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第 630b 页
《大般涅槃经》卷第五
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
四相品之馀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诸
佛世尊有秘密藏。』是义不然。何以故?诸佛
世尊唯有密语,无有密藏。譬如幻主机关
木人,人虽睹见屈伸俯仰,莫知其内而
使之然。佛法不尔,咸令众生悉得知见。云
何当言诸佛世尊有秘密藏?」
佛赞迦叶:「善
卷五 第 630c 页 T12-0630.png
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言,如来实无秘密之藏。何以故?如秋满月处空显露,清净无
翳,人皆睹见。如来之言亦复如是,开发显露,
清净无翳。愚人不解,谓之秘藏;智者了达,
则不名藏。
「善男子!譬如有人多积金银
至无量亿,其心悭吝,不肯惠施拯济贫穷,
如是积聚乃名秘藏。如来不尔,于无边劫
积聚无量妙法珍宝,心无悭吝,常以惠施
一切众生。云何当言如来秘藏?
「善男子!譬
如有人身根不具,或无一目、一手、一足。以
羞耻故,不令人见。人不见故,名为秘藏。如
来不尔,所有正法具足无缺,令人睹见。云
何当言如来秘藏?
「善男子!譬如贫人多负
人财,怖畏债主,隐不欲现,故名为藏。如来
不尔,不负一切众生世法,虽负众生出世
之法而亦不藏。何以故?恒于众生生一子
想,而为演说无上法故。
「善男子!譬如长者,
多有财宝,唯有一子,心甚爱重,情无舍离,
所有珍宝悉用示之。如来亦尔,视诸众生
同于一子。
「善男子!如世间人,以男女根丑
陋鄙恶,以衣覆蔽,故名为藏。如来不尔,永
断此根;以无根故,无所覆藏。
「善男子!如
婆罗门所有语论,终不欲令刹利、毗舍、首
陀等闻。何以故?以此论中有过恶故。如来
正法则不如是,初、中、后善。是故,不得名为
秘藏。
「善男子!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心常忆
念,怜爱无已。将诣师所欲令受学,惧不
速成,寻便将还。以爱念故,昼夜慇勤教其
半字,而不教诲毗伽罗论。何以故?以其幼
卷五 第 631a 页 T12-0631.png
稚,力未堪故。善男子!假使长者教半字已,是儿即时能得了知毗伽罗论不?」
「不也。世
尊!」
「如是长者于是子所有秘藏不?」
「不也。世
尊!何以故?以子年幼故不为说,不以秘吝
而不现示。所以者何?若有嫉妒、秘吝之心
乃名为藏。如来不尔,云何当言如来秘藏?」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言:『若有瞋
心、嫉妒、悭吝,乃名为藏。如来无有瞋心、嫉
妒,云何名藏?』善男子!彼大长者,谓如来也。
言一子者,谓一切众生。如来等视一切众
生犹如一子。教一子者,谓声闻弟子。半字
者,谓九部经。毗伽罗论者,所谓方等大乘经
典。以诸声闻无有慧力,是故如来为说半
字九部经典,而不为说毗伽罗论方等大乘。
「善男子!如彼长者子既长大,堪任读学,若
不为说毗伽罗论,可名为藏。若诸声闻有
堪任力能受大乘毗伽罗论,如来秘惜不为
说者,可言如来有秘密藏。如来不尔,是故,
如来无有秘藏。如彼长者教半字已,次为
演说毗伽罗论。我亦如是,为诸弟子说于
半字九部经已,次为演说毗伽罗论,所谓如
来常存不变。
「复次,善男子!譬如夏月兴大云雷,降注大
雨,令诸农夫下种子者多获果实,不下
种者无所收获。无所获者,非龙王咎,而此
龙王亦无所藏。我亦如是,降大法雨《大涅
槃经》,若诸众生种善子者得慧芽果,无善
子者则无所获。无所获者,非如来咎,然佛
如来实无所藏。」
迦叶复言:「我今定知如来世
卷五 第 631b 页 T12-0631.png
