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第 601a 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二十九之一 盟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随顺一切众生
回向。」
【第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长行中亦二
先位行后位果初中亦三今初牒名徵起
谓以善根等心顺益故等即平等通于能
所所顺众生无相平等能随顺心智照平
等此从回向受名等即随顺故本业云以
观善恶父母无二一相一合相故名随顺
观一切众生回向名无等字释有等义有
云善恶即怨亲此二平等俱生法身皆名
父母应云善父母者方便般若也恶父母
者无明贪爱也不灭痴爱起于明脱故无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等随顺一切众生
回向。」
【第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长行中亦二
先位行后位果初中亦三今初牒名徵起
谓以善根等心顺益故等即平等通于能
所所顺众生无相平等能随顺心智照平
等此从回向受名等即随顺故本业云以
观善恶父母无二一相一合相故名随顺
观一切众生回向名无等字释有等义有
云善恶即怨亲此二平等俱生法身皆名
父母应云善父母者方便般若也恶父母
者无明贪爱也不灭痴爱起于明脱故无
音释¶ 第 601b 页
二相智契无二名一合相即以无贪等善
根而为其性(应云下正释义般若方便即净名及今经七十九中之意
下当广释恶父母者无明贪爱即楞伽第三经云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
尊说若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业不入无间地狱世尊云何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业不
入无间地狱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
受教佛告大慧五无间业所谓杀父母及害罗汉破坏众僧恶心出佛身血大慧云
何众生母谓爱更受身贪喜俱如缘母喜无明为父入处聚落断二根本名害父母
彼诸使不现如鼠毒发究竟断彼名害罗汉云何破僧谓异相诸阴和合积聚究竟
断彼名为破僧大慧不觉外自共相自心现量七识身以三解脱无漏恶想究竟断
彼七识佛名为恶心出佛身血若男子女人行此无间著名五无间事亦名无间等
偈言贪爱名为母无明以为父觉境识为佛诸使为罗汉阴集名为僧无间次第断
是谓五无间不堕无间狱释曰言如鼠毒发者西方有鼠啮人甚毒毒在身中其疮
虽差忽遇雷声其疮还𤼵使亦如之忽遇境雷则还动𤼵馀可知不灭痴爱下释一
合相义即净名须菩提章二乘之人灭痴得明灭爱则脱今了一性故不灭之体即
明脱知理无二即是契合合无合相方是真合)。】
根而为其性(应云下正释义般若方便即净名及今经七十九中之意
下当广释恶父母者无明贪爱即楞伽第三经云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
尊说若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业不入无间地狱世尊云何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业不
入无间地狱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
受教佛告大慧五无间业所谓杀父母及害罗汉破坏众僧恶心出佛身血大慧云
何众生母谓爱更受身贪喜俱如缘母喜无明为父入处聚落断二根本名害父母
彼诸使不现如鼠毒发究竟断彼名害罗汉云何破僧谓异相诸阴和合积聚究竟
断彼名为破僧大慧不觉外自共相自心现量七识身以三解脱无漏恶想究竟断
彼七识佛名为恶心出佛身血若男子女人行此无间著名五无间事亦名无间等
偈言贪爱名为母无明以为父觉境识为佛诸使为罗汉阴集名为僧无间次第断
是谓五无间不堕无间狱释曰言如鼠毒发者西方有鼠啮人甚毒毒在身中其疮
虽差忽遇雷声其疮还𤼵使亦如之忽遇境雷则还动𤼵馀可知不灭痴爱下释一
合相义即净名须菩提章二乘之人灭痴得明灭爱则脱今了一性故不灭之体即
明脱知理无二即是契合合无合相方是真合)。】
音释¶ 第 602a 页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随所积集一切善根所
谓小善根大善根广善根多善根无量善根
种种善根微尘数善根阿僧祇善根无边际
善根不可思善根不可量善根。」
【第二佛子下依徵广释中二先明回向后
佛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回向之时下
辨所成益初中亦二先辨所回善根后佛
子菩萨摩诃萨以净志下摄将回向前中
复二先正修善根后佛子菩萨摩诃萨于
此善下因修成德亦可初是行体后明行
用前中有三十一句分为三段初十一句
明善根分齐次十善所依缘后十善根体
性然其前十一一遍从中十中十一一能
生后十后十一一容具前十前十一一该
后二十思之自显(然其前十下料拣言前十一一遍从中十者从
音释¶ 第 602b 页
佛境生小等从法境生小等从馀八亦然二中十一一能生后十者从一佛境能生
檀等十度从法生十度馀八亦然三后十一一容具前十者谓布施等有小有大或
一或二或三或四或具足十不必皆具故云容具戒等九度于前十亦然四前十一
一该后二十者谓从佛境起小施或从佛境起大施等或于佛境起小戒或从佛境
起大戒等理即昭然云思之自显)今初十一句即增数十
也于中初三约分量如小心施名为小善
为菩提施名之为大为利他施名之为广
馀之九度例此可知又从佛境所生之施
有此小等从九境生亦有小等如施既尔
馀九亦然此三既尔下八例知次三约类
谓有多色类乃至无量种种不同未至无
量但可名多三五相望亦名种种馀五约
数明多于中后二亦显甚深难思傍无分
量。】
「佛境界善根法境界善根僧境界善根善知
檀等十度从法生十度馀八亦然三后十一一容具前十者谓布施等有小有大或
一或二或三或四或具足十不必皆具故云容具戒等九度于前十亦然四前十一
一该后二十者谓从佛境起小施或从佛境起大施等或于佛境起小戒或从佛境
起大戒等理即昭然云思之自显)今初十一句即增数十
也于中初三约分量如小心施名为小善
为菩提施名之为大为利他施名之为广
馀之九度例此可知又从佛境所生之施
有此小等从九境生亦有小等如施既尔
馀九亦然此三既尔下八例知次三约类
谓有多色类乃至无量种种不同未至无
量但可名多三五相望亦名种种馀五约
数明多于中后二亦显甚深难思傍无分
量。】
「佛境界善根法境界善根僧境界善根善知
音释¶ 第 603a 页
识境界善根一切众生境界善根方便善巧
境界善根修诸善心境界善根内境界善根
外境界善根无边助道法境界善根。」
【二佛境下中十句内前五为缘境前四智
境后一悲境后五造修境初一能修智次
一能修心次二所观境后一所修法因睹
此法能起十度等。】
「勤修一切舍善根立胜志究竟持净戒善根
一切舍无不受堪忍善根常精进心无退善
根以大方便入无量三昧善根以智慧善观
察善根知一切众生心行差别善根集无边
功德善根勤修习菩萨业行善根普覆育一
切世间善根。」
【三勤修下后十中前七可知八愿心积德
九念力习行辨力说法以为业行十由智
境界善根修诸善心境界善根内境界善根
外境界善根无边助道法境界善根。」
【二佛境下中十句内前五为缘境前四智
境后一悲境后五造修境初一能修智次
一能修心次二所观境后一所修法因睹
此法能起十度等。】
「勤修一切舍善根立胜志究竟持净戒善根
一切舍无不受堪忍善根常精进心无退善
根以大方便入无量三昧善根以智慧善观
察善根知一切众生心行差别善根集无边
功德善根勤修习菩萨业行善根普覆育一
切世间善根。」
【三勤修下后十中前七可知八愿心积德
九念力习行辨力说法以为业行十由智
音释¶ 第 603b 页
自在故能覆育。】
「佛子菩萨摩诃萨于此善根修行安住趣入
摄受积集办具悟解心净开示发起时。」
【二因修成德中二先牒已修后显成德初
有十句初总馀别一住作意二加行趣入
三摄行属已四渐集成多五假缘资助六
照其事理七惑障不生此上自修后二转
教八开显指示九劝如说行随修一善则
有斯十。】
「得堪忍心闭恶趣门善摄诸根威仪具足远
离颠倒正行圆满堪为一切诸佛法器能作
众生福德良田为佛所念长佛善根住诸佛
愿行诸佛业心得自在等三世佛趣佛道场
入如来力具佛色相超诸世间不乐生天不
贫富乐不著诸行一切善根悉以回向。」
「佛子菩萨摩诃萨于此善根修行安住趣入
摄受积集办具悟解心净开示发起时。」
【二因修成德中二先牒已修后显成德初
有十句初总馀别一住作意二加行趣入
三摄行属已四渐集成多五假缘资助六
照其事理七惑障不生此上自修后二转
