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第 470b 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十一之一 假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毗卢遮那品第六」
【初来意者前明此因之果今辩前果之因
答前因问故次来也因是果因故标果称
又不以人取法知是谁因前品初言毗卢
遮那旷劫修因之所严净今方显其事。
二释名者略云光明遍照广如前释。
三宗趣者明因广大为宗證成前果为趣。】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乃往古
世过世界微尘数劫复倍是数。」
【四释文一品分三初总明本事之时二有
世界下别显本事之处三彼胜音世界最
初劫中下别显时中本事今初即二佛刹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毗卢遮那品第六」
【初来意者前明此因之果今辩前果之因
答前因问故次来也因是果因故标果称
又不以人取法知是谁因前品初言毗卢
遮那旷劫修因之所严净今方显其事。
二释名者略云光明遍照广如前释。
三宗趣者明因广大为宗證成前果为趣。】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乃往古
世过世界微尘数劫复倍是数。」
【四释文一品分三初总明本事之时二有
世界下别显本事之处三彼胜音世界最
初劫中下别显时中本事今初即二佛刹
音释¶ 第 471a 页
尘数劫也。】
「有世界海名普门净光明。」
【二辨处中亦三第一总明刹海。】
「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胜音依摩尼华网海
住须弥山微尘数世界而为眷属其形正圆
其地具有无量庄严三百重众宝树轮围山
所共围绕一切宝云而覆其上清净无垢光
明照耀城邑宫殿如须弥山衣服饮食随念
而至其劫名曰种种庄严。」
【第二此世界海下别明一刹略无刹种刹
名胜音者多佛出世说法音故次彰其相
后说劫名可知。】
「诸佛子彼胜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净光
明。」
【第三诸佛子彼胜音下的指一方如今娑
「有世界海名普门净光明。」
【二辨处中亦三第一总明刹海。】
「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胜音依摩尼华网海
住须弥山微尘数世界而为眷属其形正圆
其地具有无量庄严三百重众宝树轮围山
所共围绕一切宝云而覆其上清净无垢光
明照耀城邑宫殿如须弥山衣服饮食随念
而至其劫名曰种种庄严。」
【第二此世界海下别明一刹略无刹种刹
名胜音者多佛出世说法音故次彰其相
后说劫名可知。】
「诸佛子彼胜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净光
明。」
【第三诸佛子彼胜音下的指一方如今娑
音释¶ 第 471b 页
婆中别说一四天下也于中亦三初总明
感应之处第二诸佛子此林东下别明能
感居人第三诸佛子彼大林中下别显道
场严事今初有三初明香海者非持种之
海即如今四洲之海耳。】
「其海中有大莲华须弥山出现名华焰普庄
严幢十宝栏楯周匝围绕。」
【二其海下海出华山。】
「于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华枝轮无量华
楼阁无量宝台观周回布列无量妙香幢无
量宝山幢迥极庄严无量宝芬陀利华处处
敷荣无量香摩尼莲华网周匝垂布乐音和
悦香云照曜数各无量不可纪极有百万亿
那由他城周匝围绕种种众生于中止住。」
【三于其山下明山顶之林先标举后显严
感应之处第二诸佛子此林东下别明能
感居人第三诸佛子彼大林中下别显道
场严事今初有三初明香海者非持种之
海即如今四洲之海耳。】
「其海中有大莲华须弥山出现名华焰普庄
严幢十宝栏楯周匝围绕。」
【二其海下海出华山。】
「于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华枝轮无量华
楼阁无量宝台观周回布列无量妙香幢无
量宝山幢迥极庄严无量宝芬陀利华处处
敷荣无量香摩尼莲华网周匝垂布乐音和
悦香云照曜数各无量不可纪极有百万亿
那由他城周匝围绕种种众生于中止住。」
【三于其山下明山顶之林先标举后显严
音释¶ 第 472a 页
说此林者佛于中现也说城居人者总举
所化也。】
「诸佛子此林东有一大城名焰光明人王所
都百万亿那由他城周匝围绕。」
【第二别明能感居人中亦三初标主伴二
城二释主城三释伴城今初虽有天城以
佛出故人城为主。】
「清净妙宝所共成立纵广各有七千由旬七
宝为郭楼橹却敌悉皆崇丽七重宝堑香水
盈满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
华悉是众宝处处分布以为严饰宝多罗𣗳
七重围绕宫殿楼阁悉宝庄严种种妙网张
施其上涂香散华芬莹其中有百万亿那由
他门悉宝庄严一一门前各有四十九宝尸
罗幢次第行列复有百万亿园林周匝围绕
所化也。】
「诸佛子此林东有一大城名焰光明人王所
都百万亿那由他城周匝围绕。」
【第二别明能感居人中亦三初标主伴二
城二释主城三释伴城今初虽有天城以
佛出故人城为主。】
「清净妙宝所共成立纵广各有七千由旬七
宝为郭楼橹却敌悉皆崇丽七重宝堑香水
盈满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
华悉是众宝处处分布以为严饰宝多罗𣗳
七重围绕宫殿楼阁悉宝庄严种种妙网张
施其上涂香散华芬莹其中有百万亿那由
他门悉宝庄严一一门前各有四十九宝尸
罗幢次第行列复有百万亿园林周匝围绕
音释¶ 第 472b 页
其中皆有种种杂香摩尼𣗳香周流普熏众
鸟和鸣听者欢悦。」
【二清净下广释主城于中先显处严城上
守禦曰橹绕城别筑土台曰却敌优钵罗
等即青赤黄白四色莲华。】
「此大城中所有居人靡不成就业报神足乘
空往来行同诸天心有所欲应念皆至。」
【后此大城下彰其人胜。】
「其城次南有一天城名𣗳华庄严其次右旋
有大龙城名曰究竟次有夜叉城名金刚胜
妙幢次有乾闼婆城名曰妙宫次有阿脩罗
城名曰宝轮次有迦楼罗城名妙宝庄严次
有紧那罗城名游戏快乐次有摩睺罗城名
金刚幢次有梵天王城名种种妙庄严如是
等百万亿那有他数。」
鸟和鸣听者欢悦。」
【二清净下广释主城于中先显处严城上
守禦曰橹绕城别筑土台曰却敌优钵罗
等即青赤黄白四色莲华。】
「此大城中所有居人靡不成就业报神足乘
空往来行同诸天心有所欲应念皆至。」
【后此大城下彰其人胜。】
「其城次南有一天城名𣗳华庄严其次右旋
有大龙城名曰究竟次有夜叉城名金刚胜
妙幢次有乾闼婆城名曰妙宫次有阿脩罗
城名曰宝轮次有迦楼罗城名妙宝庄严次
有紧那罗城名游戏快乐次有摩睺罗城名
金刚幢次有梵天王城名种种妙庄严如是
等百万亿那有他数。」
音释¶ 第 473a 页
【三其城次南下略释伴城于中二先辨城
名居类。】
「此一一城各有百万亿那由他楼阁所共围
绕一一皆有无量庄严。」
【后此一一下显围绕庄严世界不同安立
少异不可例此也。】
「诸佛子此宝华枝轮大林之中有一道场名
宝华遍照以众大宝分布庄严摩尼华轮遍
满开敷然以香灯具众宝色焰云弥覆光网
普照诸庄严具常出妙宝一切乐中恒奏雅
音摩尼宝王现菩萨身种种妙华周遍十方。」
【第三明道场中先辨场严。】
「其道场前有一大海名香摩尼金刚出大莲
华名华蕊焰轮其华广大百亿由旬茎叶须
台皆是妙宝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莲华
音释¶ 第 473b 页
所共围绕常放光明恒出妙音周遍十方。」
【二其道场前下明莲华香海为佛现故。】
「诸佛子彼胜音世界最初劫中有十须弥山
微尘数如来出兴于世。」
【大文第三别显时中本事文分为二先总
举劫中多佛后其第一下一一别显正彰
本事经来不尽故无总结今初将欲说别
先举其总言最初劫者即种种庄严劫也
既云最初即此后更有大劫于理无违(此后
更有大劫者此遮破也谓静法云准下文大劫有恒河沙[娄*殳]小劫人寿二小劫初佛
寿五十亿岁威光历事三佛转报生天今云最初劫中有十须弥山尘数佛者为彼
刹中更有多个大劫此初大耶为诸小劫中取小初耶释曰上引文案定双开二关
次云若就小劫初不应威光一报但遇三佛若就大劫一初刹之中宁有多大释曰
双程二关谓人寿二小劫一小劫中有须弥山尘数佛故不应一报但遇三佛言宁
有多大者如一贤劫则无多大次云故知此文最初劫之三字应回云劫最初仍移
【二其道场前下明莲华香海为佛现故。】
「诸佛子彼胜音世界最初劫中有十须弥山
微尘数如来出兴于世。」
【大文第三别显时中本事文分为二先总
举劫中多佛后其第一下一一别显正彰
本事经来不尽故无总结今初将欲说别
先举其总言最初劫者即种种庄严劫也
既云最初即此后更有大劫于理无违(此后
更有大劫者此遮破也谓静法云准下文大劫有恒河沙[娄*殳]小劫人寿二小劫初佛
寿五十亿岁威光历事三佛转报生天今云最初劫中有十须弥山尘数佛者为彼
刹中更有多个大劫此初大耶为诸小劫中取小初耶释曰上引文案定双开二关
次云若就小劫初不应威光一报但遇三佛若就大劫一初刹之中宁有多大释曰
双程二关谓人寿二小劫一小劫中有须弥山尘数佛故不应一报但遇三佛言宁
有多大者如一贤劫则无多大次云故知此文最初劫之三字应回云劫最初仍移
音释¶ 第 474a 页
此三字于后行出兴于世其字之下即无过也释曰此立正理具足回文合云彼胜
音世界中有十须弥山微尘数如来出兴于世其劫最初第一佛号一切功德山须
弥胜云也此正甚善今不欲繁举出经之过强以理通最初劫言耳云更有大者义
当中劫顺静法意言更有大耳如大贤劫有二十增减为中劫第十五劫有九百九
