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卷二十 第 239b 页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
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又此四教由三观起等者由依假空中浅深法门
及其观行优劣不同起言诠说亦有差别乃为四教。」

【钞然依中论三观之偈者出其所宗也止观第一
云智者师事南岳南岳事慧文禅师文师用一心
依释论是龙树所说即以龙树为彼宗高祖师也
是则智者巳前但传观而巳依观立教智者方周
故但云天台四教也。
▲钞三离合用之等者只用
初二句成初二教名离通用四句成后二教名合
若尔何以次文今合初二句成初二教答对四句
各别故此名合若对后通用四句却名为离言如
云从假入空下牒疏此直语因缘所生色心等为
假入析之无体方为即空或说色心等从缘故假
无性故即入空言义同下以此师所立之义同彼
论文下皆准知即离用也从空入假者下我说即
是空入亦为是假名此空后明假深于空也即从
空出假权实施设故不同藏通二教直语因缘所
生为假复从假入中此次第入故为别一心俱入
卷二十 第 239c 页
故名圆故云通用四句为别圆二教也问中论此
偈为是何教中收答是圆教兼馀教义似此例者
岂可定判。

钞言从假入空析体异者下巳上总明大意此下
别消疏文谓观下总标云何下徵释初析色中有
二初总相分析一色蕴为十一分故色蕴空又于
下别相析法为空谓观一眼清净色根能造四大
所造四尘离八微外而无色根百法钞云且能造
中地大极微未来世中而有无限各各别住若为
能造时便迁至现在七个合为一微而有方分作
用俱起方名能造地大既尔馀三大亦然所造色
香味触皆尔如色尘极微未来世中亦有无限各
各别住若合为所造时便迁至现在七个合集一
处方名所造色尘既尔馀三亦然每造一尘时便
有一具四大至如欲界一小色法有一百四十个
极微所成且如所造中有四尘每尘各有七极微
成四七二十八又所造四尘每一尘中皆有一具
四大每造一大中有七极微成还有二十八四具
四大足成一百一十二兼前所造二十八个极微
足成一百四十个极微而言微者是极少义或有
颂云极微微金水兔羊牛隙尘此为八微今析故
成空说此观行之言名为藏教。
▲钞若云因缘所
生下谓此色根向若有体不应假缘方有既假缘
有故知性本自空何须分析方始空耶故云即空
卷二十 第 240a 页
问此中何以离用初之二句成藏通二教不合用
四句耶答藏教明因缘生法犹是假有更深推究
要析尽方得名空即成之义尚且难成况空入假
等耶是知藏教正唯初句兼次句也复何能入三
四句耶通教虽体达即空亦无任运施设权宜化
用之假虽有中名终归空理故弘决志云许有当
教假中二名未见别理唯成但空等。
▲钞三观迤
逦者次第观察展转造极言动寂无二者约能观
心远离空有者约所观境所观远离空故能观心
不沉寂所观远离有故能观心不动乱不寂故虽
廓尔无相而应动无方不动故虽严土利生而毕
竟无相依次第观察之法门以言宣说故故云别
教。
▲钞三观一心下以无念之一心寂照居怀三
一互融而俱存三一双亡而无在一心通达既尔
念念皆然依圆融观行法门以言显示故名圆教
止观云为破二边名中为破次第三观名三观一
心实无中及一心定相。

钞馀师或云等者刘公等慈恩慧观等光统等如
次配云皆局定一经故为所拣故彼师云下此约
部帙具教多少言三藏但者小乘经设说大乘之
义亦多分小乘义相故名为但即阿含等经五部
等律俱舍等论但名小教故法华玄义云三藏客
作但是方便唯半不满(释经中客作贱人等意以长者引之方便且令客作
不得升堂喻如来随机方便等)言方等对下对小而存愚法玄藏
卷二十 第 240b 页
云方等弹呵则半满相对言般若带下广慧之小
大品领教带半论满半则通为三乘满则独为菩
萨言华严兼者以彼宗迷华严一分行布之义谓
兼别说圆也言法华无复下以正直舍方便但说
无上道故唯圆教玄义云法华富财废半明满若
无半字方便调熟钝根则亦无满也。

钞净名云下言是身无常等者决择记约生老病
死配之缘初起名生本无今有故无常也老夺盛
色故无强也病为疾苦所侵故无力也死来灭坏
故无坚也此约粗事无常亦云一期无常言速朽
之法不可信也者此约细相无常亦云刹那无常
若悟此生灭无常得四沙门果故即藏教义也言
不生不灭是无常者天台疏云若了诸法非生非
灭横计生灭故以四句检生叵得即无有灭是则
不生不灭即无常义馀义如前言富楼那章等者
非富楼那为诸比丘说法时净名责云唯先当入
定观此人心然后说法无以秽食(喻如小法)置于宝器
(喻如大根)无以琉璃(喻小乘法也)同彼水精(喻大乘法)乃至净名
入定令诸比丘自识宿命皆发大意等正别教也
反显大法小根不预故言须菩提章下断淫怒痴
乃声闻也与淫怒痴俱乃凡夫也大士了淫怒痴
即是涅槃所以不断不俱又即性故不断即相故
不俱是则断之不断不断之断方为真断也言不
坏于身而随一相者以声闻人由灭诸见方同无
卷二十 第 240c 页
相故大士达身见空即是一相也又理不碍事故
不坏身事不碍理故随一相言不灭痴爱等者声
闻以痴曀智要灭痴以方明以爱系心因除爱而
方脱大士了达痴爱性空即明脱也又明与无明
性无二故不灭痴而起于明了本无缚真解脱故
不灭爱而起于脱又彼疏云不断等二句了惑即
性为集谛不坏等二句悟阴即理为苦谛不灭痴
起于明漏即无漏为道谛不灭爱起于脱缚本无
生今则无灭为灭谛也是为无作四真谛圆教义
也而抄言等者等取以五逆相而得解脱亦不解
脱不缚以真随妄缘而即性故得解脱亦灭谛也。

