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710-024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性理大全书卷十
 皇极经世书四
  观物内篇之七
昔者孔子语尧舜则曰垂衣裳而天下治语汤武则曰
顺乎天而应乎人斯言可以该古今帝王受命之理也
尧禅舜以德舜禅禹以功以德帝也以功亦帝也然而
德下一等则入于功矣汤伐桀以放武伐纣以杀以放
卷十 第 1b 页 WYG0710-0240b.png
王也以杀亦王也然而放下一等则入于杀矣是知时
有消长事有因革前圣后圣非出于一途哉
 尧舜禅让汤武征伐其事则异其道则同以德以功
 以放以杀时之消长事之因革不同如此至于征伐
 放杀非圣人之所欲盖有不得已者焉圣人所同者
 心所异者迹故前圣后圣非出于一途而圣人求乎
 心之所同而不求乎迹之所同苟姑同乎迹而不同
 乎心则为奸为恶何所不至不可不辨也然所谓下
卷十 第 2a 页 WYG0710-0241a.png
 一等者孔子序书赞尧舜禹亦有详略谓韶尽美矣
 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圣人盖有深意焉
天与人相为表里天有阴阳人有邪正邪正之由系乎
上之所好也上好德则民用正上好佞则民用邪邪正
之由有自来矣虽圣君在上不能无小人是难其为小
人虽庸君在上不能无君子是难其为君子自古圣君
之盛未有如唐尧之世君子何其多邪时非无小人也
是难其为小人也故君子多也所以虽有四凶不能肆
卷十 第 2b 页 WYG0710-0241b.png
其恶自古庸君之盛未有如殷纣之世小人何其多邪
时非无君子也是难其为君子故小人多也所以虽有
三仁不能遂其善是知君择臣臣择君者系乎人者也
君得臣臣得君者是非系乎人也系乎天者也
 天与人常相须而成者也天有阴阳人有邪正正为
 君子邪为小人君子小人相为盛衰犹阴阳之相为
 消长圣人之于易否泰言之详矣且治世非无小人
 也乱世非无君子也君子在内小人在外所以为泰
卷十 第 3a 页 WYG0710-0241c.png
 而天下治矣君子在外小人在内所以为否而天下
 乱矣君子小人无世无之在乎人君所好所用而已
 人君好德则民用正而君子进小人退矣人君好佞
 则民用邪而小人进君子退矣唐尧之时非无小人
 也君子在内而众小人在外而寡则小人不胜君子
 也故虽有四凶亦不能害君子商纣之世非无君子
 也君子在外而寡小人在内而众则君子不能胜小
 人也故虽有三仁而不能去小人所谓内外者不独
卷十 第 3b 页 WYG0710-0241d.png
 在位在野而已但信而任之则为内疏而远之则为
 外上好正而信任君子则小人远矣不必待屏绝诛
 窜而后为外也上好邪而信任小人则君子远矣不
 必待斥逐放弃而后为外也所谓小人者圣人亦未
 尝疾之已甚也但使君子在上小人在下各得其所
 而已君子在上则足以制小人小人在下则顺以从
 君子如是则天下未有不治者也若夫疾恶而不能
 去去恶而无其术者适所以致祸乱之道也呜呼君子
卷十 第 4a 页 WYG0710-0242a.png
 小人用与不用实系上之所好上之所好实系天下
 治乱可不慎哉
贤愚人之本性利害民之常情虞舜陶于河滨傅说筑
于岩下天下皆知其贤而百执事不为之举者利害使
之然也吁利害丛于中而矛戟森于外又安知有虞舜
之圣而傅说之贤哉河滨非禅位之所岩下非求相之
方昔也在亿万人之下而今也在亿万人之上相去一
何远之甚也然而必此云者贵有名者也
卷十 第 4b 页 WYG0710-0242b.png
 唐尧之举舜商宗之用说盖有素矣犹历试诸艰稽
 之梦卜所以厌天下之心也虽舜之圣说之贤苟为
 利害所蔽人亦安知其圣贤哉故尧高宗不得不如
 此贵乎有名也
易曰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中正行险往且有功虽危
无咎能自信故也伊尹以之是知古之人患名过实者
有之矣其间有幸与不幸者虽圣人人力有不及者矣
伊尹行冢宰居责成之地借使避放君之名岂曰不忠
卷十 第 5a 页 WYG0710-0242c.png
乎则天下之事去矣又安能正嗣君成终始之大忠者
乎吁若委寄于匪人三年之间其如嗣君何则天下之
事亦去矣又安有伊尹也坎有孚维心亨不亦近之乎
 有伊尹之位有伊尹之时有伊尹之德有伊尹之心
 忠于社稷公于天下则可虽曰放君所不避也苟无
 其位无其时无其德无其心不忠不公则为篡也乌
 可哉故必如坎之维心亨行有尚而后可以济乎坎
 也
卷十 第 5b 页 WYG0710-0242d.png
易曰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刚健主豫动而有应群
疑乃亡能自彊故也周公以之是知圣人不能使人无
谤能处谤者也周公居总已当任重之地借使避灭亲
之名岂曰不孝乎则天下之事去矣又安能保嗣君成
终始之大孝者乎吁若委寄于匪人七年之间其如嗣
君何则天下之事亦去矣又安有周公也由豫大有得
勿疑朋盍簪不亦近之乎
 有周公之位有周公之时有周公之德有周公之心
卷十 第 6a 页 WYG0710-0243a.png
 忠于社稷公于天下则可虽曰诛兄放弟所不避也
 苟无其位无其时无其德无其心不忠不公则是大
 恶也乌可哉故必如豫之大有得勿疑朋盍簪而后
 可以主豫也
夫天下将治则人必尚行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言也
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尚言则诡谲之风行焉天下将
