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09c 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五十七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上答前五十句问十地行相竟。下五十一门答前
因果圆满五十一句问。】

***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观察。何等为十。所谓知诸
业观察。微细悉见故。知诸趣观察。不取众生故。知诸
根观察了达无根故。知诸法观察不坏法界故。见佛
法观察勤修佛眼故。得智慧观察如理说法故。无生
忍观察决了佛法故。不退地观察灭一切烦恼超出
三界二乘地故。灌顶地观察于一切佛法自在不动
故。善觉智三昧观察于一切十方施作佛事故。是为
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观察智。佛
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普观察。何等为十。所谓普观
一切诸来求者。以无违心满其意故。普观一切犯戒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0a 页
众生。安置如来净戒中故。普观一切害心众生。安置
如来忍力中故。普观一切懈怠众生。劝令精勤不舍
荷负大乘担故。普观一切乱心众生。令住如来一切
智地无散动故。普观一切恶慧众生。令除疑惑破有
见故。普观一切平等善友。顺其教命住佛法故。普观
一切所闻之法。疾得證见最上义故。普观一切无边
众生。常不舍离大悲力故。普观一切诸佛之法。速得
成就一切智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
来无上大智慧普观察。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奋
迅。何等为十。所谓牛王奋迅。映蔽一切天龙夜叉乾
闼婆等诸大众故。象王奋迅。心善调柔荷负一切诸
众生故。龙王奋迅。兴大法密云。耀解脱电光。震如实
义雷。降诸根力觉分禅定解脱三昧甘露雨故。大金
翅鸟王奋迅。竭贪爱水破愚痴㲉。博撮烦恼诸恶毒
龙。令出生死大苦海故。大师子王奋迅。安住无畏平
等大智以为器仗摧伏众魔及外道故。勇健奋迅。能
于生死大战阵中摧灭一切烦恼冤故。大智奋迅。知
蕴界处及诸缘起。自在开示一切法故。陀罗尼奋迅。
以念慧力持法不忘。随众生根为宣说故。辩才奋迅。
无碍迅疾分别一切。咸令受益心欢喜故。如来奋迅。
一切智智助道之法皆悉成满。以一念相应慧。所应
得者一切皆得。所应悟者一切皆悟。坐师子座降魔
冤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为十。若诸菩萨
安住此法。则得诸佛于一切法无上自在奋迅。佛子。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0b 页
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师子吼。何等为十。所谓唱言我
当必定成等正觉。是菩提心大师子吼。我当令一切
众生未度者度。未脱者脱。未安者安。未涅槃者令得
涅槃。是大悲大师子吼。我当令佛法僧种无有断绝。
是报如来恩大师子吼。我当严净一切佛刹。是究竟
坚誓大师子吼。我当除灭一切恶道及诸难处。是自
持净戒大师子吼。我当满足一切诸佛身语及意相
好庄严。是求福无厌大师子吼。我当成满一切诸佛
所有智慧。是求智无厌大师子吼。我当除灭一切众
魔及诸魔业。是修正行断诸烦恼大师子吼。我当了
知一切诸法无我。无众生。无寿命。无补伽罗。空无相
无愿。净如虚空。是无生法忍大师子吼。最后生菩萨
震动一切诸佛国土悉令严净。是时一切释梵四王
咸来赞请。唯愿菩萨以无生法而现受生。菩萨则以
无碍慧眼普观世间一切众生无如我者。即于王宫
示现诞生。自行七步大师子孔我于世间最胜第一。
我当永尽生死边际。是如说而作大师子吼。是为十。
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师子吼。佛子。
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施。何等为十。所谓平等施。
不拣众生故。随意施。满其所愿故。不乱施令得利益
故。随宜施知上中下故。不住施不求果报故。开舍施
心不恋著故。一切施究竟清净故。回向菩提施远离
有为无为故。教化众生施乃至道场不舍故。三轮清
净施于施者受者及以施物正念观察如虚空故。是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0c 页