▲钞般若部中唯有三教下问前云般若带小说
大既是带小岂无藏教耶答般若带小说大小是
通教之小非藏教之小故无也有通教者三乘皆
学般若故有别教者虽广说佛德二乘无分故有
圆教者有色即空等义故。

钞涅槃十仙果證罗汉者彼经三十九及四十云
阇提首那等十仙外道闻佛说常乐我净聚众白
阿阇世王王领外道同见佛论议各各词屈求法
出家十仙者一婆罗门阇提首那二梵志婆私吒
三梵志先尼四梵志姓迦叶氏五梵志富那六梵
志净名七犊子梵志八纳衣梵志(上八皆證阿罗汉果)九弘
广婆罗门(发菩提心)十须跋陀罗(亦證阿罗汉果)彼疏云初二
人邪见外道(说涅槃法为无常故次二人我见外道富那及净名边见外道犊子是疑
卷二十 第 241a 页
心外道疑道有无并疑得者纳衣是自然外道说)一切法皆自然有亦边
见摄弘广及须跋戒取外道弘广执取乞食为道
须跋执取苦行为道问既皆外道何以速能得道
答止观云若福德法升天甚易取道则难见是慧
性沉沦亦易悟道甚疾。
▲言具于四教者会解十
仙一发大心然从多分云皆證阿罗汉果即唯当
藏教馀略不指寂照则十仙之中自具四教谓净
名梵志求法佛说舍故不造新是人能知常与无
常梵志云巳知巳解佛徵云何知解答云故名无
明与爱新名取有若人远离无明爱不作取有真
实知常无常半月后得罗汉果即藏教也须跋陀
罗求法佛答一切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实
相乃至三乘观故得三乘菩提即通教也弘广婆
罗门问法佛答云八圣是真涅槃是常如一城无
孔窍唯有一门其守门者聪明有智善能分别可
放则放可遮则遮城喻涅槃门喻八正守门喻佛
婆罗门言如来善说微妙法义我今实欲知城知
道自作守门乃至此贤劫中当得作佛此别教也
犊子梵志问法佛答若人修习止观得十地乃至
首楞严三昧(此云一切事竟楞严抄云此之三昧能观三科七大等诸法皆如来藏故
云尔也)无上菩提此圆教也。】

「疏又更以四种化仪收之者上以义类分判一代时
教今又判一代时教有四种化生仪轨法式此总判
部帙渐说顿说等言收之者以此四仪收前四教故
卷二十 第 241b 页
顿仪收圆别二教馀三仪各具收四教然智者于妙
玄初亦同南中诸师唯立顿渐不定三教后方开于
不定复成秘密故有四义问探玄云一三藏教亦名
小乘教二通教亦名渐教三别教亦名顿教四圆教
亦名秘密教其故何耶答复是一理亦但傍义立名
虽有六度菩萨说在小乘故从藏入通名渐别望直
入大乘名顿圆以声闻如聋如盲故名秘密无执一
文为定也。」

【钞二始从鹿苑终至鹤林三乘一乘并称为渐者
此与四教仪异彼云渐教者即以阿含方等般若
为渐教不至法华说法华云开前顿渐会入非顿
非渐等今钞意者天台顿渐二仪既用前刘公等
义刘公所立渐义本如是故又况智者妙玄第十
释渐教相云如涅槃经十三云从佛出十二部经
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从方等出般若〕)
从般若出涅槃如此等意即是渐教相也又始自
人天二乘菩萨佛道亦是渐也即以五味皆名为
渐故至涅槃皆称渐教不入则四化仪教收经不
尽也。
▲钞然此二教下问此顿渐二教本是刘虬
所立何故疏云同前岌公故此答也意云以南中
诸师于顿渐外加不定以为三教巳复于渐中开
之初开有三(对唐三藏等故云初开之)谓有相无相常住即是
岌公所立此开渐仪中所收藏教同彼有相通教
同彼无相别圆同彼常住以常住教有圆融历别
卷二十 第 241c 页
二仪故刘虬所立顿教岌公亦许立之若指刘公
顿义可同渐中既分五时义乃多别故云渐顿如
前岌公或可刘公唯顿渐二教岌公兼有不定今
天台亦有不定故唯指同岌公顿渐也立不定教
唯有多师然渐中开合岌公首有名字故指同也。

▲钞而与前不定不同者前约时前后大小不定
此约随说一法二根互闻不同即本质教不定大
定小二根互知影像亦不定也互不相知者但影
像教上有秘密之义也问若大小互之何有别教
答闻小者但总相知彼人闻大何能委知其法门
纵许皆知自亦无分问大小互不知何有通教答
闻大者一类通教法门不遮广慧二乘亦修学故。

