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宝积经》并序¶
《大宝积经》并序¶ 第 1a 页

No. 310

* 《大宝积经》并序

大唐太上皇制

朕闻:天之为大也高,上下之容可纪,地之为
大也广,纵横之数可推,则知无去无来、不生
不灭。拯沈沦于沙劫、救焚灼于尘区,毒龙惧
其威光、醉象惮其神力,其大则包于宇宙,其
小则隐于毫芒。七十二君,先在陶钧之内,万
八千载,即为俄顷之间,汉日载其通晖,周
星彰其降诞,鹫头峰下演金口之微言,鸡
足山中舒玉毫之瑞色,干戈不用,梵志摧锋,
甲冑无施,波旬溃旅。辟圆明之净域,启方
便之禅门,慧晷耀于昏衢,慈云清于朽宅,无
得而称者,其惟正觉乎。然则教自西方、法流
东夏、马鸣、龙树肇阐琼编,罗什、道安承宣宝
偈,关中道俗虽传贝叶之文,江左黎元未极
莲花之旨。又以元魏迷于释典,宇文扇于魔
风,开皇之初暂为修建,大业之末遽即分
崩。我大唐之有天下也。

睿圣重光,文思御历,吞沙静㜸,练石称神,
巢燧执鞭,羲农拥彗。悬法王之镜,转梵帝之
轮,被正朔于蟠桃,混车书于细柳。三藏沙门
菩提流志者,南天竺国净行婆罗门种,姓迦
叶氏也。年十有二,外道出家,事波罗奢罗,学
声明僧祛等论,并历数咒术及阴阳等,年踰
耳顺遽乃心归。知外法之乖违,悟释教之深
妙,隐居名岳积习头陀,初就耶舍瞿沙三藏
《大宝积经》并序¶ 第 1b 页 T11-0001.png
学经论,其后遍游五天竺国。

高宗天皇大帝闻其远誉、挹其道风,永淳
二年遣使迎接。

天后圣帝,应乾司契,当宇披图,令住东都
居福先寺,译《佛境界》《宝雨》《花严》等经一十一
部。

中宗孝和皇帝,循机履运,配永登枢。神龙二
年令住京下,于崇福寺翻译此经。俄属灵祐
亏徵,绵区集祸。

乔岳之仙长往,茂陵之驾不还。朕以庸虚,
谬膺丕构,敬遵前旨,勖就斯编。法师寻绎
故文、发挥新句,炎凉不懈、晓夕忘疲,旧翻新
翻凡有四十九会,总其部帙一百二十卷
成,以先天二年六月八日毕功进内。法师
戒珠在握、慧炬明心,为法门之栋梁,启僧徒
之耳目。伏愿上资七庙八百之祚长延,下及
万方亿兆之氓恒逸,远迩宁谧、朝野欢娱,致
浇俗于淳源,归迷生于寿域。暂乘紫机之暇,
聊题缃帙之前。所有会名,具于其目。云尔。



