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2b 页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2b 页


No. 1885

*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徐吕取韵切忌道著
归德法云洒扫比丘琮湛撰并集解

窃以。观门深旨厥号溥融。满分幽宗摽乎法
界。玄寂不动。尘尘而净国纯真。灵鉴随缘。念
念而佛心證觉。毛端虽隘。容多刹而弥宽。心
数既玄。统群集而靡异。斯乃

曼殊示迹撮掇精微。密老辟关善施枢钥。门
有广狭之秘。妙略方开。钥投深浅之能。玄通
可运。然则诸师章钞已备。奈宗教而互亏。苟
非夺席高流。孰能禅观通曾。粤有夷门广智
大师。具无碍辩得总持门。宗说兼通。词翰俱
美。造通玄记。堤备摘叶寻枝。述妙伽陀。特示
良驹鞭影。言中纲要。撮尽性海之波澜。句内
幽玄。闪出禅门之眼目。丹青拱手。那知花绽
真容。露柱嫌伊。莫比棺舒妙足。行因智立。王
老菰蒂苦心。甜月藉指窥驽骀马。外痴内俏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2c 页
牛头尾上。颠拈倒用而左右逢源。春日渐长。
平常合道而纵横得妙。疑根截断。南泉谩指
庭花。观智孤明。谂老休言啜茗。逢场作戏。注
雅颂而训童蒙。更效颦眉自述引而添丑拙。
笺文既就典示初机。同道贤余别通一线。赏
夷门之风月。清彻自心。入法界之重玄。匪涉
他境。混融明暗妙解回途。拔溺乘舟俱游性
海。时正大元年岁次甲申仲冬望日记。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
卷上

夷门山广智大师本嵩述

师本京人也。始听华严大经深通玄奥。终历
诸祖禅林洞明宗旨。于神宗元丰六年甲子
罢参隐嵩。少间无尽居士响师德。于元祐戊
辰岁。谨率群贤邀师入京。请讲此观。被禅教
二种学徒。造通玄记三卷。剖文析义映古夺
今。述七字经题并三十观门颂。纪纲经观节
要。显出禅门眼目。天觉群贤皆展卷而时时
听之。大异其辩耳。乃辄出疏帖。强请出世住
开封夷门大刹。又奏特赐广智大师佳号。后
住报本禅寺而终焉。

大方广佛华严经 旋塔之偈。

大 从来无比并。满口道不及谓。华严性海
一字全收。法界义天亦从斯出。且道这个字
向甚么处收摄。向甚么处流出。若人明得。非
但海墨书而不尽。亦乃识无住之本。苟或未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3a 页
然。岂免入海算沙也。

大 叹上体大。独存。起下绝相包遍。

包含法界 森罗万象总在其中。

绝去来非中外 三世十方何处可觅。

为三际师作四生宰 三世信贤圣果禀之證
真师摸也。十方胎卵湿化依之逐妄主宰也。

荡然岂有无历劫何成坏 放荡沙界不属有
无。历尘劫来何曾成坏。

任是僧繇妙笔。那边下手图绘 世间无限
丹青手。到此都卢画不成。

波斯失却夜明珠走向江边漉螃蟹 抛却甜
桃树。延山觅醋梨。波斯者别宝人也。如看大
经不悟最初大字。一向寻行数墨。恰似失却
骊珠。返寻螃蟹之目。以当明珠。是深可伤也。
敢问夷门。如何是大。下云。

咦 石人冷笑。大音希声。

方 随缘真德相。触目尽昭彰。

方 叹上纯真相大。起下依正万差。

大矣汪洋 性海冲虚大矣。随缘波相汪洋。

耳鼻舌色声香 六根六尘。总十二处。

或肥或瘦若短若长 肥瘦短长诸相。恒无
异而差别。

中外大昭昭古今常堂堂 十方三世万像齐
彰。

四圣六凡列派 染净正报。罗列分派。

刀山剑树分光 器界依报区分光像。依正
二报摄一切法。

三幅晓风杨柳路一竿春色杏花墙 会得唯
心万像空。头头尽露真消息。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3b 页

看 开眼合眼。真境无间。

广 繁兴妙用。应物无私。

广 叹上难思。用大起下。随机有准。

灵然浩荡 灵机赴感。随类昭然。浩浩荡荡。
其量无涯。

悟心源开宝藏 心源者。流注无穷。宝藏者。
含藏众妙。能悟能开。是善巧智用也。

随高随下无偏无党 道物智平。体绝憎爱。

海印发光辉 海印者。定名也。犹海晏清万
像俱现。心光定光物无不见。如印印物文体
皆现。大经贤首品云。或有刹土无有佛于彼
示现成正觉。乃至云。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
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
神力。科云。圆明海印。正报大用所依也。

