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686-057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旧闻證误卷一     宋 李心传 撰
建隆至天禧每朝廷大礼二府必进官天圣二年南郊
李许公恳言之乃止自是止加恩而已(出宋敏求春/明退朝录)
国史太祖四郊二府加恩而已未尝进官太宗六行大
礼惟雍熙南郊端拱耤田二府进秩其四郊但加恩真
宗初郊惟二相进秩其后三郊两府始迁官尔宋所记
差误
卷一 第 1b 页 WYG0686-0572d.png
太祖少亲戎事性好艺文即位未几召山人郭无为于
崇政殿说书至今讲官所领阶衔犹曰崇政殿说书焉
(出张芸叟/画墁录)按国史仁宗用孙宣公之请以贾文元等四
人为崇政殿说书崇政殿说书自此始抱腹山人郭无
为乃太原宰相也崇政在太祖时为讲武殿太宗太平
兴国八年五月始改
唐至五代国初京师皆不禁打伞自祥符后始禁惟亲
王宗室得打伞其后通及宰相枢密(出叶梦得/石林燕语)按会要
卷一 第 2a 页 WYG0686-0573a.png
国初惟亲王得张盖太宗时始许宰相枢密使用之此
云国初不禁又云祥符后始及枢辅皆误也
乾德元年六月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常参官知县
自屿等始也注实录建隆二年十一月以祠部郎中王
景逊为河南令不知诸书何故乃言知县始此岂令与
知县不同乎(出李焘/长编)按京朝官出为赤县令者不复带
本官自唐以来皆然如建隆四年以水部员外郎李
为浚仪令柴自牧为兵部员外郎之类至是奚屿始带
卷一 第 2b 页 WYG0686-0573b.png
大理正出知馆陶县故史臣云常参官知县自屿始也
然建隆二年六月甲寅曹州冤句令曹陟以清干闻擢
左拾遗知县事又在奚屿之前则常参官知县不自屿
始矣岂非陟以就任改秩之故不得为事始而史臣特
取常参官自京都出知外县者而记之耶大抵国初之
制朝官出为县令则解内职朝官出为知县则带本官
由此言之令与知县不同甚明
乾德三年春平蜀蜀宫人有入掖庭者太祖览其镜背
卷一 第 3a 页 WYG0686-0573c.png
云乾德四年铸上大惊以问陶窦二内相二人曰蜀少
主尝有此号鉴必蜀中所铸上曰作宰相须是读书人
自是大重儒臣(出刘贡/父诗话)
王晋公祜事宋太祖为知制诰太祖遣使魏州以便宜
付之告之曰使还与卿王溥官职时溥为相也盖魏州
节度使符彦卿太宗夫人之父有飞语闻于上祜还以
百口保彦卿帝怒贬护国军行军司马华州安置七年
不召太宗即位以兵部侍郎召不及见而薨初赴贬时
卷一 第 3b 页 WYG0686-0573d.png
亲宾送于都门外谓曰意公作王溥官职矣祜笑曰祜
不做儿子二郎必做二郎者文正公旦也(出邵伯温/闻见前录)
国史开宝二年二月以知制诰王祜知潞州七月魏帅
符中令彦卿移镇凤翔八年王公自潞州移守魏此时
王祁公罢相已六年晋公实自上党徙魏不应云奉使
还与卿王溥官职也符令传云行至河南以在告满百
日免明年李庄武继勋镇大名即魏州晋公移襄州潭
州代还知吏部选事六年坐忤参知政事卢多逊贬华
卷一 第 4a 页 WYG0686-0574a.png
州司马不应云自魏州使还即贬也晋公本传太平兴
国三年自华州起知河中府六年召为左司员外郎八
年迁中书舍人雍熙三年知开封府四年以病罢为兵
部侍郎据此则晋公自华阴再起恰十年邵谓太宗即
位以兵部侍郎召不及见而薨者谬误尤甚
