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第 1a 页 WYG0699-021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近思录集注卷三
归安茅星来撰
格物穷理(自此以后则细论条日工夫而此一篇乃大学致知格物也自首卷所论阴阳
性命以至末卷圣贤气象皆物也皆其所当格者也而此卷则其格之之法汉唐诸儒惟于此未
明晓所以修己治人多不得其道韩文公原道引大学之言独不及致知格物历汉唐宋明贤君良
相时有而二帝三王之道未尝一日行于天地之间以此故也此篇乃明善之要四卷五卷则诚身
之本朱子于大学章句所谓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而不可以其近而忽之者也叶氏曰自首条至
近思录集注卷三
归安茅星来撰
格物穷理(自此以后则细论条日工夫而此一篇乃大学致知格物也自首卷所论阴阳
性命以至末卷圣贤气象皆物也皆其所当格者也而此卷则其格之之法汉唐诸儒惟于此未
明晓所以修己治人多不得其道韩文公原道引大学之言独不及致知格物历汉唐宋明贤君良
相时有而二帝三王之道未尝一日行于天地之间以此故也此篇乃明善之要四卷五卷则诚身
之本朱子于大学章句所谓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而不可以其近而忽之者也叶氏曰自首条至
卷三 第 1b 页 WYG0699-0210b.png
二十二条总论致知之方致知莫大于读书二十三条至三十三条总论读书之法三十四条以后
乃分论读书之法而以书之先后为序凡七十八条)
伊川先生荅朱长文书曰心通乎道然后能辩是非如
持权衡以较轻重孟子所谓知言是也(通道如所谓豁然贯通全体大
用无不明是也格物然后有以通乎道而辩是非)心不通乎道而较古人之是
非犹不持权衡而酌轻重竭其目力劳其心智虽使时
中亦古人所谓亿则屡中君子不贵也(乎吕本作于中并去声 文集
下同 此申明上节之意时中谓有时而中也按长文来书云上能捰古先之陈迹综群言之是非欲其心通
乃分论读书之法而以书之先后为序凡七十八条)
伊川先生荅朱长文书曰心通乎道然后能辩是非如
持权衡以较轻重孟子所谓知言是也(通道如所谓豁然贯通全体大
用无不明是也格物然后有以通乎道而辩是非)心不通乎道而较古人之是
非犹不持权衡而酌轻重竭其目力劳其心智虽使时
中亦古人所谓亿则屡中君子不贵也(乎吕本作于中并去声 文集
下同 此申明上节之意时中谓有时而中也按长文来书云上能捰古先之陈迹综群言之是非欲其心通
卷三 第 2a 页 WYG0699-0210c.png
默识固未能也故伊川以通与不通之得失告之) 伊川先生荅门人曰孔孟
之门岂皆贤哲固多众人以众人观圣贤弗识者多矣
惟其不敢信己而信其师是故求而后得今诸君于颐
言才不合则置不复思所以终异也不可便放下更且
思之致知之方也(复扶又反 曰门人者非一人之词也观下言诸君可见 朱子曰学者
未能有得当谨守圣贤训戒以为根基如程子所谓不敢信己而信其师者始有寄足之地不然则飘摇没溺
终不能有以自立也愚按学者不得圣贤为师则程朱所言具在潜思静玩久自有得) 伊川先
生答横渠先生曰所论大槩有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宽
之门岂皆贤哲固多众人以众人观圣贤弗识者多矣
惟其不敢信己而信其师是故求而后得今诸君于颐
言才不合则置不复思所以终异也不可便放下更且
思之致知之方也(复扶又反 曰门人者非一人之词也观下言诸君可见 朱子曰学者
未能有得当谨守圣贤训戒以为根基如程子所谓不敢信己而信其师者始有寄足之地不然则飘摇没溺
终不能有以自立也愚按学者不得圣贤为师则程朱所言具在潜思静玩久自有得) 伊川先
生答横渠先生曰所论大槩有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宽
卷三 第 2b 页 WYG0699-0210d.png
裕温厚之气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故意屡偏而言
多窒小出入时有之本注明所照者如目所睹纤微尽
识之矣考索至者如揣料于物约见髣髴耳能无差乎
(厚一作和本注下叶本有云夫二字 朱子曰如正蒙所论道体觉得源头有未是处故伊川云过处在正蒙
如云由气化有道之名说得是好终是生受辛苦又如太和太虚云者止是说气说聚散处其流乃是个大轮
回盖其思虑考索所至非性分自然之知)更愿完养思虑涵泳义理他日自
当条畅(完养思虑则明睿自生涵泳义理则非考索所至 上言不思所以不合此下两条又言思贵
优游涵泳使之自得不可强探力索以自苦也) 欲知得与不得于心气上验
多窒小出入时有之本注明所照者如目所睹纤微尽
识之矣考索至者如揣料于物约见髣髴耳能无差乎
(厚一作和本注下叶本有云夫二字 朱子曰如正蒙所论道体觉得源头有未是处故伊川云过处在正蒙
如云由气化有道之名说得是好终是生受辛苦又如太和太虚云者止是说气说聚散处其流乃是个大轮
回盖其思虑考索所至非性分自然之知)更愿完养思虑涵泳义理他日自
当条畅(完养思虑则明睿自生涵泳义理则非考索所至 上言不思所以不合此下两条又言思贵
优游涵泳使之自得不可强探力索以自苦也) 欲知得与不得于心气上验
卷三 第 3a 页 WYG0699-0211a.png
之思虑有得中心悦豫沛然有裕者实得也思虑有得
心气劳耗者实未得也强揣度耳(强区两反度待洛反实得者深造以道
自然而得之于己也强揣度者乃其强探力索而得之者也盖不免正助之病)尝有人言比因
学道思虑心虚曰人之血气固有虚实疾病之来圣贤
所不免然未闻自古圣贤因学而致心疾者(比音秘遗书下同
此因上言心气有宽裕劳耗之不同而类记之也盖尝有人言于程子而程子语之如此比近也心五脏之
一也与他处解作神明主宰者不同学道思虑心虚者言因学道而思虑以至心虚也血气平和则无疾虚是
不足之疾实是有馀之疾心疾即心虚也心过用则虚虚则成疾故曰心疾) 今日杂信鬼
心气劳耗者实未得也强揣度耳(强区两反度待洛反实得者深造以道
自然而得之于己也强揣度者乃其强探力索而得之者也盖不免正助之病)尝有人言比因
学道思虑心虚曰人之血气固有虚实疾病之来圣贤
所不免然未闻自古圣贤因学而致心疾者(比音秘遗书下同
此因上言心气有宽裕劳耗之不同而类记之也盖尝有人言于程子而程子语之如此比近也心五脏之
一也与他处解作神明主宰者不同学道思虑心虚者言因学道而思虑以至心虚也血气平和则无疾虚是
不足之疾实是有馀之疾心疾即心虚也心过用则虚虚则成疾故曰心疾) 今日杂信鬼
卷三 第 3b 页 WYG0699-0211b.png
怪异说者只是不先烛理若于事上一一理会则有甚
尽期须只于学上理会(事即指鬼怪异说而言盖若于鬼怪异说一一理会则其事变
幻百出而未有穷惟学则理明而鬼怪异说自不足以惑之矣朱子曰神怪之说学者未能遽明惟当以正自
守而穷理之有无久久当自见得 朱子曰如玄武北方之宿避圣祖讳改作真今乃以为真圣而作真龟蛇
子下又增天蓬天猷及翊圣真君作四圣世之所谓鬼神载在祀典者皆此类也顾氏曰鬼神之说半是文士
寓言以资谐谑而后人往往附会成真甚有如小孤山讹为小姑杜拾遗讹为十姨诸如此类不可枚举唐宋
时但言灵应即加封号而今且必求其人以实之也荒唐不经甚矣) 学原于思(不思则虽欲为
学无所从入故曰学原于思 朱子曰学者于敬上未有用力处且自思入思之一字于学者最有力)
尽期须只于学上理会(事即指鬼怪异说而言盖若于鬼怪异说一一理会则其事变
幻百出而未有穷惟学则理明而鬼怪异说自不足以惑之矣朱子曰神怪之说学者未能遽明惟当以正自
守而穷理之有无久久当自见得 朱子曰如玄武北方之宿避圣祖讳改作真今乃以为真圣而作真龟蛇
子下又增天蓬天猷及翊圣真君作四圣世之所谓鬼神载在祀典者皆此类也顾氏曰鬼神之说半是文士
寓言以资谐谑而后人往往附会成真甚有如小孤山讹为小姑杜拾遗讹为十姨诸如此类不可枚举唐宋
时但言灵应即加封号而今且必求其人以实之也荒唐不经甚矣) 学原于思(不思则虽欲为
学无所从入故曰学原于思 朱子曰学者于敬上未有用力处且自思入思之一字于学者最有力)
卷三 第 4a 页 WYG0699-0211c.png
伊川先生曰所谓日月至焉与久而不息者所见规模
虽略相似其意味气象迥别须潜心默识玩索久之庶
几自得(迥户顶反俗作迥非 迥说文远也意味以中之所蕴者言气象以外之所见者言)学者
不学圣人则己欲学之须熟玩味圣人之气象不可只
于名上理会如此只是讲论文字(上意味气象并言而此只言气象者盖意
味只于气象上见故不别言只于名上理会者如训诂之学是已) 问忠信进德之事
固可勉强然致知甚难伊川先生曰学者固当勉强然
须是知了方行得若不知只是觑却尧学他行事无尧
虽略相似其意味气象迥别须潜心默识玩索久之庶
几自得(迥户顶反俗作迥非 迥说文远也意味以中之所蕴者言气象以外之所见者言)学者
不学圣人则己欲学之须熟玩味圣人之气象不可只
于名上理会如此只是讲论文字(上意味气象并言而此只言气象者盖意
味只于气象上见故不别言只于名上理会者如训诂之学是已) 问忠信进德之事
固可勉强然致知甚难伊川先生曰学者固当勉强然
须是知了方行得若不知只是觑却尧学他行事无尧
卷三 第 4b 页 WYG0699-0211d.png
许多聪明睿知怎生得如他动容周旋中礼(强并区两反下同觑
音娶 问动容周旋未能中礼于应事接物之间未免有碍理处如何朱子曰只此便是学但能于应酬之顷
一一点检使合于礼久之自能中礼也)如子所言是笃信而固守之非固
有之也未致知便欲诚意是躐等也勉强行者安能持
久(此就问者之言而辩之也诚意即忠信未能致知而欲勉强忠信以进其德则非有以实见其为必然而
不容已故不能以持久 朱子曰非谓未致知时意不用诚但知未至虽欲诚意其道无由耳)除非烛
理明自然乐循理性本善循理而行是顺理事本亦不
难但为人不知旋安排著便道难也(乐音洛为去声除非反决辞若正
音娶 问动容周旋未能中礼于应事接物之间未免有碍理处如何朱子曰只此便是学但能于应酬之顷
一一点检使合于礼久之自能中礼也)如子所言是笃信而固守之非固
有之也未致知便欲诚意是躐等也勉强行者安能持
久(此就问者之言而辩之也诚意即忠信未能致知而欲勉强忠信以进其德则非有以实见其为必然而
不容已故不能以持久 朱子曰非谓未致知时意不用诚但知未至虽欲诚意其道无由耳)除非烛
理明自然乐循理性本善循理而行是顺理事本亦不
难但为人不知旋安排著便道难也(乐音洛为去声除非反决辞若正
卷三 第 5a 页 WYG0699-0212a.png
言之如云惟有如此也性本善以下申明烛理明自然乐循理之意不知者未致知也安排者勉强行也鸡则
不能持久矣 朱子曰学者不向自己分上精思熟察而徒务为涉猎书史通晓世故之学又程子所谓玩物
丧志者不可以不知也)知有多少般数煞有深浅学者须是真知
才知得是便泰然行将去也(般班通用 广韵以煞为杀字之俗宋人语录中时
用之似又借以为极至之义盖亦如这字之误耳真知谓知之深也泰然从容自在之貌 朱子曰大学知至
之至旧作尽字说今见得当作切至之至知之者切然后贯通得诚意意如程子所谓真知是也又曰所以未
能真知者缘于道理上只就外面理会得许多却未尝于里面十分理会故也)某年二十时解
释经义与今无异然思今日觉得意味与少时自别(少去
不能持久矣 朱子曰学者不向自己分上精思熟察而徒务为涉猎书史通晓世故之学又程子所谓玩物
丧志者不可以不知也)知有多少般数煞有深浅学者须是真知
才知得是便泰然行将去也(般班通用 广韵以煞为杀字之俗宋人语录中时
用之似又借以为极至之义盖亦如这字之误耳真知谓知之深也泰然从容自在之貌 朱子曰大学知至
之至旧作尽字说今见得当作切至之至知之者切然后贯通得诚意意如程子所谓真知是也又曰所以未
能真知者缘于道理上只就外面理会得许多却未尝于里面十分理会故也)某年二十时解
释经义与今无异然思今日觉得意味与少时自别(少去
卷三 第 5b 页 WYG0699-0212b.png
声 称某者以出门人纪录不敢名其师也后仿此)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
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
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别彼列反处上声当
去声 陈氏曰初学穷理工夫须先就圣贤言语实处为准则随章逐句虚心详玩果实有得则是非邪正大
分已明而胸中权度稍定然后次而及于论古今人物以相参质最其后乃及于应接事物更相證订方不至
差谬程子之言其有序矣)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
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
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
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
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别彼列反处上声当
去声 陈氏曰初学穷理工夫须先就圣贤言语实处为准则随章逐句虚心详玩果实有得则是非邪正大
分已明而胸中权度稍定然后次而及于论古今人物以相参质最其后乃及于应接事物更相證订方不至
差谬程子之言其有序矣)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
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
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
卷三 第 6a 页 WYG0699-0212c.png
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本注又曰所务于穷理
者非道尽穷了天下万物之理又不道是穷得一理便
到只要积累多后自然见去(又曰所务下叶木大字无本注字 朱子曰一日一
件者格物工夫次第也脱然贯通者知至效验极致也又曰积习多使是学之博贯通处便是约不是贯通后
又去里面寻讨约今人务博者却要尽穷天下之理务约者又谓反身而诚则天下之理无不在我皆非也惟
程子积累贯通之说为妙 朱子曰古人自小学中涵养成就所以大学以格物为先今学者从前无此工夫
而但欲于思虑知识求之更不于操存处用力纵使穷理到极处亦无实地可据盖敬字彻上彻下格物致知
乃其间节次进步处耳) 思曰睿思虑久后睿自然生若于一事
者非道尽穷了天下万物之理又不道是穷得一理便
到只要积累多后自然见去(又曰所务下叶木大字无本注字 朱子曰一日一
件者格物工夫次第也脱然贯通者知至效验极致也又曰积习多使是学之博贯通处便是约不是贯通后
