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688-04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纠卷二
            明 朱明镐 撰
 南齐书
  纪志
萧书诸志礼乐为优纪叙简覈无支无蔓州郡沿立条
贯昭晰亦称善制良史之才兹其尤也顾祥瑞一书路
卉道萼同入皂囊野鹿山鸡并形简牍隐侯作俑恨未
卷二 第 1b 页 WYG0688-0468b.png
免焉荆州襄阳之鞠旅悉目为义顺帝和帝之受戕书
法从同谋人国而锡嘉名弑共主而无特笔此盖记事
之体徒存义理之文有愧也
  褚渊传
罔为臣仆箕子所以明志一心事君晏婴所由抗辞主
无明闇爵无小大筮仕既定便当死生以之彦回身载
荣仕兼受顾命冯玉几而宣训受黄𧟌以挥涕陵土未
乾输国与人三复任遐之语再绎百姓之谣非毁骈集
卷二 第 2a 页 WYG0688-0469a.png
直道犹明而史臣著论曲为驳辨不执南史之简直书
其罪顾踵仲虺之诰以释厥惭史云贵仕皆由门庆平
流坐至公卿殉国之感无因保家之念徒切斯为何语
而以传后管宁敛迹辟召或出单门杨彪坐卧小车固由
华胄岂其世受朝恩理应卖国如寄至于粲渊异意翻
有同心之目(传云与袁粲受顾命辅/幼主渊同心共理庶事)沈袁徇忠歘得怀
贰之名(传云沈攸之事/起袁粲怀贰)刺彼白眼本属悯孙绳以名节
遽云轻薄(传云轻薄子颇以名节讥之以/渊眼多白精谓之白虹贯日)驳辞舛论此
卷二 第 2b 页 WYG0688-0469b.png
传为多后之效褚王者慕彦回则徐行缓步彷仲宝则
散髻斜簪行迹不端去主同弈吾恨史臣为倡于前也
  高帝十二王传
桂阳始兴二传并有阙文不足深论顾诸王之中江夏
宜都最为有意而芳踪徽躅强半遗逸按萧景阳为豫
章之子诸叔举动纤悉豫闻家乘简脱不应至此岂其
意反江祏不欲为混沌书眉耶独恨哀哀小龙搏尽金
翅一二潜德复秘幽光未免致望史官耳
卷二 第 3a 页 WYG0688-0469c.png
  萧遥昌传
魏孝文寿春之役兴师问罪执辞甚正萧氏书为虏主
寇寿春此李太师所谓南人呼北为索虏北人呼南为
岛夷史习使然无足深怪独是中载行人往复之辞一
曰圣旨二曰圣衷天下有对寇致辞而尊之谀之为圣
者乎此史中之名实乖刺不可不釐正者
  安陆昭王缅传
传载子宝晊于义师下望物情归已郑渔仲通志略叙
卷二 第 3b 页 WYG0688-0469d.png
曰萧氏襄阳之师南齐谓之义师李氏晋阳之兵隋书
谓之义兵谋人之国而可谓之义师乎伐人之君而可
谓之义兵乎此语诚为笃论但南齐书之成也萧景阳
奏于天监之年隋书之修也魏侍中竣于贞观之代身
立其朝口多指斥岂所谓定哀微辞以违时难之意乎
兼之建武咸兴之间高武文惠子孙菹醢殆尽景阳固
豫章之息也金罂时拟其口悬望江汉之旅如救焚然
奉以义名此又诚出本心者尔
卷二 第 4a 页 WYG0688-0470a.png
  良政传
良政一传有不必录者二人有不应录者一人有不及
录者二人有附录孝义而应改入良政者一人不必录
者傅琰虞愿也不应录者孔琇之也不及录者崔景真
夏侯恭叔也附录孝义而应改入者乐预也傅令山阴
虞守晋安并属宋臣无关齐职虞愿于建元元年即捐
馆舍傅琰于建元元年进号将军是尚得谓之齐县令
齐太守乎宋书宜录而不录此沈隐侯之失也齐书不
卷二 第 4b 页 WYG0688-0470b.png
必录而代宋书录之此萧景阳之失也孔琇之治乳臭
小儿以博威名善状寂莫惟此一事绝无慈心徒有犷
气列之酷吏庶其信之乐预为永世令民怀其德卒官
