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第 1a 页 WYG0709-081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理学类编卷七 明 张九韶 撰
性命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 朱子曰命犹令也性即理也天
以阴阳五形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
令也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
五常之德所谓性也又曰天命之谓性言天之所以
命乎人者是则人之所以为性也盖天之所以赋予
理学类编卷七 明 张九韶 撰
性命
中庸曰天命之谓性 朱子曰命犹令也性即理也天
以阴阳五形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
令也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
五常之德所谓性也又曰天命之谓性言天之所以
命乎人者是则人之所以为性也盖天之所以赋予
卷七 第 1b 页 WYG0709-0818b.png
万物而不能自已者命也吾之得乎是命以生而莫
非全体者性也故以命言之则曰元亨利贞而四时
五行庶类万物莫不由是而出以性言之则曰仁义
礼智而四端五典万事万物之理无不统于其间盖
在天在人虽有性命之分而其理则未尝不一在人
在物虽有气禀之异而其理则未尝不同此吾之性
所以纯粹至善而非若荀扬韩子之云也又曰天命
之谓性命便是诰敕之类性便是合当做底职事如
非全体者性也故以命言之则曰元亨利贞而四时
五行庶类万物莫不由是而出以性言之则曰仁义
礼智而四端五典万事万物之理无不统于其间盖
在天在人虽有性命之分而其理则未尝不一在人
在物虽有气禀之异而其理则未尝不同此吾之性
所以纯粹至善而非若荀扬韩子之云也又曰天命
之谓性命便是诰敕之类性便是合当做底职事如
卷七 第 2a 页 WYG0709-0819a.png
主簿销注县尉巡捕心便是官人气质便是官人所
习尚或宽或猛情便是当厅处断事如县尉捉得贼
情便是发处性只是仁义礼智
程子曰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 朱子曰命犹诰敕
性犹职任天以此理命于人人禀受此理则谓之性
又曰天之生此人如朝廷之命此官人之有此性如
官之有此职
邵子曰天使我有是之谓命命之在我之谓性性之在
习尚或宽或猛情便是当厅处断事如县尉捉得贼
情便是发处性只是仁义礼智
程子曰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 朱子曰命犹诰敕
性犹职任天以此理命于人人禀受此理则谓之性
又曰天之生此人如朝廷之命此官人之有此性如
官之有此职
邵子曰天使我有是之谓命命之在我之谓性性之在
卷七 第 2b 页 WYG0709-0819b.png
物之谓理
朱子曰理一也自天所赋予万物言之谓之命以人物
所禀受于天言之谓之性
朱子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只生此民时便已是命他
以此性了性即是理以其在人所禀故谓之性尝譬
之命字如朝廷差除性字如官守职业故伊川言天
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其理甚明故凡古圣贤说性
命皆是就实事上说如言尽性便是尽得此三纲五
朱子曰理一也自天所赋予万物言之谓之命以人物
所禀受于天言之谓之性
朱子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只生此民时便已是命他
以此性了性即是理以其在人所禀故谓之性尝譬
之命字如朝廷差除性字如官守职业故伊川言天
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其理甚明故凡古圣贤说性
命皆是就实事上说如言尽性便是尽得此三纲五
卷七 第 3a 页 WYG0709-0819c.png
常之道而无馀言养性便是养得此性而不害至微
之理至著之事一以贯之略无馀矣非虚语也
问天与命性与理四者之别天则就其理之自然言之
命则就其流行而赋于物者言之性则就其全体而
万物所得以生者言之理则就事事物物各有其则
者言之合而言之天即理也命即性也性即理也是
