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51c 页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卷第八(从第二十四经半尽第三十一经)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澄观述

(有七善知识。第一守护一切众生大愿精进力光明主夜神。第二妙德圆满主林神。第三释迦女瞿波。第
四摩耶夫人。第五天主光天女。第六遍友长者。第七善知众艺童子)。

●第八守护一切众生大愿精进力光明夜神。不动
地善友。谓无分别智。任运相续。相用烦恼。不能□□。
□度偏增。是大愿力无功用风。任运吹进。名精进力。
无生正智常现在前。故曰光明。能以一身。而为多身。
遍应一切。方能守护一切众生。

第一依教趣求中。略无念前。亦表得无功用无念虑
故。

第二见彼夜神下。见敬咨问。然亦含二意。一约所见。
即密示法界。善财发起同善友心。巳为得益。虽有此
意。今为顺文。且当第二。文分为三。初见胜用。二设敬
證入。三咨问法要。

△今初分二。先总见所依。后现一
切日月星宿下。别显身相。有二十五身。古德云。此中
卷八 第 152a 页
分三。初十应机摄化身。次现一切佛所下六身。是应
法成行身。馀是离障契理身。然多随内德。显身差别。
见身了心。

△二时善财童子见彼下。设敬證入。于中
四。一设敬陈礼。二发增胜心。三深證悬同。四以偈庆
赞。今初可知。二于善□□下。发增胜心。有标徵释。可
知。三发是心巳下。深證悬同。于中三。初标。次释。后结。
今初。由前起同巳等心。故得善友念等同行。通相而
论。同有五义。一所行无二。与善友同。二自他无二。与
一切菩萨同。三人法无二。与一切法界同。四因果无
二。与一切诸佛同。五染净无二。与一切众生同。显文
是初然由得三故。中同初二。上同诸佛。下同众生。良
以八地證无生理。自他相作皆无㝵故。偏此明同。故
下列中。有同无生忍。二所谓下列释。有八十八同。各
有标释。文相自显。三时善财童子普遍观察下总结。
第四得是行巳心转清净下。以偈庆赞。先偈意。后偈
词。十一偈分二。先十偈。颂发增胜心。次第颂前十句。后
一偈颂前深證。□□前半正颂。后半荷恩深重。旧经阙
第七偈。今文具足。

△第三尔时善财说偈赞巳下。咨
问法要。于中。先牒前所睹。后愿为我下。正陈所问。然
其所睹。仰解脱境。故不问言境界云何。文有三问。一
问名。二问发心久近。三问成佛远近。梵本有四。谓三
问修行。四问成佛。故下牒问及下答中。皆有修行。

第三夜神告言下。授巳法界。前即嘿授。今方言授。于
中二。先答名问。后答发心及修行问。不答第四成菩
卷八 第 152b 页
提者。有二义故。一显悲深如伊舍说。二显久远巳成
正觉示居因位。故下所救。即贤劫千佛。尚巳久成。况
能救耶。

[○@△]前中二。先标名。后显用。今初。谓现身广化。
令生诸善。究竟得佛。故名为根。后我以得此下。显其
业用。前虽问名。名必召实。故说其用以酬其名。又善
财谓言。齐巳所见。今答所现。皆称理用。用而无涯。动
寂无二。于中三。初明内契事理。二明大用无涯。三明
总结深广。又初知无色。以色即空故。二明现色。以空
即色故。后明无色现色。所为不㝵悲故。

▲今初。由了
法界无定实色。举体即空。而非断空。空中无色不㝵
色故。存亡隐显皆自在故。方能随乐。现种种色。故先
明之。于中。先明證实离相。后双了性相。今初。悟一切
法自性平等者。此句总明。云何平等。次云入于诸法
真实之性故。谓实性之中。无差别相。无种种相。无无
量相。万法一如。何有不等。此真实性。依何而立。是故
次明證无依法。谓不依于色。不依于空。若万法依空。
空无所依。今万法依真。真无所依。即无依印法门故。
舍离世间种种差别等。斯则性尚不立。何有于相。亦
不依空立色。不依色立空。亦无异无不异。无即无不
即。斯见亦绝。强名内證。

后悉知诸法色相差别下。
双了性相。初明了相。空即色故。后亦能了达青黄赤
白性皆不实无有差别者。此明了性。色即空故。又上
句色中无空。下句空中无色。上句色能害空。下句空
能害色。又上句空能显色。下句色能显空。无障无㝵。
卷八 第 152c 页

▲二而恒下。大用无涯。于中三。初牒前起后。次别显。
后总结。今初。由上空不㝵色故能现色。又若以色为
色。不能现色。今即色非色。故无不现。又即空之色。方
为妙色。故蹑上明色空不二。成上真空不二而二。现
斯妙色。色空融即。为真法界。缘起无尽。即一现多。次
所谓下。别显不同。略显百身以表无尽。诸经论中。皆
说八地当色自在。十身相作。能以一身。为无量身。修
菩萨行。故此广辨。其间义旨。可意消息。经文浩博不
可繁举。后念念中下总结。

▲三令诸众生或见色身
下。总结深广。于中五。一结所作业用。二善男子当知
此由下。结能现所因。三善男子我入此解脱下。结寂
用无㝵。四于一一身下。结成深广。五随诸众生下。结
成本意。为众生故。(下第二十五经)

[○@△]第二尔时夜神告善财言下。答发心久近。于中四。
初牒问许说。二叹法甚深。三许承力说。四正答所问。

[△@○]今初。既牒修行故知前问。

[△@○]二善男子菩萨智轮
下。叹法甚深。于中二。先法说。后喻明。前中亦二。先正
明。后徵释。今初。初二句标体离过。谓无障㝵智。圆满
无缺。故称为轮。体离分别。无分别智所知境故。后不
可以下。遮过显德。以妄相心知真智境。其犹方凿。岂
有圆枘。无长无短。正明劫时。时必依刹。故有染净及
与广狭。言多少者。辨劫之数。

后何以下。徵释。徵云。
何以不可显示。释云。体用甚深故。三句约体。本性约
理。是故前云圆满寂静。离分别者。约智显深。是故前
卷八 第 153a 页
云离一切分别地界。言分别网者。起心分别。一切法
邪交络而生。网罗真性。不得显现。故上经云。永断分
别根。是故说名佛。起一切障㝵山者。约断显深。离二
障故。事理无㝵故。随所应下一句。约用显深。用随物
宜。广可可说。欲长则长。显法根深。欲短便短。明法超
胜。故长短相。不可为实。况即体之用。深广难思故。问
时久近。答以智轮。若久若近。皆是智轮。即体用故。二
善男子譬如下喻显。总有五喻。各有法合。一皎日随
时喻。谓日体恒明。映山出没。智无三世。机映有殊。故
净名云。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
去来今。兜率偈云。众生妄分别。某日佛成道。诸佛得
菩提。实不计于日。二日轮现影喻。谓白日无来。随时
隐显。智轮常寂。机见短长。先喻。后合。合中。先正合。后
徵释。前中。与喻影略。出诸有海。前喻所无。前喻合云
出于大海。住佛实法下合住阎浮空。但为化度下合
其影悉现至莫不自见。实不生死下合而彼日轮不
来至此。亦无染下前喻所无。义含有耳。后何以下徵
释。徵云。既随机化度。则了达众生。何以前言无有分
别。释意云。内无颠倒。善了性空。乘愿化生。化即无化
故。言离心想见等者。即是三倒。亦含四倒。瑜伽第八。
想倒者。谓于无常等。起常等妄想分别。见倒者。谓即
于彼妄想所分别中。忍可欲乐。建立执著。心倒者。谓
即于彼所执著中。贪等烦恼。翻背正信。立以倒名。菩
萨寂照。名究竟离。诸宗异说。可略言之。三虚舟运物
卷八 第 153b 页
喻。喻菩萨无住摄生。先喻。后合。合中。以波罗蜜合船。
以生死合此岸。以涅槃合彼岸。而中流亦云生死者。
发心之后。得佛之前。十圣三贤并居二死。故以生死。
用合中流。有云烦恼为中流者。约因未断。有以圣贤
为中流者。约未度人。今云生死。约就果说。然有大智
故不住生死。有大悲故不住涅槃。由俱不住。方能运
载。若随住一。无以度人。然俱不住。方能俱住。此中正
取不住之义。以合不住二岸中流。方能运物。经云不
厌。乃是住义。又与下句不取涅槃。为一义耳。改厌为
住。义方显耳。四太虚无㝵喻。喻菩萨无功益物。五幻
无真实喻。喻即用而寂。以斯法喻。映照前后。诸友引
昔。例此皆深。

[△@○]第三善男子菩萨智慧虽后下。结承力说。兼彰说
意。

[△@○]第四善男子乃往古世下。正答所问。先长行。后偈
颂。

[△@⊙]前中分二。先答发心久近。后答修行净治。

[○@、]前中。
虽答发心。兼明得法。于中亦二。先总标刹劫佛数。后
其最初佛下。明遇初佛发心得法。于中又二。第一正
明本事。第二结会古今。

[△@、]前中三。初古佛兴世。二是
时国王下。先王治化。囹圄即周之狱名。三王有太子
下。夜神修因。于中有十。一悲救罪人。即正答发心之
始。榜者捶击也。膑谓刖足之流。二时王即集下。臣议
非理。三时彼太子闻是语巳下。请代囚命。四时诸大
卷八 第 153c 页
臣闻是语巳下。臣执令诛。祚者位也。易云圣人之大
宝曰位。五王后闻之下。王后哀祈。六王即回意下。王
夺子志。七尔时太子为欲下。太子确救。八尔时王后
下。母请修因。九时都城北下。正设施场。十经半月下。
如来亲救。于中四。一就戮时临。二时法轮大声下。如
来降德。三尔时太子下。敬申礼请。初遥观。后正请。四
以佛神力下。如来受请。于中四。一受请就座。二太子
赞德。三佛为说经。四当机获益。

▲初文可知。

▲二尔
时能胜性下。太子赞德。此段旧经所无。于中二。先赞
仪意。二正说偈赞。有二十偈。大分为三。初一偈标赞。
次十三偈正赞。三有六偈结赞。今初。据此当时更有
多赞。略不引耳。二正赞中二。先二偈当相显德。前偈
外德。后偈内德。馀十一偈。对他显胜。于中。前九偈。各
前三句举劣。后句显胜。就三句中。皆上二句显彼之
德。后之一句彰彼之过。其第十十一两偈。前偈并举
四类之过。谓邪天爱欲等。次一行彰佛之德。后一行
明诸众生不知佛德沉没苦海。其中外道。与今佛世
名等多同。不妨昔时亦有此类。邪正对起。万古攸同。
其间师宗。广如别说。三有六偈结赞中三。初四偈彰
其赞意。意云。非有爱恚。具德应赞耳。次一偈结赞无
尽。百川归海。未益海深。人天共赞。未增佛德。后一偈
回向立愿。

