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1c 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四十二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一切众生差别身三昧。」
【第八一切众生差别身三昧。初标名。】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得十种无所著。何者为
十。所谓于一切刹无所著。于一切方无所著。于一切
劫无所著。于一切众无所著。于一切法无所著。于一
切菩萨无所著。于一切菩萨愿无所著。于一切三昧
无所著。于一切佛无所著。于一切地无所著。是为十。」
【二释中分五。一明能入智。二显入出之相。三明入
定之益。四明境界自在。五总结究竟。今初。由得十
种无著。成后出入自在。一切地者佛地菩萨地等。】
「佛子。菩萨摩诃萨于此三昧。云何入。云何起。佛子。菩
萨摩诃萨于此三昧。内身入外身起。外身入内身起。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2a 页
同身入异身起。异身入同身起。人身入夜叉身起。夜
叉身入龙身起。龙身入阿脩罗身起。阿脩罗身入天
身起。天身入梵王身起。梵王身入欲界身起。」
【二入出相中二。先徵起。后释相。于中先法后喻。法
中略辩十类以表无尽。一诸类正报相对明出入。】
「天中入地狱起。地狱入人间起。人间入馀趣起。千身
入一身起。一身入千身起。那由他身入一身起。一身
入那由他身起。」
【二天中下六趣依报明出入。三千身下一多相对。】
「阎浮提众生众中入西瞿陀尼众生众中起。西瞿陀
尼众生众中入北拘卢众生众中起。北拘卢众生众
中入东毗提诃众生众中起。东毗提诃众生众中入
三天下众生众中起。三天下众生众中入四天下众
生众中起。四天下众生众中入一切海差别众生众
中起。一切海差别众生众中入一切海神众中起。」
【四四洲大海相对明出入。】
「一切海神众中入一切海水大中起。一切海水大中
入一切海地大中起。一切海地大中入一切海火大
中起。一切海火大中入一切海风大中起。一切海风
大中入一切四大种中起。一切四大种中入无生法
中起。无生法中入妙高山中起。妙高山中入七宝山
中起。七宝山中入一切地种种稼穑树林黑山中起。
一切地种种稼穑树林黑山中入一切妙香华宝庄
严中起。」
叉身入龙身起。龙身入阿脩罗身起。阿脩罗身入天
身起。天身入梵王身起。梵王身入欲界身起。」
【二入出相中二。先徵起。后释相。于中先法后喻。法
中略辩十类以表无尽。一诸类正报相对明出入。】
「天中入地狱起。地狱入人间起。人间入馀趣起。千身
入一身起。一身入千身起。那由他身入一身起。一身
入那由他身起。」
【二天中下六趣依报明出入。三千身下一多相对。】
「阎浮提众生众中入西瞿陀尼众生众中起。西瞿陀
尼众生众中入北拘卢众生众中起。北拘卢众生众
中入东毗提诃众生众中起。东毗提诃众生众中入
三天下众生众中起。三天下众生众中入四天下众
生众中起。四天下众生众中入一切海差别众生众
中起。一切海差别众生众中入一切海神众中起。」
【四四洲大海相对明出入。】
「一切海神众中入一切海水大中起。一切海水大中
入一切海地大中起。一切海地大中入一切海火大
中起。一切海火大中入一切海风大中起。一切海风
大中入一切四大种中起。一切四大种中入无生法
中起。无生法中入妙高山中起。妙高山中入七宝山
中起。七宝山中入一切地种种稼穑树林黑山中起。
一切地种种稼穑树林黑山中入一切妙香华宝庄
严中起。」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2b 页
【五大种事法相对明出入。其无生法。乘四大种生
便故来。】
「一切妙香华宝庄严中入一切四天下下方上方一
切众生受生中起。」
【六诸方相对明出入。】
「一切四天下下方上方一切众生受生中入小千世
界众生众中起。小千世界众生众中入中千世界众
生众中起。中千世界众生众中入大千世界众生众
中起。大千世界众生众中入百千亿那由他三千大
千世界众生众中起。百千亿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
众生众中入无数世界众生众中起。无数世界众生
众中入无量世界众生众中起。无量世界众生众中
入无边佛刹众生众中起。无边佛刹众生众中入无
等佛刹众生众中起。无等佛刹众生众中入不可数
世界众生众中起。不可数世界众生众中入不可称
世界众生众中起。不可称世界众生众中入不可思
世界众生众中起。不可思世界众生众中入不可量
世界众生众中起。不可量世界众生众中入不可说
世界众生众中起。不可说世界众生众中入不可说
不可说世界众生众中起。」
【七众数多少相对明出入。】
「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众生众中入杂染众生众中起。
杂染众生众中入清净众生众中起。清净众生众中
入杂染众生众中起。」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2c 页
【八染净相对明出入。】
「眼处入耳处起。耳处入眼处起。鼻处入舌处起。舌处
入鼻处起。身处入意处起。意处入身处起。自处入他
处起。他处入自处起。」
【九诸界相对明出入。】
「一微尘中入无数世界微尘中起。无数世界微尘中
入一微尘中起。声闻入独觉起。独觉入声闻起。自身
入佛身起。佛身入自身起。一念入亿劫起。亿劫入一
念起。同念入别时起。别时入同念起。前际入后际起。
后际入前际起。前际入中际起。中际入前际起。三世
入刹那起。刹那入三世起。真如入言说起。言说入真
如起。」
【十杂明诸类相对明出入。谓粗细凡圣念劫真妄
等。其出入等义如贤首品。
上法说。
下喻显。】
「佛子。譬如有人为鬼所持。其身战动不能自安。鬼不
现身令他身然。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亦复如是。自
身入定他身起。他身入定自身起。」
【二喻显中有四喻。喻前十类。各有法合。一鬼力持
人喻。喻第一第四。多约身故。】
「佛子。譬如死尸以咒力故而能起行。随所作事皆得
成就。尸之与咒虽各差别而能和合成就彼事。菩萨
摩诃萨住此三昧亦复如是。同境入定异境起。异境
入定同境起。」
【第二咒起死尸喻。喻第二五六。多约依报境说。】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3a 页
