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703-072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木钟集卷十一
             宋 陈埴 撰
  史
 三代治天下曰井田曰封建曰肉刑后世变井田为
 阡陌变封建为郡县变肉刑为鞭笞而末流愈不胜
 其弊今欲追复旧制于斯三者何先
复古惟唐得之世业府兵六典建官分画措置最有法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703-0722b.png
度其不传远者非作法之不善自是家法不正无贤子
孙耳先儒谓必有关雎麟趾之化而后可以行周官之
法度古人所以兢业寅畏左规右矩者正欲立个人样
以为守法之地耳
 考汉选举法
汉选举法有孝廉有明经自为曹椽于郡国而太守察
之则为孝廉自为博士弟子于太常而学校举之则为
明经今观孝廉一科自汉初已有如家贫无行不得推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703-0723a.png
择为吏其乡闾之公论如此至文帝时孝廉之科虽设
而万家之县犹无应令盖有人则举无人则止犹未有
定法也自武帝初令郡国各荐一人则始有定法矣当
时犹且阖郡不荐至勤诏书督责则士之自重难进如
此而梅福亦议汉以三代之法取当世之士则荐孝廉
之法犹有三代乡里举选之遗意汉之得人大抵如此
明经一科自武帝立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员令二千
石谨择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受业一岁一课其通一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703-0723b.png
艺以上补文学掌故及公孙弘变更之后劝之以官爵
枝叶日蕃迄于始元之间增弟子员满百人又增至三
千人明经始滥于弘之变更矣至于贤良方正茂材号
为特举皆诏而亲策之于庭今考一时人物自董仲舒
犹不免科举之累况晁错公孙弘杜钦谷永之徒依违
附会殆无异于明经之科其不逮孝廉远矣自东汉之
末察廉之法坏觅举之请行故左雄限年之请令诸生
试家法文吏课笺奏覆诸端门课其虚实以观其能异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703-0723c.png
而孝廉覆试之法自此始矣大抵汉初任人不任法所
以选举皆实意惟贤是用而已汉末任法不任人所以
选举用私意兹其所以弊也
 南北军辨
先儒多以中尉为北军(以表有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故也疑是内外相司察处)
卫尉为南军至郎中令不知其所领为何窃按郎中令
所领皆郎从正是环宫宿卫之士(与古国/子同)武帝以儒生
不足仗又置一项亲兵若羽林佽飞之属正属于郎中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703-0723d.png
令审尔则环卫重兵无如南军卫尉所领乃郡国番上
宿卫之数中尉非宿卫 吕氏南北军皆宿卫
南北军皆环宫宿卫之兵南军属于郎中令(武帝改/光禄勋)
谓掌宫掖门户是也其卫士即诸郎为之(表云掌守门/户出充军骑)
多或至千人(多子弟/及儒生)武帝增置期门及羽林军(以六郡/良家子)
(为之多亦/至千人)始尚枭勇武力矣(以上并见/郎中令表)北军属于卫尉
所谓掌宫门屯卫兵是也其卫士乃郡国之民更番为
之岁常转至一万人新故送迎率常二万人在道武帝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703-0724a.png
初年省其半(见武/帝纪)卫尉属官有候官司马等盖宽饶尝
为之极能抚循卫士及一岁尽当更卫士数千人愿复
留一年以报宽饶德(见本/傅)则卫尉所领为番上之士可
知南北军虽领于二卿(郎中令/卫尉)而列将军实为主帅故
吕后欲为难使吕禄以上将军居北军使吕产以相国
居南军文帝新即位夜拜宋昌为卫将军兼领南北军
则知二军领于列将军者其正也其以相国分领者以
吕禄才弱故尔大抵北军重于南军故平勃止得北军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703-0724b.png
足以定大难吕氏既失北军虽有南军无能为矣或者
不察乃以卫尉为领南军中尉为领北军按周勃既得
北军便令卫尉无纳吕产殿门则卫尉𨽻北军可知中
尉掌巡徼京师乃督察长安盗贼事王温舒尝为之所
治皆长安豪猾全无一事关于宿卫或者又以京城诸
屯兵(以校尉/之属)为北军按吕后既以禄产领二军临终戒
之以据兵卫宫无送丧则二军皆屯卫宫禁可知又周
勃既入北军便迤逦去殿门入未央宫则知为宫门卫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703-0724c.png
兵无疑南北军力心膂爪牙之寄一则以子弟郎从为
之一则以郡国之民更番为之用见国家一体兵民一
致必如是而后可以肃环列壮帝居矣
 又汉举选法
汉史上而天文地理有志次而礼乐刑法有志又次而
食货沟洫有志选举大事也而史独无志焉意者科举
未立流品不分取士之路广禁网疏阔故史无得而志
焉今考之纪传侯王将相有辟举若给事舍人之类郡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703-0724d.png
国有察举即孝廉是也朝廷有特举若贤良方正茂才
异等之类而又有举于太常受业者为博士弟子即明
经是也其他任子杂流不与焉夫汉自文帝十三年始
有选士之诏当是时或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或万
家之县犹不能举一人以应令是时乡里之公议犹明
士犹知自重难进朝廷选士犹未有成法也至武帝元
光元年因董仲舒建议始令郡国举孝廉岁各一人于
是立为定法限以人数然当时犹有阖郡不荐一人者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703-0725a.png
至勤诏书督促(元朔/元年)由是不举孝有论不察廉有责可
见士安于乡闾无求举觅举之事大抵察举一科惟施
于郡县吏汉以文吏立国故士皆从于郡县小吏进才
经部刺史二千石察举则以次迁为令长又次迁为守
相骎骎公卿显官皆从此途出往往养廉远耻之意多
而偷合苟得之行少虽不通于儒术而亦不失为节义
有守之士所以文景武宣之世人物皆有实用之才往
往多从察举出若夫太学明经之士其不逮察举远矣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703-0725b.png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于太学置弟子员五十人使士咸
得诣太常受业一岁一课通一艺者授文学掌故不能
通艺者即行罢黜其后公孙弘起自儒生始为其徒开
升进之路遂以为补文学掌故者厌薄流滞不足以兴
起士风于是大而九卿之卒史小而郡县之卒史自明
经选者皆得补而为之夫卒史文法小吏耳由明经入
仕而反使为文吏若小贬矣然汉法贱经生而贵文吏
故自文吏出者皆荣进之路是以终汉之世利禄之门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703-0725c.png
开奔竞之徒盛而公卿宰相彬彬多文学之士若张禹
孔光之徒皆持禄保位患得患失之士要其蛊坏儒生
之心术多矣吾故曰汉选举之法虽无其志而得士为
最多者莫盛于郡国察孝廉一路若太学明经之选则
又其次也
 汉职官志皆袭秦旧如三公尚书皆秦官三公自立
 国之初已置而尚书特始于武帝之时尔三公号无
 不统事皆决于三公而三公之秩万石也宣帝时张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703-0725d.png
 安世以车骑将军霍光为大将军领尚书事则知尚
 书乃典职枢机与三公等后汉和帝时邓彪领尚书
 事位在三公上以此言之尚书当与三公同其贵而
