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718c 页
No. 1031
原人论发微录(并序)
晋水沙门 净源 述
治平改号之明年。杭郡崇因大师可中。以原人论洎
科文为贽。请余览之。或有述焉。因念斯论之作也。盖
斥二教之浅近。会一乘之渊缊。故其论旨皆用佛祖
之言。儒道之语以成。文体非夫学深通古。洞仲尼之
垂范。究伯阳之立言者。则罔措其怀矣。不尔则何以
后叶孙谋。比肩继踵而传授道德耶(源)。畴昔尝读圆
觉疏钞之广者。而其间穷万法推一心章。惟灼实开
决疑滞。布在钞文明犹指掌。于是不揣捣昧录广钞
之要辞。发斯论之微旨。庶乎吾祖深文奥义。未坠于
地。而请者之心亦无鈇然。既录论主钞辞。以发微旨
故号之曰发微录焉。
时
圣宋六叶岁次甲寅八月十一日于钱塘贤首教院
序
原人论发微录(并序)
晋水沙门 净源 述
治平改号之明年。杭郡崇因大师可中。以原人论洎
科文为贽。请余览之。或有述焉。因念斯论之作也。盖
斥二教之浅近。会一乘之渊缊。故其论旨皆用佛祖
之言。儒道之语以成。文体非夫学深通古。洞仲尼之
垂范。究伯阳之立言者。则罔措其怀矣。不尔则何以
后叶孙谋。比肩继踵而传授道德耶(源)。畴昔尝读圆
觉疏钞之广者。而其间穷万法推一心章。惟灼实开
决疑滞。布在钞文明犹指掌。于是不揣捣昧录广钞
之要辞。发斯论之微旨。庶乎吾祖深文奥义。未坠于
地。而请者之心亦无鈇然。既录论主钞辞。以发微旨
故号之曰发微录焉。
时
圣宋六叶岁次甲寅八月十一日于钱塘贤首教院
序
卷一 第 719a 页
「原人论(并序)」
【题标原人论者原考也穷也谓博考内外推穷万
法原其人道以一心为本焉人字有二释一多思
二多恩涅槃经云以多思故盖能思量善恶异馀
趣也若言多恩者有慈恩德亦异馀趣故净名疏
云贵于万物而始终不改谓之人智论云行人法
故论者问答析徵诠于慧学也故下文以排权斥
浅会偏归圆皆析徵耳并序者以论题兼于自序
故云并也序者舒也舒述三教之浅深四篇之生
起也若以并序对原人论两对在焉序为能序上
三字为所序即能序对论为能诠原人为所诠即
能诠所诠对。】
「终南山草堂寺圭峰兰若沙门宗密述。」
【终南者自帝都南八千里外叠嶂千重危崖万仞
南垂遐远极南海隅故曰终南释名曰山者产也
生产物也草堂始因罗什于大寺中构一堂以草
苫(诗廉切亦草类)盖之而译诸经论则草堂之名始于秦
什也圭峰者此峰形势状如玉圭因以名焉兰若
卷一 第 719b 页
此翻无喧诤沙门此云勤息出家者之通称也次
各讳即别称也且西天以称名为尊故子名有兼
于父母者而后世称之中夏以避名为尊父母既
亡闻名则心瞿(音句惊悲也)故人与讳之然庙中不讳
临文不讳按法集序(裴休述也)云圭峰宗密禅师诞形
于西充通儒书于遂宁业既就将随贡诣有司会
有大德僧道圆得法于成都荷泽大师嫡孙南印
(即荆南张禅师)开法于遂州大云寺(即道圆也)禅师游座下染
削为弟子受心法他日随众僧斋于州民任灌家
居下位以次受经得圆觉了义未终品感悟流涕
归以所悟告其师师抚之曰汝当大弘圆顿之教
此经诸佛授汝耳行矣无自滞于一隅也禅师稽
首奉命此去抵襄汉会有自京师负云华观大师
华严疏至者禅师一览升座而讲听者数千百人
远近大惊然后至京师诣云华寺修门人之礼北
游清凉山回住于鄠(音户)县草堂寺未几复入寺南
圭山所至道俗归依者如市得法者数百人著圆
觉大小二疏华严金刚起信唯识四分法界观皆
有章句(先儒注疏皆谓之章句)自是圆顿之教大行于世其
他原人道之根本会禅宗之异同皆随叩而应待
问而答或徒众远地因教诫而成书或门人告终
为安心而演偈或熙怡于所證之境告示初心或
偃仰于所住之山歌咏道趣其文广著其理弥一
其语简省其义弥圆门弟子集而编之凡若干篇
各讳即别称也且西天以称名为尊故子名有兼
于父母者而后世称之中夏以避名为尊父母既
亡闻名则心瞿(音句惊悲也)故人与讳之然庙中不讳
临文不讳按法集序(裴休述也)云圭峰宗密禅师诞形
于西充通儒书于遂宁业既就将随贡诣有司会
有大德僧道圆得法于成都荷泽大师嫡孙南印
(即荆南张禅师)开法于遂州大云寺(即道圆也)禅师游座下染
削为弟子受心法他日随众僧斋于州民任灌家
居下位以次受经得圆觉了义未终品感悟流涕
归以所悟告其师师抚之曰汝当大弘圆顿之教
此经诸佛授汝耳行矣无自滞于一隅也禅师稽
首奉命此去抵襄汉会有自京师负云华观大师
华严疏至者禅师一览升座而讲听者数千百人
远近大惊然后至京师诣云华寺修门人之礼北
游清凉山回住于鄠(音户)县草堂寺未几复入寺南
圭山所至道俗归依者如市得法者数百人著圆
觉大小二疏华严金刚起信唯识四分法界观皆
有章句(先儒注疏皆谓之章句)自是圆顿之教大行于世其
他原人道之根本会禅宗之异同皆随叩而应待
问而答或徒众远地因教诫而成书或门人告终
为安心而演偈或熙怡于所證之境告示初心或
偃仰于所住之山歌咏道趣其文广著其理弥一
其语简省其义弥圆门弟子集而编之凡若干篇
卷一 第 719c 页
成十卷昭昭然定慧之明镜也禅师以法界为堂
奥教典为庭宇慈悲为冠盖众生为园林终日赞
述而未尝以文字为念今所传者盖荆山之人以
玉抵鹊(盐铁论云荆山之人以玉抵鹊言其玉多而不宝之也抵击也)而为行人
之所宝也(行路之人得之乃传之为宝喻吾师巳到宝所凡出言指事无非妙门人自宝
惜之耳)余高枕于吾师户牗之间久矣(吾师之教圆顿明微入其
户牖即无迷执之忧故言高枕)知者不言则后代何以仰吾师之
道乎于是粗举其大节以冠集首上皆法集序文
后人寡识或安于行愿钞前或冠于斯论之首甚
与论题相反(彼序法集非序原人)今书之于此录中欲明论
主之行业耳述者真谛云佛说经曰撰菩萨造论
直申佛经曰述亦如仲尼述而不作也。】
「万灵蠢蠢皆有其本万物芸芸各归其根未有无根
本而有枝末者也。」
【万灵蠢蠢者蠢动也灵谓含灵即有情正报也仁
王经云众生蠢蠢都如幻居而巳言万者且举大
数新记云地空水陆蠢动含灵名数尘沙何啻万
乎皆有其本者以蠢动蜎(音渊蜕也)飞胎卵湿化皆以
真界为本源也万物芸芸者月令曰芸香草也(老子
经注芸芸众多义也)各归其根者各归其所始也有本作纭
纭非也且此语出道经彼谓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玄宗注云花叶芸芸者生性归根今论主欲示依
报之物对上正报之身但改夫字为万字耳未有
无根下归明依正之枝末以一心为根本焉。】