本朝父子状元及第张去华子师德梁灏子固而已(出/王)
(明清挥/麈前录)按开宝二年安德裕状元及第五年子守亮继
之凡三家仲言遗其一耳
卷一 第 4b 页 WYG0686-0574b.png
石林燕语云国初取士犹用唐故事礼部放榜开宝六
年李文正知举下第进士徐士廉击鼓自讼诏卢多逊
即讲武殿覆试于是再取宋准而下二十六人自是遂
为故事辨云时以李莹侯陟郝益考试通得一百二十
七人并放及第此云卢多逊覆试又云再取宋准而下
二十六人皆非(出汪端明辨/石林燕语)按是举覆试凡得进士二
十六人明经三十人明礼十人三史三人学究十八人明
法五人总诸科为百有二十七叶公所云专指进士汪
卷一 第 5a 页 WYG0686-0574c.png
公并诸科言之是以不同也
上命曹彬潘美曹翰收江南以沈伦为判官临行朝辞
赴小殿燕饯酒半出一黄帕文字顾彬曰汝实儒将潘
美曹翰桀悍恐不能制不用命者望朕所在焚香启之
自有处置诸人惶恐汗下沿路或欲攻劫及江南城破
李主出降二人皆欲面縳之曹王以所授敕欲宣读事
遂解如此者数四功成还朝曹王面奏沿路及至军前
将佐皆用命一心乞纳所降特敕后有旨宣赴后苑酒
卷一 第 5b 页 WYG0686-0574d.png
半诸人起纳敕上令潘美启封曹翰执读执政环立展
示乃一张白纸众皆失色上笑再命饮极欢而退(出建/隆遗)
(事/)按此一事诸杂记多言之互有不同然以史考之有
可疑者太祖实录开宝七年九月癸亥命颍州团练使
曹翰率兵先赴荆南丙寅以宣徽南院使曹彬马军都
虞候李汉琼判四方馆事田钦祚同率军赴荆南领战
棹兵沿江而下丁卯以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步军都
虞候刘遇东上閤门使梁迥并领军赴荆南十月壬辰
卷一 第 6a 页 WYG0686-0575a.png
彬等离荆南甲辰以彬为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
棹都部署美为都监翰为先锋都指挥使当出军时曹
潘二公盖先后受命然武惠尝平岭南为大将恐太祖
不应有是言沈伦者本名义伦时已为集贤相太宗即
位去义字此云沈伦为判官妄也沈相乃伐西川时为
转运使耳江南既平曹翰攻江州尚未下九年五月屠
之六月赏功为桂州观察使判颍州盖翰未尝还朝此
云美启封翰执读亦误矣意者太祖此旨为曹翰田钦
卷一 第 6b 页 WYG0686-0575b.png
祚辈设而传者失之不可不辨
太祖遣曹彬取江南潘美为副太祖知美有谋难制召
二人升殿谓曰但大使斩得副使取得江南美震怖而
出由是迄无败事(出祖宗/独断)按国史曹彬以宣徽使行潘美
以山南东道节度使美不过阙也太祖所言盖谕彬之
副田钦祚等尔
曹彬潘美伐太原将下曹麾兵稍却潘力争进兵曹终
不许既归至京潘询曹何故退兵不进曹徐语曰上尝
卷一 第 7a 页 WYG0686-0575c.png
亲征不能下下之则我辈速死既入对太祖诘之曹曰
陛下神武圣智尚不能下臣等安能必取帝颔之而已
太祖亲征太原不能下开宝二年春也时曹武惠实掌
兵扈驾明年命潘武惠伐岭南四年岭南平留知广州
五年兼岭南转运使六年还朝七年与曹武惠同伐江
南诸国八年克之九年还朝是岁太祖崩二公未尝共
伐太原也按史开宝元年尝伐北汉李继勋为大将曹
王为都监然上亲征乃在次年此云神武圣智尚不能
卷一 第 7b 页 WYG0686-0575d.png
下盖误也太平兴国四年曹王为枢密使潘武惠为北
面都招讨制置使二公同行然是岁太宗乃亲平太原
