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686-07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鉴荅问卷五
            宋 王应麟 撰
 昭帝
  遣使祠凤皇于东海
或问臧文仲祀爰居孔子以为不知孝昭祀凤皇可谓
知乎曰凤皇在少皞氏见于传在舜载于书在成王咏
于诗未闻以为瑞而夸耀之也汉史书凤皇自孝昭始
卷五 第 1b 页 WYG0686-0701b.png
帝在位三年矣有星孛于东方未闻其戒惧也又无冰
未闻其销弭也星又孛于西北未闻其修省也黄鹄下
建章而公卿上寿凤皇集东海而遣使往祠春秋书菑
异而不书祥瑞帝岂未知之乎成王幼冲嗣服祈天永
命永敬厥德畏天以自儆非恃天以自矜也孝昭飨国
才十三年虽曰通保傅传孝经论语尚书而大臣无格
心之业诸儒无陈善之助明哲过于成王寿考乃不逮
焉其责盖有在矣故人君之进德人臣之辅治不可以
卷五 第 2a 页 WYG0686-0701c.png
无学
  诏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
或问贤良文学与公卿共议自此始欤曰公议之屈伸
世道之否泰系焉公议达于上则为泰公议郁于下则
为否盘庚命众悉至于庭无敢伏小人之攸箴周司寇
掌外朝之政致万民而询焉士传言庶人议皆有言责
此圣王所以通天地之志也汉之有议犹为近古自高
帝十二年始诏诸侯王议其后丞相列侯宗室大臣吏
卷五 第 2b 页 WYG0686-0701d.png
二千石下及博士议郎皆得预议若贤良文学之士登
进在庭与丞相御史辨难盖自始元六年始孝昭初政
所问者民之疾苦教化之要可谓知所先务矣当时民
之疾苦莫甚于聚敛教化之要莫急于仁义贤良唐生
文学万生之徒六十馀人对以罢郡国盐铁酒𣙜均输
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汉朝公卿少知治体庶乎弛
苛征以瘳民瘼开义路以厚民俗而车丞相括囊持禄
桑大夫放利怙权谠言私说如枘凿之难入佩剑之相
卷五 第 3a 页 WYG0686-0702a.png
笑虽罢𣙜酤以塞责而盐铁均输之法未之有改千秋
弘羊不足责也任是责者非霍将军乎易之剥始于下
其象曰上以厚下安宅所以救剥也弘羊剥下之蠹极
矣小人剥庐诛戮及之以利为利菑害并至大学之戒
深矣贤良文学之言不行于始元而论议垂不朽诵之
犹使人兴起一时之屈千载之伸故曰公议与天地相终

  霍光
卷五 第 3b 页 WYG0686-0702b.png
或问霍光辅少主不行宽大之政而务为严刑其不学
之蔽欤曰宽则得众严刑非所以为治也武帝之罔尝
密矣而奸宄不胜守成之君方在冲孺当迪之以仁厚
不宜导之以刑罚燕盖上官之诛有风霆而无雨露一
桑迁之逋窜匿者以赦除罪而廷尉少府左冯翊皆坐
重法杜延年奏记谓间者民颇言狱深吏为峻诋则持
刑之严可见矣伊尹诰太甲曰民罔常怀怀于有仁周
公戒成王曰其勿误于庶狱光居伊周之任不以伊周
卷五 第 4a 页 WYG0686-0702c.png
之心为心何以养君德寿国脉乎昌邑之废诛其群臣
二百馀人光之忮心若此所以殄厥世也且光擢用安
世延年抑以张汤杜周之子欤二人宽和能盖厥父之
愆张杜有后霍氏灭焉宽严之报时乃天道可不谨哉
  侍御史严延年劾奏太将军光擅废立
或问吕成公谓大哉延年之奏也夷齐之后一人而已
然则霍光非欤曰君臣之典叙于天万世不可易也伊
尹放太甲而孟子谓有伊尹之志则可霍光废昌邑君
卷五 第 4b 页 WYG0686-0702d.png
子亦曰有霍光之志则可无伊霍之志则凡置君不如奕
棋者肆其罔极君臣之大伦斁矣光以大臣黜昏立明
公于天下非私意也忠于社稷无篡志也延年犹言其
罪而朝廷加肃大将军之威屈于一御史立万世名义
