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
卷六十 第 955b 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六十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第二善男子善知识者。如慈母下教劝。谓教
其事友之方。文有四段。皆约喻显。一教念
友胜德。于中先叹胜。后常当如是下结劝。
二复次汝承事下。教起事友心行。有二十
一句。文显。三复次汝应于自身下。身友对
辨文有十句。句各四事可知。四善男子汝应
发如是心下结劝成益。于中二。初正劝。后
卷六十 第 955c 页
何以下举益释成。于中亦二。先正释事友
之益。后复次下。重赞友为能益故宜承事。
第三善男子举要下。双结诫劝二门。谓别
说难穷故结广从略。于中亦二。先寄数结
多。后我复略说下总收结多。既通一切何
但百千。明知前云十不可说意显无尽耳。
第六时善财下恋德礼辞。自下大文第三慈
氏一人明摄德成因相。前既会缘入实。定
堪成佛故。办一生补处成因之义。文唯五
段。以补处位极显彰阙谦推故。第一依教
趣求中二。初标念前趣后二自忆下。别生
胜念悔往修来。于中四。一观昔非以行
对治。二复观此身下。观其现苦策进当善。
诸修行者愿审此仿之。三作是念时下。明
观念之益。益其胜观。四如是一切下结益所
属。第二善财童子以如是下见敬咨问。于中
二初见敬后咨问。前中亦二。先见依后见
正。各有申敬。前中二。先入定申敬。后出
定敬赞。前中三。初结前标后。二别显定用。
三总结成益。今初。位念者标定。思察者定
加行。信愿者是定因。入遍下辨定名相。二普
现下别显定用。即双运定慧。于中二。一明
即智定之妙用。于中先罗身云于法界。后等
虚空下契法性之真源。二又决定知下明称
法界之深观。于中三。初了法从缘。次离
于断下智契无性。三知一切法如种生芽
下会归中道。此三无碍即三观一心。今初
报酬善恶故云业起。果自种生云从因
起。自修成佛信为道源。感他化身敬心便
卷六十 第 956a 页
现二契无性。中离颠倒见者。通三四倒。四
倒谓常计无常是名颠倒。见于实理则无
斯倒。若以无常为常亦非。见如实理以坏
相故。自在见者。谓自在天能生万物。故知
由自业故不由他。离自他见者。单执自
他则乖缘起。边执见者。坚执生死等有其
始末故。离有无者。从无之有名生。自有还
无称灭。体无生灭何得有无。知空无生约
理遣法。知不自在约缘遣法。知愿力生约
因遣法。三会归中道者。然随一句皆离
上诸过。今且通说。如种生芽者。从水土等
缘生故非无。此如初段。缘生则无性故非
有。如第二段。非有非无即是中道。如是
离断常等可以思准。种芽横喻万法。如印
生文即竖喻诸法。涅槃云。此阴亦灭彼阴续
生。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等。自下诸句通
于横竖。了世心现亦唯心观。以心为缘现
而无性。即中道观。馀并可知。三善财童子下
总结成益。第二从地而起下出定敬赞。于中
三。初以身敬绕。次作是念言下以心敬念。
后偈颂中以言敬赞。二中举能住者德叹
所住楼阁。初句具显故。此大楼阁之言贯通
诸句。于中分十。初约境显胜。二是入一切
甚深下约德显妙。三是以一劫下。约用显
自在。四是于一切众生前下约行显胜。五
是能住难知法下约观显深。六是住大慈悲
下约对治显胜。七是虽住四禅下约止观
明自在。八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下。约利他
行显胜。九是虽行九次第定下。约护小乘
卷六十 第 956b 页
行明自在。十此大楼阁下结德所住。于前
九中除初二及五。馀皆约权实事理双行。
第三偈以言赞中。五十五偈分二。前三十
四偈七言举德叹处。后二十一偈五言指处
明德。前中二。初二总叹。一约行位。一约名
