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3a 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五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

*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自下第五会。明上贤十向。四门同前。初来
意中。先会来者。正为答前回向问故。回前
解行以向真證。广益自他令行弥纶。无不
周故。菩萨大乘藏经云。以少善根引无量
果者谓回向心。以回向心为大利故。故行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3b 页
后明之。又前解行既著。今悲愿弥博。后品
来者。前会既终将陈后说。先明说处表法
故来。二释名者。先会得名亦有三义。同前
二会。二释品名。兜率是处。佛以法界之身
不起而应。故名为升。处此说者表位超胜
是次第故。又上下放逸。此天知足。表世间行
满故。居喜足之天。又以彼有一生补处。表
菩提之心功行满故。又积功累勋知阶未
足。回勋授子乃知有馀。菩萨亦尔。勤苦积
行未见有馀。回向众生乃知自足。又欲界
六天此居其中。表悲智均平处于中故。又
生此天而修三福。谓施戒定。自馀不具偏
多不均故。处此说也。第三宗趣者。会以十
向大愿为宗。得地为趣。品以升天赴感为
宗。说向为趣。第四释文。此会有三品经。
初二当会由致。后一正说。所以无胜进者。
由二义故。一以此会是三贤位终。摄前解
行总为趣地方便。回向当体自是胜进。是
故无也。此经上下其例有四。一约行满入位
之际。如贤首品。信满总为入住方便。二约
愿满入證之际。如此回向初僧祇满。总为入
地方便。三约功用满。入无功用之际。如第
八地初。总摄前七地以为方便。此第二僧
祇满。四约因位成满之际。如第十地初。摄
前九地为入方便。此约三僧祇满处摄也。
馀同位相接。即别有方便。故非一例二。方
欲入地必离进趣相。与无分别为方便
故。就初二品。前一化主赴机。后品助化赞
佛。今初品中大分十段。一本会齐现。二不离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3c 页
而升。三见佛严处。四迎佛兴供。五睹佛胜
德。六请佛处殿。七如来受请。八天王获益。
九承力偈赞。十如来就坐。今初也。初言神
力即是遍因。未必起神境通。但是修成心
自在力。十方已下辨所现相。于中亦有化
主助化。望第四会。既加及须弥顶。此亦应
云坐于树下及须弥顶夜摩天宫。文无者
略。以第二段中带前升。后既全举。前四则
影。显前四皆圆遍也。而演说者。亦通四会
之所说也。第二尔时下。明不离而升。谓前
十方一切处。四会皆俨然不散而升。此说意。
明横遍十方竖该九会。佛法界身遍时处
故。馀义具如第三会初。第三时兜率下。见佛
严处中二。初明感应缘会。二即于已下正显
严处。于中分二。先明一方严处。后结通十
方。今初。初虽标座。下列楼帐等皆兼处
严。文分为二。初总显体德。后有百万下别
明体用。今初有十一句。初总馀别。总中无
尽大愿随意出生。悲智必俱生死无染。名
摩尼藏。展行弥布故有敷言。别有十种圆满
胜相。以斯妙座实德成故。初一自体相以
宝成故。次六因相。一深远相。二胜妙相。三
广大相。四同体相。五具德相。六坚固相。后三
总显殊特即座之德用。一端严故。二离染
故。三无极故。二别明体用中。通有三百
二种百万亿。广上三段即为三别。初广自
体。次有百万亿初发心下广前殊特。三百万
亿善根下广前因相。初一多明器世间严。后
二显众生世间严。皆智正觉世间之力也。皆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4a 页
言百万亿者。位增十行之百万故。初中长分
为十。前九色相严。后一音声严。其一一严事
皆即法门。可以意得。第一有十句座体严。
于中初句辨座层级。后九覆座之严。虽四
面行列执盖亦为覆座。第二楼阁下十句。复
于殿内建立楼阁绕座庄严。亦是严处。于
中初句总。下九句别显严阁。第三宝铃帐
下。十句辨帐严。亦是绕座。前已辨覆故。若
重辨者。帐上建楼楼上覆帐重重无尽耳。第
四妙宝华下。有十二句辨严座身。其频婆
帐应在宝华之前。类例稳便。亦可十二句辨
帐。九句严座身。频婆者此云身影质。谓帐
庄严具中。现外质之影故。第五因陀罗金刚
宝下。有十七句。亦严座四周皆明妙宝以
为窗门。及覆亦严座体。以庄严其藏。是莲
华藏故。标中表法有异。住行不言莲华。理
实应有。或是座身之龛名藏。第六真珠璎珞
下十二句。璎珞周垂严。其摩尼身下二句。文
似缺略。谓因陀罗妙色宝下无所结属。又
非下之香类。不可别为一段。第七黑栴檀
下有十六句。以香为严。阿楼那者。此云红
赤色。第八雨百万下二十句。雨云为严。第
九建百万下四十八句。座外四面严。于中有
四。初二十句。杂杂庄严罗列座侧。言楼阁
延袤者。静法云。梵云蒲莫迦。此云帐舆。若
是楼阁应云微么囊。既不尔者译之误也。
此或应尔。前文已有楼阁故。若重辩者亦
无大失。宝悉底迦者。具云塞缚悉底迦。此
云有乐。若见此相必获安乐。其形如万字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4b 页
具于音义。今宝形似此。二光明宝下九句。光
明严。言网覆者。若世之灯。以护夕虫成
隐映故。三天宝衣下九句。宝衣敷布严。四天
铃幢下十句。宝幢行列严。第十天蠡出妙音
下。辨音声严。于中二。初十句乐音严。后悦
意音下二十句法音严。前中云牟陀罗者。此
云锋鼓。谓天乐初奏。此鼓先作故。后法音严
中。初十一句赞叹三宝。后随顺音下九句。说
法益物。大文第二广前殊特者。前文略云
见者无厌。亦已略明益相。今广显之。即座
之德用。恭敬供养复显为严。文分为二。初
明获益后申供养。前中有三十九句。曲分
为四。初十约位辨益。二得自在下有十二
句。杂辨得益。三得檀下十句。约行辨益。四
入一切佛刹下七句。约大用辨益。后三并
通诸位。或可第二段明回向。第三段明十
行。第四段明十地。或唯约十住通别无碍。
二诸天恭敬下。明供养文分为五。初十七
句。杂明八部人天菩萨三业设敬。其中所作
各随类所宜。二天女专心下二十六句。唯
明诸天三业敬养。初之三句。即欲界天色究
竟。后复言种种天者。或通无色或总上诸
类。善思惟天亦通诸类。三菩萨天下有十二