* 《大宝积经》

唐朝议郎行河南府告成县
主簿徐锷撰

夫日月出矣而辉耀十方,时雨降矣而澡漉
万物。况我身常乐,湛虚空之相,妙觉圆明,融
心行之本,唯皦唯昧、不生不灭者哉。是以辟
无学之地聿修迦兰,启息言之津亶作罗奈,
《大宝积经》并序¶ 第 1c 页 T11-0001.png
智胜菩萨起方便之缘,净居天人发成就之
力,称谓所绝者其第一义乎!自恒星夜掩、仙
虹昼烁,青钵传其睟容,宝棺现其金臂。法山
摧仞,拂魔箭于危屏,直水横流,系慈航于彼
岸。乌虖!妙藏不可以常秘,戒轮不可以终盭,
虽双林下砉示于泥洹,逮一千年遹被于声
教。龙持贝叶亟传摩竭之城,象负莲华遂满
真丹之境。三十七品慈悲于火宅,一十二经
引喻于沙界矣。大宝积经者,后汉迦叶摩
腾、竺法兰及今朝玄奘法师、菩提流志等,咸
自西天竺所致也。如来昔在鹫峰利建平等,
金口注海,酌之而不竭,宝言如纶,振之而有
绪。烱兹瑞宪,久翳鸿都,原壑屡非,市朝多
变。历代侚齐之主竞兴参译,跋陀授记之言
罕能丕就。洎我唐之有天下也,功横铁围,化
绵忉利,苑禦千界,提封万刹。张四摄之扉,
广纳诸有;骋六道之骥,冥济群惑。太上皇以
泽深智海掌耀禅珠,神皇帝以勋格梵空胸
悬法印,肃敷玄诰,照洒鸿波,历选缁徒,明[改-己+易]
列寀,博考同异,聿兴刊缉,勇振颓纲,严持
绝纽。爰有沙门大德思忠、东天竺国婆罗门
大首领臣伊舍罗等译梵文者,求善住缘,悟
无生忍,博闻强识,精而译之。复有天竺沙门
波若屈多、沙门达摩證梵义者,开忍辱场,破
烦恼众,弼谐神侣,明而辨之。复有沙门大
德履方、宗一、普敬、慧觉等笔授者,令闻孔
胶,威仪不忒,手握仙札,受而字之。复有沙门
大德深亮、胜庄、尘外、无著、慧迪等證义者,
国之大师、佛之右臂,探诸了义演而證之。复
《大宝积经》并序¶ 第 2a 页 T11-0002.png
有大德沙门承礼、云观、神暕、道本等次文
者,庇影多林,息肩香窟,勤修精进,纂而次
之。复有润文官者,银青光禄大夫邠王傅上
柱国固安县开国伯卢粲、银青光禄大夫太子
詹事崇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上柱国东海县开
国公徐坚、朝议大夫守中书舍人崇文馆学
士上柱国野王县开国男苏晋、朝议郎给事
中内供奉崔璩等,位列凤舞,声流鸡圃,分
别二谛,润而色之。复有银青光禄大夫守侍
中兼太子左庶子兼修国史上柱国钜鹿县开
国公魏知古、兵部尚书上柱国郭元振、银青
光禄大夫检校中书令上柱国范阳县开国男
张说、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
三品监修国史上柱国兴平县开国侯陆象先
等,朝践琐闼,夕游珠域,护持四法,总而阅
之。尔乃杖锡之士、端圭之俊,麻列定筵,林攒
乐土,荫祥云而演译,倏换炎凉,吸甘露而勤
求,载淹衡晷,大乘章句义不唐捐,小品精
微拯无遗溺,能事毕矣!佛何言哉!

今所新
翻经,凡有四十九会、七十七品,合一十二帙,
以类相从撰写咸毕。以先天二年六月三十
日进太上皇,八月二十一日进皇帝。禁闱晓
辟,真教上闻,仙宁克怡,宸襟允穆。竦钧阵
于白日,亲御灵台;落云雨于彤霄,荐加殊尉。
贤愚稽首,以为利见仁王;真俗归心,以为潜
登觉道。次有清信佛弟子,前少府监丞李式
颜等,皇朝金紫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赠侍中
陇西公迥秀子也。复有清信佛弟子,前右拾
遗徐鐈等,皇朝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昭
《大宝积经》并序¶ 第 2b 页 T11-0002.png
文馆学士高平公子也,咸属彼穹降祸私门
坠构,陟遥岵而崩心,瞻冥途而献福。于是胠
箧探笥,檀波罗蜜,广叠简笺,首崇书写,不变
槐火,遽盈苔袟,然后装之镂轴、缀以琼签。
罗䌽簟而霓舒,播珠函而锦缛,方使猛风吹
岳,长存妒路之文,劫火烧天,不坏多罗之典。