德。馀偈别约德行。于中四。初有七偈。约自
利。行胜。二有十偈。叹利他行胜。三有八
偈。叹功德胜。四有七偈。叹方便胜。后五言
指处明德中。虽复语依意在叹正。于中
六。初二下化。次二上观。三有五偈。明三昧
自在。四有七偈。明智慧广深。五有一偈。显
其平等。六有四偈。结德申敬求哀请加。
第二尔时下见正报中二。一见二敬。见中
二。先翘心愿睹。后乃见下正睹慈尊。言别
处来者。摄化就机故。还来归本故。亦显慈
氏应念而至。不著处故。第二善财见已下
明设敬仪。于中五。一身心敬礼。二时弥勒
下赞德记别。三尔时弥勒下重申敬仪。四
时弥勒下再赞再记。五时善财下庆遇念恩。
二中有二。先长行。指示者令众同睹仿而
行故。后偈正赞有百一十三颂分三。初一
指众总叹。末后一偈略示后友。中间诸偈别
叹胜德。于中三。初二十二偈直对善财叹。
于中亦三。初九赞德善来。次二明来因缘。
以外由善友内具德行故。后十一偈明来
所为。二汝等观下二十六偈。对众令劝赞。
于中五。初四总赞。次四赞其即智之悲。次
七叹即悲之智。尔焰者此云所知。入大乘
论云。尔焰地者。是第十地。此约尽断十种所
卷六十 第 956c 页
知障故。次六偈总叹诸德。后五偈赞妙果
当成。三汝行下重对善财赞。于中分五。初
二十六偈叹其当果德。初二总馀皆别。二汝
于下七偈双叹当现德。三诸根下八偈赞其
遇友德四有五偈叹速成位行德。五有十
七偈。总明诸德结叹令欣。第三重申敬仪
中三。初辨敬因闻赞德故。次善财闻下身
心悲敬。后以文殊下华供展诚。言文殊心念
力者。表由信智故。华因德立璎珞行成。
云盈手者。信智满故。散弥勒者。摄成因故。
办当果故。第四再赞再记。第五庆遇念恩。
文并可知(已下入第七十八经)第二尔时善财童子合掌
下。咨问中二。先自陈发心。后而我未知下正
问法要。于中三。初标所问次大圣一切如
来下。叹慈氏有能答之德。即以此德亦为
问端。初总后别。别有五十句。皆因圆果满
德。三大圣菩萨下结问请说。兼显问意。第
三尔时弥勒菩萨下。称叹授法。于中二。先
称叹。后授法前中二。先为大众赞叹善财。
即是叹人。后为善财赞菩提心。即是赞法。
前中亦二。先指人示众。后诸仁者此长者子
下正赞其德。于中四。一明求友精勤。二明
所乘广大。三明具德无缺。四明速證超权。
初中二。先总显精勤。后诸仁者下别示精
勤之相。谓一时之勤犹未可叹。自始暨末
一念无懈。故为可称。言一百一十善知识
者。古有多释。一云理应具有。但文脱漏贤
首云。前后诸友总五十四位。分出德生有
德为二。则五十五人。各有自分胜进故
卷六十 第 957a 页
有一百一十。若依此解则违此已言。既云
经百一十已方至弥勒。弥勒等三。非百一十
之数明矣。有云。减数十耳。实唯一百八人。
谓此前除遍友。但五十一人。各具主伴成
百二人遍友指示众艺。虽非主友而是伴
友。为一百三。更加无厌足王处。空天瞿波
处。无忧德神摩耶处。莲华法德身众神。及
妙华光明神。守护法堂善眼罗刹。合前总
有百八。以空天等相问答故。得在友数。
非前主友称名指示故。非主友但名伴友。
若尔则违下馀城之言下自释云。前至童
子童女。已经一百一十。今更后文殊所故
云馀也。谓若此为百八。加于慈氏尚始百
九。并后文殊方正一十。何有馀耶。若会通
者三释皆得一种。取前更加不动处觉悟菩
萨如来使天。足成一百一十。则馀义亦成。
以彼二圣亦教善财。故得为伴友其馀己
之言。但是译者之意故。晋经无有已字则
通取前后。于义无妨然下复云百一十城。
又云过百一十由旬。皆言百一十者。有所
表故。谓除佛位取其證入十地等觉为
百一十。一中具十故。亦显位位十十相融。
设有三贤亦唯具十。若合等觉属十地胜
进。则开十信为一故。进退行布及与圆融。
皆顺百一十言。何必剋定前后。第二诸仁者
此长者子甚为难有下。明所乘广大。于中
三。初总叹希奇。二如是之人下别明难遇。
于中二。先标举。后何以下徵释。释意云。
悲济深广故。即开前总中救护众生。于中
卷六十 第 957b 页