十四佛出世则一劫中容多佛矣但彼净劫时长故一劫中有十须弥山尘数佛矣
然不欲斥经不急修行故存略理通非斥静法正不当也)。】
「其第一佛号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
【第二正显本事中历事四佛即为四别第
一逢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第二波罗
蜜善眼庄严佛第三最胜功德海佛第四
名称普闻莲华眼幢佛各有诸佛子言就
初佛中文分为六第一总标佛号第二先
瑞熟机第三正显佛兴第四毫光警召第
五当机云集第六广演法门今初也一切
功德山者福德崇峻不可仰也复言须弥
音世界中有十须弥山微尘数如来出兴于世其劫最初第一佛号一切功德山须
弥胜云也此正甚善今不欲繁举出经之过强以理通最初劫言耳云更有大者义
当中劫顺静法意言更有大耳如大贤劫有二十增减为中劫第十五劫有九百九
十四佛出世则一劫中容多佛矣但彼净劫时长故一劫中有十须弥山尘数佛矣
然不欲斥经不急修行故存略理通非斥静法正不当也)。】
「其第一佛号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
【第二正显本事中历事四佛即为四别第
一逢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第二波罗
蜜善眼庄严佛第三最胜功德海佛第四
名称普闻莲华眼幢佛各有诸佛子言就
初佛中文分为六第一总标佛号第二先
瑞熟机第三正显佛兴第四毫光警召第
五当机云集第六广演法门今初也一切
功德山者福德崇峻不可仰也复言须弥
音释¶ 第 474b 页
者定慧高妙难倾动也言胜云者慈覆智
润广无边也。】
「诸佛子应知彼佛将出现时一百年前。」
【第二诸佛子下先瑞熟机分二初现瑞熟
机二其世界中下睹瑞机熟前中三初标
现时谓百年前。】
「此摩尼华枝轮大林中一切庄严周遍清净
所谓出不思议宝焰云发叹佛功德音演无
数佛音声舒光布网弥覆十方宫殿楼阁互
相照曜宝华光明腾聚成云复出妙音说一
切众生前世所行广大善根说三世一切诸
佛名号说诸菩萨所修愿行究竟之道说诸
如来转妙法轮种种言辞。」
【此摩尼下正显瑞相有其十种于中说前
世所行者示其种子将成熟故说佛名号
润广无边也。】
「诸佛子应知彼佛将出现时一百年前。」
【第二诸佛子下先瑞熟机分二初现瑞熟
机二其世界中下睹瑞机熟前中三初标
现时谓百年前。】
「此摩尼华枝轮大林中一切庄严周遍清净
所谓出不思议宝焰云发叹佛功德音演无
数佛音声舒光布网弥覆十方宫殿楼阁互
相照曜宝华光明腾聚成云复出妙音说一
切众生前世所行广大善根说三世一切诸
佛名号说诸菩萨所修愿行究竟之道说诸
如来转妙法轮种种言辞。」
【此摩尼下正显瑞相有其十种于中说前
世所行者示其种子将成熟故说佛名号
音释¶ 第 475a 页
令忆念故说大行愿使修发故说转法轮
使当听习生法眼故。】
「现如是等庄严之相显示如来当出于世。」
【后现如是下结瑞意也。】
「其世界中一切诸王见此相故善根成熟悉
欲见佛而来道场。」
【二机熟可知。】
「尔时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于其道场大
莲华中忽然出现。」
【第三尔时下正显佛兴于中分二初一处
道成二如于下结通广遍初中先总。】
「其身周普等真法界一切佛刹皆示出生一
切道场悉诣其所无边妙色具足清净一切
世间无能映夺具众宝相一一分明一切宫
殿悉现其像一切众生咸得目见无边化佛
使当听习生法眼故。】
「现如是等庄严之相显示如来当出于世。」
【后现如是下结瑞意也。】
「其世界中一切诸王见此相故善根成熟悉
欲见佛而来道场。」
【二机熟可知。】
「尔时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于其道场大
莲华中忽然出现。」
【第三尔时下正显佛兴于中分二初一处
道成二如于下结通广遍初中先总。】
「其身周普等真法界一切佛刹皆示出生一
切道场悉诣其所无边妙色具足清净一切
世间无能映夺具众宝相一一分明一切宫
殿悉现其像一切众生咸得目见无边化佛
音释¶ 第 475b 页
从其身出种种色光充满法界。」
【后其身下别别显胜德略有十相一示身
相法无不在本自普周智与理冥故等彼
真界能令色相随彼融通法界尘毛重重
全遍(略有十相者结云大同经初即教主难思十身相也初一即法身经以身
智无碍而为法身便融色相等为一法身以初身为总故法无不在本自普周即释
经其身周普是法性身智与理冥者释经等真法界此是报身亦如智也故金光明
云唯如如及如如智独存为法身故能令色相下以真身周故令应用亦周吾今此
身即是常身法身故也则以三身圆融为一真法身矣下九别说)二悲相
不舍因行无所不生(二悲相即意生身)三成相理
行时处为一切道场身智俱游名为普诣
(三成相即菩提身理行时处为道场并如经初)四色相湛然常住
称为妙色色色无边故云具足并无质累
是谓清净(四色相即福德身故上经云三世所行众福大海悉以清净是
故妙色为福之果上经又云不可思议大劫海供养一切诸如来普以功德施群生
【后其身下别别显胜德略有十相一示身
相法无不在本自普周智与理冥故等彼
真界能令色相随彼融通法界尘毛重重
全遍(略有十相者结云大同经初即教主难思十身相也初一即法身经以身
智无碍而为法身便融色相等为一法身以初身为总故法无不在本自普周即释
经其身周普是法性身智与理冥者释经等真法界此是报身亦如智也故金光明
云唯如如及如如智独存为法身故能令色相下以真身周故令应用亦周吾今此
身即是常身法身故也则以三身圆融为一真法身矣下九别说)二悲相
不舍因行无所不生(二悲相即意生身)三成相理
行时处为一切道场身智俱游名为普诣
(三成相即菩提身理行时处为道场并如经初)四色相湛然常住
称为妙色色色无边故云具足并无质累
是谓清净(四色相即福德身故上经云三世所行众福大海悉以清净是
故妙色为福之果上经又云不可思议大劫海供养一切诸如来普以功德施群生
音释¶ 第 476a 页
是故端严最无比)五胜相色容蔽于大众威德慑
于群魔力无畏圆何能映夺(五胜相即威势身)六
贵相无边宝相圆明可贵超过圣帝故曰
分明(六贵相即相好庄严身且顺三乘云过圣帝俱舍颂云相不正圆明故与
佛非等此释轮王相今是世尊故云分明实具十莲华藏微尘数相也)七应
相不住普现如镜中像(七应相即力持身如为龙留影力持
不灭)八无碍相有感斯见无隔山河(八无碍相即愿
身上经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常转无上轮故咸目睹)九者
化相化从真流源无有异(九化相即化身)十吉祥
相身智光照普称世间此上大同经初(十吉
祥相即智身正在智光傍兼身光耳是知此经引昔因缘亦皆圆妙)。】
「如于此清净光明香水海华焰庄严幢须弥
顶上摩尼华枝轮大林中出现其身而坐于
座其胜音世界有六十八千亿须弥山顶悉
亦于彼现身而坐。」
于群魔力无畏圆何能映夺(五胜相即威势身)六
贵相无边宝相圆明可贵超过圣帝故曰
分明(六贵相即相好庄严身且顺三乘云过圣帝俱舍颂云相不正圆明故与
佛非等此释轮王相今是世尊故云分明实具十莲华藏微尘数相也)七应
相不住普现如镜中像(七应相即力持身如为龙留影力持
不灭)八无碍相有感斯见无隔山河(八无碍相即愿
身上经云毗卢遮那佛愿力周法界一切国土中常转无上轮故咸目睹)九者
化相化从真流源无有异(九化相即化身)十吉祥
相身智光照普称世间此上大同经初(十吉
祥相即智身正在智光傍兼身光耳是知此经引昔因缘亦皆圆妙)。】
「如于此清净光明香水海华焰庄严幢须弥
顶上摩尼华枝轮大林中出现其身而坐于
座其胜音世界有六十八千亿须弥山顶悉
亦于彼现身而坐。」
音释¶ 第 476b 页
【二结通中且结同类一界馀皆略也。】
「尔时彼佛即于眉间放大光明。」
【第四尔时下毫光警召文分为五一放光
处显中道故。】
「其光名发起一切善根音。」
【二主光名发动宿种生起新善故善根有
三一者生福及不动业以施忍智三而为
善根二厌苦求灭以信等为根三求无上
慧以四等不放逸五法为根(一者生福者业有三种一
恶业即三不善根所生今所不明疏列三业即三善根所生三善根者即无贪无瞋
无痴今非但不著有境兼能惠施成无贪根非唯于苦无恚兼行忍辱故成无瞋根
非唯于境明了增修慧解是无痴根有此三根唯生欲色无色故为福不动根然其
三根依唯识论各别有性善十一摄无贪以于有有具无著为性无瞋以于苦苦具
无恚为性无痴以于诸理事明解为性通唯善惠各别有性今依集论第一以惠为
无痴性唯识意会以惠为无痴之果耳故施忍二亦从果名由无贪瞋故成施忍所
音释¶ 第 477a 页
以疏云以施忍惠以为其根二信等根下当广说三求无上者涅槃经云皆叹慈悲
为菩萨根谓有慈悲心必须喜舍不放逸者即是精进无贪等三于所断修防非为
性假立为一故涅槃说不放逸根根深难拔由不放逸策前四等得一切智故为根
也)通说善根以依圣教发心为性故云音
也(四通说善根下即上三类之通性也)。】
「十佛刹微尘数光明而为眷属。」
【三眷属数无𥁞法故。】
「充满一切十方国土。」
【四照分齐充满十方通方教故。】
「若有众生应可调伏其光照触即自开悟息
诸惑热裂诸盖网摧诸障山净诸垢浊发大
信解生胜善根永离一切诸难恐怖灭除一
切身心苦恼起见佛心趣一切智。」
【五若有下明光胜益文有十句一无明重
者自觉智开二烦恼深者息现行惑三勤
为菩萨根谓有慈悲心必须喜舍不放逸者即是精进无贪等三于所断修防非为
性假立为一故涅槃说不放逸根根深难拔由不放逸策前四等得一切智故为根
也)通说善根以依圣教发心为性故云音
也(四通说善根下即上三类之通性也)。】
「十佛刹微尘数光明而为眷属。」
【三眷属数无𥁞法故。】
「充满一切十方国土。」
【四照分齐充满十方通方教故。】
「若有众生应可调伏其光照触即自开悟息
诸惑热裂诸盖网摧诸障山净诸垢浊发大
信解生胜善根永离一切诸难恐怖灭除一
切身心苦恼起见佛心趣一切智。」
【五若有下明光胜益文有十句一无明重
者自觉智开二烦恼深者息现行惑三勤
音释¶ 第 477b 页