《大宝积经》
* 三律仪会第一之一

大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其山
高峻严丽可观,持诸杂种犹如大地,众华卉
木悉皆茂盛。其中复有天、龙、夜叉、毗舍阇、紧那
罗等常所游止。复有种种异类诸兽,所谓师
子虎狼、麒麟象马、熊罴之属止住其中。复有
无量百千众鸟,所谓孔雀鹦鹉、鸲𩿦罗鸟、凫
雁鸳鸯、命命等类依之而住。是诸众生,以佛
威力,不为贪欲瞋痴所恼,不相茹食;共相亲
爱犹如母子。是山王中多诸杂树,丛林蓊郁
枝叶繁荣,谓天木香树、庵摩罗树、甄叔迦树、
尼俱陀树、栴檀沈水,如是等树无不备有。复
有水陆无量杂华,所谓阿提目多华、瞻婆香
华、波吒罗华、婆师迦华、苏曼那华、由提迦
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俱物头华、芬陀利
华、迦罗娑华、摩诃迦罗娑华,如是等类诸杂
名华,光饰山王处处充遍。是山王中常于夜
半兴大密云,轻雷细雨,从初至末渐遍其山,
《大宝积经》并序¶ 第 2c 页 T11-0002.png
八功德水流滋普洽,如𤛓乳顷廓然消散,凉
风微动适悦身心。是山王中所住众生及诸
卉木,滋润光泽如妙华鬘,微加水洒,光色鲜
明倍更增胜。此山王中众生草木,含滋发晖
亦复如是。而此山中生诸软草,靃靡右旋色
香具足,青绿晖映如孔雀咽,其香喻若婆师
迦华,其触又类轻兜罗绵,枝叶华果繁荣茂
盛,未尝有一不具足者。山地柔软无伤趾步,
下足之时陷深四指,举足之时还复如故。其
中多有陂泉池沼,清冷盈满生杂莲华,青黄
赤白红紫颇梨金火等色,大如车轮,香气普
熏一踰缮那。是山王顶生于大妙宝莲华座,
无降伏宝帝青金刚以为其茎,大吠琉璃为
诸宝铎,赡部檀金为广净叶,顺时清净栴檀
为台,玛瑙宝王以为其须。其华纵广犹如
大海,十亿阿修罗王常所执持,十亿杂色摩
尼宝网弥覆其上,十亿龙王雨妙香雨,十亿
金翅鸟王口衔缯䌽,十亿紧那罗王至诚瞻
仰,十亿摩睺罗伽王虔恭俯视,十亿乾闼婆
王歌咏赞叹,十亿百千诸大天帝兴布瑞云,
而雨末香烧香、衣服华鬘、幢幡宝盖,十亿梵
王曲躬恭敬,十亿净居天众合掌顶礼,十亿
转轮人王七宝侍从来至其所,十亿海王从
大海出而敬礼之,十亿光明摩尼宝以为照
曜,十亿净福摩尼宝珠为胜庄严,十亿遍
照摩尼宝为无垢藏,十亿妙光摩尼宝为大
照明,十亿杂色摩尼藏宝而为遍照、赡部幢
宝为善安持,十亿金刚师子摩尼宝难胜
庄严,十亿日藏摩尼宝间错厕填广大严饰,
《大宝积经》并序¶ 第 3a 页 T11-0003.png
十亿不思议摩尼宝出种种色为妙庄严,十
亿如意宝出无尽庄严。是大莲华从于如来
超过世间善根所生,菩萨志意之所爱慕。遍
现诸方,从如幻法出、善法业生,以无诤法性
理趣庄严如梦法性,无行法印顺无着理,遍
满十方一切法界,是顺佛境功德所致。若于
无量阿僧祇劫叹其色相功德庄严,不可穷
尽。

尔时世尊于其华上结跏趺坐,与大比丘
众八千人俱,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
阿湿婆氏多、尊者摩史波、摩诃男、优陀夷、耶
舍、富那、无垢、善臂、憍梵钵提、优楼频螺迦
叶、那提迦叶、摩诃迦叶、舍利弗、大目乾连、
阿那律、须菩提、离波多、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优波离、罗睺罗、难陀等而为上首,悉皆觉悟
自性谛理,现證实际,入法本性,度诸有海。
行于如来虚空之行,悉能永断随眠结缚,而
于摄藏住无所住行空寂静。于如来所永断
疑惑,入佛智海胜信道中,利益世间为不请
友,常能卫护一切众生,与诸有情为不舍友。
通达佛法,所行境界守护圣法,誓愿受持诸
佛正教,现前得生如来种性,善能趣向一切
智智。