奥教典为庭宇慈悲为冠盖众生为园林终日赞
述而未尝以文字为念今所传者盖荆山之人以
玉抵鹊(盐铁论云荆山之人以玉抵鹊言其玉多而不宝之也抵击也)而为行人
之所宝也(行路之人得之乃传之为宝喻吾师巳到宝所凡出言指事无非妙门人自宝
惜之耳)余高枕于吾师户牗之间久矣(吾师之教圆顿明微入其
户牖即无迷执之忧故言高枕)知者不言则后代何以仰吾师之
道乎于是粗举其大节以冠集首上皆法集序文
后人寡识或安于行愿钞前或冠于斯论之首甚
与论题相反(彼序法集非序原人)今书之于此录中欲明论
主之行业耳述者真谛云佛说经曰撰菩萨造论
直申佛经曰述亦如仲尼述而不作也。】
「万灵蠢蠢皆有其本万物芸芸各归其根未有无根
本而有枝末者也。」
【万灵蠢蠢者蠢动也灵谓含灵即有情正报也仁
王经云众生蠢蠢都如幻居而巳言万者且举大
数新记云地空水陆蠢动含灵名数尘沙何啻万
乎皆有其本者以蠢动蜎(音渊蜕也)飞胎卵湿化皆以
真界为本源也万物芸芸者月令曰芸香草也(老子
经注芸芸众多义也)各归其根者各归其所始也有本作纭
纭非也且此语出道经彼谓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玄宗注云花叶芸芸者生性归根今论主欲示依
报之物对上正报之身但改夫字为万字耳未有
无根下归明依正之枝末以一心为根本焉。】
卷一 第 720a 页
「况三才之中唯人最灵而岂无本源乎。」
【况者矧也匹拟也矧依正之微者尚有根本匹拟
三才唯人最灵而岂无本源乎三才者文心彫龙
曰仰观吐耀(天才)俯察含章(地才)高卑定位故曰两仪
仪既两矣唯人参之性灵所宗是谓三才。】
「且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今我禀得人身而不自知所
从来曷能知他世所趣乎曷能知天下古今之人事
乎。」
【且字语辞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亦出道经王弼注
云知人者自智而巳矣未若自知者超智之上也
玄宗云智者役用以知物明者融照以鉴微智则
有所不知明则无所不照禀受也从来即过去他
世即未来曷何也趣向也自不知过去所因何能
知未来所向乎天下即现在古今下通三世。】
「故数十年中学无常师博考内外以原自身原之不
巳果得其本。」
【学无常师此句出论语马融注云无所不从学故
无常师尚书又云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博考内外
者博广也考校也域外治于心谓之内教域中治
乎身谓之外教巳止也果尅也。】
「然今习儒道者祇知近则乃祖乃父传体相续受得
此身。」
【习者学也则者承上之辞祖者祭法正义曰祖始
也言为道德之始也父者白虎通曰父矩也以法
卷一 第 720b 页
度教子也传体相续者言父传祖之遗体相续不
绝也兰盆疏云外教所宗人以形质为本传体相
续。】
「远则混沌一气剖为阴阳之二二生天地人三三生
万物万物与人皆气为本。」
【混沌一气者即阴阳未分清浊相和故云一也老
子云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不可致诘故
混而为一(搏手击也)剖为阴阳之二者剖分也即一气
始分为阴阳二气也二生天地人三者阳气轻清
为天阴气重浊为地冲和之气为人三生万物者
谓三才备方有万物万物与人皆气为本者(起下文斥
迷执一篇)。】
「习佛法者但云近则前生造业随业受报得此人身。」
【前生造业随业受报者但语辞然业有善恶报有
苦乐此则善业乐报故云得此人身(起下文人天教)。】
「远则业又从感展转乃至阿赖耶识为身根本。」
【业又从感者归推业从贪瞋痴而有也(起下文小乘教)阿
赖耶识者归推三毒我执从本识法执而生也(起下
文法相教)不序破相者以此教密显真性空寂之理故
不序之其显性教在区别了义中。】
「皆谓巳穷其理而实未也。」
【皆谓巳穷等者习儒道以气为本习佛法以识为
本但言巳穷此身而实未至本源也。】
「然孔老释迦皆是至圣随时应物设教殊涂内外相
绝也兰盆疏云外教所宗人以形质为本传体相
续。】
「远则混沌一气剖为阴阳之二二生天地人三三生
万物万物与人皆气为本。」
【混沌一气者即阴阳未分清浊相和故云一也老
子云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不可致诘故
混而为一(搏手击也)剖为阴阳之二者剖分也即一气
始分为阴阳二气也二生天地人三者阳气轻清
为天阴气重浊为地冲和之气为人三生万物者
谓三才备方有万物万物与人皆气为本者(起下文斥
迷执一篇)。】
「习佛法者但云近则前生造业随业受报得此人身。」
【前生造业随业受报者但语辞然业有善恶报有
苦乐此则善业乐报故云得此人身(起下文人天教)。】
「远则业又从感展转乃至阿赖耶识为身根本。」
【业又从感者归推业从贪瞋痴而有也(起下文小乘教)阿
赖耶识者归推三毒我执从本识法执而生也(起下
文法相教)不序破相者以此教密显真性空寂之理故
不序之其显性教在区别了义中。】
「皆谓巳穷其理而实未也。」
【皆谓巳穷等者习儒道以气为本习佛法以识为
本但言巳穷此身而实未至本源也。】
「然孔老释迦皆是至圣随时应物设教殊涂内外相
卷一 第 720c 页
资共利群庶。」
【然者评量之辞孔谓孔丘字仲尼为鲁司寇其父
先娶施氏生子孟皮早亡后娶颜氏因祷尼丘山
而生遂以丘为名尼为字言仲者次兄孟皮故也
老谓老聃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为周守藏
室之吏其母曾见日精下落如流星入口因而有
娠七十二岁而生鹤发龙颜广颡长耳故立其名
释迦此翻能仁长阿含云昔有轮王姓甘蔗氏听
次妃之谮摈四太子至雪山北自立城居人以德
归仁郁为强国父王悔忆遣使往召四子辞过不
还父王三叹我子释迦因此命氏者皆是至圣者
准清净法行经如来先遣三圣往化支那(老子即摩诃迦
叶仲尼即净光童子)随时应物者各随当时以应物机设教
殊涂者仲尼设教则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赞易
道即以六经训世也伯阳设教唯见素抱朴少思
寡欲槌提刑政绝灭礼乐即以道经二经训世也
能仁设教乃辨性相分化制示行位判权实即以
十二分教以训世及出世也殊途之言出周易彼
