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第 659a 页
贤首五教仪卷第四
清浙水慈云沙门 灌顶续法 集录
言六宗者一随相法执宗二唯识法相宗三真空无
相宗四藏心缘起宗五真性寂灭宗六法界圆融宗。
一随相法执宗者谓一切我法中起有无执故即小
乘诸师依阿含缘生等经造婆沙俱舍诸部论等。
于中又六。
一我法俱有宗此中有二一人天乘二小
乘谓犊子法上贤胄正量密林山部等。
彼立三聚法
一有为聚法二无为聚法三非二聚法初二是法后
一是我。
又立五法藏一过去二现在三未来四无为
五不可说藏此即是我以不可说是有为无为故。
然
此一部诸部论师共推不受呼为附佛法外道以诸
外道所计虽殊皆立我故。
二法有我无宗谓萨婆多上座多闻等彼说诸法二
种所摄一名二色或四种所摄谓三世及无为。
或五
种所摄谓一心二心所三色四不相应五无为。
故一
切法皆悉实有。
于诸法中并不立我以无我故异外
道计。
又于有为之中立正因缘以破外道邪因无因。
然外道见虽有九十五种或计二十五谛从冥生等
音释¶ 第 659b 页
或计六句和合生等或谓自在梵天等生或谓微尘
宿作等生或执时方虚空等而为世间及涅槃本统
收所计不出四见谓数论计一胜论计异勒沙婆计
亦一亦异若提子计非一非异若计一者则谓因中
有果若计异者则谓因中无果三则因中亦有无果
四则因中非有无果馀诸异计皆不出此虽多不同
就其结过不出二种从虚空生即是无因馀皆邪因
然无因邪因乃成大过谓自然虚空等生应常生故
以不知三界由乎我心从痴有爱流转无极迷正因
缘故异计纷然安知因缘性空真如妙有耶广明异
计如瑜伽显扬婆沙中百金七十论等。
三法无去来宗谓大众说转鸡胤制多西山北山法
藏饮光部等唯说现在诸有为法及无为法耳以过
未之法体用俱无故。
四现通假实宗谓说假部就前现在有为法中在五
蕴为实在界处为假随应诸法假实不定其成实论
末经部师即是此类。
五俗妄真实宗即说出世部等谓世俗法皆假以虚
妄故出世法皆实非虚妄故。
六诸法伹名宗即一说部等谓一切我法但有假名
无实体故。
二唯识法相宗者谓一切诸法皆唯识现故即无著
天亲依方广深密等经造瑜伽唯识论等。
三真空无相宗者谓一切诸法皆空无相故即提婆
宿作等生或执时方虚空等而为世间及涅槃本统
收所计不出四见谓数论计一胜论计异勒沙婆计
亦一亦异若提子计非一非异若计一者则谓因中
有果若计异者则谓因中无果三则因中亦有无果
四则因中非有无果馀诸异计皆不出此虽多不同
就其结过不出二种从虚空生即是无因馀皆邪因
然无因邪因乃成大过谓自然虚空等生应常生故
以不知三界由乎我心从痴有爱流转无极迷正因
缘故异计纷然安知因缘性空真如妙有耶广明异
计如瑜伽显扬婆沙中百金七十论等。
三法无去来宗谓大众说转鸡胤制多西山北山法
藏饮光部等唯说现在诸有为法及无为法耳以过
未之法体用俱无故。
四现通假实宗谓说假部就前现在有为法中在五
蕴为实在界处为假随应诸法假实不定其成实论
末经部师即是此类。
五俗妄真实宗即说出世部等谓世俗法皆假以虚
妄故出世法皆实非虚妄故。
六诸法伹名宗即一说部等谓一切我法但有假名
无实体故。
二唯识法相宗者谓一切诸法皆唯识现故即无著
天亲依方广深密等经造瑜伽唯识论等。
三真空无相宗者谓一切诸法皆空无相故即提婆
音释¶ 第 659c 页
清辩依般若妙智等经造百论掌珍论等。
四藏心缘起宗者谓一切诸法唯是真如随缘具恒
沙性德故即坚慧马鸣依胜鬘涅槃等经造宝性起
信论等。
五真性寂灭宗者谓相想俱绝直显性体故即马鸣
龙树依楞伽般若等经造真如三昧智度论等。
六法界圆融宗者谓无尽法界如因陀罗网主伴重
重圆融无碍故即龙树天亲依华严等经造不思议
十地论等。
然此六宗后后深于前前初一唯小乘后五唯大乘
次即相宗三即空宗四五六即性宗初即小教二三
即始教四即终教五即顿教六即圆教又第二亦名
二谛俱有宗谓胜义谛理真实故不无世俗因果不
失故是有如深密瑜伽等第三亦名二谛俱空宗谓
无为胜义离相故非有有为缘生如幻故是无如掌
珍颂云真性有为空如幻缘生故无为无有实不起
似空华等即般若三论中一分之义。
第四亦名二谛
无碍宗谓真是即俗之真俗是即真之俗如仁王等
四藏心缘起宗者谓一切诸法唯是真如随缘具恒
沙性德故即坚慧马鸣依胜鬘涅槃等经造宝性起
信论等。
五真性寂灭宗者谓相想俱绝直显性体故即马鸣
龙树依楞伽般若等经造真如三昧智度论等。
六法界圆融宗者谓无尽法界如因陀罗网主伴重
重圆融无碍故即龙树天亲依华严等经造不思议
十地论等。
然此六宗后后深于前前初一唯小乘后五唯大乘
次即相宗三即空宗四五六即性宗初即小教二三
即始教四即终教五即顿教六即圆教又第二亦名
二谛俱有宗谓胜义谛理真实故不无世俗因果不
失故是有如深密瑜伽等第三亦名二谛俱空宗谓
无为胜义离相故非有有为缘生如幻故是无如掌
珍颂云真性有为空如幻缘生故无为无有实不起
似空华等即般若三论中一分之义。
第四亦名二谛
无碍宗谓真是即俗之真俗是即真之俗如仁王等
音释¶ 第 660a 页
第五亦名二谛泯绝宗谓语真必摄俗故真绝言俗
必摄真故俗绝如维摩等第六亦名二谛无尽宗谓
真即俗而真空重重无际俗即真而俗有历历不穷
如华严经等。
若恐混滥逐为对拣略开八重。
先料拣性相两宗滥中又五义初唯识半分具分别
相宗八识唯约生灭即半分也性宗生灭与不生灭
和合而成阿梨耶识是具分也又相宗云影外有质
为半头唯识质影俱影为全头唯识若望性宗如来
藏心则彼全头生灭八识亦名为半头也二真如随
缘凝然别相宗唯识论释真如云真无虚妄如无变
易若随缘变岂称真如凝然义也性宗胜鬘经云依
如来藏有生死依如来藏有涅槃随缘义也三缘境
断惑即离别相宗谓根本智双观真俗能断迷理迷
事随眠后得智唯观事境但断迷事一种随眠离也
性宗谓智体惑体无二体故涅槃云明与无明其性
无二故能一断一切断即也四證理能所即离别相
宗谓能證根本智是有为所證真如理是无为就能
所證心境相对是不即也性宗谓理智不分能所混
融华严云无有智外如为智所證亦无如外智能證
于如二既不存一亦奚立故能一證一切證是不离
也五转智不转智别相宗谓出世四智心品依生灭
识种转成故为四相所迁性宗谓世出世智依如来
藏性始本不二何待转成即体之智非相所迁。
必摄真故俗绝如维摩等第六亦名二谛无尽宗谓
真即俗而真空重重无际俗即真而俗有历历不穷
如华严经等。
若恐混滥逐为对拣略开八重。
先料拣性相两宗滥中又五义初唯识半分具分别
相宗八识唯约生灭即半分也性宗生灭与不生灭
和合而成阿梨耶识是具分也又相宗云影外有质
为半头唯识质影俱影为全头唯识若望性宗如来
藏心则彼全头生灭八识亦名为半头也二真如随
缘凝然别相宗唯识论释真如云真无虚妄如无变
易若随缘变岂称真如凝然义也性宗胜鬘经云依
如来藏有生死依如来藏有涅槃随缘义也三缘境
断惑即离别相宗谓根本智双观真俗能断迷理迷
事随眠后得智唯观事境但断迷事一种随眠离也
性宗谓智体惑体无二体故涅槃云明与无明其性
无二故能一断一切断即也四證理能所即离别相
宗谓能證根本智是有为所證真如理是无为就能
所證心境相对是不即也性宗谓理智不分能所混
融华严云无有智外如为智所證亦无如外智能證
于如二既不存一亦奚立故能一證一切證是不离
也五转智不转智别相宗谓出世四智心品依生灭
识种转成故为四相所迁性宗谓世出世智依如来
藏性始本不二何待转成即体之智非相所迁。
音释¶ 第 660b 页
次料拣空性两宗滥中亦五义一我法有无别空宗
有我为妄无我为真般若云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
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性宗无我为妄有我为真
涅槃云无我者名为生死有我者名为如来二法义
真俗别空宗俗谛为法真谛为义如智论说性宗真
谛为法俗谛为义华严云法者知真谛义者知俗谛
三心性二名别空宗一向目诸法本源为性智度论
云色色性空掌珍论云有为性空缘生如幻楞严云
识性虚妄犹如空华性宗多分目诸法本源为心胜
鬘云自性清净心起信云一切法唯是一心楞严云
诸所缘法唯心所现四真智真知别空宗以有分别
为知无分别为智真智了空故智深知浅性宗以證
圣理为智彻圣凡为知灵知本有故知通智局起信
云真如自体真实识知五佛德空有别空宗说佛以
空为德般若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色见声求皆为
邪道性宗明诸佛富有万德相好身智神通光明常
乐我净真实功德于佛体中一一无尽性自本有不
待机缘如起信涅槃中说。
三料拣空相两宗与性宗滥亦五义别一三乘一乘
别空相二宗明有三乘以深密第三时中具说三乘
普为发趣一切乘者第二时诸部般若亦同此说性
宗明唯一乘法华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妙智
经及梁摄论皆同此说二五性一性别空相两宗明
有五性大般若云于声闻乘性决定者闻此法巳速
音释¶ 第 660c 页
能證得自无漏地于独觉乘性决定者闻此法巳速
依自乘而得出离于无上乘性决定者闻此法巳速
證无上正等菩提于彼三乘性不定者闻此法巳皆
发无上正等觉心深密有性者成无性不成意亦同
此性宗明唯一性涅槃云一切众生同有佛性皆同
一乘三生佛不增减别空相二宗皆云五种性中无
种性人决不成佛守众生界名不增减十轮云三乘