尊无所秘藏。如佛所说:『毗伽罗论谓佛如来常存不变。』是义不然。何以故?佛昔说
偈:
「 「『诸佛与缘觉、
声闻弟子众,
犹舍无常身,
何况诸凡夫?』」
「今者乃说常存无变。是义云何?」
佛言:「善男
子!我为一切声闻弟子教半字故而说是
偈。
「又,善男子!波斯匿王其母命终,悲号恋
慕,不能自胜。来至我所,我即问言:『大王!何
故悲苦懊恼乃至于此?』王言:『世尊!国大夫
人某日命终,假使有能令我母命还如本者,
我当舍国、象、马、七珍及以身命,悉以报之。』我
复语言:『大王!且莫愁恼、忧悲、啼哭。一切众生
寿命尽者名之为死。诸佛、缘觉、声闻弟子尚
舍此身,况复凡夫?』善男子!我为波斯匿王
教半字故而说是偈。我今为诸声闻弟子
说毗伽罗论,谓如来常存,无有变易。若有
人言:『如来无常。』云何是人舌不堕落?」
迦叶复言:「如佛所说:
「 「『无所积聚,
于食知足,
如鸟飞空,
迹不可寻。』」
「是义云何?世尊!于此众中谁得名为无所
积聚?谁复得名于食知足?谁行于空,迹不
可寻?而此去者为至何方?」
佛言:「迦叶!夫积
聚者,名曰财宝。善男子!积聚有二种:一者、
有为,二者、无为。有为积聚者即声闻行,无为
积聚者即如来行。善男子!僧亦二种:有为、无
为。有为僧者,名曰声闻。声闻僧者,无有积
聚,所谓奴婢、非法之物、库藏谷、米、盐、豉、胡麻、
卷五 第 631c 页 T12-0631.png
大小诸豆。若有说言:『如来听畜奴婢、仆使如是之物。』舌则卷缩。我诸所有声闻弟子名无
积聚,亦得名为于食知足。若有贪食,名
不知足;不贪食者,是名知足。迹难寻者,则
近无上菩提之道,我说是人虽去无至。」
迦
叶复言:「若有为僧尚无积聚,况无为僧?」
「无为
僧者即是如来,如来云何当有积聚?夫积聚
者,名为藏匿。是故,如来凡有所说无所匿
惜,云何名藏?迹不可寻者,所谓涅槃。涅槃
之中无有日、月、星辰诸宿、寒、热、风、雨、生、老、病、
死、二十五有,离诸忧苦及诸烦恼。如是涅槃
如来住处,常、不变易。以是因缘,如来至是娑
罗树间,于大涅槃而般涅槃。」
佛告迦叶:「所
言大者,其性广博。犹如有人寿命无量,名大
丈夫。是人若能安住正法,名人中胜。如我
所说八大人觉,为一人有、为多人有,若一
人具八则为最胜。所言涅槃者,无诸疮疣。
「善男子!譬如有人为毒箭所射,多受苦痛。
值遇良医,为拔毒箭,涂以妙药,令其离
痛,得受安乐。是医即便游于城邑及诸聚
落,随有患苦疮疣之处即往其所为疗众
苦。善男子!如来亦尔,成等正觉,为大医王。
见阎浮提苦恼众生,无量劫中被淫、怒、痴烦
恼毒箭,受大苦切,为如是等说大乘经甘
露法药。疗治此已,复至他方有诸烦恼毒
箭之处示现作佛,为其疗治。是故,名曰大
般涅槃。大般涅槃者,名解脱处,随有调伏
众生之处,如来于中而作示现。以是真实
甚深义故,名大涅槃。」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
卷五 第 632a 页 T12-0632.png
「世尊!世间医师悉能疗治一切众生疮疣病不?」
「善男子!世间疮疣凡有二种:一者、可治,
二、不可治。凡可治者,医则能治;不可治者
则不能治。」
迦叶复言:「如佛言者,如来则为
于阎浮提治众生已。若言治已,是诸众生
其中云何复有未能得涅槃者?若未悉得,
云何如来说言治竟,欲至他方?」
「善男子!阎
浮提内众生有二:一者、有信,二者、无信。有信
之人则名可治。何以故?定得涅槃,无疮疣
故。是故,我说治阎浮提诸众生已。无信之
人名一阐提。一阐提者,名不可治。除一阐
提,馀悉治已,是故涅槃,名无疮疣。」
「世尊!何等名涅槃?」
「善男子!夫涅槃者,名为
解脱。」
迦叶复言:「所言解脱,为是色耶?为非
色乎?」
佛言:「善男子!或有是色、或非是色。
言非色者,即是声闻、缘觉解脱;言是色者,
即是诸佛如来解脱。善男子!是故,解脱亦色、
非色。如来为诸声闻弟子说为非色。」
「世尊!