云天下同归而殊途途路也内外相资下言三圣
互相资助同共利乐群庶众民也。】
「策勤万行明因果始终推究万法彰生起本末虽皆
圣教而有实有权二教唯权佛兼权实。」
【策谓警策明因果始终者释教(始修六度为因终證万德为果)儒
教(始覆一篑为因终成九仞为果)道教(始举一步为因终行千里为果)彰生起本
【然者评量之辞孔谓孔丘字仲尼为鲁司寇其父
先娶施氏生子孟皮早亡后娶颜氏因祷尼丘山
而生遂以丘为名尼为字言仲者次兄孟皮故也
老谓老聃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为周守藏
室之吏其母曾见日精下落如流星入口因而有
娠七十二岁而生鹤发龙颜广颡长耳故立其名
释迦此翻能仁长阿含云昔有轮王姓甘蔗氏听
次妃之谮摈四太子至雪山北自立城居人以德
归仁郁为强国父王悔忆遣使往召四子辞过不
还父王三叹我子释迦因此命氏者皆是至圣者
准清净法行经如来先遣三圣往化支那(老子即摩诃迦
叶仲尼即净光童子)随时应物者各随当时以应物机设教
殊涂者仲尼设教则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赞易
道即以六经训世也伯阳设教唯见素抱朴少思
寡欲槌提刑政绝灭礼乐即以道经二经训世也
能仁设教乃辨性相分化制示行位判权实即以
十二分教以训世及出世也殊途之言出周易彼
云天下同归而殊途途路也内外相资下言三圣
互相资助同共利乐群庶众民也。】
「策勤万行明因果始终推究万法彰生起本末虽皆
圣教而有实有权二教唯权佛兼权实。」
【策谓警策明因果始终者释教(始修六度为因终證万德为果)儒
教(始覆一篑为因终成九仞为果)道教(始举一步为因终行千里为果)彰生起本
卷一 第 721a 页
末者佛教以一心为本依一心开二门乃至生三
细起六粗为末也儒教以太极为本故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为末也(天地雷风
水火山泽是谓八卦)道教以一气为本一生二乃至三生万
物为末也二教唯权者儒宗太极道本一气皆权
也佛兼权实者佛教总太极一气之权而归一心
之实也又权谓第一斥迷执第二斥偏浅实即第
三直显真源也。】
「策万行惩恶劝善同归于治则三教皆可遵行。」
【惩恶劝善者惩诫去恶劝勉就善也故周易云小
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同归于治者尚书云为
善不同同归于治治理也遵依也。】
「推万法穷理尽性至于本源则佛教方为决了。」
【推万法穷理尽性者穷真如不变之理尽万法随
缘之性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文同义别其在
兹乎。】
「然当今学士各执一宗就师佛者仍迷实义故于天
地人物不能原之至源。」
【当今学士下学教也士事也任事之称也各执一
宗者儒生执五常道流执自然皆迷因缘也释子
执缘起而迷性起故次云仍迷实义是也夫实义
即性起之本也天地人即缘起之末也故结云不
能原之至源矣。】
「余今还依内外教理推穷万法。」
细起六粗为末也儒教以太极为本故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为末也(天地雷风
水火山泽是谓八卦)道教以一气为本一生二乃至三生万
物为末也二教唯权者儒宗太极道本一气皆权
也佛兼权实者佛教总太极一气之权而归一心
之实也又权谓第一斥迷执第二斥偏浅实即第
三直显真源也。】
「策万行惩恶劝善同归于治则三教皆可遵行。」
【惩恶劝善者惩诫去恶劝勉就善也故周易云小
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同归于治者尚书云为
善不同同归于治治理也遵依也。】
「推万法穷理尽性至于本源则佛教方为决了。」
【推万法穷理尽性者穷真如不变之理尽万法随
缘之性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文同义别其在
兹乎。】
「然当今学士各执一宗就师佛者仍迷实义故于天
地人物不能原之至源。」
【当今学士下学教也士事也任事之称也各执一
宗者儒生执五常道流执自然皆迷因缘也释子
执缘起而迷性起故次云仍迷实义是也夫实义
即性起之本也天地人即缘起之末也故结云不
能原之至源矣。】
「余今还依内外教理推穷万法。」
卷一 第 721b 页
【余我也还复也内外教理者教文义理也治于心
曰内即吾佛教迹四依章门也治于身曰外即老
子道德孔氏五经也。】
「初从浅至深于习权教者斥滞令通而极其本。」
【于习权教即初二篇皆浅也而极其本即第三篇
唯深也滞者凝久也。】
「后依了教显示展转生起之义会偏令圆而至于末
(末则天地人物)。」
【展转生起者下文以初显性本唯一心乃至会通
儒道二教之末。】
「文有四篇名原人也。」
【篇者遍也遍述一章之义也释序竟。】
「斥迷执第一(习儒道者)斥偏浅第二(习佛不了义教者)直显真源
第三(习了义实教)会通本末第四(会前所斥同归一源皆为正义)。」
【排斥儒道皆迷引满二业妄执一气为本也偏浅
者此篇始自人天终至破相此四种教皆偏浅不
了也直显真源即一乘显性方穷了义也会前所
斥即前二篇同归真源即第三篇。】
「斥迷执第一。」
「儒道二教说人畜等类皆是虚无大道生成养育。」
【儒者文选云博通经史谓之儒道者隋书经籍志
云盖万物之奥圣人之至赜也人畜等类等取天
地万物也彼二教不说馀之三趣(饿鬼修罗地狱)皆是虚
无下夫道虚也无也非有也非物也庄子云虚无
卷一 第 721c 页
无为万物之本文子曰实出于虚列子云无形而
有形生焉故云生成也养乐也育长也。】
「谓道法自然生于元气元气生天地天地生万物。」
【道法自然者老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释曰法者仿效也取则也以大道无所从来
名为自然非别有大道而令大道法之也生于元
气彼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释曰一
是混沌之一气一气与道亦非二体但一气是展
转相生之义道是自然义耳元气生天地即上一
气生二也天地生万物即上三生万物(一气二仪通为三也
