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卷二十 第 479a 页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二十(尽法界品)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

第七远行地知识内。

初举法劝修中三。先
指后位次。颂前法。三善财得利益。初中开
敷树花者。若约位此地是有行有开发无相
住故名也。约事此天在香树楼阁中故立
此名。二颂前法者临去慇勤嘱付令修学
故。于中十四颂半初二总颂境智法。次十
一颂离垢光劫中供佛修行。于中初三总
举。次五别颂于初佛边发大心等。次三颂
明已后须弥尘等佛边修行得法。后一颂半
结转刹尘劫中修行净治此法。三尔时善财
下明闻偈得益。于中二。先长行得法有六
句。一总举法体。二三昧。三总持。四通明。五
辩海。六深法。后五是用。二偈赞夜天。于中
十四颂分五。初四颂悲智甚深。次四颂度生
广大。次二离障摄德。次三见时众除妄。后
一用同佛果。

第二依教趣入中。初敬辞。
卷二十 第 479b 页
二念法。三往后位可知。

第三见敬请中。
初见依正主伴。二设敬。三申请并可知。

第四答言下示己法界。于中有五。一显法
义。二立法名。三明业用。四辨根深。五结自
分。初中二。先明安乐众生行。光救夜中众
生。谓日没等夜中放光是夜天之义。令免
世崄路求一切智道。若于山等救难中众
生释光明义。二又善男子下明利益众生
行。初化放逸众生令修知足行。次授与十
波罗蜜。令破十障释成欢喜行可知。二我
已成下立法名。依上三义遂立此名。天竺
本名生广喜处知足光明菩萨解脱。三业用
中先问后答。以是业用分齐故云境界。答
中二。先举佛果力用益生彰己所学。于中
先总后别可知。二我入此法门下明知菩萨
因行业用显已同成。于中二。先总显。后我
知下别辨。别辨中三。初知卢舍那佛本发心
时修益生行。二知行菩萨行时修益生行。
三通结一切所修行。初中五。先明大悲救物
行。于中初见众生苦。二起悲救摄。三结成
慈悲。二以知足法下明大智益生行。三成就
菩萨下成神通利物行。四以无上净法下严
土说法益生行。五分别一切未来下广摄时
处修摄生行。二佛子卢舍那下明行菩萨
行时益生行中二。先见众生具苦因苦果。
谓初显集因。常于生死等是苦果。二发起大
悲等明救令出离授乐因果。谓初教修道
因。灭不善下令得灭果。三佛子以如是下结
中二。初结前初发心时益生。二以如是下结
卷二十 第 479c 页
修行菩萨行时益生。并可知。四善财白言
下明法根深浅厚薄之义。于中先问后答。答
中二。初叹深难辨承力许说。二乃往古下
正显承力所说之法。前中亦二。先长行后偈
颂。长行中三。初叹境难辨非但久远故难
知。亦是当时发心即得深法满佛境故是
故难知。此中难者一非闻惠能知。二非
思慧能信。三非修慧能入。上心行处灭。四言
语路绝。五非二乘智能證得。若尔岂可善财
亦不可得知耶。二除佛神力下明有因缘
亦可得知。初一句佛力加持为缘。依善知
识等明内行高胜为其因方可得知。善财
正是其人故云能须佛力方能信等。翻难
也。三何以故下责何因要须佛力方能知
耶。释以是佛境界故。若尔夜天云何得说。
释亦我承佛力说。颂中二十一颂半有五。
初一举境甚深颂前难说等。二有四颂明
所不知人。颂前非诸天等能知。三有十四
颂半颂前除佛神力等。于中初二颂前佛神
力及依善知识成善根。次一颂前净正直心。
次一颂前哀悯众生等。次六颂六度行及
颂前拔烦恼树等。次二颂半颂前灭诸染
污得普照等。次二颂得如来乐入佛功德
等。四有一颂劝善财学。五有一颂前我当
承力说也。二正说发心久近中有二。先长
行后偈颂。前中三。初明过去大王起行即是
本事。二有童女下明夜天本生同修胜行。三
结会古今。初中有五段。一总举时处尘数
佛兴。二佛子彼世界海中。有世界性下别举
卷二十 第 480a 页
本处明轮王兴化。以是铁轮王故。云彼
阎浮提。三彼大劫中下明有恶劫起。于中
五浊炽然者总举也。谓劫浊见浊烦恼浊众
生浊命浊具如别章。行十恶等造苦因也。
死入恶道明受异熟果也命短等明受等
流果也。以诸贪著下明增上果。四彼时人民
下明苦人于王上诉求救为大悲之境。五
时彼大王闻下对境起心成大悲之行。于
中三。先心得大悲法。谓百万僧祇等。二口
发大悲语。谓十种悲语等为悯众生十种
苦故。一地狱苦。二烦恼苦。三老病死苦。四
恐怖苦。五见疑苦。六愚痴苦。七悭嫉苦。八生
死苦。九生盲苦。十障碍苦。十种对治如文可
知。三时彼大王下明身行大悲事。于中五。
先宣敕普告。二时城东下设大施会。三尔时
阎浮下大众普集。四时王见已下明见乞者
现前王大欢喜。是适悦意乐。于中四。一法
说校量。二喻。三合。四何以故下释大喜所
由。文并可知。五复次佛子时彼大王下正起
胜想普施所须。第二时彼会中有一童女下
明本生身同修胜行。于中六。初叹女德胜。
二作如是念下顺善知识舍物。同愿脱庄
严具者示背世间荣华之报。置王前而发
愿者悕同出世菩萨大行。三时彼大王告
此下王施与女者明菩萨摄受同行故也。
四女人说偈赞王德者贺恩报故。五十二
颂分二。初二十五颂总显大王兴世利益。后
二十七别明本生利益之相。前中四。初六
颂明王未兴时损二。次二偈明王兴益。三
卷二十 第 480b 页
有十颂显王兴世翻捐成德。四有七颂
明大王声教利益。二从王父名净下二十七
颂别显本生中五。初四颂明前王世末。二
有八颂明王兴先相。三有三颂父王游池。
四有五颂明童子出生益。五末后七颂明王出利益。五尔时等明女赞已设礼。六王
赞女德以衣授之主伴同益。第三结会古
今中。略不结云尔时彼童女者今则我身
是。第二重颂中十偈。初二天眼。次一天耳。次
一他心。次一宿命。次四广知诸佛因果等事。
后一结劝修学。五我唯下结自分可知。

第五仰推胜进中五句。初明行广。二大愿
满。三摄多德。四行无碍。五法自在下结非
已分。远行地竟。

第八不动地知识中。

举法劝修内。愿勇光
明守护众生者以此地中愿波罗蜜增上故
云勇也。又准梵本是精进勇猛之义。非是
勇出之状。以此愿勇之光饶益众生故云
守护。教问八地净佛刹等行也。馀同前释。

第二依教趣入中二。初辞前。二趣后。略无
念法。

第三见敬申请中三。先见。二礼。三
观。略无申请。以理法于身见已无请。
初中二。先见身所在下显身相。于中二。初
光明普照等总明身光深广。谓称理法界故
遍事法界故。一切日月下别辨二十种身云
自在。于中初八是应机摄化身。二诣诸佛所
下八是应法成行身。三离炽燃下四是应理
平等身。二善财见下礼敬念观。三于善知
识下因观得胜心。初总次别后结。别中十
卷二十 第 480c 页
心皆先举所得心名。后释心义并可知。