修难出裂五盖网四三障重者摧诸障山
五未解脱者净心垢种六未信大者发起
入住七阙资粮者生其胜善八未入地者
除五怖畏九色累功用灭身心苦十滞无
生者见佛趣果(无明下先别释初四离障五令解脱通益三乘六未
信令信七令入三贤八令得初地九令二地已上得于八地下已在八地已證无生
诸佛劝起令得九十二地)此约差别对治以释若约横
配生善见理可以准思(此约差别下二结释差别结上明是
竖释对治结上非三悉檀若约横配下更结异门横对前竖位位通用此十句故生
善见理对上对治生善即是为人悉檀谓𤼵大信解生胜善根起见佛心皆生善也
见理即第一义悉檀如自觉智开趣一切智皆见理也亦应合有随俗令喜世界悉
檀以益近故此中不说横竖无碍是此中意四悉檀义问明当辩)。】
「时一切世间主并其眷属无量百千蒙佛光
明所开觉故悉诣佛所头面礼足。」
【第五当机云集中文二先通显诸王云集
五未解脱者净心垢种六未信大者发起
入住七阙资粮者生其胜善八未入地者
除五怖畏九色累功用灭身心苦十滞无
生者见佛趣果(无明下先别释初四离障五令解脱通益三乘六未
信令信七令入三贤八令得初地九令二地已上得于八地下已在八地已證无生
诸佛劝起令得九十二地)此约差别对治以释若约横
配生善见理可以准思(此约差别下二结释差别结上明是
竖释对治结上非三悉檀若约横配下更结异门横对前竖位位通用此十句故生
善见理对上对治生善即是为人悉檀谓𤼵大信解生胜善根起见佛心皆生善也
见理即第一义悉檀如自觉智开趣一切智皆见理也亦应合有随俗令喜世界悉
檀以益近故此中不说横竖无碍是此中意四悉檀义问明当辩)。】
「时一切世间主并其眷属无量百千蒙佛光
明所开觉故悉诣佛所头面礼足。」
【第五当机云集中文二先通显诸王云集
音释¶ 第 478a 页
致敬诸。】
「诸佛子彼焰光明大城中有王名喜见善慧
统领百万亿那由他城。」
【后诸佛子下别障诸王云集仪式于中分
二先广明喜见后略列诸王今初即正出
本事之缘文分为六第一标名辨统二总
辨眷属三威光得益四偈赞如来五父王
宣诰六俱行诣佛初文可知。】
「夫人婇女三万七千人福吉祥为上首王子
五百人大威光为上首大威光太子有十千
夫人妙见为上首。」
【第二夫人下总显眷属者有德曰夫人有
色曰采女王子别本云二万五千者别梵
本也案璎珞本业经上卷云十住铜轮宝
璎珞百福子为眷属生一佛土受佛学行
「诸佛子彼焰光明大城中有王名喜见善慧
统领百万亿那由他城。」
【后诸佛子下别障诸王云集仪式于中分
二先广明喜见后略列诸王今初即正出
本事之缘文分为六第一标名辨统二总
辨眷属三威光得益四偈赞如来五父王
宣诰六俱行诣佛初文可知。】
「夫人婇女三万七千人福吉祥为上首王子
五百人大威光为上首大威光太子有十千
夫人妙见为上首。」
【第二夫人下总显眷属者有德曰夫人有
色曰采女王子别本云二万五千者别梵
本也案璎珞本业经上卷云十住铜轮宝
璎珞百福子为眷属生一佛土受佛学行
音释¶ 第 478b 页
教化二天下银轮宝璎珞五百子金轮一
千子初地四天王万子二地忉利天王二
万子三地已上乃至净居天王但云眷属
亦如是故知无过二万子者若三界王即
当等觉又以一切菩萨为眷属案喜见所
统但以城言又见佛兴至第三佛方云去
世五百银轮斯为正也或约教异理亦可
通上首云大威光者有大威德其道光明
故(按缨络等下引经释成五百为正二万五千为非于中先夺破言上卷即第三
贤圣观品彼中敬首菩萨问云何菩萨学观名字义相及心所行法复当云何佛先
答名字即列三贤十圣等妙之名次答心所行法云佛子汝先言云何心所行法者
所谓十心一𤼵心住等广释三贤十圣等妙之相次敬首菩萨复问世尊从初地至
后一地有果报神变二种法身一法性法身二应化法身为何色相为何心相佛答
中先答出世间果报者从初地至佛地各有二种法身于第一义谛法流水中从实
性生故实智为法身法名自体集藏为身等兼说净土次云佛子世间果报者所谓
千子初地四天王万子二地忉利天王二
万子三地已上乃至净居天王但云眷属
亦如是故知无过二万子者若三界王即
当等觉又以一切菩萨为眷属案喜见所
统但以城言又见佛兴至第三佛方云去
世五百银轮斯为正也或约教异理亦可
通上首云大威光者有大威德其道光明
故(按缨络等下引经释成五百为正二万五千为非于中先夺破言上卷即第三
贤圣观品彼中敬首菩萨问云何菩萨学观名字义相及心所行法复当云何佛先
答名字即列三贤十圣等妙之名次答心所行法云佛子汝先言云何心所行法者
所谓十心一𤼵心住等广释三贤十圣等妙之相次敬首菩萨复问世尊从初地至
后一地有果报神变二种法身一法性法身二应化法身为何色相为何心相佛答
中先答出世间果报者从初地至佛地各有二种法身于第一义谛法流水中从实
性生故实智为法身法名自体集藏为身等兼说净土次云佛子世间果报者所谓
音释¶ 第 479a 页
十住铜宝璎珞铜轮王百福子为眷属生一佛土受佛学行教化二天下银宝璎珞
银轮王五百福子为眷属生二佛土受佛教行化三天下金刚宝璎珞金轮王千福
子为眷属入十方佛土化一切众生处四天下欢喜地百宝璎珞七宝相轮四天王
万子为眷属现百法身百佛土教十方天子千宝璎珞八宝相轮忉利王二万子为
眷属万宝相璎珞九宝相轮炎摩天王眷属亦然不可称数亿宝璎珞十宝相轮兜
率陀天王眷属亦然不可称数天光宝璎珞十一宝相轮化乐天王眷属亦然摩尼
宝光璎珞十二宝相轮他化天王眷属亦然千色龙宝光慧璎珞十三宝相轮梵天
王眷属亦然梵师子宝光璎珞大应宝相轮光光天王眷属亦然不可思议宝光璎
珞白云宝相轮净天王眷属亦然百万神通宝光璎珞无畏珠宝相轮净居天王眷
属亦然千万天色宝光璎珞觉德宝光相轮三界王一切菩萨为眷属无量功德藏
宝光璎珞千福相轮法界王一生补处菩萨为眷属佛子是上璎珞相轮一切佛及
菩萨动止俱游常随其身亦化一切众生故有如是果报之数法释曰已上俱引经
文于疏易了明知无过二万子者按喜见下以二义證唯合五百一所统但统于城
不统四天下故非金轮二既遇三佛佛出减劫轮王出增劫故知非也)。】
「尔时大威光太子见佛光明已以昔所修善
银轮王五百福子为眷属生二佛土受佛教行化三天下金刚宝璎珞金轮王千福
子为眷属入十方佛土化一切众生处四天下欢喜地百宝璎珞七宝相轮四天王
万子为眷属现百法身百佛土教十方天子千宝璎珞八宝相轮忉利王二万子为
眷属万宝相璎珞九宝相轮炎摩天王眷属亦然不可称数亿宝璎珞十宝相轮兜
率陀天王眷属亦然不可称数天光宝璎珞十一宝相轮化乐天王眷属亦然摩尼
宝光璎珞十二宝相轮他化天王眷属亦然千色龙宝光慧璎珞十三宝相轮梵天
王眷属亦然梵师子宝光璎珞大应宝相轮光光天王眷属亦然不可思议宝光璎
珞白云宝相轮净天王眷属亦然百万神通宝光璎珞无畏珠宝相轮净居天王眷
属亦然千万天色宝光璎珞觉德宝光相轮三界王一切菩萨为眷属无量功德藏
宝光璎珞千福相轮法界王一生补处菩萨为眷属佛子是上璎珞相轮一切佛及
菩萨动止俱游常随其身亦化一切众生故有如是果报之数法释曰已上俱引经
文于疏易了明知无过二万子者按喜见下以二义證唯合五百一所统但统于城
不统四天下故非金轮二既遇三佛佛出减劫轮王出增劫故知非也)。】
「尔时大威光太子见佛光明已以昔所修善
音释¶ 第 479b 页
根力故即时證得十种法门。」
【第三尔时下威光得益文分为二先举因
总标。】
「何谓为十所谓證得一切诸佛功德轮三昧。」
【后何谓下列益明体皆从胜用标名一佛
德圆满摧障称轮定中能知故受斯称。】
「證得一切佛法普门陀罗尼。」
【二此总持能持诸佛普法。】
「證得广大方便藏般若波罗蜜。」
【三即空涉有名为方便斯则权实双行为
不共般若称体用之广大。】
「證得调伏一切众生大庄严大慈。」
【四以二严调伏真实慈也。】
「證得普云音大悲。」
【五法云震音能拔苦本。】
【第三尔时下威光得益文分为二先举因
总标。】
「何谓为十所谓證得一切诸佛功德轮三昧。」
【后何谓下列益明体皆从胜用标名一佛
德圆满摧障称轮定中能知故受斯称。】
「證得一切佛法普门陀罗尼。」
【二此总持能持诸佛普法。】
「證得广大方便藏般若波罗蜜。」
【三即空涉有名为方便斯则权实双行为
不共般若称体用之广大。】
「證得调伏一切众生大庄严大慈。」
【四以二严调伏真实慈也。】
「證得普云音大悲。」
【五法云震音能拔苦本。】
音释¶ 第 480a 页
「證得生无边功德最胜心大喜。」
【六称理法喜故德无边自他俱庆心为最
胜。】
「證得如实觉悟一切法大舍。」
【七知离名法法亦应舍如实舍也(知离名法即思
益经第一思益梵天问言世尊云何名为菩萨遍行佛言能净身口意业尔时世尊
而说偈云若身净无恶口净常实语心净常行慈是菩萨遍行行慈不贪著观不净
无恚行舍而不痴是菩萨遍行在聚落空野及与处大众威仪终不转是菩萨遍行
知法名为佛知离名为法知无名为僧是菩萨遍行释曰此当第四偈因便故来欲
释此偈令知起尽故以此一偈人多解释今观经意三个知字皆是观行之人若能
如是知是菩萨遍行知法名为佛者即是真佛法身如来佛即是法法即是佛亦犹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次应问言法即是佛于义已解何者是法故次句云知离即是
法以一切法本性离故心体离念即是觉故次应问云法本自离则无所修何等有
僧故次解云知无名为僧无为即法法本自离由知无为故得成僧故大品云由知
诸法空分别有须菩提等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谓俱学无为
音释¶ 第 480b 页
有浅有深乃成差别非无为法而有差别也今疏正取知离名法若不舍法非知离
也故云法亦应舍即金刚意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因法得悟如祇渡人若不舍法如
住舟内要舍于舟方至彼岸要忘所舍方为如实觉悟诸法为真舍也故大般若云
般若甚深知一切法本性离故又文殊释云如佛世尊堪受供养以于一切法觉实
性故是故经云如实觉一切法大舍)。】
「證得广大方便平等藏大神通。」
【八善巧起用平等无思通从此生故名为
藏。】
「證得增长信解力大愿。」
【九𥁞众生界荷负无疲要令信解为大愿
也。】
「證得普入一切智光明辩才门。」
【十所有辩才皆入佛智自他俱照是曰光
明此上十法初三功德法次四熏修法后
三起化法多言大者境界无边称性广大
