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音释¶ 第 650b 页

贤首五教仪卷第三
清浙水慈云沙门 灌顶续法 集录

二始教中总诸大乘经论所明修断不离二种执障
所示行證不出八重地位。

△二种执障者谓执有二
一者我执执蕴等法有实主宰名为我执二者法执
音释¶ 第 650c 页
执蕴等法心外实有名为法执此由迷于二空而起
从境得名封闭我法坚执不舍名为执故。

△障亦有
二一烦恼障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为上
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彼等流诸随烦恼此皆扰
恼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烦恼障二所知障谓执遍
计所执实法萨迦耶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慢
等覆所知境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又烦恼
障亦名事障续诸生死故所知障亦名理障碍正知
见故又事障亦名烦恼碍能障真如根本智故理障
亦名智慧碍能障世间自然业智故此由惑于二智
而起从心得名覆蔽真心碍智不起名为障故。

△二
执障中复各有二一者俱生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
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
名俱生二者分别亦由现在外缘力故非与身俱要
待邪教及邪分别然后方起故名分别。

△此俱生分
别中又有三种一者现行粗中粗也二者种子粗中
细细中粗也三者习气细中细也。

△若断烦恼觉人
无我离分段死名为小乘兼断所知觉法无我离变
音释¶ 第 651a 页
易死名为大乘。

△八重地位者谓从凡夫终大涅槃
中间经历正修行路略分八重阶降广有五十六位
一者十信二者十住三者十行四者十向五者四加
六者十地七者等觉八者妙觉。

△然其修行优劣断
證权实前后四教自有差别也。

今先初教断證相者一十信初伏二障与小教停心
位齐。

二十住双伏二障中少伏烦恼障分别现行三
十行双伏二障中少伏所知障分别现行四十向伏
除二障分别现行粗分。

此四十位即唯识资粮位大
品乾慧地与小教别总相念位齐。

五四加行伏二障
分别种子除分别现行细分少能伏除俱生现行粗
分此即唯识加行位大品性地与小教加行位齐。


十地中初地始断二障分别种子更断俱生现种一
分即唯识见道位大品八人地见地与小教通达位
齐。

三地断二障俱生现种三分即大品薄欲地与小
教二果齐。

五地断二障俱生现种五分即大品离欲
地与小教三果修习位齐。

七地断二障俱生现种七
分即大品巳办地与小教四果无学位齐。

八地断二
障俱生现种八分即大品辟支佛地与小教辟支位
齐。

九地断二障俱生现种九分与小教佛果位齐十
地巳去小教绝分七等觉断二障俱生现种十一分
进断佛地一分此三地即大品菩萨地自二地至此
即唯识修习位八妙觉断二障分别俱生现种习尽
即唯识究竟位大品佛地在于净变化土成胜应身
音释¶ 第 651b 页
佛坐天衣座说大乘空相之法令彼小乘及诸下根
凡夫外道转小成大也。

三终教中所说断證行位皆随一性而立故开虽有
八重地位合则唯是三种觉性。

△如起信论明三觉
心一本觉即凡夫不觉位也盖凡夫时觉性本具无
明迷覆成不觉故二始觉从初发心直至等觉菩萨
位也始能解行證故于内复有三位觉异一名字觉
初心十信也二相似觉三贤四加也三随分觉十地
等觉也三究竟觉即如来妙觉位也唯佛如来能究
竟故。

△又佛性论明三佛性一住性佛性凡夫迷障
时也二引出佛性菩萨解行时也三至得佛性如来
證入时也。

△又法界论明三法界一众生法界凡夫
杂染位也二菩萨法界菩萨染净位也三如来法界
佛果纯净位也。

△总之三相别异一性总同若识三
相则有行位浅深高下而不生于上慢若明一性则
知理性地地是同而不生于自屈是故此教与后二
教渐顿圆虽异所显理唯一也馀如下释。

今先十信初信中具三位一不觉属本觉二发心三
成信此位即略伏二执与小停心始十信齐。

七信具
伏二执中实伏分别俱生现行粗分与小总相始十
向齐。

十信具伏二执中实伏分别俱生现行细分成
始觉中名字觉也与小加行始世第一齐。

二十住。


住具伏二执中实除我执分别俱生现行粗分与小
初果始初地齐。

五住具伏二执中实除我执分别俱
音释¶ 第 651c 页
生现行细分与小三果始五地齐七住具伏二执中
实除我执分别俱生现尽更除法执分别俱生现行
粗分与小四果始七地齐十住具伏二执中实除法
执分别俱生现行细分与始教十地齐三十行初行
具伏二执中实伏我执分别俱生种子粗分与始教
等觉齐二行具伏二执中实伏法执分别俱生种子
粗分与始教妙觉齐三行具伏二执中实伏我执分
别俱生种子细分自此巳去始教绝分十行具伏二
执中实伏法执分别俱生种子细分四十向初向具
伏二执中实除二执分别俱生种子粗分。

