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95a 页

华严一乘分齐章义苑疏卷第二
霅溪普静沙门 道亭 述

「第二教义摄益至先示相后开合。」

【释曰牒章分科机教双彰也谓教义为能被之法
摄益为所被之机所以尔者向明一乘是此能被
且法不浪施为机斯阐故此摄益合而辨之然示
相开合无殊分相该收耳。】

「初中有三义至当别教一乘。」

【释曰海印定中演无尽音声为教一多具德为义
七宝大车其数无量非适一也故曰此当别教一
乘。】

「二者如临门至及瑜伽等说。」

【释曰教义者谓三车虚设为教谓子竞驰随宜获
益为义仍教义无分者若望一乘无实果證义不
异教方便引摄故属于三乘权渐如馀等者深密
般若诸经唯识显扬诸论。】

「三者以临门至如法华经说。」

【释曰摄末归本也所以约教则废三立一三教虚
设既为虚设则实义全无但为一乘之先容故云
以临门三车为开方便教然后于界外四衢道中
别授大白牛车七宝庄严具众德量显一乘中正
卷二 第 195b 页
之道斯为实义破会诸乘故当同教。】

「二开合者有二至为彼所目故也。」

【释曰界内通示为教同出为义三乘自宗作如是
说若仍三乘假设一实方真纵义亦教故云唯教
非义直明一实方便无无非唯无义教亦不成故
曰俱非教义虽非教义不坏假名故为彼所目也。】

「一乘三句者至无尽教义故。」

【释曰以别教中教之与义不分能所之殊但十十
法门主伴无尽故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此唯
自别教或唯义非教者良以别教望同教亦成义
盖不谈海印炳现故不尽知教体故或俱非教义
隐实彰权约三乘教如文自释。】

「后总者或教义至差别说矣。」

【释曰或教义俱教者以彼三乘引摄出界无有实
体但为一乘方便之教故义亦成教或教义俱义
者以其一乘之教称实所流究竟摄益故望三乘
此亦成义应合更云或俱非教义约三乘望别教
一乘说今所阙者窃恐脱故若不尔者何以次文
牒云或具三句约同教说应难云上既言别教何
以今具郤成同教耶答上是以三乘望别教非是
直显别教耳或可便将同教当其一句足上成三
亦有理在。】

「明摄益分应者至如瑜伽等辨。」

【释曰或唯摄界内机等者谓于三界内谈显了三
卷二 第 195c 页
乘通被三根同出三界各随所得为真涅槃则止
息化城权居受用据彼自宗即以为究竟矣。】

「二或摄界至如法华经说。」

【释曰令得出出世益者且三乘权教令断三界结
缚是一出世今此实教令除微细结使云出出世
斯乃先以三乘化后令入真实则会三乘归一乘
故属同教摄此是三乘同教故次云亦名回三入
一教也。】

「若先于一乘至如小相品说。」

【释曰若界内禀一乘不思议法发圆解起圆行圆
断诸障即云出世由出世故即一證一切證故属
别教如小相品者彼正谈一切證等事也。】

「三或通摄至如法华经说。」

【释曰通摄二机者谓界内界外之机也若乃三乘
先摄同游解脱之门后趣一乘齐證圆融之境者
则三资一实一导三乘故云三一和合故属同教
此是一乘同教体参具德故若不尔者何异前说
故学者应思。】

「若界内至如华严经说。」

【释曰此谓直显一乘之机故约三生而说所以于
具缚身中见闻大威德法门成金刚种此是界内
见闻生依种发解依解成行即离缚缚此乃出世
得法是解行生依行證入出彼情解是出出世證
入生或界内见闻解行者此谓解行一生通界内
卷二 第 196a 页
外何以故圆解圆行见闻并具故馀义同前一生
不克三生必圆不落阶渐故属别教一乘耳然上
二章谈乘教机缘同别两教广大同备有如是者
何须下文复更分教开宗耶若谓此中但论乘机
未明教相者何得同别之教章章而言乎答此据
通相下就别相所以通相则克佛本意缘起因门
海印炳现本末齐彰一乘多乘若同若别机宜摄
益悉巳圆臻故上二章作如是说若尔同别之谈
岂是本现耶益殊不闻如来为善伏太子说圆满
修多罗故知同别正是通方根本法故若判不判
圆融无尽矣。】