亦可天地人为三)。】
「故愚智贵贱贫富苦乐皆禀于天由于时命。」
【故愚至时命者计其变通趋时也彼谓存亡者命
进退者时随时进退逐命存亡安天而不忧乐命
而不喜故虽天地不得违时耳。】
「故死后却归天地复其虚无。」
【死后却归天地者礼记云魂气归于天骨肉归于
地复其虚无者谓归其根本也即道经云归根曰
有形生焉故云生成也养乐也育长也。】
「谓道法自然生于元气元气生天地天地生万物。」
【道法自然者老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释曰法者仿效也取则也以大道无所从来
名为自然非别有大道而令大道法之也生于元
气彼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释曰一
是混沌之一气一气与道亦非二体但一气是展
转相生之义道是自然义耳元气生天地即上一
气生二也天地生万物即上三生万物(一气二仪通为三也
亦可天地人为三)。】
「故愚智贵贱贫富苦乐皆禀于天由于时命。」
【故愚至时命者计其变通趋时也彼谓存亡者命
进退者时随时进退逐命存亡安天而不忧乐命
而不喜故虽天地不得违时耳。】
「故死后却归天地复其虚无。」
【死后却归天地者礼记云魂气归于天骨肉归于
地复其虚无者谓归其根本也即道经云归根曰
卷一 第 722a 页
静静曰复命。】
「然外教宗旨但在手依身立行不在究竟身之元由
所说万物不论象外。」
【依身立行者老子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孝经云
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元由者本因也象外者寂知
也别行录云象外之理真说难證如摩尼珠唯圆
净明。】
「虽指大道为本而不备明顺逆起灭染净因缘。」
【虽者纵夺之辞指大道为本纵也而不备明下夺
也顺逆起灭染净因缘者若迷真逐妄从微细顺
次生起展至粗此明染因缘也若悟妄归真从粗
重逆次断除展转至细此明净因缘也(出禅诠序)。】
「故习者不知是权执之为了。」
【不知是权者前序云二教唯权执之为了谓执一
气禀于天由时命为了毕也。】
「今略举而诘之所言万物皆从虚无大道而生者。」
【今略举下举动也诘问也言举动前文而诘问也。】
「大道即是生死贤愚之本吉凶祸福之基基本既其
常存则祸乱凶愚不可除也福庆贤善不可益也。」
【生死贤愚之本者本字并次基字皆喻道也谓本
出生死乃至祸福之末也基本既其常存下彼以
道为常且祸乱凶愚既从道生不可除去则修福
积庆尊贤尚善亦不可增益也。】
「何用老庄之教耶。」
「然外教宗旨但在手依身立行不在究竟身之元由
所说万物不论象外。」
【依身立行者老子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孝经云
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元由者本因也象外者寂知
也别行录云象外之理真说难證如摩尼珠唯圆
净明。】
「虽指大道为本而不备明顺逆起灭染净因缘。」
【虽者纵夺之辞指大道为本纵也而不备明下夺
也顺逆起灭染净因缘者若迷真逐妄从微细顺
次生起展至粗此明染因缘也若悟妄归真从粗
重逆次断除展转至细此明净因缘也(出禅诠序)。】
「故习者不知是权执之为了。」
【不知是权者前序云二教唯权执之为了谓执一
气禀于天由时命为了毕也。】
「今略举而诘之所言万物皆从虚无大道而生者。」
【今略举下举动也诘问也言举动前文而诘问也。】
「大道即是生死贤愚之本吉凶祸福之基基本既其
常存则祸乱凶愚不可除也福庆贤善不可益也。」
【生死贤愚之本者本字并次基字皆喻道也谓本
出生死乃至祸福之末也基本既其常存下彼以
道为常且祸乱凶愚既从道生不可除去则修福
积庆尊贤尚善亦不可增益也。】
「何用老庄之教耶。」
卷一 第 722b 页
【何用老庄之教者若祸福贤愚有由老庄即应设
教教之令修福夷祸去愚成贤既云皆禀于道何
用教乎即老庄立教是虚设也(大抄即云是无端也)。】
「又道育虎狼胎桀纣夭颜冉祸夷齐何名尊乎。」
【道之一字贯通四句育虎狼者道既能生万物则
虎狼皆是道能养育然虎狼残害人畜岂非道之
不仁欤言虎狼即类取蜂虿蛇鸩一切毒恶物也
(虎狼虽恶兽而为师子所啖尔雅云狻猊如彪猫食虎豹狼者徵祥记云狼头一角黄色马足)胎
桀纣者夏之桀商之纣皆无道之君胎始也如人
胎孕是初育之义是则大道胎育不仁之主涂炭
万物也言桀纣即类取庸君暗臣一切恶人也(谥法
曰贼民多杀曰桀残义损善曰纣上二句明长恶下二句明弃善也)夭颜冉者颜回
冉伯牛皆至贤至仁是十哲之首德行之科皆被
大道夭屈之令其短命欤祸夷齐者伯夷叔齐孤
竹君之二子皆有志节故夫子云古之贤人也亦
被大道祸害之令饿死首阳山下欤何名尊乎者
老子云道尊德贵今既长恶弃善何得云尊贵乎。】
「又言万物皆是自然生化非因缘者。」
【非因缘者归牒上文言万物无因而自然生无缘
而自然化此牒宗也。】
「则一切无因缘处悉应生化谓石应生草草或生人
人生畜等。」
【无因缘处悉应生化者出偏生之过也如谷芽茎
无种子是无因处无水土人工是无缘处应生化
卷一 第 722c 页
者即谷芽也悉者一切皆然也谓一切世界无种
子水土等处一切有情千品万类以皆无因缘自
然生故今现见无本因缘之处皆不生化不生化
则自然理破矣石应生草下意明此法因缘不生
彼法以显各各因缘不杂乱为正因缘也谓畜生
所生不取人之因缘人生因缘不关草石等是故
石中无草因缘不生于草草中无人因缘不生于
人不生于鱼等一一例之今现见草不生人等即
知互用此彼因缘犹不能生况都无缘而能生耶。】
「又应生无前后起无早晚神仙不藉丹药太平不藉
贤良仁义不藉教习。」
【应生无前后起无早晚者出常生之过也应当也
合也谓既无因缘处自然而生且如正月一日便
合有谷麦麻豆及一切物一时齐生人畜等亦尔
不应谷待三月四月荞豆待六月七月麦待九月
十月等以不假因缘自然能生何待时耶神仙不
藉丹药者就彼宗解行相违以破谓彼教云一切
自然而生自然而得不因修习若如此者则自然
子水土等处一切有情千品万类以皆无因缘自
然生故今现见无本因缘之处皆不生化不生化
则自然理破矣石应生草下意明此法因缘不生
彼法以显各各因缘不杂乱为正因缘也谓畜生
所生不取人之因缘人生因缘不关草石等是故