 秩直二千石耳若曰职轻权重则是尚未能与二千
 石比秩而反在三公之上何耶
尚书乃内庭之臣与尚衣尚方尚符玺等同流所职乃
郡国会计图籍等书或内外奏疏本是猥屑之职在人
主左右供顾故属于少府多是外戚及子弟浊流为之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703-0726a.png
然以其亲近至尊为人主私臣号为职典枢机故自武
帝后其权寖重往往诸将军领之故凡以大将军大司
马领尚书事则权重于三公而丞相始为具官矣尚书
如何敢比三公但以大司马大将军之名则始为重矣
尚书在文景以前不多见是时内庭之权未重自武宣
以来其权始重率以外戚(霍光/诸人)及列侯子弟为之(张安/世)
士大夫鲜有出此者至元成以后始用儒生故博士选
三科其高第者为尚书始有正员由是张禹孔光皆以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703-0726b.png
师儒入典枢机多者至十馀年养成王氏之祸其狼狈
甚于云山恭显成帝建始四年罢中书宦官初置尚书
员五人注云常侍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书主
刺史二千石事户曹尚书主庶人上书事主客尚书主
外官事此汉旧制是为四曹成帝增三公曹主断狱事
是为五人
 汉鬻爵之法
汉初卖爵入粟不入钱卖爵不卖官在文景时可考至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703-0726c.png
武帝不卖旧爵别立武功爵此乃前术穷而更新一法
到此时入缗钱矣爵与官俱卖矣此五大夫有为吏先
除之法岂不是连官卖了一夫之爵直钱若干今不可
考其级爵止卖十一级千夫爵是第七级得除吏第九
级则免徭役未知是否又云茂陵书只载十一级其馀
不见(十九级是关内侯/二十级是通侯)
 考儒林传公孙弘新学法
初太常制法其制有四置博士弟子则择民间议状之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703-0726d.png
端正者补之其郡国县官有可取者取之受业亦如子
弟至于一岁考课能通一艺者补文学掌故而高者则
为郎中且掌故之职不一有太常掌故有治礼掌故有
太史掌故有文学掌故要之皆属于太常也而又有州
郡文学掌故之为官其职之留滞甚多其阶之迁转甚
缓通经之士得由郎中而进者皆是右职得为掌故者
皆是滞选盖汉世士大夫除军功外多从刀笔吏出而
儒生率郁滞不得进于是公孙弘有优掌故之请焉太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703-0727a.png
常中治礼文学掌故凡其秩之比二百石及吏百石之
能通经者补左右内史大行卒史秩之比百石以下者
补为太守之卒史太行卒史即九卿之官卒史犹今堂
部令史也太守卒史犹今日孔目官是也至于人众而
额少不足以容之又就文学掌故中选其优者攒上一
等补九卿郎中二千石待阙椽属其次补郡椽属卒史
椽属虽非清选却是仕途捷径自是公卿大夫彬彬多
文学之士矣而儒生之心术亦自此而坏班固以为利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703-0727b.png
禄之涂开者盖自公孙弘始
 汉武帝命唐都洛下闳推算星历以为合于夏正改
 用太初历按自黄帝以前调历有上元太初等历今
 以合夏正而用太初历然则夏亦用太初历乎否也
 (前历太初既在四千六百/十七岁之前是洪荒时节)
历家推上元太初谓四千六百十七岁已尽都无丝发
馀重新起历是时定十一月甲子朔旦夜半冬至定日
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乃新历之第一日故谓之历元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703-0727c.png
汉元封七年适当其时故改秦历用汉历改秦正用夏
正非谓夏亦然也
 云台二十八将凡有功佐汉者咸取焉马援以椒房
 不与何谓也而来歙有平隗嚣之功何独不预
麒麟功臣史谓以黄霸于定国夏侯胜诸名卿犹不与
可以知其选矣此语有味安得人人而及之但马援以
椒房之亲不得与此却有意于公未为适义理之正霍
光不害为麒麟之首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703-0727d.png
 汉宣帝之麒麟阁明帝之云台二十八将及唐太宗
 之十八学士凌烟阁皆所以图画功臣也惟观汉之
 人主务实不务名唐之太宗务名而无实以许敬宗
 之奸佞而与十八学士之选以侯君集之小人而与
 凌烟之数皆失实也不然汉唐之皆有得失否
此未免以成败论所可论处者亦多却不只在二子二
子不足为轻重唐学士之选即淮南王安之招致宾客
羽翼既多便有相轧之势凌烟虽祖麒麟云台然汉时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703-0728a.png
却有教化之意寓其间如以苏武而预麒麟以马援而
不与云台此殆有深意唐则无之
 唐百官志宰相之名学士之职如何
唐世宰相名甚不正汉有相国丞相之名唐不设宰相
之名其意本以重宰相不轻授人遂以三省长官中书
令侍中尚书令(唐太宗尝为尚书令/后改其名为仆射)为之其后中书令
侍中尚书令不除遂有他官假有参议参(阙/)   为
宰相者如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阙/)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703-0728b.png
参预朝政于是宰相无一官不可为在太宗时(阙/)
 宰相者其后以宰相名号不一遂有同三品同平章
事之号夫既曰同矣依旧不曾有正相至明皇开元以
后又欲重宰相之权而使兼领他使时方用兵则为节
度使时方崇儒则为学士时急用财则为盐铁转运使
又其(阙/)   资库使其意本欲重其权殊不知宰相
无所不统今乃下行有司名为重而实轻之要之唐宰
相之名其初本欲重之而不肯轻与而其后遂至于无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703-0728c.png
宰相而他官皆得以为之又其后也至于无人不可为
宰相又其终也宰相兼领他职无异于有司是以终唐
之世竟无真宰相其弊皆起于宰相之名不正耳至于
学士之职尤为非正大率制诏诰命合是中书舍人为
之若夫学士名官本以备游宴之选供翰墨之娱如汉
朱买臣东方朔之辈正是相从于文墨宴游之末不干
预机务犹未为失自太宗时崇瀛洲之选犹止以备燕
见又文书诏令自是中书掌之其后时召以草制犹未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703-0728d.png
有名号自北门学士立于乾封以后则学士之名寖重
至玄宗又置翰林待诏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对则学士
预政渐始于此既而又以中书务剧乃选文学之士号
翰林供奉与集贤学士分掌诏敇至开元二十六年又
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至与宫妃相与往来
专掌内命为天子私人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宣麻制
敕皆由此出于是以学士为内制中书为外制凡大除拜
皆出自内制百官告词则出自外制彼学士既得以侵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703-0729a.png
中书之事于是进退人才机务枢密人主往往与之较
量始干预朝政事权日重而学士之权至号内相范唐
鉴所谓中书门下出纳王命之司也故诏敇行焉明皇
始置翰林而其职始分既发号令预谋议则自宰相以
下进退轻重系之矣岂特取其词艺而已哉其说极是
要知唐学士之职其初来本是供宴游翰墨而终至于
干预政事又其后也宰相进退亦出其手终唐之世委