治则人必尚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利也尚义则谦
让之风行焉尚利则攘夺之风行焉
卷十 第 6b 页 WYG0710-0243b.png
 治世务本故尚行乱世务末故尚言务本则君子之
 事也故笃实之风所以行也务末则小人之事也故
 谲诈之风所以行也治世乐与故尚义乱世乐取故
 尚利尚义则君子之事也故谦让之风所以行也尚
 利则小人之事也故攘夺之风所以行也皆本乎上
 之所好与夫君子小人之进退而已
王尚行者也五伯尚言者也尚行者必入于义也尚
言者必入于利也义利之相去一何远之如是耶
卷十 第 7a 页 WYG0710-0243c.png
 三王用忠信以行实事故尚行五伯用谲诈以假虚
 名故尚言所尚不同如此王伯之所以异也
是知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行之于身不若尽之于
心言之于口人得而闻之行之于身人得而见之尽之
于心神得而知之人之聪明犹不可欺况神之聪明乎
是知无愧于口不若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若无愧于
心无口过易无身过难无身过易无心过难既无心过
何难之有吁安得无心过之人而与之语心哉是故知
卷十 第 7b 页 WYG0710-0243d.png
圣人所以能立于无过之地者谓其善事于心者也
 君子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故徒言之不若躬行之
 行之者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安
 而行之者行之以无事尽于心者也孟子所谓舜由
 仁义行者是也利而行之勉强而行之者虽曰行之
 而心或有所未尽故不若尽心之为善也既能行之
 久而必有所至及其成功则一矣言之于口则人得
 而闻之行之于身则人得而见之尽之于心则神得
卷十 第 8a 页 WYG0710-0244a.png
 而知之所谓尽之于心者默而成之不言而信者也
 不言而信则神得而知之者也故君子不欺暗室不
 愧屋漏以神之聪明不可欺也无愧于口不若无愧
 于身无愧于身不若无愧于心谓之行于身不若尽
 之于心也无口过易能慎言语则无口过矣无身过
 难能践履则无身过矣无身过易无心过难既无心
 过何难之有所谓心过者不必待见于事为之际思
 虑一萌苟离于道是为过矣既无心过何思何虑寂
卷十 第 8b 页 WYG0710-0244b.png
 然不动感而而通何难之有也能无心过者其惟圣
 人乎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
 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何过之有未至于圣人则未
 能无过故孔子谓颜渊为好学则曰不贰过又曰有
 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始可以谓之无身过
 者也及其问仁则告之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至于非礼勿动则使之进于无心过
 之地也故又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夫心有一所动
卷十 第 9a 页 WYG0710-0244c.png
 而在乎非礼则远于仁矣颜子至于三月不违仁则
 几于圣者也此道之妙不可以言传学者当尽心焉
  观物内篇之八
仲尼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又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
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是知武王虽不逮舜之尽善尽美
以其解天下之倒悬则下于舜一等耳桓公虽不逮武
之应天顺人以其霸诸侯一匡天下则高于狄亦远矣
卷十 第 9b 页 WYG0710-0244d.png
以武比舜则不能无过比桓则不能无功以桓比狄则
不能无功比武则不能无过汉氏宜立乎桓武之间矣
 此言帝王之异霸之于王固远然亦有功于时故圣
 人犹取之汉不纯乎王而杂乎霸者也舜武皆圣人
 也所以异者时不同故也
是时也非会天下民厌秦之暴且甚虽十刘季百子房
其如人心未易何
 人君所恃以安者人心而已人心既去一夫而已故
卷十 第 10a 页 WYG0710-0245a.png
 书谓之独夫纣也
且古今之时则异也而民好生恶死之心非异也自古
杀人之多未有如秦之甚天下安有不厌之乎夫杀人
之多不必以刃谓天下之人无生路可移也而又况以
刃多杀天下之人乎
 得民心以仁失民心以不仁仁者好生不仁者好杀
 以虐政杀之以白刃杀之其杀一也然白刃之所杀
 犹有能免者虐政之所杀则无所逃矣故虐政甚于
卷十 第 10b 页 WYG0710-0245b.png
 白刃也已杀之使人杀之其杀一也已杀之所杀犹
 寡使人杀之则所杀者众也故使人杀之甚于已杀
 之也使人杀之谓以虐政杀之也以虐政杀之者谓
 天下之人无生路可趋也故虐政甚于白刃也又况
 既以虐政杀之而又加之以白刃杀之耶于是时也
 天下之生灵坠于涂炭可知之矣
秦二世万乘也求为黔首而不能得汉刘季匹夫也免
为元首而不能己万乘与匹夫相去有间矣然而有时
