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353-A¶
353-A¶ 第 970a 页

胜鬘经疏义私钞卷之六


【【疏】从世尊生死者以下别明境中第三名颠倒真
实章。
此章来意者前一依章明今日无作一灭
一切依上出世上上为依之极物闻便谓然即出
惑之后方为物依非言在惑为依所以今释无作
一灭即如来藏生死神明依如来藏相续不灭非
但出惑方为物依从在惑中巳为依也就中又开
为八。
第一直明生死依如来藏。】

「世尊生死者依如来藏以如来藏故说本际不可知。」

【【疏】今第一世尊生死者依如来藏者生死即是颠
倒如来藏即是真实今明一切众生皆有真实之
性若无此性则一化便尽与草木不殊由有此性
故相续不断终得大明故云生死依如来藏此中
如来藏若以理为正因皆以理为如来藏若以神
明为正因皆以当果事为如来藏本际不可知者
夫生死非无终始但逐藏为论故本际不可知也
何则此藏非三世法以非三世为生死依必从何
时即不可知又云生死非无终始但终始难测也
本际谓众生之原。

【钞】第七颠倒真实章。
相续不断终得大明者迷
353-A¶ 第 970b 页 X19-0970.png
悟皆依于藏也又云生死非无终始乃至难测者
璎珞释第四十二地名寂灭心妙觉地常住一相
第一无极湛若虚空一切种智照达无生有说始
终唯佛穷尽众生根本有始有终又云无明住地
金刚智知此始起一相有终而不知其始唯佛知
始知终也。

【疏】第二明藉理而说名为善说。】

「世尊有如来藏故说生死是名善说。」

【【疏】第二藉理而说名为善说可见。
第三从生死
生死者以下明生死二法能藏如来藏就中亦有
二第一先释生死义。】

「世尊生死生死者诸受根没次第不受根起是名生
死。」

【【疏】从生死生死者以下第三明生死能藏如来藏
重言生死者欲释生死二义故上为生下为死重
举之也一云上牒前语下向下为释诸受根没者
诸根皆有通相领缘谓之为没次第不受根起者
不能通相领缘之根次第而起也。

【钞】诸根皆有通相领缘等者六根皆有领纳前尘
谓之领缘心心数法流入前尘谓之没也此释生
句诸根不能领纳前尘渐次而起谓之起此释死
句。

【疏】第二正明生死二法能藏如来藏。】

「世尊死生者此二法是如来藏。」
353-A¶ 第 970c 页 X19-0970.png

【【疏】第二正明能藏如来藏言此藏理非自欲藏但
以生死二法为藏也。
第四从世间言说故以下
料简生死与如来藏异。】

「世间言说故有死有生死者诸根坏生者新诸根起
非如来藏有生有死如来藏离有为相如来藏常住
不变。」

【【疏】从世间言说故以下第四明生死与藏异若得
为生死藏即与生死混然为一故明生死与藏异
也先明生死后明藏义。

【钞】经死者诸根坏等者此有一期及念念一期者
此阴坏中阴起故名新念念则旧诸根坏新诸根
生一切有为法皆为四相所迁故也经诸根起等
前释生死约根尘相对今但就异熟五阴解之谓
旧六根渐灭坏故谓之死新六根渐增生故谓之
生也。

【疏】第五从是故以下结生死依如来藏。】

「是故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

【【疏】第六从世尊不离不脱以下明众生依藏得建
立若无藏理无有厌苦求乐就中自有三第一直
明依藏得建。】

「世尊不离不断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世尊断脱异
外有为法依持建立者是如来藏。」

【【疏】四不皆明未出惑也又云藏体真实不可离断
脱与理不异也。
353-A¶ 第 971a 页 X19-0971.png

【钞】疏第一直明依藏得建者从初至不思议佛法
明藏断脱异是法身并有为法并由藏建又云藏
体真实等者又释第一直明依藏得建前释不离
烦恼今释藏体不可断离等。

【疏】第二从若无以下明无藏不得建。】

「世尊若无如来藏者不得厌苦乐求涅槃。」

【【钞】经若无如来藏等者无名云向明依如来藏故
入生死今明依如来藏故升涅槃也是为昔之往
者乖宗于一豪今之来者寻本以合真也故知往
复升降皆依如来藏也。

【疏】第三从何以故以下释不得建。】

「何以故于此六识及心法智此七法刹那不住不种
众苦不得厌苦乐求涅槃。」

【【钞】经此七法等者此七法若无藏刹那不住若无
藏亦不种众苦及不得厌苦等。

【疏】第七从世尊如来藏者以下明如来藏非三世
法。】

「世尊如来藏者无前际不起不灭法种诸苦得厌苦
乐求涅槃。」

【【疏】从世尊如来藏者以下第七明藏非三世法无
前际者谓未来不起者谓现在不灭者谓过去。

【钞】无前际等者如来藏虽非三世生死涅槃依藏
得建。
经不起不灭者无名云莫知其所生故无
起灭也不起故能起生死不灭故灭生死也法种
353-A¶ 第 971b 页 X19-0971.png
诸苦生死也厌苦等涅槃也。

