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703-011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知言卷二        宋 胡宏 撰
好恶性也小人好恶以己君子好恶以道察乎是而天
理人欲可知
志仁则可大依仁则可久
仲尼从心所欲不踰矩可谓尽心矣天即孔子也孔子
即天也释氏无障碍而所欲不能不踰矩吾知其未见
心之全也猖狂妄行而已
卷二 第 1b 页 WYG0703-0118d.png
有其德无其位君子安之有其位无其功君子耻之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
利势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一嘘吸足以察寒暑之变一语默足以著行藏之妙一
往来足以究天地之理自陋者不足以与言也自小者
不足与有为也
人虽备夫道必学然后识习然后能能然后用用无不
利惟乐天者能之
卷二 第 2a 页 WYG0703-0119a.png
有之在己知之在人有之而人不知从而与人较者非
能有者也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气有性故其
运不穷德有本故其行不穷孝悌也者德之本欤
有是心则有知无是心则无知巧言令色之人一失其
心于浮伪未有能仁者也
等级至严也失礼乐则不威山河至险也失礼乐则不
固礼乎乐乎天下所日用不可以造次颠沛废焉者乎
卷二 第 2b 页 WYG0703-0119b.png
富可以厚恩贵可以广德是君子之所欲也有求之而
得者有不求而得者有求之而不得者命有定矣信而
不渝然后能为君子
有为之为出于智巧血气方盛则知巧出焉血气既衰
则知巧穷矣或知功之可利而锐于立功或知名之可
利而进以求名或知正直之可利而勉于正直或知文
词之可利而习于文词皆智巧之智也上好恬退则为
恬退以中其欲上好刚劲则为刚劲以中其欲上好温
卷二 第 3a 页 WYG0703-0119c.png
厚则为温厚以中其欲上好勤恪则为勤恪以中其欲
上好文雅则为文雅以中其欲皆智巧之巧也年方壮
则血气盛得所欲则血气盛壮迈欲失则血气挫折消
懦而所为屈矣无不可变之操也无为之为本于仁义
善不以名而为功不以利而动通于造化与天地相终
始苟不至德则至道不凝焉
圣人不可得而见矣其遗言犹龙之蜕犹虎之皮用其
文章犹足动观听况能充其蜕复其皮得其精神以设
卷二 第 3b 页 WYG0703-0119d.png
教于天下其拨乱兴治如反覆手耳不得其道与天下
之人角智力者嵲嵲乎殆哉
有聚而可见谓之有者知其有于目故散而不可见者
谓之无有实而可蹈谓之有者知其有于心故妄而不
可蹈者谓之无
马牛人畜也御之失道则奋其角踶虽有猛士莫之敢
撄得其道则三尺童子用之周旋无不如志焉天下分
裂兆民离散欲以一之固有其方患在人不仁虽与言
卷二 第 4a 页 WYG0703-0120a.png
而不入也
知几则物不能累而祸不能侵不累于物其知几乎
郡县天下可以持承平而不可以支变故封建诸侯可
以持承平可以支变故
自观我者而言事至而知起则我之仁可见也事不至
而知不起则我之仁不可见也自我而言心与天地同
流夫何间之有
寡欲之君然后可以言王道无欲之臣然后可以言王
卷二 第 4b 页 WYG0703-0120b.png

处已有道则行艰难险厄之中无所不利失其道则有
不能堪而忿欲兴矣是以君子贵有德也
或往或来天之所以为道也或语或默士之所以为仁
也或进或退臣之所以事君也或擒或纵兵之所以为
律也或弛或张王之所以成化于天下也
释氏以尽虚空沙界为吾身大则大矣而以父母所生
之身为一尘刹幻化之物而不知敬焉是有间也有间
卷二 第 5a 页 WYG0703-0120c.png
者至不仁也与区区于一物之中沈惑而不知反者何
以异
性譬诸水乎则心犹水之下情犹水之澜欲犹水之波

即物而真者圣人之道也谈真离物者释氏之幻也
