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音释¶ 第 355a 页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三十五
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第一我法俱有宗等者探玄记云谓人天位及小
乘中犊子部等今不言人天者以文略故又人天不
立有我以为宗故不言之言三聚等者聚是积聚义
藏是含藏义五中开有为聚为三世成三第四名同
第五即非二聚谓非有为聚非无为聚即是不可说
为有为无为也既非有为无为法乃是我也言然此
部下回向疏云内外道自以聪明读佛经书而生一
见附佛法起故得此名犊子读舍利弗毗昙自别制
言我在四句外(三世及无为法为四句也)第五不可说藏中佛说
此人不异外道诸论皆推不受名外道也。」

【钞一犊子部等者宗轮论疏云即律主名也上古
仙人居山静处贪欲巳起不知所云近有母牛因
音释¶ 第 355b 页
染生子自后仙种皆言犊子即婆罗门姓也佛在
世日有犊子外道归佛出家如涅槃经说此后门
徒相传不绝至此分部从远袭为名言犊子也二
法上者律主名也有法可上名为法上或有法出
众人之上涉钞云此部弘持律藏自许所弘之法
在众部之上也三贤胄者纂玄及宗轮疏云贤者
部主之名胄者苗裔之义是贤阿罗汉之苗裔故
从所袭部主以为名也四正量者权衡刊定名之
为量量无错谬名之为正此部所立甚深之义刊
定无邪自称正量从所立法以彰名五密林山者
部主所居山林蓊郁繁密从所居以为名。】

「疏谓萨婆多等者此云说一切有言不离色心者谓
一蕴之色四蕴之心即五蕴摄一切法也言或立三
世无为者除上不可说我故也言或分五类者即前
小乘五类七十五法谓心法有一心所有四十六色
法有十一不相应行有十四无为有三故云五类也
此中唯无有我而诸法皆有故云一切有部。」

【钞二雪山部等者义如上释以一切有部元从中
分出故云多同但弘对法及经律有少异耳三多
闻部者以部主学通三藏深悟佛旨故云多闻言
化地部者部主昔作国王化治地上人庶后舍位
出家修道从本为名曰化地部言亦有中有者此
有二解一云言中有者是生死二有中间之中有也
然准法苑化地部说定无中有应是末计今由义
音释¶ 第 355c 页
异乃名末计故云亦有中有故于钞外别作问答
问中有身为实有无答涅槃经云有中阴无中阴
如是诤诵是佛境界非是二乘分别所知若人如
是生疑心者犹能摧坏无量烦恼如须弥山若于
是决定者是名执著二云言中有者是过未之中
间现在法亦有也然有本钞文加一于字具云亦
于有中有一切法则是于时有中现法亦有不必
作异解也。】

「疏立正因缘者云何名正因缘由三毒因缘起福等
三业三业因缘起三界法由此因缘有一切法等。」

【钞今初九十五种如第六回向等者疏云诸处多
说九十五别有九十五种邪论萨婆多律说外道
六师各有十六种法一法自学馀十五各教一弟
子师徒合论有九十六贞元疏云别有九十五种
外道邪论经则九十六中一是佛道然至妙下即
正理名道小乘虽未彻源亦少分见故出分段生
死不尔云何有是力用自此巳往皆名外道。

钞自然四德等者一法(金七十论云法以何为相夜摩尼尼夜摩夜摩尼者
有五一无瞋恚二恭敬师尊三内外清净四减损饮食五不放逸尼夜摩亦五一不杀二不盗三实语四
梵行五无谄曲也)二智慧(彼论云何者名为智智有二种一外智二内智外智者六皮陀分一
式叉论二毗伽罗论三劫波论四树提论五阐陀论六尼禄多论此六智名为外内智者谓三德及我是
二中间智由外智得世间由内智得解脱)
三离欲(亦二种一外二内外者于诸财物巳见三时苦
恼谓觅时守时失时又见相著杀害二种过失因此见故离欲出家如是离欲未得解脱此离欲因外智
得成内离欲者巳识人与三德异故求出家先得内智次得离欲因此离欲故得解脱因外离欲犹径生
音释¶ 第 356a 页
死因内离欲能得解脱)四自在(有八种一微细极邻虚二轨妙极心神三遍满极虚空四至得
如所意得五世间之本主一切处胜他故六随欲尘一时能用七不系属他能令三世间众生随我运役
八随意住谓随时处随心得住此等四法是萨埵相若萨埵增长能伏罗阇及多摩是时我多喜乐故得
法等四德是名萨埵相)言得此智巳依大悲说等者论具云
迦毗罗见此世间沉没盲闇起悲心咄哉生死在
盲闇中遍观世间见一婆罗门姓阿修利(有本云阿修和
和字恐错也)千年祀大隐身往彼说如是言阿修利汝
戏在家之法说是言竟即便还去满千岁巳而复
重来说上言是婆罗门即答仙曰世尊我实戏乐
在家之法是时仙人闻巳复去其后更来又说上
言婆罗门答之亦如是说仙人问曰汝能清净住
梵行否婆罗门言如是能住即舍家法修出家行
为迦毗罗弟子迦毗罗为阿修利略说如此最初
唯闇生此闇中有智田智田即是人有人未有智
故称为田次回转变异此第一转生乃至解脱阿
修利仙人为般尸诃略说亦如是是般尸诃广说
此智有六十千偈传与褐伽褐伽传与优楼祛优
楼祛传与跋婆利(钞云和字亦错)跋婆利传与婆罗门姓
拘式名自在黑得此智巳见大论难可受持故略
抄七十偈等。