如此否朱子曰然
右论性命之理 愚按北溪陈氏有言性命
之理至著之事一以贯之略无馀矣非虚语也
问天与命性与理四者之别天则就其理之自然言之
命则就其流行而赋于物者言之性则就其全体而
万物所得以生者言之理则就事事物物各有其则
者言之合而言之天即理也命即性也性即理也是
如此否朱子曰然
右论性命之理 愚按北溪陈氏有言性命
卷七 第 3b 页 WYG0709-0819d.png
只是一个道理不分看则不分晓只管分看
不合看又离了不相干涉须是就浑然一理
中看得有界限不相乱所以谓之命谓之性
者何故大底性只是理然人之生不成只空
得个理须有个形骸方载得此理其实理不
外乎气得天地之气成这形得天地之理成
这性所以张子曰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
帅吾其性
不合看又离了不相干涉须是就浑然一理
中看得有界限不相乱所以谓之命谓之性
者何故大底性只是理然人之生不成只空
得个理须有个形骸方载得此理其实理不
外乎气得天地之气成这形得天地之理成
这性所以张子曰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
帅吾其性
卷七 第 4a 页 WYG0709-0820a.png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朱子曰性者人所禀于天
以生之理也浑然至善未尝有恶人与尧舜初无少
异但众人汨于私欲而失之尧舜则无私欲之蔽而
能充其性耳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
可以为不善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今曰性善然则
彼皆非与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
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朱子曰情者性之
以生之理也浑然至善未尝有恶人与尧舜初无少
异但众人汨于私欲而失之尧舜则无私欲之蔽而
能充其性耳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
可以为不善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今曰性善然则
彼皆非与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
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朱子曰情者性之
卷七 第 4b 页 WYG0709-0820b.png
动也人之情本但可以为善而不可以为恶则性之
本善可知矣才犹材质人之能也人有是性则有是
才性既善则才亦善人之为不善乃物欲陷溺而然
非其才之罪也或问情与才皆善如何曰情本自善
其发也未有点注何尝不善才只是资质亦无不善
譬物之未染只是白也又曰孟子所谓性善者以其
本体言之仁义礼智之未发者是也所谓可以为善
者以其用处言之四端之情发而中节者是也盖性
本善可知矣才犹材质人之能也人有是性则有是
才性既善则才亦善人之为不善乃物欲陷溺而然
非其才之罪也或问情与才皆善如何曰情本自善
其发也未有点注何尝不善才只是资质亦无不善
譬物之未染只是白也又曰孟子所谓性善者以其
本体言之仁义礼智之未发者是也所谓可以为善
者以其用处言之四端之情发而中节者是也盖性
卷七 第 5a 页 WYG0709-0820c.png
之与情虽有未发已发之不同然其所谓善者则血
脉贯通初未尝有不同者此孟子道性善之本意伊
洛诸君子之所傅而未之有改者也 真氏曰善者
性也而能为善者才也性以体言才以用言 饶氏
曰孟子是指那好底才说如仁之能爱其亲义之能
敬其兄所谓良能是也
程子曰性即理也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喜怒
哀乐未发何尝不善发而中节则无往而不善发不
脉贯通初未尝有不同者此孟子道性善之本意伊
洛诸君子之所傅而未之有改者也 真氏曰善者
性也而能为善者才也性以体言才以用言 饶氏
曰孟子是指那好底才说如仁之能爱其亲义之能
敬其兄所谓良能是也
程子曰性即理也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喜怒
哀乐未发何尝不善发而中节则无往而不善发不
