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518a 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科文卷第六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 ○七说分(三)

* 初来意(自下)
* 二释名(四)

* 初正释本文(二释)
* 二通违论妨(以上)
* 三通展转妨(又初)
* 四总指会释(又论)
* 三本文(十)

* 初欢喜地(七)

* 初来意(三释)
* 二释名(二释)
* 三断障(三)

* 初总标(三所)
* 二断障(谓二)
* 三断愚(三)

* 初以义生起(上来)
* 二引论正释(由斯)
* 三结示断义(断义)
* 四證理(四所)
* 五成行(五所)
* 六得果(二)

* 初行布(六所)
* 二圆融(然上)
* 七释文(四)

* 初依经科(三)

* 初正科(第七)
* 二引證(故依)
* 三会今论文(而论)
* 二依论科(二)

* 初正科(今且)
* 二疏释(初云)
* 三对前相摄(然十)
* 四释经文(二)

* 初长行(四)

* 初四十句明住(五)

* 初曲科(佛子)
卷六 第 519a 页
* 二疏释(初谓)
* 三引證(瑜伽)
* 四会释(又此)
* 五释文(二)

* 初别显住法(四)

* 初十依何身(二)

* 初总句(今初)
* 二别句(三)

* 初别释(二)

* 初科判(别有)
* 二释经(巳知)
* 二随难料栋(然小)
* 三六相圆融(巳知)
* 二十为何义(二)

* 初别显求相(二)

* 初释总(为求)
* 二释别(此智)
* 二总结发菩提心(四)

* 初疏略释(佛子)
* 二辨论释(而论)
* 三论指文(能指)
* 四释妨难(又但)
* 三十以何因(三)

* 初总科(以大)
* 二释论(意云)
* 三释文(十句)
* 四十有何相(二)

* 初释总句(佛子)
* 二释别句(三)

* 初依总开别(二入)
* 二随别解释(言一)
* 三结不相似(论云)
* 二结住入位(菩萨)
* 二三十句释名(二)

* 初总标(佛子)
* 二别释(二)

* 初正明喜相(二)

* 初总(成就)
* 二别(别中)
* 二出喜所因(二)

* 初念当得故喜(三)

* 初总别分别(佛子)
* 二义类分别(二)

* 初果(若别)
* 二因(二)

* 初总(后八)
* 二别(别中)
* 三三宝分别(又上)
* 二念现得故喜(二)

* 初正明所念(二)

* 初释总句(复作)
* 二释别句(三)

* 初总叙文意(别有)
* 二随文别释(二)

* 初通明前八(九中)
* 二别明第九(三)

* 初正释(九舍)
* 二会通(即前)
* 三释文(言怖)
* 三结指决定(然此)
* 二随难徵释(五)

* 初总问徵起(何以)
* 二列名总答(二答)
* 三转徵所以(何以)
卷六 第 520a 页
* 四举因显相(二)

* 初释经文意(四举)
* 二开义别释(二)

* 初彰五畏之果(三)

* 初拣死不活(五怖)
* 二拣死恶道(死约)
* 三通妨辨摄(但说)
* 二彰五畏之因(三)

* 初引论总释(此怖)
* 二分别解释(二)

* 初通(然此)
* 二别(三)

* 初双标(若取)
* 二释初因(四)

* 初牒论文释(邪智)
* 二别配三因(爱著)
* 三彰其所离(但无)
* 四会释经文(然不)
* 三释后因(二)

* 初明因(后二)
* 二辨离(今具)
* 三总以结示(初三)
* 五结酬初徵(三)

* 初释经(菩萨)
* 二叙论(而论)
* 三释论(意谓)
* 三三十句安住(三)

* 初总明安住(佛子)
* 二别显安住(三)

* 初信心成就(所谓)
* 二修行成就(二)

* 初依论解释(日夜)
* 二随要别释(其第)
* 三回向成就(二)

* 初总(求一)
* 二别(二)

* 初一能求之观(别即)
* 二十能求之行(二)

* 初一求诸度无著(馀十)
* 二九别治诸障(下九)
* 三总结安住(佛子)
* 四校量胜分(三)

* 初总名分齐(大文)
* 二问答料拣(二)

* 初问(问经)
* 二答(三)

* 初标心体(然其)
* 二开章释(此三)
* 三总结酬(今此)
* 三正释经文(二)

* 初文前科判(文分)
* 二依科解释(三)

* 初愿胜为标志遐广(二)
卷六 第 521a 页

* 初彰大意(五)

* 初名体(二)

* 初名(二)

* 初总(二)

* 初释愿(释愿)
* 二释大(二)

* 初约通(三)

* 初正释(而言)
* 二引證(瑜伽)
* 三结示(今拣)
* 二约别(别别)
* 二别(后显)
* 二体(后体)
* 二修證(二)

* 初约修行(二修)
* 二约修證(后约)
* 三行位(二)

* 初约修行(二)

* 初约别显(三行)
* 二约通论(若约)
* 二约修位(后约)
* 四因果(四约)
* 五圆融(二)

* 初立意(五立)
* 二圆融(言圆)
* 二正释文(二)

* 初十愿彰自勤行(四)

* 初总标(佛子)
* 二别列(二)

* 初总科十愿四意分齐(二别)
* 二料拣依经解释(十)

* 初供养愿(三)

* 初彰愿行相(所谓)
* 二彰愿德能(广大)
* 三彰愿分齐(一切)
* 二受持愿(四)

* 初总标(又发)
* 二行相(愿受)
* 三德能(广大)
* 四分齐(一切)
* 三转法轮愿(四)

* 初总标(又发)
* 二行相(四)

* 初处(愿一)
* 二时(从兜)
* 三方便(皆悉)
* 四周遍(于一)
* 三德能(广大)
* 四分齐(一切)
* 四修行二利愿(四)

* 初总标(又发)
* 二行相(二)

* 初能增长行(愿一)
* 二所增长心(教化)
* 三德能(广大)
* 四分齐(一切)
* 五成熟众生愿(四)

* 初总标(又发)
* 二行相(二)
卷六 第 522a 页

* 初愿所化(愿一)
* 二彰所为(如是)
* 三德能(广大)
* 四分齐(一切)
* 六承事愿(四)

* 初总标(又发)
* 二行相(二)

* 初所知(愿一)
* 二能知(智皆)
* 三德能(广大)
* 四分齐(一切)
* 七净土愿(四)

* 初总标(又发)
* 二行相(二)

* 初释文(愿一)
* 二收束(今依)
* 三德能(广大)
* 四分齐(一切)
* 八不离愿(四)

* 初总标(又发)
* 二行相(三)

* 初所显(愿与)
* 二别明(二)

* 初修同行(无有)
* 二德用同(得不)
* 三总结(三修)
* 三德能(广大)
* 四分齐(一切)
* 九利益愿(四)

* 初总标(又发)
* 二行相(二)

* 初总明(愿乘)
* 二别显(二)

* 初作业不空(若暂)
* 二利益不空(得如)
* 三德能(广大)
* 四分齐(一切)
* 十成正觉愿(四)

* 初总标起愿(又发)
* 二别显行相(二)

* 初成菩提体(愿于)
* 二菩提作业(七)

* 初示正觉业(不离)
* 二说实谛业(得佛)
* 三證教化业(以一)
* 四种种说法业(以一)
* 五不断佛种业(示入)
* 六法轮复往业(三)

* 初释经(示大)
* 二双结(前即)
* 三释名(三对)
* 七自在业(二)

* 初依本论释(以法)
卷六 第 523a 页
* 二依智论释(又依)
* 三彰显德能(广大)
* 四明愿分齐(一切)
* 三总结(佛子)
* 四摄眷属(以此)
* 二明十尽句与众生共○
* 二修行胜依愿造修○
* 三果利益胜即位行成就○
* 二偈颂○
* 二离垢地○
* 三发光地○
* 四燄慧地○
* 五难胜地○
* 六现前地○
* 七远行地○
* 八不动地○
* 九善慧地○
* 十法云地○



* ○二明十尽句与众生共(二)

* 初总标(佛子)
* 二别显(二)

* 初显上十尽(二)

* 初徵(何等)
* 二显(三)

* 初总分别(所谓)
* 二广略分别(世间)
* 三无量分别(又上)
* 二显大愿成就(若众)



* ○二修行胜依愿造修(三)

* 初明行所依之心(佛子)
* 二显所成行之相(七)

* 初列名(第二)
* 二辨体(二辨)
* 三得处(三明)
* 四约修(四约)
* 五二利(五约)
* 六次第(六明)
* 七释文(十)

* 初信行(二)

* 初正摄德成人(成净)
* 二正显信相(三)

* 初总信因果(能信)
* 二别明因果(二)

* 初二句明因(信成)
* 二七句辨果(信成)
* 三结略显广(举要)
* 二悲(二)

* 初明三观为方便(三)

* 初远离最上第一义乐观(二)

* 初总显起念(佛子)
* 二显所离乐(诸佛)
* 二具足诸苦观(二)

* 初前际三支(二)

* 初总(二)

* 初释邪见(二)

* 初正明(而诸)
* 二引證(涅槃)
* 二释心堕(二)

