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4a 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篡要卷下
唐太原长者 李 通玄 撰
明 槜李 比丘 方泽 纂
*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入法界者。后迷创达。名之为入。身心境界。性自无依。
名之为法。一多通彻。真假是非障亡。名之为界。又纯
与智俱。非情识境。名为法界。又达无明识种。纯为智
用。不属迷收。是无依智之境界。名为法界。又以智体
无依。无方不遍。普见真俗总不思议。毛孔身尘参罗
众象。无边境界佛刹重重。智凡同体。境像相入。名为
法界。又以一妙音遍闻刹海。以一纤毫量等无方。以
大小见亡。物我同体。识谢情灭。智通无碍。名为入法
界。此乃三世诸佛无始终之常果。前五位进脩皆以
此为体。至此惯习成满。任智施为。还源旧法。本无迁
也。世尊在室罗筏国逝多林给孤园者。室罗筏亦名
舍卫。此云好道。以国人好道得名。逝多林是祗陀太
子所植。亦名祗陀林以佛所居而多人逝往得名。给
孤园是须达多长者所置。以长者惠济孤老得名。园
即此方之寺。前诸会皆云不离菩提场普光明殿。又
三度在普光明殿。而此法界会。直言在逝多林人间
之园以明前六位不离菩提之体而有进脩。不移根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4b 页
本普光明智。不迁刹那之际而为智境。而此法界升
进巳终。自佛果满。如百川入海俱失本名。但以无功
用行任运利生。故人间之园。即法界智园。亦以明众
生性即法界性。众生世间即正觉世间也。列一百四
十菩萨而都云菩萨五百人俱者。十个幢菩萨。即十
住中十慧菩萨。以彼十住智慧摧坏烦恼。至此法界
果位号之为幢。十个威力菩萨。即十行中十林菩萨。
以众善行之力。能成法界果行。号为威力。十个藏菩
萨即十回向中十幢菩萨。以彼摧破偏见。会融理智
悲愿。能成众德。至此法界果中号之为藏。十个眼菩
萨。即十地中三十七个藏菩萨。以彼含藏众德。则法
眼分明。普见法界。故此号之为眼。此四十菩萨一一
具有十波罗蜜。是为四百。次下天冠等一百菩萨。是
法界中根本智上十波罗蜜之行。互体圆融。一中具
十。十中具百。故云五百人俱。此诸菩萨皆以文殊法
身根本智为体。皆以普贤差别智为用。以此二法总
该五位。及法界因果。通收总别同异成坏之法。故普
贤文殊而为上首。不思议境界经云。无量菩萨现声
闻形其名曰舍利弗大目连等。而下文舍利弗令海
觉比丘观文殊云云。以明能随佛行入于法界。非实
声闻。故云及与五百声闻众无量世主俱。皆生佛家
不断佛种也。世尊知诸大众同时念请如来境界自
在云云。即入师子频申三昧者。涅槃经云。师子频申
有十一事。喻佛频申三昧。亦十一事。一摧破魔军诈
进巳终。自佛果满。如百川入海俱失本名。但以无功
用行任运利生。故人间之园。即法界智园。亦以明众
生性即法界性。众生世间即正觉世间也。列一百四
十菩萨而都云菩萨五百人俱者。十个幢菩萨。即十
住中十慧菩萨。以彼十住智慧摧坏烦恼。至此法界
果位号之为幢。十个威力菩萨。即十行中十林菩萨。
以众善行之力。能成法界果行。号为威力。十个藏菩
萨即十回向中十幢菩萨。以彼摧破偏见。会融理智
悲愿。能成众德。至此法界果中号之为藏。十个眼菩
萨。即十地中三十七个藏菩萨。以彼含藏众德。则法
眼分明。普见法界。故此号之为眼。此四十菩萨一一
具有十波罗蜜。是为四百。次下天冠等一百菩萨。是
法界中根本智上十波罗蜜之行。互体圆融。一中具
十。十中具百。故云五百人俱。此诸菩萨皆以文殊法
身根本智为体。皆以普贤差别智为用。以此二法总
该五位。及法界因果。通收总别同异成坏之法。故普
贤文殊而为上首。不思议境界经云。无量菩萨现声
闻形其名曰舍利弗大目连等。而下文舍利弗令海
觉比丘观文殊云云。以明能随佛行入于法界。非实
声闻。故云及与五百声闻众无量世主俱。皆生佛家
不断佛种也。世尊知诸大众同时念请如来境界自
在云云。即入师子频申三昧者。涅槃经云。师子频申
有十一事。喻佛频申三昧。亦十一事。一摧破魔军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4c 页
师子故。二示众神力有十力故。三示住处净法界土
故。四令邪见凡夫诸兽知归处故。五怖惊群党故。六
觉悟无明眠众生故。七为行恶法兽舍放逸故。八令
菩萨诸兽知归附故。九调外道二乘香象令如聋盲
舍憍慢故。十令诸菩萨子息顿證故。十一庄严正见
四部增威为邪党所怖故。频申表适悦无疲也。入此
三昧而一切世间普皆严净。所住楼阁广博无际。及
有种种具足庄严者。明法界境界等虚空界。而一一
行门具足万行。遍周刹海。即上第三佛所住处净法
界土也。十方世界有诸菩萨皆与尘数眷属来集兴
诸供者。明波罗蜜海主伴繁兴。亦即上第八归附事
也。此逝多林有如是妙宝庄严。一一庄严皆相映彻
互体重重自在无碍。而舍利弗等虽在林中如聋如
盲不能闻见者。舍利弗。此云鹙子。以母目明利如鹙
得名。目犍连此云釆菽氏。是菉豆仙裔。迦叶此云饮
光。离婆多此云供养。须菩提此云善现。阿劣楼驮此
云无灭。难陀此云欢喜。劫宾那此云黄色。是黄头仙
裔。迦栴延。是一宗之姓。延即胤。言是其乱。富楼那此
云满慈。此诸声闻既皆生佛家。又与诸菩萨世主同
能念请。而此深法境界。乃如聋盲。释有二义。一约本
迹。就本能念。就迹还迷。二唯约迹。理处不隔。故得同
疑。未积大心故不闻见。如叶公好龙。真龙难睹。不如
此示。不显法真。故诸大声闻示同小乘不见不闻法
界自在不思议事。以令实声闻人回心向大也。普贤
故。四令邪见凡夫诸兽知归处故。五怖惊群党故。六
觉悟无明眠众生故。七为行恶法兽舍放逸故。八令
菩萨诸兽知归附故。九调外道二乘香象令如聋盲
舍憍慢故。十令诸菩萨子息顿證故。十一庄严正见
四部增威为邪党所怖故。频申表适悦无疲也。入此
三昧而一切世间普皆严净。所住楼阁广博无际。及
有种种具足庄严者。明法界境界等虚空界。而一一
行门具足万行。遍周刹海。即上第三佛所住处净法
界土也。十方世界有诸菩萨皆与尘数眷属来集兴
诸供者。明波罗蜜海主伴繁兴。亦即上第八归附事
也。此逝多林有如是妙宝庄严。一一庄严皆相映彻
互体重重自在无碍。而舍利弗等虽在林中如聋如
盲不能闻见者。舍利弗。此云鹙子。以母目明利如鹙
得名。目犍连此云釆菽氏。是菉豆仙裔。迦叶此云饮
光。离婆多此云供养。须菩提此云善现。阿劣楼驮此
云无灭。难陀此云欢喜。劫宾那此云黄色。是黄头仙
裔。迦栴延。是一宗之姓。延即胤。言是其乱。富楼那此
云满慈。此诸声闻既皆生佛家。又与诸菩萨世主同
能念请。而此深法境界。乃如聋盲。释有二义。一约本
迹。就本能念。就迹还迷。二唯约迹。理处不隔。故得同
疑。未积大心故不闻见。如叶公好龙。真龙难睹。不如
此示。不显法真。故诸大声闻示同小乘不见不闻法
界自在不思议事。以令实声闻人回心向大也。普贤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5a 页
菩萨以种种法句及说颂开显此师子频呻三昧者。
此三昧是法界之理。普贤是法界之行。以行会理故
属普贤门也。世尊欲令诸菩萨安住此大三昧放眉
间光明普照一切国刹。时诸菩萨见佛所照深入佛
功德海。各于其身及逝多林一切物中化现种种大
庄严云充满法界。而文殊菩萨说颂宣示此光所照
庄严神通事者。光明是法界行用。文殊是法界理。以
理会行故属文殊门。以明理行主伴交参互融。是入
法界自在之大宅也。时诸菩萨以佛三昧光明照故。
得无量大悲门。以无量入众生身云。周匝遍满十方
法界。以无量方便法门。教化调伏一切众生。而亦不
离逝多林如来之所者。明法界理行非一非异非合
非离。充遍十方而无作无动也。此上为法界本门。从
文殊出阁后就俗利生为法界末门。本不异末。卷而
恒舒。末不异本。舒而恒卷。本末无碍。同入法界。就末
开三。一六千比丘会。二福城东诸乘人会。三善财参
五十三人历位进脩弘通大教之会。文殊童子出善
住楼阁者。草创入俗启蒙。故名文殊以为童子。从根
本智起利生差别智行。为从楼阁出。以万行主伴翼
从。故与无量菩萨同行。以差别行上侍卫守护之德。
为常随诸天神王。故主火神名智光照耀。主昼神名
阐明佛日也。六千比丘会者。舍小向大。故舍利弗等
出自住处。顿印六位。故六千为伴。随顺正教入法界
智。故绕佛三匝而往文殊之所。以正道随处利生。故
此三昧是法界之理。普贤是法界之行。以行会理故
属普贤门也。世尊欲令诸菩萨安住此大三昧放眉
间光明普照一切国刹。时诸菩萨见佛所照深入佛
功德海。各于其身及逝多林一切物中化现种种大
庄严云充满法界。而文殊菩萨说颂宣示此光所照
庄严神通事者。光明是法界行用。文殊是法界理。以
理会行故属文殊门。以明理行主伴交参互融。是入
法界自在之大宅也。时诸菩萨以佛三昧光明照故。
得无量大悲门。以无量入众生身云。周匝遍满十方
法界。以无量方便法门。教化调伏一切众生。而亦不
离逝多林如来之所者。明法界理行非一非异非合
非离。充遍十方而无作无动也。此上为法界本门。从
文殊出阁后就俗利生为法界末门。本不异末。卷而
恒舒。末不异本。舒而恒卷。本末无碍。同入法界。就末
开三。一六千比丘会。二福城东诸乘人会。三善财参
五十三人历位进脩弘通大教之会。文殊童子出善
住楼阁者。草创入俗启蒙。故名文殊以为童子。从根
本智起利生差别智行。为从楼阁出。以万行主伴翼
从。故与无量菩萨同行。以差别行上侍卫守护之德。
为常随诸天神王。故主火神名智光照耀。主昼神名
阐明佛日也。六千比丘会者。舍小向大。故舍利弗等
出自住处。顿印六位。故六千为伴。随顺正教入法界
智。故绕佛三匝而往文殊之所。以正道随处利生。故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5b 页
观文殊所行左右八步平坦。十方常有道场随逐。法
界智行威重安详。故文殊如象王回观诸比丘。以承
智力执亡见谢触处圆通。故诸比丘得无碍眼三昧。
以皆有信种。即言下成道。不历五位。不离根本智。起
差别万行。入法界果门。故皆不离文殊足下。而普身
十方成就佛法也。福城东会者。以人多脩福名城。以
乍于诸动用中得不动智。故于城东。脩多罗此云长
行经。以闻文殊法界经得万行差别智。故一万诸龙
发菩提心得不退转。以五位中五百波罗蜜门信中
顿具。故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各五百人皆从城
出诣文殊也。善财童子弘通大教会者。童从立从里。
言自少立志里中。以法身信种为胎。以七觉华具于
信中。为七伏藏生七宝牙。信中十波罗蜜为处胎十
月。以五位五百行门总于信中顿印。为五百宝器宝
物盈满。以报非无因。故文殊观此童子。知其入胎及
产感生众宝得善财名。以欲令其信自性清净觉本
不动智。直下无生无灭无脩无證。令成信位菩提。故
文殊为善财说诸佛法令其发菩提心。以菩提心无
学无脩。但行菩萨行对治习气。则菩提心自恒明现。
如云散太空。太空自空。不更求空。但行悲智万行以
为方便安住菩提。如一切行有一不明有一不行有
一取舍。即有障碍。即菩提心非圆满法。以菩萨行即
菩提心。如其不尔。即是无常之行。即是三乘菩提。故
善财既发菩提心。遂问文殊云何学菩萨行脩菩萨
界智行威重安详。故文殊如象王回观诸比丘。以承
智力执亡见谢触处圆通。故诸比丘得无碍眼三昧。
以皆有信种。即言下成道。不历五位。不离根本智。起
差别万行。入法界果门。故皆不离文殊足下。而普身
十方成就佛法也。福城东会者。以人多脩福名城。以
乍于诸动用中得不动智。故于城东。脩多罗此云长
行经。以闻文殊法界经得万行差别智。故一万诸龙
发菩提心得不退转。以五位中五百波罗蜜门信中
顿具。故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各五百人皆从城
出诣文殊也。善财童子弘通大教会者。童从立从里。
言自少立志里中。以法身信种为胎。以七觉华具于
信中。为七伏藏生七宝牙。信中十波罗蜜为处胎十
月。以五位五百行门总于信中顿印。为五百宝器宝
物盈满。以报非无因。故文殊观此童子。知其入胎及
产感生众宝得善财名。以欲令其信自性清净觉本
不动智。直下无生无灭无脩无證。令成信位菩提。故
文殊为善财说诸佛法令其发菩提心。以菩提心无
学无脩。但行菩萨行对治习气。则菩提心自恒明现。
如云散太空。太空自空。不更求空。但行悲智万行以
为方便安住菩提。如一切行有一不明有一不行有
一取舍。即有障碍。即菩提心非圆满法。以菩萨行即
菩提心。如其不尔。即是无常之行。即是三乘菩提。故
善财既发菩提心。遂问文殊云何学菩萨行脩菩萨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5c 页
道。而菩提心乃不更问。以前诸会所说五位生熟升
进之法。未见凡夫證入。欲举善财作后学标榜。并以
诸师名及居处方国圣凡神王缁白外道人天男女
托象表法。且以南方为正为明为虚无。心达虚明正
智。则一切处皆南。背则皆北。故文殊令善财南询真
善知识。而赞德云比丘之德指往参承。自德云以下
展转前指凡五十三。以欲策进前法无滞旧闻。故皆
悬赞前师之德。以法界中安立文殊为根本智。普贤
为差别智。弥勒为文殊普贤中无作之果。此三法成
一法界体用自在门。遍与五位所标五十善知识而
为体用。故有五十三师。以五十法门皆有因果。如十
住十行等会皆有十菩萨十佛以标因果。是为一百。
并法界中根本十波罗蜜。故经一百一十城。以文殊
普贤弥勒三法但与诸胜进位作因作果。而自无因
果。如世帝王自无阶品。但以威德自在。随诸有功官
属作阶作品而号令之。故一百一十之外无别所表。
以弥勒是当来佛。为令后学有所凭望。故舍毗卢遮
那而取弥勒为所證果也。五十三如左。
第一善财登妙峰山参德云比丘證发心住者。云有
四义。普遍表定。润泽表福。荫覆表悲。霔雨表智。故名
德云。以灭有无是非身边诸见之诤。故是比丘。比丘
此云息诤。以无念寂静如山。则无相妙理便现。以止
观力得入佛住。故登山至相尽处十方观察而求觅
之。别山表从方便禅门入于本无定乱之法。徐步表
进之法。未见凡夫證入。欲举善财作后学标榜。并以
诸师名及居处方国圣凡神王缁白外道人天男女
托象表法。且以南方为正为明为虚无。心达虚明正