钞因诤世界等者谓与东天竺僧论议彼立世界
是常僧难云必今有灭以世界坏时世界必灭故
證知今灭彼云必不灭如今山等僧不能复言彼
王朋外道令僧乘驴受辱王重外道以七十斤金
音释¶ 第 356b 页
遗(去声赠也)之言令誉者令字去声美也(准唯识疏后世天亲出世
乃造第一义谛论亦名胜义七十论以对数论而破彼外道言彼非能破宗因喻过我僧并无故又汝所
立因有随一过谁言今无灭故后亦无灭我僧但言大地等法前必有转变灭后有此故如灯焰等汝不
解量乃非我僧其时国王遂将世亲此论遍诸方域宣令流布无人当者遂起昔时王及僧祛外道證义
者等骸或缚草为人拟彼时众而加挞之如天亲传中说)。

钞如十八部者彼疏具云数论及与胜论各有十
八部异执言雨时生故者西域记说彼土一岁立
为三时从正月十六日(彼土一月分为黑白各十五日以前半月为白后半
月为黑以黑为首故)至五月十五日为热时从五月十六日
至九月十五日为雨时从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
五日为寒时今此外道当雨时生也言梵音不同
者会唯识疏言伐理沙与金七十论跋婆和同是
一人也数(去声)(人声)

钞本源即是迦毗罗造者以金七十论标能造人
云迦毗罗仙人造此据本源也实即自在黑造言
长行即天亲菩萨解释者谓欲破彼宗先造长行
释七十颂既善佗宗复造破论故天亲传云造真
实七十论破数论宗首尾瓦解无一句得立故诸
外道忧苦如害巳命。

钞神我为主等者即百论破神品文具云神为主
常觉相处中常住不坏不散摄受诸法(钞云根字错也)
知此二十五谛即解脱不知此者不离生死外曰
实有初如僧祛经(即数论也)中说觉相是神内曰神觉
为一耶为异耶外曰神觉一也内曰觉若神相神
音释¶ 第 356c 页
无常若觉是神相者觉无常故神应无常譬如热
是火相热无常火亦无常今觉实无常所以者何
相各异故属因缘故本无今有故巳有还无故外
曰不生故常生相法无常神非生相故常内曰若
尔觉非神相觉是无常汝说神常应与觉异若神
觉不异者觉无常故神亦应无常乃至广破(下指百论
破故因引释也)言斯则五大亦为能生者准此百论所说
五大与金七十论不同金七十论五大不为能生
馀悉皆同下例此知。
▲钞自性是第一义谛下有
三异名未生下释自性若生下释胜性智论下释
冥然不知谓为冥谛等者如前迦毗罗为阿修利
略说最初唯闇生等(云云如上)
▲钞言我知者百法明
钞云我知者谓神我神我有知能思虑故名我知
者。
▲钞慢生五唯下彼论云慢从大生故变异能
生五唯故称本五唯从慢生故变异能生五大五
根故名本。
▲钞如热气散空等者论正云自性实
有微细故不见譬如烟等于空中散细故不可见
自性亦如是不如第二头第三手毕竟无故不可
(云云)

钞萨埵刺阇答摩等者此依唯识若金七十论梵
云萨埵剌阇多摩言旧云新云者义景钞云或约
此方今古所翻立名各异故言新旧或约西方数
论宗计今古各异亦无妨也。

钞是其色德等者金七十论云轻光微照名之为
音释¶ 第 357a 页
喜若喜增长一切诸根轻无羸弱能执诸尘是时
应知喜乐增长心高不计他人如醉象欲斗故是
真增长若忧增长者是人恒欲斗其心恒躁动不
能安一处暗德若增长一切身并重诸根被覆故
不能执诸尘百法钞云由三德随顺于我转变起
馀二十三谛成诸世间及众生等初之转变至五
唯法成微细身故此细身但有五唯此微细身生
入胎中赤白和合增益细身以成粗身细身为内
粗身为外由与法行相应喜德增故即生天中喜
德增故隐伏馀德虽有不现喜者轻光相故诸天
中轻光自在多乐多贪或忧德增故即生人中多
忧多苦多瞋若与非法相应即暗德增逼伏馀二
即生兽中暗者重覆相故兽多痴暗若法非法行
有差别此之三德二二双增或生乾闼婆中夜叉
罗刹乃至不行众生若后后时先所法非法灭灭
时舍此身身内有地大还外地相应乃至内空大
亦还外空大五知根还五唯乃至心根亦还五唯
五唯细身复往馀处如是不绝是谓轮转。

钞偈答云下初二句法第三句喻第四句合长行
具云我求见三德者我有如此意我今当见三德
自性故我与自性和合为独存者(今钞全牒偈句者恐误)
是困苦人(颂中说人即是我义故论中多云人我也)唯有能见知今当
为彼令得独存以是义故自性与我和合譬如国
王与人和合我应使是人亦与王和合王应施我
音释¶ 第 357b 页
生活故是王人和合由是义故得成自性和合义
亦如是我为见故自性为他独存故如跛盲人合
者此中有譬昔有商侣往优禅尼为劫所破各分
散走有一生盲及一生跛众人弃掷盲人谩走跛
者坐看跛者问言汝是何人盲者答曰我是生盲
不识道故所以谩走汝复何人跛者答曰我生跛
人唯能见道不能走行故汝今当安我肩上我能
导路汝负我行如是二人以共和合遂至所在此
之和合即如自性与我合生世间至所在巳二人
各相离如我见自性时即得解脱是自性谛亦令
我独存等。