声闻、缘觉若非色者,云何得住?」
「善男子!如
非想非非想天亦色非色,我亦说为非色。若
人难言:『非想非非想天若非色者,云何得住
去、来、进、止?』如是之义诸佛境界,非诸声闻、缘
觉所知。解脱亦尔,亦色非色,说为非色;亦
想非想,说为非想。如是之义诸佛境界,非
诸声闻、缘觉所知。」
尔时,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哀悯,
重垂广说大般涅槃行解脱义。」
佛赞迦叶:
「善哉,善哉。善男子!真解脱者,名曰远离一切
系缚。若真解脱,离诸系缚,则无有生亦无
卷五 第 632b 页 T12-0632.png
和合。譬如父母和合生子;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是故,解脱名曰不生。
「迦叶!譬如醍醐,
其性清净;如来亦尔,非因父母和合而生,
其性清净。所以示现有父母者,为欲化
度诸众生故。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来、解脱,
无二、无别。
「譬如春月下诸种子,得煖润
气寻便出生;真解脱者则不如是。又,解脱
者名曰虚无。虚无即是解脱,解脱即是如来。
如来即是虚无,非作、所作。凡是作者,如城郭、
楼观;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是故,解脱即是如
来。
「又,解脱者即无为法。譬如陶师,作已还破;
解脱不尔,真解脱者,不生、不灭。是故,解脱即
是如来。如来亦尔,不生、不灭,不老、不死,不破、
不坏,非有为法。以是义故,名曰如来。
「入大
涅槃,不老、不死,有何等义?老者,名为迁变,
发白面皱;死者,身坏命终。如是等法解脱中
无,以无是事故名解脱。如来亦无发白面
皱有为之法,是故,如来无有老也。无有老
故,则无有死。又,解脱者名曰无病。所谓病
者,四百四病及馀外来侵损身者。是处无故,
故名解脱。无病疾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
即是如来。如来无病,是故,法身亦无有病。
如是,无病即是如来。死者,名曰身坏命终。
是处无死,即是甘露。是甘露者即真解脱,
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来成就如是功德,云
何当言如来无常?若言无常,无有是处。是
金刚身云何无常?是故,如来不名命终。如
来清净无有垢秽,如来之身非胎所污。如
分陀利,本性清净;如来解脱亦复如是。如是
卷五 第 632c 页 T12-0632.png
解脱即是如来,是故,如来清净无垢。「又,解脱
者,诸漏疮疣永无遗馀;如来亦尔,无有一
切诸漏疮疣。
「又,解脱者无有斗诤。譬如饥
人,见他饮食生贪夺想;解脱不尔。
「又,解脱
者名曰安静。凡夫人言:『夫安静者,谓摩醯首
罗。』如是之言即是虚妄。真安静者毕竟解脱,
毕竟解脱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安隐。如
多贼处不名安隐,清夷之处乃名安隐。是
解脱中无有怖畏,故名安隐。是故,安隐即真
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法也。
「又,解脱者无有等侣。有等侣者,如诸国王
有邻国等;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无等侣者,
谓转轮圣王,无能与等;解脱亦尔,无有等
侣。无等侣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转法轮王。是故,如来无有等侣,有等侣者
无有是处。
「又,解脱者名无忧愁。有忧愁者,
譬如国王畏难强邻而生忧愁。夫解脱者
则无是事。譬如坏怨则无忧虑;解脱亦尔,
是无忧畏。无忧畏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
名无忧喜。譬如女人,唯有一子从役远行。
卒得凶问,闻之愁苦,后复闻活便生欢喜。
夫解脱中无如是事。无忧喜者即真解脱,
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无有尘垢。譬
如春月,日没之后风起尘雾。夫解脱中无如
是事。无尘雾者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
如来。
「譬如圣王髻中明珠无有垢秽;夫解
脱性亦复如是,无有垢秽。无垢秽者喻
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如真金性,不
杂沙石乃名真宝,有人得之生于财想。
卷五 第 633a 页 T12-0633.png
夫解脱性亦复如是,如彼真宝。彼真宝者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譬如瓦瓶,
破而声㽄;金刚宝瓶则不如是。夫解脱者
亦无㽄破。金刚宝瓶喻真解脱,真解脱者