▲三尔时法轮大声下。佛为说经。普照圆
满因者。此有二意。一近随现事。善恶各自有因。罪人
恶因所招。太子善因当满。二者总取大意。普照者能
卷八 第 154a 页
證智也。圆满者所證理果也。因者能證行也。圆万行
因。成菩提智。證深法界。举一全收。即华严之类也。


四时彼会中下。当机获益。于中二。先通益众会。后能
胜性下。别益太子。此中所得。即向自陈所得法门。明
知上来虽问发心。义兼得法。

[△@、]第二善男子尔时太子下。结会古今。于中二。先结
会人。后结得法。前中分五。一结自身正酬发心之问。
二善男子于意云何下。结大臣。三善男子彼诸罪人
下。结狱囚。既以千佛。为愿所救。非唯显于夜神道深
悲济益广。亦显一切无有极恶不可成佛。若能发心。
则阐提人非阐提也。奖诸后学。知法玄妙。若遇菩萨。
必不空矣。四尔时百万下。结当时会众。五时胜光王
下。结其王属。萨遮有也。尼乾不系也。裸形自饿。不系
衣食故。二善男子我于尔时下。明结会得法。皆言百
亿者。义当彼时巳得四地。

[○@、]第二善男子我于尔时命终之后下。答修行净治。
于中四。初即于妙光劫中修行。二于日光劫中修行。
三于妙莲华劫中修行。四总结时处周遍。今初。先略
列八佛。后结一万。二次复有劫下。明日光劫中修行
值十万佛。三善男子此世界中下。明妙莲华劫中修
行值六十亿佛。此段旧经所无。四如于此妙莲华下。
总结时处修行得法。以前三劫皆是宝光一刹中故。
今明处遍一切时经刹海尘数劫中皆悉修行。故下
结云如是一切诸如来所皆悉修习此解脱门。明知
卷八 第 154b 页
是答修行问也。

[△@⊙]第二尔时守护下偈颂。三十四偈分二。初一颂承
力许说。馀颂正说。于中二。先十四偈。颂前发心。后十
九偈。颂修行净治。前中分三。初二偈颂古佛兴世。次
一偈半。颂先王治化。馀十偈半。颂夜神修因。二颂修
行净治中四。初三明修行。二有一偈明得法。三有二
偈多劫修治。四有十三偈功成妙用。

第四善男子我唯下。谦巳推胜。

第五善男子此阎
浮提下。指示后友。岚毗尼者。此云乐胜圆光。昔有天
女。下生此处。因以为名。表九地总持光明普照故。友
名妙威德圆满爱敬者。善慧无缺。无不制故。称物机
故。然此园。在迦毗罗城东二十里。是摩耶夫人生佛
之所。又从九地当得受职。是故令问生如来家。


六时善财下。礼辞。(下第二十六经)

●第九妙德圆满爱敬主林神。善慧地善友。谓成就
微妙四无㝵辩。能遍十方。善说法故。义如前说。

第一依教趣求中二。先思修前法。后趣求后友。前中
亦二。先念前体用。后善财如是下。修治證入。后渐次
下趣后。

第二见在下。见敬咨问。

第三时彼林神下。授巳法界。于中三。一显法义理明
从法生。二彰法名用。辨其现生。三辨法根原。成斯二
生。

△初中二。先别明。后总结。

[○@、]前中。先长行。后偈颂。

[○@△]长行中四。一标数叹胜。二徵数列名。三依名释义。
四结叹胜益。

[△@○]今初。先标数。若诸下叹胜。于中。生如
卷八 第 154c 页
来家。是总正酬其问。念念下别。别中。初句增善。不休
不懈下离过。一切智体下成德。成德中。先成因行。后
疾入一切下。得果体用。

[△@○]第二何等为十下。徵数列名。释此十名。有横有竖。
竖通六位。一当十信。二即十住。三通行向。四是初地。
五从二地至于七地。以是功用最后边故。六七皆八
地。六即自分。七即胜进。得劝之后。八即九地。九当十
地。十即等觉。入如来地。然依行布。竖配定然。二依圆
融横通诸位。故上文云。成就此法。生如来家。下结云。
修行此法。成就众德。即横意也。若定具十。方得生家。
何以文中第二第六皆有生家。第一即云初发心时。
第十复言于三世佛巳受灌顶。浅深初后。其义历然。
故知须竖。约證分异。不为竖释。实枉经文。上言横者。
约修观解。横竖无㝵。是此法门。

[△@○]第三善男子云何名下。徵名释义。文各有三。谓徵
释结。文处可知。

今初供养佛藏中。言初发心时者。即十信发心。故贤
首品云。常欲利乐诸众生。庄严国土供养佛。受持正
法修诸智。證菩提故而发心。以供养为总故立为名。
严土受授。皆正行供养故。今文云积集功德。

第二发菩提心藏者。即十住发心。释有十心。皆菩提
心相。具有大悲大智愿等。结有佛刹极微尘数菩提
功德。即是心相。广如德生慈氏处说。其生如来家。是
生十住菩提心家。
卷八 第 155a 页

第三观诸法门藏者。谓既巳发心。当修胜观。释中十
句。初二句标。上句标行。下句标向。行相资故合为一。
后于诸威仪下。别明皆通行向。十行行此。十向回此
以向三处。

第四净心藏中。契理断障。名深净心。即净心地。释中
有十四句。初总。馀别。别中。一得佛菩提光明遍照者。
明心菩提。故云光明。二證理无著。为入方便海。三得
證不退。名如金刚。四大悲为首。能摄众生。五舍异生
性。为超有趣。六分身百刹等为成就神变。七成十大
愿起信慈悲十种行法。八由證信等五根明利。九后
得胜进为长善心。十是證不退。名为不动。愿善决定
为大愿力。十一同佛證如。故得佛护。十二烦恼所知
分别顿尽。为坏障山。十三具上诸德。堪与众生为所
依怙。

第五平等光明藏者。二地巳上。證如起行。为平等光。
释中。初总明。后一切所有下别显。初有六度。即从二
地至第六地。唯第二地。具初二度。故地经云。远离悭
嫉破戒垢故。以未持戒檀未净故。其住佛境界。即上
摄佛善具足安忍。下四度度各一地。从得一切法差
别光明下。皆第七地。文有七句。初句为总。方便增故。
为差别光明。馀六句别。一双明事理为无障㝵眼。二
方便涉事偏观佛相。故彼经云。八如来种种名色身。
三得无生忍光明。为甚深法。四入多方便故能化生。
五三业善功故见闻必喜。六具菩提分。为勤修差别。
卷八 第 155b 页
能證实际。为如实法门。

第六生如来家藏者。以无生忍。契同法性。为生佛家。
无性摄论云。谓佛法界名如来家。于此證会。故名为
生。此即通意。亦属初地。细论生家。乃有多种。一者初
住生菩提心家。二第四住生如来教家。三者初地生
真如来。四第八地生无生忍家。五者佛地为究竟生
佛家也。今即八地。释中有十一句。初句为总。亦即净
忍分。后成满下别。十句皆得胜行分中明深行胜。于
中。初句又总。谓总下九句皆殊胜行门。以行位玄奥。
故云殊胜。馀九唯别。谓二愿度增故。具诸佛愿。三同
无功用故善根纯一。四得法身故与佛同体。五同无
漏故名白净法。上三即彼经不可知无差别。以同无
漏。如麦在麦聚。不可知异。故同菩萨。亦同如来。皆是
境分殊绝德耳。六安住普贤广大功德。即正行广大。
故彼经云。无量无边。七入一切佛甚深三昧。即离障
寂灭。故彼经云。离诸諠诤。寂灭现前。喻于比丘入灭
尽定。后三句即三轮化益。通明无漏行体甚深。

第七佛力光明藏者。即八地胜进发起。胜后所有功
行。由佛劝起。顿起众行。名佛力光明。释中十句。初总。
馀别。光明遍照。属上总句。以佛七劝。为佛智光之所
照故。心不退转下别。一念不退转。二游刹无动。三供
佛无疲。此二皆起行速疾。然疾由二因。一者一身为
无量身等故。二者无功用故。此二相资。故能不动遍
游普事无厌。如船入海无功而速。四如实了下。皆净
卷八 第 155c 页
土分中事。谓于三世间。得自在故。初二器世间自在
行。次二智正觉世间自在行。后三众生世间自在行
第八普遍智门藏者。第九地中具法师德。于三性等
皆遍知故。释中十五句。初总。馀别。总谓从第八地入
于第九。故云住童真位得菩萨仪。种种威仪。即具法
师德。后一切功德具足圆满下别。此一句即法师方
便成就。巳具无量智慧观察。复习如来智慧等故。二
即智成就。知化法故。及入行成就。知所化生心行等
故。此二皆是微细观察一切智门。三于一一门下。皆
说成就。于中。初句口业成就。具无㝵辩。于一一门说
无边故。馀皆法师自在成就。四三昧自在。随心顿演。
五波罗蜜自在。随门能说。六受持自在。念念普至诸
来来所。意在受持。七八皆于法自在故。事理交彻。七
即事入理故。于差别境。入无差别定。八即理了事故。
于无差境。入差别智。然理本寂寥。义顺于定。事随相
别。义顺于智。故经互说。理实俱通。又前则事能显理。
后句依理成事。前则不坏假名而说实相。后则不动
真际建立诸法。前则动不离寂。后则静无遗照。九于
无量无边下。皆起说自在。谓九横遍诸境能说自在。
十竖于有无而得自在。故彼经云。有形无形皆令说
法。十一十二大小自在。故彼经云。于一一毛端。有广
大众会。皆能顿说。亦答难自在。知诸世间下三句。即
自在之由。由假设故。何以假设。因缘生故。何谓因缘。
皆心变故。
卷八 第 156a 页

第九法界变化藏者。以佛庄严而庄严故。名种种庄
严。旧名普现庄严受生藏。释中十句。初句严依。普随
巳下皆是严正并秘密智。初三句身秘密。成就种种
方便下五句。皆意秘密。其第五句。兼乘非乘秘密。具
足开演成菩提行口秘密。从行无障㝵下三句。得菩
萨行秘密。初二句因行。后一句同果。后随所应下二
句。时非时秘密。谓善知化时。方能饶益。