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清净广大
施。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戒。何等为十。所谓
身清净戒。护身三恶故。语清净戒。离语四过故。心清
净戒永离贪瞋邪见故。不破一切学处清净戒于一
切人天中作尊主故。守护菩提心清净戒不乐小乘
故。守护如来所制清净戒乃至微细罪生大怖畏故。
隐密护持清净戒善拔犯戒众生故。不作一切恶清
净戒誓修一切善法故。远离一切有见清净戒于戒
无著故。守护一切众生清净戒发起大悲故。是为十。
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无过失清净戒。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忍。何等为十。所谓安
受呰辱清净忍。护诸众生故。安受刀杖清净忍。善护
自他故。不生恚害清净忍其心不动故。不责卑贱清
净忍为上能宽故。有归咸救清净忍舍自身命故。远
离我慢清净忍不轻末学故。残毁不瞋清净忍观察
如幻故。有犯无报清净忍不见自他故。不随烦恼清
净忍离诸境界故。随顺菩萨真实智知一切法无生
清净忍不由他教入一切智境界故。是为十。若诸菩
萨安住其中。则得一切诸佛不由他悟无上法忍。佛
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精进。何等为十。所谓身
清净精进。承事供养诸佛菩萨及诸师长尊重福田
不退转故。语清净精进。随所闻法广为他说赞佛功
德无疲倦故。意清净精进。善能入出慈悲喜舍禅定
解脱及诸三昧无休息故。正真心清净精进。无诳无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1a 页
谄无曲无伪一切勤修无退转故。增胜心清净精进。
志常趣求上上智慧。愿具一切白净法故。不唐捐清
净精进。摄取布施戒忍多闻及不放逸。乃至菩提无
中息故。摧伏一切魔清净精进。悉能除灭贪欲瞋恚
愚痴邪见一切烦恼诸缠盖故。成满智慧光清净精
进。有所施为悉善观察。咸使究竟不令后悔。得一切
佛不共法故。无来无去清净精进。得如实智入法界
门。身语及心皆悉平等。了相非相无所著故。成就法
光清净精进。超过诸地得佛灌顶。以无漏身而示殁
生。出家成道说法灭度。具足如是普贤事故。是为十。
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清净精进。佛
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禅。何等为十。所谓常乐
出家清净禅。舍一切所有故。得真善友清净禅。示教
正道故。住阿兰若忍风雨等清净禅离我我所故。离
愦闹众生清净禅常乐寂静故。心业调柔清净禅守
护诸根故。心智寂灭清净禅一切音声皆禅定刺不
能乱故。觉道方便清净禅观察一切皆现證故。离于
味著清净禅不舍欲界故。发起通明清净禅知一切
众生根性故。自在游戏清净禅入佛三昧知无我故。
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如来无上大清净
禅。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慧。何等为十。所谓
知一切因清净慧。不坏果报故。知一切缘清净慧。不
违和合故。知不断不常清净慧。了达缘起皆如实故。
拔一切见清净慧。于众生相无取舍故。观一切众生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1b 页
心行清净慧。了知如幻故。广大辩才清净慧。分别诸
法问答无碍故。一切诸魔外道声闻独觉所不能知
清净慧。深入一切如来智故。见一切佛微妙法身。见
一切众生本性清净。见一切法皆悉寂灭。见一切刹
同于虚空清净慧。知一切相皆无碍故。一切总持辩
才方便波罗蜜清净慧。令得一切最胜智故。一念相
应金刚智了一切法平等清净慧。得一切法最尊智
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如来无障碍大
智慧。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慈。何等为十。所
谓等心清净慈。普摄众生无所拣择故。饶益清净慈。
随有所作皆令欢喜故。摄物同巳清净慈。究竟皆令
出生死故。不舍世间清净慈。心常缘念集善根故。能
至解脱清净慈。普使众生除灭一切诸烦恼故。出生
菩提清净慈。普使众生发求一切智心故。世间无碍
清净慈。放大光明平等普照故。充满虚空清净慈。救
护众生无处不至故。法缘清净慈。證于如如真实法
故。无缘清净慈。入于菩萨离生性故。是为十。若诸菩
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广大清净慈。佛子。菩萨