卷七 第 5b 页 WYG0709-0820d.png
中节然后为不善故凡言善恶皆先善而后恶言吉
凶皆先吉而后凶言是非皆先是而后非 朱子曰
性即理也一语自孔子后无人见得到此伊川此语
直是攧扑不破性即是天理那得有恶又曰理是天
地间公共之理人禀得便为性所有
张子曰性者万物之一原非有我之得私也惟大人为
能尽其道 朱子曰所谓性者人物之所同得非惟
已有是人亦有是非惟人有是物亦有是
凶皆先吉而后凶言是非皆先是而后非 朱子曰
性即理也一语自孔子后无人见得到此伊川此语
直是攧扑不破性即是天理那得有恶又曰理是天
地间公共之理人禀得便为性所有
张子曰性者万物之一原非有我之得私也惟大人为
能尽其道 朱子曰所谓性者人物之所同得非惟
已有是人亦有是非惟人有是物亦有是
卷七 第 6a 页 WYG0709-0821a.png
朱子曰性本善故顺之而无不善本无恶故反之而后
为恶非本无定体而可以无所不为也
北溪陈氏曰性即理也何以不谓之理而谓之性盖理
是汎言天地间人物公共之理性是在我之理只这
道理受于天而为我所有故谓之性性字从心从生
是人生来具是理于心方名之曰性其大目只是仁
义礼智四者而已得天命之元在我谓之仁得天命
之亨在我谓之礼得天命之利在我谓之义得天命
为恶非本无定体而可以无所不为也
北溪陈氏曰性即理也何以不谓之理而谓之性盖理
是汎言天地间人物公共之理性是在我之理只这
道理受于天而为我所有故谓之性性字从心从生
是人生来具是理于心方名之曰性其大目只是仁
义礼智四者而已得天命之元在我谓之仁得天命
之亨在我谓之礼得天命之利在我谓之义得天命
卷七 第 6b 页 WYG0709-0821b.png
之贞在我谓之智性与命本非二物在天谓之命在
人谓之性
右论本然之性 愚按本然之性天地之性
也天地之性有善而无恶故孟子言性必道
性善而先儒以为发圣贤之所未及者也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程子曰此言气质之性非
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则性即是理理无不善孟子
之言性善是也何相近之有哉 朱子曰此所谓性
人谓之性
右论本然之性 愚按本然之性天地之性
也天地之性有善而无恶故孟子言性必道
性善而先儒以为发圣贤之所未及者也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程子曰此言气质之性非
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则性即是理理无不善孟子
之言性善是也何相近之有哉 朱子曰此所谓性
卷七 第 7a 页 WYG0709-0821c.png
兼气质而言也气质之性固有美恶之不同矣然以
其初而言则皆不甚相远也但习于善则善习于恶
则恶于是始相远耳
程子曰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人生气禀
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此两物相对而生也有
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有然也善固性也然
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盖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
不容说才说性时便已不是性也凡人说性只是说
其初而言则皆不甚相远也但习于善则善习于恶
则恶于是始相远耳
程子曰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人生气禀
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此两物相对而生也有
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有然也善固性也然
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盖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
不容说才说性时便已不是性也凡人说性只是说
卷七 第 7b 页 WYG0709-0821d.png
继之者善也孟子言性善是也夫所谓继之者善也
者犹水流而就下也皆水也有流而至海终无所污