「佛子。譬如比丘得心自在。或以一身作多身。或以多
身作一身。非一身没多身生。非多身没一身生。菩萨
摩诃萨住此三昧亦复如是。一身入定多身起。多身
入定一身起。」
【第三罗汉现通喻。喻第三第七。多约数故。】
「佛子。譬如大地其味一种。所生苗稼种种味别。地虽
无差别然味有殊异。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亦复如
是。无所分别。然有一种入定多种起。多种入定一种
起。」
【第四起一苗多喻。喻后三门。杂明种种故喻合相
映文理自显。】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得十种称赞法之所称
赞。何者为十。所谓入真如故名为如来。觉一切法故
名之为佛。为一切世间所称赞故名为法师。知一切
法故名一切智。为一切世间所归依故名所依处。了
达一切法方便故名为导师。引一切众生入萨婆若
道故名大导师。为一切世间灯故名为光明。心志圆
满义利成就。所作皆办住无碍智。分别了知一切诸
法故名为十力自在。通达一切法轮故名一切见者。
是为十。」
【第三入定益中有三。一得赞同佛果益。皆上句显
义。下句结名。十力义中云心志圆满者。明力自利
义。义利成就显力利他。所作皆办彰力圆满。住无
碍智总显力体。分别了知一切诸法通明力用。馀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3b 页
文可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复得十种光明照耀。何
者为十。所谓得一切诸佛光明。与彼平等故。得一切
世界光明。普能严净故。得一切众生光明悉往调伏
故。得无量无畏光明法界为场演说故。得无差别光
明知一切法无种种性故。得方便光明于一切法离
欲际而證入故。得真实光明于一切法离欲际心平
等故。得遍一切世间神变光明蒙佛所加恒不息故。
得善思惟光明到一切佛自在岸故。得一切法真如
光明于一毛孔中善说一切故。是为十。」
【二身智光照益。】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复得十种无所作。何者
为十。所谓身业无所作。语业无所作。意业无所作。神
通无所作。了法无性无所作。知业不坏无所作。无差
别智无所作。无生起智无所作。知法无灭无所作。随
顺于文不坏于义无所作。是为十。」
【三业用无作益。
上三明入定益竟。】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无量境界种种差别。所
谓一入多起。多入一起。同入异起。异入同起。细入粗
起。粗入细起。大入小起。小入大起。顺入逆起。逆入顺
起。无身入有身起。有身入无身起。无相入有相起。有
相入无相起。起中入入中起。如是皆是此之三昧自
在境界。」
【第四明境界自在。先法后喻。今初。前第二段但明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复得十种光明照耀。何
者为十。所谓得一切诸佛光明。与彼平等故。得一切
世界光明。普能严净故。得一切众生光明悉往调伏
故。得无量无畏光明法界为场演说故。得无差别光
明知一切法无种种性故。得方便光明于一切法离
欲际而證入故。得真实光明于一切法离欲际心平
等故。得遍一切世间神变光明蒙佛所加恒不息故。
得善思惟光明到一切佛自在岸故。得一切法真如
光明于一毛孔中善说一切故。是为十。」
【二身智光照益。】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复得十种无所作。何者
为十。所谓身业无所作。语业无所作。意业无所作。神
通无所作。了法无性无所作。知业不坏无所作。无差
别智无所作。无生起智无所作。知法无灭无所作。随
顺于文不坏于义无所作。是为十。」
【三业用无作益。
上三明入定益竟。】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无量境界种种差别。所
谓一入多起。多入一起。同入异起。异入同起。细入粗
起。粗入细起。大入小起。小入大起。顺入逆起。逆入顺
起。无身入有身起。有身入无身起。无相入有相起。有
相入无相起。起中入入中起。如是皆是此之三昧自
在境界。」
【第四明境界自在。先法后喻。今初。前第二段但明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3c 页
入起。今兼明逆顺有无等为种种境界。起中入者
即用之寂故。入中起者即灭之用故。是知菩萨之
定。常入常起。常双入出常无入出方为自在。为显
自在。寄诸境界交络而明。】
「佛子。譬如幻师持咒得成。能现种种差别形相。咒与
幻别而能作幻。咒唯是声。而能幻作眼识所知种种
诸色。耳识所知种种诸声。鼻识所知种种诸香。舌识
所知种种诸味。身识所知种种诸触。意识所知种种
境界。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亦复如是。同中入定异
中起。异中入定同中起。」
【二喻显中文有六喻。皆自有合。一幻现六境喻。喻
前同异。】
「佛子。譬如三十三天共阿脩罗斗战之时。诸天得胜
脩罗退衄。阿脩罗王其身长大七百由旬。四兵围绕
无数千万。以幻术力。将诸军众同时走入藕丝孔中。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巳善成就诸幻智地。幻智即
是菩萨。菩萨即是幻智。是故能于无差别法中入定
差别法中起。差别法中入定无差别法中起。」
【二脩罗窜匿喻。喻前粗细大小二对。约理事相望。
则无差别为细差别为粗。理细事粗故。或无差为
粗。总相入故。差别为细。别相入故。无差则大周法
界。差则随事成小。若唯约事明大小。并差别所收。】
「佛子。譬如农夫田中下种。种子在下果生于上。菩萨
摩诃萨住此三昧亦复如。是一中入定多中起。多中
即用之寂故。入中起者即灭之用故。是知菩萨之
定。常入常起。常双入出常无入出方为自在。为显
自在。寄诸境界交络而明。】
「佛子。譬如幻师持咒得成。能现种种差别形相。咒与
幻别而能作幻。咒唯是声。而能幻作眼识所知种种
诸色。耳识所知种种诸声。鼻识所知种种诸香。舌识
所知种种诸味。身识所知种种诸触。意识所知种种
境界。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亦复如是。同中入定异
中起。异中入定同中起。」
【二喻显中文有六喻。皆自有合。一幻现六境喻。喻