任失人而王伾王叔文李训郑注之徒皆得以窃国家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703-0729b.png
之柄其弊皆自明皇始
 唐制十八道节度其后号九节度其后河朔三镇及
 四凶二竖之乱可考大略
明皇天宝元年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曰安西曰北
庭曰河西以备西边曰朔方曰河东曰范阳以备北边
曰平庐以备东边曰陇右曰剑南以备西边曰岭南五
府经略以备南蛮节度之立其初固止于沿边十道耳
自安禄山之乱则内地始置九节度以讨之曰朔方(郭/子)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703-0729c.png
(仪/)淮西(鲁炅/)兴平(李奂/)滑濮(许叔/冀)镇西(李嗣/业)郑蔡(李广/琛)
河东(李光/弼)泽潞(王思/礼)河南(崔光/远)内地之置节度其初犹
止于九道耳自朱氏之倡乱中原也则自国门之外皆
方镇矣盖其先也欲以方镇禦四夷而其后也则以方
镇禦方镇十道既已兆乱则内地必置九道以除其乱
九道又兆乱则关外近郡又不得不置矣至代宗广德
元年以田承嗣为魏博节度李怀仙为卢龙节度李宝
臣为成德节度是谓河北三镇各有其地其风俗犷戻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703-0729d.png
过于夷狄吾知其河北之地非复朝廷有矣至于大历
九年相推戴而谓之四王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
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李希烈又以淮西称帝朱泚
又以关中称帝裂土假王者四凶滔天僣帝者二孺纷
纷藉藉不知其几也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
藩镇有以乱之其初跋扈陆梁者必得藩镇而后可以
戡定其祸乱而其后戡定祸乱者亦足以称祸而致乱
故其所以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而其所以致唐之乱者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703-0730a.png
亦藩镇也试以其一二论之安史之乱怀恩平之也而
留三镇以遗患者亦一怀恩也将兵至京师冒雨寒而
来姚令言之功也而所以迎朱泚而趋京师者亦一令
言也擒子期破田悦者李宝臣之功而释承嗣以为己
资者亦宝臣也卒至于终唐之世莫敢谁何者由三镇
始也
唐初边防镇守皆有使而道有大将曰大总管已而更
曰大都督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始谓之节度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703-0730b.png
然犹未以名官至睿宗景云元年以幽州镇守薛讷为
节度使而节度使自此始至明皇天宝元年置十节度
经略以备边如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庐陇
右剑南岭南凡十道皆为备西北南三边设皆使自治所
领诸州练习士卒故士卒亦乐为用而唐之备边有赖
焉然唐初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
不以大臣为使以制之而节度有功则入相自开元中
天子事征四夷始有边将久任十馀年不易者有皇子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703-0730c.png
宰相遥领者又有以专制数道兼领者盖李林甫欲固
相位遂谓文臣不任边事欲用胡人习边事者为节度
以塞节度入相之路有功者皆得兼领如安禄山等皆
是胡人为节度禄山亦有边功遂得专制范阳平卢河
东三道以致兵盛势强遂成天宝之变禄山死史思明
又辅其子安庆绪继叛而其他节度大抵皆安氏党与
至肃宗乾元元年更置九节度朔方则郭子仪淮南则
鲁炅兴平鲁奂滑濮许叔冀镇西李嗣业郑蔡李广琛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703-0730d.png
河南崔光远河东李光弼泽潞王思礼共九道之师讨
庆绪又不置元帅无所统一庆绪死史思明继叛思明
死子朝义继叛至代宗时仆固怀恩以其女为公主妻
回纥之故遂得回纥之师平史朝义仆固怀恩自以功
成身危幸变为资于是请以安史手下许多降将分居
安史故地田承嗣为魏博节度李怀仙为卢龙节度李
宝成为成德节度河北三镇自此始其他以薛嵩领相
卫大抵率用降将为之自此以后三镇或世袭或易姓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703-0731a.png
兵连祸结朝廷亦无如之何依旧贼还贼捉又自是三
镇中贼将自与朝廷平讨往往亦时有功一有功又自
叛据如田悦拒命朱滔讨之滔一请深州不许便与成
德王武俊合从于田悦田悦得朱滔之救便与武陵奉
滔为王于是又与平卢李纳相扇而起滔称冀王田悦
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是谓四凶闻淮西
李希烈军盛又相与劝希烈称帝当是时犯京之兵朱
滔希烈为盛朝廷尽关辅京城之兵以讨之是以陆宣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703-0731b.png
公恐兵皆在外患生萧墙劝德宗收兵归关以诸叛贼
委之马燧李抱真等而德宗不听先是朱泚来朝朝廷
疑之遂留之京师及是时李希烈围襄城泾原节度姚
令言本以勤王之师至京师因犒赏菲薄兵众自乱乃
谋迎朱泚为主遂有奉天之幸果不逃宣公所料后来
李怀光以卢杞不令入见天子遂与朱泚合谋而朱泚
亦称帝(是与李希烈/共为二孺)自此以后卢龙魏博淮西虽在中
土其世为叛逆与蛮夷无异不复知有朝廷矣是时自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703-0731c.png
京师之外处处如边陲相似处处是节度使于是节度
满天下而唐之乱甚矣至宪宗仅能一平河朔至文宗
复失之大略唐之节度本以备边后来沿边人自为寇
国自为边朝廷所立节度反以备内而非备外矣
 汉武置十三州刺史与今监司同否
汉刺史政今日监司但刺史秩卑而权重(止六百石史/秩卑则激昂)
却虑其权太重故止以六条问事今日秩崇而权分(秩/崇)
(则养尊不事事/权分则法不举)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703-0731d.png
 汉禄秩等数如何只二千石无数样
汉秩自太常至执金吾秩皆中二千石太子太傅至右
扶风秩皆真二千石西域都护至驸马都尉皆比二千
石此汉秩然也汉禄丞相大将军号万石俸三百五十
斛至佐史俸月百八十斛二千石俸月百二十斛比二
千石俸月百斛至后汉延平中中二千石俸钱九千米
七十二斛真二千石钱六千五百米三十六斛比二千
石钱五千米三十四斛此汉禄然也(后汉俸禄/半钱半榖)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703-0732a.png
二千石以下则有千石八百石及六百石又其下则有
五百石至百石直郡县之小吏耳若二百石以上则曰
长吏如令丞是也至六百石始通爵于朝如今选人之
改京秩是也中二千石乃九卿为之下三公一等非他
二千石比也只以俸禄言之中二千石与真二千石倍

 尹翁归以高第入守右扶风满岁为真韩延寿入守
 左冯翊满岁为真真之制如何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703-0732b.png
有真二千石有中二千石有比二千石均二千石也而
有三等惟真者岁俸方满此数馀皆虚号耳
 高帝入关约法三章悉除秦苛法至于收孥相坐之
 律诽谤妖言之罪待文帝而后除何也
刑法志云三章不足以禦奸于是萧何捃摭秦法作律
九章想诸将继叛之后此等法仍用至文帝方尽除耳
 汉书高帝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考之历云太