又去里面寻讨约今人务博者却要尽穷天下之理务约者又谓反身而诚则天下之理无不在我皆非也惟
程子积累贯通之说为妙 朱子曰古人自小学中涵养成就所以大学以格物为先今学者从前无此工夫
而但欲于思虑知识求之更不于操存处用力纵使穷理到极处亦无实地可据盖敬字彻上彻下格物致知
乃其间节次进步处耳) 思曰睿思虑久后睿自然生若于一事
卷三 第 6b 页 WYG0699-0212d.png
上思未得且别换一事思之不可专守著这一事盖人
之知识于这里蔽著虽强思亦不通也(问延平遇一事当就此事反覆
推寻以究其理待此一事融释脱落然后再穷一事之说与伊川说如何朱子曰程子之意诚善然穷一事未
透又便别穷一事不得彼谓有甚不通者不得已而如此耳不可便执此说容易改换却致工夫不专一也)
问人有志于学然知识蔽固力量不至则如之何曰
只是致知若智识明则力量自进 问观物察己还因
见物反求诸身否曰不必如此说物我一理才明彼即
晓此此合内外之道也(朱子曰于此一物上穷得一分之理即我之知亦致得一分于
之知识于这里蔽著虽强思亦不通也(问延平遇一事当就此事反覆
推寻以究其理待此一事融释脱落然后再穷一事之说与伊川说如何朱子曰程子之意诚善然穷一事未
透又便别穷一事不得彼谓有甚不通者不得已而如此耳不可便执此说容易改换却致工夫不专一也)
问人有志于学然知识蔽固力量不至则如之何曰
只是致知若智识明则力量自进 问观物察己还因
见物反求诸身否曰不必如此说物我一理才明彼即
晓此此合内外之道也(朱子曰于此一物上穷得一分之理即我之知亦致得一分于
卷三 第 7a 页 WYG0699-0213a.png
物之理穷二分即我之知亦致得二分于物之理穷得愈多则我之知愈广其实只是一理才明彼即晓此故
大学曰致知在格物而不曰欲致其知者先格其物盖致知便在格物中非格之外别有致处也 张氏曰或
谓以吾心之理推之事事物物则是事物与吾心有二理非合内外之道矣)又问致知先求
之四端如何曰求之情性固是切于身然一草一木皆
有理须是察本注又曰自一身之中以至万物之理但
理会得多相次自然豁然有觉处(又曰自一身之中下叶本大字无本注字
相次叶本作胸次误 相次者渐次之意朱子曰草木皆有理者如周礼仲夏斩阳木仲冬斩阴木知得此理
处之而各得其当便是又如鸟兽之情莫不好生而恶杀便须见生不忍见死闻声不忍食肉非其时不伐一
大学曰致知在格物而不曰欲致其知者先格其物盖致知便在格物中非格之外别有致处也 张氏曰或
谓以吾心之理推之事事物物则是事物与吾心有二理非合内外之道矣)又问致知先求
之四端如何曰求之情性固是切于身然一草一木皆
有理须是察本注又曰自一身之中以至万物之理但
理会得多相次自然豁然有觉处(又曰自一身之中下叶本大字无本注字
相次叶本作胸次误 相次者渐次之意朱子曰草木皆有理者如周礼仲夏斩阳木仲冬斩阴木知得此理
处之而各得其当便是又如鸟兽之情莫不好生而恶杀便须见生不忍见死闻声不忍食肉非其时不伐一
卷三 第 7b 页 WYG0699-0213b.png
木不杀一兽胎不夭不覆巢推此类可见又曰此亦程子因人专欲求之四端故教以一草一木亦皆有理然
亦须有缓急先后之序若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
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 思曰睿睿作圣致思如掘井初有
浑水久后稍引动得清者出来人思虑始皆溷浊久自
明快(睿旨锐溷呼困反 思曰睿二语见周书洪范篇浑溷皆浊也薜氏曰思索太苦而无节则心反为
之动而神气不清故凡读书思索之久觉有倦意当敛襟正坐澄定此心少时再加思索则心清而义理自见
以上并伊川语) 问如何是近思(此郑亨仲问也)曰以类而推(近思说见
论语朱子曰以类而推者如修身推之而齐家齐家推之而治国亲亲推之而仁民仁民推之而爱物之类只
亦须有缓急先后之序若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
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 思曰睿睿作圣致思如掘井初有
浑水久后稍引动得清者出来人思虑始皆溷浊久自
明快(睿旨锐溷呼困反 思曰睿二语见周书洪范篇浑溷皆浊也薜氏曰思索太苦而无节则心反为
之动而神气不清故凡读书思索之久觉有倦意当敛襟正坐澄定此心少时再加思索则心清而义理自见
以上并伊川语) 问如何是近思(此郑亨仲问也)曰以类而推(近思说见
论语朱子曰以类而推者如修身推之而齐家齐家推之而治国亲亲推之而仁民仁民推之而爱物之类只
卷三 第 8a 页 WYG0699-0213c.png
是从易晓者推将去一步又一步若远去寻讨则不切于己又曰自无穿窬之心推之以至于不言餂之类自
无欲害人之心推之以至于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之类至如一饭以奉亲至于保四海通神明皆此心也
又曰程子说得推字极好) 学者先要会疑(朱子曰读书逐句逐字要见著实若用工粗卤
不务精思只道无可疑处非无可疑理会未到不知有疑耳又曰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有疑又其次节节
有疑过此一番后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曰圣人之不愤不启须是教之疑到无可
解释处方始与说彼便通透并从前所疑虑处亦每因此触发盖工夫都在许多思虑不透处也 按此条见
外书时氏本拾遗列遗书误) 横渠先生荅范巽之曰所访物怪神
奸此非难语顾语未必信耳(物怪如石言于晋之类神奸如伯有为厉之类)孟
无欲害人之心推之以至于一夫不得其所若挞于市之类至如一饭以奉亲至于保四海通神明皆此心也
又曰程子说得推字极好) 学者先要会疑(朱子曰读书逐句逐字要见著实若用工粗卤
不务精思只道无可疑处非无可疑理会未到不知有疑耳又曰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有疑又其次节节
有疑过此一番后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曰圣人之不愤不启须是教之疑到无可
解释处方始与说彼便通透并从前所疑虑处亦每因此触发盖工夫都在许多思虑不透处也 按此条见
外书时氏本拾遗列遗书误) 横渠先生荅范巽之曰所访物怪神
奸此非难语顾语未必信耳(物怪如石言于晋之类神奸如伯有为厉之类)孟
卷三 第 8b 页 WYG0699-0213d.png
子所谓知性知天学至于知天则物所从出当源源自
见知所从出则物之当有当无莫不心谕亦不待语而
后知(谓吕叶本并作论)诸公所论但守之不失不为异端所劫
进进不已则物怪不须辩异端不必攻不逾期年吾道
胜矣(期音基 诸公所论如孔孟之言是也 问横渠此书先生提出守之不失一句何也朱子曰且当
守此定者如孔子言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与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敬鬼神而远之等语皆是定者其他如伯有
为厉之类则其变也)若欲委之无穷付之以不可知则学为疑挠
智为物昏交来无间卒无以自存而溺于怪妄必矣(间去
见知所从出则物之当有当无莫不心谕亦不待语而
后知(谓吕叶本并作论)诸公所论但守之不失不为异端所劫
进进不已则物怪不须辩异端不必攻不逾期年吾道
胜矣(期音基 诸公所论如孔孟之言是也 问横渠此书先生提出守之不失一句何也朱子曰且当
守此定者如孔子言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与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敬鬼神而远之等语皆是定者其他如伯有
为厉之类则其变也)若欲委之无穷付之以不可知则学为疑挠
智为物昏交来无间卒无以自存而溺于怪妄必矣(间去
卷三 第 9a 页 WYG0699-0214a.png
声 文集下同 疑谓为异端之说所惑也物即指物怪神奸而言疑挠物昏谓为疑所挠物所昏也)
子贡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既言夫子之
言则是居常语之矣圣门学者以仁为己任不以苟知
为得必以了悟为闻因有是说(说见论语此引子贡之言而释之以见其所谓
不可得闻者如此如夫子一贯之言门人皆与闻也而唯曾子能以忠恕明之则曾子得闻他人不可得而闻
矣又如孔门问仁者多矣而唯颜渊仲弓请事斯语则二子得闻他人不可得而闻矣推此类观之可见以仁
为己仕者非有以知之明而信之笃者不能也故必了悟而后可以为闻不然则口耳之末而已济得甚事
按此条今见语录) 义理之学亦须深沈方有造非浅易轻浮
子贡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既言夫子之
言则是居常语之矣圣门学者以仁为己任不以苟知
为得必以了悟为闻因有是说(说见论语此引子贡之言而释之以见其所谓
不可得闻者如此如夫子一贯之言门人皆与闻也而唯曾子能以忠恕明之则曾子得闻他人不可得而闻
矣又如孔门问仁者多矣而唯颜渊仲弓请事斯语则二子得闻他人不可得而闻矣推此类观之可见以仁
为己仕者非有以知之明而信之笃者不能也故必了悟而后可以为闻不然则口耳之末而已济得甚事
按此条今见语录) 义理之学亦须深沈方有造非浅易轻浮
卷三 第 9b 页 WYG0699-0214b.png
之可得也(沈一本作玩易音异 朱子曰圣人言语一重又一重须入深处看方有得若只见皮肤
便有差错李氏曰学问须深潜缜密然后蹊径不差释氏所谓一超直入如来地其失处正坐此不可不辩)
学不能推究事理只是心粗至如颜子未至于圣人
处犹是心粗(粗经传通作粗 朱子曰颜子比之众人纯粹比之孔子便粗如有不善未尝不知
知之未尝复行是他细腻如此然犹有此不善处便是粗伊川说未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便是过一段甚好
又曰圣人言语磨棱合缝滴水不漏如言以德报怨一言兴邦之类无不子细孟子说得便粗如今之乐犹古
之乐公刘太王好货好色之类故横渠说孟子比圣人自是粗) 博学于文者只要得
习坎心亨盖人经历险阻艰难然后其心亨通(下上坎为习坎
便有差错李氏曰学问须深潜缜密然后蹊径不差释氏所谓一超直入如来地其失处正坐此不可不辩)
学不能推究事理只是心粗至如颜子未至于圣人
处犹是心粗(粗经传通作粗 朱子曰颜子比之众人纯粹比之孔子便粗如有不善未尝不知
知之未尝复行是他细腻如此然犹有此不善处便是粗伊川说未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便是过一段甚好
又曰圣人言语磨棱合缝滴水不漏如言以德报怨一言兴邦之类无不子细孟子说得便粗如今之乐犹古
之乐公刘太王好货好色之类故横渠说孟子比圣人自是粗) 博学于文者只要得
习坎心亨盖人经历险阻艰难然后其心亨通(下上坎为习坎
卷三 第 10a 页 WYG0699-0214c.png
卦当重险而彖辞曰维心亨朱子曰文如应事接物之类皆是但以事理切磨讲究自是心亨如读书每思索
不通处处窒碍而其间须有一路可通只此便是许多艰难险阻习之可以求通通处便是亨也又曰理会道
理到众说纷然处却好定著精神看) 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旧见凡旧人之见与自己旧时之所见皆是学者于旧见有未安安若更苦用思索费力愈多而于本文之意
转加蒙晦故当一切濯而去之但就经文虚心涵泳令其本意了然心目之间无少差误然后回视旧所见处
自有以见其得失之所在而豁然无复窒碍矣 按叶氏谓此条及焞到问为学之方一条乃总论致知泉州
本系卷末为非是因定从旧本而添入心中有所开数语然则此条惟有此二语心中有所开以下则叶氏所
添入也今据宋本及杨氏本正之朱子曰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向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
不通处处窒碍而其间须有一路可通只此便是许多艰难险阻习之可以求通通处便是亨也又曰理会道
理到众说纷然处却好定著精神看) 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旧见凡旧人之见与自己旧时之所见皆是学者于旧见有未安安若更苦用思索费力愈多而于本文之意
转加蒙晦故当一切濯而去之但就经文虚心涵泳令其本意了然心目之间无少差误然后回视旧所见处
自有以见其得失之所在而豁然无复窒碍矣 按叶氏谓此条及焞到问为学之方一条乃总论致知泉州
本系卷末为非是因定从旧本而添入心中有所开数语然则此条惟有此二语心中有所开以下则叶氏所
添入也今据宋本及杨氏本正之朱子曰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向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
卷三 第 10b 页 WYG0699-0214d.png
退步却看得审大槩病在执著不肯放下一是主私意一是旧有先入之说虽欲摆脱亦被他自来相寻横渠
谓濯去旧见以来新意甚好) 凡致思到说不得处始复审思明辩
乃为善学也若告子则到说不得处遂己更不复求(复扶
又反 孟子说 叶氏曰以上总论致知之方以下乃专论求之于书者 愚按横渠学问于苦心极力中得
来故往往于难著力处不肯放过如所云到峭峻之处要刚决果敢以进经历险阻艰难然后其心亨通此又
云到说不得处始复审思明辩皆是如此盖此关一过乃可深造自得耳 以上并横渠语) 伊川
先生曰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
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遗书下同 文义文之义也) 学者要自得
谓濯去旧见以来新意甚好) 凡致思到说不得处始复审思明辩
乃为善学也若告子则到说不得处遂己更不复求(复扶
又反 孟子说 叶氏曰以上总论致知之方以下乃专论求之于书者 愚按横渠学问于苦心极力中得
来故往往于难著力处不肯放过如所云到峭峻之处要刚决果敢以进经历险阻艰难然后其心亨通此又
云到说不得处始复审思明辩皆是如此盖此关一过乃可深造自得耳 以上并横渠语) 伊川
先生曰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
文义不晓而见意者也(遗书下同 文义文之义也) 学者要自得
卷三 第 11a 页 WYG0699-0215a.png
