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13b 页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2b 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
方轨卷第二(之上)

终南山至相寺沙门智俨述

*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四门同前。

一释名者。佛者化主。升者上进。
须弥者妙高山。顶者居胜尊上也。问何故
此下四会在天说者。答德行位成。除障净胜
故在天说耳。此答前十住位问也。

二来意。
何故来者信故解也。此初辨会来意。又何故
会来。既报体成已。次须起化赴机故来也。
因此略料简教兴所表。今诸会但不舍离
本处。即表起行成报体坚固不移也。而往
诸会即表起用随机。此释约修行体。若望
生解起信门即显行位增微耳。又解文中
约佛起用赴机以解者即善知识力也。若
约分位等解者即约自修行解也。可思准
之。又此会已下四会并位相增。与前信行
少别。于三乘一乘法义亦须交络。思准之。
馀会并同此意。品来者前说信法已。次辨
赴后说所依处耳。

三宗者。约会分别有二。
一约人。二约法。人有化主及助化。各有体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2c 页
德用。但局此会。二约法者。谓十解法。后当
辨耳。约品宗者。若依利他时现处及供
养。即显法缘。若约自利时此即机感相应。
机缘体用成也。

四辨文。此会有六品分三。
初二品明方便发起。次二品明正位相。次二
品明后成满足行相。初二品分二。初起用随
物。二帝释遥见下辨机感相应。前文有二。
初辨依正二融。即显前体净。二复显后用
净。自在无碍成事之本也。诸会有文。并同
此释耳。但进胜异也。问此文何故不在初
会后。乃在后会前。答若初会后。即但显说
法利益义明。与后化用体义不显。故在后
会前辨耳。馀会同此。何故不在第一会后。
料简为前会兼馀义意在彼释。后第六七
八会亦显别有馀义意耳。体中身口意三
也。二尔时世尊下彰用应物。即用净也。馀
相可知。第二相应文有五序。一住处序以
动静无碍无处不至。为此说法德也。二请
佛序。三集众序。四放光序。五赞叹序。若通
下住品即八序。谓入定加劝及起定也。又约
品分文亦好也。初住处序及请序有六。一
见佛来用从实起。即发心缘。二即于妙胜
殿下明天主严供养故请佛。具显从解成
法供养行。即成根也。三世尊即受赴感施
化。释音寂然表息乱应真也。五说偈下表
从定发慧。六佛升坐下正明化用事成相。
严具文分二。初严具即成根也。二请即成
欲也。初严中有三。初总。次严坐具。三结。二
尔时帝释下明其请佛。即表欲也。偈文有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3a 页
三。一忆本行。二偈赞。三结通十方。六化成
中有三。初处坐。二辨用相。三等通馀方也。

* 菩萨云集品第十

四门同上。

一释名。菩萨者是人。云者润益
故。又龂腭貌也。集者聚集。妙胜等者别处也。

二来意者。何故来。辨处已次明集众。

三集众
叹德顺法为宗。

四辨文者。此文有三序。一
集众。二放光。三叹佛。今此下三会集众何故
不在初品。复何故一一方各有十。又放光
下何以不渐集众。答前会位相未成。但显
行圆故在初品说。今此行位具成。同彰行
位利润益故共在此品也。所以一一方具
十者欲显解相分明圆融数等一方即一切
方也。所以此放光下不渐集众者。欲显行
位圆成无有增减之相故也。于中别有增
减。义用上准成即得也。上下应可准思之。
上第一会释集众光者亦是准义。初为后
则耳。初集众序内有二。初指方辨数。此中
一一方者。或通上会。或不通上。信行又不
成位相。为此不通。下三会位显。故通义也。
二其世下列名耳名有三。初明十方佛土菩
萨。三种世间即为二也。二此诸佛神力下明
集诸菩萨有三。净行云集依方坐可知。三
如此世界下结类十方成法界会。佛同名
月者依月起光故。清凉故。解法准之。菩萨
同名慧者解之始故。足指放光者表立解位
不退故有二可知。三赞叹序文有十菩萨。
相生次第叹。解相明白耳可知。一法慧偈有
二。初长行生起。二正偈颂下并准之。此文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3b 页
有二。初七牒众明是佛力所成。即结前品
中六段义。次三明胜行者得见佛馀莫知
者。即通赞前难思。下诸人偈并约理成也。
二一切慧偈有六。初三明谓见之徒不见
真佛。次三显解无生法身常现。次一明取
著者失。次一明慧解者益。次一明解佛因
缘成即离痴惑。次一推功在本。三胜慧偈
有六。初三明妄取者失。次一明有解者德。
次一约法辨观益。次三推功在佛。次一能
净慧者见法身。次一推功在本。四功德慧
偈有五。初四明迷者失。次一示胜方便。次
三明得法性益。次一叹佛利生方便。次一
推功在本。五精进慧偈有三。初一彰失。次
一辨德。次八广辨观式获益相。八文内前四
无相生。后四真实性也。六善慧偈有四。初二
明有解能度自他。次五明无生故应真性。
次一半叹解胜能。次一半推功在本。七智
慧偈有三。初一明因教成正解。次六明迷
教理者失。次三重成解德。八真实慧偈有
五。初二挍量胜劣得失。次二辨所观境。次
一举益劝学。次一释知者名。次四示其观
仪。九无上慧偈有四。初一释人名。次六叹
自利。次二叹利他德。次一推功在本。十坚
固慧偈有四。初四叹佛是真归。次二举德
劝依。次二引自劝物令入。次二举胜人
显德无尽以劝依也。