前同异。】
「佛子。譬如三十三天共阿脩罗斗战之时。诸天得胜
脩罗退衄。阿脩罗王其身长大七百由旬。四兵围绕
无数千万。以幻术力。将诸军众同时走入藕丝孔中。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巳善成就诸幻智地。幻智即
是菩萨。菩萨即是幻智。是故能于无差别法中入定
差别法中起。差别法中入定无差别法中起。」
【二脩罗窜匿喻。喻前粗细大小二对。约理事相望。
则无差别为细差别为粗。理细事粗故。或无差为
粗。总相入故。差别为细。别相入故。无差则大周法
界。差则随事成小。若唯约事明大小。并差别所收。】
「佛子。譬如农夫田中下种。种子在下果生于上。菩萨
摩诃萨住此三昧亦复如。是一中入定多中起。多中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4a 页
入定一中起。」
【三农夫下种喻。喻明上下合辨一多。】
「佛子。譬如男女赤白和合。或有众生于中受生。尔时
名为歌罗逻位。从此次第住母胎中满足十月。善业
力故一切支分皆得成就。诸根不缺心意明了。其歌
罗逻与彼六根体状各别。以业力故而能令彼次第
成就受同异类种种果报。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从
一切智歌罗逻位。信解愿力渐次增长。其心广大任
运自在。无中入定有中起。有中入定无中起。」
【四受胎生长喻。喻上有身无身。如彼从无之有故。】
「佛子。譬如龙宫依地而立不依虚空。龙依宫住亦不
在空。而能兴云遍满空中。有人仰视所见宫殿。当知
皆是乾闼婆城。非是龙宫。佛子。龙虽处下而云布上。
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亦复如是。于无相入有相起
于有相入无相起。」
【五龙下云上喻。喻有相无相。】
「佛子。譬如妙光大梵天王所住之宫名一切世间最
胜清净藏。此大宫中普见三千大千世界诸四天下。
天宫。龙宫。夜叉宫。乾闼婆宫。阿脩罗宫。迦楼罗宫。紧
那罗宫。摩睺罗伽宫。人间住处及三恶道。须弥山等
种种诸山。大海江河陂泽泉源。城邑聚落树林众宝。
如是一切种种庄严。尽大轮围所有边际。乃至空中。
微细游尘。莫不皆于梵宫显现。如于明镜见其面像。
菩萨摩诃萨住此一切众生差别身大三昧。知种种
【三农夫下种喻。喻明上下合辨一多。】
「佛子。譬如男女赤白和合。或有众生于中受生。尔时
名为歌罗逻位。从此次第住母胎中满足十月。善业
力故一切支分皆得成就。诸根不缺心意明了。其歌
罗逻与彼六根体状各别。以业力故而能令彼次第
成就受同异类种种果报。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从
一切智歌罗逻位。信解愿力渐次增长。其心广大任
运自在。无中入定有中起。有中入定无中起。」
【四受胎生长喻。喻上有身无身。如彼从无之有故。】
「佛子。譬如龙宫依地而立不依虚空。龙依宫住亦不
在空。而能兴云遍满空中。有人仰视所见宫殿。当知
皆是乾闼婆城。非是龙宫。佛子。龙虽处下而云布上。
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亦复如是。于无相入有相起
于有相入无相起。」
【五龙下云上喻。喻有相无相。】
「佛子。譬如妙光大梵天王所住之宫名一切世间最
胜清净藏。此大宫中普见三千大千世界诸四天下。
天宫。龙宫。夜叉宫。乾闼婆宫。阿脩罗宫。迦楼罗宫。紧
那罗宫。摩睺罗伽宫。人间住处及三恶道。须弥山等
种种诸山。大海江河陂泽泉源。城邑聚落树林众宝。
如是一切种种庄严。尽大轮围所有边际。乃至空中。
微细游尘。莫不皆于梵宫显现。如于明镜见其面像。
菩萨摩诃萨住此一切众生差别身大三昧。知种种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4b 页
刹。见种种佛。度种种众。證种种法。成种种行。满种种
解。入种种三昧。起种种神通。得种种智慧。住种种刹
那际。」
【六梵宫普现喻。喻上入中起起中入及逆顺相对。
故云种种。】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到十种神通彼岸。何者为十。所
谓到诸佛尽虚空遍法界神通彼岸。到菩萨究竟无
差别自在神通彼岸。到能发起菩萨广大行愿入如
来门佛事神通彼岸。到能震动一切世界一切境界
悉令清净神通彼岸。到能自在知一切众生不思议
业果皆如幻化神通彼岸。到能自在智诸三昧粗细
入出差别相神通彼岸。到能勇猛入如来境界而于
其中发生大愿神通彼岸。到能化作佛化转法轮调
伏众生令生佛种令入佛乘速得成就神通彼岸。到
能了知不可说一切秘密文句而转法轮令百千亿
那由他不可说不可说法门皆得清净神通彼岸。到
不假昼夜年月劫数一念悉能三世示现神通彼岸。
是为十。」
【第五总结究竟。】
「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八一切众生差别身大三
昧善巧智。」
【三结定名。
上第八三昧竟。】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法界自在三昧。」
【第九法界自在三昧。初标名。】
解。入种种三昧。起种种神通。得种种智慧。住种种刹
那际。」
【六梵宫普现喻。喻上入中起起中入及逆顺相对。
故云种种。】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到十种神通彼岸。何者为十。所
谓到诸佛尽虚空遍法界神通彼岸。到菩萨究竟无
差别自在神通彼岸。到能发起菩萨广大行愿入如
来门佛事神通彼岸。到能震动一切世界一切境界
悉令清净神通彼岸。到能自在知一切众生不思议
业果皆如幻化神通彼岸。到能自在智诸三昧粗细
入出差别相神通彼岸。到能勇猛入如来境界而于
其中发生大愿神通彼岸。到能化作佛化转法轮调
伏众生令生佛种令入佛乘速得成就神通彼岸。到
能了知不可说一切秘密文句而转法轮令百千亿
那由他不可说不可说法门皆得清净神通彼岸。到
不假昼夜年月劫数一念悉能三世示现神通彼岸。
是为十。」
【第五总结究竟。】
「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八一切众生差别身大三
昧善巧智。」
【三结定名。
上第八三昧竟。】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法界自在三昧。」