十向具伏
二执中实除二执分别俱生种子细分五四加行具
伏二执习气成始觉中相似觉也六十地初地断二
执分别俱生现行种子尽更断习气一分十地断二
执习气十分七等觉断二执习气十一分进断佛地
习气一分成始觉中随分觉也从发心来皆当始觉
上因圆竟八妙觉断二执现种习气尽得究竟觉即
果满也在于受用土中成受用身佛坐金刚座说大
乘藏心之法令彼权教菩萨及二乘人并一类中根
凡夫外道转权成实也。

四顿教中就实言无断證约妄说有惑位又在当教
本无阶差对前后论便成高下也。

先明十信初信中亦具三位一不觉木觉住性性也
二发心此位即顿伏二执先巳伏分别俱生现行粗
分与小总相始十向终七信齐三成信顿伏二执中
音释¶ 第 652a 页
先伏分别俱生现行细分与小加行始世第一终十
信齐七信顿伏二执中先除我执分别俱生现行粗
分与小初果始初地终初住齐十信顿伏二执中先
除我执分别俱生现行细分成始觉中凡夫名字觉
也与小三果始五地终五住齐二十住初住顿断二
执中先除我执分别俱生现尽更除法执分别俱生
现行与小四果始七地终七住齐七住顿断二执中
先伏分别俱生种子粗分与始妙觉终二行齐十住
顿断二执中先伏分别俱生种子细分与终十行齐
三十行。

初行顿断二执中先除分别俱生种子粗分
与终初向齐。

十行顿断二执中先除分别俱生种子
细分兼伏习气与终十向四加行齐。

四十向。

初向顿
断二执分别俱生现种更断习气一分与终初地齐。

十向顿断二执习气十分与终十地齐。

五四加行断
前习尽进伏初地习气成始觉中地前相似觉也六
十地初地顿断习气十一分与终等觉齐。

二地顿断
习气十二分与终妙觉齐。

三地巳去终教不知名目
十地顿断习气二十分七等觉顿断习气二十一分
进断佛地习气一分成始觉中入地随分觉从发心
来皆当始觉引出性也上因圆竟八妙觉顿断二执
现种习尽證如来究竟觉至得性也在于法性土中
成法性身佛坐虚空座说一乘真性之法令彼渐教
菩萨及二乘人并诸一类上根凡夫外道转渐成顿
也。
音释¶ 第 652b 页

五圆教中行位因果无非法界法界圆融行位无碍
今对终顿明行布相理实初后尽圆融也。

先明十信初信中亦三位一不觉本觉众生杂染法
界也二发心此位即圆伏二执究巳伏分别俱生现
行细分与小加行始世第一终十信顿初信齐。

三成
信圆伏二执中究巳除我执分别俱生现行粗分与
小初果始初地终初住顿七信齐。

五信圆伏二执中
巳除我执分别俱生现行细分与小三果始五地终
五住顿十信齐。

七信圆伏二执中巳除我执分别俱
生现尽更除法执分别俱生现行与小四果始七地
终七住顿初住齐。

九信圆伏二执中巳伏分别俱生
种子粗分与始妙觉终二行顿七住齐。

十信圆伏二
执中巳伏分别俱生种子细分成始觉中名字觉也
与终十行顿十住齐。

二十住初住圆断二执中巳除
分别俱生种子粗分与终初向顿初行齐。

十住圆断
二执中巳除分别俱生种子细分兼伏习气与终四
加顿十行齐。

三十行初行圆断二执分别俱生现种
更断习气一分与终初地顿初向齐。

十行圆断习气
十分与终十地顿十向齐。

四十向初向圆断习气十
一分与终等觉顿初地齐。

二向圆断习气十二分与
终妙觉顿二地齐。

十向圆顿习气二十分与顿十地
齐。

五四加行断前习尽进伏初地习气成始觉中相
似觉也六十地初地圆断习气二十一分与顿等觉
齐。

二地圆断习气二十二分与顿妙觉齐。

三地巳去
音释¶ 第 652c 页
顿教不知名目十地圆断习气三十分七等觉圆断
习气三十一分进断佛地习气一分成始觉中随分
觉也从发心来皆当始觉菩萨染净法界也上因圆
竟八妙觉圆断二执现种习尽得究竟觉如来纯净
法界也在于无障碍法界土中成无障碍法界身佛
坐师子座说一乘法界之法令彼偏教菩萨及一切
回心佛果二乘并一类上上根凡夫外道转偏成圆
也。