有一老妪行担斛𥰡若将诣市闻预死弃担号泣行迹
如此当孤立循吏不宜附兄愿著名崔景真为平昌太
守有惠政尝悬一蒲鞭而不用去任之日土人思之为
立生祠夏侯恭叔为景陵令惠化大行木连理上有光
如烛咸以为善政所致而良政传不列二人抑何也李
卷二 第 5a 页 WYG0688-0470c.png
史散逸附见于列传之中而循吏传亦不列二人抑又
何也
  周颙传
颙传载何胤精信佛法无妻妾此非实录也何子季自
有妻但无妾耳按姚书云胤妻江氏梦神告语即代夫死
则子季非无妻也其兄何子晰少无婚志祖尚之为娶
王氏女涕泣哀告因遂初怀则无妻者何点非何胤也
及其暮年复娶孔嗣女置之别室张融谑之以诗所云
卷二 第 5b 页 WYG0688-0470d.png
惜哉何居士薄暮遘荒淫是也则子晰又自有妻何氏
兄弟无无妻之说景阳信彦伦何肉周妻之语遂执此
议高逸传载何求子并附子晰子季尽删江氏孔氏之
事总之一语既失便欲护前文人之习大抵然耳
  顾欢传史臣论
顾景怡著夷夏论优老劣释史臣著辨驳之以为佛理
之贵诸家莫尚贬斥吾儒甘为道蠹推其意梁武惑溺
佛教特借此论以为谄子先资耳夫释部入华肇自东
卷二 第 6a 页 WYG0688-0471a.png
汉用迄于今其教寖炽大儒有辟之者于宋为盛如濂
雒关闽之属是也大臣有好之者亦于宋为盛如富郑
公赵清献苏文忠之属是也大儒惧大道之不明虑人
心之易诬故辟之不得不严大臣位极人臣名满天下
功高而不退则身危震主而怙宠则无后唯虚无之理
可以吐弃一切澹已之雄心而释人之忌志用以优游
善后而无害焉故好之不容不至张子房赤松之游李
长源麻姑之酒并同此怀非徒恣诞以惑后人韩彭诸
卷二 第 6b 页 WYG0688-0471b.png
人苟知好仙则必无菹醢之戮李德裕之流苟知好佛
则必无朱崖之窜功名之极无所复增庶仙佛之地可
以湛怀而启悟解谤而容身此硕德之老明德之夫深
入沉湎于是二者之中而不出也愚尝极论之公卿大
臣可好佛而天子国君不可好佛男子可好佛而妇人不可好
佛智慧男子可好佛而愚妄男子不可好佛智慧者湛取佛
理静修吾心躁者得佛而平傲者得佛而谦暴者得佛
而恕悭者得佛而施愚妄者不以佛为治而以佛为恃
卷二 第 7a 页 WYG0688-0471c.png
以为吾之积愆深过维彼梵声呗响可以一切销之也
而淫刑冒色之性恣肆而无悛则佛者适所以便于为
恶之具也宋明帝惨毒恣怀寺塔一建即百姓卖儿贴
妇之钱亦所不顾梁武帝庙牺易面官锦断形淮堰一
决流数十万命而不之恤究之鱁鮧伤生台城陨命伊
蒲盛馔不救楚狱手足成赘无补唐亡至于妇人内言
不出酒食是议群趋听讲壸范何存胡太后以都统僧
暹罚朝士之金一时怪之徐妃赠枕瑶光名入金楼子
卷二 第 7b 页 WYG0688-0471d.png
之中见者以为愧下至假尼之入宫寺主之媱禁徒秽
李百药刘煦之二书而已天子而好佛则必丧天下国
君而好佛则必亡社稷妇人而好佛则必至自献其身
愚妄男子而好佛则必自坚其恶然则好佛如何曰不
好佛而佛之理存好佛而佛之理亡此不可不白也吾
愿为富郑公赵清献苏文忠之好佛而已矣不愿为梁
武唐敬及笮融之好佛也即好仙亦然吾愿为张子房
李长源之好仙而已矣不愿为秦始汉武及高骈之好
卷二 第 8a 页 WYG0688-0472a.png
仙也愚因论萧子显初并及之
按南齐书江淹为十志沈约为齐纪萧子显自表武帝
别为一书江沈之书不行而此史遂入秘阁议论出入
具有史裁较之诸家斯为最上顾立传之体宽则疑溢
简则近佚比儗并列尤戒不伦王奂纵儿称兵张冲誓
守无贰一忠一叛何由同科裴叔业恶迹散见送质拓
跋猥为作传丘冠先衔使仗节远踵苏卿仅见夷志娄
