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声¶ 第 185a 页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十四
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
「疏丸潜人无碍者从五至十前局后宽谓五局全身六
具分圆然唯局果七该因果然局于正八又通依然唯
局于因果依正九遍入生界则宽于前十则普该可知。」
【钞众生真心下以实教义喻别教义也故胜鬘经
者不变即随缘故不染而染随缘即不变故染而
不染也皆非妄心可拟并云难可了知真心如佛
随缘如入众生界等言若转以喻显者转将海波
之喻显实教法方将前法为喻喻别教义故云转
音声¶ 第 185b 页
喻若别是一喻喻佛入众生则一何须转字也思
之言此以众生下重显法喻也可知。
钞此以智身等者以智身别义潜入既尔證十身
通义理准应然问若融三世间十身是能潜入更
何有所潜入众生耶荅全此全彼故言佛身随化
文处盖多者如云普现一切众生前而恒处此菩
提座又云了知诸世间现形遍一切如此之文遍
于一经故云盖多今要其潜入义显故引出现品
文疏云大海潜益喻言八十亿小州者以四洲中
有八十亿个诸小旱滩谓之小洲也言又云众生
下疏中是义引经正云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
念有佛成等正觉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
正觉故等即它果在我之因非约因人自有佛性
此文正辨佛菩提故。】
「疏善化天王等者妙严品文即化乐天王也疏云乐
自变化作诸乐具而自娱乐又但受自化作不犯它
故名为善化小现大一现多无边品类一毛顿现故。」
【钞圆通无碍下先总出意若指相别说下别示其
相初总出意中言遮那佛等者全以四法界混融
总为佛身而无能融之者即前总彰大意中法界
无不包亦无能所包以无所不具义名为包也。
▲
钞若指相下别示其相初对全事全理故云全同
法身二中初义以真为一以应为多此通同教次
义唯就应中明一多自有二义初约一即是多言
之言此以众生下重显法喻也可知。
钞此以智身等者以智身别义潜入既尔證十身
通义理准应然问若融三世间十身是能潜入更
何有所潜入众生耶荅全此全彼故言佛身随化
文处盖多者如云普现一切众生前而恒处此菩
提座又云了知诸世间现形遍一切如此之文遍
于一经故云盖多今要其潜入义显故引出现品
文疏云大海潜益喻言八十亿小州者以四洲中
有八十亿个诸小旱滩谓之小洲也言又云众生
下疏中是义引经正云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
念有佛成等正觉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
正觉故等即它果在我之因非约因人自有佛性
此文正辨佛菩提故。】
「疏善化天王等者妙严品文即化乐天王也疏云乐
自变化作诸乐具而自娱乐又但受自化作不犯它
故名为善化小现大一现多无边品类一毛顿现故。」
【钞圆通无碍下先总出意若指相别说下别示其
相初总出意中言遮那佛等者全以四法界混融
总为佛身而无能融之者即前总彰大意中法界
无不包亦无能所包以无所不具义名为包也。
▲
钞若指相下别示其相初对全事全理故云全同
法身二中初义以真为一以应为多此通同教次
义唯就应中明一多自有二义初约一即是多言
音声¶ 第 185c 页
亦以体融者出所以也以一多之应全依真体真
体既融应亦融也又即下一应重化多应也故异
于前光明觉文證后义也。
钞即依即正下第三对也亦有二义初义如前因
中约体四句处明通同别二教意今取别教义也次
义约融三世间说而云等者等众生世间皆约正故。
钞證法成人者由證无漏法成菩萨等人故法即
人佛既以法为身故人即法也。
钞不离菩提树下前一多应身明互即此以身约
处明相即言既亦下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
菩提座故又即此下前约一佛上论今约多佛上
论以诸佛如众灯光互无碍故自它不定异故。
钞即非情者下有四所以一者同色性故起信论
云色性智性无二性故二者以有情佛身作非情
河池等故此同前依正无碍中又此身云作一切
器世间等故三非情之法是有情佛体也初约性
同次约相同三约体同(体通事体非唯约性也)四蕴界入等若
虚空故者三科等情缘生无性同虚空故情即非情。
钞即深即广下自有二释初身同空无相故深同
空包色相故广次义合前深广为广离广相故深
问明品下疏云初句总标体深次句分量广大次
句释上广后句释上深然有三义一约一切众生
即如来藏更何所入二约理则非即非异故云入
无所入三约心境心冥真境故说为入若有所入
体既融应亦融也又即下一应重化多应也故异
于前光明觉文證后义也。
钞即依即正下第三对也亦有二义初义如前因
中约体四句处明通同别二教意今取别教义也次
义约融三世间说而云等者等众生世间皆约正故。
钞證法成人者由證无漏法成菩萨等人故法即
人佛既以法为身故人即法也。
钞不离菩提树下前一多应身明互即此以身约
处明相即言既亦下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
菩提座故又即此下前约一佛上论今约多佛上
论以诸佛如众灯光互无碍故自它不定异故。
钞即非情者下有四所以一者同色性故起信论
云色性智性无二性故二者以有情佛身作非情
河池等故此同前依正无碍中又此身云作一切
器世间等故三非情之法是有情佛体也初约性
同次约相同三约体同(体通事体非唯约性也)四蕴界入等若
虚空故者三科等情缘生无性同虚空故情即非情。
钞即深即广下自有二释初身同空无相故深同
空包色相故广次义合前深广为广离广相故深
问明品下疏云初句总标体深次句分量广大次
句释上广后句释上深然有三义一约一切众生
即如来藏更何所入二约理则非即非异故云入
无所入三约心境心冥真境故说为入若有所入
音声¶ 第 186a 页
境智未亡岂得称入实无所入方为真入即广之
深本超言念即深之广安测其涯出现品云下疏
云虚空周遍喻况周遍十方身言非至下亦出现
文具云非至非不至虚空无身故疏云由无身故