二。先明总护一切。后为被四流下约类别
明。汨者流急之貌。言界城者。即十八界。一
一根境识中别别解脱故。言界地者。即地
等四界六处空聚痴闇无人。不以智光引
之。必为尘贼所劫。三诸仁者此长者子恒
以下。总结所作。第三诸仁者若有众生下。
明具德无缺。有十三句。有一在已已为希
有。况有二三乃至全具。故云展转难有。又
复后后难于前前。故云展转。第四诸仁者
馀诸下。明速證超权。以依实教修行
故。谓即凡身一生亦解行生故。千年之鸟不
及朝生之凤。普贤生位互融摄故。依实修
者。悉皆能尔。胡不勉旃。文有十句。初二总
明具诸位行。三入十住。四五入十行。六入
回向。又上四句亦皆十地行。又上四义义
含通别。下四句通诸地位。第二尔时弥勒下
为善财叹菩提心。文分二别。初结前生后。
后告善财下正叹。于中四。初标叹发心。二
汝获善利下叹其发心之器成益。三何以下
广举菩提心德释成四善男子菩提心者成
就如是下。结释所属前二可知。三中先徵
意云。所以叹善哉获善利者何耶。释意云。
菩提心具德故。文有二百二十一句皆通三
种发心。顿具诸位功德。且分为二。初一百
一十八句明菩提心。遍该诸地。后得无畏药
下一百三句。明菩提心顿具诸位功德。又
前多明信成就。及解行发心。后段多明證位
发心。故文多云得。又前段明菩提心殊胜功
德。高齐佛果。后段喻菩提心自在功德。广
卷六十 第 957c 页
多无量今初段中分二。先别明。后总结前中
文通横竖。横则一一发心。皆具诸句之德。
竖则别配诸位发心。以从菩萨种性至于
究竟。不出三种发心故。光统配十二住。初
三句即种性住。故云如种如田地。皆是种
生之义。二如净水下六句。明胜解行住中
之益。三净目下十六句。极喜增上住。皆初地
中义故。四如大海下七句戒增上住。五调慧
象下十句。增上心住。六善见药下十句。觉
分相应增上慧住。中云毗笈摩者。此云普
去。七如意珠下十句。诸谛相应增上住。八
利刀下十句。明缘起流转止息相应增上住。
九卧具下十句。明无相有功用住。十命根
下十句。明无相无功用住。十一好种性下十
句。明无碍解住。言寿行者。梵本云则为
磁石。不吸声闻解脱果故。十二净琉璃下
十六句。明最上菩萨住。梵本云因陀罗网。
网取烦恼阿修罗故婆楼那风此云迅猛风
也。其中文义皆与彼位相应。恐繁不属
故。始于种子终于惑习。明竖义彰矣。然
断习等推功归本。由初发心。则横具诸德
于理明矣。二善男子下总结。即功成由于始
篑故。初心具于诸德。况复初后圆融。第二
善男子譬如下。一百三句明菩提心自在功
德。文中各有喻合。说听之人所见深远故。
所引喻多非凡境。亦显不共菩提心故。虽
通横竖且竖分五段。初有七句摄十住
德。觉心自性离恶觉等故。二无生根下十
喻摄十行德三。帝释著摩尼下九句。摄十
卷六十 第 958a 页
回向德。四有宝名净光明下。六十喻摄十地
德。即分为十。初四摄初地德。二如自在王
下三喻摄二地德。持戒头陀等净功德故。三
善调龙法下四喻摄三地德。入诸禅定离
惑热等故。四须弥山下四喻摄四地德。同
一切智焰得无漏故。五椰子树下四喻摄
五地德。利人不染俗故。六一灯下六喻摄
六地德。般若现前顿破闇故。七迦陵频伽下
五句摄七地德善入方便得自在故。八如
人学射下十四喻摄八地德。无功发心能灭
相惑等故。九服延龄药下十喻摄九地德。延
寿益生等故。十譬如有药为咒所持下六喻
摄十地德。深除惑习成一切佛法故。五金
刚非劣恶器下十七喻摄等觉位功德。以金
刚智终成菩提故。其间梵语具如音义。第
四善男子菩提心者下。结释所属谓上来多
德。释获善利之言故。第二善男子如汝所问
下正授法界。于中四。一授法体。二显法
名。三穷严因之本源。四覈正报之性相故。
初中四。一摄入方便。二加令證入。三见
所證境。四事讫起定。初中先牒问劝證
(已下入第七十九经)后尔时善财下求證方便。第二尔时
弥勒下加令證入先约缘加。令其就法亡
言会旨。则佛法门开故云前诣等。即开理
智门。示令其悟入也。后善财心喜下。约因
自證悟佛知见。则入法界。从迷之悟加行