也故云法亦应舍即金刚意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因法得悟如祇渡人若不舍法如
住舟内要舍于舟方至彼岸要忘所舍方为如实觉悟诸法为真舍也故大般若云
般若甚深知一切法本性离故又文殊释云如佛世尊堪受供养以于一切法觉实
性故是故经云如实觉一切法大舍)。】
「證得广大方便平等藏大神通。」
【八善巧起用平等无思通从此生故名为
藏。】
「證得增长信解力大愿。」
【九𥁞众生界荷负无疲要令信解为大愿
也。】
「證得普入一切智光明辩才门。」
【十所有辩才皆入佛智自他俱照是曰光
明此上十法初三功德法次四熏修法后
三起化法多言大者境界无边称性广大
音释¶ 第 481a 页
智契贯达并受證名。】
「尔时大威光太子获得如是法光明已承佛
威力普观大众而说颂言。」
【第四偈赞如来文分为二先说偈之由。】
「世尊坐道场清净大光明譬如千日出普照
虚空界无量亿千劫导师时乃现佛今出世
间一切所瞻奉。」
【后正陈偈赞十偈分三初二示佛出现既
灭闇难遇不可失时。】
「汝观佛光明化佛难思议一切宫殿中寂然
而正受汝观佛神通毛孔出焰云照耀于世
间光明无有𥁞汝应观佛身光网极清净现
形等一切遍满于十方妙音遍世间闻者皆
欣乐随诸众生语赞叹佛功德世尊光所照
众生悉安乐有苦皆灭除心生大欢喜。」
「尔时大威光太子获得如是法光明已承佛
威力普观大众而说颂言。」
【第四偈赞如来文分为二先说偈之由。】
「世尊坐道场清净大光明譬如千日出普照
虚空界无量亿千劫导师时乃现佛今出世
间一切所瞻奉。」
【后正陈偈赞十偈分三初二示佛出现既
灭闇难遇不可失时。】
「汝观佛光明化佛难思议一切宫殿中寂然
而正受汝观佛神通毛孔出焰云照耀于世
间光明无有𥁞汝应观佛身光网极清净现
形等一切遍满于十方妙音遍世间闻者皆
欣乐随诸众生语赞叹佛功德世尊光所照
众生悉安乐有苦皆灭除心生大欢喜。」
音释¶ 第 481b 页
【次五令观佛德有德有慈真可归也。】
「观诸菩萨众十方来萃止悉放摩尼云现前
称赞佛道场出妙音其音极深远能灭众生
苦此是佛神力一切咸恭敬心生大欢喜共
在世尊前瞻仰于法王。」
【后三引例劝归无远不归固宜往见。】
「诸佛子彼大威光太子说此颂时以佛神力
其声普遍胜音世界时喜见善慧王闻此颂
巳心大欢喜观诸眷属而说颂言。」
【第五父王宣诰文分为二初宣诰所因以
闻赞故太子道深亲承佛益王机犹浅转
假他闻。】
「汝应速召集一切诸王众王子及大臣城邑
宰官等普告诸城内疾应击大鼓共集所有
人俱行往见佛一切四衢道悉应鸣宝铎妻
音释¶ 第 482a 页
子眷属俱共往观如来。」
【二正以偈诰偈有十一分之为三初三集
众劝观。】
「一切诸城郭宜令悉清净普建胜妙幢摩尼
以严饰宝帐罗众网妓乐如云布严备在虚
空处处令充满道路皆严净普雨妙衣服巾
驭汝宝乘与我同观佛各各随自力普雨庄
严具一切如云布遍满虚空中香焰莲华盖
半月宝璎珞及无数妙衣汝等皆应雨须弥
香水海上妙摩尼轮及清净栴檀悉应雨满
空众宝华璎珞庄严净无垢及以摩尼灯皆
令在空住。」
【次七敕令办供郑注礼云巾犹衣也谓以
缯䌽衣带缚于车广雅云驭驾也馀并可
知。】
【二正以偈诰偈有十一分之为三初三集
众劝观。】
「一切诸城郭宜令悉清净普建胜妙幢摩尼
以严饰宝帐罗众网妓乐如云布严备在虚
空处处令充满道路皆严净普雨妙衣服巾
驭汝宝乘与我同观佛各各随自力普雨庄
严具一切如云布遍满虚空中香焰莲华盖
半月宝璎珞及无数妙衣汝等皆应雨须弥
香水海上妙摩尼轮及清净栴檀悉应雨满
空众宝华璎珞庄严净无垢及以摩尼灯皆
令在空住。」
【次七敕令办供郑注礼云巾犹衣也谓以
缯䌽衣带缚于车广雅云驭驾也馀并可
知。】
音释¶ 第 482b 页
「一切持向佛心生大欢喜妻子眷属俱往见
世所尊。」
【后一偈劝赍供佛。】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十一之一
** 音释
栏楯
(拦音阑勾栏也楯食尹切槛也)。
匝
(作合切遍也)。
迥极
(迥户茗切
寥远也)。
纵广
(纵将容切南北曰纵广古旷切东西曰广)。
楼橹
(橹音鲁)。
堑
(七艳切坑也)。
蕊
(如垒切花须也)。
茎
(户耕切[干-木+禾]也)。
警召
(警举影切)。
铎
(达各切铃属)。
萃
(秦醉切)。
驭
(牛居切御马也)。
音释¶ 第 483a 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十一之二 假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尔时喜见善慧王与三万七千夫人婇女俱
福吉祥为上首五百王子俱大威光为上首
六万大臣俱慧力为上首如是等七十七百
千亿那由他众前后围绕从焰光明大城出
以王力故一切大众乘空而往诸供养具遍
满虚空至于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
【第六俱行诣佛初导从持供后至而设敬。】
「复有妙华城善化幢天王与十亿那由他眷
属俱复有究竟大城净光龙王与二十五亿
眷属俱复有金刚胜幢城猛健夜叉王与七
十七亿眷属俱复有无垢城喜见乾闼婆王
与九十七亿眷属俱复有妙轮城净色思惟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尔时喜见善慧王与三万七千夫人婇女俱
福吉祥为上首五百王子俱大威光为上首
六万大臣俱慧力为上首如是等七十七百
千亿那由他众前后围绕从焰光明大城出
以王力故一切大众乘空而往诸供养具遍
满虚空至于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
【第六俱行诣佛初导从持供后至而设敬。】
「复有妙华城善化幢天王与十亿那由他眷
属俱复有究竟大城净光龙王与二十五亿
眷属俱复有金刚胜幢城猛健夜叉王与七
十七亿眷属俱复有无垢城喜见乾闼婆王
与九十七亿眷属俱复有妙轮城净色思惟
音释¶ 第 483b 页
阿脩罗王与五十八亿眷属俱复有妙庄严
城十力行迦楼罗王与九十九千眷属俱复
有游戏快乐城金刚德紧那罗王与十八亿
眷属俱复有金刚幢城宝称幢摩睺罗伽王
与三亿百千那由他眷属俱复有净妙庄严
城最胜梵王与十八亿眷属俱如是等百万
亿那由他大城中所有诸王并其眷属悉共
往诣一切功德须弥胜云如来所顶礼佛足
却坐一面。」
【第二复有妙华下略列诸王文易可知。】
「时彼如来为欲调伏诸众生故于众会道场
海中说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罗世
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随众生心悉令
获益。」
【第六时彼如来下广演法门文分为五一
城十力行迦楼罗王与九十九千眷属俱复
有游戏快乐城金刚德紧那罗王与十八亿
眷属俱复有金刚幢城宝称幢摩睺罗伽王
与三亿百千那由他眷属俱复有净妙庄严
城最胜梵王与十八亿眷属俱如是等百万
亿那由他大城中所有诸王并其眷属悉共
往诣一切功德须弥胜云如来所顶礼佛足
却坐一面。」
【第二复有妙华下略列诸王文易可知。】
「时彼如来为欲调伏诸众生故于众会道场
海中说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罗世
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随众生心悉令
获益。」
【第六时彼如来下广演法门文分为五一
音释¶ 第 484a 页
佛转法轮二威光获益三以偈赞述四传
化众生五佛加赞励今初也佛解脱用主
教宣示刹尘眷属随机益殊。】
「是时大威光菩萨闻是法已即获一切功德
须弥胜云佛宿世所集法海光明。」
【第二是时大威下得益中初总后别总中
上说三世佛法即佛昔所集也既见佛得
益转受菩萨之名。】
「所谓得一切法聚平等三昧智光明。」
【所谓下别智即是体光明语用所照境殊
故分十一一深定智明一切法聚略有三
义一正定等三二善恶等三三总收一切
不出有为无为二种法聚二位相收一味
性现故云平等定中證此名彼三昧(智即是体
者智体如日用如日光日体虽一能放千光智体不殊能照万境又日光无二所照
化众生五佛加赞励今初也佛解脱用主
教宣示刹尘眷属随机益殊。】
「是时大威光菩萨闻是法已即获一切功德
须弥胜云佛宿世所集法海光明。」
【第二是时大威下得益中初总后别总中
上说三世佛法即佛昔所集也既见佛得
益转受菩萨之名。】
「所谓得一切法聚平等三昧智光明。」
【所谓下别智即是体光明语用所照境殊
故分十一一深定智明一切法聚略有三
义一正定等三二善恶等三三总收一切
不出有为无为二种法聚二位相收一味
性现故云平等定中證此名彼三昧(智即是体
者智体如日用如日光日体虽一能放千光智体不殊能照万境又日光无二所照
音释¶ 第 484b 页
物殊智光无差随境分照一正定等三者谓等取邪定不定聚故善恶等者等取无
记三总[(冰-水+〡)*ㄆ]为二四二位下融而为一)。】
「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智光明。」
【二大心智明谓后后因果皆入初心略有
三义一后因初得故言一切悉入若脩涂
至在初步学者禄在其中二菩提直心正
念真如真如门内摄一切法三者三德开
显前后圆融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故(谓后后因
界等者总释也六位相望故成后后五位为因妙觉为果又位位之中亦有因果如
十地中调柔果等若修途者即肇公不迁论也论云是以如来功流万世而常存道
通百劫而弥固成山假就于始篑修途托至于初步者果以功业不可朽故也彼论
意云物各性住故无往来今虽引文用意少别此言本出庄子千里之途在于足下
其犹滔滔之水本于滥觞合抱之木生自毫末后由初得故曰在初学者禄在其中