智。则一切处皆南。背则皆北。故文殊令善财南询真
善知识。而赞德云比丘之德指往参承。自德云以下
展转前指凡五十三。以欲策进前法无滞旧闻。故皆
悬赞前师之德。以法界中安立文殊为根本智。普贤
为差别智。弥勒为文殊普贤中无作之果。此三法成
一法界体用自在门。遍与五位所标五十善知识而
为体用。故有五十三师。以五十法门皆有因果。如十
住十行等会皆有十菩萨十佛以标因果。是为一百。
并法界中根本十波罗蜜。故经一百一十城。以文殊
普贤弥勒三法但与诸胜进位作因作果。而自无因
果。如世帝王自无阶品。但以威德自在。随诸有功官
属作阶作品而号令之。故一百一十之外无别所表。
以弥勒是当来佛。为令后学有所凭望。故舍毗卢遮
那而取弥勒为所證果也。五十三如左。
第一善财登妙峰山参德云比丘證发心住者。云有
四义。普遍表定。润泽表福。荫覆表悲。霔雨表智。故名
德云。以灭有无是非身边诸见之诤。故是比丘。比丘
此云息诤。以无念寂静如山。则无相妙理便现。以止
观力得入佛住。故登山至相尽处十方观察而求觅
之。别山表从方便禅门入于本无定乱之法。徐步表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6a 页
不乱。经行表不滞于定。故见此比丘乃在别山除步
经行。以證初住生在佛家。全见众生是佛果体。三界
六道如光如影无实无虚。性自无垢。不坏肉眼见诸
众生。不坏法眼。境界无体。不坏智眼幻生万境。见诸
佛身有无自在。故德云告善财言。我常见十方无量
佛乃至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我知忆念诸佛境界
智慧光明普见门也。
第二海门国见海云比丘證治地住者。以性戒如海。
不宿生灭死尸为海门。以能即生死海为大智海。而
以此法恒润众生。故名海云。以得妙峰山相尽智光。
用观现行根境世间成一切智。知十二缘生无明苦
海全是三世诸佛广大性海。离生死海别无成佛之
处。故海云言我住此国十有二年。以此性海非有限
量。而具足智慧功德。故言此海甚深甚广而有众宝
庄严。以诸凡夫恒以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之七
缘为现行。贪著不舍。以成爱取有之三缘。从此三缘
成来世生与老病死之二缘。为众苦波浪所漂。循环
不息。二乘权学却又厌而舍之不生大悲。故此海云
直以根本妙慧顿照缘生体相自性无依。顿为大智
海也。此海出大莲华云者。以智无染之行为出大莲
华。尼罗此云青。青为五色之首。茎表根本智。故以青
宝为茎。以行恒与智称。故华弥覆大海。阿脩罗在海。
水至半身。以智行不没生死之海。故阿脩罗执持其
茎。以智施诸性戒洗诸心垢。故龙王雨以香水。以无
经行。以證初住生在佛家。全见众生是佛果体。三界
六道如光如影无实无虚。性自无垢。不坏肉眼见诸
众生。不坏法眼。境界无体。不坏智眼幻生万境。见诸
佛身有无自在。故德云告善财言。我常见十方无量
佛乃至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我知忆念诸佛境界
智慧光明普见门也。
第二海门国见海云比丘證治地住者。以性戒如海。
不宿生灭死尸为海门。以能即生死海为大智海。而
以此法恒润众生。故名海云。以得妙峰山相尽智光。
用观现行根境世间成一切智。知十二缘生无明苦
海全是三世诸佛广大性海。离生死海别无成佛之
处。故海云言我住此国十有二年。以此性海非有限
量。而具足智慧功德。故言此海甚深甚广而有众宝
庄严。以诸凡夫恒以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之七
缘为现行。贪著不舍。以成爱取有之三缘。从此三缘
成来世生与老病死之二缘。为众苦波浪所漂。循环
不息。二乘权学却又厌而舍之不生大悲。故此海云
直以根本妙慧顿照缘生体相自性无依。顿为大智
海也。此海出大莲华云者。以智无染之行为出大莲
华。尼罗此云青。青为五色之首。茎表根本智。故以青
宝为茎。以行恒与智称。故华弥覆大海。阿脩罗在海。
水至半身。以智行不没生死之海。故阿脩罗执持其
茎。以智施诸性戒洗诸心垢。故龙王雨以香水。以无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6b 页
缘慈无为而应。故诸神王恭敬礼拜。以智无能胜。为
佛身高。以智作用为伸右手。以智行印合为摩我顶。
以根本智为普眼。以差别智为之经。普观众生根境
而设诸教。众生无尽。则教无尽。故言华上有佛身极
有顶即伸右手而摩我顶为我说普眼经。而大海量
墨。须弥聚华。欲书此中一品。一品中一义。一义中一
句。不得少分也。于千二百岁持此经者。以方便慧转
一千二百烦恼。皆令得解脱也。
第三楞伽道海岸聚落见善住比丘證脩行住者。以
观十二缘竟。重观六根上现行分别习气。皆成智种
不复留滞。名为过六十由旬。楞伽山在南海高峻难
登。今于生死海顿成智海。巳得超登之路安忍而住。
不被生死魔惑。故至楞伽道海岸处见善住比丘也。
见此比丘于虚空中行者。以不住三界不住出三界。
故于空中来往。以法音普化智光破惑。故诸龙王震
雷激电而为供养。以智悲行谦小自持。故迦楼罗王
作童子形婇女围绕而共合掌。以十波罗蜜利生自
在。故此比丘为是十王所恭敬也。以入大智自在之
门。染净二障不能留碍。诸妄有镜触处消融。与虚空
等。故言我得普速疾供养诸佛无碍解脱门。一念中
遍往十方佛刹。而穿墙度壁入地履水皆如空也。
第四达里鼻茶国见弥伽长者證生贵住。达里鼻茶
此云消融。谓从圣教消诸谬解。弥伽此言云。谓含润
雨法。见弥伽于市肆中千人围绕说轮字庄严法门
佛身高。以智作用为伸右手。以智行印合为摩我顶。
以根本智为普眼。以差别智为之经。普观众生根境
而设诸教。众生无尽。则教无尽。故言华上有佛身极
有顶即伸右手而摩我顶为我说普眼经。而大海量
墨。须弥聚华。欲书此中一品。一品中一义。一义中一
句。不得少分也。于千二百岁持此经者。以方便慧转
一千二百烦恼。皆令得解脱也。
第三楞伽道海岸聚落见善住比丘證脩行住者。以
观十二缘竟。重观六根上现行分别习气。皆成智种
不复留滞。名为过六十由旬。楞伽山在南海高峻难
登。今于生死海顿成智海。巳得超登之路安忍而住。
不被生死魔惑。故至楞伽道海岸处见善住比丘也。
见此比丘于虚空中行者。以不住三界不住出三界。
故于空中来往。以法音普化智光破惑。故诸龙王震
雷激电而为供养。以智悲行谦小自持。故迦楼罗王
作童子形婇女围绕而共合掌。以十波罗蜜利生自
在。故此比丘为是十王所恭敬也。以入大智自在之
门。染净二障不能留碍。诸妄有镜触处消融。与虚空
等。故言我得普速疾供养诸佛无碍解脱门。一念中
遍往十方佛刹。而穿墙度壁入地履水皆如空也。
第四达里鼻茶国见弥伽长者證生贵住。达里鼻茶
此云消融。谓从圣教消诸谬解。弥伽此言云。谓含润
雨法。见弥伽于市肆中千人围绕说轮字庄严法门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6c 页
者。以前三师皆比丘。表出世功成。出世之智不离世
间。故弥伽俗士。入世不染。故市肆中。智身自在。主伴
交参。故千人绕。轮是圆转义。以一名字一音声无自
性法门。与无量名字无量音声作体。即无量名字无
量音声总是一字。字一音声。故一多圆转。互为庄严。
一一世间诸法悉是出世间法。一一出世间法悉是
世间诸法。说诸法有时一一性空。说诸法无时不坏
众相。故真俗有无圆满转变互为庄严。以一一法总
别同异成坏同时圆转庄严。故名轮字庄严门。以弥
伽是俗身。菩提心是真理。俗谛要须归顺真谛。故弥
伽闻善财巳发菩提心。遽下座致礼。以欲策令前进
故告善财言。我唯知此妙音陀罗尼法门。陀罗尼此
云总持。妙音总持即轮字庄严门也。
第五住林城见解脱长者證具足方便住者。以与弥
伽同处俗中。故不别指国。以生死众生多处智士以
为禅林。故言南有聚落名为住林。以十二缘生而为
禅体。故善财游行十有二年而至。前海云观十二缘
生得出世心。此中不坏缘生不著缘生游行是不住
义。以五蕴性自禅。故见解脱五体投地。以真俗不二
故合掌。以定体渊深遍周圆满故解脱入无边佛刹
旋陀罗尼三昧。而十方各现十佛刹尘诸佛道场。旋
与漩同。漩澓是深义。十是满义。以三昧中自智果佛
自因行湛然皆现。故长者言我入三昧时见龙自在
王等十方十佛及十上首菩萨。以自心应真是佛。一
间。故弥伽俗士。入世不染。故市肆中。智身自在。主伴
交参。故千人绕。轮是圆转义。以一名字一音声无自
性法门。与无量名字无量音声作体。即无量名字无
量音声总是一字。字一音声。故一多圆转。互为庄严。
一一世间诸法悉是出世间法。一一出世间法悉是
世间诸法。说诸法有时一一性空。说诸法无时不坏
众相。故真俗有无圆满转变互为庄严。以一一法总
别同异成坏同时圆转庄严。故名轮字庄严门。以弥
伽是俗身。菩提心是真理。俗谛要须归顺真谛。故弥
伽闻善财巳发菩提心。遽下座致礼。以欲策令前进
故告善财言。我唯知此妙音陀罗尼法门。陀罗尼此
云总持。妙音总持即轮字庄严门也。
第五住林城见解脱长者證具足方便住者。以与弥
伽同处俗中。故不别指国。以生死众生多处智士以
为禅林。故言南有聚落名为住林。以十二缘生而为
禅体。故善财游行十有二年而至。前海云观十二缘
生得出世心。此中不坏缘生不著缘生游行是不住
义。以五蕴性自禅。故见解脱五体投地。以真俗不二
故合掌。以定体渊深遍周圆满故解脱入无边佛刹
旋陀罗尼三昧。而十方各现十佛刹尘诸佛道场。旋
与漩同。漩澓是深义。十是满义。以三昧中自智果佛
自因行湛然皆现。故长者言我入三昧时见龙自在
王等十方十佛及十上首菩萨。以自心应真是佛。一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7a 页
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皆佛。无心外国。无心
外佛。故又言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佛等皆随
念见。以一切智悲万行境界总是禅林性自无碍。故
言我唯入出此无碍庄严解脱门也。
第六阎浮提畔见海幢比丘證正心住者。以至出世
间智慧极畔。故在阎浮提畔。唯得世间出世大悲。未
得入俗同缠大悲。故是比丘。以智如海能摧诸惑。故
名海幢。经行地是用。三昧是寂。表依用有寂。地侧表
不住寂用之中。而任运自在。离出入息。表称理而寂
称理而用。性自遍周。非有入出。故见此比丘在经行
地侧入于三昧离入出息。长者居士婆罗门是世间
行德行人。足是行处。故见此三众从其足出周遍十
方。刹帝利是王种。婆罗门是净行。膝是卷舒自在处。
以净智自在。故此二众从其膝出。腰是世间行欲之
处。仙绝欲人。以智幻生同众生行而自无欲。故等众
生数仙人从其腰出。龙表雨法润生。胁是荫覆处。故
龙众从其胁出。胸是勇猛义。卐从十。从四周旋转。是
梵行无尽义。脩罗是不没义。以精勤万行不没生死
海。故阿脩罗众从胸卐字中出。以化众生不舍诸乘
之行。而二乘背佛悲智大用。故二乘众从其背出。肩
是荷担义。夜叉罗刹可畏之状是守护义。以荷担大
事守护众善。故夜叉等从其肩出。紧那罗乾闼婆是
音乐神。腹表包含众法。以恒歌咏赞扬一切佛法。故
紧那罗等从腹而出。转轮王有转法轮义。故从面门。
外佛。故又言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佛等皆随
念见。以一切智悲万行境界总是禅林性自无碍。故
言我唯入出此无碍庄严解脱门也。
第六阎浮提畔见海幢比丘證正心住者。以至出世
间智慧极畔。故在阎浮提畔。唯得世间出世大悲。未
得入俗同缠大悲。故是比丘。以智如海能摧诸惑。故
名海幢。经行地是用。三昧是寂。表依用有寂。地侧表
不住寂用之中。而任运自在。离出入息。表称理而寂
称理而用。性自遍周。非有入出。故见此比丘在经行
地侧入于三昧离入出息。长者居士婆罗门是世间
行德行人。足是行处。故见此三众从其足出周遍十
方。刹帝利是王种。婆罗门是净行。膝是卷舒自在处。
以净智自在。故此二众从其膝出。腰是世间行欲之
处。仙绝欲人。以智幻生同众生行而自无欲。故等众
生数仙人从其腰出。龙表雨法润生。胁是荫覆处。故
龙众从其胁出。胸是勇猛义。卐从十。从四周旋转。是
梵行无尽义。脩罗是不没义。以精勤万行不没生死
海。故阿脩罗众从胸卐字中出。以化众生不舍诸乘
之行。而二乘背佛悲智大用。故二乘众从其背出。肩
是荷担义。夜叉罗刹可畏之状是守护义。以荷担大
事守护众善。故夜叉等从其肩出。紧那罗乾闼婆是
音乐神。腹表包含众法。以恒歌咏赞扬一切佛法。故
紧那罗等从腹而出。转轮王有转法轮义。故从面门。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7b 页
口间而出。日轮破暗。故从目出。眉表中道。帝释号能
主。以住中道主导众生。故帝释从其眉出。以生死中
智行为首。故头出诸菩萨。以智果极尊。故顶出诸佛。
明以空慧幻生诸身。起化如云充满十方。成就教化
庄严众生。而性同虚空都无思觉。故于定中现如是
身云相也。又见其身一切毛孔皆出尘数光者。全身
总是法界无碍教光也。善财住立一日乃至六月复
经六日。然后海幢从定出者。一日一夜表檀满。七日
七夜表七支戒。满半月表忍满。忍唯自利。不益于他。
是半义。一月表精进满。六月表第六住。六日表第六
波罗蜜成。以但得清净慈未得大悲方便同众生行。
故海幢言我唯知此般若波罗蜜三昧门也。
第七海潮处见休舍优婆夷證不退住者。以如应化
生而不失时为海潮处。以万行处于生死为普庄严
园。以大悲无染为优婆夷。以柔和善思现为女身而
非女心。以供佛利生智悲万行所生依正。故见休舍
容相妙好。园林宫殿池治众物皆宝庄严。以悲与智
会。故休舍言十方佛悉来处于宝座为我说法。以八
万四十烦恼皆示同行而接引之。达生死性与佛智
性本来一性。更无退怯。故言八万四千大众皆在此
园与我同行。悉于菩提而得不退。以于初三比丘处
得出世心是一。于弥伽解脱海幢处得世间出世心
是二。至此第七住入世行悲是三。此三皆彻一切智
海。故言我从三十恒河沙佛所净脩梵行。以能入于
主。以住中道主导众生。故帝释从其眉出。以生死中
智行为首。故头出诸菩萨。以智果极尊。故顶出诸佛。
明以空慧幻生诸身。起化如云充满十方。成就教化