亦与此录不合又按平晋之岁太宗亲征幽州不能下
雍熙三年曹潘二王同出亦无功疑所云神武圣智不
能下者指此然是役也曹出山前潘出山后潘克云中
五郡以曹失律遂班师实不同行此云曹麾兵稍却潘
力争亦非也曹既失律召还下吏责为卫将军潘屯雁
门如故久之乃入朝此云既还京曹语潘云云亦缪
卷一 第 8a 页 WYG0686-0576a.png
开宝后命中书枢密皆书时政记以授史官(出叶梦得/石林燕语)
按实录景德三年五月丙午枢密院始置时政记月终
送中书用王文穆陈文忠之请也大中祥符中又命直
送史馆非始于开宝后叶误矣
太祖即位后有旨诸房子并称皇子皇女有言恐无差
别上曰犹子即子也新得天下便生分别朕不欲为也
至太宗即位分皇子皇侄矣按史太平兴国七年以前
燕秦二王及魏悼王之子皆称皇子故魏悼王长子德
卷一 第 8b 页 WYG0686-0576b.png
恭初除贵州防禦使称皇第四子与德昭德芳同而其
长女亦封云阳公主女婿韩崇业除右卫将军驸马都
尉循故事也七年夏魏王得罪下诏削其子女封爵且
云德恭德隆宜称皇侄于时燕秦二王已薨此云太宗
即位分皇子皇侄盖误也
国初取进士循唐故事每岁多不过三十人太宗初即
位天下已定有意于修文特取一百九人自唐以来未
有也辨云国初取进士每岁有不特三十人者(出汪端/明辨石)
卷一 第 9a 页 WYG0686-0576c.png
(林燕/语)按太祖一朝放进士十五榜李肃榜六人刘察榜
七人苏德祥李景阳张拱榜皆八人刘蒙叟柴务成
德裕
安守亮榜皆十人张去华刘寅榜皆十一人高适
榜十五人杨砺榜十九人宋准榜二十六人惟开宝八
年王嗣宗一榜放三十一人叶不误也
太宗初即位张齐贤方赴廷试太宗欲其居上甲而有
司偶失抡选置于丙科帝不悦有旨一榜尽与京官通
判文定得将作监丞通判衡州不十年位宰相矣(出邵/伯温)
卷一 第 9b 页 WYG0686-0576d.png
(闻见/前录)按会要太宗所取进士太平兴国二年吕文穆蒙
正榜凡五人第一等除将作监丞今之宣义郎第二等
除大理评事今之承事郎并通判诸州三年胡秘监旦
榜七十三人五年苏参政易简榜百一十八人皆仿此
例邵氏谓以文定故一榜尽与京官通判者谬也文定
实吕文穆榜第一等及第是时止分两等安得有第三
甲也后十五年文定乃拜相
宋时见任官应进士举虽中选止令迁官而不赐科第
卷一 第 10a 页 WYG0686-0577a.png
不中者则停见任其爱惜科名如此自淳化后遂皆赐
第辨云太平兴国五年单餗周缮赐及第馀皆节度掌
书记非皆不赐第也(出汪端明辨/石林燕语)此所辨未尽按史不
中者停见任乃雍熙二年宋惠安李文正两相之请非
旧皆如此也真宗天禧二年既申严其制刘𤑼知制诰
又请已受荫者不许锁试不行明年礼部贡院奏锁厅
不及格人姓名诏罚金十觔今后不得应举天圣四年
宋宣献为翰林学士又请不及格人许再取应从之盖
卷一 第 10b 页 WYG0686-0577b.png
自雍熙至天圣四十馀年未尝有停任者
太平兴国六年九月以石熙载充枢密使注熙载以文
资正官充使不知带检校官否据实录会要不带检校
官乃自钱惟演始(出李焘/长编)按石公初自朝散大夫刑部
侍郎除中散大夫户部尚书充使又自金紫光禄大夫
户部尚书罢为仆射皆不带检校官盖前此文臣惟赵
韩王尝充而不带正官至是以尚书代检校官也及祥
符中陈文忠王文穆并使真皇眷之厚乃不去正官而
卷一 第 11a 页 WYG0686-0577c.png
加检校太尉自是寇莱公丁晋公冯魏公辈皆国之大
臣谓不带检校官自钱文僖始盖引祥符以来近例失