句。明菩萨事供养。四诸天子从天宫出下四
句。诸天身供养。五思惟菩萨下十句。菩萨修
法供养。亦明得益。菩萨多明得益。诸天但
说供养者。诸天供养是益因故。诸天得益即
菩萨故。第三百万亿善根下。广前因深十句
可知。所以此会严事偏多者。一此天多以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4c 页
补处为王故。二贤位已极大悲普周故。所以
十住无菩萨严。表凡入位故。夜摩即有已
入位故。然亦未广。而此胜相皆是如来海印
所现。法界差别自在实德。人法无碍依正混
融之严事也。第二如此世界下。结通十方可
知。第四尔时下迎佛兴供。于中二。先将迎
兴供二尔时如来威神力下。见佛兴供。前
中二。初奉迎。二以清净下兴供。于中先诸
天兴供。皆从身出者。非唯显诸天福力。亦
表身为供具供自心生。后兜率宫下菩萨兴
供可知。第二见佛兴供中二先诸天后百千
亿那由他先住下明菩萨。前中三。初明承
力见佛。一现佛神力。二宿善力。三法门力。
二同兴下庆遇奉迎。三各以下正明兴供。
于中三。初十句衣盛供以散佛。表修寂灭
以趣果故。二百千亿下十句。明起心雨供严
空。显所修万行称法性空。空有无碍。是严
空义。三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天子下九句。
杂申供养。表万行杂修故。调顺寂静无放
逸心。应分为二则有十句。第二菩萨兴供
中二。先明行成依报供。后其诸菩萨下身出
正报供。前中二十七句文分。为三初十句。多
因。成多果之供次八句。一因成一果供。后
九句一因成多果供。应有四句。由多因
成一果。摄在初段。以多因能一一成故。又
初段即一切中有一。及一切中有一切。次段
即一中一。后段即一中一切也。今初十句。一
时并举多因。后通成诸供。出过诸天者。胜
故多故馀可知。第二一因一果中。皆因果相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5a 页
似。一盖以障尘。若度能除敝。二帐以庇荫。
若悲为佛境。华以开敷如觉解清净。三法
忍和悦用严法身。四演教网。则震金刚之
妙音观教网则不碍文而见理。五香气闻
而不可见。见而不可揽。犹幻法见而不可
取。取而不可得。知幻无坚以成坚法。六周
遍法空。是佛智身所依之境座之义也。七摧
懈慢幢树法胜幢故。八诸法如梦。是佛栖
托之所也。第三无著下一因多果供。无著无
生但是一义。无生约理无著约智。此二契合
方成一因。文中九句可知。第二身出正报供
中。文有十句。初二明现身德量。谓一一量
周法界德齐佛故。次以从下三句。明胜辩
之因。次具足下四句显胜辩所依。后以不可
下一句。正申辩赞。皆从总持辩藏之所流
故。情动于中故形于言。言犹不足敬之至
也。第五尔时一切下。睹佛胜德中分二。先
明睹佛身云胜德。后尔时如来大悲下。明
现胜德意。前中分二。初睹佛胜德。后尔时
大众咸见下。见佛光用。前通十眼所见后
约天眼所见。今初也。然此经文。次第具显
如来二十一种殊胜功德。以文言浩汗致古
释同迷。然离世间品虽具二十一句。而此文
义兼广。故随便引于诸论。文分为三。初总
观如来。次别观德相。三结成观解。今初略
举三德以显一雄。一者如来。二言应者即
是应供。三正等觉即正遍知。此一应字亦通
属下。随应觉故。此即总句。离世间品名妙
悟皆满。佛地摄论皆名最清净觉。亲光释云。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5b 页
谓佛世尊。普于一切有为无为所应觉境正
开觉故。此释正义拣异邪觉。又于一切所
应觉境。净妙圆满正开觉故。此释最清净义。
亦明觉满拣异菩萨。又于一切。如所有性
尽所有性。正开觉故。此释符今等字。谓双
照二谛平等觉故。亦是遍义。故云正遍知。彼
经无正等言。此经缺最清净。上妙严品则
有最言故云于一切法成最正觉。下离世
间中复有妙悟。妙者微妙离觉相故。悟觉
及知名异义同。妙正遍最名义俱别所拣
异故。若世亲无性不解总句。但以下别德
成斯一觉。故清净觉句句皆遍。第二其身下。
别观德相。二十一德分二十段。后二合故。
然摄论中二十一德通有三节。一先列经二
十一句。二无著菩萨。立功德名以为解释。
三无性等。但释论名以符经旨。今各句句
配属。其佛地论释有同摄论有异摄论。异
者引之。今初明不二现行经也。即观察如
来一向无障碍转功德。此是无著立名。他皆
仿此。无性二释。一云谓佛一向无障碍智。于
一切事品类差别无著无疑故。非如声闻等。
有处有障有处无障二种。此约离所知障智
德满故。非如声闻有处有障者。谓于极远时
方无边差别。诸佛法中有无智转。第二释云。
或二处现行。此中无有如是所说二种现
行。此释二处亦前有障无障。但前释约表
为一智转。此释约遮故无彼二。正同下经
二行永绝。世亲同于后释。亲光云。凡夫二乘
现行二障。世尊无故。凡夫现行生死起诸杂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5c 页
染。二乘现行涅槃弃利乐事。世尊无彼现行
二事故。名不二现行。无性生起云。云何而
得此最胜觉。故次说此诸声闻等。于所知境
有二现行。所谓正智不染无知。佛无此故。
文中分二。初广显利乐。明离所知故。不
同二乘二住于下结成所住。彰离烦恼不
同凡夫。前中三。初明应广顺机令喜。二普
遍下。明其遍应定慧庄严生物善根。三示
现下彰应用深。虽超语言而无遗曲济。二
结成所住者。初句明智住法身。能住所住二
俱广大。下句心无烦恼。善根清净色相超
伦。具上二义名清净觉。他皆仿此。第二智
慧已下。明趣无相法。即观察如来于有无
无二相。真如最清净能入功德。无性云。为
明断德故次说之。不住生死涅槃相故。
即无住涅槃。然无相法即是清净真如。趣谓
趣入。谓此真如诸法无性以为相。故非是有
相。体即圆成自相有故。非是无相。此二不
相离名无二相。诸法中胜故名最胜。远离
客尘故名清净。既自能入亦令他入。为最
清净。自入则不住生死。他入则不住涅槃。
文中先明自入。后明他入。今初先明不住
生死智称如境。皆不可尽。无比三昧令智
出生。又令真如出二障故。二其身下明不
住涅槃。同体大悲遍住物身。心真如性物
物遍故。二令无量下辨令他入。一则大悲冥
熏。二则大智为说令于身中见如来性。成
一切智故。种性不断是入义也。此用常寂
名为涅槃。第三住于诸佛究竟已下。明住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6a 页
于佛住。即观察如来无功用佛事。不休息