庄严众生。而性同虚空都无思觉。故于定中现如是
身云相也。又见其身一切毛孔皆出尘数光者。全身
总是法界无碍教光也。善财住立一日乃至六月复
经六日。然后海幢从定出者。一日一夜表檀满。七日
七夜表七支戒。满半月表忍满。忍唯自利。不益于他。
是半义。一月表精进满。六月表第六住。六日表第六
波罗蜜成。以但得清净慈未得大悲方便同众生行。
故海幢言我唯知此般若波罗蜜三昧门也。
第七海潮处见休舍优婆夷證不退住者。以如应化
生而不失时为海潮处。以万行处于生死为普庄严
园。以大悲无染为优婆夷。以柔和善思现为女身而
非女心。以供佛利生智悲万行所生依正。故见休舍
容相妙好。园林宫殿池治众物皆宝庄严。以悲与智
会。故休舍言十方佛悉来处于宝座为我说法。以八
万四十烦恼皆示同行而接引之。达生死性与佛智
性本来一性。更无退怯。故言八万四千大众皆在此
园与我同行。悉于菩提而得不退。以于初三比丘处
得出世心是一。于弥伽解脱海幢处得世间出世心
是二。至此第七住入世行悲是三。此三皆彻一切智
海。故言我从三十恒河沙佛所净脩梵行。以能入于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7c 页
生死教化众生。而达生死众生及以教化之行皆涅
槃行无出无没究竟安隐。故言我唯知此离忧安隐
幢也。
第八海潮处那罗素国见毗目瞿沙仙人證童真住
者。以愿波罗蜜发起智业会其悲门。融为一体。方得
无功大用广利而无思。如潮震荡而无作。故亦在海
潮处。那罗素此云不懒。以无功智利生不懈为国。毗
目瞿沙此云出声可畏。以出言摧邪为仙人名。以智
同异道而无异见。故是仙人。波吒罗树似此方楸树。
尼拘律树叶似柿叶。以具智悲荫物之德。故见仙人
居处林苑种种庄严。草座鹿裘。是少欲相。以具万行。
故仙人领徒一万而衣鹿皮。以五尘之境皆归智地。
故善财五体投地。以无功智无能倾动。故仙人言我
得无胜幢解脱。以会智境遍周。故仙人执善财手。善
财即见自身遍往十方十佛刹尘佛所。以执手是加
持义。凡第八无功智初。恐或滞寂不能任运智悲。须
圣加持策发。故执其手。以圣加持入法。得入法后自
力常然。如济河后不更负舟。故放手还在本处也。
第九伊沙那聚落见胜热婆罗门證法王子住者。伊
沙那此云长直。以摄化长其直道无诸谄行为住处。
以智同邪。力能胜诸烦恼毒热。入于神用。示同外道
五热炙身而引邪徒归于正智。故婆罗门名为胜热。
刀山表法力破惑。火聚表金刚智光。以了自性解脱。
力用自在。无有怖畏。而能照割众生长夜烦恼。故婆
槃行无出无没究竟安隐。故言我唯知此离忧安隐
幢也。
第八海潮处那罗素国见毗目瞿沙仙人證童真住
者。以愿波罗蜜发起智业会其悲门。融为一体。方得
无功大用广利而无思。如潮震荡而无作。故亦在海
潮处。那罗素此云不懒。以无功智利生不懈为国。毗
目瞿沙此云出声可畏。以出言摧邪为仙人名。以智
同异道而无异见。故是仙人。波吒罗树似此方楸树。
尼拘律树叶似柿叶。以具智悲荫物之德。故见仙人
居处林苑种种庄严。草座鹿裘。是少欲相。以具万行。
故仙人领徒一万而衣鹿皮。以五尘之境皆归智地。
故善财五体投地。以无功智无能倾动。故仙人言我
得无胜幢解脱。以会智境遍周。故仙人执善财手。善
财即见自身遍往十方十佛刹尘佛所。以执手是加
持义。凡第八无功智初。恐或滞寂不能任运智悲。须
圣加持策发。故执其手。以圣加持入法。得入法后自
力常然。如济河后不更负舟。故放手还在本处也。
第九伊沙那聚落见胜热婆罗门證法王子住者。伊
沙那此云长直。以摄化长其直道无诸谄行为住处。
以智同邪。力能胜诸烦恼毒热。入于神用。示同外道
五热炙身而引邪徒归于正智。故婆罗门名为胜热。
刀山表法力破惑。火聚表金刚智光。以了自性解脱。
力用自在。无有怖畏。而能照割众生长夜烦恼。故婆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8a 页
罗门登彼刀山投身火聚。以逆境难测。故胜热劝善
财登刀山入火聚。而善财怀疑。以是力用不思议境
要须入證。故诸天龙神王皆于空中赞胜热德劝令
勿疑。伊那跋罗此云臭树。此龙往因损坏此树。感头
上此生臭树。故以名之。以智契会即便證入。故善财
上刀山未至中间得善住三昧。才触火聚又得寂静
乐三昧。以此一行随诸众生乐欲不同各见无尽差
别行门。一如空中所赞。故言我得无尽轮解脱也。
第十师子奋迅城见慈行童女證灌顶住者。以任运
大悲而不染受生爱习为童女。以悲从智生而自在
无畏。故父是师子幢王。以此住智悲圆摄五位中智
悲更无异路。故五百童女而为侍从。以能住佛所住
包含五位佛因果门。故居毗虑遮那藏殿。以大悲行
据一切智说五分法身香白净教覆被众生。故坐龙
胜栴檀足金线网天衣之座。以此智殿悲宫是一切
众生共所入处。五位菩萨共所都止。故见无量众生
入王宫中。以法身明净为颇梨地。以净行住持。为琉
璃柱。以智防护为金刚壁。以戒外严为阎浮檀金墙。
以教光照俗为光明窗牖。以心无垢浊报生皮肤金
色。以智照覆众生。报生绀青目发等。故见殿中依正
如是庄严。以一法具一切法一时会入。而智境交参
重重无尽。故童女令善财观。而见一一壁一一柱一
一镜像中皆悉互含一切诸佛境界相也。童女言此
是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我于三十六恒河沙佛所
财登刀山入火聚。而善财怀疑。以是力用不思议境
要须入證。故诸天龙神王皆于空中赞胜热德劝令
勿疑。伊那跋罗此云臭树。此龙往因损坏此树。感头
上此生臭树。故以名之。以智契会即便證入。故善财
上刀山未至中间得善住三昧。才触火聚又得寂静
乐三昧。以此一行随诸众生乐欲不同各见无尽差
别行门。一如空中所赞。故言我得无尽轮解脱也。
第十师子奋迅城见慈行童女證灌顶住者。以任运
大悲而不染受生爱习为童女。以悲从智生而自在
无畏。故父是师子幢王。以此住智悲圆摄五位中智
悲更无异路。故五百童女而为侍从。以能住佛所住
包含五位佛因果门。故居毗虑遮那藏殿。以大悲行
据一切智说五分法身香白净教覆被众生。故坐龙
胜栴檀足金线网天衣之座。以此智殿悲宫是一切
众生共所入处。五位菩萨共所都止。故见无量众生
入王宫中。以法身明净为颇梨地。以净行住持。为琉
璃柱。以智防护为金刚壁。以戒外严为阎浮檀金墙。
以教光照俗为光明窗牖。以心无垢浊报生皮肤金
色。以智照覆众生。报生绀青目发等。故见殿中依正
如是庄严。以一法具一切法一时会入。而智境交参
重重无尽。故童女令善财观。而见一一壁一一柱一
一镜像中皆悉互含一切诸佛境界相也。童女言此
是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我于三十六恒河沙佛所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8b 页
求得。各以异门入者。以一位总含诸位为普庄严门。
以十住十行十回向为三十。以十信是信此三法。十
地十一地亦只此三法惯熟。更无新法。以三法而成
六位。是为三十六。以此住中通该六位。一一位皆有
无尽行愿。行相虽殊。法无差别。是为三十六恒河沙
佛所各以异门入也。右十善知识。德云明禅观显发
自心佛智普见诸佛境界门。海云明观生死海十二
缘本来清净佛国海门。善住明法身智自在无碍出
俗门。弥伽明处俗脩行世间文字普入门。解脱明身
含佛刹万境自性禅定门。海幢明出缠寂用无碍神
通门。休舍明处世成长大悲门。毗目明无功智现同
邪门。胜热明摄邪苦行门。慈行明智满悲圆总摄诸
位智悲同时具足门。此下建立十师自利利他十行
门者。十住中非不具自利利他之行。但恐入于世间
差别境界不能自在。故须十行法门鍊磨之也。
十一至三目国见善见比丘證欢喜行者。以智眼观
根。法眼知法。慧眼决择正邪。此三原一。随用名三。若
无三目。自亦先迷。何堪利物。故以名国。以心离世间。
方堪入世同光利物化令灭诤。故初行即见比丘。以
同尘之行其多如林。以入生死度诸众生出于生死。
又令众生起大悲愿入于生死。如是展转犹如一灯
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是往返义。故见其在
林中经行往返。以能行行。故见其壮年。行正故貌端。
顺道而行故发右旋不乱。智高德满。故顶有肉髻。心
以十住十行十回向为三十。以十信是信此三法。十
地十一地亦只此三法惯熟。更无新法。以三法而成
六位。是为三十六。以此住中通该六位。一一位皆有
无尽行愿。行相虽殊。法无差别。是为三十六恒河沙
佛所各以异门入也。右十善知识。德云明禅观显发
自心佛智普见诸佛境界门。海云明观生死海十二
缘本来清净佛国海门。善住明法身智自在无碍出
俗门。弥伽明处俗脩行世间文字普入门。解脱明身
含佛刹万境自性禅定门。海幢明出缠寂用无碍神
通门。休舍明处世成长大悲门。毗目明无功智现同
邪门。胜热明摄邪苦行门。慈行明智满悲圆总摄诸
位智悲同时具足门。此下建立十师自利利他十行
门者。十住中非不具自利利他之行。但恐入于世间
差别境界不能自在。故须十行法门鍊磨之也。
十一至三目国见善见比丘證欢喜行者。以智眼观
根。法眼知法。慧眼决择正邪。此三原一。随用名三。若
无三目。自亦先迷。何堪利物。故以名国。以心离世间。
方堪入世同光利物化令灭诤。故初行即见比丘。以
同尘之行其多如林。以入生死度诸众生出于生死。
又令众生起大悲愿入于生死。如是展转犹如一灯
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是往返义。故见其在
林中经行往返。以能行行。故见其壮年。行正故貌端。
顺道而行故发右旋不乱。智高德满。故顶有肉髻。心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8c 页
白智净。故皮肤金色。言不妄出。故颈文三道。智宽见
博。故额广平正。善说虚无法门。故唇口丹洁如频婆
果。此果是南方赤色之果。以智业清凉。故胸题卐字。
七觉行满。故两手两肩两足及马王阴藏七处平满。
以教漉诸众生。故其指网缦。以摄生行遍。故天龙八
部所共围绕。以能随根转化。方无定方。法无定法。故
主方神随方回转而导引之。以行无染。故足行神持
莲承足。以禅显生智慧。故地神现诸宝藏。以高能卑。
如易地山为谦。故须弥山神头顶礼敬。以出言典雅
令人爱乐。风是言教义。香华是爱乐义。如易风地为
观。故风神雨妙香华。以于生死夜中生发万善。故主
夜神名以春和。以初行行为年少。以一行中总具十
住十行十回向三法。而不离八正道为三十八。以此
生中即是无前后始终之生中。故善见言我年既少
出家又近。我此生中于三十八恒河沙佛所净脩梵
行。以一念迷亡刹那互参三世。智无远近。尘中具含
刹海。故言或有佛所一日一夜净脩梵行。乃至或有
佛所至不可说劫脩梵行也。
十二名闻国河渚中见自在主童子證饶益行者。以
戒香普闻名国。以入廛自在。无染之戒如河流必入
智海。故自在童子在河洲渚。以嬉戏皆佛事。故见其
聚沙之戏。以技艺神用入于世间而出世间为戒体。
如海云以生死海即智海为戒体。海船师不住此岸
彼岸而运度人为戒体。喜目夜神以大悲为戒体。随
博。故额广平正。善说虚无法门。故唇口丹洁如频婆
果。此果是南方赤色之果。以智业清凉。故胸题卐字。
七觉行满。故两手两肩两足及马王阴藏七处平满。
以教漉诸众生。故其指网缦。以摄生行遍。故天龙八
部所共围绕。以能随根转化。方无定方。法无定法。故
主方神随方回转而导引之。以行无染。故足行神持
莲承足。以禅显生智慧。故地神现诸宝藏。以高能卑。
如易地山为谦。故须弥山神头顶礼敬。以出言典雅
令人爱乐。风是言教义。香华是爱乐义。如易风地为
观。故风神雨妙香华。以于生死夜中生发万善。故主
夜神名以春和。以初行行为年少。以一行中总具十
住十行十回向三法。而不离八正道为三十八。以此
生中即是无前后始终之生中。故善见言我年既少
出家又近。我此生中于三十八恒河沙佛所净脩梵
行。以一念迷亡刹那互参三世。智无远近。尘中具含
刹海。故言或有佛所一日一夜净脩梵行。乃至或有
佛所至不可说劫脩梵行也。
十二名闻国河渚中见自在主童子證饶益行者。以
戒香普闻名国。以入廛自在。无染之戒如河流必入
智海。故自在童子在河洲渚。以嬉戏皆佛事。故见其
聚沙之戏。以技艺神用入于世间而出世间为戒体。
如海云以生死海即智海为戒体。海船师不住此岸
彼岸而运度人为戒体。喜目夜神以大悲为戒体。随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9a 页
位升进不同。智通则位位总具。故自在主言我知一
切工巧神通智法门。得知世间书算印界处医工农
贾及练仙药善相并随根授法之能。界谓世界。处谓
众生住处。书治中忘障。印治不守护障。医治四大不
调障。工谓方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察人情。四民
所业九流所营悉善其事。治入世不自在障。算谓菩
萨算法。治取与生疑障。此中所叙与阿僧祇品略同。
但菩萨以法算知。非如彼品佛知自然知也。
十三海住城见具足优婆夷證无违逆行者。以忍如
海容受百川名城。以忍中具足诸行故以名人。以是
忍相故见其色相端正素服垂发。以具万行故一万
童女围绕。以法界智因陀罗网弛门小含无尽。又加
法界智愿力广大之心。以一微尘许食令十方一切
众生食之皆得充足不减毫末。以一尘食即法界量
无里外中边限所碍食。故具足言我得无尽福德藏
解脱门能以一小器中饮食普施无限众生皆令充
饱。以四无量心所摄。故无量众生从四门入也。
十四大兴城见明智居士證无屈挠行者。以精进大
兴利益名城。以观根审法为明智。以居家善俗为居
士。以四摄七觉之行处生死阛阓而无疲。故见其在
市四衢坐七宝台。以精进行具众福德断诸苦乏。故
明智言我得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以财法二施
皆是空无依智所生。故无量众生从种种国来各随
所欲而有求请。居士仰视虚空如其所须悉从空下
切工巧神通智法门。得知世间书算印界处医工农
贾及练仙药善相并随根授法之能。界谓世界。处谓
众生住处。书治中忘障。印治不守护障。医治四大不
调障。工谓方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察人情。四民
所业九流所营悉善其事。治入世不自在障。算谓菩
