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686-01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朝通鉴博议卷三
            宋 李焘 撰
  孙权集众建业扬声将北伐魏王基策其必不能
  出已而果然
   八年吴主大发众集建业扬声欲入寇扬州刺
   史诸葛诞使丰安太守王基策之基曰今陆逊
   等已死孙权年老内无贤嗣中无谋主权自出
卷三 第 1b 页 WYG0686-0116b.png
   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
   将未信此不过欲补绽攴党还自保护耳已而
   果不出
臣焘曰孙子谈兵之雄而其法以知彼知己为要知己
欲其自治知彼欲其乘衅彼已之势自治为先敌之力
虽敝而吾力不全敌之政虽乱而吾政未修则方自忧
之不暇何暇以谋人魏之末世亦多变矣孙权之出亦
屡出矣而终无大功岂其势有所不可耶盖孙权以公
卷三 第 2a 页 WYG0686-0117a.png
孙渊之忿耗甲兵于外而力屈于太子亮之爱动国本
于内而政乱吴之群臣如陆逊等皆已前死自出则无
与镇守遣将则不足倚仗虽发兵动众扬声示武而内
方汲汲故王基以无谋主而知其不能出王昶以放良
臣知其可以攻凡吴之所短魏之良臣皆已窥见而何
暇以乘魏之衅哉唐藩镇强杜牧以自治为上策臣谓
非特唐之上策乃吴之至计其或继吴者虽百世而下
治已攻人之术无以易此
卷三 第 2b 页 WYG0686-0117b.png
  诸葛恪大破魏兵于东兴
   嘉平四年十月王昶胡遵母丘俭等各献征吴
   之计朝廷以三征计异诏问傅嘏嘏对列船津
   要坚城据险横行之计其殆难捷唯有进军大
   佃最差全牢可诏昶遵等择地居险审所措置
   及令三方一时前守夺其肥壤使还塉土司马
   不从十一月诏昶等三道击吴太傅恪将兵使
   冠军将军丁奉与吕据为前部奉斫魏前屯吕
卷三 第 3a 页 WYG0686-0117c.png
   据等继至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自
   投于水死者数万
臣焘曰轻敌则无成玩兵则无震吴自孙权经营百战
以成江南基业至于建兴凡几岁矣诸葛恪之智安可
望孙权万一孙权用师于强盛之时而恪举事于政衰
之后动兵于竭力之时频年动众以与敌国东兴之筑
淮南之战敌一不损而徒残其兵消其威至晋师之来
兵疲威消无以禦之推原所自恪之罪也
卷三 第 3b 页 WYG0686-0117d.png
  陆抗言西陵国之西门
   建衡三年夏抗上疏曰西陵建平国之藩表处
   下流受敌二境若敌汎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
   雷电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垂也臣
   父逊昔在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
   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则荆州非吴有也如其
   有虞当倾国争之
臣焘曰全天下之势者可以攻固天下之交者可与守
卷三 第 4a 页 WYG0686-0118a.png
方孙权之时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
并于一国则形势益张攻守两利分而有之则唇齿不
相附首尾不相应江南汲汲常有西北之忧矣昔者周
瑜用于吴而欲取刘璋甘宁用于吴而欲取张鲁皆欲