无可至亦以无身无所不至如色中空空若有身
身即质聚便碍于色如铁入水水不入铁今由无
身遍入色中法准喻知言又如虚空下亦出现品
义即广也等字等取次经云而彼虚空无有分别
亦无戏论即身义也或上云非色亦深义等即内
等故合中经云佛身亦复如是以智光明普照一
切众生令世出世善根皆得成就广也佛身无分
别亦无戏论深也又妙严品下疏云初二句遍四
法界则十身皆遍言无穷尽者一出现无尽若高
山之出云二非灭尽法犹虚空之常住广也次句
由无性故不可取为一异俱不俱等深也后句寂
无寂相不碍大用故深也内同真性不碍外应群
机故广也。
钞若以佛身上等者菩提愿化力四皆化身摄意
生身约一往说亦属化(今约此义乃属化)若如上引配论
意通它受用相好身若别配者唯是实报以约无
边相海故今约通义故通化身以三十二相亦相
好故福德亦通三身今据一理故唯报化智身义
通三者是四智故即理之智故义通三身若取配
本佛以大圆镜平等性智亦本有故唯局法报也
深本超言念即深之广安测其涯出现品云下疏
云虚空周遍喻况周遍十方身言非至下亦出现
文具云非至非不至虚空无身故疏云由无身故
无可至亦以无身无所不至如色中空空若有身
身即质聚便碍于色如铁入水水不入铁今由无
身遍入色中法准喻知言又如虚空下亦出现品
义即广也等字等取次经云而彼虚空无有分别
亦无戏论即身义也或上云非色亦深义等即内
等故合中经云佛身亦复如是以智光明普照一
切众生令世出世善根皆得成就广也佛身无分
别亦无戏论深也又妙严品下疏云初二句遍四
法界则十身皆遍言无穷尽者一出现无尽若高
山之出云二非灭尽法犹虚空之常住广也次句
由无性故不可取为一异俱不俱等深也后句寂
无寂相不碍大用故深也内同真性不碍外应群
机故广也。
钞若以佛身上等者菩提愿化力四皆化身摄意
生身约一往说亦属化(今约此义乃属化)若如上引配论
意通它受用相好身若别配者唯是实报以约无
边相海故今约通义故通化身以三十二相亦相
好故福德亦通三身今据一理故唯报化智身义
通三者是四智故即理之智故义通三身若取配
本佛以大圆镜平等性智亦本有故唯局法报也
音声¶ 第 186b 页
有本云局唯报身以化身但是成所作智所现影
像法身是所證理能所别故不取也然馀教三身
有所局故不摄十身今约当教有所通故能摄十身。
钞如来身通三身者具前十身故智身亦通三身
者具四智故法身虽通教理行果然皆是法虚空
虽通事空理空并是法也故当法身言馀六通法
化下法身是众生身等六身真体性故即法身随
物随情应现国土等六身故即化身此化身义有
异馀宗然上三十互摄各据一理如此配摄理实
二种十身每一各具三身方为尽理。
钞即以无障碍等者此以佛为门全收一切而不
妨碍有所说之法化根等若以教为门则未有一
法而非教体等。
钞会起信唯识等文者等取对法并地经地论等
也一段钞文科分为二。
* 初贤首释为它报(二)
* 初释起信(三)
* 初起信本文明二报(二)
* 初标(二)
* 初自报身(起信)
* 后它报身(于色)
* 后释(二)
* 初自报身(谓以)
* 后它报身(自然)
* 二疏引地论释二报(二)
* 初释自报(藏和)
* 二释它报(二者)
* 三问答别会它报(二)
* 初问(自问)
* 后答(二)
* 初正解(二)
* 初汎分十地(一义云)
* 后正要第十(然第)
* 后指繁(二)
* 初正指繁(馀义)
* 后钞补释(天宫)
像法身是所證理能所别故不取也然馀教三身
有所局故不摄十身今约当教有所通故能摄十身。
钞如来身通三身者具前十身故智身亦通三身
者具四智故法身虽通教理行果然皆是法虚空
虽通事空理空并是法也故当法身言馀六通法
化下法身是众生身等六身真体性故即法身随
物随情应现国土等六身故即化身此化身义有
异馀宗然上三十互摄各据一理如此配摄理实
二种十身每一各具三身方为尽理。
钞即以无障碍等者此以佛为门全收一切而不
妨碍有所说之法化根等若以教为门则未有一
法而非教体等。
钞会起信唯识等文者等取对法并地经地论等
也一段钞文科分为二。
* 初贤首释为它报(二)
* 初释起信(三)
* 初起信本文明二报(二)
* 初标(二)
* 初自报身(起信)
* 后它报身(于色)
* 后释(二)
* 初自报身(谓以)
* 后它报身(自然)
* 二疏引地论释二报(二)
* 初释自报(藏和)
* 二释它报(二者)
* 三问答别会它报(二)
* 初问(自问)
* 后答(二)
* 初正解(二)
* 初汎分十地(一义云)
* 后正要第十(然第)
* 后指繁(二)
* 初正指繁(馀义)
* 后钞补释(天宫)
音声¶ 第 186c 页
* 二会唯识(二)
* 初彼为实报(唯识)
* 后会为它报(二)
* 初指为它报(此示)
* 后会为释报(唯识)
* 后清凉会为摄报(疏今)
钞功德成满者疏云因位穷也钞云巳具佛德进
同佛位故。
▲钞于色究竟下疏云果位彰也钞云
现十重报化万类生彰表果位堕在佛数言一切
世间最高大身者急备录云色究竟天身量一万
六千由句(俱舍颂云色天瑜缮那初四增半半此上倍倍增唯无云减三谓色界十七天
初四天各半瑜缮那至第四天方二瑜缮那此上倍增者谓第五四第六八第七十六第八三十二第九
六十四第十合一百二十八由第十是无云天欲成都数故减三也则有一百二十五第十一有二百五
十第十二五百第十三一千第十四二千第十五四千第十六八千第十七一万六千然第十七即色究
竟天故身高一万六千由旬也)自在天身量三万二千由旬十地
菩萨为大自在天王身量倍增故故云最高大也。
▲钞谓一念相应慧者疏云一念始觉至心源时
契于本觉又无间道也钞云始本相应也言无明
顿尽名一切种智者疏云无明顿尽显照诸法名
一切种智又解脱道也根本无分别智也此释上
自报自利行满真实成佛不言方所。
▲钞自然而
有下彼科云利它德显疏云不待功用后得智利
他即释上它报。
▲钞地论者十地论也现报利益
者彼钞云于此身中二严自利功德圆成欲明因
圆处即自利之报也此自报实身无有方所由义
沉隐以因圆显果满也。
▲钞后报利益者彼钞云
依自利报起利它报故名后报谓依前因圆所显
* 初彼为实报(唯识)
* 后会为它报(二)
* 初指为它报(此示)
* 后会为释报(唯识)
* 后清凉会为摄报(疏今)
钞功德成满者疏云因位穷也钞云巳具佛德进
同佛位故。
▲钞于色究竟下疏云果位彰也钞云
现十重报化万类生彰表果位堕在佛数言一切
世间最高大身者急备录云色究竟天身量一万
