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245c 页
卷二 第 251c 页


观经序分义卷第二

沙门善导集记

从此以下就文料简,略作五门明义:一、从
如是我闻下,至五苦所逼云何见极乐世界
已来,明其序分。二、从日观初句佛告韦提汝
及众生下,至下品下生已来,明正宗分。三、
从说是语时下,至诸天发心已来,正明得
益分。四从阿难白佛下,至韦提等欢喜已来,
明流通分。此之四义,佛在王宫一会正说。
五、从阿难为耆阇大众传说,复是一会,亦
有三分:一、从尔时世尊足步虚空还耆阇崛
山已来,明其序分。二、从阿难广为大众说如
上事已来,明正宗分。三、从一切大众欢喜奉
行已来,明流通分。然化必有由,故先明序。
由序既兴,正陈所说,次明正宗。为说既周,
欲以所说传持末代,叹胜劝学,后明流
通。上来虽有五义不同。略料简序、正、流通
义竟。

又就前序中复分为二:一、从如是我闻一
句,名为證信序。二、从一时下至云何见极
乐世界已来,正明发起序。

初言證信者即
有二义:一谓如是二字,即总标教主,能说之
人。二谓我闻两字,即别指阿难,能听之人。故
卷二 第 252a 页 T37-0252.png
言如是我闻。此即双释二意也。

又言如是
者,即指法定散两门也。是即定辞。机行必益。
此明如来所说,言无错谬,故名如是。又言
如者,如众生意也。随心所乐,佛即度之。机
教相应,复称为是。故言如是。又言如是者,
欲明如来所说,说渐如渐,说顿如顿,说
相如相,说空如空,说人法如人法,说天
法如天法,说小如小,说大如大,说凡如
凡,说圣如圣,说因如因,说果如果,说苦
如苦,说乐如乐,说远如远,说近如近,说
同如同,说别如别,说净如净,说秽如
秽。说一切诸法千差万别,如来观知历历了
然。随心起行,各益不同。业果法然,众无错
失,又称为是。故言如是。

言我闻者。欲明
阿难是佛侍者,常随佛后多闻广识,身临
座下,能听能持,教旨亲承,表无传说之错。
故曰我闻也。

又言證信者。欲明阿难禀
承佛教传持末代,为对众生故如是观法
我从佛闻,證诚可信。故名證信序。此就阿
难解也。

二、就发起序中,细分为七:初、从一时佛在
下,至法王子而为上首已来,明化前序。二、
从王舍大城下,至颜色和悦已来,正明发
起序禁父之缘。三、从时阿阇世下,至不令复
出已来,明禁母缘。四、从时韦提希被幽闭
下,至共为眷属已来,明厌苦缘。五、从唯愿
为我广说下,至教我正受已来,明其欣净
缘。六、从尔时世尊即便微笑下,至净业正
因已来,明散善显行缘。七、从佛告阿难等谛
卷二 第 252b 页 T37-0252.png
听下,至云何得见极乐国土已来,正明定善
示观缘。上来虽有七段不同,广料简发起
序竟。

二次、解化前序者。就此序中,即有其四。

初、
言一时者,正明起化之时。佛将说法,先托
于时处。但以众生开悟,必藉因缘。化主临
机,待于时处。又言一时者,或就日夜十二
时,年月四时等。此皆是如来应机摄化时也。
言处者,随彼所宜,如来说法。或在山林处,
或在王宫聚落处,或在旷野冢间处,或在
多少人天处,或在声闻菩萨处,或在八部人
天王等处,或在纯凡若多一二处,或在纯圣
若多一二处。随其时处,如来观知不增不
减,随缘授法,各益所资。斯乃洪钟虽响,必
待扣而方鸣。大圣垂慈,必待请而当说。故
名一时也。又一时者。阿阇世正起逆时,佛
在何处?当此一时,如来独与二众在彼耆
阇。此即以下形上意也。故曰一时。又言一
时者,佛与二众于一时中在彼耆阇,即
闻阿阇世起此恶逆因缘。此即以上形下
意也。故曰一时。

二、言佛者。此即标定化主,
简异馀佛,独显释迦意也。

三、从在王舍城
已下,正明如来游化之处。即有其二:一、游
王城聚落,为化在俗之众。二、游耆山等处,
为化出家之众。又在家者,贪求五欲相续
是常。纵发清心,犹如画水。但以随缘普益,
不舍大悲。道俗形殊,无由共住。此名境界
住也。又出家者,亡身舍命,断欲归真。心
若金刚,等同圆镜。悕求佛地,即弘益自他。
卷二 第 252c 页 T37-0252.png
若非绝离嚣尘,此德无由可證。此名依止
住也。

四、从与大比丘众下,至而为上首已
来,明佛徒众。就此众中,即分为二:一者声
闻众,二者菩萨众。就声闻众中,即有其九:
初言与者,佛身兼众,故名为与。二者总大。
三者相大。四者众大。五者耆年大。六者数大。
七者尊宿大。八者内有实德大。九者果證大。

问曰:「一切经首,皆有此等声闻以为犹置,
有何所以?」

答曰:「此有别意。云何别意?此等
声闻多是外道。如《贤愚经》说:『优楼频蠃迦
叶,领五百弟子,修事邪法。伽耶迦叶,领二百
五十弟子,修事邪法。那提迦叶,领二百五十
弟子,修事邪法。总有一千。皆受佛化,得
罗汉道。其二百五十者,即是舍利、目连弟子,
共领一处,修事邪法。亦受佛化,皆得道果。
此等四众,合为一处。故有千二百五十人
也。』」

问曰:「此众中亦有非外道者,何故总标?」

答曰:「如经中说,此诸外道,常随世尊,不相
舍离。然结集之家,简取外德,故有异名。是
外道者多,非者少。」

又问曰:「未审此等外道,常
随佛后,有何意也?」

答曰:「解有二义。一、就
佛解,二、就外道解。就佛解者,此诸外道,邪
风久扇,非是一生。虽入真门,气习由在。故
使如来知觉,不令外化。畏损众生正见根
芽、恶业增长,此世后生,不收果实。为此因
缘,摄令自近,不听外益。此即就佛解竟。次
就外道解者。迦叶等意,自唯旷劫久沈生
死,循还六道,苦不可言。愚痴恶见,封执
邪风,不值明师,永流于苦海。但以宿缘
卷二 第 253a 页 T37-0253.png
有遇,得会慈尊。法泽无私,我曹蒙润。寻思
佛之恩德,碎身之极惘然。致使亲事灵仪,
无由暂替。此即就外道解竟。」