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悲。何等为十。所谓无俦伴清净
悲。独发其心故。无疲厌清净悲。代一切众生受苦不
以为劳故。难处受生清净悲。为度众生故。善趣受生
清净悲。示现无常故。为邪定众生清净悲。历劫不舍
弘誓故。不著巳乐清净悲。普与众生快乐故。不求恩
报清净悲。修洁其心故。能除颠倒清净悲。说如实法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1c 页
故。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本性清净。无染著。无热恼。
以客尘烦恼故而受众苦。如是知巳。于诸众生而起
大悲。名本性清净。为说无垢清净光明法故。菩萨摩
诃萨知一切法如空中鸟迹。众生痴翳不能照了。观
察于彼起大悲心名真实智。为其开示涅槃法故。是
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广大清净
悲。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喜。何等为十。所谓
发菩提心清净喜。悉舍所有清净喜。不嫌弃破戒众
生而教化成就清净喜。能忍受造恶众生誓愿救度
清净喜。舍身求法不生悔心清净喜。自舍欲乐常乐
法乐清净喜。令一切众生舍资生乐常乐法乐清净
喜。见一切佛恭敬供养无有厌足法界平等清净喜。
令一切众生爱乐禅定解脱三昧游戏入出清净喜。
心乐具行顺菩萨道一切苦行證得摩尼寂静不动
无上定慧清净喜。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
如来无上广大清净喜。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
净舍。何等为十。所谓一切众生恭敬供养不生爱著
清净舍。一切众生轻慢毁辱不生瞋恚清净舍。常行
世间不为世间八法所染清净舍。于法器众生待时
而化。于无法器亦不生嫌清净舍。不求二乘学无学
法清净舍。心常远离一切欲乐顺烦恼法清净舍。不
叹二乘厌离生死清净舍。远离一切世间语。非涅槃
语。非离欲语。不顺理语。恼乱他语。声闻独觉语。略说
乃至一切障菩萨道语。皆悉远离清净舍。或有众生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2a 页
根巳成熟发生念慧而未能知最上之法。待时方化
清净舍。或有众生菩萨往昔巳曾教化。至于佛地方
可调伏。彼亦待时清净舍。菩萨摩诃萨于彼二人无
高无下。无取无舍。远离一切种种分别。恒住正定。入
如实法。心得堪忍清净舍。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
中。则得如来无上广大清净舍。佛子。菩萨摩诃萨有
十种义。何等为十。所谓多闻义。坚固修行故。法义。善
巧思择故。空义第一义空故。寂静义离诸众生諠愦
故。不可说义不著一切语言故。如实义了达三世平
等故。法界义一切诸法一味故。真如义一切如来顺
入故。实际义了知究竟如实故。大般涅槃义灭一切
苦而修菩萨诸行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
得一切智无上义。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法。何等
为十。所谓真实法。如说修行故。离取法。能取所取悉
离故。无诤法无有一切惑诤故。寂灭法灭除一切热
恼故。离欲法一切贪欲皆断故。无分别法攀缘分别
永息故。无生法犹如虚空不动故。无为法离生住灭
诸相故。本性法自性无染清净故。舍一切鸟波提涅
槃法能生一切菩萨行修习不断故。是为十。若诸菩
萨安住其中。则得如来无上广大法。佛子。菩萨摩诃
萨有十种福德助道具。何等为十。所谓劝众生起菩
提心是菩萨福德助道具。不断三宝种故。随顺十种
回向是菩萨福德助道具。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
法故。智慧诱诲是菩萨福德助道具。超过三界福德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2b 页
故。心无疲倦是菩萨福德助道具。究竟度脱一切众
生故。悉舍内外一切所有是菩萨福德助道具。于一
切物无所著故。为满足相好精进不退是菩萨福德
助道具。开门大施无所限故。上中下三品善根悉以
回向无上菩提。心无所轻。是菩萨福德助道具。善巧
方便相应故。于邪定下劣不善众生皆生大悲不怀
轻贱。是菩萨福德助道具。常起大人弘誓心故。恭敬
供养一切如来。于一切菩萨起如来想。令一切众生
皆生欢喜。是菩萨福德助道具。守本志愿极坚牢故。
菩萨摩诃萨于阿僧祇劫积集善根。自欲取證无上
菩提如在掌中。然悉舍与一切众生心无忧恼亦无
悔恨。其心广大等虚空界。此是菩萨福德助道具。起