第四尔时善财一心下明现證法界。于中
四。初證得法体。二显法名义。三辨法根深。
四结法本位。初中三。先得共法。二得正直
心。三偈赞德。初中三。先观此天。身得尘数
等是总举。若约自分是极位菩萨。共所得
故名为共法。若约胜进同诸如来。共所得
法故云共法。望下皆是不共。衍法师云。菩萨
共法通论有四。一人法无二。与一切法界
共。二因果无二。与一切诸佛共。三自他无
二。与一切菩萨共。四染净无二。与一切众
生共。二所谓下别列八十四种。一一中皆初
标名后释义。并如文可知。三得如是下结。
二尔时善财入如是下明因此共法更得直
心无边可知。三颂赞中十偈分二。初三颂
前法。馀七请后行。前中初一颂所起十心标
初心统于后也。次一颂所得共法。后一颂所
得正直心。二唯愿下请后行。初三请授法。次
三请授行。后一结重恩。第二尔时善财说偈
下显法名义。先问后答。此中亦问法根深厚
相通有三问。一问名义。二问发心久近。三
问几时成佛。答中不答后问故唯二答。初
答名义中。先名者身随应化智善开觉令
物增善故云长养。二我入此下显义用中
四。初释觉悟义。谓了法平等是正證故。二
解一切下依證现用。释随应化义于中三。
先无边现色是总句。谓摄论等名土自在
依止法界。当此地也。二所谓下别有一百种
色。检文欠二句。三于念念中现如是等总
卷二十 第 481a 页
结。以是起信论中第八地名色自在地此之
谓也。三或见或念下随机灭不善法安立
善法等。释长养善根义。四佛子我住下结法
门业用广大。第三如汝所问下明法根深厚。
于中二。一叹深许说。二正说所说。前中三。
初牒问许说。二菩萨圆满下叹显甚深。于
中约五譬喻以显深义。初一日性无闇喻
喻菩萨智无妄能破妄。二日光遍照喻喻
菩萨寂而常用义。三虚舟济物喻喻菩萨无
住摄生义。四空性无碍喻喻菩萨无功益物
义。五化无形质喻喻菩萨用而常寂义。三佛
子菩萨智慧下明结承力许说。二乃往下
正说所说中二。先长行后偈颂。前中三。先
明善光劫中供佛修行。二明日光劫中供
佛修行。三结尘数劫中供佛修行。初中有
二。初明于最初佛所修行得法。二转生
值馀佛。初中有十四段。一古佛出世。二昔
人造恶。三佛正开导。四王力治罚。五太子悲
救。六臣议令死。七请代囚命。八王怒令
诛。九母请王审。十太子确救。十一代狱放
囚。十二王许修福。十三正设施会。十四佛
救太子。于中有八。一国人已集。二佛众云
赴。三见佛威光。四敬礼申请。五说法益众。
六太子得法。七结会古今。于中有四人。一
太子。二恶臣。三狱囚。四大王。八出家得法。
第二我于尔时下明转生值馀佛略举八
佛。通结一万。第二次复有下明日光劫中供
佛修行。于中三。先总举数。二别列十佛及
转受十生。三我诸趣受身下总结六十亿
卷二十 第 481b 页
佛一一得法。第三如一劫下总结尘数劫中
供佛修行修此法门。二重颂中三十六偈分
九。初一颂承力许说。次六颂古世佛兴昔
人造恶。次七颂太子悲救代命。次五颂初
佛说法利益得法。次一颂结一万佛。次一颂
结尘数劫等。次四颂结会得法。次八颂法门
业用。后三颂长时益物下结自分仰推胜
进。并可知。不动地竟。

第九善惠地知识内。

举法劝修。初指处。
此园在迦毗罗城东二十馀里。是摩耶生太
子处。流弥尼者无正翻。义翻云花果等胜
妙事具足也。二示人。名妙德圆满林天者
谓善妙之德内备。发愿守护此林故以为名
也。天竺本云有留弥尼天女。名妙圆光胜爱
乐也。三教问中以是生佛处故教问生佛
家等。

第二依教趣入中亦三。一敬辞。二
念法。三至林推觅。

第三见坐下明见敬申
请中。初见。二敬。三请可知。

第四答言下
授己法界。于中作五门分别。一显法义。二
立法名。三明业用。四辨法根五结自分。初
中二。长行与颂。长行中有四。初总标叹德。
二列十名。三释十义。四结叹益。初中三。先
总叹能行生如来家。二于念念下别显修
法成行。三具足下明行成趣果。二列十名
者有诸德释将配十地。一一别释。今就通
释。一供佛愿。二觉心支者依菩提心出生
馀行名支也。三观寂灭。四净直心。五智普
照。六生佛家。七佛光力。八达佛智。九严法
界。十勤至佛。由行此十行令诸菩萨得
卷二十 第 481c 页
生佛家故也。三提名别释中。十种即为
十段。一一各三。谓标释结。初可知。二中有
十种菩提心。皆有标名释义。支者差别义
有十种故。又是因义为馀行本故。三中有
九种心。与前十心何别者。前是行本心。此是
现行心故生佛家也。四中亦以十句释成
直心。谓正直趣法坚心不动故生佛家也。
五中亦以十行释成普照。初六可知。无碍
眼者是方便。深入等是愿力。智者等是智度。
由十行普照得佛家。六中亦以十句释生
如来家。一随佛教生證深法门。二同佛大
愿。三行同。四体同。五背向同。六长善同。七
住法同。八得佛定。九摄众生。十闻持法。七
中以九句释显佛光明力。谓知诸法如幻
等故成就如化通明之力。同佛光力遍游
十方故也。八中亦十句释分别萨婆若。一总
观。二于无量劫下别显分别果智及智所知
境等。并分别可知。九中亦有十句释庄严
法界。谓严刹土化身严。起行严。摄生严等
并准可知。十中亦有十句。释勇猛精进至
佛。一总。二一切世界下别显三世佛智所
知及示成正觉教化众生故也。四住是法下
结成利益。于中先显十种利益行成。后以
一切法下随应成佛。结生如来家。二重颂中
十颂如其次第。各颂一受生法。文显可知。
菩萨具此下结二我成就下明立名。言无量
境界自在者明菩萨为物现生故云自在。
奇瑞非一名无量境。天竺本云。我成就菩
萨解脱名无量劫执持一切菩萨受生自在
卷二十 第 482a 页
显现。三善财白言下明法门境界。先问后答。
答中有三。初明下生有十瑞应。二明生时
有十光明。三明受生有十自在。初中三。先
天神自显本愿生此。二菩萨下生所现十瑞
相。三此相现时下见瑞知菩萨生。二佛子摩
耶夫人出迦毗罗下明生时有十光明。有举
数列名总结可知。三摩耶于此毕利叉下
明受生。于中有四。一总标。二别显。毕利
叉者具云钵刺叉。义翻云高显树也。有
处名阿输迦树。此云无忧树也。又阿说他
树此云无罗树。谓绕三匝能灭罪障。此是
菩提树非是生处树也。又名毕钵罗树。此
云樒树。在岭南亦有此类可知。十自在
者。一八部云集光照息苦。二腹受三千遍
坐百亿。三毛孔现佛过去行法。四毛孔现
佛过去本事。五毛孔现佛过去形色。六毛孔
现佛往昔本施。七身中出佛本严土事。八身
出八部宫殿满林。九身出菩萨赞叹舍那。
十金刚地轮生大莲花以承菩萨。三摩耶生
时下显相状。于中五。一朗耀挺特如空中
日现。二威光赫奕如雷电光。三应机现身
如山起云。四现破无明如闇中灯。五虽
生不生用常寂故。四我于一念下明夜天结
自所知受生分齐。四尔时善财下明法根深
厚。先问后答。答中二。先长行后偈颂。前中
十。一古世佛兴。二出往佛母。三攀树生佛。
四授与乳母。五乳母得定。六得此法门。七
结会古今。八广见受生。九知本大愿。十供
佛持法。二颂中二十三颂半分四。初一诫
卷二十 第 482b 页
听许说。二有八偈半明初佛所发心得法。
三我于亿刹下十三偈明更供多佛净修增
广。四末后一偈结叹无尽。下结自分及推
胜进。并可知。善惠地竟。

第十法云地知识内。

初举法劝修中。城名
如前释。瞿夷者古译名明女。又勘诸梵本
或名峤比。此云覆障。谓在家父母所护。不
令人见等。或名瞿婆。此云守护大地。佛
为太子时有三夫人。瞿夷第一。耶输陀罗
第二。摩奴舍第三。又瞿夷是王女宝。今表因
位终极慈悲之相显著故取第一也。又以
證法既满法喜适悦是妻义也。