六经浩渺乍来难尽晓且见得路径后各自立得一个
门庭归而求之可矣(立得下别本无一字 周伯温见程子而程子语之以此问门庭岂
容各立朱子曰此说读六经只要从师讲问识得如何下工夫便是立得门庭却归去依此实下工夫便是归
而求之) 凡解文字但易其心自见理理只是人理甚分
明如一条平坦厎道路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此之
谓也(易音异砥诸氏反孟子引诗作底 理只是人理言只是人人所共具之理也甚分明言易见也诗
小雅大东之篇 朱子曰学者读书只除却自己私意逐字逐句平心体会久久自然有得)或曰圣
人之言恐不可以浅近看他(按遗书程子因上文所言而及随象君子向晦入宴
门庭归而求之可矣(立得下别本无一字 周伯温见程子而程子语之以此问门庭岂
容各立朱子曰此说读六经只要从师讲问识得如何下工夫便是立得门庭却归去依此实下工夫便是归
而求之) 凡解文字但易其心自见理理只是人理甚分
明如一条平坦厎道路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此之
谓也(易音异砥诸氏反孟子引诗作底 理只是人理言只是人人所共具之理也甚分明言易见也诗
小雅大东之篇 朱子曰学者读书只除却自己私意逐字逐句平心体会久久自然有得)或曰圣
人之言恐不可以浅近看他(按遗书程子因上文所言而及随象君子向晦入宴
卷三 第 11b 页 WYG0699-0215b.png
息之说以谓解者多作遵养时晦之晦或问作甚晦字曰此只是随时之大者向晦则宴息也更别有甚义故
或人疑以为浅近也)曰圣人之言自有近处自有深远处如近处
怎生强要凿教深远得(强如字教平声凿穿凿也)扬子曰圣人之
言远如天贤人之言近如地颐与改之曰圣人之言其
远如天其近如地(扬子名雄字子云为汉光禄卿圣人之言远如天二语见法言五百篇此
又以见圣人之言虽极浅近处却自包含无穷固不必凿之教深远也如夫子告子路修己以敬而极其至尧
舜有所不能尽语樊迟以爱人知人而极其至舜与汤治天下之道有所不能外程子所谓他人之语语近则
遗远语远则不知近惟圣人之言则远近皆尽推此类可见) 学者不泥文义者又
或人疑以为浅近也)曰圣人之言自有近处自有深远处如近处
怎生强要凿教深远得(强如字教平声凿穿凿也)扬子曰圣人之
言远如天贤人之言近如地颐与改之曰圣人之言其
远如天其近如地(扬子名雄字子云为汉光禄卿圣人之言远如天二语见法言五百篇此
又以见圣人之言虽极浅近处却自包含无穷固不必凿之教深远也如夫子告子路修己以敬而极其至尧
舜有所不能尽语樊迟以爱人知人而极其至舜与汤治天下之道有所不能外程子所谓他人之语语近则
遗远语远则不知近惟圣人之言则远近皆尽推此类可见) 学者不泥文义者又
卷三 第 12a 页 WYG0699-0215c.png
全背却远去理会文义者又滞泥不通(泥文义上宋本有必字遗书无)
如子濯孺子为将之事孟子只取其不背师之意人须
就上面理会事君之道如何也又如万章问舜完廪浚
井事孟子只荅他大意人须要理会浚井如何出得来
完廪又怎生下得来(将去声万上杨本无如字 二段皆以申明上文理会文义者又滞
泥不通之意)若此之学徒费心力(朱子曰读书专留意小处失其本领所在最不可)
凡观书不可以相类泥其义不尔则字字相梗当观
其文势上下之意如充实之谓美与诗之美不同(叶氏曰充
如子濯孺子为将之事孟子只取其不背师之意人须
就上面理会事君之道如何也又如万章问舜完廪浚
井事孟子只荅他大意人须要理会浚井如何出得来
完廪又怎生下得来(将去声万上杨本无如字 二段皆以申明上文理会文义者又滞
泥不通之意)若此之学徒费心力(朱子曰读书专留意小处失其本领所在最不可)
凡观书不可以相类泥其义不尔则字字相梗当观
其文势上下之意如充实之谓美与诗之美不同(叶氏曰充
卷三 第 12b 页 WYG0699-0215d.png
实之美在己诗之美在人故曰不同 朱子曰如杨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到易又以刚配仁以柔配义孟子
学不厌知也教不倦仁也到中庸又以成己为仁成物为知此等须各随本文意看便自不相碍薛敬轩曰古
人文字以数十年传写岂无一字磨错必欲字字释其义难矣朱子谓释其可通者阙其不可通者又不可以
不知也 按此条横渠易说语录中并有之但诗之美上多一言字美下多轻重二字) 问莹中
尝爱文中子或问学易子曰终日乾乾可也此语最尽
文王所以圣亦只是个不已(莹中陈氏名瓘宋南剑州沙县人神宗朝进士为谏
官后谥忠肃文中子王氏名通字仲淹隋末不仕教授于河汾其弟凝子福郊福时叙其议论增益为书名曰
中说终日乾乾易乾卦九三爻辞文中子以为学易之道无过于此而以之荅繁师玄之问者也见中说周公
学不厌知也教不倦仁也到中庸又以成己为仁成物为知此等须各随本文意看便自不相碍薛敬轩曰古
人文字以数十年传写岂无一字磨错必欲字字释其义难矣朱子谓释其可通者阙其不可通者又不可以
不知也 按此条横渠易说语录中并有之但诗之美上多一言字美下多轻重二字) 问莹中
尝爱文中子或问学易子曰终日乾乾可也此语最尽
文王所以圣亦只是个不已(莹中陈氏名瓘宋南剑州沙县人神宗朝进士为谏
官后谥忠肃文中子王氏名通字仲淹隋末不仕教授于河汾其弟凝子福郊福时叙其议论增益为书名曰
中说终日乾乾易乾卦九三爻辞文中子以为学易之道无过于此而以之荅繁师玄之问者也见中说周公
卷三 第 13a 页 WYG0699-0216a.png
篇此语最尽以下乃莹中赞文中子之言)先生曰凡说经义如只管节节推
上去可知是尽夫终日乾乾未尽得易据此一句只做
得九三使若谓乾乾是不已不已又是道渐渐推去自
然是尽只是理不如此(自然上宋本有则字杨同 乾乾是不已至自然是尽所以申
明节节推上去可知是尽之意只是理不如此所以结终日乾乾未尽得易数句之意 朱子曰尝见学者说
诗问他关雎篇于其训诂名物都未晓便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因言此八字更添思无邪三字便了却一部
毛诗其他三百篇皆成渣滓矣沈元用问和靖易传何处切要尹氏举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八字李先生曰尹
说固好然须看得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有下落方始说得此语若学者未曾仔细理会便与他如此说
上去可知是尽夫终日乾乾未尽得易据此一句只做
得九三使若谓乾乾是不已不已又是道渐渐推去自
然是尽只是理不如此(自然上宋本有则字杨同 乾乾是不已至自然是尽所以申
明节节推上去可知是尽之意只是理不如此所以结终日乾乾未尽得易数句之意 朱子曰尝见学者说
诗问他关雎篇于其训诂名物都未晓便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因言此八字更添思无邪三字便了却一部
毛诗其他三百篇皆成渣滓矣沈元用问和靖易传何处切要尹氏举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八字李先生曰尹
说固好然须看得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有下落方始说得此语若学者未曾仔细理会便与他如此说
卷三 第 13b 页 WYG0699-0216b.png
岂不误他愚闻之竦然自此读书愈加详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言
道之体如此这里须是自见得(道之体体字犹云体质与体用体字别能自见
得则无时无处而非道体之所在也 朱子曰道本无体但因此可以见道之体耳又曰天下之物皆道之体
只是水上较亲切易见)张绎曰此便是无穷先生曰固是道无穷
然怎生一个无穷便道了得他(道并去声 道言也朱子曰固是无穷须见得
所以无穷处始得又曰只为张氏道得不亲切故云然) 今人不会读书如诵诗
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
为须是未读诗时不达于政不能专对既读诗后便达
道之体如此这里须是自见得(道之体体字犹云体质与体用体字别能自见
得则无时无处而非道体之所在也 朱子曰道本无体但因此可以见道之体耳又曰天下之物皆道之体
只是水上较亲切易见)张绎曰此便是无穷先生曰固是道无穷
然怎生一个无穷便道了得他(道并去声 道言也朱子曰固是无穷须见得
所以无穷处始得又曰只为张氏道得不亲切故云然) 今人不会读书如诵诗
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
为须是未读诗时不达于政不能专对既读诗后便达
卷三 第 14a 页 WYG0699-0216c.png
于政能专对四方始是读诗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
正墙面须是未读诗时如面墙到读了后便不面墙方
是有验(说并见论语 冯厚斋曰读书必明其理明理必达之用读书不明其理记诵之末学也明理
不达之用章句之腐儒也)大抵读书只此便是法如读论语旧时未
读是这个人及读了后来又只是这个人便是不曾读
也(朱子曰读了依旧是这个人盖因不曾得他里面意思书自是书与自已身心无干又曰如口里读思无
邪心里却胡思乱想此便是不曾读又如书说九德礼说九容处皆是) 凡看文字如七
年一世百年之事皆当思其如何作为乃有益(以上并伊川语
正墙面须是未读诗时如面墙到读了后便不面墙方
是有验(说并见论语 冯厚斋曰读书必明其理明理必达之用读书不明其理记诵之末学也明理
不达之用章句之腐儒也)大抵读书只此便是法如读论语旧时未
读是这个人及读了后来又只是这个人便是不曾读
也(朱子曰读了依旧是这个人盖因不曾得他里面意思书自是书与自已身心无干又曰如口里读思无
邪心里却胡思乱想此便是不曾读又如书说九德礼说九容处皆是) 凡看文字如七
年一世百年之事皆当思其如何作为乃有益(以上并伊川语
卷三 第 14b 页 WYG0699-0216d.png
或以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为间而先生以此语之也叶氏曰凡观圣贤治效迟速浅深之殊要必究
其规模之略施为之方乃于已有益此看文字之法也 朱子曰如古人谓三十年制国用则有九年之食至
孔疏则推测那三十年果可以有九年食处料得七年一世百年之类亦如此) 凡解经不同
无害但𦂳要处不可不同耳(外书下同 𦂳要处如道体之大求道之方学术之
邪正得失系焉故不可不同) 焞初到问为学之方先生曰公要知
为学须是读书书不必多看要知其约多看而不知其
约书肆耳(焞他昆反 焞尹和靖先生名也杨子法言云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朱子曰如今
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直须看得古人意思出方为知其约也)颐缘少时
其规模之略施为之方乃于已有益此看文字之法也 朱子曰如古人谓三十年制国用则有九年之食至
孔疏则推测那三十年果可以有九年食处料得七年一世百年之类亦如此) 凡解经不同
无害但𦂳要处不可不同耳(外书下同 𦂳要处如道体之大求道之方学术之
邪正得失系焉故不可不同) 焞初到问为学之方先生曰公要知
为学须是读书书不必多看要知其约多看而不知其
约书肆耳(焞他昆反 焞尹和靖先生名也杨子法言云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朱子曰如今
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直须看得古人意思出方为知其约也)颐缘少时
卷三 第 15a 页 WYG0699-0217a.png
读书贪多如今多忘了须是将圣人言语玩味入心记
著然后力去行之自有所得(少去声 玩味圣人言语不能力去行之虽读尽古
人之书入心记著终身不忘总与自家身心无干然不能玩味圣人言语入心记著则虽有所为亦私意苟且
而已胡敬斋曰读书一边读一边便要去做做得一两处到身上来然后诸处亦渐凑得来久则尽凑得到身
上来始为不枉用功耳 朱子曰古人书皆用竹简除非大段有力人方做得黄霸在狱中从夏侯胜受尚书
凡再踰冬而后传盖古人无本子除非首尾熟背得方得东坡作李氏藏书记其时书犹自难得晁以道尝欲
得公榖传遍求无之后得一本方传写得今书皆有印本写亦厌烦所以读书苟简 叶氏曰以上总论读书
之法以下乃分论读书之法愚按今本外书无此条) 初学入德之门无如大学
著然后力去行之自有所得(少去声 玩味圣人言语不能力去行之虽读尽古
人之书入心记著终身不忘总与自家身心无干然不能玩味圣人言语入心记著则虽有所为亦私意苟且
而已胡敬斋曰读书一边读一边便要去做做得一两处到身上来然后诸处亦渐凑得来久则尽凑得到身
上来始为不枉用功耳 朱子曰古人书皆用竹简除非大段有力人方做得黄霸在狱中从夏侯胜受尚书
凡再踰冬而后传盖古人无本子除非首尾熟背得方得东坡作李氏藏书记其时书犹自难得晁以道尝欲
得公榖传遍求无之后得一本方传写得今书皆有印本写亦厌烦所以读书苟简 叶氏曰以上总论读书
之法以下乃分论读书之法愚按今本外书无此条) 初学入德之门无如大学
卷三 第 15b 页 WYG0699-0217b.png
其他莫如语孟(遗书下同 唐棣初见先生问初学如何而先生荅之以此朱子曰先读大学
可见古人为学首末次第就此立定架子然后以他书填补教著实盖他书皆杂说在里许通得大学后方见
得此是格物致知事此是正心诚意事此是修身事此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事又曰不先乎大学无以提挈纲
领而尽语孟之精微不参之语孟无以融会贯通而极中庸之归趣愚按后来如西山真氏大学衍义便是朱
子所谓就大学立定架子以他书填补教著实者也其所以不及治国平天下者以前此致知格物中于治平
实政已都讲明故此只须举而措之不消更出也又人君所患在无修身齐家以上工夫如果能穷理正心以
齐其家不患不行先王之道也故真氏独详齐家以上者以此) 学者须先读语孟穷
得语孟自有要约处以此观他经甚省力语孟如丈尺
可见古人为学首末次第就此立定架子然后以他书填补教著实盖他书皆杂说在里许通得大学后方见
得此是格物致知事此是正心诚意事此是修身事此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事又曰不先乎大学无以提挈纲
领而尽语孟之精微不参之语孟无以融会贯通而极中庸之归趣愚按后来如西山真氏大学衍义便是朱
子所谓就大学立定架子以他书填补教著实者也其所以不及治国平天下者以前此致知格物中于治平
实政已都讲明故此只须举而措之不消更出也又人君所患在无修身齐家以上工夫如果能穷理正心以
齐其家不患不行先王之道也故真氏独详齐家以上者以此) 学者须先读语孟穷