逞以老妇而服男冠不入五行袁廓以怨宋而谢贵仕
卷二 第 8b 页 WYG0688-0472b.png
不登孝义诸如房叔安之劲节崔景真之贤良孔祐之
至行通神庾道悯之冒险访母皆删其姓氏没其事迹
有美不书有异不纪太史之简焉用彼为
 梁书
  长沙嗣王业四传
统论史体有子附父传者无父附子传者间有之非曰
干蛊即属迈迹且子虽齐圣不先父食此古今大义也
宣武之忠昭于天地何得缀其行迹而以嗣王冠其前
卷二 第 9a 页 WYG0688-0472c.png

  良吏沈瑀传
迹瑀所为乃强勉自恃孤立行一意者耳下县之吏命
著芒蹻鬻瓦之辱志在必报外持清白内深刺骨谓为
循良未免失之倘遇龙门氏之笔久置之酷吏传中矣
  诸裔传
梁武耽情释部躬效缁流诸夷闻风梯航献款翻阅进
表具识大都江左以来唯斯称盛且末龟兹偏安未接
卷二 第 9b 页 WYG0688-0472d.png
且使白题滑国博物始识其名婆利献金色之席高昌
贡呜盐之枕扶南生犀慕容赤马或在天监大同之时
或在普通泰清之岁皆来无虚月故史并纪年录其君
臣之名纪其厥贡诸品垂之永久允矣实录至于范奴
牧涧二鲤化铁东明击水鱼鳖浮桥混填以柳叶为妻
弥呼以女人自王高昌殿上之乌有行有列倭国孔光
之蛇乍合乍开诸如此类悉载前史萧沈修书已厌辞
复今乃累牍不休初乏限制剿语隐侯之册雷同骄子
卷二 第 10a 页 WYG0688-0473a.png
之文是谓数见不鲜抑与耳食何异
  王僧辩传
忠梁者王僧辩也贼梁者陈霸先也僧辩所短者在受
胁文宣误迎贞阳耳其于梁室实有再造之功姚伯审
父子代为陈吏传中吹毛求疵擘肌分理诋僧辩及柳
仲礼赵伯超并有屈膝侯景之事夫杀侯景者僧辩势
不可为姑强颜隐忍以图得当及力能办贼则剸刃仇
之腹中以雪二帝之耻于事有补而于义本无嫌且师
卷二 第 10b 页 WYG0688-0473b.png
援台城柳仲礼实为盟主裴高宿将不敢异同邵陵亲
王悉禀节制此时僧辩一偏将军耳及白翻解军僧辩
尚思一战仲礼腼面媚贼望风送款则屈膝侯景者柳
仲礼非王僧辩也即其降在偏裨事难立异相率学步
以拜犬羊则为首为从应不同科史官当思为贤者讳
之义本传宜直削其事而不载即或载之以明实录尤
当效太史公立传之法不见本传而散见于他传之中
以彰录功掩过之体今乃显文而深诋之推其本意不
卷二 第 11a 页 WYG0688-0473c.png
过广陵之袭霸先怍贼曲借此以相媚代为释惭而已
然则掩莫大之功而横加以辱身贱行之名伯审父子
安乎传后云霸先名盖僧辩僧辩畏之此时僧辩功勋
已重霸先人地实微势非相轧何由得畏果有畏心则
长子预备之策久已用之何至束手登楼父子并命耶
总之受人以北门之管结人以姻娅之戚卵翼既成倏
然反噬事在不图理干天怒僧辩以大度亡身霸先以
猾贼窃国姚史高下在心并惭直笔矣
卷二 第 11b 页 WYG0688-0473d.png
按颜氏家训养生篇曰侯景之乱王公将相多被戮辱
妃主姬妾略无全者惟吴郡太守张嵊建义不捷为贼
所害词色不挠及鄱阳王世子谢夫人登屋诟怒见射
而毙夫人谢遵女也今姚书载张嵊而遗谢夫人亦一
阙事
 陈书
  本纪
后主沈湎冒色艳妾煽处姚氏留旧臣之体不忍直书
卷二 第 12a 页 WYG0688-0474a.png
过端乃于篇末著魏文贞之论用昭炯戒殆有风人忠
厚之遗焉独其于王僧辩之袭也必书曰讨于江阴王
之行弑衡阳王之沈江必书曰薨则犹之乎诸史之词
而已
  姚察传
姚伯审之传凡有二失僧坦精晓岐黄官居医正讳而
不录一失也隆重所生言多溢美复与狎客同传二失
黄叔度父为牛医东汉未尝减名徐嗣伯心惭薄技