▲钞大师判教本意如是者以荆溪禅师巳来但
以法华为非顿非渐故于今宗大师本意也后来
宗徒失天台之本意也致使四仪不收尽一代时
教也。
▲钞又詺圆教亦名为顿者此约化法中圆
即顿以非渐次历别为顿即圆融之义名钝故彼
释名云圆谓圆明乃至圆顿(同前)故名圆教若化仪
中顿不得即圆唯是顿义也言止观云者證成圆
即是顿以彼立三重止观一渐次二不定三圆顿
释第三云菩萨闻圆法起圆信立圆行住圆位以
圆功德而自庄严以圆力用建立众生等皆华严
贤首品意也。
▲言华严为顿顿者上顿字化仪下
顿字化法圆即是顿义也。
▲法华名渐顿者渐字
卷二十 第 242a 页
化仪顿字化法亦圆即顿义也以是下释成可知
然法华补注义师破此义云根本闻是法华一乘
圆顿止观清凉弃之别立华严名为顿顿形斥法
华谓之渐顿遂立三重止观之外别立一种顿顿
观门乃弃于法华根本之实而随华严兼别之权
抑实扬权何有利益以天台判四时顿渐并是所
生枝末之法清凉不晓却立华严以为顿顿岂非
乃是随于末见耶又华严历别及以圆融经文显
然妄谓顿顿一槩圆融法华开显微妙一乘谬言
渐顿劣于华严(上全是彼破文)会解评曰义师为曾见此
中顿顿义故作此破者是不晓清凉之意可谓大
无识度也若曾不见此文而破者妄生破斥无根
之谈是可笑也此中清凉出汝天台大师之本意
何曾自教中别立顿顿观门顿顿观门却是汝自
宗立也若清凉自宗华严圆教具圆融行布同别
二门十十无尽汝宗三观三谛之圆尚但唯得同
之一门况欲与之齐耶今明顿顿是汝宗大师本
意以汝后人不识汝大师本意以法华为非顿非
渐故特出大师本意尔何以妄救耶又汝若以华
严为末者玄义辨二经十异竟结云种智法界等
无差别岂以华严法界无末耶又智者既以华严
为顿教馀经为渐教开顿说从华严开出渐教令
渐入顿会渐还入顿教即法华也又判渐教五味
皆渐涅槃在法华之后说正当第五味岂非法华
卷二十 第 242b 页
亦渐耶若法华非渐属何化仪所收若言化仪唯
收枝末者则四仪有摄经不尽之失法华亦有无
化仪失也当亡情体之。】

「疏义似小滥者约刊定意教义实有滥约下会通故
云似也。」

【钞特违至教失者即法华云不得亲近小乘三藏
学者。

钞文有四节下一出三藏下通滥涉大乘失特违
至教失二立三藏下称通滥涉大乘失及不定失
三明后三下通大无三藏失四明不名下别通不
名小乘难也巳知总意次别消文。
▲言滥涉之失
不在于巳者此但假设出意若作此救亦未免过
故前云正许初失以难中故今推过不在巳者以
依二论故。
▲若有难言下二师异说一云言随自
宗者随小乘自宗随他宗者随大乘他宗以大乘
傍呼彼小乘名三藏非共许名也一云自宗即大
乘自宗呵彼之语名为小乘他宗即是小乘随他
小乘宗中赞美之言故云三藏既大乘随小乘云
三藏则非大小共立三藏名也二释之中前解似
胜若依后义则不成难大乘既随小乘他宗名三
藏小乘自论亦名三藏岂成违耶今以大乘名三
藏者是随他大乘中宗说岂小乘自宗亦名三藏
耶故成难也思之故今答意云若智论中三藏名
是随大乘他宗名尔成实论是小乘云何亦言我
卷二十 第 242c 页
今欲说三藏中实义此三藏名岂是随他大乘宗
耶由此义故滥涉之失亦不在巳。
▲言即由上义
不违至教者即由上智论及成实论皆但云三藏
无小乘言故不违法华至教也或法华言小乘三
藏亦但如智论随自他宗立名非是以小乘言拣
异大乘故不违至教也。
▲言以罗什等者问上说
智论随自他宗何干法华而会云不违至教耶故
此答也或可唯依智论随他宗云三藏今欲成文
故加小乘尔问为欲成文何不加于三藏之义而
特加小乘二字耶小乘之过下答也不诃所诠三
藏但责狭小之心故加小乘二字尔。

钞亦犹五尘皆色等者五尘通具变碍义故总称
色也而眼所缘者是可见有对由粗显故独得总
名馀者是不可见有对等不显著故各受别称。

钞言即涅槃第二等者彼经云譬如国王闇钝少
智有一医师性复顽嚚而王不别厚赐俸禄疗治
众病纯以乳药亦复不知病起根源虽知乳药复
不善解或有风病冷病热病一切诸病悉教服乳
复有明医晓八种术善疗众病知诸方药从远方
来却为王说种种医方王闻敬信旧医痴騃驱令
出国令众断乳以种种药疗治众病皆得安乐等。