 白辰星去日率不能一两次耳月令孟冬之月日在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703-0732c.png
 尾尾析木之次也析木去东井隔五次若然则金水
 二星安得复在东井
五星活物盈缩见伏迟速至无常天文家谓之五纬言
其往来无常所也然虽往来无常依然有法可候会当
聚时即聚为轨度但所聚之次有休咎不同若聚于东
井即为休證
 越德岁而吴伐之越是时何谓德岁晋太和五年秦
 灭燕黄泓赵秋以为福星在燕何谓福星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703-0732d.png
德岁谓岁星(即木/星)古分野得名皆以侯国始封之日岁
星所次故因以为分野以此知自古天文家常以岁星
所在占吉祥今岁星正次越分野足知吴之不能为也
(福德恐亦岁/星之吉卜)
 律历志云非黄钟而他律虽当其月自宫者则其和
 应之律有空忽积微不知所谓空积者如何
律法唯黄钟之宫五声皆正声皆全数如九寸六十四
八寸六寸八十一七十二五十四四十八之类是谓无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703-0733a.png
空忽积微若其他十一宫未必皆正声或变或半皆全
数故有空忽积微如大吕言八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
一百四除八寸是实数也外言二百四十三分者皆空
积也寸之一百四者忽微也盖虚起此算数其空积甚
多而所得甚微细也
 高祖大封同姓卒有尾大不掉之患高祖明达何不
 虑此
惩戒亡秦孤立之弊故大封同姓圣人谓百世损益可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703-0733b.png
知此类是周以封建亡故秦必损之秦以不封建亡故
汉必益之事势相因必至于此兼汉初户口减少封诸
王时计户而不计地故封三庶孽分天下半其后户口
日蕃所以彊大
 刘濞之王吴高祖知其必反而复遣之何耶
此高祖德性规模所以大于唐太宗汉光武二君以谶
纬杀了多少人
 高祖大度世率以为光武不可及至其诛韩彭英卢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703-0733c.png
 事反不若光武之全功臣何也
高帝是天然大度其弊至于任情光武法高祖大度其
终却能矫弊
 汉高人谓其宽仁长者韩彭英卢曾未免于诛死何
 耶
方事之殷能夺诸公死力是高祖善将处及事之定置
诸公于死即将将之馀习未忘宽仁本其天资残忍是
无学问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703-0733d.png
 高帝不免韩彭之诛而光武乃能全功臣之世
此大有说一则逐鹿之势外相臣服事定难制一则祖
宗之业名位素定事已相安一则草昧功臣豪杰难收
一则中兴功臣谨守规矩一则大度中有嫚骂之失人
心素疑一则大度中能动如节度人心素定一则劫其
死力封爵过度不计后患一则赤心在人监戒覆辙务
在保全
 高祖之斩丁公义矣而项伯之封非也然微项伯则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0703-0734a.png
 天下非高祖有又岂可不有以酬之
二人事本相类但项伯初无称功之意封之出于帝心
丁公未免有望报故为帝所薄耳要之凡适相遇而能
出人于险者皆不当以姓名闻以姓名闻则败矣况有
德色乎
 汉文之仁至景帝而衰何以汉言文景武帝虚内事
 外汉祚几亡何以列在七制
景帝好处只是不改文帝恭俭武帝好处只是晚年一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0703-0734b.png
悔凡并称者皆喜配之辞其实喜生于不足如言萧曹
曹本劣于萧如言韩柳柳本劣于韩七制列武帝缘宣
帝以匈奴来朝故大先帝之功而宗之王通亦因其帝
制云耳
 晋文忘从亡之功汉文修代来之功其推恩与否有
 可言者
晋文才入国便赏从亡者偶忘介子耳虽觉示人不广
然晋文间关十九年所以能兴国者尽诸公之力且又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0703-0734c.png
多贤人故得国之后可以共爵禄若汉文入继皆平勃
诸侯王之功而首修代来之功又张武等皆庸才而各
亲其亲此却示人不广
 汉文杀薄昭李德裕以为杀之不当温公以为杀之
 当未知孰是
虽未免少恩然以文帝仁厚之资为之乃是借一人以
行法于仁厚中有神武焉薄昭事无正史可考通鉴所
载乃出汉纪注中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0703-0734d.png
 汉文时吴王不朝赐以几杖此与唐之陵夷藩镇邀
 节旄者何异不几于姑息之政欤
文帝是纯任德教权纲在上伸缩由己唐一向姑息权
柄倒持于下予夺由人两事不可同日语
 肉刑始于苗尧因之而不革更虞夏商周而又不革
 汉文以一女子之言而革之何唐虞三代不知出此
 文帝除之而刑亦措何耶
先儒谓井田学校封建肉刑四者废一不可不知秦变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0703-0735a.png
古法凡古人教民养民处扫地不存单独留肉刑以济
其虐虽微文帝必有变之者此盖损益盈虚理势必至
能通变宜民虽成康复起不能易也
 汉文平生所为大扺出于黄老至其得力处亦是黄
 老不闻有无情少恩之病
文帝天资粹美却能转得黄老不好处作好处景帝天
资刻忍却将黄老好处转作不好处
 惠帝减田租复十五税一夫汉之初兴今年复田租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0703-0735b.png
 明年复役事而又十五税一俭于周什一之税然当
 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未审何以致此
文景减田租事尤多或三十而税一或减租之半或尽
除之所以致富庶者人主恭俭寡欲无兵革之事故百
姓亦皆富庶
 武帝虚内事外汉祚几亡虽轮台之悔亦晚矣安得
 预七制之列
七制想自文中始文中本无大见识因取其制诏以续
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0703-0735c.png
书故尊之但武帝征伐四夷之功雪祖宗之耻自宣帝
时已定其庙为世宗其后议宗庙者比之武王系不祧
之数则其子孙之意也
 光武之失正在揽权而史乃称其总揽权纲举无过
 事何耶
光武再造于僵仆之后如何不总揽权纲但末流之弊
至不任三公乃矫枉过正非谓全不是
 孝宣轻德教而杂霸道用法吏而任刑名赵盖韩杨
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0703-0735d.png
 之诛似近于虐也乃有务行宽大之称何耶
宽大之诏盛美生于不足
 孝宣综名实而王成以伪增户口褒赏遂起天下俗
 吏之伪然综覈者安在
刑名术数之家各是执一实以御百虚老苏所谓人服
吾之识其一而不知吾之不识其九也宣帝殆用此术
间有受人欺处不害他大体也
 宣帝时王吉言请除任子之法不知汉任子自何官
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0703-0736a.png
 可任何官不可任中间废置增损如何
汉法任子多是为郎或父任(汲/黯)或兄任(霍/光)或异姓任(诸/侯)
(王得任异姓/见汲黯传尾)次第必二千石以上方可保任故董仲舒
谓今郡县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或二千石子弟盖长
吏多自郎选而为郎者率二千石子弟(郎选不以父任/则以家赀多出)
(此二/途)
 史氏谓陈胜诸故人皆引去无亲胜者与诸将不亲附
 此其所以败也此是胜之节目先儒乃谓胜之亡其大
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0703-0736b.png