卷二 第 12b 页 WYG0688-0474b.png
张融劝为无害医术通晓何损家望乃概削之而不一
载乎江总持心饮狂泉君臣卜夜数其亡陈之罪应与
丽华之头并悬青溪姚氏不深贬绝翻惑其奖饰之功
申以父党之敬先察立传抑何浅讳其祖而深贱其父
也观总持自序指斥太建徒怀怨望识者叹为言迹之
乖而姚氏以为实录指黑为白乃至于此
  司马申传
司马申小人之尤也丑正人则傅縡戮矣奖佞人则孔
卷二 第 13a 页 WYG0688-0474c.png
范将矣媚宦官左右则李善庆蔡脱儿辈表里为奸利
矣史官概削事迹为作佳传独至嗾诛毛喜逢迎主意
散见毛传而不叙本篇何比昵之深也白雀巢庭虚为
矜美黑乌啄口偏为匿瑕姚氏殆有其朋之叹矣
梁之亡也始于朱异而成于柳仲礼诸人姚氏修梁书
不为柳仲礼立传陈之亡也始于江总而成于孔范诸
人姚氏修陈书不为孔范立传二者皆谓之纵恶
梁之亡也不亡于敬帝禅陈之年而亡于王琳遇获之
卷二 第 13b 页 WYG0688-0474d.png
年王琳一日未死则梁一日未亡敬帝之后尚有明帝
此梁本纪之所宜收者王琳乃心王室天之所废必欲
兴之衍梁祚至七十五年之久此梁列传之所宜收者
姚氏修本纪则删明帝修列传则削王琳不如何之元
所纂梁典犹存其行事而不没其实为一时之良史也
姚氏之意以为身为陈氏之臣登萧庄于本纪则无以
处乎霸先是明以篡逆之名加之矣陈书既目王琳为
寇欲为之立传则必置之熊昙朗留异陈宝应之间曲
卷二 第 14a 页 WYG0688-0475a.png
加忠臣以反覆喜乱之名义复有所不敢而心且有所
难安不得不散见其事于陈书诸传之中而深没其名
于梁书列传之内此则姚氏作史之大凡也愚谓霸先
之篡逆由立梁敬帝而益章霸先之猾贼因袭王僧辩
而愈著本纪既有敬帝何必无明帝列传既有僧辩何
必无王琳梁代之史要当以何氏之典为正
 北魏书
  出帝纪
卷二 第 14b 页 WYG0688-0475b.png
永熙为高欢所迫胁间关西走弃黄屋之尊蹈匹夫之
行谁为致之魏氏加意掩饰归狱侍臣乃云奔陜之役
事由斛斯颠倒是非欲盖弥显宜其书被秽史之名死
有发骨之惨也孝静不立本纪后人所补魏氏目为亡
国之主君臣之名直可勿立矣诸如帝纪之中江左呼
为岛夷国主类书名氏通使曰朝著代曰僭无异夜郎
之自比汉大倭国之相矜日出天骄之臣口无逊焉乌
足怪乎或曰修魏史者是不一家既有崔浩高允操觚
卷二 第 15a 页 WYG0688-0475c.png
于前复有李彪崔允续简于后然则夸张之词又非魏
收一人独执其咎也
  高湖传
此传专为齐神武而作也江左相沿竞称门地北土学
步事在效矉汉高太上本出布衣卯金再兴率由田舍
初不见病当时要亦无伤帝业自史笔多佞曲加缘饰
张汤七叶显荣遽削酷名长孙一女皇后遂滋溢美况
天子父祖敢无谀词至于高谧非石渠辨论之器乃云
卷二 第 15b 页 WYG0688-0475d.png
缮录遗书树生无金马玩世之材猥云浮沈辞爵跻鲜
卑于华胄讳罪徒为考终秽史固然理无庸怪也
  崔浩传
传云浩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按伯渊博通强识
材敏夙成结发登朝旋至通显晚成之语诚所未解太
武御粥之赐至尊固已知何俟妻母王氏始奇浩才能
乎伯渊以多才杀身议事广肆雄辩逸伦祗以太曜华
采遂致国书刋布倘能韬晦便成令器果如史氏所言
卷二 第 16a 页 WYG0688-0476a.png
闵湛郗标二人之谄词又何自而入耶
  司马叔璠传
司马国璠以乱谋坐诛此休之子文思传中已明列之
据云文思与淮南公国璠池阳子道赐不平伪相亲与