钞自性先生大等者唯识疏云由我思境从自性
生大然释大之别名如钞彼论问云大者何为相
偈答云决智名为大法智慧离欲自在萨埵相翻
此是多摩长行云决智名为大者谓是物名碍是
物名人如此知觉是名决智名大是大有八分四
分为喜四分为闇痴喜四分者一法二智慧三离
欲四自在(并如前释)此四法是萨埵相翻此是多摩相
翻法等四相一非法二非智三爱欲四不自在此
四是多摩相。

钞大次生我执者论云我慢有何相谓我声我触
我色我味我香我福德可爱如是我所执名为我
慢言亦名五大初及转异炎炽者偈云十一萨埵
种变异我慢生大初生闇唯炎炽生二种初二句
音释¶ 第 357c 页
谓若大中喜增长(即萨埵增长也)则生我慢能伏通忧痴
此我慢是喜种(即萨埵种)圣说名转异是转异我慢能
生十一根以乐善及轻光清净故能执于自尘故
说十一名萨埵种第三句者若大中闇增长则生
我慢能伏通喜忧此我慢是痴种故圣说名大初
(即五大初也)此我慢生五唯故五唯及五大悉闇痴种
第四句者若大中苦增长则生我慢能伏通喜闇
此我慢是忧种故圣立名炎炽此我慢生两种能
生十一根亦生五唯等由变异我慢生诸根时取
炎炽我慢为伴侣故大初我慢生五唯五大时亦
取炎炽我慢为伴侣故炎炽生二种也释曰由此
义故钞云此意总明皆从慢生也若别说者变异
我慢生十一根若大初我慢生五唯五大炎炽通
生二种此约义别生若取次第如钞云应先生五
唯五唯生十六等此意会金七十论与百论总别
虽殊次第同也故金七十论云十六内有五从此
生五大者十六内有五唯五唯能生五大也。

钞五唯无差别以微细寂静故等者论偈云五唯
无差别从此生五大大尘有差别谓寂静畏痴长
行云五唯无差别者从我慢生五唯微细寂静以
喜乐为相此即诸天尘无有差别天无忧痴故从
此生五大大尘有差别者从声唯生空乃至从香
唯生地是五大有差别是差别有何相一者寂静
二者令怖(即偈畏字)三者闇痴此五大是人尘空大三
音释¶ 第 358a 页
相如何如大富人入内密室受五欲乐或上高楼
远观空大由空受乐故空寂静或在空中冷风所
触空则生苦或复有人行在旷野唯见有空不见
聚落无所止泊则生暗痴馀大亦复如是如是诸
天以五唯为尘一向寂静故无差别人取五大为
尘大有三德故有差别释曰以论对钞钞应云五
唯无差别即是天尘天无忧痴唯以喜乐故今云
大者误书也问前云一一三德合成何故天尘五
唯无忧痴耶答虽有馀德隐伏不现故云无也义
如前说。

钞有说藉尘有多少等者即智论指僧伽经说(彼第
七十八云所谓从声微尘生虚空大从声触生风大从色声触生火大从色声触味生水大从色声触味
香生地大从空生耳根从风生身根从火生眼根从水生舌根从地生鼻根如是等渐渐从细至粗乃至
如是如僧伽经广说)然言五大者论云体用大故通三世间
谓地空天及三众生谓兽人天遍皆有故故名为
大。
▲钞声唯生空大空大成耳等者此约智论百
论等五大亦为能生说也。
▲钞而金七十论但云
等者五大不为能生也而论正云耳根从声唯生
今多一唯字然云但云者一对前参智论等意释
也二对次后遍造义释故云但也而论中一一释
五唯别生五知根乃至云鼻根从香唯生与地大
同类是故唯取香等。

钞若优楼迦仙人者即鸺鹠仙人是也言那求者
集玄云有云此云功德而百论多说求那而不翻
音释¶ 第 358b 页
即是色家功能也若涅槃疏及音义云此云依论
谛以火依色而为其主方得立故义用偏增故眼
唯见色。
▲钞总用五大成者大字应是唯字以金
七十论五大非能生故论云五作根有五事是舌
(即语具)与知根相应能说名句味乃至大遗根与
知根相应能弃于粪秽释曰语手足等一一与五
知根相应此知根虽五唯别造而作业根皆与知
根相应故云总用五唯成也言彼谓身根为皮根
者彼论偈云耳皮眼舌鼻此五名知根(长行云各取自尘为
五知眼耳远取鼻舌到知皮通内外能知至触等)舌手足人根(即小便处亦曰男女根)
大唯五作根(舌能说名句手能执捉足能行步男能戏乐大遗能除弃故名根也)

钞分别为体者论云能分别为心根说有两种分
别是其体此心根若与知根相应即名知根若与
作根相应即名作根是心根能分别知根事及分
别作根事譬如一人或名工巧或为能说言论云
分别为心相有是相即心事此二句是论长行中
解三自相为事之文次当具引自见其义言亦具
五唯成通缘诸境故者此二句是疏主义说言又
论云大我慢心事(此句是长行标说之文具云次当说大我慢心境事)三自
相为事者此一句即偈文具云三自相为事十三
不共境诸根共同事波那等五风长行释初句云
大事计我为慢相此相即慢事分别为心相是相
即心事(馀三句非今所用如论释)言心能遍取差无差别境故
者此亦是吾祖义说也。
音释¶ 第 358c 页