【疏】第八亦从如来藏者以下明如来藏异于横计。】

「世尊如来藏者非我非众生非命非人如来藏者堕
身见众生颠倒众生空乱意众生非其境界。」

【【钞】经云非我等明藏异于横计非我非众生者无
名云非我者于心多计此四如来藏者心而非心
故非此四也我者若于名色阴界入中无明不了
若即若离中妄计有我我所之实众生者于名色
等中妄计有我生故命者即是寿命于名色等中
妄计我命根成就连持不断故人者于名色等中
妄我是人异于非行人身见颠倒众生则计有空
乱意众生则计无有则生常见无则起断见见断
见常者尚不得因缘中道岂能以如来藏为境界
乎净名云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
所故法无寿命离生死故法无有人前后际断故
法常寂灭灭诸相故。

【疏】从世尊如来藏者是法界藏以下别明境中第
四名自性清净章此章来意者物闻上第三如来
藏章云此如来藏在惑之中曰巳为物依非但出
惑方为物依即生疑若尔此如来藏必为生死被
染何尊为依若言不染既是隔别奈得相依所以
今释此如来藏自性清净虽在惑中不为生死所
染但隐覆而巳就中初开为二第一胜鬘自说第
二如来述成就第一胜鬘自说中又开为四第一
353-A¶ 第 971c 页 X19-0971.png
将明染不染先会五种藏第二从此自性清净以
下明染不染难定第三从何以故以下举世近事
难定为况远理第四从唯佛世尊以下推明于佛
今第一先会五种藏。】

「世尊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
性清净藏。」

【【疏】一如来藏蕴在惑内故名藏亦含当果故名藏
二法界藏谓佛果含照法界又云是常住法性三
法身藏谓法身含万德故名藏四出世间上上藏
五自性清净藏前一后一就隐时为称中三就显
时为称隐显虽殊即是一体。

【钞】第八自性清净章。
无名云近在烦恼之内而
远与涅槃体同故名自性清净也。

【疏】从此自性清净以下第二明染不染难定。】

「此自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
议如来境界。」

【【疏】客尘烦恼谓四住烦恼上烦恼谓恒沙上烦恼
言此如来藏为此烦恼被染不染难可定知何则
既是自性清净何得言染犹在惑中那得不染故
云不思议如来境界也。

【钞】客尘烦恼者无名云始虽貌同而性乖终必远
离以独绝故谓之客也。
不思议如来境界者无
名云性虽不沦而非不染岂可思议。

【疏】从何以故以下第三举世近事难定为况远理
353-A¶ 第 972a 页 X19-0972.png
就中即有二第一明实法道中无染。】

「何以故刹那善心非烦恼所染刹那不善心亦非烦
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
得染心。」

【【疏】疑云何以难知耶刹那善心非烦恼所染者实
法道中善心前灭烦恼后生既不相及安得有染
刹那不善心亦非烦恼所染者不善心起即是烦
恼有何烦恼更来相染耶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
恼者触犹及也烦恼自灭不及后心心亦不触烦
恼既不相及竟有何染。

【钞】经烦恼不触心等者无名云心以虑知为能烦
恼以昧照为用其犹明闇同处而性自天隔故名
不相触也既不相触则义无染名也此释不染也
释染者五住地历然非无烦恼三乘同闇非不染
心也。
言实法道中者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是实
有法故云五阴是实法众生是假名故第六无间
灭意识生前念灭后念生故不相及也。

【疏】第二明相续道中有。】

「世尊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

【【疏】第二明相续道中有染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
者相续道中假名有染言以前善心不灭转为后
恶恶有染前之义言世间近事染与不染如是难
定况乎佛性深理岂可定尔。

【钞】相续道中假名论之由前念转为后念后由前
353-A¶ 第 972b 页 X19-0972.png
起似有染也。

【疏】从自性清净以下第四推明于佛可见。】

「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唯佛世尊实眼实
智为法根本为通达法为正法依如实知见。」

【【疏】从胜鬘夫人以下章中第二如来述成就中有
二第一直述其上所说即然难可定也。】

「胜鬘夫人说是难解之法问于佛时佛即随喜如是
如是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
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
难可了知。」