 体不在是胜与吴广同功一体田臧擅杀吴广胜不
 能制则纪纲扫地唇亡及齿此胜之不能自存然否
胜广为救死无策故判命出此姑延一旦之喘息耳即
不须以纲纪画略望他亦不须以兴亡成败论他但先
史义其为豪杰首事故于其亡也再三致意焉犹曰是
秦民之汤武耳
 高祖曰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所以亡夫项羽之失
 无数初未闻范增之有諌使项羽而终用范增又将
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0703-0736c.png
 如何
系兴亡处但看人物有无是第一节范增岂三杰比耶
但就项羽人物言之犹有此人耳
 萧何收秦图籍文书说者谓相汉狭隘者以此然使
 当时不得此书高帝必不知天下之户口阨塞汉之
 为汉史悉载而通鉴黜之至武帝之乞浆逆旅明皇
 之洗儿赐钱之事亦污秽矣汉唐二史不录而通鉴
 载之一去一取未知孰是
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0703-0736d.png
良之谋以子劫父崇之策以臣要君皆不可以为训故
温公不取武帝微行自同匹夫明皇宣淫见愚降虏皆
天夺魄可为后监故温公备录
 丙魏优劣如何
以相业言之则魏优于丙以德性言之则丙优于魏
 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班固何不录之循吏
 传又言吴公学李斯刑名安能为天下第一
文帝恭默躬行不好刑名故一时人物皆笃实务内所
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0703-0737a.png
以史无可书之事其学果为刑名与否则不可知然汉
人物皆屈头担重担却不论他学术文帝本好刑名不
害为仁
 东汉黄宪或谓其资禀似颜子使其得圣人为之依
 归还如何
东汉人物大率尚名高崇气节宪独冲然退然所以见
者服其深远恐亦是天资如此所谓得圣门学问未知
其如何
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0703-0737b.png
 贾谊请文帝兴礼乐易服色以其无周之文也仲舒
 请武帝损周之文致用夏之忠二子之言孰切时务
二子之言皆是欲时君反秦正朔建汉正朔其后当武
帝太初元年始改用夏正建汉正用二子之言也
 昨观后汉赵苞守辽西遣使迎母而鲜卑入寇苞母
 见劫载以击郡当此之时忠孝两难将追战欤则疾
 视其母之死将就母欤则有亏事君之义如何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有时身在面前不
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0703-0737c.png
曾见有时人在面前不曾见只为道理各有所止耳当
赵苞之时见君而不见母诚秉此心有时邂逅可免盖
致死则敌犹有所畏汉高祖是但艮止之义不当如此
计较耳
 巫蛊之祸虽江充之谮亦戾太子矫制有以滋后来
 之变否
武帝求长生故猜疑太子太子通宾客故不受父命看
史当寻脉理不可只据目下说
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0703-0737d.png
 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
 为不冤若赵盖韩杨之死谓之不冤可乎或者说宣
 帝时廷尉不独一于定国虽不独在定国而定国坐
 视四子之死亦不能效张释之之守法如何
汉公卿有罪未必悉下廷尉自有诏狱多丞相御史大
夫治之或下中二千石杂议廷尉所谓平者非必皆宽
纵之谓刚不吐柔不茹者平也赵盖韩杨之死今作文
人但浪说耳
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0703-0738a.png
 天下之患莫大于本小末大周之内轻外重宜若难
 久而卒绵远汉之内重外轻宜若足以相制而犹有
 七国之祸何耶
周虽诸侯彊大犹能支吾数百年先史喻为百足虫所
以难死者扶之者多也汉七国之祸亦自外重自此以
后日轻矣
 春秋之义不以家事废王事以汉丁鸿之就封为是
 伯夷不受国为非
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0703-0738b.png
伯夷处人伦之变当如此自处若无故之让则伯夷之
罪人丁鸿所以得正也
 汉高祖为义帝发丧与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未审
 如何
为义帝发丧因人之短而执之挟天子以令天下负己
之有而挟之虽皆诡之为名但一则豪杰起事举动光
明一则奸雄不轨踪迹暗昧为义帝发丧无君之罪在
项羽挟天子以令诸侯无君之责在曹操
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0703-0738c.png
 义帝已立纵使羽不杀之下来汉高将如何区处
要之天运在汉所以项羽自杀了义帝小人枉了做小
人汉高因之为资缟素发丧君子赢得做君子
 阻三面而守之以一面东制诸侯此关中之形势然
 汉高道南阳过郦析以叩武关而关中无击柝之限
 既而从山东之师稍益以关中之士固守谨关而项
 羽围入之及其领汉蜀之封地形少痿矣乃由故道
 以定三秦之壤夫以天险不可升之势而楚汉分争
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0703-0738d.png
 之始或自东南而入武关或自西南而扺陈仓或自
 东方而越殽函何耶
自古入关有三道一自河北入为正道(项羽汉光/武安禄山)一自
河南入为间道(汉高祖桓温/檀道济刘裕)一自蜀入为险道(汉高祖/关中由)
(中道入巴蜀为汉王已而又从此/路出定关中诸葛亮亦从此出师)关中虽号天险岂无
可入之道第不比他战场可长驱而进耳
 巴蜀四塞非进取之地惟一江陵然诸葛亮不劝先
 主都之及关公之危又不闻救之何也
卷十一 第 34a 页 WYG0703-0739a.png
江陵属荆州武侯首陈取荆州之策先主不能用其后
争之于吴而不得吴止分数郡以与之至关公之败并
数郡而失之况得而都之邪况荆襄为南北咽喉在三
国为必争之地乃戎马之场非帝之都也
 蜀先主以国委孔明无言不听伐吴之役先主诚失
 计也而孔明曾不以为非及其既败乃曰法孝直若
 在必能制主上东行何孔明不能谏于知己之主而
 犹有待于孝直也
卷十一 第 34b 页 WYG0703-0739b.png
只缘孔明规模在据荆益方成伯业以荆州为必争之
地争而不得后方悔耳
 诸葛亮在三国时盖人才之巨擘也观其治国行师
 屡以无粮退岂其粮储赍备之不多耶岂其漕运之
 不继耶
蜀以失荆州欲出关洛无路不免崎岖子午谷大散诸
关阨中运粮最难卒以此困
 唐太宗规模不及汉高祖何以见之
卷十一 第 35a 页 WYG0703-0739c.png
汉高事事不能只有一个帝王器度本不拟到此地位
自是天人推出来所以规模比三代太宗事事了得本
是唐之第一君为其必欲做帝王不待天人自安排所
以只做得魏晋规模只看建成元吉事
 唐太宗恭俭不若孝文而功烈过之(范唐/鉴)
三代而下英主无出文帝太宗止做得创业功臣君德
上可议处甚多不止恭俭文帝不是无功但当守文时
故不以征伐显耳太宗只是削平荡定之功而德在人
卷十一 第 35b 页 WYG0703-0739d.png
心处少
 唐太宗诛高德儒之谄谀薄宇文士及之不忠岂不
 知奸邪谗谄之士不可厕文墨议论之臣而定十八
 学士之选而许敬宗之奸独录而不弃何耶
知人甚难太宗不但失于许敬宗以李绩可任大事此
失之尤者
 范唐鉴讥太宗曰陷父之罪胁以起兵古人行一不
 义而得天下弗为也太宗终守臣节可也愚历观唐
卷十一 第 36a 页 WYG0703-0740a.png
 史隋炀帝既遣江都之使唐高祖不宜坐处夷灭况
 大业之末生民涂炭太宗苟不为此必无以济苍生
 之困范氏正大之说果可用否使圣贤处此当守臣
 节乎将权以济事乎
孤隋之暴何止桀纣若欲行汤武之事但当正名吊伐
不当自陷于盗贼之地而胁以起兵以斯举事是以乱
易乱也大桀小桀也惜乎太宗有济世之志伤于欲速
迫切反以堂堂礼义之师自陷于乱臣贼子之伦乃是