微尘含万像 善财赞喜目夜神曰。我于所
经处悉见诸微尘。一一微尘中各见微尘刹。
观云。如一微尘其相不大而能容摄无边法
界。由刹等诸法不离法界。是故俱在一尘中
现。依报体空用也。然依正相容义有六句。一
依内现依。谓尘含世界。二正内现正。谓毛端
含众生念念等。三正内现依。谓毛端世界尘
尘等。四依内现正。谓尘含佛及众生。五依内
现正依。谓尘中见佛菩萨及世界等。六正内
现依正。谓毛孔中现刹土并四圣六凡等。然
一尘毛为能含遍者。具有三义。一有力。二为
主。三具非一非异义。谓一尘毛与理非一故。
不坏一尘一毛之小相。为能含遍。与理即非
异故。方能含遍也。世界等法无力为所含遍
也。清凉云。圆至功于顷刻。观佛境于尘毛。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3c 页

倏忽云起南山须臾雨倾北嶂 贤首品云。
大海龙王游戏时。普现诸处得自在。兴云充
遍四天下。其云种种庄严色。阎浮提雨清净
水。微细悦泽常应时。长养众花及果药。成熟
一切诸苗稼。乃至龙王自在悉能作。而身不
动无分别。清凉云。龙王大用不同德。又云门
垂语云。古佛与露柱相交。是第几机。众无语。
自代云。南山起云北山下雨。且道是何用也。
大师下云。

王婆街里弄猴狲露柱却嫌无伎俩 竿头丝
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斯则无用之用。
用不涉功。

吽 泥牛吼月。齿冷牙寒。

佛 满分觉者。具足十身。

佛 叹上妙觉。果大起下。真应难分。

光含慧日 谓佛说法先放身光。后展慧照
破暗除疑。故慧如日。

朗重昏 二十六根本随惑障等。佛慧尽能
除之。如破重昏。

开秘密 秘者。非器不传。密者。随机有受。唯
佛一人能开能示。

或则谈经 修多罗经藏也。随三乘人契机
合理。演说法也。

或时说律 毗尼四分律藏等。谓调伏三业
不合造恶等。不言论者。菩萨造也。

譬如优昙花时时乃一出 此翻希有。佛将
出世。此花先开。表瑞应也。

跋提椁示双趺 跋提者。此云泥连。或云金
水。是河名也。谓佛示寿七十九岁。说法四十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4a 页
九年。度人无量。末后至拘尸城边泥连河侧
娑罗双树下。右胁累足寂然而逝。人天圣众
莫不大恸。乃以白氎香油涂之。缠涂已毕。内
金银铁三重棺椁之中。诸天神等咸献香薪。
积若高山。将赴荼毗。是时大迦叶波在耆阇
崛山大石窟中。见诸异相乃谓众曰。佛今舍
我入大涅槃。遂将五百弟子趋步而至。方礼
足已。如来出示双趺。而说偈言。我法最长子。
是名大迦叶。阿难勤精进。能断一切疑。偈毕
收足。金棺自举高七多罗树。绕城数匝还至
本处。诸天奉火皆不能然。自化火光三昧而
自焚之。得舍利八斛四斗。遍周沙界起塔供
养。斯则是入涅槃相也。

雪岭芦芽穿膝 谓佛为太子时。年一十九
岁。时净居天人于窗隙前跪而报曰。出家时
至。勿恋深宫。太子遂图游四门赏玩花果。因
见生老病死而大厌恶。夜梦诸瑞。时方三更。
净居天王率八部等空中旋绕。时四天王各
捧马足踰城而出。初到檀特山。脱珍御衣。身
披鹿皮。自除绀发。乃师阿蓝迦蓝。习不用处
非想之定。经三年知非究竟。次至郁头蓝弗
处。修非想非非想定。又经三年知非亦舍。后
乃往诣雪山。假以苦行兼降魔外。现种种相
调伏众生。容鹊巢于顶上。挂蛛网于眉间。芦
芽长于膝中。白醭生于口畔。又经六载。二
月八日。于夜后分明星现时。示成正觉。号天
人师。时年三十。此成道相也。大经五十九说
妙觉果有十种相。一住天相。二示没相。三入
胎相。四住胎相。五初生相。六在家相。七出家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4b 页
相。八成道相。九转轮相。十入涅槃相。然诸
教言八相成道此又言十。何者端的。下云。