趣入。有门理之殊。證已契合能所两亡。即
妄而真更无入处。故云还闭。第三见其楼
阁下明见所證境。于中二。先别明所见。后
卷六十 第 958b 页
总显见相。前中六一见依报。二见正报。三
见伴菩萨。四见诸佛。五见阁中主阁。六总
见严具作用。然此六皆是悲智之中所有。今
初先见。后益前中三。一直见一重庄严。有标
列结。同虚空者称法性故。次又见其中下依
中有依。一中见多即微细门。亦主伴门。后
善财童子下一处见多即相在门。二尔时下
明得益。第二才始稽首下。见正报中二。
先总标。所谓下别显。于中五。一见初发心
时。二或见初得慈心下。见其修行得法时。
三或见弥勒为转轮下。随类摄生时。四或复
见为护世下。见处会说法。于中先明所处
会殊。后或见赞说初地下。显所说之法。五
或见弥勒于百千下。总见行用。第三或见诸
菩萨下。明见伴菩萨身云演法。即前与无
量眷属。第四或复于中见诸如来下。明见
诸佛摄化之德。第五又复于彼下。见阁中
主阁。别明慈氏一生当作。于中先见。后尔
时下得益可知。第六复闻一切下见闻严具
作用。于中十段。一闻网等演法。于中三。一
近闻。次又闻某处下远闻。后善财下得益。
二见宝镜作用。三见宝柱放光。四见宝像
威仪。五见璎珞等出生。六莲华重现。七宝地
现像。八树现半身。兜沙罗者。此云霜冰。
九半月现光。十壁现本事。于中初见慈氏
修行随类摄生。后又见下睹所事友劝喻善
财。二尔时善财下。总显见相。先法后喻。今
初。谓何力能见。以何眼见将何智见。依何
位见。于何处见。如经属之。及结前来所
卷六十 第 958c 页
不说境。后譬如下喻显见相。所以有十喻
者所喻别故。然有二意。一喻能见因缘不同
故。二喻所见境相别故。具初意者。十中初
一总喻能见所见皆如梦事。大小无碍等。如
喻合文寻之。馀九皆别。二喻自因力随自
业故。凡命将终故。三四并喻缘力龙鬼所
持故。然鬼持自他不同。龙持自他同体。
五喻友依报力。六是定力。七喻性空力。八
喻法界自在力。九喻智定无二力。大智海
印之三昧故。十幻智自在力。二约所喻境
相别者。亦初总馀别。别中一临终现业喻。喻
所见冥应。二非人所持喻。喻所见能说。三
龙宫淹久喻。喻念劫圆融。四梵宫广现喻。
喻一多无碍。五遍处定境喻。喻所见明了。
六乾城依空喻。喻事理无碍。七同处异见喻。
喻隐显自在。八海现三千喻。喻顿现远近。
九幻现众多喻。喻所见纯杂无碍。第四尔时
弥勒下事讫起定。于中四。一警觉令起。亦
弹指者前来得旨。所谓忘言。此中得旨令
不滞寂。二法性下略示体相。初句标。此是
下释所见之相。从法智缘生。缘生故无自
性。故云如是自性如幻梦等。悉不成就者。结
成上义。从缘无性故事不成就。无性从缘
故。理不成就。由不守自性故能从缘。成
上之法。虽成不离法性故。即事得云法
性如是。亦是性自具故。三尔时下得旨而
起。四弥勒告下问答所见。约问亲證推之
在因。云住不思议。答中谦敬推之在缘。
云善反力。师资互推反常情也。第二圣
卷六十 第 959a 页
者下显法名。先问后答。答中先明主门。后
善男子下眷属。前中三世一切境界者。即此
所入所见之境。不忘念智者。即能入能现之
智。良以三世。一如故念劫圆融。随一世中
现三际之境。智入三世了法空寂与如冥
契故。一念之中无所不见。庄严藏者有二
义。一以法性严故。一庄严中包含出生无
尽严具。如一阁中见多阁等。二以无碍智
契圆融境。严如来藏则本具诸法故。上
云法性如是。非是新成故。此门中具不可
说解脱。第三善财问言下穷严因之本源。
于中有二问答。初番穷其所归由上睹
希奇摄力之后。忽然而失。故问其去处。答中
以从本流末故来。摄末归本故。去去不异
来故引之于来。一时并答。后番彰其本起。
于中先问。虽蒙引归来处既不究。终归宁
知本起。故复寻之。答中先法后喻。法中先
相后性。谓智力缘作故来。智力缘加故住。
既从缘来则无来去。故此严事非在阁中
而住。亦非别处持来。从缘而来故非集。缘
谢则灭故非常。若先定有来处则堕常过。
先有今无则为断灭。既离断常何有生灭