教八开显指示九劝如说行随修一善则
有斯十。】
「得堪忍心闭恶趣门善摄诸根威仪具足远
离颠倒正行圆满堪为一切诸佛法器能作
众生福德良田为佛所念长佛善根住诸佛
愿行诸佛业心得自在等三世佛趣佛道场
入如来力具佛色相超诸世间不乐生天不
贫富乐不著诸行一切善根悉以回向。」
音释¶ 第 604a 页
【后得堪忍下正显成德文分为二初成自
利德后为诸众生下成利他德前中十对
皆含因果一得忍息恶二摄根具戒三离
倒行正四上受下资五佛护善增六住愿
起业七心等诸佛行诣道场八内入佛力
外相超世九不乐当报不贪现乐十不著
诸行而修回向此虽有回向之言意取所
回之善十中前八成德后二离过九离凡
十离小。】
「为诸众生功德之藏住究竟道普覆一切于
虚妄道中拔出众生令其安住一切善法遍
诸境界无断无尽开一切智菩提之门建立
智幢严净大道普能示现一切世间令除垢
染心善调伏生如来家净佛种性功德具足
作大福田为世所依安立众生咸令清净常
音释¶ 第 604b 页
勤修习一切善根。」
【后利他中先总明悲智双运为究竟道于
虚妄下别显文并易知常勤修下一句总
结。】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净志愿菩提心力修诸
善根时作是念言此诸善根是菩提心之所
积集是菩提心之所思惟是菩提心之所发
起是菩提心之所志乐是菩提心之所增益
皆为怜悯一切众生皆为趣求一切种智皆
为成就如来十力作是念时善根增进永不
退转。」
【第二摄将回向中二初念修善根本因法
应回向后佛子下正将回向今初先经叙
念时次此诸下正陈所念初之五句总显
诸善由菩提心多闻积集思惟义理发起
【后利他中先总明悲智双运为究竟道于
虚妄下别显文并易知常勤修下一句总
结。】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净志愿菩提心力修诸
善根时作是念言此诸善根是菩提心之所
积集是菩提心之所思惟是菩提心之所发
起是菩提心之所志乐是菩提心之所增益
皆为怜悯一切众生皆为趣求一切种智皆
为成就如来十力作是念时善根增进永不
退转。」
【第二摄将回向中二初念修善根本因法
应回向后佛子下正将回向今初先经叙
念时次此诸下正陈所念初之五句总显
诸善由菩提心多闻积集思惟义理发起
音释¶ 第 605a 页
修行志乐无厌唯深唯广皆为下三句显
菩提心三回向义种智證于实际即是菩
提三心回向三处也后作是下结。】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愿我以此善根
果报尽未来劫修菩萨行悉以惠施一切众
生悉以回向一切众生普遍无馀。」
【第二正将回向中文为三别初向众生及
向菩提二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
不著业下明向实际三佛子菩萨摩诃萨
以此善根普施世间下总结三种回向今
初分二初回已修善愿成资具以施众生
二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所集善根于念念
下复回此施愿令众生具足财法今初亦
二先总显要期二愿令下别彰施行今初
所以偏愿成施行者一则自具行缘故云
菩提心三回向义种智證于实际即是菩
提三心回向三处也后作是下结。】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愿我以此善根
果报尽未来劫修菩萨行悉以惠施一切众
生悉以回向一切众生普遍无馀。」
【第二正将回向中文为三别初向众生及
向菩提二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
不著业下明向实际三佛子菩萨摩诃萨
以此善根普施世间下总结三种回向今
初分二初回已修善愿成资具以施众生
二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所集善根于念念
下复回此施愿令众生具足财法今初亦
二先总显要期二愿令下别彰施行今初
所以偏愿成施行者一则自具行缘故云
音释¶ 第 605b 页
修菩萨行二则众生现益故云惠施一切
三则檀为行首举一例馀四则此一施行
具一切行。】
「愿令阿僧祇世界珍宝充满阿僧祇世界衣
服充满阿僧祇世界妙香充满阿僧祇世界
庄严具充满阿僧祇世界无量摩尼宝充满
阿僧祇世界妙华充满阿僧祇世界上味充
满阿僧祇世界财货充满阿僧祇世界床座
充满盖以宝帐敷以妙衣阿僧祇世界种种
庄严宝冠充满。」
【二别彰中先愿成外施后佛子菩萨摩诃
萨复作是念下愿成内施以情非情而为
内外今初分四一显施广大各僧祇故。】
「假使一人尽未来劫常来求索以此等物而
惠施之未曾厌倦而有休息如于一人于一
三则檀为行首举一例馀四则此一施行
具一切行。】
「愿令阿僧祇世界珍宝充满阿僧祇世界衣
服充满阿僧祇世界妙香充满阿僧祇世界
庄严具充满阿僧祇世界无量摩尼宝充满
阿僧祇世界妙华充满阿僧祇世界上味充
满阿僧祇世界财货充满阿僧祇世界床座
充满盖以宝帐敷以妙衣阿僧祇世界种种
庄严宝冠充满。」
【二别彰中先愿成外施后佛子菩萨摩诃
萨复作是念下愿成内施以情非情而为
内外今初分四一显施广大各僧祇故。】
「假使一人尽未来劫常来求索以此等物而
惠施之未曾厌倦而有休息如于一人于一
音释¶ 第 606a 页
切众生悉亦如是。」
【二假使下辨施无限长时多田随求无厌
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施时无虚伪心无希
望心无名誉心无中悔心无热恼心但发专
求一切智道心一切悉舍心哀悯众生心教
化成熟心皆令安住一切智智心。」
【三佛子下明施殊胜离过顺理故文有十
句前五离过追悔不已则生热恼后五顺
理前二大智后三大悲。】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尽未
来劫常行惠施住一切智智心。」
【四又佛子结成二行谓由回向行以成施
行。】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我为一众生故
【二假使下辨施无限长时多田随求无厌
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施时无虚伪心无希
望心无名誉心无中悔心无热恼心但发专
求一切智道心一切悉舍心哀悯众生心教
化成熟心皆令安住一切智智心。」
【三佛子下明施殊胜离过顺理故文有十
句前五离过追悔不已则生热恼后五顺
理前二大智后三大悲。】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尽未
来劫常行惠施住一切智智心。」
【四又佛子结成二行谓由回向行以成施
行。】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我为一众生故
音释¶ 第 606b 页
欲令阿僧祇世界宝象充满七支具足性极
调顺上立金幢金网弥覆种种妙宝而为庄
严以用布施愿令阿僧祇世界宝马充满如
龙马王种种众宝庄严之具而严饰之持用
布施愿令阿僧祇世界妓女充满悉能敷奏
种种妙音持用布施愿令阿僧祇世界男女
充满持用布施愿令阿僧祇世界已身充满
发菩提心而用布施愿令阿僧祇世界已头
充满起不放逸心而用布施愿令阿僧祇世
界已眼充满而用布施愿令阿僧祇世界已
身血肉及以骨髓充满其中心无顾恋持用
布施愿令阿僧祇世界自在王位充满其中
持用布施愿令阿僧祇世界奴仆作使充满
其中持用布施。」
【第二内施文四初对一田显施广大谓一
调顺上立金幢金网弥覆种种妙宝而为庄
严以用布施愿令阿僧祇世界宝马充满如
龙马王种种众宝庄严之具而严饰之持用
布施愿令阿僧祇世界妓女充满悉能敷奏
种种妙音持用布施愿令阿僧祇世界男女
充满持用布施愿令阿僧祇世界已身充满
发菩提心而用布施愿令阿僧祇世界已头
充满起不放逸心而用布施愿令阿僧祇世
界已眼充满而用布施愿令阿僧祇世界已
身血肉及以骨髓充满其中心无顾恋持用
布施愿令阿僧祇世界自在王位充满其中
持用布施愿令阿僧祇世界奴仆作使充满
其中持用布施。」
【第二内施文四初对一田显施广大谓一
音释¶ 第 607a 页
众生即施多事各僧祇故。】
「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种种诸物尽未来劫
安住广大一切施心施一众生如一众生尽
众生界一切众生皆如是施。」
【二菩萨下以一例馀彰施无限先举人例
人。】
「佛子菩萨摩诃萨于一世界尽未来劫修菩
萨行以是等物施一众生如是给施一切众
生皆令满足如于一世界于尽虚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中悉亦如是大悲普覆终无间息
普加哀悯随其所须供给供养不令施行遇
缘而息乃至不于一弹指顷生疲倦心。」
【佛子下举处例处总[(冰-水+〡)*ㄆ]其义有六无限一
物二时三心四田五施六处三大悲下结