得语孟自有要约处以此观他经甚省力语孟如丈尺
卷三 第 16a 页 WYG0699-0217c.png
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须先遗书
作先须省所井反度待洛反 此因门人问圣人之经旨如何穷得而以此告之也朱子曰先读语孟然后观
他书则如明镜在此而妍媸不可逃不然则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 读论语者但将
诸弟子问处便作已问将圣人荅处便作今日耳闻自
然有得若能于论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
质(周伯温问学者如何可以有所得而程子告之以此甚生犹怎生也洛中语陈定宇曰谓愚者明柔者强
生出好气质也亦通 朱子曰孔门问荅曾子闻得底话颜子未必与闻今却合在论语一书后世学者岂不
幸事但患自家不去用心) 凡看语孟且须熟玩味将圣人之言语
作先须省所井反度待洛反 此因门人问圣人之经旨如何穷得而以此告之也朱子曰先读语孟然后观
他书则如明镜在此而妍媸不可逃不然则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 读论语者但将
诸弟子问处便作已问将圣人荅处便作今日耳闻自
然有得若能于论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
质(周伯温问学者如何可以有所得而程子告之以此甚生犹怎生也洛中语陈定宇曰谓愚者明柔者强
生出好气质也亦通 朱子曰孔门问荅曾子闻得底话颜子未必与闻今却合在论语一书后世学者岂不
幸事但患自家不去用心) 凡看语孟且须熟玩味将圣人之言语
卷三 第 16b 页 WYG0699-0217d.png
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此二书切己终身
尽多也(尽子忍反古通用尽 玩味方得圣人意思切己则于身心有益尽犹极也足也朱子曰切己
就日用常行中著衣吃饭事亲从兄尽是学问 辅庆源曰切己体察则一日当有一日之功若欲只做一场
诂说则是口耳之学矣王伯厚曰吕成公读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遂终身无暴怒袁絜斋见象山读康诰
有感悟反已切责若无所容前辈切已省察如此) 论语有读了后全无事者
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
读了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好去声 朱子曰有得一二句喜者
此一二句喜处便是入头处从此著实理会去将久自解倏然悟时圣贤格言自是句句好) 学者
尽多也(尽子忍反古通用尽 玩味方得圣人意思切己则于身心有益尽犹极也足也朱子曰切己
就日用常行中著衣吃饭事亲从兄尽是学问 辅庆源曰切己体察则一日当有一日之功若欲只做一场
诂说则是口耳之学矣王伯厚曰吕成公读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遂终身无暴怒袁絜斋见象山读康诰
有感悟反已切责若无所容前辈切已省察如此) 论语有读了后全无事者
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
读了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好去声 朱子曰有得一二句喜者
此一二句喜处便是入头处从此著实理会去将久自解倏然悟时圣贤格言自是句句好) 学者
卷三 第 17a 页 WYG0699-0218a.png
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
明矣(陈定宇曰语孟既治学正识精由是而治六经根本正而易为力矣非谓真可不必治而自明也)
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与圣人所以至
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未至
以行言未得以知言 朱子曰此段程子说读书最为亲切今人只因不曾求圣贤之意才拈得些小便把自
己意硬放入里面所以愈求而愈远也)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
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见矣(朱子曰平其心只是放教虚平易其气
只是放教宽慢阙其疑只是莫去穿凿今人多要硬捉教住如何得 以上并伊川语)
明矣(陈定宇曰语孟既治学正识精由是而治六经根本正而易为力矣非谓真可不必治而自明也)
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与圣人所以至
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未至
以行言未得以知言 朱子曰此段程子说读书最为亲切今人只因不曾求圣贤之意才拈得些小便把自
己意硬放入里面所以愈求而愈远也)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
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见矣(朱子曰平其心只是放教虚平易其气
只是放教宽慢阙其疑只是莫去穿凿今人多要硬捉教住如何得 以上并伊川语)
卷三 第 17b 页 WYG0699-0218b.png
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朱子曰知道是
方理会得为人之道从此实下工夫更有多少事但到此地所见不差真有广居可居正位可立大道可行向
上自然有进步处耳) 论语孟子只剩读著便自意足学者须是
玩味若以语言解著意便不足某始作此二书文字既
而思之又似剩只有些先儒错会处却待与整理过(剩时
正反些思计反 外书下同 吴氏曰剩馀也犹言多也虚心涵泳多读而玩味之则觉得圣贤言语意味深
长若只以语言解著恐于圣贤言外之意不能包括无遗也所以意便不足) 问且将语孟
𦂳要处看如何伊川曰固是好然若有得终不浃洽盖
方理会得为人之道从此实下工夫更有多少事但到此地所见不差真有广居可居正位可立大道可行向
上自然有进步处耳) 论语孟子只剩读著便自意足学者须是
玩味若以语言解著意便不足某始作此二书文字既
而思之又似剩只有些先儒错会处却待与整理过(剩时
正反些思计反 外书下同 吴氏曰剩馀也犹言多也虚心涵泳多读而玩味之则觉得圣贤言语意味深
长若只以语言解著恐于圣贤言外之意不能包括无遗也所以意便不足) 问且将语孟
𦂳要处看如何伊川曰固是好然若有得终不浃洽盖
卷三 第 18a 页 WYG0699-0218c.png
吾道非如释氏一见了便从空寂去(朱子曰此程子荅吕晋
伯问后来晋伯终身坐此病说得孤单入禅学去学者读书须逐一去理会使周匝通贯无些窒碍方有进益 辅庆源曰
人才只将二书𦂳要处看便只是要求近功速效与天理已不相似所谓固是好者盖姑取其向学求道之意
耳正使其有近功速效亦必至于偏枯蹇涩岂复有优游厌饫贯通浃洽之意) 兴于诗者吟
咏性情涵畅道德之中而歆动之有吾与点之气象本
注又曰兴于诗是兴起人善意汪洋浩大皆是此意(性情
宋本作情性点下一本有也字又曰兴于诗下叶水大字无本注字 朱子曰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则他经皆
然独以为兴于诗者以诗自有感发人处故也今读之无所感发者正是为诸儒注解局定兴起人善意不得
伯问后来晋伯终身坐此病说得孤单入禅学去学者读书须逐一去理会使周匝通贯无些窒碍方有进益 辅庆源曰
人才只将二书𦂳要处看便只是要求近功速效与天理已不相似所谓固是好者盖姑取其向学求道之意
耳正使其有近功速效亦必至于偏枯蹇涩岂复有优游厌饫贯通浃洽之意) 兴于诗者吟
咏性情涵畅道德之中而歆动之有吾与点之气象本
注又曰兴于诗是兴起人善意汪洋浩大皆是此意(性情
宋本作情性点下一本有也字又曰兴于诗下叶水大字无本注字 朱子曰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则他经皆
然独以为兴于诗者以诗自有感发人处故也今读之无所感发者正是为诸儒注解局定兴起人善意不得
卷三 第 18b 页 WYG0699-0218d.png
游氏曰兴起善意如观天保之诗则君臣之义修矣观棠棣之诗则兄弟之爱笃矣观伐木之诗则朋友之交
亲矣观关雎鹊巢之诗则夫妇之经正矣晋王裒有至性而弟子至于废讲蓼莪则诗之兴发善心于此可见
矣 郑渔仲曰诗自齐鲁毛韩四家各为序训而以说相高汉又立之学宫以义理相授遂使声歌之学日微
曹操平刘表得汉雅乐郎杜夔夔老矣久不肄习所得于三百篇者惟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篇而已馀声不
传太和末又失其三左延年所得惟鹿鸣一笙每正旦大会太尉奉璧群臣行礼东厢雅乐常作者是也至晋
而鹿鸣一篇又无传矣又曰得诗而得声者三百篇则系于风雅颂得诗而不得声者置之谓之逸诗如河水
祈招之类无所系也朱子曰古人作诗只是说他心下所存事说出来人便将他诗来歌其声之清浊长短各
依他诗之语言却将律来调和其声今人却先安排下腔调然后作语言去合那腔子却是永依声也岂不是
亲矣观关雎鹊巢之诗则夫妇之经正矣晋王裒有至性而弟子至于废讲蓼莪则诗之兴发善心于此可见
矣 郑渔仲曰诗自齐鲁毛韩四家各为序训而以说相高汉又立之学宫以义理相授遂使声歌之学日微
曹操平刘表得汉雅乐郎杜夔夔老矣久不肄习所得于三百篇者惟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篇而已馀声不
传太和末又失其三左延年所得惟鹿鸣一笙每正旦大会太尉奉璧群臣行礼东厢雅乐常作者是也至晋
而鹿鸣一篇又无传矣又曰得诗而得声者三百篇则系于风雅颂得诗而不得声者置之谓之逸诗如河水
祈招之类无所系也朱子曰古人作诗只是说他心下所存事说出来人便将他诗来歌其声之清浊长短各
依他诗之语言却将律来调和其声今人却先安排下腔调然后作语言去合那腔子却是永依声也岂不是
卷三 第 19a 页 WYG0699-0219a.png
倒了古人是以乐去就他诗后世是以诗去就他乐如何解兴起得人) 谢显道云明道
先生善言诗他又浑不曾章解句释但优游玩味吟哦
上下便使人有得处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
云能来思之切矣终曰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归于正也(曾音层行去声 瞻彼日月八句诗卫风雄雉篇之辞盖明道尝诵
之以教学者而谢氏特引之以见明道善言诗之意思之切者发乎情也归于正者止乎礼义也庆源辅氏曰
思之切而不归于正便入哀伤淫佚去也何氏子恭曰读诗之法须归荡胸次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
使人感发方为有益)又曰伯淳常谈诗并不下一字训诂有时只
先生善言诗他又浑不曾章解句释但优游玩味吟哦
上下便使人有得处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
云能来思之切矣终曰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
何用不臧归于正也(曾音层行去声 瞻彼日月八句诗卫风雄雉篇之辞盖明道尝诵
之以教学者而谢氏特引之以见明道善言诗之意思之切者发乎情也归于正者止乎礼义也庆源辅氏曰
思之切而不归于正便入哀伤淫佚去也何氏子恭曰读诗之法须归荡胸次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
使人感发方为有益)又曰伯淳常谈诗并不下一字训诂有时只
卷三 第 19b 页 WYG0699-0219b.png
转却一两字点掇地念过便教人省悟又曰古人所以
贵亲炙之也(此条宋本及杨本与上分为二但按此以又云字起恐不得另作一条今姑从近本
并之点平声末句又曰之又诸本及外书并作石今据上蔡语录改正然按谢录中曾怙天隐所记有石问孟
子尽心知性一条疑石系人名不书姓或即谢氏之子欤而游定夫撰谢氏墓志巳亡不可考矣 点掇地宋
时方言点点缀掇拈取地俗语助也陈氏曰烝民诗四句孔子只就中添四字沧浪之歌只换两斯字曾不辞
费而意味无穷明道说诗正得此意薛敬轩曰观朱子诗传只转一两字点掇念过盖得明道言诗意也王伯
厚曰魏太子击好晨风而慈父感悟周磐诵汝坟卒章而为亲从仕王裒读蓼莪而三复流涕裴安祖讲鹿鸣
而兄弟同食可谓兴于诗矣李聃和伯自言吾于诗甫旧悟进学衡门识处世此可为学诗之法故备录之)
贵亲炙之也(此条宋本及杨本与上分为二但按此以又云字起恐不得另作一条今姑从近本
并之点平声末句又曰之又诸本及外书并作石今据上蔡语录改正然按谢录中曾怙天隐所记有石问孟
子尽心知性一条疑石系人名不书姓或即谢氏之子欤而游定夫撰谢氏墓志巳亡不可考矣 点掇地宋
时方言点点缀掇拈取地俗语助也陈氏曰烝民诗四句孔子只就中添四字沧浪之歌只换两斯字曾不辞
费而意味无穷明道说诗正得此意薛敬轩曰观朱子诗传只转一两字点掇念过盖得明道言诗意也王伯
厚曰魏太子击好晨风而慈父感悟周磐诵汝坟卒章而为亲从仕王裒读蓼莪而三复流涕裴安祖讲鹿鸣
而兄弟同食可谓兴于诗矣李聃和伯自言吾于诗甫旧悟进学衡门识处世此可为学诗之法故备录之)
卷三 第 20a 页 WYG0699-0219c.png
明道先生曰学者不可以不看诗看诗便使人长一
格价(长张丈反格下近本或无价字 朱子曰读诗必如三复白圭方始有味明敏人不如此看亦无所
补至钝人能如此看亦随浅深而有所见也) 不以文害辞文文字之文举
一字则是文成句是辞诗为解一字不行却迁就他说
如有周不显自是作文当如此(为去声 诗大雅文王篇曰有周不显叶氏曰
言周家岂不显乎苟直谓之不显则是以文害辞) 伊川先生曰看书须要见
二帝三王之道如二典即求尧所以治民舜所以事君
(遗书下同 朱子曰唐虞三代事浩大阔远何处测度不若求圣人之心如汤誓汤曰予畏上帝不敢不正熟
格价(长张丈反格下近本或无价字 朱子曰读诗必如三复白圭方始有味明敏人不如此看亦无所
补至钝人能如此看亦随浅深而有所见也) 不以文害辞文文字之文举
一字则是文成句是辞诗为解一字不行却迁就他说
如有周不显自是作文当如此(为去声 诗大雅文王篇曰有周不显叶氏曰
言周家岂不显乎苟直谓之不显则是以文害辞) 伊川先生曰看书须要见