第十践如来地受生藏者。约其自分即是菩萨。约其
胜进即名为佛。故云速疾践如来地。释中十句。初总。
馀别。总谓巳受职位。故得灌顶。同佛体性。正是等觉。
所谓下别中多同十定十遍中事。恐繁不配。

[△@○]第四善男子如是菩萨下。结叹胜益。文中二。先总
示功能。以酬前问。后若诸菩萨下。别明修德。于中二。
先明修行。后则能下成德。有十一句。初句总。后于一
庄严下别。于中。一者严刹。以无严严故。又总摄三世
所有庄严。严于一刹。一切佛刹皆如是故。二示现下
调生不息。三诸佛法海下。现觉佛境。四现不思议下。
示佛自在。五于诸众生下。转法益生。六普于十方下。
常近诸佛。七无量法云下。圆音演法。八住一切处下。
遍修诸行。九以一切下。严菩提场。十随诸众生心下。
显扬佛境。

[○@△]第二重颂十偈。如次颂前十法。其第四句。皆结赞
行名。名虽不同。影略皆具。

[○@、]第二善男子若诸菩萨下。总结可知。
卷八 第 156b 页

△第二善男子我得下。立法名用。辨其现生。于中二。
第一正明现生业用。第二辨现生之意。

[○@△]前中二。先
立名。后业用。今初。即指前立名。机感便现。无所拥㝵。
故名自在。受生解脱无量劫下。略明境界。义兼自现。
二善财白言下。明其业用。于中。先问。后答。答中二。先
明乘愿受生即是自现。言受生海者。以深广故。横周
法界处尽尘毛广也。生即不生无生现生等深也。后
经一百年下。如昔愿睹。即是證见。名为业用。于中三。
初标睹现生。二别显生相。三结睹周遍。今初可知。第
二善男子尔时下。别显生相。于中二。先睹光瑞。后正
睹诞生。前中三。初睹将生之瑞。次善男子时菩萨母
下。睹佛母光明。后善男子时摩耶夫人下。睹将生神
变。于中三。初结前生后。二徵释其相。三总结成益。今
初。毕洛叉者。亦曰毕钵罗。此云高显。二何等下徵释。
先徵。后释。释中十者。一集众息苦。二卷舒无㝵。三毛
现佛因。四现佛本事。五现行所依身。六偏现舍行。万
行首故。七现古佛园林。昔同今故。八现今佛宫殿。今
同昔故。九出菩萨同类。大道同故。十地现莲华。将承
至圣故。后善男子我见下。结益。增爱敬故。二摩耶夫
人下。正睹诞生。于中二。一明生相。二显生意。今初。右
胁生者。顺理机故。文有四喻。以显其相。释通事理。约
事释者。一迥曜照彻故。二高显邕容故。三威光赫弈
故。四分明可观故。约理释者。一依法性空无依现故。
二依涅槃山无心出故。三大慈云中无住化故。四破
卷八 第 156c 页
诸众生生死长夜无明闇故。二善男子菩萨是时下。
明现生意。故天女云。佛化所生。吾如彼生。舍利弗言。
佛化所生。非没生也。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此段
经意与旧全别。今就本意。旧经就迹。明菩萨初生能
了幻等。三善男子我当见佛下。结睹周遍广大微细。
横竖无穷。皆睹见故。

[○@△]第二尔时善财童子白妙德下。辨现生意。上是经
家出现生意。今是善财问答显耳。此段旧经无。于中。
先问。后林神告言下答。于中三。一总明。二别显。三总
结。

[△@○]初中分二。先标。后徵释。今初示生四姓唯二。时
多趍竟。现居刹利。时多憍慢。示生净行。后何以下徵
释。徵意云。何以要居二姓。释云。馀二劣故。此二能有
三种因果。可调生故。

[△@○]二云何异熟下别显。就文分
二。先别明异熟因果。后合辨福智因果。

[○@、]前中三。初
明异熟。二辨异熟因。三明异熟果。此与瑜伽第三十
六。文或小异。大旨全同。言异熟者。异时而熟。异因而
熟。异类而熟。故名异熟。行能招此。名异熟因。于异熟
上所有成益。名异熟果。就初异熟。文分三别。初列名。
次释相。后结示。今初。梵云荣盛。瑜伽云具足。今云圆
满。皆一义耳。勇力圆满。瑜伽梵本皆名大力。馀义皆
同。次善男子云何菩萨寿命圆满下释相中。经自徵
释。文甚昭著。有难则解。其信言圆满。初之二句。合回
在后具下。诸德所有发言人信受故。后如是八法下。
结示。二善男子菩萨云何下。明异熟因。于中二。先正
卷八 第 157a 页
明因体。后辨增长。前中有徵释结。今初可知。次所谓
下释相。经中各先出因。后结属果。亦显可知。其信言
因即离语四过。谓一不妄语。二不离间。三不恶口。四
不绮语。其不变异。瑜伽名无不相应语。谓言不应理。
皆绮语故。后如是菩萨修习八种下结。谓结因感果。
信若影响。二善男子如是八种异熟之因下。辨能增
长。文中亦三。谓标列及释。今初。标有三节。义有两重。
一由三缘。令因增长。二由此因能感异熟。次云何下
列名。后若诸菩萨下释相。然此三缘遍该八因。瑜伽
三名。一心清净。二加行清净。三田清净。初一则同。后
二少异。彼释第三田清净云。当知略说能正发起。如
是加行。及正安住。此加行果。名田清净。是则第二是
加行方便。第三造行正行。七作意中第三。即是加行
究竟果作意。谓正行为果。非是趣求究竟佛果。故梵
本中。名受者清净。释云。谓于彼中。种种作正成就故。
及彼种种正作。果中建立。是名受者。清净文扶。瑜伽
但名受者。胜彼名田。正是受行修行者故。三善男子
云何菩萨异熟果耶下。明异熟果。有标释结。今初。即
异熟上所有成益。亦如四辩。是说法因。能令物喜。为
说法果。次谓由下释。一一段中。皆先举异熟。次故字
巳下。显其果相。后是为下。结名所属。并显可知。其信
言果中。成就实语。其言大局。应言菩萨具信言故。又
梵本瑜伽。二皆具举爱语利行同事三摄。后如是名
为下结。但合结云。异熟之果。今加因字。总结前三重
卷八 第 157b 页
异熟。

[○@、]第二云何福智下。第二合明福智因果。然准
瑜伽。亦有三重。谓一明福智。二辨种智因。三明福智
果。今文为二。先辨福智。后合明因果。今初。六度之中。
前三为福。后一为智。中二通福智。义甚分明。言蕴善
巧等者。略有三义。一者了相。二者了性。三者了无㝵。
故名善巧。后是故菩萨下。即合辨因果。文似结劝。瑜
伽福智。各有三因。一者于福于智。能得能住。能增长
欲。二者于福于智。善能随顺无违背缘。三者于福于
智。先巳串习。今文含有福智果者。论中不标。下结有
四。一云谓诸菩萨依止福故。虽复长时流转生死。不
为极苦之所损恼。二云又随所欲。引摄众生。为作义
利。上二属福。智亦有二。一云依止智故。所摄受福。是
正非邪。二云又能起作种种无量善巧事业。乃至当
證无上正等菩提。上二属智。今文饶益众生。即二作
义利一切刹中。而为师首者。即长时流转。横竖影略
耳。转正法轮。即令福非邪。自调调他。即能起种种善
巧事业。

[△@○]第三菩萨成就如是种种下。总结上来三
种因果。(下第二十七经)

△第三尔时善财童子白林神言下。辨法根原。先问。
后答。答中。先长行。后偈颂。长行有六。一古佛兴世。二
彼世界中下。显昔父母。三善男子时喜光夫人下。攀
树诞生。四时有乳母下。观佛得法。五善男子于意云
何下。结会古今。六善男子我从下。显用周遍。后偈颂
中。二十三颂分四。初一诫听许说。次八偈半。明最初
卷八 第 157c 页
修證。次十二偈半。历事增修。末后一偈。结叹无尽。

第四善男子我唯下。谦巳推胜。

第五善男子从此
西南下。指示后友。言瞿波者。昔云守护大地。太子储
备。守护国地。既为其妃。住主得名。表十地既圆无不
护故。法喜巳满。寄之昔妃。亲能得佛。是故住在生佛
之城。

第六尔时善财下礼辞。

●第十释女瞿波。法云地善友。谓大法智云。含众德
水。蔽如空粗重充满法身故。

第一依教趣求中二。先依前修證。后渐次下。趣求后
友。于中二。先趣求诣处。后其中有一下。先遇伴友。于
中三。初伴友迎赞。二善财印述。三申敬增深。初中四。
一赞二行究竟。二我观仁者于甚深下。赞深行得果。
三我观仁者勇猛下。赞精进得法。四何以故下。以理
释成。二时善财童子下。善财印求。于中二。先印所说。
后圣者我愿下。自求所作。于中二。先明四等摄生。后
明万行益物。前中四。一法说具起慈悲。二圣者譬如
下喻明。略喻于悲。三菩萨下。法合兼明。于喜下释舍。
四等具矣。四何以故下徵释。先徵。意云。众生受苦。何
涉菩萨。后释中二。先总明。谓本不自为。为物发心。故
见生苦。过自身苦。后亦不为贪下别显。于中二。先明
不自为。即是舍义。后菩萨但见下。一向为他。亦令众
生皆具四等。二圣者菩萨如是于诸众生大悲深厚
下。万行益物。于中亦二。先结前生后。由慈悲故万行
皆成。后犹如父母下。广以喻显益物之相。此下两纸
卷八 第 158a 页
四行。旧经所无。于中三。一标举章门。二次第牒释。三
结行功能。今初。有十一章。末句云能生种种圆满利
益。此句意含下船师等皆自此出。二云何菩萨犹如
父母下。次第牒释。准梵本中。二十九喻。皆徵云何。今
文分二。先且牒释前十一喻。后船师等。即释种种利
益之言。今初。即为十一。初释父母。二释乳母。三释大
地。曲有十义。四释大水。五火。六风。七空。八月。九日。十
海。十一同生天。文皆显著。二又善男子菩萨摩诃萨
于诸众生为大船师下。释上圆满利益。以前标中不
标列名。是故译人取旧经势。别为起尽。三圣者菩萨
如是修诸行时下。结行功能。第三尔时无忧德下。申
敬增深。于中三。初申供。二偈赞。三随逐。今初。兼显赞
供之意。由闻法故。二偈中四。初三赞大悲下化行。次
二事友无求行。次四大智无著行。后一总结无馀。三
尔时下。随逐。爱重情深故。