引之饮宴国璠性疏直因酒醉遂语文思言已将与温
楷及三城胡酋王珍曹栗等外叛文思告之皆坐诛及
读叔璠传则云世祖平统万兄弟俱入国国璠赐爵淮
南公卒无子爵除叔璠安远将军丹阳侯卒由此言之
卷二 第 16b 页 WYG0688-0476b.png
国璠复似善终者岂国璠如绛市之囚阅日而复苏耶
岂拓跋宽政罪人之子并得畴复爵邑嗣绝而复除耶
吾阅封玄之传以国璠事连坐四子一旦并命则叔璠
同产未必终保通侯之赏竟免欧刀之戮史氏失诬可
据信耶
  源子雍传
子雍传云子雍战败被害年四十子延伯传云随子雍
北讨与葛荣战殁时年三十四父子之年相距七岁当
卷二 第 17a 页 WYG0688-0476c.png
由笔误耳
  薛辨传
薛士达被宠节闵输情关中神武图王深见疾忌史氏
因之遂施曲笔厥祖破胡没其操行乃父延智删其公
方惟存官阀直等平流薛氏河东右姓汾阴望族门膺
宠爵家植文宗祗以士达不忘本朝普泰太昌之间稍
见同异因而目俊才为肤学指特达为曲引始祖甚得
人和书为憍慠易箦本属考终诋以恶疾总之天子所
卷二 第 17b 页 WYG0688-0476d.png
爱史官亦爱之天子所恶史官亦恶之薛氏不立佳传
代为大家吹毛魏收之书不过谄子邮而已
  罗结传
结孙拔高祖时进爵为王拔孙延天兴中骠骑将军按
天兴属太祖初立年号拔仕孝文其孙必非道武骠骑
盖纪年偶误也魏收于崔鸿十六国春秋议其事在元
年者纪之二年事在二年者纪之元年以为失在不考
愚谓崔鸿所误止一年二年之近收所误者乃至数十
卷二 第 18a 页 WYG0688-0477a.png
年之久彦鸾有知应笑人尔
  刘休宾叔父旋之传
据云旋之子法凤法武高祖选尽河南人士法凤兄弟
无可收用不蒙选授后俱奔南法武即孝标也按孝标
才名迥秀炤耀江左彼自弃其南金复笑并得燕石鱼
羊之臣代拓跋护前不亦异乎
  李平传
按北齐李庶同王松年卢斐共讼魏收史不实庶则以
卷二 第 18b 页 WYG0688-0477b.png
祖平传载为陈留人家世贫贱故也王松年则讼王慧
龙传自云太原人卢斐则讼卢同附卢玄传内及阅魏
书慧龙之传诚如所讼卢同巍然缀张烈之首未尝附
卢玄末此收本传所云与崔绰同改者也至于平传本
云顿丘人彭城王嶷之长子初不易其土著薄其门地
斯岂收受讼后自行改草耶被敕武成虚心直笔耶细
考当年魏收为杨愔高德正所左右王卢髡鞭受辱李庶
殒命临漳生者犹虑投诉死者讵惜舞文苟能抑情审
卷二 第 19a 页 WYG0688-0477c.png
克帖心改窜顿丘亦属名家收本传中何不言与卢氏
同改乎载阅隋史文帝以收书不实命魏澹颜之推辛
德源修魏书九十二卷唐艺文志中有张太素后魏书
一百卷兹得非二书之笔乎收书往往散逸多取北史
及高氏小史补之高氏小史或复取材于魏澹太素之
书未可知也若收本则宜如李氏所讼尔
  李崇传
传载明堂国学一表李伯药北齐书以为邢邵所上纪
卷二 第 19b 页 WYG0688-0477d.png
之邵传中李延寿北史仍其文而不变其小异者北齐
书则以杨愔魏收与邵所同请灵太后答令云云北史则
以杨愔魏元义与邵所同请灵太后答令云云愚思邢
魏年事稍远实并肩事主名誉相次何故述史时忽以
子才之笔移为继长之文岂伯起轻薄性成忌刻素著
子才名位远出其前遂错乱表疏谓子才经国大章率
由蹈袭前辈聊以报偷窃任昉之语耶及细考二李之
书玩其文势邢奏应在太昌之后太昌属出帝年号此
卷二 第 20a 页 WYG0688-0478a.png
时元义久诛灵太后已沈枯骨何由署名祸水无因作
答即神龟正光之年子才遵彦位未通显敢与尚书领
军连名进牍且据伯药之史伯起身列其中三人通关