萨算法。治取与生疑障。此中所叙与阿僧祇品略同。
但菩萨以法算知。非如彼品佛知自然知也。
十三海住城见具足优婆夷證无违逆行者。以忍如
海容受百川名城。以忍中具足诸行故以名人。以是
忍相故见其色相端正素服垂发。以具万行故一万
童女围绕。以法界智因陀罗网弛门小含无尽。又加
法界智愿力广大之心。以一微尘许食令十方一切
众生食之皆得充足不减毫末。以一尘食即法界量
无里外中边限所碍食。故具足言我得无尽福德藏
解脱门能以一小器中饮食普施无限众生皆令充
饱。以四无量心所摄。故无量众生从四门入也。
十四大兴城见明智居士證无屈挠行者。以精进大
兴利益名城。以观根审法为明智。以居家善俗为居
士。以四摄七觉之行处生死阛阓而无疲。故见其在
市四衢坐七宝台。以精进行具众福德断诸苦乏。故
明智言我得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以财法二施
皆是空无依智所生。故无量众生从种种国来各随
所欲而有求请。居士仰视虚空如其所须悉从空下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9b 页
复为随根而说诸法。以初住创明佛慧生如来家。四
住治三界惑净佛智现前生如来家。八住生如来无
功智家。十住智悲普济登灌顶位生如来家。今第四
行以观法空门了缘生解脱。治三界馀习。法身智现。
亦为生如来家。故言此会大众巳生如来家也。
十五师子宫城见宝髻长者證离痴乱行者。以禅定
无畏名城。以定体遍该诸行。如五住解脱长者身含
尘刹以境从体为禅。此第五行以体就用而诸尘境
总一禅收。至法之顶。故名宝髻。以行体寂用恒定。生
死市廛无所亏损。故见其在市。以禅中具十波罗蜜
及八正道。故其居十层楼阁宅有八门。如初层施食
表檀。乃至最上层如来充满表智。此十层总摄五位
及通收佛果。以法界无依住禅为体。皆以禅中十波
罗蜜为庄严也。宝髻言我因过去尘劫佛入城时奏
诸音乐烧一丸香供养功德回向三处今感舍宅如
是者。过去尘劫表超情入定。乐音表说法。明因定起
慧。一丸香表一种定香而具五分。三处谓常见佛常
闻法常贫离苦。言于十住中巳得定体。今于十行禅
门得寂用自在也。得无量福德宝藏解脱者。以禅中
具足万行也。
十六藤根国见普眼长者證善现行者。以般若深固
彻法源底。如藤根深至水际名国。以智慧遍知故名
普眼。以慧门重重尊高难入。故见其城雉堞崇峻。以
三空慧荡无涯际。故衢路宽平也。普眼言我善疗诸
住治三界惑净佛智现前生如来家。八住生如来无
功智家。十住智悲普济登灌顶位生如来家。今第四
行以观法空门了缘生解脱。治三界馀习。法身智现。
亦为生如来家。故言此会大众巳生如来家也。
十五师子宫城见宝髻长者證离痴乱行者。以禅定
无畏名城。以定体遍该诸行。如五住解脱长者身含
尘刹以境从体为禅。此第五行以体就用而诸尘境
总一禅收。至法之顶。故名宝髻。以行体寂用恒定。生
死市廛无所亏损。故见其在市。以禅中具十波罗蜜
及八正道。故其居十层楼阁宅有八门。如初层施食
表檀。乃至最上层如来充满表智。此十层总摄五位
及通收佛果。以法界无依住禅为体。皆以禅中十波
罗蜜为庄严也。宝髻言我因过去尘劫佛入城时奏
诸音乐烧一丸香供养功德回向三处今感舍宅如
是者。过去尘劫表超情入定。乐音表说法。明因定起
慧。一丸香表一种定香而具五分。三处谓常见佛常
闻法常贫离苦。言于十住中巳得定体。今于十行禅
门得寂用自在也。得无量福德宝藏解脱者。以禅中
具足万行也。
十六藤根国见普眼长者證善现行者。以般若深固
彻法源底。如藤根深至水际名国。以智慧遍知故名
普眼。以慧门重重尊高难入。故见其城雉堞崇峻。以
三空慧荡无涯际。故衢路宽平也。普眼言我善疗诸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39c 页
病者。言能习世医家。亦以表法。如风病表想念多者
以数息治。黄病表贪欲多者以不净观治。痰热病表
愚痴多者以十二缘生观治。鬼魅病表取著妙相不
离魔业及天报神通。以法空观治。蛊毒病表有所得
心能生诸缠害业。水病是爱。火病是瞋。如是等病皆
能以法对治之也。我又善合诸香者。言习世技。亦以
表法。如智慧善说教香令熏恶业诸臭咸成智香。辛
头波罗此云岸。此香出信度河岸。表四智河必入性
海。闻此智香必登彼岸。阿卢那跋底香。此云赤色香。
表虚明心境皆得解脱之香。乌洛迦栴檀香。乌洛迦
是蛇名。此蛇最毒。常患毒热。以身绕栴檀树。其毒乃
息。表闻说无法可得之香。烦恼热息也。我知令一切
众生普见诸佛欢喜门者。以慧令诸境皆入佛境也。
十七多罗幢城见无厌足王證无著行者。多罗幢。此
云明净。以出世明净智慧入世行悲。而观根同事。不
妄接人名城。无厌足梵语阿那罗。以利生自在而无
倦名王。以万行入世。故见十千大臣共理王事。以善
巧方便智现逆境而治。故十万猛卒将诸恶人斩首
挑目等楚毒无量也。王令善财入观宫殿胜妙庄严
而言我知如幻解脱者。明此治罚之业皆是如幻大
悲自化恶人复化诸猛卒听王处治。令实众生惧而
断恶。而实不与一蚊一蚁作苦害事。何况于人。故感
如是庄严。明若逞情恼害众生。当沦坠矣。
十八妙光城见大光王證难得行者。以无功智中差
以数息治。黄病表贪欲多者以不净观治。痰热病表
愚痴多者以十二缘生观治。鬼魅病表取著妙相不
离魔业及天报神通。以法空观治。蛊毒病表有所得
心能生诸缠害业。水病是爱。火病是瞋。如是等病皆
能以法对治之也。我又善合诸香者。言习世技。亦以
表法。如智慧善说教香令熏恶业诸臭咸成智香。辛
头波罗此云岸。此香出信度河岸。表四智河必入性
海。闻此智香必登彼岸。阿卢那跋底香。此云赤色香。
表虚明心境皆得解脱之香。乌洛迦栴檀香。乌洛迦
是蛇名。此蛇最毒。常患毒热。以身绕栴檀树。其毒乃
息。表闻说无法可得之香。烦恼热息也。我知令一切
众生普见诸佛欢喜门者。以慧令诸境皆入佛境也。
十七多罗幢城见无厌足王證无著行者。多罗幢。此
云明净。以出世明净智慧入世行悲。而观根同事。不
妄接人名城。无厌足梵语阿那罗。以利生自在而无
倦名王。以万行入世。故见十千大臣共理王事。以善
巧方便智现逆境而治。故十万猛卒将诸恶人斩首
挑目等楚毒无量也。王令善财入观宫殿胜妙庄严
而言我知如幻解脱者。明此治罚之业皆是如幻大
悲自化恶人复化诸猛卒听王处治。令实众生惧而
断恶。而实不与一蚊一蚁作苦害事。何况于人。故感
如是庄严。明若逞情恼害众生。当沦坠矣。
十八妙光城见大光王證难得行者。以无功智中差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0a 页
别妙用名城。以根本无功自在智名王。以治前位智
悲未满之习令平均自在。方入无功妙用。故经游人
间渐乃至城。以无功智悲难可契会。虽加观照犹希
指印。故至城巳向旧住人而更询访。以具智悲差别
诸行。故见其地树宫殿台观华池皆宝所严。言城纵
广十由旬。一由旬当此方十七里。又言其城内有十
亿衢道。一一道间无量众生止住。则非世间由旬之
量所容。则是根本智大城。则是十度互参无尽之衢。
故随众生根业而见此城广狭净秽种种不同。以此
智王普示法则。如八卦九宫皆有方法。上方乾象二
十八宿及十二时支干日月五星等。皆昭法象。人王
法之以施政令。觉王取以表法。故善财赞王犹如虚
空贤现种种法门星象。以无依智入等众生心与之
同体。无有别性。有情无情一性无二。皆随智转而作
佛事。如世帝王有道百兽率舞凤鸟来仪。匹夫至孝
亦感冰池跃鱼冬竹抽笋。何况智彻其源。行齐法界。
慈含万物。神会群灵。自无其心。以万物之心为心。如
摩尼珠以众色为色。故王入大慈顺世定门。而城野
人众鸟兽之属咸来敬礼。山原草树莫不回转。池泉
河海腾注王前。诸天神王皆雨供也。第七行与此皆
王者。明悲智力用随位不同而无二道。故第七第八
住皆在海潮处。第七第八回向则观音正趣同会而
见。若女若仙若王若菩萨。则力用不同之象也。
十九安住王都见不动优婆夷證善法行者。以说法
悲未满之习令平均自在。方入无功妙用。故经游人
间渐乃至城。以无功智悲难可契会。虽加观照犹希
指印。故至城巳向旧住人而更询访。以具智悲差别
诸行。故见其地树宫殿台观华池皆宝所严。言城纵
广十由旬。一由旬当此方十七里。又言其城内有十
亿衢道。一一道间无量众生止住。则非世间由旬之
量所容。则是根本智大城。则是十度互参无尽之衢。
故随众生根业而见此城广狭净秽种种不同。以此
智王普示法则。如八卦九宫皆有方法。上方乾象二
十八宿及十二时支干日月五星等。皆昭法象。人王
法之以施政令。觉王取以表法。故善财赞王犹如虚
空贤现种种法门星象。以无依智入等众生心与之
同体。无有别性。有情无情一性无二。皆随智转而作
佛事。如世帝王有道百兽率舞凤鸟来仪。匹夫至孝
亦感冰池跃鱼冬竹抽笋。何况智彻其源。行齐法界。
慈含万物。神会群灵。自无其心。以万物之心为心。如
摩尼珠以众色为色。故王入大慈顺世定门。而城野
人众鸟兽之属咸来敬礼。山原草树莫不回转。池泉
河海腾注王前。诸天神王皆雨供也。第七行与此皆
王者。明悲智力用随位不同而无二道。故第七第八
住皆在海潮处。第七第八回向则观音正趣同会而
见。若女若仙若王若菩萨。则力用不同之象也。
十九安住王都见不动优婆夷證善法行者。以说法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0b 页
自在为王都。以法力无染为不动优婆夷。以智母方
便之父守护。心不染境。谦下之悲。故言身是童女而
父母守护也。善财入宅触其堂宇金色光明即得五
百三昧门者。以悲室教光所烛。得入五位五百门也。
入此三昧如七日胎者。以智入慈。柔和适悦也。凡见
此女皆无染心者。以无爱染之业。故身无淫相而令
见者心皆正也。不动言过去脩臂佛时王名电授我
为王女见佛相好而发道心。尔所劫来尚不生念欲
之心况行其事者。以从无功智行愿波罗蜜接引众
生故名脩臂。以智见道速疾。故名电授。从智脩慈故
为王女。第八前犹染悲习。今至第九染习巳无。故言
无念欲心。以法师位治说法不自在障。要须无厌。故
言我得求一切法无厌足三昧也。
二十都萨罗城见出家遍行外道證真实行者。都萨
罗此云喜乐出生。以智度圆满普身利俗皆令喜乐
以名其城。以智齐佛为出家。以示同邪见及三乘等
尽同其事名为遍行。仲尼老庄亦是其类。以凡脩学
未入法界理事交参身土相彻十玄六相之门。皆为
外道。今此遍行随类益生有同外道。非外道也。善财
中夜见城东山草树发光如日出者。生死夜中大智
日也。见外道山顶平坦处行者。山顶表智高胜。平坦
表悲平等。以不偏住智悲为经行也。外道言我知至
一切处菩萨行者。以智通万有对现色身。如响应声
而非往来质也。此下安立十回向者。以十行虽成就
便之父守护。心不染境。谦下之悲。故言身是童女而
父母守护也。善财入宅触其堂宇金色光明即得五
百三昧门者。以悲室教光所烛。得入五位五百门也。
入此三昧如七日胎者。以智入慈。柔和适悦也。凡见
此女皆无染心者。以无爱染之业。故身无淫相而令
见者心皆正也。不动言过去脩臂佛时王名电授我
为王女见佛相好而发道心。尔所劫来尚不生念欲
之心况行其事者。以从无功智行愿波罗蜜接引众
生故名脩臂。以智见道速疾。故名电授。从智脩慈故
为王女。第八前犹染悲习。今至第九染习巳无。故言
无念欲心。以法师位治说法不自在障。要须无厌。故
言我得求一切法无厌足三昧也。
二十都萨罗城见出家遍行外道證真实行者。都萨
罗此云喜乐出生。以智度圆满普身利俗皆令喜乐
以名其城。以智齐佛为出家。以示同邪见及三乘等
尽同其事名为遍行。仲尼老庄亦是其类。以凡脩学
未入法界理事交参身土相彻十玄六相之门。皆为
外道。今此遍行随类益生有同外道。非外道也。善财
中夜见城东山草树发光如日出者。生死夜中大智
日也。见外道山顶平坦处行者。山顶表智高胜。平坦
表悲平等。以不偏住智悲为经行也。外道言我知至
一切处菩萨行者。以智通万有对现色身。如响应声
而非往来质也。此下安立十回向者。以十行虽成就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0c 页
世间治化艺行。而未能依自佛果普贤行法界无碍
门处生死海不出不没。故须十回向也。
二十一广大国见鬻香长者證救护一切众生离众
生相回向者。以广兴大愿名国。以和合智悲理事涅
槃生死染净想念分别总成一丸。而总别自在。名为
鬻香。以入生死大悲无染。故是俗士。亦名青莲华。以
香性无依而发善灭恶。表大愿无依而发行利生。以
根本智香王出在无明中。差别智香出在万境。故长
者言我知香王及一切香出处。亦知调合香法也。人
间有香名曰象藏因龙斗生若沾其香身则金色者。
表初住以止观龙与十二缘斗。生智慧香。众生入者
便成正觉也摩罗耶山有牛头栴檀香若以涂身入
火不烧者。此山在南天竺境。表治地住以无性之理
涂莹戒体。入三毒火不能烧也。海中有香名无能胜
若以涂鼓其声发时勇敌自退者。表脩行住法忍成
就恶怨自退也。如是等十种香表十住者。以和融十
住十行中真俗悲智二门令其自在。以成回向之门。
此回向初入大悲之海。恐遗智觉。故以十香表十住
法。以一具诸理。故以合香表之也。
二十二楼阁城见婆施罗舡师證不坏回向者。南海
卑湿之地人多楼居。又楼表智。婆施罗此云自在。以
性戒大悲入生死海而得自在。如舡不住此岸不住
彼岸及以中流。而运度人。故为船师。以戒中主伴万
行于生死海度人故见其在海岸百千商人围绕。以
门处生死海不出不没。故须十回向也。
二十一广大国见鬻香长者證救护一切众生离众
生相回向者。以广兴大愿名国。以和合智悲理事涅
槃生死染净想念分别总成一丸。而总别自在。名为
鬻香。以入生死大悲无染。故是俗士。亦名青莲华。以
香性无依而发善灭恶。表大愿无依而发行利生。以
根本智香王出在无明中。差别智香出在万境。故长
者言我知香王及一切香出处。亦知调合香法也。人
间有香名曰象藏因龙斗生若沾其香身则金色者。
表初住以止观龙与十二缘斗。生智慧香。众生入者
便成正觉也摩罗耶山有牛头栴檀香若以涂身入
火不烧者。此山在南天竺境。表治地住以无性之理
涂莹戒体。入三毒火不能烧也。海中有香名无能胜
若以涂鼓其声发时勇敌自退者。表脩行住法忍成
就恶怨自退也。如是等十种香表十住者。以和融十
住十行中真俗悲智二门令其自在。以成回向之门。
此回向初入大悲之海。恐遗智觉。故以十香表十住
法。以一具诸理。故以合香表之也。
二十二楼阁城见婆施罗舡师證不坏回向者。南海
卑湿之地人多楼居。又楼表智。婆施罗此云自在。以