「第三叙古今至以为龟镜。」

【释曰夫教海冲深法云弥漫智光无际妙辨叵穷
以无言之言诠绝言之理然则理虽一味诠有浅
深故须分之使知权实庄严圣教令深广故故今
诸师各伸巳解安立教宗今此叙之意夫后人不
掩前诘今其宗承不混得失者矣。】

「一依菩提流支至一圆音教。」

【释曰菩提流支此云法意西竺人也立一音教谓
如来一音同时报万大小并陈故许随机领解各
别则顺圆音一音中具百千音之一义斯为教本
正属不分耳。】

「故经云佛至得解等是也。」

【释曰所凭之经既云一音故但是教本说尔随机
卷二 第 196b 页
为教一音之义以自相乖焉足为判。】

「二依护法师至华严是也。」

【释曰依楞伽经等者等取涅槃半满之说良以彼
经谈于四渐四顿谓渐者如庵摩勒果渐熟非顿
类夫先习小乘后趣大乘顿者如镜中像顿现非
渐譬彼直往菩萨大不由小亦大小俱陈者谓涅
槃重扶小律再演真常故称俱也。】

「远法师等至多同此说。」

【释曰泽州隋朝小远法师亦立渐顿二教谓约渐
悟机大由小起所设具有三乘故名为渐若约顿
悟机直往于大不由于小名之为顿此虽约机说
有渐顿而所说法不出半满其半满二教则西秦
昙牟识三藏依涅槃经立则声闻藏为半字教菩
萨藏为满字教故云后代诸德多同由多同故所
以附出此之判教但顺通相之意未知佛之深旨
半满之言显在小大密意有以权为半以实为满
即大乘中有半满矣亦犹缘觉声闻开之有异则
成三乘合之有同总称为小权实亦尔开之有异
权可称半合之大同故并称满是则实教唯满小
教唯半权大乘者亦半亦满也此半满顺违即是
渐顿顺违也顿即此满渐具半满以具有三乘二
乘是半大乘是满故但一处会顺违耳。】

「三依光统至谓渐顿圆。」

【释曰此师生后魏承习佛陀三藏此云觉贤。】
卷二 第 196c 页

「光师释意至即此经是也。」

【释曰显立义也于中渐约不具顿约具说不同前
远公大小相望成渐顿也言渐说者如云欲尽病
根方谈般若等言具说者即如涅槃说空者所谓
生死不空者所谓大般涅槃等又云若空不空若
常无常等皆令广问即是顿也三圆教者即是华
严此亦约化仪说有前后耳所以顿中化法无异
渐中也别说空不空即名为渐同时说空不空即
名为顿故是化仪其第三亦约化法拣异前二从
多分说故云此亦约化仪其上达言义兼地前分
阶佛境即谓地上如此分者为通判定难也(云云)。】

「后光统门下至大同此说。」

【释曰华严传说判华严为圆教始于光统故海东
有立为祖承更推佛陀以无高祖故云诸德宗承
耳。】

「四依大衍至法界真理等。」

【释曰此师生隋朝立四宗教各从所立得名四中
各有二句皆上句立义下句揩教则初名立性二
名破性三名破相四名显实前三从所破后一就
所显初二小乘后二大乘各初浅后深此亦有理
但收义不尽以十八部中但判二故则唯明有部
及经部故除本二部故云十八部中。】

「五依护身至无碍法门等。」

【释曰护身即寺名自轨乃名也其第四立名亦同
卷二 第 197a 页
前师但义别故前以涅槃华严通为真实宗此师
分涅槃为真实宗则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真实妙
理体本常然也故华严为法界宗则交彻容摄缘
起重重因界该收一多无碍三宗既同前师违亦
例彼耳。】

「六依耆阇至法门等是也。」

【释曰耆阇即寺名曰凛师此师立六宗教据名则
前四宗同前衍师今伹云初二同者谓初二名义
皆同第三巳下名同义异故将彼第三一宗分成
二宗谓不真唯明诸法如幻真宗方明真空理等
又于第四真实宗分出华严为第六圆宗明法界
无碍等若第五同诸师同归时第六同护身法师
法界宗教又真宗说真空理常宗说真理恒沙性
德常恒既是真理非常宗者应同无常耶又三四
二宗但法喻之别故未尽善。】

