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第 797a 页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八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
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
等奉 诏译
如来不思议品第四之二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住信菩萨于佛如来
最上大智不可思议,信解清净,超越分别、离
诸疑悔,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
有想?舍利子!诸佛如来以无碍知见转一切
法。
「复次舍利子!我今为汝譬喻宣说发明如来
智波罗蜜多,令彼住信菩萨信解清净乃至
发希有想。舍利子!譬如殑伽沙等诸世界中,
一切草木枝叶茎干,总取为四指分量,中或
有人摄聚一处,聚一处已用火焚之,焚已一
切悉成灰烬,散掷于彼殑伽沙数一切世界大
海之中,其灰在海经百千岁分布。而有如来
智力圆满具足,能于彼彼大海之中,取彼彼
灰分布于彼一切世界,谓若干灰、若干世界、
若干根本、若干蕴聚、若干枝叶,悉布在于若
干方处而无减失。何以故?诸佛如来于法界
中善觉了故,以其觉了而悉能知如是若干
一切世界广大所作。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具
大威德,有大神通、广大名称,世间若有诸善男
子善女人等,于佛如来最上大智,信解清净
离分别者,皆是如来慈心建立,现證一切善
根边际,而复作尽诸苦边际。何以故?诸佛
卷八 第 797b 页 T11-0797.png
如来于法界中善觉了故。若有能于佛如来
所发生一念信解心者,所获功德而不坏失。
「又舍利子!我今复说譬喻显明斯义,或有智
人于我喻说而能解了。譬如有人寿限百岁,
或于一时取以一毛端量一渧之水析作百分,
持诣佛所,作是白言:『世尊!我今持此水渧寄
置佛所。后复来取,佛当与我。』佛即受之,以其
水渧置在殑伽河中,随流汎溢次第入于大
海之中。尔时彼人过百岁已来诣佛所,作是
白言:『世尊!我昔以水渧寄在佛所,愿佛今时还
当授我。』舍利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最上大
智圆满具足,即于大海之中取彼先寄一毛
端量析百分者一渧之水,授与彼人。其一渧水,
不为海水损触坏失。舍利子!我所说喻表示
分明,况复有人能见是义。如是水渧经久时
中,以如来智力而不能坏。如来、应供、正等正
觉亦复如是。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如来如
是大智,信解清净离分别者,皆是如来慈心
建立,缘佛功德空中雨华,现證一切善根边
际,而复作尽诸苦边际。何以故?诸佛如来于
法界中善觉了故。若有能于佛如来所发生
一念信解心者,所获功德而不坏失。」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离
如来智能转诸法不?」
佛言:「不也。舍利子!」
是时
舍利子复白佛言:「当何名为智?何名为识?」
「舍
利子!当知识者住于四处:一者,识随色住、色
缘色住,而常亲近增长坚牢广大所成。二者,
识随受住、受缘受住,而常亲近增长坚牢广
大所成。三者,识随想住、想缘想住,而常亲近
所发生一念信解心者,所获功德而不坏失。
「又舍利子!我今复说譬喻显明斯义,或有智
人于我喻说而能解了。譬如有人寿限百岁,
或于一时取以一毛端量一渧之水析作百分,
持诣佛所,作是白言:『世尊!我今持此水渧寄
置佛所。后复来取,佛当与我。』佛即受之,以其
水渧置在殑伽河中,随流汎溢次第入于大
海之中。尔时彼人过百岁已来诣佛所,作是
白言:『世尊!我昔以水渧寄在佛所,愿佛今时还
当授我。』舍利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最上大
智圆满具足,即于大海之中取彼先寄一毛
端量析百分者一渧之水,授与彼人。其一渧水,
不为海水损触坏失。舍利子!我所说喻表示
分明,况复有人能见是义。如是水渧经久时
中,以如来智力而不能坏。如来、应供、正等正
觉亦复如是。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如来如