成所作该六无限一处遍法界故普覆二
「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种种诸物尽未来劫
安住广大一切施心施一众生如一众生尽
众生界一切众生皆如是施。」
【二菩萨下以一例馀彰施无限先举人例
人。】
「佛子菩萨摩诃萨于一世界尽未来劫修菩
萨行以是等物施一众生如是给施一切众
生皆令满足如于一世界于尽虚空遍法界
一切世界中悉亦如是大悲普覆终无间息
普加哀悯随其所须供给供养不令施行遇
缘而息乃至不于一弹指顷生疲倦心。」
【佛子下举处例处总[(冰-水+〡)*ㄆ]其义有六无限一
物二时三心四田五施六处三大悲下结
成所作该六无限一处遍法界故普覆二
音释¶ 第 607b 页
时尽未来故无息三田𥁞生界而加哀四
施随所求而满足五物该种种行不息六
心住大施而无疲。】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施时生于此心所谓
无著心无缚心解脱心大力心甚深心善摄
心无执心无寿者心善调伏心不散乱心不
妄计心具种种宝性心不求果报心了达一
切法心住大回向心善决诸义心令一切众
生住无上智心生大法光明心入一切智智
心。」
【四佛子下显施殊胜离过成德有二十心
初一牒前起后后所谓下正显一十九心
一不染施行二不为施缚三由遮前二故
得解脱四违缘不倾五诣甚深理六无相
善摄上六皆巧便殊胜(上六皆巧便殊胜者通即七种最胜
施随所求而满足五物该种种行不息六
心住大施而无疲。】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施时生于此心所谓
无著心无缚心解脱心大力心甚深心善摄
心无执心无寿者心善调伏心不散乱心不
妄计心具种种宝性心不求果报心了达一
切法心住大回向心善决诸义心令一切众
生住无上智心生大法光明心入一切智智
心。」
【四佛子下显施殊胜离过成德有二十心
初一牒前起后后所谓下正显一十九心
一不染施行二不为施缚三由遮前二故
得解脱四违缘不倾五诣甚深理六无相
善摄上六皆巧便殊胜(上六皆巧便殊胜者通即七种最胜
音释¶ 第 608a 页
成波罗蜜初会巳具然最胜亦名殊胜前虽已释为对经文须知总意言巧便殊胜
者彼当第五云要无相智所摄故故上六句皆无相智)次五清净殊
胜初句总总无二执故下四别初句无我
执馀三无法执一不取法相故二了唯心
性故三见性空故(言次五清净最殊胜者彼当第七云谓要不为
二障间杂别中一无法执及了唯心离所知障三见性空无烦恼障)次有三
心即安住殊胜初句为总菩萨种性万行
齐修皆可贵故二心为别无瑕而明故(次有
三心即安住殊胜者彼当第一谓要安住菩萨种性)次有二心即回
向殊胜善决诸义具三回向故(次有二心即殊胜者
回向彼当第六谓要回向无上菩提今言善决诸义具三回向者决智决悲决实际
故)次有一心即意乐殊胜悲悯一切故(次有
一心即意乐殊胜者彼当第三谓要悲悯一切众生)后之二心依止
殊胜依菩提心故初句因后句果(后之二心依止
殊胜者彼当第二谓要依止大菩提心)上显施中广大无限
者彼当第五云要无相智所摄故故上六句皆无相智)次五清净殊
胜初句总总无二执故下四别初句无我
执馀三无法执一不取法相故二了唯心
性故三见性空故(言次五清净最殊胜者彼当第七云谓要不为
二障间杂别中一无法执及了唯心离所知障三见性空无烦恼障)次有三
心即安住殊胜初句为总菩萨种性万行
齐修皆可贵故二心为别无瑕而明故(次有
三心即安住殊胜者彼当第一谓要安住菩萨种性)次有二心即回
向殊胜善决诸义具三回向故(次有二心即殊胜者
回向彼当第六谓要回向无上菩提今言善决诸义具三回向者决智决悲决实际
故)次有一心即意乐殊胜悲悯一切故(次有
一心即意乐殊胜者彼当第三谓要悲悯一切众生)后之二心依止
殊胜依菩提心故初句因后句果(后之二心依止
殊胜者彼当第二谓要依止大菩提心)上显施中广大无限
音释¶ 第 608b 页
即事业殊胜具上七胜檀度行成(上显施中即事
业殊胜者彼当第四谓要具行一切事业具上七下结成前义故唯识云要七最胜
之所摄受方可建立波罗蜜多以上释经文同符契)。】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所集善根于念念中如
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财宝丰足无所乏
少愿一切众生成就无尽大功德藏愿一切
众生具足一切安隐快乐愿一切众生增长
菩萨摩诃萨业愿一切众生成满无量第一
胜法愿一切众生得不退转一切智乘愿一
切众生普见十方一切诸佛愿一切众生永
离世间诸惑尘垢愿一切众生皆得清净平
等之心愿一切众生离诸难处得一切智。」
【第二𢌞上施行愿令众生具足财法中文
分为三第一慈悲𢌞向二又劝众生下劝
物𢌞向三又以诸善如是𢌞向下究竟𢌞
业殊胜者彼当第四谓要具行一切事业具上七下结成前义故唯识云要七最胜
之所摄受方可建立波罗蜜多以上释经文同符契)。】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所集善根于念念中如
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财宝丰足无所乏
少愿一切众生成就无尽大功德藏愿一切
众生具足一切安隐快乐愿一切众生增长
菩萨摩诃萨业愿一切众生成满无量第一
胜法愿一切众生得不退转一切智乘愿一
切众生普见十方一切诸佛愿一切众生永
离世间诸惑尘垢愿一切众生皆得清净平
等之心愿一切众生离诸难处得一切智。」
【第二𢌞上施行愿令众生具足财法中文
分为三第一慈悲𢌞向二又劝众生下劝
物𢌞向三又以诸善如是𢌞向下究竟𢌞
音释¶ 第 609a 页
向今初分三初正明𢌞向二佛子菩萨摩
诃萨如是𢌞向时发欢喜心下明𢌞向所
为三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悲悯下结其
成益今初先总标后所谓下别显十愿初
一丰财以财施故馀皆具法积善本故文
意总显。】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𢌞向时发欢喜心。」
【第二𢌞向所为中二先牒前起后。】
「为令一切众生得利益安乐故为令一切众
生得平等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能舍心故
为令一切众生住一切施心故为令一切众
生住欢喜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永离贫
穷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一切财宝施心
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无数财宝施心故为令
一切众生住普施无量施一切施心故为令
诃萨如是𢌞向时发欢喜心下明𢌞向所
为三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悲悯下结其
成益今初先总标后所谓下别显十愿初
一丰财以财施故馀皆具法积善本故文
意总显。】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𢌞向时发欢喜心。」
【第二𢌞向所为中二先牒前起后。】
「为令一切众生得利益安乐故为令一切众
生得平等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能舍心故
为令一切众生住一切施心故为令一切众
生住欢喜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永离贫
穷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一切财宝施心
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无数财宝施心故为令
一切众生住普施无量施一切施心故为令
音释¶ 第 609b 页
一切众生住尽未来劫无断施心故为令一
切众生住一切悉舍无悔无恼施心故为令
一切众生住悉舍一切资生之物施心故为
令一切众生住随顺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
住摄取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广大施心
故为令一切众生住舍无量庄严具供养施
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无著施心故为令一
切众生住平等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如
金刚极大力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如日