功德。为欲得上无住涅槃故次明之。文中
初明所住后彰住益。今初言住佛住者。谓
圣天梵等皆佛所住。而于空大悲遍善安住
大悲性空即是佛家故。能不住生死涅槃。
为究竟住。此即恩德。是以亲光亦名为观。
所调化功德常住大悲。昼夜六时观世间
故。后令不可下彰住家益。初明由住大悲。
故能益物无遗。是不休息义。由住性空自
无功用故。能令物住无分别。出过众生。总
显胜也。第四获一切下。明逮得一切佛平
等性。下云得佛平等。即观察如来。于法身
中所依意乐。作事无差别功德。如上佛住
为共不共。故次明之。此一切诸佛展转和杂
而同住故。一切诸佛三事无差。非如声闻
但有所依。文即分三。初明所依无差别。谓
一切智。以一切诸佛。皆依真如清净智故。
放大光下显智之用。二普使已下明意乐无
差。谓同有利乐胜意乐故。普使之言即意乐
也。不可坏智即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
染而不染名不可坏。反源照极故名安住。
三遍住下作业无差。一切皆作受用变化利
他事故。于中先明作业周遍。次从于下作
业所依。即自受用身。一受不失名为不退。
谓得法性即念不退。此后亲生佛智。此智
生已还住法界。次明了已下正显作业。初观
机。后现不可说下。作业受用变化。各有多
类名不可说差别之身。能令已下彰业之
益。一能益他。二随初下满本所愿。亦令于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6b 页
物能现色身。此上四段明其自利。后十七
段明其利他。第五等观众生下。明到无障
处。即观察如来修一切障对治功德。利他
之中先明化障对治。故次明之。谓已惯习
一切烦恼及所知障对治圣道。即一切智及
定自在性。故论名为修治。又已到永离一切
习气所依趣处。经名到无障处。二文互显。
以有治必无障。无障由有治故。文中心无
所著。是无烦恼障。住无碍住明无所知障。
得佛十力即是种智。是所知障治。心常寂定
住一切智。即烦恼障治。第六善能开演下。明
不可转法。即观察如来降伏一切外道功
德。由有上能治故他不能转利有情事故
次明之。谓教證二法。皆不为他所动转故。
无有馀法胜过此故。文中初明教道。能悉
已下證道。出生已下二道之益。第七恒以佛
日下。明所行无碍。观察如来生在世间。不
为世法所碍功德。显示如来所化之中。无
高下碍。故次明之。谓世八风不能拘碍故。
亲光名降魔功德。谓色等境不能乱故。文
中以佛身日普照法界。则横无碍。常现不
没则竖无碍。不以无信生盲等而不现故。
正显八风不碍。恒住已下显无碍因。无有
变异示无碍相。如摩尼珠不随物变。不著
我所于内无碍。世法不染于外无碍。由住
出世如莲华故。如有颂云。诸佛常游于
世间。利乐一切有情类。八法势风邪分别不
能倾动不拘碍。第八于一切下。明其所安
立不可思议。即观察如来安立正法功德。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6c 页
由依前方便能作饶益之事。故次明之。谓
十二分教名所安立。由深广故不可思议。
文中分二。初约所诠以辨深广。后约能诠
以明深广。今初。初句总显。建即安立。其智
下释超世广大。即是幢义。拔置智地即是
建义。所有已下福智相对。明高广义。二以
大慈下现身说法。约能诠教以明安立。第
九于去来今下。明游于三世平等法性。即
观察如来授记功德。以上加行利有情事。三
世诸佛皆悉平等。故次明之。谓于三世平等
性中。能随解了。过去未来曾当转事。皆如
现在而授记故。故下经云。普见三世。文中。
初明三世平等之义。故云心常清净自得
平等。令物不著使他平等。恒与已下正明
授记。授记未来令同过去种性。亦名平等。
第十常游十方下。明其身流布一切世间。即
观察如来于一切世界。示现受用变化身
功德。显上利益一时顿遍非次第作。故次明
之。文中初通辨二身。常约竖穷。遍约横广。
十方法界。绮互其文。后诸众生心下总显现
相德。无不净故不住生死。机无不鉴故普
现世间。第十一以智慧月下。明于一切法
智无疑滞。即观察如来断疑功德。以于上
十方彼彼之处作断疑事。故次明之。谓于
诸境善决定故。故下经云。智恒明达一切诸
法。文中初自断疑。非不自决能断他疑
故。智月普照总明了。境了达无得是了真
境。非不證真能了俗故。恒以智下明了俗
境。一切皆以心为自性义通二境。摄境为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7a 页
心是世俗胜义。心之自性即是真如。是胜义。
胜义如是而住。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双照
真俗无住住故。菩萨智光月法界以为轮。
游于毕竟空世间靡不现。亦可属上现受
用身。二随诸已下能断他疑。初明随机现
身。如来已下所断疑境。为说缘起是断疑法。
深入缘起疑见亡故。知缘起无性故知法
无相。无相无异故名一相。智体理成故为
其本。后欲令下正明断疑。若离相著开示
菩提。疑方断故。第十二为欲救下。明于一
切行成就大觉。即观察如来令入种种行
功德。由所化生性有差别。故次明之。谓入
种种行皆成大觉。下经但云了一切行。文
中初约说法令入。开示佛道者令悟入故。
后令其下约现身令入。攀缘修习是进善
行。除灭已下是离恶行修菩提行。总举万行
心不散动。即是入义。既万行齐修则因无不
满。果无不成。第十三悉能观察下。明于诸
法智无有疑惑。即观察如来当来法生妙
智功德。由即于前所化有能无能善巧别
知。故次明之。谓圣声闻言此人全无少分
善根。如来知彼善法当生。现證过去微少
善根种子所随故。故文云悉能观察。下经
云。尽一切疑。如求度者远劫采薪兴一善
念。佛便知故观已便化故。不坏其清净业报。
智慧已下释其所以。以智普入无不知故。
故亲光名为能随所应恒正教诲功德。谓
于诸法怀疑惑者。无有堪能。随应教诲
唯佛能故。名智慧明了。则第十一是自断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7b 页
疑。此断他疑。第十四永离一切下。明凡所
现身不可分别。下经但云无能测身。即观
察如来。如其胜解示现功德。由上云善巧
别知故。此次云。于前所化邪正及俱行中
无有分别。文中初二句明无分别义。世虚
妄解种现俱亡故云永离。由自无分别故。
馀不可以分别知故。亲光名为能正摄受
无染自体殊胜功德。谓佛身功德。非是杂染
分别所起。无烦恼业生之杂染故。不可分
别。而无性云随机现身。如摩尼珠无分别