石中无草因缘不生于草草中无人因缘不生于
人不生于鱼等一一例之今现见草不生人等即
知互用此彼因缘犹不能生况都无缘而能生耶。】
「又应生无前后起无早晚神仙不藉丹药太平不藉
贤良仁义不藉教习。」
【应生无前后起无早晚者出常生之过也应当也
合也谓既无因缘处自然而生且如正月一日便
合有谷麦麻豆及一切物一时齐生人畜等亦尔
不应谷待三月四月荞豆待六月七月麦待九月
十月等以不假因缘自然能生何待时耶神仙不
藉丹药者就彼宗解行相违以破谓彼教云一切
自然而生自然而得不因修习若如此者则自然
卷一 第 723a 页
神仙而求习彼教之徒何必烧炼丸丹采种灵药
吐纳津气服蔘苓等耶太平不藉贤良者谓自然
大平何必贤能良善设风政而治之耶仁义不藉
教习者自然仁义何必诗书礼乐教习之耶。】
「老庄周孔何必用立教为轨则乎。」
【庄即庄子周即周公庄姓也名周字子休生梁国
蒙县师长桑公子受号南华仙人周公者周即周
代姓姬名旦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制礼
作乐以辅成王轨车辙也则法则也此亦辙则无
用也。】
「又言皆从元气而生成者则歘生之神未曾习虑岂
得婴孩便能爱恶骄恣焉。」
【皆从元气而生者庄子云人之生气之聚聚则为
生散则为死文子云天气为魂地气为魄易曰精
气为物游魂为变歘者从无忽有不令人觉不知
何所来也未曾习虑者谓未曾经习爱恶喜怒之
情虑若言自然无宿生习种者虽逐境随缘不得
而生何者以其未习未虑故也婴孩者仓颉篇云
女曰婴男曰孩令孩儿幼时逐境随缘渐渐生爱
恶等则知先巳经习经虑由托生历世废忘前习
今因再遇境缘爱恶渐渐明显岂但是气如是乎。】
「若言欻有自然便能随念爱恶等者则五德六艺悉
能随念而解何待因缘学习而成。」
【若言歘有等者若是神知禀气歘有自然先无积
吐纳津气服蔘苓等耶太平不藉贤良者谓自然
大平何必贤能良善设风政而治之耶仁义不藉
教习者自然仁义何必诗书礼乐教习之耶。】
「老庄周孔何必用立教为轨则乎。」
【庄即庄子周即周公庄姓也名周字子休生梁国
蒙县师长桑公子受号南华仙人周公者周即周
代姓姬名旦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制礼
作乐以辅成王轨车辙也则法则也此亦辙则无
用也。】
「又言皆从元气而生成者则歘生之神未曾习虑岂
得婴孩便能爱恶骄恣焉。」
【皆从元气而生者庄子云人之生气之聚聚则为
生散则为死文子云天气为魂地气为魄易曰精
气为物游魂为变歘者从无忽有不令人觉不知
何所来也未曾习虑者谓未曾经习爱恶喜怒之
情虑若言自然无宿生习种者虽逐境随缘不得
而生何者以其未习未虑故也婴孩者仓颉篇云
女曰婴男曰孩令孩儿幼时逐境随缘渐渐生爱
恶等则知先巳经习经虑由托生历世废忘前习
今因再遇境缘爱恶渐渐明显岂但是气如是乎。】
「若言欻有自然便能随念爱恶等者则五德六艺悉
能随念而解何待因缘学习而成。」
【若言歘有等者若是神知禀气歘有自然先无积
卷一 第 723b 页
习骄恣便能随念爱恶者则一切德艺悉能随念
而解谓逢女色等便爱遇技艺便为见不平能断
对冤亲能解不应待十年五季方有能为之事今
既不然则知非欻生便能随念也既无随念自成
之理而有缘习转变之道则禀气成神神散归气
不为当矣由是观之神知之非气可以明矣五德
即五常也要言曰五德之运所谓五行也行者老
聃云行天之气也木仁德金义德火礼德水信德
土智德谓土既王于四时故四德总名为智然则
仁者何其于物无不爱之谓也义者何于其所宜
行之谓也礼者何先后于物使之无失次之谓也
智者何其于事无不通之谓也信者何得其宜守
而不失之谓也六艺者一曰礼二曰乐三曰射四
曰驭五曰书六曰数数者算术也艺者才能也。】
「又若生是禀气而欻有死是气散而欻无则谁为鬼
神乎。」
【谁为鬼神者鬼神之事外教及世人皆许是有故
约此难之尚书云多才多艺能事鬼神周易云是
故知鬼神之情状。】
「且世有鉴达前生追忆往事则知生前相续非禀气
而欻有。」
【鉴达前生追忆往事者鉴镜也照也然追前续后
略录三人一晋太傅羊祜(音户)字叔子年五岁时尝
令乳母取先所弄指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于何
而解谓逢女色等便爱遇技艺便为见不平能断
对冤亲能解不应待十年五季方有能为之事今
既不然则知非欻生便能随念也既无随念自成
之理而有缘习转变之道则禀气成神神散归气
不为当矣由是观之神知之非气可以明矣五德
即五常也要言曰五德之运所谓五行也行者老
聃云行天之气也木仁德金义德火礼德水信德
土智德谓土既王于四时故四德总名为智然则
仁者何其于物无不爱之谓也义者何于其所宜
行之谓也礼者何先后于物使之无失次之谓也
智者何其于事无不通之谓也信者何得其宜守
而不失之谓也六艺者一曰礼二曰乐三曰射四
曰驭五曰书六曰数数者算术也艺者才能也。】
「又若生是禀气而欻有死是气散而欻无则谁为鬼
神乎。」
【谁为鬼神者鬼神之事外教及世人皆许是有故
约此难之尚书云多才多艺能事鬼神周易云是
故知鬼神之情状。】
「且世有鉴达前生追忆往事则知生前相续非禀气
而欻有。」
【鉴达前生追忆往事者鉴镜也照也然追前续后
略录三人一晋太傅羊祜(音户)字叔子年五岁时尝
令乳母取先所弄指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于何
卷一 第 723c 页
取耶祜曰于东垣边弄之落桑树中乳母曰汝可
自觅祜曰此非我先宅儿不知处后因出门游邻
径(音径近也)东行至李家入门于东垣树下探得小环
李惊张曰此亡儿之物也云何持去祜持环走归
乳母既说祜之一二李惊悲遂欲求祜为儿里中
解喻然后乃止二晋书说鲍靓(音净)字太玄东海人
生五岁语父母云本是曲阳李家儿年九岁堕井
死其父寻访果得李氏推问皆符验焉三释昙谛
俗姓康氏年十馀岁见关中僧[(丰*力)/石]呼[(丰*力)/石][(丰*力)/石]曰童子
何得呼宿长名谛曰和尚本是我沙弥[(丰*力)/石]甚谔谛
父具说谛生时本末[(丰*力)/石]乃悟而泣曰即[(丰*力)/石]先师弘
觉法师也以此验之则神之相续未尝绝灭故得
李死为鲍犹记往生觉灭成昙还论昔事理虽荒
昧事甚昭彰而谓身死神无还归于气何罔也。】
「又验鬼神灵知不断则知死后非气散而欻无。」
【又验鬼神灵知不断者验證也今录四类以證灵