第二尔时善财童子入普现下。见敬咨问。于中三。初
见。次敬。后问。今初。初见依。次见在堂内下见正。后八
万下见伴。从广赞伴德。显主德难思。此中所赞。意显
同行。于中。一种姓同。后悉于下。修行同。于中。初句总。
后布施下别。若悲若智等。无不皆同。二尔时善财下
设敬。三作如是言下咨问。于中二。先自陈发心。后而
未知下正问。有十四句。皆悲智逆顺权实寂用无㝵
之行。摄为七对。一过凡越小对。二离果超因对。三现
生示色对。四极相穷说对。五下化上供对。六了幻證
卷八 第 158b 页
空对。七无著无行对。

第三时彼释女下。示巳法界。于中三。初总答所问。二
别示所得。三问答根原。

△初中二。先赞问许说。后善
男子若诸菩萨下正说。于中。先长行分二。先总明十
法。后广一例馀。今初。依此十行。则照重重无尽法界。
故云因陀罗网普智光幢。有标释结。义见偈文。后善
男子若诸菩萨下。广一例馀。谓但广第一事善友行。
例馀九行。一一皆十。则无尽矣。其标复以合云应以。
后偈颂中。有十二偈分二。前十如次颂前十行。各上
三句显其行相。以第四句美德立名。然长行十行。通
名帝网普智光幢。今颂初二取其总名。后之八行各
别立称。则显十名皆通十行。重重无尽。方得总名帝
网之行。以偈对前。长行自显。后二偈显行成益。可知。

△第二尔时瞿波说此偈巳下。别示所得。于中二。先
示名体。后问答境界。今初。一切菩萨人也。三昧境界
海者法也。即普贤三昧分齐境界深广如海故。下经
云。如法界故深也。如众生名故广也。今此善友。以殊
胜智。念念观察。后善财白言下。问答境界。先问。后答。
答中。上标名云观。今说广知。于中二。先显广知。后释
知所以。

[△@○]前中二。第一知依报中事。第二知正报因
果。

[○@、]前中亦二。先知娑婆。后类知周遍。前中又二。先
知过现。后例知未来。

[△@⊙]前中又二。先知世间因果。后
知出世因果。前中又二。先标时。后所有众生下。辨所
知。初总。后及其下别。禅定等义。巳见上文。无漏之善
卷八 第 158c 页
则能出离。有漏之善则不出离。正见正定相。邪见邪
定相。二俱不定相等。嗔心持戒为善与惑俱等。成满
为具足等。方便不善根本善者。为不善根所摄善根
等。如是下结。后又彼劫中下。知出世因果亦二。先知
佛因果。后亦知彼佛众会下。知佛众会。于中三。初知
声闻。二依独觉下。知缘觉。三亦知彼佛菩萨下。知菩
萨众。于中二。先总。后其诸菩萨下别。于中又二。先四
句知地前。一愿。二行。三度。四道。然释通横竖。横该诸
位。竖即信住行向。后以自在力下。皆知地上。有三十
句。初总。所谓下别。别中一句横通诸地。文云种种故。
历地别配。恐厌繁文。

[△@⊙]二善男子此娑婆世界从过
去下。例知未来。二善男子如知此娑婆下。类知周遍。
于中四。一例刹海。二辨所知刹相。三结刹所属。四例
知十方。今初。总有七重。后后广于前前。一于一娑婆。
出生同类多刹。但云尘数故。二出异类刹。言一切故。
上二全刹摄刹。三尘内摄刹。四即十三重绕娑婆及
眷属刹。五即娑婆所依刹种。谓最中香海刹种摄十
不可说佛刹尘数刹。六总知华藏有十不可说佛刹
极微尘数香水海各持刹种及种所有刹。七知华藏
尘中之刹。故华藏品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
见法界。二又亦知彼一切世界种种安立下。明知刹
相。有十六句。初总。馀别。总谓安立刹海因果等相。别
中。一形状。谓或圆或方等。二分量。谓大少等。三依住。
谓或依莲华。或依香海等。四际畔。谓或以金刚为际。
卷八 第 159a 页
或以庄严具为际等。此句亦摄体性。五庄严。谓或以
一切庄严具中出上妙云庄严。或以说一切菩萨功
德庄严等。六成就。七灭坏。共是成坏。八眷属。即傍绕。
九轮网。即能持金轮及上网覆。十旋转有二义。一如
轮侧转形故。即属形摄。故世界成就品云。或有世界
随轮转。二即劫转变故。十一所依莲华。十二处中须
弥。十三莲中之海及绕海之河。十四河间草树。十五
随缘立名。如娑婆等。三亦知此华藏世界海往昔皆
由下。结刹所属。故华藏品初云。世尊往昔于诸有。微
尘佛所修净业。故获种种宝光明华藏庄严世界海。
四亦知华藏世界海外下。例知十方一切刹海。

[○@、]第二亦知世尊毗卢遮那下。知正报中因果。于中
二。先知本师。后例馀佛。前中亦二。先知因。后普摄一
切诸佛菩提下知果。于中亦二。先知果体用。后所有
一切道场下。知所被众会。二如是一切皆是毗卢下。
例知馀佛。于中。先结前为能例。后亦知十方下所例。
谓横遍十方。竖穷来际。

[△@○]第二何以故下。释知所以。
以得三昧故。(下第二十八经)

△第三尔时善财白瞿波下。显法根原。于中二。先问。
后答。今初问中。唯问得法久近。即含修行久近。故答
中具之。后瞿波告言下答。文分为二。第一正答修行
得法。第二明多劫修莹。

[○@△]前中二。先明王都时处。后
彼时有王下。显事佛得法。于此界中。值六十亿百千
那由他佛。于中三。初明遇最初佛发心修行。二于中
卷八 第 159b 页
间多佛修行。三明最后佛所得法。

[△@、]初中二。一正明
本事。二结会古今。

[△@⊙]前中四。一明父王胜报。二明太
子超伦。三同行因缘。四诣佛得法。

[○@、]今初可知。

[○@、]二所生太子下。太子超伦。谓具三十二相故。于中
初总标。所谓下别列。此最委悉。多同瑜伽四十九说。
小有异同故。次第数之。一足下平满犹如奁底。二千
辐轮。三手足柔软。四其指纤长。五网鞔成就。六足跟
齐圆。七足趺丰起。瑜伽。合上二为一相。云足跟趺长。
八一一相称光洁妙好。准梵本云。一一身分相称。即
瑜伽身分洪直。九双腨牗圆。十垂臂过膝。十一马王
阴藏。十二一一毛孔各生一毛。十三绀发右旋。螺文
不乱。瑜伽合上二为一。云身诸毛孔各生一毛。如绀
青色。螺文右旋。或即无此发相。十四身皮金色。十五
细薄润滑。一切尘垢所不能著。取上身皮。向下用之。
十六手足肩项七处平满。十七臂膊𦟛圆。即瑜伽膊
间充实。十八脊骨不现。义当瑜伽肩善圆满。十九周
圆相称如尼拘陀树。二十颐颔胸臆犹如师子。准瑜
伽。此有两相。谓第十八其身上半如师子王。即胸臆
如师子。二即第二十五颔如师子。上妙见处。亦分为
二。今合为一。二十一颈如绀蒲三约成就。二十二常
光四照。二十三四十牙齿鲜白齐密。准瑜伽。此有三
相。谓一第二十二四十牙齿。二第二十四其齿鲜白。
三第二十三其齿无隙。即是密义。今合为一。二十四
舌相红赤长广覆面。二十五梵音清美。二十六目睫
卷八 第 159c 页
青润。二十七目上下瞬。瑜伽无此。二十八青白分明。
二十九面部圆满犹如净月。瑜伽亦无。三十眉相纤
曲如帝释弓。瑜伽亦无。三十一白毫皎洁文相右旋。
三十二顶有肉髻犹如天盖。然以此经。望瑜伽论。阙
彼三相。一上味相。二身毛上靡。三身不偻曲。彼阙此
四。一目上下瞬。二面部如月。三眉如释弓。四绀蒲三
约。此合彼三。谓四十牙齿。三相合一。颐及上分如师
子王复合为一。合三阙三。故欠彼六。彼合此二。谓合
足跟及趺为一。又合毛发。合二欠四。故亦阙六。各三
十二。又此与前妙见比丘。阙彼额广平正耳相垂朵
胸标德相。此相极要。彼中亦有身毛上靡。又与诸经。
小有同异。各随一义耳。如是众相下。结以严身。

[○@、]三善男子太子有时下。同行因缘。于中八。第一太子
游观。第二宝女求归。第三太子问因。第四女母代答。
第五太子邀问。第六女敬顺从。第七太子摄持。第八
母陈庆遂。

▲今初可知。

▲二尔时大树妙高吉祥下。
宝女求归。于中四。一具德端严。二见其太子下。白母
求事。三时香牙云峰园下。梦佛兴世。四时具足艳下。
自陈巳心。于中二。先长行叙述。后偈颂陈白。十偈分
二。前三自述德堪。后七赞彼求纳。

▲三尔时威德主
太子下。太子问因。于中二。先总呵女过。后别问因缘。
前中亦二。先长行序意。后偈颂正呵。此一段偈。旧经
所无准梵本。在母代答后。理亦合然。五十七偈大分
为二。初有六偈。序世妄情以女为德。馀偈正呵女过
卷八 第 160a 页
为障道源。前中二。先一偈总明。馀五偈别显。于中。初
一宝为绍嗣。次二伪悦人心。后二结过滋甚。第二正
呵女过中。大分为三。初一总标。二有四十二偈说过。
三有八偈。结过成观。今初。前是邪见妄计为善。今是
智人说为过原。二正说过中。略分为十。初一偈明性
恶随势。二有二偈。衰损过深。三有三偈。心伪难知。四
有一偈。憍无惭耻。五有五偈。耽欲无厌。六有三偈。口
是心非。七有三偈。不得自由。八有六偈。障诸善道。九
有一偈。为诸苦本。十女人喜怒下十七偈。总结过深。
更分为十。初三偈。心险难测。二有一偈。嫉姤尤深。三
有二偈。不可暂亲。四有三偈。恒无志操。五有一偈。祸
及二世。六有一偈。离间六亲。七有二偈。背德害深。八
有一偈。常罗欲网。九有二偈。务于情色。十有一偈。害
及畜生。谓大力象王犹为其害。无力凡品岂得免伤。
第三菩萨为法下。结过成观。于中分三。初一令摄而
远离。谓不摄同二乘。不离自伤害。若自有缚。能解彼
缚。无有是处。不舍不随是菩萨道。次二释离所以。以
为害深故。后五偈正结成观。成其五观。初偈令修不
净观。二修无常观。三修苦观。忧惧即苦。故涅槃云。因
爱生忧。因爱生畏。若离贪爱。何忧何畏。四修空无我
观。空故无著。无我故自他平等。皆为亲想。五结归不
净诫勿被伤。故随好品云。譬如劫火烧须弥山。贪欲
缠心亦复如是。二尔时妙威德下。别问因缘。于中二。
先长行。后偈颂。有十二偈。文分为三。初三问其属缘。
卷八 第 160b 页
次三审其内过。后七问其进善。今初可知。次审内过
中。初三句问无身三。次四句问口四过。次三句问意
三恶。后二句总问诸业。不顺理修皆名相违。重字稍
繁。今诃女偈。昔含于此。后问其进善中。即翻上十恶。
初偈。敬上爱下。慈心不煞。二有一偈。恭敬供养。岂有
盗心。三有一偈半。尊事三宝。住正远非。故无邪行。四
赞佛功德净修语业。故无语四过。五一偈慈悲哀悯
故无瞋恚心。六一偈喜他荣乐。住舍无贪。七一偈反
化愚痴。岂有邪见。