二帝三王之道如二典即求尧所以治民舜所以事君
(遗书下同 朱子曰唐虞三代事浩大阔远何处测度不若求圣人之心如汤誓汤曰予畏上帝不敢不正熟
卷三 第 20b 页 WYG0699-0219d.png
读岂不见汤之心) 中庸之书是孔门传授成于子思孟子其
书虽是杂记更不分精粗一衮说了今人语道多说高
便遗却卑说本便遗却末(真西山曰中庸始言天命之性终言无声无臭宜若高妙
矣然曰戒慎曰恐惧曰谨独曰笃恭则皆示人以用力之方盖必戒惧谨独而后能全夫性之善必能笃恭而
后造无声无臭之妙未尝使人驰心窈冥而不尽其实者也) 伊川先生易传序曰
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传直恋反下此传所传同 易乾凿度孔子曰
易者变易也不易也郑玄曰易一言而函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朱子曰易有交易有变易交易
是阳交于阴阴交于阳是卦□上厎如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云云者是也变易是阳变阴阴变阳老阳变为少阴
书虽是杂记更不分精粗一衮说了今人语道多说高
便遗却卑说本便遗却末(真西山曰中庸始言天命之性终言无声无臭宜若高妙
矣然曰戒慎曰恐惧曰谨独曰笃恭则皆示人以用力之方盖必戒惧谨独而后能全夫性之善必能笃恭而
后造无声无臭之妙未尝使人驰心窈冥而不尽其实者也) 伊川先生易传序曰
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传直恋反下此传所传同 易乾凿度孔子曰
易者变易也不易也郑玄曰易一言而函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朱子曰易有交易有变易交易
是阳交于阴阴交于阳是卦□上厎如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云云者是也变易是阳变阴阴变阳老阳变为少阴
卷三 第 21a 页 WYG0699-0220a.png
老阴变为少阳此是占筮之法如昼夜寒暑屈伸往来者是也或问易即道也何以言变易以从道朱子曰易
之所以变易固皆理之当然圣人作易因象明理教人以变易从道之方耳如乾初则潜二则见之类是也又
曰程子以易为人事之书故云然)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
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圣
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矣(此一节言圣人作易之大旨也)去古虽远遗
经尚存然而前儒失意以传言后学诵言而忘味自秦
而下盖无传矣子生千载之后悼斯文之湮晦将俾后
人沿流而求源此传所以作也(而忘之而宋本作以湮伊真反沿夷然反 此
之所以变易固皆理之当然圣人作易因象明理教人以变易从道之方耳如乾初则潜二则见之类是也又
曰程子以易为人事之书故云然)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将以顺性命之
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圣
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矣(此一节言圣人作易之大旨也)去古虽远遗
经尚存然而前儒失意以传言后学诵言而忘味自秦
而下盖无传矣子生千载之后悼斯文之湮晦将俾后
人沿流而求源此传所以作也(而忘之而宋本作以湮伊真反沿夷然反 此
卷三 第 21b 页 WYG0699-0220b.png
一节言后人失易之旨而传之所以不可不作也沿循也流即下文所谓辞也源即下文所谓意也)易有
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
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
之道备于辞推辞考卦可以知变象与占在其中矣(长张
丈反 易有圣人之道五句见易系辞上传张南轩曰指其所之者易之辞也以言者尚之则言无不当矣化
而裁之者易之变也以动者尚之则动无不时矣象其物宜者易之象也制器者尚之则可以尽创物之智极
数知来者易之占也卜筮者尚之则可以穷先知之神 间辞占是一类变象是一类所以下文至精合辞占
说至变合变象说朱子曰然占与辞是一类者晓得辞方能知得占变是事之始象是事之已形者故亦是一
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
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
之道备于辞推辞考卦可以知变象与占在其中矣(长张
丈反 易有圣人之道五句见易系辞上传张南轩曰指其所之者易之辞也以言者尚之则言无不当矣化
而裁之者易之变也以动者尚之则动无不时矣象其物宜者易之象也制器者尚之则可以尽创物之智极
数知来者易之占也卜筮者尚之则可以穷先知之神 间辞占是一类变象是一类所以下文至精合辞占
说至变合变象说朱子曰然占与辞是一类者晓得辞方能知得占变是事之始象是事之已形者故亦是一
卷三 第 22a 页 WYG0699-0220c.png
类也 此以下言学易者当于其辞求之而其意可得也)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
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得于辞不达其意者有矣未
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也(居则观其象二句见易系辞上传蔡节斋曰观
象玩辞学易也观变玩占用易也学易则无所不尽其理用易则惟尽乎一爻之用)至微者理也
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其典礼
则辞无所不备(间去声 朱子曰自理而观则理为体象为用而理中有象是一源也自象而
观则象为显理为微而象中有理是无间也言理则先体而后用盖举体而用之理已具言事则先显而后微
盖即事而理之体可见观会通句见易系辞上传会以理之所聚而言通以事之所宜而言众理会处便有许
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得于辞不达其意者有矣未
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也(居则观其象二句见易系辞上传蔡节斋曰观
象玩辞学易也观变玩占用易也学易则无所不尽其理用易则惟尽乎一爻之用)至微者理也
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其典礼
则辞无所不备(间去声 朱子曰自理而观则理为体象为用而理中有象是一源也自象而
观则象为显理为微而象中有理是无间也言理则先体而后用盖举体而用之理已具言事则先显而后微
盖即事而理之体可见观会通句见易系辞上传会以理之所聚而言通以事之所宜而言众理会处便有许
卷三 第 22b 页 WYG0699-0220d.png
多难易窒碍必于其中得其通处乃可行耳典礼者典常之礼 按尹和靖受易传序归伏读数日后见伊川
伊川问所见和靖曰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二语似太泄露天机也伊川曰汝看得如此甚善某亦不得已而言
之耳盖伊川易传只就用之显然者言之而其本体之精微处即在其中顾恐学者之习而不察也故著此二
语程子示人之意可谓深且切矣然延平李氏以为须看得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有下落方始见得此
语之切要学者又不可以不知也)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
知言者也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意则在乎人焉(易音
异 文某下同 朱子曰求言必自近乃程子吃𦂳为人处学者深味此意就眼前切近处潜思默契皆自有
高深远大而不可穷者矣 王伯厚曰冯当可谓王辅嗣蔽于虚无而易与人事疏伊川专于治乱而易与天
伊川问所见和靖曰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二语似太泄露天机也伊川曰汝看得如此甚善某亦不得已而言
之耳盖伊川易传只就用之显然者言之而其本体之精微处即在其中顾恐学者之习而不察也故著此二
语程子示人之意可谓深且切矣然延平李氏以为须看得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有下落方始见得此
语之切要学者又不可以不知也)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
知言者也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意则在乎人焉(易音
异 文某下同 朱子曰求言必自近乃程子吃𦂳为人处学者深味此意就眼前切近处潜思默契皆自有
高深远大而不可穷者矣 王伯厚曰冯当可谓王辅嗣蔽于虚无而易与人事疏伊川专于治乱而易与天
卷三 第 23a 页 WYG0699-0221a.png
道远又谓近有伊川然后易与世故通而王氏之说为可废然伊川往往舍画求易故时有不合又不会通一
卦之体以观其全每求之文辞离散之间故其误十犹五六) 伊川先生荅张闳中
书曰易传未传自量精力未衰尚觊有少进耳来书云
易之义本起于数谓义起于数则非也有理而后有象
有象而后有数易因象以明理由象而知数得其义则
象数在其中矣本注理无形也故因象以明理理既见
乎辞矣则可由辞以观象故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
矣(易传之传直恋反觊音冀则非上叶本无谓义起于数五字今从文集及诸本增而知之而叶本作以见
卦之体以观其全每求之文辞离散之间故其误十犹五六) 伊川先生荅张闳中
书曰易传未传自量精力未衰尚觊有少进耳来书云
易之义本起于数谓义起于数则非也有理而后有象
有象而后有数易因象以明理由象而知数得其义则
象数在其中矣本注理无形也故因象以明理理既见
乎辞矣则可由辞以观象故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
矣(易传之传直恋反觊音冀则非上叶本无谓义起于数五字今从文集及诸本增而知之而叶本作以见
卷三 第 23b 页 WYG0699-0221b.png
音现 张闳中见伊洛渊源录云不详其名字时易传成书已久学者莫得传授张闳中以书问先生且曰易
之义本起于数故程子以此荅之其后先生寝疾始以授尹焞张绎云然按史又谓焞至阆得程氏易传十卦
于其门人吕稽中又得全本于其婿邢纯拜而受之则又似非程子亲授者又按杨中立易传跋云伊川先生
著易传方草具未及成书而先生得疾将启手足以其书授门人张绎未几绎卒故其书散亡学者所传无善
本政和初予友谢显道得其书于京师示予错乱重复几不可读东归待次毗陵乃始校定去其重复踰年而
始完据此则程子临终时但以授绎未尝授尹氏与史传之言颇合则渊源录所言或传闻之误 朱子曰程
子说易得其理则象数在其中固是如此然溯流以观却须先见象数的当下落方说得理不走作不然事无
实證则虚理易差也)必欲穷象之隐微尽数之毫忽乃寻流逐末
之义本起于数故程子以此荅之其后先生寝疾始以授尹焞张绎云然按史又谓焞至阆得程氏易传十卦
于其门人吕稽中又得全本于其婿邢纯拜而受之则又似非程子亲授者又按杨中立易传跋云伊川先生
著易传方草具未及成书而先生得疾将启手足以其书授门人张绎未几绎卒故其书散亡学者所传无善
本政和初予友谢显道得其书于京师示予错乱重复几不可读东归待次毗陵乃始校定去其重复踰年而
始完据此则程子临终时但以授绎未尝授尹氏与史传之言颇合则渊源录所言或传闻之误 朱子曰程
子说易得其理则象数在其中固是如此然溯流以观却须先见象数的当下落方说得理不走作不然事无
实證则虚理易差也)必欲穷象之隐微尽数之毫忽乃寻流逐末
卷三 第 24a 页 WYG0699-0221c.png
术家之所尚非儒者之所务也(隐微象之难见者也毫忽数之难知者也孙子
算术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秒十秒为毫言细微之至也术家如京房郭璞之类是也) 知时识
势学易之大方也(易传下同 夬九二象传方犹术也朱子曰如乾卦虽云大通然初九潜
龙勿用上九亢龙有悔此等处最是易之大义易大抵于盛满时致戒盖阳气正长必有消退之渐自是时势
如此钱纯老曰下系谓六爻相杂惟其时物言惟其时之不同而其事物亦异如乾之取龙一物也或潜或见
或跃或飞之不同者时也如渐之取鸿亦一物也而于干于磐于陆于木之不同者亦时也朱子曰下系谓乾
至健而知险坤至顺而知阻险是上视下见下之险故不敢行阻是下视上为上所阻故不敢进盖易要人知
进退存亡之道若有险阻而冒昧前进是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岂易之道耶他卦皆然如需卦之类
算术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秒十秒为毫言细微之至也术家如京房郭璞之类是也) 知时识
势学易之大方也(易传下同 夬九二象传方犹术也朱子曰如乾卦虽云大通然初九潜
龙勿用上九亢龙有悔此等处最是易之大义易大抵于盛满时致戒盖阳气正长必有消退之渐自是时势
如此钱纯老曰下系谓六爻相杂惟其时物言惟其时之不同而其事物亦异如乾之取龙一物也或潜或见
或跃或飞之不同者时也如渐之取鸿亦一物也而于干于磐于陆于木之不同者亦时也朱子曰下系谓乾
至健而知险坤至顺而知阻险是上视下见下之险故不敢行阻是下视上为上所阻故不敢进盖易要人知
进退存亡之道若有险阻而冒昧前进是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岂易之道耶他卦皆然如需卦之类
卷三 第 24b 页 WYG0699-0221d.png
可见愚谓自卦言否泰剥复之类自爻言潜见飞跃之类) 大畜初二乾体刚健而
不足以进四五阴柔而能止时之盛衰势之强弱学易
者所宜深识也(大畜九二象传叶氏曰乾下艮上为大畜初与二虽刚健而不足以进者以畜
之时不利于进又俱位乎下势自不能进也四与五虽阴柔而能止者以畜之时在子止又位据乎上势自足