大智慧證大法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具
足如来无上广大福德聚。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
智慧助道具。何等为十。所谓亲近多闻真善知识恭
敬供养尊重礼拜。种种随顺不违其教。是为一。一切
正直无虚矫故。永离憍慢常行谦敬。身语意业无有
粗犷。柔和善顺不伪不曲。是为二。其身堪作佛法器
故。念慧随觉未曾散乱。惭愧柔和心安不动。常忆六
念常行六敬。常随顺住六坚固法是为三。与十种智
为方便故。乐法乐义以法为乐。常乐听闻无有厌足。
舍离世论及世言说。专心听受出世间语。远离小乘
入大乘慧是为四。一心忆念无散动故。六波罗蜜心
专荷负。四种梵住行巳成熟。随顺明法悉善修行。聪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2c 页
敏智人皆勤请问。远离恶趣归向善道。心常爱乐正
念观察。调伏巳情守护他意是为五。坚固修行真实
行故常乐出离不著三有。恒觉自心曾无恶念三觉
巳绝三业皆善。决定了知心之自性是为六。能令自
他心清净故。观察五蕴皆如幻事。界如毒蛇处如空
聚。一切诸法如幻如𦦨如水中月如梦如影如响如
像如空中画如旋火轮如虹蜺色如日月光。无相无
形。非常非断。不来不去。亦无所住。如是观察知一切
法无生无灭是为七。知一切法性空寂故。善萨摩诃
萨闻一切法无我。无众生。无寿者。无补伽罗。无心无
境。无贪瞋痴。无身无物。无主无待。无著无行。如是一
切皆无所有悉归寂灭。闻巳深信不疑不谤是为八。
以能成就圆满解故。菩萨摩诃萨善调诸根如理修
行。恒住止观心意寂静。一切动念皆悉不生。无我无
人无作无行。无计我想无计我业。无有疮疣无有瘢
痕。亦无于此所得之忍。身语意业无来无去。无有精
进亦无勇猛。观一切众生一切诸法。心皆平等而无
所住。非此岸非彼岸。此彼性离。无所从来无所至去。
常以智慧如是思惟是为九。到分别相彼岸处故。菩
萨摩诃萨见缘起法故见法清净。见法清净故见国
土清净。见国土清净故见虚空清净。见虚空清净故
见法界清净。见法界清净故见智慧清净。是为十。修
行积集一切智故。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智慧
助道具。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一切法无障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3a 页
碍清净微妙智慧聚。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明足。
何等为十。所谓善分别诸法明足。不取著诸法明足。
离颠倒见明足。智慧光照诸根明足。巧发起正精进
明足。能深入真谤智明足。灭烦恼业成就尽智无生
智明足。天眼智普观察明足。宿住念知前际清净明
足。漏尽神通智断众生诸漏明足。是为十。若诸菩萨
安住此法。则得如来于一切佛法无上大光明。佛子。
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求法。何等为十。所谓直心求法。
无有谄诳故。精进求法。远离懈慢故。一向求法不惜
身命故。为除一切众生烦恼求法不为名利恭敬故。
为饶益自他一切众生求法不但自利故。为入智慧
求法不乐文字故。为出生死求法不贪世乐故。为度
众生求法发菩提心故。为断一切众生疑求法令无
犹豫故。为满足佛法求法不乐馀乘故。是为十。若诸
菩萨安住此法。则得不由他教一切佛法大智慧。佛
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明了法。何等为十。所谓随顺
世俗生长善根。是童蒙凡夫明了法。得无碍不坏信
觉法自性。是随信行人明了法。勤修习法随顺法住。
是随法行人明了法。远离八邪向八正道。是第八人
明了法。除灭众结断生死漏见真实谛。是须陀洹人
明了法。观味是患知无往来。是斯陀含人明了法。不
乐三界求尽有漏于受生法乃至一念不生爱著。是
阿那含人明了法。获六神通得八解脱。九定四辩悉
皆成就。是阿罗汉人明了法。性乐观察一味缘起。心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3b 页
常寂静知足少事。解因自得悟不由他。成就种种神
通智慧。是辟支佛人明了法。智慧广大诸根明利常
乐度脱一切众生。勤修福智助道之法。如来所有十
力无畏一切功德具足圆满。是菩萨人明了法。是为
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大智明了法。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修行法。何等为十。所谓恭
敬尊重诸善知识修行法。常为诸天之所觉悟修行