六千由句(俱舍颂云色天瑜缮那初四增半半此上倍倍增唯无云减三谓色界十七天
初四天各半瑜缮那至第四天方二瑜缮那此上倍增者谓第五四第六八第七十六第八三十二第九
六十四第十合一百二十八由第十是无云天欲成都数故减三也则有一百二十五第十一有二百五
十第十二五百第十三一千第十四二千第十五四千第十六八千第十七一万六千然第十七即色究
竟天故身高一万六千由旬也)自在天身量三万二千由旬十地
菩萨为大自在天王身量倍增故故云最高大也。
▲钞谓一念相应慧者疏云一念始觉至心源时
契于本觉又无间道也钞云始本相应也言无明
顿尽名一切种智者疏云无明顿尽显照诸法名
一切种智又解脱道也根本无分别智也此释上
自报自利行满真实成佛不言方所。
▲钞自然而
有下彼科云利它德显疏云不待功用后得智利
他即释上它报。
▲钞地论者十地论也现报利益
者彼钞云于此身中二严自利功德圆成欲明因
圆处即自利之报也此自报实身无有方所由义
沉隐以因圆显果满也。
▲钞后报利益者彼钞云
依自利报起利它报故名后报谓依前因圆所显
音声¶ 第 187a 页
自利之实报起利它后报故又穷未来际故名为
后言摩醯首罗智处生故者清凉释有二义一摩
醯首罗智自在故(即就摄报之身智自在故贤首品云摩醯首罗智自在大海龙
王降雨时悉能分别数其滴于一念中悉辨了即其文也又百福庄严经云如器界将成于第四禅降大
雨经五中劫不断水遍三千上至梵世如是雨滴大自在天王悉能得知则智弥广矣然此天何以为智
处耶以下天定少四空定多以四禅中定慧均等以是色界中极故为智自在天也)二摄报
智满成种智故(约未成佛但是十地摄报居彼天中智度巳圆故云摄报智满后于
彼天上成大菩提具足种智故为智处然论成佛通说有三一寄化显实在阎浮提即周法界二寄报显
实在色究竟成便遍法界三就实显实妙出三世不可定其时处身相今就中义)。
钞寄报十王显别十地者仁王经说十信菩萨铁
轮王王一阎浮提十住铜轮王王二天下十行银
轮王王三天下十回向金轮王王四天下初地阎
浮王王百佛土二地忉利王王千佛土三地夜摩
王王万佛土四地兜率王王亿佛土五地化乐王
王百亿佛土六地它化王王千亿佛土七地初禅
王王万亿佛土八地二禅王王百万亿佛土九地
三禅王王千万阿僧祇佛土十地菩萨四禅王王
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如来法界王王无量佛土说
一切法门彼经有十三法师兼信十四及佛十五
今此唯明十地故言十王。
▲钞当此天王者问作
此天王但是菩萨云何受佛位耶荅即转彼菩萨
身为佛身是第十重它报示成佛真佛成无方所
今在彼天有所化故是知天王身有二种一巳实
成佛化作天王转天王身而作第十种它受用佛
后言摩醯首罗智处生故者清凉释有二义一摩
醯首罗智自在故(即就摄报之身智自在故贤首品云摩醯首罗智自在大海龙
王降雨时悉能分别数其滴于一念中悉辨了即其文也又百福庄严经云如器界将成于第四禅降大
雨经五中劫不断水遍三千上至梵世如是雨滴大自在天王悉能得知则智弥广矣然此天何以为智
处耶以下天定少四空定多以四禅中定慧均等以是色界中极故为智自在天也)二摄报
智满成种智故(约未成佛但是十地摄报居彼天中智度巳圆故云摄报智满后于
彼天上成大菩提具足种智故为智处然论成佛通说有三一寄化显实在阎浮提即周法界二寄报显
实在色究竟成便遍法界三就实显实妙出三世不可定其时处身相今就中义)。
钞寄报十王显别十地者仁王经说十信菩萨铁
轮王王一阎浮提十住铜轮王王二天下十行银
轮王王三天下十回向金轮王王四天下初地阎
浮王王百佛土二地忉利王王千佛土三地夜摩
王王万佛土四地兜率王王亿佛土五地化乐王
王百亿佛土六地它化王王千亿佛土七地初禅
王王万亿佛土八地二禅王王百万亿佛土九地
三禅王王千万阿僧祇佛土十地菩萨四禅王王
不可说不可说佛土如来法界王王无量佛土说
一切法门彼经有十三法师兼信十四及佛十五
今此唯明十地故言十王。
▲钞当此天王者问作
此天王但是菩萨云何受佛位耶荅即转彼菩萨
身为佛身是第十重它报示成佛真佛成无方所
今在彼天有所化故是知天王身有二种一巳实
成佛化作天王转天王身而作第十种它受用佛
音声¶ 第 187b 页
身即是能化云即于彼身示成菩提等(贤首约此义也)二
者第十地菩萨未成佛摄报果作此天王即是所
化故云第十地寄当此王不尔谁是所化(清凉约此义)
今云示成菩提即取初义也。
▲钞天宫抄者寂照
云准慈恩传洛州天宫寺应是此寺法师所撰钞
也未见其本不敢详定四智圆满者即前释摩醯
首罗智处第二义也然全现行抄补别说有五义
一云以二乘人报化身为真佛不信别有圣人然
信第四禅是圣人生处欲令其知八相非真于彼
示成也二云由三灾不及故三云由欲界色界质
粗是有无色界都无色质是无表离有无契中道
故四云以摩醯首罗面有三眼表證三德涅槃故
五云下界慧多定少上界定多慧少表定慧平等
故。
钞唯识即实报成佛者然一节钞文诸释不同或
为天宫抄文补答前意便为会释唯识今详钞大
科云一会起信唯识即是大科会释之文也属天
宫钞之馀文殊失钞旨或以天宫抄亦是指辞曰
馀义(云云)今作二字即两点点也即四智圆满五
字连下唯识是今抄辞亦非正义既无补义引之
何为即下五字凭何而起无所系属故今详即下
五字是天宫抄补第二答唯识巳下即是疏主对
贤首起信会释唯识义也然有问云唯识之中以
为实报今释起信何为它报耶故此会也三段如
者第十地菩萨未成佛摄报果作此天王即是所
化故云第十地寄当此王不尔谁是所化(清凉约此义)
今云示成菩提即取初义也。
▲钞天宫抄者寂照
云准慈恩传洛州天宫寺应是此寺法师所撰钞
也未见其本不敢详定四智圆满者即前释摩醯
首罗智处第二义也然全现行抄补别说有五义
一云以二乘人报化身为真佛不信别有圣人然
信第四禅是圣人生处欲令其知八相非真于彼
示成也二云由三灾不及故三云由欲界色界质
粗是有无色界都无色质是无表离有无契中道
故四云以摩醯首罗面有三眼表證三德涅槃故
五云下界慧多定少上界定多慧少表定慧平等
故。
钞唯识即实报成佛者然一节钞文诸释不同或
为天宫抄文补答前意便为会释唯识今详钞大
科云一会起信唯识即是大科会释之文也属天
宫钞之馀文殊失钞旨或以天宫抄亦是指辞曰
馀义(云云)今作二字即两点点也即四智圆满五
字连下唯识是今抄辞亦非正义既无补义引之
何为即下五字凭何而起无所系属故今详即下
五字是天宫抄补第二答唯识巳下即是疏主对