是大智,信解清净离分别者,皆是如来慈心
建立,缘佛功德空中雨华,现證一切善根边
际,而复作尽诸苦边际。何以故?诸佛如来于
法界中善觉了故。若有能于佛如来所发生
一念信解心者,所获功德而不坏失。」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诸佛如来离
如来智能转诸法不?」
佛言:「不也。舍利子!」
是时
舍利子复白佛言:「当何名为智?何名为识?」
「舍
利子!当知识者住于四处:一者,识随色住、色
缘色住,而常亲近增长坚牢广大所成。二者,
识随受住、受缘受住,而常亲近增长坚牢广
大所成。三者,识随想住、想缘想住,而常亲近
卷八 第 797c 页 T11-0797.png
增长坚牢广大所成。四者,识随行住、行缘行
住,而常亲近增长坚牢广大所成。此说名识。
何名为智?谓住五取蕴中智蕴了知,此说名
智。若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各了知
住于识界,此说名识。若复识于法界有所分
别,此说名智。若复眼所了知色中施设,耳所
了知声中施设,鼻所了知香中施设,舌所了
知味中施设,身所了知触中施设,意所了知
法中施设,此说名识。若复内心寂静外无所
行,以智收摄,无有少法而可分别亦不离分别,此说名智。若复所缘识生、作意识生、分
别识生,此说名识。若复无所执、无所取、无所
缘、无表了,此说名智。若复有为所行法中识
有所住,识于有为中行,此说名识。若于无为
法中无识可行,若无为智即说名智。若是识
于生住灭法中了别无生无灭无住,此说名
识。舍利子!于如是等诸法之中,如是名识,
如是名智。是故当知,如来大智不可思议,住
信菩萨信解清净,超越分别、离诸疑悔,后复
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 「所有殑伽沙数等,
十方世界诸草木,
若人焚艺悉成灰,
置大海中百千岁。
佛十力尊微妙智,
后复能取海中灰,
若干根种及诸方,
而悉分布无减失。
心持十方众生界,
贪瞋痴行悉了知,
一切意乐及所行,
无增无减皆悟解。
大智十力世间尊,
十方乃至遍法界,
调御不生分别心,
一切佛子皆信解。」
住,而常亲近增长坚牢广大所成。此说名识。
何名为智?谓住五取蕴中智蕴了知,此说名
智。若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各了知
住于识界,此说名识。若复识于法界有所分
别,此说名智。若复眼所了知色中施设,耳所
了知声中施设,鼻所了知香中施设,舌所了
知味中施设,身所了知触中施设,意所了知
法中施设,此说名识。若复内心寂静外无所
行,以智收摄,无有少法而可分别亦不离分别,此说名智。若复所缘识生、作意识生、分
别识生,此说名识。若复无所执、无所取、无所
缘、无表了,此说名智。若复有为所行法中识
有所住,识于有为中行,此说名识。若于无为
法中无识可行,若无为智即说名智。若是识
于生住灭法中了别无生无灭无住,此说名
识。舍利子!于如是等诸法之中,如是名识,
如是名智。是故当知,如来大智不可思议,住
信菩萨信解清净,超越分别、离诸疑悔,后复
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 「所有殑伽沙数等,
十方世界诸草木,
若人焚艺悉成灰,
置大海中百千岁。
佛十力尊微妙智,
后复能取海中灰,
若干根种及诸方,
而悉分布无减失。
心持十方众生界,
贪瞋痴行悉了知,
一切意乐及所行,
无增无减皆悟解。
大智十力世间尊,
十方乃至遍法界,
调御不生分别心,
一切佛子皆信解。」
卷八 第 798a 页 T11-0798.png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微妙光明不可
思议,住信菩萨信解清净,超越分别、离诸疑
悔,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谓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于法界中善能觉
了所有光明广大微妙,而此三千大千世界
总摄一切,普遍光明炎赫照曜,如无云覆翳
日光高出。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亦复如是,于
此三千大千世界广大光明炎赫照曜,映蔽
大地所有一切星宿山石、药木灯光及大火聚,
超出最胜广大微妙明焰炽盛,至于日月光