全天下之势以为进取之资也孙权信被发入山之语
召还周瑜迨蜀既定而势分矣天下之势既不能全则
孙权命世之英诸葛亮一时之杰约从缔交相与为一
以共苦魏魏之强犹可移于吴蜀矣诸葛亮张温冠盖
卷三 第 4b 页 WYG0686-0118b.png
相望不绝于蜀亦何意乎固天下之交以为保守之计
也而孙权因荆州之嫌称臣于魏绝好于蜀以自断其
右臂使魏从刘晔之言度江径袭蜀攻其外魏攻其内
不知孙权何以善其后其后世陆抗临死以西方受敌
为属而不能用也故羊祜王浚藉上流之势大举而亡
之臣常思吴之争天下上策莫如全天下之势中策莫
如固天下之交最下自守而已始不用周瑜以无蜀而
自守终不用陆抗以无蜀而至于速亡后之有天下者
卷三 第 5a 页 WYG0686-0118c.png
据吴奄蜀大势已合而不藉外交则可以为孙权之所
不能为者矣
  东晋论
臣焘曰臣尝论晋元帝恭俭之主而无拨乱之才王导
醇谨之臣而无经世之略故其能中兴于江左而不能
中兴于天下者厥有由哉方元帝渡江之初石勒石虎
造舟葛陂将攻建康哆然有吞噬之志既而霖雨弥时
士卒饥疲乃相与忧惧退而议降使元帝有拨乱之才
卷三 第 5b 页 WYG0686-0118d.png
王导有经世之略举江南之众练精毕力以与勒虎决
其胜负勒虎危迫势当就擒勒虎擒则刘聪胆破矣当
此之时藩镇之将如葛组刘遐蔡豹郭嘿城坞之主如
陈川樊雅张平冯宠皆为晋守导若遂劝元帝承中兴
思晋之心进兵河北奚患其不能中兴于天下哉在晋
之臣独一祖逖击楫中流锐而欲逞导又不资之以尺
寸之刃斗升之粮及逖之兵势已强成效已著黄河之
南皆为晋土固宜命逖总领方面以卒其功何至以戴
卷三 第 6a 页 WYG0686-0119a.png
渊统之此逖所以饮愤至死而叹其功之难成也元帝
虽贤主王导虽忠臣独知其无意于用兵故处置乖方
遽至于此然东晋君臣不欲出攻则已矣至于守禦之
计亦有所未尽昔吴主孙权尝择群臣忠赤可倚者使
守江陵又命吕蒙筑濡须口身自将兵而守其坞坞在
晋之历阳城以上流之势不可不重水道之冲不可不
防故也东晋以王敦镇荆州苏峻守历阳敦叛于元帝
之时而峻反于成帝之世导身相此两君既不能攻之
卷三 第 6b 页 WYG0686-0119b.png
于前又不能守之于后更一大变几至亡国孰谓导为
有谋乎其后庾亮移镇石城蔡谟以为不可庾翼移镇
乐乡王述以为不可殷浩求经略中原王羲之以为不
可桓温请迁都洛阳孙绰以为不可虽庾亮庾翼殷浩
桓温终无成功亦由晋之君臣畏怯过甚务相循习是
以羲之蔡谟孙绰之徒争为苟安之计不欲用兵至苻
坚淝水之败谢安叔侄乘秦之乱可以有为中原矣已
而趑趄不前夫王导谢安皆东晋伟人其设心措意不
卷三 第 7a 页 WYG0686-0119c.png
在于北伐馀子碌碌又奚足责使五胡之于晋遂为不
讨之雠可不痛哉
  石勒初窥江南纪瞻破之
   孝怀帝永嘉六年二月石勒筑垒于葛陂课农
   造舟将攻建业琅邪王睿大集江南之众于寿
   春以纪瞻都督诸军以讨之会大雨三月不止
   勒军中饥疲闻青军至集众议之张宾曰晋之
   保寿春畏将军往攻之耳彼闻吾去喜于自全
卷三 第 7b 页 WYG0686-0119d.png
   何暇追袭吾后邪勒攘袂鼓髯曰张君计是也
   引兵发葛陂遣石虎帅骑二千向寿春遇晋运
   船虎将士争取之为纪瞻所败瞻追奔二百里
   前及勒军勒结阵待之瞻不敢击退保寿春
臣焘曰夷夏之强弱常决于其始形势未成则可以震
而取根本既坚则难以力而拔东晋之初刘聪首难阶
此而石勒据赵慕容据燕苻坚据秦五胡之乱相仍百
年盖不折于始而使盛于终方勒虎之来夷狄之兵初
卷三 第 8a 页 WYG0686-0120a.png
未窥于江南也及入寇寿春造舟葛陂而胜负未决则
夷夏之强弱未见南北之形势才成而又雨潦四集羽
书狎至群胡愦眊不知所为刁膺欲降夔安欲避张宾