即是如来。是故,如来身不可坏。
「其声㽄者,
如蓖麻子置盛热中爆裂出声。夫解脱者
无如是事。如彼金刚真宝之瓶无㽄破声,
假使无量百千人众悉共射之,无能坏者。无
㽄破声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如
贫穷人负他物故,为他所系,枷锁、杖罚、受
诸苦毒。夫解脱中无如是事,无有负债。
「犹如长者,多有财宝无量亿数,势力自在,不
负他物。夫解脱者亦复如是,多有无量法财
珍宝,势力自在,无有所负。无所负者喻
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无
逼切。如春涉热、夏日食甜、冬日触冷;真解
脱中无有如是不适意事。无逼切者喻
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无逼切者,譬
如有人饱食鱼肉而复饮乳,是人则为近
死不久。真解脱中无如是事。是人若得甘
露良药,所患得除;真解脱者亦复如是。甘
露良药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云
何逼切、不逼切耶?譬如凡夫,我慢、自高,而作
是念:『一切物中谁能害我?』即便捉持蛇、虎、
毒虫。当知是人不尽寿命则便横死。真解
脱中无如是事。
「不逼切者,如转轮王所有
神珠能伏蛣、蜣九十六种诸毒虫等。若有闻
是神珠香者,诸毒消灭。真解脱者亦复如
是,皆悉远离二十五有。毒消灭者喻真解
卷五 第 633b 页 T12-0633.png
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又,不逼切者譬如虚
空;解脱亦尔。彼虚空者喻真解脱,真解脱
者即是如来。
「又,逼切者,如近乾草燃诸灯
火,近则炽燃;真解脱中无如是事。
「又,不逼
切者,譬如日月不逼众生;解脱亦尔,于诸
众生无有逼切。无有逼切喻真解脱,真
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无动法。犹如
怨亲,真解脱中无如是事。
「又,不动者如转
轮王,更无圣王以为亲友,若更有亲则无
是处;解脱亦尔,更无有亲,若有亲者亦无
是处。彼王无亲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
如来。如来者,即是法也。
「又,无动者,譬如素
衣易受染色;解脱不尔。又,无动者如婆师
花,欲令有臭及青色者无有是处;解脱亦
尔,欲令有臭及诸色者亦无是处。是故,解
脱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为希有。譬如水中
生于莲花非为希有,火中生者是乃希有,
有人见之便生欢喜。真解脱者亦复如是,
其有见者心生欢喜。彼希有者喻真解脱,
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其如来者即是法身。
「又,
希有者,譬如婴儿,其齿未生,渐渐长大然后
乃生。解脱不尔,无生、不生。
「又,解脱者名曰
虚寂,无有不定。不定者,如一阐提究竟不
移,犯重禁者不成佛道,无有是处。何以
故?是人若于佛正法中心得净信,尔时即
便灭一阐提;若复得作优婆塞者,是亦得能灭一阐提。犯重禁者灭此罪已则得成
佛,是故,若言毕定不移、不成佛道,无有是
处。真解脱中都无如是灭尽之事。
「又,虚寂者
卷五 第 633c 页 T12-0633.png
堕于法界。如法界性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一阐提若尽灭者则不得称
一阐提也。何等名为一阐提耶?一阐提者,
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
乃至不生一念之善。真解脱中都无是事。
无是事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
解脱者名不可量。譬如谷聚,其量可知;真
解脱者则不如是。
「譬如大海不可度量;解
脱亦尔,不可度量。不可量者即真解脱,真
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无量法。如一
众生多有业报;解脱亦尔,有无量报。无量
报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
者名为广大。譬如大海无与等者;解脱亦
尔,无能与等。无与等者即真解脱,真解脱
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最上。譬如虚空
最高无比;解脱亦尔,最高无比。高无比者
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
无能过。譬如师子所住之处,一切百兽无能
过者;解脱亦尔,无有能过。无能过者即真解
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为无上。