又问曰:「此等
尊宿,云何名众所知识?」

答曰:「德高曰尊,耆年
曰宿。一切凡圣知彼内德过人,识其外相
殊异,故名众所知识。」

上来虽有九句不同,
解声闻众竟。

次、解菩萨众。就此众中,即
有其七:一者标相,二者标数,三者标位,四
者标果,五者标德,六者别显文殊高德之
位,七者总结。又此等菩萨,具无量行愿,安
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
佛法藏,究竟彼岸。于无量世界,化成等觉。
光明显曜,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震动。随
缘开示,即转法轮,扣法鼓、执法剑、震法
雷、雨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觉诸世间。
掴裂邪网,消灭诸见,散诸尘劳,坏诸欲堑。
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悯伤众生。
未曾慢恣,得平等法,具足无量百千三昧。
于一念顷,无不周遍。荷负群生,爱之如
子。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
德,智慧开朗不可思议。虽有七句不同,解
菩萨众讫。

上来虽有二众不同。广明化前
序竟。

二、就禁父缘中即有其七:一、从尔时王舍大
城以下,总明起化处。此明往古百姓但城中
造舍,即为天火所烧。若是王家舍宅,悉无
火近。后时百姓共奏于王:「臣等造宅,数为
天火所烧。但是王舍,悉无火近。不知有何
所以?」王告奏人:「自今以后,卿等造宅之时,
卷二 第 253b 页 T37-0253.png
但言我今为王造舍。」奏人等各奉王敕,归
还造舍更不被烧。因此相传故名王舍。言
大城者。此城极大,居民九亿,故道王舍大城
也。言起化处者。即有其二:一谓阇王起恶,
即有禁父母之缘,因禁则厌此娑婆,愿
托无忧之世界。二则如来赴请,光变为台
影现灵仪,夫人即求生安乐。又倾心请行,
佛开三福之因。正观即是定门,更显九章之
益。为此因缘,故名起化处也。

二、从有一太
子下,至恶友之教已来,正明阇王恍忽之间,
信受恶人所误。言太子者,彰其位也。言
阿阇世者,显其名也。又阿阇世者乃是西国
正音,此地往翻,名未生怨,亦名折指。

问曰:
「何故名未生怨,及名折指也?」

答曰:「此皆举
昔日因缘,故有此名。言因缘者。元本父王,
无有子息,处处求神竟不能得。忽有相
师而奏王言:『臣知山中有一仙人,不久舍
寿,命终已后必当与王作子。』王闻欢喜:『此
人何时舍命?』相师答王:『更经三年始可命
终。』王言:『我今年老,国无继祀,更满三年,何
由可待。』王即遣使入山,往请仙人曰:『大王
无子,阙无绍继,处处求神,困不能得。乃
有相师瞻见大仙,不久舍命与王作子。
请愿大仙垂恩早赴。』使人受教入山,到仙
人所具说王请因缘。仙人报使者言:『我更
经三年始可命终,王敕即赴者是事不可。』
使奉仙教,还报大王具述仙意。王曰:『我是
一国之主,所有人物皆归属我。今故以礼相
屈,乃不承我意。』王更敕使者:『卿往重请。请
卷二 第 253c 页 T37-0253.png
若不得,当即杀之。既命终已,可不与我
作子也。』使人受敕至仙人所,具道王意。仙
人虽闻使说,意亦不受。使人奉敕即欲杀
之。仙人曰:『卿当语王,我命未尽,王以心
口遣人杀我,我若与王作儿者,还以心
口遣人杀王。』仙人道此语已即受死。既死
已,即托王宫受生。当其日夜夫人即觉有
身,王闻欢喜。天明即唤相师以观夫人,是
男是女?相师观已而报王言:『是儿非女,此
儿于王有损。』王曰:『我之国土皆舍属之,纵
有所损,吾亦无畏。』王闻此语忧喜交怀。王
白夫人言:『吾共夫人私自平章,相师道
儿于吾有损。夫人待生之日,在高楼上,当
天井中生之,勿令人承接,落在于地,岂容
不死也。吾亦无忧,声亦不露。』夫人即可王
之计。及其生时一如前法,生已堕地,命便
不断,唯损手小指。因即外人同唱言折指
太子也。