「七依南岳至东流一代圣教。」

【释曰南岳天台皆山名举处辨人僧名智顗而言
智者者帝为立号美其德也依南岳者故韦虚舟
侍郎云自佛教东流秘密斯阐思大师之所證智
者大师之所弘故思大师一见便云昔日灵山同
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又入道场呈心云非
汝不證非我不识师资传芳故此并叙耳。】

「一名三藏至华严等经是也。」

【释曰一三藏教者此教明因缘生灭四真谛理正
卷二 第 197b 页
教小乘傍化菩萨而以三藏为名者谓大小乘论
同立此名大乘智论小乘成实今所引法华智论
者以罗什译经多依智论小乘三藏为欲成文二
言双举小乘之过不在三藏但责其小心耳故诃
小乘不责所诠三藏故今取三藏不违法华至教
耳二名通教者通同也三乘同禀故此教明因缘
即空无生四真谛理是摩诃衍之初门正为菩萨
双明二空故傍通一乘盖以空门遣荡小乘执心
令渐通泰故通益三乘人等故大品云欲得声闻
乘当学般若波罗密欲得缘觉乘当学般若波罗
密欲得菩萨乘当学般若波罗密乾慧十地者未
有理水故二性地相似得法性水伏见思惑故三
八人地四见地五薄地六离欲地七巳辨地八辟
支佛地此上同小乘伏断九菩萨地正使断尽故
十佛地顿断残习应身成佛为三乘机转无生四
谛法轮故云十地通大小乘也三名别教别即不
共不共二乘人说故此教正明因缘假名无量四
真谛理谓苦有无量非诸声闻缘觉所知集灭道
各有无量相等明界外独菩萨法的化菩萨不涉
二乘故声闻在座如聋如盲不同通教三乘通修
今一道出离迥超二乘则涅槃云四谛因缘有无
量相非声闻缘觉所知诸大乘璎珞光明等广明
菩萨历劫修行行位次第互不相摄并此别教之
相故云诸大乘经中所明道理等四名圆教圆以
卷二 第 197c 页
不偏为义此教正明不思议因缘二谛中道事理
具足不偏不别融摄无碍故云具足一切无尽等
即华严经者经云显现自在力为说圆满经无量
诸众生悉受菩提记等然虽宗华严无尽翻成三
谛圆融则依其文而不得其义也但化最上利根
之人故若约中道偈四句初即因缘所生法二即
我说即是空三即亦名为假名四即亦是中道义
又此四教由三观起从假入空折体异故有初二
教从空入假从假入中有别教起三观一心中得
有圆教起又此四教不局定一部一部之中容有
多故又更以四种化仪收之谓顿渐不定秘密顿
渐同南中诸师后二谓一音异解若互相知名为
不定互不相知即名秘密此师立义理致圆备但
三藏教名义似小滥以馀三教亦有三藏故而但
判华严兼正圆别以就登地巳上约寄位行布为
别义若与之者名异义同亦无大过若夺之者则
失华严本意谓是迷其行布为别教但取圆融以
为圆教离成二教各失一边合而融通方成了义
顺华严宗行布圆融二互相摄故此义学人善知
得失窃况此师位登五品尚失经宗自后谛观不
亲大识朋党太多特录乖宗以误晚学非失。】

「八依江南悯至华严是也。」

【释曰清凉云唐初印师今云悯师者既是师资则
悯公初判印师风行故互举耳又此二教略有四
卷二 第 198a 页
异一主异谓释迦化身与卢舍那十身异故二处
异谓娑婆界木树草座与藏界中宝座等异故三
众异谓为声闻及菩萨说与唯菩萨及极位同说
异故四说异谓局处之说与说通十方之说异故
此约化仪诚如所判但于局曲之内未显法之权
实便今多法浑同无别不能令人善识权实浅深
之异故。】

「九依梁朝至馀义同上辨。」

【释曰大白牛车方为第四者谓一乘俱不得故者
羊鹿是虚指出门不上车牛车若是实出门即合
上牛车亦不上明三皆虚指约法说者昔指三乘
三界门外三乘出界无有实果菩萨出界岂有实
證俱无实證名不上车明知三乘皆是权设即是
权教三界四衢等赐即是实教大乘无乖教理然
者唯说法华为实则抑诸般若及诸大乘了义之
经皆成权故是知昔大亦有权实法率但会昔权
故说三皆虚指昔实不滞方便故不会之抑又法
华三乘重举昔权巳皆开显唯明一实不同昔日
隐闭权乘若以此分权小者故未为𠃔当耳。】