欲去此亦有危急未定之际也乘其未定以重兵压之
生中国之气威夷狄之心使勒虎气夺则必成擒勒虎擒
则刘聪震慑不敢再举矣惜其集众寿春不能大举使勒
归取河北降祖约攻襄阳中夏愈怯夷狄愈强而南北
之志遂成矣
卷三 第 8b 页 WYG0686-0120b.png
  祖逖北伐后赵留镇雍丘自河以南皆归于晋
   悯帝大兴元年祖逖镇雍丘数遣兵击后赵后
   赵屯戍渐蹙候骑常获濮阳人逖厚待遣归咸
   感逖恩德率乡里五百家降勒又遣精骑万人
   距逖复为逖所破勒镇戍归者甚多逖爱人下
   士虽疏交贱𨽻皆恩礼遇之自河以南多叛后
   赵归于晋
臣焘曰强者以攻为攻智者以守为攻出而攻敌非力
卷三 第 9a 页 WYG0686-0120c.png
有馀者不能坐而役敌非智有馀者不能以力斗力力
有所尽则势有所穷不如以智斗之可以致敌而坐受
其利当晋氏渡江之初祖逖欲举离散之众以荒破之
地与石勒争胜败于河南若出而与之斗是以肉喂虎
何益不如抚人民务耕桑修守战之具内固根本以待
其来使勒自困其兵自耗其财而吾初无劳也我常逸
敌常疲内不失所以为国外可以破勒此非智者孰能
为故河南之地皆归于晋自孙氏立国于南以吕蒙
卷三 第 9b 页 WYG0686-0120d.png
逊之豪雄不敢上岸轻议其地至于桓温之材幼度之
量宋武之威宋文之强收复河洛败亡相继其失皆在
于不务内事驰逞于外为人所扰卒不能安故六朝之
际欲守河南无善于逖之守也惜夫祖逖之知守而不
知变当河南之初复国弱兵少敌势方强此可以坐而
役敌当河南之已安兵强士附河北之人回首望救此
可以出而攻敌而逖专守一道不能乘机自用其强迁
延不进身死无功石勒遂为脱网之寇可不惜夫
卷三 第 10a 页 WYG0686-0121a.png
  元帝以戴渊统祖逖逖怏怏发愤而卒
   四年豫州刺史祖逖以戴渊吴士虽有才望而
   无洪致远识且已剪荆棘收河南地而渊雍容
   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处仲与刘刀有
   隙将有内乱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
   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
臣焘曰人主之驾御英雄必有以全之而后可以求成
大功盖英雄之所为事出于已则欲已之专其名才高
卷三 第 10b 页 WYG0686-0121b.png
于人则恶人之出其右淮阴之耻与哙等为伍荡寇羞
与黄忠同列汉抑淮阴而激其叛蜀全荡寇而获其功
祖逖与晋披荆棘冒风露尺攘寸取以复河南故土而
王导以戴渊一旦雍容直据其上而节制之是艰难之
际而逖尽其力而平定之后则渊居其利故逖以感愤
而其功不终噫以逖之气节岂肯低首抚衿碌碌从戴
渊后者王导遽以加之抑英雄之气沮进取之谋非策
也祖约之为人才能不及中人而轻以河南付之兵折地
卷三 第 11a 页 WYG0686-0121c.png
丧以败国家事呜呼于逖则抑之已甚于约则用之太
过委任非当以复河南王导至此疏矣
  祖约镇寿春不得开府颇怨望后赵来攻屡表请
  救朝廷不为出兵
   显宗咸和元年七月豫州刺史祖约自以名辈
   不后郤辨而不豫顾命又望开府复不得遂怀
   怨望十一月后赵石聪攻寿春祖约屡表请救
   朝廷不为出兵祖约曰是弃我也益怀怨恚
卷三 第 11b 页 WYG0686-0121d.png
臣焘曰役人于艰难之地则必先与之同休戚置人于
疑忌之域则不可与之守要害要害之地国家根本所
系不可轻以许人祖约以河南疮痍之馀当石赵豹虎
之众而爵命不优缓急不救则约必怨而大臣必疑以
朝廷之臣疑边疆之将则中外必不相应最用兵之大
忌也故石勒得以袭取祖约约降而河南转为赵矣
  赵人屡攻陷襄阳晋辄复取之陶侃使桓宣镇襄