性戒大悲入生死海而得自在。如舡不住此岸不住
彼岸及以中流。而运度人。故为船师。以戒中主伴万
行于生死海度人故见其在海岸百千商人围绕。以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1a 页
生死海中湛寂不动。故舡师言我知海中一切宝洲。
以空不空如来藏为知宝处。以恒沙性德为知宝类。
以悟佛性为知宝种。以达众生根为知宝器。以依根
设教令现智德为出一切宝。净土菩萨一分自在如
龙。以净秽未亡为龙宫难处。声闻能空三毒为夜叉
难处。缘觉居涅槃海佛智不现为罗刹难处。以生死
海成法界门。故言如是等难我悉回避。以知爱取有
之业为知漩澓深浅。以情识想念多少为波涛远近。
以爱心喜怒为水色好恶也。亦知日月星宿运度晷
漏者。言达世中阴阳玄象以用利人。亦表差别教行
随根成熟方法轨则岁月久近也。知舡铁木坚脆机
关涩滑者。表根器成熟未成熟。三乘回心未回心。堪
入生死未堪入生死也。运诸商人至于宝洲采诸珍
宝却将领还阎浮提者。表从初住经历诸位与其法
则。十地道满至十一地送还旧住生死海中行普贤
行也。我得大悲幢行者。大悲性戒无倾坏也。
二十三可乐城见无上胜长者證等一切佛回向者。
以长者善决断人事。又善说法令人可乐名城。以忍
行最胜为长者名也。见其在城东无忧林中无量商
人居士围绕说法者。以智发生众善为城东。以能忍
则无忧而广荫为林。以智易愚以善贸恶为商人。以
德化俗为居士。皆法象也。我知至一切处脩菩萨行
清净法门者。以如一切佛回向一切众生所行无不
遍也。此上三师皆俗流者。表回向是回真向俗也。
以空不空如来藏为知宝处。以恒沙性德为知宝类。
以悟佛性为知宝种。以达众生根为知宝器。以依根
设教令现智德为出一切宝。净土菩萨一分自在如
龙。以净秽未亡为龙宫难处。声闻能空三毒为夜叉
难处。缘觉居涅槃海佛智不现为罗刹难处。以生死
海成法界门。故言如是等难我悉回避。以知爱取有
之业为知漩澓深浅。以情识想念多少为波涛远近。
以爱心喜怒为水色好恶也。亦知日月星宿运度晷
漏者。言达世中阴阳玄象以用利人。亦表差别教行
随根成熟方法轨则岁月久近也。知舡铁木坚脆机
关涩滑者。表根器成熟未成熟。三乘回心未回心。堪
入生死未堪入生死也。运诸商人至于宝洲采诸珍
宝却将领还阎浮提者。表从初住经历诸位与其法
则。十地道满至十一地送还旧住生死海中行普贤
行也。我得大悲幢行者。大悲性戒无倾坏也。
二十三可乐城见无上胜长者證等一切佛回向者。
以长者善决断人事。又善说法令人可乐名城。以忍
行最胜为长者名也。见其在城东无忧林中无量商
人居士围绕说法者。以智发生众善为城东。以能忍
则无忧而广荫为林。以智易愚以善贸恶为商人。以
德化俗为居士。皆法象也。我知至一切处脩菩萨行
清净法门者。以如一切佛回向一切众生所行无不
遍也。此上三师皆俗流者。表回向是回真向俗也。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1b 页
二十四输那国迦陵林城见师子频呻比丘尼證至
一切处回向者。输那此云勇猛。迦陵此云斗争。以精
进入俗灭真俗染净二见之诤名其国城。以慈行无
疲为频伸。以此位同彼四住四地出三界缠。生如来
家。是出俗相。故是比丘。比丘舍饰好。表忍。尼表慈。在
胜光王园。王表智。言此精进位和会忍智慈。总摄五
位之行为一法界也。见其园中有一华树如忉利天
波利质多罗。及见种种宝座宝地布以迦邻陀衣者。
波利质多罗。此云香遍。此树根华枝叶悉香。遍熏忉
利天。迦邻陀。此云细绵衣。明其依报具足也。见其处
种种座为种种大众说种种法者。明摄化之行直至
十一地邻佛之众总皆遍摄。以一位遍五位。一一位
遍法界。重重磨鍊。成五十三法一百一十城总别同
异成坏自在无尽帝网门也。善财与园中众树悉右
绕此比丘尼者。树是行报生。表众行随顺忍智慈也。
比丘尼言我得成就一切智解脱者。言能入普眼舍
得等十般若门。诸法皆坏曰舍。皆成曰得。即成即坏
即坏即成是普眼舍得也。
二十五险难国见婆须蜜女證无尽功德藏回向者。
以此女定于污染可畏之境。令人难信。故名险难。以
禅入于染境皆成智境。以大悲处俗。大智无染。名宝
庄严城。婆须密。此云世友。以与人天而作师友。女表
处真不證。在缠不污。示行染法而非染心。示为女身。
而实相中非男非女。但以法界悲体以为之女。婆须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1c 页
蜜亦云易财。谓现世间淫染之行以易财。此乃不染
而染。染而不染。普贤智幻境界。自身如幻。世间如化。
无心染境。无境可染。心无自性。境亦本无。此非世情
思度。亦非情见愚惑所行。必也智彻真源。行齐法界。
乃可体斯道也。此女在市廛北自宅中住者。表愚险
阛阓生死大夜是菩萨自宅。无有别宅也。婆须蜜言
我得离欲际解脱者。以法界智王。处污无垢。乍能信
入。即得禅悦。故云暂见于我即离贪欲。得欢喜三昧。
以从定生慧。了音声性。故云暂与我语。即得音声三
昧。执我手是求引接义。升我座是无相智增义。观我
目瞬是见谛义。抱我是不离义。唼我唇吻是受教义
以明凡所亲近皆入一切智门。异彼三乘但求出缠
而不达法界智王处污无垢。任运利生。无缚无解。是
永离贪欲际也。又言过去佛时文殊劝我发心施一
宝钱。故得此解脱者。文殊劝表从智生定。宝钱表定
能圆通诸法。发心是离欲。舍钱是离贪。一钱虽少。而
能舍所重之心与多不异。即是无尽功德藏也。
二十六善度城见鞞瑟胝罗居士證随顺坚固一切
善根回向者。鞞瑟胝罗。此云包摄。表智慧广大。包一
切法也。居士置一塔室安栴檀座而不置形象者。意
明诸佛众生无生灭相。方便以将栴檀座塔表示。令
知自身性相如座上无相本佛。了性如空。达相如化。
开佛知见。无始无终。无今无古。故言我开塔门得佛
种无尽三昧不般涅槃解脱。常见十方三世佛也。
而染。染而不染。普贤智幻境界。自身如幻。世间如化。
无心染境。无境可染。心无自性。境亦本无。此非世情
思度。亦非情见愚惑所行。必也智彻真源。行齐法界。
乃可体斯道也。此女在市廛北自宅中住者。表愚险
阛阓生死大夜是菩萨自宅。无有别宅也。婆须蜜言
我得离欲际解脱者。以法界智王。处污无垢。乍能信
入。即得禅悦。故云暂见于我即离贪欲。得欢喜三昧。
以从定生慧。了音声性。故云暂与我语。即得音声三
昧。执我手是求引接义。升我座是无相智增义。观我
目瞬是见谛义。抱我是不离义。唼我唇吻是受教义
以明凡所亲近皆入一切智门。异彼三乘但求出缠
而不达法界智王处污无垢。任运利生。无缚无解。是
永离贪欲际也。又言过去佛时文殊劝我发心施一
宝钱。故得此解脱者。文殊劝表从智生定。宝钱表定
能圆通诸法。发心是离欲。舍钱是离贪。一钱虽少。而
能舍所重之心与多不异。即是无尽功德藏也。
二十六善度城见鞞瑟胝罗居士證随顺坚固一切
善根回向者。鞞瑟胝罗。此云包摄。表智慧广大。包一
切法也。居士置一塔室安栴檀座而不置形象者。意
明诸佛众生无生灭相。方便以将栴檀座塔表示。令
知自身性相如座上无相本佛。了性如空。达相如化。
开佛知见。无始无终。无今无古。故言我开塔门得佛
种无尽三昧不般涅槃解脱。常见十方三世佛也。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2a 页
二十七补怛洛迦山见观世音菩萨證随顺一切众
生回向者。补怛洛迦。此云小白华。此山多生此华。菩
萨谦小悲行如之。观世音是生死海大悲利生之生。
与文殊法身妙理。普贤智身万行三法以成毗卢之
德。若翻观自在。则是观世出世间理智自在。则是第
六般若门摄。非此方便大悲之门。故知旧经翻观世
音为是。菩萨居小白华山。示令众生不作小非。不弃
小善也。见西面岩谷中泉流莹映树林蓊郁香草柔
软右旋布地者。西是杀害刑凶须行悲化之地。菩萨
大悲至极。就物利生。不居自报。故处众生岩谷秽境。
泉流表悲心莹彻。树林表慈功密荫。香草表芳词悦
人。右旋表众生顺化也。见观世音金刚石上结加趺
坐。无量菩萨坐宝石者。表金刚智随悲。妙用交参而
无动也。菩萨言我成就大悲行解脱者。明观音是古
今诸佛大悲之体。故下直至十地皆不离大悲之门。
而此位入俗大悲成满。故云成就也。正趣菩萨从空
而来至轮围山六种覆动放身光明映彻日月诸天
等光皆如聚墨而诣观音所者。以正智无依。故正趣
从空而来。轮围山是众生妄执报境。以智现而妄谢。
故震动。以无漏智光。非世业报之光所及故如聚墨。
以正趣大智增明还归悲位。故诣观音所也。
二十八见正趣菩萨證真如相回向者。以智悲无二
体。故同在小白华山也。正趣言我从东方妙藏世界
普胜生佛所得普门述疾行解脱者。以自妙理智藏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2b 页
无生而常生。为东方妙藏世界。以从根本智生差别
如幻智身。无来性而响应十方。为普胜生佛所得速
疾行也。从彼发来巳经尘劫。一一念举尘数步。一一
步过尘数佛土。一一佛皆以妙具而供养者。以智性
自遍周。不疾而述。而超出情量。故一念过尔所佛土。
以无作智印。超如幻业用。无功而成。为妙具也。
二十九堕罗钵底城见大天神證无缚无著解脱回
向者。堕罗钵底此云有门。以法师位有大法门。开达
众生名城。以智如天。善恶现象。赏罚应时。恒应灵万
有而无思无为为天神。即此界乾坤。凡天地日月五
星名山大川五岳四渎河海社稷之神。皆菩萨应身。
非世鬼神力所能也。大天长舒四手取四海水用洗
面者。表用四摄法审观众生而摄受也。言成就云网
解脱者。以大悲云普雨教网漉众生也。大天示现金
银七宝及诸供具皆如山聚授与善财。令以檀行摄
生者。明以无作智所生如幻大悲。业用无穷匮也。
三十菩提场见安住地神證等法界无量回向者。以
此位会菩提理智慈悲五法为一。而皆圆满为菩提
场。以慈悲处下。生诸法门。负育众生为地神。前天神
是清净智之妙用。此地神是大悲之体。体恒用而恒
寂故名安住。天动地静。象智悲覆载。含养为私而化
成也。见安住等百万地神咸放光明普震大地。者明
悲智至此圆满。染净业谢也。安住以足按地阿僧祇
宝藏自然涌出者。表大悲心地之藏悉能明现。任无
如幻智身。无来性而响应十方。为普胜生佛所得速
疾行也。从彼发来巳经尘劫。一一念举尘数步。一一
步过尘数佛土。一一佛皆以妙具而供养者。以智性
自遍周。不疾而述。而超出情量。故一念过尔所佛土。
以无作智印。超如幻业用。无功而成。为妙具也。
二十九堕罗钵底城见大天神證无缚无著解脱回
向者。堕罗钵底此云有门。以法师位有大法门。开达
众生名城。以智如天。善恶现象。赏罚应时。恒应灵万
有而无思无为为天神。即此界乾坤。凡天地日月五
星名山大川五岳四渎河海社稷之神。皆菩萨应身。
非世鬼神力所能也。大天长舒四手取四海水用洗
面者。表用四摄法审观众生而摄受也。言成就云网
解脱者。以大悲云普雨教网漉众生也。大天示现金
银七宝及诸供具皆如山聚授与善财。令以檀行摄
生者。明以无作智所生如幻大悲。业用无穷匮也。
三十菩提场见安住地神證等法界无量回向者。以
此位会菩提理智慈悲五法为一。而皆圆满为菩提
场。以慈悲处下。生诸法门。负育众生为地神。前天神
是清净智之妙用。此地神是大悲之体。体恒用而恒
寂故名安住。天动地静。象智悲覆载。含养为私而化
成也。见安住等百万地神咸放光明普震大地。者明
悲智至此圆满。染净业谢也。安住以足按地阿僧祇
宝藏自然涌出者。表大悲心地之藏悉能明现。任无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2c 页
功而神用备也我得不可坏智慧藏解脱者。以悲从
智起。即无可坏。而法界行中无智不含。无悲不满。故
名藏也。往世尘劫以前承事诸佛得此解脱者。以大
悲无限。虽成道般涅槃。总是无始终之家事也。
三十一迦毗罗城见婆珊婆演底夜神證欢喜地者。
迦毗罗。此云黄色。此城因上古黄头仙得名。表智会
中道。为中宫福庆之色。婆珊婆演底。此云主当春生。
表主当初地出生万行。夜神表生死夜之大智。自此
以下九个夜神。一个瞿波。总是俗流女类。表菩萨大
悲如女人生养子孙而无疲倦。以处灵神位中。主持
护祐世间。虽本身不离佛会。而亦不碍十方示现其
身也。夜神朱衣梵冠璎珞一切星宿炳然在身者。表
初地通具十地之法。故大悲差别智照悉圆备也。夜
神言我得破一切众生痴暗法光明解脱能于夜暗
密云风雨盗贼游行之时。若山若海旷野险难处。或
作舡师海神鱼龟王王。或作好鸟灵树屋宅坦道或
现日月星电。令诸众生离暗怖者。明大悲行委曲周
济也。言于尘劫巳来常为女身脩习此法者。明大悲
深厚不求出世以本法界中无世可出也。
三十二菩提场见普德净光夜神證离垢地者。处俗
大悲不离本觉体。故亦在菩提场也。普德言我得寂
静禅乐普游少解脱者。以戒体本禅。一切境界性自
禅。性自遍也。云救护众生一心不动脩习初禅。乃至
息灭众生热恼脩四禅者。明法身戒体性自恒定。恒
智起。即无可坏。而法界行中无智不含。无悲不满。故
名藏也。往世尘劫以前承事诸佛得此解脱者。以大
悲无限。虽成道般涅槃。总是无始终之家事也。
三十一迦毗罗城见婆珊婆演底夜神證欢喜地者。
迦毗罗。此云黄色。此城因上古黄头仙得名。表智会
中道。为中宫福庆之色。婆珊婆演底。此云主当春生。
表主当初地出生万行。夜神表生死夜之大智。自此
以下九个夜神。一个瞿波。总是俗流女类。表菩萨大
悲如女人生养子孙而无疲倦。以处灵神位中。主持
护祐世间。虽本身不离佛会。而亦不碍十方示现其
身也。夜神朱衣梵冠璎珞一切星宿炳然在身者。表
初地通具十地之法。故大悲差别智照悉圆备也。夜
神言我得破一切众生痴暗法光明解脱能于夜暗
密云风雨盗贼游行之时。若山若海旷野险难处。或
作舡师海神鱼龟王王。或作好鸟灵树屋宅坦道或
现日月星电。令诸众生离暗怖者。明大悲行委曲周
济也。言于尘劫巳来常为女身脩习此法者。明大悲
深厚不求出世以本法界中无世可出也。
三十二菩提场见普德净光夜神證离垢地者。处俗
大悲不离本觉体。故亦在菩提场也。普德言我得寂
静禅乐普游少解脱者。以戒体本禅。一切境界性自
禅。性自遍也。云救护众生一心不动脩习初禅。乃至
息灭众生热恼脩四禅者。明法身戒体性自恒定。恒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3a 页
随悲用。称根摄化总皆禅门。虽同禅天所脩。而无欣
禅乐寂之心。云厌离生死脩三禅。是译师之误。应云
性离生死脩三禅也。
三十三菩提场右边见喜目观察众生夜神證发光