者。则顺今文佛无分别。不顺彼经不可之
言。次放光明下彰所示现皆无分别。见无厌
足而显众生不能分别。如瞿波观佛毛孔。
念念无厌不能穷究故。以大功德下辨能
现德。出生已下明所现益。诸根已下辨所现
相。谓诸根圆满境界自在。作诸佛事总彰现
意。作已便没明现时分。既随胜解现则感
谢应移。第十五善能开示下。明一切菩萨等
所求智。即观察如来无量所依调伏有情加
行功德。为欲引发任持不定种性声闻。菩
萨唯赞大乘故次明之。言等所求者无不
求故。佛地名为正所求智。谓唯菩萨正能求
故。文中初明所求即一切智。此所求智即是
无量菩萨所依。而言道者通因果也。为诸
已下即成所依义。谓由无量菩萨。为欲调
伏诸有情故。发起加行。要以佛增上力故。
闻法为先获得妙智而为所依。令其发起
广大欲乐者。即是调伏有情加行。受持修习
者即成智之因。第十六成就一切下。明得佛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7c 页
无二住胜彼岸。即观察如来平等法身波罗
蜜多。成满功德。为遮所化。于大师所疑一
切智。非一切智故次明之。由满诸度是一
切智。言无二者即平等也。平等有二。一法
身平等。于法身中满诸度故。二果位诸度
无增减。故名为平等。亲光则以住于法身。
即是彼岸。不说诸度故云法身无差别相。
名为无二。缘彼胜定常住其中。故名为住。
即无二住名胜彼岸。佛已穷到故名为得。文
中初满诸度故云炽盛。次无边下。以度满
故庄严故身。故法华云。微妙净法身具相三
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以十身圆
融不相离故。言一切世间者不隔凡圣。靡
不现睹。双睹受用变化之身。永离已下无
二碍故和合识破相续心灭故。于一切下显
现法身。智纯净故。于功德下诸度满故。第十
七为大法王下。明不相间杂如来解脱妙智
究竟。即观察如来随其胜解示现差别佛
土功德。以外人闻上平等。谓同一性故。次
说言不相间杂。谓一切如来十身体用各各
别故。犹如冥室千光。但经云如来解脱。无
著释云随其胜解。世亲无性皆云。此中胜解
名为解脱。又胜解者通机及佛故。无性云。
谓观众生胜解差别。现金银等土不相间
杂。如来胜解现在前时。随众生乐皆悉显现。
无不了知。名如来解脱等。亲光又为一释。
即离障解脱故云如来妙智。令众生解脱。
名如来解脱妙智。佛于此智已得究竟。观
今经中诸论各得一意。复应加佛自得离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8a 页
障及作用解脱。谓文云离诸障翳故。具无
边德故。令其入道故。明见善恶是如来胜
解。其心所乐即众生胜解。是以不可偏取。
下经但云具足如来平等解脱。在文分二。
初明变化身土不杂。二明受用身土不杂。
无著但云差别佛土。略举一边。亲光则双
明身土。合今文意。今初变化中。先身后土。
初中先总显化身超胜。次普现者。通十法界
身放智慧光。合如日义。欲令已下彰所化
意。能为多化。方显佛德无边所以。名不间
杂者。以于一切世间普化。一佛既尔馀何
所化。故知所属不同。重重皆遍是不间杂义。
后以无碍下。别化因圆果满之身。初明因
圆。为大医下现果满身。二一切世下明现
化土。初明非唯能化。亦能遍往。清净慧下
明佛观机。即是如来胜解现前。于作不善下
随机现土等。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调
伏心。入佛智慧而取佛土。故云善取时宜。
无适净秽。故云种种。欲该馀化略无土
言。义必含有。又对后平等但言不善。亦应
合有有漏之善。二若诸众生下。现受用身
土。先土后身已證真如。名平等心。睹受用
土是平等报。上则心有高下。此则依于佛
慧。后随其心乐下现受用身。故亲光云。于
净佛土现受用身。亦不相杂。令其已下明
现之益。亲光云。大集会中现种种身。与诸
菩萨受用法乐。亦不相杂得智心喜等皆法
乐也。又心大欢喜。即是初地见诸佛故生
欢喜等。以證生信故名深重。以證不退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8b 页
故得永言。第十八一切众生下。明證无中
边佛平等地。即观察如来三种佛身方处无
分限功德。由疑上如来妙智究竟。非一非
异其相云何。故次明此无中边等。常无常等
皆二边相。言方处者。谓诸世界。无分限者
释无中边。此无中边略有四义。一世界无
中边。佛德如彼无有分限。二世界无边。诸
佛十身。即于其中称世界量。平等遍满。三
此法身等。于佛地中平等遍满。无中无边
无有分限。四此法身等遍一切处。为诸众
生现作饶益。然非自性无中无边。亲光复
名此为真如相殊胜功德。谓真如相无有
中边。如此真如。即是佛地平等法性。證此
性故遍知一切。于中不染。今此文中总显
十身皆无分限。文中分二。先别显四智十
身。后无数下总结因果。今初先就觉他翻
明自觉。成就法身。于中先明觉他。即妙观
察智及成所作智之所利乐。若得见下彰其
所益。无依义智即大圆镜。是无中边。佛平等
地以无碍智身无所依故。则證真如为佛
地性。转昔染依为智所依。即是如如及如
如智。既令他證显自己證也。次智慧下二
句。即妙观察智。庄严无夺。显圆镜智所现之
影。智山清净即平等性智。平等高出所以名
山。四惑已亡故云清净。因惑为种生必待
时。今能生自在故种受芽称。或现已下。即
平等性所现之影。兼显十身不唯此二故。
复言或令诸众生至无患地者。即成佛地。
以远离微细念故名为无患。后总结中初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8c 页
总明。谓十力四智等庄严法身。业行所成即
是报佛现于世间。结他受用及变化身。总
上诸义则有十身。一切已下总结异因同归
一智。谓智导万行故。能證此佛平等地。若
报若化无不清净。第十九常守本愿下。明
极于法界。即观察如来穷生死际常现利
益安乐一切有情功德。以上言无中边相。
云何无相故次云极于法界。谓此法界最清
净故。离诸戏论是法界相。能起等流利益
之事。极此法界无有尽期。亲光亦名此德
为證得果相殊胜功德。谓得穷极清净法
界。如是法界修道得故。以斯则极法界言
有于二义。一同法界常故。二同法界清
净故。文中先明常利乐。二广利乐。今初
常守本愿者。谓本发心法界生界。若有尽
者我愿乃尽。今生界未穷故常现利乐。作
善友者。世之善友略有七事。一遭苦不舍。
二贫贱不轻。三密事相告。四递相覆藏。五
难作能作。六难与能与。七难忍能忍。如来