* 初问(本在)
* 二答(此有)
* 二别(三)

* 初五无明(二)

* 初三迷法义过(三)

* 初总科释(无明)
* 二释敝意(初二)
* 三二迷义(次二)
* 二二追求时过(二)

* 初总释本文(四行)
* 二蹑前生后(由上)
* 二三是行(二)
卷六 第 524a 页

* 初总辨(贪恚)
* 二别明(三)

* 初略释(次二)
* 二论释(谓于)
* 三释妨(思通)
* 三一是识(三)

* 初标名出体(欲流)
* 二出经论意(以其)
* 三正释本文(四)

* 初释心意识(心意)
* 二别释起字(谁能)
* 三用四流义(善乐)
* 四悬解妨难(二)

* 初问(若尔)
* 二答(理实)
* 二中后九支(三)

* 初列三名(于三)
* 二释三名(四)

* 初正明所以(言自)
* 二引例解释(犹如)
* 三结成隐显(是则)
* 四顺论證成(此释)
* 三释文(三)

* 初自相(五)

* 初释报义(今初)
* 二引文證(故论)
* 三出体相(此含)
* 四引證三相(三)

* 初引论列名(故摄)
* 二释彼论意(此意)
* 三会释二论(今论)
* 五释本文(三)

* 初明报相(二)

* 初明所生之处(经云)
* 二辨出苦之相(三)

* 初牒经总标(所谓)
* 二引论解释(论云)
* 三疏家释论(三)

* 初总显论意(谓名)
* 二出色名体(名谓)
* 三显共生义(此二)
* 二是因相(二不)
* 三彼果相(三彼)
* 二同相(有生)
* 三颠倒相(二)

* 初总明(是中)
* 二别辨(三)

* 初总列四重(此有)
* 二别明次第(二)

* 初明外道(初约)
* 二辨小乘(四)

* 初约五蕴(若约)
* 二约六根(约六)
卷六 第 525a 页
* 三通外难(现有)
* 四重答难(二)

* 初举法相答(又心)
* 二结酬其问(此四)
* 三明其第四(四如)
* 三彼二颠倒观(然诸)
* 二明所起之行相(二)

* 初明兴悲(菩萨)
* 二明兴慈(复作)
* 三慈(二)

* 初明三观为方便(三)

* 初远离最上第一义乐观(二)

* 初总显起念(佛子)
* 二显所离乐(诸佛)
* 二具足诸苦观(二)

* 初前际三支(二)

* 初总(二)

* 初释邪见(二)

* 初正明(而诸)
* 二引證(涅槃)
* 二释心堕(二)

* 初问(本在)
* 二答(此有)
* 二别(三)

* 初五无明(二)

* 初三迷法义过(三)

* 初总科释(无明)
* 二释敝意(初二)
* 三二迷义(次二)
* 二二追求时过(二)

* 初总释本文(四行)
* 二蹑前生后(由上)
* 二三是行(二)

* 初总辨(贪恚)
* 二别明(三)

* 初略释(次二)
* 二论释(谓于)
* 三释妨(思通)
* 三一是识(三)

* 初标名出体(欲流)
* 二出经论意(以其)
* 三正释本文(四)

* 初释心意识(心意)
* 二别释起字(谁能)
* 三用四流义(善乐)
* 四悬解妨难(二)

* 初问(若尔)
* 二答(理实)
* 二中后九支(三)

* 初列三名(于三)
* 二释三名(四)

* 初正明所以(言自)
* 二引例解释(犹如)
* 三结成隐显(是则)
* 四顺论證成(此释)
* 三释文(三)

* 初自相(五)

* 初释报义(今初)
* 二引文證(故论)
* 三出体相(此含)
* 四引證三相(三)

* 初引论列名(故摄)
* 二释彼论意(此意)
* 三会释二论(今论)
* 五释本文(三)

* 初明报相(二)

* 初明所生之处(经云)
* 二辨出苦之相(三)

* 初牒经总标(所谓)
* 二引论解释(论云)
* 三疏家释论(三)

* 初总显论意(谓名)
* 二出色名体(名谓)
* 三显共生义(此二)
* 二是因相(二不)
* 三彼果相(三彼)
* 二同相(有生)
* 三颠倒相(二)

* 初总明(是中)
* 二别辨(三)

* 初总列四重(此有)
* 二别明次第(二)

* 初明外道(初约)
* 二辨小乘(四)

* 初约五蕴(若约)
* 二约六根(约六)
* 三通外难(现有)
* 四重答难(二)

* 初举法相答(又心)
* 二结酬其问(此四)
* 三明其第四(四如)
* 三彼二颠倒观(然诸)
* 二明所起之行相(二)

* 初明兴悲(菩萨)
* 二明兴慈(复作)
* 四施(三)

* 初总明施行(佛子)
* 二别显施物(二)

* 初总(凡是)
* 二别(所谓)
* 三总结行成(二)

* 初结其所为(为求)
* 二正结行成(是名)
* 五无疲厌(三)

* 初牒前起后(佛子)
* 二正显行相(转更)
* 三结共成行(即得)
* 六知经论(得无)
* 七知世法(获是)
* 八惭愧(成世)
* 九坚固力(于此)
* 十供养佛(得坚)
* 三总结十名体用(二)

* 初释文(佛子)
* 二料拣(二)

* 初问(安然)
* 二答(二)

* 初举论(论云)
* 二疏释(前句)



* ○三果利益胜即位行成就(五)

* 初标列(第三)
* 二释名(四)

* 初释调柔(第二)
* 二释发趣(二发)
* 三释摄报(三五)
* 四释愿智(四内)
* 三分齐(四)

* 初总标分齐(三明)
* 二当地分齐(行修)
* 三有无分齐(八初)
* 四法果分齐(八初)
* 四通局(四辨)
* 五释文(四)

* 初调柔果(三)

* 初法(四)

* 初见佛为练行缘(二)

* 初总标(佛子)
* 二别释(所谓)
* 二所练行体(悉以)
* 三别地行相(三)

* 初正明行相(二)

* 初约四摄(以前)
* 二约十度(是菩)
* 二反质成立(若不)
* 三总明义类(是以)
* 四练行成熟(是菩)
* 二喻(二)

* 初正明(佛子)
* 二解妨(二)

* 初问(金性)
* 二答(信等)
* 三合(菩萨)
* 二发趣果(二)

* 初正明发趣(四)

* 初法(四)

* 初问(二)

* 初徵问所以(佛子)
* 二释所得法(三)

* 初依论释相(未知)
* 二出体所以(相即)
* 三再显法体(又此)
* 二知(三)

* 初举经意(是菩)
* 二以论释(论摄)
* 三以问摄知(二)
卷六 第 526a 页

* 初以经问摄论之五(若以)
* 二以经问摄经之知(若摄)
* 三行(佛子)
* 四到(由此)
* 二喻(佛子)
* 三合(佛子)
* 四结(是故)
* 二总结地相(佛子)
* 三摄报果(二)

* 初明在家果(二)

* 初上胜身(佛子)
* 二上胜果(二)

* 初行(二)

* 初大悲利他(能以)
* 二不失自利(三)

* 初总释本文(如是)
* 二引论释意(谓利)
* 三正释经文(所念)
* 二愿(复作)
* 二明出家果(二)

* 初舍俗出家(是菩)
* 二修行尅證(三)

* 初横论(既出)
* 二竖论(能住)
* 三速疾(能入)
* 四愿智果(若以)



* ○二偈颂(二)

* 初正颂前文(二)

* 初颂说(三)

* 初颂住(四)

* 初颂依何身(尔时)
* 二颂依何义(净一)
* 三颂以何因(悲先)
* 四颂有何相(佛子)
* 二颂释名(二)

* 初颂喜相(多喜)
* 二颂喜因(二)

* 初颂念当得(此处)
* 二颂念现得(始得)
* 三颂安住(三)

* 初颂信心成就(常行)
* 二颂修行成就(思惟)
* 三颂回向成就(修行)
* 二颂校量胜(三)

* 初颂愿校量(恒起)
* 二颂行校量(如是)
* 三颂果校量(四)

* 初颂调柔果(如是)
* 二颂发趣果(譬如)
* 三颂摄报果(住此)
* 四颂愿智果(若自)
* 二二颂结说(我于)



* [○/(○*○)]二离垢地(七)

* 初来意(二)

* 初举论(第二)
* 二疏释(言正)
* 二释名(六)

* 初明引瑜伽(言离)
* 二暗引摄论(谓性)
* 三引唯识义(唯识)
* 四会婆沙文(文住)
* 五重引瑜伽(瑜伽)
卷六 第 527a 页
* 六结成约戒(故此)
* 三断障(二)

* 初明断障(言邪)
* 二辨断愚(由斯)
* 四證如(如最)
* 五成行(是以)
* 六得果(无等)
* 七释文(三)

* 初赞请(二)

* 初庆闻初地(二)

* 初二叙其三业庆喜(诸菩)
* 二一发言正申其赞(善哉)
* 二请说二地(解脱)
* 二正说(二)

* 初明地相(二)

* 初发起净(三)

* 初结前标后(尔时)
* 二徵列十名(二)

* 初总释(何等)
* 二别释(二)