一异等相。故云远离一切。后喻有二。先龙
王降雨喻。偏喻无来之来。合中不住内者。菩
萨力故不住外者自善力故。以内外因缘互
夺。则内外两亡。后幻师现幻喻。双喻来去
则无来去。第四善财童子言大圣下。覈正报
之性相。于中二。先问从来。后问生处。前中
先问。后答问中。上见慈氏从馀处来。遽即
卷六十 第 959b 页
设敬问法。未遑咨问所从。故此因前严事
之来。便问来处。答中有三来处。一约体实
法身。即无来之来来即无来文有十对思
之。二善男子菩萨从大悲下。约相实报从
万行中来。亦犹净名从万行道场来矣。三
汝问我下。约用化现。随机熟处而来。此三
即法报化身。亦体相用。亦理行事。又初唯理。
后唯事中一具理事。摩罗提者。具云摩罗耶
提数。摩罗耶者。此云鬘施。即山名也。提数
云中。谓其山在此国中故。或国中近此山
故。瞿者地也波罗云守护。即守护土地及心
地故。第二善财下问答生处。问中由前云
从生处来故。今穷之。答中二。先通明诸菩
萨生处。后别显慈氏生处。前中三。初正答
生处。次明生缘眷属。后校量显胜。今初有
十。皆上句为能生之行。下句为所生之家。
谓若发菩提心。则是菩萨名为生家。若有
深心则见善友。若得诸地则满诸度。教化
众生即是觉他有智慧故了法无生。有方
便故不取无生之相。不滞二乘之寂。故生
无生忍家。馀可思准。又上句亦通所生思
之。二善男子下明生缘眷属有二十句。般
若为母方便为父者。略有三义。一实知虚凝
与阴俱静。权智流动与阳齐波故。二亲生
法身。实由般若。若无方便多共二乘。成菩
萨种乃由方便故。三者内解外济如父母
故。次檀以福资尸以防护。馀可思耳。三善
男子菩萨如是下。校量显胜于中二。先总
辨生家胜。后生于如是尊胜家下。别彰智
卷六十 第 959c 页
胜。第二善男子我身下。别显慈氏生处。于
中二。先彰实报等周法界。文有十句。初句
总次八别。后一结。二我为化下显为顺机
当现生殊。于中先明现生。拘吒者此云楼
阁。此聚落中多楼阁故或慈氏阁在此中
故。后我为随顺下明当生。于中先正显当
生所为。如莲华者有三义。一释迦下种彼华
开故。二昔因含果如华未开。因亡果现故
如莲华开。三闻熏含实如莲未开。见实亡
言故云开悟。智论云。菩萨善根不遇如来
智慧日光。翳死无疑通證前义。后我愿满下
结会三圣。言俱见我者亦有三意。一俱助
化故。二善财表行。文殊信智。成正觉时俱
證此故。三者文殊古佛善财当佛。慈氏现佛。
三世圆融浩然大均。故云俱见。第四善男子
汝当下。指示后友中三。初劝往教问。次何
以下释劝所由。三是故善男子下结劝重释。
初中令往文殊者。因位将极令反照心源
故。二中先徵意云。文殊已见何为劝往释
意云。彼德深广宿缘重故。于中二。先明行
广。后显缘深。今初。出生菩萨功德者。主
信法门长养一切善。故为佛母者。主般若
门住甚深智见法实故。为菩萨师者。具
善巧智通达解脱究竟普贤行故。后是汝
善知识下。显其缘深已多成益。三结劝重释
中三。初结劝具上二义应往勿疲。次徵释。
先徵意云。何以的知具前二义。后释意。云
已所成益皆是彼力。故知德深缘重。若当
见者获益尤增。后文殊下结德究竟。前
卷六十 第 960a 页
见为信之首。后见为智之终。故云一切究
竟。第五尔时善财下恋德礼辞(已下第八十经)。自下
大文第四明智照无二相。显前因法生果体
无分别。绝境智等诸二相故。又善财障尽惑
除未始动念。是故反照唯是初心。更无异
也。即信智无二文但有三。第一依教趣求。
第二见闻證入。第三转遇胜缘。今初言经游
百一十馀城已者。百一十义已见上文。然
此游城复有二义。一但从弥勒至于文殊。
自经百一十城。非连取前。二者加前百一
十友。故云馀城。即通取前友。普收诸法归
一照故。若尔前友此城岂得同耶。亦有二
义。一者友必依城。则一城一友。二者或于
一城值于多友或求一友历于多城而。要
具一百一十以。顺表法故到。苏摩那者此
云悦意。即华名也。谓智照一性悦本心故。
即德生城。有本云至普门国。显摄诸差别
归无二相。即普门故。言住其门所者。显解