亦尔。为物随于六趣苦而不舍。贫无法
财而不见轻。本性客尘无不相告。善根未
熟则以权覆实。堪真实化则以实覆虚
著弊垢衣执除粪器。为难作能作。解髻明
珠为难与能与。生违佛化。乃至多劫心无
退动。为难忍能忍无不究竟方名坚固。次
清净已下明同法界清净。虽复常化。离能
所相故名第一。次六趣下广多不舍。次若
有已下不舍昔缘。次而于下通显不舍。若
暂不随则舍本愿。如愿能作名不欺诳。次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9a 页
悉以下彰摄巧益。令同法界清净摧魔惑
故。第二十从无碍际下显于二句。谓尽虚空
性穷未来际即观察如来无尽等功德。谓上
利乐皆无尽故。深密佛地具斯二句。开则
别中自有二十一句。下离世间但云等虚空
界而无穷未来际欲显圆数故。亲光亦
云。次后二句显示世尊无尽功德。初句自利
后句利他。故云。谓如虚空。经成坏劫性常
无尽。如来一切真实功德亦复如是。如未来
际无有尽期。利他功德亦复如是。而无著
释但云无尽功德等。不言开合。世亲无性
开此等字。为究竟功德故皆云等言。等取
究竟功德则以无尽功德释初句。究竟功
德释后句。而无性意。后句是究竟无尽。与
前无尽异者。前则横论无尽。故云尽一切
界遍作有情诸饶益事。后句则竖显无尽。
故云显佛功德永无穷尽。所化有情永无尽
故。同显无尽故。二句合自他等异。二句则
开。今文意合。欲显二利不相离故。穷未来
际。通在极于法界及尽虚空故。前段中已
显常随不舍。为顺二论文分为两。初唯横
论无尽。正明尽虚空性。二为上福田下。双
约横竖以显无尽。兼明穷未来际。今初先
二句。总言无碍际者。即法身智身如彼虚
空。无有障碍。无边无际无尽无减。无生无
灭无有变易。名无碍际。而能现前作诸利
乐。如彼虚空容受质碍。故云出广大力。次最
胜日下别显依空无碍之用。略举一日而有
四德。一蕴藏千光。二百川现影。三有目皆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9b 页
睹。四生成万差名种种施。上一段文言含
法喻。佛是已下唯就法说。初光明藏。即上日
藏身智光明。含摄出生故。诸力已下如日
无缺。恒以大下。如日舒光。离诸魔敌降
老死怨。如日大明众景夺耀不独合上故。
文有影略。二双约横竖论无尽者。但云一
切。通于十方及来际故。文中先明为生福
智之田。上福田者具前德故。凡所有下释
上田义。三义名上。一令清净如无荒秽。二
因少果多。如涅槃说纯陀施福。三入无尽
智。如田随种随生。如谷展转无尽。成金刚
种终不销故。具斯三义称曰上田。次为一
切下显为田主。次为一切众生发生下。明
体即是田。后智慧下明能为田义。具悲智
故。初权实无二总为一智。对下能救。悲智
无碍合为一心。则是如来最清净觉。上所引
功德之名全依无著。其所解释多依无性。
有不同者亦已对决。与世间品小有同异
大旨无违。至下品中当更显示。依上所
释文旨有据德相可分。若列宿罗空粲然
不杂。岂得宽文广申辞句。于佛胜德蔑然
略陈。幸诸后学不咎其繁而不要也。第三
如是下结成观解。谓前诸德。不出内德及
与外相。今初二句总明能观。信解约于仰
推。观察通于诸眼。后之八句。就所显德以
辨能观。前四内德后四外相。前中谓佛内德
无量不出福智。前二福智之体智慧之渊。略
语其深。功德之海义兼深广。渊宜趣入海
宜游涉。次二句福智之用。智广虚空福无不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89c 页
益。称此而了名普至知。后四外相中。初一
句重举能观。拣内外故。言正念者明非散
心。了佛德相唯心无性。静而能鉴复云观
察。后三句。亦就所观以辨能观。初一句总
后二句别。身云普现即是相好。神通自在即
前业用。前二十一德中。或一句之内言兼福
智。一德之内体用双明。若别配属义成偏近。
第二时彼大众下明见佛光用。前虽有用。
乃观如来常所具德。今现目睹故不同也。
文中三初睹常光。二睹放光。三显光意。今
初虽云毛出意取常出。有十一句。初总馀
别。前三光相后七光益。二尔时下睹放光
中。先举体相后以佛下。辨光业用。文有五
现。一说法。二现严。此二皆先现后因。三现
佛则先现后意。令成教證二甚深故。四
现神变。五现宝焰光皆先现后因。第三为
显下现光意并显可知。第二尔时如来下。
明现胜德之意。文分二别。先牒前现德。悲
为能现智为所现者。影略其文。应以依
二严体现二严德。二欲令下正明现意。分
二。先明下益众生。二开示如来下明上弘
佛道。今初分二。先彰现益。后世尊下辨现
益之因。今初先举所益。后未信下辨益不
同。然此益中文含多势。且依一判先约行
布。初五十信。始自初信令心调伏。信位满
故。次观下七句皆十住益。谓初二句是住中
观慧。次二句下化上求之心。后三句住中證
入。知心自性。故曰不违。不退二乘故。不
怖实际不由他悟。是證实理。圆教十住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90a 页
许入證故。三满足下三句十行益。初句位中
之行。后二句位中之德。四离魔下三句十向
益。初句起行一向利他。离二乘等魔回向
菩提故入佛境。次句得法随相离相无碍难
思。后句行成。五常见诸下尽明十地。初四句
皆欢喜地。一见受用身故称曰常。二根本
證真。后得證无量法。又證遍行真如亦名
无量。三则僧祇积福證理出生。名福藏力。四
发欢喜心。是此位名入见道。故名无疑地。
离恶清净是第二地。依一切智见法不动。是
三四地。得入一切菩萨众会。是五六七地。常
生佛家八地已上。念无有间故曰常生。若
约圆融。初之五句信中摄位。句各一位如理
思之。从观甚深下义通诸位。以圆教中位
位摄德故。二辨现因。既积善所成故。为益
深大。为欲调伏诸众生故一句。文含二势。
一结前谓结因所属。二生后。生后开示亦
是为生。第二明上弘佛道中分二。先别彰
所为。二自在已下举因结叹。前中有十七
句。为欲显前二十一种殊胜功德。初句为
总馀皆是别。于中前五各摄二德。馀句各
一。第一照明无碍智慧藏句。显二德者。一
显不二现行故云无碍。无二碍故。二显
趣无相法故。云照智慧藏。慧为能照藏即
所照。无相真如照明趣达眼目殊称。第二句。
一显住于佛住。谓住空大悲任运利乐无
休息时。名曰炽然。二显逮得一切佛平等
住。谓依清净智起利乐意。作二身业皆炽
然故。第三句一显到无障处。二显不可转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90b 页