* 初科(别中)
* 二释(一者)
* 三结行入位(菩萨)
* 二自体净(四)

* 初总科(第二)
* 二摄位(此三)
* 三料拣(二)

* 初通三聚(律仪)
* 二料拣初(二)

* 初正拣(又初)
* 二解妨(二)

* 初总难(若尔)
* 二总答(二)

* 初总叙昔解(古释)
* 二申今所释(今更)
* 四释文(三)

* 初摄律仪戒(三)

* 初标所依(佛子)
* 二正释戒相(十)

* 初不杀生(二)

* 初总明(性自)
* 二别显(三)

* 初明因离(二别)
* 二对治离(二)

* 初正释(二对)
* 二拣滥(二)

* 初正拣(此中)
* 二通妨(二)

* 初举妨(若尔)
* 二释妨(前约)
* 三果行离(二)

* 初略释经文(三果)
* 二具缘成杀(三)

* 初依本论正释(粗中)
* 二引他论会通(然杂)
卷六 第 528a 页
* 三指广在馀(又境)
* 二不偷盗(二)

* 初总(性不)
* 二别(三)

* 初因离(别中)
* 二对治离(二对)
* 三果行离(三)

* 初分其粗细(三果)
* 二具缘成犯(而文)
* 三对显差别(杀淫)
* 三不邪媱(二)

* 初释总(性不)
* 二释别(三)

* 初明因离(三)

* 初正释本文(别中)
* 二会通二经(晋译)
* 三显今经之意(知足)
* 二对治离(二对)
* 三果行离(二)

* 初总举邪境(三于)
* 二以细况粗(二)

* 初正以喻况(二以)
* 二显无具缘(以其)
* 四不妄语(二)

* 初释总(性不)
* 二释别(二)

* 初对治离(二)

* 初对前明因(二)

* 初正辨有无(别中)
* 二通拣三业(身三)
* 二正释经文(文中)
* 二果行离(二果)
* 五不两舌(二)

* 初总(性不)
* 二别(二)

* 初对治离(别中)
* 二果行离(二果)
* 六不恶口(二)

* 初总(性不)
* 二别(二)

* 初果行离(二)

* 初列所离(二)

* 初四句总显恶言之体(别中)
* 二十三语重显前四(二)

* 初有四语总释前之四义(后重)
* 二九别释苦他令瞋为损之相(二)

* 初二说前粗鄙之言自违于戒(后九)
* 二七自忿心中发言令他违戒(馀七)
* 二明能离(后如)
* 二对治离(第二)
* 七不绮语(二)

* 初总标(性不)
* 二别明(二)

* 初对治离(二)

* 初一句总(别中)
* 二七语别(下七)
* 二果行离(二是)
* 八不贪欲(二)

* 初总标(性不)
* 二别释(三)
卷六 第 529a 页

* 初事(别中)
* 二体(二他)
* 三差别(三不)
* 九离瞋恚(二)

* 初释总(性离)
* 二释别(三)

* 初别显能治(别中)
* 二总显所治(二总)
* 三类通治益(三显)
* 十离邪见(二)

* 初总(又离)
* 二别(二)

* 初别释(别中)
* 二料拣(二)

* 初约行(此所)
* 二约人(二约)
* 三结成增上(佛子)
* 二摄善法戒○
* 三摄众生戒○
* 二彰地果○
* 三重颂○



* ○二摄善法戒(三)

* 初略观不善起摄善行(二)

* 初正辨观智(复作)
* 二明起愿行(是故)
* 二广观障治起摄善行(二)

* 初明来意(佛子)
* 二释经文(二)

* 初观不善唯是所治(若直)
* 二观善法通其能所(五)

* 初人天十善(十善)
* 二声闻十善(又此)
* 三缘觉十善(二)

* 初总明(又此)
* 二别显(次不)
* 四菩萨十善(三)

* 初举论四名(又此)
* 二料拣所以(四中)
* 三依论牒释(言因)
* 五佛之十善(又此)
* 三总结劝修(如是)



* ○三摄众生戒(二)

* 初广明摄生(五)

* 初智(三)

* 初总显知因(佛子)
* 二别显知果(二)

* 初先叙文义(二别)
* 二正释经文(十)

* 初杀生(于中)
* 二偷盗(偷盗)
* 三邪媱(邪淫)
* 四妄语(妄语)
* 五两舌(两舌)
* 六恶口(恶口)
* 七绮语(绮语)
* 八贪欲(贪欲)
卷六 第 530a 页
* 九瞋恚(瞋恚)
* 十邪见(邪见)
* 三结成果因(佛子)
* 二愿(是故)
* 三行(自在)
* 四集因(二)

* 初明前八心(佛子)
* 二明后二心(后之)
* 五集果(二)

* 初文前科释(第五)
* 二正释经文(四)

* 初化颠倒众生(二)

* 初所治(作是)
* 二能治(我应)
* 二化欲求众生(二)

* 初三化现得五欲受用生过(三)

* 初化受不共财(二)

* 初所治(又作)
* 二能治(我当)
* 二化受无厌财(二)

* 初所治(又作)
* 二能治(我当)
* 三化受贮积财(二)

* 初所治(又作)
* 二能治(我当)
* 二后二化未得五欲追求时过(二)

* 初一求追现报造诸恶行(二)

* 初所治(四)

* 初愚痴覆心(又作)
* 二增恶远善(二入)
* 三行旷野险道(三行)
* 四起诸恶见(四起)
* 二能治(我当)
* 二一追求后报习有漏善(二)

* 初辨所治(三)

* 初明自体(又作)
* 二明障碍(二将)
* 三辨失(三随)
* 二明能治(我当)
* 三化有求众生(二)

* 初道差别(二)

* 初过(二)

* 初总(又作)
* 二别(三)

* 初自体漂流(入欲)
* 二为因起难(身见)
* 三便成大失(安六)
* 二治(我当)
* 二界差别(二)

* 初明过(又作)
* 二能治(我当)
* 四化梵行求众生(二)

* 初化邪求众生(二)

* 初过(二)

* 初总(又作)
* 二别(二)

* 初三失道(于诸)
* 二三失灭(为四)
* 二治(我当)
* 二化同法小乘(二)

* 初过(又作)
* 二治(我当)
* 二结成摄生之戒(佛子)



* ○二彰地果(三)

* 初调柔果(三)

* 初调柔相(三)

* 初法(二)
卷六 第 531a 页

* 初见佛为练行缘(佛子)
* 二明能练行(二)

* 初供养(于诸)
* 二受法(于诸)
* 三所练清净(是菩)
* 二喻(譬如)
* 三合(菩萨)
* 二别地行相(佛子)
* 三总结地名(佛子)
* 二摄果报(二)

* 初在家(二)

* 初身(菩萨)
* 二果(能除)
* 二出家(是菩)
* 三愿智果(若以)



* ○三重颂(三)

* 初颂位行(四)

* 初颂十种直心(尔时)
* 二颂律仪戒(住此)
* 三颂摄善戒(地狱)
* 四颂摄众生戒(复见)
* 二颂位果(菩萨)
* 三结叹所说(一切)



* [○/(○*○)]三发光地(七)

* 初来意(三)

* 初正明(二)

* 初约三学(第三)
* 二约寄位(又前)
* 二引證(故深)
* 三会释(此则)
* 二释名(三)

* 初别叙异名(言发)
* 二申今正解(三)

* 初第一义(二)

* 初正释(今统)
* 二引證(四)

* 初正證闻持(故瑜)
* 二正明三学(由内)
* 三指后义释(既言)
* 四引例释成(摄论)
* 二第二义(三)

* 初正立所以(二以)
* 二以闻释成(以闻)
* 三引證结成(瑜伽)
* 三第三义(二)

* 初正立(三以)
* 二引證(四)

* 初引本论(故下)
* 二引唯识(唯识)
* 三释唯识意(谓由)
* 四成唯识义(故七)
* 三总结拣定(二)

* 初总结(馀诸)
* 二拣定(故十)
* 三断障(二)

* 初举本分(若所)
* 二引唯识(二)

* 初释障(唯识)
* 二释愚(由斯)
* 四證如(若约)
* 五成行(其所)
* 六得果(其所)
卷六 第 532a 页
* 七释文(三)

* 初赞请(二)

* 初前三庆前(二)

* 初集经者叙(佛子)
* 二发言赞叹(赞言)
* 二后三请后(二)

* 初大众请(一切)
* 二上首请(时解)
* 二正请(二)

* 初地行(四)

* 初起厌行(三)

* 初结前生后(尔时)
* 二徵列十心(二)

* 初科(何等)
* 二释(四)

* 初明根本建立(初言)
* 二方便发修(次第)
* 三修巳成就(第三)
* 四德业自在(第四)
* 三结行入位(菩萨)
* 二厌行(三)

* 初修行护烦恼行(二)

* 初十观无常即知有为体性(三)

* 初显观时(佛子)
* 二总辨所观(次观)
* 三别示其相(二)

* 初总明(后所)
* 二别辨(二)

* 初释前五句即云何无常(别中)
* 二释后四句即何者无常(二)

* 初先标例(后四)
* 二依标释(二)

* 初一无常(一者)
* 二一无常(四)