以为止也 吕氏曰康节谓孟子虽不言易然如说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及禹稷颜子易地皆然之类非
精于易道者未可与语子此) 诸卦二五虽不当位多以中为美三
四虽当位或以不中为过中常重于正也盖中则不违
于正正不必中也天下之理莫善于中于九二六五可
不足以进四五阴柔而能止时之盛衰势之强弱学易
者所宜深识也(大畜九二象传叶氏曰乾下艮上为大畜初与二虽刚健而不足以进者以畜
之时不利于进又俱位乎下势自不能进也四与五虽阴柔而能止者以畜之时在子止又位据乎上势自足
以为止也 吕氏曰康节谓孟子虽不言易然如说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及禹稷颜子易地皆然之类非
精于易道者未可与语子此) 诸卦二五虽不当位多以中为美三
四虽当位或以不中为过中常重于正也盖中则不违
于正正不必中也天下之理莫善于中于九二六五可
卷三 第 25a 页 WYG0699-0222a.png
见(当并去声 震六五传朱子曰程子谓中重于正固也然须以正为先如人为一事必先剖决是非邪正
而后就是与正处斟酌一无过不及之理所谓中也若不能先见正处又何中之可言乎又曰如君子而时中
则是中无不正若君子有时而不中却正未必中盖正是骨子好了而所作事未有恰好处故正未必中也又
如饥渴饮食是正若过了些便非中节中处乃中也责善正也然父子之间不责善则是正不必中也蔡虚斋
曰宋敷文阁直学士李椿有云易以九居五六居二为当位而辞多艰六居五九居二为不当位而辞多吉者
盖君以刚健为体而虚中为用臣以柔顺为体而刚中为用君诚以虚中行其刚健臣诚以刚中守其柔顺则
上下交而其志同矣实易爻之通例杨泳斋曰九居二六居五虽非正也而各得其中刚为刚柔之相济故多
得其吉焉然讼之九二而患至掇井之九二而瓮敝漏豫之六五而贞疾离之六五而出涕是又当以其时而
而后就是与正处斟酌一无过不及之理所谓中也若不能先见正处又何中之可言乎又曰如君子而时中
则是中无不正若君子有时而不中却正未必中盖正是骨子好了而所作事未有恰好处故正未必中也又
如饥渴饮食是正若过了些便非中节中处乃中也责善正也然父子之间不责善则是正不必中也蔡虚斋
曰宋敷文阁直学士李椿有云易以九居五六居二为当位而辞多艰六居五九居二为不当位而辞多吉者
盖君以刚健为体而虚中为用臣以柔顺为体而刚中为用君诚以虚中行其刚健臣诚以刚中守其柔顺则
上下交而其志同矣实易爻之通例杨泳斋曰九居二六居五虽非正也而各得其中刚为刚柔之相济故多
得其吉焉然讼之九二而患至掇井之九二而瓮敝漏豫之六五而贞疾离之六五而出涕是又当以其时而
卷三 第 25b 页 WYG0699-0222b.png
言之胡敬斋曰卦爻固以中正为善又必有正应方可有为盖中正则才德不偏有正应则君臣相遇方可以
成天下之治) 问胡先生解九四作太子恐不是卦义先生
云亦不妨只看如何用当储贰则做储贰使九四近君
便作储贰亦不害但不要拘一若执一事则三百八十
四爻只作得三百八十四件事便休也(也近本俱作了遗书下同
朱子曰伊川此说极好然其所作易传却不免是三百八十四爻止作得三百八十四件事用也又曰天下之
理若正言之则止作一事用唯以象言则当卜筮时随他甚事都应得如泰之初九若正说引贤进用便只是
引贤进用惟以拔茅茹之象言之则其他类此者皆可应也按宋志胡氏有易解十卷又口义十卷系辞说卦
成天下之治) 问胡先生解九四作太子恐不是卦义先生
云亦不妨只看如何用当储贰则做储贰使九四近君
便作储贰亦不害但不要拘一若执一事则三百八十
四爻只作得三百八十四件事便休也(也近本俱作了遗书下同
朱子曰伊川此说极好然其所作易传却不免是三百八十四爻止作得三百八十四件事用也又曰天下之
理若正言之则止作一事用唯以象言则当卜筮时随他甚事都应得如泰之初九若正说引贤进用便只是
引贤进用惟以拔茅茹之象言之则其他类此者皆可应也按宋志胡氏有易解十卷又口义十卷系辞说卦
卷三 第 26a 页 WYG0699-0222c.png
三卷今唯口义存) 看易且要知时凡六爻人人有用圣人自
有圣人用贤人自有贤人用众人自有众人用学者自
有学者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无所不通因问坤卦是
臣之事人君有用处否先生曰是何无用如厚德载物
人君安可不用(以上并伊川语 厚德载物坤彖传本文作坤厚载物问程传将三百八十四
爻作人说恐道未尽否朱子曰也得但不可执定作人说有以事言者有以时言者有以位言者以吉凶言之
则为事以初终言之则为时以高下言之则为位随所值而看皆通所谓易不可为典要也又曰太祖一日问
王昭素曰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常人何可占得此卦昭素曰何害若臣等占得则陛下是飞龙在天臣
有圣人用贤人自有贤人用众人自有众人用学者自
有学者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无所不通因问坤卦是
臣之事人君有用处否先生曰是何无用如厚德载物
人君安可不用(以上并伊川语 厚德载物坤彖传本文作坤厚载物问程传将三百八十四
爻作人说恐道未尽否朱子曰也得但不可执定作人说有以事言者有以时言者有以位言者以吉凶言之
则为事以初终言之则为时以高下言之则为位随所值而看皆通所谓易不可为典要也又曰太祖一日问
王昭素曰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常人何可占得此卦昭素曰何害若臣等占得则陛下是飞龙在天臣
卷三 第 26b 页 WYG0699-0222d.png
等利见大人此说得最好此易之用所以不穷也蔡虚斋曰乾卦卦辞只是要人如乾坤卦卦辞只是要人如
坤至如蒙蛊等卦则又须反其义此有随时而顺之者有随时而制之者易道只是时时则有此二义在学者
细察之) 易中只是言反覆往来上下(明道语 外卦曰上曰往内卦曰下
曰来故泰曰小往大来否曰大往小来咸曰柔上而刚下恒曰刚上而柔下睽曰火动而上泽动而下又卦变
亦有自某卦来之说如朱子本义泰自归妹来六往居四九来居三否自渐来九往居四六来居三蛊自贲来
者初上二下自井来者五上上下之类反覆者即往来上下之反覆也如乾下坤上小往大来而为泰坤下乾
上大往小来而为否之类是也然则六十四卦无一卦无往来上下即无一卦非往来上下之反覆也但其中
如乾坤坎离大过颐中孚小过八卦反覆观之止成一卦馀五十六卦反覆观之遂成两卦耳朱子曰乾坤坎
坤至如蒙蛊等卦则又须反其义此有随时而顺之者有随时而制之者易道只是时时则有此二义在学者
细察之) 易中只是言反覆往来上下(明道语 外卦曰上曰往内卦曰下
曰来故泰曰小往大来否曰大往小来咸曰柔上而刚下恒曰刚上而柔下睽曰火动而上泽动而下又卦变
亦有自某卦来之说如朱子本义泰自归妹来六往居四九来居三否自渐来九往居四六来居三蛊自贲来
者初上二下自井来者五上上下之类反覆者即往来上下之反覆也如乾下坤上小往大来而为泰坤下乾
上大往小来而为否之类是也然则六十四卦无一卦无往来上下即无一卦非往来上下之反覆也但其中
如乾坤坎离大过颐中孚小过八卦反覆观之止成一卦馀五十六卦反覆观之遂成两卦耳朱子曰乾坤坎
卷三 第 27a 页 WYG0699-0223a.png
离大过顺中孚小过八卦为正对其馀五十六卦皆反对正对不变故反覆观之止成八卦反对者皆变故反
覆观之共二十八卦) 作易自天地幽明至于昆虫草木微物无
不合(昆公魂反又如字 外书下同 昆同蜫虫总名郑康成曰昆明也凡虫得阳而生得阴而藏故谓
之昆虫高氏曰亘古亘今塞天塞地只是一生机流行所谓易也又曰知易者一草一木一禽一兽皆卦也静
观真有趣耳) 今时人看易皆不识得易是何物只就上穿
凿若念得不熟与就上添一德亦不觉多就上减一德
亦不觉少譬如不识此兀子若减一只脚亦不知是少
若添一只亦不知是多若识则自添减不得也 游定
覆观之共二十八卦) 作易自天地幽明至于昆虫草木微物无
不合(昆公魂反又如字 外书下同 昆同蜫虫总名郑康成曰昆明也凡虫得阳而生得阴而藏故谓
之昆虫高氏曰亘古亘今塞天塞地只是一生机流行所谓易也又曰知易者一草一木一禽一兽皆卦也静
观真有趣耳) 今时人看易皆不识得易是何物只就上穿
凿若念得不熟与就上添一德亦不觉多就上减一德
亦不觉少譬如不识此兀子若减一只脚亦不知是少
若添一只亦不知是多若识则自添减不得也 游定
卷三 第 27b 页 WYG0699-0223b.png
夫问伊川阴阳不测之谓神伊川曰贤是疑了问是拣
难底问(拣通作简 阴阳不测句见易系辞上传拣选择也 朱子曰拣难厎问自当不荅且使之熟
读圣贤明白切实之言就已分上依次第做工夫方有益又曰亦有泛然之问略不经思索荅之未竟而遽己
更端者若随其所问率然荅之非惟于彼无益而荅之者亦不中语默之节矣) 伊川以易传
示门人曰只说得七分后人更须自体究(程子恐学者拘守传说不
复体究故云然非谓于此外别有要妙而欲学者自得之也尹氏曰先生自涪陵归易传已成未尝示人门弟
子请益有及易书者方命小奴取书箧以出身自发之以示门弟子非所请不敢多阅门弟子请问易传事虽
有一字之疑先生必再三喻之盖其潜心甚久未尝容易下一字) 伊川先生春秋传
难底问(拣通作简 阴阳不测句见易系辞上传拣选择也 朱子曰拣难厎问自当不荅且使之熟
读圣贤明白切实之言就已分上依次第做工夫方有益又曰亦有泛然之问略不经思索荅之未竟而遽己
更端者若随其所问率然荅之非惟于彼无益而荅之者亦不中语默之节矣) 伊川以易传
示门人曰只说得七分后人更须自体究(程子恐学者拘守传说不
复体究故云然非谓于此外别有要妙而欲学者自得之也尹氏曰先生自涪陵归易传已成未尝示人门弟
子请益有及易书者方命小奴取书箧以出身自发之以示门弟子非所请不敢多阅门弟子请问易传事虽
有一字之疑先生必再三喻之盖其潜心甚久未尝容易下一字) 伊川先生春秋传
卷三 第 28a 页 WYG0699-0223c.png
序曰天之生民必有出类之才起而君长之治之而争
夺息道之而生养遂教之而伦理明然后人道立天道
成地道平(刘质夫传春秋程子以为不尽本意故欲更为之而书未及竟庄公后解释多残缺今见
经说中序文则崇宁二年作也或问伊川春秋传朱子曰中间有说得极好处如说滕子来朝以为膝本侯爵
服属于鲁自贬降而以子礼见鲁则贡赋少力易供程沙随之说亦然如难理会处他亦不为决然之论)二
帝而上贤圣世出随时有作顺乎风气之宜不先天以
开人各因时而立政(上上声 随时有作谓随其时而有所制作也天谓气化也朱子曰
先天谓天时未至而妄以私意先之如耕穫菑畬之类与文言传之先天不同)暨乎三王迭兴
夺息道之而生养遂教之而伦理明然后人道立天道
成地道平(刘质夫传春秋程子以为不尽本意故欲更为之而书未及竟庄公后解释多残缺今见
经说中序文则崇宁二年作也或问伊川春秋传朱子曰中间有说得极好处如说滕子来朝以为膝本侯爵
服属于鲁自贬降而以子礼见鲁则贡赋少力易供程沙随之说亦然如难理会处他亦不为决然之论)二
帝而上贤圣世出随时有作顺乎风气之宜不先天以
开人各因时而立政(上上声 随时有作谓随其时而有所制作也天谓气化也朱子曰
先天谓天时未至而妄以私意先之如耕穫菑畬之类与文言传之先天不同)暨乎三王迭兴
卷三 第 28b 页 WYG0699-0223d.png
三重既备子丑寅之建正忠质文之更尚人道备矣天
运周矣(三重说见中庸程子本郑氏说谓三重为三王之礼与朱子章句不同人道备承忠质文更尚
而言天运周承子丑寅建正而言 朱子曰三重诸说不同踓程子亦因郑注然于文义皆不通唯吕氏之说
为得今中庸章句因之)圣王既不复作有天下者虽欲仿古之迹
亦私意妄为而已事之谬秦至以建亥为正道之悖汉
专以智力持世岂复知先王之道也(秦以亥月为正自谓水德欲以胜周
也汉专以智力持世故礼文制度悉袭秦旧无复三代之遗风也)夫子当周之末以圣
人不复作也顺天应时之治不复有也于是作春秋为
运周矣(三重说见中庸程子本郑氏说谓三重为三王之礼与朱子章句不同人道备承忠质文更尚
而言天运周承子丑寅建正而言 朱子曰三重诸说不同踓程子亦因郑注然于文义皆不通唯吕氏之说
为得今中庸章句因之)圣王既不复作有天下者虽欲仿古之迹
亦私意妄为而已事之谬秦至以建亥为正道之悖汉
专以智力持世岂复知先王之道也(秦以亥月为正自谓水德欲以胜周
也汉专以智力持世故礼文制度悉袭秦旧无复三代之遗风也)夫子当周之末以圣
人不复作也顺天应时之治不复有也于是作春秋为
卷三 第 29a 页 WYG0699-0224a.png
百王不易之大法所谓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
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胡敬
斋曰春秋乃孔子因当世之事一一处置从天理上去尧舜三代之道具见于此又曰读春秋便见得君是君
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长是长幼是幼夫妇朋友中国夷狄截然分明而各止其所其于天道人事无不明备
故曰为百王大法)先儒之传曰游夏不能赞一辞辞不待赞也
言不能与于斯耳斯道也惟颜子尝闻之矣行夏之时
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此其准的也(与音预游夏不能
赞一辞见史记孔子世家问此谓颜渊尝闻春秋大法何也朱子曰不是孔子将春秋大法向颜子说盖三代
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胡敬
斋曰春秋乃孔子因当世之事一一处置从天理上去尧舜三代之道具见于此又曰读春秋便见得君是君
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长是长幼是幼夫妇朋友中国夷狄截然分明而各止其所其于天道人事无不明备
故曰为百王大法)先儒之传曰游夏不能赞一辞辞不待赞也
言不能与于斯耳斯道也惟颜子尝闻之矣行夏之时
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此其准的也(与音预游夏不能
赞一辞见史记孔子世家问此谓颜渊尝闻春秋大法何也朱子曰不是孔子将春秋大法向颜子说盖三代
卷三 第 29b 页 WYG0699-0224b.png
制作极备矣不可复作告以四代礼乐只是集百王之大法其作春秋善者则取之恶者则诛之要亦明圣王
之大法而已故伊川引以为据又曰四代之礼乐经世之大法也春秋之书亦经世之大法也然四代之礼乐
是以善者为法春秋之书是以恶者为戒)后世以史视春秋谓褒善贬恶而
已至于经世之大法则不知也(吕氏曰春秋固是褒善贬恶然中如朝聘郊禘
蒐狩卒葬包举许多典章制度在则所谓经世之大法也)春秋大义数十其义虽大
炳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其微辞隐义时措从宜者为难
知也或抑或纵或与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