知不断一蒋济之子托母求官蒋济字子遍楚郡
曲阿人魏文帝时为太尉有子亡巳七年其妻夜
梦见亡儿告之曰我在地下为太山役辛苦颇甚
言今领军府南有孙阿者太山府君欲召为省录
事愿父母嘱使我得安乐其妻惊觉涕泣告济济
为人刚强初不信之至明日夜妻复梦见亡儿还
如前梦之语而蒋济遂至领军府南访得孙阿即
以梦中亡儿之言嘱阿阿曰若如是当地下为太
自觅祜曰此非我先宅儿不知处后因出门游邻
径(音径近也)东行至李家入门于东垣树下探得小环
李惊张曰此亡儿之物也云何持去祜持环走归
乳母既说祜之一二李惊悲遂欲求祜为儿里中
解喻然后乃止二晋书说鲍靓(音净)字太玄东海人
生五岁语父母云本是曲阳李家儿年九岁堕井
死其父寻访果得李氏推问皆符验焉三释昙谛
俗姓康氏年十馀岁见关中僧[(丰*力)/石]呼[(丰*力)/石][(丰*力)/石]曰童子
何得呼宿长名谛曰和尚本是我沙弥[(丰*力)/石]甚谔谛
父具说谛生时本末[(丰*力)/石]乃悟而泣曰即[(丰*力)/石]先师弘
觉法师也以此验之则神之相续未尝绝灭故得
李死为鲍犹记往生觉灭成昙还论昔事理虽荒
昧事甚昭彰而谓身死神无还归于气何罔也。】
「又验鬼神灵知不断则知死后非气散而欻无。」
【又验鬼神灵知不断者验證也今录四类以證灵
知不断一蒋济之子托母求官蒋济字子遍楚郡
曲阿人魏文帝时为太尉有子亡巳七年其妻夜
梦见亡儿告之曰我在地下为太山役辛苦颇甚
言今领军府南有孙阿者太山府君欲召为省录
事愿父母嘱使我得安乐其妻惊觉涕泣告济济
为人刚强初不信之至明日夜妻复梦见亡儿还
如前梦之语而蒋济遂至领军府南访得孙阿即
以梦中亡儿之言嘱阿阿曰若如是当地下为太
卷一 第 724a 页
子方便经二月孙阿病一宿而卒后十日其妻还
见亡儿来告之曰我在地下得太山录事免役(出〔别〕
异传)二嬖妾之父为儿结草(嬖音闭爱也)小史云晋大夫
魏武子有宠妾武子疾命其子颗告之曰吾死必
嫁此妾无违我言及疾困复命颗曰必杀妾从我
颗思之曰吾从父清释之言不从昏乱之语后乃
嫁之秦以杜回为将伐晋晋命颗为将拒之尅明
交战颗夜梦一人谓颗曰将军明辰早战我率鬼
以助必令取胜颗问之曰君是何人而能见助答
曰我是将军亡父嬖妾之父感将军不杀我女而
改嫁之故率鬼兵以相助颗喜侵晨动战以击秦
军杜回为草草围之进退无路为晋师所败语云
鬼役结草此之谓也三苏诏卒后来与侄节问答晋
书曰苏诏为中牟令卒其侄名节每见诏来与之
言语无异于生人前后四十度来节因问曰死何如
生曰无异耳节曰要当不如韶笑曰卿后自知之
节问死者何不归故尸骸韶曰譬断卿一臂以投
于地就剥削之于卿有患否尸骸如此也苏韶言
与生不殊者将知死神识不灭也又如死去尸骸
如弃断臂则人之死也神离人形更受鬼形亦可
知矣四孔子语子贡曰死后自知之不晚子贡问
孔子曰死人有知乎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
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事死吾欲言死之无知
将恐不孝之子弃其父母而不葬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欲
见亡儿来告之曰我在地下得太山录事免役(出〔别〕
异传)二嬖妾之父为儿结草(嬖音闭爱也)小史云晋大夫
魏武子有宠妾武子疾命其子颗告之曰吾死必
嫁此妾无违我言及疾困复命颗曰必杀妾从我
颗思之曰吾从父清释之言不从昏乱之语后乃
嫁之秦以杜回为将伐晋晋命颗为将拒之尅明
交战颗夜梦一人谓颗曰将军明辰早战我率鬼
以助必令取胜颗问之曰君是何人而能见助答
曰我是将军亡父嬖妾之父感将军不杀我女而
改嫁之故率鬼兵以相助颗喜侵晨动战以击秦
军杜回为草草围之进退无路为晋师所败语云
鬼役结草此之谓也三苏诏卒后来与侄节问答晋
书曰苏诏为中牟令卒其侄名节每见诏来与之
言语无异于生人前后四十度来节因问曰死何如
生曰无异耳节曰要当不如韶笑曰卿后自知之
节问死者何不归故尸骸韶曰譬断卿一臂以投
于地就剥削之于卿有患否尸骸如此也苏韶言
与生不殊者将知死神识不灭也又如死去尸骸
如弃断臂则人之死也神离人形更受鬼形亦可
知矣四孔子语子贡曰死后自知之不晚子贡问
孔子曰死人有知乎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有
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事死吾欲言死之无知
将恐不孝之子弃其父母而不葬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欲
卷一 第 724b 页
知死者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将自知之未晚也。】
「故祭祀求祷典籍有文况死而苏者说幽涂事或死
后感动妻子雠报怨恩今古皆有耶。」
【祭祀求祷者祭享也无巳曰祀巳言止也谓年祭
无止所以求索祷福也典籍有文者经典六籍其
文备矣(亦如礼记有祭法祭统祭义等文)死而苏者说幽涂事者
麟喜二年癸亥东平王刘约是刘聪之子也死一
宿犹暖逐不殡殓乃苏(苏息也死而更生也)言见元海于不
周山经五日遂至昆崙山三日后归于不周山见
诸王公卿将相死者悉在宫殿甚壮丽号蒙珠离
国元海谓约曰东北有遮须夷国无主久待汝父
为之二年当来来后国中大乱相杀相害居家死
亡略尽但可永明辈数十人在耳汝且还后年当
来见汝非迟不久约辞而道过一国名猗尼渠馀
国(猗音倚)引约入宫与皮囊一枚曰为吾遗汉皇帝
约辞而归置皮囊于机上俄而苏使左右机上取
囊开之有一方白玉题文曰猗尼渠馀国天王敬
信遮须夷国天王岁在摄提当见驰使呈刘聪聪
曰若审如此吾不惧死也其后约死屡昼见之聪
恶之谓太子祭曰吾𥨊病惙(音辍疲也)烦怪异特甚往
以约言为妖比累日见之此儿必来迎也吾何以
图人死定有神灵如是太兴元年聪死与此玉并
葬焉由是言之则死而有知岂虚为哉又有死而
苏者相继不绝皆是幽涂官属受苦之处岂苏者
「故祭祀求祷典籍有文况死而苏者说幽涂事或死
后感动妻子雠报怨恩今古皆有耶。」
【祭祀求祷者祭享也无巳曰祀巳言止也谓年祭
无止所以求索祷福也典籍有文者经典六籍其
文备矣(亦如礼记有祭法祭统祭义等文)死而苏者说幽涂事者
麟喜二年癸亥东平王刘约是刘聪之子也死一