钞唯识因明皆云等者一句全是唯识论云彼疏
云神我以思为体故因明说执我是思若因明论
云数论说我是思彼疏云数论立神我谛体为受
者由我思用五尘诸境自性便变二十三谛故我
是思。

钞如人依身下我如能依之人二十四谛如所依
之身今取能依之人名为依故。
▲钞五独离故者
离身等者论云五独离故者若唯有身圣人所说
解脱方便即无所用故知离身别自有我若无别
我唯有身者则父母师尊死后遗身若烧没等如
是供养则应得罪应无福德以是义故知别有我
释曰此说离身别有我独存故云独离。
▲钞九不
似等者今钞约自性异变异释然彼论约变异异
自性如颂云不似有九种总标有因(一)无常(二)
(三)不遍(四)有事(五)(六)有分(七)(八)属佗(九)变异
异自性也结也今顺此钞释之一无因者谓二十
三谛皆有因如自性为大因我慢大为因等自性
无有因生二常者大等从性生生故是无常自性
不如是故常三多人共一者谓大等则为多人人
不同故自性唯是一多人所共故四遍一切者自
性及我遍一切处谓地空水火等则不遍五无事
者谓大等诸物欲起生死时依此十三具能使细
微身轮转于生死伸缩往还自性不如是无伸缩
故六不没者大等诸物转末还本则不可见是名
音释¶ 第 359a 页
为没如五大等转没五唯中不复见五大等乃至
大没自性中大等亦不可见自性不如是无有转
没故七无分者大等皆有分分分不同故自性不
如是常无分故八不依佗者谓大等依自性我慢
依于大等自性不依他生故九不属佗者大等从
本生末不自在故譬如父母存时儿不得自在自
性不如是无本为佗故。
▲钞人人各有我故者论
云我者何相多身共一我身身各一我答我多随
身各有我偈云生死根别故作事不共故三德别
异故各我义立成初生死根别故者若我是一一
人生时则一切皆生今不俱生故知多我又若我
一者若一人死时一切皆死故知不一又诸根各
异故若我一者一人聋盲时一切悉应聋盲等既
不如是故知多我馀三句如论释。

钞自性有六义似变异等者偈云三德(一)不相离
(二)(三)平等(四)无知(五)能生本未似(六)我翻似不
似相似有六种一同有三德如黑衣从黑缕出大
等末自性本皆有三德故二不相离变异与三德
不可分离三德与自性亦然三大等是我受用尘
自性亦是我受用尘上约人人说四大等一切我
所受用如一婢相似名一也自性亦一切我所受
用故五大等不能分别三德自性亦尔六本末皆
能生故同也。
▲钞故总云我翻似不似者彼论云
变异与自性有六种相似我无此相似是故翻于
音释¶ 第 359b 页
似变异与自性九种不相似我翻于八种故名翻
不似言馀义可知者谓上释我有八德二德馀之
自性变异亦具德有异准上可知故云馀义可知。

▲钞有云由三德等者此应智论意缚脱者约我
说也言金七十论下缚脱约自性说也言人无缚
无脱无轮转生死此二句即偈文以无三德故等
三种所以即长行释所以也若尔下徵答轮转及
系缚解脱唯自性此二句即偈文与前二句即全
偈也馀即长行释意也。

钞广破如唯识中百等论者百论如上引唯识论
云数论执我是思受用萨埵剌阇答摩所成大等
二十三法然大等法三事合成是实非假现量所
成彼执非理所以者何大等诸法多事成故如军
林等应假非实如何可说现量得耶又大等法若
是实有应如本事非三合成萨埵等三即大等故
应如大等亦三合成转变非常为例亦尔又三本
事各多功能体亦应多能体一故三体既遍一处
变时馀亦应尔体无别故许此三事体相各别如
何和合共成一相不相应合时变为一相与和合
时体无别故若谓三事体异相同便违巳宗体相
是一相应如相冥然是一相应如体显然有三故
不应言三合成一又三是别大等是总总别一故
应非一三此三变时若不和合成一相者应知未
变如何现见是一色等若三和合成一相者应失
音释¶ 第 359c 页
本别相体亦应随失不可说三各有二相一总二
别总即别故总亦应三如何现一若谓三体各有
三相和杂难知故见一者既有三相宁见为一复
如何知三事有异若彼一一皆具三相应一一事
能成色等何用阙少待三和合体亦应各三以体
相即故又大等法皆三合成展转相望应无差别
是则因果唯量诸大诸根差别皆不得成若尔一
根应得一切境或应一境一切根所得世间现见
情与非情净秽等物现比量等皆应无异便为大
失故彼所执实法不成但是妄情计度为有等言
下疏总略破者从自性谛生一切法但是随情虚
妄计度名为邪因也。

钞立六句义最为胜故者唯识云自计所造六句
之论诸论罕匹故云胜论。

钞多年修道者修六事观(厌下苦粗障欣上净妙离)伏下地惑
得色界等定依定发有漏五通妄谓證得菩提。

钞既染妻孥者起世因本经云初生忉利天天子
若未见天女之时前世业果生此业熟明见宿世
事遂作是念愿我此天死却生人间修三业善后
还生此以见天女色故违失正念著现世欲唯唱
言天玉女耶天玉女耶如是名为爱欲之缚以此
过微而难除故云卒难化导。
▲钞德业不依有性
等故者不依大有等性表知但依实也。