明,及四大王天所化宫殿、身庄严具等诸光
明,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
在天所化宫殿、身庄严具等诸光明,彼梵众
天、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所化宫殿、身庄严具
等诸光明,超出最胜广大微妙明焰炽盛。彼
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
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
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所化宫
殿、身庄严具诸光明中,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清净光明,超出最胜广大微妙明焰识盛。何
以故?如来圆满广大无量戒、定、慧、解脱、解脱
知见故。舍利子!若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光
明施设表示,比佛如来所有光明,百分不及
一,乃至乌波尼杀昙分皆不及一。譬如世间
常等真金,置于阎浮檀金聚中,而彼常金无
有光明,亦不炎赫不能照曜。而此三千大千
世界所有一切光明施设表示,于佛如来最
上光中,悉无光明炎赫照曜。如来光者,无
有过上、广大最胜亦无分限,极善业报现前
卷八 第 798b 页 T11-0798.png
随转,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广大照曜,不
以日月昼夜时分所照为明。如来悲悯世间
一切众生,普令安住净圆光中。如来、应供、正
等正觉乃于阿僧祇世界之中广大照曜。何
以故?如来已得最上波罗蜜多及般若波罗
蜜多故。
「舍利子!我今复说譬喻以明斯义。譬如有人
取此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诸土尽末为尘,持
诣东方,过一世界下一尘点,第二世界复下
一点;如是乃至南西北方,各各世界悉下尘
点。舍利子!于汝意云何?而彼尘末于诸世
界尽边际不?」
舍利子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
佛言:「舍利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亦复如是。
于彼一切世界之中,以净光明广大照曜,而
诸光明比佛光明,百分不及一,乃至乌波尼
杀昙分皆不及一。何以故?如来、应供、正等
正觉已得最上波罗蜜多及般若波罗蜜多
故。
「又舍利子!大地所有草木树林铁围诸山,乃
至须弥山王,皆是如来大光明力所任持故,
乃于三千大千世界广大照曜。然其下劣众
生不能信解,或有众生不能瞻见如来圆光,
或有众生于圆光中广大瞻睹,或有一俱卢
舍见佛光者,或有一由旬内见佛光者,或有
三千大千世界之内见佛光者。又舍利子!如
来光明,何人能于百千世界悉瞻睹者?谓诸
登地菩萨能于无边一切世界见佛光明。如
来悲悯一切众生,尽虚空界及众生界,以净
光明普遍照曜。彼住信菩萨闻是说已,信解
以日月昼夜时分所照为明。如来悲悯世间
一切众生,普令安住净圆光中。如来、应供、正
等正觉乃于阿僧祇世界之中广大照曜。何
以故?如来已得最上波罗蜜多及般若波罗
蜜多故。
「舍利子!我今复说譬喻以明斯义。譬如有人
取此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诸土尽末为尘,持
诣东方,过一世界下一尘点,第二世界复下
一点;如是乃至南西北方,各各世界悉下尘
点。舍利子!于汝意云何?而彼尘末于诸世
界尽边际不?」
舍利子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
佛言:「舍利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亦复如是。
于彼一切世界之中,以净光明广大照曜,而
诸光明比佛光明,百分不及一,乃至乌波尼
杀昙分皆不及一。何以故?如来、应供、正等
正觉已得最上波罗蜜多及般若波罗蜜多
故。
「又舍利子!大地所有草木树林铁围诸山,乃
至须弥山王,皆是如来大光明力所任持故,
乃于三千大千世界广大照曜。然其下劣众
生不能信解,或有众生不能瞻见如来圆光,
或有众生于圆光中广大瞻睹,或有一俱卢
舍见佛光者,或有一由旬内见佛光者,或有