▲第四尔时太子如是问巳下。女
母代答。先长行序意。后偈颂正说。明有德无过。亦不
属缘。故应纳受。三十三偈。文分为六。初十偈总彰报
胜。二有三偈半。别赞端严。三有二偈半。明其绝伦。末
后言端严者。二本俱无。为成偈故。四有六偈。技能内
满。五有十偈。离非具德。六有一偈。结赞所宜。梵本。此
下方呵女过。呵女巳后。方便重邀。文理极顺。(下第二十九经)

▲第五太子邀问。谓女过既深。为障不浅。若不障道
当遂所求。于中。先长行分二。先自叙行深。后当于尔
时下。邀其莫障。后偈颂中。十偈分三。初六颂其行深。
次三颂邀其莫障。后一颂结成上意。

▲第六尔时具
足艳下。女敬顺从。先长行。后偈颂。有十四偈。分三。初
三忘苦仰德。次六希同胜行。此即正当发菩提心。后
五劝诣如来。

▲第七尔时太子下。太子摄持。由闻发
心。又闻如来心大欢喜知堪同行不障道故。

▲第八
时母善现下。母陈庆遂。十偈分三。初一标其遂志。次
卷八 第 160c 页
二德行悬同。后七总赞身德。

[○@、]第四尔时威德主下。诣佛得法。于中三。初自行得
法。二转化父王。三绍位弘建。今初分四。一诣佛供养。
二时彼如来下。佛为说经。普眼灯门者。普眼之义。巳
见上文。然普眼则顿照无馀。灯则曲无不尽。令其通悟
所以称门。三是时太子下。同得法门。初太子得。后童
女得。并由照而常寂。故获三昧。四尔时太子与彼下。
辞还所止。

第二诣父王所下。转化父王。于中十。一
太子白父。二时财主王下。王审所闻。三时王闻巳下。
自庆逢时。四作是念巳下。禅位礼觐。五尔时如来普
遍下。如来摄受。六尔时如来以不思下。为说法门。入
一切法义离翳灯者。无法不持。云一切法义。无障不
寂。称为离翳。无法不照。名之为灯。智断齐證。故名为
入。七时王闻巳下。化益当时。于中。先明王證总持陀
罗尼。以慧为主。故云大智光明。即得主教意。后其众
会中下。兼益时会。即通得主属二教之意。八尔时如
来又以下。佛重现变。九时财主王下。出家修学。十未
久之间下。證法弘通。三尔时太子于十五日下。绍位
建立弘宣大化。于中四。一正明绍位。七宝之义广如
别说。二时阎浮提下。建立弘通。三尔时如来咸受其
请下。弘通之益。四尔时大威德下。结益周遍。

[△@⊙]二善
男子于意云何下。结会古今。

[△@、]第二善男子彼佛灭后下。于中间多佛修行。略列
四十九。结有六十百千亿那由他。

[△@、]第三其最后佛
卷八 第 161a 页
下。明最后佛所得法。即最胜行劫中。六十百千亿那
由他之最后也所得法门巳如前说。上来正答修行
得法门竟。

[○@△]第二善男子我时于彼下。明多劫修莹不穷菩萨
之境。于中四。一于刹尘数劫修行不知。二善男子若
有众生得见菩萨下。明菩萨难遇见者不空。意显巳
遇之益。三善男子我从于彼下。经百刹尘劫。修行不
知。四何以故下。徵释不知所以。于中。先徵。后释。释中
二。先总显深广。谓所以不知者。以称事理等诸佛境
无边际故。斯则十地不测等觉。故名普贤解脱。后善
男子我于尔所佛刹下。别显深广难知之相。谓一毛
即不可穷。况于多毛。况复多身广大之用。以是无尽
之法门故。于中又二。先举喻总显。后我亦如是下。正
明所观。于中五。一毛中见器世间。二见智正觉世间。
三见众生世间。四见菩萨修行。上三各以又于菩萨
为首。五善男子我于尔所下。总结不穷深广之境。

第四善男子我唯下。谦巳推胜。

第五尔时释女瞿
波下。指示后友。于中二。先示后位。后颂前法。前中二。
先指示。后教问。今初。言此世界中莲华座者。此座不
知的在何所。旧经但言此世界中。晋经则去此迦毗
罗城。若新梵本云。善男子汝去于此处。吠罗遮那足
下种种庄严大末尼宝王莲华藏座。于其上坐。生菩
萨母。名摩耶夫人。此则似居佛会。毗卢遮那不属莲
华。是佛号耳。言摩耶者。有云幻生。具云摩耶泥(上声)
卷八 第 161b 页
此云幻术夫人。昔云天后。然馀教说。生佛七日。即便
命终。生忉利天。约应化说。据实体用常遍时处。云迦
毗罗。据其本处。犹佛虽灭常在鹫峰。但云此界。约是
佛母。若依梵本。不离如来。故诸教中。说于摩耶。或云
是实。或云是化。此经大意皆是实德。后汝诣彼问下。
教问可知。二尔时释女瞿波下。重颂前法。广说巳周。
临行再述。显慇勤故。虽通颂前。文便在此。三十一偈
大分为三。初一偈总显菩萨益生。超颂前文见者不
空。生下女人染心之益。次十五偈。别明远劫前事。出
上不空之相。后十五偈。正颂前文德女因缘。由前远
劫深心供养。成今净心同修梵行。

第六尔时善财
下。礼辞可知(巳下第三十经)

[△@△]大文第二。从摩耶夫人下。有十一善友。古来诸德。
皆为会缘入宝相。虽下三相义当等觉。等觉亦是十
地胜进。开合不定。义理又多。故依古德。且为会缘入
实等相。云何会耶。谓会前诸位差别之缘。令归一实。
生于佛果。犹如摩耶夫人。能生佛故。然人虽十一。约
法唯九。约会为十。德生有德同一会故。遍友是会不
得法故。初一为总。馀皆为别。故摩耶得幻智法门。末
后亦得幻住法门。始终相会该于中间。总别圆融。归
实无二。故会缘中。更有十人。又是所会。十表无尽。无
尽之缘。皆成摩耶之实德故。又以此下皆当等觉。等
觉方能亲生佛故。就别会缘。初天主光。且须正念无
失。方为第二遍友可师。三须广穷众艺。四解而无依。
卷八 第 161c 页
用而无尽。便得第五无著清净。清净则得第六净智
发光。发光则得第七知相无尽。无尽则得第八诚愿
不违。具上诸门。方得第九还归幻住。故虽十一不失
入实之言。始末皆幻。方智诸缘体虚即实。

●今初。摩耶夫人。总会缘中。文亦具六。

第一依教趣求中二。先将诣观成。后胜缘引导。

△前
中二。先序观成。略标渴仰。二此善知识远离下。别彰
观念。于中四。一总念胜德。二别念身相。三结叹深胜。
四思欲亲承。今初。巳能闇合愿智幻门。二此善知识
随意生身下。别念现身。即冥契摩耶下文所现。于中。
有十九身。初随意生身。旧经则有。梵本则无。不思议
身。梵属一相身。无差别身属非身心身故。旧有十七。
新唯十六。又初三身。准下释摩耶现中。乃是三对。具
于六身。则通成二十。下文各有标释。今略解三。一随
意生身。总显随类。二无生灭身。下云不生色身。无生
起故。不灭色身。常寂灭故。三无来云身。下云无去色
身。于一切趣无所灭故。无来色身。于诸世间无所出
故。四非虚实身。下云非实色身。得如实故。非虚色身。
随世现故。五不变坏身。法性无坏故。六无起尽身。无
相无思故。故不思议。是释上义。七所有诸相皆一相
身。无相为相故。八远离二边住解脱身。不住生死涅
槃等边。无住解脱。常教化故。九无依处身。幻愿所成
故。十无穷尽身。如虚空故。十一如影普现身。随愿现
故。即无分别愿。十二如梦所见身。随心现故。谓随心
卷八 第 162a 页
欲现。而无寻伺。十三如镜像身。谓随物心质所见不
同。自无出入故。十四普于十方而化现身。横周遍故。
十五住于三世无变异身。竖常住故。十六非身心身。
不属色心差别相故。其如镜像下。梵本云。犹如日月
清净身。谓住法性空。不信等障烟云尘雾。不能染故。
三此善知识下。结叹深胜。于中。犹如虚空。结前胜德。
普贤眼见。兼上诸身。四如是之人下。思欲亲承。

△第二善财童子作是念时下。胜缘引导。略有三位。
一城神显教修心。二身众神密加授法。三法堂罗刹
教其求友。

[○@△]初中二。先以华散。后作如是言下。正以
言教。于中二。先别教。后结释。前中。城神说法。令护心
城。是知触事无非妙法。心名城者。中有本觉正智法
王。万德所聚。性防非故。有三十门。大分为三。一十度
行。二净地行。三二严行。今初。有十二门。初后各二。中
八唯一。檀中。一舍生死。是真实舍。二求十力。用为法
施。智中。一證智。二教智。馀可知。二应扶助心城下。十
一句。明净地行。即初地十种净治地法。文小不次。一
信。二慈。三坚固庄严。四悲。五舍。六七皆惭愧。谓不容
恶故。八无疲厌。九如说行。十知诸经论。十一成就世
智。故能普晓一切众生。三应住持下七句。福智圆满。
前二是福。后五是智。福中但合云福德聚。不合云福
智。智中初三权智。次一实智。后一无㝵智。二善男子
菩萨下结释。于中二。先结其胜能。后何以下徵释所
以。
卷八 第 162b 页