法。于诸佛所常怀惭愧修行法。哀悯众生不舍生死
修行法。事必究竟心无变动修行法。专念随逐发大
乘心诸菩萨众精勤修学修行法。远离邪见勤求正
道修行法。摧破众魔及烦恼业修行法。知诸众生根
性胜劣。而为说法令住佛地修行法。安住无边广大
法界。除灭烦恼令身清净修行法。是为十。若诸菩萨
安住此法。则得如来无上修行法。佛子。菩萨摩诃萨
有十种魔。何等为十。所谓蕴魔。生诸取故。烦恼魔恒
杂染故。业魔能障碍故。心魔起高慢故。死魔舍生处
故。天魔自憍纵故。善根魔恒执取故。三昧魔久耽味
故。善知识魔起著心故。菩提法智魔不愿舍离故。是
为十。菩萨摩诃萨应作方便速求远离。佛子。菩萨摩
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所谓忘失菩提心修诸
善根是为魔业。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
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于甚深法心生
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
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3c 页
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
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远善知识近恶
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槃离欲寂静是为
魔业。于菩萨所起瞋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
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诽谤正法不乐
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
说是馀说悉非是为魔业。乐学世论巧述文词。开阐
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
邪道。是为魔业。巳得解脱巳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
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
魔业。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
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是为
十。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勤求佛业。佛子。菩萨摩诃
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何等为十。所谓近善知识恭敬
供养舍离魔业。不自尊举不自赞叹舍离魔业。于佛
深法信解不谤舍离魔业。未曾忘失一切智心舍离
魔业。勤修妙行恒不放逸舍离魔业。常求一切菩萨
藏法舍离魔业。恒演说法心无疲倦舍离处业。归依
十方一切诸佛起救护想舍离魔业。信受忆念一切
诸佛神力加持舍离魔业。与一切菩萨同种善根平
等无二舍离魔业。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能
出离一切魔道。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见佛。何等
为十。所谓于安住世间成正觉佛无著见。愿佛出生
见。业报佛深信见。住持佛随顺见。涅槃佛深入见。法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4a 页
界佛普至见。心佛安住见。三昧佛无量无依见。本性
佛明了见。随乐佛普受见。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
法。则常得见无上如来。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佛
业。何等为十。所谓随时开导是佛业。令正修行故。梦
中令见是佛业。觉昔善根故。为他演说所未闻经是
佛业。令生智断疑故。为悔缠所缠者说出离法是佛
业。令离疑心故。若有众生起悭吝心乃至恶慧心。二
乘心。损害心。疑惑心。散动心。憍慢心。为现如来众相
庄严身是佛业。生长过去善根故。于正法难遇时广
为说法。令其闻巳得陀罗尼智神通智。普能利益无
量众生是佛业。胜解清净故。若有魔事起。能以方便