之大闲亦夷齐扣马之心焉权臣反易天常若魏司马
师废齐王吴孙綝废会稽王盖以光为口实而范粲桓
彝守死无二正君臣之分以明春秋之法乱臣贼子庶
有惧乎以此坊民王彪之于海西之废乃取霍光传定
卷五 第 5a 页 WYG0686-0703a.png
礼仪以党贼温闻粲彝之风亦少愧哉沙随程氏曰延
年女罗紨为昌邑王贺妻生子女持辔汉人风俗之厚
故不以为嫌然此不足以疵延年也延年之弟彭祖学
春秋延年为古人之所难其讲闻圣经之义欤
  蔡义为丞相
或曰宰相任天下之重必选天下之望自大将军光持
国柄丞相充位田千秋谨厚自守犹曰武帝所命也继
以王䜣录录无闻若杨敞蔡义皆给事大将军幕府者
卷五 第 5b 页 WYG0686-0703b.png
相乎相乎媮合苟容而已乎曰汉相之轻久矣权在近
臣则公孙弘受其诘难权在九卿则石庆无所闻决若
公孙贺涕泣不受印绶全身免戾者鲜矣鼎足之折艮
腓之随何有乎经纶之业霍氏之盛太阿在手百官事
其奴𨽻视丞相亡如也论相人主之职而为大将军之
私臣䜣敞义之徒如脂如韦如河中木汎汎东西徒曰
易制云尔其后宦者弄权则如玄成如衡外戚擅国则
如禹如光窃相之名备员尸禄纪纲之坏威福之移曰
卷五 第 6a 页 WYG0686-0703c.png
非我责也汉以是乱亡迨及东都鄙夫患失师师非度
邓彪之附窦胡广之媚梁捧土揭木寘诸百官之上不
耻也其失在将相之权分噫三代政出于一而将即相
之任两汉政出于二而相为将之役以霍光之忠犹不
免于专亦可叹夫
 宣帝
  大将军光稽首归政上谦让不受
或曰光之归政其有明农之志欤帝之谦让其有公无
卷五 第 6b 页 WYG0686-0703d.png
困我之诚欤曰泰之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此
大臣事君之法也霍光克果断而无含容遗遐远而昵
朋比非决于退者也废贺立宣可谓冯河之勇吏民当
见露索挟持萧望之不从遂弃不用包荒之量安在儒
生不避忌讳大将军常雠之其能不遐遗乎子及兄孙
为中郎将领胡越兵两婿为东西宫卫尉兵柄萃于一
家谓之朋亡可乎光果欲归政鉴穰侯之覆辙追子房
之高风避权远势翩然引去子孙姻戚悉解宿卫庶可
卷五 第 7a 页 WYG0686-0704a.png
免于阴盛亢阳之疑而光不能也帝自在民间闻霍氏
尊盛日久内不能善今也谦让不受以优礼之诸事关
白以尊崇之帝心疑忌益甚矣吝权以养威邪谋以速
祸此光所以坠厥宗也然帝亦有过焉郑庄长叔段之
恶祭仲言之不听公子吕子封言之不听帝亦纵霍氏
之骄张敞言之不纳徐福言之不纳非爱之也梅子真
云自霍光之贤不能为子孙虑故权臣易世则危尝谓
光为不智宣帝为不仁
卷五 第 7b 页 WYG0686-0704b.png
  夏侯胜曰武帝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或问庙乐之制曰礼祖有功而宗有德祖一而已始受
命也宗无豫数待有德也汉高帝为太祖若周之后稷
孝文为太宗若周之文王孝宣又尊孝武为世宗若周
之武王其乐舞则高庙曰武德孝文庙曰昭德孝武庙
曰盛德此其制也然则夏侯胜何以谓武帝无德泽于
民曰宗必有德武帝却戎狄辟疆宇而海内虚耗户口
减半故曰无德泽也汉法虽严而昌言谠论之臣凛凛
卷五 第 8a 页 WYG0686-0704c.png
不可夺胜可谓直矣自唐而后继体之君未有不称宗
不以德也增七庙为九庙而亲尽迭毁之礼废诸儒之
议岂有如胜者乎前辈谓宣帝时有大议论三严延年
以不道劾大将军夏侯胜言武帝不宜立庙乐有司谥
故太子曰戾皆后世所不能及我思古人谁其嗣之
  魏相因许广汉奏封事
或问相魏相陈春秋世卿之戒欲损夺霍氏之权其识远
矣乃因许伯奏封事何欤曰在易之垢一阴始生五龙
卷五 第 8b 页 WYG0686-0704d.png
夭矫于上而不能制羸豕蹢躅之孚圣人是以有系于