意亦同上即论语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
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注曰千求也禄位也虽未得禄得禄之道也
记三总[(冰-水+〡)*ㄆ]为二四二位下融而为一)。】
「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智光明。」
【二大心智明谓后后因果皆入初心略有
三义一后因初得故言一切悉入若脩涂
至在初步学者禄在其中二菩提直心正
念真如真如门内摄一切法三者三德开
显前后圆融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故(谓后后因
界等者总释也六位相望故成后后五位为因妙觉为果又位位之中亦有因果如
十地中调柔果等若修途者即肇公不迁论也论云是以如来功流万世而常存道
通百劫而弥固成山假就于始篑修途托至于初步者果以功业不可朽故也彼论
意云物各性住故无往来今虽引文用意少别此言本出庄子千里之途在于足下
其犹滔滔之水本于滥觞合抱之木生自毫末后由初得故曰在初学者禄在其中
意亦同上即论语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
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注曰千求也禄位也虽未得禄得禄之道也
音释¶ 第 485a 页
故得禄在后由学而能故居学中此上一义通诸经论二菩提直心等者即起信论
法性宗中实教之意然菩提心总有三心今但直心中摄以直心正念真如真如即
起信生灭真如二门之一故云真如门内然此二门皆各总摄一切法唯取真如谓
一切法及后后诸德皆依真如真如无二通为诸法之体今菩提心正念真如故能
摄也三者三德开显下即别教一乘圆融义也不同馀宗言三德开者即法心功德
品初𤼵心时得如来一身无量身则法身开显得究竟智慧得一切智慧光明则般
若开显不于诸法少有所得即解脱开显以心离妄取寂然双流故此心中无德不
摄因该果海并在初心初𤼵心时便成正觉即梵行品文言初后圆融者以初是即
后之初后是即初之后以缘起法离初无后离后无初故举初摄后若约法性融通
一切因果不离心性契同心性无德不收以一切法随所依性皆于初心顿圆满故
故梵行品云若诸菩萨皆与如是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
前初𤼵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如玄文已明下当更说)。】
「十方法界普光明藏清净眼智光明。」
【三大智智明法界者所照之体大也普光
法性宗中实教之意然菩提心总有三心今但直心中摄以直心正念真如真如即
起信生灭真如二门之一故云真如门内然此二门皆各总摄一切法唯取真如谓
一切法及后后诸德皆依真如真如无二通为诸法之体今菩提心正念真如故能
摄也三者三德开显下即别教一乘圆融义也不同馀宗言三德开者即法心功德
品初𤼵心时得如来一身无量身则法身开显得究竟智慧得一切智慧光明则般
若开显不于诸法少有所得即解脱开显以心离妄取寂然双流故此心中无德不
摄因该果海并在初心初𤼵心时便成正觉即梵行品文言初后圆融者以初是即
后之初后是即初之后以缘起法离初无后离后无初故举初摄后若约法性融通
一切因果不离心性契同心性无德不收以一切法随所依性皆于初心顿圆满故
故梵行品云若诸菩萨皆与如是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
前初𤼵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如玄文已明下当更说)。】
「十方法界普光明藏清净眼智光明。」
【三大智智明法界者所照之体大也普光
音释¶ 第 485b 页
明者即相大也智慧光明遍照法界义故
蕴恒沙性德故名为藏妄惑本空故云清
净明见称眼见性肉眼即同佛眼(三大智智明者
经中清净眼是总相此眼何见见心三大疏中嘱经唯配二大略无用大用即智摄
故从智慧光明遍照法界义故者即暗引起信證普光明为相大义此即起信释生
灭门中所显义大双明体相之文论云复次真如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
萨诸佛无有差别非前际生非后际灭举竟常住释曰上释体大今不引之以法界
为体义易知故论云从本已来性自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
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
故释曰上之六句皆是相大一本觉智明义二本觉显照诸法义三照时无倒义四
体离惑染义五性德圆备义六性德无迁义今不引后四而引前二有智遍照證以
普光明为相大义恐人以法界为所照普光明为能照故引此文相大本有则皆所
照以净眼智明为能照耳从蕴恒沙下释经藏字具二藏义蕴恒沙德即不空藏妄
惑本空即是空藏故清净言向上属所观之藏向下属能见之眼无障盖故言见性
肉眼即名佛眼者即涅槃第六经云善男子声闻之人虽有天眼故名肉眼学大乘
蕴恒沙性德故名为藏妄惑本空故云清
净明见称眼见性肉眼即同佛眼(三大智智明者
经中清净眼是总相此眼何见见心三大疏中嘱经唯配二大略无用大用即智摄
故从智慧光明遍照法界义故者即暗引起信證普光明为相大义此即起信释生
灭门中所显义大双明体相之文论云复次真如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
萨诸佛无有差别非前际生非后际灭举竟常住释曰上释体大今不引之以法界
为体义易知故论云从本已来性自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
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
故释曰上之六句皆是相大一本觉智明义二本觉显照诸法义三照时无倒义四
体离惑染义五性德圆备义六性德无迁义今不引后四而引前二有智遍照證以
普光明为相大义恐人以法界为所照普光明为能照故引此文相大本有则皆所
照以净眼智明为能照耳从蕴恒沙下释经藏字具二藏义蕴恒沙德即不空藏妄
惑本空即是空藏故清净言向上属所观之藏向下属能见之眼无障盖故言见性
肉眼即名佛眼者即涅槃第六经云善男子声闻之人虽有天眼故名肉眼学大乘
音释¶ 第 486a 页
者虽有肉眼乃名佛眼何以故是大乘经名为佛乘如此佛乘最上最胜诸佛见性
故)。】
「观察一切佛法大愿海智光明。」
【四大愿智明知诸佛法愿为本故。】
「入无边功德海清净行智光明。」
【五大行智明无边果德此行入故。】
「趣向不退转大力速疾藏智光明。」
【六速疾智明谓趣入无生功用不退无功
大力一行含多受斯称也(无功大力者由八地得无功用
如乘船入海故云大力速疾言一行含多者先以一身起行至此入地以无量身起
行一一行中起一切行故)。】
「法界中无量变化力出离轮智光明。」
【七神通智明三轮干事出离不能。】
「决定入无量功德圆满海智光明。」
【八大福智明照福严故。】
故)。】
「观察一切佛法大愿海智光明。」
【四大愿智明知诸佛法愿为本故。】
「入无边功德海清净行智光明。」
【五大行智明无边果德此行入故。】
「趣向不退转大力速疾藏智光明。」
【六速疾智明谓趣入无生功用不退无功
大力一行含多受斯称也(无功大力者由八地得无功用
如乘船入海故云大力速疾言一行含多者先以一身起行至此入地以无量身起
行一一行中起一切行故)。】
「法界中无量变化力出离轮智光明。」
【七神通智明三轮干事出离不能。】
「决定入无量功德圆满海智光明。」
【八大福智明照福严故。】
音释¶ 第 486b 页
「了知一切佛决定解庄严成就海智光明。」
【九大解智明谓佛胜解力成庄严海。】
「了知法界无边佛现一切众生前神通海智
光明。」
【十佛用智明普周法界。】
「了知一切佛力无所畏法智光明。」
【十一佛德智明降魔制外后三佛境故但
了知馀可證知故云得入(馀可證知者智论三十一云通
彻名入入亦證也得者获之在已也)。】
「尔时大威光菩萨得如是无量智光明已承
佛威力而说颂言。」
【第三以偈赞述文分二别先因后偈。】
「我闻佛妙法而得智光明以是见世尊往昔
所行事。」
【偈中分三初一标益体用。】
音释¶ 第 487a 页
「一切所生处名号身差别及供养于佛如是
我咸见往昔诸佛所一切皆承事无量劫修
行严净诸刹海舍施于自身广大无涯际修
治最胜行严净诸刹海耳鼻头手足及以诸
宫殿舍之无有量严净诸刹海能于一切刹
亿劫不思议修习菩提行严净诸刹海普贤
大愿力一切佛海中修行无量行严净诸刹
海如因日光照还见于日轮我以佛智光见
佛所行道。」
【次八显用所见于中前七见因。】
「我观佛刹海清净大光明寂静證菩提法界
悉周遍。」
【后一见果。】
「我当如世尊广净诸刹海以佛威神力修习
菩提行。」
音释¶ 第 487b 页
【三一偈发愿思齐即前品初修治大愿也。】
「诸佛子时大威光菩萨以见一切功德山须
弥胜云佛承事供养故于如来所心得悟了。」
【第四传化众生文分为三初明自悟。】
「为一切世间显示如来往昔行海显示往昔
菩萨行方便显示一切佛功德海显示普入
一切法界清净智显示一切道场中成佛自
在力显示佛力无畏无差别智显示普示现
如来身显示不可思议佛神变显示庄严无
量清净佛土显示普贤菩萨所有行愿。」
【二为一切下明转悟他显示十法与前自
得十一有同有异文并可知。】
「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发菩提心佛刹微
尘数众生成就如来清净国土。」
【三令如须弥山下利他之益。】
音释¶ 第 488a 页
「尔时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为大威光菩
萨而说颂言。