现虚空界等声说不损恼他法。以为对治令其开悟。
众魔闻巳威光歇灭是佛业。志乐殊胜威德大故。其
心无间常自守护。不令證入二乘正位。若有众生根
性未熟。终不为说解脱境界是佛业。本愿所作故。生
死结漏一切皆离。修菩萨行相续不断。以大悲心摄
取众生。令其起行究竟解脱是佛业。不断修行菩萨
行故。菩萨摩诃萨了达自身及以众生本来寂灭不
惊不怖。而勤修福智无有厌足。虽知一切法无有造
作而亦不舍诸法自相。虽于诸境界永离贪欲而常
乐瞻奉诸佛色身。虽知不由他悟入于法而种种方
便求一切智。虽知诸国土皆如虚空而常乐庄严一
切佛刹。虽恒观察无人无我而教化众生无有疲厌。
虽于法界本来不动而以神通智力现众变化。虽巳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4b 页
成就一切智智而修菩萨行无有休息。虽知诸法不
可言说。而转净法轮令众心喜。虽能示现诸佛神力
而不厌舍菩萨之身。虽现入于大般涅槃而一切处
示现受生。能作如是权实双行法是佛业。是为十。若
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不由他教无上无师广大业。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慢业。何等为十。所谓于师
僧父母沙门婆罗门住于正道向正道者尊重福田
所而不恭敬。是慢业。或有法师或最胜法。乘于大乘。
知出要道得陀罗尼。演说契经广大之法无有休息。
而于其所起高慢心。及于所说法不生恭敬是慢业。
于众会中闻说妙法。不肯叹美令人信受是慢业。好
起过慢。自高陵物。不见巳失不知自短是慢业。好起
过过慢。见有德人应赞不赞。见他赞叹不生欢喜是
慢业。见有法师为人说法。知是法是律是真实是佛
语。为嫌其人亦嫌其法。自起诽谤亦令他谤是慢业。
自求高座自称法师。应受供给。不应执事。见有耆旧
久修行人不起逢迎不敢承事是慢业。见有德人颦
蹙不喜。言辞粗犷伺其过失是慢业。见有聪慧知法
之人不肯亲近恭敬供养。不肯咨问何等为善何等
不善。何等应作何等不应作。作何等业于长夜中而
得种种利益安乐。愚痴顽很我慢所吞。终不能见出
要之道是慢业。复有众生慢心所覆。诸佛出世不能
亲近恭敬供养。新善不起。旧善消灭。不应说而说。不
应诤而诤。未来必堕险难深坑。于百千劫尚不值佛。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4c 页
何况闻法。但以曾发菩提心故终自醒悟是慢业。是
为十。若诸菩萨离此慢业。则得十种智业。何等为十。
所谓信解业报不坏因果。是智业。不舍菩提心常念
诸佛。是智业。近善知识恭敬供养。其心尊重终无厌
怠是智业。乐法乐义无有厌足。远离邪念勤修正念
是智业。于一切众生离于我慢。于诸菩萨起如来应。
爱重正法如惜巳身。尊奉如来如护巳命。于修行者
生诸佛想是智业。身语意业无诸不善。赞美贤圣随
顺菩提是智业。不坏缘起离诸邪见。破暗得明照一
切法是智业。十种回向随顺修行于诸波罗蜜起慈
母想。于善巧方便起慈父想。以深净心入菩提舍是
智业。施戒多闻止观福慧如是一切助道之法。常勤
积集无有厌倦是智业。若有一业为佛所赞。能破众
魔烦恼斗诤。能离一切障盖缠缚。能教化调伏一切
众生。能随顺智慧摄取正法。能严净佛刹。能发起通
明。皆勤修习无有懈退是智业。是为十。若诸菩萨安
住其中。则得如来一切善巧方便无上大智业。佛子。
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懈怠
心魔所摄持。志乐狭劣魔所摄持。于少行生足魔所
摄持。受一非馀魔所摄持。不发大愿魔所摄持。乐处
寂灭断除烦恼魔所摄持。永断生死魔所摄持。舍菩
萨行魔所摄持。不化众生魔所摄持。疑谤正法魔所
摄持。是为十。若诸菩萨能弃舍此魔所摄持。则得十
种佛所摄持。何等为十。所谓初始能发菩提之心佛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5a 页
所摄持。于生生中持菩提心不令忘失佛所摄持。觉
诸魔事悉能远离佛所摄持。闻诸波罗蜜如说修行
佛所摄持。知生死苦而不厌恶佛所摄持。观甚深法
得无量果佛所摄持。为诸众生说二乘法而不證取
彼乘解脱佛所摄持。乐观无为法而不住其中。于有
为无为不生二想佛所摄持。至无生处而现受生佛
所摄持。虽證得一切智而起菩萨行不断菩萨种佛
所摄持。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诸佛无上
摄持力。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法所摄持。何等为
十。所谓知一切行无常法所摄持。知一切行苦法所
摄持。知一切行无我法所摄持。知一切法寂灭涅槃
法所摄持。知诸法从缘起无缘则不起法所摄持。知
不正思惟故起于无明无明起故乃至老死起。不正
思惟灭故无明灭无明灭故乃至老死灭法所摄持。
知三解脱门出生声闻乘。證无诤法出生独觉乘法