[○@△]第二尔时有身众神下。身众神密加授法。于中三。
初赞友令欣。次时诸神众下。放光加被。后善财童子
以得下。善财获益。所谓十眼平等不思议身者。十身
无㝵。为不思议。不思议身。佛佛平等。馀可知。

[○@△]第三时有守护下。法堂罗刹。教其求友。于中四。一
华散。二言教。三仰问。四重答。

▲今初可知。

▲二作如
是言下。言教中二。先教十法以增其智。后示三昧以
息其乱。今初。文有标徵释结。释有十心。一直。二悲。三
智。四进。五信。六深。七慈。八净。九益。十常。后复次善男
子下。示其三时。文亦有四。谓标徵释结。初二可知。三
所谓下列释。于中亦十。第一法空无尽清净轮者。此
为见友之本三义如空。一如空无尽。二如空心净。谓
不取相惑不能染。三如空圆满。无处不有故。二见依
报。三触境皆佛。故云不舍离无缺减。谓凡夫染境。二
乘舍离。权教观境。空有互陈。一多不即。并为缺减。若
圆修者。触目对境。穷尽法原。不取不舍。双亡正入。故
央掘经云。云何摩诃衍。所谓彼眼根。于诸如来常。了
了分明见。具足无减修等。又云所谓眼入处。于诸如
来常。明见来入门。具足无减修等。前明六根。后十二
入皆悉具足。无所缺减。馀文可知。四善男子菩萨成
就下结中。初得见人。次当得法。后则处处皆遇善友。
处处遇者。略有二意。一真实善友常遍世间。契理云
同。故常得遇。故慈氏云。非是法器人。与佛子同住。设
经无量劫。不知其境界。反显是器必常遇矣。二者既
卷八 第 162c 页
定慧双游。无境不契。并为道器。皆善友矣。故光明觉
品云。如来所转妙法轮。一切皆是菩提分。若能闻巳
悟法性。如是之人常见佛。能如是行。是为守护正法
堂也。

▲三说是语时下。善财仰问。向巳明教。何得更
问。于何方所。求善知识。向者通教。今别问摩耶。

▲四
罗刹答言下重答。求于摩耶。不异前总。既能重问。还
复重答。答以四法。一以友无不在故。二友以法为体
故。此二合在初句。三身同友遍故。四智与境合故。如
影如梦。其速疾心。即遍游十方。其随顺心。四句皆有。
又前三离境相。后一离心缘相。都无所求。真入理矣。
无求之求。无㝵求矣。

第二尔时善财下。见敬咨问。于中三。初见。次敬。后咨
问。

[○@△]初中二。一明见因。即受行教故。然其受行实通
三位。旧经但云受行其教。罗刹在近。又教求友。故偏
牒也。二即时下。正明睹见。于中二。先见依。后见正。

[○@、]
前中三。初见莲华。次见楼阁。后见宝座。今初。所證法
界自性无染。故曰莲华。无明既开。不离心内。如从地
踊。亦表性净万行之因从法性地而出现故。此即等
觉普贤之华。而言大者。十定品说。量周法界故。台上
楼阁。名纳十方。岂况莲华不周法界。十柱等言。约表
法耳。二于其台上下。明见楼阁。谓能證二智。依于所
證。而重现故。智包无外。云纳十方。总摄五位自分胜
进。名为千柱。其一一事。皆有表法。恐厌繁文。三其楼
阁中有如意下。明见宝座。即智体法空。故在楼内。具
卷八 第 163a 页
性功德。广显庄严。于中二。先明主座。后尔时下。明摄
眷属。

[○@、]二摩耶夫人在彼座上下。明见正报。合回尔时善
财见如是座。安此段初。于中亦二。先总明现身。后所
谓下。别显身云。于中亦二。先身相。后身业。

[△@、]前中又
二。先明万类难思身。后明一类超胜身。前中又二。先
明别相。后显通体。今初。有四十六身。梵本旧经。但唯
四十。谓广大力身。即梵本中普周遍身。住安乐身。即
梵本中灭倒见身。无断尽身。即梵本中恒示现身。大
威德身。又是重出前灭倒见。无依色身。即是无住。离
虚妄身。是梵本中。释无分别。除此六身。还唯四十。于
中。或唯约事。如普周遍及普对现等。或唯约理。如十
二十三云。不生色身。无生起故。不灭色身。常寂灭故。
或事理交彻。如三十二无生色身。幻愿所成故。三十
五不生色身。随众生业而出现故。三十二随于自愿。
三十五随众生业。皆是以事显理。馀可思准。亦同十
身。恐繁不配。二善财童子见于摩耶下。辨其通体。谓
离有取蕴故。名非色等。无真实常住色等。文有八句。
前五别明五蕴。而其释义。影略不同。一色从缘现故。
二受灭世间故。言转灭者。灭无常受。转成常受故。三
想随物想故。四行依幻业行即非行故。五转识成智。
智亦性空故。第六句总显离言。第七句巳灭无常。第
八句巳證常寂。二尔时善财童子复见下。明一类超
胜身。旧经唯有超胜。而无相如。今经具有。于中二。先
卷八 第 163b 页
总标。即双标相如及与超胜。后所谓下别显。以总该
别。略无超胜及相如义。

[△@、]第二于一切处现如是等下。明身业用。于中二。先
结前标后。梵本但云。现如是等无量色身。则该二类
身。皆有此业。后行于平等下别显。于中亦二。先明十
度行。后明福智行。今初。一檀那。以是最初。故说大悲。
二出生如来下净戒。戒能增长菩提法故。摄佛善故。
三观察思惟下。谛察法忍。四精勤下精进。五住于平
等下禅定。六善能了知下般若。七见诸如来下方便。
八成就大愿下大愿。九游戏如来诸自在力下力度。
十得佛智光下智度。二修习圆满一切如来种种功
德下。明二严行。十一句分三。初二句标。次六句出体。
后三句结成。今初。谓前句标福。后句标智。离世间品
中。各有十句。以显无尽。次常乐观察下六句。别出福
智之体。四菩萨行不出福智。一波罗蜜行。依六度说。
前三是福。后一是智。中二通福智。若依十度。方便助
前三。愿助精进。力助静虑。智助般若。福智可知。二出
生一切诸菩萨地。明福智之位。三积集下。通明福智。
亦兼神通。四勇猛下。进策福智。五普遍成就下。菩提
分法行。六恒勤守护下。教化众生行。后常乐称扬下
三句。结成福智。初句结福。次句结皆。后句由具上二
愿为佛母。

[○@△]第二尔时善财童子见摩耶下。设敬證入。自道巳
深。现身等彼。上来摩耶万类殊应异体中多。今此善
卷八 第 163c 页
财。一类之身。遍对求法。即同体中多。若摩耶善财。并
不分而遍。则二皆是住体遍应。摩耶亦是同体。一即
多。以随所应异无二体故。善财亦是同体。多即一。诸
处善财。即一身前之善财故。又二互望并含同体异
体。以一摩耶。应多善财故。以多善财对摩耶故。

[○@△]第三白言大圣下。咨问法要。所以叙述文殊及诸
友者。若约等觉。因位极故。总收归此。若约会缘。从初
发心。一一善友及所得法并所会。

第三摩耶夫人告善财言下。示巳法界。于中三。初名
体。二业用。三根原。

[○@△]今初名有六字义故。二智大智
体周遍故。二愿二义者。一别愿唯愿为佛母故。二通
愿总摄普贤广大愿故。三智二义者。一权智能起大
愿。能成幻事故。二实智般若能生佛真身故。四幻二
义者。一愿智体虚。当相名幻故。上经云。幻智即是菩
萨。菩萨即是幻智。此二无㝵。能无不为。二者即智所
作。生佛为幻。谓不坏小身。而能广容。无生而生故。五
庄严二义者一以大愿智幻庄严法界诸佛境界。二
以大愿智幻为巳庄严可成佛故。十义无㝵为大缘
起。故为一切诸佛之母。

[○@△]二是故常为诸菩萨母下。明业用。于中二。此句总
明。后善男子如我下别显。于中四。一为现在遮那佛
母。二为过去佛母。三为贤劫千佛母。义通三世。四结
通横竖无穷佛母。

▲初中二。先总明为刹海遮那佛
母。言悉达者。具云悉达多。新云嚩悉达阿他。唐言一
卷八 第 164a 页
切事成。或云一切义成。馀文可知。后又善男子我于
净饭王宫下。别显生佛之相。于中四。一毛光为生先
相。二正明自在入胎。三腹包众海难思。四举此类于
百亿。初中有四。一光入身。二善男子又彼光中下。光
现八相。三又见如来往昔下。现佛因果。四又善男子
彼妙光明入我下。令身难思。第二善男子尔时菩萨
从兜率下。正明菩萨自在入胎。于中有五。一眷属翼
从。二菩萨尔时以神通力下。菩萨现通。三又以神力
放大光下。光时息苦。四又为救护下。现变入胎。五彼
诸菩萨于我腹下。入巳游步。第三又念念中下。腹包
众海难思。第四善男子如此下。举于此界以类百亿。
于中二。先正类。后然我下。显难思相。先正明。后徵释。
前中。文有四句。一本来无二者称一性故。二亦复非
一者。旧经无此一句。梵本云亦非无二。此有二意。一
者初句遣二。次句遣一。非一处住。成上遣二。非多处
住。成上遣一。段为亦复非一得斯一分。二者上二句
辨体。无二者称一性故。亦非无二者。不存无二故。斯
则遣之又遣之。玄之又玄矣。故昔人云。我言无二者。
但言无有二。非谓有无二。故须双亡方显体妙。故上
经云。常于诸法不作二。亦复不作于不二。诸法若二
若不二。于中毕竟无所著下。二句即体之用。一处多
处皆是用故。故上经云。一身为无量。无量复为一。了
知诸世间。现形遍一切。以是即体之用。一非一。多非
多矣。又非一处住。不坏多故。非多处住。不坏一故。又
卷八 第 164b 页
非一处住。体周遍故。非多处住。不如事故。又非一处
住。一即多故。非多处住。多即一故。又非一处住。多中
无一性故。非多处住。一亦无有多故。则如是二俱舍。
普入佛功德。即是释中智幻之义。

▲第二善男子如
今世尊下。为过去佛母。

▲第三善男子如此世界贤
劫之中下。为贤劫千佛母。义通三世。三佛过去遮那
现在弥勒等未来故。于中二。一举过现以为能例。二
善男子如此贤劫未来世中下。例于未来。于中亦二。
先别明弥勒。后如是次第有师子下。列馀九百九十
五佛。文中略列二百四十三。末结楼至。皆为其母。