卷十 第 11a 页 WYG0710-0245c.png
而代之者谓其天下之利害有悬之耳
 利民则匹夫可以为元首害民则元首欲为匹夫而
 不能利害之间如此可不畏哉可不慎哉
天之道非祸万乘而福匹夫也谓其祸无道而福有道
也人之情非去万乘而就匹夫也谓其去无道而就有
道也万乘与匹夫相去有间矣然而有时而代之者谓
其直以天下之利害有所悬之耳
 天之祸福视民之去就民之去就视君之仁与不仁
卷十 第 11b 页 WYG0710-0245d.png
 君之仁与不仁在乎利民害民而已利民则天降之
 福害民则天降之祸人君始于利民害民而天之祸
 福卒及其身及其子孙可不畏哉可不慎哉
日既没矣月既望矣星不能不希矣非星之希是星难
乎其为光矣能为其光者不亦希乎汉唐既创业矣吕
武既擅权矣臣不能不希矣非臣之希是臣难乎其为
忠矣能为其忠者不亦希乎
 忠臣之节见于危难故曰不亦希乎
卷十 第 12a 页 WYG0710-0246a.png
是知任天下事易死天下事难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
难苟成之又何计乎死与生也如其不成虽死奚益况
其有正与不正者乎与其死于不正孰若生于正与其
生于不正孰若死于正在乎忠与智者之一择焉死固
可惜贵乎成天下之事也如其败天下之事一死奚以
塞责生固可爱贵乎成天下之事也如其败天下之事
一生何以收功
 任天下之事易于死天下之事死天下之事易于成
卷十 第 12b 页 WYG0710-0246b.png
 天下之事故圣人贵成天下之事而不计乎死与生
 也生而败天下之事生以奚益死而不能成天下之
 事死以奚益生也死也君子未尝有所择所择者正
 与不正而已不正而死不若正而生不正而生不若
 正而死君子无求生以害仁不贵乎苟生以败天下
 之事也有杀身以成仁贵乎成天下之事而死之以
 正也至于死则非君子之所得已不得已而死死而
 能有所成则死犹生也故君子必死之虽然唯圣人
卷十 第 13a 页 WYG0710-0246c.png
 无死地无死地者不独能知几而又且见于未萌也
 所以能见于未萌者以明乎理故也如舜不为象所
 害孔子不为匡人桓魋所杀是也凡能为人所害所
 杀者谓之仁谓之难则可不可以谓之圣也然圣人
 非临难苟免盖不至于苟免之地也苟不能见于未
 萌不幸而至于难权轻重而义有所在死其所当死
 亦圣人之所许也若子路之死于蒯聩可以死可以
 无死死伤勇者也故孔子谓柴也其来乎由乎其死
卷十 第 13b 页 WYG0710-0246d.png
 矣孔子不以柴之来为非则知由之死未为是也方
 子路之未死孔子已谓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则知子
 路之死圣人之所不取也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
 吾以女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使孔子死于
 匡则颜渊必死之矣若颜渊可谓知所事知所死矣
 后世之人不明义理不择所事而死于其难者有之
 矣是特犬马之忠而已比之卖主以为利者固有间
 然皆不得其死者也呜呼君子之出处所与所事实
卷十 第 14a 页 WYG0710-0247a.png
 死生之所系可不择哉
噫能成天下之事又能不失其正而生者非汉之留侯
唐之梁公而何微斯二人则汉唐之祚或几乎移矣岂
若虚生虚死者焉夫虚生虚死者譬之萧艾忠于智者
不由乎其间矣
 留侯梁公于汉唐其功大矣古之成大事者不务为
 区区之小忠以投人之耳目志于远者大者而已
  观物内篇之九
卷十 第 14b 页 WYG0710-0247b.png
仲尼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也
自极乱至于极治必三变矣
 变极乱为极治亦必有渐故必至于三变也
三皇之法无杀五伯之法无生伯一变至于王矣王一
变至于帝矣帝一变至于皇矣其于生也非百年而何
 古者谓三十年为一世天时人事更一世则变变极
 治而为极乱变极乱而为极治皆有渐次世变至于
 三则几百年也
卷十 第 15a 页 WYG0710-0247c.png
是知三皇之世如春五帝之世如夏三王之世如秋五
伯之世如冬如春温如也如夏燠如也如秋凄如也如
冬冽如也
 皇帝王伯春夏秋冬其时如此温燠凄冽其变如此
春夏秋冬者昊天之时也易书诗春秋者圣人之经也
天时不差则岁功成矣圣经不忒则君德成矣
 天时圣经其道一也岁功君德由此而成也
天有常时圣有常经行之正则正矣行之邪则邪矣邪
卷十 第 15b 页 WYG0710-0247d.png
正之间有道在焉行之正则谓之正道行之邪则谓之
邪道邪正由人乎由天乎
 君子则正小人则邪邪正在人而所以使邪正之得
 行则在天故曰由人乎由天乎君子小人正道邪道
 犹天之有消息盈虚消息盈虚莫非天也虽曰天亦
 由乎人也故圣人独责于人尽人事而后可以言天
 也苟一切归之于天则人事废矣是犹未尝播种耕
 耘而罪岁者也
卷十 第 16a 页 WYG0710-0248a.png
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物由道而形人由道而行天
地人物则异也其于由道一也
 尝谓万物莫不由之之谓道天地人物皆由乎道者
 也
失道也者道也道无形行之则见于事矣如道路之道
坦然使千亿万年行之人知其归者也
 道无形迹故名之曰道以谓如道路之道名之曰道
 则已在乎形迹之间矣然则道果何在乎易曰一阴
卷十 第 16b 页 WYG0710-0248b.png