地者。右是悲位。明以菩提起行。成其忍慈喜目是忍
慈之相。观察是不舍众生也。夜神身一一毛孔出无
量化身云。充满十方。说十波罗蜜行相者。明化行无
处不至。云禅波罗蜜所有资具。即施戒忍精进般若
等一一寂静是也。复于一一毛孔出无量众生身云
及诸天人王等相似身云。周遍十方者。处处同类同
事摄也。如是身云遍于一切众生前现有情无情诸
声说自种种化生法者。明法界智用有情无情同一
体性。故对现色身无碍无尽也。云往古转轮王即文
殊。觉悟我之夜神即是普贤。其王宝女即我身是者。
表依根本智起差别用而行大悲。不限时劫。盖脩出
世即一念现前。而行大悲则无尽时也。
三十四此会中见普救众生妙德夜神證𦦨慧地者。
此位智悲圆满生如来家。不离菩提。故在此会也。见
其夜神于一切世界一切趣中一切时中随诸众生
形貌言词行解普以方便而化度者。以其得普现一
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故也。夜神举过去圆满清净
劫有须弥山尘数佛兴。时转轮王莲华化生。王有一
女即我身者。以智体圆净名劫。以精进中升进差别
智果为尘数佛。以智无染。故王从莲生。以悲智契及。
禅乐寂之心。云厌离生死脩三禅。是译师之误。应云
性离生死脩三禅也。
三十三菩提场右边见喜目观察众生夜神證发光
地者。右是悲位。明以菩提起行。成其忍慈喜目是忍
慈之相。观察是不舍众生也。夜神身一一毛孔出无
量化身云。充满十方。说十波罗蜜行相者。明化行无
处不至。云禅波罗蜜所有资具。即施戒忍精进般若
等一一寂静是也。复于一一毛孔出无量众生身云
及诸天人王等相似身云。周遍十方者。处处同类同
事摄也。如是身云遍于一切众生前现有情无情诸
声说自种种化生法者。明法界智用有情无情同一
体性。故对现色身无碍无尽也。云往古转轮王即文
殊。觉悟我之夜神即是普贤。其王宝女即我身是者。
表依根本智起差别用而行大悲。不限时劫。盖脩出
世即一念现前。而行大悲则无尽时也。
三十四此会中见普救众生妙德夜神證𦦨慧地者。
此位智悲圆满生如来家。不离菩提。故在此会也。见
其夜神于一切世界一切趣中一切时中随诸众生
形貌言词行解普以方便而化度者。以其得普现一
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故也。夜神举过去圆满清净
劫有须弥山尘数佛兴。时转轮王莲华化生。王有一
女即我身者。以智体圆净名劫。以精进中升进差别
智果为尘数佛。以智无染。故王从莲生。以悲智契及。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3b 页
故王女即我也。彼时莲华十度放光令知佛出现者。
表十波罗蜜智成也。言从过去一百一十佛所得此
解脱。又都举从刹尘佛者。以十地十一地互参因果
为一百一十佛。以智满行遍。自心如佛。行总如佛。见
总如佛。十方世界无一不佛。为刹尘佛。若一法一物
而非佛者皆邪见也。我于尔所劫尔所佛时或为夜
神或为轮王乃至或为妓女者。妓表法悦。如是诸身
皆表佛果中随位之行。所事诸佛。皆表随位之果。故
行果相及。则诸佛自相应。若离自行自果而有所见。
即非正见。设强求而得见。亦即是暂化现。非实佛也。
三十五去此不远见寂静音海夜神證难胜地者。此
位以禅定脩世工艺。不离菩提体及精进行。而有巧
能。故去此不远。寂静是定。音海是用。明定体无为而
响应普也。此夜神是前普救夜神母者。表定体能生
精进之行。若一切行不本于定。则有疲劳时也。我得
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者。明禅悦遍周。理行互
严。利生广大也。云于往古供养不退转法界音等十
佛而得此解脱者。表一地中具脩十地行果而后得
也。次复生此娑婆世界供养迦罗鸠驮及毗卢遮那
等四佛者。表五地前初地至四地之果也。又云于此
劫中未来一切诸佛我悉供养及一切世界一劫劫
中所有未来诸佛我皆供养者。明禅体性圆。三世一
际。如世水镜。空中乾体。普含众像。所供诸佛是行中
果。设约事中亦不违此表法。以所见他佛亦是自智
表十波罗蜜智成也。言从过去一百一十佛所得此
解脱。又都举从刹尘佛者。以十地十一地互参因果
为一百一十佛。以智满行遍。自心如佛。行总如佛。见
总如佛。十方世界无一不佛。为刹尘佛。若一法一物
而非佛者皆邪见也。我于尔所劫尔所佛时或为夜
神或为轮王乃至或为妓女者。妓表法悦。如是诸身
皆表佛果中随位之行。所事诸佛。皆表随位之果。故
行果相及。则诸佛自相应。若离自行自果而有所见。
即非正见。设强求而得见。亦即是暂化现。非实佛也。
三十五去此不远见寂静音海夜神證难胜地者。此
位以禅定脩世工艺。不离菩提体及精进行。而有巧
能。故去此不远。寂静是定。音海是用。明定体无为而
响应普也。此夜神是前普救夜神母者。表定体能生
精进之行。若一切行不本于定。则有疲劳时也。我得
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者。明禅悦遍周。理行互
严。利生广大也。云于往古供养不退转法界音等十
佛而得此解脱者。表一地中具脩十地行果而后得
也。次复生此娑婆世界供养迦罗鸠驮及毗卢遮那
等四佛者。表五地前初地至四地之果也。又云于此
劫中未来一切诸佛我悉供养及一切世界一劫劫
中所有未来诸佛我皆供养者。明禅体性圆。三世一
际。如世水镜。空中乾体。普含众像。所供诸佛是行中
果。设约事中亦不违此表法。以所见他佛亦是自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3c 页
相及。自行相应。乃得见耳。
三十六佛会中见守护一切城增长神證现前地者。
以护众生心城。增长菩提心内智慧之力为神名也。
夜神言我得甚深自在妙音解脱者。明一音遍法界
音。无体无分别。能转一切法。教化众生。以一切智慧
皆现前得自在也。言过世界转尘数劫得此解脱。其
最初佛号法海雷音光明王。其佛灭后有王出家云
者。以能转变一切世间众生微尘数差别名言。总成
般若言音海。名为世界转尘劫。以根本智为最初佛。
以说法破惑自在为佛名。以出缠智慧巳成。出缠觉
观巳亡。为佛灭。以三空智现为王出家。以空慧起出
世之悲。故王女亦为尼也。法欲灭时千部异众多有
斗争将灭佛法者。明空慧未具入俗大悲也。又举百
佛而言我皆供养。表六地中具脩十地胜进互参之
果。而不及十一地果相者。以空慧门未是普贤入缠
之行。故十定中三十个空慧菩萨皆入灌顶地。而不
见普贤之身。海幢入灭定。亦表此空慧也。
三十七见佛会中开敷树华夜神證远行地者。表以
方便于无生死中入于生死遍行诸行。以前地出缠
门入缠利俗。如休舍优婆夷八万四千烦恼皆同行
故名开敷树华也。夜神言我知出生广大喜光明解
脱者。明四摄四无量心咸彻透也。言往古法音圆满
王有五百大臣六万婇女七百王子。时王设大施会
有长者女名宝光明。与六十童女俱在会中。其王即
三十六佛会中见守护一切城增长神證现前地者。
以护众生心城。增长菩提心内智慧之力为神名也。
夜神言我得甚深自在妙音解脱者。明一音遍法界
音。无体无分别。能转一切法。教化众生。以一切智慧
皆现前得自在也。言过世界转尘数劫得此解脱。其
最初佛号法海雷音光明王。其佛灭后有王出家云
者。以能转变一切世间众生微尘数差别名言。总成
般若言音海。名为世界转尘劫。以根本智为最初佛。
以说法破惑自在为佛名。以出缠智慧巳成。出缠觉
观巳亡。为佛灭。以三空智现为王出家。以空慧起出
世之悲。故王女亦为尼也。法欲灭时千部异众多有
斗争将灭佛法者。明空慧未具入俗大悲也。又举百
佛而言我皆供养。表六地中具脩十地胜进互参之
果。而不及十一地果相者。以空慧门未是普贤入缠
之行。故十定中三十个空慧菩萨皆入灌顶地。而不
见普贤之身。海幢入灭定。亦表此空慧也。
三十七见佛会中开敷树华夜神證远行地者。表以
方便于无生死中入于生死遍行诸行。以前地出缠
门入缠利俗。如休舍优婆夷八万四千烦恼皆同行
故名开敷树华也。夜神言我知出生广大喜光明解
脱者。明四摄四无量心咸彻透也。言往古法音圆满
王有五百大臣六万婇女七百王子。时王设大施会
有长者女名宝光明。与六十童女俱在会中。其王即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4a 页
毗卢遮那。其宝光明女即我身是者。恶世苦多时。表
行悲之地。王表智。五百大臣表五位齐行。六万婇女
表悲遍六道。七百王子表七觉行宝。光明女表悲。六
十童女俱会。表六位之悲皆与智会。其王即毗卢。表
智为处俗行果。故毗卢佛华冠环钏。亦是俗身也。
三十八道场中见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
證不动地者。以无功智任本愿力。一往利生。表为神
也。见其坐普现一切宫殿摩尼王藏师子座者。表无
功智中无垢智用遍现一切处也。见其现日月星宿
影像身。及随众生心普令得见诸身者。智体对现也。
夜神言我得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者。以得无性
之智。则一切善根自然生也。举菩萨智轮如日游空
无有昼夜。如幻人住世无有忧喜等喻。以答其发心
久近之问者。明菩萨解脱非可以时量计也。举往古
法轮音虚空灯王佛满一百年坐于道场。时胜光王
太子善伏具二十八相救狱中罪人后五百岁中脩
梵行者。无功智如响普照而无依。以为佛。一地中满
十地百波罗蜜为满百年。王表智。太子表行慈行。狱
表慈境。出家五百岁脩行。表出有功用家。于无功用
通彻五位。以未满九地十地四重因果。故太子但具
二十八相。于三十二相中阙其四也。
三十九岚毗尼园见妙德圆满光夜神證善慧地者。
岚毗尼。此云乐胜。是佛诞生之园。以法乐众生名园
以善慧地妙慧圆满善说教名神也。举十种受生藏
行悲之地。王表智。五百大臣表五位齐行。六万婇女
表悲遍六道。七百王子表七觉行宝。光明女表悲。六
十童女俱会。表六位之悲皆与智会。其王即毗卢。表
智为处俗行果。故毗卢佛华冠环钏。亦是俗身也。
三十八道场中见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
證不动地者。以无功智任本愿力。一往利生。表为神
也。见其坐普现一切宫殿摩尼王藏师子座者。表无
功智中无垢智用遍现一切处也。见其现日月星宿
影像身。及随众生心普令得见诸身者。智体对现也。
夜神言我得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者。以得无性
之智。则一切善根自然生也。举菩萨智轮如日游空
无有昼夜。如幻人住世无有忧喜等喻。以答其发心
久近之问者。明菩萨解脱非可以时量计也。举往古
法轮音虚空灯王佛满一百年坐于道场。时胜光王
太子善伏具二十八相救狱中罪人后五百岁中脩
梵行者。无功智如响普照而无依。以为佛。一地中满
十地百波罗蜜为满百年。王表智。太子表行慈行。狱
表慈境。出家五百岁脩行。表出有功用家。于无功用
通彻五位。以未满九地十地四重因果。故太子但具
二十八相。于三十二相中阙其四也。
三十九岚毗尼园见妙德圆满光夜神證善慧地者。
岚毗尼。此云乐胜。是佛诞生之园。以法乐众生名园
以善慧地妙慧圆满善说教名神也。举十种受生藏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4b 页
生于佛家。而言我从无量劫来得此自在受生解脱
者。言巳得无功大智。将及登受佛职于此地中学佛
说法辩才。名为处胎受生也。经于百年世尊果生此
园。亦于三千大千世界中一一岚毗尼园示生。亦于
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尘中而示诞生者。以从此地升
于十地为经百年。以无作智体如空如幻一念降灵
周于法界而无彼此来往间断之时。为一切处生也。
诸天女等持诸供具向毕洛叉树前候佛下生者。毕
洛叉此云高显。表佛之德。言圣人作而万物睹也。举
往古悦乐劫中八十那由他佛出现时。国王夫人与
二十亿婇女诣金华园攀树而生菩萨。彼时乳母即
我身者。以从八地无功智来为八十那由他佛以悲
智二行法悦充满为二十亿婇女与王夫人俱。以缘
大悲而生大智。故攀树而生。乳母亦悲为我身也。
四十迦毗罗城见瞿波女證法云地者。以黄色城表
智悲二德体用遍周。育载万有而无体。象戊巳土寄
王四季而无专时。以智悲无先后。故与初地同此城
中。瞿波此云守护地。表护大悲地。是如来为太子时
第三夫人。表慈悲法悦。非世五欲之妻。下文又云久
远巳来常为佛妻。表智悲不相舍离。夫应真智会。体
遍十方。不可以质碍论。不可以形相解。现同人间示
同人法。现同天处与天同风。地狱畜生随类差别。非
可以一行知。非可以一身解。普贤行身。法如是故。约
立十门以赞其德。一智体无依随器现相门。二即相
者。言巳得无功大智。将及登受佛职于此地中学佛
说法辩才。名为处胎受生也。经于百年世尊果生此
园。亦于三千大千世界中一一岚毗尼园示生。亦于
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尘中而示诞生者。以从此地升
于十地为经百年。以无作智体如空如幻一念降灵
周于法界而无彼此来往间断之时。为一切处生也。
诸天女等持诸供具向毕洛叉树前候佛下生者。毕
洛叉此云高显。表佛之德。言圣人作而万物睹也。举
往古悦乐劫中八十那由他佛出现时。国王夫人与
二十亿婇女诣金华园攀树而生菩萨。彼时乳母即
我身者。以从八地无功智来为八十那由他佛以悲
智二行法悦充满为二十亿婇女与王夫人俱。以缘
大悲而生大智。故攀树而生。乳母亦悲为我身也。
四十迦毗罗城见瞿波女證法云地者。以黄色城表
智悲二德体用遍周。育载万有而无体。象戊巳土寄
王四季而无专时。以智悲无先后。故与初地同此城
中。瞿波此云守护地。表护大悲地。是如来为太子时
第三夫人。表慈悲法悦。非世五欲之妻。下文又云久
远巳来常为佛妻。表智悲不相舍离。夫应真智会。体
遍十方。不可以质碍论。不可以形相解。现同人间示
同人法。现同天处与天同风。地狱畜生随类差别。非
可以一行知。非可以一身解。普贤行身。法如是故。约
立十门以赞其德。一智体无依随器现相门。二即相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4c 页