第二依教
趣入中。一敬辞。二念法。三至后。

第三见
敬申请中三。先方便推求。二见其胜报。三致
敬请问。初中四。先天众迎赞。二善财印述。
三天众供叹。四升堂推觅。初中二。先迎二白
言下赞。此是守堂神赞中四。初赞行究
竟。二我观下赞精进得果。三我观下叹精进
得法。四何以下释成可知。二善财答言下印
述中二。初一句印其所说。二欲令下述自所
作。于中四。初于恶众生起大慈行。有法喻
合可知。二于修善众生起大喜行。三何以
下释成所由。四若有菩萨下结行利益。于
中十六句皆有标释可知。天神下总结可
知。三善财将升下明天众供叹中。先供散
其身。二颂叹其德十偈分四。初三叹利生
行。次一求友行。次三无碍行。后三勇猛行。四
尔时下升堂推觅可知。二即见下明见胜
报。于中一见正报。二见眷属。三显眷属
卷二十 第 482c 页
同行德。于中有十句。一本行同。二四摄同。
三大悲同。四大慈同。五大智同。六不退同。七
行满同。八离障同。九普行同。十成果同。三致
敬请问中。皆问悲智等。逆顺无碍行有九
句。一在染不污。二得理不證。三得果住
因。四出世恒入。五处理现事。六无言现
说。七知空摄化。八知寂恒供。九知真行俗。

第四尔时瞿夷下示己法界中二。初叹问
许说。二正示己法。于中作五门分别。一法
义。二法名。三法用。四法根。五法位。初中二。
先长行后偈颂。前中亦二。先十法显因陀罗
行。有总标别辨及结可知。二勤修十法值
善知识。亦有标释结可知。二颂中十三偈。
初二颂前依善知识。次九颂馀九行。后二
结叹行用。二我已下立法名者。谓一切菩
萨三昧深广以胜智观察分别。天竺本云成
就菩萨解脱。名观一切菩萨三昧海境界。三
善财白言下明法用中。先问后答。答中三。
初知此娑婆世界中境。二知十方世界中境。
三卢舍那下释能知所由。初中四。先知众生
善恶耶正。二彼诸劫中下知佛因果。三知
二乘眷属。四知彼眷属菩萨下明知菩萨众
及其行位。亦是知菩萨三昧海。有诸句可
知。二如此娑婆下知十方界。各十十世界
者是无尽故也。三卢舍那下明能知所以中。
有标徵释并可知。四善财白言下显法根
中。先问后答。答中有四。一明于初佛修行
闻法。二更值六十百千亿那由他佛修行供
养。三于最后佛所得此法门。四后于尘数
卷二十 第 483a 页
劫中修治此法。初段中长分有十五段。一
古世王都。二太子福报。三宝女端严。四太子
求娉。五时彼园下明佛兴女梦。六天劝诣
佛。七女求天子。十偈分二。初三自述己
德堪为行侣。后七偈叹太子德请其纳受。
八太子问女说十一偈分二。初四彰己离
过。后七劝成胜行。九女母偈答。女有胜德。
愿为纳受。有二十四颂分六。初二总说女
缘。次六说女生处。次五具胜色声。次四智
德过人。次二远离世患。后五具出世行。十
太子答母。能不障道我当纳受。于中先长
行有九句。一发心积德。二净修度行。三供
佛护法。四严净刹土。五利乐众生。六修行
具地。七行檀。八出家。九汝莫障我。二偈中
七颂半。初一颂初行。次一起颂第六。次一
颂第二。次一颂第四。次一颂第五。次半却
颂第三。次一颂第十。后一颂第八九可
知。十一时女答言下顺命同志幸唯见纳。
有十四偈分三。初三求慕心坚。次六悕同
胜行。后五说佛劝诣。十二太子闻佛欢喜
赠宝。十三女母遂意重叹女德。十偈分四。
初三叹德同太子。次三叹身业胜。次一语
业胜。后三意业胜。十四时太子下相与诣佛。
于中三。初见佛胜相。二致敬供养。三闻经
得益。十五还告父王。于中八。初总白佛兴。
二问答所闻。三王喜告言。四舍位诣佛。五
闻法获益。六出家得法。七太子绍位弘
其佛法。八结会古今。于中一会太子。二
会父王。三会女母。四会眷属。五会女身。第
卷二十 第 483b 页
二彼佛灭后下更值六十百千亿那由他佛。
文中略列四十佛名。悉皆敬养。第三其最
后佛下明于末后佛所得法因缘。第四我
得此法门下更于已后尘数劫中值尘数
佛修治此法。于中四。初供养多佛行犹未
满。二佛子下闻多佛法未至普贤。三何以
下释非普贤所以。四何以故者重责云既
未能知普贤所行。何以得知齐佛境界。释
以于彼毛孔中念念悉见等故。此则彰己
但能见彼所现不能作彼现事。于中三。先
见器世间及智正觉世间。二复次下见众生
世间。三我于菩萨一一下总结所见。下结自
分及推胜进并可知。法云地竟。上来总四
十一人明大段第一寄位修行相竟。

第二大段摩耶夫人下明会缘入实相知识。
谓会前诸位差别之缘。令归平等一实法
界。生于佛果如摩耶生佛故次明也。此中
有十人分之为二。初一是总。馀九是别。以
初摩耶得智幻法门末后童子童女亦得幻
住法门。以始终相会总别相融无二故也。

就初中亦五义同前。

初举法劝修中二。初
长行指后。次说偈颂前。就长行中。摩耶者
此云幻生菩萨。夫人者梵名提婆多。正翻应
名天后。古人就义名曰夫人。问馀经论说。
摩耶生佛七日命终生忉利天。云何此中指
迦毗罗城。答化相示灭。实报常存。若尔迦毗
岂非化处。释此亦深非常人可见。如菩提
树下即莲华藏等。又如双林示灭常在灵
山等。又摩耶等诸眷属。若小乘中是实非
卷二十 第 483c 页
化。若始教大乘中是化非实。若终教中亦实
亦化。谓实是大菩萨示现为化故。若顿教中
非实非化。以即相无相故。若圆教中并是
法界实德。是人亦是法门故。又是舍那海印
定中所现故属佛实德摄也。馀并准之。二
汝诣彼问下教问可知。二偈颂前法中三
十三偈分三。初一总显己行。次十七偈远说
前劫事佛因缘。前长行所无。次于后所过
劫下十五偈正颂前长行所说因缘。于中先
十颂前于诸佛所所得法门。次我于菩萨身
下五颂前于菩萨毛孔所见等事。第二依
教趣入中六。初辞前。二念后。三引导。四见
胜。五致敬。六申请。就念后中三。初总
念知识德。二具净法身下别念其身有十
九种。三如是等下结成难见起四种念。一
云何见。二云何亲近。三云何知其相。四云何
闻法受持。三作是念已下明伴善知识方
便引导。于中三。初城天教守心城。二妙德
天赞德加持。三罗刹王教令起行。初中三。
先供养善财。二教守心城有二十四种。一
一各初劝所作。后释作所以。初中应守护
心城者忍不起妄念也。离生死者由无妄
念不起惑造业故云离也。又云应修无坏
心城者以信法不坏故。又持法不妄故。又
云应放心城普照光明者。以根欲性力智
光照达群机故。馀并准释可知。三菩萨摩
诃萨下释成利益。于中先总标。二何以下
释所以。三佛子下结。

第二尔时有天下明妙
德天赞德加持中。一赞叹摩耶令其欣乐。
卷二十 第 484a 页
二放光加持。三善财获益。于中得十种眼。
一一各先标眼名。后显眼义。并准释可知。