 一阳之谓道孟子曰万物莫不由之之谓道又曰道
 若大路然使天下之人由此而求之也圣人语道止
 可至此在学者潜心焉既由乎道则知所归矣
或曰君子道长则小人道消君子道消则小人道长长
者是则消者非也消者是则长者非也何以知正道邪
道之然乎吁贼夫人之论也
 有君子之道有小人之道君子小人之进退犹阴阳
 之消长也一阴一阳一消一长天之道也然圣人未
卷十 第 17a 页 WYG0710-0248c.png
 尝不助阳而抑阴进君子而退小人盖阳之与君子
 助而进之犹不足阴之与小人抑而退之犹不能人
 事不可以不尽人事既尽其成败则系乎天非人力
 之所及也故治乱天也君子不谓之天有人事存焉
 故也
不曰君行君事臣行臣事父行父事子行子事夫行夫
事妻行妻事君子行君子事小人行小人事中国行中
国事夷狄行夷狄事谓之正道君行臣事臣行君事父
卷十 第 17b 页 WYG0710-0248d.png
行子事子行父事夫行妻事妻行夫事君子行小人事
小人行君子事中国行夷狄事夷狄行中国事谓之邪

 君行君事臣行臣事父行父事子行子事夫行夫事
 妻行妻事君子行君子事小人行小人事中国行中
 国事夷狄行夷狄事则上下各得其所而天下治矣
 故谓之正道反此则乱矣故谓之邪道
至于三代之世治未有不治人伦之为道也三代之世
卷十 第 18a 页 WYG0710-0249a.png
乱未有不乱人伦之为道也后世之慕三代之治世者
未有不正人伦者也后世之慕三代之乱世者未有不
乱人伦者也
 所以谓之人伦者尊卑上下皆得其理而已得其理
 则治失其理则乱治则兴乱则亡自古皆然也呜呼
 人伦不明而欲治天下其可得乎尧以是传之舜舜
 以是传之禹三代之圣君莫不由此以治天下孔孟
 莫不以此垂教于万世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
卷十 第 18b 页 WYG0710-0249b.png
 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为我兼爱岂不美
 哉其弊则至于无父无君为天下之害也大矣
自三代而下汉唐为盛未始不由治而兴乱而亡况其
不盛于汉唐者乎
 三代之盛王皆由明人伦而兴其后世皆由废人伦
 而亡汉唐不逮三代之盛其兴也亦莫不由此而兴
 其亡也亦莫不由此而亡如唐之太宗人伦已不甚
 明矣故其后世数致祸乱呜呼有天下者人之大伦
卷十 第 19a 页 WYG0710-0249c.png
 其可废乎舍是则与禽兽夷狄奚择夷狄之相残禽
 兽之相食以无人伦也
其兴也又未始不由君道盛父道盛夫道盛君子之道
盛中国之道盛其亡也又未始不由臣道盛子道盛妻
道盛小人之道盛夷狄之道盛
 臣不尊君子不顺父妻不从夫夷狄之凌中国小人
 之胜君子皆乱之道也
噫二道对行何故治世少而乱世多邪君子少而小人
卷十 第 19b 页 WYG0710-0249d.png
多邪曰岂不知阳一而阴二乎
 乱世多而治世少小人多而君子少由天之阴阳阳
 数奇而阴数耦阴常多于阳而阳常少于阴故君子
 之进也常难而退也常易小人之进也常易而退也
 常难理如是也
天地尚由是道而生况其人与物乎人者物之至灵者
也物之灵未若人之灵尚由是道而生又况人灵于物
者乎是知人亦物也以其至灵故特谓之人也
卷十 第 20a 页 WYG0710-0250a.png
 天地人物皆由道而生人灵于物者也灵于物故能
 宰万物
  观物内篇之十
日经天之元月经天之会星经天之运辰经天之世以
日经日则元之元可知之矣以日经月则元之会可知
之矣以日经星则元之运可知之矣以日经辰则元之
世可知之矣以月经日则会之元可知之矣以月经月
则会之会可知之矣以月经星则会之运可知之矣以
卷十 第 20b 页 WYG0710-0250b.png
月经辰则会之世可知之也以星经日则运之元可知
之矣以星经月则运之会可知之矣以星经星则运之
运可知之矣以星经辰则运之世可知之矣以辰经日
则世之元可知之矣以辰经月则世之会可知之矣以
辰经星则世之运可知之矣以辰经辰则世之世可知
之矣
 皇极经世则日月星辰元会运世以相经而皆有数
 存焉
卷十 第 21a 页 WYG0710-0250c.png
元之元一元之会十二元之运三百六十元之世四千
三百二十会之元十二会之会一百四十四会之运四
千三百二十会之世五万一千八百四十演运之元三
百六十运之会四千三百二十运之运一十二万九千
六百运之世一百五十五万五千二百世之元四千三
百二十世之会五万一千八百四十世之运一百五十
五万五千二百世之世一千八百六十六万二千四百
 以日经日为元之元其数一日之数一故也以日经
卷十 第 21b 页 WYG0710-0250d.png
 月为元之会其数十二月之数十二故也以日经星
 为元之运其数三百六十星之数三百六十故也以
 日经辰为元之世其数四千三百二十辰之数四千
 三百二十故也则是日为元月为会星为运辰为世
 此皇极经世一元之数也一元象一年十二会象十
 二月三百六十运象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世
 象四千三百二十时也盖一年有十二月三百六十
 日四千三百二十时故也经世一元十二会三百六
卷十 第 22a 页 WYG0710-0251a.png
 十运四千三百二十世一世三十年是为一十二万
 九千六百年是为皇极经世一元之数一元在大化
 之间犹一年也自元之元更相变而至于辰之元自
 元之辰更相变而至于辰之辰而后数穷矣穷则变
 变则生生而不穷也皇极经世但著一元之数使人
 引而伸之可至于终而复始也其法皆以十二三十
 相乘十二三十日月之数也其数见于前此不复详