法。谓此二是降魔伏外功德。前由有对治
则不为他动。今由有神变乃能转他。第四
句。一为显所行无碍。今遍趣现身即是所
行有漏。尽通八风不染。又神通力即能遍
因。二显其所安立不可思议。谓佛威神所
建立故。第五句。初显游于三世平等法性。
约记三世事。亦是神通无边际言。即平等
性。二显其身流布一切世间。此言甚显。下
皆各摄一德。六显于一切法智无疑滞。本
愿已满故。七显于一切行成最正觉。名智
遍往。八显于诸法智无有疑惑。名于法自
在。九显一切菩萨等所求智。十显凡所现身
不可分别。十一为显得佛无二住胜彼岸。
彼岸已圆十身殊妙故。十二显不相间杂
如来解脱妙智。究竟功德。又诸佛平等皆遍
而不相杂故。十三显證无中边佛平等地。
平等之地即清净藏。十四显极同法界。故
云上妙。十五有十力故能尽虚空。见者无
厌。十六穷未来际故照三世。第二举因结
叹。前举积因后叹无尽。第六尔时兜率下。
天王请佛处殿。亦称五号并曰善来。及下
文意皆如第三会说。第七尔时世尊下。如来
受请分二。先受请入殿。二尔时一切下入
已现严。前中先明此界后辨结通。前中初
一句明能应之德。次明所为之意。三正受
请并显可知。第二现严显是佛力故。出过
诸天。第八时兜率宫下。天王获益。文中初得
定益。往昔已下是进善益。佛神力言通此二
益。十住位劣摄散归静。故乐音止息。此位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90c 页
超胜得动实性故。动寂无二。炽然音乐心
不动也。第九尔时下承力偈赞。然忆念昔因
亦是益相取文便故为说偈依。文中二。先
明此处偈赞。后结通十方。前中先说偈所
依。后正陈偈赞。十颂颂各一佛佛名有异。
略无别德馀同前会。此佛即前会十佛。次
前十佛寄位渐深。忆念渐远耳。第十尔时世
尊下如来就座。文分四别。一明就座。二法
身下显德亦大。同前二十一德。恐厌繁文
不能具释。三不可说下。众集即眷属圆满。
然后品众集有所表故。但云一万。理实遍集
故此但云不可说众。未必但是后品之人。四
坐此座下现严。初此界后结通。有云。此升
座一段。宜置入殿之后。叹处之前。回文不
晓者未必然也。谓初请入殿赞为请坐于
理何违。

* 兜率宫中偈赞品第二十四(已下入第二十三经)

初来意者前明化主赴感。今明助化赞扬。
及显位体所依故次来也。二释名者。谓十
方菩萨于此宫中赞佛实德故受斯名。通
二种释如第三会。三宗趣者。集众放光偈赞
为宗。为说回向为趣。四释文亦三。初集众二
放光三偈赞。初中二。先明集因谓佛神力。
二十方下众集。于中文二。先明此会。后如
此世界下结通。今初长分十段。一总举上首。
二眷属数。三来处远近。位增数增故各一万。
四主菩萨。名同名幢者略有五义。一高出义。
表三贤位极故。二建立义大悲大智建立众
生及菩提故。三归向义。谓大悲摄生智愿摄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91a 页
善。归向菩提及实际故。四摧殄义。如猛将
幢降伏一切诸魔军故。五灭怖畏义。如帝
释幢不怖惑业故。异名即表十向行体。至
偈当明。五所从来刹皆称妙者。回向之力
微善弥于法界故。其别名即表十向所修法
门。一救护众生离众生相。最可贵故。二得
不坏信常乐因故。三等佛白净故。四如金
遍至诸色像故。五出用无尽如摩尼故。六
善根坚固如金刚故。七随顺众生不染尘
故。八真如之因如水生华最为胜故。九如
白栴檀。能去热恼之缚著故。十如彼香气
能普周故。故下文慈氏座前烧一丸香弥
满法界。即其事也。六本所事佛同名幢。义不
异菩萨。别名即表修十向智。亦表当位之
果。谓一救护之心不可尽。故成无尽佛。二
如空中风不住不坏故。三等佛解脱故。四
四威仪中无不至故。五明了功德相故。六
常能随顺善根故。七随顺众生善最胜故。
八同于真如得自在故。九净无垢染不缚
著故。十观察即是入法界故。七其诸已下至
已修敬。八以佛神力下。善住威仪。座体云
妙宝者。十住以慧光遍照故。以毗卢遮那
藏为体。十行以行净离垢故。以摩尼藏为
体。今十向大悲处于生死。普该万法不拘
乎一故。座体直云妙宝。不限色类。以教行
遍周笼摄众生。如以宝网弥覆其上。九其
身悉放下放光利物。此位多辨悲智救物故。
复辨此于中。初光体。次此无量下辨光因。
即圆净回向心。后显示下略示光业。一智敬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91b 页
上业。二悲救下业。十其菩萨众下略赞胜德。
有十一句。初总馀别。别中十门。一神通门。
二入證门。三以智下依智修福。四入于下上
入果用。五住于下住善决择。六于诸下四辨
无尽。七智开总持。八慧眼见性。九智慧遍知。
十究竟离障。结通可知。第二尔时世尊下。放
光文分四别。一放光处。言膝轮者位渐高
故。又表回因向果等。有屈申进趣之相故。
又悲智相导屈申无住故。二放百千下光数。
三普照下光照分齐。四彼诸下光所作业。谓
令彼此互相见故。于中分三。初正明彼此
相见。二如是下释见所由。三如是等下结德
所属。二中由二因故见。一宿因同行故。二
悉已下现德圆满故。文有二十句。束为十
对。一离障成身对。二入刹近佛对。三用速心
净对。四外护内證对。五能觉所觉对。谓一切
智处是所觉故。六用广證深对。身即智身同
住法界及大悲故。七得智生身对。身即应
身。八行深解广对。九智极定深对。此位中显
名金刚幢对。金刚定即菩提智。十得通立法
对。由得通故调化无数。由离数故而能安
立。数有二种。一数量数。二色心有为皆名为
数。今文具二。谓由不著一多能立一切
故。不著于有能安立故。即真俗镕融。谓世
俗幻有之相。相本自空胜义真空之理理常
自有。有是空有非常有。斯有未曾不空。空
是有空非断空。此空何尝不有。有空空有体
一名殊。名殊故真俗互乖。迢然不杂。体一故
空有相顺。冥然不二。一与不一不即不离。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91c 页
镕融无碍。菩萨智契其源。所以虽迥绝无
寄而善修安立。三结德所属。谓无尽德属
于此会菩萨。及光中所见也。第三偈赞中。
十菩萨即为十段。亦十方如次。皆先标说
人及说仪式。今初东方金刚幢者。此是会主
名含总别。总显回向不出悲智。金刚者坚
利也。即悲之智。二乘实际不能坏坚也。断
难断惑利也。故文云智慧到彼岸。即智之
悲爱见不能动坚也。无所不救利也。故文
中遍刹利生。七十八云。譬如金刚唯从金
刚处及金处生。非馀宝处生。菩提心金刚亦
复如是。唯从大悲救护众生。金刚处一切智