各定差别皆以性定五故善戒地持说二种性无种
性人终不能得菩提但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性宗
谓一理齐平名不增减是故不增不减经云愚痴凡
夫不如实知一法界故不能实见一法界故起邪见
心谓众生界增众生界减四成佛不成佛别空相二
宗明有不成佛深密云一切趣寂声闻种性虽蒙诸
佛种种方便终不能令證佛菩提大般若五百九十
三中说有五性大意同此性宗谓决定尽得成佛密
严云二乘必无灰断涅槃涅槃云一切众生皆有佛
性凡是有心定当作佛五同位不同位别空相二宗
为引愚法二乘渐向大故故位相与彼同大品明三
乘共十地立乾慧等唯识亦许三乘断證阶位大同
即资粮等性宗约自教论深胜于彼故断證位相与
彼悬隔故弥勒所问经论云一切声闻辟支佛不能
如实修四无量不能究竟断诸烦恼但能折伏一切
烦恼等断證既尔地位准知。
四料拣空性两宗与相宗滥亦五义别一立相显性
依自乘而得出离于无上乘性决定者闻此法巳速
證无上正等菩提于彼三乘性不定者闻此法巳皆
发无上正等觉心深密有性者成无性不成意亦同
此性宗明唯一性涅槃云一切众生同有佛性皆同
一乘三生佛不增减别空相二宗皆云五种性中无
种性人决不成佛守众生界名不增减十轮云三乘
各定差别皆以性定五故善戒地持说二种性无种
性人终不能得菩提但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性宗
谓一理齐平名不增减是故不增不减经云愚痴凡
夫不如实知一法界故不能实见一法界故起邪见
心谓众生界增众生界减四成佛不成佛别空相二
宗明有不成佛深密云一切趣寂声闻种性虽蒙诸
佛种种方便终不能令證佛菩提大般若五百九十
三中说有五性大意同此性宗谓决定尽得成佛密
严云二乘必无灰断涅槃涅槃云一切众生皆有佛
性凡是有心定当作佛五同位不同位别空相二宗
为引愚法二乘渐向大故故位相与彼同大品明三
乘共十地立乾慧等唯识亦许三乘断證阶位大同
即资粮等性宗约自教论深胜于彼故断證位相与
彼悬隔故弥勒所问经论云一切声闻辟支佛不能
如实修四无量不能究竟断诸烦恼但能折伏一切
烦恼等断證既尔地位准知。
四料拣空性两宗与相宗滥亦五义别一立相显性
音释¶ 第 661a 页
别相宗多谈法相纵少说性亦法相数如无为有六
种等是立相也空性二宗多明法性纵少说相亦会
归性但空宗空性无性性宗真性实性如金刚三昧
及起信中说六度行即一法性等是显性也二唯心
真妄别相宗依生灭八识建立染净根本唯识云等
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名等流果果
似因故异熟习气为增上缘感第八识酬引业力恒
相续故立异熟名感前六识酬满业者有间断故名
异熟生从异熟起不名异熟即前异熟及异熟生名
异熟果果异因故摄论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證得即唯心中妄也空宗般若
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楞严云
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水火风识亦复如是
性宗起信云依如来藏有生灭心楞伽云藏识海常
住既言常住即藏心也明非唯生灭矣故通唯心中
真也三二谛即离别相宗明离瑜伽四重二谛中初
一世俗唯局世俗后一胜义唯局胜义中间六谛各
通世俗胜义何者望前为胜义望后为世俗一一差
别区分不同故不即也空性二宗明即中论云定有
则著常定无则著断掌珍论云真性有为空无为无
起灭有与有为俗谛也无与无为真谛也仁王云于
解常自一于谛常自二通达此无二真入第一义涅
槃云世谛者即第一义谛故不离也四四相一时前
后别相宗明前后谓前生住异三相属现在后一灭
种等是立相也空性二宗多明法性纵少说相亦会
归性但空宗空性无性性宗真性实性如金刚三昧
及起信中说六度行即一法性等是显性也二唯心
真妄别相宗依生灭八识建立染净根本唯识云等
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名等流果果
似因故异熟习气为增上缘感第八识酬引业力恒
相续故立异熟名感前六识酬满业者有间断故名
异熟生从异熟起不名异熟即前异熟及异熟生名
异熟果果异因故摄论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證得即唯心中妄也空宗般若
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楞严云
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水火风识亦复如是
性宗起信云依如来藏有生灭心楞伽云藏识海常
住既言常住即藏心也明非唯生灭矣故通唯心中
真也三二谛即离别相宗明离瑜伽四重二谛中初
一世俗唯局世俗后一胜义唯局胜义中间六谛各
通世俗胜义何者望前为胜义望后为世俗一一差
别区分不同故不即也空性二宗明即中论云定有
则著常定无则著断掌珍论云真性有为空无为无
起灭有与有为俗谛也无与无为真谛也仁王云于
解常自一于谛常自二通达此无二真入第一义涅
槃云世谛者即第一义谛故不离也四四相一时前
后别相宗明前后谓前生住异三相属现在后一灭
音释¶ 第 661b 页
相属过去先有后无相差别故空性二宗显同时般
若云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既三世
皆空何有不即起信云四相俱时而有皆无自立本
来平等同一觉故五佛身有为无为别相宗说佛身
有为佛地论云大觉地中无边功德略有二种一者
无为功德净法界摄二者有为功德四智所摄唯识
云四智心品总摄佛地一切有为功德皆尽空性二
宗明无为般若云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须菩
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菩提亦无
有定法如来可说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
而有差别净名云佛身无为不堕诸数涅槃云如来
真实是无为法。
五料拣性相空三宗滥亦五差异一遮拣表显异相
宗唯表如深密等三种时教五重观法断二障證二
空转八识成四智五位百法皆依法相而示唯识乃
名方便密意依性说相教也空宗唯遮如般若等破
五蕴非四谛空业空报无證无修生死涅槃犹昨梦
凡夫诸佛等空华八十一科皆约破相而示空理乃
名方便密意破相显空教也性宗有遮有表说一切
众生皆有寂灭灵知之心以此一真心性对彼染净
诸法全拣全收全拣之非生非佛非性非相但尅体
直指寂灭灵知即是心性馀皆虚妄故华严云非识
所识亦非心境知性本净开悟群生楞伽云寂灭者
名为一心全收之染净诸法无不是心如镜现影影
若云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既三世
皆空何有不即起信云四相俱时而有皆无自立本
来平等同一觉故五佛身有为无为别相宗说佛身
有为佛地论云大觉地中无边功德略有二种一者
无为功德净法界摄二者有为功德四智所摄唯识
云四智心品总摄佛地一切有为功德皆尽空性二
宗明无为般若云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须菩
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菩提亦无
有定法如来可说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
而有差别净名云佛身无为不堕诸数涅槃云如来
真实是无为法。
五料拣性相空三宗滥亦五差异一遮拣表显异相
宗唯表如深密等三种时教五重观法断二障證二
空转八识成四智五位百法皆依法相而示唯识乃
名方便密意依性说相教也空宗唯遮如般若等破
五蕴非四谛空业空报无證无修生死涅槃犹昨梦
凡夫诸佛等空华八十一科皆约破相而示空理乃
名方便密意破相显空教也性宗有遮有表说一切
众生皆有寂灭灵知之心以此一真心性对彼染净
诸法全拣全收全拣之非生非佛非性非相但尅体
直指寂灭灵知即是心性馀皆虚妄故华严云非识
所识亦非心境知性本净开悟群生楞伽云寂灭者
名为一心全收之染净诸法无不是心如镜现影影
音释¶ 第 661c 页
影皆镜故华严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起信云三界
虚伪唯心所作全拣门摄前破相全收门摄前立相
如是收拣一切并皆直指自心即是真性不约事相
而示亦不约破相而谈又非方便隐密之意故此乃
是正直显示真心即性教也二谛理多少异相宗明
八谛瑜伽谓世俗有四一世间二道理三證得四安
立即假名无实随事差别方便安立假名非安立四
谛也胜义有四一世间二道理三證得四胜义即体
用显现因果差别依真显实废诠谈旨四谛也空宗
所说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不出二谛仁王般若云有
无本自二譬如牛二角照解见无二二谛常不即馀
如掌珍中论等说性宗明三谛以缘起色等诸法为