「言未生怨者。此因提婆达多起恶
妒之心故,对彼太子显发昔日恶缘。云何
妒心而起恶缘?提婆恶性为人匈猛,虽复
出家,恒常妒佛名闻利养。然父王是佛檀越,
于一时中多将供养奉上如来,谓金银七
宝,名衣上服,百味果食等。一一色色,皆五百
车。香华伎乐,百千万众,赞叹围绕,送向佛会,
施佛及僧。时调达见已妒心更盛,即向舍利
弗所求学身通。尊者语言:人者且学四念
处,不须学身通也。』既请不遂心,更向馀
尊者边求,乃至五百弟子等悉无人教,皆遣
学四念处。请不得已,遂向阿难边学。语阿
卷二 第 254a 页 T37-0254.png
难言:『汝是我弟,我欲学通,一一次第教我。』
然阿难虽得初果未證他心,不知阿兄私
密学通欲于佛所起于恶计。阿难遂即唤
向静处,次第教之。跏趺正坐先教将心举
身似动想,去地一分一寸想,一尺一丈想,
至舍作空无碍想,直过上空中想,还摄心
下至本坐处想。次将身举心,初时去地
一分一寸等亦如前法,以身举心,以心举
身,亦随既至上空已,还摄取身下至本坐
处。次想身心合举,还同前法一分一寸等周
而复始。次想身心入一切质碍色境中,作不
质碍想。次想一切山河大地等色入自身中,
如空无碍不见色相。次想自身或大遍满
虚空,坐卧自在,或坐或卧,以手捉动日月,
或作小身入微尘中,一切皆作无碍想。阿
难如是次第教已。时调达既受得法已,即别
向静处,七日七夜一心专注即得身通,一切自
在皆得成就。既得通已,即向太子殿前,在
于空中现大神变。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
左边出水右边出火,或现大身或现小身,
或坐卧空中,随意自在。太子见已问左右
曰:『此是何人?』左右答太子言:『此是尊者提婆。』
太子闻已心大欢喜,遂即举手唤言:『尊者何
不下来。』提婆既见唤已,即化作婴儿直向
太子膝上。太子即抱鸣口弄之,又唾口中,
婴儿遂咽之。须臾还复本身。太子既见提
婆种种神变,转加敬重。既见太子心敬重
已,即说父王供养因缘。色别五百,乘车载向
佛所奉佛及僧。太子闻已即语尊者:『弟子亦
卷二 第 254b 页 T37-0254.png
能备具色各五百车,供养尊者及施众僧,
可不如彼也。』提婆言:『太子此意大善。』自此
已后大得供养,心转高慢。譬如以杖打恶
狗鼻转增狗恶,此亦如是。太子今将利养
之杖打提婆贪心狗鼻,转加恶盛。因此破
僧,改佛法戒教戒不同。待佛普为凡圣大
众说法之时,即来会中,从佛索于徒众,并
诸法藏尽付属我。世尊年将老迈,宜可就
静内自将养。一切大众闻提婆此语,愕尔迭
互相看,甚生惊怪。尔时世尊即对大众语
提婆言:『舍利、目连等即大法将,我尚不将佛
法付属。况汝痴人食唾者乎。』时提婆闻佛
对众毁辱,由如毒箭入心,更发痴狂之意。
藉此因缘即向太子所,共论恶计。太子既
见尊者,敬心承问言:『尊者今日颜色憔悴不
同往昔。』提婆答曰:『我今憔悴,正为太子也。』
太子敬问:『尊者为我有何意也?』提婆即答
云:『太子知不?世尊年老无所堪任,当可除
之,我自作佛。父王年老,亦可除之,太子自
坐正位。新王新佛治化,岂不乐乎?』太子闻
之极大瞋怒,勿作是说。又言:『太子莫瞋。父
王于太子全无恩德。初欲生太子时,父王
即遣夫人在百尺楼上当天井中生,即望
堕地令死,正以太子福力故命根不断,但
损小指。若不信者自看小指,足以为验。』太
子既闻此语,更重审言:『实尔已不?』提婆答
言:『此若不实,我可故来作漫语也。』因此
语已,遂即信用提婆恶见之计,故道随顺调
达恶友之教也。」

三、从收执父王下,至一不
卷二 第 254c 页 T37-0254.png
得往已来,正明父王为子幽禁。此明阇世
取提婆之恶计,顿舍父子之情,非直失于
罔极之恩,逆响因兹满路。忽掩王身曰收,
既得不舍曰执,故名收执也。言父者,别显
亲之极也。王者,彰其位也。频婆者,彰其名
也。言幽闭七重室内者。所为既重,事亦非
轻。不可浅禁人间,全无守护。但以王之
宫閤,理绝外人,唯有群臣则久来承奉。若
不严制,恐有情通。故使内外绝交,闭在七
重之内也。

四、从国大夫人下,至密以上王
已来,正明夫人密奉王食。言国大夫人者,此
明最大也。言夫人者,标其位也。言韦提
者,彰其名也。言恭敬大王者。此明夫人既
见王身被禁,门户极难,音信不通,恐绝王
身命。遂即香汤渗浴,令身清净,即取酥蜜
先涂其身,后取乾[麨]始安酥蜜之上。即著
净衣覆之在外衣上始著璎珞,如常服法,
令外人不怪。又取璎珞孔一头以蜡塞之,
一头孔中盛蒲桃浆,满已还塞。但是璎珞,悉
皆如此。庄严既竟,徐步入宫与王相见。


曰:「诸臣奉敕不许见王。未审夫人门家不
制,放令得入者,有何意也?」

答曰:「诸臣身异,
复是外人,恐有情通,致使严加重制。又夫
人者,身是女人,心无异计。与王宿缘业重
久近夫妻,别体同心,致使人无外虑。是以
得入与王相见。」

五、从尔时大王食[麨]下,至
授我八戒已来,正明父王因禁请法。此明
夫人既见王已,即刮取身上酥[麨],团授与
王。王得即食。食[麨]既竟。即于宫内夫人求
卷二 第 255a 页 T37-0255.png
得净水,与王漱口。净口已竟。不可虚引
时朝,心无所寄。是以虔恭合掌,回面向于
耆阇,致敬如来,请求加护。此明身业敬,亦
通有意业也。而作是言已下,正明口业请,
亦通有意业也。言大目连是吾亲友者,有
其二意。但目连在俗是王别亲,既得出家即
是门师,往来宫閤,都无障碍。然在俗为亲,
出家名友,故名亲友也。言愿兴慈悲授我
八戒者,此明父王敬法情深,重人过己。若
未逢幽难,奉请佛僧,不足为难。今既被
囚,无由致屈。是以但请目连受于八戒
也。

问曰:「父王遥敬,先礼世尊。及其受戒,即
请目连。有何意也?」

答曰:「凡圣极尊无过于
佛,倾心发愿即先礼大师。戒是小缘,是以
唯请目连来授。然王意者,贵存得戒,即是义
周,何劳迂屈世尊也。」

问曰:「如来戒法,乃有
无量。父王唯请八戒,不请馀也。」

答曰:「馀戒
稍宽,时节长远,恐畏中间失念,流转生死。其
八戒者,如馀佛经说,在家人持出家戒。此戒
持心极细极急。何意然者?但时节稍促,唯限
一日一夜,作法即舍。云何知此戒用心行细?
如戒文中具显。云:佛子,从今旦至明旦,一
日一夜,如诸佛不杀生,能持不?答言:能持。
第二又云:佛子,从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
如诸佛不偷盗、不行淫、不妄语、不饮酒、不
得脂粉涂身、不得歌舞唱伎及往观听、不
得上高广大床,此上八是戒非斋。不得过
中食,此一是斋非戒。此等诸戒皆引诸佛
为證。何以故?唯佛与佛正习俱尽。除佛已
卷二 第 255b 页 T37-0255.png
还,恶习等由在。是故不引为證也。是以得
知此戒用心起行极是细急。又此戒,佛说
有八种胜法。若人一日一夜具持不犯,所
得功德超过人天二乘境界。如经广说,有
斯益故,致使父王日日受之。」