若拣别前后随机摄益差别相者。

初小教中所益机宜有四种性一人种性中复二一
阐提无善根种性者二凡外有善根种性者但外道
是邪善凡夫是正善二天种性亦分邪正邪中有二
一外道天无想等也二魔王天即欲顶色顶二自在
也正者凡夫天也欲界六天色至广果及四空天三
声闻种性四辟支种性此二各有二种一回心从人
天来二直进不由彼至此四种根同于提胃阿含会
上见劣应身佛住染变化土随短时分隐实施权闻
说戒善谛缘诸法。

然彼四类人中各有二种一者钝根若解若證止住
自分更不前进名为定性秖成当教因果为当教摄
二者利根若解若證超出自分往前增进名不定性
即通馀教因果馀教来摄又不定中复分三类一者
具超具历五教后入法界故二者不定超于五教中
阙而不定故三者直超随于一教得入法界故。
音释¶ 第 653a 页

今先人天戒善论之闻人天教修诸戒善起六行观
伹求世乐不慕涅槃即名钝根人天乘摄但成世间
有漏戒善得界内离苦解脱此复有二。

一者得乐巳
休更不前进是乃定性人天钝中钝者当教所摄设
遇始教伹为增润。

二者厌三界苦乐求涅槃名不定
性人天钝中利者后遇诸教必被彼摄转成馀果若
知戒善是因缘生起我空观求出生死希涅槃乐二
乘来摄即成出世无漏中粗染戒善得粗染解脱。


识戒善唯识所现起唯识观为诸众生经劫修行始
教相宗来摄若悟戒善真空无相起真空观为诸众
生修无相行始教空宗来摄此二皆成出世中净妙
戒善得净妙解脱若知戒善藏心本具作唯心观为
诸众生从性起修终教来摄即成无漏中亦粗亦妙
戒善得即粗即妙解脱若解戒善唯一真性作真性
观为诸众生修无性行顿教来摄即成出世法中无
粗无妙戒善得非粗非妙解脱。

若了戒善法界缘起
作法界观普为法界称性圆修圆教来摄即成无漏
界中普融无尽戒善得一切无障碍解脱自小乘来
皆名利根具直等超亦复不定。

次辩四谛十二因缘闻二乘谛缘教即解谛缘是因
果法起六行观著我我所求诸有乐此则落前人天
教乘即成世间有漏谛缘但灭界内诸恶道苦不得
出世涅槃真乐是中机宜亦有二类一者不回即前
一类定性人天二者直往自有一类如是种性故此
音释¶ 第 653b 页
谛缘为彼助润今后虽尔终当转入若知谛缘是因
缘生心外实有起我空观欲速出三界乐求涅槃乐
此成声闻辟支佛乘对后诸教亦名钝根但成小乘
生灭有量有作谛缘證入无馀涅槃此亦有二一者
回心即前人天不定性者二者直进法尔如是种性
成者二中又二。

一者居灭巳休更不前进名为定性
二乘钝中钝者唯当教摄即至始分亦但增润二者
自不满足更求上进名不定性二乘钝中利者诸教
来摄转入受被始终不定若识谛缘皆唯识现作唯
识观普为自他三祇修行分教相宗来摄即成大乘
无量相谛缘證入无住涅槃若了谛缘皆如幻现作
即空观虽众生空而修幻行始教空宗来摄即成大
乘无生相谛缘證入真空涅槃若知谛缘本如来藏
起唯心观随顺法性作诸功德实教来摄即成大乘
无量性谛缘入真常涅槃。

若悟谛缘唯真如性起真
如观虽知寂灭修自證行顿教来摄即成大乘无生
性谛缘入寂灭涅槃若了谛缘是法界起作法界观
遍十法界修普贤行圆教来摄即成一乘无作不思
议普融无尽谛缘證入如来究竟无障碍大般涅槃
自分教来皆名利根具直等超亦复不定。

问何位转入被摄何教摄授引进。

答初所摄入人先
人天中上根者闻法信解时中根者修久得力时下
根者纯熟伏惑时于此三位随其发解起行小大而
得转入小始终顿圆也次二乘中上根者方便位时
音释¶ 第 653c 页
中根者见修道时下根者无学果时亦随其解行浅
深而得回入始分终顿圆也二能摄入教先人天中
约教道似位小世第一始十向终顿圆十信巳下者
约證道真位小初果始初地终顿圆初住巳上者皆
能引摄人天不定性人进于小始终顿圆也次二乘
中似位始十向等真位始初地等有进小乘入于大
也。

问将何教理摄耶。

答有就他教而为点示如摄人
天还用戒善小乘还用谛缘亦如上明有依自教而
为开悟如人天求出世间决择偏真即用四谛摄之
若觉苦空乐独善寂即用因缘摄之如二乘达诸法
相舍离二执即用分教相宗摄之了诸法空得二无
我即用始教空宗摄之并如下释。