【第九法界自在三昧。初标名。】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4c 页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于自眼处乃至意处入三昧。名
法界自在。」
【二释中四。一显定体用。二明定成益。三以喻寄显。
四总结双行。今初分三。初总显名体。谓于眼等法
界得自在故。】
「菩萨于自身一一毛孔中入此三昧。」
【二彰入定处。谓于毛孔中入眼等定。显互用自在
故。】
「自然能知诸世间。知诸世间法。知诸世界。知亿那由
他世界。知阿僧祇世界。知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
见一切世界中有佛出兴菩萨众会悉皆充满。光明
清净。淳善无杂广大庄严。种种众宝以为严饰。」
【三明定功用。于中四。一了三世间。】
「菩萨于彼或一劫百劫千劫亿劫。百千亿那由他劫。
无数劫。无量劫。无边劫。无等劫。不可数劫。不可称劫。
不可思劫。不可量劫。不可说劫。不可说不可说劫。不
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修菩萨行常不休息。」
【次多劫修行。】
「又于如是无量劫中住此三昧。亦入亦起。亦成就世
界。亦调伏众生。亦遍了法界。亦普知三世。亦演说诸
法。亦现大神通种种方便无著无碍。」
【三入出无碍。】
「以于法界得自在故。善分别眼。善分别耳。善分别鼻。
善分别舌。善分别身。善分别意。如是种种差别不同。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5a 页
悉善分别尽其边际。」
【四结成自在。此有二义。一于理法界自在。故能善
分别眼等界。二善分别眼等十八界。即是事法界
自在。此二无碍。及事事无碍。故如是种种。皆横尽
其边。竖尽其际。】
「菩萨如是善知见巳。能生起十千亿陀罗尼法光明。
成就十千亿清净行。获得十千亿诸根。圆满十千亿
神通。能入十千亿三昧。成就十千亿神力。长养十千
亿诸力。圆满十千亿深心。运动十千亿力持。示现十
千亿神变。具足十千亿菩萨无碍。圆满十千亿菩萨
助道。积集十千亿菩萨藏。照明十千亿菩萨方便。演
说十千亿诸义。成就十千亿诸愿。出生十千亿回向。
净治十千亿菩萨正位。明了十千亿法门。开示十千
亿演说。修治十千亿菩萨清净。」
【第二明定成益中辨十重益。一生多功德益。有二
十一句。各十千亿。】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有无数功德。无量功德。无边
功德。无等功德。不可数功德。不可称功德。不可思功
德。不可量功德。不可说功德。无尽功德。佛子。此菩萨
于如是功德皆巳办具。皆巳积集。皆巳庄严。皆巳清
净。皆巳莹彻。皆巳摄受。皆能出生。皆可称叹。皆得坚
固。皆巳成就。」
【二具无尽德益。随前一事皆至无尽故。于中二十
句。前十句所具之多。后十句能具之相。清净者除
【四结成自在。此有二义。一于理法界自在。故能善
分别眼等界。二善分别眼等十八界。即是事法界
自在。此二无碍。及事事无碍。故如是种种。皆横尽
其边。竖尽其际。】
「菩萨如是善知见巳。能生起十千亿陀罗尼法光明。
成就十千亿清净行。获得十千亿诸根。圆满十千亿
神通。能入十千亿三昧。成就十千亿神力。长养十千
亿诸力。圆满十千亿深心。运动十千亿力持。示现十
千亿神变。具足十千亿菩萨无碍。圆满十千亿菩萨
助道。积集十千亿菩萨藏。照明十千亿菩萨方便。演
说十千亿诸义。成就十千亿诸愿。出生十千亿回向。
净治十千亿菩萨正位。明了十千亿法门。开示十千
亿演说。修治十千亿菩萨清净。」
【第二明定成益中辨十重益。一生多功德益。有二
十一句。各十千亿。】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有无数功德。无量功德。无边
功德。无等功德。不可数功德。不可称功德。不可思功
德。不可量功德。不可说功德。无尽功德。佛子。此菩萨
于如是功德皆巳办具。皆巳积集。皆巳庄严。皆巳清
净。皆巳莹彻。皆巳摄受。皆能出生。皆可称叹。皆得坚
固。皆巳成就。」
【二具无尽德益。随前一事皆至无尽故。于中二十
句。前十句所具之多。后十句能具之相。清净者除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5b 页
垢故。莹彻者发本智光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为东方十千阿僧祇佛
刹微尘数名号诸佛之所摄受。一一名号复有十千
阿僧祇佛刹微尘数佛各各差别。如东方。南西北方
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三诸佛摄受益。于中三。初明摄受。】
「彼诸佛悉现其前。为现诸佛清净刹。为说诸佛无量
身。为说诸佛难思眼。为说诸佛无量耳。为说诸佛清
净鼻。为说诸佛清净舌。为说诸佛无住心。为说如来
无上神通。」
【次现身说法。】
「令修如来无上菩提。令得如来清净音声。开示如来
不退法轮。显示如来无边众会。令入如来无边秘密。
赞叹如来一切善根。令入如来平等之法。宣说如来
三世种性。示现如来无量色相。阐扬如来护念之法。
演畅如来微妙法音。辩明一切诸佛世界。宣扬一切
诸佛三昧。示现诸佛众会次第。护持诸佛不思议法。
说一切法犹如幻化。明诸法性无有动转。开示一切
无上法轮。赞美如来无量功德。令入一切诸三昧云。
令知其心如幻如化无边无尽。」
【后令其修證。】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法界自在三昧时。彼十方各
十千阿僧祇佛刹微尘数名号如来。一一名中各有
十千阿僧祇佛刹微尘数佛同时护念。令此菩萨得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为东方十千阿僧祇佛
刹微尘数名号诸佛之所摄受。一一名号复有十千
阿僧祇佛刹微尘数佛各各差别。如东方。南西北方
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三诸佛摄受益。于中三。初明摄受。】
「彼诸佛悉现其前。为现诸佛清净刹。为说诸佛无量
身。为说诸佛难思眼。为说诸佛无量耳。为说诸佛清
净鼻。为说诸佛清净舌。为说诸佛无住心。为说如来
无上神通。」
【次现身说法。】
「令修如来无上菩提。令得如来清净音声。开示如来
不退法轮。显示如来无边众会。令入如来无边秘密。