光明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摄如来智施
心故。」
【后为令下随义别显总有一百一十句文
分为二前七十二句令成行布修因至果
后三十八句令成圆融因圆果满此二无
碍为𢌞向意亦是前自分后胜进前中六
切众生住一切悉舍无悔无恼施心故为令
一切众生住悉舍一切资生之物施心故为
令一切众生住随顺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
住摄取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广大施心
故为令一切众生住舍无量庄严具供养施
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无著施心故为令一
切众生住平等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如
金刚极大力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如日
光明施心故为令一切众生住摄如来智施
心故。」
【后为令下随义别显总有一百一十句文
分为二前七十二句令成行布修因至果
后三十八句令成圆融因圆果满此二无
碍为𢌞向意亦是前自分后胜进前中六
音释¶ 第 610a 页
初二十一句为令修善趣贤首位之行然
纯明施行末云摄如来智施行者照三轮
空离诸分别同菩提故(善趣贤首位之行者圆融十信位也)。】
「为令一切众生善根眷属具足故为令一切
众生善根智慧常现在前故为令一切众生
得不可坏净心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
最胜清净善根故为令一切众生于烦恼睡
眠中得觉悟故为令一切众生灭除一切诸
疑惑故为令一切众生得平等智慧净功德
故为令一切众生功德圆满无能坏者故为
令一切众生具足清净不动三昧故为令一
切众生住不可坏一切智智故。」
【二为令一切善根下十句成种性位中修
行(种性即十住)。】
「为令一切众生成满菩萨无量清净神通行
纯明施行末云摄如来智施行者照三轮
空离诸分别同菩提故(善趣贤首位之行者圆融十信位也)。】
「为令一切众生善根眷属具足故为令一切
众生善根智慧常现在前故为令一切众生
得不可坏净心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
最胜清净善根故为令一切众生于烦恼睡
眠中得觉悟故为令一切众生灭除一切诸
疑惑故为令一切众生得平等智慧净功德
故为令一切众生功德圆满无能坏者故为
令一切众生具足清净不动三昧故为令一
切众生住不可坏一切智智故。」
【二为令一切善根下十句成种性位中修
行(种性即十住)。】
「为令一切众生成满菩萨无量清净神通行
音释¶ 第 610b 页
故为令一切众生修集无著善根故为令一
切众生念去来今一切诸佛心清净故为令
一切众生出生清净胜善根故为令一切众
生灭除一切魔所作业障道法故为令一切
众生具足无碍清净平等功德法故为令一
切众生以广大心常念诸佛无懈废故为令
一切众生常近诸佛勤供养故为令一切众
生广开一切诸善根门普能圆满白净法故
为令一切众生无量心广大心最胜心悉清
净故。」
【三有十句令成解行位中修行第十云无
量者四等也(解行虽通三贤今正取行向二位故故解行𤼵心在于十
行方𤼵回向心故)。】
「为令一切众生成就清净等施心故为令一
切众生奉持诸佛尸波罗蜜等清净故为令
切众生念去来今一切诸佛心清净故为令
一切众生出生清净胜善根故为令一切众
生灭除一切魔所作业障道法故为令一切
众生具足无碍清净平等功德法故为令一
切众生以广大心常念诸佛无懈废故为令
一切众生常近诸佛勤供养故为令一切众
生广开一切诸善根门普能圆满白净法故
为令一切众生无量心广大心最胜心悉清
净故。」
【三有十句令成解行位中修行第十云无
量者四等也(解行虽通三贤今正取行向二位故故解行𤼵心在于十
行方𤼵回向心故)。】
「为令一切众生成就清净等施心故为令一
切众生奉持诸佛尸波罗蜜等清净故为令
音释¶ 第 611a 页
一切众生得大堪忍波罗蜜故为令一切众
生住精进波罗蜜常无懈故为令一切众生
住无量定能起种种神通智故为令一切众
生得知一切法无体性般若波罗蜜故为令
一切众生圆满无边净法界故为令一切众
生成满一切神通清净善根故为令一切众
生住平等行积集善法悉圆满故为令一切
众生善入一切诸佛境界悉周遍故。」
【四从成就清净等施心下令成十地位中
修十度行七云满无边净法界此通事理
故曰无边是方便度也八成满神通即是
大愿九住平等方可名力十入佛境是谓
智圆。】
「为令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普清净故为令一
切众生善业果报普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
生住精进波罗蜜常无懈故为令一切众生
住无量定能起种种神通智故为令一切众
生得知一切法无体性般若波罗蜜故为令
一切众生圆满无边净法界故为令一切众
生成满一切神通清净善根故为令一切众
生住平等行积集善法悉圆满故为令一切
众生善入一切诸佛境界悉周遍故。」
【四从成就清净等施心下令成十地位中
修十度行七云满无边净法界此通事理
故曰无边是方便度也八成满神通即是
大愿九住平等方可名力十入佛境是谓
智圆。】
「为令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普清净故为令一
切众生善业果报普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
音释¶ 第 611b 页
了达诸法普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了达实
义普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修诸胜行普清
净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一切菩萨大愿普
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證得一切功德智慧
普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一切同体善
根𢌞向出生一切智乘普圆满故为令一切
众生严净一切诸佛国土普圆满故为令一
切众生见一切佛而无所著普圆满故。」
【五有十句令成等觉位中修行故皆有普
言。】
「为令一切众生具诸相好功德庄严普圆满
故为令一切众生得六十种音声发言诚谛
皆可信受百千种法而以庄严如来无碍功
德妙音悉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十力
庄严无碍平等心故为令一切众生得一切
义普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修诸胜行普清
净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一切菩萨大愿普
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證得一切功德智慧
普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一切同体善
根𢌞向出生一切智乘普圆满故为令一切
众生严净一切诸佛国土普圆满故为令一
切众生见一切佛而无所著普圆满故。」
【五有十句令成等觉位中修行故皆有普
言。】
「为令一切众生具诸相好功德庄严普圆满
故为令一切众生得六十种音声发言诚谛
皆可信受百千种法而以庄严如来无碍功
德妙音悉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十力
庄严无碍平等心故为令一切众生得一切
音释¶ 第 612a 页
佛无尽法明一切辩才普圆满故为令一切
众生得无上无畏人中之雄师子吼故为令
一切众生得一切智转不退转无尽法轮故
为令一切众生了一切法开示演说普圆满
故为令一切众生以时修习清净善法普圆
满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导师无上法宝等
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于一庄严无量庄严
大庄严诸佛庄严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
等入三世所有境界悉周遍故。」
【六从具诸相好下有十一句令成佛果位
中行言六十种音者第十回向有而不具