俗谛缘无自性即空为真谛一真心实相体非空非
色能空能色为中道第一义谛仁王云以三谛摄一
切法空谛色谛心谛故我说一切法不出三谛馀如
缨络大品本业等经所说或明一谛如楞严云故我
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又云大威德世尊善为众
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仁王云初住一心足德行于
第一义而不动第一义谛常安隐穷源尽性妙智存
金刚三昧云大慈满足尊智慧通无碍广度众生故
说于一谛义皆以一味道终不以小乘馀如涅槃等
说三真妄空有异相宗真有妄空谓八谛中初俗则
空遍计执故后三世俗及四真谛皆有依圆有故空
宗真空妄有仁王云法性本无性第一义空如诸有
虚伪唯心所作全拣门摄前破相全收门摄前立相
如是收拣一切并皆直指自心即是真性不约事相
而示亦不约破相而谈又非方便隐密之意故此乃
是正直显示真心即性教也二谛理多少异相宗明
八谛瑜伽谓世俗有四一世间二道理三證得四安
立即假名无实随事差别方便安立假名非安立四
谛也胜义有四一世间二道理三證得四胜义即体
用显现因果差别依真显实废诠谈旨四谛也空宗
所说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不出二谛仁王般若云有
无本自二譬如牛二角照解见无二二谛常不即馀
如掌珍中论等说性宗明三谛以缘起色等诸法为
俗谛缘无自性即空为真谛一真心实相体非空非
色能空能色为中道第一义谛仁王云以三谛摄一
切法空谛色谛心谛故我说一切法不出三谛馀如
缨络大品本业等经所说或明一谛如楞严云故我
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又云大威德世尊善为众
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仁王云初住一心足德行于
第一义而不动第一义谛常安隐穷源尽性妙智存
金刚三昧云大慈满足尊智慧通无碍广度众生故
说于一谛义皆以一味道终不以小乘馀如涅槃等
说三真妄空有异相宗真有妄空谓八谛中初俗则
空遍计执故后三世俗及四真谛皆有依圆有故空
宗真空妄有仁王云法性本无性第一义空如诸有
音释¶ 第 662a 页
本有法三假集假有性宗真妄俱空第一义空该通
真妄故涅槃云第一义空者不见空与不空仁王云
般若无相二谛虚空或空有无碍真非俗外即俗而
真故仁王云解心见不二求二不可得非谓二谛一
非二何可得梁论亦云智障甚盲瞑为真俗别执中
论云因缘生法即空假中四三性空有即离异相宗
遍计是空依圆是有唯识颂云遍计所执自性无有
依他起性分别缘生圆成于彼常离前性故此与依
非异不异又明三法皆有性也空宗遍依是有圆成
是空密严颂云名为遍计性相是依他起名相二俱
遣是为第一义又明三法皆无性也性宗谓遍计性
情有理无依他性相有性无圆成性情无理有相无
性有则三法中皆具空有也教义云三性各有二义
真中二义者一不变义二随缘义依他二义者一似
有义二无性义所执中二义者一情有义二理无义
约真中不变依他无性所执理无由此三义故三性
一际同无异也此则不坏末而常本也经云众生即
涅槃不复更灭又约真如随缘依他似有所执情有
由此三义亦无异也此则不动本而常末也经云法
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又相宗明依他外别有圆成
是所显理离也空性二宗依他无性即是圆成即也
又相宗有空宗无离也性宗空有无碍即也五心境
存泯异相宗唯遮境有识拣心空解深密云诸识所
缘唯识所现瑜伽论云菩萨于定位观境唯是心空
真妄故涅槃云第一义空者不见空与不空仁王云
般若无相二谛虚空或空有无碍真非俗外即俗而
真故仁王云解心见不二求二不可得非谓二谛一
非二何可得梁论亦云智障甚盲瞑为真俗别执中
论云因缘生法即空假中四三性空有即离异相宗
遍计是空依圆是有唯识颂云遍计所执自性无有
依他起性分别缘生圆成于彼常离前性故此与依
非异不异又明三法皆有性也空宗遍依是有圆成
是空密严颂云名为遍计性相是依他起名相二俱
遣是为第一义又明三法皆无性也性宗谓遍计性
情有理无依他性相有性无圆成性情无理有相无
性有则三法中皆具空有也教义云三性各有二义
真中二义者一不变义二随缘义依他二义者一似
有义二无性义所执中二义者一情有义二理无义
约真中不变依他无性所执理无由此三义故三性
一际同无异也此则不坏末而常本也经云众生即
涅槃不复更灭又约真如随缘依他似有所执情有
由此三义亦无异也此则不动本而常末也经云法
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又相宗明依他外别有圆成
是所显理离也空性二宗依他无性即是圆成即也
又相宗有空宗无离也性宗空有无碍即也五心境
存泯异相宗唯遮境有识拣心空解深密云诸识所
缘唯识所现瑜伽论云菩萨于定位观境唯是心空
音释¶ 第 662b 页
宗心境俱泯中边论云以尘无有故本识即不生般
若谓五蕴皆空三心不得性宗明存泯无碍密严云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镮展转无差别
华严云法性不违法相法相不违法性楞严云即一
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二无所著。
六料拣空宗始教与性宗顿教滥亦五差异一直指
曲显异空宗始教密意破相显性故拣却诸馀是曲
显也如般若等所说真妙理性每云不生不灭非性
非相等是遮拣也无我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等是
专意破相也性宗顿教显说自心即性故的示当体
是直指也如圆觉等所说真妙理性每云知见灵觉
寂空澄湛等是表示也自性清净真实识知等是专
意显性也。
如说咸云不淡是曲明云咸是直显说水
云不乾是巧示云湿是的指也二谈空显性异空宗
始教不说诸法相唯谈但空理般若云是诸法空相
空中无色仁王云以众生空故得置菩提空以菩提
空故得置众生空以一切法空故空空性宗顿教总
不说空相唯辨真性理圆觉云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非作故无本性无故起信云当知真如非有相非无
相非一相非异相三遣显存泯异空宗遣相明空空
存相泯金刚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又云应离一切相发菩提心大品云诸法
毕竟空即是涅槃故又云以何义故名为菩提空义
故是菩提顿教遣迹显性空相俱泯净名云得是平
若谓五蕴皆空三心不得性宗明存泯无碍密严云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镮展转无差别
华严云法性不违法相法相不违法性楞严云即一
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二无所著。
六料拣空宗始教与性宗顿教滥亦五差异一直指
曲显异空宗始教密意破相显性故拣却诸馀是曲
显也如般若等所说真妙理性每云不生不灭非性
非相等是遮拣也无我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等是
专意破相也性宗顿教显说自心即性故的示当体
是直指也如圆觉等所说真妙理性每云知见灵觉
寂空澄湛等是表示也自性清净真实识知等是专
意显性也。
如说咸云不淡是曲明云咸是直显说水
云不乾是巧示云湿是的指也二谈空显性异空宗
始教不说诸法相唯谈但空理般若云是诸法空相
空中无色仁王云以众生空故得置菩提空以菩提
空故得置众生空以一切法空故空空性宗顿教总
不说空相唯辨真性理圆觉云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非作故无本性无故起信云当知真如非有相非无
相非一相非异相三遣显存泯异空宗遣相明空空
存相泯金刚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又云应离一切相发菩提心大品云诸法
毕竟空即是涅槃故又云以何义故名为菩提空义
故是菩提顿教遣迹显性空相俱泯净名云得是平
音释¶ 第 662c 页
等无有馀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楞严云了知味性
非空非有圆觉云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楞
伽云智者不分别空及与不空自性无自性但唯是
心量五法二无我自性心意识于佛种性中皆悉不
可得四性体本无异空宗以一切诸法无性为体智
论云从因缘生即无自性无自性故即毕竟空中论
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涅槃云因缘故有无性
故空顿教以寂灭灵知本性为体楞严云真净妙心
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
楞伽云云何本住法谓法本性如金等在矿若佛出