贤首起信会释唯识义也然有问云唯识之中以
为实报今释起信何为它报耶故此会也三段如
音声¶ 第 187c 页
科言唯识即实报成者唯识第七云谓诸异生求
佛果者定色界后引生无漏彼必生在净居天上
大自在宫得菩提故彼疏云顿悟异生至八地要
生第四禅得胜身巳方受变易身故大自在天宫
者谓净居天上有实净土即自受用身于彼初起
證等据此即实报身也。
▲钞唯识为引下问彼既
它报唯识诸师何为实报耶答以二乘人取菩提
树下三十四心断结成佛者为实报今唯识为引
摄二乘令知彼取非真故且权指此为实报也。
钞今抄据二文之意者或起信地论为二或起信
唯识为二有以贤首天宫为二者非也天宫但释
贤首之馀文同贤首为一文也言十地经通云得
一切世间最高大身故十地论科为菩萨尽即第
十地疏云色形中最大故云高大故今解但是十
地摄报(十地疏云酬因名报因成纳果故名为摄)示成菩提非实果佛
现它报身以此经云以摄报多作此天王亦不必
作何定彼天成佛故云约摄报说又设居彼天智
度巳圆纵于彼天得成菩提具足种智亦是于十
地摄报之身得也评曰上释色究竟三师有异贤
首是它报慈恩是实报清凉是十地摄报唯识三
亦尔起信例应然。
钞十事功德者涅槃二十四说一供养功德二转
法轮功德三受持功德四修行二利功德五成熟
众生功德六承事功德七净土功德八不离功德
佛果者定色界后引生无漏彼必生在净居天上
大自在宫得菩提故彼疏云顿悟异生至八地要
生第四禅得胜身巳方受变易身故大自在天宫
者谓净居天上有实净土即自受用身于彼初起
證等据此即实报身也。
▲钞唯识为引下问彼既
它报唯识诸师何为实报耶答以二乘人取菩提
树下三十四心断结成佛者为实报今唯识为引
摄二乘令知彼取非真故且权指此为实报也。
钞今抄据二文之意者或起信地论为二或起信
唯识为二有以贤首天宫为二者非也天宫但释
贤首之馀文同贤首为一文也言十地经通云得
一切世间最高大身故十地论科为菩萨尽即第
十地疏云色形中最大故云高大故今解但是十
地摄报(十地疏云酬因名报因成纳果故名为摄)示成菩提非实果佛
现它报身以此经云以摄报多作此天王亦不必
作何定彼天成佛故云约摄报说又设居彼天智
度巳圆纵于彼天得成菩提具足种智亦是于十
地摄报之身得也评曰上释色究竟三师有异贤
首是它报慈恩是实报清凉是十地摄报唯识三
亦尔起信例应然。
钞十事功德者涅槃二十四说一供养功德二转
法轮功德三受持功德四修行二利功德五成熟
众生功德六承事功德七净土功德八不离功德
音声¶ 第 188a 页
九利益功德十成正觉功德准此则是第七功德
也言悉皆平等者诸佛所变纯无漏故皆称性故
言非但我今者即诸佛化身如众灯光不相障碍
随诸众生各见不同。
钞鸯崛摩罗此云指鬘经有四卷初卷中明舍卫
城北有村名萨那有一贫穷婆罗门女名跋陀罗
女生一子名一切世间现少失其父厥年十二聪
明慧辨复有异村名婆罗诃私有一旧住婆罗门
师名摩尼跋陀罗(下取意引)世间现从其受学师受王
请留其守舍师妇年少染心逼之世间现不受其
师妇自悬毁害师妇言世间现强逼师言汝巳为
恶当杀千人可灭汝罪即杀千人还归见师师怪
其存又令杀千人各取一指作鬘首冠唯欠一人
母为送食便欲害母世尊现前舍母趣佛为佛所
降广显深妙具如彼说言不言严净华藏等者五
段会教皆应说之。
钞通梵网等者等取仁王经也仁王受持品云尔
时月光心念口言见释迦牟尼佛现无量神力亦
见千华台上宝满佛是一切佛化身主(此应是舍那以旧翻
为净宝满即净义也)复见千华叶世界上佛其中诸佛各各
说般若波罗蜜(此与钞引梵网偈同但所说法异也)言周匝千华上
复现千释迦者千叶中每一叶是一大千世界一
尊千丈化身所王总有千尊千丈释迦每一大千
界有百亿阎浮提每一阎浮有一释迦是小化身
也言悉皆平等者诸佛所变纯无漏故皆称性故
言非但我今者即诸佛化身如众灯光不相障碍
随诸众生各见不同。
钞鸯崛摩罗此云指鬘经有四卷初卷中明舍卫
城北有村名萨那有一贫穷婆罗门女名跋陀罗
女生一子名一切世间现少失其父厥年十二聪
明慧辨复有异村名婆罗诃私有一旧住婆罗门
师名摩尼跋陀罗(下取意引)世间现从其受学师受王
请留其守舍师妇年少染心逼之世间现不受其
师妇自悬毁害师妇言世间现强逼师言汝巳为
恶当杀千人可灭汝罪即杀千人还归见师师怪
其存又令杀千人各取一指作鬘首冠唯欠一人
母为送食便欲害母世尊现前舍母趣佛为佛所
降广显深妙具如彼说言不言严净华藏等者五
段会教皆应说之。
钞通梵网等者等取仁王经也仁王受持品云尔
时月光心念口言见释迦牟尼佛现无量神力亦
见千华台上宝满佛是一切佛化身主(此应是舍那以旧翻
为净宝满即净义也)复见千华叶世界上佛其中诸佛各各
说般若波罗蜜(此与钞引梵网偈同但所说法异也)言周匝千华上
复现千释迦者千叶中每一叶是一大千世界一
尊千丈化身所王总有千尊千丈释迦每一大千
界有百亿阎浮提每一阎浮有一释迦是小化身
音声¶ 第 188b 页
则有千个百亿释迦也言本源卢舍那者以第二
重它报是千个大化及一千个百亿小化之源故
言亦不言下约文总拣也此经述下举况别拣也
即十定品云此菩萨摩诃萨有一莲华其华广大
尽十方际以不可说叶庄严等此是等觉菩萨莲
华以位中普贤即等觉故言十地菩萨之华等者
即十地品但语其量不言叶数经云其最后三昧
名受一切智职位此三昧现前有大莲华忽然出
生其华广大量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以众妙宝
间错庄严乃至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莲华以
为眷属尔时菩萨坐此华座身相大小正相称可
等言况如来耶者等觉十地之劣尚尔况如来之
胜莲华止千叶耶明知下定义也初定所为之机
二地戒度圆故以初地下定能为之佛此以义说
若经中不言初地百叶二地千叶等但云得百三
昧得见百佛知百佛身能动百佛世界能过百佛
世界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世界众生能住寿
百劫能知前后际各百劫事能入百法明门示现
百身于一一身能示现百菩萨以为眷属(初地既尔二地
至十地但增倍数皆有上事也)今以诸事例知初地百叶华二地
见千叶华等也然此所引钞文有数字传写差误
如三地应云百千叶(钞云万叶)八地应云百万三千大
千世界微尘数(钞云百千万)九地应云百万阿僧祇(钞云
百千万亿)言犹是略说者今以十地摄报果得不可说