赞叹如来一切善根。令入如来平等之法。宣说如来
三世种性。示现如来无量色相。阐扬如来护念之法。
演畅如来微妙法音。辩明一切诸佛世界。宣扬一切
诸佛三昧。示现诸佛众会次第。护持诸佛不思议法。
说一切法犹如幻化。明诸法性无有动转。开示一切
无上法轮。赞美如来无量功德。令入一切诸三昧云。
令知其心如幻如化无边无尽。」
【后令其修證。】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法界自在三昧时。彼十方各
十千阿僧祇佛刹微尘数名号如来。一一名中各有
十千阿僧祇佛刹微尘数佛同时护念。令此菩萨得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5c 页
无边身。令此菩萨得无碍心。令此菩萨于一切法得
无忘念。令此菩萨于一切法得决定慧。令此菩萨转
更聪敏于一切法皆能领受。令此菩萨于一切法悉
能明了。令此菩萨诸根猛利于神通法悉得善巧。令
此菩萨境界无碍周行法界恒不休息。令此菩萨得
无碍智毕竟清净。令此菩萨以神通力一切世界示
现成佛。」
【四诸佛护念益。护念即佛力来加。】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得十种海。何者为十。所
谓得诸佛海。咸睹见故。得众生海。悉调伏故。得诸法
海能以智慧悉了知故。得诸刹海以无性无作神通
皆往诣故。得功德海一切修行悉圆满故。得神通海
能广示现令开悟故。得诸根海种种不同悉善知故。
得诸心海知一切众生种种差别无量心故。得诸行
海能以愿力悉圆满故。得诸愿海悉使成就永清净
故。」
【五得十海深广益。】
「佛子。菩萨摩诃萨得如是十种海巳。复得十种殊胜。
何等为十。一者于一切众生中最为第一。二者于一
切诸天中最为殊特。三者于一切梵王中最极自在。
四者于诸世间无所染著。五者一切世间无能映蔽。
六者一切诸魔不能惑乱。七者普入诸趣无所挂碍。
八者处处受生知不坚固。九者一切佛法皆得自在。
十者一切神通悉能示现。佛子。菩萨摩诃萨得如是
无忘念。令此菩萨于一切法得决定慧。令此菩萨转
更聪敏于一切法皆能领受。令此菩萨于一切法悉
能明了。令此菩萨诸根猛利于神通法悉得善巧。令
此菩萨境界无碍周行法界恒不休息。令此菩萨得
无碍智毕竟清净。令此菩萨以神通力一切世界示
现成佛。」
【四诸佛护念益。护念即佛力来加。】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得十种海。何者为十。所
谓得诸佛海。咸睹见故。得众生海。悉调伏故。得诸法
海能以智慧悉了知故。得诸刹海以无性无作神通
皆往诣故。得功德海一切修行悉圆满故。得神通海
能广示现令开悟故。得诸根海种种不同悉善知故。
得诸心海知一切众生种种差别无量心故。得诸行
海能以愿力悉圆满故。得诸愿海悉使成就永清净
故。」
【五得十海深广益。】
「佛子。菩萨摩诃萨得如是十种海巳。复得十种殊胜。
何等为十。一者于一切众生中最为第一。二者于一
切诸天中最为殊特。三者于一切梵王中最极自在。
四者于诸世间无所染著。五者一切世间无能映蔽。
六者一切诸魔不能惑乱。七者普入诸趣无所挂碍。
八者处处受生知不坚固。九者一切佛法皆得自在。
十者一切神通悉能示现。佛子。菩萨摩诃萨得如是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6a 页
十种殊胜巳。复得十种力。于众生界修习诸行。何等
为十。一谓勇健力。调伏世间故。二谓精进力。恒不退
转故。三谓无著力离诸垢染故。四谓寂静力于一切
法无诤论故。五谓逆顺力于一切法心自在故。六谓
法性力于诸义中得自在故。七谓无碍力智慧广大
故。八谓无畏力能说诸法故。九谓辩才力能持诸法
故。十谓开示力智慧无边故。」
【七得诸力干能益。于中初列十力。】
「佛子。此十种力是广大力。最胜力。无能摧伏力。无量
力。善集力。不动力。坚固力。智慧力。成就力。胜定力。清
净力。极清净力。法身力。法光明力。法灯力。法门力。无
能坏力。极勇猛力。大丈夫力。善丈夫修习力。成正觉
力。过去积集善根力。安住无量善根力。住如来力力。
心思惟力。增长菩萨欢喜力。出生菩萨净信力。增长
菩萨勇猛力。菩提心所生力。菩萨清净深心力。菩萨
殊胜深心力。菩萨善根熏习力。究竟诸法力。无障碍
身力。入方便善巧法门力。清净妙法力。安住大势一
切世间不能倾动力。一切众生无能映蔽力。」
【后显其超胜。随前一一力。皆具此三十八力。】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于如是无量功德法。能生。能成
就。能圆满。能照明。能具足。能遍具足。能广大。能坚固。
能增长。能净治。能遍净治。」
【八结能圆满益。】
「此菩萨功德边际。智慧边际。修行边际。法门边际。自
为十。一谓勇健力。调伏世间故。二谓精进力。恒不退
转故。三谓无著力离诸垢染故。四谓寂静力于一切
法无诤论故。五谓逆顺力于一切法心自在故。六谓
法性力于诸义中得自在故。七谓无碍力智慧广大
故。八谓无畏力能说诸法故。九谓辩才力能持诸法
故。十谓开示力智慧无边故。」
【七得诸力干能益。于中初列十力。】
「佛子。此十种力是广大力。最胜力。无能摧伏力。无量
力。善集力。不动力。坚固力。智慧力。成就力。胜定力。清
净力。极清净力。法身力。法光明力。法灯力。法门力。无
能坏力。极勇猛力。大丈夫力。善丈夫修习力。成正觉
力。过去积集善根力。安住无量善根力。住如来力力。
心思惟力。增长菩萨欢喜力。出生菩萨净信力。增长
菩萨勇猛力。菩提心所生力。菩萨清净深心力。菩萨
殊胜深心力。菩萨善根熏习力。究竟诸法力。无障碍
身力。入方便善巧法门力。清净妙法力。安住大势一
切世间不能倾动力。一切众生无能映蔽力。」
【后显其超胜。随前一一力。皆具此三十八力。】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于如是无量功德法。能生。能成
就。能圆满。能照明。能具足。能遍具足。能广大。能坚固。
能增长。能净治。能遍净治。」
【八结能圆满益。】
「此菩萨功德边际。智慧边际。修行边际。法门边际。自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6b 页
在边际。苦行边际。成就边际。清净边际。出离边际。法
自在边际。无能说者。此菩萨所获得。所成就。所趣入。
所现前。所有境界。所有观察。所有證入。所有清净。所
有了知。所有建立一切法门。于不可说劫无能说尽。」