世若不出世法界法性皆悉常住圆觉云众幻灭无
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故知性字虽同而其体
各异也五认名认体异谓一切法皆有名体智度论
云地水火风是四物名坚湿煖动是四物体今且以
水言之水名也湿体也清浊凝流冰波功能也心性
亦尔心名也知体也善恶止修迷悟功能也然湿一
字贯彼清等万义之处此之知体亦贯善等万用之
中。
空宗为对初学及浅机恐随言生执故但标心性
之名而遮其非或广以善等义用而引其意如举水
名或说清浊等用不指湿体彼愚钝者亦但认名而
迷其体例同楞严七处破心是也楞伽云如来应正
等觉以性空实际涅槃不生无相无愿等诸句义说
如来藏如来以种种智慧方便善巧或说如来藏或
说为无我种种名字各各差别金刚三昧云非义语
非空非有圆觉云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楞
伽云智者不分别空及与不空自性无自性但唯是
心量五法二无我自性心意识于佛种性中皆悉不
可得四性体本无异空宗以一切诸法无性为体智
论云从因缘生即无自性无自性故即毕竟空中论
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涅槃云因缘故有无性
故空顿教以寂灭灵知本性为体楞严云真净妙心
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
楞伽云云何本住法谓法本性如金等在矿若佛出
世若不出世法界法性皆悉常住圆觉云众幻灭无
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故知性字虽同而其体
各异也五认名认体异谓一切法皆有名体智度论
云地水火风是四物名坚湿煖动是四物体今且以
水言之水名也湿体也清浊凝流冰波功能也心性
亦尔心名也知体也善恶止修迷悟功能也然湿一
字贯彼清等万义之处此之知体亦贯善等万用之
中。
空宗为对初学及浅机恐随言生执故但标心性
之名而遮其非或广以善等义用而引其意如举水
名或说清浊等用不指湿体彼愚钝者亦但认名而
迷其体例同楞严七处破心是也楞伽云如来应正
等觉以性空实际涅槃不生无相无愿等诸句义说
如来藏如来以种种智慧方便善巧或说如来藏或
说为无我种种名字各各差别金刚三昧云非义语
音释¶ 第 663a 页
者皆悉空无空无之言无言于义不言义者皆是妄
语如义语者实空不空空实不实顿教乃对久学及
上根令忘言认体故以一言直指当人现前见闻觉
知之体令其认得体巳方于体上照察真妄染净义
用一旦豁然莫不贯通如指湿体不举水名及清等
用彼利智者亦但认体而舍名用例同楞严十番显
见是也彼经须菩提言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蒙如来
发性觉真空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楞伽云
大慧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普入一切修多罗凡所
有经悉说此义诸修多罗悉随众生希望心故为分
别说显示其义而非真实在于言说如鹿渴想诳惑
群鹿鹿于彼相计著水性而彼无水如是一切修多
罗所说诸法为令愚夫发欢喜故非实圣智在于言
说法华云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
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
七料拣性宗实教与一乘同教滥亦五差异一但即
不但即异终教谈理事相即顿教谈理事相泯圆教
不唯理事即泯自在而且事事即泯无碍法华云如
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非实非虚非如非异故知实
教伹即无泯顿教但泯无即圆教泯即全具也二普
融不普融异终则空有相即名为圆融顿则空有相
泯亦名圆融然融处狭小犹未普遍圆则不唯具前
二融亦且圆具即泯双存即泯互夺存夺无碍三种
圆融则此融处方名为普遍也故法华云此经甚深
语如义语者实空不空空实不实顿教乃对久学及
上根令忘言认体故以一言直指当人现前见闻觉
知之体令其认得体巳方于体上照察真妄染净义
用一旦豁然莫不贯通如指湿体不举水名及清等
用彼利智者亦但认体而舍名用例同楞严十番显
见是也彼经须菩提言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蒙如来
发性觉真空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楞伽云
大慧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普入一切修多罗凡所
有经悉说此义诸修多罗悉随众生希望心故为分
别说显示其义而非真实在于言说如鹿渴想诳惑
群鹿鹿于彼相计著水性而彼无水如是一切修多
罗所说诸法为令愚夫发欢喜故非实圣智在于言
说法华云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
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
七料拣性宗实教与一乘同教滥亦五差异一但即
不但即异终教谈理事相即顿教谈理事相泯圆教
不唯理事即泯自在而且事事即泯无碍法华云如
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非实非虚非如非异故知实
教伹即无泯顿教但泯无即圆教泯即全具也二普
融不普融异终则空有相即名为圆融顿则空有相
泯亦名圆融然融处狭小犹未普遍圆则不唯具前
二融亦且圆具即泯双存即泯互夺存夺无碍三种
圆融则此融处方名为普遍也故法华云此经甚深
音释¶ 第 663b 页
微妙诸经中宝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涅
槃云若苦非苦若有若无若实不实若真不真若灭
不灭若二不二如是等种种法中有所疑者今应[言*恣]
问我当随顺为汝断之三真中非真中异空宗无相
宗有终教存顿教绝皆偏于边而非中也纵双存两
绝名中亦非究竟后之圆教即空即有即存即绝非
空非有非存非绝如是遮照同时方为纯真第一圆
融中道如楞严云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
真妙圆重发真妙一切妄想灭尽无馀中道纯真法
华云疑悔永巳尽安住实智中于诸佛所受持佛智
开示众生令入其中涅槃云非虚非实断一切实而
亦是实非生非灭永断生灭而亦是灭非相非非相
断一切相而亦是相四渐历非渐历异终教虽依如
来藏性本觉大智名为相即而有断證初后阶降是
渐历非圆超也圆教依于诸法实相一切种智一摄
一切一切入一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是圆超非渐历
也楞严云如是乃超信住行向加地等觉圆满菩提
归无所得颂云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如龙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五摄末不摄末异终教
依自一教义立为圆教末圆教摄前四教义立为终
教本法华云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
王涅槃云譬如众流皆归于海一切契经诸定三
昧皆归大乘大涅槃经何以故究竟善说有佛性
故。
槃云若苦非苦若有若无若实不实若真不真若灭
不灭若二不二如是等种种法中有所疑者今应[言*恣]
问我当随顺为汝断之三真中非真中异空宗无相
宗有终教存顿教绝皆偏于边而非中也纵双存两
绝名中亦非究竟后之圆教即空即有即存即绝非
空非有非存非绝如是遮照同时方为纯真第一圆
融中道如楞严云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
真妙圆重发真妙一切妄想灭尽无馀中道纯真法
华云疑悔永巳尽安住实智中于诸佛所受持佛智
开示众生令入其中涅槃云非虚非实断一切实而
亦是实非生非灭永断生灭而亦是灭非相非非相
断一切相而亦是相四渐历非渐历异终教虽依如
来藏性本觉大智名为相即而有断證初后阶降是
渐历非圆超也圆教依于诸法实相一切种智一摄
一切一切入一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是圆超非渐历
也楞严云如是乃超信住行向加地等觉圆满菩提
归无所得颂云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如龙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五摄末不摄末异终教
依自一教义立为圆教末圆教摄前四教义立为终
教本法华云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