* 十住品第十一

分别有五。

一释十住名。即辨来意。十者数。
住者不退位也。何故来正说故。

二明所治。是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3c 页
前百障应位断故。若三乘熟教所断外道我
执。

三所得光增定及顶善根。

四所成即十解成。即是三乘熟教说。即此品
宗。

五释文。自下第三品分为正宗。此中二品
即为二。初通道俗。二梵行品是出家别行法。
初品若义分文。此初有三序。光师云有八
序为三。初品二合名住处序。次品三合名
集众序。此品三合起说序。又依地品此下
三会各有六分。初名三昧分。二加分。三起
分。四本分。五说分。六利益分。分齐至文应
知。又此文有二。初明三昧序。次告众菩萨
言下正宗。三昧序加意上已辨。定名无量方
便定。方便是智。定成胜智知法故。所以法
慧菩萨入定及说者如下论应知。二加序
有三。初辨同加。此有三。一明现身及显
同名即为二也。二同赞亦有二可知。三释
得所以有四可知。二欲令汝广说下明加
所为有十一句。一总。九别。后一结成位也。
第二九句内。初五自分。次四胜进耳。三善男
子下辨加相。谓三业也。加相文有三。初善
男子下辨口加。二如来即与下明意加。三各
申下身业加。云何意加。与法同缘资故也。意
加文有二。初列十智。次何以故下释所以
也。问何故与智者为智解法故也。起有四
意。一定事讫。二得胜力。三说时至。四定无
言说故也。第二正说文有四。初叹种性深
胜。并列十名。即本分。二何者下广解住相。
三尔时佛神力故下明地动。显实證成。四以
偈重颂。初文有二。初总叹种性义。即性习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4a 页
二种性体也。二菩萨十住下列十解相。明佛
同说也。即性习二种性相也。此约剋性为
语。若就分位时即有六种性。一习种性当
十解位。二性种性当十行。三道种性当十回
向。四圣种性当十地。五等觉性当十地终
心。六妙觉性当佛地。复名六坚。亦名坚信。
亦名坚法。亦名坚修。亦名坚德。亦名坚顶。
亦名坚觉。亦名六忍。信忍法忍修忍正忍无
垢忍一切智忍。复名六慧。闻慧思慧修慧无
相慧照慧寂照慧。亦名六观。住观行观向观
地观无相观一切种智观。此约三乘寄位语
耳。此中十解十行中。六决定内但无大善决
定。十回向但有观相善大善及不怯弱馀三
并无。所以有大善及无馀三者。为回向是
方便事中显成故大善显也。馀三无者为义
隐故不说。观相等可知。十解行等何故无
大善。解行自行义显。故无也。馀者思之可
知。初体文有二。初总告。二别明六决定也。
第二解相文有三。初举数引證立宗。二别
列有二可知。三引證结也。十解名者。一发
心上期。二治地灭惑生自他利。三修行定
成前二耳。四生贵行成生佛家。五方便具
足自他行满。六正心住得缘起正解。七不退
理量止观双行。八童真无生妙解以立身。如
童无染。九法王子善施佛教故。十灌顶位
满受职相应故也。此即是下诸位行相也。第
二广辨文一一住皆四段。一问列名。二辨解
相有三。初总次释三结。三明仰修胜进助
行亦三。立释结。下并同此。亦可当位所习。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4b 页
四何以故下释学意。唯初及十有六句。一
牒寄问。二辨发心缘有六句。三辨行体此
有三句。一体发心有四缘四因四力。四缘
者。一见闻佛菩萨神通大事。二闻法。三末世
护法。四见苦众生故发心。四因者。一种性
因缘。二佛等为善友。三起大悲心。四不畏
众难。四力者。自力他力因力方便力。如地持
说也。二所起。三不退此有二义。若约一乘
通教。入十住位即四退等皆无。二若依三
乘。十地已来有念退。地前有行退位退。不
进退亦退。十信已前有实退。已后有示现
退也。此约位语。四明所得。五明学。六辨
前学意。又此下诸文并有三。一问。二答。三
辨成行胜能也。此文有三。初责。次辨意。三