* 初释其总称(二自)
* 二别释经文(即下)
* 三结示文意(约三)
卷六 第 533a 页
* 四拣门不同(此中)
* 二后十观无救者即就人彰过(二)

* 初总(又观)
* 二别(四)

* 初四句约死(别有)
* 二二句资生苦(次二)
* 三一句约老(七于)
* 四二句约病(后二)
* 二护小乘行(二)

* 初十句护小心(二)

* 初总(见如)
* 二别(二)

* 初功德大即求菩提(别中)
* 二清净大即求涅槃(后互)
* 二后二十句护狭心(二)

* 初十悲其沦溺(二)

* 初牒前标后(菩萨)
* 二正显悲行(二)

* 初总(何等)
* 二别(三)

* 初二依欲求(别有)
* 二三依有求(次三)
* 三四依梵行求(后四)
* 二十决志慈济(二)

* 初依论释经(菩萨)
* 二依别理释(三)

* 初附论申义(更有)
* 二通不次妨(然三)
* 三一向别说(若直)
* 三修方便摄行(四)

* 初起摄行因(二)

* 初牒前二行以为三因(菩萨)
* 二依前三因以明发起(欲依)
* 二思求方便摄行(二)

* 初正释(作是)
* 二引前问答(二)

* 初引决志问答(二)

* 初问(问前)
* 二答(答今)
* 二引重复问答(二)

* 初问(若尔)
* 二答(答前)
* 三思得摄生方便(五)

* 初总举文理(便作)
* 二列其名位(言有)
* 三总显本文(然此)
* 四举论总释(二)

* 初举经意(此五)
* 二举论释(论依)
* 五释经文义(次略)
* 四依思修行(二)

* 初结前生后(菩萨)
* 二正起求行(二)

* 初求法行(二)

* 初释经意(日夜)
* 二重料拣(三)

* 初约惠行料拣(若望)
* 二能所求料拣(于中)
* 三能所受料拣(又此)
* 二求行因(二)

* 初常勤求因(六)

* 初轻财重法(菩萨)
* 二双舍内外(是故)
* 三内财敬事(无有)
* 四况舍外财(若闻)
* 五轻位重法(若闻)
* 六甘苦重法(若有)
* 二正修行因(菩萨)
* 三厌分○
* 四厌果○
* 二地果○
* 三重颂○



* ○三厌分(三)

* 初标牒指前正明第四(此菩)
* 二依论问答生起重明(二)

* 初举论(论云)
* 二疏释(二)

* 初释厌名(谓不)
* 二通妨难(其无)
* 三科释经文为具七相(三)

* 初标(经文)
卷六 第 534a 页
* 二列(一依)
* 三释(二)

* 初束七为三(束此)
* 二依三正释(三)

* 初四修行(三)

* 初正释经文(今初)
* 二引论通示修證(二)

* 初引论(瑜伽)
* 二显示(上修)
* 三以经意总相圆融(然皆)
* 二二證入(二)

* 初结前即何时修證(佛子)
* 二即何所修修何所證(四)

* 初入意(四)

* 初直显经意(后即)
* 二举本论释(论云)
* 三通会权实(又示)
* 四解外妨难(然无)
* 二释名(二)

* 初释通名(二)

* 初释四禅(三)

* 初正释(二释)
* 二引證(故瑜)
* 三拣定(是以)
* 二释无色(次无)
* 二释别名(次别)
* 三体性(二)

* 初四禅(三体)
* 二无色(二)

* 初正释(无色)
* 二料拣(大乘)
* 四释文(二)

* 初明四禅(二)

* 初明义理(四)

* 初等立四支(三)

* 初列其支名(第四)
* 二料拣同异(四中)
* 三通释妨难(虽后)
* 二历禅有异(二)

* 初正明(然四)
* 二出所以(为欲)
* 三举其实法(其间)
* 四建立所由(此等)
* 二释经文(四)

* 初初禅(四)

* 初明所离障(即离)
* 二修行对治(有觉)
* 三修行利益(离生)
* 四依止三昧(二)

* 初别释依止(住初)
* 二释初住字(而言)
* 二二禅(四)

* 初明所离障(灭觉)
* 二修行对治(内净)
* 三修行利益(定生)
* 四依止三昧(二)

* 初别释依止(住第)
* 二释初住字(而言)
* 三三禅(四)

* 初明所离障(离喜)
* 二修行对治(住舍)
* 三修行利益(身受)
* 四依止三昧(二)

* 初别释依止(住第)
* 二释初住字(而言)
* 四四禅(四)

* 初离障(二)

* 初正释离障(断乐)
* 二通释妨难(二)

* 初通不次之妨(先之)
* 二通初禅有苦妨(四)

* 初正明问答(瑜伽)
卷六 第 535a 页
* 二徵释所以(若尔)
* 三反成前义(有初)
* 四约教拣异(若依)
* 二利益(三)

* 初标(二不)
* 二通不次妨(馀禅)
* 三蹑前生难(二)

* 初难(若尔)
* 二答(三)

* 初约五受为名(答五)
* 二约三受为名(三受)
* 三明所宜之义(又此)
* 三对治(三)

* 初正释(三舍)
* 二释所以(喜心)
* 三重显清净(二)

* 初引论(若远)
* 二疏释(此论)
* 四依止(四住)
* 二明四空(四)

* 初料拣(四)

* 初彰差别(第二)
* 二释别名(六)

* 初总徵(差别)
* 二引论(彼次)
* 三释论(谓修)
* 四出所以(以前)
* 五引證(瑜伽)
* 六指文(加行)
* 三列科为四(然此)
* 四显支别(二)

* 初问(问若)
* 二答(四)

* 初双酬(答准)
* 二会通(经论)
* 三示有(如初)
* 四结示(故五)
* 二释文(四)

* 初空处(三)

* 初标(超一)
* 二释文(三)

* 初明离障(二)

* 初辨障(二)

* 初双标(文中)
* 二双释(四)

* 初总标(言离)
* 二别释三句(论云)
* 三释想字(二)

* 初依小乘(皆云)
卷六 第 536a 页
* 二依大乘(二)

* 初正释(大乘)
* 二反成(若超)
* 四通妨难(二)

* 初难(问香)
* 二答(二)

* 初竖约渐修(二)

* 初通香味(远公)
* 二通馀三(色声)
* 二横约顿修(若于)
* 二辨治(巳明)
* 二辨利益(二入)
* 三明依止(二)

* 初正明三昧(三住)
* 二引论正释(三)

* 初引论(瑜伽)
* 二疏释(准瑜)
* 三结例(复之)
* 三总结(又此)
* 二识处(三)

* 初总明离障(起一)
* 二修行利益(二入)
* 三依止三昧(后依)
* 三无所有处(三)

* 初总明离障(起一)
* 二修行利益(次入)
* 三依止三昧(后住)
* 四非想非非想处(二)

* 初释名(超一)
* 二释文(二)

* 初释初句(三)

* 初标章(超一)
* 二显治(云何)
* 三会释(经阙)
* 二释第三句(二)

* 初略释(即入)
* 二广释(二)

* 初释非有想(瑜伽)
* 二释非无想(三)

* 初对他释(又言)
* 二约自他(唯有)
* 三辨优劣(此中)
* 三指广(然婆)
* 四观行(今更)



* ○四厌果(三)

* 初四无量即行方便果(六)

* 初来意(佛子)
* 二入意(然入)
* 三建立(为对)
* 四结名(此四)
* 五出体(二)

* 初总(若总)
* 二别(若别)
* 六释文(二)

* 初别显慈行(二)

* 初总释慈义(文中)
* 二明慈种类(三)

* 初属经(慈之)
* 二料拣(初一)
* 三释文(三)

* 初慈意(二)

* 初正明(四)

* 初四与乐(今初)
* 二二治障(次二)
* 三一句清净(次三)
卷六 第 537a 页
* 四一句摄果(后一)
* 二引證(三)

* 初举彼经文(故修)
* 二束成诸果(然此)
* 三结示劝修(修一)
* 二法缘(次遍)
* 三无缘(后二)
* 二类显馀三(住悲)
* 二五神通即功用果(八)

* 初辨定所属(佛子)
* 二明来意(前内)
* 三释总名(妙用)
* 四列别名(文中)
* 五释别名(外色)
* 六出体性(若语)
* 七辨次第(馀处)
* 八释文(五)

* 初神境(二)

* 初总明(今初)
* 二别显(后别)
* 二天耳(此菩)
* 三他心(三)

* 初释总(此菩)
* 二明别(四)

* 初释论立名(别中)
* 二别释初对(言有)
* 三例明能所(即三)
* 四会通论意(论今)
* 三辨结(上之)
* 四宿住(此菩)
* 五天眼(此菩)
* 三总结自在(此菩)



* ○二地果(三)

* 初调柔果(三)

* 初调柔行体(三)

* 初法(三)

* 初练行缘(佛子)
* 二能练行(悉以)
* 三所练净(二)

* 初正明断惑(见缚)
* 二拣细异粗(后于)
* 二喻(佛子)
* 三合(二)

* 初正合(菩萨)
* 二别显(二)

* 初总(后此)
* 二别(四)