问具直不定超相
云何。

答知诸戒善本无有我超小也亦无有法超始
也唯是藏心超终也性本离言超顿也缘起无尽超
圆也此具超相了戒善法空无有相超始也唯一真
性超顿也性起重重超圆也此不定相悟戒善相交
彻融摄离此法界别无有法此即人天戒善直超圆
教相也谛缘准知。

二始教中所益机宜略分三类一者无性阐提一类
二者定性三五乘类三者不定性通前二类此三性
中复各二种一者前来二者现进同于深密般若会
上见胜应身佛住净变化土随长时分权实双明闻
说法相真空诸法。

若闻大乘唯识法相即识法相是三界有起六行观
音释¶ 第 654a 页
与烦恼杂修诸禅善此亦落前人天乘教即成世间
因果法相但能伏业不能断惑若知法相是生灭法
依于六识三毒而有起偏真观乐求出世孤调解脱
此亦落前二乘小教即成出世无漏法相断界内烦
恼障是二机宜亦有二类一者不回即前教中定性
人等二者直往法尔有此一类种性故此法相亦为
助润若悟法相依八识有作唯识观三祗百劫广修
万行此成大乘相宗分教对后诸教亦名钝根但成
唯识法相断界外所知障此亦有二一者回心即前
教中不定性人二者直往本来自有如是种性二中
又二一者经后三教或历二教始入法界然后圆果
此等三乘钝中钝者在终顿中亦名定性为今教摄
二者闻后终教即求上进此不定性钝中利者为彼
教摄若了法相一切皆空作无生观虽诸法空不舍
一切始教空宗来摄即成真空无相亦但断所知障
若解法相唯心缘起起藏心观深达实相三无差别
性宗实教来摄即成真如实相渐断二障种子若达
法相是理实性起真性观了诸法相在在寂灭性宗
顿教来摄即成常寂灭相顿断二障习气若明法相
普融无尽作圆融观法法遍周事事无碍性宗圆教
来摄即成无尽法界相圆断二障现种习气自终教
来皆名利根具直等超亦复不定。

又闻大乘真空无相即解其空超诸有苦起六行观
止恶行善求现未乐此亦落前人天乘教即成世间
音释¶ 第 654b 页
有漏法空但晓断空不达理空若知真空无我我所
作苦空观厌患无常住于灭道此亦落前二乘小教
即成出世无漏生空灭界内分段死。

然此二根亦复
有二一不回即前定性等二直往法尔有者故此无
相亦为增润若悟真空无诸法相起三空观亦为众
生不著相施此成大乘空宗始教对后诸教亦名钝
根但成一味真空灭界外变易死此亦有二一回心
即前不定性人二直进自有此类种性二中又二一
经后三教二教后得圆果亦名定性钝中钝者为今
教摄二遇后终教即便转入名不定性钝中利者彼
教来摄若识真空唯遮境有起八识观舍二我执自
觉觉他分教相宗来摄即成二无我空亦但断变易
死若达真空但是一心作一心观随诸性起成就自
他终教来摄即成缘起性空断亦分亦变生死若悟
真空性本离言作法性观从无本处化诸众生顿教
来摄即成无生性空断非分非变生死若了真空理
实法界作无碍观一多即入同时具足圆教来摄即
成第一义法界空断界内界外二种不思议无尽生
死自终教来皆名利根具直等超亦复不定。

然始分中所摄入人上根者十信三贤时中根者四
加见道时下根者修道无学时随其解行权实转入
后三教也能摄入教约似位终顿圆十信巳还真位
终顿圆初住巳上皆能引进三乘入于后三教也馀
准前知。
音释¶ 第 654c 页