【【疏】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者言藏为烦
恼被染难可了知也有二法难可了知者二法谓
藏理世事也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者言藏理
染不染难可知也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者
谓世事染不染难可知也然胜鬘自难定说故推
明于佛而佛亦更述其语而巳者有二意一事中
作论亦似染二理中作谈亦不染所以更述其语
而巳也。

【钞】有二法难可了知者无名云莫知所以有而有
一难了也靡识所以染而染二难了也事中作论
亦似染等者迷如来藏全理为事如水成冰故似
于染悟藏性常常体清净未曾变易全事为理如
冰湿性故不染也。

【疏】第二从如是二法以下出能信此难定理人上
353-A¶ 第 972c 页 X19-0972.png
胜鬘既言难定此如来亦言难定即为信无据所
以举能信人劝信莫疑也就中有三第一总明深
解者能信诸凡难信。】

「如是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
馀声闻唯信佛语。」

【【钞】经云大法菩萨者无名云大法犹大力之流也
闻说以入神名为听受也。

【疏】第二从若我弟子以下正出能信人即是信顺
二忍菩萨就第二正出中即有二第一直出二忍
章门。】

「若我弟子随信信增上者依明信巳随顺法智而得
究竟。」

【【疏】若我弟子随信信增上者者信信忍章门信增
上者谓登住之信信中之上也依明信巳随顺法
智而得究竟者顺忍章门而疑只是顺忍章门随
信信增上者只是举顺本也。

【钞】出二忍章门者云信是入道初门智究竟之玄
术故依明信巳随顺法智随顺法智巳究竟烦恼
究竟烦恼则同一谛常住一依也。

【疏】第二从随顺法智者以下释顺忍。】

「随顺法智者观察施设根意解境界观察业报观察
阿罗汉眠观察心自在乐禅定乐观察阿罗汉辟支
佛大力菩萨圣自在通。」

【【疏】第二释唯释顺忍一观观察施设根者谓五根
353-A¶ 第 973a 页 X19-0973.png
假施设意解者谓六识境界者谓六尘此是十八
界观二观观察业报者谓因果二观三观观察阿
罗汉眠者谓无明住地惑观四观观察心自在乐
禅乐者谓智禅二观智慧照境住放为乐五观观
三乘神通力观。

【钞】释顺忍章者无名云夫然垢净祸福唯心为主
知闇入明唯信是先是故若能履信以顺智者烦
恼不断而自灭净心不莹而自明也观察五事以
意解为初者信等五根是众德之本习信之始始
乎意解意解既成然后实果可登也习恶行以致
苦果修善业以招乐报者亦由积豪之功也先假
以及真故次说业报也修习有二种一者积德二
者尽垢观察业报者明积德也观察罗汉眠者明
尽垢也眠者名身心昏昧非真委体安寝也既能
从假以及真积德而尽垢尽垢之地必依诸禅故
随其所乐而依之则得所期之乐也通为禅之果
故以禅明通也假为真之基故终于圣自在也。

【疏】第三从此五种巧便以下结有能信。】

「此五种巧便观成就于我灭后未来世中若我弟子
随信信增上依于明信随顺法智自性清净心彼为
烦恼所染污而得究竟是究竟者入大乘道因信如
来者有如是大利益不谤深义。」

【【疏】从此五种以下第三结有能信入大乘道因者
明大乘道为佛作因又云八地以上是大乘道信
353-A¶ 第 973b 页 X19-0973.png
顺二忍是大乘因信如来者有如是大利益不谤
深义者言此人前能信佛语故得如是五种观之
利益所以因此五观之力今亦能信此难定之理
也。

【疏】从尔时胜鬘以下正体中之第三举真子一章
明御乘人乘体乘境巳竟故此举真子一章明三
忍菩萨受此乘而行也本义云从若我弟子以下
入真子章就中有二第一如来但举信顺二忍故
名为略明真子从此下胜鬘备举三忍故名为广
明真子而如来欲以此经推功于胜鬘故但略明
信顺二忍合为胜鬘真子章也随欲可用就中初
开为三第一胜鬘请说。