至文当知密迹力士经第二具说庄严论
亦引此经而云百千种法而以庄严者不
思议法品云如来具足六十种音声一一
音有五百分一一分有无量百千清净之
众生得无上无畏人中之雄师子吼故为令
一切众生得一切智转不退转无尽法轮故
为令一切众生了一切法开示演说普圆满
故为令一切众生以时修习清净善法普圆
满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导师无上法宝等
清净故为令一切众生于一庄严无量庄严
大庄严诸佛庄严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
等入三世所有境界悉周遍故。」
【六从具诸相好下有十一句令成佛果位
中行言六十种音者第十回向有而不具
至文当知密迹力士经第二具说庄严论
亦引此经而云百千种法而以庄严者不
思议法品云如来具足六十种音声一一
音有五百分一一分有无量百千清净之
音释¶ 第 612b 页
音以为严好即其事也复有处说六十四
音以声有八转谓体业具为从属于呼是
八转声各具八德所谓调和声柔软声谛
了声易解声无错谬声无雌小声广大声
深远声八八则有六十四种(密迹力士经者亦至第十
𢌞向明之庄严论亦引此经者论当第六偈云菩萨自成就如前义应知声有六十
种是说如来事长行释中具引佛秘密经佛秘密经即密迹经耳并至下明复有处
说者瑜伽等说八转者疏文但举唐言之名今兼显梵音西域国法若欲寻读内外
典籍要解声论此八转声方知文义分齐一补卢沙此是直指陈声如人斫𣗳指说
其人即今体声二补卢衫是所作业声如所作斫𣗳故云业也三补卢崽拿是能作
具声如由斧斫故云具也四补卢沙耶是所为声如为人斫故云为也五补卢沙䫂
(丁可反)是所从声如因人造舍等故云从也从即所因故六补卢杀婆是所属声如奴
属主故云属也七补卢锻(所戒反)是所于声如客依主故云于也于即依义瑜伽第二
名上七种为七例句以是起解大例故唯有梵语声论八转更加醯补卢沙是呼召
之声故云呼也然此八声各有三种一男声二女声三非男非女声此上且约男声
音以声有八转谓体业具为从属于呼是
八转声各具八德所谓调和声柔软声谛
了声易解声无错谬声无雌小声广大声
深远声八八则有六十四种(密迹力士经者亦至第十
𢌞向明之庄严论亦引此经者论当第六偈云菩萨自成就如前义应知声有六十
种是说如来事长行释中具引佛秘密经佛秘密经即密迹经耳并至下明复有处
说者瑜伽等说八转者疏文但举唐言之名今兼显梵音西域国法若欲寻读内外
典籍要解声论此八转声方知文义分齐一补卢沙此是直指陈声如人斫𣗳指说
其人即今体声二补卢衫是所作业声如所作斫𣗳故云业也三补卢崽拿是能作
具声如由斧斫故云具也四补卢沙耶是所为声如为人斫故云为也五补卢沙䫂
(丁可反)是所从声如因人造舍等故云从也从即所因故六补卢杀婆是所属声如奴
属主故云属也七补卢锻(所戒反)是所于声如客依主故云于也于即依义瑜伽第二
名上七种为七例句以是起解大例故唯有梵语声论八转更加醯补卢沙是呼召
之声故云呼也然此八声各有三种一男声二女声三非男非女声此上且约男声
音释¶ 第 613a 页
说之以梵名丈夫为卢沙也是八转声者即八梵音贤首品巳明今当重说一调和
者谓大小得中故二柔软者言无粗矿故三谛了者亦云最好如迦陵频伽等故四
易解者亦云易了言辞辩了故五无错谬者亦云不误言无错误故六无雌小者亦
云不女其声雄朗故七广大者亦云尊慧言无战惧故八深远者脐轮发生故如来
具此八八之音)四云无尽法明者第八地云如来
法明有无量转等第十云一庄严者无二
相故以一庄严严一切故无量庄严者众
多差别故大庄严者称法界故若依若正
皆具此严。】
「为令一切众生悉能往诣一切佛刹听受正
法无不遍故为令一切众生智慧利益为世
所宗与佛等故为令一切众生以一切智知
一切法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行不动业
得无碍果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所有诸
根咸得神通能知一切众生根故为令一切
者谓大小得中故二柔软者言无粗矿故三谛了者亦云最好如迦陵频伽等故四
易解者亦云易了言辞辩了故五无错谬者亦云不误言无错误故六无雌小者亦
云不女其声雄朗故七广大者亦云尊慧言无战惧故八深远者脐轮发生故如来
具此八八之音)四云无尽法明者第八地云如来
法明有无量转等第十云一庄严者无二
相故以一庄严严一切故无量庄严者众
多差别故大庄严者称法界故若依若正
皆具此严。】
「为令一切众生悉能往诣一切佛刹听受正
法无不遍故为令一切众生智慧利益为世
所宗与佛等故为令一切众生以一切智知
一切法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行不动业
得无碍果普圆满故为令一切众生所有诸
根咸得神通能知一切众生根故为令一切
音释¶ 第 613b 页
众生得无差别平等智慧于一相法普清净
故为令一切众生与理无违一切善根悉具
足故为令一切众生于一切菩萨自在神通
悉明达故为令一切众生得一切佛无尽功
德若福若智悉平等故为令一切众生发菩
提心解一切法平等一相无遗缺故。」
【第二悉能往诣下三十八句明圆融行因
圆果满明位位中有佛义故若将此下属
前佛果则令果中有修菩萨行遇善知识
便违正理文分为四初十句令众生于种
性位因行圆满四云行不动业得无碍果
者毁誉不动则触境无碍有云其因有四
一就机法施二无障碍愿三悲心亡已为
物受生四修法性镕融行感三业皆无功
用尽众生界同时普应无所障碍(若将此下属前
故为令一切众生与理无违一切善根悉具
足故为令一切众生于一切菩萨自在神通
悉明达故为令一切众生得一切佛无尽功
德若福若智悉平等故为令一切众生发菩
提心解一切法平等一相无遗缺故。」
【第二悉能往诣下三十八句明圆融行因
圆果满明位位中有佛义故若将此下属
前佛果则令果中有修菩萨行遇善知识
便违正理文分为四初十句令众生于种
性位因行圆满四云行不动业得无碍果
者毁誉不动则触境无碍有云其因有四
一就机法施二无障碍愿三悲心亡已为
物受生四修法性镕融行感三业皆无功
用尽众生界同时普应无所障碍(若将此下属前
音释¶ 第 614a 页
佛果下会异释即刊定记释二段皆属于佛果故今明修菩萨行及近善友非属佛
耳)。】
「为令一切众生了达正法为世最上福德田
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平等清净大悲为诸
施者大力田故为令一切众生坚固第一无
能沮坏故为令一切众生见必蒙益无能摧
伏故为令一切众生成满最胜平等心故为
令一切众生善能了达一切诸法得大无畏
故为令一切众生放一光明普照十方一切
世界故为令一切众生普修一切菩萨精进
行无懈退故为令一切众生以一行愿普满
一切诸行愿故为令一切众生以一妙音普
使闻者皆得解故。」
【二从了达正法下十句令解行位中因圆
果满二云大力田者谓于其中种少善根
耳)。】
「为令一切众生了达正法为世最上福德田
故为令一切众生成就平等清净大悲为诸
施者大力田故为令一切众生坚固第一无
能沮坏故为令一切众生见必蒙益无能摧
伏故为令一切众生成满最胜平等心故为
令一切众生善能了达一切诸法得大无畏
故为令一切众生放一光明普照十方一切
世界故为令一切众生普修一切菩萨精进
行无懈退故为令一切众生以一行愿普满
一切诸行愿故为令一切众生以一妙音普
使闻者皆得解故。」
【二从了达正法下十句令解行位中因圆
果满二云大力田者谓于其中种少善根
音释¶ 第 614b 页
能坏大惑故三云坚固第一者悲智大愿
无能坏故。】
「为令一切众生悉能具足一切菩萨清净心
故为令一切众生普得值遇诸善知识咸承
事故为令一切众生修菩萨行调伏众生不
休息故为令一切众生以妙辩才具一切音
随机广演无断尽故为令一切众生能以一
心知一切心以一切善根等回向故为令一
切众生常乐积集一切善根安立众生于净
智故为令一切众生得一切智福德智慧清
净身故为令一切众生善知一切众生善根
观察回向普成就故。」
【三从悉能具足一切菩萨清净心下八句
令十地位中因行圆满𣈆经第一名直心
平等即初證真如此约离障故云清净二
无能坏故。】
「为令一切众生悉能具足一切菩萨清净心
故为令一切众生普得值遇诸善知识咸承
事故为令一切众生修菩萨行调伏众生不
休息故为令一切众生以妙辩才具一切音
随机广演无断尽故为令一切众生能以一
心知一切心以一切善根等回向故为令一
切众生常乐积集一切善根安立众生于净
智故为令一切众生得一切智福德智慧清
净身故为令一切众生善知一切众生善根
观察回向普成就故。」
【三从悉能具足一切菩萨清净心下八句
令十地位中因行圆满𣈆经第一名直心
平等即初證真如此约离障故云清净二
音释¶ 第 615a 页
云见善知识生大欢喜正顺初地得见多
佛故云咸事。】
「为令一切众生得一切智成等正觉普圆满
故为令一切众生得具足神通智于一处出
兴一切诸处皆出兴故为令一切众生得普
庄严智严净一众会一切众会皆严净故为
令一切众生于一佛国土普见一切佛国土
故为令一切众生以一切庄严具不可说庄
严具无量庄严具无尽庄严具庄严一切诸
佛国土普周遍故为令一切众生于一切法