此何烦人力之为也有出而未远固己渐浊有出而
甚远方有所浊有浊之多者有浊之少者清浊虽不
同然不可以浊者不为水也如此则人不可以不加
澄治之功故用力敏勇则疾清用力缓怠则迟清及
其清也则却只是元初水也不是将清来换却浊亦
不是取出浊来置在一隅也水之清则性善之谓也
者犹水流而就下也皆水也有流而至海终无所污
此何烦人力之为也有出而未远固己渐浊有出而
甚远方有所浊有浊之多者有浊之少者清浊虽不
同然不可以浊者不为水也如此则人不可以不加
澄治之功故用力敏勇则疾清用力缓怠则迟清及
其清也则却只是元初水也不是将清来换却浊亦
不是取出浊来置在一隅也水之清则性善之谓也
卷七 第 8a 页 WYG0709-0822a.png
故不是善恶在性中为两物相对出来 朱子曰程
子说人生而静以上是人物未生时只可谓之理未
可名为性所谓在天曰命也才说性时便是人生以
后此理已堕在形气之中不全是性之本体矣所谓
在人曰性也 黄氏曰所譬水处寻常作两截看犹
水流而就下一句以就下譬性之善孟子所谓人无
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者也此结上文人生而静以上
不容说以下一段之意皆水也又是发端别说人生
子说人生而静以上是人物未生时只可谓之理未
可名为性所谓在天曰命也才说性时便是人生以
后此理已堕在形气之中不全是性之本体矣所谓
在人曰性也 黄氏曰所譬水处寻常作两截看犹
水流而就下一句以就下譬性之善孟子所谓人无
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者也此结上文人生而静以上
不容说以下一段之意皆水也又是发端别说人生
卷七 第 8b 页 WYG0709-0822b.png
气禀不同而性亦随异故有此五者之分有无所污
者气之清明纯粹者也有未远而渐浊有已远而方
浊有浊多有浊少观其文势皆以有字冠其上则可
见矣 真氏曰黄氏气禀不同性亦随异之云最得
此段之意盖人之气禀有至善而不可移夺者有善
少恶多而易于移夺者有善多恶少而难于移夺者
又曰性之不能离乎气犹水之不能离乎土也性虽
不杂乎气而气汨之则不能不恶矣水虽不杂乎土
者气之清明纯粹者也有未远而渐浊有已远而方
浊有浊多有浊少观其文势皆以有字冠其上则可
见矣 真氏曰黄氏气禀不同性亦随异之云最得
此段之意盖人之气禀有至善而不可移夺者有善
少恶多而易于移夺者有善多恶少而难于移夺者
又曰性之不能离乎气犹水之不能离乎土也性虽
不杂乎气而气汨之则不能不恶矣水虽不杂乎土
卷七 第 9a 页 WYG0709-0822c.png
而土汨之则不能不浊矣然清者其先而浊者其后
也善者其先而恶者其后也先善者本然之性也后
恶者形而后有也故所谓善者超然于降衷之初而
所谓恶者杂出于有形之后其非相对而并出也昭
昭矣
程子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
是 朱子曰天命之性若无气质却无安顿处且如
一勺之水非有物盛之则水无归者程子此论所以
也善者其先而恶者其后也先善者本然之性也后
恶者形而后有也故所谓善者超然于降衷之初而
所谓恶者杂出于有形之后其非相对而并出也昭
昭矣
程子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
是 朱子曰天命之性若无气质却无安顿处且如
一勺之水非有物盛之则水无归者程子此论所以
卷七 第 9b 页 WYG0709-0822d.png
发明千古圣贤未尽之意甚为有功又曰论性不论
气无以见生质之异论气不论性无以见义理之同
叶氏曰论性之善而不推其气禀之不同则何以
有上智下愚之不移故曰不备论气质之异而不原
其性之皆善则是不达其本也故曰不明然性气二
者元不相离判而二之则亦非矣
程子曰性即理也理则尧舜至于涂人一也才禀于气
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学而知之
气无以见生质之异论气不论性无以见义理之同
叶氏曰论性之善而不推其气禀之不同则何以
有上智下愚之不移故曰不备论气质之异而不原
其性之皆善则是不达其本也故曰不明然性气二
者元不相离判而二之则亦非矣
程子曰性即理也理则尧舜至于涂人一也才禀于气
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学而知之
卷七 第 10a 页 WYG0709-0823a.png
则气无清浊皆可至于善而复性之本汤武身之是
也 朱子曰程子此说才字与孟子本文小异盖孟
子专指其发于性者言之故以为才无不善程子兼