▲钞狗等戒者下钞云十住毗婆沙云多知外道
有持牛戒者鹿戒者狗戒者马戒者象戒者释曰
此皆外道所持恶戒通由二因生此妄计一由天
卷二十 第 243a 页
眼见有众生从鸡狗等即生天上故二由非理寻
思妄生此计婆沙一百四十四有二外道一名布
刺拿憍雉迦受持牛戒二名颇制罗栖你迦受持
狗戒二人异时往诣佛所种种爱语相慰问巳时
布剌拿先为他问此栖你迦受持狗戒修学巳满
当生何处世尊告曰汝止莫问复再三请佛以慈
悲告言谛听受狗戒若无缺犯当生狗中若有缺
犯当堕地狱闻佛语巳悲泣哽噎不能自胜世尊
告曰吾先告言止不须问今果怀恨时布刺拿白
言不以此人当生狗趣故我悲泣然我长夜受持
牛戒或恐亦当尔耶唯愿大悲为我宣说世尊告
(准前应知)此等皆由不了真道婆沙又问云何受持
狗戒牛戒名无缺犯答一如狗法一如牛法名无
缺犯也。
▲钞十善道者不杀不盗不邪染不妄语
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嗔不邪见钞九十
五种者萨婆多部律说外道六师各有十六种所
学法一法自学馀十五种各教十五弟子师徒合
有九十六外道一种顺正故言九十五种也即九
十五种外道所说鬼神之法皆从邪定而起或于
定中知世凶吉现神变相也。
▲钞四无量者即慈
悲喜舍此四定为生色界因亦能发天眼天耳它
心宿住神境五通也。
▲钞言因身边见下执五蕴
身为我我所是名身见执身常断是名边见由计
我身既有断常故起断见拨无因果也次正慧中
卷二十 第 243b 页
见我身而有断常必有因果相生故起世智说有
因果也然上旧医各有邪正三学者全乖正理名邪
似邻内教名正智论云十善戒佛不出世世常有
之故名旧戒凡夫亦修八禅故名旧定等对今佛
出故称旧也。
▲钞言即是新医从远方来者(经文如上)
彼疏云明医喻佛能宣治法故说为医晓八术者
一知病体喻佛知烦恼轻重二知病因喻知烦恼
起因谓不正思惟及邪师教三知病相喻知烦恼
相如瑜伽说贪心即下慢心即上等四知病处喻
知烦恼起处谓顺逆境等五知病发时是如是病
喻知烦恼起时少时老时贫富寒热饥饱时六知
其药体喻佛知不净观等七知此药治如是病喻
如不净治贪欲等八知禁如是病忌如是食等喻
知不净观时不应取彼顺情境等善疗知方八种
差别如阿含中具说言从远方来者真理难见喻
之为远应能随感故名为来。

钞五种得戒者一善来得谓佛命善来比丘时尔
时得戒即尊者耶舍二见谛得谓五比丘一云此
时得二云见谛巳后为受从见谛为名初解为胜
受时未有僧故然唯初非后后巳有僧故三三归
得六十贤部共集受戒等部者类也此六十人是
尊者耶舍少小朋友闻尊者耶舍归佛出家遂亦
出家闻三归时即得具戒四八敬得即敬受八法
谓大爱道尼此时未有尼故唯此一人或及眷属
卷二十 第 243c 页
五百同得巳后不得以有尼故(八敬如前)五羯磨得此
云办事能成办一切比丘比丘尼僧事故即中国
十僧边国五僧羯磨方得戒也言一切律仪者律
者法也仪者式也无作有作者旧译也新云有表
无表依俱舍说一师云表色有变碍无表随彼亦
受色名第二师云所依大种变碍故无表业亦名
为色也涅槃云菩提王子意疑比丘善心受戒至
恶心时失比丘戒佛言戒有七种从于身口有无
作色以是无作色因缘故其心虽在恶无记中不
名失戒犹名持戒以何因缘名无作色非异色因
不作异色因果释曰此有两重答问之意前答不
失戒因因无表故后非异色因下自释无表得名
色所由言非异色因者明以色为因不是异色之
外别为因也言不作异色因果者特明作色果也
不作异色之外别物之果既以色为因不异色作
果故无表戒得成色也。
▲言如五部毗尼者如前
所引。

钞八背舍者一内有色外观色背舍二内无色外
观色背舍三净背舍身作證四无色定及灭受想
定为八背舍止观云断惑究竟名解脱若惑未尽
定未备但名背舍背者厌下地及自地净洁五欲
舍者舍是著心故或果中说因语八解脱为八背
舍义亦可通弘决十四云若言背舍解脱但名异
者乃成大妨违婆沙等故。
▲言九次第定者四色
卷二十 第 244a 页
四无色及灭尽定为九行者自试其心不令异念
得入于此功德心柔软善断法爱故能心心相次
如智论第二十四卷声闻法中说。
▲言发六神通
者百法钞云六通以慧为体故依定发也且初明
天眼天耳通者先要得四禅定修加行时于近色
声而作远想于远色声而作近想障内者作障外
解障外者作障内解问若尔应成颠倒答以不妄
分别实计为内外等故非颠倒由此加行极净修
持至成满位势力所引法尔便能依根发通见闻
障内障外远近色声二辨他心通者于加行时先
观他人善恶二色比拟他心善恶二事由此加行
极净修持势力所引至根本位若观他心时变起
依心相分即于如是相分之中便能达于他人之
心善恶等事三明宿住通者于加行时先要假想
于过去一生两生或大或小住胎出胎善恶等事
由此加行极净修持势力所引至根本位正发通
时法尔能现过去等相于相分中而能观达过去
一一生事四明神境通者于加行时想于自身如
同飞华轻举自在由此加行修持圆满势力所引
至根本定位任运复能发生神通飞腾虚空若铁
若金不能障碍五辨漏尽通者随三乘性于加行
位作四谛十二因缘三性三无性等观伏除二障
由此加行修持圆满势力所引后至根本定位任
运能生漏尽通法问如是六通于后四禅八定之
卷二十 第 244b 页
中是何等定能引发耶答有大小乘所说各别若
小乘说前五通依四禅根本定起以势力广大能
引发神通未至中间慧多而定少四无色定多而
慧少(又云发通必依止观均地欲界散地无劳简辨四禅定近分观多止少四无色地止多观少是
故唯依四禅根本又云欲界散地无通四禅近分无别处所无色界无色皆无眼耳通是故唯四根本也)
若漏尽通四禅根本未至中间下三无色皆能引
起皆许有无漏若大乘说前之五通与小乘同若
漏尽通上二界八地总有以有顶地游观无漏不
无等(问初禅有中间禅及未至近分何别答中间禅即大梵王天在有寻有伺地上无寻无伺地下
两中间故中间禅言未至定者即加行定未至根本故近分者亦加行定于根本分有通悦义故即初禅
未至近分体一义殊而有二名若二禅巳上但名近分不名未至巳有定故)。