第三时有守护下明罗刹王教令起行。于
中三。初教十法得近知识。初总次别后结。
别中一直心。二悲心。三智心。四不退心。五坚
信心。六深心观性故。七大心普覆故。八广心
了法界故。九巧心应病与药故。十常心行
不断故。二复次下教十三昧。见善知识者
以入三昧知佛菩萨平等法身故。又依三
昧得见诸佛菩萨故。又以摩耶是三昧境
故。初总次别后结。并可知。三尔时善财答下
明教求善知识。先善财领前问后。二答言
下正教求处。以摩耶所在遍十方故令礼
十方求也。

第四尔时善财随顺下明见胜
依正。于中先见依报中。古德云。见大莲华
从地出者是所诠法界名大莲花。如从心
显名地涌出。又释前城天等三位。调鍊善
财令心至彻。慧眼得开方见摩耶实报境
界故。云地涌出等有四。一莲花。二楼观。
名摄取法界方藏者。摄取十方各尽法界
蕴在其中故云藏也。古德云。五位自分胜进
故名千柱也。三师子座。四于金铃中下出
音声等九种法门流化。二善财见此下明见
正报身有二。初见身故。二见身业用。初
中三。初总举。次正见法界身云。后结胜。就
正见中有五十七种法界身云分三。初二
十种直列身名。二从不去色身下三十种皆
先出身名后释身义。三如是色非色下七句
简非世间五蕴所摄。三善财见摩耶下结其
卷二十 第 484b 页
所现殊胜身云。第二善财见如是等下明身
业用。谓此身云能增长众生十波罗蜜行。然
不次第。初长其檀行。二出生下明精进行。
三知一切下明忍行。四具足下明禅行。五皆
悉严净下明方便行。六以明净下明般若行。
七净佛道下明戒行。八得净法身下明愿行。
九一念充下明力行。十如来智下明智行。

第五善财见摩耶下明见已致敬中四。初牒
前所见。二变身等彼。三礼已得定。四起已
绕住。

第六白言下申请中二。先申其本情。
二愿为下请其为说。以此门是都会于前诸
位法故。是故举初文殊教发。乃至于今至
大圣所。总叙始终。欲同会平等故也。第四
大段答言下示己法界。于中四。一标名体。
二明业用。三辨根原。四结自分。初中大愿
者宿愿力。由此生生常为佛母。如悲花经
说也。大智者即般若为母也。幻者是愿智所
作生佛之义。谓于己身不坏小。而广容
于佛身。实无生而现生。天竺本云。我住菩
萨解脱名大愿智幻庄严矣。二得此法门下
明其业用。于中二。初为舍那佛母。二总为
贤劫千佛母。前中长分有十。一得法生佛。
二光入我身。三因见八相。四身容十方。五
众同入胎。六胎内游行。七又念念下十方同
入。八悉皆容下明大小无碍。九于此世界下
结通十方。亦不分身者以此处身即是彼
身故不须分也。十何以故下释所由。谓摄
用归体也。二总为贤劫千佛母中二。先略
列二百七十九佛。佛子如是下总结千佛。二
卷二十 第 484c 页
亦于十方下明此处。为佛母不废自身。于
十方界教化众生。三辨得法根原中。先问
后答。答中六。一往时轮王。二临欲成佛魔
来恼乱。三轮王降魔菩萨成佛。四愿为其
母复供多佛。五结会古今。常为其母。六广
显过现为十方佛母。四我唯下结自分。第
五推胜进可知。会缘入实相知识中总门
竟。

第二明幻智念力知识者。自下九位知识皆
是旧翻于奠本所欠。应是西域觉贤之所
略耳。余共日照三藏。勘天竺诸本及昆崙
本并于奠别行本并皆同有此文。是以于
大唐永隆年。西京西太原寺三藏法师地婆
诃罗。唐云日照。共京十大德道成律师等
奉敕译补。沙门复礼亲从笔受。

文中亦五。
初举法劝修中。初示处内。何故此中上三
十三天者。显是摩耶。

后所住故。人间诸
位会相尽故。二示人内。正念天者显大智
自在。入理不忘故。童女者慈悲离染故。天
主光者。显净义光明义是天义。最胜义自
在义是主义。破闇义照现义是光义。即显悲
智胜用以立斯名。三教问可知。

第二依
教趣入。及第三见敬申请并可知。言诱诲
者。依梵本应云善能教诫教授诸菩萨等
愿为我说。

第四天女答下示己法界。于
中四。初标法名体。二显法根深。三明法业
用。四结己自分。初得菩萨解脱者以人简
法。不同佛解脱。解脱即是法门。名无碍念
者随所忆念无不现前。名为无碍。所念分
卷二十 第 485a 页
明名为清净。念佛境具德名庄严。以宿命
念智为体。二善男子我念过去下明法根深
固。于中二。初明所供诸佛有三。初忆青
莲劫中。先总明供佛。二又彼下别记八相。
念力分明。二又忆下略列九劫中所供诸佛。
三善男子下总结恒沙劫中常不离佛。二从
彼一切下明所得法门。于中二。先总举所
得。二受持下明修治明净。三如是先劫下明
业用中。谓以此念力忆前诸劫及佛法。明
了现前。无有闇障故以立此名。四我唯下
结己自分。第五仰推可知。念力知识竟。

第三幻智师范知识中。初举法劝修内。童子
师者显教导师范故也。名遍友者。谓遍于
一切学类众生悉为师训故以为名。二依
教趣入中。先得法利益。二礼足辞退。三见敬
申请可知。四答言下应示己法界。为与童
子法门同故。是故示彼童子令往问之。又
释此童子则是法门以名。无二故。人法无碍
故。

第四幻智转艺门知识中。初三可知。四时彼
童子告下示己法界。于中三。一标名体。二
显业用。三结自分。初名善转众艺者。众艺
者是所知所解世间技艺则文字等也。善转
者是能知巧智善。谓善巧转。谓转变以善
巧智转世众艺成出世般若故以为名。以
善巧量智为体。二我恒下明业用。于中三。
初总举根本。二唱阿字时下别显四十二门。
初唱阿字时入般若门名威德等者。梵语威
德名阿答摩。是故唱世阿字时便即转入
卷二十 第 485b 页
般若威德。以阿声同故。即此得彼以为难
故。馀门并皆多悉如是准释可知。三善男子
下总结多门。言根本字者有二义。一以
此等字并是世字之中根本字故。依此以
入般若门故云为首。理实无量。二以此等
字为所依根本。仗之以显般若法门。三我
唯下结自分。第五如诸菩萨下仰推胜进中
二。初总标通达世及出世二位章门。二别释
二门。先明世法有十门。一知文字。前约此
方。此通殊方故。是所推也。二知医疗。三别
珍宝。四相住处。五观天地。六能相人。七解
畜音。八别云霞。九知丰德。十识安危。如
是下总结世法。皆是于此而显般若。非但
文字知是推也。上来诸位善财所求。于此世
法并皆舍弃。令此悉成般若法门为甚难
故。是故示之。二又能下释出世法。初总与
所知之法。谓释名出体。言随顺修行者明
说法之意。二智入下明能知深證故无过
失也。我当下总结非分。

第五幻智无依门知识中。

初举法劝修内。
婆咀那者此云圆。谓具德圆备。出生无尽故
以为名。又以调柔至顺超过馀位故名贤
胜。

二三可知。

第四答言下示己法界。于
中亦三。一标名体。二显业用。三结自分。初
中法门依梵名那阿赖耶蔓茶罗。那云无
也不也。阿赖耶云依处也依止也。蔓茶罗
云道场也圆场。谓无阿赖耶染分依处而
有净分圆满道场。出生胜德不可穷尽。即
转依究竟显德无尽也。二业用中。初一句标
卷二十 第 485c 页
业用意为利众生故云既自等也。二得无
尽三昧等总举。三以能下别显十种无尽。初
六六根。后四胜德。一明。二通。三德。四光。三
结自分。五推胜进并可知。

第六幻智无著门知识内。初举法劝修中。城
名沃田者。是南天竺近水下湿田稼甚茂
故以为名。与下海涧国同。亦名贤陂城。
又于所得解脱坚固安住故云坚固解脱。
又一得永脱故云坚固。又所得菩萨真实解
脱更无所求故以为名。四示己法界中三。
一标名。正念现前离所知障故云无著。离
烦恼障故云清净。谓顺理之念不杂二障
故以名焉。二我自下明法具德备足无求。
既是因人何得乃尔。释设更所解不异
于此。但须修行故。无复求下结自推胜并
可知。

