中气以为
正月闰前之月中气在晦闰后之月中气在朔无中
气则谓之闰月故言举正于中也月朔之与月节每
月剩一日有馀以所有馀日归之于终积成一月则
卷二十六 第 42b 页 WYG0710-0583b.png
置闰故言归馀于终也○问汉武帝命唐都洛下闳
推算星历以为合于夏正改用太初历按自黄帝以
前调历有上元太初等历今以合夏正而用太初历
然则夏亦用太初历乎否也曰历家推上元太初谓
四千六百十七岁已尽都无丝发馀重新起历是时
定十一月甲子朔旦夜半冬至日月如合璧五星如
连珠乃新历之第一日故谓之历元汉元封七年适
当其时故改秦历用汉历改秦正用夏正非谓夏亦
推算星历以为合于夏正改用太初历按自黄帝以
前调历有上元太初等历今以合夏正而用太初历
然则夏亦用太初历乎否也曰历家推上元太初谓
四千六百十七岁已尽都无丝发馀重新起历是时
定十一月甲子朔旦夜半冬至日月如合璧五星如
连珠乃新历之第一日故谓之历元汉元封七年适
当其时故改秦历用汉历改秦正用夏正非谓夏亦
卷二十六 第 43a 页 WYG0710-0583c.png
然也
卷二十六 第 43b 页 WYG0710-0583d.png
性理大全书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