宿犹暖逐不殡殓乃苏(苏息也死而更生也)言见元海于不
周山经五日遂至昆崙山三日后归于不周山见
诸王公卿将相死者悉在宫殿甚壮丽号蒙珠离
国元海谓约曰东北有遮须夷国无主久待汝父
为之二年当来来后国中大乱相杀相害居家死
亡略尽但可永明辈数十人在耳汝且还后年当
来见汝非迟不久约辞而道过一国名猗尼渠馀
国(猗音倚)引约入宫与皮囊一枚曰为吾遗汉皇帝
约辞而归置皮囊于机上俄而苏使左右机上取
囊开之有一方白玉题文曰猗尼渠馀国天王敬
信遮须夷国天王岁在摄提当见驰使呈刘聪聪
曰若审如此吾不惧死也其后约死屡昼见之聪
恶之谓太子祭曰吾𥨊病惙(音辍疲也)烦怪异特甚往
以约言为妖比累日见之此儿必来迎也吾何以
图人死定有神灵如是太兴元年聪死与此玉并
葬焉由是言之则死而有知岂虚为哉又有死而
苏者相继不绝皆是幽涂官属受苦之处岂苏者
卷一 第 724c 页
虚为此见哉死后感动妻子者今依儆诫录略引
二类一通泉县王藻明吏法善刀笔元戎薰璋委
任孔目吏邓可球倚为中要可球有田在通泉谢
梁每逋其赋藻追庄户决责令于市可球深衔之
乃潜构藻赋私杀之藻死经五年其妻梦藻曰我
负屈数论于天帝今方得理见差人与吾同取可
球君须与我大备酒食烧化钱纸笔仍饭僧五十
人妻觉而悲祝之曰妾今家贫何处得钱副君所
要哽泣而寐复梦藻曰旧宅火烧桑树下有银五
十两君可取用之明日掘之果得银乃赛其梦经
月可球卒(上感动妻下感妻子)二豪民郑昌妻黄氏早亡有
二男一女皆幼而昌再娶吕氏吕氏性狠而虐其
子凌轹鞭扑(普木切打也)或汤火泼烙之又加以冻馁
昌不能制吕氏后梦一妇人自称黄氏以枣一枚
令吞之觉后得噎疾未愈而复梦黄氏以计签其
两手心怒云忧𤙈(丑栗切打也)我男女觉而生疮渐透
于手而死矣雠报怨恩者谓雠怨报恩也报恩如
前结草雠怨者今于颜之推怨魂志中编录三条
一窦婴汉孝文帝窦皇后从兄弟也封魏其侯为
亟相后乃免相因与太仆灌夫交结甚欢恨相知
之晚于时孝景帝皇后父同母弟田鼢(音愤)为亟相
亲幸纵横使人就婴求城南田数顷婴不与曰老
汉虽弃亟相虽贵宁可以势相夺乎灌夫亦助怒
之鼢皆恨之及鼢娶妻皇太后诏列侯宗室往贺
二类一通泉县王藻明吏法善刀笔元戎薰璋委
任孔目吏邓可球倚为中要可球有田在通泉谢
梁每逋其赋藻追庄户决责令于市可球深衔之
乃潜构藻赋私杀之藻死经五年其妻梦藻曰我
负屈数论于天帝今方得理见差人与吾同取可
球君须与我大备酒食烧化钱纸笔仍饭僧五十
人妻觉而悲祝之曰妾今家贫何处得钱副君所
要哽泣而寐复梦藻曰旧宅火烧桑树下有银五
十两君可取用之明日掘之果得银乃赛其梦经
月可球卒(上感动妻下感妻子)二豪民郑昌妻黄氏早亡有
二男一女皆幼而昌再娶吕氏吕氏性狠而虐其
子凌轹鞭扑(普木切打也)或汤火泼烙之又加以冻馁
昌不能制吕氏后梦一妇人自称黄氏以枣一枚
令吞之觉后得噎疾未愈而复梦黄氏以计签其
两手心怒云忧𤙈(丑栗切打也)我男女觉而生疮渐透
于手而死矣雠报怨恩者谓雠怨报恩也报恩如
前结草雠怨者今于颜之推怨魂志中编录三条
一窦婴汉孝文帝窦皇后从兄弟也封魏其侯为
亟相后乃免相因与太仆灌夫交结甚欢恨相知
之晚于时孝景帝皇后父同母弟田鼢(音愤)为亟相
亲幸纵横使人就婴求城南田数顷婴不与曰老
汉虽弃亟相虽贵宁可以势相夺乎灌夫亦助怒
之鼢皆恨之及鼢娶妻皇太后诏列侯宗室往贺
卷一 第 725a 页
鼢灌夫狂醉不肯贺之窦婴强与俱去因醉酣言
辞不逊鼢遂怒谓长史曰有诏宗室而灌夫骂座
不敬并奏其在乡里豪横处夫弃市窦婴乃上书
具陈灌夫醉饱事不足诛帝召见之婴与鼢互相
言长短帝问朝臣两人谁是朝廷多言婴是太后
闻之怒而不食且曰我在人皆陵藉吾弟我百岁
后鱼肉之乎及出鼢复为婴造作恶语以闻天子
亦为鼢不直特为太后故偏将婴及夫弃市婴临
死骂曰若为死无知则巳耳有知要不独死后一
月馀鼢病一身尽痛但号呼叩头谢曰自幸天子
使视鬼者瞻之见窦婴灌夫共守笞鼢遂死二何
敝(音厂)为交阯剌吏行部到苍梧郡高要县暮宿鹊
奔亭夜犹未半有一女子从楼下出自言妾姓稣
名娥字始珍本是广信县[狂-王+盾]里人早失父母夫亦
丧亡有杂缯一百二十疋及婢一人名致富欲住
傍县卖缯就同县人王伯赁车牛一乘载妾并缯
令致富执辔以前年四月十日到此亭外于时日
暮行人既绝复不能前因即留止致富暴得腹痛
妾往亭长舍乞浆水取火亭长袭寿操刀持戟(操执
也释名戟格也傍有支格也)来至车傍问妾曰夫人从何所来
车上何载丈夫安在何故独行妾应曰何故问之
寿因持妾臂曰少爱有色宁可相乐乎妾时怖惧
不肯听从寿即以刀剌胁而死又杀致富于楼下
埋妾并婢杀牛烧车车釭(音工说文云车毂中铁也)及牛骨则
辞不逊鼢遂怒谓长史曰有诏宗室而灌夫骂座
不敬并奏其在乡里豪横处夫弃市窦婴乃上书
具陈灌夫醉饱事不足诛帝召见之婴与鼢互相
言长短帝问朝臣两人谁是朝廷多言婴是太后
闻之怒而不食且曰我在人皆陵藉吾弟我百岁
后鱼肉之乎及出鼢复为婴造作恶语以闻天子
亦为鼢不直特为太后故偏将婴及夫弃市婴临
死骂曰若为死无知则巳耳有知要不独死后一
月馀鼢病一身尽痛但号呼叩头谢曰自幸天子
使视鬼者瞻之见窦婴灌夫共守笞鼢遂死二何
敝(音厂)为交阯剌吏行部到苍梧郡高要县暮宿鹊
奔亭夜犹未半有一女子从楼下出自言妾姓稣
名娥字始珍本是广信县[狂-王+盾]里人早失父母夫亦
丧亡有杂缯一百二十疋及婢一人名致富欲住
傍县卖缯就同县人王伯赁车牛一乘载妾并缯
令致富执辔以前年四月十日到此亭外于时日
暮行人既绝复不能前因即留止致富暴得腹痛
妾往亭长舍乞浆水取火亭长袭寿操刀持戟(操执
也释名戟格也傍有支格也)来至车傍问妾曰夫人从何所来
车上何载丈夫安在何故独行妾应曰何故问之
寿因持妾臂曰少爱有色宁可相乐乎妾时怖惧
不肯听从寿即以刀剌胁而死又杀致富于楼下
埋妾并婢杀牛烧车车釭(音工说文云车毂中铁也)及牛骨则
卷一 第 725b 页
舍亭东空井中妾死痛无所诉故来归于明使君
敝曰发汝死骸以何为验女子曰妾上下皆著白
衣青丝履犹未朽掘之果然敝乃遣使捕寿下广
信县验问与娥语同收寿父母兄弟皆系狱中敝
表杀人若依常律不至族诛但寿为恶隐密鬼神
自诉千载无一请皆斩之以助隐德上报听之三
梁武帝欲为文帝陵上起寺未有佳材宣意有司
使加求访先有曲阿人姓弘名氏家甚富厚乃共
亲族多赍财货往湘治生遂经数年营得一筏可
长千步还至南津被孟少卿希朝廷旨乃加绳墨
弘氏所赍衣裳缯䌽犹有殊馀诬以涉道刻掠得
之并初造作过裂非商估所宜结正处死没入其
筏以充寺用奏遂施行弘氏临刑之日敕其妻子