王涅槃云譬如众流皆归于海一切契经诸定三
昧皆归大乘大涅槃经何以故究竟善说有佛性
故。
音释¶ 第 663c 页
八料拣性宗一乘同教与一乘别教滥亦五差异一
开显直显异同教开显开前三乘之权显今一乘之
实法华云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涅槃云譬如耕田秋
耕为胜此经亦尔诸经中胜如诸药中醍醐第一善
治众生热恼乱心是大涅槃于诸经中为最第一别
教直显直显一乘根本实义无有昔权可对说故华
严云此法门名为演说如来根本实性不思议究竟
法此法门唯为趣向大乘菩萨说唯为乘不思义乘
菩萨说如日初出先照须弥山等诸大山王是则合
共为同不共名别也二会归流出异同教是会归谓
三乘咸会一乘九界同归佛界法华云本声闻人在
虚空中说声闻行今皆修行大乘空义涅槃云迦叶
白言我今始知差别无差别义何以故一切菩萨声
闻缘觉皆当归于大般涅槃譬如众流归于大海别
教是流出谓若无一乘本法何有三乘末教如无海
本不能流末华严云譬如大海潜流四天下地有穿
凿者无不得水摄论云无不从此法界流涅槃云譬
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是则全收为同普拣为别也
三废立普容异同教废立者废昔转照二三之粗味
成立还照纯一之妙味犹百川水入海皆咸法华云
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涅槃云迦叶是大涅槃即是诸佛甚深
禅定如是禅定非是声闻缘觉行处善男子是诸大
乘方等经典虽复成就无量功德欲比是经不得为
音释¶ 第 664a 页
喻别教普容者谓一乘义量无不含容如海深广包
含无外故随一滴具百川味如大乘同性经云所有
声闻法辟支法菩萨法诸佛法如是一切诸法皆悉
流入毗卢遮那智藏大海华严普贤三昧品云能令
一切国土所有微尘普能容受无边法界妙严品云
譬如虚空具含众像此喻佛身遍含诸法颂云或有
国土说一乘或二或三或四五如是乃至无有量此
约说教该摄无尽是则泯二为同非泯为别也四圆
融无尽异同教明圆融无常即常无我即我三一同
源权实不二法华云观一切法空如实相又复不行
上中下法有为无为实不实法是法住位世相常住
涅槃云譬如一火因所然故得种种名所谓木火草
火糠火[麸-夫+弋]火牛马粪火善男子佛道亦尔一而无二
为众生故种种分别颂云诸佛常软语为众故说粗
粗语及软语皆归第一义如来今所说种种无量法
男女大小闻同获第一义别教明无尽一一事义各
各摄入十十法门重重主伴华严云若有无上心决
定乐大事为示于佛身说无尽佛法欲具演说一句
法阿僧祇劫无有尽而令文义各不同等是则类似
名同不类名别也五性具性起异同教显性具谓一
切诸法即是性中本具非由外来若色若香无非中
道或佛或生同一乘性如盘中百味藏内七宝暗室
什物名园华果法华云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
今巳具得十方佛亦然楞严云我与如来宝觉圆明
含无外故随一滴具百川味如大乘同性经云所有
声闻法辟支法菩萨法诸佛法如是一切诸法皆悉
流入毗卢遮那智藏大海华严普贤三昧品云能令
一切国土所有微尘普能容受无边法界妙严品云
譬如虚空具含众像此喻佛身遍含诸法颂云或有
国土说一乘或二或三或四五如是乃至无有量此
约说教该摄无尽是则泯二为同非泯为别也四圆
融无尽异同教明圆融无常即常无我即我三一同
源权实不二法华云观一切法空如实相又复不行
上中下法有为无为实不实法是法住位世相常住
涅槃云譬如一火因所然故得种种名所谓木火草
火糠火[麸-夫+弋]火牛马粪火善男子佛道亦尔一而无二
为众生故种种分别颂云诸佛常软语为众故说粗
粗语及软语皆归第一义如来今所说种种无量法
男女大小闻同获第一义别教明无尽一一事义各
各摄入十十法门重重主伴华严云若有无上心决
定乐大事为示于佛身说无尽佛法欲具演说一句
法阿僧祇劫无有尽而令文义各不同等是则类似
名同不类名别也五性具性起异同教显性具谓一
切诸法即是性中本具非由外来若色若香无非中
道或佛或生同一乘性如盘中百味藏内七宝暗室
什物名园华果法华云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
今巳具得十方佛亦然楞严云我与如来宝觉圆明
音释¶ 第 664b 页
真妙净心无二圆满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
今得圣乘犹未究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
佛告富楼那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
满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如穷子衣珠贫女舍
宝等别教显性起谓一切诸法全是性之所起法界
性外更无别法故得尘尘交彻刹刹融通法法㸦收
事事即入如彼水之变波金之作器风窍为响彩𦘕
成像圆觉云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善男子
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
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
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华严云百千亿那由它不可
说先住兜率宫诸菩萨众以从超过三界法所生离
诸烦恼行所生周遍无碍心所生甚深方便法所生
无量广大智所生坚固清净信所增长不思议善根
所生起阿僧祇善巧变化所成就供养佛心之所现
无作法门之所印出过诸天诸供养具供养于佛以
从波罗蜜所生一切宝盖于一切佛境界清净解所
生一切华帐无生法忍所生一切衣入金刚法无碍
心所生一切铃纲解一切法如幻心所生一切坚固
香周遍一切佛境界如来座心所生一切佛众宝妙
座供养佛不懈心所生一切宝幢解诸法如梦欢喜
心所生佛所住一切宝宫殿无著善根无生善根所
生一切宝莲华云一切坚固香云一切无边色华云
一切种种色妙衣云一切无边清净栴檀香云一切
今得圣乘犹未究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
佛告富楼那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
满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如穷子衣珠贫女舍
宝等别教显性起谓一切诸法全是性之所起法界
性外更无别法故得尘尘交彻刹刹融通法法㸦收
事事即入如彼水之变波金之作器风窍为响彩𦘕
成像圆觉云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善男子
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
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
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华严云百千亿那由它不可
说先住兜率宫诸菩萨众以从超过三界法所生离
诸烦恼行所生周遍无碍心所生甚深方便法所生
无量广大智所生坚固清净信所增长不思议善根
所生起阿僧祇善巧变化所成就供养佛心之所现
无作法门之所印出过诸天诸供养具供养于佛以
从波罗蜜所生一切宝盖于一切佛境界清净解所
生一切华帐无生法忍所生一切衣入金刚法无碍
心所生一切铃纲解一切法如幻心所生一切坚固
香周遍一切佛境界如来座心所生一切佛众宝妙
座供养佛不懈心所生一切宝幢解诸法如梦欢喜
心所生佛所住一切宝宫殿无著善根无生善根所
生一切宝莲华云一切坚固香云一切无边色华云
一切种种色妙衣云一切无边清净栴檀香云一切
音释¶ 第 664c 页
妙庄严宝盖云一切烧香云一切妙鬘云一切清净
庄严具云皆遍法界出过诸天供养之具供养于佛
颂云心如工𦘕师能𦘕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
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
无尽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
实性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
心造如金色世界即是本性弥勒楼阁即是法门胜
热火聚即是妙智等前性具中犹通理事相本性具
性相融通故后之性起唯局事事全性成相相如性
融故具是事法即理事皆理具故起是事事摄入理
随事变故又具中无起盖内虽全具外犹未起故起
必含具以外既全起内岂不具故则此三义初二称
理名同称事名别次一一性名同异性名别统则共
具名同性本同有唯一理故异起名别性自繁兴成
事事故馀如别说。
上约诸宗各别所据则互相违反若会释者亦不相