复有菩萨摩诃萨众八千人俱,普贤菩萨、文
殊师利菩萨等而为上首,所谓最上智智菩
萨、最上宝智菩萨、一切语言智菩萨、无著智
菩萨、花上智菩萨、日上智菩萨、月上智菩萨、
无垢上智菩萨、金刚智菩萨、远尘智菩萨、光
幢菩萨、妙高幢菩萨、宝幢菩萨、无碍幢菩萨、
华幢菩萨、净幢菩萨、日幢菩萨、端严幢菩萨、
《大宝积经》并序¶ 第 3b 页 T11-0003.png
离垢幢菩萨、遍照幢菩萨、陀罗尼威德菩萨、
宝威德菩萨、大威德菩萨、金刚智威德菩萨、
无垢威德菩萨、日威德菩萨、月威德菩萨、福
山威德菩萨、智照威德菩萨、普胜威德菩萨、
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莲华藏菩萨、宝藏菩
萨、日藏菩萨、清净功德藏菩萨、法海藏菩萨、
遍照藏菩萨、齐藏菩萨、胜莲华藏菩萨、日眼
菩萨、净眼菩萨、无垢眼菩萨、无碍眼菩萨、普
明眼菩萨、善利智眼菩萨、金刚眼菩萨、宝眼
菩萨、虚空眼菩萨、普眼菩萨、天冠菩萨、照法
界摩尼冠菩萨、妙菩提摩尼冠菩萨、照十方
冠菩萨、出现一切佛藏冠菩萨、超一切世间
冠菩萨、普照冠菩萨、无映蔽冠菩萨、执持
一切如来师子座冠菩萨、普照法界虚空冠
菩萨、梵王髻菩萨、龙王髻菩萨、一切佛变
化影像髻菩萨、妙菩提髻菩萨、一切愿海音
声摩尼王髻菩萨、放一切如来圆光摩尼宝
雷声髻菩萨、一切虚空无差别表示摩尼宝
网覆髻菩萨、一切如来法轮声髻菩萨、一切
三世名轮声髻菩萨、大光菩萨、无垢光菩萨、
宝光菩萨、离尘光菩萨、法光菩萨、寂静光
菩萨、日光菩萨、神变光菩萨、天光菩萨、福
光菩萨、智光菩萨、法光明菩萨、神通光菩
萨、光照菩萨、华光菩萨、宝光菩萨、觉光明菩
萨、梵光菩萨、普照光菩萨、梵音菩萨、海音
菩萨、地吼音菩萨、世间王音菩萨、山王音菩
萨、山王相击音菩萨、遍法界音菩萨、一切法
海雷音菩萨、摧伏诸魔音菩萨、大悲理趣云
雷音菩萨、遍息一切世间苦恼音菩萨、法胜
《大宝积经》并序¶ 第 3c 页 T11-0003.png
涌菩萨、殊胜涌菩萨、智胜涌菩萨、福须弥胜
涌菩萨、功德最胜涌菩萨、名闻胜涌菩萨、普
光胜涌菩萨、大慈胜涌菩萨、智照胜涌菩萨、
如来种姓胜涌菩萨、光德菩萨、胜德菩萨、
法涌德菩萨、遍照德菩萨、法德菩萨、月德菩
萨、虚空德菩萨、宝德菩萨、光德菩萨、智德
菩萨、婆罗帝王菩萨、法帝王菩萨、象帝王菩
萨、梵帝王菩萨、山帝王菩萨、众帝王菩萨、天
帝王菩萨、寂静帝王菩萨、不动帝王菩萨、最
胜帝王菩萨、菩提寂静声菩萨、无著声菩萨、
地声菩萨、大海声菩萨、音声菩萨、照法声菩
萨、虚空声菩萨、一切声菩萨、善根雷声菩
萨、发悟本愿声菩萨、摧一切魔军声菩萨、智
须弥觉菩萨、虚空觉菩萨、清净觉菩萨、无碍
觉菩萨、开寤觉菩萨、照三世觉菩萨、宝觉菩
萨、广大觉菩萨、普光觉菩萨、法界理趣照觉
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千人俱。皆悉安
住普贤愿行,所行无著者,普遍一切诸佛刹
故。变无边身者,亲近一切佛如来故。所缘无
际限境界清净者,了知一切佛神变故。趣无
量者,往诣诸佛现等觉处无休息故。无边
光明者,于一切法实相海中得无边智光明
故。无边劫中说功德无尽者,辩才清净故。等
虚空界者,智所行境清净故。无所依者,随世
意乐现色身故。能离翳者,了知无有众生界
故。虚空智慧者,放光明网遍法界故。究竟寂
静者,最寂静心故。一切陀罗尼种性智境界
者、于三摩地勇猛无畏者、眼住法界尽其际
者、于一切法住无所得者、游无边智海者、已
《大宝积经》并序¶ 第 4a 页 T11-0004.png
度智彼岸者、般若波罗蜜多者、般若波罗蜜
多到一切世间波罗蜜者、于三摩地彼岸得
自在者。