金柅之戒魏相学易者也柄臣之蘖未除外戚之萌将
长正学以言何患不从昔商鞅因景监而赵良寒心以
相之贤而诡遇求获其能引君当道乎既因许伯奏封
事复因之白去副封及上书諌击匈奴又曰顾与平昌
乐昌平恩侯详议急于行其言而不由其道遇主于巷
而明夷入于左腹异日之忧方大也汉之祸成于外戚
谁生厉阶非相之责欤孔子济时之志切矣谓媚灶获
卷五 第 9a 页 WYG0686-0705a.png
罪于天枉尺直寻不可为盖进以正可以正邦若相之
所行可谓正乎宣帝号为枢机周密而威福之柄潜移
于外戚许伯白使弟舜监训太子家帝闻疏广之对而
相谢以非臣等所能及则相不敢违许伯矣黄霸为相
荐史高可太尉诏责以越职则霸亦欲附史高矣戚党重
而相权轻履霜于宣坚冰于成非一朝一夕之故魏相
不能救其源刘向梅福犹欲遏其流何异一篑之障江
河哉
卷五 第 9b 页 WYG0686-0705b.png
  五日一听事
或曰五日一听事昉于此欤曰周官师氏注云王日视
朝于路门外之位天以日运故健日月以日行故明一
日二日万几不可斯须怠也古者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虫飞而会盈日出而视朝朝退而路寝听政日中而考
政夕而纠虔天刑日入而絜奉粢盛不敢一息自暇自
逸五日一见公卿其不旷天工违时几乎此汉制之不
如古也自武帝游宴后庭诸奏机事多以宦人主之迨
卷五 第 10a 页 WYG0686-0705c.png
宣帝时中书令仆弘恭石显始用事公卿之进见益疏
奄寺之委任益亲自是贤臣远而近习炽传曰一日不
朝其间容刀萧周困于弘石岂非宣帝开基之失欤厉
精为治若可喜也昏椓靡共君子惧焉戚宦缔党以陷
正人厥后宦官退而外戚专汉之亡也忽焉泰之九三
有艰贞之戒魏相言易阴阳亦知平陂往复之机乎是
故以日视朝亲君子之时多亲近习之时少世道可常
泰也
卷五 第 10b 页 WYG0686-0705d.png
  太守吏民之本数变易则下不安
或曰吏治必久而后成欤曰文中子见牧守屡易谓尧
舜三载考绩仲尼三年有成三代之兴邦家有社稷焉
两汉之盛牧守有子孙焉不如是之亟也无定主而责
之以忠无定民而责之以化虽曰能之末由也已盖自
秦罢侯置守汉兴郡国参错曹参相齐九年田叔守汉
中十馀年二千石长吏安官乐职上下相望莫有苟且
之意武帝时司𨽻部刺史察劾渐苛然汲黯治淮阳犹
卷五 第 11a 页 WYG0686-0706a.png
十岁宣帝惩数易之弊张敞为京兆九岁黄霸为颍川
八年龚遂为渤海数年王成以异等赐爵增秩朱邑以
治行入为列卿萧望之自平原为少府复试三辅赵广
汉于京兆尹翁归于扶风韩延寿以冯翊满岁然后为真
其良民吏有章劾事留中会赦壹解有尊重难危之势
无威权素夺之忧循吏传六人其四人在宣帝之世斯
久任之效也不宁唯是魏相为丞相九年丙吉为御史
大夫八年任三公如此其久杜延年为太仆十五年于
卷五 第 11b 页 WYG0686-0706b.png
定国为廷尉十七年任九卿如此其久是以综核名实
考试功能皆得以尽其才称其职矧郡国守相岂有单
辞转易送迎烦费者哉子产为政三年而民诵子路冉
有比及三年可使有勇足民速成不若美成治道无以
易此
  置廷尉平
或曰路温舒传宣帝初即位上书言尚德缓刑通鉴载
于地节三年何欤曰温舒之书曰初登至尊盖在即位
卷五 第 12a 页 WYG0686-0706c.png
之初刑法志云宣帝即位温舒上疏上深悯焉乃下诏
置廷平帝纪地节三年初置廷尉平故通鉴载温舒上
书于是年也或曰志云于是选于定国为廷尉求明察
宽恕黄霸等以为廷平考之百官表于定国地节元年
为廷尉非置廷平之年也黄霸传云宣帝即位闻霸持
法平召以为廷尉正通鉴载于本始元年皆与志异何
欤曰定国为廷尉已三年霸为正不为平此志之误也
曰志云孝武禁罔寖密宣帝自在闾阎知其若此黄霸
卷五 第 12b 页 WYG0686-0706d.png