违谓一切诸法既皆真心缘起会缘无性还即凝然
真心始不异本知外无智就机则三约法则一新薰
成五本有无二若入理双拂则三一两亡若依佛化
仪则能三能一教有偏圆同别之殊法无始终浅深
之异是故竞执是非违无违诤。
又此六宗可开可合合唯二门。第一合成五宗又四
初义中一随相法执二真空无相三唯识法相四藏
心缘起五圆融具德此如起信圆觉疏说。
二中一小
庄严具云皆遍法界出过诸天供养之具供养于佛
颂云心如工𦘕师能𦘕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
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
无尽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
实性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
心造如金色世界即是本性弥勒楼阁即是法门胜
热火聚即是妙智等前性具中犹通理事相本性具
性相融通故后之性起唯局事事全性成相相如性
融故具是事法即理事皆理具故起是事事摄入理
随事变故又具中无起盖内虽全具外犹未起故起
必含具以外既全起内岂不具故则此三义初二称
理名同称事名别次一一性名同异性名别统则共
具名同性本同有唯一理故异起名别性自繁兴成
事事故馀如别说。
上约诸宗各别所据则互相违反若会释者亦不相
违谓一切诸法既皆真心缘起会缘无性还即凝然
真心始不异本知外无智就机则三约法则一新薰
成五本有无二若入理双拂则三一两亡若依佛化
仪则能三能一教有偏圆同别之殊法无始终浅深
之异是故竞执是非违无违诤。
又此六宗可开可合合唯二门。第一合成五宗又四
初义中一随相法执二真空无相三唯识法相四藏
心缘起五圆融具德此如起信圆觉疏说。
二中一小
音释¶ 第 665a 页
乘法执二法相差别三相想俱绝四性相无碍五圆
融具德此如华玄钞说三义一小乘法执二空相差
别三空相寂灭四缘起无碍五圆融无尽此则不违
护身法师立五宗矣四中一随相法执二空有差别
三空有无碍四相想俱绝五法界圆融第二合成四
宗亦二初义一小乘因缘二大乘法相三大乘无相
四一乘法性则不违大衍立四宗矣二中一随相法
执二空有差别三性相无碍四圆融无尽开有六门
第一开成七宗一随相法执宗阿含缘生经者即小
乘诸师二唯识法相宗方广深密经者即此方慈恩
教等三真空无相宗般若妙智经者如此方肇论师
等四藏心缘起宗胜鬘璎珞经者如此方南北诸师
五真性寂灭宗楞伽圆觉经者如此方禅教六会归
圆融宗法华涅槃经者即此方天台教等七普融无
尽宗华严经者如此方光统教等此亦不违耆阇立
六宗矣第二开成八宗一我法俱有二无我因缘三
因缘但名四唯识法相五真空无相六藏心缘起七
真性寂灭八圆融无尽此亦如圆觉疏钞说第三开
成九宗又二初义前七如上八会归圆融九法界无
尽二义一我法俱有二法有我无三法无去来四现
通假实五俗妄真实六诸法伹名七真空无相八唯
识法相九法性真实此则不违慈恩立八宗矣第四
开成十宗亦三初中前六如上七一切皆空八真德
不空九相想俱绝十圆明具德此如教义章说二中
融具德此如华玄钞说三义一小乘法执二空相差
别三空相寂灭四缘起无碍五圆融无尽此则不违
护身法师立五宗矣四中一随相法执二空有差别
三空有无碍四相想俱绝五法界圆融第二合成四
宗亦二初义一小乘因缘二大乘法相三大乘无相
四一乘法性则不违大衍立四宗矣二中一随相法
执二空有差别三性相无碍四圆融无尽开有六门
第一开成七宗一随相法执宗阿含缘生经者即小
乘诸师二唯识法相宗方广深密经者即此方慈恩
教等三真空无相宗般若妙智经者如此方肇论师
等四藏心缘起宗胜鬘璎珞经者如此方南北诸师
五真性寂灭宗楞伽圆觉经者如此方禅教六会归
圆融宗法华涅槃经者即此方天台教等七普融无
尽宗华严经者如此方光统教等此亦不违耆阇立
六宗矣第二开成八宗一我法俱有二无我因缘三
因缘但名四唯识法相五真空无相六藏心缘起七
真性寂灭八圆融无尽此亦如圆觉疏钞说第三开
成九宗又二初义前七如上八会归圆融九法界无
尽二义一我法俱有二法有我无三法无去来四现
通假实五俗妄真实六诸法伹名七真空无相八唯
识法相九法性真实此则不违慈恩立八宗矣第四
开成十宗亦三初中前六如上七一切皆空八真德
不空九相想俱绝十圆明具德此如教义章说二中
音释¶ 第 665b 页
前六亦如上七三性空有八真空绝相九空有无碍
十圆融具德此如华玄疏说。
三中前六亦如上七空
有差别八性相无碍九相想俱绝十圆融无尽第五
开成十一宗前六如上七唯识法相八真空无相九
藏心缘起十真性寂灭十一法界圆融第六开成十
二宗前十如上十一会归圆融十二重重无尽今取
其中故分为六宗也。
问此之六宗何异五教而重辩耶。
答今此六宗对前
五教㸦有宽狭一宗容有多教一教容具多宗又宗
则一宗容具多经随何经中皆此宗故教则一经容
有多教若局判一经以为一教则抑诸大乘矣。
问若
各有通局何不得以宗为教以教为宗耶。
答立教分
宗各有体式教约佛在世时说意权实有殊宗就佛
灭度后人心崇重各别又立教必须断證阶位等异
分宗伹明所尚旨趣不同第二第三执法有异故开
为二宗断證位次不离三道故合为一教又初宗内
二十部别宗可为六而断證位不离八辈教则为一
馀诸宗义如立教明故宗与教其旨自有别焉。
言三观者一真空绝相观二理事无碍观三周遍含
容观。
于中先方便开为十门。
一具足外缘谓衣食处衣则蔽形食则支命处则栖
身三缘不阙修道无难衣如粪扫三衣或畜百一及
畜馀长食如头陀行乞檀那送供处如兰若空闲清
十圆融具德此如华玄疏说。
三中前六亦如上七空
有差别八性相无碍九相想俱绝十圆融无尽第五
开成十一宗前六如上七唯识法相八真空无相九
藏心缘起十真性寂灭十一法界圆融第六开成十
二宗前十如上十一会归圆融十二重重无尽今取
其中故分为六宗也。
问此之六宗何异五教而重辩耶。
答今此六宗对前
五教㸦有宽狭一宗容有多教一教容具多宗又宗
则一宗容具多经随何经中皆此宗故教则一经容
有多教若局判一经以为一教则抑诸大乘矣。
问若
各有通局何不得以宗为教以教为宗耶。
答立教分
宗各有体式教约佛在世时说意权实有殊宗就佛
灭度后人心崇重各别又立教必须断證阶位等异
分宗伹明所尚旨趣不同第二第三执法有异故开
为二宗断證位次不离三道故合为一教又初宗内
二十部别宗可为六而断證位不离八辈教则为一
馀诸宗义如立教明故宗与教其旨自有别焉。
言三观者一真空绝相观二理事无碍观三周遍含
容观。
于中先方便开为十门。
一具足外缘谓衣食处衣则蔽形食则支命处则栖
身三缘不阙修道无难衣如粪扫三衣或畜百一及
畜馀长食如头陀行乞檀那送供处如兰若空闲清
音释¶ 第 665c 页
净伽蓝等。
二忏除内障欲修观行先当如法忏悔宿障宿障若
除法界观行从是安立如净器中以诸汤水并杂灰
香除去毒蜜后贮甘露又如净衣污诸垢腻必须浣
净方可染色然忏有二种一事二理事如方等佛名
经等通于万行理如净名观罪性空不在内外等普
贤观经及随好品具二种忏观经中明昼夜精勤礼
十方佛即是事忏观心无心从颠倒想起若欲忏悔
者端坐念实相即是理忏随好品中等众生界数善
身语意业悔除诸障即是事忏观诸业性非十方来
止住于心从颠倒生无有住处等即是理忏事忏除
末理忏拔根。
三发大心愿经云于佛法中有二健儿一者不作诸
恶二者作巳能悔又有二种白法灭除众障一者惭
自不作恶二者愧不令他作今既于三宝前生重惭
愧发露先罪断相续心巳作者消除未起者不造障
心若灭道心自发故忏障后次明发心发何等心所
谓不发人天心声闻辟支心权乘菩萨心唯依最上
佛乘发阿耨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菩提
此菩提心即是佛心若能发者定成种智若不发者
终不能成譬如耕田不下种子既无其芽何处求实
然发此心非止一遇应当数发令续不断或因慈心
或因恚心或因施心或因悭心或因欢喜或因烦恼
或因恩爱别离或因怨憎会合或因善知识或因恶
二忏除内障欲修观行先当如法忏悔宿障宿障若
除法界观行从是安立如净器中以诸汤水并杂灰
香除去毒蜜后贮甘露又如净衣污诸垢腻必须浣
净方可染色然忏有二种一事二理事如方等佛名
经等通于万行理如净名观罪性空不在内外等普
贤观经及随好品具二种忏观经中明昼夜精勤礼
十方佛即是事忏观心无心从颠倒想起若欲忏悔
者端坐念实相即是理忏随好品中等众生界数善
身语意业悔除诸障即是事忏观诸业性非十方来
止住于心从颠倒生无有住处等即是理忏事忏除
末理忏拔根。
三发大心愿经云于佛法中有二健儿一者不作诸
恶二者作巳能悔又有二种白法灭除众障一者惭
自不作恶二者愧不令他作今既于三宝前生重惭
愧发露先罪断相续心巳作者消除未起者不造障
心若灭道心自发故忏障后次明发心发何等心所
谓不发人天心声闻辟支心权乘菩萨心唯依最上
佛乘发阿耨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菩提
此菩提心即是佛心若能发者定成种智若不发者
终不能成譬如耕田不下种子既无其芽何处求实
然发此心非止一遇应当数发令续不断或因慈心
或因恚心或因施心或因悭心或因欢喜或因烦恼
或因恩爱别离或因怨憎会合或因善知识或因恶
音释¶ 第 666a 页
亲友或因见佛或因闻法或由供养众僧或以大悲
救苦或佛菩萨教令发心或二乘人教令发心或学
他发心或常自发心是故发心名根名枝名叶名花
亦名果亦名子若依经论明发心相广有多种起信