悉能决了甚深义故为令一切众生得诸如
来最上第一自在神通故为令一切众生得
非一非异一切功德自在神通故为令一切
众生具足一切平等善根普为诸佛灌其顶
故为令一切众生悉得成满清净智身于诸
佛故云咸事。】
「为令一切众生得一切智成等正觉普圆满
故为令一切众生得具足神通智于一处出
兴一切诸处皆出兴故为令一切众生得普
庄严智严净一众会一切众会皆严净故为
令一切众生于一佛国土普见一切佛国土
故为令一切众生以一切庄严具不可说庄
严具无量庄严具无尽庄严具庄严一切诸
佛国土普周遍故为令一切众生于一切法
悉能决了甚深义故为令一切众生得诸如
来最上第一自在神通故为令一切众生得
非一非异一切功德自在神通故为令一切
众生具足一切平等善根普为诸佛灌其顶
故为令一切众生悉得成满清净智身于诸
音释¶ 第 615b 页
有中最尊胜故。」
【四从令得一切智成等正觉下十句令成
佛果圆满八云非一非异等者即十通中
无体性无作神通以了一切为无为等非
一异故于一切染净自他等境转变自在
相即相作而非一异业用无碍又非一异
应成四句如十忍品说(八云非一者标示也故彼通中广说
非一异义以了一切下出非一异是神通相若一向非一各互相碍不能相作若一
向非异无二可得将何相作以非异故一理融通非一事故得相作等又非一异者
一非一二非异三非非一非非异四非亦一亦异十忍当说)然上诸义
望一一位各有所由恐厌繁文举其大略
耳又行布圆融无碍不可定执。】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悲悯利益安乐一切
众生。」
【第三结其成益中二先结前生后。】
【四从令得一切智成等正觉下十句令成
佛果圆满八云非一非异等者即十通中
无体性无作神通以了一切为无为等非
一异故于一切染净自他等境转变自在
相即相作而非一异业用无碍又非一异
应成四句如十忍品说(八云非一者标示也故彼通中广说
非一异义以了一切下出非一异是神通相若一向非一各互相碍不能相作若一
向非异无二可得将何相作以非异故一理融通非一事故得相作等又非一异者
一非一二非异三非非一非非异四非亦一亦异十忍当说)然上诸义
望一一位各有所由恐厌繁文举其大略
耳又行布圆融无碍不可定执。】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悲悯利益安乐一切
众生。」
【第三结其成益中二先结前生后。】
音释¶ 第 616a 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二十九之一
** 音释
斫
(职略切斩也)。
崽
(所皆切)。
䫂
(丁可切)。
铩
(所戒切)。
矿
(古猛切铜
铁朴石也)。
** 音释
斫
(职略切斩也)。
崽
(所皆切)。
䫂
(丁可切)。
铩
(所戒切)。
矿
(古猛切铜
铁朴石也)。
音释¶ 第 616b 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二十九之二 盟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咸令清净远离悭嫉受胜妙乐具大威德生
大信解永离瞋恚及诸翳浊其心清净质直
柔软无有谄曲迷惑愚痴行出离行坚固不
坏平等之心永无退转白净法力具足成就
无恼无失善巧回向常修正行调伏众生灭
除一切诸不善业修行苦行一切善根。」
【后咸今下别显益相文有十三句显二种
生摄一切德初三句显胜妙生二句为因
一句为果清净者戒受人天身离悭者施
有大财位人天财位即胜妙生有大威德
后之十句显功德生功德生者即决定胜
道有人天中具大财位无信解等非功德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咸令清净远离悭嫉受胜妙乐具大威德生
大信解永离瞋恚及诸翳浊其心清净质直
柔软无有谄曲迷惑愚痴行出离行坚固不
坏平等之心永无退转白净法力具足成就
无恼无失善巧回向常修正行调伏众生灭
除一切诸不善业修行苦行一切善根。」
【后咸今下别显益相文有十三句显二种
生摄一切德初三句显胜妙生二句为因
一句为果清净者戒受人天身离悭者施
有大财位人天财位即胜妙生有大威德
后之十句显功德生功德生者即决定胜
道有人天中具大财位无信解等非功德
音释¶ 第 617a 页
生一生大信解拣异邪小二永离三毒障
翳即痴浊即是贪亦兼馀障故致诸言三
其心下即离毒之德初句为总质直下别
由离瞋故质直柔软由离贪故无有谄曲
由离痴翳故无有迷惑愚痴四修真定慧
为出离道五运同体悲为平等心六入无
漏因为白净法七由离前过不恼众生自
行无失兼能回向八自他兼利九灭除恶
因十修行善本(初之三句者即前十度章中引唯藏释前三为增上
生道感大财体及眷属故其胜妙生即增上生名异义同后三决定胜道)。】
「又劝众生令其修习普为含识具受众苦以
大智眼观诸善根知其悉以智慧为性方便
回向一切众生。」
【第二劝物回向中二先令悲智双行而成
回向。】
翳即痴浊即是贪亦兼馀障故致诸言三
其心下即离毒之德初句为总质直下别
由离瞋故质直柔软由离贪故无有谄曲
由离痴翳故无有迷惑愚痴四修真定慧
为出离道五运同体悲为平等心六入无
漏因为白净法七由离前过不恼众生自
行无失兼能回向八自他兼利九灭除恶
因十修行善本(初之三句者即前十度章中引唯藏释前三为增上
生道感大财体及眷属故其胜妙生即增上生名异义同后三决定胜道)。】
「又劝众生令其修习普为含识具受众苦以
大智眼观诸善根知其悉以智慧为性方便
回向一切众生。」
【第二劝物回向中二先令悲智双行而成
回向。】
音释¶ 第 617b 页
「为令一切众生悉得安住一切清净功德处
故为令一切众生悉能摄受一切善根知诸
功德性及义故为令一切众生普净一切诸
善根故为令一切众生于福田境界中种诸
善法心无悔故为令一切众生普能摄受一
切众生一一皆令趣一切智故为令一切众
生普摄一切所有善根一一皆与平等回向
而相应故。」
【后为令下明回向意意通能所约能菩萨
为此故教约所教其当如是为文有六句
二中性即体性义即所以通于理事。】
「又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究
竟安隐愿一切众生究竟清净愿一切众生
究竟安乐愿一切众生究竟解脱愿一切众
生究竟平等愿一切众生究竟了达愿一切
音释¶ 第 618a 页
众生究竟安住诸白净法愿一切众生得无
碍眼愿一切众生善调其心愿一切众生具
足十力调伏众生。」
【第三又以下究竟回向上来展转回向以
随宜故或通因果世及出世今回向既终
惟愿得成究竟之果安隐者无障恼故安
乐者唯寂灭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不著业不著
报不著身不著物不著刹不著方不著众生
不著无众生不著一切法不著无一切法。」
【第二回向实际中先牒前随相后不著下
正显离相十句五对一已业因果二自已
身财三起行方便四所化众生五所回行
法亦通一切不著一切法者了法空故不
著无一切者空亦空故。】
碍眼愿一切众生善调其心愿一切众生具
足十力调伏众生。」
【第三又以下究竟回向上来展转回向以
随宜故或通因果世及出世今回向既终
惟愿得成究竟之果安隐者无障恼故安
乐者唯寂灭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不著业不著
报不著身不著物不著刹不著方不著众生
不著无众生不著一切法不著无一切法。」
【第二回向实际中先牒前随相后不著下
正显离相十句五对一已业因果二自已
身财三起行方便四所化众生五所回行
法亦通一切不著一切法者了法空故不
著无一切者空亦空故。】
音释¶ 第 618b 页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以此善根普
施世间愿一切众生成满佛智得清净心智
慧明了内心寂静外缘不动增长成就三世
佛种。」
【第三佛子已下总结三种回向近仍前起
谓即上离相不碍随相远结上文普施世
间即向众生愿生成佛即向菩提得清净
心下即向实际成就三世佛种即总结三
种回向之能。】
「佛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回向之时超出
一切无能过者一切世间所有言词悉共称
赞亦不可尽普修一切菩萨诸行悉能往诣
一切佛土普见诸佛无所障碍又能普见一
切世界菩萨所行以善方便为诸众生分别
诸法甚深句义得陀罗尼演说妙法尽未来
音释¶ 第 619a 页
劫无有断绝为众生故念念于不可说不可
说世界犹如影像普现其身供养诸佛念念
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国土悉令周遍修
行严净佛刹智慧而无厌足念念令不可说
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众生清净成就平等
满足于彼一切诸国土中勤修一切诸波罗
蜜摄取众生成就净业得无碍耳于不可说