要会老胡端的处 西域记说。葱岭东有胡
国。至五印土数万馀里。非佛生处。此方凡外
相习。呼佛为西胡人也。然华严经如来名号
品云。此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如来于彼
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而
为说法。今大师顺俗呼佛为老胡。有何不可。

一二三四五六七 去一拈七。言端语的。恁
么会得绝尔情识。故佛言。是法非思量分别
之所能解。所以僧问洞山。如何是佛。山云。麻
三斤。僧问法眼。如何是佛。眼云。汝是慧超。
自馀答佛例皆如此。与大师此语好本多同
何也。不见道。怀州牛膝青州枣。到底输他出
处精。夷门下云。

收 收得龟毛。失却兔角。

华 普贤万行。德若敷荣。

华 叹上真流行大。起下契果深因。

万蕊千葩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香远布天涯 真流行满三千界。实愿香腾
百万州。

居文殊地向普贤家 行因解生似地。能證
极果如家。

昔日五茎施徒劳记释迦 案本行经说。佛
于第二阿僧祇劫修行时。尔时有城。名曰莲
花。城中有王名降怨。彼国有大菩萨。名曰然
灯。出家成佛时。降怨王虔心迎请供养然灯。
王敕城外十二由旬禁断诸花不令私卖。王
皆自买以供如来。彼国雪山有一梵志仙人。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4c 页
名曰珍宝。有一弟子。名曰云童。法号善慧。于
彼众中而为上首。所有仙法皆学已毕。童子
辞师赴无遮会。得金钱五百欲送于师。至莲
花城见城严丽。因问于人。何故如斯。人乃报
曰。王请然灯如来作大供养。童子闻已踊跃
欢喜。遂舍金钱。于一女处买得优钵罗花五
枝。供养然灯佛。时佛入城。散佛顶上。以愿力
故变成花盖。随佛行住。佛以神力化一方泥。
童子见之布发而掩。复作是念。愿得如来踏
我身过。若不蒙记我终不起。如来既至履之
而过。止诸徒众皆不令踏。佛与授记。汝于来
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十号具足。与我无
异矣。今夷门推之。从始发心合于本觉成究
竟位。显自功圆不从他得。故曰。徒劳记矣。

灵云见处卤莽玄沙特地周遮 卤莽者。轻
薄不用心也。庄子云。君为正焉勿卤莽。治民
勿易灭裂矣。昔福州灵云山志勒禅师。久依
大沩祐禅师。一日因见桃花忽然悟道。以一
偈呈于沩山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逢叶落
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沩山曰。从缘悟入永无退失。汝善护持。时玄
沙闻举乃云。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
故号周遮。是宛转未许之义也。

会得南泉亲的旨 南泉愿禅师。因与陆亘
大夫坐次。大夫曰。肇法师也甚奇特。解道天
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南泉以手指庭
前一株花云。大夫时人见此一株花如梦相
似也。

东村王老卖甜瓜 当行中买卖。不许外人。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5a 页
知。噫时人皆道王老卖瓜。以因行花得佛满
果。或云。王老是南泉。常自呼为王老师。切莫
错会。何则。南泉叫大夫。莺吟堤畔柳。以手指
庭花。蝶舞树头春。恐人不领。又出王老卖瓜
绝情之语。若更不明夷门亡。

合 合取唇皮。却较些子。

严 权实俱通。因果两严。

严 叹上能严智大。起下更互通依。

因果相兼 运普贤万行因花。严遮那十身
满果。故曰相兼也。

智为钩行作帘 权实二智导物冥真。如廉
得钩收卷。有则理事二行妙合天真。如门得
廉遮魔外。故斯乃明能严因。行下明所严果
德也。

长空云起 云喻如理智。空比法身也。

锦上花添 花喻如量智。锦比报身也。

一轮晃秋夜千派落寒蟾 月喻智也。秋夜
比法身也。千派类报身善应群器。斯则现自
他受用。是理量双融智。

净秽楼阁重叠 二十重华藏世界。染净区
分。百万亿佛国庄严。楼阁无尽。二种依报更
互通依种种相容。故曰重叠也。

圣凡影像交参 四圣六凡。若灯影像交互
相参同时包遍。此明二种正报也。李长者云。
依正二报身土交参。上二句明混融无碍智
也。

若人欲了个中意苦者苦兮甜者甜 会得舌
根知味者。黄连甘草尽圆通。

知 众妙之门。于斯显矣。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5b 页

经 体则声名句文。义乃贯摄常法。

经 叹上一乘教大。起下圆别幽深。

万古芳馨 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
一万年尽末法数。故曰万古。声教流传。如香
远腾也。