重它报是千个大化及一千个百亿小化之源故
言亦不言下约文总拣也此经述下举况别拣也
即十定品云此菩萨摩诃萨有一莲华其华广大
尽十方际以不可说叶庄严等此是等觉菩萨莲
华以位中普贤即等觉故言十地菩萨之华等者
即十地品但语其量不言叶数经云其最后三昧
名受一切智职位此三昧现前有大莲华忽然出
生其华广大量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以众妙宝
间错庄严乃至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莲华以
为眷属尔时菩萨坐此华座身相大小正相称可
等言况如来耶者等觉十地之劣尚尔况如来之
胜莲华止千叶耶明知下定义也初定所为之机
二地戒度圆故以初地下定能为之佛此以义说
若经中不言初地百叶二地千叶等但云得百三
昧得见百佛知百佛身能动百佛世界能过百佛
世界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世界众生能住寿
百劫能知前后际各百劫事能入百法明门示现
百身于一一身能示现百菩萨以为眷属(初地既尔二地
至十地但增倍数皆有上事也)今以诸事例知初地百叶华二地
见千叶华等也然此所引钞文有数字传写差误
如三地应云百千叶(钞云万叶)八地应云百万三千大
千世界微尘数(钞云百千万)九地应云百万阿僧祇(钞云
百千万亿)言犹是略说者今以十地摄报果得不可说
音声¶ 第 188c 页
等叶望上所引受职中尚是略说尔明知梵网摄
二地也。
钞若直说下此中总有三例配释初三大直配三
身次依贤首体相二大为法身用大开报化然报
唯它报三清凉相大亦是自报身用中二义初纵
成它报后夺亦唯化大意如此对详可了(初后清凉义中
是贤首义)言随胜业约自体大用等者谓报化二随机
缘胜业现粗细二用也随地上机现细用即报身
随地前机现粗用即化身也有本云随染业幻者
彼钞云随所化众生染缘起利它之业幻作六根
境界等言体相二大俱名法身者以此宗如外无
智不立自报唯一法身也然清凉约真报故相大
为报身也。
钞拣滥者为拣权外立实滥于会权立实也汎言
三身随根约教权也体即十身何定权耶汎言十
身约教对它实也何碍三身岂定实耶或可约全
拣故三身权也约全收故三身即实若一向拣权
立实故失圆融宗也上皆随义会之就佛自体孰
可思议。
钞一此三昧是法体等者十住钞云一是所證法
体欲说此法要须心冥此体二拣异未證之人亦
许比量心合法故则是生灭下即净名经(彼疏云实相幽
玄妙绝常境非有心之所知非辩者之能言如何以生灭心行而欲说云乎)三绝思方
说亦通未證明要亡心方能契上所證法体之义
二地也。
钞若直说下此中总有三例配释初三大直配三
身次依贤首体相二大为法身用大开报化然报
唯它报三清凉相大亦是自报身用中二义初纵
成它报后夺亦唯化大意如此对详可了(初后清凉义中
是贤首义)言随胜业约自体大用等者谓报化二随机
缘胜业现粗细二用也随地上机现细用即报身
随地前机现粗用即化身也有本云随染业幻者
彼钞云随所化众生染缘起利它之业幻作六根
境界等言体相二大俱名法身者以此宗如外无
智不立自报唯一法身也然清凉约真报故相大
为报身也。
钞拣滥者为拣权外立实滥于会权立实也汎言
三身随根约教权也体即十身何定权耶汎言十
身约教对它实也何碍三身岂定实耶或可约全
拣故三身权也约全收故三身即实若一向拣权
立实故失圆融宗也上皆随义会之就佛自体孰
可思议。
钞一此三昧是法体等者十住钞云一是所證法
体欲说此法要须心冥此体二拣异未證之人亦
许比量心合法故则是生灭下即净名经(彼疏云实相幽
玄妙绝常境非有心之所知非辩者之能言如何以生灭心行而欲说云乎)三绝思方
说亦通未證明要亡心方能契上所證法体之义
音声¶ 第 189a 页
也言前约显实此约遮过者二师异释若寂照云
前即第一约直显所證之德此二三两义皆约遮
过同有非字故若指玄则云此唯拣别二及三也
以同有非字似重繁无别之过故偏辨耳前第二
表显此三遮显故不重也初义易知不须辨别无
非字故后释为正言然上三义下以绝思量故證
證则契于法体故云后后释于前前然上三义即
十地论意也四观根审法下十住钞云观根则识
病所宜审法则知药功力不观人根不应说法不
审而说理事或乖应病与药则得服行五散心不
能堪任诸佛加故言因缘和合者是入定之因缘
和合方能入定从定而起方可说故言六成轨仪
者十住钞云菩萨常定但为物轨菩萨将说尚须
入定况凡夫耶。
钞今疏含具者上悬释疏意此下方消疏文言含
前四意(标也)静者离思量(第三)鉴者證(能證也第二义)法体(第一
也)静鉴前理观机审法也(第四也)上依指玄若寂照
云静鉴前理一句唯含三意并前示轨后徒即第
六意为含四意静者离思量也(第三意)鉴者證法体
也(第一义举能證显所證也)静鉴前理观机审法也前字兼机
故(第四意)若但言前则观根也以前字含二义故云
兼根谓两兼故即第四意其第二意自在下文二
释之中寂照为正钞文隔断甚分明故若指玄意
分离钞文似穿鉴也然指玄破云寂照前四有第
前即第一约直显所證之德此二三两义皆约遮
过同有非字故若指玄则云此唯拣别二及三也
以同有非字似重繁无别之过故偏辨耳前第二
表显此三遮显故不重也初义易知不须辨别无
非字故后释为正言然上三义下以绝思量故證
證则契于法体故云后后释于前前然上三义即
十地论意也四观根审法下十住钞云观根则识
病所宜审法则知药功力不观人根不应说法不
审而说理事或乖应病与药则得服行五散心不
能堪任诸佛加故言因缘和合者是入定之因缘
和合方能入定从定而起方可说故言六成轨仪
者十住钞云菩萨常定但为物轨菩萨将说尚须
入定况凡夫耶。
钞今疏含具者上悬释疏意此下方消疏文言含
前四意(标也)静者离思量(第三)鉴者證(能證也第二义)法体(第一
也)静鉴前理观机审法也(第四也)上依指玄若寂照
云静鉴前理一句唯含三意并前示轨后徒即第
六意为含四意静者离思量也(第三意)鉴者證法体
也(第一义举能證显所證也)静鉴前理观机审法也前字兼机
故(第四意)若但言前则观根也以前字含二义故云
兼根谓两兼故即第四意其第二意自在下文二
释之中寂照为正钞文隔断甚分明故若指玄意
分离钞文似穿鉴也然指玄破云寂照前四有第
音声¶ 第 189b 页
六者难用前字今以钞文大段之前非六中之前
也又破云抄别牒静鉴前理一句如何含得第六