传云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幼霍光秉政上官桀等作
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繇是俗
吏上严酷以为能宣帝在民间知百姓苦吏急然则秦
有十失其一尚存非独武帝之过亦霍光之过欤曰政
有因有革武帝用法之深霍光因而不革绳下益峻不
可谓知时务之要宣帝好观申子君臣篇所用多文法吏
忠厚之泽斩焉志谓狱刑为平矣号云者名然而实不
然霍光不务德教而务刑罚既失于前重以魏相之严
卷五 第 13a 页 WYG0686-0707a.png
毅赵广汉之诛相实为之能称上意不能正君心大臣
辅德之责未尽乃取文王之罔攸兼者而躬听之此郑
昌所谓理其末也以刑名绳下以法律为诗书帝之治
体可见精神虽强元气已索不待优游不断之主而汉
业之衰已兆矣然则正其本当何如曰临下以简御众
以宽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谓能省刑本郑昌乃以删
定律令为先抑末矣
  减天下盐贾
卷五 第 13b 页 WYG0686-0707b.png
或曰盐贾之贵其始于东郭孔桑欤曰管子海王之篇
计口赋盐渠展之煮得成金万斤景公设祈望之守燕
有辽东之煮非始于汉也汉胶东鲁国食盐取给邻郡
犹未竭利尽取也东南负海之郡唯会稽之海盐置官
犹有遗利在民也至是减其贾以便民食其后平当言
渤海池盐且勿禁以救民急犹以恤民为先不颛于裕
国也汉之盐贾史策不书唐天宝至德间每斗十钱乾
元元年第五琦加百钱贞元四年江淮斗增二百为钱
卷五 第 14a 页 WYG0686-0707c.png
三百一十后复增六十河中两池斗为钱三百七十民
困高估至有淡食者有以榖数斗易盐一升顺宗减江
淮盐价斗二百五十河中两池斗钱三百然天下之赋
盐利居半其法视汉益密矣诗曰民之质矣日用饮食
周官盐人所掌共祭祀宾客膳羞而已无与于民食也
汉文之弛山泽不得见地节之诏其有仁民之心乎
  宋畴议凤皇贬
或曰元康元年之诏始言嘉瑞帝之骄色见矣宋畴议
卷五 第 14b 页 WYG0686-0707d.png
凤皇未至京师不足美其至也可以为美欤曰自畴之
贬箴諌塞而䛕悦胜争言祥瑞以中其欲凤皇下郡国
凡五十馀所集京师者二集长乐宫东阙者一非果有
德以致之也帝号为核名实黄霸议以鹖雀为神雀无
异野鸟之为鸾上之所好欺伪从之颍川之凤盖可知
矣乐纬云五凤皆五色为瑞者一为孽者四章帝末凤
皇百四十九见何敞以为羽孽然则耀异物以文太平
直臣之所惧何足美哉动色于小康怫耳于忠孝儆戒
卷五 第 15a 页 WYG0686-0708a.png
无虞寅畏自度之言蔑闻也遣諌大夫王褒求金马碧
鸡之神此岂諌臣之职乎萧望之奏日月少光咎在臣
等亦坐左迁是以灾异为讳也奏水旱风雨之变一魏
相而止耳夫瑞不于物于其人盖宽饶不容二疏王吉
引去鸿鹄高翔远罻罗于九霄之表凤兮凤兮其肯览德
辉而下来乎
  初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
或曰赵充国谓兵势国之大事当为后法置属国以处
卷五 第 15b 页 WYG0686-0708b.png
降羌一时之利后世之害段颎曰先零作寇充国徙令
居内始服终叛至今为梗西羌之患横流于东汉至晋而
滔天矣充国徙羌其可为后法乎曰以地理志考之金
城郡昭帝始元六年始置今兰会湟鄯河州积石军之
地自武帝西逐诸羌渡河湟筑令居塞置护羌校尉羌
乃去湟中依西海盐池神爵二年金城置破羌允街二
县盖处降羌之地羌在湟河之南而汉地在湟河之北
谓之属国存其国号而属汉朝置都尉以主降者然羌
卷五 第 16a 页 WYG0686-0708c.png
之为患非自属国始也自王莽末西羌寇边人居塞外
金城属县多为虏有建武中陇西太守马援破先零降