钞实有九种等者唯识疏云九实体者若有色味
音释¶ 第 360a 页
香触名地以得地也若有色味触及液名水若有
色触名火若唯触名风若唯有声名空(依此空大方乃起声
故说此声空之德也)别有空大非空无为亦非空界色若是
彼此俱不俱迟速能诠之因及此能缘之因名时
(过未名彼现在为此两相遇名俱两不相遇名不俱有滞名迟无滞名速以时体是实故以能诠名及能
缘心而为其因馀皆准此)若是东南西北等能诠之因及能缘
之因名方若是觉乐苦欲瞋勤勇行法非法九德
和合因缘能起智相名我意云由我与合句作因
缘其合句方令觉等九德与我和合起于智相故
举和合及所起智以显我体故因明云胜论执我
以为和合因缘即斯义也若是觉乐苦等九德不
和合因缘能起智相名意意云意实不能如我作
亲和合九德之因名不和合起智非谓九德全不
和合而能起智名意阙和合之因缘非我也上皆
以德显体。

钞一色等者唯识疏云诸德体者眼所取一依名
色鼻所取一依名香乃至皮所取一依名触(谓依色等
故眼等方生色是所依故名一依或德是能依实是所依今此色等是能依之一数等故云一依)一
实非一实诠缘之因名数(谓一极微名一实二三四等名非一实或但是
极微名一实子微巳上名非一实子微具三数一父二母三子也)量有五种一微
性唯二微果上有(二微之果名二微果即子微也)二大性三微果
上有三短性唯二微果上有四长性唯(前二横后二竖)
微果上有五圆性空时方我四实上有一实非一
实等差别诠缘之因名别性二先不至物今至时
音释¶ 第 360b 页
名合此合有三一随一业生以手打鼓手有动作
所生之合业是动作也二俱合生两手相合俱动
作故三合生如芽等生无有动作与空等实合时
所生之合也二先至物今不至时名离此亦有三
初二翻合如前可解三离生先造实果由有他缘
来别离之果实便坏与空等离所生之离故名离
性依一二等数时方等实远觉所待名彼性近觉
所待名此性现比二量名觉(五根取境时名现见烟知火等名比)
悦名乐逼恼名苦希求色等名欲损害色等名瞋
欲作事时先生策励此名勤勇地水和合坠堕之
因名为重性地水火和合流注之因名液性地水
等和合摄因名润念作二因(现比名念钻掷名作)所生数习
势用名行生可爱身因名法(人天出世)生不可爱身因
名非法(邪智等也)耳所取一依名声。

钞业有五种者唯识疏云若上下虚空等处极微
等先合后离之因名取舍业翻此(谓先离后合也)远处先
离近处今合之因屈业伸业翻此(谓先合后离也)有质碍
实先合后离之因名行业(如人足等各有质碍先与地合后与地离故名
行)。
▲钞大有唯一者唯识疏云诸实德业体性非
能诠能缘之因名大有性诸法同有故。
▲钞同异
亦一者唯识疏云即实德业三种上同异性地等
色等别同异性互于彼不转一切根所取。
▲钞和
合句者唯识疏云能令实等不相离而相属此能
诠缘因名和合义。
音释¶ 第 360c 页

钞并如唯识及疏者上即疏文今更引论破彼论
云胜论所执实句义多实有性现量所得彼执非
理所以者何诸句义中且常住者若能生果应是
无常有作用故如所生果应非离识实有自性如
兔角等诸无常者若有质碍便有方分应可分㭊
如军林等非实有性若无质碍如心心所应非离
此有实自性又彼所执地水火风应非有碍实句
义摄身根所触故如坚湿暖动即彼所执坚实暖
等应非无碍德句义摄身根所触故如地水火风
地水火三对青色等俱眼所见准此应责故知无
实地水火风与坚湿等各别有性亦非眼见实地
水火又彼所执实句义中有碍常者皆有碍故如
粗地等应是无常诸句义中色根所取无质碍法
应皆有碍许色根取故如地水火风又彼所执非
实德等应非离识有别自性非实摄故如石女儿
非有实等应非离识有别自性非有摄故如空华
等彼所执有应离实等无别自性许非无故如实
德等若离实等应非有性许异实等故如毕竟无
等如有非无无别自性如何实等有别自性若离
有法有别自性应离无法有别无性彼既不然此
云何尔故彼有性唯妄计度又彼所执实德业性
异实德业理定不然据此亦非实德业性异实等
故如德业等又应实等非实等摄异实等性故如
德业实等地等诸性对地等体更相徵诘准此应
音释¶ 第 361a 页
知如实性等无别实等业性实等亦无别实性等
若离实等有实等性应离非实等有非实等性彼
既不尔此云何然故同异性唯假他施设又彼所
执和合句义定非实有非有实等诸法摄故如毕
竟无彼许实等现量所得以理推徵尚非实有况
彼自许和合句义非现量得而可实有设执和合
是现量境由前理故亦非实有然彼实等非缘离
识实有自体现量所得许共知故如龟毛等又缘
实智非缘离识实句自体现量智摄假合生故如
德智等广说乃至缘和合智非缘离识和合自体
现量智摄假合生故如实智等故胜论者实德句
义亦是随情妄所施设。