钞身边二见者唯识云萨迦耶见谓于五取蕴执
我我所一切见趣所依为业等彼疏云具云萨迦
耶达利瑟致经部云萨是伪义迦耶是身达利瑟
致是见身是聚义即聚集假应言缘聚身起见名
为身见萨婆多云萨是有义迦耶等如前虽是聚
身而是实有身者即是自体异名应云自体见大
乘云僧吃烂提底萨便成移转义以心上所变之
法故言移转身见依五蕴起此我见诸见得生执
断常名边见。
▲言六十二见者对法第一云如计
色是我我是色色属我我在色中一蕴有四五蕴
有二十句三世各有二十为六十加身即我见我
异身见为六十二又计常无常等为六十二见。

言十一智者离世间品疏云一法智二比智二它
卷二十 第 244c 页
心智四世智五苦智六集智七灭智八道智九尽
智十无生智十一如实智止观云世智它心智照
俗八智观真如实智观中道问法华释签第四云
大品说十智小乘第十一智属大乘答此是局义
次云大小通立如实智今依通义故亦缘小乘中
道此是天台意也。
▲言三无漏根者回向疏钞引
俱舍说一未知当知根谓在见道八忍七智如苦
法忍与疑得俱未知苦谛名未知后至智位必当
知故名未知当知根如苦忍既尔馀七忍亦然中
间七智虽能證知良由知谛未遍中间起故亦名
未知当知于巳知根道有增上用见道引修道故
名根二巳知根从道类智巳去乃至金刚喻定皆
修道上下八谛总巳知竟无未曾知但为断除迷
事烦恼贪瞋痴慢四随眠故于四谛境复数起智
知名为巳知于具知道有增上用引无学故名根
三具知根在无学道谓尽智无生智作知巳巳知
之解故名为知有此知者名为具知于涅槃有增
上用由具知根(心得解脱心若解脱)方證涅槃故名为根。

钞法句经者后经六度皆融至空寂今唯證三学
但引二偈以證戒定耳如施云说诸布施福于中
三事空究竟不可得施福如野马忍度云若见嗔
恚者以忍为鞿鞅知嗔等阳焰忍亦无所忍进云
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
涯般若云森罗及万像一法之所印云何一法中
卷二十 第 245a 页
而生种种见一亦不为一为欲破诸数浅智之所
闻见一以为一其戒定二偈如钞言无智无得即
般若心经意也或暗用法句经一亦不为一即是
无智亦无得也。
▲言般若无知者即肇公般若无
知论意也既般若无知何有慧相可得。
▲言意融
三者融其执定相三故。
▲钞一一法门下此以三
学既皆不离法性又以一性统之三学中别明一
一法及自馀一一法岂定别耶亦不令其无碍以
是别教历别修故不同圆教明无碍故不同通教
融至空故不同藏教三学迢然故论云下起信论
也五欲谓色声香味触此皆能令有情起贪欲过
故名五欲以知等三句皆是解随顺等三句皆是
行也论中亦说六度今唯證三学但引三度也。