不可说诸佛世界一一如来所转法轮听闻
受持精勤修习不生一念舍离之心住无所
得无依止无作无著菩萨神通于一刹那一
弹指顷分身普诣不可说诸佛世界与诸菩
萨等同一见。」
【大文第二回向成益即此行所成广大之
德有四佛子即为四段第一佛子成因位
广大德第二佛子果位清净德三会违自
说世界犹如影像普现其身供养诸佛念念
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国土悉令周遍修
行严净佛刹智慧而无厌足念念令不可说
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众生清净成就平等
满足于彼一切诸国土中勤修一切诸波罗
蜜摄取众生成就净业得无碍耳于不可说
不可说诸佛世界一一如来所转法轮听闻
受持精勤修习不生一念舍离之心住无所
得无依止无作无著菩萨神通于一刹那一
弹指顷分身普诣不可说诸佛世界与诸菩
萨等同一见。」
【大文第二回向成益即此行所成广大之
德有四佛子即为四段第一佛子成因位
广大德第二佛子果位清净德三会违自
音释¶ 第 619b 页
在德四相尽平等德前之二段即随相益
后之二段即离相益又初一现成德次一
当成德此二因果一对三是会相德四是
得实德此二会违摄法对今初先牒成益
之时显正修时即成此益后超出下正显
显有十二句初二为总初句显深无能过
故后句显广叹不尽故后十句别摄为五
对初二所行所见对行中初行行后诣刹
所见中初见果后见因二说法深广对事
理善巧故法义甚深总持广包辞辩无断
三为众生下现身严刹对于严刹中先果
后因四念念令下成就摄生对初成就后
于彼下摄取五得无碍下远听速往对初
明远听听必修行后住无得下速往往皆
无得不假静虑故曰无依不起加行故云
后之二段即离相益又初一现成德次一
当成德此二因果一对三是会相德四是
得实德此二会违摄法对今初先牒成益
之时显正修时即成此益后超出下正显
显有十二句初二为总初句显深无能过
故后句显广叹不尽故后十句别摄为五
对初二所行所见对行中初行行后诣刹
所见中初见果后见因二说法深广对事
理善巧故法义甚深总持广包辞辩无断
三为众生下现身严刹对于严刹中先果
后因四念念令下成就摄生对初成就后
于彼下摄取五得无碍下远听速往对初
明远听听必修行后住无得下速往往皆
无得不假静虑故曰无依不起加行故云
音释¶ 第 620a 页
无作不染通境故云无著依此无依故能
刹那顿现等同一见者诣刹虽多道风无
异。】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修习菩萨行时尚能
成满无量不可说不可说清净功德忆念称
赞所不能尽况复得成无上菩提。」
【第二果德清净文分为二一牒现况当谓
结前因德尚尔无尽况当成果德岂可量
耶。】
「一切佛刹平等清净一切众生平等清净一
切身平等清净一切根平等清净一切业果
平等清净一切众会道场平等清净一切圆
满行平等清净一切法方便智平等清净一
切如来诸愿回向平等清净一切诸佛神通
境界平等清净。」
刹那顿现等同一见者诣刹虽多道风无
异。】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修习菩萨行时尚能
成满无量不可说不可说清净功德忆念称
赞所不能尽况复得成无上菩提。」
【第二果德清净文分为二一牒现况当谓
结前因德尚尔无尽况当成果德岂可量
耶。】
「一切佛刹平等清净一切众生平等清净一
切身平等清净一切根平等清净一切业果
平等清净一切众会道场平等清净一切圆
满行平等清净一切法方便智平等清净一
切如来诸愿回向平等清净一切诸佛神通
境界平等清净。」
音释¶ 第 620b 页
【二一切佛刹下悬解当相谓成果之状略
举此十前六果相圆备后四举因显果谓
此果满由因圆故皆言清净者无染不尽
云平等者无理不證染净皆虚故云平等
净符乎理但云清净此上因果德用若非
圆教诸位相摄何容地前得斯无碍。】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得一切功德
清净欢喜法门无量功德圆满庄严。」
【第三会违自在德中二初结前生后此结
有二一近结上果德果德无边上言不尽
故云一切功德清净二通结因果以随相
益竟欲明得随相益即有离相故总结云
得一切功德乃至圆满庄严由此故有不
违等也。】
「如是回向时众生不违一切刹刹不违一切
音释¶ 第 621a 页
众生刹众生不违业业不违刹众生思不违
心心不违思思心不违境界境界不违思心
业不违报报不违业业不违业道业道不违
业。」
【二如是回向时下正显会违之益有十五
对大分为四初十一对法法相望无违次
二对世世无违次一对世法无违后一因
果无违即是总结前中分三初六对事事
无违次法性下二对事理无违三刹平等
下三对理理无违。
今初一依正二业果三王所四心境五业
报二是引业此是满业六正助无违行前
之思方便造业但名为业思之所起身口
意行名为业道以是思之所游履故晋经
名业迹迹即道也此之事事所以无违者
心心不违思思心不违境界境界不违思心
业不违报报不违业业不违业道业道不违
业。」
【二如是回向时下正显会违之益有十五
对大分为四初十一对法法相望无违次
二对世世无违次一对世法无违后一因
果无违即是总结前中分三初六对事事
无违次法性下二对事理无违三刹平等
下三对理理无违。
今初一依正二业果三王所四心境五业
报二是引业此是满业六正助无违行前
之思方便造业但名为业思之所起身口
意行名为业道以是思之所游履故晋经
名业迹迹即道也此之事事所以无违者
音释¶ 第 621b 页
随性融故缘起相由故同一缘起义故亦
由后二段令此无违(六正助无违者即经业道不违业业不违
业道俱舍业品云俱得名尸罗一妙行二业三律仪四唯初表无表名别解脱五业
道六释曰此有六名今此即当第六彼疏释云又此初念亦名业道第六名也本求
戒思今曰究竟依业畅义立业道名谓戒前之思名之为业初念戒体名之为道思
所履故业家之道故名业道故初刹那名别解脱初弃恶故亦得名为别解脱律仪
能防非故亦得名为根本业道畅思起故第二念等不名业道非畅思故名为后起
根本后故今疏全依俱舍论文故不更引古来异释此之事事下出事事无违之因
略出三因一法性融通门二缘起相由门上二即事事无碍义三直语同一缘起通
事通理非无碍义如睹一叶落知天下秋矣亦由后二者后二即事理无违及理理
无违由此故今事事无违谓既同一味事复即理由事即理理融于事故得事事无
碍故无违也)。】
「法性不违相法相不违性法生不违性法性
不违生。」
【次二对理事无违者初对约所相之法论
由后二段令此无违(六正助无违者即经业道不违业业不违
业道俱舍业品云俱得名尸罗一妙行二业三律仪四唯初表无表名别解脱五业
道六释曰此有六名今此即当第六彼疏释云又此初念亦名业道第六名也本求
戒思今曰究竟依业畅义立业道名谓戒前之思名之为业初念戒体名之为道思
所履故业家之道故名业道故初刹那名别解脱初弃恶故亦得名为别解脱律仪
能防非故亦得名为根本业道畅思起故第二念等不名业道非畅思故名为后起
根本后故今疏全依俱舍论文故不更引古来异释此之事事下出事事无违之因
略出三因一法性融通门二缘起相由门上二即事事无碍义三直语同一缘起通
事通理非无碍义如睹一叶落知天下秋矣亦由后二者后二即事理无违及理理
无违由此故今事事无违谓既同一味事复即理由事即理理融于事故得事事无
碍故无违也)。】
「法性不违相法相不违性法生不违性法性
不违生。」
【次二对理事无违者初对约所相之法论
音释¶ 第 622a 页
性相无违后对约能相四相辨性相无违
略举一生耳性不违相者理能成事故相
不违性者事能显理故不动真际建立诸
法故不坏假名说实相故。】
「刹平等不违众生平等众生平等不违刹平
等一切众生平等不违一切法平等一切法
平等不违一切众生平等离欲际平等不违
一切众生安住平等一切众生安住平等不
违离欲际平等。」
【三理理无违三对一依正二人法三能所
證离欲际即所證理众生安住即能證智
智冥于理故二无违。
然上三段无违初后二段唯约异类相望
由后段中以事取理有多平等故中间事
理无违则有二义一自类相望如刹望刹
略举一生耳性不违相者理能成事故相
不违性者事能显理故不动真际建立诸
法故不坏假名说实相故。】
「刹平等不违众生平等众生平等不违刹平
等一切众生平等不违一切法平等一切法
平等不违一切众生平等离欲际平等不违
一切众生安住平等一切众生安住平等不
违离欲际平等。」
【三理理无违三对一依正二人法三能所
證离欲际即所證理众生安住即能證智
智冥于理故二无违。
然上三段无违初后二段唯约异类相望
由后段中以事取理有多平等故中间事
理无违则有二义一自类相望如刹望刹
音释¶ 第 622b 页
平等二异类相望如刹望众生平等平等
即无性之理也(然上三段下重总料拣于中有二一同异类料拣)。
开此则有四句若细论则有五重四句第
一四句者一刹二众生三刹无性理四众
生无性理此四为本第二四者一刹即刹
无性以事不存故二不即以不坏事故三
无性即刹以不守自性故四不即刹以性
不变故第三四者众生与无性亦同刹说
上二四句各初及第三是第二段性相无
违中自类相望各二及四虽非无碍亦不
相违义如上说第四四者一刹无性即众