指其禀于气者言之则人之才固有昏明强弱之不
同矣张子所谓气质之性是也二说虽殊各有所当
然以事理考之程子为密盖气质所禀固有不善而
不害性之本善性虽本善而不可无省察矫揉之功
学者所当深省也
也 朱子曰程子此说才字与孟子本文小异盖孟
子专指其发于性者言之故以为才无不善程子兼
指其禀于气者言之则人之才固有昏明强弱之不
同矣张子所谓气质之性是也二说虽殊各有所当
然以事理考之程子为密盖气质所禀固有不善而
不害性之本善性虽本善而不可无省察矫揉之功
学者所当深省也
卷七 第 10b 页 WYG0709-0823b.png
程子曰性出于天才出于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
才则有善有不善性则无不善 朱子曰性与气皆
出于天性即是理气则已属于形象性善人所同气
便有不齐处叶氏曰性本乎理理无不善才本乎
气气则不齐故或以之为善或以之为恶
张子曰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朱子曰气质之说
起于张程极有功于圣门有补于后学前此未曾有
才则有善有不善性则无不善 朱子曰性与气皆
出于天性即是理气则已属于形象性善人所同气
便有不齐处叶氏曰性本乎理理无不善才本乎
气气则不齐故或以之为善或以之为恶
张子曰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朱子曰气质之说
起于张程极有功于圣门有补于后学前此未曾有
卷七 第 11a 页 WYG0709-0823c.png
人说到又曰天地之性专指理而言气质之性以理
杂气而言又曰性譬之水本皆清也以净器盛之则
清以污器盛之则浊澄治之则本然之清未尝不在
张子曰性于人无不善系于善反与不善反而已过天
地之化不善反者也
或问气质之性朱子曰天地之所以生物者理也其生
物者气与质也人物得是气质以成形而其理之在
是者则谓之性然所谓气质者有偏正纯驳昏明厚
杂气而言又曰性譬之水本皆清也以净器盛之则
清以污器盛之则浊澄治之则本然之清未尝不在
张子曰性于人无不善系于善反与不善反而已过天
地之化不善反者也
或问气质之性朱子曰天地之所以生物者理也其生
物者气与质也人物得是气质以成形而其理之在
是者则谓之性然所谓气质者有偏正纯驳昏明厚
卷七 第 11b 页 WYG0709-0823d.png
薄之不齐故性之在是者其为品亦不一所谓气质
之性者告子所谓生之谓性程子所谓生质之性所
禀之性所谓才者皆谓是也然其本然之理则纯粹
至善而已所谓天地之性者也孟子所谓性善程子
所谓性之本所谓极本穷原之性皆谓此也
问恶是气禀程子云亦不可不谓之性何也朱子曰既
是气禀恶便牵引那性不好盖性只是搭付在气禀
上乂曰性本善今乃恶亦是此性为气所汨正如水
之性者告子所谓生之谓性程子所谓生质之性所
禀之性所谓才者皆谓是也然其本然之理则纯粹
至善而已所谓天地之性者也孟子所谓性善程子
所谓性之本所谓极本穷原之性皆谓此也
问恶是气禀程子云亦不可不谓之性何也朱子曰既
是气禀恶便牵引那性不好盖性只是搭付在气禀
上乂曰性本善今乃恶亦是此性为气所汨正如水
卷七 第 12a 页 WYG0709-0824a.png
为泥沙所混不成不唤作水
朱子曰性是天赋与人只一同气质所禀却有厚薄人
只是一般人厚于仁而薄于义有馀于礼而不足于
智便是气质上来 黄氏曰气有偏正则所受之理
随而偏正气有昏明则所受之理随而昏明木之气
盛则金之气衰故仁常多而义常少金之气盛则木
之气衰故义常多而仁常少若此者气质之性有善
不善也
朱子曰性是天赋与人只一同气质所禀却有厚薄人
只是一般人厚于仁而薄于义有馀于礼而不足于
智便是气质上来 黄氏曰气有偏正则所受之理
随而偏正气有昏明则所受之理随而昏明木之气
盛则金之气衰故仁常多而义常少金之气盛则木
之气衰故义常多而仁常少若此者气质之性有善
不善也
卷七 第 12b 页 WYG0709-0824b.png
南轩张氏曰原性之理无有不善人物所同也论性之
存气质则人禀天地之精五行之秀固与禽兽草木
异然就人之中不无清浊厚薄之殊而实未尝不相
近也
双峰饶氏曰朱子尝与勉斋言喜怒哀乐未发之时气
不用事盖此时恶自沈在下面善之本体呈露少焉
接物便打动了性譬之水方其澄静之时清底在上
浊底在下少间流出清底先出来流来流去浊底亦
存气质则人禀天地之精五行之秀固与禽兽草木
异然就人之中不无清浊厚薄之殊而实未尝不相
近也
双峰饶氏曰朱子尝与勉斋言喜怒哀乐未发之时气
不用事盖此时恶自沈在下面善之本体呈露少焉
接物便打动了性譬之水方其澄静之时清底在上
浊底在下少间流出清底先出来流来流去浊底亦