之徙置天水陇西扶风三郡永平中窦固马武击滇吾
降之徙置三辅时建都河洛关中空虚于是羌虏始炽
陆梁凉雍蹂躏泾陇来如风雨去如绝弦段颎奋熊罴之
勇殄歼无遗育寇难略定汉祚亦衰西晋之乱姚氏以
羌种居扶风遂以虏羯并据中华其失自东汉徙于三
辅始或以充国迁先零内地为非又谓得之于屯田失
卷五 第 16b 页 WYG0686-0708d.png
之于属国不知金城非内地也不得不为充国辩
  盖宽饶奏封事
或曰宽饶之直似汲黯孝武容黯而孝宣不容宽饶何
欤曰于传有之犯上干主其罪可救乖忤贵臣祸在不
测故忠諌之士不难于万乘之君而难于帷闼之臣刘
陶死于汉孟昭图死于唐皆庸闇之主也孝宣之英明
而仇直言戮正士无异于庸闇宽饶之忤孝宣也忤恭
显也二竖以明习法令典枢机骎骎窃福威之柄宽饶
卷五 第 17a 页 WYG0686-0709a.png
刑馀周召法律诗书之语切中膏肓二竖所深忌执金
吾之议朋奸迷国者也宽饶既不免而杀萧望之张猛
京房之兆已形矣诗曰如彼雨雪先集维霰二疏王吉
见几而作惧昏㭬之祸也敷求哲人以辅后嗣昭令
德以示子孙孝宣学谷梁春秋而违不近刑人之戒自
谓杂霸道而齐桓宠寺人貂之失躬自蹈之岂所以垂
裕后昆乎战国之(缺/)  维之说谓便辟左右得之于
内则大臣为之(缺/)   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内
卷五 第 17b 页 WYG0686-0709b.png
刑馀之在斯(缺/)   日月之光者欤太玄曰月阙其
抟不如开(缺/)   曰明始退也孝宣之治如既望之
月其明(缺/)   犹在相位而无正君之学惜哉
  丙吉荐杜延年于定国陈万年上称吉为知人
或曰丙吉荐延年定国可谓知人矣万年赂遗外戚许
史倾家自尽尤事乐陵侯史高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谒
问疾遣家丞出谢谢已皆去万年独留昏夜乃归然则
吉悦万年之佞而荐之焉得为知人曰孔子云远佞人
卷五 第 18a 页 WYG0686-0709c.png
甚矣佞人之难远也魏勃之埽门而曹参贤之张汤之
造请不避寒暑而公孙弘称之躁竞者入青云恬靖者
委泥涂风俗日坏世道益以污浊故佞人之惑与郑声
同非刚明之贤孰能远之盖司𨽻无许史之属则罹大
戮陈万年有许史之援则列三公孝宣之政大略可睹
丙吉号为贤相犹爱巧媚而乐趋附若萧望之以礼节
倨慢之憾不能如祁奚之称解狐也吉尚得为知人乎
哉唐张九龄亦名相也喜萧諴之软美而惮严挺之之
卷五 第 18b 页 WYG0686-0709d.png
苦劲况不如九龄者乎尧舜畏巧言难任人周公戒成
王勿以憸人惧其易溺也陈万年谄丙吉而窃高位垂
没又以教其子是佞人之根滋蔓无穷末流波荡为孔
光之谄董贤王莽而汉鼎遂移故曰佞人殆
  匈奴款塞请朝
或曰荀悦谓萧望之之议僭度失序以乱天常非礼也
然则丞相御史之议是欤曰春秋公会戎于潜胡文定
公传曰无不覆载者王德之体内中国外四夷者王道
卷五 第 19a 页 WYG0686-0710a.png
之用以诸夏而亲戎狄致金缯之奉其策不可施也以
戎狄而朝诸侯位侯王之上其礼不可行也以羌胡而
居塞内萌夏之阶其祸不可长也荀悦之论合乎春
秋矣或曰甘露三年呼韩邪来朝龙驾帝服鸣钟传鼓
于清渭之上南面而朝单于朔易无复匹马之踪汉之
极盛也时王政君已在太子家是岁成帝生汉之亡始
于此其消息盈虚之运欤曰否之九五曰其亡其亡系
于苞桑大传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
卷五 第 19b 页 WYG0686-0710b.png
忘乱故盛之极衰之萌也儆戒无虞圣人谨焉齐桓公
十年始霸会诸侯于鄄十四年陈完自陈来奔篡齐者
已在齐矣渭桥之谒人皆以为汉喜甲馆画堂实兆新