生无性以无二故二不即以无可即故三
刹即众生以无性是众生刹既无性即众
生故四刹不即众生以不碍两存故此中
初二句是第三段理理无违以无可即亦
即无性之理也(然上三段下重总料拣于中有二一同异类料拣)。
开此则有四句若细论则有五重四句第
一四句者一刹二众生三刹无性理四众
生无性理此四为本第二四者一刹即刹
无性以事不存故二不即以不坏事故三
无性即刹以不守自性故四不即刹以性
不变故第三四者众生与无性亦同刹说
上二四句各初及第三是第二段性相无
违中自类相望各二及四虽非无碍亦不
相违义如上说第四四者一刹无性即众
生无性以无二故二不即以无可即故三
刹即众生以无性是众生刹既无性即众
生故四刹不即众生以不碍两存故此中
初二句是第三段理理无违以无可即亦
音释¶ 第 623a 页
无可违故第三句是第一段事事无违第
四句虽非无碍亦不相违第五四句者一
刹即众生无性二不即三众生即刹无性
四不即此中初及第三句是第二段理事
无违中异类事理相望二四两句虽不坏
性相亦不相违然为门不同有多差别理
实诸句无不融通(二开此则有下句数料拣但就刹众生以成诸
句初根本四句二刹上理事成四句三约众生上理事成四句上二三两四句但是
事理无碍四以刹事对生理为四五以众生事望刹理成四此后二四方成事事无
碍上二等者以事理相望唯就同类即得成故言各二及四虽非无碍亦不相违义
如上说者以二四皆是不即故非无碍亦不相违者由上同一缘起故由不坏之事
不变之性皆同一缘起故此中初二句是理理无违者一刹无性即众生无性二理
同故以无可即亦无可违者释第二句是理理无违义第四句者第四不碍两存故
非无碍而亦同是一缘起故及第五四句中亦不相违皆同前二三四句中亦不相
违此中初及第三句是异类事理相望者以将刹望众生无性众生与刹是异类也)。】
四句虽非无碍亦不相违第五四句者一
刹即众生无性二不即三众生即刹无性
四不即此中初及第三句是第二段理事
无违中异类事理相望二四两句虽不坏
性相亦不相违然为门不同有多差别理
实诸句无不融通(二开此则有下句数料拣但就刹众生以成诸
句初根本四句二刹上理事成四句三约众生上理事成四句上二三两四句但是
事理无碍四以刹事对生理为四五以众生事望刹理成四此后二四方成事事无
碍上二等者以事理相望唯就同类即得成故言各二及四虽非无碍亦不相违义
如上说者以二四皆是不即故非无碍亦不相违者由上同一缘起故由不坏之事
不变之性皆同一缘起故此中初二句是理理无违者一刹无性即众生无性二理
同故以无可即亦无可违者释第二句是理理无违义第四句者第四不碍两存故
非无碍而亦同是一缘起故及第五四句中亦不相违皆同前二三四句中亦不相
违此中初及第三句是异类事理相望者以将刹望众生无性众生与刹是异类也)。】
音释¶ 第 623b 页
「过去不违未来未来不违过去过去未来不
违现在现在不违过去未来。」
【二约世世。】
「世平等不违佛平等佛平等不违世平等。」
【三约世法。】
「菩萨行不违一切智一切智不违菩萨行。」
【四约因果文并可知。】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得业平等得
报平等得身平等得方便平等得愿平等得
一切众生平等得一切刹平等得一切行平
等得一切智平等得三世诸佛平等。」
【第四相尽平等德文分为二初得平等离
相益。】
「得承事一切诸佛得供养一切菩萨得种一
切善根得满一切大愿得教化一切众生得
音释¶ 第 624a 页
了知一切业得承事供养一切善知识得入
一切清净众会道场得通达一切正教得成
满一切白法。」
【二得承事一切佛下明得不坏诸相益。】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七等随顺一切众
生回向。」
【第三依释结名可知。】
「菩萨摩诃萨成就此回向则能摧灭一切魔
怨拔诸欲剌得出离乐住无二性具大威德
救护众生为功德王神足无碍往一切刹入
寂灭处具一切身成菩萨行于诸行愿心得
自在分别了知一切诸法悉能遍生一切佛
刹得无碍耳闻一切刹所有音声得净慧眼
见一切佛未尝暂舍于一切境界成就善根
心无高下于一切法得无所得菩萨摩诃萨
一切清净众会道场得通达一切正教得成
满一切白法。」
【二得承事一切佛下明得不坏诸相益。】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第七等随顺一切众
生回向。」
【第三依释结名可知。】
「菩萨摩诃萨成就此回向则能摧灭一切魔
怨拔诸欲剌得出离乐住无二性具大威德
救护众生为功德王神足无碍往一切刹入
寂灭处具一切身成菩萨行于诸行愿心得
自在分别了知一切诸法悉能遍生一切佛
刹得无碍耳闻一切刹所有音声得净慧眼
见一切佛未尝暂舍于一切境界成就善根
心无高下于一切法得无所得菩萨摩诃萨
音释¶ 第 624b 页
以一切善根等随顺一切众生如是回向。」
【大文第二辨位果与益异者成益约于位
中得果就其位满有二十一句初一牒前
后一总结中间十九摄为九果一断染果
降魔冤谓止恶缘拔欲剌断恶因也二入
證果得出离乐正證住无二性證因三益
生果具大威德即护生之因四内外超胜
果谓内德外用五往一切下寂用无碍果
六具一切下行愿广大果七分别下智通
殊胜果八得无碍下见闻自在果九于一
切境下修行具足果初成就后无得。】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
颂言。
菩萨所作诸功德微妙广大甚深远。」
【第二重颂二十一偈分三初十一偈颂回
【大文第二辨位果与益异者成益约于位
中得果就其位满有二十一句初一牒前
后一总结中间十九摄为九果一断染果
降魔冤谓止恶缘拔欲剌断恶因也二入
證果得出离乐正證住无二性證因三益
生果具大威德即护生之因四内外超胜
果谓内德外用五往一切下寂用无碍果
六具一切下行愿广大果七分别下智通
殊胜果八得无碍下见闻自在果九于一
切境下修行具足果初成就后无得。】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说
颂言。
菩萨所作诸功德微妙广大甚深远。」
【第二重颂二十一偈分三初十一偈颂回
音释¶ 第 625a 页
向次九偈颂成益后一偈结赞今初分二
初半偈颂所回善根。】
「乃至一念而修行悉能回向无边际。
菩萨所有资生具种种丰盈无限亿香象宝
马以驾车衣服珍财悉殊妙。
或以头目并手足或持身肉及骨髓悉遍十
方无量刹普施一切令充遍。
无量劫中所修习一切功德尽回向为欲救
度诸群生其心毕竟不退转。」
【馀颂摄将回向于中三初三偈半颂回已
修善愿成资具以施众生。】
「菩萨为度众生故常修最胜回向业普令三
界得安乐悉使当成无上果。
菩萨普兴平等愿随其所集清净业悉以回
施诸群生如是大誓终无舍。
初半偈颂所回善根。】
「乃至一念而修行悉能回向无边际。
菩萨所有资生具种种丰盈无限亿香象宝
马以驾车衣服珍财悉殊妙。
或以头目并手足或持身肉及骨髓悉遍十
方无量刹普施一切令充遍。
无量劫中所修习一切功德尽回向为欲救
度诸群生其心毕竟不退转。」
【馀颂摄将回向于中三初三偈半颂回已
修善愿成资具以施众生。】
「菩萨为度众生故常修最胜回向业普令三
界得安乐悉使当成无上果。
菩萨普兴平等愿随其所集清净业悉以回
施诸群生如是大誓终无舍。
音释¶ 第 625b 页
菩萨愿力无限碍一切世间咸摄受如是回
向诸群生未曾暂起分别心。
普愿众生智明了布施持戒悉清净精进修
行不懈废如是大誓无休息。
菩萨回向到彼岸普开清净妙法门智慧同
于两足尊分别实义得究竟。」
【次菩萨为度下五偈颂复回此施愿令众
生具足财法。】
「菩萨言词已通达种种智慧亦如是说法如
理无障碍而于其中心不著。
常于诸法不作二亦复不作于不二于二不
二并皆离知其悉是语言道。」
【三菩萨言词下二偈颂回向实际。】
「知诸世间悉平等莫非心语一切业众生幻
化无有实所有果报从兹起。
音释¶ 第 626a 页
一切世间之所有种种果报各不同莫不皆
由业力成若灭于业彼皆尽。」
【二知诸世间下颂成益中三初二颂因德
广大。】
「菩萨观察诸世间身口意业悉平等亦令众
生住平等犹如无等大圣尊。
菩萨善业悉回向普令众生色清净福德方
便皆具足同于无上调御士。
菩萨利益诸群生功德大海尽回向愿使威
光特超世得成雄猛大力身。
凡所修习诸功德愿使世间普清净诸佛清
净无伦匹众生清净亦如是。
菩萨于义得善巧能知诸佛最胜法以众善
业等回向愿令庶品同如来。」
【次五颂果德清净。】
音释¶ 第 626b 页
「菩萨了知诸法空一切世间无所有无有造
作及作者众生业报亦不失。
诸法寂灭非寂灭远离此二分别心知诸分
别是世见入于正位分别尽。」
【后二颂相尽平等略不颂会违上已委具
然颂三段势少异前前直语益今兼显回
向之因。】
「如是真实诸佛子从于如来法化生彼能如
是善回向世间疑惑悉除灭。」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二十九之二
** 音释
畅
(丑亮切通也)。
音释¶ 第 62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