* 初善护心(初有)
* 二如恶忍受(次以)
* 三出二句因(次有)
* 四离障所以(后三)
* 二摄报果(二)

* 初上胜身(菩萨)
* 二上胜果(二)

* 初自分(能以)
* 二胜进(复作)
* 三愿智果(若以)

* 二别地行相(此菩)
* 三结说地相(佛子)



* ○二重颂(五)

* 初起厌行分(尔时)
* 二颂厌分(三)

* 初二护烦恼(菩萨)
* 二三护小乘(厌离)
* 三后七方便摄行(将求)
* 三厌分及果(闻巳)
* 四果位(菩萨)
卷六 第 538a 页
* 五结说(一切)



* [○/(○*○)]四燄慧地(七)

* 初来意(二)

* 初依三学位(二)

* 初引瑜伽释(第四)
* 二引智论释(二)

* 初对后辨来(又慧)
* 二对前辨来(又前)
* 二依其寄位(若依)
* 二释名(三)

* 初约入地释(言𦦨)
* 二约地中释(四)

* 初引论正释(二约)
* 二以文成上(由住)
* 三反成前义(若唯)
* 四通释妨难(二)

* 初正通妨难(以此)
* 二出多释文(摄论)
* 三约地满释(三约)
* 三断障(四)

* 初举唯识论(然所)
* 二兼收本论(亦摄)
* 三正明断义(菩提)
* 四别说二愚(由斯)
* 四證如(由此)
* 五成行(得此)
* 六得果(由达)
* 七释文(三)

* 初赞请分(二)

* 初集经者叙(佛子)
* 二正明赞请(二)

* 初天王请(赞言)
* 二上首请(勇猛)
* 二正说分(二)

* 初明地相(四)

* 初依论科判(尔时)
* 二约四道科(又此)
* 三依三心明(又四)
* 四依论释文(四)

* 初清净对治修行增长因(三)

* 初结前标后(五)

* 初单释门义(今初)
* 二引论證成(故论)
* 三双释明门(明为)
* 四重举论释(故论)
* 五疏家释论(五)

* 初正释(言證)
* 二引例(亦犹)
* 三引證(故前)
* 四释所说法(言所)
* 五通释下句(便以)
* 二徵列别名(三)

* 初总别释(何等)
* 二染净释(二前)
* 三能所释(二)

* 初五推能依至所依(三前)
卷六 第 539a 页
* 二五依所依立能依(二)

* 初总标(后五)
* 二别显(二)

* 初明染分依他(初三)
* 二明净分依他(三)

* 初依论释(后二)
* 二按今经辨(今经)
* 三通释界字(又皆)
* 三结行入位(菩萨)
* 二清净分(三)

* 初正明(三)

* 初按经解释(佛子)
* 二辨家义别(然如)
* 三会二论释(若瑜)
* 二徵释(四)

* 初自住处毕竟智(何等)
* 二三宝毕竟智(二同)
* 三明真如智(下有)
* 四分别说智(二)

* 初依论料拣(四馀)
* 二约义别明(三)

* 初随烦恼(谓初)
* 二即烦恼染(第三)
* 三明道分(二)

* 初利他行(后三)
* 二自利行(五)

* 初正释经文(后二)
* 二以理会通(烦恼)
* 三通释妨难(菩提)
* 四通约顺理(然是)
* 五更显别理(又后)
* 三总结(是为)
* 三对治修行增长分(二)

* 初护烦恼行(四)

* 初释名(自下)
* 二显同异(二)

* 初大小乘通局异(二显)
* 二明法一心异(四)

* 初立理总辨(若准)
* 二引文證成(如分)
* 三拣其差别(但心)
* 四广證大义(净名)
* 三显体性(二)

* 初通明体性(三)

* 初假实出体(二)

* 初标列(三明)
* 二辨义(由信)
* 二五蕴出体(三)

* 初尅实出体(复束)
* 二五类法体(五类)
卷六 第 540a 页
* 三相应出体(若取)
* 三诸法出体(若取)
* 二总指宗源(广显)
* 四正释文(五)

* 初标章总示(四正)
* 二总科类别(三十)
* 三明其次第(三)

* 初正明(此七)
* 二会异释(有时)
* 三辨圆融(三)

* 初约体以辨(然上)
* 二诸教證明(若约)
* 三况出入證(况入)
* 四随文别释(七)

* 初对治颠倒道即四念处(二)

* 初总叙(七)

* 初释名(今初)
* 二出体(体实)
* 三辨相差别(二)

* 初总列五名(杂集)
* 二约当科释(今初)
* 四彰四所由(二)

* 初对我(此身)
* 二除障(要此)
* 五辨其次第(二)

* 初正明(此次)
* 二解妨(若尔)
* 六明倒通局(然此)
* 七观相同异(四)

* 初正明异相(然现)
* 二引證成立(二)

* 初正證修相(大集)
* 二别明破倒(三)

* 初正立其理(然有)
* 二广引證成(胜鬘)
* 三结成正义(既除)
* 三别显观相(三)

* 初引经标相(大品)
* 二徵释观相(二)

* 初徵(云何)
* 二释(二)

* 初直就四境以明三观(二)

* 初别明身念(二)

* 初约一多以辨三观(应观)
* 二约性相以辨三观(亦非)
* 二例馀三念(身念)
* 二双就枯荣以辨三观(二)

* 初别明身念(二)

* 初明荣枯即显空假(二)

* 初举所治之病(云何)
* 二明能治法乐(今观)
* 二辨中间即中道义(是以)
* 二结例馀三(馀三)
卷六 第 541a 页
* 三结叹深广(三)

* 初正结四念(是则)
* 二结上三观(一切)
* 三结叹例馀(只一)
* 四显通非局(今经)
* 二释文(二)

* 初别观身念(二)

* 初以经论会通(佛子)
* 二依文正释(四)

* 初所缘(今初)
* 二修习(二)

* 初总申标举(次循)
* 二别显修仪(三)

* 初别明勤意(次勤)
* 二正释修相(勤即)
* 三重释念知(又心)
* 三修果(次言)
* 四指广(其不)
* 二类显馀三(二)

* 初引瑜伽释(如是)
* 二引智论释(二)

* 初依论指同(智论)
* 二问答所以(二)

* 初问论问二答(三)

* 初别明三念内外二义(答受)
* 二总明三念内外二义(心虽)
* 三指广所依(后三)
* 二断诸懈怠道谓四正勤○
* 三引发神通道谓四神足○
* 四现观方便道所谓五根○
* 五亲近现观道所谓五力○
* 六现观自体道谓七觉分○
* 七现观后起道谓八正道○
* 五总以喻彰(上之)
* 二护小乘行○
* 四彼果分○
* 二明地果○
* 三重颂分○



* ○二断诸懈怠道谓四正勤(四)

* 初来意(复次)
* 二出体(精进)
* 三释名(三)

* 初正释(二)

* 初释总名(故总)
* 二释别名(三)

* 初止恶善行(前二)
* 二明所缘(二善)
* 三拣别相(前中)
* 二辨异名(五)

* 初正明(亦名)
* 二别难(后二)
* 三总释(善是)
* 四所断(正修)
* 五引證(故偷)
* 三拣通局(二)

* 初明局(然其)
* 二明通(约大)
* 四释文(三)

* 初释初勤(就一)
* 二例馀三(馀三)
* 三示其果(若三)



* ○二引发神通道谓四神足(二)

* 初通料拣(五)

* 初来意(第三)
* 二释名(神即)
* 三所缘(神足)
* 四出体(神足)
* 五助伴(二)

* 初标释(欲勤)
* 二出因(此四)
* 二正释文(二)

* 初别明欲定(复次)
* 二通显馀三(修行)



* ○四现观方便道所谓五根(五)

* 初总标举(第四)
* 二释总名(增上)
* 三示体性(五根)
* 四释别名(二)

* 初通望名根(此五)
* 二望后为名(前四)
* 五释文(五)

* 初总科(复次)
* 二显相(今此)
卷六 第 542a 页
* 三通妨(然始)
* 四示体(此中)
* 五辨果(若依)



* ○五亲近现观道所谓五力(二)

* 初出体(复次)
* 二释名(二)

* 初不为他伏(魔梵)
* 二能伏于他(二)

* 初暗引杂集释(又能)
* 二明引智论释(智论)



* ○六现观自体道谓七觉分(六)

* 初释名(二)

* 初总释本名(第六)
* 二别释觉体(若依)
* 二出体(觉支)
* 三释文(三)

* 初总科(复次)
* 二辨相(二)

* 初总明(然七)
* 二别释(谓念)
* 三会通(二)

* 初明相摄(总收)
* 二通妨难(虽是)
* 四辨果(依位)
* 五分位(又虽)
* 六理观(大乘)



* ○七现观后起道谓八正道(七)

* 初辨意(复次)
* 二释名(离八)
* 三出体(八正)
* 四释文(文中)
* 五辨果(若能)
* 六类摄(二)

* 初正摄三学(然其)
* 二对同拣异(定慧)
* 七权实(若依)



* ○二护小乘行(二)

* 初总明(菩萨)
* 二别释(别中)



* ○四彼果分(二)

* 初离障果(二)

* 初烦恼生远离果(二)