卷七 第 13a 页 WYG0709-0824c.png
随后出但圣人纯是清底圣人以下则有清多底有
浊多底清多者便是气质之美
右论气质之性 愚按气质之性亦自天地
之性而出但属乎气禀则有善不善之殊故
先儒谓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亦非判然两
物是也
程子曰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自理而言谓之天自禀
受而言谓之性自存诸人而言谓之心
浊多底清多者便是气质之美
右论气质之性 愚按气质之性亦自天地
之性而出但属乎气禀则有善不善之殊故
先儒谓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亦非判然两
物是也
程子曰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自理而言谓之天自禀
受而言谓之性自存诸人而言谓之心
卷七 第 13b 页 WYG0709-0824d.png
问心有善恶否程子曰在天为命在物为理在人为性
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不
善若既发则可谓之情不可谓之心譬之水只可谓
之水至于流而为派或行于东或行于西却谓之流
也 朱子曰性无不善心之所发为情却或有不善
说不善非心亦不得却只是心之本体无不善其流
而为不善者皆情之感于物而然也
邵子曰性者道之形体心者性之郛郭身者心之区宇
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心本善发于思虑则有善不
善若既发则可谓之情不可谓之心譬之水只可谓
之水至于流而为派或行于东或行于西却谓之流
也 朱子曰性无不善心之所发为情却或有不善
说不善非心亦不得却只是心之本体无不善其流
而为不善者皆情之感于物而然也
邵子曰性者道之形体心者性之郛郭身者心之区宇
卷七 第 14a 页 WYG0709-0825a.png
物者身之舟车 朱子曰邵子所说较之横渠心
统性情尤密真不易之论问性如何是道之形体
曰道是凡言性是就自家身子说道在事物之间
如何见得只就这里验之性之所在则道之所在
也道是在物之理性是在己之理然物之理都在
我此性之中又曰理之在心即所谓性故曰心者
性之郛郭 北溪陈氏曰心只是个器一般里面
贮底物便是性康节谓心者性之郛郭盖郛郭者
统性情尤密真不易之论问性如何是道之形体
曰道是凡言性是就自家身子说道在事物之间
如何见得只就这里验之性之所在则道之所在
也道是在物之理性是在己之理然物之理都在
我此性之中又曰理之在心即所谓性故曰心者
性之郛郭 北溪陈氏曰心只是个器一般里面
贮底物便是性康节谓心者性之郛郭盖郛郭者
卷七 第 14b 页 WYG0709-0825b.png
心也郛郭中许多人烟便是心中所具之理相似所
具之理便是性
张子曰心统性情者也 朱子曰统是主宰性者心之
理情者心之用心者性情之主又曰统如统兵之统
言有以主之也
张子曰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
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 朱子曰上二句
是总说下二句就人上说四句本只是一个太虚渐
具之理便是性
张子曰心统性情者也 朱子曰统是主宰性者心之
理情者心之用心者性情之主又曰统如统兵之统
言有以主之也
张子曰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
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 朱子曰上二句
是总说下二句就人上说四句本只是一个太虚渐
卷七 第 15a 页 WYG0709-0825c.png
细分说得密耳且太虚便是这四者之总体而不杂
乎四者之言气化者那阴阳造化金木水火土皆是
太虚便是太极图上面一圆圈气化便是阴静阳动
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有这气道理便随在这里若无
此气则道理无安顿处如水中月须是有此水方印
得天上月影心之知觉又是那气之虚处聪明视听
作为运用皆是知觉 定宇陈氏曰天者理而已惟
以理言则几于泛以形体谓之天惟以形体言则涉
乎四者之言气化者那阴阳造化金木水火土皆是
太虚便是太极图上面一圆圈气化便是阴静阳动