智殊胜境界金处而生。非馀众生善根处生。
故知金刚不独喻智。攻般若者不得此意。
但以标名独将金刚喻于般若。不观文中
悲济九类而无所度。悲智相导方为真实
不共般若。智者应知。别名即是救护众生
悲也。离众生相智也。义不殊总。说颂仪式
频见上文。正显颂文。十颂叹佛寂用无碍
德。大分为二。初八赞佛胜德。后二结劝修
行。今初分三。初五偈寂而常用。次一偈用而
常寂。后二无碍自在。今初分三。初二偈无生
灭而示生灭。于中前偈就法正显。后偈寄
对显深。以依体起用体用无碍。故难思
议。又心有心相动不能行。故难思议。智
无智相名到彼岸。方见佛境。次二偈非色
声而现色声。亦前偈就法正显。后偈寄对
显深。少智谓权小。久修谓圆机。素习见闻
故能了实。后一颂明无来去而示来去。觉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92a 页
处即现不从方来。迷处自无不从此去。以
神力故示有来去。然从神力中来即无来
矣。二用常寂中。三句用末句寂。三无碍自在
中。初偈了事理无碍起用自在。后偈了生法
无碍起用自在可知。后二偈结劝中。初偈劝
修智进行。后偈劝修福断疑。第二南方坚
固者。表不坏回向故。菩提心坚故。观佛无
厌故。十颂多明如来为物所依德。于中分
二。初三赞佛胜德。后七劝修辨益。前中初
颂明佛体离言。次偈无相现相。后偈现相所
因。后七中举修有益。即显佛德深玄。文中
分三。初偈指德劝依。即结前生后。次三示
能入者令物思齐。各先举行后彰行益。后
三正劝进修。然夫进修略有五法。谓欲精进
念巧慧一心。初偈明欲次偈辨念。后偈巧慧。
前二正明后一反显。一心精进摄在志求之
中。又慈氏论引醍醐喻经共说九善。谓一
切法欲为根本。作意所生触所集起。受所
引摄以念为主。定为上首慧为最胜。解脱
为坚固出离为后边。有前未必有后。有
后定须有前。是故先说欲为其本。下二句。
拣非恶欲为胜希望。次偈上半念主下半作
意。后偈反释初句慧胜。次句触集及受。次句
定及解脱。后句出离。第三西方菩萨。净心智
力见佛尽源。等一切佛。故名勇猛。十颂分
二。前六明感应道交见佛闻法。后四令舍
伪求真。拂见闻相故。此一段总显如来见
闻弘益之德。前中前五各上半喻。下半合。通
分为二。初二见佛后四闻法。前中初偈双明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92b 页
感应。净心如净眼为见之因。佛力如日为
见之缘。如来如色为见之境。如人入闇则
无所见。斯则独因不见也。如明净日瞽者
莫见。独缘不见也。此辨因缘和合方能见
也。后偈偏举于感。以因夺缘。如出现品云。
此非如来威神之力等。后闻法中四偈分
三。初偈显因能生法。次二显得法之益。前
偈得权智能离所知心垢。后偈有根本智。
能除烦恼之患。三一偈显缘令闻法故。上
文云。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后四令舍
伪求真中二。前一示伪令舍住相施故。以
色见佛行邪道故。后三显真令求。初二偈
显真佛。前偈即相非相故非色能见。后偈
即寂而应故不可以寂取。末偈显真法。真
法无生亦无灭故。第四北方菩萨。以大悲力
运智慧光。朗彼重昏无所不至。名光明
幢。又以智慧令诸善根无所不至故。此颂
中。多显如来即体化用周普之德。十颂分
三。初一化用广。亦明化处。次七化用深。亦
明化依。后二双结释化依中分四。初四双
明能所依。次一拂其能化心。次一拂其所
依体。后一双融自在。亦拂能依。今初初偈总
明一多无碍。依一总心变多王所。于一实
佛应化多端。故无碍也。次一相二无碍。无相
现相无二现二。体绝能所故云无二。相依
身有是即二也。然相二相对应成四句略
举其一。无二现二即于一现多。乃至百千
亦名二故。次偈显依性起。起不异性故。如
幻无尽。后偈从法身流。举三世佛以显道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92c 页
同。二拂能化心中。谓如摩尼珠无私成事
故。三一偈拂所依。谓上无二无相法性法身。
即是法界。法界本自无差。亦无定有为化
依止由无依无别故为依为别故。下文云。
虚空虽无所依能令三千世界而得安住。
如空无色而能显现一切诸色。四一偈双融
自在。言非非化者。此有二义。一假非化以
遣化。非谓是非化则上半约体绝待。下半
依体起用。二不碍化故。然真化无二融为
一身。不坏体用名依真起。依真起者则报
亦依真。非谓三身独一是化。且依真起化
略有二门。一开义二融合。初中真应各有二
义。真中一不变义。谓虽化而常湛然。初句显
之。二随缘义。谓不守自性无不现故。故
云亦复非非化。二约化中。一无体即空义。
谓揽缘无性故云于无化法中。二从缘幻有
义。故云示有变化形。二融合中亦二义。一真
化别合。二真化融通。初中由真中随缘即不
变故。是故亦真亦非真。非真非不真名真
法身。化中体空即幻有故。是故亦化亦非化。
非化非不化名为佛化身。二融通者。谓由
真不变显化体空。此真不无化不有。以为
法身。而不无化用以有化中空义故。又
由真随缘显化幻有。此是化不无真不有。
以为化身。而不无真理。以有真中随缘义
故。又由随缘幻有。不异不变体空故。是故
现化纷然。未尝不寂。真性湛然未曾不化。
真化镕融为一无碍清净法界宜审思之。
第三二偈双结释中。前偈结归于体。谓智冥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93a 页
真境等法界故。深无底等虚空故。广无
涯皆绝言道为不可量。后偈举因释成。
所以法界无碍者。智行遍故。第五东北方。
于佛寂用之境决断无碍故。又智导万行
出生无尽故。名智幢故。颂中多叹如来应
现出生无尽无碍之德。十颂分二。初一标章
劝信。信有修行之益。后九所信胜德。于中
分二。初一总馀八别。总中上半用而无尽。下
半寂而无住。不著应处不住法体。即本末
双寂也。通为寂用无碍。别中二。初二明无
尽。一一众生前能现无尽身故。众生可知。
佛不可数。后六明无碍。于中三。初四一异
无碍。亦是本末无碍。一法。二喻。三合。四释。
次一偈延促无碍。后一偈性相无碍。第六东
南方菩萨。以圆净智照平等理。不碍应现。
随顺一切如摩尼宝。故名宝幢。颂中多显
平等超世之德。十颂分二。前五总显难思。
后五迥超时数。前中初二正明。前一超量现
量。后一超处遍处故。出现品云。譬如虚空
遍至一切色非色处等。如是难思双结上
二。后三展转释成。初云何以难思。若身若处