* 初标举所离(二)

* 初释总句(佛子)
* 二释别句(五)

* 初本(三)

* 初正释经文(别有)
卷六 第 543a 页
* 二释论本字(而云)
* 三出所断障(此中)
* 二起(二思)
* 三行(三观)
* 四护(四治)
* 五过(五著)
* 二结成能离(后结)
* 二业染生远离果(二)

* 初亡恶(此菩)
* 二进善(若见)
* 二成德果(三)

* 初开章(第二)
* 二辨所从(此之)
* 三随文释(四)

* 初于胜功德生增上心欲果(二)

* 初牒前修因(佛子)
* 二显所得果(二)

* 初总(如是)
* 二别(下别)
* 二彼说法尊中起报恩心果(二)

* 初别明(此菩)
* 二总结(此菩)
* 三彼方便行中发勤精进果(二)

* 初牒其得时(如是)
* 二正显进相(得不)
* 四彼增上欲本心界满足果(二)

* 初总标释(三)

* 初标名(是菩)
* 二出因(由精)
* 三引文(二)

* 初举论(瑜伽)
* 二疏释(故知)
* 二释经文(文中)



* ○二明地果(三)

* 初调柔果(四)

* 初调柔行(三)

* 初练行缘(佛子)
* 二能练行(三)

* 初供佛(皆恭)
* 二回向(以此)
* 三听法(于彼)
* 三所练净(又更)
* 二教智净(如摩)
* 三别地行相(此菩)
* 四总结地相(佛子)
* 二摄报果(二)

* 初上胜身(菩萨)
* 二上胜果(二)

* 初自分(复作)
* 二胜进(是菩)
* 三愿智果(若以)



* ○三重颂分(三)

* 初颂位行(四)

* 初增长因(尔时)
* 二颂清净(始登)
* 三修行增长(二)

* 初护烦恼行(得是)
* 二护小乘行(为度)
* 四修行增长果(身见)
* 二颂位果(此地)
* 三显名结说(如是)



* [○/(○*○)]五难胜地(七)

* 初来意(四)

* 初约寄位辨(二)

* 初约地论(第五)
* 二约他经(仁王)
* 二约三学明(二前)
* 三约出世间(三前)
卷六 第 544a 页
* 四约所得法(四前)
* 二释名(二)

* 初引经(言难)
* 二疏释(四)

* 初引当经(此从)
* 二引摄论释(摄大)
* 三引诸论證(二)

* 初引论(世亲)
* 二问答(上诸)
* 四结前指同(然诸)
* 三断障(故此)
* 四證如(由此)
* 五成行(其所)
* 六得果(此二)
* 七释文(三)

* 初赞请(二)

* 初供赞(三)

* 初菩萨供赞(菩萨)
* 二天王众(自在)
* 三皆天女(三)

* 初一偈总标(天诸)
* 二四偈半赞(二)

* 初美感应(佛愿)
* 二赞具德(功德)
* 三一偈结赞(如是)
* 二请说(是时)
* 二正说(二)

* 初明位行(三)

* 初依论科(第二)
* 二疏释(初即)
* 三释文(三)

* 初胜慢对治(二)

* 初治他地慢(三)

* 初结前生后(二)

* 初正释(尔时)
* 二问答(二)

* 初问(此复)
* 二答(此有)
* 二微起正显(二)

* 初明三位(何等)
* 二七顺成(二)

* 初通就七句以明二利(后七)
* 二别明前六以显自利(二)

* 初约行(前中)
* 二约位(若约)
* 三结能入地(菩萨)
* 二治自地慢(三)

* 初标位(佛子)
* 二总显(以善)
* 三别明(愿力)
* 二不住道行胜(二)

* 初所知法中智清净胜(二)

* 初明四谛实法分别(佛子)
* 二复就此中以明(四)

* 初明其制立(后十)
* 二正明开合(二明)
* 三对实法辨(三对)
* 四正释本文(二)

* 初正列十名(善知)
卷六 第 545a 页
* 二次第解释(二)

* 初依瑜伽(此菩)
* 二依本论(二依)
* 二利益众生勤方便胜(二)

* 初总起悲观(三)

* 初结前(佛子)
* 二正观过(二)

* 初正明非真(如实)
* 二对人彰过(后对)
* 三起慈悲(菩萨)
* 二别起悲观(二)

* 初明化生愿(佛子)
* 二明化他心(二)

* 初明大悲观(二)

* 初如实观苦(四)

* 初总标二际(如实)
* 二顺观二际(二)

* 初正明前际(二)

* 初显缘集众聚(知从)
* 二显二空无我(无我)
* 二后显后际(如前)
* 三逆观二际(虚妄)
* 四结如实知(若有)
* 二观深重苦(二)

* 初总标可悯(佛子)
* 二可悯所由(二)

* 初明深苦不知故为可悯(有无)
* 二明重苦不知故为可悯(二)

* 初牒前呵后(如是)
* 二正明重苦(三)

* 初正观生苦(转更)
* 二观老病死(不知)
* 三总结过患(于生)
* 二明大慈观(二)

* 初睹境兴悲(二)

* 初睹境(佛子)
* 二兴悲(我今)
* 二广愿饶益(二)

* 初牒前总明(佛子)
* 二别显救护(利益)
* 三彼果胜(四)

* 初摄功德胜(三)

* 初三句摄闻胜(佛子)
* 次二句摄戒胜(名为)
* 三五句摄智胜(名为)
* 二修行胜(二)

* 初四自分(名为)
* 二七胜进(名为)
* 三教化众生胜(二)

* 初正明化生(二)

* 初总明四摄(佛子)
* 二别明四摄(示现)
* 二结行成益(佛子)
* 四随顺世间智胜(三)

* 初总标多门(佛子)
* 二别示其相(五)

* 初声明(所谓)
* 二因明(图书)
* 三医方明(又善)
* 四工巧明(文笔)
卷六 第 546a 页
* 五内明(持成)
* 三总结成益(及馀)
* 二明位果(三)

* 初调柔果(四)

* 初调柔行(三)

* 初法(佛子)
* 二喻(佛子)
* 三合(此地)
* 二教智净(佛子)
* 三别地行相(此菩)
* 四结说地相(佛子)
* 二摄报果(菩萨)
* 三愿智果(若以)
* 三重颂○



* ○三重颂(三)

* 初颂位行(三)

* 初颂胜慢对治(二)

* 初颂十平等(尔时)
* 二颂如道行(菩萨)
* 二颂不住道行(二)

* 初颂智清净(了知)
* 二颂勤方便胜(既观)
* 三后颂彼果胜(名为)
* 二颂位果(智者)
* 三颂结说(如是)



* [○/(○*○)]六现前地(七)

* 初来意(二)

* 初约寄位次第(第六)
* 二约断障次第(二)

* 初正明(又四)
* 二引證(故喻)
* 二释名(三)

* 初引诸论释(名现)
* 二释上论文(多修)
* 三别约摄论(故摄)
* 二断障(三)

* 初正释本文(唯识)
* 二以经就论(以观)
* 三明断二愚(由斯)
* 四證如(由断)
* 五成行(摄论)
* 六得果(亦得)
* 七释文(三)

* 初赞请分(二)

* 初八颂半赞(二)

* 初一菩萨供赞(菩萨)
* 二诸天供赞(三)

* 初一颂天众(百千)
* 二一颂天王(自在)
* 三五颂半天女(三)

* 初叙述(无量)
* 二正赞(佛语)
* 三结嘿(如是)
* 二后半颂请(解脱)
* 二正说分(三)

* 初总申科判(第二)
* 二对前相摄(亦初)
* 三正依论释(三)

* 初对前料拣(三)

* 初总标胜相(今且)
* 二假问徵起(胜相)
卷六 第 547a 页
* 三释显胜相(谓第)
* 二释其分名(三)

* 初举所治(二)

* 初正举染净(染净)
* 二解其妨难(又十)
* 二辨能治(今以)
* 三释妨难(下观)
* 三正释本文(二)

* 初地行(三)

* 初胜慢对治(四)

* 初牒前标后(尔时)
* 二徵列十心(二)

* 初别释(二)

* 初辨总句(何等)
* 二辨别句(别中)
* 二料拣(二)

* 初遣三会一(上之)
* 二重明第九(二)

* 初以不坏有无成俱非义以遣俱句(又此)
* 二以不坏有无成俱句义遣俱非句(三)

* 初标举(又既)
* 二显相(则不)
* 三结叹(斯乃)
* 三结其行能(菩萨)
* 四辨行分齐(四)

* 初略释经文(得明)
* 二彰忍数类(仁王)
* 三会释经意(今四)
* 四彰忍差别(三)

* 初寄实不同(然约)
* 二假问徵起(寄位)
* 三辨其差别(二)

* 初明通相(谓若)
* 二释别相(二)

* 初总标(今不)
* 二别释(四)

* 初空理浅深辨(一约)
* 二就行辨(二就)
* 三空有辨(三约)
* 四约修辨(四约)
* 二不住道行胜(三)

* 初总明心境(二)

* 初结前(佛子)
* 二正显(二)

* 初辨能观心(三)

* 初正释(后复)
* 二彰次第(三悲)
* 三义门料拣(三)