如影性无尘俗门。三智影本无。器随心现门。四智无
彼此。如响应缘门。五众生妄见。非智有作门。六智无
所作。随梦幻生门。七如幻生。非有欲想门。八如空愿
力。十方对现门。九无作大悲彻俗利生门。十智通含
识。俗观恒真门。此十法门是瞿波之行也。时普现法
更光明讲堂中有无忧德神与一万主宫殿神来迎
善财者。一万表万行。主宫殿神表慈悲覆护。来迎表
智慈相及也。见瞿波有八万四千女围绕。而诸
女皆从王族生。表八万四千烦恼。皆以慈悲同行。而
悲皆从智生也。瞿波言我于过去为长者女名曰妙
德。时王太子名威德主。即今如来。我与太子成其婚
礼同往见佛及闻法者。表此地中智悲契合。不相舍
离。彼时所见胜日月等五十佛。表五位皆行之果。其
菩萨众及天龙八部地风水火诸神。表六道中祐众
生行遍也。我于彼时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解脱巳
经尘劫。犹未能尽知菩萨行者。以普贤行本无有尽
欲令法云大士升入十一地普贤行门。故十定中灌
顶大士不见普贤之身。此下十师即十一地中普贤
行也。
四十一此世界中见摩耶夫人證从悲起智幻生成
佛门者。此世界中表大悲含摄之境。不分远近内外
方隅。摩耶此云天后。表常处世间无功大悲。是如来
母。表大悲幻生大智。此法界门惯习悲智凡有八度。
一即第七住休舍优婆夷脩习慈悲。而第八住一分
彼此。如响应缘门。五众生妄见。非智有作门。六智无
所作。随梦幻生门。七如幻生。非有欲想门。八如空愿
力。十方对现门。九无作大悲彻俗利生门。十智通含
识。俗观恒真门。此十法门是瞿波之行也。时普现法
更光明讲堂中有无忧德神与一万主宫殿神来迎
善财者。一万表万行。主宫殿神表慈悲覆护。来迎表
智慈相及也。见瞿波有八万四千女围绕。而诸
女皆从王族生。表八万四千烦恼。皆以慈悲同行。而
悲皆从智生也。瞿波言我于过去为长者女名曰妙
德。时王太子名威德主。即今如来。我与太子成其婚
礼同往见佛及闻法者。表此地中智悲契合。不相舍
离。彼时所见胜日月等五十佛。表五位皆行之果。其
菩萨众及天龙八部地风水火诸神。表六道中祐众
生行遍也。我于彼时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解脱巳
经尘劫。犹未能尽知菩萨行者。以普贤行本无有尽
欲令法云大士升入十一地普贤行门。故十定中灌
顶大士不见普贤之身。此下十师即十一地中普贤
行也。
四十一此世界中见摩耶夫人證从悲起智幻生成
佛门者。此世界中表大悲含摄之境。不分远近内外
方隅。摩耶此云天后。表常处世间无功大悲。是如来
母。表大悲幻生大智。此法界门惯习悲智凡有八度。
一即第七住休舍优婆夷脩习慈悲。而第八住一分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5a 页
无功智现。为从悲脩智门。二即第十住师子幢王女
为智悲具足门。三即第七行无厌足王为慈悲方便
门。四即第八行大光王为无功之行行悲门。五即第
七第八回向观音正趣同会为悲智圆融无二门。六
即第七地开敷树华神为大悲发行遍周门。七即十
地瞿波女为悲智圆满普含法界门。八即此佛母名
为无功用慈悲起智幻生成佛入普贤行无穷门。十
地巳前慈悲大愿从根本智生。有脩学长养。十地后
一切功终。纯是慈悲为法界体。以悲幻生对现智身
利生无息为生佛也。宝眼主城神劝善财守护心城。
莲华妙德身众神赞摩耶身。而摩耶耳珰放光入善
财顶。又有守护法堂罗刹王令善财观身观心如梦
如影而求善知识者。宝眼表悲中智眼。耳光表教音。
罗刹此云可畏。表啖众生无明三毒。以此三众之法
为十一地前方便。引入普贤大行中也。善财受行其
教。即见宝莲地涌摩耶于上现无量同众生事业色
身者。明无身心自性。是见悲智幻生身处也。摩耶言
我身相如本。而能容受十佛刹尘菩萨众海。皆于腹
中游行自在。或一步过三千大千世界者言普贤大
悲行海广大无尽同虚空也。三世诸佛我悉为其母
者。任运利生之智。皆从大悲母生。名为生佛非必三
十二相等也。诸佛将成佛时皆于脐中放光照我身
者。脐处身分之中。起气通于上下。以能生长生长是
悲义。表处悲中。如眉光表智中也。言从往古不可思
为智悲具足门。三即第七行无厌足王为慈悲方便
门。四即第八行大光王为无功之行行悲门。五即第
七第八回向观音正趣同会为悲智圆融无二门。六
即第七地开敷树华神为大悲发行遍周门。七即十
地瞿波女为悲智圆满普含法界门。八即此佛母名
为无功用慈悲起智幻生成佛入普贤行无穷门。十
地巳前慈悲大愿从根本智生。有脩学长养。十地后
一切功终。纯是慈悲为法界体。以悲幻生对现智身
利生无息为生佛也。宝眼主城神劝善财守护心城。
莲华妙德身众神赞摩耶身。而摩耶耳珰放光入善
财顶。又有守护法堂罗刹王令善财观身观心如梦
如影而求善知识者。宝眼表悲中智眼。耳光表教音。
罗刹此云可畏。表啖众生无明三毒。以此三众之法
为十一地前方便。引入普贤大行中也。善财受行其
教。即见宝莲地涌摩耶于上现无量同众生事业色
身者。明无身心自性。是见悲智幻生身处也。摩耶言
我身相如本。而能容受十佛刹尘菩萨众海。皆于腹
中游行自在。或一步过三千大千世界者言普贤大
悲行海广大无尽同虚空也。三世诸佛我悉为其母
者。任运利生之智。皆从大悲母生。名为生佛非必三
十二相等也。诸佛将成佛时皆于脐中放光照我身
者。脐处身分之中。起气通于上下。以能生长生长是
悲义。表处悲中。如眉光表智中也。言从往古不可思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5b 页
议劫得此智幻解脱者。明不可以久近度量。须数亡
情尽智现方知。故唯佛能知此劫之数也。此下诸师
亦云我唯知此馀不能知者。明同中具别。非如十地
巳前滞障不达也。
四十二。三十三天见正念天王女天主光。證智悲自
在正念诸法无失现前门者。前梵行品中正念天子
至此名王。又有女。表无念而任运智悲。无方而神化
自在为天为王。非在处所也。天女言我得无碍念解
脱者。言三世劫量一念了然。如今现前。以无念智。法
如是也。于中劫数所有诸佛我皆供养者。此是无久
近中久近之状。以无时之智境。一念而周。不由造作
也。此下总是俗流不标神相异状者。表出世道满。伹
恐利生行不广大不自在。更无离染离净求解脱心。
但乘法性舡张大悲帆。以大智为舡师。顺本愿风吹
波罗蜜网。游生死海。漉诸有著之鱼。置无依智岸。住
法界宝堂。如下弥勒楼阁是也。
四十三迦毗罗城见遍友童子师證遍满十方世法
师范门者。黄色城表不离中道。轨治俗典。童子师如
此方仲尼。仲尼头顶下如返宇。象尼丘山顶中下以
为名。表处卑发蒙。孔子生兖州艮之分野。象化小男
童蒙。上值角宿主众善之门。以乘角气而生。非世凡
流也。遍友不言而令善财往见众艺者。明师范之法。
正者不亲教。付之以助教。但不决之事问之。表德不
孤必有邻。辅赞成其化也。
情尽智现方知。故唯佛能知此劫之数也。此下诸师
亦云我唯知此馀不能知者。明同中具别。非如十地
巳前滞障不达也。
四十二。三十三天见正念天王女天主光。證智悲自
在正念诸法无失现前门者。前梵行品中正念天子
至此名王。又有女。表无念而任运智悲。无方而神化
自在为天为王。非在处所也。天女言我得无碍念解
脱者。言三世劫量一念了然。如今现前。以无念智。法
如是也。于中劫数所有诸佛我皆供养者。此是无久
近中久近之状。以无时之智境。一念而周。不由造作
也。此下总是俗流不标神相异状者。表出世道满。伹
恐利生行不广大不自在。更无离染离净求解脱心。
但乘法性舡张大悲帆。以大智为舡师。顺本愿风吹
波罗蜜网。游生死海。漉诸有著之鱼。置无依智岸。住
法界宝堂。如下弥勒楼阁是也。
四十三迦毗罗城见遍友童子师證遍满十方世法
师范门者。黄色城表不离中道。轨治俗典。童子师如
此方仲尼。仲尼头顶下如返宇。象尼丘山顶中下以
为名。表处卑发蒙。孔子生兖州艮之分野。象化小男
童蒙。上值角宿主众善之门。以乘角气而生。非世凡
流也。遍友不言而令善财往见众艺者。明师范之法。
正者不亲教。付之以助教。但不决之事问之。表德不
孤必有邻。辅赞成其化也。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5c 页
四十四见善知众艺童子證遍周十方字智门者。众
艺童子是遍友门人。如颜回之类。言得善知众艺解
脱。恒唱持四十二字母。入无量般若波罗蜜门。以此
诸字母尽摄一切文字。故持一字即是持一切字。持
一切字即是一字。是般若门也。唱阿字时入菩萨威
力无差别境波罗蜜门者。阿此云无。以达一切空无
之法。是菩萨威力无差别境也。唱多字时入无边差
别境波罗蜜门者。多是普贤差别智行境也。
四十五见贤胜优婆夷證世间一切正邪吉凶诸方
技术师巫博说利生门者。无法不了名为贤胜。以其
居尘利物。或作博说世筮玄占未达。或作良医方药
救世不安。辨宝物以定伪真。刊名言而释文义。奇才
果智。莫不普明。鬼魅众邪。皆能制伏。含普贤之智海
等文殊之法身。佛果处躬。化灵万有。无方不至。无行
不行。如云佛以法为身。通达一切法。故无法不知。无
法不达。方可为天人师。若只求出世一切总无。即二
乘道然以法无依处。身亦无依。虽遍万有而自无体
故言我唯得此无依处道场解脱也。
四十六沃田城见坚固解脱长者證处世无著念清
净解脱门者。沃田表智德润人。坚固表利生无懈。以
无相智庄严诸念。即于诸法。念自无著。是解脱也。
四十七沃田城见妙月长者證处世净智光明门者。
此会方便大悲与前无相解脱一体无二。故亦在沃
田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则七八二位相融。此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6a 页
一地则六七二位一体。是其升进形势。以大悲光破
众生惑。是净智光明解脱也。
四十八出生城见无胜军长者證无相法中得无尽
相门者。以大愿出生众行名城。以胜诸生死魔。毛无
胜军。以一切心境总是无尽佛相。是无相中无尽相
也。
四十九法聚落见最寂静婆罗门證诚显语门者。法
聚落表法师位以法界为聚落。最寂静表力波罗蜜
处俗不俗。处喧不喧也。诚愿语解脱者。以一切言说
皆性自真。人法皆如。无虚言也。
五十妙意华门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證智悲圆满
处世幻住门者。妙意华表智中妙行。童子童女表无
欲无染柔和谦顺。而智悲均齐。故如来出现品中文
殊普贤亦参彻也。童子童女言我等得幻住解脱者。
以达佛境众生境皆智幻生。住于幻境。无实无虚。心
境都融。性相无碍。身土相入。光影重重。体彻圣凡。性
圆今古。常住世间而无依止。故又言幻境自性不思
议也。此下指见弥勒满一生佛果者。一生即无生之
生。非三世前后之生。弥勒文殊普贤三法。遍为五十
位因果之体非于五十位外别有法来也。
五十一德生有德以不思议善根力令善财身柔软
光泽而指其性海岸国大庄严园毗卢遮那庄严藏
广大楼阁中见弥勒菩萨證一生所得佛果门者。海
岸表升进一生佛果。临于生死海岸。庄严园表入生
众生惑。是净智光明解脱也。
四十八出生城见无胜军长者證无相法中得无尽
相门者。以大愿出生众行名城。以胜诸生死魔。毛无
胜军。以一切心境总是无尽佛相。是无相中无尽相
也。
四十九法聚落见最寂静婆罗门證诚显语门者。法
聚落表法师位以法界为聚落。最寂静表力波罗蜜
处俗不俗。处喧不喧也。诚愿语解脱者。以一切言说
皆性自真。人法皆如。无虚言也。
五十妙意华门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證智悲圆满
处世幻住门者。妙意华表智中妙行。童子童女表无
欲无染柔和谦顺。而智悲均齐。故如来出现品中文
殊普贤亦参彻也。童子童女言我等得幻住解脱者。
以达佛境众生境皆智幻生。住于幻境。无实无虚。心
境都融。性相无碍。身土相入。光影重重。体彻圣凡。性
圆今古。常住世间而无依止。故又言幻境自性不思
议也。此下指见弥勒满一生佛果者。一生即无生之
生。非三世前后之生。弥勒文殊普贤三法。遍为五十
位因果之体非于五十位外别有法来也。
五十一德生有德以不思议善根力令善财身柔软
光泽而指其性海岸国大庄严园毗卢遮那庄严藏
广大楼阁中见弥勒菩萨證一生所得佛果门者。海
岸表升进一生佛果。临于生死海岸。庄严园表入生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6b 页
死智悲以严佛果。毗。此云种种光明表差别智。遮那。
此云遍照。表根本智。此楼阁表法界体用普光明智。
成诸万行广利含生。以故量等虚空。一切世间及以
众生咸处其内同住游止而不觉知。如善财入此楼
阁中所见种种世界如经具明。以佛智海大悲利生
大愿以成楼阁。住于一切众生生死园中。故云从善
巧方便生。从福德智慧生。生无来处。灭无去处。皆是
如幻智住生灭之相还如众生业力生灭都无去来
体相可得。名为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弥勒。此云慈
氏。世尊授记一生补处。是一生佛果。盖法界幻住智
境。一一国土一一尘中无尽佛海一道常然。无生无
没。无去来今但以普贤大行随众生时宜。示有成佛
涅槃授记未来等事。故世尊化迹未终。弥勒示居补
处。其实弥勒巳与诸佛等无异也。德生有德广赞慈
氏善知识德。令善财亲近承事。而云不应以限量心
行于六度。住于十地净佛国土事善知识者。明六度
十地皆是出世一分净见未亡。未具普贤行。不同毗
卢遮那佛报相果海功德身。具足华冠璎珞环钏众
相福海。但得同于出世化佛舍诸 好厌生死身。是
故十一地满。教令入法界门。会根本果体。达无明本
元法界大智之境。自具无边功德报相。又加普贤行
愿海差别智所成无限庄严报身。而不令其住于引
俗化境有限量之行门也。善财于是五体投地于楼
阁前以种种赞叹法赞此楼阁是具无量功德之大
此云遍照。表根本智。此楼阁表法界体用普光明智。
成诸万行广利含生。以故量等虚空。一切世间及以
众生咸处其内同住游止而不觉知。如善财入此楼
阁中所见种种世界如经具明。以佛智海大悲利生
大愿以成楼阁。住于一切众生生死园中。故云从善
巧方便生。从福德智慧生。生无来处。灭无去处。皆是
如幻智住生灭之相还如众生业力生灭都无去来
体相可得。名为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弥勒。此云慈