譬如北方,诸方中上;解脱亦尔,为无有上。
无有上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
解脱者名无上上。譬如北方之于东方为
无上上;解脱亦尔,无有上上。无上上者即
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
恒法。譬如人天身坏命终是名曰恒,非不
恒也;解脱亦尔,非是不恒。非不恒者即真
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坚
实。如祛陀罗栴檀沈水,其性坚实;解脱亦
卷五 第 634a 页 T12-0634.png
尔,其性坚实。性坚实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不虚。譬如竹苇,
其体空疏;解脱不尔。当知解脱即是如
来。
「又,解脱者名不可污。譬如墙壁未被涂
治,蚊虻在上止住游戏。若以涂治、彩画、彫
饰,虫闻彩香即便不住。如是不住喻真
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无
边。譬如聚落皆有边表;解脱不尔。譬如虚
空无有边际;解脱亦尔,无有边际。如是解
脱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不可见。譬如空中
鸟迹难见。如是难见喻真解脱,真解脱者
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甚深。何以故?声闻、
缘觉所不能入。不能入者即真解脱,真解
脱者即是如来。
「又,甚深者,诸佛、菩萨之所恭
敬。譬如孝子供养父母,功德甚深。功德甚
深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
名不可见。譬如有人不自见顶;解脱亦尔,
声闻、缘觉所不能见。不能见者即真解脱,
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无舍宅。譬
如虚空,无有舍宅;解脱亦尔。言舍宅者,
喻二十五有。无有舍宅者喻真解脱,真
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不可取。如阿
摩勒果,人可取持;解脱不尔,不可取持。不
可取持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
解脱者名不可执。譬如幻物不可执持;解
脱亦尔,不可执持。不可执持即真解脱,真
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无有身体。譬
如有人体生疮癞及诸痈疽,颠狂乾枯;真
解脱中无如是病。无如是病喻真解脱,
卷五 第 634b 页 T12-0634.png
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又,解脱者名为一味。如
乳一味;解脱亦尔,唯有一味。如是一味即
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
清净。如水无泥,澄渟清净;解脱亦尔,澄渟
清净。澄渟清净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
来。
「又,解脱者名曰一味。如空中雨,一味清净。
一味清净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
解脱者名曰除却。譬如满月,无诸云翳;解脱
亦尔,无诸云翳。无诸云翳即真解脱,真解
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寂静。譬如有
人热病除愈,身得寂静;解脱亦尔,身得寂
静。身得寂静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
来。
「又,解脱者即是平等。譬如野田,毒蛇、鼠、狼
俱有杀心;解脱不尔,无有杀心。无杀心
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平等者,
譬如父母等心于子;解脱亦尔,其心平等。
心平等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
解脱者名无异处。譬如有人唯居上妙清
净屋宅,更无异处;解脱亦尔,无有异处。无
异处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
脱者名曰知足。譬如饥人值遇甘馔,食之
无厌。解脱不尔,如食乳糜,更无所须。更
无所须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
解脱者名曰断绝。如人被缚,断缚得脱;解
脱亦尔,断绝一切疑心结缚。如是断疑即
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到