花得线免凋零 西天佛教。呼之为线。取贯
花作缨络。不失堕义。此方儒典称经。取经纬
相织为义。其理颇同也。

尘中剖出 华严五十一偈云。如有大经卷。
量等三千界。在一微尘内。一切尘悉然。有一
聪慧人。净眼悉明见。破尘出经卷。普饶益众
生。佛智亦如是。遍在众生心。妄想之所缠。不
觉亦不知。诸佛大慈悲。令其除妄想。如是乃
出现。饶益诸菩萨。清凉云剖微尘之经卷。念
念果成。

言下惺惺 且如憍陈那五比丘等。初闻佛
于鹿野苑中说法。悟四谛人空。皆證阿罗汉
果。圭峰云。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
天朗耀。自馀闻经悟道之者。不可具引也。

四流波浪息 十地品云。欲流有流无明流。
见流。相续起心。漂流苦海。难得出离。今闻圆
音顿悟心源。湛然凝寂不随四流。是息生死
之波浪矣。

六国得安宁 谓迷时于六根境内各有一类
心心所法。识于自境之内取舍无休。如国有
贼不得安静。今则因经證性达妄全真。根境
不偶识魔自消。似国无贼故得安宁矣。

这回朝看暮转 因指见月何妨时戏。指端
悟教。通真岂碍。随流看转。如有僧问药山云。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5c 页
和尚寻常诫人不令看经。何故却自看耶。山
云我要遮眼。是此意也。

休更拔楔抽钉 二执二障于真理中。若钉
楔在于木内。难以除之。今既闻经解悟。执障
俱消。更说甚么转凡成圣。古德云。道泰不传
天子令。时清休唱太平歌。

昨夜长天吼霹雳金刚推倒望州亭 泥牛哮
吼谁是知音。然则大经圆音。若霹雳震于乾
坤。无声之声。似泥人推倒华亭。这般穿凿一
场好笑。且道如何是此一卷经。大师云。

哂 句里呈机。堪悲堪笑。

咄 七字经题。一喝历然。

咄 叹上现量机大。起下三根获益。

无知枯杌 不得大经。何异朽木。

臭形骸皮裹骨 不妨道著。永嘉云。深嗟懵
憧顽皮靼。大经云。譬如生盲不见日月光。亦
为作饶益。颂下根人也。

精精冥冥 半明半暗。

恍恍惚惚 谓中根人。乍闻大经说。初发心
时便摄五位而成正觉。暂尔闻熏。足不放光。
三圆十地。语惊凡听理出常情。恍惚惊疑。若
存若忘。性莫能决定也。

金乌旸谷生玉兔咸池没 金乌急玉兔速。
不可展事见夷门也。然虽如是。扶桑国有山。
号曰旸谷。取日出貌也。咸者周易卦也。兑上
艮下矣。象曰。山上有泽咸。今夷门意取日没
西山泽也。又日出结上二根获益。起下上根
顿證矣。经云。譬如日光出现时。先照山王次
馀山。后照高源及大地。而日未始有分别。月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6a 页
没者。比上根悟理难以传受韬其光耳。故下
云。

且恁迟驽迟骀。休话俊鹰俊鹘 且恁者。不
尽之辞也。驽骀者。蹇人钝马也。喻上智通明
大经玄奥。又悟祖域幽宗。罕遇知音。不能传
授。故且混俗佯痴佯钝说。甚么如鹰似鹘之
俊。到此一笔句下。清凉云。调高格寡。唱极应
希。难得其人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打破无明山鬼窟 一丸疗
众病。不假药方多。若不得后语前话难圆然。
而如是一法普益三机。其在兹焉。故感应传
云。闻七字之功德不堕修罗。念一偈之殊勋
脱离地狱。又恁么去也。毕竟合如何。夷门
云。