六、从时大目
连下,至为王说法已来,明其父王因请得
蒙圣法。此明目连得他心智,遥知父王请
意,即发神通,如弹指顷到于王所。又恐人
不识神通之相,故引快鹰为喻。然目连通
力,一念之顷绕四天下百千之匝,岂得与
鹰为类也。如是比校乃有众多,不可具引,
《贤愚经》具说。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者。
此明父王延命,致使目连数来受戒。

问曰:
「八戒既言胜者,一受即足。何须日日受之?」
答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刀不厌利,日
不厌明,人不厌善,罪不厌除,贤不厌德,
佛不厌圣。然王意者,既被囚禁,更不蒙进
止。念念之中,畏人唤杀。为此昼夜倾心,仰
凭八戒,望欲积善增高,拟资来业。」

言世尊
亦遣富楼那为王说法者。此明世尊慈悲意
重,悯念王身忽遇囚劳,恐生忧悴。然富
楼那者,于圣弟子中最能说法,善有方便
开发人心。为此因缘,如来发遣为王说法,
以除忧恼。

七、从如是时间下,至颜色和悦
已来,正明父王因食闻法,多日不死。此正
明夫人多时奉食,以除饥渴。二圣又以戒
法内资,善开王意。食能延命,戒法养神,失
苦亡忧,致使颜容和悦也。

上来虽有七句
不同,广明禁父缘竟。
卷二 第 255c 页 T37-0255.png

三、就禁母缘中,即有其八。

一、从时阿阇世
下,至由存在耶已来,正明问父音信。此明
阇王禁父日数既多,人交总绝、水食不通,二
七有馀命应终也。作是念已,即致宫门,问
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

问曰:「若人食一
餐之饭限至七日即死。父王以经三七,计
合命断无疑。阇王何以不直问曰:『门家,父
王今者死竟耶?』云何致疑而问犹存在者,
有何意也?」

答曰:「此是阇王意密问也。但以
万基之主,举动不可随宜。父王既是天性
情亲,无容言问死。恐失在当时,以成讥过。
但以内心标死,口问在者,为欲息永恶逆
之声也。」

二、从时守门人白言下,至不可禁
制已来,正明门家以事具答。此明阇世前
问父王在者,今次门家奉答。白言大王,国大
夫人已下,正明夫人密奉王食。王既得食,食
能延命。虽经多日父命犹存。此乃夫人之
意,非是门家之过。

问曰:「夫人奉食身上涂
[麨],衣下密覆出入往还,无人得见。何故门
家具显夫人奉食之事?」

答曰:「一切私密不
可久行,纵巧牢藏,事还彰露。父王既禁在
宫内,夫人日日往还,若不密持[麨]食,王命
无由得活。今言密者,望门家述夫人意
也。夫人谓密外人不知,不其门家尽以觉
之。今既事穷无由相隐,是以一一具向王
说。」

言沙门目连已下,正明二圣腾空来去,不
由门路,日日往还,为王说法。大王当知。夫
人进食,先不奉王教,所以不敢遮约。二圣
乘空,此亦不犹门制也。

三、从时阿阇世闻
卷二 第 256a 页 T37-0256.png
此语下,至欲害其母已来,正明世王瞋怒。
此明阇王既闻门家分疏已,即于夫人,心
起恶怒,口陈恶辞。又起三业逆,三业恶。骂
父母为贼,名口业逆。骂沙门者,名口业恶。
执剑杀母,名身业逆。身口所为以心为主,
即名意业逆。又复前方便为恶,后正行为
逆。言我母是贼已下,正明口出恶辞。云何
骂母为贼?贼之伴也。但阇王元心,致怨于
父,恨不早终。母乃私为进粮,故令不死。
是故骂言:我母是贼,贼之伴也。言沙门恶人
已下,此明阇世瞋母进食,复闻沙门与王
来去,致使更发瞋心。故云有何咒术,而令
恶王多日不死?言即执利剑已下,此明世
王瞋盛,逆及于母。何其痛哉,撮头拟剑,身
命顿在须臾。慈母合掌,曲身低头,就儿之
手。夫人尔时热汗遍流,心神闷绝。呜呼哀哉!
恍忽之间,逢斯苦难。

四、从时有一臣名曰月
光下,至却行而退已来,正明二臣切谏不
听。此明二臣,乃是国之辅相,立政之纲纪,
望得万国扬名,八方昉习。忽见阇王起于
勃逆,执剑欲杀其母。不忍见斯恶事,遂
与耆婆犯颜设谏也。言时者,当阇王欲
杀母时也。言有一大臣者,彰其位也。言月
光者,彰其名也。言聪明多智者,彰其德也。
言及与耆婆者,耆婆亦是父王之子,柰女之
儿。忽见家兄于母起逆,遂与月光同谏。
言为王作礼者,凡欲咨谏大人之法,要须
设拜以表身敬。今此二臣亦尔,先设身敬
觉动王心,敛手曲躬方陈本意也。又白言
卷二 第 256b 页 T37-0256.png
大王者,此明月光正欲陈辞,望得阇王开
心听揽。为此因缘故,须先白言:臣闻《毗陀
论经》说者,此明广引古今书史历帝之文
记。古人云,言不关典,君子所惭。今既谏事
不轻,岂可虚言妄说。言劫初已来者,彰其
时也。言有诸恶王者,此明总标非礼暴逆
之人也。言贪国位故者,此明非意所贪夺
父坐处也。言杀害其父者,此明既于父起
恶不可久留,故须断命也。言一万八千
者,此明王今杀父与彼类同也。言未曾闻
有无道害母者,此明自古至今,害父取位
史籍良谈,贪国杀母都无记处。若论劫初
已来,恶王贪国但杀其父不加慈母,此则
引古异今。大王今者贪国杀父,父则有位
可贪,可使类同于古;母即无位可求,横
加逆害,是以将今异昔也。言王今为此杀
母者,污刹利种也。言刹利者,乃是四姓高
元,王者之种,代代相承,岂同凡碎。言臣不
忍闻者,见王起恶,损辱宗亲恶声流布,我
之性望耻惭无地。言是旃陀罗者,乃是四
姓之下流也。此乃性怀匈恶不闲仁义,虽
著人皮行同禽兽。王居上族押临万基
之主,今既起恶加恩,与彼下流何异也。言
不宜住此者,即有二义:一者王今造恶不
存风礼,京邑神州岂遣旃陀罗为主也。此
即摈出宫城意也。二者王虽在国损我宗
亲,不如远摈他方,永绝无闻之地,故云不
宜住此也。言时二大臣说此语已下,此明二
臣直谏切语极粗,广引古今望得王心开
卷二 第 256c 页 T37-0256.png
悟。言以手按剑者,臣自按手中剑也。