第七幻智光明门知识内。初中妙月者悲德
清凉故以为名。上文云菩萨清凉月游于毕
竟空。此之谓也。宅有光明是法门之用。四
示己法界中标名。内證离障为净智。后智
摄物故曰光明。又光明者对治无明故。净
者治惑染故。馀文可知。

第八幻智无尽门知识内。初中城名出生者。
城中出生人物故。长者无胜军者行德超过
名为无胜。当体具德从喻如军。

下示己
法界中三。初标名。无尽相者所成德相无
尽穷故。二我以下明业用可知。三结自分
及推胜进并可知。

第九幻智诚语门知识内。初中聚落名法者。
卷二十 第 486a 页
在此弘法故。表此即法故。尸毗最胜者梵
本具言名达磨湿毗阿羯。达磨云法。湿毗
云空营。谓如军众去后空营之所也。阿羯
云最上。应云最上法空营。营则是聚落处
也。从处以立人名。

下示己法界中三。初标名。诚愿语者此有
二义。一从初发心立弘誓言。后必如言而
行。不乖先言故名也。二菩萨行行时如施
眼时有问悔不答言不悔。此言谁信。则立
誓言。若实不虚令眼平复。如言则善故
云诚愿语也。二过去下明业用中释上二
义。先释初义。二我以住于下释后义。以能
成满行故。下结自分推胜进可知。

第十幻智归幻门知识内。初中城名妙意花
者梵名苏满那也。以彼城门之侧有此花
故立以为名。此亦在南天竺。童子童女表
智悲相资。智则依德而起。悲则蕴德以成。
旧本名妙德。当此德生也。妙德惠当此有
德也。以本语名室利末此云有德。室利末
底此云德惠。以声字相近故。二译不同也。

下示己法界中三。初标名。幻住亦二义。
一明所知诸法依缘虚立名为幻住。二能
知之智住幻境中。此则住幻故云幻住。二
以斯下明业用中二。初略知十种幻住。一
一皆先标名后释。初六知世间法幻住。一
总知。次二知人法幻。次二知三界生灭幻。
次一知国土幻。后三知三乘幻。初一二乘。
次一菩萨后一菩萨所作。下结幻境。自性不
思者则有则空无二故不思议。又以自性亡
卷二十 第 486b 页
二边亦不住于中故云不思议也。下结推
可知。下利益善财亦可见。上来十人总明
第二大段会缘入实相知识竟。

大段第三。弥勒位是摄德成因相知识者。前
既会缘入实。定堪成佛故。辨一生补处成
因之义。五分同前。

初举法劝修中亦三。
初指处。二示人。三教问。初指处中此是南
天竺近海岸故名海涧国。天竺本名海岸
门国。园林具德名大庄严。林中有楼观显
耀名明净藏。梵本毗卢遮那庄严藏。次菩萨
往昔下出楼观因。二彼园林下示正报。弥勒
者梵语具言名迷帝隶。此云慈。是其姓也。
以姓为名。名曰慈氏。然有三缘。一由本
愿。谓过去值大慈佛。因则发愿。愿我成佛亦
得斯名。二由三昧名。下云见弥勒。初得慈
心三昧。因以为名。三就相立名。母怀时有
慈心。相师占曰由所怀子慈令母慈也。如
母怀鹙子能论义等。又名阿逸多。此云无
胜。以生具相好更无过者故云无胜。下叹
其所作中四句。初化亲眷属。二化馀人。三
为善财。四通为一切。三汝诣下劝往教问
中三。初教起十问。二何以下释广问所以。
于中二。初明所求弥勒德广。二善男子下
劝彼能求。亦起广心。前中二。初通显弥勒
德成位满。二别辨弥勒是汝真友。以设若德
满非己有缘亦不可求也。二劝善财广心
中。初略举十事中不应足想。二何以故下
释所以。既不于一善根生足。未知作几
许耶。释云无量等也。文中总有八十句无
卷二十 第 486c 页
量分七。初二十句明救生断障行。二净修
无量下十句成己心志根欲行。三发起无量
大精进下九句明力用自在行。四悉分别下
十句明摄法治惑行。五诣佛刹下十句明供
佛摄生行。六不惜寿命下十句明求法摄生
行。七摄持下十句摄成菩萨深愿行。三略说
下九句一切结显无尽。三是故善男子下正
劝求善知识。于中七。初总劝敬求。二何以
故下明行因善友。三何以故下释友能成
行。四复次下显善友要胜。五又善男子下教
起胜心。六何以故下释胜想所由。七善男
子略说下明顺友成益。初中由前劝起广
心。是故劝敬求善友也。第二何以故者但
起广心。何须敬求善友。释以因善友广行
方成。于中四十句行。初十句明愿行坚心
行。二一切菩萨总持下十句明备具胜德
行。三出生一切下十句明摄法益生行。四远
离恶道下十句明殊胜超过行。第三何以故
者何以此行皆因善友成耶。释以善知识能
令行人除障起行故。于中三。初能灭障碍。
二示导下能成行位。三灭一切下能令得
果。第四复次下显善友要胜。于中十句约
喻显德。皆有标释可知。二是故下结劝。第
五又善男子下教起胜心。于中三。初二十
二句教于善友起此胜心。皆有标释。明心
下下堪见善友堪为法器。二又善男子应
于下明于三处顺于法想。于中初有十
句。一一皆有三想可知。三善男子诣善知
下结劝。第六何以故下释胜想所因中先徵。
卷二十 第 487a 页
但求善友则得成行。何须起此心想。释因
净此直心方堪见善知识。顺教增善故
也。于中十句。一一皆法喻双举。第七善男子
略说下明顺友成益。于中三。初得十重十
不可说愿行。二略说下九句一切结因善友
满。三如是等下八句明依善友起行之
义可知。

第二善财闻如是下明依教趣入
中。略无敬辞念法。至后可知。

第三以过
去际下明见敬申请。于中三。先见。二礼。三
请。初见中二。先见依报后见正报。前中三。
初起胜念。二礼观察。三绕念赞。初中亦三。
先念胜愿行。二作是念下明信智转增。三善
财如是下结观胜境。二五体等明身礼智观。
观中四。初于法界楼观起三宝福田想。二
作是念下明等观楼观照三无性法界。初
观圆成性。次等观如如来除妄等明观遍计
性。后等观如影等明观依他性。三深心信下
明观成得益。于中二。先总信解。谓观见无
性平等理而不失缘起业果故云信解也。
此中有七句。皆空无性而因此起彼。二解
了回向下别辨解益中五。初解回向法。二
舍离下明离倒执。初从自在而生者是外道
执梵天自在天等生诸法也。本有实性次第
生者有二释。一是外道冥谛之中本有其性
后次第出也。二是小乘一切有部未来藏中。
先有体性次第待缘而生也。三离我我所下
明大乘正缘起法。四见有为下明见空有无
碍法。五悉知下明见法称实。多喻證成。四
善财礼未起下结益分齐。三稽首毕下明身
卷二十 第 487b 页
绕念赞念赞。于中有三。初身业绕旋。二意
业念观。三语业偈赞。就第二念有八十句。
一一皆举能住者德叹所住处楼观。以初
二句具显馀并略之。于中分十。初约境显
胜。二住甚深下约德显妙。三以一劫下约
用显自在。四普照下约行显胜。五可尊重
下约对治显胜。六住四禅下约定自在。七
一切烦恼下约利他行。八得九次第下约护
小乘行。九观阴下明染净无二行。十如是下
结德住处。三语业偈赞中有五十五偈分
七。初二偈总显弥勒德胜。二有八偈叹自
行胜。三有九偈叹利他胜。四有八偈叹功
德胜。五有九偈叹方便胜。六有十一偈叹
三昧胜。七后八偈叹愿行胜。二见正报中
三。初欲见。二遥见。三叹德。言从外来者摄
化就机故。还来归本故。威德下叹德中。初
挺特普照。二超世魔染。三深入下德齐因
果。四住大智下叹受位灌顶。二致敬。三请
问并可知。