善哉大威光福藏广名称为利众生故发趣
菩提道汝获智光明法界悉充遍福慧咸广
大当得深智海一刹中修行经于刹尘劫如
汝见于我当获如是智。」
【第五如来赞励中偈有十一初三赞发心
得法大果当成。】
「非诸劣行者能知此方便获大精进力乃能
净刹海一一微尘中无量劫修行彼人乃能
得庄严诸佛刹为一一众生轮回经劫海其
心不疲懈当成世导师供养一一佛悉尽未
来际心无暂疲厌当成无上道。」
【次四对劣显胜进者圆德。】
「三世一切佛当共满汝愿一切佛会中汝身
音释¶ 第 488b 页
安住彼一切诸如来誓愿无有边大智通达
者能知此方便。」
【次二外加内智决證无疑。】
「大光供养我故获大威力令尘数众生成熟
向菩提诸修普贤行大名称菩萨庄严佛刹
海法界普周遍。」
【后二举一例馀行者即得。
初逢一切功德
山佛已竟。】
「诸佛子汝等应知彼大庄严劫中有恒河沙
数小劫人寿命二小劫诸佛子彼一切功德
须弥胜云佛寿命五十亿岁。」
【第二遇第二佛文分为二先结前生后二
正显佛兴今初谓将说后佛故总论劫寿
明多小劫者欲显多佛现故说人寿佛寿
者由佛寿促而人寿长故得威光一生历
者能知此方便。」
【次二外加内智决證无疑。】
「大光供养我故获大威力令尘数众生成熟
向菩提诸修普贤行大名称菩萨庄严佛刹
海法界普周遍。」
【后二举一例馀行者即得。
初逢一切功德
山佛已竟。】
「诸佛子汝等应知彼大庄严劫中有恒河沙
数小劫人寿命二小劫诸佛子彼一切功德
须弥胜云佛寿命五十亿岁。」
【第二遇第二佛文分为二先结前生后二
正显佛兴今初谓将说后佛故总论劫寿
明多小劫者欲显多佛现故说人寿佛寿
者由佛寿促而人寿长故得威光一生历
音释¶ 第 489a 页
事三佛。】
「彼佛灭度后有佛出世名波罗蜜善眼庄严
王亦于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而成正觉。」
【二彼佛灭下正显佛兴文分为五一明灭
后佛兴二睹相获益三赞德劝诣四眷属
同归五闻经悟入今初也此中佛名谓智
导万行皆到彼岸见性了了故名善眼果
由因饰是曰庄严。】
「尔时大威光童子见彼如来成等正觉现神
通力。」
【二尔时下威光睹相获益中二先睹相即
获益之由也。】
「即得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
【二即得下正获益也先列后结列有十种
一念佛三昧者菩萨之父故首明之乃至
「彼佛灭度后有佛出世名波罗蜜善眼庄严
王亦于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而成正觉。」
【二彼佛灭下正显佛兴文分为五一明灭
后佛兴二睹相获益三赞德劝诣四眷属
同归五闻经悟入今初也此中佛名谓智
导万行皆到彼岸见性了了故名善眼果
由因饰是曰庄严。】
「尔时大威光童子见彼如来成等正觉现神
通力。」
【二尔时下威光睹相获益中二先睹相即
获益之由也。】
「即得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
【二即得下正获益也先列后结列有十种
一念佛三昧者菩萨之父故首明之乃至
音释¶ 第 489b 页
十地不离念佛(菩萨之父者即智论文论云菩萨以般若波罗蜜为
母般舟三昧为父般舟即念佛此翻为佛立三昧良以念佛即真涉事与方便同故
得称父又念佛成佛是亲种故言乃至十地不离念佛者十地之中皆云一切所作
不离念佛念法念僧等)无边海藏门者蕴积名藏深
广称海然略有三义一由此定中见多佛
故下文云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舍是人
得见佛其量与心等由念能见所以称门
二一一佛德是无边海藏由念能知所以
称门云何无边海劫海所修有行愿海成
就色身有相好海成就智身有辩才海建
立念处有名号海修诸助道有功德海安
立众生有净刹海如是诸海一一无边各
各出生蕴积名藏三无边胜德由念佛生
故此一门深广蕴积何者念佛性身则契
如理念功德身成无边德念相好身證无
母般舟三昧为父般舟即念佛此翻为佛立三昧良以念佛即真涉事与方便同故
得称父又念佛成佛是亲种故言乃至十地不离念佛者十地之中皆云一切所作
不离念佛念法念僧等)无边海藏门者蕴积名藏深
广称海然略有三义一由此定中见多佛
故下文云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舍是人
得见佛其量与心等由念能见所以称门
二一一佛德是无边海藏由念能知所以
称门云何无边海劫海所修有行愿海成
就色身有相好海成就智身有辩才海建
立念处有名号海修诸助道有功德海安
立众生有净刹海如是诸海一一无边各
各出生蕴积名藏三无边胜德由念佛生
故此一门深广蕴积何者念佛性身则契
如理念功德身成无边德念相好身證无
音释¶ 第 490a 页
边相障无不灭德无不生一言蔽诸总由
念佛从此通悟所以称门即此一门说不
可尽(障无不灭下结叹故贤护经中广列诸德以徵其因佛答皆从念而生一
言蔽诸者即论语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谓归于正也念一佛号亦名
一言直取一言只一佛字故自四祖禅要唯称佛言耳)。】
「即得陀罗尼名大智力法渊。」
【二总持大智能达深法。】
「即得大慈名普随众生调伏度脱。」
【三无缘普应。】
「即得大悲名遍覆一切境界云。」
【四等除热恼。】
「即得大喜名一切佛功德海威力藏。」
【五佛深德海蕴积力用菩萨缘此喜遍身
心。】
「即得大舍名法性虚空平等清净。」
念佛从此通悟所以称门即此一门说不
可尽(障无不灭下结叹故贤护经中广列诸德以徵其因佛答皆从念而生一
言蔽诸者即论语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谓归于正也念一佛号亦名
一言直取一言只一佛字故自四祖禅要唯称佛言耳)。】
「即得陀罗尼名大智力法渊。」
【二总持大智能达深法。】
「即得大慈名普随众生调伏度脱。」
【三无缘普应。】
「即得大悲名遍覆一切境界云。」
【四等除热恼。】
「即得大喜名一切佛功德海威力藏。」
【五佛深德海蕴积力用菩萨缘此喜遍身
心。】
「即得大舍名法性虚空平等清净。」
音释¶ 第 490b 页
【六悲则心戚喜便浮动深契法性则旷若
虚空悲喜两亡为平等清净。】
「即得般若波罗蜜名自性离垢法界清净身。」
【七般若者觉法实性离分别也有可离者
非真离也知自性离不复离也无离之离
即真法界真法界者本来清净法界清净
即般若清净般若清净则万法本净万法
净者无净无不净为真净也实相般若为
万法之体观照冥此众德攸依故云身也
(觉法实性离分别也者此总释一门亦当别释自性离垢之言即大般若曼殊室利
分中慈氏菩萨云若诸菩萨闻是甚深般若心不沉没巳近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
是诸菩萨现觉法性离一切分别如大菩提故今此般若亦觉法自性名自性离离
字两向向上属自性离向下属离垢即离分别之垢也从有可离下别释经文成上
总释有可离者非真离也反释初句成上性离知自性离不复离也者顺释初句成
上离分别言不知性离谓有可离即是分别今知性离知相即寂故无分别无离之
音释¶ 第 491a 页
离者即蹑上释下法界言也正同起信所言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
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法身即真法界本来清净者蹑上法界释
清净言既自性离是真法界则本自净非观令净非去垢净是故经云法界清净法
界清净者即以上义成此般若得清净名此有二意一由体法界方成般若故此般
若受法界清净之名二者性无二故故大般若难信解分云复次善现般若波罗蜜
多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若色清
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名无二性从般若清净者亦有二义
一以般若照一切法知本净故二者亦是性无二故义同上引般若清净则色清净
遍历诸法略举八十馀科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四谛十二缘六波罗蜜乃至菩提
涅槃皆如色说故万法本净万法净者下拂其净相夫言净者显法本无生性寂诸
相故名为净岂待荡荡无物方称净耶非但事无非为真净见真本净事为非净亦
是相待能所未忘安得称净故真善知识令看净门云性本清净净无净相方见我
心即斯义矣故净名云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离于见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也下经云若有见正觉解脱离诸漏不著一切世彼非證道眼若有知如来体相无
所有修习得明了是人疾作佛实相般若下释经身字身有三义谓体依聚义今实
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法身即真法界本来清净者蹑上法界释
清净言既自性离是真法界则本自净非观令净非去垢净是故经云法界清净法
界清净者即以上义成此般若得清净名此有二意一由体法界方成般若故此般
若受法界清净之名二者性无二故故大般若难信解分云复次善现般若波罗蜜
多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若色清
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名无二性从般若清净者亦有二义
一以般若照一切法知本净故二者亦是性无二故义同上引般若清净则色清净
遍历诸法略举八十馀科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四谛十二缘六波罗蜜乃至菩提