彼岸。譬如大河,有此、彼岸;解脱不尔,虽无
此岸而有彼岸。有彼岸者即真解脱,真解
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默然。譬如大
卷五 第 634c 页 T12-0634.png
海,其水汎涨,多诸音声;解脱不尔。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美妙。譬如众
药杂呵梨勒,其味则苦;解脱不尔,味如甘
露。味如甘露喻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
来。
「又,解脱者除诸烦恼。譬如良医,和合诸
药,善疗众病;解脱亦尔,能除烦恼。除烦恼
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
名曰无迮。譬如小舍不容多人;解脱不尔,
多所容受。多所容受即真解脱,真解脱者
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灭诸爱,不杂淫欲。
譬如女人多诸爱欲;解脱不尔。如是解脱
即是如来。如来如是,无有贪欲、瞋恚、愚痴、憍
慢等结。
「又,解脱者名曰无爱。爱有二种:一、
饿鬼爱,二者、法爱。真解脱者,离饿鬼爱,怜
悯众生,故有法爱。如是法爱即真解脱,
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离我、我所。如
是解脱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法也。
「又,解脱
者即是灭尽,离诸有贪。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如来者即是法也。
「又,解脱者即是救护,能救
一切诸怖畏者。如是解脱即是如来,如来者
即是法也。
「又,解脱者即是归处。若有归依如
是解脱,不求馀依。譬如有人依恃于王,
不求馀依。虽复依王则有动转,依解脱
者无有动转。无动转者即真解脱,真解脱
者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法也。
「又,解脱者名
曰屋宅。譬如有人行于旷野则有险难;
解脱不尔,无有险难。无险难者即真解脱,
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是无所畏。
如师子王于诸百兽不生怖畏;解脱亦尔,
卷五 第 635a 页 T12-0635.png
于诸魔众不生怖畏。无怖畏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无有迮狭。
譬如隘路,乃至不受二人并行;解脱不尔。
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又有不迮,譬如有人
畏虎堕井;解脱不尔。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又有不迮,如大海中舍坏小船得坚牢
船,乘之渡海,至安隐处,心得快乐;解脱
亦尔,心得快乐。得快乐者即真解脱,真解
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拔诸因缘。譬如因
乳得酪、因酪得酥、因酥得醍醐;真解
脱中都无是因。无是因者即真解脱,真解
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能伏憍慢。譬如大
王慢于小王;解脱不尔。如是解脱即是如
来,如来者即是法也。
「又,解脱者伏诸放逸。谓
放逸者多有贪欲;真解脱中无有是名。无
是名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
脱者能除无明。如上妙酥,除诸滓秽乃名
醍醐;解脱亦尔,除无明滓,生于真明。如
是真明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
脱者名为寂静纯一无二。如空野象独一
无侣;解脱亦尔,独一无二。独一无二即真
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为坚
实。如竹苇、蓖麻,茎干空虚而子坚实;除佛如
来,其馀人天皆不坚实。真解脱者远离一切
诸有漏等,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
名能觉了增益于我。真解脱者亦复如是,
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舍诸有。
譬如有人食已而吐;解脱亦尔,舍于诸有。
舍诸有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
卷五 第 635b 页 T12-0635.png