  阳赵攻之不克
卷三 第 12a 页 WYG0686-0122a.png
   显宗咸和七年秋赵郭敬南掠江西太尉侃遣
   南中郎将桓宣乘虚攻樊城悉俘其众竟陵太
   守李阳攻新野拔之敬惧遁去桓宣遂拔襄阳
   侃使宣镇襄阳宣招怀初附简刑罚略威仪劝
   课农桑或载锄耒于轺轩亲帅民芸穫在襄阳
   十馀年赵人再攻之宣以寡弱拒守赵人不能
   胜
臣焘曰晋帝于南赵僭于北两国相持尽力所争者襄
卷三 第 12b 页 WYG0686-0122b.png
阳而已三年之间赵再复晋两复诚以襄阳之去江陵
步道五百江陵者晋之上流而襄阳者江陵之蔽襄阳
失则江陵危则晋不得高枕而卧矣此晋之所以必争
也知以襄阳为守者必知以襄阳为攻蜀汉前将军自
襄阳攻樊城曹公仓皇失措议迁都许以避之诚以襄
阳之地北接宛洛兵自此可以溃中原之腹心虽曹公
之善用兵有不能抗者然自蜀而用襄阳则地势犹有
所未便至于晋都江东西取襄阳以此下兵于中原如
卷三 第 13a 页 WYG0686-0122c.png
转石于千仞之山此赵之所必争也夫居必争之地惟
智而谋者可以取勇而宽者可以守勇则能拒敌宽则
能抚众故桓宣招怀新附民心一固赵人不敢饮马于
沔而襄阳始定于晋矣
  庾亮欲移镇石城蔡谟以为不可
   咸康五年四月亮上疏言蜀甚弱而胡尚强欲
   帅大众十万移镇石城遣诸军罗布江沔为伐
   赵之规帝下其议丞相导请许之蔡谟议以为
卷三 第 13b 页 WYG0686-0122d.png
   时有否泰道有屈伸苟不计强弱而轻动则势
   不终日何功之有胡若送死则敌之有馀若弃
   江远进以我所短击彼所长非庙算之胜也朝
   议多与谟同乃诏亮不听移镇
臣焘曰苏峻之乱庾亮有以召之晋之宗社若缀旒然
成帝情钟渭阳遂免误国之戮复使握兵上流居方面
之任不惟因失政刑亮亦无耻甚矣为亮之计既不能
杜门省愆则必以功补过所谓功者非激切生事以侥
卷三 第 14a 页 WYG0686-0123a.png
倖其万一者也苟能绥靖边陲而固吾圉则亦可谓功
矣亮又不然遽欲移镇石城妄意兴复贪毫发之利生
戎狄之心孰谓亮而有谋乎石城之不可徙者非谓兵
之不可复出夷狄之罪不可复讨也盖其移镇之际当
石虎方强之时以亮而当虎如以肉而投豺狼也况石
城小戍无益于虎存亡耶使亮有报国之志欲立功以
刷前愤则必按甲休士蓄财务农待其粮食既丰士卒
之气既盈而虎有可乘之势一举而灭之不在迁镇也
卷三 第 14b 页 WYG0686-0123b.png
昔汉高祖定天下使韩信平齐平燕平赵光武中兴使
耿弇平关中吴汉平蜀四方之地度其可取则移兵取
之不闻诸将有徙镇之事如亮之儿戏也幸而有蔡谟
之议其事遂止亮不自悛未几而为邾城之役终不免
于败虽然亮用于朝廷则致藩镇之兵用于边境则启
夷狄之乱易曰小人勿用必乱邦也亮之谓矣
  庾亮使毛宝戍邾城赵人攻陷之
   初陶侃在武昌议者以江北有邾城宜分兵守
卷三 第 15a 页 WYG0686-0123c.png
   之侃每不答而言者不已侃乃渡水猎引将佐
   语之曰我所以设险而禦寇者正以长江耳邾
   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纵有兵守之亦无益于
   江南及庾亮镇武昌卒使毛宝樊峻戍邾城赵
   王虎遣夔安帅石闵张貉等二万骑攻邾城九
   月石闵败晋兵于沔阴张貉陷邾城死者六千
   人
臣焘曰武昌临江与黄冈相对邾城在黄冈东南百三
卷三 第 15b 页 WYG0686-0123d.png
十里耳吴能城而守之晋虽城之而不能守何也吴孙
权初都武昌黄龙之初始迁建业命陆逊辅太子留镇
于鄂则建业武昌为吴东西二郡矣武昌在江南邾在
江北相距一水之际吴尝都武昌则邾不可不守晋不
以武昌为都则邾非晋之所急也又陆逊戍邾之岁在