问曰:
「谏辞粗恶,不避犯颜,君臣之义既乖,何以
不回身直去,乃言却行而退也?」答曰:「粗言
虽逆王,望息害母之心,又恐瞋毒未除系
剑危己,是以按剑自防,却行而退。」

五、从时
阿阇世惊怖下,至汝不为我耶已来,正明世
王生怖。此明阇世既见二臣谏辞粗切,又睹
按剑而去,恐臣背我,向彼父王,更生异计。
致使情地不安,故称惶惧。彼既舍我,不知
为谁。心疑不决,遂即口问审之。故云耆婆
汝不为我也。言耆婆者,是王之弟也。古人
云:家有衰祸,非亲不救。汝既是我弟者,岂
同月光也。

六、从耆婆白言下,至慎莫害母
已来,明二臣重谏。此明耆婆实答大王,若
欲得我等为相者,愿勿害母也。此直谏
竟。

七、从王闻此语下,至止不害母已来,正
明阇王受谏放母残命。此明世王既得耆
婆谏已,心生悔恨,愧前所造即向二臣求
哀乞命。因即放母脱于死难。手中之剑还
归本匣。

八、从敕语内官下,至不令复出已
来,明其世王馀瞋禁母。此明世王虽受臣
谏放母,犹有馀瞋不令在外。敕语内官
闭置深宫,更莫令出与父王相见。

上来虽
有八句不同。广明禁母缘竟。

四、就厌苦缘中,即有其四。

一、从时韦提希
下,至憔悴已来,正明夫人为子幽禁。此明
夫人虽勉死难,更闭在深宫,守当极牢无
由得出。唯有念念怀忧,自然憔悴。伤叹
曰:祸哉今日苦,遇值阇王唤,利刃中间结,
卷二 第 257a 页 T37-0257.png
复置深宫难。

问曰:「夫人既得勉死入宫,宜
应讶乐,何因反更愁忧也?」

答曰:「即有三义
不同。一明夫人既自被闭,更无人进食与
王,王又闻我在难,转更愁忧。今既无食加
忧者,王之身命定应不久。二明夫人既被
囚难,何时更见如来之面及诸弟子。三明夫
人奉教禁在深宫,内官守当水泄不通,旦
夕之间唯愁死路。有斯三义切逼身心,得
无憔悴也。」

二、从遥向耆阇崛山下,至未举
头顷已来,正明夫人因禁请佛,意有所陈。
此明夫人既在囚禁,自身无由得到佛边。
唯有单心面向耆阇,遥礼世尊,愿佛慈悲,
表知弟子愁忧之意。言如来在昔之时已下,
此有二义。一明父王未被禁时,或可王及
我身亲到佛边,或可如来及诸弟子亲受王
请。然我及王身俱在囚禁,因缘断绝,彼此情
乖。二明父王在禁已来,数蒙世尊遣阿难
来慰问我。云何慰问?以见父王囚禁,佛恐
夫人忧恼,以是因缘故遣慰问也。言世尊
威重无由得见者。此明夫人内自卑谦归尊
于佛弟子,秽质女身福因鲜薄,佛德威高,无
由轻触,愿遣目连等与我相见。

问曰:「如来
即是化主,应不失时宜。夫人何以不三加
致请乃唤目连等,有何意也?」

答曰:「佛德尊
严,小缘不敢辄请。但见阿难,欲传语往白
世尊。佛知我意,复便阿难传佛之语指授
于我,以斯义故愿见阿难。」

言作是语已者,
总说前意竟也。言悲泣雨泪者,此明夫人
自唯罪重,请佛加哀,致敬情深悲泪满目。
卷二 第 257b 页 T37-0257.png
但以渴仰灵仪,复加遥礼,叩顶跱䟻,须臾
未举。

三、从尔时世尊下,至天华持用供养
已来,正明世尊自来赴请。此明世尊虽在
耆阇,已知夫人心念之意。言敕大目连等从
空而来者,此明应夫人请也。言佛从耆山
没者,此明夫人宫内禁约极难。佛若现身
来赴,恐畏阇世知闻更生留难。以是因缘,
故须此没彼出也。言时韦提礼已举头者,
此明夫人致敬之时也。言见佛世尊者,此
明世尊宫中已出,致使夫人举头即见。言
释迦牟尼佛者,简异馀佛。但诸佛名通,身
相不异,今故标定释迦使无疑也。言身紫
金色者,显定其相也。言坐百宝华者,简
异馀座也。言目连侍左等者,此明更无馀
众唯有二僧。言释梵护世者,此明天王众
等,见佛世尊隐显王宫,必说希奇之法。我
等天人因韦提故,得听未闻之益。各乘本
念,普住临空,天耳遥餐雨华供养。又言释
者,即是天帝也。言梵者,即是色界梵王等也。
言护世者,即是四天王也。言诸天者,即是
色欲界等天众。既见天王来向佛边,彼诸天
众亦从王来闻法供养。