* 初明二护(据论)
* 二明二利(既三)
* 三明不住(俱通)
* 二标所观境(后句)
* 二别明观相(三)

* 初总标深广(三)

* 初标举深旨(第二)
* 二引论略开(龙树)
卷六 第 548a 页
* 三融通无碍(然外)
* 二举经辨深(二)

* 初总科经文文有十重以显无尽(今经)
* 二展转开显以辨难思(各有)
* 三依论科释(三)

* 初依论立观(六)

* 初列于名(论三)
* 二释其相(初但)
* 二会同大品(初一)
* 四以涅槃證(故涅)
* 五释通妨难(前约)
* 六融通显胜(融此)
* 二以论会经(三)

* 初标举论经(然论)
* 二三观开合(三)

* 初一切智观(二)

* 初正明(初一)
* 二所以(所以)
* 二大悲观(二)

* 初正明(第一)
* 二所以(此之)
* 三一切相智观(第三)
* 三二利分别(二)

* 初总(然其)
* 二别(二)

* 初总科(于中)
* 二别辨(三)

* 初五自利(二)

* 初二通染净(前五)
* 二三唯观染(后三)
* 二次二利他(次二)
* 三后二二利(后二)
* 三正释经文(三)

* 初总示释仪(巳知)
* 二指文分齐(经之)
* 三依论科释(三)

* 初依论正科(今初)
* 二总释三意(此二)
* 三正释经文(十)

* 初有支相续门(三)

* 初相谛差别观(三)

* 初辨定无我即论名成(三)

* 初总出文意(今初)
* 二辨定所破(此是)
* 三正释文(三)

* 初略释经文(作是)
* 二举论经会(论经)
* 三以论徵释(三)

* 初总申标举(又论)
* 二别申徵释(二)
卷六 第 549a 页

* 初徵世间受生皆由著我(二)

* 初依百论纵夺破(初徵)
* 二依因明立量释(此中)
* 二徵若无此著则无生处(二)

* 初正标举(次反)
* 二牒论释(三)

* 初依百论纵夺以释(又复)
* 二以因明立量重释(此中)
* 三举经双结反质以成(是以)
* 三结成无我(二过)
* 二明倒惑起缘则论名答(四)

* 初举答难意(二)

* 初答初难(第二)
* 二答后难(第二)
* 二总申科判(就文)
* 三以义收束(今初)
* 四正释经文(三)

* 初明倒惑顺起染缘(五)

* 初无明支(五)

* 初科经文(复作)
* 二略举(无智)
* 三通难释成(然依)
* 四正明其体(唯取)
* 五以论释经(希常)
* 二行支(三)

* 初三句行过(不正)
* 二三句行体(次三)
* 三一句结成(后句)
* 三识支(二)

* 初附经略释(于诸)
* 二引證广释(三)

* 初举他教(三)

* 初引唯识论(四)

* 初总明五种(即是)
* 二别示五相(约为)
* 三通其妨难(因位)
* 四会释经文(五不)
* 二会彼集论(然唯)
* 三会缘起经(三)

* 初总举彼文(缘起)
* 二正辨所立(业种)
* 三出彼难意(识种)
* 二会今经(今经)
* 三申今经(论云)
* 四名色支(二)

* 初释总句(复起)
* 二释别句(二)

* 初有是识生名色(所谓)
* 二有是辨有支(六)

* 初略申标举(二为)
* 二引论證成(故唯)
* 三会通异释(瑜伽)
* 四结成正义(实则)
* 五傍摄异门(若以)
* 六依文正释(二)
卷六 第 550a 页

* 初标(且约)
* 二释(三)

* 初正明六文(六)

* 初明业为田(一业)
* 二辨识为种(二识)
* 三无明闇覆(三无)
* 四爱水为润(四爱)
* 五我慢溉灌(五我)
* 六见网增长(二)

* 初明体(六见)
* 二出意(令无)
* 二依论重明五六(二)

* 初明我慢(次却)
* 二明见网(次释)
* 三引文證成(二)

* 初引前證成(如初)
* 二辨名色义(三)

* 初结前生后(然上)
* 二立理正明(即是)
* 三出称名色所以(二)

* 初正约隐显(二)

* 初明隐显(今以)
* 二出所以(欲显)
* 二明不相离(然名)
* 五合辨馀支(二)

* 初总指(名色)
* 二出所以(然此)
* 二正智逆观结酬无我(此因)
* 三就人结观(菩萨)
* 三明迷真起妄缘相次第○
* 二大悲随顺观○
* 三一切相智观○
* 二一心所摄门○
* 三自业助成门○
* 四不相舍离门
* 五三道不断门○
* 六三际轮回门○
* 七三苦集成门○
* 八因缘生灭门○
* 九生灭系缚门○
* 十无所有尽门○
* 三总结十名○
* 三彼之胜果○
* 二位果○
* 三重颂分○



* ○三明迷真起妄缘相次第(二)

* 初料拣(五)

* 初标章正明(第三)
* 二假设外徵(论云)
* 三以经意答(故经)
* 四徵二别相(然成)
* 五答显包含(二)

* 初别明(略有)
* 二总结(有斯)
* 二释文(二)

* 初顺观十二支(十二)

* 初无明支(三)

* 初辨得名意(佛子)
* 二别会论经(论经)
* 三无明体性(别有)
* 二行支(四)

* 初正释经(所作)
* 二引论释(而论)
* 三疏释论(此出)
* 四举古释(远公)
* 三识支(二)

* 初举论(行依)
* 二释论(彼即)
* 四名色支(三)

* 初正释经(与识)
* 二引异释(二)

* 初引唯识(若言)
* 二引瑜伽(瑜伽)
卷六 第 551a 页
* 三举论释(二)

* 初举论释(论云)
* 二出其所以(又云)
* 五六处支(三)

* 初正释(名色)
* 二解妨(前段)
* 三结分位(俱舍)
* 六触支(根境)
* 七受支(触共)
* 八爱支(于受)
* 九取支(爱增)
* 十有支(取所)
* 十一生支(从业)
* 十二老死支(三)

* 初正释文(蕴熟)
* 二示体性(故上)
* 三解妨难(二)

* 初正明妨难(欲令)
* 二以义重释(然此)
* 二逆观(二)

* 初随文释(四)

* 初结成苦(死时)
* 二结无我(无我)
* 三结于空(无作)
* 四结胜义(复作)
* 二结成甚深(三)

* 初总标(故瑜)
* 二别释(今初)
* 三结会(二)

* 初约真实智(由前)
* 二约法住智(又无)



* ○二大悲随顺观(二)

* 初标章(二约)
* 二解释(三)

* 初总释(论总)
* 二别释(下别)
* 三释观(今菩)



* ○三一切相智观(四)

* 初行门所摄(三约)
* 二别显二观(谓初)
* 三举其二观显此之胜(相谛)
* 四总结一门深广之相(三)

* 初成横对三乘三智(然上)
* 二唯局大乘三智(又初)
* 三融三智成于一心(虽无)



* ○二一心所摄门(三)

* 初相谛差别观(二)

* 初推末归本门(二)

* 初略释经文(二)

* 初举论文(三)

* 初直举论文(佛子)
* 二疏释论文(此明)
* 三立观所以(而论)
* 二论释经(论云)
* 二广开义门(三)

* 初总且标举(然此)
* 二徵起略释(云何)
* 三开三为十(二)

* 初依次第具列十门(广开)
* 二约五教次第分别(上之)
* 二本末依持门(六)

* 初标门分齐(第二)
* 二假问徵起(缘相)
* 三引论正答(论云)
* 四疏引论意(俗为)
* 五引他论證(中论)
卷六 第 552a 页
* 六依总开别(三)

* 初列释(此观)
* 二料拣(六中)
* 三释初门(二)

* 初出论意(今此)
* 二科经文(三)

* 初总(如来)
* 二徵(何以)
* 三释(三)

* 初略弹古释(后释)
* 二标示正义(今谓)
* 三总显包含(三)

* 初约体摄二(是以)
* 二约义摄五(三)

* 初标列四名(二含)
* 二指三在后(后三)
* 三别释刹那(三)

* 初别释(二)

* 初释刹那(此中)
* 二释馀三(此若)
* 二总结(大小)
* 三例释同体(此文)
* 三约时摄六(二)

* 初广释五世(二)

* 初正明(以此)
* 二通妨(此依)
* 二略列馀五(二依)
* 二大悲随顺观(六)

* 初标其观名(二约)
* 二引论重释(谓是)
* 三引经对治(经明)
* 四引例为释(亦同)
* 五会释论文(言阿)
* 六别释求相(求义)
* 三一切相智观(三约)



* ○三自业助成门(三)

* 初依相谛差别观(二)

* 初总解二因(四)

* 初标举(佛子)
* 二叙昔(远公)
* 三辨违(他因)
* 四申今义(二)

* 初别明(二)

* 初正明(今谓)
* 二引證(故大)
* 二总结(三观)
* 二别释此段(二)

* 初以二乘释他因义(今此)
* 二别释经文(二)

* 初释助成(二)

* 初总释经文(然生)
* 二广释差别(四)

* 初总显具阙(于四)
* 二别释有无(二)