非生灭心行之境故。何以非心境。佛自不
起心故。何以不起体无生灭故。若尔何以
现见。次偈释云。病眼所睹。取色分齐勿谓
为实。次疑云。若尔岂无如来出现世耶。次
偈释云自机见耳。上三句以应就感。众生
谓出。末句既因物感出即非出。名实不出
故。诸法无行经云。如来不出世。亦不度众
生。众生强分别作佛度众生。既无有出安有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93b 页
没耶。上三亦初一超心行。次一超内外。后
一超出没。后五偈迥超时数而现时数于
中初一偈结前标。后国土结前处故。后四
别显超时。初偈立宗。上半牒妄情。下半正
立菩提是有法。定不系时是宗法。次偈立三
因。一智无分别故。二三世不迁故。三体非
有为之数故。次偈举同喻。谓日体常明故不
合昏夜。后偈合结。上半合下半结。合中语
倒。若顺应云一切诸如来不与三世合。又
若以超时现时为宗者。则上宗中四句皆
宗。应云菩提是有法。定不系日随机说日
是宗法。因云。体非三世等。不碍三世等故。
同喻云。如日轮不合昏夜。以山映故说
有日夜。合云佛无三世。以不应见机之所
映。故而说三世。是则上三句皆合。下一句
结。第七西南方。勤观如来真应皆同故。能
平等随顺一切众生。名精进幢。十颂显此
同义。文分为二。初一总标馀九别释。前中上
半正标。下半略显同相。言身同者。三身十
身皆悉同故。义亦然者此含多意。一且约三
身体依聚义。无不同故。所觉能觉觉他同
故。又义名所以。所以得名佛者。正觉真智
力无畏等。无不具故。得名为佛。佛佛皆然
故义同也。又应用利乐无不同故。故摄论第
十云。诸佛法身。应知恒时能作五业等。二
十一种功德之中。名为逮得一切佛平等性。
所依意乐作业无差别故。二约十身释义
同者。皆通三世间。彼此互望无差别故。种
种利乐居然是同。此有三因。一行海齐满。二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93c 页
大愿齐具。三同一法性故。非唯相似。亦一即
一切互相融故。馀如问明品说下平同相略
举应用同。以应即真故。非应之外别明法
身是同。然普有二义。一约诸佛。谓无有佛
不遍十方故。二约一佛。谓无一方而不现
故。后九别释中分二。先四颂正释。后五颂转
释。前中初偈。释前普于十力无馀二义。一
无处不遍故。二一切皆佛身故。诸佛本师二
颂影略。次偈释前现义。谓有感方现故。云
非内神力能现故云非外。次偈释前随应种
种义。一随物类。则十法界等万类殊应。二
于一类中。随其先业各见不同。如金色涂
灰等。后偈释前身同之义。结成难思。佛身
皆同无数量故。唯除大觉者佛佛同證故。后
五转释中。从后向前释上四偈。前四兼喻
后一唯法。于中初二释第四无能思义。一以
我为喻。谓如妄计之我本无所有故。不可
思。此以妄计情有理无。非圣智境。以况法
身理有情无。非下位测。后偈以刹为喻。喻
虽绝相难思而不碍相。次一偈释第三随
业异现。所以要随业者。同一切法必假缘
故。此以总喻别。次一偈释第二非内外义。
如珠现物。虽非内外能满物心。后偈释
充满法界义。所以能满者。本愿普周故。第
八西北方菩萨。真如体净能成白法。复净世
间故名离垢。十颂多叹如来净德。前六净
他后四自净。前中前二总明。后四别释。今初
前偈智净妄惑既寂。真智不无。开示无我知
见性相。故名为法。后偈身净谓拂应显真。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94a 页
后别释中前二释第二偈。后二释初偈。前中
初偈。正明欲见诸佛应专佛境。随念随现
故名心等。又了心境即佛真性。迷则不知
念则便现。次偈转释专念之义。无漏具德故
能专念。后二中前偈释普净世间。说法现
身而能净故。后偈释开示佛法。示其所悟
二无我故。后四自净中初一已净差别之用。
后三内净三德。一见性成佛。自开法身称
性现应。次偈无得成佛。自开般若。佛法所觉
菩提能觉。必能所相因故俱叵得。无所得者
则得菩提。后偈离妄成佛。自开解脱。不动
无住故。妄倒斯寂名真解脱。第九下方菩萨。
解佛遍应法界之身而不离法性。若彼星
宿粲然罗空不可缚著。故以为名十颂。显
佛此德分为三别。初三总显即体之应。次
六别释体应自在。后一拂去自在之迹。前中
初偈约处显身之遍。谓法性身则无所住。
约自受用则无所不住。名为普住。约他受
用及变化身。有感则往故云一切土皆往。
若约十身无处非佛。故云一切处咸见。次
偈约机显身之多。故云一切。及八相事皆
由物感。后偈结叹难思。初句总标。下三句
显相。二句约感不能思。思惟约心见通心
眼。下句约应难思。云谁能现。次六别释中。初
三顺释。后三反释今初。初偈释前谁能现义。
谓现即同如无生灭故。次偈释前谁能思
义。谓起心而思是妄分别。有依有正。法性
之中能所斯寂。后偈释前谁能见义。谓能应
随缘体本自无。能感之机竟何所见。后三反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94b 页
释中。谓由无思见等方能思等。则反显前
有思见等。不了佛境。于中初偈无思思。要
无著无碍故。次偈无现现。神力之现体即虚
故。后偈明无见见。蹑前无所有为见。则称
实之见非唯见佛。亦得疾成。三一偈拂自
在之迹者。上明自在尚假言诠。正觉超言
故拂言迹。超言亦假应忘言契之。第十上
方菩萨。知真实之法普入法界。则所修行
皆无分量。故名法幢。知法名佛故。先赞见
佛之益。十颂双显佛法难闻。于中分二。前
四赞佛劝人闻见。后六赞法劝物闻求。前
中初一正令甘苦近佛。后三释其所以。略
举三事。初偈闻名益。次偈发心益。后偈生信
益。既受苦得闻成斯胜益。受乐不睹不免
长沦故。应甘苦而近佛也。后六中已遇良
医复须法药。于中初二由闻实法能成行
法。前反后顺。次二由闻理智成于果法。前
顺后反。后二以感应释成。前偈佛兴由生
迷实。后偈说法示于真实。不动真际建立
诸法。则性不可坏。不坏假名而说实相。
则相不可坏。斯则天魔外道等皆法印故。
无能坏。馀如十藏品。上十菩萨之偈应
以六相圆融。所以偈后无结通者。为显
法界兜率赞德异故。犹彼处处文殊偈偈各
别。显佛德无尽故。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五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 第 694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