斩 利刀斩断俱忘像。千古令人爱作家。山
野云。俭。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有三重 撮略本
章精义。岂敢妄。如穿凿义曰。修者。止观熏习
造诣也。止观者。能入之法也。妙绝诸缘曰止。
幽灵独耀曰观。因名止观。果名定慧。止为观
体。观为止用。以此两法双融照无尽之妙境
也。熏习者。正明其修也。造诣者。修之趣也。
用止观二法熏习其心。成造入之妙行。大方
广佛华严者。所依经也。下七字。能依观文也。
大方广所證法也。佛华严者。能證人也。大者。
体也。诸佛众生之心体也。方广者。即体之相
用也。佛者。果人也。华严。因人也。华喻普贤
万行。严即文殊大智。大智为主运于万行。严
大方广而成佛果也。法界者。所观三重妙境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6b 页
也。总该万有统唯一真。更无别法但一心耳。
谓一心有轨持故。名之为法。有性分故复立
界名矣。真心不变自体曰持。随缘成德曰轨。
成事差别曰分。体空同一曰性。故知法界即
心之义用也。观者。能观净慧也。情尽见除也。
情谓识情。通诸妄心。见谓推求。总目诸见。谓
颠倒推求乖背正理。今都除之。方可契合三
重妙境也。门者。即能诠之教。此八九纸之文
也。兼所诠义。是观智所游履之门也。有三重
者。除事法界也。谓事不独立矣。故法界宗中
无孤单法。离理无事。若独观之。即是情计之
境。故今除之也。若以六相释此题者。总者。举
体不分。别者分总成别。同者。别别带总。异
者。各谈功能。成者。更互相资。坏者。各住自
位。一一法上六相皆然。又修者。总贯一题。
为悟入之先。大者。当体得名。常遍为义。方者。
就法得名。轨持为义。广者。从用得名。包博为
义。佛者。就人得名。觉照为义。华者。从喻得
名。惑果严身为义。严者。功用受称。资庄为
义。法界者。从轨持性分得名。交彻融摄为义。
观者。摄境从心得名。忘情了法为义。门者。从
出入无拥得名。能生妙智为义。有三重者
 真空观第一。于中略开四句十门。拣情妄以
显用也 理事无碍观第二。于中十门分别。
融事理以显用也 周遍含容观第三。于中
十门分别。摄事事以显玄也。

真空观第一 著语云。题目分明。好个入路。
义曰。拣非虚妄念虑曰真。拣非形碍色相曰
空。依一心体义用立名矣。观者。无分别如理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6c 页
妙智也。妄情了法摄境从心得名也。绝相离
念不空之空。玄寂独存端第一。此门行离相
之行。运如理之智。除断空实色之情。离能證
所證之见。契实际之真空。具真常之妙德。有
斯次第行布。略开四句十门。既然。垂手入缠
不免科分多段。

一会色归空观 镕瓶盆钗钏为一金。变乳
酪酥醍作一味。义曰。融会缘生幻色归于真
空矣。观者。能观智也。从所观境得名。或可所
归空是体也。观是智用。依主持业二种释也。
下皆同此。心通者。可会可归。意闭者。须遣须
除。妄情久执难除。故作四门分别矣。

一拣断空 切忌错认故须拮却。然有夷门
所下之语。此不合著语。曲为初学更代一转
语。亦不妨也。义曰。拣者。通能所也。下五皆
同。择去妄执存真法也。斯拣外道小乘人著
断灭空病耳。观云。一幻色不即断空。是所拣
也。以幻色即真空故。是能拣法也。下皆同
此。

无物可断本来寂灭 此是夷门所下拣断空
空空语。意显真空外无断灭空。因妄计成。物
本寂然。无非真空也。故法华云。诸法从本来。
常自寂灭相 颂曰(下皆合有准此略之)

真空不坏有 就路还家。有何不可。此颂灭
色。明空之病。疏云。如穿井除土。出空要须灭
色。中论云。先有而后无。是为断灭。今简易此
故云不坏有也。论肇云。岂待割宰以求通哉。
白乐天云。不离妄有而得真空矣。

离色非真空 切忌话作雨橛。弃有著空是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7a 页
错。此颂离色明空之病。疏云。空在色外如
墙。处不空墙外是空。永嘉云。弃有著空病亦
然还如避溺而投火矣。

惊觉(去声呼之)声闻梦 涅槃床上梦。闻教忽然
醒。此颂著空断灭之病。谓此等人心外取法。
灭色明空。执蕴界等实有自体。妄计未来诸
根境灭以为涅槃。便乃厌苦欣寂灰身灭智。
永同太虚取寂为乐也。故帝心禅师。集大经
中真空不坏幻有之义。用惊趣寂声闻回心
向大。若不回心。如作长夜之大梦耳。何时而
觉寤矣。疏二乘断灭归于涅槃。