义耶以第六在于物轨句者今详虽别牒一句而
示轨一意在前巳释故兼前段为四意也智者详
之。
▲钞言佛加可知者即第五意易故不释。
▲钞
非證不说者寂照即第二意指玄反结第二意不
是正配第二今详前二正文是非證不说今钞亦
云非證不说何有反结义耶若以抄有亦字为非
正配者非是前文巳配今又配之为亦以对下进
显一义之亦故云亦也以两句疏文含二义故抄
作两释故云亦也指玄又以申二解故非正配者
前静鉴二字两用何亦正配思之。
钞第一会下具云入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
身三昧言普贤入者以说普法故显佛普德唯普
贤故心冥于境故称为入毗卢遮那者此云广大
生息慈悲无边故广智慧无上故大生相巳尽故
云生息涅槃云离有常住故名如来万德含摄是
谓藏身即出缠之法身也三昧此云等持远离沈
掉平等持心趣一境故又云正受不受诸受名为
正受又云正思瑜伽云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
境性故则无正不正亡思之思但为引于邪念又
不同于虚空无思强号为正思故若以光明遍照
解者毗卢遮那即能观大智如来藏身即所观深
理凡虽理有佛智方照又毗卢遮那亦通本有真
也又破云抄别牒静鉴前理一句如何含得第六
义耶以第六在于物轨句者今详虽别牒一句而
示轨一意在前巳释故兼前段为四意也智者详
之。
▲钞言佛加可知者即第五意易故不释。
▲钞
非證不说者寂照即第二意指玄反结第二意不
是正配第二今详前二正文是非證不说今钞亦
云非證不说何有反结义耶若以抄有亦字为非
正配者非是前文巳配今又配之为亦以对下进
显一义之亦故云亦也以两句疏文含二义故抄
作两释故云亦也指玄又以申二解故非正配者
前静鉴二字两用何亦正配思之。
钞第一会下具云入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
身三昧言普贤入者以说普法故显佛普德唯普
贤故心冥于境故称为入毗卢遮那者此云广大
生息慈悲无边故广智慧无上故大生相巳尽故
云生息涅槃云离有常住故名如来万德含摄是
谓藏身即出缠之法身也三昧此云等持远离沈
掉平等持心趣一境故又云正受不受诸受名为
正受又云正思瑜伽云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
境性故则无正不正亡思之思但为引于邪念又
不同于虚空无思强号为正思故若以光明遍照
解者毗卢遮那即能观大智如来藏身即所观深
理凡虽理有佛智方照又毗卢遮那亦通本有真
音声¶ 第 189c 页
实识知遍照法界义故斯即本觉迷而不知不得
其用唯佛觉此能无不为故云一切诸佛拣非凡
及因也显于依正离如来藏无别自体故入此也
(第一会说所信依正故也)。
▲钞第三会下法慧入者是众首故
显十住法慧能说故慧住深理寄圆说十心诣于
法云入拣异果定故云菩萨任性能知观解善巧
故名方便十住各摄多门善巧故云无量心。
▲钞
第四会下表说十行众德建立故拣因异果故曰
菩萨(下二准思)巧顺理事拣择无碍无心成事名善思
惟。
▲钞五金刚幢下表归向高出等故智即是体
谓根本智光有三义一智光前相如明得定等此
约寄位在贤终故二光即根本智用对治无明故
三光即后得智了所缘故二智无碍朗照法界故
此约金刚幢自体释之。
▲钞六金刚藏下表地智
善根坚实能坏一切难坏烦恼有坚利义如金刚
故含摄众德出生因果名藏智慧是体光明就用
照二无我證如名慧照事名智此二无碍见道能
破见惑乃至十地断无明故名曰光明大有二义
一拣异凡小地前菩萨故名为大二能断大惑證
大理成大果故名为大(前对它名大此当相名大)智与理冥云
入有本钞略无大字。
▲钞七如来自住下此会等
觉上同佛位与妙觉同会故佛自入住即入义经
云入刹那际诸佛三昧故即穷真源谓时之极促
曰刹那穷彼刹那时相都寂无际之际名刹那际
其用唯佛觉此能无不为故云一切诸佛拣非凡
及因也显于依正离如来藏无别自体故入此也
(第一会说所信依正故也)。
▲钞第三会下法慧入者是众首故
显十住法慧能说故慧住深理寄圆说十心诣于
法云入拣异果定故云菩萨任性能知观解善巧
故名方便十住各摄多门善巧故云无量心。
▲钞
第四会下表说十行众德建立故拣因异果故曰
菩萨(下二准思)巧顺理事拣择无碍无心成事名善思
惟。
▲钞五金刚幢下表归向高出等故智即是体
谓根本智光有三义一智光前相如明得定等此
约寄位在贤终故二光即根本智用对治无明故
三光即后得智了所缘故二智无碍朗照法界故
此约金刚幢自体释之。
▲钞六金刚藏下表地智
善根坚实能坏一切难坏烦恼有坚利义如金刚
故含摄众德出生因果名藏智慧是体光明就用
照二无我證如名慧照事名智此二无碍见道能
破见惑乃至十地断无明故名曰光明大有二义
一拣异凡小地前菩萨故名为大二能断大惑證
大理成大果故名为大(前对它名大此当相名大)智与理冥云
入有本钞略无大字。
▲钞七如来自住下此会等
觉上同佛位与妙觉同会故佛自入住即入义经
云入刹那际诸佛三昧故即穷真源谓时之极促
曰刹那穷彼刹那时相都寂无际之际名刹那际
音声¶ 第 190a 页
此就能入佛释所以此中特名刹那际者为显将
说等觉位故菩萨地尽唯有果累变易生死生相
未寂犹名识藏尚有刹那若以无间智觉心初起
心无初相远离微细念故即无刹那名刹那际此
是等觉言诸佛者若入此际即见心性常住名究
竟觉故云诸佛三昧此会亦说妙觉故。
▲钞八普
贤入者是会主故说普行故佛华严者万行披敷
严法身故即以法界行门心海为体三昧者理智
无二交彻镕融彼此俱亡能所斯绝故经说二千
行具因果故。
▲钞九如来下表證法界唯佛穷故
以定业用从喻为名展舒四体通畅之状即用之
体寂而造极则差别万殊无非法界即体之用不
为而普周故小大相参缘起而无尽故曰顿申自
在之义(前巳具引)钞未入位下以十信位性不定故犹
如轻毛于资粮等五位之中未入正信故言说世
间法者有二师义助正约馀教说人天因果尚须
入定况此经十信耶寂照则约此经然有二义一
约行布三贤有漏比观是外凡名世间故夜摩偈
赞钞云地前名世间登地为出世故以况圆融十
信为出世信该果海故下钞云约相名世间约性
为出世故二云初会世界成就等说众生业力所
感世界及华藏中杂染众生所居末刹有漏世间
尚须入定况十信中得灌顶而升位等甚深法门
耶三释随取但显文缺漏耳。】
说等觉位故菩萨地尽唯有果累变易生死生相