可黄纸百张并具笔墨置棺中也死而有知必当
陈诉又书少卿姓名数十吞之可经一月少卿端
坐即见弘来初犹避捍(音翰禦也)后稍款服但言乞命
欧血而死凡诸狱官预此狱事及署奏者以次殂
没未出一年零落皆尽皇寺营构始讫天火烧之
略无纤芥所埋柱本入地成灰上略叙三条为例
其中或有憾积冤深论情诉屈托事求申灵应实
多故无虚也岂死者妄为此异哉又有巫觋(上音无下
音檄男曰巫女曰觋即事鬼之徒也)见人先祖父母说其形状及平
生语言一无参差岂巫觋能诈为其说哉汉时有
王充作无鬼论今取其辞而破之王充曰以田鼢
敝曰发汝死骸以何为验女子曰妾上下皆著白
衣青丝履犹未朽掘之果然敝乃遣使捕寿下广
信县验问与娥语同收寿父母兄弟皆系狱中敝
表杀人若依常律不至族诛但寿为恶隐密鬼神
自诉千载无一请皆斩之以助隐德上报听之三
梁武帝欲为文帝陵上起寺未有佳材宣意有司
使加求访先有曲阿人姓弘名氏家甚富厚乃共
亲族多赍财货往湘治生遂经数年营得一筏可
长千步还至南津被孟少卿希朝廷旨乃加绳墨
弘氏所赍衣裳缯䌽犹有殊馀诬以涉道刻掠得
之并初造作过裂非商估所宜结正处死没入其
筏以充寺用奏遂施行弘氏临刑之日敕其妻子
可黄纸百张并具笔墨置棺中也死而有知必当
陈诉又书少卿姓名数十吞之可经一月少卿端
坐即见弘来初犹避捍(音翰禦也)后稍款服但言乞命
欧血而死凡诸狱官预此狱事及署奏者以次殂
没未出一年零落皆尽皇寺营构始讫天火烧之
略无纤芥所埋柱本入地成灰上略叙三条为例
其中或有憾积冤深论情诉屈托事求申灵应实
多故无虚也岂死者妄为此异哉又有巫觋(上音无下
音檄男曰巫女曰觋即事鬼之徒也)见人先祖父母说其形状及平
生语言一无参差岂巫觋能诈为其说哉汉时有
王充作无鬼论今取其辞而破之王充曰以田鼢
卷一 第 725c 页
心负惭恨病乱妄见凡人病则畏惧畏惧则妄想
妄想则虚见破曰若田鼢妄见不当呼诺服罪岂
有妄见而想身得病耶若虚见者天子令视鬼者
瞻之见窦婴灌夫两人共守见笞之岂巫者亦病
妄见乎若以巫者亦妄见者不当所见形状一与
病者同也由此而言执虚妄见以为无鬼未见其
得矣耶者语绝之辞。】
「外难曰若人死为鬼则古来之鬼填塞巷路合有见
者如何不尔。」
【外难下四句亦答王充之问缘论主取意用之不
具其文故直言通妨标入科文也难意云若人死
为鬼则天地开辟巳来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见
鬼宜见数百千万满堂盈庭填塞巷路不宜但见
一人两人(钞意似以一人则田鼢两人则窦婴灌夫)。】
「答曰人死六道不必皆为鬼鬼死复为人等岂古来
积鬼常存耶。」
【答曰下据钞云夫人死为鬼鬼死为牛牛死为天
天死复为人随业变化不拘一类六道轮回未始
有极岂可人独有死而鬼无死乎若长不死即可
如所论也。】
「且天地之气本无知也人禀无知之气安得欻起而
有知乎。」
【安得欻起而有知者夫知即神识也神有贤愚善
恶千差禀无知之气岂有此千差耶夫识与气异
妄想则虚见破曰若田鼢妄见不当呼诺服罪岂
有妄见而想身得病耶若虚见者天子令视鬼者
瞻之见窦婴灌夫两人共守见笞之岂巫者亦病
妄见乎若以巫者亦妄见者不当所见形状一与
病者同也由此而言执虚妄见以为无鬼未见其
得矣耶者语绝之辞。】
「外难曰若人死为鬼则古来之鬼填塞巷路合有见
者如何不尔。」
【外难下四句亦答王充之问缘论主取意用之不
具其文故直言通妨标入科文也难意云若人死
为鬼则天地开辟巳来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见
鬼宜见数百千万满堂盈庭填塞巷路不宜但见
一人两人(钞意似以一人则田鼢两人则窦婴灌夫)。】
「答曰人死六道不必皆为鬼鬼死复为人等岂古来
积鬼常存耶。」
【答曰下据钞云夫人死为鬼鬼死为牛牛死为天
天死复为人随业变化不拘一类六道轮回未始
有极岂可人独有死而鬼无死乎若长不死即可
如所论也。】
「且天地之气本无知也人禀无知之气安得欻起而
有知乎。」
【安得欻起而有知者夫知即神识也神有贤愚善
恶千差禀无知之气岂有此千差耶夫识与气异
卷一 第 726a 页
在气无知在识有知岂混之于一气哉故经云四
大合散唯心为本在三界中独来独去无一随者
据此则知非气为本若气而生心心复不合善恶
等别若善恶亦气则不因习学既不因习学何用
孔老设教令改恶为善耶。】
「草木亦皆禀气何不知乎。」
【草木至何不知者若有知之类即禀阴阳之气无
知之物则不禀气则知与无知各异今既俱禀阴
阳不得为异何故草木无知人畜有知据此则知
是神识不关气也。】
「又言贫富贵贱贤愚善恶吉凶祸福皆由天命者则
天之赋命奚有贫多富少贱多贵少乃至祸多福少。」
【贫富等者谓贫乏富足贵尊贱轻贤能愚憃善良
恶过吉利福祐凶祸二字俱训害皆由天命者论
语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礼云天命之谓性(此言仁义
本于性性本于天也)天之赋命下破其所计贫富等皆受之
于天命也赋者量也奚者何也乃至者具云愚多
贤少恶多善少凶多吉少耳。】
「苟多少之分在天天何不平乎。」
【天何不平者既富贵等多少分数由天兴之天何
不均平兴之而乃不平乎。】
原人论发微录第一
大合散唯心为本在三界中独来独去无一随者
据此则知非气为本若气而生心心复不合善恶
等别若善恶亦气则不因习学既不因习学何用
孔老设教令改恶为善耶。】
「草木亦皆禀气何不知乎。」
【草木至何不知者若有知之类即禀阴阳之气无
知之物则不禀气则知与无知各异今既俱禀阴
阳不得为异何故草木无知人畜有知据此则知
是神识不关气也。】
「又言贫富贵贱贤愚善恶吉凶祸福皆由天命者则
天之赋命奚有贫多富少贱多贵少乃至祸多福少。」
【贫富等者谓贫乏富足贵尊贱轻贤能愚憃善良
恶过吉利福祐凶祸二字俱训害皆由天命者论
语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礼云天命之谓性(此言仁义
本于性性本于天也)天之赋命下破其所计贫富等皆受之
于天命也赋者量也奚者何也乃至者具云愚多
贤少恶多善少凶多吉少耳。】
「苟多少之分在天天何不平乎。」
【天何不平者既富贵等多少分数由天兴之天何
不均平兴之而乃不平乎。】
原人论发微录第一
卷一 第 72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