第四尔时弥勒下授己法界。于
中二。初叹善财法器利益。二正令入己法
界。前中有六。初为己眷属叹善财德令人
仿习。二正为善财叹德令喜。三劝归文
殊弥勒摄受。四善财自庆重请弥勒。五弥勒
以偈重叹善财。六具叹无尽大菩提心。就
初段中文有八。初指示大众。二叹善财精
进德。频陀伽罗是犹觉城也。百十者。古师
有三释。一云上来至此应有一百一十。但
文中脱漏故不具列也。一云上来所列是
正善知识。若通取主伴方便导引等则百
卷二十 第 487c 页
一十也。是故上文未欠。满足王及大光王
等。前皆云渐经人众聚落城邑旷野等。故
知通取所经处有一百一十也。一云信等
五位则为五十。后摩耶弥勒文殊普贤及佛
为五此五十五。各有自分胜进故有一百
一十也。此等并为旧经不足有此诸释。今
既文具。不劳异释。此是总括前后知识有
五十四位。分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则为五
十五人。各有自分胜进故有百一十也。三
如是童子下叹善财直学大乘德。文中有
十句。文可知。四如是之人下叹行胜希有
德。于中二。先标。二何以下释成。释成中三。
初总释。二度无智海下别释。于中化二十一
种众生。三救护下总结释可知。五诸善男
子下叹善财菩提心希有德。六诸善男子若
有菩萨下叹善财堪为胜轨德。七此童子
者入威仪下叹善财如海深广行。八显现一
切下明一切处遍修行。第二善财汝今得下
正为善财叹德令喜。于中四。初叹善财本
见文殊益。于中先总。二所谓下别远离恶
导等入十信益。过童蒙地者入十住益。
住功德地者入十行十回向益。具智惠
地者十地益。下明入胜进佛智益。二若能
如是下叹善财见功德云等已后诸善知识
益。于中初总辨见胜人益。二随彼下别显
闻妙法益。三善财汝应发大下叹善财超劫
速成行。于中初总举得果速。次别显修因
速。谓进行超群也。馀菩萨约随位差别说。
一生皆具者约普门该摄说。又此一生亦摄
卷二十 第 488a 页
多劫。如上仙人执手成多劫行等。又此普
贤法虽圆融相摄一位则一切故一生皆得。
然亦要由直心精进方得速成。直心者心中
不杂异念故。趣入猛盛故。精进者称心而
作故。后其有下叹成利益。四善财当知下
叹普行希逢德亦二。初叹行希成。谓过去
佛往修行时。无有于一生身得逢尔许善
知识者。是故汝今极为希有。二其有众生下
亦叹利益。第三尔时弥勒下劝归文殊。弥勒
摄受于中五。初劝往文殊。二善财悲泣以
念深恩故。三文殊授璎。四善财奉散明以
智导令成福行故也。五弥勒摩顶明加持
摄受之义也。第四尔时善财下明善财自庆
重请中。先说偈自庆。后设敬重请。于中三。
初总敬请。二大圣下叹德请。于中初叹行
位成满。次为烦恼下叹摄生济物德。三唯愿
下结请。第五弥勒以偈重叹德中有六十八
颂分六。初一总叹专求。次有十偈别叹善
来。次有八偈叹其来意。次有十偈明行位
成立。次有二十二偈叹利他兼自行。下有
十七偈只结自他行。第六尔时弥勒下广叹
菩提心无尽德。中有四。初结前生后。总叹
发心。二汝得善利下叹得十种善利。三何以
故下广显发心功德有二百一十八句。初一
百一十五句明菩提心殊胜功德高齐佛果。
二譬如有人得自在药下一百三句明菩提
心自在功德广多无量。前中依光统师。分配
十二住科为十二段。今谓此中一一各显菩
提心中。一种胜德皆通始终。此亦不可别
卷二十 第 488b 页
配诸位。一一皆约世喻显德准释可知。天
德瓶者于中所索悉皆得故如如意珠也。
恒娑者此云鹅毛。以此为衣水浇不著。喻
菩提心尘垢不染。七使者贪等五钝使。复取
身边二见故为七也。波罗提毗叉药者此
云灯照药。毗楼那风者应是毗岚风。此云
旋猛风也。次佛子菩提心者如是下结其
功德等。于因果下释以菩萨诸位功德及佛
果功德并皆从此心中所出生故。是故此
心等彼所出。第二善男子譬如有人得自在
药下明菩提心功德广多无量。于中一百三
句。亦有诸德配十地分之。今亦通辨。一一
各显一德。皆先喻后合。准释可知。以此说
者听者俱是大人皆广见故。是故所举譬喻
多非人间所有。频伽陀药者具正云毗笈
摩。此云除去。谓能除去毒恶刹故。删陀那
大药王树者此云续断药。谓此树药能令所
伤骨肉等皆得后续故云也。药草名阿蓝
婆者具云阿罗底蓝婆。此云得喜药。谓得
涂身令身患心恶皆止生悦故以为名。忧
陀伽婆罗栴檀者具云地毗乌罗伽娑罗也。
地毗此云妙。乌罗伽此云腹行。即龙蛇之
类。娑罗此云胜。亦云坚固。谓此栴檀坚
固胜生在龙宫故以为名。波利质多树正
云波哩耶咀罗拘毗陀罗此云香遍树。谓此
树枝华实一切皆香故立此名。又此树香气
于忉利天处一切普熏故名香遍。那利罗树
者具云㮈哩罗吉哩。此云茎等有用树。㮈
哩此云茎也罗是多声。谓茎等枝叶花果也。
卷二十 第 488c 页
吉哩此云能作。谓此树茎等悉有用益众
生故。此树出海中。其形甚高。似多罗树。其
果甚美。于中有汁。似椰子树。阿罗娑药者
具云呵吒迦阿罗娑。此云金光汁药。呵吒迦
云金光明。阿罗娑云汁药。出于山中井内。
诸龙守护。若有得饮皆成仙人。迦毗伽鸟
者具云迦罗频伽。此云美音言鸟。谓迦罗云
美音。频伽云语言。谓雪山中一切鸟声皆悉
不及。又在卵中则能出声。阿夜健多铁者
具云阿夜塞建那。谓阿夜此云铁。塞建那此
云胜伏。谓此铁能伏碎馀铁故名胜伏铁。
摩伽罗鱼者此云极大之鱼。谓是巨鳖鱼也。
四善男子下结前功德广多无量。初通举。后
别结。善财何故在此广叹菩提心者。以是
位终极故。功成德立。由本大心故须叹也。