都可不惧哉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患者国恒亡晋范文子欲释楚以为外惧萧鱼之会魏
绛有居安思危之规汉廷无直言骨鲠之臣玩其所喜
忽其所惧汉之忧不在匈奴而在宫闱不知苞桑之戒
故也大过受之以坎既济终于未济作易者其知几乎
卷五 第 20a 页 WYG0686-0710c.png
 元帝
  贡禹为諌大夫
或曰文帝以节俭而昌元帝以节俭而衰俭不足为欤
曰君道有要辨君子小人而已甚矣元帝之似唐文宗
也刘蕡对策曰汉元帝即位之初更制七十馀事其心
甚诚其称甚美然而纪纲日紊国祚日衰奸宄日彊黎
元日困者不能择贤明而任之失其操柄也蕡之言所
以规文宗也元帝所以失操柄者史高秉政于外恭显
卷五 第 20b 页 WYG0686-0710d.png
窃权于中戚宦缔从谗邪用事此宣帝受任之失国柄
不归于忠贤元帝不知君子小人之辨善善不能保而
君子之道消恶恶不能去而小人之道长细行之修饰庶
事之纷更何取焉君德刚则明柔则闇史谓元帝优游
不断刘更生亦云持不断之意者开群枉之门所谓不
断者史高恭显如山之难拔也杀望之猛黜堪更生何
其果断也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同归于乱无刚明之
资有柔闇之累焉往而不悖哉司马公讥贡禹不能责
卷五 第 21a 页 WYG0686-0711a.png
难补短禹也患失之鄙夫也石显既杀望之恐学士姗
已乃致意于禹深自结纳自九卿至御史大夫显之荐
也主瘠环为无义无命使刑臣礼于士臧坚羞之禹比
之匪人名节扫地饕荣一时遗臭千载尚何望其责难
(缺/)     交言李鄘耻为承璀荐引视贡禹犹
粪土也
  上初即位不省召致廷尉为下狱
或曰文帝即位明习国家事朝而问丞相一岁决狱几
卷五 第 21b 页 WYG0686-0711b.png
何元帝乃不省召致廷尉为下狱何其闇欤曰古之教
太子必讲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体用一
贯本末一理始于格物致知非寻章挝句而已汉世辅
翼亡具智囊为家令所亲非端士慱望延宾客所习非
正道元帝之傅可称者疏广受萧望之三人十二通论
语孝经又七年授论语礼服非不好儒也而君道政体
未之讲也柔仁之性发强不足善忘之疾神采益昏王
褒等之虞侍朝夕读诵奇文未尝积思经训也喜甘泉洞
卷五 第 22a 页 WYG0686-0711c.png
箫颂不过雕篆小技未尝属耳规諌也宣帝家庭训告
谓俗儒不达时宜未尝选真儒以开导其未至也一旦
嗣服忠良憸邪杂糅混淆冥然莫知所寄阍寺弄权玩
之掌股周公戒成王曰其勿误于庶狱矧大臣之受辱
其可误哉然岂独元帝之过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此非
宣帝之责乎望之堪更生同心辅政恭显诬为朋党系
之免之视如草芥君子周而不比群而不党自古小人
之害君子未闻加以朋党之名也为此说自恭显始善
卷五 第 22b 页 WYG0686-0711d.png
类尽去人主孤立一言丧邦千载流祸自汉迄唐空其
国无君子沦胥以亡朋党之说实启之噫非乾刚夬决
孰能扶正论破奸言哉
  萧望之
或问萧望之知元帝不可与有为而辅之不能去邪臣
而受其祸其失焉在曰晋文公问胥臣欲使阳处父傅
太子欢胥臣曰是在欢也质将善而贤良赞之则可济
若有违质教将不入其何善之为春秋书晋杀其大夫
卷五 第 23a 页 WYG0686-0712a.png
阳处父传曰君漏言也上泄则下闇下闇则上聋且闇
且聋无以相通夫阳处父之刚而使之傅太子其后言
中军易帅而襄公泄之处父所以召残贼之祸春秋书
襄公杀之失身害成君臣有责焉望之刚似处父免御
史大夫为太子傅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太子名为好儒