【九自德无边故他不能说益。】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能了知无数无量无边
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
不可说一切三昧。彼一一三昧所有境界无量广大。
于境界中若入若起若住。所有相状。所有示现。所有
行处。所有等流。所有自性。所有除灭。所有出离。如是
一切靡不明见。」
【十三昧无边自无不了益。上十段中前七别明。后
三总结。】
「佛子。譬如无热恼大龙王宫流出四河。无浊无杂无
有垢秽。光色清净犹如虚空。其池四面各有一口。一
一口中流出一河。于象口中出恒伽河。师子口中出
私陀河。于牛口中出信度河。于马口中出缚刍河。其
四大河流出之时。恒伽河口流出银沙。私陀河口流
出金刚沙。信度河口流出金沙。缚刍河口流出琉璃
沙。恒伽河口作白银色。私陀河口作金刚色。信度河
口作黄金色。缚刍河口作琉璃色。一一河口广一由
旬。其四大河既流出巳。各共围绕大池七匝。随其方
面四向分流。澒涌奔驰入于大海。其河旋绕一一之
间。有天宝所成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
自在边际。无能说者。此菩萨所获得。所成就。所趣入。
所现前。所有境界。所有观察。所有證入。所有清净。所
有了知。所有建立一切法门。于不可说劫无能说尽。」
【九自德无边故他不能说益。】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能了知无数无量无边
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
不可说一切三昧。彼一一三昧所有境界无量广大。
于境界中若入若起若住。所有相状。所有示现。所有
行处。所有等流。所有自性。所有除灭。所有出离。如是
一切靡不明见。」
【十三昧无边自无不了益。上十段中前七别明。后
三总结。】
「佛子。譬如无热恼大龙王宫流出四河。无浊无杂无
有垢秽。光色清净犹如虚空。其池四面各有一口。一
一口中流出一河。于象口中出恒伽河。师子口中出
私陀河。于牛口中出信度河。于马口中出缚刍河。其
四大河流出之时。恒伽河口流出银沙。私陀河口流
出金刚沙。信度河口流出金沙。缚刍河口流出琉璃
沙。恒伽河口作白银色。私陀河口作金刚色。信度河
口作黄金色。缚刍河口作琉璃色。一一河口广一由
旬。其四大河既流出巳。各共围绕大池七匝。随其方
面四向分流。澒涌奔驰入于大海。其河旋绕一一之
间。有天宝所成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6c 页
利华。奇香发越妙色清净。种种华叶种种台蕊。悉是
众宝自然映彻。咸放光明互相照现。其无热池周围
广大五十由旬。众宝妙沙遍布其底。种种摩尼以为
严饰。无量妙宝庄严其岸。旃檀妙香普散其中。优钵
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及馀宝华皆悉
遍满。微风吹动香气远彻。华林宝树周匝围绕。日光
出时普皆照明。池河内外一切众物。接影连辉成光
明纲。如是众物若远若近。若高若下。若广若狭。若粗
若细。乃至极小一沙一尘。悉是妙宝光明鉴彻。靡不
于中日轮影现。亦复展转更相现影。如是众影不增
不减。非合非散。皆如本质而得明见。」
【大文第三以喻寄显中正显前体用及益。亦明前
所未显。故不全似上文。文中二。先总举喻体。】
「佛子。如无热大池于四口中流出四河入于大海。菩
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从四辩才流出诸行。究竟入于
一切智海。」
【后对喻别合。有十三门。各先喻后合。一合流沙入
海喻中先总明。喻合虽举四河。意在四口出沙。故
下第九别明四河。】
「如恒伽大河从银色象口流出银沙。菩萨摩诃萨亦
复如是。以义辩才说一切如来所说一切义门。出生
一切清净白法。究竟入于无碍智海。如私陀大河从
金刚色师子口流出金刚沙。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
以法辩才为一切众生说佛金刚句。引出金刚智。究
众宝自然映彻。咸放光明互相照现。其无热池周围
广大五十由旬。众宝妙沙遍布其底。种种摩尼以为
严饰。无量妙宝庄严其岸。旃檀妙香普散其中。优钵
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及馀宝华皆悉
遍满。微风吹动香气远彻。华林宝树周匝围绕。日光
出时普皆照明。池河内外一切众物。接影连辉成光
明纲。如是众物若远若近。若高若下。若广若狭。若粗
若细。乃至极小一沙一尘。悉是妙宝光明鉴彻。靡不
于中日轮影现。亦复展转更相现影。如是众影不增
不减。非合非散。皆如本质而得明见。」
【大文第三以喻寄显中正显前体用及益。亦明前
所未显。故不全似上文。文中二。先总举喻体。】
「佛子。如无热大池于四口中流出四河入于大海。菩
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从四辩才流出诸行。究竟入于
一切智海。」
【后对喻别合。有十三门。各先喻后合。一合流沙入
海喻中先总明。喻合虽举四河。意在四口出沙。故
下第九别明四河。】
「如恒伽大河从银色象口流出银沙。菩萨摩诃萨亦
复如是。以义辩才说一切如来所说一切义门。出生
一切清净白法。究竟入于无碍智海。如私陀大河从
金刚色师子口流出金刚沙。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
以法辩才为一切众生说佛金刚句。引出金刚智。究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7a 页
竟入于无碍智海。如信度大河从金色牛口流出金
沙。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训辞辩说随顺世间缘
起方便开悟众生。令皆欢喜调伏成熟。究竟入于缘
起方便海。如缚刍大河于琉璃色马口流出琉璃沙。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无尽辩雨百千亿那由他
不可说法。令其闻者皆得润洽。究竟入于诸佛法海。」
【后别明四辩即喻四口。所说即喻四沙。】
「如四大河随顺围绕无热池巳四方入海。」
【二合绕池入海喻。于中先喻后合。此喻。】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成就随顺身业随顺语业随