解脱者名曰决定。如婆师花香七叶中无;解脱亦尔。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
水大。譬如水大于诸大胜,能润一切草木
种子;解脱亦尔,能润一切有生之类。如是
解脱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为入。如有
门户则通入路;金性之处,金则可得。解脱
亦尔,如彼门户,修无我者则得入中。如
是解脱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为善。譬
如弟子随逐于师,善奉教敕得名为善;解
脱亦尔。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出
世法,于一切法最为出过。如众味中酥乳
最胜;解脱亦尔。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又,解脱
者名曰不动。譬如门阃,风不能动;真解脱
者亦复如是。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
名无涛波。如彼大海,其水涛波;解脱不尔。
如是解脱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譬如宫殿;解
脱亦尔。当知解脱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曰
所用。如阎浮檀金多有所任,无有能说是
金过恶;解脱亦尔,无有过恶。无有过恶即
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舍婴
儿行。譬如大人舍小儿行;解脱亦尔,除舍
五阴。除舍五阴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
来。
「又,解脱者名曰究竟。如被系者从系得
解,洗浴清净,然后还家;解脱亦尔,毕竟清
净。毕竟清净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无作乐。无作乐者,以吐贪欲、
瞋恚、痴故。譬如有人误饮毒药,为除毒故
即服吐药。既得吐已,毒即除愈,身得安乐。
解脱亦尔,吐诸烦恼结缚之毒,身得安乐,
卷五 第 635c 页 T12-0635.png
名无作乐。无作乐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名断四种毒蛇烦恼。断
烦恼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
脱者名离诸有,灭一切苦,得一切乐,永断
贪欲、瞋恚、愚痴,拔断一切烦恼根本。拔根
本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
者名断一切有为之法,出生一切无漏善
法,断塞诸道,所谓若我、无我、非我、非无我,唯
断取著、不断我见,我见者名为佛性。佛性
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又,解脱者
名不空空。空空者名无所有。无所有者,即
是外道尼犍子等所计解脱,而是尼犍实无
解脱,故名空空。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故不
空空。不空空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
来。
「又,解脱者名空不空。如水、酒、乳酪、酥蜜
等瓶,虽无水、酒、酪、酥蜜时犹故得名为
水等瓶,而是瓶等不可说空及以不空。若
言空者,则不得有色、香、味、触;若言不空,而
复无有水、酒等实。解脱亦尔,不可说色及
以非色、不可说空及以不空。若言空者,则
不得有常、乐、我、净;若言不空,谁受是常、乐、
我、净者?以是义故,不可说空及以不空。
空者,谓无二十五有及诸烦恼、一切苦、一切
相、一切有为行;如瓶无酪则名为空。不空
者,谓真实善色,常、乐、我、净,不动、不变;犹如彼
瓶色、香、味、触,故名不空。是故,解脱喻如彼
瓶。彼瓶遇缘则有破坏;解脱不尔,不可破
坏。不可破坏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
来。
「又,解脱者名曰离爱。譬如有人爱心悕
卷五 第 636a 页 T12-0636.png
望释提桓因、大梵天王、自在天王;解脱不尔,若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无爱、无
疑。无爱、无疑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
来。若言解脱有爱、疑者,无有是处。
「又,解脱
者断诸有贪、断一切相、一切系缚、一切烦恼、
一切生死、一切因缘、一切果报。如是解脱即
是如来,如来即是涅槃。
「一切众生怖畏生死、
诸烦恼故,故受三归。譬如群鹿怖畏猎师,
既得免离,若得一跳则喻一归;如是,三
跳则喻三归,以三跳故,得受安乐。众生