【钞】第三真子章。
从本义下至真子章也并古人
义。】

「尔时胜鬘白佛言更有馀大利益我当承佛威神复
说斯义。」

【【疏】更有馀大利益者上巳明乘体及境而未明行
乘人故言更有馀大利益亦可上如来举能信染
不染人利益故仍言更有馀通行此经人利益。

第二如来命说。】

「佛言便说。」

【【疏】第三从白言以下正说就第三正说中开为五
第一总唱三种人。】

「胜鬘白佛言三种善男子善女人于甚深义离自毁
353-A¶ 第 973c 页 X19-0973.png
伤生大功德入大乘道。」

【【钞】经离自毁伤等者无名云离毁伤犹上不谤之
大利功德犹上究竟之大益入大乘犹上所谓随
信者也。

【疏】第二从何等为三以下别列三种人三种人若
为别。】

「何等为三谓若善男子善女人自成就甚深法智若
善男子善女人成就随顺法智若善男子善女人于
诸深法不自了知仰推世尊非我境界唯佛所知是
名善男子善女人仰推如来。」

【【钞】经成就甚深法智等者无名云甚深法智谓大
菩萨也世尊就末以为教故辨之而不名胜鬘欲
广其义故列为真子之上。
经是名等者无名云
真子之名本出于随信故举末以结叹也。

【疏】第三从除此诸善男子以下明调伏恶人。】

「除此诸善男子善女人巳诸馀众生于诸深法坚
妄说违背正法习诸外道腐败种子者当以王力及
天龙鬼神力而调伏之。」

【【疏】言胜鬘自能以如王力及天龙力而调伏之也。

【钞】经腐败种子等者无名云以邪为正谓能出离
者是腐败之种子也假人神之力以调伏众生令
入信者亦是佛之真子也。

【疏】第四从尔时胜鬘以下明说竟致敬。】

「尔时胜鬘与诸眷属顶礼佛足。」
353-A¶ 第 974a 页 X19-0974.png

【【钞】经顶礼佛足者无名云明义既终敬礼承旨也。

【疏】第五明佛述叹即是有二第一叹其调伏恶人。】

「佛言善哉善哉胜鬘于甚深法方便守护降伏非法
善得其宜。」

【【钞】经善得其宜者无名云不因人神之力则至道
无由先大胜鬘始言承旨而说佛今叹善哉可曰
神会也。

【疏】第二从汝巳亲近以下叹说非适今。】

「汝巳亲近百千亿佛能说此义。」

【【疏】此义者通举体境及行乘人诸义也从尔时世
尊放胜光明以下经中第三流通说又开为三第
一明如来将欲流通此经还于舍卫国第二从尔
时世尊入祇桓林以下正明流通第三从时天帝
释白佛言以下列十六名结成题目就第一还舍
卫中亦有二第一直唱还。】

「尔时世尊放胜光明普照大众身升虚空高七多罗
树足步虚空还舍卫国。」

【【钞】第三流通分。
放胜光明等者无名云乘感而
来以涤众心则名为放应毕而往津悟巳深故曰
胜也法身无形形以应显显由物彰者何法而非
化耶是以举足下足皆佛事也将明法本自空因
缘故有所以始从空中来也既巳有矣复还之无
故从地而升空也若乘空者与有不异故云足步
也既能在有不有处空不空故可化流二国道济
353-A¶ 第 974b 页 X19-0974.png
无穷也。

【疏】第二从胜鬘以下明奉送。】

「时胜鬘夫人与诸眷属合掌向佛观无厌足目不暂
舍过眼境巳踊跃欢喜各各称叹如来功德具足念
佛还入城中向友称王称叹大乘城中女人七岁巳
上化以大乘友称大王亦以大乘化诸男子七岁巳
上举国人民皆向大乘。」

【【疏】亦可身出城而送亦可但心送而巳还入城亦
然。

【钞】经观无厌足目不暂舍等者无名云领缘步之
玄旨极心目以送归虽形离而神会何此度之。

经具足念佛者巍巍承感而至于佛无来应毕而
往于佛无去是名具足念也。
经向友称王称叹
大乘者称缘既异则所悟不同是以胜鬘之会友
称近而不预。

【疏】就第二正明流通又分为四第一明将欲附嘱
先集众。】

「尔时世尊入祗桓林告长老阿难及念天帝释应时
帝释与诸眷属忽然而至住于佛前。」

【【疏】第二从向天帝释以下为众复广说此经。】

「尔时世尊向天帝释及长老阿维广说此经。」

【【疏】第三从说巳告帝释以下附帝释流通天上。】

「说巳告帝释言汝当受持读诵此经憍尸迦善男子
善女人于恒沙劫修菩提行行六波罗蜜若复善男
353-A¶ 第 974c 页 X19-0974.png
子善女人听受读诵乃至执持经卷福多于彼何况
广为人说是故憍尸迦当读诵此经为三十三天分
别广说。」