言等者等取诸经似此者故。

钞三僧祇劫者从初发四弘愿一未度者令度缘
苦谛二未断者令断缘集谛三未安者令安学法
也缘道谛四未得果者令得果缘灭谛且第一僧
祇如释迦菩萨从古释迦佛所(婆沙云过去久远人寿百岁有佛出
世名释迦牟尼刹帝利姓释种中生母名摩耶父名净梵子名罗侯罗所居之城侍者弟子出五浊时皆
如今佛时彼世尊化道有情恒涉道路为风所薄肩背有疾令阿难陀往陶师家求胡麻油及以煖水以
为吾涂洗时彼侍者至陶师家广赞佛德求索油水时彼陶师名曰广识办胡麻油及以香水为佛灌洗
风疾除愈佛为说法彼闻欢喜即发愿言愿我未来当得作佛名号眷属时处弟子如今世尊等无有异
彼陶师者即今释迦是也)至罽那尸弃此云宝髻佛值七万五
千佛初劫满离女身及恶道识宿命惟望二乘当
卷二十 第 245b 页
五停心总别念处以慈悲心行六度名外凡第二
僧祇自尸弃佛至燃灯佛值七万六千佛名劫(满得
受记当来作佛)当暖位解修六度名内凡第三僧祇自然
灯至毗婆尸此云胜观佛值七万七千佛名劫满
当顶位修六度故俱舍云八十中大劫(是劫有三无数一增
减为一中劫火灾坏世界时为八十中劫今此中劫有三无数故云三僧祗也)此后更有
百大劫修佛相好然释迦菩萨由精进故超过九
劫唯九十一劫修相好成(如契经说过去有佛号曰底沙有二弟子一名
释迦二名慈氏彼佛观二弟子谁根先熟慈氏先熟复观二人所化有情释迦所化先熟念欲令彼机感
相遇故舍二弟子入山后释迦寻见师龛中入火界定忘下一足经于七日说一偈赞云天上天下无如
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由此精进超过慈氏九劫但九十一劫成佛也)
言别修六度各有满时者如尸毗王代鸽檀满(依贤
愚经毗首天化为鸽帝释化为鹰逐鸽至尸毗王前入腋下鹰索鸽王割肉代之与鹰转秤转重王割肉
无吝天复本形验知将来必当作佛故)普明王舍国尸满(此依仁王经说若智
论乃是须陀摩王即华梵之异尔此王持戒常依实语欲出游观始至城门有一净行来乞王曰待我还
国时有马王名曰鹿足与山神誓取千王唯少一王飞来捉王将去时王涕泣鹿足语曰汝大刹利人何
故泣耶王曰我不畏死以不曾妄语适来出城许一净行施今失信矣鹿足放令还七日复来鹿足〔坐〕信
即放千王也)羼提仙人为歌利王割截无恨忍满(如常可知)
大生太子抒(神与切训除也酌也酌海水也)海进满(即大施太子为国人民入
海采宝得如意珠海神因其寝卧夺珠还海太子发愿抒海求珠以济众生诸天问之答以生生不休息
诸天念其精进故助其神力抒大海水减半龙即还珠)尚阇黎鹊巢顶上禅
满(螺髻仙人名尚阇黎此仙人得第四禅无出入息端坐一树下兀然不动鸟见不动谓之是木于顶
上生卵仙人定起乃觉其鸟生卵顶上即思惟曰我若起行鸟母不来卵必破坏乃再入定鸟子飞去方
起游行也)
劬嫔大臣分阎浮提七分息诤智满(具云劬嫔陀婆
卷二十 第 245c 页
罗门大臣分阁浮提大地作七分若干城邑聚落村民尽悉皆作七分)即菩萨大心
思惟分别也此是事禅智但能伏惑故此六度满
望声闻位是下忍位也。
▲言皆是有漏者以三祇
六度满望声闻位方当下忍位次入补处生兜率
天托胎出家降魔安坐不动为中忍次一刹那入
上忍皆是有漏故云未入见道。
▲言以无常狼者
此约喻显法毗奈耶杂藏事云昔有国王号曰重
兴曾于一时欲试诸臣谁有智慧便以诸羊人与
一口敕令看养肥盛其肉不得有脂诸臣无智皆
养令肥时有一臣名为大乐颇有智能与羊饮食
食令其饱然后刻木以为豹狼时来恐怖羊虽得
食而肥怖故乃无脂也法中菩萨亦尔以无常苦
空狼令结使脂消诸功德肉肥能伏惑障皆名有
漏。
▲言直至菩提树下等者以降魔安坐巳在树
下次进一刹那入世第一位即发真无漏见道成
佛也准俱舍婆沙意云谓下八地修惑初修禅时
先巳断竟唯非想一地九品见思全在故入无漏
见谛时与见惑一时顿断也十六心断见惑十八
心断非想一地思惑故合三十四心一坐之间故
名一时若智论云下地诸惑因时未断至树下时
乃以九地九品思惑通名一九下八地俱生惑虽
六行事观伏犹未名断故三藏菩萨位同凡夫以
九无间九解脱合为十八见道中八忍八智合十
六心成三十四心今准俱舍等说也兼智论意故
卷二十 第 246a 页
有等言以前言皆是有漏密显智论意也若因中
巳断下八地思惑岂皆有漏耶故双存二意言涅
槃中下第二十一卷詺二乘执此为实成故云二
乘曲见也。】

「疏故藏通别圆之义下此由四教立义名定如三藏
正目初教馀三教皆有戒定慧故如无生理正是通
教别圆亦显此故如道种智是别教馀教皆有此智
故如一切种智是圆教馀三亦说故但名同随教诠
显义别故四教名义不得互显也大意如此。」

【钞虽有同禀等者虽同禀无常乍似通教愚法二
乘闻无常一生得发真智断结乃至便入涅槃可
是禀教见无常理藏教菩萨三祇犹不发智断结
岂见无常之理故虽皆无常通义不成。
▲言虽为
菩萨别说下谓虽明菩萨四弘六度有似别教而
不诠如来藏恒沙功德之别理不断所知障之别
惑由依生灭四谛之理起于智解断烦恼障何得
名别教。
▲言虽说一切种智下谓虽说此智而不
得因果无碍故又但照真俗各别不能无碍契于
中道故何得名圆故止观云三藏但明二谛菩萨
初心中缘真伏四住(见一切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初一三界分
别后三如次三界俱空也)令烦恼脂消功德身肥百劫种相好
获五通得法眼照俗后三十四心断见思但有中
道谛名无别体。
▲钞虽说三藏下有定戒慧三名
异故而融至空寂无三迢然故。
▲言巳得故者谓
卷二十 第 246b 页
前三藏教巳立其名故或依渐仪从藏入通故云
巳得即从新得之胜彰名虽说道种智而只照界
内有漏俗谛假有不照如来藏恒沙出世功德故
虽说一切种智而只照俗有真空之二谛不照契
中道不思议之二谛故亦不因中即具一切种智。