魏齐王芳即位之二年当吴魏虎争而芳以幼童涖事
政出多门是不能抗逊堂堂之锋矣至庾亮之镇武昌
则石虎方强有吞噬之志而亮以清谈禦之其能免于
卷三 第 16a 页 WYG0686-0124a.png
败乎夫晋以清谈之亮而取非所急之邾又以犯石虎
之强敌岂可以陆逊之事同年而语耶若夫毛宝者良
将也因是而并弃之惜夫
  燕使刘翔至建康劝晋公卿先从事巴蜀
   七年二月慕容皝即燕王位皝自以未受晋命
   乃遣长史刘翔来献功论捷二月翔至建康帝
   引见翔将行公卿饯于江上翔谓诸公曰今石
   虎李寿志相吞噬王师纵未能澄清北方且当
卷三 第 16b 页 WYG0686-0124b.png
   从事巴蜀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中护军谢
   广曰是吾心也
臣焘曰取天下者必知势之所先所遇之时不同而所
用之势亦异汉高祖唐太宗之先关中汉光武之先河
北魏武帝之先山东皆势也先得其势者强不得其势
者弱奕之为数小数耳尚有争于势况今取天下不知
其所当先耶晋永嘉之乱元帝渡江而东天下之势在
蜀夫取蜀之利内可以固荆楚荆楚固则江东之势安
卷三 第 17a 页 WYG0686-0124c.png
外有以扰关辅关辅扰则北方之力分我安而彼分则
天下之事济矣故取蜀者天下之至计也当此之时胡
强而蜀弱取蜀以制胡莫此之便而江东君臣不急取
蜀以固根本区区从事于所不当先者遂使天下之至
计不出于朝廷大臣之论而出于慕容使者之言晋为
无人矣不能成混一之势宜哉
  桓温伐汉遂定巴蜀之地
   穆宗永和三年二月桓温军至青衣三月温至
卷三 第 17b 页 WYG0686-0124d.png
   彭模留参军孙盛周楚守辎重自将步卒直指
   成都三战三捷温军至成都之十里陌汉王势
   悉众出战袁乔督士卒力战遂大破之温乘胜
   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汉人惶惧无复斗
   志势舆榇面缚诣军门温解缚焚榇送势于建
   康封归义侯
臣焘曰尝读孙子兵法曰用兵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
之蛇也又读桓温传诸葛八阵图曰此常山蛇势夫孙
卷三 第 18a 页 WYG0686-0125a.png
武诸葛号善用兵而温号善知兵者臣因其论而有所
得盖吴为天下之首蜀为天下之尾而荆楚为天下之
中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是常山之蛇不独论兵为然而因地势以行兵者盖亦
似之三国之时吴自吴耳蜀自蜀耳吴孙权蜀孔明尚
欲合两国之力以抗北方况堂堂之晋方图恢复之举
而不知其有以用吴蜀耶东晋有国首尾百馀年亦尝
数用其兵兵之至于河南不过三焉祖逖之讨石勒桓
卷三 第 18b 页 WYG0686-0125b.png
温之讨慕容俊刘裕之平姚泓是也逖之兵出于武帝
建兴之元年是时李氏已有矣故逖拔前疐尾无巴蜀
之援而终以无成穆帝永和三年桓温取蜀至十年而
温入洛阳安帝义熙九年刘裕入蜀至十三年而裕克
长安吴蜀之援相为应接因是以图中原无复牵制之
虑又嶷嶷若可以立非常之功者盖逖虽晋之贤将以
无巴蜀故不能守河南曰温曰裕虽取益州至于区区
之忠义视逖则惭德多矣故得中原而旋失之惟其得
卷三 第 19a 页 WYG0686-0125c.png
蜀据吴命忠义之将如祖豫州者付之外阃又何患中
原之不能复乎
 
 
 
 
 
 
卷三 第 19b 页 WYG0686-0125d.png
 
 
 
 
 
 
 
 六朝通鉴博议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