义理之安文质之中宽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权
之大法而已故伊川引以为据又曰四代之礼乐经世之大法也春秋之书亦经世之大法也然四代之礼乐
是以善者为法春秋之书是以恶者为戒)后世以史视春秋谓褒善贬恶而
已至于经世之大法则不知也(吕氏曰春秋固是褒善贬恶然中如朝聘郊禘
蒐狩卒葬包举许多典章制度在则所谓经世之大法也)春秋大义数十其义虽大
炳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其微辞隐义时措从宜者为难
知也或抑或纵或与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
义理之安文质之中宽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权
卷三 第 30a 页 WYG0699-0224c.png
衡揆道之模范也(易音异 朱子曰所谓大义易见者如书会盟侵伐不过见诸侯擅兴自
肆耳书郊禘不过见鲁僣礼耳至如三卜四卜牛伤牛死是失礼之中又失礼也不郊犹三望是不必
望而犹望也书仲遂卒犹绎是不必绎而犹绎也如此等义却自分明又曰如书即位者是鲁君行即位之礼不书即
位者是不行即位之礼若桓公之书即位则是桓公自正其即位之礼耳又如王人子哭救卫自是卫当救当
时有子哭救之孔子因存他名字今诸公解王人本不书字因其救卫故书字圣人之意不解恁细碎又曰苏
子由解春秋谓其从赴告亦是既书郑伯哭又书郑世子忽据史文而书耳定哀之时圣人亲见据实而书隐
桓之世时既远史册亦有简略处夫子但据史册写出耳问孔子予五霸岂非时措从宜曰是但其予之中便
有夺厎意思)夫观百物然后识化工之神聚众材然后知作
肆耳书郊禘不过见鲁僣礼耳至如三卜四卜牛伤牛死是失礼之中又失礼也不郊犹三望是不必
望而犹望也书仲遂卒犹绎是不必绎而犹绎也如此等义却自分明又曰如书即位者是鲁君行即位之礼不书即
位者是不行即位之礼若桓公之书即位则是桓公自正其即位之礼耳又如王人子哭救卫自是卫当救当
时有子哭救之孔子因存他名字今诸公解王人本不书字因其救卫故书字圣人之意不解恁细碎又曰苏
子由解春秋谓其从赴告亦是既书郑伯哭又书郑世子忽据史文而书耳定哀之时圣人亲见据实而书隐
桓之世时既远史册亦有简略处夫子但据史册写出耳问孔子予五霸岂非时措从宜曰是但其予之中便
有夺厎意思)夫观百物然后识化工之神聚众材然后知作
卷三 第 30b 页 WYG0699-0224d.png
室之用于一事一义而欲窥圣人之用心非上智不能
也故学春秋者必优游涵泳默识心通然后能造其微
也(夫音扶 优游涵泳二句见须于逐事逐义而求之正所谓观百物而识化工之神聚众材而知作室之
用者也)后王知春秋之义则虽德非禹汤尚可以法三代
之治自秦而下其学不传予悼夫圣人之志不明于后
世也故作传以明之俾后之人通其文而求其义得其
意而法其用则三代可复也是传也虽未能极圣人之
蕴奥庶几学者得其门而入矣(夫音扶 文集 朱子曰德非禹汤亦可以法
也故学春秋者必优游涵泳默识心通然后能造其微
也(夫音扶 优游涵泳二句见须于逐事逐义而求之正所谓观百物而识化工之神聚众材而知作室之
用者也)后王知春秋之义则虽德非禹汤尚可以法三代
之治自秦而下其学不传予悼夫圣人之志不明于后
世也故作传以明之俾后之人通其文而求其义得其
意而法其用则三代可复也是传也虽未能极圣人之
蕴奥庶几学者得其门而入矣(夫音扶 文集 朱子曰德非禹汤亦可以法
卷三 第 31a 页 WYG0699-0225a.png
三王之治如是则无本者亦可以措之治乎语有欠) 诗书载道之文春秋圣人
之用诗书如药方春秋如用药治病圣人之用全在此
书所谓不如载之行事深切著明者也(下五经之有春秋一条遗书在
春秋圣人之用下分注细书有一本此下云五字史记自序闻之董生曰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予行
事之深切著明者也索隐云见春秋纬王伯厚曰纬书起哀平间董生时未有之盖为纬书者述此语耳)
有重叠言者如征伐盟会之类盖欲成书势须如此不
可事事各求异义但一字有异或上下文异则义须别
(遗书下同 事事各求异义者如胡氏谓书晋侯为以常情待晋襄书秦人为以王事责秦穆之类 朱子曰
之用诗书如药方春秋如用药治病圣人之用全在此
书所谓不如载之行事深切著明者也(下五经之有春秋一条遗书在
春秋圣人之用下分注细书有一本此下云五字史记自序闻之董生曰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予行
事之深切著明者也索隐云见春秋纬王伯厚曰纬书起哀平间董生时未有之盖为纬书者述此语耳)
有重叠言者如征伐盟会之类盖欲成书势须如此不
可事事各求异义但一字有异或上下文异则义须别
(遗书下同 事事各求异义者如胡氏谓书晋侯为以常情待晋襄书秦人为以王事责秦穆之类 朱子曰
卷三 第 31b 页 WYG0699-0225b.png
当时史书掌于史官想人不得见夫子取而笔削之欲使人见得当时治乱兴衰非是于一字定褒贬盖初间
王政不行天下都无统属及五霸出而扶持方有统属到后来五霸又衰如澳梁之盟大夫亦出与诸侯之会
自是差异不好孔子据事直书好恶自易见若云去其爵与其爵赏其功罚其罪孔子亦与夺赏罚不得春秋
所书本据鲁史旧文笔削而成若欲如此推说须是得鲁史旧文参较笔削异同然后可见而亦岂复可得也)
五经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律令惟言其法
至于断例则始见其法之用也(此条遗书载在前条圣人之用下细字上有一
本此下云五字 断例者按周礼士师掌士之八成郑司农谓若今时决事此盖取其行事之成者以为品式
即今之断例也范蜀公曰律之例有八以准皆各其及即若若春秋之凡愚按今律亦然或论春秋多有变例
王政不行天下都无统属及五霸出而扶持方有统属到后来五霸又衰如澳梁之盟大夫亦出与诸侯之会
自是差异不好孔子据事直书好恶自易见若云去其爵与其爵赏其功罚其罪孔子亦与夺赏罚不得春秋
所书本据鲁史旧文笔削而成若欲如此推说须是得鲁史旧文参较笔削异同然后可见而亦岂复可得也)
五经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律令惟言其法
至于断例则始见其法之用也(此条遗书载在前条圣人之用下细字上有一
本此下云五字 断例者按周礼士师掌士之八成郑司农谓若今时决事此盖取其行事之成者以为品式
即今之断例也范蜀公曰律之例有八以准皆各其及即若若春秋之凡愚按今律亦然或论春秋多有变例
卷三 第 32a 页 WYG0699-0225c.png
所以前后书法不同朱子曰圣人作春秋欲褒善贬恶示万世不易之法今同此一字而于此用以诛人于彼
又忽用以赏人使天下后世求之而莫识其意则是后世舞文弄法者之所为也曾谓大中至正之道而如此
乎) 伊川先生曰学春秋亦善一句是一事是非便见
于此此亦穷理之要然他经岂不可以穷理但他经论
其义春秋因其行事是非较著故穷理为要(见音现但上宋本无
理字遗书同较著犹汉书孔光传所谓较然甚明也颜师古曰较音角明貌)尝语学者且先
读论语孟子更读一经然后看春秋先识得个义理方
可看春秋(所以先读语孟更读一经者欲使之识义理也)春秋以何为准无如
又忽用以赏人使天下后世求之而莫识其意则是后世舞文弄法者之所为也曾谓大中至正之道而如此
乎) 伊川先生曰学春秋亦善一句是一事是非便见
于此此亦穷理之要然他经岂不可以穷理但他经论
其义春秋因其行事是非较著故穷理为要(见音现但上宋本无
理字遗书同较著犹汉书孔光传所谓较然甚明也颜师古曰较音角明貌)尝语学者且先
读论语孟子更读一经然后看春秋先识得个义理方
可看春秋(所以先读语孟更读一经者欲使之识义理也)春秋以何为准无如
卷三 第 32b 页 WYG0699-0225d.png
中庸欲知中庸无如权须是时而为中若以手足胼胝
闭户不出二者之间取中便不是中若当手足胼胝则
于此为中当闭户不出则于此为中(胼蒲眠反胝章移反 此承上文先
识得个义理之意而言其所以识之道也胼胝皮坚也史记禹手足胼胝闭户见孟子 问闭户不出如有亲
戚兄弟在其中岂可一例不救朱子曰事亦须量大小若小有斗殴救之不妨如兵戈杀人之事亦只得闭门
不管而已)权之为言秤锤之义也何物为权义也时也只是
说得到义义以上更难说在人自看如何(秤丑正反古通用称锤直
追反时字遗书本作然连下也只是作一句读语类时举述此以问与遗书同今当从之 此节承上权字之
闭户不出二者之间取中便不是中若当手足胼胝则
于此为中当闭户不出则于此为中(胼蒲眠反胝章移反 此承上文先
识得个义理之意而言其所以识之道也胼胝皮坚也史记禹手足胼胝闭户见孟子 问闭户不出如有亲
戚兄弟在其中岂可一例不救朱子曰事亦须量大小若小有斗殴救之不妨如兵戈杀人之事亦只得闭门
不管而已)权之为言秤锤之义也何物为权义也时也只是
说得到义义以上更难说在人自看如何(秤丑正反古通用称锤直
追反时字遗书本作然连下也只是作一句读语类时举述此以问与遗书同今当从之 此节承上权字之
卷三 第 33a 页 WYG0699-0226a.png
意而申明之秤衡俗名锤权俗名义者谓事物之所当然义以上者则其所以当然之故也在人自有如何谓
学者功深力到反求之身而自得之非可以言语形容也 问权便是义否朱子曰权是用此义者问中便是
时措之宜否曰以义权之而后得中义似秤权是以此秤去称量中是物得其平处又曰权是于精微曲折处
曲尽其宜所以说中之所贵者权) 春秋传为案经为断本注程子又
云某年二十时看春秋黄聱隅问某如何看某荅曰以
传考经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伪(黄聱隅名晞字景微建安人少通经聚书
数千卷学者多从之自号聱隅子枢密使韩魏公荐以为太学助教某年二十以下乃唐棣问春秋如何看而
先生荅之也 朱子曰左氏曾见国史考事颇精只是不知义理公榖不曾见国史考事甚疏然义理却精)
学者功深力到反求之身而自得之非可以言语形容也 问权便是义否朱子曰权是用此义者问中便是
时措之宜否曰以义权之而后得中义似秤权是以此秤去称量中是物得其平处又曰权是于精微曲折处
曲尽其宜所以说中之所贵者权) 春秋传为案经为断本注程子又
云某年二十时看春秋黄聱隅问某如何看某荅曰以
传考经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伪(黄聱隅名晞字景微建安人少通经聚书
数千卷学者多从之自号聱隅子枢密使韩魏公荐以为太学助教某年二十以下乃唐棣问春秋如何看而
先生荅之也 朱子曰左氏曾见国史考事颇精只是不知义理公榖不曾见国史考事甚疏然义理却精)
卷三 第 33b 页 WYG0699-0226b.png
凡读史不徒要记事迹须要识其治乱安危兴废存
亡之理且如读高帝一纪便须识得汉家四百年终始
治乱当如何是亦学也(要识下宋本无其字帝下叶吕本无一字 理谓治乱安危兴
废存亡之所以然也如要识得须先讲明道义所在庶不流为功利之学 愚按全史资钝者不能尽看如司
马公通鉴马氏文献通考二书千百年治乱兴衰典章制度之得失其在其中宋以前散见诸史中究心甚难
今彼二公编辑条理分明如此不看何名为读书人士不通今古而冇足用者未之前闻也) 先生
每读史到一半便掩卷思量料其成败然后却看有不
合处又更精思其间多有幸而成不幸而败今人只见
亡之理且如读高帝一纪便须识得汉家四百年终始
治乱当如何是亦学也(要识下宋本无其字帝下叶吕本无一字 理谓治乱安危兴
废存亡之所以然也如要识得须先讲明道义所在庶不流为功利之学 愚按全史资钝者不能尽看如司
马公通鉴马氏文献通考二书千百年治乱兴衰典章制度之得失其在其中宋以前散见诸史中究心甚难
今彼二公编辑条理分明如此不看何名为读书人士不通今古而冇足用者未之前闻也) 先生
每读史到一半便掩卷思量料其成败然后却看有不
合处又更精思其间多有幸而成不幸而败今人只见
卷三 第 34a 页 WYG0699-0226c.png
成者便以为是败者便以为非不知成者煞有不是败
者煞有是厎(朱子曰读史亦易见作史者意思后面成败处他都说得意在前面如陈蕃杀宦官
但读前面许多疏脱都可见也廿露事亦然) 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
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元祐中客有见伊
川者几案间无他书惟印行唐鉴一部先生曰近方见
此书三代以后无此议论(外书 范祖禹字淳夫为温公通鉴局编修官分掌唐史
以其所自得者著成此书按外书又曰范淳夫尝与伊川论唐事及为唐鉴尽用先生之说先生谓门人曰淳
夫乃能相信如此 朱子曰唐鉴亦有缓而不精确处如言租庸调及杨炎二税法说得都无收煞只云在于
者煞有是厎(朱子曰读史亦易见作史者意思后面成败处他都说得意在前面如陈蕃杀宦官
但读前面许多疏脱都可见也廿露事亦然) 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
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元祐中客有见伊
川者几案间无他书惟印行唐鉴一部先生曰近方见
此书三代以后无此议论(外书 范祖禹字淳夫为温公通鉴局编修官分掌唐史
以其所自得者著成此书按外书又曰范淳夫尝与伊川论唐事及为唐鉴尽用先生之说先生谓门人曰淳
夫乃能相信如此 朱子曰唐鉴亦有缓而不精确处如言租庸调及杨炎二税法说得都无收煞只云在于
卷三 第 34b 页 WYG0699-0226d.png
得人不在于法法亦岂可苟者盖范氏见熙宁间变更故有激而言要之只那有激便不平正又一段论太宗
本原亦未尽太宗行处尽好只为本领不是与三代更别张氏曰唐鉴视胡氏春秋传更觉简要学者能读唐
鉴方可以治史 按此条晁氏客语时氏本拾遗并有之但时氏本少元祐中三字以上并伊川语) 横
渠先生曰序卦不可谓非圣人之蕴今欲安置一物犹
求审处况圣人之于易其间虽无极至精义大槩皆有
意思观圣人之书须遍布细密如是大匠岂以一斧可
知哉(横渠易说 序卦易十传之一也以韩康伯注有序卦非易之蕴之说故特辨之朱子曰以序卦为
非圣人之精则可谓非易之蕴则不可周子分精与蕴字甚分明序卦却事事夹杂都有在内正是易之蕴须
本原亦未尽太宗行处尽好只为本领不是与三代更别张氏曰唐鉴视胡氏春秋传更觉简要学者能读唐
鉴方可以治史 按此条晁氏客语时氏本拾遗并有之但时氏本少元祐中三字以上并伊川语) 横
渠先生曰序卦不可谓非圣人之蕴今欲安置一物犹
求审处况圣人之于易其间虽无极至精义大槩皆有
意思观圣人之书须遍布细密如是大匠岂以一斧可
知哉(横渠易说 序卦易十传之一也以韩康伯注有序卦非易之蕴之说故特辨之朱子曰以序卦为
非圣人之精则可谓非易之蕴则不可周子分精与蕴字甚分明序卦却事事夹杂都有在内正是易之蕴须
卷三 第 35a 页 WYG0699-0227a.png