所摄持。知六波罗蜜四摄法出生大乘法所摄持。知
一切刹一切法一切众生一切世是佛智境界法所
摄持。知断一切念。舍一切取。离前后际。随顺涅槃法
所摄持。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一切诸佛
无上法所摄持。」

【大文第六观察下五十一门答前因圆果满五十
一句问。即分为二。初三十二门明因圆究竟。即明
等觉位行。后十种住兜率下一十九门明现果圆
满行。即妙觉位。前中分三。初一十四门明因行体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5b 页
性。二十种义下八门明方便造修。三十种魔下十
门明因行除障。初四门起行方便。二十种施下十
度行体。前中初二门意业观察。次一门身业自在。
后一门语业宣畅。然等觉之初。首明三业者。以十
地位满。以圆报身之体。当绍佛位。但未尽知佛之
行事。故此等觉位中犹用方便造修者。乃习佛果
位中利生事业。譬如太子储君必习干国之事也。
初中四门为起行方便者。以佛现高大身。王法国
土。必先三业以为表率。故先以意业观察。解其方
便。达其通塞。知其可否。初但观察。乃观巳分中事
业。如太子但知太子分中之事。次普观察者。乃观
察佛果位中利生之事。穷尽法界无所不知。一一
审虑周遍。方明利生之事。广行六度摄生而治其
蔽。犹如尽知天下国家之事业。用人之贤否。然后
乃得君圣臣良而无壅蔽。故曰普观察。次身业奋
迅者。谓如王自在。谓内德充实。威德外溢。如太子
监国。率土瞻仰也。后师子吼语业宣畅者。谓身既
勇健无畏。则语宣畅说无畏法。故如大师子吼也。
第二十门明行体者。谓六度四等。此盖前因中差
别之行。今于等觉位中更无别行。即以此十以为
行体。但以法界圆融。融成一味。将入果海。转为果
中因行。将为利生之用故。以此行为体。故疏通以
三缘摄其四等。三缘者。谓众生缘。法缘。无缘。此显
果中以此三缘为起行之用耳。故此名同义别。故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5c 页
皆以无上广大清净结之。正指果上之用。非前因
也。二十义下八门明造修方便。于中前五门明自
分行。后三门明胜进行。前五门中。初二门谓修法
义。法谓诸法。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谓但是法皆具
此二。所言义者。谓法各有义。谓此位中所修。以观
法义为首。以观诸法。法无不穷。以观其义。义无不
彻。若事若理无不證入源底。以佛果位中说法以
此为首。故先修之。次二门修福智二严。以前诸位
所修皆随位漫修。今将会入果海以成二严。故福
智为助道具。谓此福智为助菩提正道之缘故。是
在观双运成一切种智故。后一门明足者。谓修福
智以趣果海。至此巳圆。为明行足。故称佛为两足
尊。又云明行足。于此位中以此五门为正行故。五
种种集一切智圆。然此所修不同前诸位。前但云
菩萨法。至此一一结云如来无上法。以前所修皆
积习于此。故云修集种智。然皆果中利生之行。二
十义下八门明造修方便行。谓此等觉位中。依前
法体。以普贤智起行造修。以为入妙之方便故。八
中前五门为自分正行。然正行中所修者。初修法
义。以满果海中知法知义。一一證穷。次二明福智。
以果满上福智二严。成两足尊故。后一圆足。称明
行足。此乃正属等觉自分之行。后三为胜进。以前
所修之行圆满。尽法界量。将入果海。故为胜进。三
者一更求法要。以彰法行无尽。二得巳明了。故从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6a 页
凡小以至菩萨一切诸行。一一明了以便利生。若
不明了。求之何用。三如说修行。方得佛法。一一如
法造修。以成一切种智。故云胜进。三有十种魔下
十门明离障行。前五门明离障行。后五门明离障
加持。然十种魔者。谓蕴魔。烦恼魔。业魔。心魔。死魔。
天魔。善根魔。三昧魔。善知识魔。菩提法智魔。然此
十种魔。在等觉高位犹作障道因缘。所以楞严云。
将跻觉位而沦之者。甚可惧也。然此十魔。于法界
性中何所不融。普贤观智何所不照。而犹作障道
耶。其实法界无所不融。但未见法界性。于此事起
执著见。故不顺法性。所以作障耳。此十种通为障
体。次十种魔业。正成魔之业用。坏法界家。丧失法
身。夭折慧命。皆此十魔之业用。第一忘失菩提心
而修诸善根。二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
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三于甚深法心生悭
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
法器而强为说。四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