释氏见理而不穷理见性而不尽性故于一天之中分
别幻华真实不能合一与道不相似也
当爵禄而不轻行道德而不舍者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卷二 第 5b 页 WYG0703-0120d.png
天下之臣有三有好功名而轻爵禄之臣是人也名得
功成而止矣有贪爵禄而昧功名之臣是人也必忘其
性命矣鲜不及哉有由道义而行之臣是人也爵位功
名得之不以为重失之不以为轻顾吾道义如何耳君
天下临百官是三臣者杂然并进为人君者乌乎知而
进退之孟子曰君仁莫不仁
有善行而不仁者有矣未有不仁而能择乎善者也
子思子曰率性之谓道万物万事性之质也因质以致
卷二 第 6a 页 WYG0703-0121a.png
用人之道也人也者天地之全也而何以知其全乎万
物有有父子之亲者焉有有君臣之统者焉有有报本
反始之礼者焉有有兄弟之序者焉有有救灾恤患之
义者焉有有夫妇之别者焉至于知时禦盗如鸡犬犹
能有功于人然谓之禽兽而人不与为类何也以其不
得其全不可与为类也夫人虽备万物之性然好恶有
邪正取舍有是非或中于先或否于后或得于上或失
于下故有不仁而入于蠢顽禽兽之性者矣惟圣人既
卷二 第 6b 页 WYG0703-0121b.png
生而知之又学以审之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德合天地
心统万物故与造化相参而王斯道也不然各适其适
杂于蠢顽禽兽是异类而已岂人之道也哉是故君子
必戒慎恐惧以无失父母之性自别于异类期全而归
之以成吾孝也
中者道之体和者道之用中和变化万物各正性命而
纯备者人也性之极也故观万物之流行其性则异察
万物之本性其源则一圣人执天之机惇叙五典庸秩
卷二 第 7a 页 WYG0703-0121c.png
五礼顺是者章之以五服逆是者讨之以五刑调理万
物各得其所此人之以为天地也
胡子喟然叹曰至哉吾观天地之神道其时无愆赋命
万物无大无细各足其分太和保合变化无穷也凡人
之生粹然天地之心道义完具无适无莫不可以善恶
辨不可以是非分无过也无不及也此中之所以名也
夫心宰万物顺之则喜逆之则怒感于死则哀动于生
则乐欲之所起情则随之心亦放焉故有私于身蔽于
卷二 第 7b 页 WYG0703-0121d.png
爱动于气而失之毫釐缪以千里者矣众人昏昏不自
知觉方且为善恶乱方且为是非惑惟圣人超拔人群
之上处见而知隐由显而知微静与天同德动与天同
道和顺于万物浑融乎天下而无所不通此中和之道
所以圣人独得民鲜能久者也为君子者奈何戒慎乎
隐微恭敬乎颠沛勿忘也勿助长也则中和自致天高
地下而位定万物正其性命而并育成位乎其中与天
地参矣
卷二 第 8a 页 WYG0703-0122a.png
目之所可睹者禽虫兽皆能视也耳之所可闻者禽虫
兽皆能闻也视而知其形听而知其声各以其类者亦
禽兽之所能也视万形听万声而兼辨之者则人而已
睹形色而知其性闻声音而达其义通乎耳目之表形
器之外则非圣人不能与于斯矣斯道不明则杨朱墨
翟之贤而有禽兽之累惟安于耳目形器不知觉之过
也君子履安佚之地当安佚之时戒慎恐惧不敢须臾
怠者以此
卷二 第 8b 页 WYG0703-0122b.png
君子畏天命顺天时故不行惊众骇俗之事而常中小
人不知天命以利而动肆情妄作故行惊众骇俗之事
必其无忌惮而然也
首万物存天地谓之正性备万物参天地谓之正道顺
秉彝穷物则谓之正教
道之明也道之行也我知之矣变动不居进退无常妙
道精义未尝须臾离也贤者之行智者之见常高于俗
而与俗立异不肖者之行愚者之见常溺于俗而与俗
卷二 第 9a 页 WYG0703-0122c.png
同流此道之所以不明也此道之所以不行也我知圣人
之行圣人之见矣不与俗同不与俗异变动不居进退
无常妙道精义未尝须臾离也参于天地造化万物明
如日月行如四时我知圣人之行圣人之见矣
仲尼之教犹天地造化万物生生日新无一气之不应
无一息之或已也我于季路而见焉或曰何谓也曰子