「信行禅师至直进等是也。」

【释曰前教体同光宅但开合之异次教与前稍异
是以光宅但同归一实此乃具德圆融故明普解
普行华严法门也然此判教既宗法华四乘前教
违同光宅次教一乘乃是随机调谏权渐终归翻
卷二 第 198b 页
指华严及直进者岂非顿渐始终之相隔耶。】

「十依大唐至不空理等。」

【释曰此师宗承西竺戒贤论师立三种教以法相
大乘而为了义初所凭经论二正显所立一转法
轮者谓三转四谛法轮说诸有为法皆从缘生以
破外道自性因等又缘生无我翻外有我然犹未
说法无我理即四阿含等是二名照法轮者以空
照有故第二时中虽依遍计所执而说诸法自性
皆空翻彼小乘然于依他圆成犹未说有即诸部
般若等经三名持法轮双持空有故第三时中就
大乘正理具说三性三无性等方为尽理即解深
密等经是则于彼三时初随有边约依地说有故
次随空边约遍计空故俱非了义后时具说遍计
空馀依圆是有契会中道方为了义此依深密所
判一时定谓初时等故二法定谓有空等故三经
定谓指阿含等故。】

「此三法轮至华严法门也。」

【释曰此约时定以出违若约法定则空有隔历若
约经定则义不相通三定既立不可以相从而救
也然上诸师判教但依列不更出违唯大唐三藏
列义兼违者盖由此师亲游五印特禀三时五性
繁兴一乘掩曜窃虑后人传袭颠坠大宗故于此
中言于一失例馀诸师皆未𠃔当故下开宗分教
方为尽理上文疏中一一出违者密符贤首例意
卷二 第 198c 页
显用清凉法言须知教相旨趣深彻不可率情辄
分彼此厥或雷同不语又乃昧于佛心岂成传演
之人乎。】

「然上十家至其宜各契耳。」

【释曰显迹通疑美其前诘同赞真乘却彼邪宗扶
持正法若武侯之劲敌故云法将迹参登位者信
位五品将登初住位故岂夫好异者言其不攻异
端觌斯异轸者各随巳解发轸不同索隐群诠同
明圣旨疑情冰释滞解朗然圣教偏圆大小殊致
随根获益不混宗乘故云其宜各契耳。】

「第四分教开宗至宗乃有十。」

【释曰分判五教开显十宗就法者教法也谓于一
代教法之上约其大小乘权实渐顿偏圆流类别
故分成其五若尔贤首约义开宗以判五教何得
却云教法耶答虽义为能分教为所分此中既云
就法决知是其教法故下结指云此约法以分教
耳若就法义如下别辨负教之人善察辞义切忌
无以名教滥其法义岂不观此中但约教诠立其
教名耶以理开宗者理谓理趣则趣尚曰宗虽趣
尚多端以理趣相从但成其十耳。】

「初门者圣教至五圆教。」

【释曰具云愚法小乘谓愚于法空故此是大乘贬
斥为名故解深密经云阿陀那识甚微细习气种
子成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谓
卷二 第 199a 页
凡则此教中人天乘愚则正是小乘之流既不开
演则不达唯心法空故摄论云是故不为诸声闻
等开示此识彼不求微细一切智智故见法定实
故云愚法故智论三十一云小乘弟子钝根故为
说众生空故愚法小乘之名依此经论而立则愚
拣三乘小异菩萨故无所滥矣二大乘始教大则
拣异小乘始者初也谓衍门初教亦名分教由合
深密第二第三时教皆未尽理而成此教言未尽
理者第二时中但明于空空是初门第三时中定
有三乘隐于一极故初教名并从深密二时以得
云何空门为初法鼓经中以空门为始若尔彼第
三时既不明空何得名初以未显一极故以是二
时同许定性二乘俱不成佛特由此义加分教名
三终教亦名实教定性二乘无性阐提悉当成佛
方尽大乘至极之说故立为终以称实理故名为
实则双对前二以立斯名非唯说空复说中道妙
有故称实理既非分成故亦名实依是义故法鼓
经中以不空门为终也四顿教但一念不生即名
为佛不依地位渐次而说故立为顿不同前渐次
位修行不同于后圆融具德故立名顿顿诠此理
故名顿教故楞伽云顿者如镜中像顿现非渐宝
积中说顿教修多罗如以绝言则净名默住等五
圆教依普贤法界帝网重重主伴具足故名圆教
故此圆教语广名无量乘语深唯显一乘一乘有
卷二 第 199b 页
二一同教一乘同顿同实故二别教一乘唯圆融
具德故以别说同皆圆教摄故经云为善伏太子
所说名圆满修多罗故立此名也故五教之名皆
有所凭不可增减传演之士勿攻异说强立讹名
展转浇漓难复渟正窃况先祖立言规矩圣道岂
容晚进复有更张者欤然则苑师异说攻击太高
清凉正辞排斥弥甚岂待于今却容邪说于其间
哉勉之同归于道也。】