顺意业。成就智为前导身业。智为前导语业。智为前
导意业。四方流注究竟入于一切智海。佛子。何者名
为菩萨四方。佛子。所谓见一切佛而得开悟。闻一切
法受持不忘。圆满一切波罗蜜行。大悲说法满足众
生。」
【后合中先合绕池。菩提心志名之为池。三业随顺
智慧即为绕义。后佛子下合其四方。】
「如四大河围绕大池。于其中间优钵罗华。波头摩华。
拘物头华。芬陀利华。皆悉遍满。菩萨摩诃萨亦复如
是。于菩提心中间不舍众生。说法调伏悉令圆满无
量三昧。见佛国土庄严清净。」
【三合池间宝华喻。说法有开敷之义。三昧有感果
之能。庄严清净皆华上之别义。】
「如无热大池宝树围绕。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现佛
沙。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训辞辩说随顺世间缘
起方便开悟众生。令皆欢喜调伏成熟。究竟入于缘
起方便海。如缚刍大河于琉璃色马口流出琉璃沙。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无尽辩雨百千亿那由他
不可说法。令其闻者皆得润洽。究竟入于诸佛法海。」
【后别明四辩即喻四口。所说即喻四沙。】
「如四大河随顺围绕无热池巳四方入海。」
【二合绕池入海喻。于中先喻后合。此喻。】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成就随顺身业随顺语业随
顺意业。成就智为前导身业。智为前导语业。智为前
导意业。四方流注究竟入于一切智海。佛子。何者名
为菩萨四方。佛子。所谓见一切佛而得开悟。闻一切
法受持不忘。圆满一切波罗蜜行。大悲说法满足众
生。」
【后合中先合绕池。菩提心志名之为池。三业随顺
智慧即为绕义。后佛子下合其四方。】
「如四大河围绕大池。于其中间优钵罗华。波头摩华。
拘物头华。芬陀利华。皆悉遍满。菩萨摩诃萨亦复如
是。于菩提心中间不舍众生。说法调伏悉令圆满无
量三昧。见佛国土庄严清净。」
【三合池间宝华喻。说法有开敷之义。三昧有感果
之能。庄严清净皆华上之别义。】
「如无热大池宝树围绕。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现佛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7b 页
国土庄严围绕。令诸众生趣向菩提。」
【四合宝树绕池喻。】
「如无热大池其中纵广五十由旬清净无浊。菩萨摩
诃萨亦复如是。菩提之心其量无边。善根充满清净
无浊。」
【五合大池清净喻。即是池体。】
「如无热大池。以无量宝庄严其岸。散栴檀香遍满其
中。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百千亿十种智宝庄严
菩提心大愿之岸。普散一切众善妙香。」
【六合旃檀香岸喻。十种智宝。有二义。一即离世间
中七种如宝智。二即他心等十种智也。】
「如无热大池底布金沙。种种摩尼间错庄严。菩萨摩
诃萨亦复如是。微妙智慧周遍观察不可思议菩萨
解脱。种种法宝间错庄严。得一切法无碍光明。住于
一切诸佛所住。入于一切甚深方便。」
【七合底布金宝喻。妙智合金沙。解脱合摩尼。无碍
光明合二种放光。住佛所住入于甚深合布其底。
上四段各以如无热大池为首。】
「如阿那婆达多龙王永离龙中所有热恼。菩萨摩诃
萨亦复如是。永离一切世间忧恼。虽现受生而无染
著。」
【八合龙王无恼喻。即合池名。名因龙得故。】
「如四大河润泽一切阎浮提地。既润泽巳入于大海。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四智河润泽天人沙门婆
【四合宝树绕池喻。】
「如无热大池其中纵广五十由旬清净无浊。菩萨摩
诃萨亦复如是。菩提之心其量无边。善根充满清净
无浊。」
【五合大池清净喻。即是池体。】
「如无热大池。以无量宝庄严其岸。散栴檀香遍满其
中。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百千亿十种智宝庄严
菩提心大愿之岸。普散一切众善妙香。」
【六合旃檀香岸喻。十种智宝。有二义。一即离世间
中七种如宝智。二即他心等十种智也。】
「如无热大池底布金沙。种种摩尼间错庄严。菩萨摩
诃萨亦复如是。微妙智慧周遍观察不可思议菩萨
解脱。种种法宝间错庄严。得一切法无碍光明。住于
一切诸佛所住。入于一切甚深方便。」
【七合底布金宝喻。妙智合金沙。解脱合摩尼。无碍
光明合二种放光。住佛所住入于甚深合布其底。
上四段各以如无热大池为首。】
「如阿那婆达多龙王永离龙中所有热恼。菩萨摩诃
萨亦复如是。永离一切世间忧恼。虽现受生而无染
著。」
【八合龙王无恼喻。即合池名。名因龙得故。】
「如四大河润泽一切阎浮提地。既润泽巳入于大海。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四智河润泽天人沙门婆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7c 页
罗门。令其普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智慧大海。以
四种力而为庄严。何者为四。一者愿智河。救护调伏
一切众生常不休息。二者波罗蜜智河。修菩提行饶
益众生。去来今世相续无尽。究竟入于诸佛智海。三
者菩萨三昧智河。无数三昧以为庄严。见一切佛入
诸佛海。四者大悲智河。大慈自在普救众生。方便摄
取无有休息。修行秘密功德之门。究竟入于十力大
海。」
【九合四河润泽喻。】
「如四大河从无热池既流出巳。究竟无尽入于大海。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大愿力修菩萨行。自在知
见无有穷尽。究竟入于一切智海。」
【十合四河无尽喻。】
「如四大河入于大海无能为碍令不入者。菩萨摩诃
萨亦复如是。常勤修习普贤行愿。成就一切智慧光
明。住于一切佛菩提法。入如来智无有障碍。」
【十一合入海无障喻。】
「如四大河奔流入海经于累劫亦无疲厌。菩萨摩诃
萨亦复如是。以普贤行愿。尽未来劫修菩萨行。入如
来海不生疲厌。」
【十二合入海无厌喻。上之四喻。各以如四大河而
为喻首。上之十喻。皆以菩萨而为合初。】
「佛子。如日光出时无热池中金沙银沙金刚沙琉璃