 其消息盈亏之说不著于书使人求而得之盖藏诸
卷十 第 22b 页 WYG0710-0251b.png
 用也此易所谓天地之数也
元之元以春行春之时也元之会以春行夏之时也元
之运以春行秋之时也元之世以春行冬之时也会之
元以夏行春之时也会之会以夏行夏之时也会之运
以夏行秋之时也会之世以夏行冬之时也运之元以
秋行春之时也运之会以秋行夏之时也运之运以秋
行秋之时也运之世以秋行冬之时也世之元以冬行
春之时也世之会以冬行夏之时也世之运以冬行秋
卷十 第 23a 页 WYG0710-0251c.png
之时也世之世以冬行冬之时也
 春夏秋冬一岁之运其变如此在大运亦然不过乎
 阴阳消长而已
皇之皇以道行道之事也皇之帝以道行德之事也皇
之王以道行功之事也皇之伯以道行力之事也帝之
皇以德行道之事也帝之帝以德行德之事也帝之王
以德行功之事也帝之伯以德行力之事也王之皇以
功行道之事也王之帝以功行德之事也王之王以功
卷十 第 23b 页 WYG0710-0251d.png
行功之事也王之伯以功行力之事也伯之皇以力行
道之事也伯之帝以力行德之事也伯之王以力行功
之事也伯之伯以力行力之事也
 皇帝王伯一世之事其道如此在万世亦然不过乎
 因革而已
时有消长事有因革非圣人无以尽之所以仲尼曰可
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
与权是知千万世之时千万世之经岂可画地而轻言哉
卷十 第 24a 页 WYG0710-0252a.png
 时有消长事有因革消长之有变因革之有权千万
 世之时千万世之事非变非权其孰能尽之能尽权
 变者其惟圣人乎贤人则犹有所未尽也小人而曰
 权变则诈而已矣
三皇春也五帝夏也三王秋也五伯冬也七国冬之馀
冽也汉王而不足晋伯而有馀三国伯之雄者也十六
国伯之丛者也南五代伯之借乘也北五朝伯之传舍
也隋晋之子也唐汉之弟也隋季诸郡之伯江汉之馀
卷十 第 24b 页 WYG0710-0252b.png
波也唐季诸镇之伯日月之馀光也后五代之伯日未
出之星也
 三皇不言而化故于时为春五帝典章备矣故于时
 为夏三王法度成矣故于时为秋五伯刑杀尚矣故
 于时为冬得时之正者皇帝王伯而已汉杂乎伯故
 王而不足晋劣于汉故伯而有馀三国伯之盛强者
 也自十六国至于南北朝皆不足乎伯者也隋方之
 于晋犹父子也唐方之于汉犹兄弟也皆不足于王
卷十 第 25a 页 WYG0710-0252c.png
 而杂乎伯者也隋季诸郡唐季诸镇及乎五季皆不
 足道也故曰江汉之馀波日月之馀光日未出之星
 也
自帝尧至于今上下三千馀年前后百有馀世书传可
明纪者四海之内九州之间或合或离或治或隳或强
或羸或唱或随未始有兼世而能一其风俗者吁古者
谓三十年为一世岂徒然哉俟化之必洽教之必浃民
之情始可以一变矣苟有命世之人继世而兴焉则虽
卷十 第 25b 页 WYG0710-0252d.png
民如夷狄三变而帝道可举惜乎时无百年之世世无
百年之人比其有代则贤之与不肖何止于相半也时
之难不其然乎人之难不其然乎
 上论历代之治此又论治世少乱世多盖自尧舜以
 来一治一乱兴废之间不过一二世而其风已衰矣
 自极乱而至极治俟化之必洽教之必浃天下始一
 变矣古者谓三十年为一世不独天时之变如此在
 人事一变亦非三十年则不可苟有命世之人继世
卷十 第 26a 页 WYG0710-0253a.png
 而兴虽民如夷狄三变而帝道可举三变则百年矣
 故必百年而后功成治定也然时无百年之世世无
 百年之人比其有代子孙又未必皆贤而不克嗣述
 者多矣时之难如此人之难又如此则治世所以少
 而乱世所以多也
  观物内篇之十一
太阳之体数十太阴之体数十二少阳之体数十少阴
之体数十二少刚之体数十少柔之体数十二太刚之
卷十 第 26b 页 WYG0710-0253b.png
体数十太柔之体数十二进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体
数退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体数是谓太阳少阳太刚
少刚之用数进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体数退太阳少
阳太刚少刚之体数是谓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用数
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体数一百六十太阴少阴太柔
少柔之体数一百九十二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用数
一百一十二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用数一百五十二
以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用数唱太阴少阴太柔少柔
卷十 第 27a 页 WYG0710-0253c.png
之用数是日月星辰之变数以太阴少阴太柔少柔之用数和
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用数是谓水火土石之化数日月星辰
之变数一万七千二十四谓之动数水火土石之化数一万七
千二十四谓之植数再唱和日月星辰水火土石之变化通数
二万八千九百八十一万六千五百七十六谓之动植通数
 日为太阳其数十月为太阴其数十二星为少阳其