复有五百比丘尼俱,其名曰摩诃波
阇波提比丘尼、瞿昙弥比丘尼、安隐比丘
尼、优钵罗华比丘尼、瘦瞿昙弥比丘尼、耶输
陀罗比丘尼等而为上首。

复有五百优婆塞
俱,其名曰善威德优婆塞、天威德优婆塞、慧
光优婆塞、名称威德优婆塞、超名称威德优
婆塞、善慧优婆塞、月德优婆塞、月欢喜优婆
塞、大欢喜优婆塞、罗睺贤优婆塞、大贤优婆
塞等而为上首。

复有五百优婆夷俱,其名曰
大光优婆夷、善光优婆夷、善身优婆夷、可乐
身优婆夷、贤德优婆夷、月光优婆夷、光明优
婆夷、胜光优婆夷、善眼优婆夷等而为上首。
及馀无量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
那罗、摩睺罗伽等围绕恭敬,而为说法。所谓
广说三律仪品一切如来毗奈耶法,开现一
切诸菩萨行,明照法界入诸法门,能净庄严
一切佛刹,摧诸邪论降伏魔怨,令众生界心
得欢喜。开晓有情稠林之心,随众生意而为
宣说,开示照曜众生诸根,令其转趣。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
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求
于佛法力无畏者,摄受何法而修行之?摄受
何法增长成熟诸如来道?摄受何法取诸功
德,增长證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
转?」

佛告大迦叶言:「善哉善哉!迦叶!汝今所问,
多所安隐哀悯世间,义利饶益安乐人天,乃
能问佛如是之事。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
《大宝积经》并序¶ 第 4b 页 T11-0004.png
为汝分别解说。」时大迦叶及诸大众受教而
听。