未寂犹名识藏尚有刹那若以无间智觉心初起
心无初相远离微细念故即无刹那名刹那际此
是等觉言诸佛者若入此际即见心性常住名究
竟觉故云诸佛三昧此会亦说妙觉故。
▲钞八普
贤入者是会主故说普行故佛华严者万行披敷
严法身故即以法界行门心海为体三昧者理智
无二交彻镕融彼此俱亡能所斯绝故经说二千
行具因果故。
▲钞九如来下表證法界唯佛穷故
以定业用从喻为名展舒四体通畅之状即用之
体寂而造极则差别万殊无非法界即体之用不
为而普周故小大相参缘起而无尽故曰顿申自
在之义(前巳具引)钞未入位下以十信位性不定故犹
如轻毛于资粮等五位之中未入正信故言说世
间法者有二师义助正约馀教说人天因果尚须
入定况此经十信耶寂照则约此经然有二义一
约行布三贤有漏比观是外凡名世间故夜摩偈
赞钞云地前名世间登地为出世故以况圆融十
信为出世信该果海故下钞云约相名世间约性
为出世故二云初会世界成就等说众生业力所
感世界及华藏中杂染众生所居末刹有漏世间
尚须入定况十信中得灌顶而升位等甚深法门
耶三释随取但显文缺漏耳。】
音声¶ 第 190b 页
「疏有不入者至文当辨者名号品疏问云云何不入
定答以未入位性未定故若尔后十定等岂散善耶
然说法之仪通有四句一定后说如诸会二说后定
如说无量义经巳入无量义处三昧三定中说如第
九会无出言故表唯證智能说一得永常不碍起用
故四不入说如此信中及第七会诸文非一第七为
表常在定故又入为受加彼不须加故说后入者说
在行故将起行故是故动寂唯物圣无常规(钞指向说唯向
十信不入义也)。」
【钞故下经云者即光明觉品如真应无碍中巳释
但此要无相不碍相义与前不同以经含多义故。
▲钞十地经云下下疏云證穷性相初半偈證体
无相次半偈起用相也合上二无相不碍相次半
偈用不离体相即无相后半偈体用泯绝以无相
之义亦不当情若见无相可得亦是有相以不能
亡情境牵心故岂是真无相耶真实无相宁容情
拟哉。
钞如说法华等者彼经云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
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而散佛上(即雨华也)普佛
世界六种震动(即动地也)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
东方万八千佛土等(即放光也)。
▲钞将说涅槃下即声
与光遍告也经云临涅槃时出大音声其声遍满
乃至有顶普告众生如来今日将欲涅槃一切众
生若有疑者今悉可问为最后问又于口放众光
音声¶ 第 190c 页
遍照三千大千世界遇者灭垢啼集双树彼疏云
面门放光多为授记下说众生皆有佛性悉当作
佛即普授记。
▲钞如说般若下经云出广长舌放
无量杂色光一一光中现宝莲华千叶金色严丽
鲜馨华台各有化佛说般若遍十方十殑伽沙世
界等。
▲钞六种震动者谓动遍动普遍动起踊震
吼击各如上三相疏云摇飏不安曰动自下渐高
曰起忽然腾举为踊隐隐出音为震雄声郁遏曰
吼砰磕发响曰击唯一方动直尔名动四方动名
遍动八方动名普遍动起等准知六中前三是形
后三是声各举初一故云震动胜天王梵天经说
所为有七一令诸魔怖故二为说法时大众心散
乱故三令放逸者生觉知故四令众知法相故五
令众生观说法处故六令成熟者得解脱故七令
随顺闻正法义故若约心地圣贤地法性地亦有
震动等义可以虚求。
▲钞华云香云等下疏云然
诸供养具皆称云者乃有多义谓色相显然智揽
无性从法性空无生法起能现所现迥无所依应
用而来来无所从用谢而去去无所至而能含慈
润霔法雨益万物重重无碍有云像焉。
钞现相品五相者一面门光相召十方众二眉间
光相示说法主三振动刹网以警群机四佛前现
华表说依报五白毫出众表教从佛流。
▲钞加于
妙德者即如来性起妙德菩萨也下疏云所以加
面门放光多为授记下说众生皆有佛性悉当作
佛即普授记。
▲钞如说般若下经云出广长舌放
无量杂色光一一光中现宝莲华千叶金色严丽
鲜馨华台各有化佛说般若遍十方十殑伽沙世
界等。
▲钞六种震动者谓动遍动普遍动起踊震
吼击各如上三相疏云摇飏不安曰动自下渐高
曰起忽然腾举为踊隐隐出音为震雄声郁遏曰
吼砰磕发响曰击唯一方动直尔名动四方动名
遍动八方动名普遍动起等准知六中前三是形
后三是声各举初一故云震动胜天王梵天经说
所为有七一令诸魔怖故二为说法时大众心散
乱故三令放逸者生觉知故四令众知法相故五
令众生观说法处故六令成熟者得解脱故七令
随顺闻正法义故若约心地圣贤地法性地亦有
震动等义可以虚求。
▲钞华云香云等下疏云然
诸供养具皆称云者乃有多义谓色相显然智揽
无性从法性空无生法起能现所现迥无所依应
用而来来无所从用谢而去去无所至而能含慈
润霔法雨益万物重重无碍有云像焉。
钞现相品五相者一面门光相召十方众二眉间
光相示说法主三振动刹网以警群机四佛前现
华表说依报五白毫出众表教从佛流。
▲钞加于
妙德者即如来性起妙德菩萨也下疏云所以加
音声¶ 第 191a 页
此菩萨者如名所显故性有二义一种性义因所
起故二法性义若真若应皆此生故亦有释云此
云妙德即是文殊说此法门加性起称此释无违
大理以文殊大智为能显普贤法界为所显共成
遮那之出现故亦是解行满故佛出现行也。
▲钞
白毫光明者白为众色之本毫即毛也依观佛三
昧经太子初生时舒长五尺树下之时舒长一丈
四尺五寸成佛巳后长一丈五尺色如珂雪皎洁
分明故。
▲钞初面门等者疏云面门即口言众齿
故表教道遐舒即教智光故言从佛口生者法华
云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故(上表教遍此表根胜)言
总处者口为说法处一切法门总从此演故又表
下约齿义明(上约口故)等者等取齿有四十问故。
▲钞
通表一乘下(以初会是总明九会皆然云通)于体不计有无二边
于义不著常无常等诸法相边于行不习苦乐二
边(断见计乐行常见计苦行)于道不住邪正二边正因邪说无
邪正不立故于人不执因果交彻故于教不说世
出世二边相待立故于谛不见真俗二边二谛非
一非异故于化不定权实二边权实相即故故佛
于眉间放光也。
▲钞为行本者智论云身得住者
皆由于足言信该果海下轮者圆无缺故。
▲钞足
指安住者足指拒地得住有力成位不退而行有
恒。
▲钞依行故者足上谓趺背行必动故背依轮