三千大千世界之内见佛光者。又舍利子!如
来光明,何人能于百千世界悉瞻睹者?谓诸
登地菩萨能于无边一切世界见佛光明。如
来悲悯一切众生,尽虚空界及众生界,以净
光明普遍照曜。彼住信菩萨闻是说已,信解
卷八 第 798c 页 T11-0798.png
清净,超越分别,离诸疑悔,后复生起身喜心
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 「所有日月诸光明,
帝释梵王光明等,
乃至色究竟天光,
而悉不及佛光相。
色究竟天等诸光,
乃至三千大千界,
比佛一毛孔中光,
十六分中不及一。
虚空光明为广大,
众生广大亦复然,
若睹如来净光明,
无边无际虚空等。
应化度者见佛光,
不比世间生盲类,
彼不能见日光明,
返谓日光无所有。
下劣众生亦如是,
佛以光明常照曜,
自不能睹净光明,
返谓佛光无所有。
诸有见佛圆光者,
或俱卢舍或由旬,
或复三千世界中,
而能睹佛光明相。
八地九地及十地,
已登地位诸菩萨,
悉能安住大地中,
睹佛光明具大慧。
菩萨趣向佛大慧,
依止无边光明轮,
作诸佛事利众生,
诸佛刹土不思议。
诸佛如来不思议,
不思议光亦复然,
不思议开净信心,
诸福蕴门不思议。」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圆满戒定不可
思议,住信菩萨信解清净,超越分别、离诸疑
悔,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舍利子!如来正实之语作如是说:『世间所生
一切众生,若净戒蕴,清净身业、清净语业、清
净意业,而诸众生于世间生、于世间老,不染
世法,得婆罗门离罪之法,复得沙门寂静观
想三摩地法,当得最上波罗蜜多。』如来又以
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尔时世尊重明斯义说伽陀曰:
「 「所有日月诸光明,
帝释梵王光明等,
乃至色究竟天光,
而悉不及佛光相。
色究竟天等诸光,
乃至三千大千界,
比佛一毛孔中光,
十六分中不及一。
虚空光明为广大,
众生广大亦复然,
若睹如来净光明,
无边无际虚空等。
应化度者见佛光,
不比世间生盲类,
彼不能见日光明,
返谓日光无所有。
下劣众生亦如是,
佛以光明常照曜,
自不能睹净光明,
返谓佛光无所有。
诸有见佛圆光者,
或俱卢舍或由旬,
或复三千世界中,
而能睹佛光明相。
八地九地及十地,
已登地位诸菩萨,
悉能安住大地中,
睹佛光明具大慧。
菩萨趣向佛大慧,
依止无边光明轮,
作诸佛事利众生,
诸佛刹土不思议。
诸佛如来不思议,
不思议光亦复然,
不思议开净信心,
诸福蕴门不思议。」
「复次舍利子!云何名为如来圆满戒定不可
思议,住信菩萨信解清净,超越分别、离诸疑
悔,后复生起身喜心喜适悦之相,发希有想?
舍利子!如来正实之语作如是说:『世间所生
一切众生,若净戒蕴,清净身业、清净语业、清
净意业,而诸众生于世间生、于世间老,不染
世法,得婆罗门离罪之法,复得沙门寂静观
想三摩地法,当得最上波罗蜜多。』如来又以
卷八 第 799a 页 T11-0799.png
正实之语作如是说:『我不见有世间一切若
魔若梵、若沙门婆罗门、天人阿修罗等,而能
清净戒蕴、定蕴,同佛如来无量清净戒定蕴
者。』何以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得最上波
罗蜜多,已得戒定波罗蜜多。
「舍利子!我今复说譬喻以明斯义,可乐闻不?」
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今正是时,愿佛为说。若
诸苾刍得闻如来清净戒定波罗蜜多法者,
随所闻已信奉受持。」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八
魔若梵、若沙门婆罗门、天人阿修罗等,而能
清净戒蕴、定蕴,同佛如来无量清净戒定蕴
者。』何以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已得最上波
罗蜜多,已得戒定波罗蜜多。
「舍利子!我今复说譬喻以明斯义,可乐闻不?」
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今正是时,愿佛为说。若
诸苾刍得闻如来清净戒定波罗蜜多法者,
随所闻已信奉受持。」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