第二大段善男子汝先所问下正授己法
界。于中有四。一授法体。二显法名。三辨
来处。四明生处。初中五。先明摄入方便。于
中二句。所牒问劝入令其趣證。二请其开
门为求證方便。二弥勒弹指下加令入證。谓
若就因力即是善财修无间道断除妄想。
所證理现名曰门开。解脱道中正證法界名
为即入。若就缘力即是弥勒加持。今约缘
力说也。證已反顾本来性满非新得故。更
无入处之门故云还闭。又以一證永得无
有退失。更无复出故云还闭。三尔时善财
观察下明證所见境。于中五。一见依报。二
见正报。三见诸佛。四闻法音。五见出生。初
见依报净土。中先见后益。见中此是弥勒
卷二十 第 489a 页
实报所成楼观。次于内具百千楼观者明
一土则一切土主伴具足也。二尔时善财睹
见下明得益。于中先心喜障除益。后身遍
楼观益。二又见无量下明见正报因果。于
中有六。初总举本缘。初发心时。二或见初
得慈心下明发心已后修行得记时。三或见
为轮王下见本生随类生身有十三种。四或
为四天王眷属下明见本生说法益物有十
种。五或见满足下明本行成满德。六或见正
受下明见业用自在德。于中先毛孔出身
云。后复见下明毛孔出法门。三或于楼观见
诸如来下明见诸佛摄化之德。于中三。先
总通见。后尔时善财诸楼观中下别见八相
成道摄生之相。以自在力无障碍故一中见
也。三善财自见下结所见利益。四又闻下明
闻法音。于中二。先闻五种法音声。一总
辨所闻行法音。谓金铃中声及馀严具亦闻
此音。二闻初发心声。三闻成正觉声。四闻
财法二施声。五闻成佛摄生声。二闻如是
等下结闻声益得十种行门可知。五见
宝镜中下明见出生。于中有六。初见宝镜
中三世间。初见智正觉。次净世界下器世
间。次又见下见众生世间。二又见宝柱中
放光网。三见珠璎珞琉璃出水及光。四见
花中人物。五见宝树中凡圣。六见半月像中
行用。于中有十四种。一放光。二见弥勒本
行施行。馀十二种现身化导可知。又释通前
总有七种法门。一铃现音声法门。二镜现
形相法门三柱现住持法门。四璎现庄严
卷二十 第 489b 页
法门。五花现开敷法门。六树现建立法门。
七半月现住位起行法门。四弥勒告下问答
辨定中三。先问。次唯然答。三譬辨定其见。
于中有十喻显示。一梦见山海喻喻善财
超妄见胜境。二临终业现喻喻难思境冥
现。三非人所持喻喻加持见胜法。四龙宫奄
久喻喻长劫谓须臾。五宝藏广现喻喻一中
现多事。六遍处定境喻喻胜境随心现。七
乾城无碍喻喻所见无碍法。八升天见人喻
喻见法得自在。九海现三千喻喻所见明
了德。十幻现无碍喻喻威力现奇德。五尔时
弥勒下摄威令起。于中三。初摄威警起。二
先问所见。三称实而答并可知。授法体竟。
第二显法名中。先问后答。以摄前后际
故云入三世智。此即九世中三现在也。正念
思惟者显能见之智明了无倒。庄严藏者明
所见之境具德含藏。即楼观中摄一切劫一
切刹各具胜德。皆有出生故立此名。又以
此人位极不言我唯知此又是法行成满故
云得如是等不可说法。第三大圣下辨来
处。于中二。先明依报。初问后答。问意云。
此小楼观内有尔许奇特事为是从外入
来为不尔耶。答中有二喻。先明神力出生
无从喻。二智愿所现无本喻。二善财白言下
显正报。于中二。先问后答。问意前见弥勒
从外来不知来处故问也。答中有三。初
就实无趣。二从行说有。三随事辨来。又
释初约法身。次就报身。后约化身。又初体。
次德。后用。就初中有十句无趣。趣者是处
卷二十 第 489c 页
义。谓无从来处亦无所至处。又趣是趣向
义。亦无来去发趣故。二善男子下从行说
有中。明法身随缘从行说趣同。净名云。吾
从道场来。相似有七句。一悲。二戒。三愿。四
通。五体。六用。七化可知。三汝所问下随事
说来中。以海涧楼观是修道处摩离国是本
生处。暂住生处。化人故从彼还此也。摩离
者具云摩罗底数也。摩罗此云鬘。底数此
云中。谓鬘中国此近摩罗耶山故名相同
也。瞿波罗此云守护地。第四明生处中二。
先问后答。问意前既云前生处来。未知何
者是菩萨生处。答中二。初明依法家生行
德处。二依事家生化身处。前中有五。一
显所生处。二生缘眷属。三校量显胜。四所
知自在。五体用广大。初中十种俱是生起行
处故。一行因。二行缘。三行相。四愿扶。五化
他。六观理。七随事。八益物。九无住。十顺
古。二善男子下明生缘眷属中二十句。初
七明生育。次四为长益。馀九为成立同太
子可知。三如是菩萨超凡下明校量显胜
有十句。初一句超凡證性是总。生如来家
下别九句可知。四摩诃萨生如是家下明所
知自在。于中七句。一知趣空现受生。二了
趣如化在有不著。三达无我化众生。四
了生死能长时。五知阴幻。六了一切法。七
得法身离染。五善男子我净法身下明业用
广大有十句。初一法身充法界。馀九德身
满法界。二若诸同行下明依事家生化身
处。于中有三。初生人中。拘提聚落者具云
卷二十 第 490a 页
拘吒迦罗。此云楼观。即次前文名楼观聚
落也。为三类众生。一为同行。二为灭慢。
三为父母等。二生兜率为四种众生。一为
化彼天。二集一生说法。三化宿世同行。
四开佛所化。谓释迦遗法所化众生根未熟
故如花未开。又利益未得亦如花合。待弥
勒佛令其开发故也。三下生成佛汝及文殊
俱见我者释有三义。一云我当来成佛时亦
说此花严。彼时亦有文殊善财所说之法故
云也。二云我成佛时汝与文殊俱来。助我
宣扬法化。三为表法。谓善财何故上于佛
会但求诸善知识而不求佛者。以善财
此生是修因之身未成果故不至佛所。非
谓不求。但成果隔因故说当见佛。以是
满位故无仰推等也。上来摄德成因相知识
竟。

第四智照无二相知识者。显前因法生果
体无分别绝境智等诸二相故。

初举法劝
修中。初劝往教问。以位极故教问。具足
普贤行也。二彼当下叹德劝往。于中有二。
初通显胜德。先徵责后十句释成。一能满他
行。二为佛母。三菩萨师。四勤化生。五大名
闻。六大法师。七佛所赞。八住深智。九多劫
修。十满普行。二善男子下别叹其是善财本
缘。于中三。初明善财所成功德皆文殊力。
二是故下结劝令往。三何以故下释显所
由。是故上来所见所成皆是文殊也。

二时
善财下明依教趣入。于中三。初设敬辞退
二尔时下造诣其处。今从弥勒却向文殊
卷二十 第 490b 页
还行百一十城。故知从初至弥勒定经百
十故也。至普门者摄别归普故。谓摄前诸
差别位归此文殊普门故也。三观察下起
念推求。此中汉本经欠十七行文。今勘梵
本并翻补讫。

三作是念时下明正證法界
以表智照无二平等义故。无见敬申请等
也。于中初申手摩顶。言过一百一十由旬
者彻过如前差别之位至此平等普门之
所。摩善财顶者示以普法灌其顶也。二
而作是言下明语示教悔。于中二。先举所
作行阙。后显不能入理。则显善财无此
失故能得斯法。前中十句。一无信根者以
阙行本故。二心没忧海者行心不发故。
三功行不具者不修加行故。四已起精进
并退失故。五不期多行故。六于一住著故。
七不善发起菩萨行愿者此中二句。一不
发愿。二不起行。九善友不护。十如来不念。
二是等下明不能入理有十二句。初四举
所知理法。二若周遍下显不能知分齐。三是
文殊下明所成益。于中二。初赞慰令喜。二
令得下明得法。于中初令得广多差别法
有七句可知。二复令得入下令得普贤广
大法。四既置下明摄用归本。以普贤道场
是文殊自所住处。还安善财置于此处。同
己所得。所作既毕。是以不现也。五于是善财
下明成德究竟。于中初广见胜友。皆能顺
教明其行缘。行缘既多。明成德非少。增长
下显所成德有十句。一成悲智德。二寂用
德。三深广德。四正勤德。五證教德。六行愿
卷二十 第 490c 页
德。七照境德。八破障德。九成位德。十修普德
也。智照无二相知识竟(又亦上来总是文殊当般若门竟自下普贤当法界门
故也)。

第五显因广大相知识以前照理无二显其
甚深方堪成佛广大之因故。于中三。初举
法劝修。二依教趣入。三正證法界。

初中
闻普贤名等者是何处闻。谓前文殊言声说
故。又亦是前文殊所置善财于普贤道场。是
故于彼闻此名等。于中初总显普贤德位。
二地具下别辨普贤地位有十句。一地具者
助道法等。又释信等行为成地法。二地法
者诸地所行法如初地十愿二地戒法等。三
地得者诸地所得果。谓调柔等。四地次第者
诸地连接等。五地修者诸地中不住道仰修
上地等。又是摄论中五修等。六地住处者
功德住处故。又證智相应故。七地境界者二
谛为境故。又遍行真如等为所證境故。八
地持者任持所馀诸功德故。又瑜伽三持中
是圆满持故。九地共者三种同相智。诸地同
行故。十地正道者根本后得二智为体故。