钞涂灰外道者央掘经云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号
拘孙陀罗跋陀罗法欲灭时有一兰若比丘名佛
慧檀越施无价衣因贼劫打破其身裸形悬手系
于树而去采华婆罗门见之起妄执云沙门必知
袈裟非解脱因拔发裸形外道因是而起其比丘
后得脱取树皮赤石涂以自障结草作拂用拂蚊
虫出家外道从见是而起比丘暮入水浴以牧牛
人所弃弊衣障身即弊衣三日浴外道从见是起
比丘以身疮蝇等唼食以灰涂身涂灰外道因见
此起比丘以火炙疮疮痛难忍遂投岩而死因此
事火投岩外道起也如是九十六种外道皆因是
比丘种种形相而起妄想乃钞唯识第一云有执
音释¶ 第 361b 页
大自在天体实常遍能生诸法(止此是论文从谓彼下非论文也)
彼疏云一体实有二遍一切三是常住四能生一
切法如此类计西方极多。

钞复计彼天有二住处者即彼外道经教中说也
言二在南海末剌耶山者义景钞云二在南海末
刺耶山(即补陀罗山也此云小白华山)山顶有天所居宫殿绕彼
宫殿有大泉水入大海时有外道名曰涂灰事自
在天赍断谷药寻水而上遂至山顶见有大城色
如赤铜门有夜叉大神守护遂问彼神我闻此处
是自在天所都宫殿我欲亲见颇能为通夜叉答
曰非自在天所都之宫是观自在菩萨宫殿复问
菩萨在宫殿否夜叉答曰我但守门不知在否但
闻空中音乐嘹喨将谓菩萨来至宫中我竟不见
时彼外道既闻此事遂即还国舍邪归正投僧出
家。

钞瑜伽第七等者论中次前文云或一沙门或婆
罗门由既见于因果中世间有情不随欲转故作
此计所以者何现是世间有情于彼因时欲修净
业不遂本欲反更为恶于彼果时愿生善趣乐世
界中不遂本欲堕恶道等意谓受乐不遂所欲反
受诸苦由见此故彼作是思(云云同钞)
▲钞如论广破
者若瑜伽论连前文破云今当问彼如何所欲嗢
陀南曰功能无体性摄不摄相违有用及无用为
因成过失长行云自在天等变化功能为用业方
音释¶ 第 361c 页
便为因为无因耶若用业方便为因者唯此功能
用业方便为因非馀世间不应道理若无因者唯
此功能无因而有非世间物不应道理又汝何所
欲此大自在天为堕世间摄为不摄耶若言摄者
此大自在天则同世法而能遍生世间不应道理
若不摄者则是解脱而言能生世间不应道理又
汝何所欲为有用故变生世间为无用耶若有用
者则于彼用无有自在而于世间有自在者不应
道理若无用者无有所须而生世间不应道理又
汝何所欲此所出生为唯大自在为因为亦取馀
为因耶若唯大自在为因者是则若时有大自在
是时则有出生若时有出生是时则有大自在而
言出生用大自在为因者不应道理若言亦取馀
为因者此唯取乐欲为因为除乐欲更有馀为因
若唯取乐欲为因者此乐欲为唯取大自在为因
为亦取馀为因耶若唯取大自在为因者若时有
大自在是时则有乐欲若时有乐欲是时则有大
自在便应无始常有出生此亦不应道理若言亦
取馀为因者此因不可得故不应道理又于彼欲
无有自在而言于世间有自在者不应道理如是
由功能故摄不摄故有用无用故为因性故皆不
应道理是故此论非如理说显扬论等皆同上破
若唯识中破云彼执非理所以者何若法能生必
非常故诸非常者必不遍故诸不遍者非真实故
音释¶ 第 362a 页
体既常有具诸功能应一切处时顿生一切法待
欲或缘方能生者违一因论或欲及缘亦应顿起
因常有故。

钞围陀云明者甘露疏古翻云智一明事火忏法
二明布施祠祀法三明一切斗战法四明异国斗
战法西域记云一曰寿谓养生缮性二曰祠谓烹
宰祈祷三曰平谓礼义占卜兵法军阵四曰术谓
异能技数禁咒医方弘决志云昔梵天造围陀论
后白净仙人造四围陀一赞诵二祭祀三歌咏四
禳灾各四万偈然不知孰是。
▲钞那罗延天者一
切经音义云那罗此云为人延那此云生本谓为
人生本即是梵天王也言生大莲华等者法华疏
云劫初一人二十四手千头化生水中脐中有千
叶莲华华中有光如万日照梵王因此华下生生
巳作是念言何故空无众生作是念时他方世界
众生应生此者有八天子忽然化生八天子是众
生之父母梵王是八天子之父母故计能生万物
言生婆罗门者西域记云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
贞洁白其操刹利王种也奕世君临仁恕为志毗
舍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首陀农人也肆力
畴垄勤身稼穑言两脚生首陀下彼论续云一切
大地是修福场诸华果为供养具化作禽兽驴马
猪羊令诸世人以时烹杀于戒场内供养梵王得
生彼处明證涅槃故围陀说梵王名常是涅槃因。
音释¶ 第 362b 页

钞婆罗门是白净色类者婆罗门法七岁巳上出
家学四围陀十五巳去受婆罗门法游方学问三
十恐绝嗣娶妻五十入山修道世俗之中可谓白
净言广破如彼者彼论云谓斗诤劫诸婆罗门作
如是计何因故作此计以是见世间真婆罗门姓
具戒故贪名利及恭敬故作如是计今应问彼唯
馀种类从父母生为婆罗门亦尔耶世间现见诸
婆罗门从母产生汝谤现事不应道理若尔汝言
诸婆罗门是胜种刹帝利等是下种非也如是造
不善业造作善业造身语意妙行于现法中受爱
不爱果便于后世生诸恶趣或生善趣若三处现
前是彼是此由此入于母胎从之而生若世间之
巧处若作业处若善不善若王若臣乃至若修梵
世巳生于梵世若复下尔等又汝何所欲为从胜
种类生此名为胜为由戒闻等耶若由从胜种类
生者汝论中说于祠祀中若戒闻等胜取之为量
如此之言不应中理若由戒闻等者汝言婆罗门
是胜种馀类是下类不应道理是故妄计最胜者
非如理说。
▲钞安茶师计本际下问钞中何不指
其破耶答以问答前计梵王生故故同前破不别
指也故唯识中次前破大自在天生论后续云馀
执有一大梵时方本际自在虚空我等常住实有
具诸功能生一切法皆同此破。