四、从时韦提希见世
尊下,至与提婆共为眷属已来,正明夫人举
头见佛,口言伤叹,怨结情深也。言自绝璎
珞者,此明夫人身庄璎珞,犹爱未除。忽见
如来,羞惭自绝。

问曰:「云何自绝也?」

答曰:「夫
人乃是贵中之贵,尊中之尊,身四威仪,多人
供给,所著衣服,皆使傍人。今既见佛,耻愧情
深,不依钩带,顿自掣却,故云自绝也。」

言举
卷二 第 257c 页 T37-0257.png
身投地者,此明夫人内心感结,怨苦难堪。
是以从坐踊身而立,从立踊身投地。此乃
叹恨处深,更不事礼拜威仪也。言号泣向
佛者,此明夫人婉转佛前闷绝号哭。言白
佛已下,此明夫人婉转涕哭量久少惺,始正
身威仪,合掌白佛:我自一生已来未曾造
其大罪,未审宿业因缘有何殃咎而与此
儿共为母子?此明夫人既自障深不识宿
因,今被儿害谓是横来。愿佛慈悲,示我径
路。言世尊复有何等因缘已下,此明夫人向
佛陈诉,我是凡夫罪惑不尽有斯恶报,是
事甘心。世尊旷劫行道,正习俱亡,众智朗然,
果圆号佛。未审有何因缘乃与提婆共为
眷属?此意有二:一明夫人致怨于子,忽于
父母狂起逆心。二明又恨提婆教我阇世
造斯恶计。若不因提婆者,我儿终无此意
也。为此因缘故致斯问。又夫人问佛云与
提婆眷属者,即有其二:一者在家眷属。二者
出家眷属。言在家者,佛之伯叔有其四人。佛
者,即是白净王儿。金毗者,白饭王儿。提婆者,
斛饭王儿。释魔男者,是甘露饭王儿。此名在
家外眷属也。言出家眷属者,与佛作弟子
故名内眷属也。

上来虽有四句不同,广明
厌苦缘竟。

五、就欣净缘中即有其八。

一、从唯愿世尊
为我广说下,至浊恶世也已来,正明夫人通
请所求。别标苦界,此明夫人遇自身苦觉
世非常。六道同然,无有安心之地。此闻佛
说净土无生,愿舍秽身證彼无为之乐。

二、
卷二 第 258a 页 T37-0258.png
从此浊恶处下,至不见恶人已来,正明夫
人举出所厌之境。此明阎浮总恶,未有一
处可贪。但以幻惑愚夫,饮斯长苦。言此浊
恶处者,正明苦界也。又明器世间,亦是众
生依报处,亦名众生所依处也。言地狱等
已下,三品恶果最重也。言盈满者,此三苦
聚非直独指阎浮,娑婆亦皆遍有,故言盈满。
言多不善聚者,此明三界六道不同种类恒
沙,随心差别。经云:业能庄识,世世处处各
趣随缘受果报,对面不相知。言愿我未来
已下,此明夫人真心彻到,厌苦娑婆,欣乐无
为,永归常乐。但无为之境,不可轻尔即阶。
苦恼娑婆,无由辄然得离。自非发金刚
之志,永绝生死之元。若不亲从慈尊,何能
勉斯长叹。然愿我未来不闻恶声恶人者,此
明如阇王、调达杀父破僧及恶声等,愿亦
不闻不见。但阇王既是亲生之子,上于父
母起于杀心,何况疏人而不相害?是故夫
人不简亲疏,总皆顿舍。

三、从今向世尊下,
至忏悔已来,正明夫人净土妙处非善不
生。恐有馀愆,障不得往。是以求哀更须忏
悔。

四、从唯愿佛日下,至清净业处已来,正
明夫人通请去行。此明夫人上即通请生
处,今亦通请得生之行。言佛日者,法喻双
标也。譬如日出,众闇尽除。佛智辉光,无明之
夜日朗。言教我观于清净已下,正明既能厌
秽欣净,若为安心注想,得生清净处也。

五、
从尔时世尊放眉间光下,至令韦提见已来,
正明世尊广现净土酬前通请。此明世尊
卷二 第 258b 页 T37-0258.png
以见夫人广求净土,如来即放眉间光照
十方国,以光摄国,还来顶上化作金台,
如须弥山。如之言似,似须弥山,此山腰细
上阔,所有佛国并于中现。种种不同,庄严有
异。佛神力故,了了分明,加备韦提,尽皆得
见。

问曰:「韦提上请为我广说无忧之处,佛
今何故不为广说?乃为金台普现者有何
意也?」

答曰:「此彰如来意密也。然韦提发言
致请,即是广开净土之门,若为之总说,恐
彼不见心犹致惑。是以一一显现,对彼眼前,
信彼所须,随心自选。」

六、从时韦提白佛下,
至皆有光明已来,正明夫人总领所现,感
荷佛恩。此明夫人总见十方佛国,并悉精
华。欲比极乐庄严,全非比况。故云我今乐
生安乐国也。

问曰:「十方诸佛断惑无殊,行
毕果圆亦应无二。何以一种净土,即有斯优
劣也?」

答曰:「佛是法王,神通自在,优之与劣
非凡惑所知。隐显随机,望存化益,或可故
隐彼为优,独显西方为胜。」

七、从我今乐生
弥陀已下,正明夫人别选所求。此明弥陀本
国四十八愿,愿愿皆发增上胜因。依因起于
胜行,依行感于胜果,依果感成胜报,依报
感成极乐,依乐显通悲化,依于悲化,显开
智慧之门。然悲心无尽,智亦无穷。悲智双行,
即广开甘露。因兹法润,普摄群生也。诸馀
经典劝处弥多,众圣齐心皆同指赞,有此因
缘,致使如来密遣夫人别选也。

八、从唯愿
世尊已下,正明夫人请求别行。此明韦提
既选得生处,还修别行励己注心,必望往
卷二 第 258c 页 T37-0258.png
益。言教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忆
念彼国依正二报、四种庄严也。言教我正受
者,此明因前思想渐渐微细觉想俱亡,唯
有定心与前境合,名为正受。此中略已料
简,至下观门更当广辩。应知。

上来虽有
八句不同,广明欣净缘竟。

六、就散善显行缘中,即有其五。

一、从尔时
世尊即便微笑下,至成那含已来,正明光
益父王。此明如来以见夫人愿生极乐,
更请得生之行,称佛本心,又显弥陀愿意,
因斯二请,广开净土之门。非直韦提得去,
有识闻之皆往。有斯益故,所以如来微笑
也。言有五色光从佛口出者,此明一切诸佛
心口常威仪法尔,凡所出光必有利益。言一
一光照频婆顶者,正明口光不照馀方,唯
照王顶。然佛光随身出处必皆有益。佛足
下放光,即照益地狱道。若光从膝出,照益
畜生道。若光从阴藏出,照益鬼神道。若光
从脐出,照益脩罗道。光从心出,照益于人
道。若光从口出,照益二乘之人。若光从眉
间出,照益大乘人。今明此光从口出,直照
王顶者,即授其小果。若光从眉间出,即从
佛顶入者,即授菩萨记也。如斯义者广多
无量,不可具述。言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已
下,正明父王蒙光照顶,心眼得开,障隔虽
多,自然相见。斯乃因光见佛,非意所期。
致敬归依,即超證第三之果。