心已极将入般若无二之门故。第二是时文
殊下见闻證入此。下即是所漏脱文义。如
前说然。以极照无二心境两亡故。略无敬
问。信解双绝故。不见现身而反照。未移信
心故申右手。又不见乃为真见。但了自心
空般若故。文中三。一摩顶摄受。过百一十由
旬者。彻过前位故。始信该于极果。故曰遥
申。随顺行成故曰右手。然过城约超封域。
由旬明超数量。又前越诸位断德。后越诸
位智地。按顶表于摄受。亦以普法置心顶
故。信至极故。二作如是言下诲示法门。即举
卷六十 第 960b 页
失显得。谓若离信根等不了法性等。反
显善财有信根等。能了法性等。于中先列
所阙行法。文有九句前七阙因。一阙行本
故。二求小故。心劣处生死而忧悔。三横不
具。四竖不进。五滞一善。六不广求。七不
起无住行愿。后二阙缘后不能了下。不能
成益中有十五句。前六约所知理事。后
九约能知分齐。例前诸文思之。又前九
中。初一信根是所阙因。馀皆不能成益。约
法功归于信。约人前友之法皆由文殊。
三是时文殊下结益归本。于中十句。前九
结益甚深。初一总馀八别。前智光明即般若
方便。后无边智即智波罗蜜。普贤行道场者。
举足下足皆与普贤行相应故。自所住处者。
即是法界。是文殊大智无住住故。又普贤道
场即法界理。自所住处即文殊智。此亦义
同。示于后友普贤之境。后一句摄用归本。
所作竟故信穷智境。信相便亡故云不现。第
三于是善财下。转遇胜缘修行敬事。然此
诸友及后普贤皆无指授者。表證法界离
此彼相故。此三千友乃有多义。一者成前
尚是文殊之益。二者顺后为入理方便。又通
论诸友更分三分。初文殊一人为信心之
始。次至后文殊为智满之终。故此总见三
千等友。后之普贤理智无二。又前诸友一
一各逢即是纯门。此中诸友一时顿见。即
显杂门。后普贤一人具前诸友。即纯杂无
碍。又此诸友所得法门受行各别。文所不
具结广从略。故总云三千耳。大文第五增
卷六十 第 960c 页
长趣求下。显因广大相。以前照理无二显
其甚深。方堪成佛广大之因。以随一一因
皆称法性故。文殊般若即摄相归体。普贤
法界即秘密重重。若以二圣相对。则文殊
为能證。若以二圣对善财。则文殊亦为
所證。未得般若今證得故。文中分三。初
依教趣求。二闻睹前相。三见闻證入。今初
有二十六句。初一标求佛果。后一总观圆
因中间诸句义通前后。皆是趣佛之因。并
是普贤解脱境故。就中间摄为十对。初四
四等普周寂静即舍故。次二福智无外缘境
是智故。次二入正增助次二修因知果。次
三入法现生。次二證愿修行。次二照上增
下。次二得实照权。次二智周身遍。后三摧
障入理。其入无碍法向上成无二碍。向下
即成无碍法界。其住平等地即前文殊自所
住处。后总句观普贤境。即前普贤行道场。
以是显因广大相故。文殊通指善财普观。
不同前文一友指于一友。良以普观方
见普贤故。第二即闻普贤下闻睹前相。于
中先闻后睹。今初有十三句。初一闻人
名。后十二闻行位。即闻二字贯下诸句。此
中闻者。非从一人多人闻之。即称法界而
闻耳。诸地者。普贤位中自行依地。及圆融所
摄地也。此句总下八别。一地方便者即加行
也。二即入心。三出心四住心。五即修施戒
等。六即遍行真如等为所證境。亦是所得
分齐之境。七即神通作用。摧邪摄生等。
八即同依佛智而住。二渴仰欲见下明睹。
卷六十 第 961a 页
于中二。先仰德修观。后睹见希奇。今初。初
闻前人法故生渴仰次。即于下修观。菩提
场者是所观处。金刚藏者约表。即于本所信
自心佛果菩提体中金刚智内。起一切因陀
罗网普贤心观。约事即前其地金刚。而蕴德
具严故名为藏。然此经体势应具十会。以
顺无尽。又始起觉场义应归本故。今且依
文。对前本末二会。即是摄末归本之义。是
以善财不假别指。便于初会始成之处如来
座前。而起观求。后起等下正显观心。有十
一句皆称普贤境。而起于心故后得见。二
善财下睹见希奇。于中二。先结前生后。兼
显见因。后见十种下正睹希奇。于中二。一
见瑞相十句五对。各先所依净土。后住处众