而丝竹鼓鼙之好已荡其心未尝闻大道至论以变其
气质柔不能强愚不能明也望之有愧于疏广之见几
矣作其即位无能改于其德未知臧否未别忠邪而遽
卷五 第 23b 页 WYG0686-0712b.png
白罢中书宦官谋疏机浅以蹈处父之祸帝于召致廷
尉犹不省望之子伋乃上书讼前事古之人量而后入
信而后諌纳约自牖因其明而导之也不明者可与言
哉望之既解印绶盖亦超然高举待君之一寤也刑馀
为周召自宣帝时典机枢其植根固大臣充位已久欲
亟图之难矣在易之豫以九四刚阳之臣承六五柔弱
之君是为危疑之地圣人处之之道曰勿疑朋盍簪惟
至诚求助而已望之使子上书非诚也同心惟堪更生
卷五 第 24a 页 WYG0686-0712c.png
二人其助寡矣焉能有济乎虽然望之正色立于朝不
与邪臣并处庶几古大臣之节矣
  上以朝日引见丞相责以职事
或曰元帝之世政在中书宦官丞相具臣也言者以灾
害归咎大臣何欤曰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不得其
职当去其位居其位不当诿其责于定国为相九年矣
脂韦苟容于史高恭显之间师傅之死忠贤之逐无所
諌正阴阳错谬黎庶流离非大臣之责而谁责乎然而
卷五 第 24b 页 WYG0686-0712d.png
典枢机之臣公议坌涌福威在手视君若委裘帝不之
责而独以诏条责大臣何明于此而闇于彼乎定国受
责而不知退及春霜夏寒日青无光复以诏条责而后
自劾不亦晚乎盖石显以定国易制使之尸相位当时
奄寺之势如燎方扬惟顽顿无耻可以安居鼎轴之任
不得已而去安车驷马宠光赫奕以为具臣之劝信乎
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也定国为廷尉赵盖韩杨之死
不能如张释之守法力争其患失有素相业不竞于斯
卷五 第 25a 页 WYG0686-0713a.png
见矣虽然咸股之随可吝过涉之凶无咎为定国而幸
未若为萧望之而不幸定国如石庆望之如汲黯汉相
若庆定国虽累千百无系于治乱若黯望之皆社稷之
卫风节凛凛千载有生气彼相何足数哉
  诸葛丰 贾捐之
或曰诸葛丰数称周堪张猛之美又上书告堪猛罪贾
捐之数短石显又为荐显奏称誉其美何其无特操欤
曰孔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诸葛丰以之孟子曰小有才
卷五 第 25b 页 WYG0686-0713b.png
未闻君子之大道贾捐之以之盖刚必养之以学才必
持之以德丰名为特立刚直劾外属诸章似不畏彊禦
然于堪猛昔誉今毁则失其操守捐之下笔言语妙天
下议弃珠厓有乃祖馀风然于石显乍佞乍贤则没于
权利矣丰之过小捐之之过大当斯时也邪正杂糅忠
谗并进二臣以好恶之私乱是非之实厥罪惟钧是故
君子小人之分为君为臣皆不可以不明辨在楚则乌
可鹊矣在秦则鹿可马矣真伪未易覈也齐威之霸不
卷五 第 26a 页 WYG0686-0713c.png
在阿即墨之断而在毁誉者之刑惟至明而已堪猛之
忠石显之邪不待明者而后知二臣反易白黑聋瞽其
君元帝心昏耳目塞退堪猛若坠之渊石显终其身不
去以忠为邪以邪为忠日中见沬明夷入于左腹未之
或知也虞书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举十六相去四凶
天命天讨之公也元帝若能知是虽百丰捐之其能蔽

  石显筦尚书尚书五人皆其党
卷五 第 26b 页 WYG0686-0713d.png
或问中书枢机之任尚书喉舌之官汉皆用宦者何以
清治原通下情欤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董子曰人君