「初一即愚法至立此名也。」

【释曰先明初后者谓此二教优劣特异不随开合
故有别教小乘居然易别故别教一乘迥异诸宗
故善伏太子所被之机经说在囚难中圆满修多
罗能被之教则除难护證等。】

「中间三者至如上所引说。」

【释曰言中间者谓前有小乘后有圆教则始终顿
之三也谓一三乘教也者言同而义别也言同故
带三乘名义别故始教实有三乘方便引摄究竟
不破故终教该收权小破会三乘同归一实故顿
教三乘融摄一性本显灵明知寂故后之二教虽
展转深妙皆谈一性良由未免形对故属三乘如
上所引说者般若深密法华涅槃等。】

「二或分为二至通名为渐。」

【释曰始终二教虽信解行位伏断升降不同并依
地位渐次修成故总名为渐。】
卷二 第 199c 页

「故楞伽云至即是佛等。」

【释曰言说顿绝等者谓不同天台四教绝言并令
亡筌会旨今欲顿诠言绝之理别为一类离念之
机不有此门追机不足则顺禅宗故达磨以心传
心正是斯说既云言绝何言顿教若不指一言以
直说即心是佛心要何由可传故寄无言之言直
诠言绝之理教亦明矣解行顿成者思益云得诸
法正性者不从一地至于一地楞伽云初地则为
八乃至无所有何次等一念不生等者则心本是
佛妄起故为众生一念妄心不生何谓不得名佛
故达磨碑云心有旷劫而滞凡夫心无也刹那而
登正觉。】

「故楞伽云至故此立名。」

【释曰重明顿旨也以一切法等者谓相本自尽性
本自显所以离名字相故不待言说离心缘相故
不待观智净名以默显不二者谓彼经说文殊师
利问维摩诘言我等所解各自说巳仁者当说何
等是入不二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
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
门又宝积经者经文既广略标总目以證教名耳。】

「三或开为三至后二是也。」

【释曰谓其渐教中有权实故离成终始并其顿教
故总为三三法轮中后二者谓照法轮中时当诸
部般若是此始教持法轮谓后时于大乘中显了
卷二 第 200a 页
说三性及真如不空理等是此终教后时虽同则
性相二宗用意各别也。】

「依是义故至乃至广说。」

【释曰依是下据义立名故彼下引经證成复次下
设喻诸佛下举法摩诃衍此云大乘多说空者诸
部般若所说八十馀科法门悉皆清净一切空经
是有馀者以空覆于中道妙理馀此法故波斯匿
此云和悦为大施主设四种人则可畏无财勤息
净志幽显粗济贵贱皆沾譬彼如来无私普化故
次云诸佛世尊亦复如是常住妙典者诠常住法
故以文从义故有斯名。】