▲钞虽说二藏下亦有三藏名故而恒沙佛法皆
依法性无量戒定慧顺法性修异于小乘不契法
性名生灭三虽说无生空理有似通教而是不可
得空问通教空理岂许可得答彼不可得只是但
空今非但空二乘同见唯菩萨可證空性真胜义
故纂玄记云依四教所断之惑而说四空一藏教
由析法故名为断空二通教由体法故名但空三
别教由三观迢然故是不可得空四圆教由三观
一心故名不思议空虽说中道一切种智亦不许
因果圆融故。
▲钞虽说三藏下言皆约真如等者
虽有三藏之名皆约真如等性本具故浑无障碍
或称性修学亦三一无碍故虽有真空之理似于
通教而即佛性真空等故虽说历别阶位法门而
一位具足一切位故。

钞迷其行布谓为别教但取圆融以为圆教等者
下疏问云何为地前显圆融德地上行布彰劣耶
答显一乘故云何显耶三乘之位地前行布地上
圆融今一乘位地前地上俱有行布圆融若俱双
辨则前后不异若地前行布地上圆融则全同三
卷二十 第 246c 页
乘前浅后深又似行布圆融各别教行不知法性
教行非即非离故于地前但显圆融巳过三乘地
上多明行布以显超胜胜相云何谓贤位始终圆
融自在登地巳去则甚深言所不至若不寄位何
以显深不包三乘何以显广故虚空鸟迹迹迹合
空大海十德德德皆海地地之中具摄诸地功德
文文之内皆云若以殊胜愿力复过于此不可数
知刚藏俟五请方说世亲以六相圆融意在斯矣
又云地前乃我地之前安得云深异于地上此正
破天台也以彼不得华严一乘之意将圆融行布
离成二义故失圆宗。
▲钞若与之者下与者纵也
即将固夺之必固与之则别教之名行布之名不
同故云名异皆是历别之义故云义同故无大过
者此虽与之亦显非不有小过也此有二过所立
圆教不该行布但得圆融一过也华严本宗唯一
圆教而云兼别二过也。】

「疏唐初海东元晓者姓薛氏东海相州人也草发之
年慧然入法随师禀业游处不常勇击义围雄横文
阵仡仡然桓桓然进无前却彼土谓之万人之敌尝
与湘法师入唐厥缘既差息心西往(义湘乃海东华严初祖同晓入
唐夜宿古冢因达唯心故晓回国湘入唐往终南同贤首国师师至相传华严归海东大弘耳)无何
言语狂逸举措乖疏同居士人酒肆倡家若志公持金
刀铁锡或制疏以讲杂华或抚琴以乐祠宇或闾阎
寓宿或山水坐禅任意随缘都无定验时国王置百
卷二十 第 247a 页
座讲仁王遍搜硕德本州具以名望举进之诸德恶
其为人赞王不纳未几时王夫人脑婴肿医工绝验
祈祷无灵俄有巫觋曰苟遣人它国求药方瘥王发
使泛海入唐求医溟涨中忽见一翁由波跃出登舟
邀使入海见龙王名铃海谓使者曰汝国夫人是帝
青第三女也我宫中先有金刚三昧经今托仗夫人
之病为增上缘欲附此经彼国流布于是特三十来
纸重沓散经付授使者复曰此经处渡海恐罹魔事
今持刀裂使者腨肠而内于中用腊纸誊之以药传
之其腨如故龙王言可令大安圣者铨次缀缝请元
晓法师造疏解释夫人疾愈无疑龙王送出海面正
遇入唐船回遂登舟归国王闻欢喜乃召大安圣者
粘次焉大安不测之人也形服特异每在市廛击铜
钵唱言大安大安之声故号之也安曰速将付元晓
讲得馀人则否时晓在湘州谓使者曰此经以始本
二觉为宗为我备角乘将按几在两角之间置其笔
砚始终于牛车上造疏成五卷又造略疏三卷于黄
龙寺敷演王臣道俗云拥法堂乃宣吐有仪解纷可
则复唱言曰昔日采百椽时虽不预会今朝横一栋
处唯我独能时诸名德俯颜惭色伏膺忏悔焉初晓
示迹难知化人不定或掷盘而救众或噀水以扑焚
或数处现形或六方告灭亦杯渡志公之伦也探玄
记云元晓法师造此经疏立四教等言四谛缘起经
等者即四谛经也各一卷等馀小乘经诠生空理者
卷二十 第 247b 页
也。

疏大同天台等者前二依天台藏通而小异但合别
圆者以天台以华严兼别今晓公以华严总名为满
即总是圆满义也其梵网名一乘分是晓公新加故
云大同也。

疏非谓此四下以法海无边合见闻者犹一滴耳善
哉大常斯言无过四贤首弟子等者涅槃疏云学在
我后名弟德从师生名子传云释慧苑京兆人也少
而秀异蔚有茂材厌彼尘寰投于净域礼华严宗法
藏为师陶神练性未几深达法义号上首门人也有
勤无堕内外该通华严一宗尤成精博等。