于参考耳
太宗时宋白贾黄中吕蒙正李至苏易简五人同时拜
翰林学士承旨扈蒙赠之以诗曰五凤齐飞入翰林其
后蒙正为宰相黄中至易简参知政事宋白官至尚书
老于承旨皆为名臣(出欧阳修/归田录)按国史此太平兴国八
年五月事也实李文恭穆与宋贾吕李五公同入翰林
卷一 第 11b 页 WYG0686-0577d.png
后二年苏易简始为学士
县吏受郡事而下之县者今皆曰祗候典讹也宋朝会
要唐藩镇皆置邸京师谓之上都留后院大历十二年
改为上都知进奏院摭言夏侯孜仆曰拟作西川留后
官以此言之乃借唐藩镇留后吏目以为称当曰知后
典也按皇朝会要宋初缘旧制藩镇皆置人为进奏官
军监场务转运司则差知后官或副知掌之太平兴国
八年汰进奏知后官存百五十人并充进奏官罢知后
卷一 第 12a 页 WYG0686-0578a.png
官之名咸平五年复令进奏官各置守阙副知一名泰
之所云祗候典当为知后者是矣而以为法唐藩镇吏
目以为称则误盖知后官之名乃国初所创下于进奏
官一等非唐之旧名也
朱希真云太平兴国中诸降王死其旧臣或宣怨言太
宗尽收用之寘之馆阁使修群书如册府元龟文苑英
华太平广记之类广其卷帙厚其廪禄赡给以役其心
多卒老于文字之间(出王仲言/挥麈后录)按会要太平兴国二年
卷一 第 12b 页 WYG0686-0578b.png
命学士李明远扈日用偕诸儒修太平御览一千卷广
记五百卷明年广记成八年御览成九年又命三公及
诸儒修文苑英华一千卷雍熙三年成与修者乃李文
恭穆杨文安徽之杨枢副砺贾参政黄中李参政至吕文
穆蒙正宋文安白赵舍人邻几皆名臣也杨文安虽贯浦
城然耻事伪廷举后周进士第江南旧臣之与选者特汤
光禄张师黯徐鼎臣杜文周吴正仪等数人其后汤徐并
直学士院张参知政事杜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吴知制
卷一 第 13a 页 WYG0686-0578c.png
诰皆一时文人此谓多老于文字之间者误也当修御
览广记时李重光尚亡恙今谓因降王死而出怨言又
误矣册府元龟乃景德二年王文穆杨文公奉诏修朱
说甚误
张融自密直守蜀归为枢密副使建第差壮丽太宗一
日语融曰闻卿建第甚雄朕方要一库未成可辍之融
即日迁居佛寺今新衣库是也(出王巩闻/见近录)按陈和叔拜
罢录太宗朝副枢密者凡十七人但有张逊张宏无张
卷一 第 13b 页 WYG0686-0578d.png
融也成都知府题名记太宗时亦无张融但有张忠定
耳定国恐误
寇忠悯为执政尚少太宗尝语人曰寇准好宰相但年
尚少耳忠悯乃服何首乌而食三白须发遂变于是拜
(出王巩/闻见录)按寇公以淳化二年入宥府时年才三十一
四年以与张逊不协罢五年复为参知政事至道二年
又罢真宗咸平六年除三司使景德元年八月自三司
拜相时年四十四矣此所记皆误
卷一 第 14a 页 WYG0686-0579a.png
钱公若水为枢密副使时吕相端罢太宗明日谓辅臣
曰闻吕端命下哭泣不已钱公厉声曰安有此退谓诸
公曰我辈眷恋爵禄上见薄如此遂力请罢此亦缪误
按钱公以至道元年正月除同知枢密院事四月吕公
相三年三月太宗崩六月钱公罢咸平元年十月吕公
免相皆与此不合
唐有翰林侍书学士柳公权尝为之太宗以王著为卫
尉寺丞史馆祗候使详定急就章等后遂以为翰林侍
卷一 第 14b 页 WYG0686-0579b.png
书而不加学士之名盖惜之也(出叶梦得/石林燕语)按柳诚悬书
何进滔等碑并云翰林学士承旨兼侍书无学士字唐