二、从尔时世尊
下,至广说众譬已来,正明答前夫人别选
所求之行。此明如来从上耆阇没、王宫出,讫
卷二 第 259a 页 T37-0259.png
至此文,世尊默然而坐,总未言说。但中间
夫人忏悔、请问,放光、现国等,乃是阿难从佛
王宫见此因缘,事了还山传向耆阇大众
说如上事,始有此文。亦非是无时佛语
也。应知。言尔时世尊告韦提已下,正明告
命许说也。言阿弥陀佛不远者,正明标境
以住心,即有其三。一明分齐不远,从此
超过十万亿刹即是弥陀之国。二明道里虽
遥,去时一念即到。三明韦提等及未来有缘
众生注心观念,定境相应,行人自然常见。有
斯三义故云不远也。言汝当系念已下,正
明凡惑障深心多散动,若不顿舍攀缘,净
境无由得现。此即正教安心住行,若依此
法名为净业成也。言我今为汝已下,此明
机缘未具不可偏说定门。佛更观机自开
三福之行。

三、从亦令未来世下,至极乐国土
已来,正明举机劝修得益。此明夫人所请
利益弥深,及未来回心皆到。

四、从欲生彼
国者下,至名为净业已来,正明劝修三福
之行。此明一切众生机有二种:一者定,二
者散。若依定行即摄生不尽,是以如来方
便显开三福,以应散动根机。言欲生彼国
者,标指所归也。

言当修三福者,总标行
门也。云何名三?一者孝养父母。即有其四。
一言孝养父母者,此明一切凡夫皆藉缘
而生。云何藉缘?或有化生,或有湿生,或有
卵生,或有胎生。此四生中各各复有四生,
如经广说,但是相因而生即有父母。既有
父母,既有大恩,若无父者能生之因即阙,
卷二 第 259b 页 T37-0259.png
若无母者所生之缘即乖,若二人俱无即失
托生之地,要须父母缘具方有受身之处。既
欲受身,以自业识为内因,以父母精血
为外缘,因缘和合故有此身,以斯义故父
母恩重。母怀胎已经于十月,行住坐卧常生
苦恼,复忧产时死难。若生已,经于三年恒
常眠屎卧尿,床被衣服皆亦不净。及其长
大爱妇亲儿,于父母处反生憎疾、不行
恩孝者,即与畜生无异也。又父母者,世间
福田之极也。佛者,即是出世福田之极也。然
佛在世时,遇值时年饥俭,人皆饿死白骨纵
横,诸比丘等乞食难得。于时世尊待比丘
等去后,独自入城乞食,从旦至中门门唤
乞,无与食者,佛还空钵而归。明日复去又
还不得,后日复去又亦不得。忽有一比丘
道逢见佛,颜色异常似有饥相,即问佛言:
「世尊!今已食竟也?」佛言:「比丘,我经三日已
来乞食不得一匙,我今饥虚无力,能共汝
语。」比丘闻佛语已,悲泪不能自胜,即自念
言:「佛是无上福田、众生覆护,我此三衣卖却,
买取一钵饭奉上于佛,今正是时也。」作是
念已即买得一钵饭,急将上佛。佛知而故
问言:「比丘,时年饥俭人皆饿死,汝今何处得
此一钵纯色饭来?」比丘如前具白世尊。佛
又言:「比丘,三衣者即是三世诸佛之幢相,此
衣因缘极尊极重极恩,汝今易得此饭与我
者,大领汝好心,我不消此饭也。」比丘重白
佛言:「佛是三界福田、圣中之极,尚言不消
者,除佛已外谁能消也?」佛言:「比丘,汝有父
卷二 第 259c 页 T37-0259.png
母已不?」答言:「有。」「汝将供养父母去。」比丘言:
「佛尚云不消,我父母岂能消也?」佛言:「得消。
何以故?父母能生汝身,于汝有大重恩,为
此得消。」佛又问比丘:「汝父母有信佛心不?」
比丘言:「都无信心。」佛言:「今有信心。见汝与
饭大生欢喜,因此即发信心。先教受三归
依,即能消此食也。」时比丘既受佛教悯仰
而去。以此义故,大须孝养父母。又佛母摩
耶生佛,经七日已即死,生忉利天。佛后成
道,至四月十五日,即向忉利天一夏为母
说法,为报十月怀胎之恩。佛尚自收恩孝
养父母,何况凡夫而不孝养。故知父母恩深
极重也。

奉事师长者,此明教示礼节,学识
成德,因行无亏,乃至成佛,此犹师之善友力
也。此之大恩最须敬重,然父母及师长者名
为敬上行也。

言慈心不杀者,此明一切众
生皆以命为本。若见恶缘怖走藏避者,但
为护命也。经云:「一切诸众生无不爱寿命,
勿杀勿行杖,恕己可为喻。」即为證也。


修十善业者,此明十恶之中杀业最恶,故
列之在初。十善之中长命最善,故以之相
对也。已下九恶九善者,至下九品中,次应广
述。此明世善,又名慈下行也。

二、言受持三
归者,此明世善轻微,感报不具。戒德巍巍,
能感菩提之果。但众生归信,从浅至深。先
受三归,后教众戒。言具足众戒者,然戒有
多种,或三归戒,或五戒、八戒、十善戒、二百二
十戒、五百戒、沙弥戒,或菩萨三聚戒、十无尽
戒等,故名具足众戒也。又一一戒品中亦
卷二 第 260a 页 T37-0260.png
有少分戒、多分戒、全分戒也。言不犯威仪
者,此明身口意业,行住坐卧,能与一切戒
作方便威仪也。若轻重粗细,皆能护持。犯即
悔过,故云不犯威仪。此名戒善也。

三、言发
菩提心者,此明众生欣心趣大,不可浅发
小因。自非广发弘心,何能得与菩提相
会。唯愿我身,身同虚空,心齐法界,尽众生
性。我以身业恭敬供养礼拜,迎送来去,运
度令尽。又我以口业赞叹说法,皆受我化,
言下得道者令尽。又我以意业入定观察,
分身法界,应机而度,无一不尽。我发此
愿,运运增长犹如虚空,无处不遍,行流无
尽彻穷后际,身无疲倦心无厌足。又言菩
提者,即是佛果之名。又言心者,即是众生能
求之心。故云发菩提心也。