明三心四便报恩明四心五事梵网十愿十三誓华
严十七明十种发心十八有十种清净愿四十发十
种无边心五十三发十种普贤心及十种发心因缘
行愿品十大愿王净行品百四十愿皆显发心相也
若发此心疾成佛道故贤首品云若有菩萨初发心
誓求当證佛菩提彼之功德无边际不可称量无与
等等。
四受持佛戒谓既发大心须修胜行若不修行愿为
虚设故愿之与行如鸟翼车轮具足方能翔空致远
然万行中戒禁居先成就定慧律仪当首经云依因
此戒律得生诸定慧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是故
愿后应先净戒戒有在家出家在家则三归五戒八
关十善出家则声闻小戒菩萨大戒更有萨婆多说
三戒大智度列十戒涅槃明五支地持出三聚华严
显十无尽戒藏广则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略唯行止
二门故戒经云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
意是则诸佛教能敬此者佛法炽盛结使灭除能信
此者心地清净法身显现能受持者即入佛位能听
诵者福慧顿足故四分云有智勤护戒便得第一道
华严云戒是无上菩提本梵网云微尘菩萨众由是
救苦或佛菩萨教令发心或二乘人教令发心或学
他发心或常自发心是故发心名根名枝名叶名花
亦名果亦名子若依经论明发心相广有多种起信
明三心四便报恩明四心五事梵网十愿十三誓华
严十七明十种发心十八有十种清净愿四十发十
种无边心五十三发十种普贤心及十种发心因缘
行愿品十大愿王净行品百四十愿皆显发心相也
若发此心疾成佛道故贤首品云若有菩萨初发心
誓求当證佛菩提彼之功德无边际不可称量无与
等等。
四受持佛戒谓既发大心须修胜行若不修行愿为
虚设故愿之与行如鸟翼车轮具足方能翔空致远
然万行中戒禁居先成就定慧律仪当首经云依因
此戒律得生诸定慧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是故
愿后应先净戒戒有在家出家在家则三归五戒八
关十善出家则声闻小戒菩萨大戒更有萨婆多说
三戒大智度列十戒涅槃明五支地持出三聚华严
显十无尽戒藏广则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略唯行止
二门故戒经云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
意是则诸佛教能敬此者佛法炽盛结使灭除能信
此者心地清净法身显现能受持者即入佛位能听
诵者福慧顿足故四分云有智勤护戒便得第一道
华严云戒是无上菩提本梵网云微尘菩萨众由是
音释¶ 第 666b 页
成正觉。
五造修胜行修行有二一始二终先始有三门。
初舍缘门义开为六一舍恶业五根缘尘生五欲身
作恶业也意识乱想起五盖心作恶业也今则外诃
五欲内弃五盖名为舍作恶业二舍亲友在家者亲
戚朋友出家者门徒知识皆不追寻往还断绝眷属
尚尔况于恶律邪见人等乐亲近耶三舍名利贪名
闻则习学诗文问答今古贪利养则资治生业工巧
技能今也息学问事弃生活缘屏技术务即名为舍
名利事也四舍身命大患莫若于有身是故身为苦
本况此身中一切皆是不净之物口出唾鼻出涕眼
出眵泪耳出垢腻大小便出屎尿身臭如死尸袋惟
盛脓血赤白痰癊甚可厌恶生熟二藏杂秽充满脾
肾心肺肝胆肠胃一一皆有微细诸虫所谓黑虫毛
虫热虫臭虫乃至八万四千户虫更有大蛲蛔虫窟
穴身中谁有智慧者而乐著此身愚人不知犹如厕
虫乐粪无异是故当忘身以求道莫为身而结业五
舍心念由汝念虑使汝色身种种取像与念相应故
舍外身不舍内念未为舍也昔来所有自他人法是
非好恶种种乱识杂思邪计妄想皆悉遣除以念遣
念念不可得以心除心心亦不生无念无心名舍心
念六舍此舍上五缘所治妄病也此舍法能治真药
也五缘既绝此舍亦忘其犹病起药兴病差药废能
所无寄名舍舍也。
五造修胜行修行有二一始二终先始有三门。
初舍缘门义开为六一舍恶业五根缘尘生五欲身
作恶业也意识乱想起五盖心作恶业也今则外诃
五欲内弃五盖名为舍作恶业二舍亲友在家者亲
戚朋友出家者门徒知识皆不追寻往还断绝眷属
尚尔况于恶律邪见人等乐亲近耶三舍名利贪名
闻则习学诗文问答今古贪利养则资治生业工巧
技能今也息学问事弃生活缘屏技术务即名为舍
名利事也四舍身命大患莫若于有身是故身为苦
本况此身中一切皆是不净之物口出唾鼻出涕眼
出眵泪耳出垢腻大小便出屎尿身臭如死尸袋惟
盛脓血赤白痰癊甚可厌恶生熟二藏杂秽充满脾
肾心肺肝胆肠胃一一皆有微细诸虫所谓黑虫毛
虫热虫臭虫乃至八万四千户虫更有大蛲蛔虫窟
穴身中谁有智慧者而乐著此身愚人不知犹如厕
虫乐粪无异是故当忘身以求道莫为身而结业五
舍心念由汝念虑使汝色身种种取像与念相应故
舍外身不舍内念未为舍也昔来所有自他人法是
非好恶种种乱识杂思邪计妄想皆悉遣除以念遣
念念不可得以心除心心亦不生无念无心名舍心
念六舍此舍上五缘所治妄病也此舍法能治真药
也五缘既绝此舍亦忘其犹病起药兴病差药废能
所无寄名舍舍也。
音释¶ 第 666c 页
二随缘门义开为四一随舍缘谓还随前六事而守
心不染著。
二随作缘谓凡所作所行远离巧伪虚乏
乃至一念亦不令有对彼舍门此作亦有六重。
一具
五法门谓欲进念定慧身口乐慕精勤诵念决志善
得于法界止观身行善业也意识欣习匪懈想念一
心巧便于法界止观心行善业也二近善知识有三
一外护善知识经营供养善能将护不相恼乱。
二同
行善知识共修一道互相劝发增进无退三教授善
知识能以禅观正助法门示教利喜三求学佛法求
佛有七一恭敬求三业虔恳也二无相求离能所相
也三起用求身心遍求也四内观求内求自佛也五
实相求内外一相也六大悲求普为众生也七无尽
求帝网重重也学法有五一读二诵三持四念五解
也若不求佛多诸魔障善根不发若不学法不明止
观道亦不进四调和身息未坐禅前先调食睡调食
不饥不饱调睡不节不恣既坐禅后应调身息调身
不急不宽调息不涩不滑身息若调次当闭口唇齿
相拄舌向上腭眼断外光无令全开正直端坐切勿
摇动五摄伏心意有二一者不令心意驰散若驰散
者即当摄来住于正念是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
界心散不正得定无由是故令观与理相应二者调
令浮沉得所若心沈时举心向上系念鼻端若心浮
时安心放下系缘脐中若能调适心自安静障患不
生定道可尅六作此作上五门所起行影也此作法
音释¶ 第 667a 页
能起心镜也五门既开此作亦立其犹镜去影藏镜
悬影现能所全彰名作作也三随顺缘谓凡于顺情
境下至微少顺处皆应觉知不可染受设有利誉称
乐境来当观法本无生唯心所现自然忍而不喜若
此软贼不离三昧亦不现前四随违缘谓一切违情
境乃至断命等怨皆应守心欢喜忍受设有衰毁讥
苦境来当观三轮体空唯一法界自然忍而不瞋若
此强贼不离圣智何以现前。
三成行门谓得前二门成万行也一成普贤十大愿
行诸未起者策发令起巳起行者持令不退二成六
度四无量行以前二门自度度他至无上觉也。
后终亦三门初舍缘门即止行唯观诸法平等一相
诸缘皆绝也二随缘门即观行还就事中起诸大悲
大愿等行也三成行门即止观俱行双融无碍成无
住行真俗境不殊悲智心不别以法界门内无二相
故平等性中唯一味故起信云虽念诸法自性不生
而即复念因缘和合业报不失虽念因缘善恶业报
而复即念性不可得以是义故是止观门共相助成
不相舍离若不双具则无能入菩提之道。
六详明心境方便助行既成应须拣正修中若境若
智若止若观若正若邪若因若果设不预知修时错
乱砂馔金器事可徵也今先明境即以一真法界心
为境但在缠时名性净法界为所信境出缠时名最
净法界为所證境体即现前知见虽非心非境非佛
悬影现能所全彰名作作也三随顺缘谓凡于顺情
境下至微少顺处皆应觉知不可染受设有利誉称
乐境来当观法本无生唯心所现自然忍而不喜若
此软贼不离三昧亦不现前四随违缘谓一切违情
境乃至断命等怨皆应守心欢喜忍受设有衰毁讥
苦境来当观三轮体空唯一法界自然忍而不瞋若
此强贼不离圣智何以现前。
三成行门谓得前二门成万行也一成普贤十大愿
行诸未起者策发令起巳起行者持令不退二成六
度四无量行以前二门自度度他至无上觉也。
后终亦三门初舍缘门即止行唯观诸法平等一相
诸缘皆绝也二随缘门即观行还就事中起诸大悲
大愿等行也三成行门即止观俱行双融无碍成无
住行真俗境不殊悲智心不别以法界门内无二相
故平等性中唯一味故起信云虽念诸法自性不生
而即复念因缘和合业报不失虽念因缘善恶业报
而复即念性不可得以是义故是止观门共相助成
不相舍离若不双具则无能入菩提之道。
六详明心境方便助行既成应须拣正修中若境若
智若止若观若正若邪若因若果设不预知修时错
乱砂馔金器事可徵也今先明境即以一真法界心
为境但在缠时名性净法界为所信境出缠时名最
净法界为所證境体即现前知见虽非心非境非佛
音释¶ 第 667b 页
非生而心境佛生一以贯之法界究竟是故此法界
心能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
若以义开有三法界一事二理三无碍华严疏云统
唯一真法界谓寂寥虚旷冲深包博总该万有即是
一心体绝有无相非生灭莫寻其始宁见中边迷之
则生死无穷解之则廓尔大悟诸佛證此妙觉圆明
现成菩提为物开示不知何以名目强分理事二门