涅槃皆如色说故万法本净万法净者下拂其净相夫言净者显法本无生性寂诸
相故名为净岂待荡荡无物方称净耶非但事无非为真净见真本净事为非净亦
是相待能所未忘安得称净故真善知识令看净门云性本清净净无净相方见我
心即斯义矣故净名云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离于见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也下经云若有见正觉解脱离诸漏不著一切世彼非證道眼若有知如来体相无
所有修习得明了是人疾作佛实相般若下释经身字身有三义谓体依聚义今实
音释¶ 第 491b 页
相般若则法身之体观照般若同报身之依化身名聚浅故不说则眷属般若亦得
名身同聚义故)。】
「即得神通名无碍光普随现。」
【八通用智俱故无碍随现。】
「即得辩才名善入离垢渊。」
【九入法之深离说之垢。】
「即得智光名一切佛法清净藏。」
【十智照佛法净所知障含藏众德。】
「如是等十千法门皆得通达。」
【二如是下结中明历事增进故云十千通
达之言释前即得。】
「尔时大威光童子承佛威力为诸眷属而说
颂言。
不可思议亿劫中导世明师难一遇此土众
生多善利而今得见第二佛。」
名身同聚义故)。】
「即得神通名无碍光普随现。」
【八通用智俱故无碍随现。】
「即得辩才名善入离垢渊。」
【九入法之深离说之垢。】
「即得智光名一切佛法清净藏。」
【十智照佛法净所知障含藏众德。】
「如是等十千法门皆得通达。」
【二如是下结中明历事增进故云十千通
达之言释前即得。】
「尔时大威光童子承佛威力为诸眷属而说
颂言。
不可思议亿劫中导世明师难一遇此土众
生多善利而今得见第二佛。」
音释¶ 第 492a 页
【第三尔时下赞德劝诣文分为二初说偈
后偈益偈中分三初一偈叹希庆遇。】
「佛身普放大光明色相无边极清净如云充
满一切土处处称扬佛功德。
光明所照咸欢喜众生有苦悉除灭各令恭
敬起慈心此是如来自在用。
出不思议变化云放无量色光明网十方国
土皆充满此佛神通之所现。」
【二有七偈叹佛胜德于中三初三身业。】
「一一毛孔现光云普遍虚空发大音所有幽
冥靡不照地狱众苦咸令灭。
如来妙音遍十方一切言音咸具演随诸众
生宿善力此是大师神变用。
无量无边大众海佛于其中皆出现普转无
尽妙法轮调伏一切诸众生。」
音释¶ 第 492b 页
【次三语业。】
「佛神通力无有边一切刹中皆出现善逝如
是智无碍为利众生成正觉。」
【后一意业。】
「汝等应生欢喜心踊跃爱乐极尊重我当与
汝同诣彼若见如来众苦灭。
发心回向趣菩提慈念一切诸众生悉住普
贤广大愿当如法王得自在。」
【三有二偈劝众同归。】
「诸佛子大威光童子说此颂时以佛神力其
声无碍一切世界皆悉得闻无量众生发菩
提心。」
【后诸佛子下偈益可知。】
「时大威光王子与其父母并诸眷属及无量
百千亿那由他众生前后围绕宝盖如云遍
音释¶ 第 493a 页
覆虚空共诣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所。」
【第四时大威光下眷属同归。】
「其佛为说法界体性清净庄严修多罗世界
海微尘等修多罗而为眷属。」
【第五其佛下闻经悟入文分为三初佛为
说经二当机获益三如来赞述今初主经
法界体性大方广也清净佛也庄严即华
严也有多眷属者显此教圆。】
「彼诸大众闻此经已得清净智名入一切净
方便得于地名离垢光明得波罗蜜轮名示
现一切世间爱乐庄严得增广行轮名普入
一切刹土无边光明清净见得趣向行轮名
离垢福德云光明幢得随入證轮名一切法
海广大光明得转深发趣行名大智庄严得
灌顶智慧海名无功用修极妙见得显了大
【第四时大威光下眷属同归。】
「其佛为说法界体性清净庄严修多罗世界
海微尘等修多罗而为眷属。」
【第五其佛下闻经悟入文分为三初佛为
说经二当机获益三如来赞述今初主经
法界体性大方广也清净佛也庄严即华
严也有多眷属者显此教圆。】
「彼诸大众闻此经已得清净智名入一切净
方便得于地名离垢光明得波罗蜜轮名示
现一切世间爱乐庄严得增广行轮名普入
一切刹土无边光明清净见得趣向行轮名
离垢福德云光明幢得随入證轮名一切法
海广大光明得转深发趣行名大智庄严得
灌顶智慧海名无功用修极妙见得显了大
音释¶ 第 493b 页
光明名如来功德海相光影遍照得出生愿
力清净智名无量愿力信解藏。」
【二彼诸下当机获益亦有十益既云大众
或一人得一或二三四或具十者威光先
證故略不标大众之言亦已含矣故下佛
赞然此十事略为二释一者如次配于十
地十度或取地义或取度义一者达一切
法本来清净名清净智不取净相是名方
便即初地入證之智也二则二地离破戒
垢是所除障照诸善品即戒光明三即忍
度忍为上严一切爱乐四无刹不入无法
不照无见不净是为精进增广众行约地
义释以诸道品烧无尽惑成无边光五趣
向诸行能入俗也禅度增故性能离垢涉
俗化物成福德云不迷实理为光明幢六
力清净智名无量愿力信解藏。」
【二彼诸下当机获益亦有十益既云大众
或一人得一或二三四或具十者威光先
證故略不标大众之言亦已含矣故下佛
赞然此十事略为二释一者如次配于十
地十度或取地义或取度义一者达一切
法本来清净名清净智不取净相是名方
便即初地入證之智也二则二地离破戒
垢是所除障照诸善品即戒光明三即忍
度忍为上严一切爱乐四无刹不入无法
不照无见不净是为精进增广众行约地
义释以诸道品烧无尽惑成无边光五趣
向诸行能入俗也禅度增故性能离垢涉
俗化物成福德云不迷实理为光明幢六
音释¶ 第 494a 页
般若现前名随入證照深缘起名法海光
七功用已远将入无功为深发趣权实无
碍为大庄严八见法实性无功而修为极
妙见由此智慧复得灌顶故仁王经云后
之三地同遣无明同无功用故非灌顶地
是灌顶智九显了药病是功德海相辩才
遍应若月影流光十智圆离障方于佛愿
而生信解故曰出生(故仁王者即教化品中第八名等观菩萨
偈云等观菩萨二禅王变化法身无量光等九地云慧光开士三禅王十地云灌顶
菩萨四禅王后都颂上三地云等慧灌顶三品七除前馀习无明缘无明习相故烦
恼二谛理穷一切尽释曰既牒三地除无明习是故疏云同遣无明非灌顶地下义
释彼经灌顶地者自当第十故云非灌顶地然十地亦用遣无明习无功用智而得
灌顶故云是灌顶智)二者此上十门随一一事以立
其名未必全将配于地位或通配诸位或
复不次以人无量随诠不同普贤巧说故
七功用已远将入无功为深发趣权实无
碍为大庄严八见法实性无功而修为极
妙见由此智慧复得灌顶故仁王经云后
之三地同遣无明同无功用故非灌顶地
是灌顶智九显了药病是功德海相辩才
遍应若月影流光十智圆离障方于佛愿
而生信解故曰出生(故仁王者即教化品中第八名等观菩萨
偈云等观菩萨二禅王变化法身无量光等九地云慧光开士三禅王十地云灌顶
菩萨四禅王后都颂上三地云等慧灌顶三品七除前馀习无明缘无明习相故烦
恼二谛理穷一切尽释曰既牒三地除无明习是故疏云同遣无明非灌顶地下义
释彼经灌顶地者自当第十故云非灌顶地然十地亦用遣无明习无功用智而得
灌顶故云是灌顶智)二者此上十门随一一事以立
其名未必全将配于地位或通配诸位或
复不次以人无量随诠不同普贤巧说故
音释¶ 第 494b 页
文含多义。】
「时彼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善哉功德智慧海发心趣向大菩提汝当得
佛不思议普为众生作依处。
汝已出生大智海悉能遍了一切法当以难
思妙方便入佛无尽所行境。
已见诸佛功德云已入无尽智慧地诸波罗
蜜方便海大名称者当满足。
已得方便总持门及以无尽辩才门种种行
愿皆修习当成无等大智慧。
汝已出生诸愿海汝已入于三昧海当具种
种大神通不可思议诸佛法。
究竟法界不思议广大深心已清净普见十
方一切佛离垢庄严众刹海。」
【第三时彼下如来赞述十颂分二前六赞
「时彼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善哉功德智慧海发心趣向大菩提汝当得
佛不思议普为众生作依处。
汝已出生大智海悉能遍了一切法当以难
思妙方便入佛无尽所行境。
已见诸佛功德云已入无尽智慧地诸波罗
蜜方便海大名称者当满足。
已得方便总持门及以无尽辩才门种种行
愿皆修习当成无等大智慧。
汝已出生诸愿海汝已入于三昧海当具种
种大神通不可思议诸佛法。
究竟法界不思议广大深心已清净普见十
方一切佛离垢庄严众刹海。」
【第三时彼下如来赞述十颂分二前六赞
音释¶ 第 495a 页
其已具胜德当成极果皆前半已获后半
当證独第四偈三句是因。】
「汝已入我菩提行昔时本事方便海如我修
行所净治如是妙行汝皆悟。
我于无量一一刹种种供养诸佛海如彼修
行所得果如是庄严汝咸见。
广大劫海无有尽一切刹中修净行坚固誓
愿不可思当得如来此神力。
诸佛供养尽无馀国土庄严悉清净一切劫
中修妙行汝当成佛大功德。」
【后四偈行齐佛因当如佛證皆三句举佛
行后一句齐佛德然此中述赞望前遇光
得益及向大众所得多有相同义必述上
可以意消息之。】
「诸佛子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入涅槃已
当證独第四偈三句是因。】
「汝已入我菩提行昔时本事方便海如我修
行所净治如是妙行汝皆悟。
我于无量一一刹种种供养诸佛海如彼修
行所得果如是庄严汝咸见。
广大劫海无有尽一切刹中修净行坚固誓
愿不可思当得如来此神力。
诸佛供养尽无馀国土庄严悉清净一切劫
中修妙行汝当成佛大功德。」
【后四偈行齐佛因当如佛證皆三句举佛
行后一句齐佛德然此中述赞望前遇光
得益及向大众所得多有相同义必述上
可以意消息之。】
「诸佛子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入涅槃已
音释¶ 第 495b 页
喜见善慧王寻亦去世大威光童子受转轮
王位。」
【遇第三佛文分为六一如来出时前佛灭
后等时也。】