四、言深信因果
者,即有其二。一明世间苦乐因果,若作苦
因即感苦果,若作乐因即感乐果,如似以
印印泥印坏文成,不得疑也。言读诵大乘
者,此明经教,喻之如镜。数读数寻,开发智
慧。若智慧眼开,即能厌苦欣乐涅槃等也。
言劝进行者,此明苦法如毒,恶法如刀,流
转三有损害众生。今既善如明镜,法如甘
露。镜即照正道以归真,甘露即注法雨而
无竭。欲使含灵受润,等会法流,为此因
缘,故须相劝。言如此三事已下,总结成上
行也。

五、从佛告韦提下,至正因已来,明其
引圣励凡。但能决定注心,必往无疑。

上来
虽有五句不同,广明散善显行缘竟。

七、就定善示观缘中,即有其七。一、从佛告
卷二 第 260b 页 T37-0260.png
阿难下,至清净业已来,正明敕听许说。此
明韦提前请愿生极乐,又请得生之行,如
来已许。今就此文,正欲开显正受之方便。
此乃因缘极要,利益处深。旷劫希闻,如今始
说。为斯义故,致使如来总命二人。言告阿
难者,我今欲开说净土之门,汝好传持莫
令遗失。言告韦提者,汝是请法之人,我今
欲说,汝好审听思量谛受莫令错失。言为
未来世一切众生者,但如来临化偏为常没
众生,今既等布慈云,望欲普沾来润。言为
烦恼贼害者,此明凡夫障重妄爱迷深。不
谓三恶火坑,闇在人之足下,随缘起行,拟
作进道资粮。何其六贼知闻,竞来侵夺。今既
失此法财,何得无忧苦也。言说清净业者,
此明如来以见众生罪故,为说忏悔之方,
欲令相续断除,毕竟永令清净。又言清净
者,依下观门,专心念佛,注想西方,念念罪
除,故清净也。

二、从善哉已下,正明夫人问
当圣意。

三、从阿难汝当受持下,至宣说佛
语已来,正明劝持劝说此法深要好须流
布。此明如来前则总告令安心听受,此文
则别敕阿难受持勿忘,广多人处为说流
行。言佛语者,此明如来旷劫已除口过,随
有言说,一切闻者自然生信。

四、从如来今
者下,至得无生忍已来,正明劝修得益之
相。此明如来欲为夫人及未来等,显观方
便,注想西方,舍厌娑婆,贪欣极乐。言以佛
力故已下,此明众生业障触目生盲,指掌
谓远,他方隔竹篾即踰之千里。岂况凡夫
卷二 第 260c 页 T37-0260.png
分外,诸佛境内窥心,自非圣力冥加,彼国
何由得睹?言如执明镜自见面像已下,此
明夫人及众生等入观住心,凝神不舍,心
境相应悉皆显现,当境现时,如似镜中见
物无异也。言心欢喜故得忍者,此明阿弥
陀佛国清净光明忽现眼前,何胜踊跃。因
兹喜故即得无生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
忍,亦名信忍。此乃玄谈,未标得处。欲令
夫人等悕心此益,勇猛专精心想见时,方应
悟忍。此多是十信中忍,非解行已上忍也。

五、从佛告韦提下,至令汝得见已来,正明
夫人是凡非圣。由非圣故,仰惟圣力冥加,
彼国虽遥得睹。此明如来恐众生置惑,谓
言夫人是圣非凡。由起疑故,即自生怯弱。
然韦提现是菩萨,假示凡身。我等罪人,无由
比及。为断此疑,故言汝是凡夫也。言心想
羸劣者,由是凡故曾无大志也。言未得天
眼者,此明夫人肉眼,所见远近,不足为言。
况净土弥遥,云何可见?言诸佛如来有异方
便已下,此明若依心所见国土庄严者,非
汝凡能普,悉归功于佛也。

六、从时韦提白
佛下,至见彼国土已来,明其夫人重牒前
恩,欲生起后问之意。此明夫人领解佛意,
如上光台所见,谓是己能。向见世尊开示,
始知是佛方便之恩。若尔者,佛今在世,众
生蒙念,可使得见西方。佛若涅槃,不蒙
加备者,云何得见也。

七、从若佛灭后下,至
极乐世界已来,正明夫人悲心为物,同己往
生,永逝娑婆,长游安乐。此明如来期心运
卷二 第 261a 页 T37-0261.png
度,彻穷后际而未休。但以世代时移,群情
浅促,故使如来减永生之寿,泯长劫以类
人年,摄憍慢以示无常,化刚强同归于磨
灭。故云若佛灭后也。言诸众生者,此明如
来息化,众生无处归依。蠢蠢周慞,纵横走
于六道。言浊恶不善者,此明五浊也。一者
劫浊,二者众生浊,三者见浊,四者烦恼浊,五
者命浊。言劫浊者,然劫实非是浊,当劫
减时诸恶加增也。言众生浊者,劫若初成,
众生纯善;劫若末时,众生十恶弥盛也。言
见浊者,自身众恶总变为善,他上无非见
为不是也。言烦恼浊者,当今劫末众生恶
性难亲,随对六根贪瞋竞起也。言命浊者,
由前见恼二浊,多行杀害无慈恩养,既行
断命之苦因、欲受长年之果者,何由可得
也。然浊者,体非是善。今略指五浊义竟。


五苦所逼者。八苦中取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爱别苦,此名五苦也。更加三苦即成八苦。
一者五阴盛苦,二者求不得苦,三者怨憎会
苦,总名八苦也。此五浊、五苦、八苦等,通六
道受,未有无者,常逼恼之。若不受此苦
者,即非凡数摄也。言云何当见已下,此明
夫人举出苦机。此等罪业极深,又不见佛,
不蒙加备,云何见于彼国也。

上来虽有七
句不同,广明定善示观缘竟。

初明證信序,次明化前序,后明发起序。上
来虽有三序不同,总明序分竟。
观经序分义卷第二
卷二 第 261b 页 T37-026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