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
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五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
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槃离欲寂静。六于菩萨
所起瞋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衅说其过恶。断彼
所有财利供养。七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
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馀说悉
非。八乐学世论巧述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6b 页
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九巳得解
脱巳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
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十增长我慢。无有恭敬
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
恶难可开悟等。一一皆云是为魔业。而破坏正法
无出此者。即巳入正觉。万一有此一法。亦成破坏。
所以此位重当远离。所以舍离此魔。当修十种正
行以为方便。其十行者。所谓一近善知识恭敬供
养。二不自尊大不自赞叹。三于佛深法信解不谤。
四不忘智心。五勤修妙行恒不放逸。六常求一切
法藏。七恒演说法心无疲厌。八归依十方一切诸
佛。九忆念一切诸佛神力加持。十与一切菩萨同
种善根平等无二。非此十行决不离魔业。故应常
勤修习以对修治。故云舍离。然迷法界故。十身佛
尽变为魔。而法界大用尽为魔业。今悟法界。则见
佛十身。故魔尽是佛。斯则佛魔同体。邪正相依。端
在著与不著。而魔佛于是乎辨矣。此虽修离障之
行。若不明见佛十身穷尽法界之理。亦不能离。故
下显能舍魔业。即得见佛十身。以成究竟之行。为
入妙之方便也。二有十种佛业。即是成行。以前见
佛体故。行顺佛行。故名佛业。佛以利生为事业故。
迷时转法界大用。而魔造生死业。今悟见佛身。则
转一切魔业尽作佛利生事业矣。故由此离障行
成。二有十慢下五门明离障加持行。初二门内成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6c 页
离障行。后三门外得加持行。前中初门正举障。所
言障者乃慢也。此慢论说有多种。谓七慢。八慢。九
慢。今经中义开十慢。此慢正障等觉高位。不得入
妙。故应离之。问曰。起信论说等觉后心。断最初一
念不觉。为生相无明。断此无明。即入妙觉。何以今
经说断慢障。且慢乃粗惑。何以障此高位耶。答曰。
此经不同他宗。说次第断惑亦不说断无明。以无
明即是普光明智。更无可断。然所修行。但以普贤
妙行融成一味。以一切烦恼即法界性故。其所断
者。唯嗔与慢二种而巳。以普贤行为众生故。运称
性大悲。以度自性之众生。若起一念嗔心。则尽障
大悲。故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故嗔正障
悲。妨普贤行。故须断之。然慢障等觉后心。不得入
妙者。以慢虽多种但以我慢为主。然以一我。则上
不见佛。下不见众生。故与佛作对。故圆觉经云。乃
至證于无上涅槃皆名我相。由是观之。则生相无
明。正是我相根本。以有此慢。故不得入妙。既存一
我。则种种诸慢皆依之而起。故此高位所断。唯此
一惑。此未得未證故。应大惧者。此见佛后所起之
障也。是则前十种魔但是障理。此十种慢正是障
智。故在见佛后起。显智未融理。故不得入妙耳。故
次门有十种智业以为对治。然经未显一一敌体
对治。然意在但能修此十智则一切慢障自然远
离矣。二魔摄持下三门辨外加持行。问然上十魔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第 117a 页
巳有对治。何以又说魔所摄持。答此魔所摄持。从
前慢障起。意谓虽以十智治其慢障。若慢障不净。
则内行乖理。则外魔得便。即为魔所摄持矣。是则
慢为内魔故。内以智治之。今外魔得便。为其摄持。
巳力不能治。必外仗佛力法力二种加持。乃能破
也。故楞伽云。等觉后心若不蒙佛加持。不得入妙。
正此意也。故此障一离。则究竟因圆。有深旨矣。修
行之士。可不惧哉。
上三十二门通辨因圆。明等
觉位行竟。
下十九门通辨果满。】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