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有这气道理便随在这里若无
此气则道理无安顿处如水中月须是有此水方印
得天上月影心之知觉又是那气之虚处聪明视听
作为运用皆是知觉 定宇陈氏曰天者理而已惟
以理言则几于泛以形体谓之天惟以形体言则涉
卷七 第 15b 页 WYG0709-0825d.png
于浅今曰太虚则虚空之中有太极之理此由太虚
所以有天之名也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一阴而又
一阳一阳而又一阴者气之化也化云者所以然之
妙也此由气化所以有道之名也合太虚之虚与气
化之气理寓于气而具于人之性此合虚与气所以
有性之名也性理也知觉所以知觉此理也偏言知
觉惟见气之灵耳必合性与知觉言之所以有心之
名也 北溪陈氏曰虚是以理言理与气合遂生人
所以有天之名也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一阴而又
一阳一阳而又一阴者气之化也化云者所以然之
妙也此由气化所以有道之名也合太虚之虚与气
化之气理寓于气而具于人之性此合虚与气所以
有性之名也性理也知觉所以知觉此理也偏言知
觉惟见气之灵耳必合性与知觉言之所以有心之
名也 北溪陈氏曰虚是以理言理与气合遂生人
卷七 第 16a 页 WYG0709-0826a.png
物受得去成这性于是乎方有性之名性从理来不
离气知觉从气来不离理合性与知觉于是乎方有
心之名
五峰胡氏曰诚成天下之性性立天下之有情效天下
之动心妙性情之德 朱子曰五峰此说不是曾去
研穷深体如何直见得恁地 真氏曰诚者真实无
妄之理天之命于人人之受于天惟此而己故曰诚
成天下之性凡天下所有之理莫不具于一性之中
离气知觉从气来不离理合性与知觉于是乎方有
心之名
五峰胡氏曰诚成天下之性性立天下之有情效天下
之动心妙性情之德 朱子曰五峰此说不是曾去
研穷深体如何直见得恁地 真氏曰诚者真实无
妄之理天之命于人人之受于天惟此而己故曰诚
成天下之性凡天下所有之理莫不具于一性之中
卷七 第 16b 页 WYG0709-0826b.png
故曰性立天下之有情者性之动也效如爻者效也
之效天下之理不能无变动卦之有爻所以像之性
之有情亦犹是也未发则理具于性既发则理著于
情情之动虽因乎物所以不能无动则理也故曰情
效天下之动仁义礼智性之德恻懚羞恶辞让是非
情之德性情之德虽具而发挥运用则在此心而已
故中庸论大本达道必以戒惧谨独为主盖该寂感
贯动静者心也心得其正然后性之本然者全而情
之效天下之理不能无变动卦之有爻所以像之性
之有情亦犹是也未发则理具于性既发则理著于
情情之动虽因乎物所以不能无动则理也故曰情
效天下之动仁义礼智性之德恻懚羞恶辞让是非
情之德性情之德虽具而发挥运用则在此心而已
故中庸论大本达道必以戒惧谨独为主盖该寂感
贯动静者心也心得其正然后性之本然者全而情
卷七 第 17a 页 WYG0709-0826c.png
之发亦中节矣故曰心妙性情之德
朱子曰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
则心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
朱子曰性犹太极也心犹阴阳也太极只在阴阳之中
非能离阴阳也然至论太极则太极自太极阴阳自
阴阳性与心亦然所谓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气之流
行性为之主性之流行心为之主
朱子曰舍心则无以见性舍性又无以见心故孟子言
朱子曰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
则心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
朱子曰性犹太极也心犹阴阳也太极只在阴阳之中
非能离阴阳也然至论太极则太极自太极阴阳自
阴阳性与心亦然所谓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气之流
行性为之主性之流行心为之主
朱子曰舍心则无以见性舍性又无以见心故孟子言
卷七 第 17b 页 WYG0709-0826d.png
心性每每相随性是心所有之理心是理所会之地
朱子曰性只是理情是流出运用处心之知觉即所以
具此理而行此情者也
朱子曰心譬水也性水之理也性则水之静情者水之
动欲则水之流而至于泛滥者也才则水之气力所
以能流者其流有急有缓则是才之不同