史本传诚悬初为侍书学士耻以技进求换散秩改弘
文馆学士文宗立复召侍书充书诏学士据此则侍书
带学士或不带未足为重轻况国初翰林侍读侍讲亦
不带学士字与侍书同非谓靳之也
咸平元年上自即位以来夜则召儒臣询问得失或至
夜分其后率以为常法圣政录云召侍讲侍读学士二
卷一 第 15a 页 WYG0686-0579c.png
年七月始置讲读学士此时未有今改为儒臣庶不相
(出李焘/长编)按翰林侍读学士唐开元中置王涯权德舆
等尝为之后废太平兴国中太宗复置翰林侍读以吕
文仲为之寻又改为侍讲迄真宗不易其任石守道所
谓讲读学士即指此尔
张忠定为御史中丞弹奏张丞相齐贤齐贤深以为恨
言于上曰张咏本无文凡有申奏皆婚家王禹偁代之
禹偁前在翰林作齐贤罢相制其词丑诋故并欲中伤
卷一 第 15b 页 WYG0686-0579d.png
之公闻自辨因以所为文进上大悦
祖宗时虽有磨勘法然自朝官以上悉中书行之盖以
别流品耳至道二年太宗祀南郊百官皆进秩时寇莱
公参知政事素所喜者多得台省清要官所恶及不知
者即序进之广州左通判右正言冯拯转虞部员外郎
右通判太常博士彭惟节乃转屯田员外郎惟节自以
素居冯下章奏列衔皆仍旧不易莱公怒特诏冯毋得
乱经制冯愤因上疏极论寇公擅权太宗由是怒寻命
卷一 第 16a 页 WYG0686-0580a.png
出守此国史所书也仲言谓磨勘吏部成法非宰相所
专乃元丰官制后事岂可谓蔡书牴牾耶按今郎官二
十四阶易以三朝郎右正言太常国子博士阶易以一
承议郎故磨勘止在吏部而已蔡书诚有牴牾者不在
此条
王沂公青州发解及南省廷试皆为第一中山刘子仪
时为学士戏语之曰状元试三场一生吃著不尽公正
色曰曾平生之志不在温饱(出魏泰东/轩笔录)按国史沂公以
卷一 第 16b 页 WYG0686-0580b.png
咸平五年第进士后十八年刘子仪始为学士按刘子
仪咸平元年及第在沂公前四年耳天禧四年子仪为
学士此时沂公执政久矣
寇忠悯公判天雄军王文康公为转运使奏公僭侈太
宗怒问翰林承旨王明明曰此騃耳太宗从之公后以
女适文康及谪雷州赖文康当国故得不死(出蒋魏/公逸史)
寇公在长安走马承受奏其僭侈真宗以问王魏公旦
旦奏云云及谪雷州王文康为密直亦坐累免蒋误记
卷一 第 17a 页 WYG0686-0580c.png
也又国史寇公判天雄乃祥符初事是时晁文元李昌
武杨大年在翰苑亦无王明明初自右职换礼部侍郎
未尝入北扉不知蒋何以卤莽如此
王文正李文定俱秉政文定曰外宁必有内忧三十年
后东封西祀方在公等之手吾不见也文正为相果有
东封西祀之事按契丹讲和在景德元年后十二年李
公始自陜西都转运使入翰林为学士此事当指李文

卷一 第 17b 页 WYG0686-0580d.png
真宗既与契丹和亲王文正公问于李文靖公曰和亲
何如文靖曰善则善矣但恐人主侈心生耳文正亦
未以为然及真宗晚年多事巡游大修宫观文正乃潜
叹曰李公可谓有先见之明矣按国史景德元年十二
月契丹平此时李文靖之薨久矣
王沂公久在外意求复用宋宣献为参知政事甚善吕
许公许公时为昭文相为沂公言曰孝先求复相公能
容否吕公许诺宣献曰孝先于公交契不浅果许则善
卷一 第 18a 页 WYG0686-0581a.png
待之不宜如复古也(谓李/文定)吕公笑然之遂奏言王曾有
意复入上许之吕公愿以首相处之上不可许以亚相
乃使宣献问其可否沂公无所择既至吕公专决事不
少让二公又不协(出苏辙龙/川别志)按国史景祐元年八月癸
亥枢密使王文康公薨是月庚午召王沂公于河南为