钞混沌未分等者然此方妄计亦西天相传之说
音释¶ 第 362c 页
案五帝历云天地混沌盘古生其中一日九变神
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亦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然后天地开辟盘古龙身人
首首极东足极西左手极南右手极北开目成曙
合目成夜呼为暑吸为寒吹气成风云叱声为雷
电盘古死头为甲喉为乙肩为丙心为丁胆为戊
脾为巳胁为庚肺为辛肾为壬足为癸目为日月
髭为星辰眉为斗枢九窍为九州乳为昆崙膝为
南岳股为泰山尻为鱼鳖手为飞鸟爪为龟龙骨
为金银发为草木毫毛为凫鸭齿为玉石汗为雨
水大肠为江海小肠为准泗膀胱而百川面轮为
洞庭韦昭记曰世俗相传为盘古一日七十化覆
为天偃为地八万岁乃死然盘古事迹正为虚妄
既无史籍难可依凭但是古来相传诡妄耳。

钞广百论云下此论即圣天菩萨造护法解释言
广破如彼者论次钞中所引更有能立之文云时
所待因都不可见不见因故所以无生以无生故
即知无灭无生无灭故复言常为破彼执故说颂
曰若有体实有卷舒用可得此定从他生故成取
生果论云时用卷舒待他方立故此时用随缘而
转体相若无取舍差别诸有作用兴废不成又时
作用依他而转如地色等定是无常即以此事为
其同法用所依时何容常住故善时者作如是言
业风所引天种差别自类为因展转相续循环递
音释¶ 第 363a 页
代终而复始随缘不同冷暖触异分位差别说名
为时时虽具有因缘生灭相似相续隐覆难知岂
以不知言无因等言百论亦云下即提婆菩萨造
天亲解释言此则见果知因者次论云复次以一
时不一时久近等相故可知有时无不有时是故
是常内曰过去未来中无是故无未来如泥团现
在土时过去瓶时未来此时相常故过去时不作
未来时汝经言时是一法是故过去时终不作未
来时亦不作现在时若过去作未来者则有杂过
又过去中无未来时是故无未来现在亦如是破
乃至广说。

钞百论云外曰实有方常相日合处是方相等者
(有本日字作曰字非也)论续次云如我经说若过去若未来
若现在日初合处是名东方如是馀方随日而名
内曰不然东方无初故日行四天下绕须弥山郁
单越日中弗于逮日出弗于逮人以为东方弗于
逮日中阎浮提日出阎浮提人以为东方阎浮提
日中拘耶尼日出拘耶尼人以为东方拘耶尼日
中郁单越日出郁单越人以为东方如是悉是东
方南方西方北方复次日不合处是中无方以无
相故复次不定故此以东方彼以为西方是故无
实乃之广破。

钞不越父母者所生子微不越能生父母微之分
量故唯识云其量只与所依父母本许大如第三
音释¶ 第 363b 页
子微如一父母许大乃至大地与所一本父母许
大极微是常子等无常言亦广如彼破者彼论云
此亦非理所以者何所执极微若有方分如蚁行
等体应非实若方无分如心心所应不共聚生粗
果色既能生果如彼所生如何可说极微常住又
所生果不越因量应如极微不名粗色则此果色
应非眼等色根所取便违自执若谓果量德合故
非粗以粗色根能取所执果色既同因量应如极
微无粗德合或应极微亦粗德合如粗果色处无
别故若谓果色遍在自因因非一故何名粗者则
此果色体应非一如所在因处各别故既尔此果
还不成粗由此亦非色根所取若果多分合故成
粗多因极微合应非细足成根境何用果为既多
分成应非实有则汝所执前后相违又果与因俱
有质碍应不同处如二极微若谓因果体相受入
如沙受水药入融铜谁许沙铜体受水药或应离
变非一非常又粗色果体若是一得一分时应得
一切彼此一故彼应如此不许违理许便违事故
彼所执进退不成但是随情虚妄计度。

钞显扬第九云等者彼论第十中破云复次计诸
极微常住论者我今问汝随汝意答汝为观察巳
计极微常为不观察计彼常耶若不观察者离慧
观察而定计常不应道理若言巳观察者违诸量
故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诸极微性为由细故计
音释¶ 第 363c 页
彼是常为由与粗果物其相异故计彼常耶若由
细者离散损减其性羸劣而言是常不应道理若
言由相异故者是则极微超过地水火风之相不
同种类相故而言能生彼果不应道理又彼极微
亦无异相可得故不中理乃至广破言瑜伽同此
者第六卷中全同显扬也。