疏四者初心菩萨者彼论具云四者初发菩提心菩
萨即三种空乱意菩萨一有法断灭后时得涅槃二
以空为有三离色等法别更有空皆失空如来藏修
行等。

疏二谓小乘等者彼以不变为一分随缘不变为具
分生空为半字二空为满字是则第二教于一分不
变中唯得生空半字第三具明二空为不变满字未
许随缘复名一分则二三两教一分之言虽同而不
变一分中半满宽狭有异第四具明随缘不变并二
空理故云具分及满也言广如彼说者即刊定记也。」

【钞彼疏又明等者由所诠义别能诠成异言次一
法性分显者生空不变一分显故三即分隐者二
空随缘不显故四即全显不变随缘故问法性是
卷二十 第 247c 页
一云何分四教耶法性虽一下答也言若约乘下
以乘收束言多同光宅者二三两教皆三乘故四
即一乘此约根与所诠法性而立彼约时及乘立
故小异也。

钞九流七经者九流如前七经者古以易书诗礼
乐春秋为六经至秦焚书礼乐经亡今以易书诗
礼春秋为五然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曰三礼春秋
有左氏公羊谷梁三传通为九经今云七经者应
开三礼为三合三传为一故有七经也或可于五
经之上加孝经论语也。
▲钞或十宗等者法苑中
依瑜加显扬叙外道有十六宗今脱其六字或可
十一宗以下合九十五种外道通为十一宗也一
数论宗二十五谛等二胜论宗六句法等三涂灰
外道并诸婆罗门共计自在天是万物之因四围
陀论师计从那罗延天脐生大莲华华上有梵天
祖翁等五安茶论师计世间最初唯有大水时有
大安茶出生形如鸡卵金色后为二段上为天下
为地等六时散外道计一切物皆从时生七方论
师计方生人人生天地灭后还入于方等八路迦
耶论师计色心等法皆极微所作九因力论师谓
虚空为万物因等十宿作论师计苦乐报皆随往
日本业等十一无因论师计一切万物无因无缘
自然而生等具如下宗趣中明今举其大数云十
耳。
▲钞富单那此云满迦叶云饮光末迦梨云常
卷二十 第 248a 页
行不暂住故俱奢梨云牛舍母生处也删阇夜云
圆胜自称我最圆胜毗罗胝云空城母生处也阿
耆多云无胜弊衣者著粗弊衣故以名也迦罗鸠
驮云默领随人问也迦旃延云云剪发尼揵陀云
无系以裸形故是出家外道总名若提云亲友。

六师之计具如涅槃说彼云富楼那(即富单那也)说无
无黑业无黑业报无白业无白业报无黑白业无
黑白业报无有上业及以下业(即今无君臣父子等也)二末
伽梨说一切众生身有七分何等为七地水火风
苦乐寿命如是七法非化非作不可毁害如伊师
迦草安住不动如须弥山不舍不作犹如乳酪各
不诤讼若苦若乐若善若不善投之利刀无所伤
害何以故七分空中无妨碍故命亦无害何以故
无有害者及死者故无作无所记无听无有念者
及以教者常说是法(今云不由行业性自有之即七分定故不可改易也)
删阇夜说一切众生若为主者自在随意造作善
恶悉无有罪如火烧物无净不净(下取意引)如地普载
如水俱洗如风能吹乃至如秋髡树春则还生虽
则髡斫实无罪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此间命终还
生此间以还生故当有何罪一切众生苦乐果报
悉皆不由现在业果因在过去现在受果现在无
因未来无果以现果故众生持戒勤修精进遮现
果恶以持戒故则为无漏尽有漏业以尽有漏业
故众苦得尽众苦尽故便得解脱(似与下第六师义同此下第六
卷二十 第 248b 页
计却与今第三同未审以何处为定)四阿耆多说若自作若教化作
若自斫若教他斫若自炙若教他炙自害他害自
偷他偷自淫他淫自妄他妄自饮酒他饮酒自杀
一村一国以刀轮杀一切众生若洹河南布施河
北杀生悉无罪福无施戒等(此计无罪福应自苦行即得解脱也)
迦罗鸠驮说若人杀害一切众生心无惭愧终不
堕恶犹如虚空不受尘水有惭愧者即入地狱如
大水润湿于地一切众生悉是自在天之所作天
喜众生安乐天瞋众生苦恼一切众生若罪若福
乃是自在天之所为作云何当言人有罪福譬如
工匠作机关木人行住坐卧唯不能言众生亦尔
自在天者譬如工匠其木人者譬众生身如是造
作谁当有罪(由自在天作故言有无常定与今第五正同也)六尼揵陀说
无善无施无父无母今世后世无阿罗汉无修道
一切众生经八万劫于生死轮自然解脱有罪无
罪悉亦如是如四大河所谓辛头洹河博叉私陀
悉入大海无有差别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得解脱
时悉无差别(此却同今钞第三前第三却同今第六钞也)上依第六地
钞引也。

钞破后三教者但破第三教也约总相说故云后
三或可即后之第三教也言乃有二义者一若约
下以分破满正破第三教故意云涅槃满字具二
种满一生空法空义二不变随缘义今言唯有不
变一分不应言满也二有救言下遮救言空者所
卷二十 第 248c 页
谓生死下意显涅槃非唯以二空为满兼显妙有
随缘为满也则知涅槃半满有二用若对小乘以
生法空为半满若对权教菩萨则以空有具不具
为半满是则即刊定立半满唯约二空谓第二教
半唯约生空第三第四教满唯约二空故成违也。】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