朱子曰有是形则有是心而心之所得乎天之理则谓
之性性之所感于物而动则谓之情
朱子曰性只是理情是流出运用处心之知觉即所以
具此理而行此情者也
朱子曰心譬水也性水之理也性则水之静情者水之
动欲则水之流而至于泛滥者也才则水之气力所
以能流者其流有急有缓则是才之不同
朱子曰有是形则有是心而心之所得乎天之理则谓
之性性之所感于物而动则谓之情
卷七 第 18a 页 WYG0709-0827a.png
朱子曰性情字皆从心古制字必是有意
问心性之别朱子曰灵底是心实底是性性是理心便
是盛贮这理底心属火缘他是个光明发动底物所
以具得许多道理如向父母则有那孝出来向君则
有那忠出来这便是性如知道事亲要孝事君要忠
这便是心
或问心性之别朱子曰这个极难说且是难为譬喻如
伊川以水喻性其说本好却使晓不得者生病心大
问心性之别朱子曰灵底是心实底是性性是理心便
是盛贮这理底心属火缘他是个光明发动底物所
以具得许多道理如向父母则有那孝出来向君则
有那忠出来这便是性如知道事亲要孝事君要忠
这便是心
或问心性之别朱子曰这个极难说且是难为譬喻如
伊川以水喻性其说本好却使晓不得者生病心大
卷七 第 18b 页 WYG0709-0827b.png
概似个官人天命即是君之命性便如执事一般此
亦大概如此要自理会得如邵子云性者道之形体
盖道只是合当如此性则有个根苗生出君臣之义
父子之仁性虽虚都是实理心虽是一物却虚故能
包含万理这要人自体察始得
朱子曰在天为命禀于人为性既发为情此其脉理甚
实仍便分明易晓惟心乃虚明洞彻统性情而为言
耳据性上说寂然不动处是心亦得据情上说感而
亦大概如此要自理会得如邵子云性者道之形体
盖道只是合当如此性则有个根苗生出君臣之义
父子之仁性虽虚都是实理心虽是一物却虚故能
包含万理这要人自体察始得
朱子曰在天为命禀于人为性既发为情此其脉理甚
实仍便分明易晓惟心乃虚明洞彻统性情而为言
耳据性上说寂然不动处是心亦得据情上说感而
卷七 第 19a 页 WYG0709-0827c.png
遂通处是心亦得
朱子曰人之一身知觉运用莫非心之所为则心者固
所以主于身而无动静语默之间者也然方其静也
事物未至思虑未萌而一性浑然道义全具其所谓
中是乃心之所以为体而寂然不动者也及其动也
事物交至思虑萌焉则七情迭用各有攸主其所谓
和是乃心之所以为用感而遂通者也然性之静也
而不能不动情之动也而必有节焉是则心之所以
朱子曰人之一身知觉运用莫非心之所为则心者固
所以主于身而无动静语默之间者也然方其静也
事物未至思虑未萌而一性浑然道义全具其所谓
中是乃心之所以为体而寂然不动者也及其动也
事物交至思虑萌焉则七情迭用各有攸主其所谓
和是乃心之所以为用感而遂通者也然性之静也
而不能不动情之动也而必有节焉是则心之所以
卷七 第 19b 页 WYG0709-0827d.png
寂然感通周流贯彻而体用未始相离者也然人有
是心而或不仁则无以著此心之妙人虽欲仁而或
不敬则无以致求仁之功盖心主乎一身而无动静
语默之间是以君子之于敬亦无动静语默而不用
其力焉未发之际是敬也固以主乎存养之实已发
之际是敬也又常行于省察之间方其存也思虑未
萌而知觉不昧是则静中之动复之所以见天地之
心也及其察也事物纷纠而品节不差是则动中之
是心而或不仁则无以著此心之妙人虽欲仁而或
不敬则无以致求仁之功盖心主乎一身而无动静
语默之间是以君子之于敬亦无动静语默而不用
其力焉未发之际是敬也固以主乎存养之实已发
之际是敬也又常行于省察之间方其存也思虑未
萌而知觉不昧是则静中之动复之所以见天地之
心也及其察也事物纷纠而品节不差是则动中之
卷七 第 20a 页 WYG0709-0828a.png
静艮之所以不获其身不见其人也有以主乎静中
之动是亦寂而未尝不感有以察乎动中之静是亦
感而未尝不寂寂而遂感感而常寂此心之所以周
流贯彻而无一息之不仁也
右论心为性情之主 愚按论心为性之主
则涵养此性使仁义礼智常存于中是心统
性也论心为情之主则节制此情使喜怒哀
乐发而中节是心统情也故先儒尝谓心犹
之动是亦寂而未尝不感有以察乎动中之静是亦
感而未尝不寂寂而遂感感而常寂此心之所以周
流贯彻而无一息之不仁也
右论心为性情之主 愚按论心为性之主
则涵养此性使仁义礼智常存于中是心统
性也论心为情之主则节制此情使喜怒哀
乐发而中节是心统情也故先儒尝谓心犹
卷七 第 20b 页 WYG0709-0828b.png
将也性犹在营之军情犹临阵之军皆将实
统之则心为性情之主可见矣
理学类编卷七
统之则心为性情之主可见矣
理学类编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