卷十一 第 36b 页 WYG0703-0740b.png
将官盐作私盐卖了世上有理明义直之事只为学术
不正举动不明便坏了事体
 唐明皇开元天宝之治何始之不克终耶
开元之世乃无妄之时虽四夷时有不靖乃无妄之疾
缘小人以边功动之致令边衅一开生出万端病痛乃
无病服药之故
 晋殷浩谢安少有重名方其隐而未用也人皆以公
 辅期之或曰深源不起如苍生何或曰谢安不起当
卷十一 第 37a 页 WYG0703-0740c.png
 如苍生何及其既用也谢安却苻秦安晋室功业亦
 可无负而殷浩举兵北伐师徒屡败桓温因朝野之
 怨而废之如弃草芥夫人之拟二子则同而二子事
 业何其相远
东晋诸贤大抵务养名节不务实用幸而成功则为谢
安如其无成则为殷浩然安能矫情镇物浩则遇事周
章较是输他一著也
 桓温伐秦至灞上伐燕至枋头父老皆有复见汉官
卷十一 第 37b 页 WYG0703-0740d.png
 威仪之叹而温志在鸿鹄遂以失之其后刘裕既入
 秦亦有南顾心遂为赫连所夺其罪与温一也虽然
 自古南北分争若隋若我宋皆以北而并南未能以
 南而并北方者也岂亦事势使然固不可尽罪二人
 乎
邵康节云天下有道地气自北而南天下无道地气自
南而北南方非不可用但多非文明之时耳
 商君初变法秦民不悦言不便者以千数令行之后
卷十一 第 38a 页 WYG0703-0741a.png
 秦道不拾遗乡邑大治秦民后来言令便请问其故
始言不便犹是三代直道之民终复言便则战国刑戮
之民矣不下毒手如何得他合口当看商鞅行法始末
 秦谪戍法先发吏有谪籍及赘婿贾人又父母有市
 籍者所以重困商贾何故
秦自商君立法欲民务农力战故重耕战之赏以商贾
务末不能耕战故重为谪罚以抑之所以立致富强
 秦焚书坑儒如何却犹有三老以掌教化而二世犹
卷十一 第 38b 页 WYG0703-0741b.png
 召博士诸生问状耶
秦虽无道人心道理自不可泯虽纵作横作灭不得许
多道理圣人所以言继周之后百世可知
 汉史上自天文地理下至沟洫刑法皆为立志而选
 士之法最为近古何乃不为立志
汉书缺处典兵无志选举无志为太史公未作得此二
书故孟坚因陋就简
 太史公作史记上自唐虞而八书之作止言汉事班
卷十一 第 39a 页 WYG0703-0741c.png
 孟坚作汉史合纪汉一代事而乃作古今人表
八书未必皆言汉事独平准书专言武帝其赞却说古
今汉志虽为一代作然皆自古初述起独古今人表专
说古而不说今自悖其名先辈尝讥之中间科等分别
人物又煞有可议此却班史之赞画蛇添足
 太史公之号或以为武帝所置或以为东方朔尊美
 其书从而加之或以为迁尊其父其说孰是
太史公是掌律历之官本传谓典天官而迁亦谓文史
卷十一 第 39b 页 WYG0703-0741d.png
星历近乎卜祝是太史掌汉律历可知居史官之太史
令迁尝为之位在公卿之上虽未可知但自来历官居
卿以上底令虽非卿而位比于卿其他不足论公特其
子尊之耳
 史记云孔子堕三都考之经传堕郈堕费固有之矣
 而围成则不克成功未尝堕也况成出于鲁定自围
 非孔子也兼左氏亦曰将堕三都未实其言史记果
 何所据而言耶
卷十一 第 40a 页 WYG0703-0742a.png
尝闻之晦翁云斯至是始觉遂不肯堕成使齐不归女
乐则成亦堕矣
 贾谊陈治安策论民俗奢侈盗贼乘时而发夫文帝
 躬修玄默移风易俗以谊言观之所谓移风易俗者
 安在
谊煞有疏密太过处唯文帝能受尽言史臣谓谊之言
亦略施行文帝风俗好处谊不为无助
 良平汉之功臣也十八侯之次良平何以不与高后
卷十一 第 40b 页 WYG0703-0742b.png
 四年差次功臣其位愈下何欤
汉封功臣其盟誓之辞曰非军功不侯于军功中又三
事最重一曰从起丰沛二曰从入关中破秦三曰从定
三秦十八侯位次全论此三事良平皆后附(良虽从沛/公但其时)
(自有故/君韩氏)所以不在此数又良平皆帷幄谋议而不履行
阵所以诸军功者率在先
 黄老清净无为之学也申韩之学出于黄老流入于
 刑名惨刻前辈谓无情之极至于无恩然否
卷十一 第 41a 页 WYG0703-0742c.png
才无情便无恩意脉如此
 高帝只因请苑事便疑萧何欲置之辟光武于冯异
 或谮其威权太重百娾归心而帝信之愈笃何高帝
 之介介于其小而光武乃释然于其大
高帝因诸将而疑元臣光武鉴往事而全功臣
 汉有中朝不知昉于何时孟康于刘辅注曰大司马
 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堂上/推云)
 加官于正官衔上带此之谓加官然则辅系狱中朝
卷十一 第 41b 页 WYG0703-0742d.png
 官上书论救而光禄勋太中大夫皆预及谨咸拜光
 禄大夫给事中翟方进奏咸(云云/)不当蒙方正举备
 内朝官则又孟所注有不同者
中朝想古燕朝(谓之/内朝)中间官职谓之中朝皆给事于中
者也光禄大夫给事中皆加官出入内朝之燕私者也
汉时犹以士夫为之至唐则全用宦官矣(可看百/官表)
 萧何未央之营前殿建北阙周匝二十重九十五步
 街道周回七十里台殿四十三所宫门闼凡九十五
卷十一 第 42a 页 WYG0703-0743a.png
 壮丽如此宜高帝之所以怒温公讥其非元城乃以
 为萧何坚汉高都长安之深意当从何说为正
高帝都关中之意犹豫未决盖嫌残破故也何大建宫
室以转其机至其自夸壮丽今人皆知其无识不知何
不欲以据形势定根本正言于高帝恐费分疏姑假世
俗之言以顺适其意(与买田宅/自污意同)
 高帝为义帝发丧
高帝之为义帝发丧也三军缟素天下之士归心焉虽
卷十一 第 42b 页 WYG0703-0743b.png
然帝亦诡而用之耳夫帝之于怀王也君臣之分未定
也生则未尝以天下之义主而事之死则以为天下之
义主而丧之此盖项氏之短而大其辞以执之是三老
董公之善谋岂出于帝之本情哉古今之名义有不本
于夫人之本情而英雄豪杰或诡之以济事者多矣齐
威会王世子于首止情不出于世子也晋文朝天王于
河阳情不在于天王也利在世子则尊世子利在天王
则尊天王利在义帝则尊义帝其诡而用之则一耳
卷十一 第 43a 页 WYG0703-0743c.png
 高帝约法三章
沛公之始入关也与秦父老约法三章是时沛公犹未
王关中也而辄与其民私约如此殆类于儿曹呕呴之
为者虽雌雄未定之时务为宽大长者以媚悦斯民孰
不能者及项氏既灭天下一家正高帝创法定令之时
也而三章之法不移如山岂儿辈呴呕之恩姑以媚悦
于一时者哉使其仁心仁闻出于至诚怜恤之意虽草
莽私约遂以为汉世不刋之典真主一言其利溥哉
卷十一 第 43b 页 WYG0703-0743d.png
 马迁既汉武时人必能详记武帝故实及观武纪止
 言封禅祷祀神仙方士等事他全不及至八书中固有
 略及武帝者然封禅书不过又述武纪所言平准书又
 何独详述武帝生财法至律书言兵又止言文帝而不
 及武帝迁谓夫子春秋于定哀也则微亦须略举宏纲
 而或详载或不载既自不同若武纪犹可疑者敢问
史记不专为汉史乃历代之史故其纪汉书略于汉书
而纪武帝事独详若封禅平准二书虽谓之南史家风
卷十一 第 44a 页 WYG0703-0744a.png
可也
 周勃霍光在汉均有拥立之功优劣如何
霍光仗忠义举动光明平勃任智术踪迹疏昧
 汉七制景帝昭帝何为不与唐三宗宣宗武宗何为
 不录
景帝天资刻薄无人君之度但以不失文帝之恭俭故
史人之辞称曰文景昭帝虽聪明蚤成而享国不永所
以不在七制之数唐三宗已不似汉更添宣武何为
卷十一 第 44b 页 WYG0703-0744b.png
 高祖既约法三章如何后来萧何作律九章
三章是草莽中一时要约如何尽得世变后世自合随
时损益萧何九章犹未失高祖宽仁大意至武帝三百
五十九章则浸失初意
 高祖之兴计谋有人今光武之起既身为之谋又身
 为之战遂复故物马援乃以为光武不及高帝意者
 用人者大自用者小邪
光武太宗身经百战真千古英雄之将所以不似汉高
卷十一 第 45a 页 WYG0703-0744c.png
者盖汉高不能为将而善将将此光武太宗所以见容
于汉高也
 汉立五经博士遗其一者何经
周礼未立学官汉末刘歆方发明此书说与王莽坏了
后人遂以为周礼为傅会之书后汉三郑出来其学方
明其书方行
 内政何名寓军令
自伯图之兴大抵兵不诡则不能谋人国政不诡则不
卷十一 第 45b 页 WYG0703-0744d.png
能自谋其国故春秋善战者兵有所不交善诡者城有
所不守诡道相高求以得志乃于治民之中而默寓治