氏。世尊授记一生补处。是一生佛果。盖法界幻住智
境。一一国土一一尘中无尽佛海一道常然。无生无
没。无去来今但以普贤大行随众生时宜。示有成佛
涅槃授记未来等事。故世尊化迹未终。弥勒示居补
处。其实弥勒巳与诸佛等无异也。德生有德广赞慈
氏善知识德。令善财亲近承事。而云不应以限量心
行于六度。住于十地净佛国土事善知识者。明六度
十地皆是出世一分净见未亡。未具普贤行。不同毗
卢遮那佛报相果海功德身。具足华冠璎珞环钏众
相福海。但得同于出世化佛舍诸 好厌生死身。是
故十一地满。教令入法界门。会根本果体。达无明本
元法界大智之境。自具无边功德报相。又加普贤行
愿海差别智所成无限庄严报身。而不令其住于引
俗化境有限量之行门也。善财于是五体投地于楼
阁前以种种赞叹法赞此楼阁是具无量功德之大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6c 页
圣所住处者。明佛果海。赞叹莫尽也。弥勒菩萨从别
处来向大众叹善财德。及广赞菩提心功德者。以随
俗摄化不居自报为别处来。以一切神通道力菩萨
万行转烦恼海成一切智海。皆以菩提心为根本。菩
提心无依。智亦无依。一切所作皆无依住。万行如化。
利生如幻。神通道力如空中月普现众水。皆是菩提
心之功能。若不依菩提心而有所得。皆非自法。故菩
提心功德不思议也。弥勒弹指出声。其楼阁门即开
者。弹指是去尘义。声是震动启发义以尘去执亡。即
智门自开也。善财入巳。其门还闭者。以迷亡智现为
开。智无内外出入迷悟。名为还闭。言浑然还源也。见
其阁中广博无量同虚空者。智境无量也。其中庄严
皆宝成者。智慈行愿皆尊贵也。其中所有神化境界
及见弥勒三世行业。乃至弥勒往所事佛及善知识
亦为善财说诸法者。以法身智境。法尔恒然。无物不
神。无法不妙。是为神化境界。以古今三世不移一念。
是故见三世事。以三世性圆。则炽然常说。故闻往所
事佛为说法也。弥勒自摄神力。所现境界并无者。以
诸法自性如梦如幻如影。如像常存常泯。常一常异。
令知真如之性。法尔随缘。虽则随缘。法尔归性也。告
善财言我成一切智时。汝及文殊俱得见我者。会三
也无古今智。则三世佛一时相见。故言此解脱门名。
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庄严藏也。言我于摩罗提
国拘吒聚落婆罗门家生者。摩罗提此云高出。拘叱
处来向大众叹善财德。及广赞菩提心功德者。以随
俗摄化不居自报为别处来。以一切神通道力菩萨
万行转烦恼海成一切智海。皆以菩提心为根本。菩
提心无依。智亦无依。一切所作皆无依住。万行如化。
利生如幻。神通道力如空中月普现众水。皆是菩提
心之功能。若不依菩提心而有所得。皆非自法。故菩
提心功德不思议也。弥勒弹指出声。其楼阁门即开
者。弹指是去尘义。声是震动启发义以尘去执亡。即
智门自开也。善财入巳。其门还闭者。以迷亡智现为
开。智无内外出入迷悟。名为还闭。言浑然还源也。见
其阁中广博无量同虚空者。智境无量也。其中庄严
皆宝成者。智慈行愿皆尊贵也。其中所有神化境界
及见弥勒三世行业。乃至弥勒往所事佛及善知识
亦为善财说诸法者。以法身智境。法尔恒然。无物不
神。无法不妙。是为神化境界。以古今三世不移一念。
是故见三世事。以三世性圆。则炽然常说。故闻往所
事佛为说法也。弥勒自摄神力。所现境界并无者。以
诸法自性如梦如幻如影。如像常存常泯。常一常异。
令知真如之性。法尔随缘。虽则随缘。法尔归性也。告
善财言我成一切智时。汝及文殊俱得见我者。会三
也无古今智。则三世佛一时相见。故言此解脱门名。
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庄严藏也。言我于摩罗提
国拘吒聚落婆罗门家生者。摩罗提此云高出。拘叱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7a 页
此云多家。表智高出而行广多。且从净种生也。
五十二弥勒还令善财见初友文殊者。明至果同因。
以初信心时。普光明智寂用常然之门。非有古今三
世始终出入故也。善财经游一百一十城到普门国
欲觐文殊者。一时普印前所脩法。是一百一十城。十
方诸佛及一切众生同一法界国土。是普门国。是见
文殊身处也。文殊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摩善
财顶。叹其能发如是愿行。为诸善友摄受。乃令善财
成就阿僧祇法门。而令其入普贤行道场者。摩顶表
因果相即。过一百一十由旬表巳过五位因果。令入
普贤道场。是令住佛果后普贤常行也。文殊置善财
于自所住处还摄不现者。明佛果后不异处凡之时。
以成佛后佛法本无。故不现也。善财见大千世界尘
数善知识者。以法身智。等周法界。故普见一切。皆不
异于文殊体也。
五十三善财于金刚藏菩提场如来座前起等虚空
界广大心便见普贤于如来前坐宝莲华座者。以佛
果后究竟不离初信心中金刚藏智菩提妙理。而起
法界因陀罗网恒行门也。普贤伸右手摩善财顶。善
财即得一切佛刹尘三昧门。如于此处摩善财顶。如
是十方一一世界一一尘中一切佛所普贤菩萨悉
亦如是摩善财顶。所得法门悉亦同者。明法界恒常
佛果恒常普贤之行。相及相应。方得诸佛巳成旧果。
普贤旧行。亦明行满不离因。时不迁。智不异也。善财
五十二弥勒还令善财见初友文殊者。明至果同因。
以初信心时。普光明智寂用常然之门。非有古今三
世始终出入故也。善财经游一百一十城到普门国
欲觐文殊者。一时普印前所脩法。是一百一十城。十
方诸佛及一切众生同一法界国土。是普门国。是见
文殊身处也。文殊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摩善
财顶。叹其能发如是愿行。为诸善友摄受。乃令善财
成就阿僧祇法门。而令其入普贤行道场者。摩顶表
因果相即。过一百一十由旬表巳过五位因果。令入
普贤道场。是令住佛果后普贤常行也。文殊置善财
于自所住处还摄不现者。明佛果后不异处凡之时。
以成佛后佛法本无。故不现也。善财见大千世界尘
数善知识者。以法身智。等周法界。故普见一切。皆不
异于文殊体也。
五十三善财于金刚藏菩提场如来座前起等虚空
界广大心便见普贤于如来前坐宝莲华座者。以佛
果后究竟不离初信心中金刚藏智菩提妙理。而起
法界因陀罗网恒行门也。普贤伸右手摩善财顶。善
财即得一切佛刹尘三昧门。如于此处摩善财顶。如
是十方一一世界一一尘中一切佛所普贤菩萨悉
亦如是摩善财顶。所得法门悉亦同者。明法界恒常
佛果恒常普贤之行。相及相应。方得诸佛巳成旧果。
普贤旧行。亦明行满不离因。时不迁。智不异也。善财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7b 页
于普贤毛孔刹中行一步过不可说刹尘世界。如是
而行尽未来劫犹不能知一毛孔中刹海次第。刹海
藏。刹海差别。刹海普入。及刹海成坏等所有边际。乃
至佛海菩萨众海所有边际。皆不能知者。普贤广大
无尽行境界法如是也。当是之时善财得普贤诸行
愿海。与普贤等。与诸佛等。一身充满一切世界。刹等。
行等。正觉等。神通等。法轮等辩才等。大慈悲等。不可
思议解脱自在悉同等者。明无尽行海。是三世十方
佛所同行。是究竟道。更无成佛不成佛之见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纂要卷下(终)
* No. 226-A
刻华严合论纂要后序
余始阅华严普贤三昧。大疑且骇。至梵行品。知一切
法即心自性处。不觉心动。它日读李长者传。言有合
论四十卷。虽未获睹。寔私庆焉。传曰。长者讳通玄。唐
宗室也。美须髯。朗眉目。丹唇紫𦘺。冠桦皮。衣麻长裙。
博袖散腰。徒跣。以开元七年。至太原盂县。有高仙奴
者。异之馆之斋中。每旦唯食枣十颗柏叶饼一枚。沉
静冲逸。未尝接人。事踰三年。迁马氏古佛堂侧。筑土
而行尽未来劫犹不能知一毛孔中刹海次第。刹海
藏。刹海差别。刹海普入。及刹海成坏等所有边际。乃
至佛海菩萨众海所有边际。皆不能知者。普贤广大
无尽行境界法如是也。当是之时善财得普贤诸行
愿海。与普贤等。与诸佛等。一身充满一切世界。刹等。
行等。正觉等。神通等。法轮等辩才等。大慈悲等。不可
思议解脱自在悉同等者。明无尽行海。是三世十方
佛所同行。是究竟道。更无成佛不成佛之见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纂要卷下(终)
* No. 226-A
刻华严合论纂要后序
余始阅华严普贤三昧。大疑且骇。至梵行品。知一切
法即心自性处。不觉心动。它日读李长者传。言有合
论四十卷。虽未获睹。寔私庆焉。传曰。长者讳通玄。唐
宗室也。美须髯。朗眉目。丹唇紫𦘺。冠桦皮。衣麻长裙。
博袖散腰。徒跣。以开元七年。至太原盂县。有高仙奴
者。异之馆之斋中。每旦唯食枣十颗柏叶饼一枚。沉
静冲逸。未尝接人。事踰三年。迁马氏古佛堂侧。筑土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7c 页
室以居。日常危坐。又十年。忽囊负经书以行。行二十
里。偶一虎当途驯伏。长者抚之曰。吾将著论释华严
经。能为择栖止处否。爰以经囊负其背而随之。至神福
山原下土龛前蹲驻。因取囊寘龛中。虎妥尾而去。其
龛莹洁。广六七肘。圆转上下称之。殆天设也。长者援
毫。心冥佛慧。夜辄口出白光。以代灯烛。于时忽有二
女子。容华绝丽。皆以白巾蒙首。日为长者汲泉炷香。
奉纸墨。每于卯辰间。具净馔。置长者前。斋讫。彻器引
去。莫测所之。凡五载。论毕。遂灭迹不见。开元二十八
年。长者年九十五。一日出谓里人曰。汝等好住。吾将
归矣。遂返。是晚烟云凝布。岩谷震荡。有二白鹤。翔空
哀唳。其馀飞走悲鸣满山。翌日里人共往候之。则端
坐逝矣。由此观之。长者盖普光会中。乘愿流通人也。
吴兴旧有论板。巳罹灾燬。诸刹印本又皆残缺。搜访
久之。真如寺大宗禅老。向余笑曰。往吾获一部。独见
完好。流虹雨庵。借观十年巳久。今雨庵化去。门人不
以归。我岂迟子耶。余大喜。随偿原费。担负来山中。则
论入经。总一百二十卷。琳琅焕映。甫旬日。而雨庵故
院火。鞠为煨烬矣。于戏法宝住世。巧有神卫。若此于
是洗心潜玩。见长者将一切人本法界无尽藏中不
动智宝。圆彰顿显。𦦨涌光腾。彻于言外。当是时。悲欣
无量。便欲转似人人咸令自见。[(厂@((既-旡)-日+口))*页]联函积几匪堪槜
佩。乃用节其丰词。缩其普义。仿三周文势。釐为三帙。
名曰纂要。如以寻丈之躯。而临咫尺之镜。威仪态度
里。偶一虎当途驯伏。长者抚之曰。吾将著论释华严
经。能为择栖止处否。爰以经囊负其背而随之。至神福
山原下土龛前蹲驻。因取囊寘龛中。虎妥尾而去。其
龛莹洁。广六七肘。圆转上下称之。殆天设也。长者援
毫。心冥佛慧。夜辄口出白光。以代灯烛。于时忽有二
女子。容华绝丽。皆以白巾蒙首。日为长者汲泉炷香。
奉纸墨。每于卯辰间。具净馔。置长者前。斋讫。彻器引
去。莫测所之。凡五载。论毕。遂灭迹不见。开元二十八
年。长者年九十五。一日出谓里人曰。汝等好住。吾将
归矣。遂返。是晚烟云凝布。岩谷震荡。有二白鹤。翔空
哀唳。其馀飞走悲鸣满山。翌日里人共往候之。则端
坐逝矣。由此观之。长者盖普光会中。乘愿流通人也。
吴兴旧有论板。巳罹灾燬。诸刹印本又皆残缺。搜访
久之。真如寺大宗禅老。向余笑曰。往吾获一部。独见
完好。流虹雨庵。借观十年巳久。今雨庵化去。门人不
以归。我岂迟子耶。余大喜。随偿原费。担负来山中。则
论入经。总一百二十卷。琳琅焕映。甫旬日。而雨庵故
院火。鞠为煨烬矣。于戏法宝住世。巧有神卫。若此于
是洗心潜玩。见长者将一切人本法界无尽藏中不
动智宝。圆彰顿显。𦦨涌光腾。彻于言外。当是时。悲欣
无量。便欲转似人人咸令自见。[(厂@((既-旡)-日+口))*页]联函积几匪堪槜
佩。乃用节其丰词。缩其普义。仿三周文势。釐为三帙。
名曰纂要。如以寻丈之躯。而临咫尺之镜。威仪态度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第 48a 页
亦仅可观。然未缘入梓。藏之箧笥。垂三十年。文选大
夫五台陆公。道叶宗乘。志深弘护。昨以太常乡还。言
及斯纂。适符大心。遂捐净金。偈成胜举。长者于公。所
谓千载而下旦暮之遇也。昔普庵肃禅师。因览论序。
达本情亡。知心体合大悟。因言曰。长者乃于经首。痛
下一锤。大地山河等閒俱碎。乃至云。普贤文殊与我
同参。善财童子是甚茄子。余谓。普庵瞻前失后。殊不
知此中字字句句皆是长者击情捣见之金刚杵也。
披文胜士奋不[(厂@((既-旡)-日+口))*页]身。冲锋犯锐。而能别展生涯。则为
深报长者恩矣。
隆庆元年冬十月朔旦
禾郡精严寺前住山释 方泽 撰
* No. 226-B
毗卢法门。展一句为百千万句。亦未为广。总百千万
句以为一句。亦未为略。吾友无参有作广作略之能。
顾皆不用。独取枣柏大士四十卷论文。促为三帙。广
略适中。而义巳备。又况枣柏大士未举笔巳前底肝
胆。尽在其中者。虖有者谓也只是个减文字汉。山僧
却向它道。你未见无参在。
天宁沤室比丘 云东圆理 跋
夫五台陆公。道叶宗乘。志深弘护。昨以太常乡还。言
及斯纂。适符大心。遂捐净金。偈成胜举。长者于公。所
谓千载而下旦暮之遇也。昔普庵肃禅师。因览论序。
达本情亡。知心体合大悟。因言曰。长者乃于经首。痛
下一锤。大地山河等閒俱碎。乃至云。普贤文殊与我
同参。善财童子是甚茄子。余谓。普庵瞻前失后。殊不
知此中字字句句皆是长者击情捣见之金刚杵也。
披文胜士奋不[(厂@((既-旡)-日+口))*页]身。冲锋犯锐。而能别展生涯。则为
深报长者恩矣。
隆庆元年冬十月朔旦
禾郡精严寺前住山释 方泽 撰
* No. 226-B
毗卢法门。展一句为百千万句。亦未为广。总百千万
句以为一句。亦未为略。吾友无参有作广作略之能。
顾皆不用。独取枣柏大士四十卷论文。促为三帙。广
略适中。而义巳备。又况枣柏大士未举笔巳前底肝
胆。尽在其中者。虖有者谓也只是个减文字汉。山僧
却向它道。你未见无参在。
天宁沤室比丘 云东圆理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