生。二睹光明前瑞。则直见一重净刹。此明
重见。又前粗此细。前体相此业用。然皆是
普贤依报之刹。第三时善财下见闻證入。于
中三。初结前生后。由睹前相生必见心。
二于时善财普摄下起观增修。初摄散住
定。次策勤无退。次观其体遍以法界为
身故。次悲智横广。次愿行竖穷。后得果圆
因。此乃总摄诸观。行人欲见当仿此修。离
此观心见亦非胜。三时善财下正明见闻證
入。于中二。先正见闻證入。后闻佛德难思。
前中亦二。先显得益圆因。后位满齐佛。
前中分四。一见身得益。二摩顶得益。三
显因深广。四观用无涯。初中二。先见
胜身。后得深益。前中四。一总见胜德身
相。二别见毛孔出生。三重观体内包含。四
卷六十 第 961b 页
结通周遍。今初由前于菩提场师子座
前起胜想故。二见普贤身下。别见毛孔出
生广遍法界。实则重重无尽。略显二十重。
亦对前善财渴仰所起十一心故。其初等
虚空广大等五心。遍此诸句。馀之六心别生
诸句。且除初一句。次之五句。由前观道场
明了心故。出云等皆严道场。次叹菩提心
下三句。由前入佛法海心。次一句及最初一
句。由化众生界心。次四由前净一切国土
心。亦兼化众生心。后六句由前住一切劫。
及趣如来十力究竟心。并如文思之。是知各
由自心所见分齐。三尔时善财下。重观体内
包含。于中二。初结前生后。后重观下正显。
于中亦二。先见三千。后如见此下类通十
方三际。四如于此毗卢下结通周遍。文有
四重。举类未结。尘中普贤。是知前则身中
包含法界广无边故。显其普义。今则全此
含法界身。潜入尘中调柔无碍。明其贤义
内外周遍。限量斯尽故名普贤。二善财童
子见下明得深益。既得智度已彰地满。况
十表无尽耶。第二善财童子既得下。明摩
顶得益。于中三。初摩顶。次既摩下得益。前
向外观故得智度。此摩顶亲證故得三昧。
后如此娑婆下结通。良以善财等普贤故。
第三尔时普贤下明因深广。因深则果厚故。
文分为三。初问答审见。二显因深远。三结
因成果。二中三。一别明求菩提行。于中二。
先顺显所行。后善男子我于下结离过成
德。二我庄严下通明悲智行。三我法海中
卷六十 第 961c 页
下。别明求法行。于中先反显无不能舍。一
文尚无所不舍。况全部耶。以一文即。一切
之一。如海一滴故。后我所求法下。显求所
为结说无尽。第三是故善男子。我以如是
下。结因成果。于中先结因。以有成果之
功故云力也。文有十句。初四缘因。次二了
因。后四通于缘了。后得此下成果。谓由了
因故得法身果。由缘因故得色身果。第
四善男子汝且观下观用无涯。于中三。初
举益劝观。次观见奇特。后校量显胜。今
初有标释结。初标可知。二我此下释中二。
一明难见闻。二若有众生下明见闻皆益。
于中三。初明不退菩提益。次或有众生下善
根成熟益。后我以如是下总结多门。皆不
退成熟。于中先多门皆不退。后若有众生
见闻下。种种皆成熟。净刹可生身云何生。
此有二义。一约法性身刹。则与刹为体名
清净刹。与身为体名清净身。从能依有
殊。欲显所依体一。故言生身。二约相用
净刹是所依之刹。净身则身内之刹。欲显
身土互融故言生净身耳。后汝应观下总
结。第二尔时善财下观见奇特。于中三。初
见毛内含三世间。次又见普贤下。见普贤
身遍诸刹中出生大用。后时善财童子下。
自见己身等普贤化。第三又善财下校量
显胜。于中三。初校量善根。二从初发心下。
校量所入刹海。三善财童子于普贤下。双
显上二超胜之相。于中二。先别明横竖深
广。于中有三世间。一器世间。一步超过显
卷六十 第 962a 页
横广。尽未来劫明竖穷。犹不能知显深远。
藏约包含。普入约广遍。馀可知。后善财童
子于下。总结平等周遍。不于此没彼现者。
以没现相如法性故。以此彼相相即故也。
第二当是之时下明位满齐佛。于中初句
明自得。馀皆等上。初一等因圆。次一等果
满。一身下别显等相。此即义当等觉。因位
既满更无所修。故但说等不辨更求。此则
一生顿成。行布亦足。非唯但约理观初后
圆融。上明见闻證入竟。第二从尔时下明