兵之法阳为治民以欺其人阴为治兵以壮其势其言
于威公曰君欲正卒伍修甲兵大国亦将修之而小国
设备则难以速得志不若隐其事而寄其政于是作内
政而寓军令焉今观自五家为轨轨有长积而至十连
之乡乡有良人以为内政自伍人为伍轨长率之积而
至于万人为军五乡之帅帅之以为军令名为内政实
卷十一 第 46a 页 WYG0703-0745a.png
则军令寓焉寓之云者犹旅之有寓非其所居而暂居
之谓也夷吾志在强国内政之作岂在于民乎特假内
政之名以行军令耳是故外假王政之名内修强国之
利夷吾巧于用诡固如是哉嗟乎有为为善虽善实利
有意为公虽公实私成周自五家为比至五州为乡居
民之法也自五人为伍至五师为军舍万民之法也其
事暴白于天下而无非王道之公夷吾之法能髣髴其
一二矣独奈何以诡道行之以欺其邻国则安得不为
卷十一 第 46b 页 WYG0703-0745b.png
伯者之私哉
 秦自称水德
五德之运其谁为之乎自秦用方士之言以周为火德
推五行相胜之法自谓之水德则是秦首倡其端耳汉
人或窃其馀论反摈秦而主汉则张苍谓汉为水德是
也或祖则馀论遂举汉以继秦则贾谊公孙弘之流谓
汉为土德是也或祖窃其馀论而两皆不用更为相生
之术上推包羲下至周汉而摈秦不数者则歆向父子
卷十一 第 47a 页 WYG0703-0745c.png
遂谓周为木德汉为火德是也夫秦自称水德则是始
皇之妄自尊大耳后世设以始皇为是耶当祖而用之
如贾谊公孙弘辈可也设以秦为非邪当汛扫其不经
之谈明先王之道以道之可也今张苍歆向之徒既窃
用其说又从而非议之反摈秦于不数则是卫辄自谓
之嫡孙欲以窃据正统而反摈其父不纳也夫辄之所
以得谓之嫡孙者以其有父为世子也既不父其父则
不得谓之嫡矣尚可据其位乎五运之所由倡以秦倡
卷十一 第 47b 页 WYG0703-0745d.png
之耳既摈秦不数而汉独何所承乎此皆汉儒欺天罔
人之论而班固不察又真以汉为得天统也夫所谓天
统者何也昔周公营洛之议曰有德者易以兴无德者
易以亡孟子定于一之论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又曰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此天统之
说外是而谓之天统则如秦之自称水德可也如张苍
之称汉为水德亦可也如贾谊公孙弘之土德可也如
歆向之火德亦可也尊秦可也摈秦亦可也自尊可也
卷十一 第 48a 页 WYG0703-0746a.png
人尊之亦可也要之不得为天统则一耳
 赵长平之败
长平之败岂不哀哉此不惟一赵括之兵端一开平原
君实为之也盖当是时秦尝有事于魏韩而冯亭欲嫁
祸于邻国故以上党自归于赵夫秦拔野王而上党路
绝是上党之在韩也有已亡之形而秦有垂得之势今
韩以空名归赵实欲嫁秦兵于赵此盖冯亭狙诈之术
耳夫秦日夜劳心苦力以蚕食于韩今上党有垂得之
卷十一 第 48b 页 WYG0703-0746b.png
势而赵乃欲安坐而利之则虽彊大不能得之弱小而
弱小固能得之强大乎且无故之获有道之所深忧也
非望之福哲人之所甚祸也平原不见天下之大势暗
于狙诈之术弃龟鉴之名言而自速危亡之祸则长平
之败岂独赵括为之哉
 赵括
赵括虚张无实言大而才疏其父母知之赵廷之臣知
之而敌国之人亦知之独其君不知之者盖当是时应
卷十一 第 49a 页 WYG0703-0746c.png
侯行千金于赵以为反间是必左右近臣阴受秦赂相
与蒙蔽主知故其君不悟至此人多以名用人失之赵
括不知括之在赵未尝以名闻也使括而以名闻于赵
则秦当忌之矣而胡为利括之为将也是括虚张疏缪
之实已久闻于邻国独其主不知之耳
 毛遂
毛遂上不数于其主下不齿于其徒而卒能奋身决起
著名楚赵苟非见弃于人安能以有激乎吾观战国游
卷十一 第 49b 页 WYG0703-0746d.png
士所以策名当时致身将相快平生之愤酬夙昔之愿
往往皆因所激而能致之苏秦之相六国其家激之也
张仪之相秦其友激之也范雎谈笑而取秦柄其雠激
之也故善用人者于其凌厉顿挫之时而乘其感慨奋
激之气则虽寻常之人皆能以自效于尺寸如其习安
于豢养之馀而生平之意愿已足则虽奇人节士亦或
无以自见也
 鲁仲连
卷十一 第 50a 页 WYG0703-0747a.png
鲁仲连亦战国策士耳而奇气疏节愤激陈义有非策
士所能及者鹰隼高飞于云汉虎豹长啸于山林其颉
顽飞腾之气岂人之所能近哉一旦受人之羁絷而豢
养于韝圈之中则与鸡犬无异何者惟其有所欲故也
战国游士大抵不胜其利欲之心担簦而往鼓箧而游
夫孰非有富贵之心者故一受人之羁縻甘人之豢养
则虽有奇气疏节将无所用之而俛首帖尾碌碌人下
者往往而是也尚何望其愤激陈义哉仲连惟不见其
卷十一 第 50b 页 WYG0703-0747b.png
所欲故不受人之羁縻不甘人之豢养是以高飞长啸
而足以颉颃于一世虽未必为天下士而人固以天下
士奇之矣
 夷门侯生教魏公子救赵圮上老人授子房兵法
吾考之战国有隐君子二人曰夷门侯生圯上老人皆
兵家之有道者也夫兵者授之以不仁之器而教之以
杀人之事故古之有道者皆讳之而不乐言也其乐言
之者必皆其尅忍恣睢之徒孙膑吴起之类是也夫兵
卷十一 第 51a 页 WYG0703-0747c.png
不免于用智而奇谋诡计又用智之所不能已也故其
法可以自用而不可以教人以智而教人必其有甚不
得已而度其人诚可以受之也而后隐忍以授之何者
吾固无乐于用智也吾观侯生之授魏公子也试之以
执辔以剉其锋试之以过客以观其忍至其有急而来
赴也我则泊然应之以无情而使之愤以自悟如是而
果足以受之也然后以其不可教人者不得已而教之
以其讳言不乐者不得已而言之吾言出而吾术穷矣
卷十一 第 51b 页 WYG0703-0747d.png
吾智施而吾谋不可复用矣何者教其臣以诈其君教
其子以诈其父教其父以卖其友此兵家之阴谋而道
家之深忌也一之为甚其可再乎此侯生所以忍死而
言之也若夫圯上老人之遇子房也倨傲鲜腆以观其
礼命之以仆妾之役以伏其心与之一期再期以试其
人之果可受也然后从而受之夫卒然相遇于草莽之
间夜半授之以一编之书名字不通言语不同固不知
其为何等人而亦不知其为何等书也已而观之乃太
卷十一 第 52a 页 WYG0703-0748a.png
公兵法也鸣呼古之有道者其讳言兵也如此其不轻
授人也如此而后世明目掀髯以言兵事以道家之所
忌者而为兵家之所喜以道家之所不敢再用者而为
兵家之所常用然则人心之不仁乃至此也夫
 茅焦
秦迁太后于离宫谏死者二十七人而后来之输忠者
犹未已夫秦无道之极矣而在廷何多直节臣也且其
谏者非必皆社稷之臣皆贵戚之卿也非必皆析秦之
卷十一 第 52b 页 WYG0703-0748b.png
圭皆儋秦之爵也又非必皆秦之所产皆直言之士也
而为是奋死而不顾盖生乎战国之世无一而非口舌
之士仕于危亡之朝无一而非口舌之功故常喜出于
波涛汹涌之间游人之所不能泳与齐俱没与汨俱出
而幸不死焉是其所以为工耳若夫潢污行潦弱翁稚
子可褰裳而济彼岂以是而动其心哉此所以积尸秦
庭而后来者愈出而愈奇也虽然亦危矣逆骊龙之颔
下而取其珠撩虎口而夺之食若茅焦者亦幸矣
卷十一 第 53a 页 WYG0703-0748c.png
 陈胜
陈涉之王也其事至微浅然缙绅先生抱祭器而往归
之张耳陈馀房君之徒又皆以兴王之业说之旧史按
其行事谓其不幸如是而致败设不如是其事当复如
何耶至其再三致意也犹曰其所致王侯将相竟足以
亡秦且涉所置王侯将相微矣而史誇之若曰夫涉起
谪戍而首事志在免死而已其大要不过偷一时之欲
其用军行师未尝有一日之规徒不胜其愤愤之心决
卷十一 第 53b 页 WYG0703-0748d.png
一旦之死为天下首事盖未知乌止谁屋也在天下后
世正不当以兴王之事责之旧史犹复云云至今尚论
涉事者犹惜其孰得而孰失也吁亦悲矣天下苦秦之
祸故家遗俗豪人侠士丧气略尽乃其所不虑之戍卒
犹能为天下而首事虽其人物卑陋事至微浅而古今
犹幸之盖积万年之憾而发愤于陈王犹曰此秦民之
汤武耳
 楚怀王
卷十一 第 54a 页 WYG0703-0749a.png
怀王之立也天将以兴汉乎怀王之死也天将以亡楚
乎夫怀王项氏所立此宜深德于项今观怀王在楚曾
无丝粟之助于楚而独属意于沛公方其议遣入关也
羽有父兄之怨于秦所遣宜莫如羽者顾不遣羽而遣
沛公曰吾以其长者不杀也沛公之帝业盖于是乎兴
矣至其与诸将约也曰先入关者王之沛公先入关而
羽有不平之心使人致命于怀王盖以为怀王为能右