「解云此则至名为终教。」

【释曰依经定教也谓虽诸法皆空空犹覆于一实
如散长空约此以为始教若常住之理性德齐彰
中道权现若孤蟾朗曜据此以为终教。】

「又起信论至空二真如也。」

【释曰绝言等者谓离言真如观智境言思皆绝故
约顿教依言等者则依言真如生信境明渐次解
行故约此分始终之二者谓空如来藏空无妄染
为始不空如来藏具足恒沙性净功德为终。】

「此约法至如下别辨。」

【释曰结指也结上就法且是约教指其法义之判
如所诠差别中故彼文云由此甚深缘起一心具
五义门是故圣者随以一门摄化众生一摄义从
卷二 第 200b 页
名门如小乘教说二摄理从事门如始教说三理
事无碍门如终教说四事尽理显门如顿教说五
性海具德门如圆教说是即不动本而常末不坏
末而恒本故五义相融唯一心转是则五义皆义
一心属法此是约法义通收若约机明得法分齐
者或有得名而不得义如小乘教或有得名得一
分义如始教或有得名得具分义如终教或有得
义而不存名如顿教或不名义俱无尽如圆教故
将此五义为能分一代教法为所分方见不拘时
部杰出古今又乃旁说众典以立教名名义相资
同一缘起故云甚深缘起具五义门五义相融唯
一心转是则重重法界事理无边故五教之义出
自华严本于此也故总题云华严一乘教义有云
调柝乎起信是五教生焉者观其立言之理曾未
晓斯文义若晓此旨决无彼辞设尔晓而固违未
免背叛祖宗无稽异说职于传教其如之何厥或
封执起信不顾斯文且起信虽宗百洛叉经谈五
重生起一心源乃至六粗原其分齐但限终顿所
以贤首判正终兼顿圭山将此五重度量诸经宗
教亦云终顿通诠本末曾无圆教之文既言度量
显是格量教道何得错解圭山之辞谬为贤首约
论判教纵此度量便为判教却属圭山判于前四
何言贤首五教出于起信转更参差遂使慕道者
犹豫于两端归依者惆怅于岐路特违圣教辄误
卷二 第 200c 页
后昆其为不可也。】

「二以理开宗至二小乘。」

【释曰分部之初不出四众一龙象众二边鄙众三
多闻众四大德众龙象即是大天之流斗诤之首
禀凶顽为恶滋甚圣众制而不止故名龙象𢤱悷
难词也边鄙众即大天之门徒也心行理外目之
为边无德可称名之为鄙既非诤首所以列名伹
名边鄙随顺援党大天之徒大天门人也多闻众
者谓凡夫学者随顺圣人妙达幽微广闲三藏助
菩提熏称曰多即是持戒广学凡夫党援圣众者
也大德众者契圣通神戒精学博道高无上名为
大德此之四众一恶众二善众恶众之中有首有
从大天等是首门人等是从初二众是也善众之
内亦有首从圣者是首随顺凡夫是从末后二众
是也虽内有大德圣者为二十部分宗之列故今
总叙耳亦可谓二众不禀圣道可属人天乘也。】

「小乘中犊子至有为无为也。」

【释曰犊子者律主姓也上古有仙居山静处贪欲
起巳不知所云近有母牛因染生子自后仙种皆
言犊子即婆罗门姓也此后门徒相传不绝至此
分部从远袭为名言犊子部此部从说一切有部
中流出从此犊子部流出四部一法上部二贤胄
部三正量部四密林山部并上总五部谓法上者
律主名也有法可上名为法上或有法出在众人
卷二 第 201a 页
之上名为法上贤胄贤者部主之名胄者苗裔之
义是贤罗汉之苗裔故言贤胄从所袭部主为名
也正量者权衡刊定名之为量量无邪谬故言正
也此部所立甚深之义刊定无邪自称正量从所
立法以彰部名密林山者近山林木翁郁繁密部
主在此名密林从所居为名此等四部释舍利弗
阿毗达磨义有少者以义足之后合各造论本义
既乖遂即分部泰法师云更等取经部中根本经
部不等末经部以本经部亦执有胜义我非即非
离即计菩萨出离生死故名胜义此上五部半共
计我之与法二皆有故故立宗云我法俱有。】

「二法有我无至悉实有也。」

【释曰此宗有三全计一小分计萨婆多此云一切
有是说一切有部二上座部转名雪山部三多闻
部谓一切有者有二一有为二无为有为三世无
为离世其体皆有名一切有从所立法为名称其
部也上座转名者谓上座弟子本弘经教说因时
遂大强上座于斯乃弘说因标旧住处上座移入
雪山从所住处为名称雪山部若从所袭即名上
座多闻部从大众出谓广闲三藏深悟佛言从德
为名名多闻部当时律主具多闻德也言一小分
者化地部末计彼计过去未来并皆实有亦有中
有一切法所知识故名有法无我此部之主本是
国王王所统摄国界化地上之人庶故言化地舍
卷二 第 201b 页
国出家弘宣佛法从本为名名化地部一名二色
者名谓四蕴细故曰名色谓一蕴粗显故曰色一
心谓六识心二心所谓四十五三色谓十一种四
不相应谓十四五无为谓三种此等皆有故云法
有我无。】