三终教中所益机宜亦不离乎五性三乘中亦有二
一者前来二者现进。

同于妙智涅槃会上见受用身
佛住受用土随彼多少时分废权立实开说藏心缘
起之法。

△若闻如来藏心即识藏心体是六识起六
行观背染向净作有漏福此亦落前人天乘教犹称
在缠性净藏心不得出缠离垢净故若知藏心唯一
意识作苦空观永舍贪欲除诸事障此亦落前二乘
小教即入空如来藏成无我无形觉知菩提若达藏
心乃阿赖耶作唯识观转染依净成于四智此亦落
前相宗分教若解藏心心如幻梦作真空观灭诸识
想断所知障此亦落前空宗始教是二教人皆入不
空如来藏成无染无起正觉菩提上四人中皆有二
类一者回心即前教内定不定性二者直往现在法
尔有此四性故此藏心为彼助润若悟藏心随缘不
变作唯心观体用常熏法身显现此成大乘性宗实
教对后顿圆亦名钝根但入亦空亦不空如来藏成
无常亦无断正遍知菩提此亦二种一者回心即前
教中定不定人二者直往现入终教有如是人二中
又二一者直至圆教后入法界即历顿教亦终实摄
此则名为钝中钝者二者遇后顿教或回向顿或转
入圆彼教来摄此则名为钝中利者若解藏心性本
寂灭起一性观泯绝无寄成自觉境顿教来摄即入
非空非不空如来藏成无作圣所行上妙正遍知菩
提若了藏心总该万有起帝网观该因彻果證十玄
音释¶ 第 655a 页
门圆教来摄即入俱无障碍如来藏成无尽法所依
无上正遍知菩提从顿教后名为利根具直等超亦
复不定。

△然终实中所摄入人上根者十信时中根
者三贤时下根者十圣时随其解行胜劣转入后二
教也能摄入教约似位顿圆十信巳下真位顿圆初
住巳上皆能引入于顿圆也。

四顿教中所益机宜中有二类一者前来五乘性也
二者现进有无性也同于圆觉楞伽会上见法性身
佛住法性土随彼广狭时分斥权赞实闻说真性寂
灭之法。

△若闻真如法性即解真性是六识性起欣
厌观改恶迁善求人天报此则落前人天乘教还住
本有真性未成圆明性故若悟真性是偏真性起生
空观断见思惑得人无我此则落前二乘小教即入
我空真如法性成小乘净智若识真性是唯识性作
唯识观远离遍计入圆成实此则落前相宗分教若
达真性是真空性起无相观灭一切有入三无性此
则落前空宗始教是二教人皆入法空真如法性成
大乘一切智若知真性是缘生性起藏心观背尘合
觉入如来藏此则落前性宗终教即入不空真如法
性成大乘正遍智。

上五人中皆有二类一者回心即
前教中定不定者二者直往即现教中进此种性故
此真性为彼助润若了真性是无生性作法性观离
能所取如实而住此成一乘顿教对后圆教亦名钝
根但入离言真如法性成一乘不动智此亦二种一
音释¶ 第 655b 页
者回心即前教内定不定性二者直往现进顿教有
如是者二中又二一者闻后圆教犹滞于顿待行證
尽然后归圆此则名为钝中钝者二者一闻圆教即
入于圆此则名为钝中利者若达真性是法界性作
十玄观妄尽还源性性无尽圆教来摄即入一法界
大总相真如法性成一乘不思议智对本顿教此名
利根。

△然顿教内所摄入人上根者十信时中根者
地前时下根者地上时并能回顿向圆也能摄入教
似位圆信真位圆住皆能以圆引顿也。

五圆教中所益机宜亦有二类一者前来三五乘也
二者现进有无性也同于法华华严会上见无尽法
界身佛住无障碍法界土随彼一切非一切时分会
权显实闻说法界无尽之法。

△若闻圆融法界即解
法界是世间法起欣厌观舍诸恶业快得善利此则
落前人天乘教还住在缠性净法界未得出障圆明
故若识法界是出世法起谛缘观厌老病死尽诸苦
际此则落前二乘小教即證无为法界归清净无际
性若了法界是百法门起法相观专心佛道修种种
行此则落前相宗分教若悟法界是十八空起破相
观心无所著求无上慧此则落前空宗始教是二教
人俱證有为法界归无边不失性若达法界是二门
义作缘性观了诸缘起求最上乘此则落前性宗终
教即證亦有为亦无为法界归无量随顺性若了法
界是一心性作空性观安住法性犹如虚空此则落
音释¶ 第 655c 页
前性宗顿教即證非有为非无为法界归一性无断
性上六人中皆有二类一者回心即前教内定不定
性二者直往即现教中进此种性故此法界为彼助
润若知法界是十十门起主伴观尽无尽界说法利
生此成圆教若对前教前皆名钝唯此为利能證无
障碍法界归无限庄严性此亦二种一者回心即前
教内定不定者二者直往现来圆教有如是者。

△问
上之六人何时入圆。

答迟速各异终必归圆所以者
何金刚种故佛无舍故终省悟故皆住性故圆为极
故其馀超相及摄入义例前可知。

问教中为何不立人天乘耶。

答以无断證阶位等殊
故不别立为教乃是渐入小乘方便故在小教中收。

问后机益中何又开耶。

答世出世间法益不同故于
小前重明其教乘也。

△问声闻四谛教行立四向果
唯断正使与缘觉因缘教行不立分果兼侵习气行
相各别云何合为一教耶。

答教行虽别理果是同同
證生空理故同得有馀无馀涅槃果故断位虽殊名
智是一并成尽智无生智故并名为小乘故去异取
同故合一也又谛缘开合教亦同也同生空观同断
见思同得小果则行断果尽无别也故佛在世将缘
觉乘摄属声闻名声闻藏半字小乘由此不别分也。