佛告迦叶:「若诸众生求佛智慧力无畏者,
是等众生无有少法为其可得,无所依倚种
诸善根。迦叶!菩萨乃至求于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时有所得者,即为著想。若著想者,于
佛法外起有为想、于有为外起无为想,即于
佛法而生想著及起解执,起解执时于佛法
中坚住不舍。当知是人不名为向无上佛道。
何以故?以于佛法起想执我而作勤修,则与
我执数相应故而不舍离,则分别所分别。由
是分别所分别处则为所害,若为所害则便
驰骋,若驰骋者则有流转,若流转者则有贯
穿,有贯穿者则有妄想,有妄想者则有分别,
有分别者则增妄想,若增妄想则有遍计,若
有遍计则离寂静,若离寂静则有随逐,若有
随逐则有游行,若有游行则便失坏。云何失
坏?谓失安隐。云何安隐?谓无分别。若失坏者
则便常入,若常入者则便亲近,若亲近者则
有随眠,若有随眠则有相续,若有相续则增
相续,若增相续则遍相续,若遍相续语则狂
乱,语若狂乱则便诳惑,若有诳惑则便忧恼,
有忧恼者则有悔恨,若有悔恨则依倚无明
为忧喜损害。而于是中无有少法可为依
倚,然从妄想流澍生故为想系缚,从想系缚
则想相续故名想缚。无有实处,一切贪处忿
瞋痴处,皆是虚妄遍计分别增分别、计度
增计度,是故彼人不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迦叶!是名爱处。何名爱处?无有定法
名之为爱;名为爱者,名爱处所。然有爱者但
《大宝积经》并序¶ 第 4c 页 T11-0004.png
由坚著,若坚著时为虚空爱,若虚空爱生执
著者,彼人即当得爱执著:我爱执著者、众生
爱执著者、善不善爱执著者。迦叶!是人则于
一切空法起非空分别,则于非物而生物想。
何谓为物?谓以菩提若以菩提为其物者,彼
彼众生由我想故而有我想,即非菩萨。于是
中想若不可得,彼中想者亦不可得,是名我
想无真实句,此即增语。所谓我想?若复有能
圆满萨埵则圆满菩提。何谓菩提?所谓圆满
犹如于幻。云何如幻?谓说大我想者、大命
想者,若复以想依止想者,则由非想依止
非想。若以非想依非想者,则由狂醉故醉。
若由狂醉故醉,则以苦逐苦。若以苦逐苦
者,则彼彼如来皆说安住狂言驰骋者。何
故名住狂言驰骋者?谓增作意。若增作意
则有贡高,若有贡高则有言说,若有言说
则便增说,若有增说如来记之是言说者、
教授者、所持者。是故诸法皆从作意而得生
长。迦叶!如上空中有云聚起,不从东西南
北四维上下而来。是故如来名实语者,知
是云聚非十方来,如实说之,以其义说、理
相应说、以实理说。言云聚者,则为非聚,故
名云聚。何名云聚?以其各别起相状故。云何
种类各别相状?以种种相皆是广大迷惑相
续,而于其中无少大相以为可得。汝观云聚
起广大相,则为非相。若非想者,但由毕竟广
大之相非实云聚。迦叶!譬如有人语他人曰:
『可共往诣荫处坐耶?』智者言曰:『我不往坐。』彼
作是言:『我于今者不作是说,但言是荫。』尔时
智者复语彼言:『汝言荫者即是非荫。』迦叶!汝
《大宝积经》并序¶ 第 5a 页 T11-0005.png
观彼人乃至随俗犹能觉了。如是如是,迦叶!
如来如实了知诸法真实理性,于大众中正师
子吼。复次迦叶!如来乐欲于随顺法住非顺
想,于诸众生所有我想,于如来所是第一义。
何以故?如来今者已知彼想,悉知一切众生
想者即为非想,此是最胜秘密之言。或有愚
夫而生违背与如来诤,是故我言『世与我诤,
我不与世诤』。云何名世?所谓众生。何故众生
名之为世?如来了知如是世间,是故众生名
之为世。如彼愚夫异生之解,则便坏灭、极为
所害。此是彼等常得信住,随其世俗所谓无
明。何以故?彼居大闇名住世者,若住世者则
便有贪,若有贪者则便有瞋,若有瞋者则便
有痴,若有痴者则为不净,若不净者则便相
违。与谁相违?所谓如来及声闻众。若相违者
则便乖背,若乖背者则重相违,重相违者则
乐于有,乐于有者心则求之,求于有者则便
遍求,若遍求者则不知足,不知足者则多所
作,多所作者则便多欲,若多欲者彼则随眠
于三界中,若随眠三界则令他随眠,令他随
眠者彼则随流亦随流行者,若是随流随流
行者则趣于死,若趣死者则不趣涅槃,不趣
涅槃者则至非行处,至非行处者则趣地狱。
如是迦叶!由不祥法与之相应,瞋忿毒心及
不覆蔽,不覆蔽者不观我想,不观察者作一
合想,不能销灭我及我所。何名为我执?不
实故住种种想造诸世业。若如是者,彼执我
相以为其我。何名我所?谓贪欲,故名为我所。
以于诸欲与身和合即起贪心,起贪著已能
《大宝积经》并序¶ 第 5b 页 T11-0005.png
坏戒蕴,便于他所生不善心,由瞋覆蔽互相
轻毁,及于财物摄为己有亲近守护,是名我
所。有我所者则有流转,有流转者则有迷惑,
有迷惑者则有诽谤,有诽谤者则便有瞋,
有瞋恚者则有吞害,有吞害者则为所烧,为
所烧者则便遍烧,如是等过皆由贪欲。起男
女想及以命想是我所有,名为我所。以是义
故,说我所者则骂己身。一切愚夫以我随眠
为愚夫法,是故说之以为我所。迦叶!若有众
生不闻此法,而说菩提及菩萨行,则为非行。
言菩萨行者,实无所行是菩萨行。