第四如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于此华藏下。结通
横竖无穷悉为其母。若尔摩耶一人。巳为一切佛母。
馀应绝分。但有具此大愿智幻。即为一切佛母。一同
摩耶。摩耶是一即一切。馀同摩耶。是一切即一。是则
一女生一切佛。一佛有一切母。一多无㝵。非但约女。
男有此愿。亦为其母。是则摩耶成佛。亦是所生。遮那
具愿。亦能生矣。三世诸佛诸菩萨等皆例然矣。方是
华严生佛之义。

[○@△]第三尔时善财童子白摩耶下。辨法根原。先问。后
答。答中二。一明本事。二结古今。前中六。一轮王久远。
言非后身菩萨所知境者。显唯佛知。非但久远。亦显
时无时相。佛智契故。二彼王城北下。有佛将成。三有
一恶魔下。魔扰如来。四彼转轮王巳得下。圣帝降伏
五时道场神下。场神兴愿。六作是愿巳下。历事增修。
卷八 第 164c 页
二善男子于意下。结会古今。于中二。先结示其人。后
我从于彼下。结成果用。于中复二。一为遮那佛母。二
善男子过去下。结母普周。谓时经三际。处尽十方。现
未佛母。理则可然。发心有初。何言过去。此有三义。一
约发心之后。论过现等。二发心之始。后身不知。亦无
定始。三者愿则有始。为母无初。如以始觉同于本觉。
始本无二。始亦无初。况念劫圆融。举一收尽。皆于脐
中。放光明者。生长同气。皆自此故。佛佛皆从无二理
生。能生所生。同一味故。

第四善男子我唯下。谦巳推胜。

第五善男子此三十
三天下。指示后友。

第六时善财下。恋德礼辞。(下第三十一经)

●第二尔时善财下。第二别明会缘。有十善友。约会
分九。第一天主光。即幻智念力善友。天主光者。悲智
胜用光净自在。故名天主。破闇名光。此由定发故。父
名正念。所得法门名为无㝵清净念也。文具六。

第一依教趣求。

第二见彼天女下。见敬咨问。

第三天女告下。授巳法界。于中二。先标名体。后问答
境界。今初以无㝵智。一念普观三世十方。无不明了。
无去来今。为无㝵念。不杂异念。故云清净。以斯正念。
念佛功德。有益悲智。故曰庄严。后善财白言下。问答
境界。于中。先问。后答。问中有二。一问境界。二问修得
法。后答亦二。先答修行。后答境界。前中三。第一标章
劝修。第二总徵别释。第三结劝修学。

[○@△]今初可知。

[○@△]二云何勤修下。总徵别释。于中二。先总徵。后所谓
卷八 第 165a 页
下别释。此一段经。旧经所无。总有四十二门。表四十
二位。大分为二。前三十七门。劝修行法。后五门劝修
位法。

[○@、]前中杂修万行。略分为四。初有二十三门。福
智庄严行。二有十二门。八大人觉行。三有一门。菩提
分法行。四有一门。十度圆满行。初中二。先二门总明。
馀门别显。今初。一令如实觉悟。二令护持正法。此之
二门。无法不摄。又初法义遍知。后词辩广演。即四无
㝵。利生之用。法施之本。后二十一门。别明中二。先五
门辨福。后十六门辨智。前中亦二。先二门净戒。后三
门忍辱。今初。于中。前门总明遮性。性谓不煞生等。遮
谓不坏生等。有罪则遮。无罪则听。有罪是犯。无罪是
持。后门别明性罪。略举绮语。以细况粗。后三门明忍
中。初门安受苦忍。次门耐怨害忍。后门谛察法忍。二
汝应勤修善巧法句下明智。其精进与定。摄在应勤
修中。通于福智。智中分三。初七门实智。二有六门权
智。三有三门双行智。今初。即般若相。于中二。一相即
非相。二合即非合。此二即所知法体。故光明觉云。佛
法微妙难可量。一切言说莫能及。非是和合非不合。
体性寂灭无诸相。次三门约时。以明其过未知相。以
第三门。该令平等。法谢名过。未生名未。生巳未灭假
名现在。名各不同。皆因法立。时无别体。故说平等。若
取时中所有法者。过去巳灭。未来未至。现在无住。皆
不可知。故皆平等。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
不可得等故。随法差别。法尚无体。时安有差。次一门
卷八 第 165b 页
三轮清净。然瑜伽说。六度等行。各有三轮。大同小异。
此中二意。一者成上三世叵得。即三轮净。二者别明
该前诸门。所知为一。能知心意为第二轮。合为第三。
远离觉所觉此二和合相故。三清净。末后一门明无
住门。心之所住不出此三。若在于内。不应因境。若在
于外。不合由心。合而可住。便是无性。或应有二。故皆
叵得。二汝应勤修守护威仪下六门。权唯约事故。即
方便相。三汝应勤修随顺觉智下三门。权实双行智。
即中道相。初门性相齐觉。次门了生无生。后门言即
言断。二汝应勤修远离无益下十二门。明八大人觉
行。分之为七。一有四门。是无戏论。谓远离恶缘诸戏
论故。二不轻一门。即是正定。观性平等为上定故。三
有三门。即是正意。慈悲摄生为正意故。四如说行门。
即是精进。不如说行是懈怠故。五相应善门。即是正
慧。善巧修行是智慧故。六一门寂静。七一门少欲及
与知足。文并可知。三汝应勤修相应行法。即菩提分
法行。四汝应勤修菩萨行境。即是度圆满行。

[○@、]第二汝应勤修菩萨地法下五门。劝修位法。初门
因位。言入住出者。十地各有入住出心。言相及得果
者。亦通十地。相者。即随诸地中所有诸障。及对治相。
是能所观相。别十地故。得者。即正證出世间智故。果
者。因證智力。得于世间出世间智故。相即方便智。得
即根本智。果即后得智。后得缘俗。故名世间。无分别
故复名出世。言皆證知者。通则三皆名證。别则證唯
卷八 第 165c 页
根本。而知通二智。二一门即果位菩提智者。如诸性
相。觉诸法故。通于根本及与后得。及所断所知。兼断
烦恼。种种体用者。四智菩提相应心品。一真法界。皆
菩提体。受用身土。教化众生。即名为用。三有一门。遍
觉三乘不思议境。法身同故。又诸佛菩萨深不思议
二乘之境。秘密难思。四一门不取诸相。即显般若。总
该前三。證无證相。何况于馀。五有一门。即解脱相。澄
渟清净。即真解脱。即金刚三昧。亦金刚智。利无不摧。
能坏尘习。坚不可坏故。妄念不动。即是三昧。

[○@△]第三善男子有如是等下。结劝修学。结有刹尘。并
须修学。我巳修證。决定无疑。

第二善男子汝向所
门下。答第一境界问。问中据果推因。答约以因招果
故。前后不同。于中二。先牒问总显。后又善男子我以
下。别明广知。于中分三。一念最初劫。二又忆下。念中
间诸刹。略举九劫。三善男子如是忆念恒河沙下。总
结多劫。非唯忆念。亦于彼劫。于多佛所。闻持此门。

第四善男子我唯下。谦巳推胜。

第五善男子此迦
毗罗城下。指示后友。

第六时善财童子下。恋德礼
辞。下诸善友。六段之文。虽皆具有。而词句多少。故或
不科。

第二尔时善财从天宫下向迦毗罗城下。童
子师遍友。幻智师范善知识。遍与众生为善友故。居
迦毗罗黄色城者。中道轨物故。不得法者。略有四义。
一与众艺法门同故。二法有所付显流遍故。三表诸
法门体无二故。四显无所得为真得故。
卷八 第 166a 页