豁开外道蒙 拨去无明翳。闪出旧精明。此
颂凡外拨无因果之病耳。心游道外。故曰外
道。谓彼凡夫不知三界唯心万形由业。因果
不断生死相续。自计执云。诸无因自然而有。
聚而为有。散而为无。神灭形离。根无来报。疏
云。外道断灭归于太虚。此二种人既蒙法力。
回心决定兵随印转。

有星皆拱北无水不朝东 毕竟水潮沧海
去。到头云觅故山归。此颂会色归空。如拱北
潮东无有不归者也。

转面观诸法都来一照中 瞥然心自醒。妄
计悉归真。此颂声闻外道回头返觑。前执断
空尽归真空智照之中。肇论云。真谛无兔马
之遗。般若无不穷之鉴也。

二拣实色 不知蹈破茄子。一夜虾蟆索命。
义曰。谓凡夫执色实有自体。以青黄之相。非
是真空之理。疏云。以闻经说色空不知色性
空。便执色相以为真空。计色不忘。故须拣也。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7b 页
观云。二实色不即真空。实色是所拣。以幻色
即真空。故是能拣法也。

物本寂然因计成有 依他境寂遍计执而似
有。古德云。妄计因成执。迷绳谓是蛇。

镜里元无影影虚显镜明水因有月方知净。天
为无云始见高。此颂真空中无实色也。幻色
无体。以显真空也。

空中何有色 本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此
颂青黄无体莫不皆空。故云。即空真理也。然
疏中空有三义以破于色。谓无边义无坏义
无杂义。显世间虚空中尚无色法可存。况真
空理中而有实色于中可存焉。

有色为迷盲 一翳在眼。空花乱坠。此颂以
青黄之相。非是真空之理。故云。不即空也。拣
凡夫执色实有体在空中包含矣。兼拣初心
菩萨计色相。以为真空之病。不拣二乘人。彼
无此执也。

了幻幻非幻 糊饼面成人尽信。秤锤是铁
我无疑。此颂色法缘会所成。如幻师术所成
像。以智了知元无自体。即是真空。圆觉经
云。幻灭灭故非幻不灭。非幻者即是真空也。

当生生不生 石牛吞华岳。木女产婴儿。此
颂幻色仗缘而生。缘无自性生无生相。虽生
不生也。然幻生幻灭。他岂然哉。或有外疑云。
幻而非幻。生而不生。如何是非幻不生之的
旨。故下云。

终南的的旨日午打三更 半夜日头明。不
识大疲极。此颂不犯无生玄旨妙会非幻幽
宗。帝心密显双融。夷门傍通一线。真可谓语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7c 页
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终南者。长安南
寿山名也。帝心生居于此。今举起辨人。故曰
终南也。

三双拣断实 两岸芦花色正絴。一阵金风
暗除扫。义曰。前虽己拣约偏执而除之。今则
双遣以显同时。此以幻色即不即法。拣去断
空实色之情计讫。观云。二实色不即真空。实
色是所拣。以幻色即真空故。不即断空。断空
是所拣也。

有无不计是非香绝 二执既遣。那有能遣
为是所遣为非。故曰冥绝也。

休厌黑暗女莫怜功德天 一念无私照。忧喜
悉皆除。此颂喻显双遣也。涅槃经说。有一女。
名曰功德天。常在前行问人求宿。人问之。汝
何能也。彼女答曰。我所至处。人民和合悉皆
欢喜。人遂留矣。说住未久。又见一女在门外
立。主人问曰。汝何人也。答曰。我名黑暗。亦
来求止。主人曰。汝何能也。彼女答曰。我所至
处。令人忧怖全家不乐。人曰。尔去。吾不用
汝。女曰。汝太愚也。吾之妹在尔家。我何不
往。自从无始已来常相随逐。未常离也。作是
语已即入室矣。是时宅主见女人入。果然全
家哀哭忧苦也。经意功德天喻人之爱生也。
黑暗女喻人之怖死也。有智之者。不怜不厌
悉免忧喜。此举双拣之妙况也。三祖云。至道
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无心一亦弃有智二俱捐 两头撒开。中间
放下。此颂法合双拣也。无心者二乘人。入灰
心定。并断灭外道著空病也。有智者。计常凡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8a 页
夫。并初心菩萨著有病也。既是二执俱舍。方
达三界唯心。苟且不然。看取。夷门向下注脚
耳。