亦尔,怖畏四魔恶猎师故,受三归依;三归
依故则得安乐;受安乐者即真解脱;真解
脱者即是如来。
「如来者即是涅槃;涅槃者即
是无尽;无尽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决定;
决定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迦叶菩
萨白佛言:「世尊!若涅槃、佛性、决定、如来是一
义者,云何说言有三归依?」
佛告迦叶:「善男
子!一切众生怖畏生死,故求三归。以三归
故,则知佛性决定涅槃。善男子!有法名一义
异、有法名义俱异。名一义异者,佛常、法常、比
丘僧常,涅槃、虚空皆亦是常,是名名一义异。
名义俱异者,佛名为觉、法名不觉、僧名和
合、涅槃名解脱、虚空名非善、亦名无碍,
是为名义俱异。
「善男子!三归依者亦复如
是,名义俱异,云何为一?是故,我告摩诃波
阇波提憍昙弥:『莫供养我,当供养僧;若供
养僧,则得具足供养三归。』摩诃波阇波提即
答我言:『众僧之中无佛、无法,云何说言供
养众僧则得具足供养三归?』我复告言:『汝
卷五 第 636b 页 T12-0636.png
随我语则供养佛,为解脱故即供养法,众僧受者则供养僧。』善男子!是故,三归不得
为一。
「善男子!如来或时说一为三、说三为
一,如是之义诸佛境界,非是声闻、缘觉所
知。」
迦叶复言:「如佛所说毕竟安乐名涅槃
者,是义云何?夫涅槃者,舍身、舍智。若舍身、
智,谁当受乐?」
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食已
心闷,出外欲吐。既得吐已而复回还。同伴
问之:『汝今所患竟为差不而复来还?』答言:
『已差,身得安乐。』如来亦尔,毕竟远离二十五
有,永得涅槃安乐之处,不可动转,无有尽
灭,断一切受,名无受乐。如是无受名为常
乐。若言如来有受乐者,无有是处。是故,毕
竟乐者即是涅槃。涅槃者即真解脱,真解脱
者即是如来。」
迦叶复言:「不生、不灭,是解脱耶?」
「如是如是,
善男子!不生、不灭即是解脱,如是解脱即是
如来。」
迦叶复言:「若不生、灭是解脱者,虚空之
性亦无生、灭,应是如来。如如来性即是解
脱。」
佛告迦叶:「善男子!是事不然。」
「世尊!何故不
然?」
「善男子!如迦兰伽及命命鸟,其声清妙,
宁可同于乌鹊音不?」
「不也。世尊!乌鹊之声
比命命等,百千万倍不可为比。」迦叶复言:
「迦兰伽等其声微妙,身亦不同。如来云何比
之乌鹊?无异芥子比须弥山。佛与虚空亦
复如是,迦兰伽声可喻佛声,不可以喻
乌鹊之音。」
尔时,佛赞迦叶菩萨:「善哉,善哉。
善男子!汝今善解甚深难解。如来有时以
卷五 第 636c 页 T12-0636.png
因缘故,引彼虚空以喻解脱,如是解脱即是如来。真解脱者,一切人天无能为譬,
而此虚空实非其喻。为化众生故,以虚
空非喻为喻。当知解脱即是如来,如来之
性即是解脱。解脱、如来,无二、无别。
「善男子!
非喻者,如无比之物不可引喻,有因缘故
可得引喻。如经中说:『面貌端正,如月盛满。』
『白象鲜洁,犹如雪山。』满月不得即同于面、
雪山不得即是白象。善男子!不可以喻喻
真解脱,为化众生故作喻耳;以诸譬喻
知诸法性皆亦如是。」
迦叶复言:「云何如来作二种说?」
佛言:「善男
子!譬如有人执持刀剑,以瞋恚心欲害
如来。如来和悦,无恚恨色。是人当得坏如
来身,成逆罪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身
界不可坏故。所以者何?以无身聚,唯有法
性。法性之性理不可坏,是人云何能坏佛
身?直以恶心,故成无间。以是因缘,引诸譬
喻得知实法。」
尔时,佛赞迦叶菩萨:「善哉,
善哉。善男子!我所欲说,汝今已说。又,善男
子!譬如恶人欲害其母。住于野田,在谷𧂐
下,母为送食。其人见已,寻生害心,便前磨
刀。母时知已,逃入𧂐中。其人持刀绕𧂐边
斫。斫已欢喜,生已害想。其母寻出,还至家
中。于意云何?是人成就无间罪不?」
「世尊!不
可定说。何以故?若说有罪,母身应坏。身若
不坏,云何言有?若说无罪,生已杀想,心
怀欢喜,云何言无?是人虽不具足逆罪,而
亦是逆。以是因缘,引诸譬喻得知实法。」
佛
卷五 第 637a 页 T12-0637.png
赞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以是因缘,我说种种方便譬喻,以譬解脱。虽以无量阿
僧祇喻,而实不可以喻为比;或有因缘
亦可喻说、或有因缘不可引譬。是故,解
脱成就如是无量功德。趣涅槃者,涅槃如
来亦有如是无量功德。以如是等无量功
德成就满故,名大涅槃。」
迦叶菩萨白佛言:
「世尊!我今始知如来至处为无有尽。处若
无尽,当知寿命亦应无尽。」
佛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汝今善能护持正法。若有善男子、善
女人欲断烦恼诸结缚者,当作如是护
持正法。」
《大般涅槃经》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