是自一个生出来以至于无穷方是精如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也) 天官
之职须襟怀洪大方看得盖其规模至大若不得此心
欲事事上致曲穷究凑合此心如是之大必不能得也
释氏锱铢天地可谓至大然不尝为大则为事不得若
畀之一钱则必乱矣(畀音袐 不得此心谓不得襟怀之洪大也释氏之所谓大者只是
言论旷荡未尝身自为之所以为事不得 朱子曰冢宰内自王之饮食衣服外至五官庶事自大至小自本
至末千头万绪若不是大其心者区处应副事到面前便且区处不下况于先事揩置思患预防是着多少精
神所以记得此复忘彼佛氏将此心置在无用处才动步便疏脱所以吾儒贵穷理须事事物物理会过也陈
之职须襟怀洪大方看得盖其规模至大若不得此心
欲事事上致曲穷究凑合此心如是之大必不能得也
释氏锱铢天地可谓至大然不尝为大则为事不得若
畀之一钱则必乱矣(畀音袐 不得此心谓不得襟怀之洪大也释氏之所谓大者只是
言论旷荡未尝身自为之所以为事不得 朱子曰冢宰内自王之饮食衣服外至五官庶事自大至小自本
至末千头万绪若不是大其心者区处应副事到面前便且区处不下况于先事揩置思患预防是着多少精
神所以记得此复忘彼佛氏将此心置在无用处才动步便疏脱所以吾儒贵穷理须事事物物理会过也陈
卷三 第 35b 页 WYG0699-0227b.png
君举曰冢宰一职惟制御天子身畔之人一则环卫之人二则供奉饮膳酒浆之人三则出纳财贿之人四则
宫中使令之人盖以此等与天子亵狎或用内官或用女奚他卿不能谁何所以冢宰尽制御之秦汉以环卫
之人分入光禄勋卫尉以供奉之人分入少府以出纳财用之人分入司农而宫中出入侍奉使令之人分与
大长秋是冢宰之职分为三四矣)又曰太宰之职难看盖无许大心胸
包罗记得此复忘彼其混混天下之事当如捕龙蛇抟
虎豹用心力看方可其他五官便易看止一职也(复扶又反
易音异 语录下同 朱子曰五官止一职易看固然然其中亦有难理会者如主客行人之官当属春官却
掌于司寇土地疆域之事当属司徒却掌于司马盖以诸侯朝觐会同之礼既毕则降而肉袒请刑司寇主刑
宫中使令之人盖以此等与天子亵狎或用内官或用女奚他卿不能谁何所以冢宰尽制御之秦汉以环卫
之人分入光禄勋卫尉以供奉之人分入少府以出纳财用之人分入司农而宫中出入侍奉使令之人分与
大长秋是冢宰之职分为三四矣)又曰太宰之职难看盖无许大心胸
包罗记得此复忘彼其混混天下之事当如捕龙蛇抟
虎豹用心力看方可其他五官便易看止一职也(复扶又反
易音异 语录下同 朱子曰五官止一职易看固然然其中亦有难理会者如主客行人之官当属春官却
掌于司寇土地疆域之事当属司徒却掌于司马盖以诸侯朝觐会同之礼既毕则降而肉袒请刑司寇主刑
卷三 第 36a 页 WYG0699-0227c.png
所以宾客属之有威怀诸侯之意诸侯有罪则六师移之所以土地封疆属之夏官陈君举乃谓互相检制之
道过矣又曰周礼一书广大精微周家法度在焉后人皆以周礼非圣人之书其间细碎处虽可疑其大体直
是非圣人做不得胡五峰以为天官冢宰不当治宫闱燕私事盖彼但见后世宰相请托宫闱交结近习以为
不可殊不知此正人君治国平天下之本岂可以后世之弊而并废圣人之良法美意耶李泰伯周礼论甚好
如说宰相掌人主饮食男女事与某意正合至若所谓女祝掌凡内祷祀襘禳之事使后世有此官则巫蛊之
事安从有哉王伯厚曰嫔御奄侍饮食酒浆衣服次舍器用货贿皆领于冢宰冕弁车旗宗祝巫史卜筮瞽侑
皆领于宗伯此周公相成王格心辅德之法周之兴也滕侯为卜正吕伋为虎贲氏侍御仆从罔非正人左右
携仆庶常吉士及其衰也昏椓靡共妇寺阶乱膳夫内史趣马师氏缔交于嬖宠琐琐姻娅私人之子窃位于
道过矣又曰周礼一书广大精微周家法度在焉后人皆以周礼非圣人之书其间细碎处虽可疑其大体直
是非圣人做不得胡五峰以为天官冢宰不当治宫闱燕私事盖彼但见后世宰相请托宫闱交结近习以为
不可殊不知此正人君治国平天下之本岂可以后世之弊而并废圣人之良法美意耶李泰伯周礼论甚好
如说宰相掌人主饮食男女事与某意正合至若所谓女祝掌凡内祷祀襘禳之事使后世有此官则巫蛊之
事安从有哉王伯厚曰嫔御奄侍饮食酒浆衣服次舍器用货贿皆领于冢宰冕弁车旗宗祝巫史卜筮瞽侑
皆领于宗伯此周公相成王格心辅德之法周之兴也滕侯为卜正吕伋为虎贲氏侍御仆从罔非正人左右
携仆庶常吉士及其衰也昏椓靡共妇寺阶乱膳夫内史趣马师氏缔交于嬖宠琐琐姻娅私人之子窃位于
卷三 第 36b 页 WYG0699-0227d.png
王朝至秦而大臣不得议近臣矣至汉而中朝得以绌外朝矣至唐而北司是信南司无用矣由周公之典废
也间有诘责幸臣如申屠嘉奏劾常侍如杨秉宫中府中为一体如诸葛武侯可谓知宰相之职者唐太宗责
房玄龄以北门营缮何预君事岂善读周礼者哉我朝赵普于一薰笼之造亦制以有司之法李沆于后宫之
立奏以臣沆不可赵鼎于内苑移竹责宦者罢其役庶几古大臣之风矣五峰乃谓周公不当治成王燕私之
事殆未之思也又曰李太伯云内宰用大夫士世妇每宫卿二人皆分命贤臣以参检内事汉世皇后詹事以
二千石为之犹有成周遗意) 古人能知诗者惟孟子为其以意逆志
也夫诗人之志至平易不必为艰崄求之今以艰崄求
诗则已丧其本心何由见诗人之志本注诗人之情性
也间有诘责幸臣如申屠嘉奏劾常侍如杨秉宫中府中为一体如诸葛武侯可谓知宰相之职者唐太宗责
房玄龄以北门营缮何预君事岂善读周礼者哉我朝赵普于一薰笼之造亦制以有司之法李沆于后宫之
立奏以臣沆不可赵鼎于内苑移竹责宦者罢其役庶几古大臣之风矣五峰乃谓周公不当治成王燕私之
事殆未之思也又曰李太伯云内宰用大夫士世妇每宫卿二人皆分命贤臣以参检内事汉世皇后詹事以
二千石为之犹有成周遗意) 古人能知诗者惟孟子为其以意逆志
也夫诗人之志至平易不必为艰崄求之今以艰崄求
诗则已丧其本心何由见诗人之志本注诗人之情性
卷三 第 37a 页 WYG0699-0228a.png
温厚平易老成本平地上道着言语今须以崎岖求之
先其心已狭隘了则无由见得诗人之情本乐易只为
时事拂着他乐易之性故以诗道其志(为其只为之为并去声易并音
异崄虚检反通作险丧去声崎音奇岖岂俱反乐音洛诗人之情性下叶本大字无本注字 逆迎也方言自
关而东曰逆自关而西曰迎温厚平易老成皆言诗人之情性也平地上道着言语见其非有崎岖也道言也
时事或美或恶有所感动而诗作焉拂动也朱子曰以意逆志者逆如迎待之意若未得其志只得待之如需
于酒食之义后人读书便要去捉将志来以至束縳之又曰某所著诗传盖推寻其脉理以平易求之不敢用
一毫私意辅氏曰温厚平易老成说尽诗人情性温厚谓和而不流怨而不怒平易谓所言皆眼前事老成谓
先其心已狭隘了则无由见得诗人之情本乐易只为
时事拂着他乐易之性故以诗道其志(为其只为之为并去声易并音
异崄虚检反通作险丧去声崎音奇岖岂俱反乐音洛诗人之情性下叶本大字无本注字 逆迎也方言自
关而东曰逆自关而西曰迎温厚平易老成皆言诗人之情性也平地上道着言语见其非有崎岖也道言也
时事或美或恶有所感动而诗作焉拂动也朱子曰以意逆志者逆如迎待之意若未得其志只得待之如需
于酒食之义后人读书便要去捉将志来以至束縳之又曰某所著诗传盖推寻其脉理以平易求之不敢用
一毫私意辅氏曰温厚平易老成说尽诗人情性温厚谓和而不流怨而不怒平易谓所言皆眼前事老成谓
卷三 第 37b 页 WYG0699-0228b.png
忧深思远达于人情事物之变此等意思惟平心易气以迎之则有可得) 尚书难看盖难
得胸臆如此之大只欲解义则无难也(问他书亦须大心胸方读得如
何张子只说尚书朱子曰他书却有次第且如大学自格物致知以至平天下有多少节次尚书只合下便大
如尧典自克明峻德以亲九族至黎民于变时雍展□是大小大分命羲和定四时成岁便是心中包一个三
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底天方见得恁地若不得一个大底心胸如何看得) 读书少则无
由考校得义精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
性有懈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此以
见读书非徒穷理之事实亦养心之要也朱子曰读书固收心之一助然只读书时收得心而不读书时便为
得胸臆如此之大只欲解义则无难也(问他书亦须大心胸方读得如
何张子只说尚书朱子曰他书却有次第且如大学自格物致知以至平天下有多少节次尚书只合下便大
如尧典自克明峻德以亲九族至黎民于变时雍展□是大小大分命羲和定四时成岁便是心中包一个三
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底天方见得恁地若不得一个大底心胸如何看得) 读书少则无
由考校得义精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
性有懈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此以
见读书非徒穷理之事实亦养心之要也朱子曰读书固收心之一助然只读书时收得心而不读书时便为
卷三 第 38a 页 WYG0699-0228c.png
事所动则是心之存时常少放时常多也学者当移此读书工夫向不读书处用力使动静两得而此心庶几
无时不存矣)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
思不起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易音异 承上文读书而言其所以
读之法也朱子曰读书须反复研究直待不思索时此意常在心胸之间驱遣不去方为有功又曰李先生常
言道理须是日中理会夜间却去静处坐地思量方始有得)所以观书者释已之疑
明已之未达每见每知新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
方是进矣(此又以其验处言之 按叶吕本自书须成诵以下别为一条今据原书及宋本并之)
六经须循环理会义理尽无穷待自家长得一格则
无时不存矣)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
思不起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易音异 承上文读书而言其所以
读之法也朱子曰读书须反复研究直待不思索时此意常在心胸之间驱遣不去方为有功又曰李先生常
言道理须是日中理会夜间却去静处坐地思量方始有得)所以观书者释已之疑
明已之未达每见每知新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
方是进矣(此又以其验处言之 按叶吕本自书须成诵以下别为一条今据原书及宋本并之)
六经须循环理会义理尽无穷待自家长得一格则
卷三 第 38b 页 WYG0699-0228d.png
又见得别(长张丈反别皮裂反 此即论语温故知新之意然必于一经理会已到然后再理会一
经若徒循环泛涉非根柢务实之学也) 如中庸文字辈直须句句理会
过使其言互相发明(中庸文字辈凡诗书论孟之文皆是必言中庸者盖古圣贤之书无
非发明中庸之道故必于此见之明而后于事事物物之宜无往不当其可以之读他书亦易为力如前程子
所言读春秋以中庸为准是也句句理会过则触处洞然无所疑滞自有以见夫不偏不易之道随在具足无
少欠缺融会贯通不拘所读何书而无往非中庸之道之所在矣游定夫读西铭涣然不逆于心曰此中庸之
理亦此意也) 春秋之书在古无有乃仲尼所自作惟孟子
能知之非理明义精殆未可学先儒未及此而治之故
经若徒循环泛涉非根柢务实之学也) 如中庸文字辈直须句句理会
过使其言互相发明(中庸文字辈凡诗书论孟之文皆是必言中庸者盖古圣贤之书无
非发明中庸之道故必于此见之明而后于事事物物之宜无往不当其可以之读他书亦易为力如前程子
所言读春秋以中庸为准是也句句理会过则触处洞然无所疑滞自有以见夫不偏不易之道随在具足无
少欠缺融会贯通不拘所读何书而无往非中庸之道之所在矣游定夫读西铭涣然不逆于心曰此中庸之
理亦此意也) 春秋之书在古无有乃仲尼所自作惟孟子
能知之非理明义精殆未可学先儒未及此而治之故
卷三 第 39a 页 WYG0699-0229a.png
其说多凿(治平声 郑渔仲曰有未经夫子笔削之春秋有已经夫子笔削之春秋孔颍达曰春秋
之名无所经见惟昭公二年晋韩起来聘见鲁春秋晋语司马侯对悼公曰羊舌肸习于春秋悼公使传其太
子楚语申叔时论傅太子之法亦云教之以春秋由此观之是周之典礼不存惟鲁春秋为列国所重皆在夫
子未修之前旧有春秋之目乃周公伯禽以来上自天子下至列国无不备载皆周之盛时为先王之典章此
杜预所谓周之旧典礼经是也今汲冢琐语亦有鲁春秋记鲁献公十七年事诸如此类皆夫子未生之前未
经笔削之春秋惟孟子所谓诗亡然后春秋作此鲁史记东迁以后事已经笔削之春秋也然则是书乃从来
所有夫子特取而笔削之耳此言在古无有者亦就其修后言之见其取义精奥非他人所得与也朱子曰后
儒学未至各以己意揣测正横渠所谓非理明义精而治之故其说多凿是也惟伊川以为经世之大法得其
之名无所经见惟昭公二年晋韩起来聘见鲁春秋晋语司马侯对悼公曰羊舌肸习于春秋悼公使传其太
子楚语申叔时论傅太子之法亦云教之以春秋由此观之是周之典礼不存惟鲁春秋为列国所重皆在夫
子未修之前旧有春秋之目乃周公伯禽以来上自天子下至列国无不备载皆周之盛时为先王之典章此
杜预所谓周之旧典礼经是也今汲冢琐语亦有鲁春秋记鲁献公十七年事诸如此类皆夫子未生之前未
经笔削之春秋惟孟子所谓诗亡然后春秋作此鲁史记东迁以后事已经笔削之春秋也然则是书乃从来
所有夫子特取而笔削之耳此言在古无有者亦就其修后言之见其取义精奥非他人所得与也朱子曰后
儒学未至各以己意揣测正横渠所谓非理明义精而治之故其说多凿是也惟伊川以为经世之大法得其
卷三 第 39b 页 WYG0699-0229b.png
旨矣然其间极有难体会处不若存取胡文定本与后来看纵未能尽得之然不中不远矣) 心中
有所开即便劄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得朋友之助
一日间朋友论著则一日间意思差别须日日如此讲
论久则自觉进也(劄竹洽反著直酌反差初卖反别皮列反 劄笺劄也劄记谓以笺劄记
之也差较也较略也 按叶本此条在前第二十一条以来新意下今从宋本及杨本正之心中下一本有苟
字朋友之助下叶本无一日问朋友论著则八字 以上并横渠语)
近思录集注卷三
有所开即便劄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得朋友之助
一日间朋友论著则一日间意思差别须日日如此讲
论久则自觉进也(劄竹洽反著直酌反差初卖反别皮列反 劄笺劄也劄记谓以笺劄记
之也差较也较略也 按叶本此条在前第二十一条以来新意下今从宋本及杨本正之心中下一本有苟
字朋友之助下叶本无一日问朋友论著则八字 以上并横渠语)
近思录集注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