闻佛胜德难思。前长行但显因圆。此偈方
陈果用。非颂前文。然有二意。一对普贤。
普贤意云。上见我难思。尚是因位。今示汝
果尤更甚深。二对善财。善财等佛但是因
圆。以果海离言故不说成佛。今寄现佛之
德。以显善财果相故。长行偈文因果绮互。
文中三。初偈颂标德。诫听许说。二尔时下
长行举众渴仰欲闻。三尔时普贤下。广陈
德相令众求满。于中二。先长行重诫许说
分齐。后偈颂广显佛德难思。九十五偈分
二。先九十三偈别叹佛德。后二偈结德无
尽。劝信勿疑。前中前八十偈法说。后十三偈
喻明。然通赞毗卢遮那十身圆满二十一种
殊胜功德。即分二十一段。初有二偈。即于
所知一向无障转功德。谓佛无障碍智。于
一切事品类差别。无著无碍故。二有一偈。
明于有无无二相真如最清净能入功德。
谓了真如无二故无动念。三有三偈。即无
功用佛事不休息功德。谓住佛无住处作
卷六十 第 962b 页
佛事不休息。故云或见等。四有十五偈。即
于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事无差别功德。谓由
诸佛所依智同。益生意乐同。报化作用同
故。前经云得佛平等。亦同摄论四种意趣中
平等意趣故。此广列诸佛皆互相遍。此释
已妙。今更以文理證。此诸佛皆遮那之身谓
此文言。此三十界阿閦在中。阿閦本在东
方。今云在此明不异此。又无量寿佛月觉
如来。皆遍十方岂容隔此。又皆言或见。则
知一佛随见不同。若言别赞馀佛。直言阿
閦在此。何成赞德。况华藏刹海皆遮那化
境。无量寿等未出刹种之中。岂非是此佛
耶。法华央掘并说十方分身。故知法藏别缘
十六王子皆方便说。以理推之。皆是如来
海印所现。何缘不说自所现佛而说他耶。
故知贤首佛等。皆本师矣。然此段文。亦兼
显第十七随其胜解。示现差别佛土功德。
文中三。初八主伴严土摄生同。次四微细
含容转法同。后三总摄多门结前生后。五或
见释迦下三偈。即修一切障对治功德。谓一
切时常修觉慧。治六蔽等故。既云已经多
劫。则不定始成。六有三偈即降伏一切外
道功德。于中初二即教證二道。后一现所摧
同类之身。七或现兜率下十六偈。即生在
世间。不为世法所碍功德。于中初五八相
现世无碍。次三处天宫殿无碍。次六随世
巧化无碍。后二结无碍智之能遍随机。八如
来住下有十八偈。明安立正法功德。于中
初四偈。立三乘法轮兼显业用。次三明立
卷六十 第 962c 页
六度道品对治法。次七明一音随类闻法不
同。乃至无量。后四明平等语业而应一切。
九具足下三偈明授记功德。谓记别过未
如现在。故云悉明见。十有四偈。明示现受
用变化身功德。十一或持下二偈。明断一
切疑功德。谓于一切境善决定故。能断他
疑。十二有九偈。令入种种行功德。谓遍了
一切有情性行。随根令入故。十三如来无
碍智。一偈即当来生妙智功德。谓佛知久远
故。十四有五偈。随其胜解示现功德。谓
随解现身故。十五有三偈。即无量所依调
伏有情加行功德。意云。佛智为无量菩萨
调伏众生加行之所依故。十六如来清净下
二偈。明平等法身波罗蜜多成满功德。然
同摄论法身具五种相。初句白法为相。以
是极果圆满自在故。次二句不思议相。次一
是无二相。次一无依相。次句常住相。次句二
喻者空画喻无依。梦喻非有无二相。馀不
可喻。或略不喻。十七有一偈。明随胜解示
现差别佛土功德。既随解而现故不可喻。
此偈亦总拂前喻。如山等必不依空。有等
必不能喻佛。十八一偈。明三种佛身方处
无分限功德。十九一偈。摄三种功德。同法
性等。即穷生死际常现利乐一切有情功德
等。虚空即无尽功德等。实际等即究竟功德。
以如实际之际穷未来际故。后二偈结德
无尽。亦是别显无尽功德。虽是总结即当
别文。于中前偈结德后偈劝信。古德亦有
将此二偈为一部流通。已如前说。
卷六十 第 963a 页

「 法性深广难思议
 我已随分略开解
 愿斯功德同实际
 普令含识證菩提」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