已也而怀王之报命但如约而已以草莽一时之言而
卷十一 第 54b 页 WYG0703-0749b.png
重于山河丹书之誓羽虽欲背其约其如负天下之不
直何是沛公之帝业又于此乎定矣夫项氏之兴本假
于亡楚之遗孽顾迫于亚父之言起民间牧羊子而王
之盖亦谓其易制无他而岂料其贤能若是邪始而为
项氏之私人而今遂为天下之义主始以为有犬造于
楚而今则视羽蔑如也则羽此心之郁郁悔退岂能久
居人下者自我立之自我废之或生或杀羽以为此吾
家事而不知天下之英雄得执此以为辞也故自三军
卷十一 第 55a 页 WYG0703-0749c.png
缟素之义明沛公之师始堂堂于天下而羽始奄奄九
泉下人矣怀王之立曾不足以重楚而怀王之死又适
足以资汉然则范增之谋欲为楚也而秪以为汉也呜
呼此岂沛公智虑所能及哉其所得为者天也此岂范
增项羽智虑之所不及哉其所不得为者亦天也
 高祖还定三秦
沛公有三杰故虽迁汉中而卒定三秦项羽无三杰故
虽王三将而终不能有三秦呜呼羽非失险也失人也
卷十一 第 55b 页 WYG0703-0749d.png
夫项羽迁沛公于巴蜀而王三降将以距汉汉势若已
屈矣吁彼岂知巴蜀果非死地也耶羽以巴蜀为死地
而谋迁沛公沛公亦以死地视巴蜀而忿嫉项羽当是
时也取舍屈伸之理惟萧何知之故何劝王王汉中收
用巴蜀还定三秦及其既就国也项羽肺肝之谋惟张
良知之故良说王烧绝栈道以示项羽无东意此萧何
之所以强沛公之行也而张良所以安沛公之心也使
巴蜀而果能为死地也则萧何张良之谋是置沛公于
卷十一 第 56a 页 WYG0703-0750a.png
死也萧何张良可谓见之明计之熟矣至于韩信登坛
之日毕陈平生之画略论楚之所以失及汉之所以得
汉一日举兵而东秦民其为沛公耶为三降将耶此三
秦还定之谋所以卒定于韩信之手也噫三杰真人杰
也向也萧何张良有卓然之见而始劝沛公之入今也
韩信乘罅漏之馀而径劝沛公之出其入也所以养其
出也其出也所以用其入也三子之见智谋略同故蹙
楚之效同孰谓关中非沛公囊中物耶善乎史臣之论
卷十一 第 56b 页 WYG0703-0750b.png
高祖曰从諌如转圜也夫天下之势成败未易料也见
近者昧其势而虑远者审其势盖势者成败之所系也
一举措之不谨则俄顷之间大事去矣方羽之王三降
将于三秦而王高祖于汉中也高祖盖不胜其忿而欲
奋于一击之间周勃等又从而怂恿之当是时高帝死
固未可保而何以成败为也及萧相国进谏而高祖翻
然改悟罢兵就国徐起而还定之如取诸寄此岂有他
术也知成败之势在己而已己能屈之亦能伸之是以
卷十一 第 57a 页 WYG0703-0750c.png
高帝之还定三秦也不在于引兵故道之时而在于不
攻项羽之日不在于拜将之后而在于听谏之初然则
周勃诸公者特见近而昧其势耳而萧何者虑远而审
其势者也
 萧何
沛公之入关也诸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库萧何独先
入收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故沛公得知天下阨塞户口
多少强弱之处世常以刀笔吏少何此特书生之论耳
卷十一 第 57b 页 WYG0703-0750d.png
何非刀笔吏何以知丞相府之有图籍邪然刀笔吏多
矣而何独知丞相府之有图籍则自其为郡县小吏时
固已习于国家之体要若此此其器已不在人下矣况
当草莽角逐之时见秦民府库宫室之盛虽沛公不能
不垂涎者而何之器度越人如此沛公之有愧多矣及
项羽王沛公于汉中也沛公意大不满自绛灌以下莫
不劝攻项羽何独陈曰能屈于一人之下而伸于万乘
之上者汤武是也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
卷十一 第 58a 页 WYG0703-0751a.png
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呜呼何之器度若此其
位当不在人下矣昔者晋重耳之亡也从亡三人者皆
相国之器也夫以羁旅丧亡之馀而其从者皆可以相
国君子曰用臣如三人公子何患于丧乎吁此固沛公
所以兴也
 汉法宰相必出于列侯武帝变而通之是耶非耶
汉法非军功不侯非列侯不相儒者既无军功可论永
无入相之路此高祖马上之陋规非三代之宏规至武
卷十一 第 58b 页 WYG0703-0751b.png
帝元朔中始下诏嘉先圣之道招四方之士遂以御史
大夫公孙弘代薛泽为丞相封平津侯丞相封侯自弘
始也其后遂为故事夫武帝崇儒之君子厌文吏武功
之不学无识陋国初浅近之规以为儒道不能光显遂
革其故习不吝厚爵重封以激厉儒者则武帝之美意
人亦孰得而非之也然公孙弘起自徒步之中以明春
秋一经不四年而超取相位贵至封侯则论者不能不
于是而有憾焉盖武帝以利而用儒儒者见利而求用
卷十一 第 59a 页 WYG0703-0751c.png
自弘以明经而为相后之为儒者孰不欲竞章句之末
习以侥倖于一遇利禄之间一开而士大夫之心术自
兹蛊坏矣况汉家以军功立国必以列侯为相虽汉之
规陋然而非军功不侯则汉之良法使儒者而不相则
已使儒者而可相则自版筑而遽登相位乎何慊而犹
欲假封侯以为重此又武帝之不善变也故自弘之侯
平津也而由相封侯者汉史目为恩泽侯自是以恩泽
侯者相望于前后使恩泽而可侯则无复军功之足竞
卷十一 第 59b 页 WYG0703-0751d.png
矣故自侯法之既坏至元成之间士大夫之气习豢养
于富贵之馀无复刚心锐气之可畏而委靡巽懦之风
犹妇人女子生长于闺房之中求欲如周昌赵尧申屠
嘉张苍辈愈不可得矣夫相者既非真儒侯者又非军
功是武帝更张之善意不免一举而两失盖自命相之
法变而儒者之心术坏自封侯之法变而士大夫之气
习坏更张之善者犹若此更张而不善则奈何此变法
之所以难也
卷十一 第 60a 页 WYG0703-0752a.png
 书武帝行事
武帝之伐匈奴也不绝大漠不袭王庭则不足以泄其
怒其通西域也不穷河源不历悬度则不足以快其欲
其事土木也不千门万户则不息其聚敛也不告缗则
不休其深刑也不根株则不已其崇儒也不辟雍则不
乐其务农也不代田则不为至其老而悔过不下轮台
之诏则不足盖天地之间凡可以力致者武帝皆能以
力致之而有不容于力致者独其终身用力于神仙曾
卷十一 第 60b 页 WYG0703-0752b.png
不获如其意盖尝凝神于蓬莱蜕形于海上魂交黄帝
而梦接安期矣亦尝臣事少君师事文成五利公孙卿
而宾齐鲁之士矣而卒莫能致也岂其力尚不足耶呜
呼武帝穷奢极欲以从富贵之乐使神仙道家之事为
不无盖非帝之所可冀矧其实无有哉今徒狃于力之
所可为而谓神仙可以力致曾不察其理之有无也使
天下而有是理则须帝之力而可致如其无是理也则
虽帝之力何所用哉观诸此世之言神仙者亦可以已
卷十一 第 61a 页 WYG0703-0752c.png

 书卜式传
汉方事匈奴而式愿输助边方事南越而式愿父子俱
死天下方争匿财而式尤欲就助公家之费凡式之所
乐为者皆众人之所难为而武帝之所欲为者式辄揣
其意而逆为之故天下因式获罪者十室而九而式之
褒宠眷遇自以为有用于天下及武帝当封禅而式独
以不习文章见弃式乎式乎何不先众人而为之乎
卷十一 第 61b 页 WYG0703-0752d.png
 书隽不疑
吏暗于古谊触事面墙一旦事出非意魂惊魄丧无复
人形经生学士为之引经陈义援古證今则糟粕腐坏
之馀皆能以起僵而植仆乃知世俗不涉书之弊一至
于此而经生学士之取重于此亦固自有时哉
 书王莽传
莽拔出族属继四父而辅政时人未知信也于是刻心
厉行以著其节礼贤下士以钓其名分布党与以承其
卷十一 第 62a 页 WYG0703-0753a.png
意谄事母后以市其权延见吏民以致其恩意上下之
势既成而人皆知有莽矣于是力为险异之行以焜耀
当时封邑不受位号不居视天下爵禄若将浼焉天下
之人见其苦心如此遂以其无他而谓伊周复出故其
避丁傅也天下莫不称其贤其罢归也天下莫不讼其
冤一辞采女而诣阙上书者千数辞益封而吏民上书
者八千人辞新野田而前后上书者至四十八万盖当
是时惟恐莽之一日去汉举国以授之惟恐其不受夫
卷十一 第 62b 页 WYG0703-0753b.png
莽斗筲之才贾孺之智儿曹之恩妾妇之行徒以驱委
庸人笼络小孺媚事妇人女子可也而乃掩窃大物岂
非厄会然欤
 
 
 
 
 木钟集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