风送和烟雨池开菡萏莲 雨滴千峰翠。花
无一点尘。此颂尘惑俱遣物物唯心。纯是真
空更无他法耳。法灯云。岸柳含烟翠。溪花带
露鲜。谁人知此意。令我忆南泉。

到头只这是休要问南泉 人有古今异。道
无前后殊。此颂达唯心之旨。何必只在于前
人哉。法灯云。令我忆南泉。目前实际。同道方
知。夷门云。休要问南泉。截断葛藤自肯亲切。
然二师举南泉因缘。花字颂中具引。且如夷
门道只这是旨意如何为当。是指上风送池
莲之词。为复是夺人声价也。若定当得出。便
见句里呈机劈面来。烁迦罗眼绝纤埃。苟或
未明只这之机。显理颂中全然漏豆也。

四显理 尘垢尽时光始现。心法双亡性即
真。义曰。前断实情境俱尽显出一真之理。观
云。凡是色法必不异真空。以诸法必无性故。
是故幻色即真空。故依他无性即圆成矣。

头头物物独曜无私 万像光中独露身。唯
人自肯乃方亲。

云散家家月 昨夜浮云风扫尽。一轮明月
满山川此颂云喻。依他相虚前已除之。今显
理如月。即家家人人心地明白矣。

情蠲处处彰 情忘开正眼。触处见全真。此
颂遍计情除。处处物物一真独露。下云。

晓风杨柳路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飙枕
箪凉 唯心的的旨。物物露真机。此颂一真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8b 页
之理。处处昭彰也。法灯云。谁信天真佛。兴悲
几万般。蓼花开古岸。白鹭立沙𡔃。露滴庭莎
长。云收溪月寒。头头垂示处。仔细好生看。
肇论云。物我同根是非一气潜微幽隐。殆非
群情之所尽耳。

无依无用处便是法中王 谛观法王法。法王
法如是。此颂无依者。拣去断实依他境也。无
用者。亡二执遍计情用也。法王者。三界依正
所归之主也。今正结显缘幻色会归真空之
理也。明證此理是法空之王矣。若明空即色
观中独王三界。故曰法王。次当辨矣。

二明空即色观 密移一步。大地逢春。义曰。
此辨真空不异幻色也。一一反上以成中道。
更无别义也。然妙解者。回光返照不守虚凝。
担板者。只见一边。堕坑落堑。曲为担板流。重
宣四句偈也。

一拣断空 前来虽点破。疑情恐未消。义曰。
前门约境。此约心拣之。然文势相翻成后二
门之义。观云。一断空不即幻色。断空是所拣
也。以真空即幻色。是能拣法也。

境空心寂言不顿彰 色归空已闻命。空即
色而愿闻。

色空空色难 会色归空犹易。明空即色尤
难。此颂色空者。前门以三义破色似易领解。
此门即空为色难可比况。亦难解会。故曰明
空即色难也。

子细思量看 事不厌细。再思可矣。此颂诫
会色归空之人。不令守空而住。住则成断空
之病。与外道无异也。故曰子细看耳。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8c 页

外道计冥谛 莫将堤岸柳。唤作古岩松。此
颂楞伽经云。大慧。或有外道。有觉二十五真
实作涅槃想。谓彼教中立二十五种谛理。最
初一谛号为冥性谛。计以为常。皆二十五名
神我。亦计为常。我思胜境冥性变即。二十三
谛为我受用。我既受用。为境缠缚不得解脱。
我若不思冥谛不变。既无缠缚我即解脱。名
为涅槃又楞严经云。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
舍离等昧为冥谛也。

声闻趣涅槃 只见锥头利。不见凿头方。此
颂涅槃者。此翻灭度无为圆寂三义。为二乘
人厌生死之苦受。欣涅槃之寂乐。舍有馀而
趣无馀。昧本觉而成空病矣。檐寂情深。故成
不回病耳。

只知云冉冉不觉水漫漫 徐六担板。只见
一边。此颂冉冉者。云行貌也。漫漫者。大水
行貌也。谓小乘外道认小为大。以妄为真。只
知其一也。

月落蒹葭岸何人把钓竿 身闲临苇岸。心
静乐烟波。此颂上句约境明空。下句约人即
色也。如把钓竿人。心心只在钓竿头。何落空
之有也。肇论云。诸家通第一义谛。皆言。廓
然空寂。无有圣人。乃至若无圣人。知无者谁。
谁与道游明空即色。妙解潜彰于斯显然。