大议无故以河间上章易为顿丘拜表语情已绝徵理
必无斯则魏书存实而二李失之卤莽也
  崔休子叔义传
传云叔义坐兄㥄铸钱为城阳王徽所杀究其实铸钱
者兄叔仁非兄长儒也魏收素与崔㥄有㕁曲借家事
卷二 第 20b 页 WYG0688-0478b.png
诬蔑羊肸可以代乐鲋马牛可以变向魋有是理乎佛
助轻薄儿惊蛱蝶之号良不虚耳
  李彪传
魏收修魏史忌前忮胜无与为辈畏人形其短乃引房
延祐辛元植睦仲刁柔裴昂之高孝干之徒与之共事
诸人悉无纂述才收遂得耑肆其长史中魏臣凡预国
书之任者靡不曲加绳削绝无推崇先进之义邓渊刘
模綦俊山伟固无足论崔浩高允既以编年之体短之
卷二 第 21a 页 WYG0688-0478c.png
崔光李彪踵迁固之例复以无所成就病之官兼著作
郎各善词职任起居便形纰陋历排前哲自以为功愚
谓崔长仁殒命所司李道固白衣东观二公腐毫辍翰
盖亦有年岂于国史之任分寸无补而一代著述必仰
成于魏收一人之手以愚意断之凡自太和景明以前
纪传之光明俊伟者表志之鸿博整雅者悉属长仁道
固所裁定不过拱手述藁特于列传中意有轻重则上
下其手耳景明以前所著宜曰魏收魏书庶几史记存
卷二 第 21b 页 WYG0688-0478d.png
马谈之论前汉留孟皮之名同一义例乎收雅畏其如
此书成时即取崔李之本烧之盗掠前美掩为己作冢
无存骨殆以报焚如也
  阳固传
阳固为北平太守贪虐为中尉李平所弹坐以获罪此
载在魏起居注可證也今收为固传乃云出试守北平
太守甚有惠政久之以公事免又云大军征硖石李平
奇固勇敢军中大事悉与之谋然则初读弹文继招入
卷二 第 22a 页 WYG0688-0479a.png
幕起居为墨吏国史为循良抑何翩反之甚愚谓官论
美恶不论荐弹非其罪也输作城旦逾章其荣如其罪
也拥笏垂鱼适昭其辱收何必曲为阳氏讳耶
  尔朱荣传
荣传有二失论所云韦彭伊霍不与焉广载诏文代尔
朱扬厉一失跋扈巨迹弇鄙琐状悉掩不载二失论所
云世称受荣子文略金代作佳传者也愚谓在收为笃
论不足深怪孝昌正光之间灵太后淫纵不制郑俨李
卷二 第 22b 页 WYG0688-0479b.png
神轨浊乱宫闱狼不食子甘心酖儿此时向雒无师气
噎欲死即河阴之役太阳酷滥衮衮朝贵既恋儿朴奚
辞萧斧窃谓元义即为猾贼不得不以废灵太后为快
举尔朱荣即为剽虏不得不以沈灵太后为大功况乎
葛荣驱元颢除萧宝寅万俟丑奴历平剧难厥勋不细
倘其一心庄帝不萌悖逆毁赵元则之禅文斥李显和
之九锡谓之韦彭伊霍夫复何过况魏收所论乃反语
非正辞乎愚故责其二失并为释谤
卷二 第 23a 页 WYG0688-0479c.png
  尔朱兆传
天柱一日不死则高欢一日附秀容高欢一日不死则
侯景一日附渤海俟其既死他无足虑则乘间而起各
释私图奸雄心事大都同也史官作兆传言高王忠义
恶兆犯顺冀其必败将举义师以夹辅王室由此言之高
欢洵魏家之纯臣矣步蕃之师曾被大行密诏高欢何
故代兆摧拉高王又将如狗为人所嗾也总之尔朱弱
飏去尔朱强复依人反覆观望以规利便彼所以不与
卷二 第 23b 页 WYG0688-0479d.png
兆协规者兆属粗人计可缚取尔朱一族期功强近人
身既恶啖之皆可下咽故假大义之名灭亲昵之党媮
取权籍自开伯府其于魏室存亡庄帝生死犹之秦越
肥瘠何足介意史官曲为美言将无所谓颜厚有忸怩
耶曰不然北来诸将酒肉既丰高王府中美官可欲而
斧质可惧欲与惧并史态出矣
  张普惠传
张洪赈一传衮衮至四千馀言表疏悉载不由纸费传
卷二 第 24a 页 WYG0688-0480a.png