二尔时善财下依教趣入中四。初起胜心。二
见瑞应。三见光相。四结所见。初中起十种
心者此十心之境并是普贤境界。是故起心
还称彼境。方可得见普贤故也。二见十瑞
应中先明得见所因有自他二力也。十瑞
相者谓见普贤依报也。于中摄为五对
中。先明土净。后住处众生净并可知。三见
十光相者谓见普贤正报相。又前但直见。此
中重见。又前粗相见。此中微细见。又前但见
卷二十 第 491a 页
其体。此中见业用。于此十中初二但放光
明。次四放光粗供具。后四人物利益可知。
四结前所见必见普贤。

三尔时善财下
明正證法界。于中有八。一见身得益。二
摩顶得益。三因深果厚。四举益劝观。五观
见奇特益。六校量所得。七结齐佛果。八偈
颂因果。

初中二。先明所见法身。后明见已
得益。前中有四。一总见普贤。二别观毛孔。
三重观支节。四结遍十方。初中依前十心
所念称境而见。初依前第一心见在道场
如来前者表普贤齐佛果故。因果位同故。
二心如虚空者依第二心见。三无染著者依
第三心见。四除障净刹者依第四心见。五
以无碍法者同前心。六充满十方亦同。七
住一切智者是第七得萨婆若境心。八入
诸法界者是深入法海心。九教化众生者是
教化成就众生广心。十于一切劫下明前
末后具因果心。亦摄前庄严道场心。二明
见毛孔业用者前亦初总见净土。后见尘
中业用今亦先总见正报。后见毛孔作用。
于中二。十种分五。初一光救法界众生。次
五出法界供具供养诸佛。次四出法界身
云利益众生。次三出法界土调伏众生。后
六出法界菩萨诸佛云。三重观支节等中。
初见一三千界。次十方下通现十方世界风
轮等。皆悉现显。四如此娑婆下结通十方中
有四重普遍。初举舍那结贤首。二举贤首
结东方三举东方结十方。四举十方结
微尘。是故当知。前即身中苞容法界。广无
卷二十 第 491b 页
边故显其普义。今即明此含法界身潜入
微尘调柔无碍。明其贤义。是即内外周遍限
量斯尽故名也。二尔时下明善财得益中。初
总举因见所得。以究竟位中智故云不可
坏也。下别显十智中。初四身遍见闻。后六
智内充实。初五是佛智。后一是普贤智并可
知。

第二摩顶得定中二。初明此处一世界
中摩益。先摩顶。次得定中三。初举定。二
摄眷属。三明定用成益。有八句所益可知。
二如此下结通十方世界佛所摩益同之。
以善财等普贤故周遍十方也。

第三尔
时普贤下明因深果厚中三。先问答审见。
二明因深远。三明结因成果。就因中初
明所修之行有四句。初总明多劫修。二
明修起大心。三在家修施行。四出家修道
行。二善男子下结十句行。明说不可尽可
知。三善男子我得下结因成果。于中先结
因有成果之功故云力。有十句可知。二
得是力下所成果德。于中初由了因得法
身果。后由生因得色身果。

第四汝且观
我下明举益劝观。于中二。初总明难闻
见。二别成不退益。于中五句。一闻名益。二
见等益有七种相可知。三思念益。先约时
后约生。四以如是下总结益用。五明转生
益二句。一闻修因生净土。二见闻身生法
身。

第五汝复观我下明观见奇特。于中
二。初身分之内见三种世间。并各无边。二又
见下明见从身所出佛果业用。

第六尔
时善财径由下明校量所得。于中二。初正
卷二十 第 491c 页
校量显多。二何以故下释显多义。于中六
句。一所入多。二所得多。三所知多。四所度
多。五所修多。六不此没等明平等普遍同
普贤境。

第七尔时善财能自下明位满齐
佛。于中有十六句。初一句总显因圆。二不
久下总明等果。三一身充满明得普贤身。
下有十三种等于诸佛。此是因位圆满更
无所修。是故但云与诸佛等。不辨更求
知识修因。普贤位竟。

第八偈颂中有九十
九偈半。问既云重颂未知颂何处文。答有
人释。此是颂前善财当得十三种所等佛境。
即科此文亦为十三段次第配释。此释不
便。前善财所得是结集者说。非是普贤说。
何因乃为重颂。又有释云此颂前普贤说自
往因所事诸佛等。此亦难用。以偈文中总
无此意。今释前长行中唯明因行。未说果
用。今明重颂说果非因。文绮互显故也。又
释今颂举果显因。是显发释故也。何故唯
显佛德者为善财因行穷满不为可说
因门。是故说佛果业用。又为普贤对佛前
坐承力摄化其用究竟。推功在佛。偈中分
六。初有五偈。诫听许说。略叹佛德。二时
诸菩萨下三偈明众领劝叹说听受。三诸佛
微妙下二十偈半通叹十方报佛胜德。于中
五。初三明大智无著照机德。次四叹形言
随感隐显德。次七叹主伴严土自在德。次五
半叹遍转法轮微细德。后一总结十方诸佛
德。四或见释迦下别叹释迦化身功德。于中
四。初二十半叹佛意业作用。二安住下十九
卷二十 第 492a 页
叹佛语业作用。三具足智功德下十五叹佛
身业作用。四譬如工幻师下八偈半喻显无
碍。就初意业作用中有五。初五明六度行
智用。次三天身八相用。次二常在恒灭用。次
四巧化随机用。次六半用身光寿刹用。第二
语业中四。初五明转三乘法轮。并业用无生
等是大乘法也。次五明六度觉品对治法。则
释前三乘唯一圆音也。次五明五乘总别乃
至多乘。次四明平等语业而应一切。第三具
足下十五偈明身业作用中五。初三示凡身。
次二现声闻身。次三现外道身。次三现示
大力身。后四现诸天身及结。第四譬如下八
偈半喻显三业中。初五偈明喻身业。一幻
师喻二月现四德喻。一体圆净。二示增减。
三应净心。四映二乘。三海现二能喻。一出
宝。二现影。次一喻前意业。谓智日灭闇
喻。后二半喻语业。谓法雨无从喻。化身竟。
第五如来净法身下六偈叹法身德。于中四。
初二明法身相。先法说后喻况。前中摄论法
身具五种故。此中同彼。谓初句是白净法
身为相。以是果圆满转故。二次二句是不
思议相。谓于世间无物比故。三非有无者
是无二为相。以非有为无为故。四次一句
是无依为相。谓无所依故。五次一句是常。
住为相。以无来去常住故。次二句举梦见
及空画为喻。二有一偈明法身离相。亦
先法说三句。一约用。二约德。三约体下一
句喻显如空也。三有二偈明法身用无积
聚。初一举二喻。谓摩尼出宝喻。二光明无
卷二十 第 492b 页
体喻。谓诸天菩萨等皆名众生。悉有光明
故云众生诸光明也。辨此等光各无停积
处。同摩尼所出宝。亦无本相似。下一偈合
法可知。四大仙下一偈圆法身。即相常寂。
于中大仙现者明佛出现。于世虚空下举七
喻以显。一空。二如。三自性。四实际。五涅槃。
六离欲。七寂灭。谓佛现世则同此七义。是
故即寂以显法身也。第六末后二颂即结
说劝持。先举四喻可知。以显佛德深广。
一心虑无限喻。二微尘难量喻。三海滴难知
喻。四虚空无际喻。此下一举益劝信。谓信
此普贤自在法者。究竟要当终齐佛果如
善财与诸佛等等也。上来于下本十万偈
花严内释前分三万六千偈竟。
花严经探玄记卷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