 数十辰为少阴其数十二石为少刚其数十土为少
 柔其数十二火为太刚其数十水为太柔其数十二
卷十 第 27b 页 WYG0710-0253d.png
 太阳少阳太刚少刚之本数四十太阴少阴太柔少
 柔之本数四十有八以四因四十得一百六十以四
 因四十八得一百九十二是谓太阳少阳太阴少阴
 太刚少刚太柔少柔之体数一百六十数之内退四
 十八得一百一十二一百九十二数内退四十得一百
 五十二是谓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太刚少刚太柔少
 柔之用数也阴阳刚柔互相进退去其体数而所存者
 谓之用数阴阳刚柔所以相进退者阳中有阴阴
卷十 第 28a 页 WYG0710-0254a.png
 中有阳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天地交际之道也以一
 百一百二因一百五十二得一万一千二十四谓之
 水火土石之化数以一百五十二因一百一十二得
 一万七千二十四谓之日月星辰之变数变数谓之
 动数化数谓之植数以一万七千二十四因一万七
 千二十四得二万八千九百八十一万六千五百七
 十六是谓动植之通数此易所谓万物之数也或曰
 经世之数与大衍之数不同何也曰易用九六经世
卷十 第 28b 页 WYG0710-0254b.png
 用十十二用十十二用极数也十去其一则九矣十
 二分而为二则六矣故日阳也止于十月阴也止于
 十二此之谓极数大衍经世皆本于四四者四家之
 数也故大衍四四因九得三十六是为乾一爻之策
 数四因六得二十四是为坤一爻之策数六因三十
 六得三百一十有六是为乾一卦之策数六因二十
 四得百四十有四是为坤一卦之策数乾坤之策凡
 三百六十也三十二因二百一十六得六千九百一
卷十 第 29a 页 WYG0710-0254c.png
 十有二是为三十二阳卦之策数三十二因百四十
 有四得四千六百有八是为三十二阴卦之策数合
 二篇之策凡万有一千三百二十也如太玄之数则
 用三数圣贤立法不同其所以为数则一也
日月星辰者变乎暑寒昼夜者也水火土石者化乎雨
风露雷者也暑寒昼夜者化乎性情形体者也雨风露
雷者化乎走飞草木者也暑变飞走木草之性寒变飞
走木草之情昼变飞走木草之形夜变飞走木草之体
卷十 第 29b 页 WYG0710-0254d.png
雨化性情形体之走风化性情形体之飞露化性情形
体之草雷化性情形体之木
 有日月星辰则有暑寒昼夜盖日为暑月为寒星为
 昼辰为夜也有水火土石则有雨风露雷盖水为雨
 火为风土为露石为雷也有暑寒昼夜则有性情形
 体盖暑变物之性寒变物之情昼变物之形夜变物
 之体也有雨风露雷则有飞走木草盖雨化物之走
 风化物之飞露化物之草雷化物之木也暑寒昼夜
卷十 第 30a 页 WYG0710-0255a.png
 雨风露雷又相交感而变化焉此万物之所以生也
性情形体者本乎天者也飞走木草者本乎地者也本
乎天者分阴分阳之谓也本乎地者分柔分刚之谓也
夫分阴分阳分柔分刚者天地万物之谓也备天地万
物者人之谓也
 天地阴阳万物由之以生人备天地万物而灵于万
 物者也
  观物内篇之十二
卷十 第 30b 页 WYG0710-0255b.png
有日日之物者也有日月之物者也有日星之物者也
有日辰之物者也有月日之物者也有月月之物者也
有月星之物者也有月辰之物者也有星日之物者也
有星月之物者也有星星之物者也有星辰之物者也
有辰日之物者也有辰月之物者也有辰星之物者也
有辰辰之物者也
 日日之物太阳之太阳者也日月之物太阳之太阴
 者也日星之物太阳之少阳者也日辰之物太阳之
卷十 第 31a 页 WYG0710-0255c.png
 少阴者也月日之物太阴之太阳者也月月之物太
 阴之太阴者也月星之物太阴之少阳者也月辰之
 物太阴之少阴者也星日之物少阳之太阳者也星
 月之物少阳之太阴者也星星之物少阳之少阳者
 也星辰之物少阳之少阴者也辰日之物少阴之太
 阳者也辰月之物少阴之太阴者也辰星之物少阴
 之少阳者也辰辰之物少阴之少阴者也物之感化
 如此
卷十 第 31b 页 WYG0710-0255d.png
日日物者飞飞也日月物者飞走也日星物者飞木也
日辰物者飞草也月日物者走飞也月月物者走走也
月星物者走木也月辰物者走草也星日物者木飞也
星月物者木走也星星物者木木也星辰物者木草也
辰日物者草飞也辰月物者草走也辰星物者草木也
辰辰物者草草也
 飞飞者飞之捷者也飞走者飞而走者也飞木者飞
 而类乎木者也飞草者飞而类乎草者也走飞者走
卷十 第 32a 页 WYG0710-0256a.png
 而飞者也走走者走而走者也走木者走而类乎木
 者也走草者走而类乎草者也木飞者木之类乎飞
 者也木走者木之类乎走者也木木者木之木者也
 木草者木之类乎草者也草飞者草之类乎飞者也
 草走者草之类乎走者也草木者草之类乎木者也
 草草者草之草者也物之气类如此
有皇皇之民者也有皇帝之民者也有皇王之民者也
有皇伯之民者也有帝皇之民者也有帝帝之民者也
卷十 第 32b 页 WYG0710-0256b.png
有帝王之民者也有帝伯之民者也有王皇之民者也
有王帝之民者也有王王之民者也有王伯之民者也
有伯皇之民者也有伯帝之民者也有伯王之民者也
有伯伯之民者也
 无为之谓皇尚德之谓帝尚功之谓王尚力之谓伯
 皇皇之民者皇之皇者也皇帝之民者皇之帝者也
 皇王之民者皇之王者也皇伯之民者皇之伯者也
 帝皇之民者帝之皇者也帝帝之民者帝之帝者也
卷十 第 33a 页 WYG0710-0256c.png
 帝王之民者帝之王者也帝伯之民者帝之伯者也
 王皇之民者王之皇者也王帝之民者王之帝者也