问此与天台藏教何别。

答彼藏教者为有事六度菩
萨故今小教者不收菩萨以事六度分教摄故。

问何
以疏家并云小教即是天台藏耶。

答小教所摄法门
音释¶ 第 656a 页
不异于彼故指同也。

问既不异彼何无菩萨。

答法相
虽同义意各别何者为欲引小将大乘义复浅说之
似彼小乘理实二乘无分唯始教有故此小教无菩
萨也。

问小不收大可尔小乘三藏则同何又改藏转
名小耶。

答彼立藏名多招难故今立小乘则无滥涉
大乘失也。

△问破相始教说乾慧等十地立相分教
明资粮等五位空教断见思證真空相教断二执證
真如如是等相皆别何不分为二耶。

答十五地位虽
殊见修道相是同况皆许三乘共一断證阶位亦无
别故何可分二又见思执障似异见断分别修断俱
生不殊就烦恼障即是界内见思所知障即是界外
见思乃至真空真如无非二无我理是等皆同故合
一也。

问此始分教与性相二宗同耶异耶。

答少有不
同彼也为二性中合空今判为三性中开空空与相
宗同许定性无性皆不成佛故立为初教性定唯显
一乘尽得成佛故立为终教。问云何判一性宗为始
终二耶。

答义有权实故经有正兼故相则密意依性
说相空则密意依性说空皆非了义权也性则直显
中道法性方名了义实也相则正深密兼方广性则
正妙智兼般若深密说相般若谈空始分也妙智显
性终实也由此分二。

问空性既别云何彼宗合为一
耶。

答彼以般若妙智教部是一同故况相宗立相而
彼宗谈空显性皆不立相故合一也。

问相宗深密三
时中二时明空皆许成佛三明不空有成不成性宗
音释¶ 第 656b 页
妙智三时中二明不空有成不成三时明空皆许成
佛若尔云何约义分教相耶。

答约说经时先般若明
但空理亦许定性俱不成佛兼显真空法性及一乘
尽成佛义次深密明法相理说定性等俱不成佛后
妙智明真空法性中道说无性等悉得成佛般若深
密即相宗家二三时也深密妙智即性宗家二三时
也今依深密第二三时及妙智第二时中明但空法
相有不成义判为始分依妙智第三时中明法性空
尽成佛义判为终实况今家立教正约法义不但据
时义则一经容有多教权实顿彰时则前后有定不
定始终难辨馀如别说。

△问性宗终教所立三时五
位等法亦同相宗分教云何别开为一。

答相宗时教
意以一乘为权三乘为实性宗时教意以三乘为权
一乘为实相宗五位依诸法相前后迢然性宗五位
依一法性而显阶降乃至起行伏惑断障皆异不同
故别立也。

△问顿教唯辨一性不立断證阶位云何
别分为一教耶。

答以无位之位为此教之位不同前
渐不同后圆故别分也。

问何前顿中亦明断證。

答为
对前后明优劣故亦即显顿无位而位位而无位离
言旨故。

问天台四教皆有绝言四教分之故不立顿
今者别立有何义意。

答天台不立者以彼四教中皆
有一绝言并令忘诠会旨故耳今乃开者为显前四
绝言之外复有顿诠言绝之理别为一类离念之机
不有此门逗机不足故又此顿教亦非天台圆即顿
音释¶ 第 656c 页
义。

△问华严疏云一乘有二一同教一乘同顿同实
故二别教一乘唯圆融具德故既同顿实何异顿实
而别立一圆教耶。

答即此同中必有别义如事理无
碍必即事事无碍耳犹彼江水入海亦咸以别异同
立圆教也况前之四教不摄于圆圆必摄四如百川
不摄大海大海必摄百川斯则前四是局圆教是通
通局相异何可合耶。

问既一圆教分同别者应成二
教而为六耶。

答虽分同别但是一教由拣收义有二
门耳由别教故迥异馀宗由同教故普收一切故成
五也。

问昔有说言此之五教与天台四教但开合有异而
大况是同然欤否欤。

答既云大同不无小异理实无
同无不同以此五教所诠义理不唯同于天台亦且
同于诸宗此约总相会通也若果尽同何须更立此
约别相明也细审可知。

问五教名义凭何圣典。

答向
引教證即所凭也今再陈之小乘愚法教如阿含俱
舍大乘始终二教如法鼓经中以空门为始不空门
为终彼云一切空经是有馀说唯有此经是无上说
一乘顿教如宝积经说为顿教修多罗心地观经名
为顿悟法门又上始终二教通名为渐所有解行并
在言说因果阶位从微至著故此一乘教敌名为顿
言说顿绝理性顿显解行顿成佛果顿證故圆觉经
云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
修一切群品楞伽云渐者如庵罗果渐熟非顿顿者
音释¶ 第 657a 页
如镜中像顿现非渐一乘圆教如华严云为善伏太
子所说名为圆满修多罗等故立此五名也。