中之最繁最悉者惟杨播一门及此传而已推其故魏
收父子建为益州刺史有赃罪普惠受使简摄事随得
释子建父子感其恩为传以报之崔休罗同劈楮为尔寂
寂普惠杨椿下笔不自休国史之任借酬恩怨大可怪
也传中隐益州验赃之事惟载行台遣使之失以为杨
公熙扇惑子建有先见焉不克以行干蛊而徒以文盖
愆谁知修史之家类非一氏他人已载笔特书其后耶
  斛斯椿樊子鹄贺拔胜传
卷二 第 24b 页 WYG0688-0480b.png
与齐异规定称谋逆投身西魏率曰不材此是魏书大
病斛斯人定可但不从神武敢于致难遂至躬受诋谯
集诟弥甚耳凡易代之际人臣乃心故主辄蒙恶名无
由昭雪史官随时俯仰巧取世资或以兴王自有爱憎
或以胜国须留忌讳历代类然不独一伯起氏也唐人
纂隋书目君素为义及本朝修元史奖闵本为忠此由
帝王比踪尧舜所以史官并辔董南史之良否君与臣
实交任之贺拔兄弟无令狐周书几为魏佛助所掩读
卷二 第 25a 页 WYG0688-0480c.png
史者于鼎革之世不可不三思母徒依史官生活也
  节义传
节义传中石祖兴可削也祖兴营太守县令两丧赐爵
上造以愚言之守令悉属王官果有治状恒典自有国
恤即无赐襚家人或能视含何烦部民屡出办丧此尽
善事上官逢迎当涂者之所尚李锥郭尖优为之耳故
曰祖兴宜去或曰然则石留之葬县令黄宣也张安祖
之殡县令元承贵也二人犹之石祖兴也二人亦宜去
卷二 第 25b 页 WYG0688-0480d.png
曰是不然本传明言之矣黄令无期功强近之亲元令
有弱息旅魂之痛所治有行德者急录其行以风薄俗
可也
  良吏酷吏传
杜纂不宜列良吏传郦道元不宜列酷吏传杜纂降贼
受其伪署后劝葛荣水灌信都循良之吏岂其屈膝绿
林一城何罪俾民皆鱼胸有虿尾居然可睹此人而跻
之良吏则孙侨先宜款萑苻卓茂不嫌事赤眉矣郦道
卷二 第 26a 页 WYG0688-0481a.png
元抗灵后之旨正丘念之罪正气凛然邦之司直即其
器业微峻无太丘醇酒之风有龙门破柱之气遽加酷
名失在诬蔑况阴盘穿井有死靡贰不入节义之传横
被毛鸷之名良史所深斥也
  王睿传
王洛诚以日者之儿负辟阳侯之宠恨无淮南袖锥纵
淫人考死史官纪其子姓条分派析宛同宗谱推其由
然王椿之妇系佛助次姑以琐琐姻娅之故遽使魏朝
卷二 第 26b 页 WYG0688-0481b.png
国史移为太原家状不亦怪乎
  僭晋司马睿传
江东虽小正朔攸在史官于典午南渡视同羌羯载厥
土风申申相詈崔彦鸾十六国春秋推崇江左不复厝
笔即其文史犹人而器识固已轶伦矣诸国唯铁弗慕
容沮渠蒙氏庶几可存盖以参合统万之师姑臧和龙
之役魏之取威定伯实在斯举其馀须尽削之以入晋
书抑更有说焉金行失次五马渡江诸国藉警风尘家
卷二 第 27a 页 WYG0688-0481c.png
思逐鹿短垣自踰靡国不有成则为拓跋不成则为铁
伐徒何耳愚意凡诸帝制自为互吞互灭初不因魏氏
起家及不在称臣贡献之列者悉可不载窃又谓苻坚
有国书如姚秦张凉如慕容燕如拓跋魏皆须附录凉
州玄壤既入其版图鱼羊老羌复甘为臣妾或衔璧称
藩或服官扬历倘淝水不衄簪笔有人畜四姓为小侯
差可无愧
  自序
卷二 第 27b 页 WYG0688-0481d.png
作史之家类有自序迁固以来尚矣序中不过述作史
大指及先代统系所由而已从未有自立佳传者魏收
矜克性成躬自夸诩其使梁也奸秽狼籍买婢宣淫馆
客由此得罪自传则曰副王昕聘萧衍昕风流文辩收
辞藻富逸衍及其群臣咸加敬异其修史也实得阳休
之之力休之左右之始有兼著作之授自传则曰初帝
令群臣各言志收曰臣愿得直笔东观早出魏书故帝
使收耑任其才名本出温邢之后且又年事不侔自应