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质美矣孔子
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进之以仁也季路终身诵之力
卷二 第 9b 页 WYG0703-0122d.png
行乎仁矣孔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至哉斯言非天下
之诚其孰能与于此
颜回欲罢不能未至文王纯亦不已之地孔子所以惜之
曰未见其止也止则与天为一无以加矣
气主乎性性主乎心心纯则性定而气正气正则动而不
差动而有差者心未纯也告子不知心而以义为外无
主于中而主于言言有不胜则惑矣而心有不动乎北宫
孟施舍以气为本以果为行一身之气有时而衰而
卷二 第 10a 页 WYG0703-0123a.png
心有不动乎曾子孟子之勇原于心在身为道处物为
义气与道义周流融合于视听言动之间可谓尽心者
矣夫性无不体者心也孰能参天地而不物关百圣而
不惑乱九流而不谬乘富贵而能约遭贫贱而能亨礼
仪三百威仪三千周旋繁缛而不乱乎
人皆有良心故被之以桀纣之名虽匹夫不受也夫桀
纣万乘之君而匹夫羞为之何也以身不亲其奉而知
其行丑也王公大人一亲其奉丧其良心处利势之际
卷二 第 10b 页 WYG0703-0123b.png
临死生之节贪冒苟免行若犬鼠皆是也富贵而奉身
者备斩良心之利剑也是故大禹菲饮食卑宫室孔子
重赞之曰吾无间然矣夫富贵一时之利良心万世之
彝乘利势行彝章如雷之震如风之动圣人性之君子
乐焉不然乃以一时之利失万世之彝自列于禽兽宁
贫贱而为匹夫不愿王公之富贵也
以理义服天下易以威力服天下难理义本诸身威力假
诸人者也本诸身者有性假诸人者有命性可必而命
卷二 第 11a 页 WYG0703-0123c.png
不可必性存则命立而权度纵释在我矣是故善为国
者尊吾性而已
君子有宰天下之心裁之自亲始君子有善万世之心
行之自身始不然则荡而无止不入于释氏之寂灭则
入于老庄之荒唐
心无乎不在本天道变化为世俗酬酢参天地备万物
人之为道至大也至善也放而不知求耳闻目见为己
蔽父子夫妇为己累衣裘饮食为己欲既失其本矣犹
卷二 第 11b 页 WYG0703-0123d.png
皆曰我有知论事之是非方人之短长终不知其陷溺
者悲夫故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
富贵之势以残身富贵人之所大欲贫贱人之所大恶
然因贫贱而修益者多因富贵而不失于昏淫者寡则
富贵也有时而不若贫贱矣
赤子不私其身无智巧无偏系能守是心而不失然后
谓之大丈夫
卷二 第 12a 页 WYG0703-0124a.png
唯仁者为能所执无非礼所行无非义
今之儒者移学文艺干仕进之心以收其放心而美其
身则又何古人之不可及哉父兄以学文艺令其弟子
朋友以仕进相招往而不反则心始荒而不治万事之
成咸不逮古先矣
学欲博不欲杂守欲约不欲陋杂似博陋似约学者不
可不察也
修为者必有弃然后能有所取必有变然后能有所成
卷二 第 12b 页 WYG0703-0124b.png
虽天子之贵不仁不义不能以尊其身虽天下之大不
仁不义不能以庇其身况其下者乎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
道天经也饮食车马衣裘宫室之用道所有以济生者
犹鱼有蘋藻泥沙草木有雷风雨露也如使鱼而离水
虽有蘋藻泥沙则不能生矣如使草木而离土虽有雷
风雨露亦不能以生矣今人也而离道饮食虽丰裘服
虽鲜车马虽泽宫室虽丽其得而享诸季世淫乱并兴
卷二 第 13a 页 WYG0703-0124c.png
争夺相杀殄灭人伦至于善良被祸奸恶相残天下嚣
然皆失其所则一人弃道崇物之所致也有国家者戒
之戒之
养太子不可以不慎也望太子不可以不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