枢密使明年三月李文定公自集贤相罢沂公以次辅
代其位恐非求复入也癸亥庚午相去七日尔岂容往
来问可否耶既因人而求相又居右而不择沂公决不
卷一 第 18b 页 WYG0686-0581b.png
然文定所记疑得之张宣徽大不可据
宋真宗大渐之夕李文定与宰执以祈禳宿内殿时仁
宗幼冲八大王元俨有威名以问疾留禁中累日不肯
出执政患之偶翰林司以金盂贮熟水曰王所需也文
定取案上墨笔搅水中尽黑令持去王见之大惊意其
有毒也即上马去(出邵伯温/闻见前录)按真宗以乾兴元年二月
崩此时李文定得罪黜知郓州久矣
枢密使罢政降麻熙宁间吕穆公弼因争新法求去王
卷一 第 19a 页 WYG0686-0581c.png
安石阴沮之只送舍人院命词此恩例遂废按国朝故
事枢密使以使相若节度使罢又枢密使带平章事而
罢为散官则学士院降麻若枢密使不带平章事而以
散官罢则止舍人院命词考之实录太平兴国六年楚
景襄罢为上将军皇祐五年高文庄嘉祐四年田宣简
罢为观文殿学士皆不降麻惟太平兴国八年石元懿
以仆射罢太宗眷之厚乃降麻耳外此降麻者十八人
吴侍中李元靖曹武惠王忠肃寇忠悯曹襄悼钱文僖
卷一 第 19b 页 WYG0686-0581d.png
张荣僖杨恭毅王康靖夏文庄狄武襄王武恭贾文元
宋元宪张康节富文忠文忠烈盖皆以使相若节度使
罢故诞告焉大中祥符七年王文穆陈文忠罢为尚书
八年陈文忠再罢为仆射皆降麻者以二公悉带平章
事故也若楚景襄等则皆不降麻旧典明甚岂特吕宣
徽哉况吕以观文殿学士罢正与田高二公所除官同
似非介甫沮之也淳化二年王显罢苏易简草麻盖以
建节之故
卷一 第 20a 页 WYG0686-0582a.png
諌议大夫张师德谒向文简公曰师德两诣王相公门
皆不得见恐为人轻毁望公从容明之一日方议知制
诰公曰可惜张师德向公曰何谓公曰累于上前说师
德名家子有士行不意两及吾门状元及第荣进素定
但当静以待之耳若复奔竞使无阶而进者当何如也
向公方以师德之意启之公曰某处安得有人敢轻毁
向公自称师德适有阙望公弗遗公曰第缓之使师德
知聊以戒贪进激薄俗也(出王文/正遗事)按实录张尚贤以大
卷一 第 20b 页 WYG0686-0582b.png
中祥符四年十一月及第掖垣丛志尚贤以天禧二年
十一月知制诰此时及第才七年耳前一年王公已免
相是时阁下乃盛文肃度刘子仪陈知微王章惠随夏
文庄竦凡五人若有阙则尚贤资甚浅恐亦未在议中
曾子固隆平集云尚贤守道不回执政不悦在西掖者
九年如此则似非奔竞者
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十二月张齐贤卒齐贤以右仆
射奉朝请与宰相向敏中争娶薛惟吉妻敏中坐此罢
卷一 第 21a 页 WYG0686-0582c.png
按此咸平五年十月事也张公实判永兴军今云仆射
奉朝请盖误
杨文公在禁林真宗欲立章献为后朝议欲得公作册
文使丁晋公谕旨召至中书扣所坐之床曰幸得联此
坐矣公曰相公失言竟不撰册公亦罢去王文正在中
书时已立章献为宸妃矣公亦短之按本朝故事中宫
册文多命二府大臣为之学士但草制耳然章献为后
时实不受册文公盖不草制也况是时王文正公为首
卷一 第 21b 页 WYG0686-0582d.png
相丁崖州但参知政事何以独召文公至中书谕旨耶
章献但为德妃明道初始创宸妃之名以封章懿此亦
误也
刘子仪在南阳以翰林学士召中途改知成都弥年又
召为学士至西京复加两学士知郑州谢表云蓬山已
到屡为风引而回长安甚遥但觉日边之近按国史刘