问散说
可尔一典是何。

答采集众典义理尽故若欲指者经
论共五一楞伽颂出总名魏云迦叶拘留孙拘那含
及我离于诸烦恼一切名正时过彼正法后有佛名
如意于彼成正觉为人说五法唐云迦叶拘留孙拘
那含牟尼及我离尘垢皆出纯善时纯善渐减时有
导师名慧成就大勇猛觉悟于五法二译皆云五法
即此五种教乘法也五佛咸说千佛亦然三世既尔
十方皆然则佛佛无不唱此五教法也故今判立五
教名义二起信论等出别义初起信论云为二乘钝
根故如来但为说人无我小教义也论云复次真如
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一者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
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如实
空始教义也如实不空终教义也论云从本以来离
言说相离名字相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
但随妄念不可得故上之二种依言真如渐教义也
此之绝言真如顿教义也论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
界大总相法门体圆教义也次华严贤首品云一切
世界群生类鲜有欲求声闻乘求缘觉者转复少求
大乘者甚希有求大乘者犹为易能信此法甚为难
又第九地偈云若众生下劣其心厌没者示以声闻
道令出于众苦若复有众生诸根小明利乐于因缘
法为说辟支佛若人根明利有大慈悲心饶益诸众
音释¶ 第 657b 页
生为说菩萨道若有无上心决定乐大事为示于佛
身说无尽佛法声闻辟支小教也大乘菩萨始终顿
也此法无上佛乘圆教也三法华即火宅四乘临门
三车中羊车鹿车二乘小也第三牛车大乘始终顿
也四衢等赐大白牛车一乘圆教也四大乘同性经
云声闻法辟支法菩萨法诸佛法皆悉流入遮那智
海声闻辟支小教也菩萨始终也佛法顿也智海圆
也略引如斯具如馀说。

问古云不分教相意略有五一理本一味殊途同归
故二一音普应一雨普滋故三原圣本意唯为一事
故四随一一文众解不同故五多种说法即成枝流
故以斯五义故不可分分之乃令情搆异端是非竞
作故以不分为得若尔云何分又分耶。

答古分教者
亦有多义一理虽一味诠有浅深故须分之使知权
实故二约佛虽则一音一雨就机差而教亦别故三
本意未申随他意语而有异故四言有通别就显说
故五由辨权实不住枝流善会佛意有开显故六王
之密语所为别故七不识权实以深为浅失于大利
以浅为深虚其功故八庄严圣教令深广故九诸圣
教中自有分故十诸大菩萨亦开教故以斯多义开
则得多而失少合则得少而失多伹能虚巳求宗不
可分而分之亦何爽于大旨故今分之。

问诸德立教各自有据或有合为二三或有开为六
七今判为五是何意耶。

△答立五教者有多义意一
音释¶ 第 657c 页
释尊说法开五乘故二诸佛利生多五行故如涅槃
经约教病行小也现诸障相故婴行始也示修善相
故圣行终也佛之所行故梵行顿也修十一空故天
行圆也第一义天故三世出世教并用五故世教如
五常出世如五戒又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亦世间五教也为毁说戒为贪
说施为痴说慧为疑说信为懈说闻亦出世五教也
四众经论中常明五故如五语五身五眼五根五行
五法等五结集法藏类成五故谓小乘三藏之外加
一杂藏及菩萨藏也六乘教相摄唯有五故谓判五
教中含二意一以乘摄教谓小乘愚法教大乘始教
终教一乘顿教圆教二以教摄乘谓小教二乘始教
终教三乘顿教圆教一乘故教义云初一即愚法二
乘教后一即别教一乘中间三者有其三义一或总
为一谓三乘教二或分为二所谓渐顿三或开为三
谓于渐中开出始终二教若乘教相摄者亦二先一
乘一别教一乘二同教一乘圆也三绝想一乘如楞
伽顿也四佛性平等一乘如涅槃终也五密义意一
乘如摄论八意等始也小也次三乘一小乘中三谓
始别终同以俱成罗汉故二始教中三始终俱别以
有入寂不入寂故三终教中三始终俱同并成佛故
四顿教中三始终俱离无佛无不佛故五圆教中三
始终俱圆汝等所行是菩萨道同入一乘究竟故七
行位理等五无多故谓五位中修真如观證法界性
音释¶ 第 658a 页
小则浅于大大则胜于小分则待于实实则全于分
始则馀于终终则尽于始渐则历于顿顿则泯于渐
偏则归于圆圆则融于偏是知断證唯此五耳无剩
义也八会通诸说五为尽故谓诸德分判或多或少
少则不足多则枝蔓今家取中会为五教庶于教理
不容馀议矣。