* 初明因缘(二)

* 初正明(四)

* 初依实有(谓爱)
* 二依不定(若说)
* 三别结例(馀支)
卷六 第 553a 页
* 四会通(二)

* 初会集论(而集)
* 二会瑜伽(瑜伽)
* 二料拣(上四)
* 二辨馀二(三)

* 初三位具二(无明)
* 二二位具一(有望)
* 三结馀皆无(馀支)
* 三结例无妨(二)

* 初举论文(此中)
* 二疏释成(以其)
* 四会通经意(二)

* 初明经中但有增上(为缘)
* 二总辨具四之义(又约)
* 二释自业(二)

* 初指前文(其十)
* 二举论释(五)

* 初标示难故(论生)
* 二正释所以(然无)
* 三结成迷悟(是以)
* 四出论意释(二)

* 初举论(论主)
* 二疏释(意明)
* 五结弹古释(不见)
* 二大悲随顺观(三)

* 初总标都门(二约)
* 二总释四门(三)

* 初举论(论云)
* 二释论(二)

* 初总(此有)
* 二别(四)

* 初性因(一性)
* 二自在因(二即)
* 三苦行因(三𠜂)
* 四无因(四无)
* 三结示(众生)
* 三别释当门(此门)
* 三一切相智观(三约)



* ○四不相舍离门(三)

* 初相谛差别观(二)

* 初释自因(二)

* 初指前(第四)
* 二引论(二)

* 初标(又论)
* 二释(三)

* 初顺释(谓离)
* 二反释(若唯)
* 三结成正义(二)

* 初标示(不即)
* 二引證(二)

* 初举论文(故论)
* 二疏释论(二)
卷六 第 554a 页

* 初通相料拣(初句)
* 二五重出意(五)

* 初因灭不常(非断)
* 二不断不常(又不)
* 三明俱不断(又以)
* 四明俱不常(又亦)
* 五不即不离(又以)
* 二释经文(二)

* 初顺(二)

* 初正释论文(佛子)
* 二顺释论意(亦可)
* 二逆(二)

* 初依论(无明)
* 二解释(是故)
* 二大悲随顺观(二约)
* 三一切相智观(三约)



* ○五三道不断门(三)

* 初相谛差别观(二)

* 初顺(二)

* 初约三世分别(二)

* 初约强弱分别(佛子)
* 二本末分别(从其)
* 二约二世(若约)
* 二逆(二)

* 初明对治断(前后)
* 二明自体断(后如)
* 二大悲随顺观(二约)
* 三一切相智观(二)

* 初正明他论(三一)
* 二释天台之意(文体)



* ○六三际轮回门(三)

* 初相谛差别观(三)

* 初标观名(复次)
* 二释三际(二)

* 初依唯识论(三际)
* 二智论俱舍(二依)
* 三依当经释(三依)
* 三释文(二)

* 初顺(二)

* 初明一往三世(巳知)
* 二流转三世(二)

* 初明流转意(二流)
* 二明护过(二)

* 初过(巳知)
* 二护(四)

* 初结前徵后(此上)
* 二总标护义(若见)
* 三出其所以(二)

* 初泛明不受报业(然过)
* 二举今经明受报业(二)

* 初正明所以(今无)
* 二结酬外难(于巳)
* 四正明护过(巳𨳝)
* 二逆(二)

* 初释经(无明)
* 二结示(然十)
* 二大悲随顺观(三)

* 初顺显有因(二约)
* 二反质明有(若无)
* 三结示文意(斯因)
* 三一切相智观(三)

* 初标牒(三约)
* 二疏释论(三)

* 初释力无力(谓此)
* 二释信入义(以斯)
* 三释化胜(化中)
* 三结观(如是)



* ○七三苦集成门(三)
卷六 第 555a 页

* 初相谛差别观(二)

* 初释观(二)

* 初正释(第七)
* 二通难(二乘)
* 二释经(二)

* 初顺(二)

* 初依经正释(复次)
* 二引论广释(二)

* 初正举论(若准)
* 二疏释论(四)

* 初会其坏苦(若约)
* 二释成老死无舍之言(若依)
* 三释上十一之言(以此)
* 四释少分全分(二若)
* 二逆(无明)
* 二大悲随顺观(四)

* 初总释观名(一约)
* 二举正折邪(二)

* 初举论(真解)
* 二疏释(此四)
* 三显妄举真(故下)
* 四别释此门(今此)
* 三一切相智观(三约)



* ○八因缘生灭门(三)

* 初相谛差别观(二)

* 初释观(三)

* 初释名(第八)
* 二指经(此门)
* 三别释(三)

* 初标二章(释此)
* 二释二章(理外)
* 三别释二章(二)

* 初破邪(二)

* 初计(三)

* 初外道(然其)
* 二小乘(二小)
* 三大乘(三约)
* 二破(所计)
* 二显理(二)

* 初标(显理)
* 二释(二)

* 初约无生显理深观(二)

* 初约展转释(先中)
* 二约形夺释(二约)
* 二约生无生无碍以显深观(二)

* 初事理无碍(二约)
* 二事事无碍(此复)
* 二释经(三)

* 初顺观(复次)
* 二逆观(无明)
* 三例馀(馀亦)
* 二大悲随顺观(二约)
* 三一切相智观(三)

* 初约真俗释(三约)
* 二结示通妨(故染)
* 三引论明无始(论云)



* ○九生灭系缚门(三)

* 初相谛差别观(三)

* 初顺观(三)

* 初牒文徵起共义(又无)
* 二举论文解义(论云)
* 三疏释论文(二)
卷六 第 556a 页

* 初合释前二(意谓)
* 二别释第三(若尔)
* 二逆观(次无)
* 三类馀(三类)
* 二大悲随顺观(二约)
* 三一切相智观(三约)



* ○十无所有尽门(三)

* 初相谛差别观(三)

* 初顺明(又无)
* 二逆观(二)

* 初释当经(次逆)
* 二会二经(然论)
* 三以类馀(馀亦)
* 二大悲随顺观(二约)
* 三一切相智观(三约)



* ○三总结十名(三)

* 初释逆顺(二)

* 初直释经文(佛子)
* 二引文会释(二)

* 初引论有二逆顺(然此)
* 二引缘起经释对法(故缘)
* 二释总名(二)

* 初总标(言诸)
* 二引论(馀如)
* 三以义收束(四)

* 初十出门意(然各)
* 二收十为五(复收)
* 三收五为二(故唯)
* 四总相融通(二)

* 初正融通(若从)
* 二会佛性(即此)



* ○三彼之果胜(三)

* 初摄位(自下)
* 二总科(依论)
* 三正释(五)

* 初对治行胜及离障胜(二)

* 初明对治胜(二)

* 初牒前(二)

* 初总释(佛子)
* 二别释(亦可)
* 二正显(三)

* 初空门(知无)
* 二无相门(二)

* 初明初句(四)

* 初总释本义(观诸)
* 二举正显非(谓若)
* 三举非显修(若见)
* 四结成修意(故修)
* 二明馀二(二所)
* 三无愿门(如是)
* 二明离障胜(菩萨)
* 二修行胜(二)

* 初总明修心(佛子)
* 二别显(二)

* 初明修行(二)

* 初发勇猛修(二)

* 初智(二)

* 初知(作是)
* 二厌(后我)
* 二悲(然为)
* 二丈夫志修(佛子)
卷六 第 557a 页
* 二明修之胜(而恒)
* 三三昧胜(二)

* 初明空定(二)

* 初举十上首(二)

* 初依论科释(二)

* 初正科(佛子)
* 二解释(四)

* 初明观所以(今初)
* 二名不放逸(二不)
* 三名得增上(三得)
* 四名为因事(四因)
* 二例涅槃辨(又此)
* 二丈夫志修(佛子)
* 二例显馀二(如是)
* 四不坏心胜(佛子)
* 五自在胜(二)

* 初正显相(二)

* 初总(佛子)
* 二别(别中)
* 二结分齐(佛子)



* ○二位果(三)

* 初调柔果(四)

* 初调柔行(三)

* 初法(三)

* 初练行缘(佛子)
* 二能练行(悉以)
* 三所练净(经于)
* 二喻(譬如)
* 三合(此地)
* 二教智净(譬如)
* 三别地行相(此菩)
* 四结说地名(佛子)
* 二摄报果(菩萨)
* 三愿智果(若以)



* ○三重颂(分三)

* 初颂位行(三)

* 初胜慢对治(尔时)
* 二不住道胜(三)

* 初总显心境(观察)
* 二别显观相(十)

* 初有支行列(以痴)
* 二摄归一心(了达)
* 三自业差别(无明)
* 四不相舍离(无明)
* 五三道不断(愚痴)
* 六三苦聚集(痴至)
* 七三际轮回(无明)
* 八生灭系缚(无明)
* 九因缘生灭(从因)
* 十无所有尽(随顺)
* 三总结十名(十种)
* 三颂彼果胜(四)

* 初对治胜(如是)
* 二修行胜(大士)
* 三三昧胜(空三)
* 四通颂后二胜(般若)
* 二颂位果(复以)
* 三一结说(甚深)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科文卷第六
卷六 第 55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