子仪天禧四年自正字除翰林明年出守合肥乾兴元
年复入翰林顷之以中丞罢乂知汝阴天圣五年三入
卷一 第 22a 页 WYG0686-0583a.png
为学士承旨六年知庐州以老罢八年薨据此子仪实
三入翰林未尝守南阳成都及郑州亦未尝加两学士
曾记误也据此谢表乃宋子京然宋实自真定移守成
都自成都召为三司使以言者论列改三学士知郑州
亦与曾所记不合
国朝宰执未有兼东宫职事者天禧末仁宗初立为皇
太子命宰相丁谓冯拯兼少师少傅枢密使曹利用兼
少保而任中正王曾为参政钱惟演为枢副皆兼宾客
卷一 第 22b 页 WYG0686-0583b.png
前此所无也(出叶梦得/石林燕语)按仁宗初立为太子李文定以
参政兼宾客后二年李迁集贤相兼少傅其十一月皇
太子听政遂命宰执悉兼东宫官叶所云误
王沂公当轴尤抑奔竞张师德久次馆阁博学有时望
而不事造请最为鲁简肃公深知一日中书议除知制
诰一人鲁盛称张才德沂公以未识为解鲁屡讽张往
见沂公公辞不见佗日谓鲁曰张君器识德行足以为
此但尚有请谒耳逾年方命掌诰沂公之取人如此故
卷一 第 23a 页 WYG0686-0583c.png
当时士大夫务以冲晦自养(出渑水/燕谈)此尤谬误张尚贤
入西掖戊午冬也王孝先拜相鲁贯文参大政壬戍秋
也相去五年矣
宋绶草丁谓贬词曰无将之戒深著于鲁经不道之诛
难逃于汉法天下快之(出丁/谓传)按实录载谪词首云无将
之戒旧典甚明不道之辜常刑罔赦此承龙川志之误
而不之考
丁晋公自平江军节度使除兵部尚书参知政事节度
卷一 第 23b 页 WYG0686-0583d.png
使当降麻而朝议惜之遂止以制除近者陈相执中罢
使相除仆射乃降麻庞相籍罢节度使除观文殿大学
士又不降麻盖无定制也(出欧阳修/归田录)按唐制节度使除
仆射尚书侍郎谓之纳节皆不降麻止舍人院出制国
朝故事罢使相则降麻赵韩王陈恭公富文忠贾文元
王文公是也罢节度使则不降麻李从善李元靖丁晋
公庞庄敏是也安得谓无定制哉韩忠献自武康军节
度使除三司降麻非旧制也盖中书之误而学士无正
卷一 第 24a 页 WYG0686-0584a.png
之者又丁自保信军节度使除吏部尚书参政此云自
平江节度除兵部亦误
祖宗朝宰相罢免惟赵中令得使相馀多以本官归班
参枢亦然天禧中张文节始以侍读学士知南京天圣
中王文康以资政殿学士知陜州自庆历后解罢免率
皆得职焉(出宋敏求春/明退朝录)按参知政事罢政得职名自景
德二年王文穆始庆历以前执政若薛简肃宋宣献李
康靖晁文庄之流皆得资政殿学士盖祖宗故事参枢
卷一 第 24b 页 WYG0686-0584b.png
善罢例皆进秩太宗执政三十九人惟王永图陈晋公
李文靖贾娲民寇忠悯温恭肃六人以本官罢外此无
不进秩者
章郇公以侍郎为参知政事吕申公鄙其为人时宋宣
献以尚书为枢密副使申公即以为参知政事欲以逼
公公之亲友皆劝公引去公不为动久之宣献卒乃求
避位申公深愧之言于仁宗留之不遣及申公薨公遂
秉政按此一段谬误尤甚据国史章文献景祐三年自
卷一 第 25a 页 WYG0686-0584c.png
学士承旨除同知枢密院宝元元年拜相未尝为参政
也又章拜相乃继王章惠陈文惠之后此时吕文靖为
北京留守实未薨章吕未尝相继秉政宋宣献明道二
年以侍郎参知政事是时章郇公才入翰苑康定元年
宋宣献以尚书再为参政是时章郇公已位丞相宋公
尝知枢密院事亦未尝为副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