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夫官名不正则万事
不得其正君心不正而能正朝廷百官者未之有也古
者天子左右之臣罔匪吉士不以憸人间之阍寺统于
冢宰奄之位止于上士内臣不敢挠外朝私昵不敢干
公议此圣王所以纪纲正而天下定也自汉武游宴内
庭始命宦者典事尚书谓之中书谒者置令仆射宣帝
卷五 第 27a 页 WYG0686-0714a.png
时恭显因以檀权中书在周为内史尚书在虞为纳言
其职至重而汉之用人至轻以闺闼埽除之𨽻簸弄朝
纲贼害諌辅威柄旁落而不悟危乱已形而不知至元
帝极矣周堪领尚书事古之常伯也乃因石显奏事堪
默默不去固未识行藏之谊然武宣之敝化未改太阿
之倒持难收堪亦末如之何萧望之犹不能正况堪乎
自时厥后官制益紊成帝罢中书宦者置尚书更用士
人东汉不任三公事归台阁而尚书为政本矣中书自
卷五 第 27b 页 WYG0686-0714b.png
成帝改为中谒者令魏曰中书监令权宠翕然而政自
中书出矣逮唐则中书尚书两令并为上相原其建官
之初皆汉宦者为之名之不正莫甚焉元魏侍中最重
而政在门下其后列为三省虽然以关雎麟趾之意行
周官之法度必自正君心始
  京房
或曰京房学易而不知浚恒贞凶之戒其未达易之理
欤曰邵子有言夫易圣人长君子消小人之具也及其
卷五 第 28a 页 WYG0686-0714c.png
长也辟之于未然及其消也阖之于未然一消一长一
辟一阖浑然无迹又曰圣人重未然之防是谓易之大
纲宦官之用事在宣帝时为一阴之垢当防而不防至
元帝时为五阴之剥小人长君子消不利有攸往而京
房犹欲救之房之学长于易之灾变得其数而不明其
理一旦欲去望之堪猛所不能去之疾其始召见也奏
考功课吏法可以遏恶扬善否乎不量其君之不明而
求其说之必行且石显气燄已成生杀在手视元帝之
卷五 第 28b 页 WYG0686-0714d.png
庸闇如木偶在偃仰之堂如虹霓来御日月无光犹云
蒙气之不解何见之晚也元帝谓临乱之君贤其臣本
心之明未泯谓房曰已论非不知其奸也显入左腹益
深房以过涉灭顶何欤曰帝非不欲去显也不可去也
阴凝冰坚根深党盛如穴墉之狐不可灌傅咽之瘿不可
割不防之于未然至是难复正矣臣不密则失身房乃
漏言于倾巧之张博而外托淮阳其能免正先之祸乎
圣贤非无救时行道之心舍之则藏不遇则去在遁则小
卷五 第 29a 页 WYG0686-0715a.png
利贞不能大正也在晋则罔孚裕无咎不求必信也房
疾邪而欲大正欲相孚而不宽裕自守焉得为知易
  匡衡
或曰西汉诸儒自董仲舒之后唯匡衡之言纯正温雅
然而持禄保位被阿䛕之讥与张禹孔光无异何欤曰
修辞立其诚听其言而观其行辞与诚一言与行一谓
之君子董仲舒所以度越诸子者正谊不谋利明道不
计功也匡衡因史高之荐而登于朝观远臣以其所主
卷五 第 29b 页 WYG0686-0715b.png
始进不以正缘饰经术溢于文辞不足观已衡虽善说
诗其视辕固申公之守儒犹荃茅之殊也衡之言曰治
天下者审所上又曰治性之道必审已之所有馀而强
其所不足皆儒者之至论若别白忠邪无片言之及元
帝之所失在于无断亦不切劘箴儆以格其非传谓畏
石显不敢失其意王尊劾以阿䛕曲从附下罔上无大
臣辅政之义则焉用彼相乎噫木彊之绛侯能折诸吕
之难少文之王陵能守白马之约无术学之申屠嘉能
卷五 第 30a 页 WYG0686-0715c.png
摧抑弄臣之慢若儒者之得政自公孙弘蔡义韦贤玄
成及衡禹光之徒口道先王语以媒爵位为具臣为贱
儒是经自经人自人学问议论与操履判然为二物矣
汉之政始自宦者出终自外戚出安得真儒而用之哉
 
 
 
 
卷五 第 30b 页 WYG0686-0715d.png
 
 
 
 
 
 
 
 通鉴荅问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