「复次迦
叶!若诸菩萨得行圆满无有缺减,清净极清
净遍清净者,是人则能说此大法,名有势力
勇猛精进,其所说法等于虚空而无积聚,为
如理者、有功德者、能修行者,终不为彼不如
理者、无功德者、不修行者。汝等应当受持此
法,于是法中勿生执著。何以故?如来所说最
为第一,为于最上应供有情而发问故,我以
胜法而为解说。云何胜法?谓无法想。迦叶!如
是菩萨具足护持最初净戒,心不贡高、不造
无间业、不犯比丘尼,亦不亲近诸俗人家,远
离杀生及不与取欲邪行法,离虚诳语离间
粗恶杂秽语言,远离欲贪瞋恚邪见,既不自
恼亦不恼他,不与欲俱亦不受欲,不为博戏
亦不教化,终不亲近不男之人,不往淫女寡
妇处女之家、不近他妻,亦不亲近罗捕鱼鸟
畋猎魁脍旃荼罗等,于饮酒人不执其手而
与斗诤。离此诸事,如避恶狗旃荼罗辈。由住
慈心,于彼一切所远离者乃至不起一念恶
《大宝积经》并序¶ 第 5c 页 T11-0005.png
心。有二十处应当远离。何等二十?谓离女人,
亦不与他调戏粗言论义诤讼。于父母处及
佛法僧,离不恭敬。若诸女人减二十众,不为
说法。除有男子,终不往诣比丘尼尼僧说法
会处。不应问讯诸比丘尼。不与女人作其书
疏。或为他人传书送彼。应付丈夫勿付妇女。
于一切时亲族别请终不受之。不以欲心经
须臾顷住女人前。又亦不应舍离本居,往其
屏处而与女人共为谈说。不得随逐比丘尼
行。若比丘尼所施衣服不应受用,除在四众
演说法时为说法故有施衣者。应生是心犹
如大地,然后受之,不应别观施者之面。若闻
有尼劝导施衣,不应受用。若比丘尼劝请受
食,设令病苦终不受之,况复无病。若有寡妇
而来请食,僧数不满亦不受之。又亦不应入
尼众内。不应唤彼比丘尼来。若比丘尼来唤
菩萨,应离住处拱手仰头背而舍去。若说法
时有比丘尼来礼其足,无令足动,但应目视
双手掌中。善男子!不应唯身修习精进,亦当
勤心正念一处,于诸境界勿起贪瞋,为求一
切智故起坚牢誓。闻是法已,成就信心应当
修学。迦叶!若有趣菩萨乘善男子善女人等
适闻此法,不能生于如实深信,终不能得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由修学故證彼
菩提,非不修学而能得證。若不修习得菩提
者,猫兔等类亦应證得无上菩提。何以故?不
正行者不能證得无上觉故。何以故?若不正
行得菩提者,音声言说亦应證得无上菩提,
作如是言:『我当作佛!我当作佛!』以此證故,
《大宝积经》并序¶ 第 6a 页 T11-0006.png
无边众生应成正觉。迦叶!若有众生修学此
行,甚为难有,犹尚不能经一昼夜专念在心,
何况一劫乃至千劫。是故如来出现于世,甚
为难事。迦叶!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
若经一劫百劫千劫乃至亿百千劫,为一众
生同唱是言:『汝应作佛!汝应作佛!』是诸众生
悉共围绕相续唱言:『当得成佛!当得成佛!』如
是次第,出息入息犹可断绝,彼所发言曾无
间断。如是之言,尚不能熟初菩提心,何况能
證无上佛果?若能證者,无有是处。

「迦叶!我灭
度后末法之时,及与汝等已般涅槃,不为诸
天之所信护。当于尔时,多有众生闻我功德
发菩提心。于中或有诸比丘等,虽发无上菩
提心已,而便安住二十法中。何等二十?所谓
亲附诸比丘尼,受不净食,贪著美味,受比丘
尼劝化饮食。迦叶!譬如今世多闻比丘住阿
兰若或聚落中勤修习法。于当来世诸比丘
等亦复如是,于聚落间或阿兰若,与比丘尼
聚集言谈问答法义。彼诸比丘及比丘尼,多
生染心少生法心。迦叶!汝观是辈得菩萨名,
堕大危险取于恶趣。当于尔时初为法缘而
相亲附,互相见已欲火烧心,动于唇口表其
欲念。彼相近时初为弟子,以阿阇梨法而申
礼敬,自此之后当渐遣使,通致语言道路期
会,或于街衢或在寺内遥相瞻视,于出入时
问其所由,互称亲族结为姊妹。彼等由是数
相见故而相习住,既习住已生于染心,生染
心已共为秽事,为秽事已更以非梵行名而
相呼召。由行非法退失菩提及以善趣,远离
《大宝积经》并序¶ 第 6b 页 T11-0006.png
涅槃弃舍如来,违背正法厌恶于僧。在于屏
处,起欲恚害诸恶寻思,是人无有菩萨胜业
四净梵行,譬如今时勤修梵行诸菩萨众,于
未来世起欲恚害恶寻思者亦复如是。迦叶!
当于尔时住是种类,所谓恶行贼行矫行。汝
观尔时毁禁戒者,闻是等经便生诽谤。若有
已能住戒布施,生于欢喜发菩提心,后闻是
经复生谤毁。汝观尔时有此相貌,可为记验。
若闻是经而生诽谤,于中智者、修净戒者、持
正法者,知是经内说此比丘名不知法,即应
舍离如是等人,此辈无心爱敬法故。
《大宝积经》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