二拣实色 已除鼻上泥痕。更遣心头妄计。
义曰。谓彼凡夫妄计色法实有自体情执难
忘。故再拣耳。观云。二真空不即实色。实色是
所拣。以真空即幻色故。是能拣法也。

空既即色何色之有 真既成渠。实渠何立。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9a 页

水冻结成冰心迷境界萦 法喻双彰。二妄
显然。此颂冰仗朔风缘成。心因妄境迷执。二
俱无体。是所拣也。

水消元旧水心悟本无生 法喻齐举。心境
全真。此颂妄冰消而清水现。真心悟而本无
生。

矿秽仍须鍊 埋尘大宝。须设治方。此颂除
实色之情。必假观智之力。去矿内之石。须重
重而鍊过可矣。

真金岂用烹 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此
颂喻圣人悟真空之后。不复再同凡夫见妄
色也。然而如是我有试金石也。须重验过。若
见十分色。不设馀门矣。理事门中要成器用。
数数入火。又且何妨。

一轮秋夜月何处不分明 此夜一轮满。清
光何处无。此颂实色妄情云尽圆明。心月全
彰也。处处分明。皎然独露。

三双拣断实 心境既双遣。断实一齐休。义
曰。前虽单拣遍计之情。今显同时。故曰双拣。
此以真空即不即法。拣去断空实色之情计
讫。观云。三断空不即幻色。断空是所拣。以
真空即幻色故。真空不即实色。实色是所拣
也。

彼此俱亡湛然寂静 二病既瘥。一体轻安。

说有何曾有 须知远烟浪。别有好思量。此
颂法相宗。佛言。一切法无我。一切法者。略有
五种。细而分之有一百名数。一一有法于赖
耶脚下。自有亲生名言种子。至如赖耶识等
亦从种生。多谈法相少谈法性。所谈法性亦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9b 页
法相数。如六无为等乃至成佛。皆从修因断
障。历三僧祇转识成智。智为能證。二空真理
为所證也。从此而学者。多分计一切法实有。
自体成计常病者多矣。佛说相教为始空病。
空病既除有亦不真。意显中道。故云何曾有。

言无未便无 眼观东南。意在西北。此颂破
相宗。且如大般若经八十馀科名数。皆是遣
执荡相遮境明空。说三性三无性。至于佛德
言大空真如。金刚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
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云。离一切诸相即
名诸佛。又般若心经中所离文中。无世间(三科)
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及出世三科。谓四谛
十二缘能證所證。亦不可得也。从此而学者。
多分计一切法空。成断灭病者多矣。佛虽说
空法谓遣执有之计。有执既除空药亦遣。意
显中道。故云未便无也。贤首国师判上二种
教法。未尽大乘至极之说。为大乘始教。

有无俱不计 二边纯莫立。中道不须安。此
颂法性宗。谓佛说终顿经等。圆觉云。有无俱
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又法华涅槃会上。呵
小赞大会权归实。三乘同会一佛乘。五性皆
归一佛性。方尽大乘终实至极之说也。然前
来随机设教。为破断常之执。今则二执既遣。
中道双融。解真空是不空之空。达妙有是不
有之有。故能有无不计妙解双通。既成无功
之功。决定功不虚弃。

赏汝髻中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此颂。法
华云。譬如强力。转轮圣王。兵战有功。赏赐诸
物。唯髻中珠。不以与之。如有勇健能为难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699c 页
事。王解髻中明珠赐之。举斯妙况用明契中
道之深旨耳。贤首判为终教。方尽大乘至极
之说。

覆庇贫和病提携独与孤 烦恼海中为雨
露。无明山上作云雷。此颂。无法财曰贫。有惑
障曰病。凡外病也专自利曰独。阙明导曰孤。
小乘病也。是故至圣契中道妙理。空有齐观。
运悲智心设权实教。慈荫贫病。智拔孤独。如
得轮王髻珠。普资一切也。

回光归去来始觉废功夫 当时不惮穿云
路。过后思量愁杀人。此颂至圣出世为一大
事因缘出现于世。为众生缘熟而来。众生缘
尽而去。非但如今。历劫已来为断常之流难
可化度。曲设种种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
能事毕矣。后入涅槃。始觉利生废其功夫耳。
或可多是来贤人通彻性相二宗。妙达圆顿
一乘。见权实方便多门。仰叹先圣云废却多
少功夫耶。

四显解 功夫不到不方圆。言语不通非眷
属。义曰。前门约境。境相无实归于真空。故云
显理也。此门约心。心非断灭不异幻色。故云
显解也。观云。四真空即幻色故。凡是真空必
不异色。非断灭故。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卷上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引¶ 第 70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