指得有用故表行信解而成用故。
▲钞膝轮等者
起故二法性义若真若应皆此生故亦有释云此
云妙德即是文殊说此法门加性起称此释无违
大理以文殊大智为能显普贤法界为所显共成
遮那之出现故亦是解行满故佛出现行也。
▲钞
白毫光明者白为众色之本毫即毛也依观佛三
昧经太子初生时舒长五尺树下之时舒长一丈
四尺五寸成佛巳后长一丈五尺色如珂雪皎洁
分明故。
▲钞初面门等者疏云面门即口言众齿
故表教道遐舒即教智光故言从佛口生者法华
云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故(上表教遍此表根胜)言
总处者口为说法处一切法门总从此演故又表
下约齿义明(上约口故)等者等取齿有四十问故。
▲钞
通表一乘下(以初会是总明九会皆然云通)于体不计有无二边
于义不著常无常等诸法相边于行不习苦乐二
边(断见计乐行常见计苦行)于道不住邪正二边正因邪说无
邪正不立故于人不执因果交彻故于教不说世
出世二边相待立故于谛不见真俗二边二谛非
一非异故于化不定权实二边权实相即故故佛
于眉间放光也。
▲钞为行本者智论云身得住者
皆由于足言信该果海下轮者圆无缺故。
▲钞足
指安住者足指拒地得住有力成位不退而行有
恒。
▲钞依行故者足上谓趺背行必动故背依轮
指得有用故表行信解而成用故。
▲钞膝轮等者
音声¶ 第 191b 页
位渐高故又表回因向果等有屈伸进退之相故
又悲智相导屈伸无住故大智照极令称法界故
伸虽广化众生而自智居怀故屈虽智居怀而令
悲无缘故伸虽悲用外施而令智不沉寂故屈又
悲智相导故或屈或伸皆不离身并向实际故无
住。
▲钞出现下表證道离有无二边无住道离真
应二边白毫表所出现性无垢故能诠出现诸教
本故入如来性起妙德菩萨顶中令请法故。
▲钞
又口放光下表教道传通故入普贤口中教以传
故如佛说故。
▲钞第八会下由二千行依前六会
修因契果之法生智解之光方成行故不须放光
或经文缺略故无也。
▲钞表證等者令寻智光为
能證故表即法界中道无漏正智方能證故言广
如下疏者即今所引者也。
钞拣同异者若约起后是同以为教缘若约庆前
是异不为教缘今取其同不取其异言说此等者
疏云如来现相显说无功用行无动之动难思议
故特此现通今义兼起九地法门故为缘也。
钞然法有四种下且就一相说教理无废兴行果
有废兴理实四皆约法无废兴就人有废兴何者
由人弘故教法流行由人修行理法彰显行果亦
许性具故前疏云因果众生性有又起信说法性
本无悭贪等为六行故又以三大三身是本有果
故。
▲钞今取传化者心镜钞(远公涅槃疏上钞也)云由比丘
又悲智相导屈伸无住故大智照极令称法界故
伸虽广化众生而自智居怀故屈虽智居怀而令
悲无缘故伸虽悲用外施而令智不沉寂故屈又
悲智相导故或屈或伸皆不离身并向实际故无
住。
▲钞出现下表證道离有无二边无住道离真
应二边白毫表所出现性无垢故能诠出现诸教
本故入如来性起妙德菩萨顶中令请法故。
▲钞
又口放光下表教道传通故入普贤口中教以传
故如佛说故。
▲钞第八会下由二千行依前六会
修因契果之法生智解之光方成行故不须放光
或经文缺略故无也。
▲钞表證等者令寻智光为
能證故表即法界中道无漏正智方能證故言广
如下疏者即今所引者也。
钞拣同异者若约起后是同以为教缘若约庆前
是异不为教缘今取其同不取其异言说此等者
疏云如来现相显说无功用行无动之动难思议
故特此现通今义兼起九地法门故为缘也。
钞然法有四种下且就一相说教理无废兴行果
有废兴理实四皆约法无废兴就人有废兴何者
由人弘故教法流行由人修行理法彰显行果亦
许性具故前疏云因果众生性有又起信说法性
本无悭贪等为六行故又以三大三身是本有果
故。
▲钞今取传化者心镜钞(远公涅槃疏上钞也)云由比丘
音声¶ 第 191c 页
不知密藏懈怠懒堕不能读诵亦不为它宣扬分
别是如来法将灭尽相(用涅槃经意也)。
钞即第十六下须弥偈赞品文也本疏云闇中宝
者正因佛性也圆明可贵所以称宝居于无明五
荫室内如在闇中灯喻缘了之因下半法合无人
说者阙于缘因虽慧莫了义含二意一本有慧即
正因合上宝也阙于善友缘因故不能了二佛法
即宝以阙善友缘因虽有修生微劣慧眼不成了
因不见真性(此则喻中缺眼)。】
「疏今此能说通三世间者问前说主融三世间与此
说人何别答前则佛为教主无法非佛虽举佛身全
收一切仍是教主为门今约能说乃通一切不必为
教主与前体虽是同而义各异问正觉与众生可名
说人而器界等何名说人答菩提树乃至四大微尘
恒演法门如正觉及众生故得名人也。」
【钞为三乘者然据前后所辨智正觉或局佛以普
贤等望主佛亦众生世间摄故或普贤等亦智正
觉摄以望众生说故今通三乘圣人皆正智觉者
以佛菩萨声闻各證自菩提故凡夫未證故唯众
生摄也然又大乘分二谓因与果缘觉摄在声闻
之中亦三乘故。】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十四
* 音声
蟾蜍
(下音余)。
挺
(远𣇄切拔也)。
揩
(可皆切)。
别是如来法将灭尽相(用涅槃经意也)。
钞即第十六下须弥偈赞品文也本疏云闇中宝
者正因佛性也圆明可贵所以称宝居于无明五
荫室内如在闇中灯喻缘了之因下半法合无人
说者阙于缘因虽慧莫了义含二意一本有慧即
正因合上宝也阙于善友缘因故不能了二佛法
即宝以阙善友缘因虽有修生微劣慧眼不成了
因不见真性(此则喻中缺眼)。】
「疏今此能说通三世间者问前说主融三世间与此
说人何别答前则佛为教主无法非佛虽举佛身全
收一切仍是教主为门今约能说乃通一切不必为
教主与前体虽是同而义各异问正觉与众生可名
说人而器界等何名说人答菩提树乃至四大微尘
恒演法门如正觉及众生故得名人也。」
【钞为三乘者然据前后所辨智正觉或局佛以普
贤等望主佛亦众生世间摄故或普贤等亦智正
觉摄以望众生说故今通三乘圣人皆正智觉者
以佛菩萨声闻各證自菩提故凡夫未證故唯众
生摄也然又大乘分二谓因与果缘觉摄在声闻
之中亦三乘故。】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十四
* 音声
蟾蜍
(下音余)。
挺
(远𣇄切拔也)。
揩
(可皆切)。
音声¶ 第 19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