△然虽立五若融通之亦可合为一二
开为七八盖由圣教意趣无边不可局执而为其是
故今遍收诸释且略勒为五重。

△初或总合一名为
一圆音教谓圆教摄于前四前四一一同圆本末镕
融如海中百川故一代之教唯是如来一大善巧摄
生方便一音所演则不违流支罗什二师立一音也。

△二或别开二此更有四一对小显大初是半字后
四皆满则不违昙牟慧远二师声闻菩萨藏也二对
权显实前二是三乘后三为一乘则不违信行禅师
三一也三对三显一前三是渐后二是顿则不违护
延二师渐顿也四对末显本前四是曲巧顺机后一
乃直显本法则不违印敏二公屈曲平道教也。

△三
或分为三此亦有四。

一初一二乘教次一三乘教后
三一乘教三四泯二异前存三故则不违戒贤深密
三教及真谛玄奘三轮教也。

又可初一小乘教次三
大乘教亦名共教大品等经共二乘说故亦名偏教
偏于渐顿故后一一乘教亦名不共教华严等经不
共二乘说故如智论明亦名圆教圆融无碍故梁论
云如来成立正法有三种一立小乘二立三乘三立
音释¶ 第 658b 页
一乘第三为最胜故名善成立则不违智光妙智三
教也二初三名渐教次一不定教后一名顿教则不
违南北诸师渐中诸教开合不同或分为二小即半
字教始终即满字教此同菩提流支说也或分为三
小即有相教始即无相教终即常住教此同武丘岌
师说也或分为四小即有相教始即无相教终即同
归教常住教此同宗爱旻岌师说或分为五小即有
相始即无相分即抑扬终即同归实即常住此同定
林柔次慧观等师说也又小即人天有相始即无相
终即同归常住此同刘公说也三初三名渐教次一
名顿教后一名圆教则不违光统三教四初四名枝
末教同教名摄末归本教别教名根本教则不违吉
藏师立也。

△四或分为四此亦四门一初名别教小
乘如四阿含等二名同教三乘如深密般若等三四
名同教一乘如法华圆觉等五名别教一乘如华严
经中间三教始分存三是同终顿泯二是同故各一
也则不违光宅海东四乘矣。

二初名小教二三名渐
教四名顿教五名圆教此约历位无位故开渐顿为
四则不违大衍四宗矣三初名小乘教二中始名无
相教分名法相教二四五名法性教则不违天台四
教矣四初名小教二名权教三四名实教五名圆教
则不违生公四轮矣。

△五或分为五此有三门。

一如
前所立以渐中有始终故亦不违波颇三藏立五教
也二初名小乘教次名大乘法相教三名大乘无相
音释¶ 第 658c 页
教四名一乘真性教五名一乘圆融教则不违护身
五宗教矣三若依五乘分教亦可初名人天因果教
次名二乘断灭教三名大乘法相教四名大乘破相
教五名一乘显性教此如圭山原人论说。

△又此五
教随一相收中有二门一以本收末门谓于圆教内
或唯一圆教以馀相皆尽故或具足五教以摄彼方
便故顿教中或唯一顿教亦以馀相尽故或具足四
教亦以摄方便故熟教中或一或三初教中或一或
二小乘中唯一皆准上知之二以末归本门谓于小
乘内或一以据自宗故或五以后四教皆有为方便
故初教中或一是自宗故或四谓于后三教皆有作
方便故熟教中或一或三顿教中或一或二圆教中
唯一皆准上知之是则诸教本末句数结成教网大
圣善巧长养机缘无不周尽故华严云张大教网下
生死海漉人天鱼置涅槃岸此之谓也。
贤首五教仪卷第三

* 音释

萨迦耶

(此云身见谓于五蕴执我我所起诸见故)


(音豆投也合也)
拘留孙

(此云
所应断又翻作用庄严)。
拘那含牟尼

(此云金寂秦言金仙)


(音姤牵造作也)


(延长也音慢)


(音肋络也络其头而引之也)
罗什

(具云鸠摩罗什秦言童寿)
昙牟

(具云昙牟谶或云昙无谶此云法丰中印度人)


(音民)


(音六捞也)
音释¶ 第 659a 页

(贤首五教仪第三卷伏愿
消二障于二空一断一切断摄五性于五位一成
一切成有求必获无愿不从 慈云观堂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