 王王之民者王之王者也王伯之民者王之伯者也
 伯皇之民者伯之皇者也伯帝之民者伯之帝者也
 伯王之民者伯之王者也伯伯之民者伯之伯者也
 均为皇也均为帝也均为王也均为伯也其世变污
 隆不同如此
皇皇民者士士也皇帝民者士农也皇王民者士工也
卷十 第 33b 页 WYG0710-0256d.png
皇伯民者士商也帝皇民者农士也帝帝民者农农也
帝王民者农工也帝伯民者农商也王皇民者工士也
王帝民者工农也王王民者工工也王伯民者工商也
伯皇民者商士也伯帝民者商农也伯王民者商工也
伯伯民者商商也
 由道之谓士务本之谓农兴作之谓工趋利之谓商
 皇帝王伯世变不同如此故士农工商民俗之浇淳
 不同如此
卷十 第 34a 页 WYG0710-0257a.png
飞飞物者性性也飞走物者性情也飞木物者性形也
飞草物者性体也走飞物者情性也走走物者情情也
走木物者情形也走草物者情体也木飞物者形性也
木走物者形情也木木物者形形也木草物者形体也
草飞物者体性也草走物者体情也草木物者体形也
草草物者体体也
 性情形体有同异所以物之有气类也
士士民者仁仁也士农民者仁礼也士工民者仁义也
卷十 第 34b 页 WYG0710-0257b.png
士商民者仁智也农士民者礼仁也农农民者礼礼也
农工民者礼义也农商民者礼智也工士民者义仁也
工农民者义礼也工工民者义义也工商民者义智也
商士民者智仁也商农民者智礼也商工民者智义也
商商民者智智也
 仁礼义智有等差民俗之所以不同也
飞飞之物一之一飞走之物一之十飞木之物一之百
飞草之物一之千走飞之物十之一走走之物十之十
卷十 第 35a 页 WYG0710-0257c.png
走木之物十之百走草之物十之千木飞之物百之一
木走之物百之十木木之物百之百木草之物百之千
草飞之物千之一草走之物千之十草木之物千之百
草草之物千之千
 飞飞之物一之一谓为一物而兼兆物者也自此各
 有等差以至于草草之物物之极细者也故为千之
 千物之巨细如此
士士之民一之一士农之民一之十士工之民一之百
卷十 第 35b 页 WYG0710-0257d.png
士商之民一之千农士之民十之一农农之民十之十
农工之民十之百农商之民十之千工士之民百之一
工农之民百之十工工之民百之百工商之民百之千
商士之民千之一商农之民千之十商工之民千之百
商商之民千之千
 士士之民一之一谓为一人而兼兆人者也自此各
 有等差以至于商商之民民之极细者也故为千之
 千人之贤愚如此
卷十 第 36a 页 WYG0710-0258a.png
一一之飞当兆物一十之飞当亿物一百之飞当万物
一千之飞当千物十一之走当亿物十十之走当万物
十百之走当千物十千之走当百物百一之木当万物
百十之木当千物百百之木当百物百千之木当十物
千一之草当千物千十之草当百物千百之草当十物
千千之草当一物
 此物之所以有巨细也
一一之士当兆民一十之士当亿民一百之士当万民
卷十 第 36b 页 WYG0710-0258b.png
一千之士当千民十一之农当亿民十十之农当万民
十百之农当千民十千之农当百民百一之工当万民
百十之工当千民百百之工当百民百千之工当十民
千一之商当千民千十之商当百民千百之商当十民
千千之商当一民
 此人之所以有贤愚也
为一一之物能当兆物者非巨物而何为一一之民能
当兆民者非巨民而何为千千之物能分一物者非细
卷十 第 37a 页 WYG0710-0258c.png
物而何为千千之民能分一民者非细民而何
 为一一之物能当兆物者谓以一物而可以兼兆物
 物之至者也为一一之民能当兆民者谓以一民而
 可以兼兆民人之至者也为千千之物而分一物者
 物之细者也为千千之民而分一民者人之细者也
固知物有大小民有贤愚移昊天生兆物之德而生兆
民则岂不谓至神者乎移昊天养兆民之功而养兆民
则岂不谓至圣者乎吾而今而后知践迹为大非大圣
卷十 第 37b 页 WYG0710-0258d.png
大神之人岂有不负于天地者矣
 物有巨细民有贤愚皆由所禀而然万物各得天地
 之一端万物之中复有巨细人能兼万物而亦有贤
 愚之异犹物之有巨细也圣人则既兼兆物矣又能
 兼兆民非独兼人兼物也又能兼天地能兼天地故
 能弥纶天地能兼兆物故能曲成万物能兼兆民故
 能通天下之志此所以能生兆物养兆民也人之一
 身实具天地万物唯圣人则能反身而诚践而履之
卷十 第 38a 页 WYG0710-0259a.png
 如是则不负于天地矣
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
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
 以目观物见物之形以心观物见物之情以理观物
 尽物之性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焉莫不有性焉莫不有命焉所以
谓之理者穷之而后可知也所以谓之性者尽之而后
可知也所以谓之命者至之而后可知也此三知者天
卷十 第 38b 页 WYG0710-0259b.png
下之真知也虽圣人无以过之也而过之者非所以谓
之圣人也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是谓真知圣人亦不过如是而
 已矣
夫鉴之所以能为明者谓其能不隐万物之形也虽然
鉴之能不隐万物之形未若水之能一万物之形也虽
然水之能一万物之形又未若圣人能一万物之情也圣
人之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谓其圣人之能反观也