「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第三如来出现于世
名最胜功德海。」
【二彼摩尼下正明现世立斯号者功德海
满无加过也。】
「时大威光转轮圣王见彼如来成佛之相与
其眷属及四兵众城邑聚落一切人民并持
七宝俱往佛所以一切香摩尼庄严大楼阁
奉上于佛。」
【三时大威光下威光往供。】
「时彼如来于其林中说菩萨普眼光明行修
多罗世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
王位。」
【遇第三佛文分为六一如来出时前佛灭
后等时也。】
「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第三如来出现于世
名最胜功德海。」
【二彼摩尼下正明现世立斯号者功德海
满无加过也。】
「时大威光转轮圣王见彼如来成佛之相与
其眷属及四兵众城邑聚落一切人民并持
七宝俱往佛所以一切香摩尼庄严大楼阁
奉上于佛。」
【三时大威光下威光往供。】
「时彼如来于其林中说菩萨普眼光明行修
多罗世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
音释¶ 第 496a 页
【四时彼如来下佛为说经见普法故名为
普眼以慧为性故曰光明况一眼即十眼
融无障碍眼外无法方真普眼以诸缘发
见即缘名为根因没果中缘皆号眼故全
色为眼恒见色而无缘全眼为色恒称见
而非我矣(见普法者此释经名而有三义一约所见称普言普法者一具
一切一一称性同时具足等斯即十眼之内一眼之能经云一切智眼见普门法界
故二况一眼者约能见称普如五眼中佛眼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如四河入海无
复河名而具海味故金刚经云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乃至云如来
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今十眼亦耳随一具十而诸教唯佛眼具五馀四
则无今因果之人皆许一眼即具十眼不唯后胜具于前劣若一不具十则非普眼
言十眼者离世间品说谓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五佛六智七光明八出生死
九无碍十一切智其融无碍则有二义一者成上十眼无碍二者成下即能所无碍
三眼外无法下约心境互放方称普眼此上标也诸缘下别释所以如大乘法师以
九缘𤼵识眼根名眼馀不名眼今则例之眼根能发识眼根得名眼空明能发识亦
音释¶ 第 496b 页
得同名眼馀六例然以缘起之法各有有力无力相成立故次云因没果中缘皆号
眼者九缘并是因见色得名眼九缘皆见色没果同名眼以皆全有力故言全色为
眼恒见色者色是所缘之境眼是能缘之根今即是眼故无缘也全眼为色者眼是
我能见今全为色正见之时即非我也此即贤首之意下更有言云非我唯于情想
无缘绝于贪求收万像于目前全十方于眼际是以缘义无尽随见见而不穷物性
叵思应法法而难准法普即眼普义通乃见通体之自隐隐照之遂重重然后穷十
方于眼际镜空有而皎明收万像以成身显事理而通彻也)。】
「尔时大威光菩萨闻此法已得三昧名大福
德普光明得此三昧故悉能了知一切菩萨
一切众生过现未来福非福海。」
【五尔时下威光得益五度皆福定为最大
寂无不照名普光明得此已下彰其定用
福非福言略有二意一福即是善非福是
罪二福即是相非福即性双了性相故经
云福德即非福德性此即深也了一切者
眼者九缘并是因见色得名眼九缘皆见色没果同名眼以皆全有力故言全色为
眼恒见色者色是所缘之境眼是能缘之根今即是眼故无缘也全眼为色者眼是
我能见今全为色正见之时即非我也此即贤首之意下更有言云非我唯于情想
无缘绝于贪求收万像于目前全十方于眼际是以缘义无尽随见见而不穷物性
叵思应法法而难准法普即眼普义通乃见通体之自隐隐照之遂重重然后穷十
方于眼际镜空有而皎明收万像以成身显事理而通彻也)。】
「尔时大威光菩萨闻此法已得三昧名大福
德普光明得此三昧故悉能了知一切菩萨
一切众生过现未来福非福海。」
【五尔时下威光得益五度皆福定为最大
寂无不照名普光明得此已下彰其定用
福非福言略有二意一福即是善非福是
罪二福即是相非福即性双了性相故经
云福德即非福德性此即深也了一切者
音释¶ 第 497a 页
广也故有海言遇于初佛但得十者自力
未胜故次佛十千者道转深故今唯一者
道已满故(五度皆福者然六波罗蜜摄成二严总有两意一前五为福后
一为智二者前三唯福后一唯智进定通二成前为福成后属智今以经中云得三
昧名大福德故用前门福即是善者即百论相摄罪福品意故论引金刚福尚应舍
何况非福以善舍恶以无相智舍福则善恶两忘今云了者一了其相二了体空三
了无碍二福即是相下即以世谛说福谛一义中福亦不存故引金刚如来说福德
相随俗说也即非福德相当体空寂是名福德相结正义也若福即非福方名真福
若以福为福非真福也有人以第三句亦约俗谛非得经意)。】
「时彼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善哉福德大威光汝等今来至我所悯念一
切众生海发胜菩提大愿心。
汝为一切苦众生起大悲心令解脱当作群
迷所依怙是名菩萨方便行。
若有菩萨能坚固修诸胜行无厌怠最胜最
未胜故次佛十千者道转深故今唯一者
道已满故(五度皆福者然六波罗蜜摄成二严总有两意一前五为福后
一为智二者前三唯福后一唯智进定通二成前为福成后属智今以经中云得三
昧名大福德故用前门福即是善者即百论相摄罪福品意故论引金刚福尚应舍
何况非福以善舍恶以无相智舍福则善恶两忘今云了者一了其相二了体空三
了无碍二福即是相下即以世谛说福谛一义中福亦不存故引金刚如来说福德
相随俗说也即非福德相当体空寂是名福德相结正义也若福即非福方名真福
若以福为福非真福也有人以第三句亦约俗谛非得经意)。】
「时彼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善哉福德大威光汝等今来至我所悯念一
切众生海发胜菩提大愿心。
汝为一切苦众生起大悲心令解脱当作群
迷所依怙是名菩萨方便行。
若有菩萨能坚固修诸胜行无厌怠最胜最
音释¶ 第 497b 页
上无碍解如是妙智彼当得。
福德光者福幢者福德处者福海者普贤菩
萨所有愿是汝大光能趣入。」
【第六时彼佛下如来记别十一偈分四初
四显具菩提心谓初有愿次偈有悲四有
智光三兼精进通策三心故菩提心圆当
成妙智。】
「汝能以此广大愿入不思议诸佛海诸佛福
海无有边汝以妙解皆能见。
汝于十方国土中悉见无量无边佛彼佛往
昔诸行海如是一切汝咸见。
若有住此方便海必得入于智地中此是随
顺诸佛学决定当成一切智。
汝于一切刹海中微尘劫海修诸行一切如
来诸行海汝皆学巳当成佛。」
福德光者福幢者福德处者福海者普贤菩
萨所有愿是汝大光能趣入。」
【第六时彼佛下如来记别十一偈分四初
四显具菩提心谓初有愿次偈有悲四有
智光三兼精进通策三心故菩提心圆当
成妙智。】
「汝能以此广大愿入不思议诸佛海诸佛福
海无有边汝以妙解皆能见。
汝于十方国土中悉见无量无边佛彼佛往
昔诸行海如是一切汝咸见。
若有住此方便海必得入于智地中此是随
顺诸佛学决定当成一切智。
汝于一切刹海中微尘劫海修诸行一切如
来诸行海汝皆学巳当成佛。」
音释¶ 第 498a 页
【次四上入佛境。】
「如汝所见十方中一切刹海极严净汝刹严
净亦如是无边愿者所当得。」
【三有一偈示其果相得同诸佛。】
「今此道场众会海闻汝愿已生欣乐皆入普
贤广大乘发心回向趣菩提。
无边国土一一中悉入修行经劫海以诸愿
力能圆满普贤菩萨一切行。」
【四有二偈赞其现能利他住普贤行。】
「诸佛子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复有佛出号
名称普闻莲华眼幢。」
【遇第四佛文分为四一佛出人中二天王
就供三如来说法四得益还归今初约相
目类青莲约德心无所染相德高显名称
外彰摧邪众归故曰幢也。】
音释¶ 第 498b 页
「是时大威光于此命终生须弥山上寂静宝
宫天城中为大天王名离垢福德幢。」
【二是时下天王就供中二先明菩萨行进
报处天宫此城即是品初所列之一。】
「共诸天众俱诣佛所雨宝华云以为供养。」
【后知佛可归持华往供。】
「时彼如来为说广大方便普门遍照修多罗
世界海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
【三时彼下说经方便之言略有三种一无
实权施曲巧方便也二理本无言假言而
言大方便也三权实无滞亦大方便事理
皆照方曰普门(一无实者如无三乘说有三乘虚指三车出门不获
是也二理本无言者亦法华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
是也三权实无滞者即涉有未始迷空观空不遗于事即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
已具足)。】
音释¶ 第 499a 页
「时天王众闻此经已得三昧名普门欢喜藏
以三昧力能入一切法实相海获是益已从
道场出还归本处。」
【四时天王下得益还归中闻上普门正受
安住法喜无尽故名曰藏由此證达诸实
相海此劫之中十须弥尘数如来今但云
四又无结会古今现證得益等者经来未
尽故也若结会者应云尔时威光菩萨者
毗卢遮那是等。
所信因果会竟。】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第十一之二
** 音释
篑
(求位切土笼也)。
干
(古汗切干去声能事也)。
劣
(力辍切音埒鄙也)。
戚
(七迹切音戚忧也)。
踊跃
(踊尹竦切音勇跃弋灼切音药跳也)。
怙
(侯古切胡
去声依也)。
音释¶ 第 49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