「三法无去来至体用无故。」

【释曰谓大众部等者先标说有现在下释而云等
者等取七全一少分都八全一少分同有此计一
大众部二说转部三鸡胤部四制多部五西山住
部六北山住部七法藏部八饮光部宗轮论叙制
多西山北山云馀义多同大众叙法藏亦然饮光
云馀义多同法藏故上八部类有此计言一少分
者取根本化地部彼云去来世无现在无为是有
叙说转馀义多同说一切有部亦无去来也爰自
大天乖诤昔时界外年少之僧一人苗裔共为一
朋名大众部取昔为名也言说转者本名经量亦
名说转此师说有种子唯一种子现世相续转至
后世故言说转鸡胤者上古有仙贪欲所逼遂染
一鸡后所生族因名鸡胤婆罗门中仙种姓故以
为名制多者此云灵庙即安置圣灵之庙处也此
山多有制多故因以立名大天所住名制多山因
以立名制多山西称曰西山住既与大天不和因
此别住北山亦尔则制多山北之一山也此三部
从所住立名法藏者部主名也密之与藏义意大
卷二 第 201c 页
同法藏法密二义皆得此师含容正法如藏之密
故亦名法密从人以立论名饮光者婆罗门姓也
即迦叶波姓是上古有仙身有光明至侧皆不复
现饮蔽馀光故言饮光此部教主是彼苗族故言
饮光又此部主身有金光能饮馀光故言饮光化
地部主巳如上解。】

「四现通假至亦即此类。」

【释曰谓说假等者先标彼说下释而云等者等一
少分则一全计一少分一全即说假部一少分即
末经部谓以根本经部是第一宗摄故其成实论
先是数论弟子以所造为能造后出家入佛法时
经部摄故三藏云经部细实而粗假实义同故现
通假实摄此说假与一说说出世别非一向假故
不同一说部非出世法一切皆实故不同说出世
部既世出世法皆有假实故从所立以标名此谓
假名说实皆有假实蕴门明义是实者实积聚故
界处门义是假者假积聚故此部以所立法标名
也下二例此立部。】

「五俗妄真实至实非妄故。」

【释曰先标宗谓说出下释义谓世间烦恼从颠倒
起颠倒不实故世间法但有假名无有实体出世
之法非颠倒起道及道果皆是实有唯此是实世
间皆假从所立为名此则一宗一部小似中论一
年向前故亦跨大乘也。】
卷二 第 202a 页

「六诸法但名至之始准知。」

【释曰先标宗谓一说下释义即显出世亦假名耳
故云一切我法亦如中论亦名为假名若有世间
即有出世间既无世间何有出世间等是故皆假
名名即是说名一说部从所立为名。】

「七一切法至如般若等。」

【释曰初标宗谓大下依教释义一切诸法者谓八
十馀科世出世法无不清净法既清净则荡除情
执故无分别此乃无相大乘之一宗也。】

「八真德不空至具性德故。」

【释曰诸经者谓实教了义大乘说一切法等者则
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故云唯是
真如即不变也如来藏者在缠之名则是随缘二
义既彰性德恒沙本来具足亦一宗一教也。】

「九相应俱绝至默显等准知。」

【释曰默相泯心故云相想俱绝理本绝言假一言
而直示故云显如净名者则杜口于毗耶如上释
之是离念之机所宗尚故。】

「十圆明具德至法门是也。」

【释曰法界圆彰实德本尔一多缘起主伴重重相
用难思云无尽自在此宗之兴教体义无别但所
尚者曰宗造修者曰教故立二名耳此上十宗后
后深于前前则前四唯小五六通大小立在小乘
义通大乘故云通小后四唯大乘又五六义通法
卷二 第 202b 页
相宗七即无相宗后三即法性宗又七即始教八
即终教九即顿教十即圆教此与清凉少异彼云
七三性空有宗八真宗绝相宗九空有无碍宗若
欲会之但此中五六义通法相宗隐故所以彼显
立第七三性空有为相宗彼第八正同此中第九
兼同此中第七故彼约教八即顿教约宗八即无
相宗彼第九与此中第八名异义同如此会者岂
是相违学者请详然此十宗五教互有宽狭教则
一经容有多教宗即一宗容有多经随何经中皆
此宗故若局判一经以为一教则抑诸大乘又夫
立教必须断證阶位等殊立宗但明所尚差别前
之六宗执法有异故分六宗断證次位不离八辈
含为一教馀可准知。】

华严一乘分齐章义苑疏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