卷十 第 39a 页 WYG0710-0259c.png
 鉴以金为之工出人手镕冶模范有所不同则其明
 之照物有时乎差矣故不若水之为明出于自然也水
 能照表不能照里微风过之清明动于上重浊乱于
 下则不得大形之正矣故不若圣人之明也圣人之
 明表里洞照幽明必烛天下之物无出之者以其能
 反观也能反观者以万物皆备于我自我而观之也
 自我而观物则能物物而不物于物不物于物故能
 以物观物能以物观物者能无我故也
卷十 第 39b 页 WYG0710-0259d.png
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
观物之谓也既能以物观物又安有我于其间哉
 能明乎理则能反观能反观则能无我不以我观物
 者能无我故也为天下之害者莫大乎有我有我则
 无自而可矣世之人所以至于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以善为恶以恶为善以治为乱以乱为治以君子为
 小人以小人为君子颠倒错乱无所不至者皆以我
 为之蔽也故君子之患在蔽于我众人之患在蔽于
卷十 第 40a 页 WYG0710-0260a.png
 物蔽于我蔽于物君子众人虽不同其害道一也
是知我亦人也人亦我也我与人皆物也
 人之生也同乎天地我之与人人之与物本乎一道
 故圣人尽己之性以尽人之性尽人之性以尽物之
 性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其趋利避害好生恶死之心我之
 与人人之与物未尝异也一有我于其间则责于己
 无所不恕责于人无所不备施于己无所不厚施于
卷十 第 40b 页 WYG0710-0260b.png
 人无所不薄推是心以往则无所不至是皆圣人之
 罪人也
此所以能用天下之目为己之目其目无所不观矣用
天下之耳为己之耳其耳无所不听矣用天下之口为
己之口其口无所不言矣用天下之心为己之心其心
无所不谋矣夫天下之观其于见也不亦广乎天下之
听其于闻也不亦远乎天下之言其于论也不亦高乎
天下之谋其于乐也不亦大乎
卷十 第 41a 页 WYG0710-0260c.png
 圣人能同乎天能同乎天故能同乎人能同乎人故
 能用天下之目为己之目天下之耳为己之耳天下
 之口为己之口天下之心为己之心孟子曰大舜善
 与人同所以能明四目达四聪盖由斯道也
夫其见至广其闻至远其论至高其乐至大能为至广
至远至高至大之事而中无一为焉岂不谓至神至圣
者乎非唯吾谓之至神至圣者乎而天下谓之至神至
圣者乎非唯一时之天下谓之至神至圣者乎而千万
卷十 第 41b 页 WYG0710-0260d.png
世之天下谓之至神至圣者乎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此篇明观物之大旨所以谓之观物者天地亦物也
 而况于己乎己亦物矣而况于人乎人亦物矣而况
 于物乎夫天地人物至于一己皆同乎物矣然后能
 观物观物之旨不亦深乎天地之大有生之类皆物
 也物皆有理自非有道者其孰能观之哉所以谓之
 观物者非以目观之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
卷十 第 42a 页 WYG0710-0261a.png
 观之以理也以目观物者见于前而忘其后得于近
 而遗于远乌足以尽天下之物哉以心观物者有所
 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
 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乌足以尽天下
 之物哉以理观物则是是非非善善恶恶无远无近
 无前无后无得而逃于吾之所观矣无得而逃于吾
 之所观则天下之理皆得矣天下之理皆得所以能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也理者穷之而后知性者尽之
卷十 第 42b 页 WYG0710-0261b.png
 而后知命者至之而后知此三知者圣人之真知也
 知是三者则其于天下之事何所不知矣夫鉴之能
 不隐万物之形不若水之能一万物之形水之能一
 万物之形不若圣人之能一万物之情圣人之能一
 万物之情以其能反观也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
 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如是则以
 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亦从而
 可知矣且我亦人也则乌有所谓我哉我与人皆物
卷十 第 43a 页 WYG0710-0261c.png
 也则乌有所谓物哉无物无人无我矣然后能用天
 下之目为己之目用天下之耳为己之耳用天下之
 口为己之口用天下之心为己之心能合天下之耳
 目心口其于闻见谋论不亦广大高远乎唯其用天
 下闻见谋论以为闻见谋论则夫何为哉无为而已
 矣故曰能为至广至远至高至大之事而中无一为
 焉岂不谓至神至圣者乎如是则天下之能事毕矣
 故曰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卷十 第 43b 页 WYG0710-0261d.png
 
 
 
 
 
 
 
 性理大全书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