卷二 第 28a 页 WYG0688-0482a.png
推先之乃于静帝人日之问则曰时邢邵亦在侧甚恧
焉称述文襄之语则曰今有魏收便是国之光采我亦
使子才子升时有所作至于才气并不及之其意陵轹
二人直出其上逮遵彦欧叔出米之斥更痛于当涂遂
逝之刺而岳岳之鹿终逢折角矣其父子建为东益州
刺史几以赃败自传则曰子建自出为藩牧董司山南
居脂膏之中不以财利经怀及归京师家人衣食常不
周赡此则为亲者讳兼合于古者作铭言善不言恶之
卷二 第 28b 页 WYG0688-0482b.png
义未可深非也
  天象志
志云永熙二年四月己未朔日有蚀之占曰君阴谋三
年出帝为斛斯椿等诸佞关搆猜于齐献武王托讨萧
衍盛暑徵发河南诸州之兵天下怪恶之按日食者阳
消阴长之机君弱臣暴之象高欢胁主至于出令辰弗
集房大象昭然不曰臣有逆节翻谓君有异谋兹岂京
房易占之术刘向洪范之学耶志云十五年乙丑月犯
卷二 第 29a 页 WYG0688-0482c.png
牵牛占曰大臣有忧十七年萧赜死后人以为大臣疑
当作吴越盖笔误也愚谓魏书以江南为岛夷以齐武
为大臣皆事之发粲者
  地形志
常山郡注云后汉建初中为淮阳永元年复今按后汉
书章帝建初四年四月徙常山王炳为淮阳王和帝永
元三年五月绍封故淮阳王炳子侧为常山王炳传云
徙淮阳王以汝南之新安西华益淮阳国炳自常山徙
卷二 第 29b 页 WYG0688-0482d.png
封淮阳非改常山为淮阳魏氏据范书而误建初徙炳
封则以为章帝易郡名矣永元绍侧封则以为和帝复
郡名矣总之读东汉诸王傅未详耳
乐陵郡厌次县注云后汉曰富平孝明改按汉书成帝
好微行尝自称富平侯家人则富平封邑两京己著不
应后汉始改或富平自有两邑厌次为富平犹之安险
为安喜苦陉为昌曲逆为蒲阴耶
  灵徵志
卷二 第 30a 页 WYG0688-0483a.png
此志历志咎徵上合春秋纪异之义及其哆口诸祥则
犹之休文符瑞之篇而已志中白鼠为灾白狼白鹿为
瑞按穆天子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由是荒服
不至则白狼白鹿未必不与白鼠同类也志载宣王得白
狼而犬戎服不知出自何书应是误以周穆为周宣耶
  释老志
史官立志上关王政次系国体然后奋笔从之二氏之
学任其并存天地之间于事已毕乃剖厥源流详其宗
卷二 第 30b 页 WYG0688-0483b.png
系楚英之盛馔徒存燕昭之灵气何在岂深悼时非普
诫世主续司马封禅之书耶封禅义主于讽释老情存
乎劝窥其意指归命鹫峰之侧荡心五城之间行非鸠
摩不嫌登肩而抱儿术无栾大何惜系印以尚主斯尽
外道之招殊非经国之典吾欲删之以严史例 按外
史释迦实以周昭王时生志以为周庄王时生者非
一罽宾沙门昙无谶也在沮渠传则以为妖恣宣淫受
拷而死在释老志则以为言事多中从容就命二者从
卷二 第 31a 页 WYG0688-0483c.png
志乎将从传乎
传作昙无谶志作昙摩谶无摩声相近故转而讹耳
魏收之书颇有史裁四夷之传不袭旧文十志之中无
溢前代比之沈约宋书才藻不如而断限差胜所以魏
澹张太素之书皆废而此史独行但传中每详亲娅不
畏烦碎虽谱牒之旧己久氏族之考方兴质之史笔终
乖体要宜当时杨愔极袒魏氏尚以此见短也至其抑
魏伸齐谄渎备至举按恣情妍丑顿易即无王李二家
卷二 第 31b 页 WYG0688-0483d.png
之讼秽号自应喧播矣
 
 
 
 
 
 
 史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