●第三尔时善财即至其所下。善知众艺童子。幻智
字母善知识。文亦具六。

第一依教往诣。

第二顶礼其足下。设敬咨问。

第三时彼童子下。授巳法界。于中二。第一辨法体用。
第二问答显因。

△前中二。先标名体。谓以无㝵智。穷
世出世诸技艺故。后我恒唱持此之字母下。辨其业
用。字母乃为众艺之胜数说之本。故偏明之。文分为
三。谓标释结。今初可知。二所谓唱婀字时下。别显四
十二字母。大品名四十二字门。涅槃十四音为名字
功德。金刚顶瑜伽毗卢遮那等经。皆具说之。兴善三
藏新译三本。一文殊问经字母。二名金刚顶经字母。
三别译出华严四十二字母。今参而用之。皆言般若
波罗蜜门者。字义为门。从字入于无字智故。故毗卢
遮那经中字皆有不可得言。智无所得即般若故。又
文殊五字经云。受持此陀罗尼。即入一切法平等。速
得成就摩诃般若。才诵一遍。如持一切八万四千修
多罗藏。然初五字。即文殊真言。今依五字经中释之。
一婀者是无生义。以无生门。入般若也。然有二意。一
以无生即般若。般若一法。多门不同。或无生门。或无
灭门。如是无住无依等皆般若门。今以无生为门。若
见无生。即见般若。二以无生为门。不得无生。方真般
若。其无灭等诸门例然。言以菩萨威力者。晋本云威
德。具云威德力。以菩萨得此无生之门。能达法空。断
诸障故。二啰者。即是清净无染离尘垢义。今云显示
卷八 第 166b 页
无边微细解者。谓无处不解。则无尘沙微细垢矣。三
跛者。亦无第一义谛诸法平等。谓上无生无尘违俗
显真。今此真相亦不可得。真俗双亡。是真法界。诸法
皆等。即是普照。四者者。诸法无有诸行。谓诸行既空
故。遍摧差别。五曩者。诸法无有性相言说文字。字皆
不可得。谓性相双亡。故无所依。能所诠亡。故云无说。
无能所依。则无所住。无住不住。称无住际。彼经复云。
以那字无性相故。者字无有诸行。者字无有诸行故。
跛字无第一义。跛字无第一义故。啰字无尘垢义。以
啰字无尘垢故。婀字法本不生。以婀字法本不生故。
那字无有性相。汝知是要。当观是心本来清净无染
无著离我我所分别之相。下诸字义。多依遮那及兴
善所译。而梵音轻重。字义不殊。六攞字。悟一切法。离
世间故。爱支因缘永不现故。今云离名色依处者。名
色即是十二有支生死之体。四蕴曰名。羯逻蓝等为
色。识缘名色。名色缘色。如是二法。展转相依。如二刺
芦俱时而转。故生死体不出名色。名色即是众生依
处。离此名色。入般若矣。七娜字。悟一切法。调伏寂静。
真如平等无分别故。由此方为不退方便。即加行方
便也。八婆字。悟一切法。离缚解故。缚解双绝。方入金
刚圆智道场。九拿字。悟一切法。离热矫秽。得清凉故。
是普摧义。轮即摧伏。圆满两字亦即是轮。亦清凉义。
十洒字。悟一切法。无挂㝵故。如海含像。像之与海。不
相障㝵。十一嚩字。悟一切法。言语道断故。谓理圆言
卷八 第 166c 页
偏。若随于言。言一之时。不得其二。由入无言。无所不
言。故普遍出生无所不住。十二哆字。悟一切法。真心
不动故。真心不动。则无不照。如星月圆满凝空不动
流光遍照。十三也字。悟一切法。如实不生故。则差别
积集皆不可得。十四瑟吒字。悟一切法。制伏任持相
不可得故。今普照光明。即能制伏及任持义。故能伏
除一切烦恼。若有所伏。不能息除。了惑性空。能照体
寂。方能究竟息灭烦恼。十五迦字。悟一切法。作者不
可得故。若定有作者。作业无差。由无作者。作业差别。
如云不断不可揽取。故净名云。无我无造无受者。善
恶之业亦不亡。十六婆字。悟一切法。时平等性不可
得故。谓时若至矣。大雨降雪。百卉齐润。是为平等。而
雨无心。故不可得。得平等性。即證一切智故。文殊问
字母云。婆字是现證一切智声。十七莽字。悟一切法。
我所执性不可得故。慢能长流生死。故云速疾。是以。
旧经云。湍流奔激。慢有多端。云种种色。我慢高举。如
众高峰。十八誐字。悟一切法。行取性不可得。五蕴名
行。行即取蕴。能取生死故。积集即是蕴义。普轮有二
义。一约所空。即属行取。圆满名轮。二约能空。轮即摧
坏。遍摧行取。为不可得。十九他字。悟一切法。处所性
不可得故。真如等理。无差别智。蕴摄名藏。此二并是
万德依处。今智契合亦不可得。无智无得真般若故。
二十惹字。悟一切法。能所生起不可得故。能所生起
即是世间。悟不可得故。游行清净。二十一婆嚩字。悟
卷八 第 167a 页
一切法。安隐性不可得故。念佛庄严是安隐性。二十
二驮字。悟一切法。能持界性不可得故。能持界者。即
真法界。法界能持一切法聚。微细观察。无有一法出
法界者故。兴善译云。唱驮字时。入观察法界道场般
若。二十三舍字。悟一切法。寂静性不可得故。诸佛教
轮。是寂静性。随顺即是悟入之名。故十地经云。而诸
佛法。如是寂静。言光明者。即能顺智。二十四祛字。悟
一切法。如虚空性不可得故。悟虚空性。能生因地现
前智慧。故名为藏。二十五乞叉字。悟一切法。尽性不
可得故。息诸业海即是尽义。出生智慧即尽智也。二
十六婆哆字。悟一切法。任持处非处令不动性不可
得故。开净光明为处。诸惑障为非处。以净光明。除诸
惑障。即是任持。二十七娘字。悟一切法。能所知性不
可得故。世间是所知。智慧为能知。了世无世。名为智
慧。既无所了。安有能知。故不可得。二十八曷啰他字。
悟一切法。执著义性不可得故。谓利益众生。有我人
相。名执著义。了无我人。是智慧灯。二十九婆字。悟一
切法。可破坏性不可得故。世之宫殿。是可破坏。圆满
庄严。故不可破。三十车字。悟一切法。乐欲覆性不可
得故。得行方便即是乐欲。藏与普覆。皆是覆义。不覆
乐欲一切皆圆故。文殊问字母云。蹉者。是不覆欲声。
然梵云曼荼罗。此翻圆满。亦云道场故。此及前门。兴
善皆悉翻为道场。轮是义翻。亦取圆满。若正翻轮。梵
云斫羯罗也。三十一婆么字。悟一切法。可忆念性不
卷八 第 167b 页
可得故。十方诸佛是可忆念。旋转则是无尽之义。三
十二诃嚩字。悟一切法。可呼召性不可得故。谓方便
摄受一切众生。出生深广功德藏故。兴善译云。一切
众生堪任力般若。其堪任力即是可化。故可呼召。三
十三哆娑字。悟一切法。勇健性不可得。勇健则能趣
入功德。三十四伽字。悟一切法。平等性不可得。平等
故能普持平等之理。坚不可坏。深广如海。蕴摄名藏。
三十五姹字。旧为此吒字。悟一切法。积集性不可得
故。愿能积集。积集见佛。如虚空量。三十六儜字。悟一
切法。离诸諠诤。无往无来。行住坐卧性不可得故。一
切威仪。常观字轮无尽境故。三十七颇字。悟一切法。
遍满果报不可得故。化诸众生。生圆果故。三十八娑
迦字。悟一切法。积集蕴性不可得故。无㝵辩才。光照
圆满。能积众德。三十九夷娑字。悟一切法。衰老性相
不可得故。唯演说法。能度衰老。四十室者字。悟一切
法。聚集足迹不可得故。法雷遍吼是谓聚集。声不可
寻。故无足迹。足迹即教迹也。四十一佗字。合是吒字。
悟一切法。相驱迫性不可得故。谓以无我。开示佛境。
则无驱迫。四十二茶字。悟一切法。究竟处所不可得
故。一切法轮即究竟处。不住法相。故亦叵得。上巳别
释。然此中般若立名。总有二意。一从所破立名。如云
衰老性等。观衰老性不可得故。即入般若。二从能破
立名。如云婀者无生义。无生即般若故。是以前十三
门。多从后意。故并不言不可得也。后二十九门。多是
卷八 第 167c 页
前意。皆言悟不可得。而经文中。或从所破。或从能破。
或能所双辨。可以意消息之。三善男子我唱如是下
总结。以一为首。旋转出生而无有尽。略如弥伽处说。
具足演说。等虚空际。无有穷尽。为一切法所归趣处。
而要四十二者。亦表四十二位故。智论中明。初阿具
后茶。即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故。阿字即菩提心。茶即
妙觉。为究竟处。一一圆融。是字母深义。略义巳周。广
如别说。

△第二善财白言圣者下。问答显因。先问。后答。答中
四。一标章正答。二徵释所以。三问答显发。四总以结
示。

△今初有标徵释结。可知。

△二所以者下。徵释所
以。先徵意云。所以要此十者。后释意云。由有智慧展
转至于真实智慧。得此解脱故。十句皆牒。由得前巳。
便得后句。文相甚显。唯初二句。义小惑人。今当分之。
谓具足智慧是第一句。勤求善友下是第二句。以亲
近故下。方是蹑第二善友生第三勇猛精进。馀文可
知。最后得真实智故下。以义加之。然真实智。即此解
脱。

△三善财复言此真实者名为何等下。问答显发。
即唯问第十真实一门。以最胜故。亦举一例馀。文中
分四。一展转徵释。二总显超胜。三略示体相。四结成
所住。今初五重问答。以显深玄。初问意云。向之十重。
前前起后后。后转深。至真实智方得解脱。此真实智
愿示其体。故言此真实智名为何等。答意云。即汝所
问一切言说。皆即真实。实智体周。言语性离。不应舍
卷八 第 168a 页
言而别求也。今之禅宗。多用此势。二徵意云。言语别
施行真实离文字。云何即是。答云。世间所言说。一切
是分别。故违真实。称理无虚。故名真实。三问云。不虚
诳语。愿识其义。答云。契理常故。四复问云。若约理常。
世言亦常。答云。心自證悟。方得称常。即同楞伽。自觉
圣智故常。不同外道无因常也。五复问云。契理曰常。
是义然矣。未知至理。其相云何而可契合。能證所證
为一为二。二则数法。数法无常。一则无二。何有能所
契合之义。答中。先答。后意明。非一非二。由非一故不
坏能所。由非二故能所契合。一味平等。如明合空。不
可分别。而非杂乱。由非二故说为内證。由非一故后
得示他。故云由此力故。则能平等利益自他。内證则
自利。后得则利他。犹如大地。假以喻显。地无分别。以
况内證。能生万物。以况能所。后然其法性下。却答前
问。所问相貌。体实非相。有相堕常。无便属断。有则生
灭。无无所證。犹如虚空。是三无为。不可言无。但无㝵
相。不可为有。远离一切故。八地经云。入一切法如虚
空性。故结云难知难解。谓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解。
唯證相应。二善男子此法微妙下。总显超胜。上寄言
显理。令即言契真。今正言显理。令亡言会实。以理圆
言偏。理与言绝。言虽即真。随言生滞。要须得意亡言
契之。于中分二。先标微妙。总显离言。后何以故下。徵
释所以。徵云。何以离言。释意云。理深玄故。非但言不
能宣实。亦心智不及。是不思议。文有十句。初三句离
卷八 第 168b 页
言境。即不可议。一过文字。二过语具。三过语业。然梵
本云。超语言道。道即语所行处。次五句超心境。即不
可思。一超戏论。起心动念皆名戏论。谓有真性。以智
契合。亦是戏论。便是分别。无分别智方能契故。然无
分别智。离于五相。初一即离于真义异计度故。二超
过有寻伺地故。三四即离无作意故。无作意者。谓睡
眠昏醉不了境等。今三即约愚痴。不了心境。若善若
恶。此非无分别智。四烦恼魔事即兼睡等。五离一切
心识。兼离灭受想寂静。以灭受想定亦属心故。更有
离于色性义。在后段故。无分别智难以显诠。遮诠以
明。故离诸相。方为契合。后二句。总显离妄。明唯圣境。
三善男子彼诸圣者下。略示体相。以离一切相为其
相故。初句离色相。次在缠不垢。出障非净。体不可取。
亦不可舍。犹如虚空。终日求空。求终不得。终日避空。
空不可避。挠之不浊。本性净故。澄之不清。非今净故。
于一切法最为胜故。名胜义谛。湛然常存。既非佛作。
出与不出。性常无二。四善男子菩萨为此下。结成所
住。

△第四善男子此是真实下。总以结示。即上真实
契證之义。即是我之众艺解脱。

第四善男子我唯知下。谦巳推胜。对众艺推。不舍世
俗。不违实相。皆同般若。

第五善男子此摩竭下。指示后友。婆怛那者。此云增
益。谓无尽三昧能出生故。友名贤胜者。无依道场是
直善故。

礼辞可知。
卷八 第 168c 页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卷第八


寿昌元年乙亥岁高丽国大兴王寺奉
宣雕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