钞百论亦云乃至信有故等广如彼破者其等字
等馀能立之文次云世人信一切处有虚空是故
遍信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有虚空是故常内曰
分中分合故分不异若瓶中向中虚空是中虚空
为都有耶为分有耶若都有者则不遍若是为遍
瓶亦应遍若分有者虚空但是分无有有分名为
虚空是故虚空非遍亦非常外曰定有虚空遍相
亦常作故若无虚空者则无举无下无去来等所
以者何无容受处故今实有所作是以有虚空亦
遍亦常内曰不然虚空处虚空若有虚空法应有
住处若无住处是则无法若虚空孔穴空住者是
则虚空住虚空中有容受处故而不然是故虚空
不住孔穴中亦不实中住何以故实无空故是实
不名空若无空别无住处以无容受处故复次汝
言作处是虚空者实中无作处故则无虚空是故
虚空亦非遍亦非常复次无相故无虚空诸法各
各有相以有相故知有法如地坚相水湿相火热
相风动相识知相而虚空无相故是无外曰虚空
音释¶ 第 364a 页
有相汝不知故无无色相是虚空相内曰不然无
色名破色非更有法犹如断树更无有法是故无
有虚空相复次虚空无相何以故汝说无色是虚
空相者若色未生时先虚空相复次色是无常法
虚空是有常法若色未有时应先有虚空法若未
有色无所灭虚空则无相若无相则无法是故非
无色者虚空相但有名而无实诸遍常等亦如是
总破。

钞瑜伽论云何因缘故乃至立如是论者彼论次
后云今应问彼汝何所欲现法方便所招之苦为
用宿作为因为用现法方便为因为用宿作为因
者汝先所说由勤精进吐旧业故现在新业由宿
作因之所害故如是于后不复有漏乃至广说不
应道理若用现法方便为因者汝先所说凡诸世
间所有士夫补特伽罗所受皆由宿作为因不应
道理是故此论非如理说问彼既说苦乐由于宿
作与内教同何不许之答广钞引佛名经忏悔文
说凡夫于业报中好生疑惑业有三种谓顺现顺
生顺后复有四句一报定时不定二时定报不定
三时报俱定四时报俱不定彼但定有宿作不许
馀故不许也。

钞涅槃经三十五广破此见者即南经也若北经
当四十经云须跋陀至佛所巳问佛言有诸沙门
婆罗门等作如是言一切众生受苦乐报皆随往
音释¶ 第 364b 页
日本业因缘是故若有持戒精进受身心苦能坏
本业本业既尽众苦尽灭即得涅槃是义云何佛
言彼若作是说我当问之仁者实作是说否彼若
见答实尔我见众生习行诸恶多饶财宝身得自
在又见修善贫穷多乏不得自在又见有人慈心
不杀反更中夭又见喜杀终保年寿又见有人身
修梵行精进持戒有得解脱有不得者是故我说
一切众生受苦乐报皆有往日本业因缘佛言实
见过去业否若有是业为多少耶现在苦乐能破
多少耶能知是业巳尽不尽耶是业既尽一切尽
耶彼答言我实不知我即引喻如有人身被毒箭
其家为请医师令拔是箭身得安稳其后千年是
人犹忆了了分明是医为我出箭得安仁既不知
过去本业云何能知现在苦行定能破坏过去业
耶彼若言瞿昙经中作如是说若见有人豪富自
在当知是人先世好施如是不名过去业耶佛言
如是知者名为比知不名真知我佛法中或由因
知果或从果知因我佛法中有过去业有现在业
汝法不从方便断业我法不尔从方便断汝业尽
巳则得苦尽我则不然烦恼尽巳业苦则尽故我
责汝过去之业若知现在苦行能坏过去业现在
苦行复以何破如其不破苦则是常苦若是常云
何说言得苦解脱若更有行坏苦行者过去巳尽
云何有苦当知一切众生有过去业有现在因众
音释¶ 第 364c 页
生虽有过去寿命要赖现在饮食因缘仁者若说
众生受苦受乐定由过去本业因缘是事不然譬
如有人为王除怨多得财宝因是财宝受现在乐
是人现作乐因现受乐报譬如有人杀王爱子以
是因缘丧身失命是人现作苦因现受苦报仁者
一切众生现在因于四大时节土地人民苦乐是
故我说一切众生不必尽因过去本业受苦乐也
仁者若以断业因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不
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无始终故是
故我说修圣道时是道能遮无始终业仁者若受
苦行便得道者一切畜生悉应得道是故先当调
伏其心不调伏身是故我经中说斫伐此林莫斫
伐树何以故从林生怖不从树生欲调伏身先当
调心心喻于林身喻于树(上皆取要引之具如经中广说)

钞大乘法师下即唯识疏文是有因自然也瑜伽第
七下即无因自然也然彼论次文破云今应问彼
汝何所欲一切世间内外诸物种种生起或歘然
生起为无因耶为有因耶若无因者种种生起歘
然而起有时不生不应道理若有因者我及世间
无因而起不应道理乃至云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言此则无因为自然非别有物者弹大乘法师也。

钞若广分别下指在诸论如前一一引释者是问
钞中何故不广引耶答圭峰云缘是偏僻屈曲之
义却难于深法枉无限心力此方既无不烦广叙
音释¶ 第 365a 页
破之若回彼功夫学大乘深经自合通其玄妙故
今指如别说知与不知无乖弘阐然恐学者欲知
始末故前略引尔。】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三十五


* 音释



(似入切合也入也)


(乌孔切蓊郁也)


(纡勿切木丛生者)


(何葛切袍也)


(音休)


(音留休留鸟名)


(乃都切书传云孥子也)


(子乱子尤二切所以穿也)


(溪吉
切治也问罪也)。


(乌没切咽也)


(立蹱切丘垄也)


(公户切)


(许勿切暴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