沙及馀一切种种宝物。皆有日影于中显现。其金沙
四种力而为庄严。何者为四。一者愿智河。救护调伏
一切众生常不休息。二者波罗蜜智河。修菩提行饶
益众生。去来今世相续无尽。究竟入于诸佛智海。三
者菩萨三昧智河。无数三昧以为庄严。见一切佛入
诸佛海。四者大悲智河。大慈自在普救众生。方便摄
取无有休息。修行秘密功德之门。究竟入于十力大
海。」
【九合四河润泽喻。】
「如四大河从无热池既流出巳。究竟无尽入于大海。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大愿力修菩萨行。自在知
见无有穷尽。究竟入于一切智海。」
【十合四河无尽喻。】
「如四大河入于大海无能为碍令不入者。菩萨摩诃
萨亦复如是。常勤修习普贤行愿。成就一切智慧光
明。住于一切佛菩提法。入如来智无有障碍。」
【十一合入海无障喻。】
「如四大河奔流入海经于累劫亦无疲厌。菩萨摩诃
萨亦复如是。以普贤行愿。尽未来劫修菩萨行。入如
来海不生疲厌。」
【十二合入海无厌喻。上之四喻。各以如四大河而
为喻首。上之十喻。皆以菩萨而为合初。】
「佛子。如日光出时无热池中金沙银沙金刚沙琉璃
沙及馀一切种种宝物。皆有日影于中显现。其金沙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8a 页
等一切宝物。亦各展转而现其影。互相鉴彻无所妨
碍。」
【十三合众宝交影喻。先喻后合。】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此三昧。于自身一一毛孔
中。悉见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诸佛如来。亦见
彼佛所有国土道场众会。一一佛所听法受持信解
供养。各经不可说不可说亿那由他劫。而不想念时
节长短。其诸众会亦无迫隘。何以故。以微妙心入无
边法界故。入无等差别业果故。入不思议三昧境界
故。入不思议思惟境界故。入一切佛自在境界故。得
一切佛所护念故。得一切佛大神变故。得诸如来难
得难知十种力故。入普贤菩萨行圆满境界故。得一
切佛无劳倦神通力故。」
【合中二。先正合。后何以故下徵释涉入所由。】
「佛子。菩萨摩诃萨虽能于定一念入出。而亦不废长
所在定。亦无所著。虽于境界无所依住。而亦不舍一
切所缘。虽善入刹那际而为利益一切众生现佛神
通无有厌足。虽等入法界而不得其边。虽无所住无
有处所而恒趣入一切智道。以变化力。普入无量众
生众中。具足庄严一切世界。虽离世间颠倒分别。超
过一切分别之地。亦不舍于种种诸相。虽能具足方
便善巧而究竟清净。虽不分别菩萨诸地而皆巳善
入。佛子。譬如虚空虽能容受一切诸物而离有无。菩
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普入一切世间而离世间想。
碍。」
【十三合众宝交影喻。先喻后合。】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此三昧。于自身一一毛孔
中。悉见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诸佛如来。亦见
彼佛所有国土道场众会。一一佛所听法受持信解
供养。各经不可说不可说亿那由他劫。而不想念时
节长短。其诸众会亦无迫隘。何以故。以微妙心入无
边法界故。入无等差别业果故。入不思议三昧境界
故。入不思议思惟境界故。入一切佛自在境界故。得
一切佛所护念故。得一切佛大神变故。得诸如来难
得难知十种力故。入普贤菩萨行圆满境界故。得一
切佛无劳倦神通力故。」
【合中二。先正合。后何以故下徵释涉入所由。】
「佛子。菩萨摩诃萨虽能于定一念入出。而亦不废长
所在定。亦无所著。虽于境界无所依住。而亦不舍一
切所缘。虽善入刹那际而为利益一切众生现佛神
通无有厌足。虽等入法界而不得其边。虽无所住无
有处所而恒趣入一切智道。以变化力。普入无量众
生众中。具足庄严一切世界。虽离世间颠倒分别。超
过一切分别之地。亦不舍于种种诸相。虽能具足方
便善巧而究竟清净。虽不分别菩萨诸地而皆巳善
入。佛子。譬如虚空虽能容受一切诸物而离有无。菩
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普入一切世间而离世间想。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8b 页
虽勤度一切众生而离众生想。虽深知一切法而离
诸法想。虽乐见一切佛而离诸佛想。虽善入种种三
昧而知一切法自性皆如无所染著。虽以无边辩才
演无尽法句而心恒住离文字法。虽乐观察无言说
法而恒示现清净音声。虽住一切离言法际而恒示
现种种色相。虽教化众生而知一切法毕竟性空。虽
勤修大悲度脱众生而知众生界无尽无散。虽了达
法界常住不变而以三轮调伏众生恒不休息。虽常
安住如来所住而智慧清净心无怖畏。分别演说种
种诸法。转于法轮常不休息。」
【大文第四总结双行。谓权实定散无障碍故。于中
三。先法。次佛子下喻。后菩萨下合。然法中即寂而
用。喻合明即用而寂。】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九法界自在大三昧善巧
智。」
【三结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四十二
诸法想。虽乐见一切佛而离诸佛想。虽善入种种三
昧而知一切法自性皆如无所染著。虽以无边辩才
演无尽法句而心恒住离文字法。虽乐观察无言说
法而恒示现清净音声。虽住一切离言法际而恒示
现种种色相。虽教化众生而知一切法毕竟性空。虽
勤修大悲度脱众生而知众生界无尽无散。虽了达
法界常住不变而以三轮调伏众生恒不休息。虽常
安住如来所住而智慧清净心无怖畏。分别演说种
种诸法。转于法轮常不休息。」
【大文第四总结双行。谓权实定散无障碍故。于中
三。先法。次佛子下喻。后菩萨下合。然法中即寂而
用。喻合明即用而寂。】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九法界自在大三昧善巧
智。」
【三结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四十二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第 868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