【【疏】第四从复告阿难以下附阿难流通人间。】

「复告阿难汝亦受持读诵为四众广说。」

【【疏】帝释是佛檀越常为请法之主阿难是佛亲侍
兼复多闻所以附嘱此二人也。

【钞】经告帝释者阿难每亲承圣旨以宣布未闻故
上先告也帝释能使道给天人流通无外故次先
命也虽意存弥广且以辅臣为首也理深难受亦
宜以四众为限常为请法之主者法华云尔时诸
梵王及诸天帝释乃至请我转法轮。

【疏】就第三列十六名结成题目即有七第一明帝
释请经名。

【钞】请经名目者欲因名以保实也。】

「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斯经云何奉持。」

【【疏】第二从佛告帝释以下如来叹经功德。

【钞】经叹经功德者无名云虽名以宣德而为名本
故先言其实也。】

「佛告帝释此经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一切声闻缘觉
不能究竟观察知见。」

【【疏】第三从憍尸迦以下许说戒听。】

「憍尸迦当知此经甚深微妙大功德聚今当为汝略
说其名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353-A¶ 第 975a 页 X19-0975.png

【【钞】经深微妙大者明理深德大难可为称谓也虽
随其义判为十五犹是略也宜思其义而会其文
也。

【疏】第四从时天帝释以下奉旨。】

「时天帝释及长老阿难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疏】第五从佛言此经以下正列十六名结成题目。】

「佛言此经叹如来真实第一义功德如是受持不思
议大受如是受持一切愿摄大愿如是受持说不思
议摄受正法如是受持说入一乘如是受持说无边
圣谛如是受持说如来藏如是受持说法身如是受
持说空义隐覆真实如是受持说一谛如是受持说
常住安稳一依如是受持说颠倒真实如是受持说
自性清净心隐覆如是受持说如来真子如是受持
说胜鬘夫人师子吼如是受持复次憍尸迦此经所
说断一切疑决定了义入一乘道。」

【【疏】然此经既以上十四章为正体则名亦应有十
四而今列中倍二合有十六名一名胜鬘师子吼
如是受持二名复次憍尸迦此经所说断一切疑
决定了义入一乘道而此二名更无别体前一名
但是通以人名标其所说一教后一名亦总取其
所说理为目此经然此十四章即其名体各异不
可以题卷首所以举此二名以为首题也经题云
胜鬘师子吼此举第十五名一乘大方便方广举
第十六名。
353-A¶ 第 975b 页 X19-0975.png

【钞】标其所说一教等者前一举人后二举法合此
人法共为题名人为能说法为所说此即通十四
章举总摄别理无不周其馀一十四章章章名异
名下体异既具名体故不可独取一名为题也。

【疏】第六从憍尸迦今以此说以下重劝流通。】

「憍尸迦今以此说胜鬘夫人师子吼经付嘱于汝乃
至法住受持读诵广分别说。」

【【钞】经受持者敬纳为受不妄为持也经乃至法住
受持等者无名云阿难则随佛常住常释则天寿
弥久故同以法住为期也。

【疏】第七从帝释白佛言以下奉旨而受行也。】

「帝释白佛言善哉世尊顶受尊教时天帝释长老阿
难及诸大会天人阿脩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欢喜
奉行。」

【【钞】七奉旨者无名云阿难密奉圣旨帝释显受尊
教也。】

胜鬘经疏义私钞卷之六(终)
* No. 353-A

谨寄入 胜鬘疏钞一本。

右彼钞者大唐高僧之制造日域面目之秘书也贞
观十三之运虽请求于我朝建长第七之历才访得
353-A¶ 第 975c 页 X19-0975.png
乎荒陵恨矣忘先哲之芳志可悲失后锐之龟镜依
兹匆写一本永冀传通矣伏惟 上宫王圣灵者东
隅佛法之曩祖也法隆学问寺者太子郑重之御愿
也才辨因果之人谁忘 皇太子之鸿恩苟志报谢
之辈须崇法隆寺之人法圣灵忝留义疏于末代寺
家又昌夏冬之研练须写此钞安置彼寺仍更修写
一本永以寄入以谢圣灵无穷之恩德以拟寺中琢
磨之披览而巳丹襟之旨盖以若斯。

建长八年三月十八日 西大寺众首苾刍睿尊

此钞者延历寺座主慈觉大师以承和五年奉使入
唐幸达扬州询求法文缘宿殖故遇此疏钞写得送
归睿山镇藏其疏主者南岳大师后身上宫太子又
钞主者天台六祖妙乐弟子祖孙道合光荣妙极吾
师获之流传本朝可谓系固之士权示先后传教救
迷末学信之须笃敬重。

贞观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前入唐沙门圆珍敬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