而理事浑融无有障碍略为三门第一事法界第二
理法界第三无障碍法界第一事法界者不出色心
万象森罗依正境智相用显然皆曰事也第二理法
界者体性空寂顿绝百非略有二门一性净门在缠
不染性恒清净虽遍一切不同一切如湿之性遍于
动静凝流不易清净恒常二离垢门谓由对治障尽
净显随位浅深分十真如体虽湛然随缘有异如陶
冶尘滓鍊磨真金第三无障碍法界者略有三门。
一
相即无碍门二形夺无寄门三双融俱离性相浑然
门。
今初相即无碍门者一法界心含真如生灭二门
㸦相交彻不坏性相其犹摄水之波非静摄波之水
非动故二形夺无寄门者谓无事非理故事非事也
无理非事故理非理也三融离浑然门者曲有十门。
一由离相故事坏而即理二由离性故理泯而即事。
三由离相不坏相故事即理而事存以非事为事也。
四由离性不泯性故理即事而理存以非理为理也。
五由离相不异离性故事理双夺迥超言念六由不
心能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
若以义开有三法界一事二理三无碍华严疏云统
唯一真法界谓寂寥虚旷冲深包博总该万有即是
一心体绝有无相非生灭莫寻其始宁见中边迷之
则生死无穷解之则廓尔大悟诸佛證此妙觉圆明
现成菩提为物开示不知何以名目强分理事二门
而理事浑融无有障碍略为三门第一事法界第二
理法界第三无障碍法界第一事法界者不出色心
万象森罗依正境智相用显然皆曰事也第二理法
界者体性空寂顿绝百非略有二门一性净门在缠
不染性恒清净虽遍一切不同一切如湿之性遍于
动静凝流不易清净恒常二离垢门谓由对治障尽
净显随位浅深分十真如体虽湛然随缘有异如陶
冶尘滓鍊磨真金第三无障碍法界者略有三门。
一
相即无碍门二形夺无寄门三双融俱离性相浑然
门。
今初相即无碍门者一法界心含真如生灭二门
㸦相交彻不坏性相其犹摄水之波非静摄波之水
非动故二形夺无寄门者谓无事非理故事非事也
无理非事故理非理也三融离浑然门者曲有十门。
一由离相故事坏而即理二由离性故理泯而即事。
三由离相不坏相故事即理而事存以非事为事也。
四由离性不泯性故理即事而理存以非理为理也。
五由离相不异离性故事理双夺迥超言念六由不
音释¶ 第 667c 页
坏不异不泯故有初事理二界俱存现前烂然可见
七由不坏不泯不异离相离性故为一事理无碍法
界使超视听之妙法无不恒通于见闻绝思议之深
义未曾碍于言念八由以理融事令无分齐如理之
遍一入一切如理之包一切入一故缘起之法一一
各摄法界无尽九由因果法界各全摄故令普贤身
中佛佛无尽佛毛孔内菩萨重重十由因本法界差
别之法无不恒摄法界无遗故随一一门一一行位
各摄重重故广刹大身轻尘毛孔皆无有尽以其后
一总融前九为第三浑融门也亦融前二不离此门
众生禀教者根性有利钝悟入有浅深致令一心开
为五种一人天二乘教中假说一心实有外境二始
教有二初相宗以异熟赖耶为一心遮无外境然有
三类一相见俱存名一心二摄相归见名一心三摄
所归王名一心此宗与前教俱唯事法界也次空宗
以无相为一心不唯境空内心亦空以其照见五蕴
皆空无有界处入等法故此则唯明理法界也三终
教即以如来藏藏识名为一心此亦有二一摄七识
浪归藏识海故说一心二总摄染净归如来藏故说
一心此则兼通无障碍法界中相即门及浑然门内
二三六门并七分也四顿教以泯绝染净寂灭无寄
性为一心此则兼通无障碍法界中形夺门及浑然
门内一四五门并七分也五圆教总该万有事事无
碍故说一心即是无障碍法界心也亦有三类一融
七由不坏不泯不异离相离性故为一事理无碍法
界使超视听之妙法无不恒通于见闻绝思议之深
义未曾碍于言念八由以理融事令无分齐如理之
遍一入一切如理之包一切入一故缘起之法一一
各摄法界无尽九由因果法界各全摄故令普贤身
中佛佛无尽佛毛孔内菩萨重重十由因本法界差
别之法无不恒摄法界无遗故随一一门一一行位
各摄重重故广刹大身轻尘毛孔皆无有尽以其后
一总融前九为第三浑融门也亦融前二不离此门
众生禀教者根性有利钝悟入有浅深致令一心开
为五种一人天二乘教中假说一心实有外境二始
教有二初相宗以异熟赖耶为一心遮无外境然有
三类一相见俱存名一心二摄相归见名一心三摄
所归王名一心此宗与前教俱唯事法界也次空宗
以无相为一心不唯境空内心亦空以其照见五蕴
皆空无有界处入等法故此则唯明理法界也三终
教即以如来藏藏识名为一心此亦有二一摄七识
浪归藏识海故说一心二总摄染净归如来藏故说
一心此则兼通无障碍法界中相即门及浑然门内
二三六门并七分也四顿教以泯绝染净寂灭无寄
性为一心此则兼通无障碍法界中形夺门及浑然
门内一四五门并七分也五圆教总该万有事事无
碍故说一心即是无障碍法界心也亦有三类一融
音释¶ 第 668a 页
事相入故说一心二融事相即故说一心三帝网无
尽故说一心此即全通无障碍法界浑然中后三门
也。
△将此五心略为二境一倒境谓凡愚情计之境
空有二相相违等即人天二乘教事识心也二真境
谓圣智所得之境有二一三乘境谓空有不二融通
等即三乘始终顿教藏识心也二一乘境谓无尽缘
起具德圆融等即一乘圆教法界心也。
△若舍末取
本唯观后境若摄末归本二境全观若本末圆融二
三境中随一即得全收法界具足无碍楞伽云真如
空实际涅槃及法界种种意成身我说是心量。
所以现前一念知见心中当体具足百万性相即空
即即即遍非一非多而多而一今依性有观境起彼
缘修观境故即立此法界心以为所缘境华严七十
一云我以饶益一切众生集诸善根助道法时作十
种观察法界所谓我知法界无量获得广大智光明
故我知法界无边见一切佛所知见故我知法界无
限普入一切诸佛国土恭敬供养诸如来故我知法
界无畔普于一切法界海中示现修行菩萨行故我
知法界无断入于如来不断智故我知法界一性如
来一音一切众生无不了故我知法界性净了如来
愿普度一切诸众生故我知法界遍众生普贤妙行
悉周遍故我知法界一庄严普贤妙行普庄严故我
知法界不可坏一切智善根充满法界不可坏故善
男子我作此十种观察法界时了知诸佛广大威德
尽故说一心此即全通无障碍法界浑然中后三门
也。
△将此五心略为二境一倒境谓凡愚情计之境
空有二相相违等即人天二乘教事识心也二真境
谓圣智所得之境有二一三乘境谓空有不二融通
等即三乘始终顿教藏识心也二一乘境谓无尽缘
起具德圆融等即一乘圆教法界心也。
△若舍末取
本唯观后境若摄末归本二境全观若本末圆融二
三境中随一即得全收法界具足无碍楞伽云真如
空实际涅槃及法界种种意成身我说是心量。
所以现前一念知见心中当体具足百万性相即空
即即即遍非一非多而多而一今依性有观境起彼
缘修观境故即立此法界心以为所缘境华严七十
一云我以饶益一切众生集诸善根助道法时作十
种观察法界所谓我知法界无量获得广大智光明
故我知法界无边见一切佛所知见故我知法界无
限普入一切诸佛国土恭敬供养诸如来故我知法
界无畔普于一切法界海中示现修行菩萨行故我
知法界无断入于如来不断智故我知法界一性如
来一音一切众生无不了故我知法界性净了如来
愿普度一切诸众生故我知法界遍众生普贤妙行
悉周遍故我知法界一庄严普贤妙行普庄严故我
知法界不可坏一切智善根充满法界不可坏故善
男子我作此十种观察法界时了知诸佛广大威德
音释¶ 第 668b 页
深入如来难思境界五十九云菩萨摩诃萨坐道场
时入三昧名观察法界此三昧力能令菩萨一切诸
行悉得圆满则知因地果位皆用法界性也。
贤首五教仪卷第四
** 音释
婆沙
(此云广解亦云种种说分分说)。
俱舍
(此翻藏即包含摄持义)。
犊
(音读小牛也)。
萨婆多
(此云说一切有)。
勒沙婆
(此云苦行或翻无惭)。
若提子
(此翻邪命亦云
亲友又云邪见)。
提婆
(此云天龙树弟子也)。
蠕
(音软虫动貌)。
[麸-夫+弋]
(音弋麦[麸-夫+弋])。
富楼那
(此云满愿)。
㸦
(音护与互同交互也)。
肇
(音绍僧肇论也)。
头陀
(此云抖擞抖擞烦恼故)。
兰
若
(翻闲静处又云远离处)。
伽蓝
(译为众园)。
浣
(音缓洗也)。
技
(音忌艺也)。
眵
(音侈目汁
凝也)。
蛲
(音饶腹中短虫)。
拄
(音主牚也支也)。
腭
(音鳄鹤龂也齿内上下肉也)。
滓
(音子淀也
浊也)。
(贤首五教仪第四卷伏愿
开六宗不尽之教乘融通二谛鉴三观无边之理事
会入一真现世之内福寿齐增他报之中定慧均足)。
(慈云观堂识)
时入三昧名观察法界此三昧力能令菩萨一切诸
行悉得圆满则知因地果位皆用法界性也。
贤首五教仪卷第四
** 音释
婆沙
(此云广解亦云种种说分分说)。
俱舍
(此翻藏即包含摄持义)。
犊
(音读小牛也)。
萨婆多
(此云说一切有)。
勒沙婆
(此云苦行或翻无惭)。
若提子
(此翻邪命亦云
亲友又云邪见)。
提婆
(此云天龙树弟子也)。
蠕
(音软虫动貌)。
[麸-夫+弋]
(音弋麦[麸-夫+弋])。
富楼那
(此云满愿)。
㸦
(音护与互同交互也)。
肇
(音绍僧肇论也)。
头陀
(此云抖擞抖擞烦恼故)。
兰
若
(翻闲静处又云远离处)。
伽蓝
(译为众园)。
浣
(音缓洗也)。
技
(音忌艺也)。
眵
(音侈目汁
凝也)。
蛲
(音饶腹中短虫)。
拄
(音主牚也支也)。
腭
(音鳄鹤龂也齿内上下肉也)。
滓
(音子淀也
浊也)。
(贤首五教仪第四卷伏愿
开六宗不尽之教乘融通二谛鉴三观无边之理事
会入一真现世之内福寿齐增他报之中定慧均足)。
(慈云观堂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