明所成德也。诸位并同此。亦可通释耳。即
自开解者通因果其义有三。一不由他小
教等解。二不由他教境成。三不由他性
外别集也。后文所为各同异。思之可知耳。
二治地内。初十同二地十种集。后十同集果
中令诸众生舍倒住正见等。三修行内。前
十同三地护烦恼行。后十同护小乘。四生贵
内。初十相同四地十种法智。后十同修道品
等。五具足方便内。初十同五地大慈等观。后
十同大悲观深重苦。六正心内。初十同六
地十平等中第十句。后十同前九平等也。七
不退内。初十同七地十种乐无作对治。后十
同彼障对治亦同双行分。退有四种。一位。
二行。三念。四应得不得。此中无四退等。八
童真内。初十同八地胜行分何等身乃至供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4c 页
养佛等。后十同彼三世间自在。九法王子。初
十同九地智成就入行等。后十同彼口业法
师成就等文。十灌顶有五。初列名。二广释。
三显胜。四进学。五除伏疑。初十同十地三
昧分。次十同彼受位分。三十句同彼大尽
分即入住出也。上来依一乘生信为言。若
约三乘寄位别观时。如经初住中厚。集一
切善根成四弘誓。未度苦令度。未解集
令解。未安道令安。未得灭令得灭。第二
住中修习无量善行。谓四念观身受心法此
四皆空。第三住中善集佛道法。谓观十一切
入四大四色空处识处皆如实相故。第四住
中。一切佛前受法而行八胜处观。内实五阴
中。广相略相二胜处。外假众生法中。广相略
相二胜处。四大法广略。四胜处。如是观一切
法空无相故。第五住中修诸清白法。谓八大
人觉。少欲。知足。寂静。精进。正念。正定。正慧。
不诤论。顺一切法故。第六住中为诸佛所
护。八解脱观闻慧得。内假外假二相不可得
故。一解脱思慧。内五法外一切法不可得故。
二解脱修慧。六观具足。色界五阴空。三解脱
四空五阴及灭定观皆不可得故。五解脱如
相故。第七住中广正法。谓六和敬。三业。同
戒。同见。同行。入此法和必竟空故。住不退
位。第八住中信喜大法。所谓三处一切因故
无作。一切果故无相。因空果空。空复空故空
空。如是法如虚空故。第九住中住四等法。
谓化众生教四谛法。三界非乐为苦。无明
习因受生无穷。三空道品。无为寂灭。四谛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5a 页
无二。一合相故。即是众生缘法缘无缘也。第
十住中好求佛功德。谓六念佛法僧戒舍天
得一切佛功德念念入。不约三昧。常前修
故。此约三乘寄位观也。第三显实證成文有
二。初动地显实。二复云佛神力下菩萨證
成。前文有三。一动地。二雨华。三等馀十方
世界等。第二文有二。初菩萨證成。二结会
平等广周法界。前文有四句可知。二结会
中有二可知。第四重诵文有二百三偈有
二。初一百八十五颂十解相。二如是十住诸
菩萨下有十八。总颂十住结叹劝修。初正
颂文有十。初九十颂初住。次第二治地下
颂第二住。馀并可知。初文有三。初对三十
五事广成发心体。二菩萨如是发心已下辨
初住用。三是说菩萨下结也。治地内初四颂
解。后八颂所学行。修行前四颂解。后六所
学行。生贵前六解。后六行。方便具足前六解。
后三行。正心前八解。后二行。不退前四解。后
四行。童真前六解。后四行。法王子前四解。后
二行。灌顶前十德体。次二诵住位相。下四
颂后方便行。第二结叹文有二。初十四总
颂十住难知。次四结说无尽也。

* 梵行品第十二

四门同上。

一释名者。行中上净故名梵行
也。要论梵有二。谓报及方便。始修为净。成
就为梵。若据报者。欲天为净。色天为梵。
若约自利利他。自利为净。利他为梵。故涅
槃经云。三学为胜圣行。四无量为梵也。


明来意。何以来。其进道多方从相分二。谓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5b 页
一缁。一素。素从利他无方利物。故不住分
齐行。缁从自利故。不可轻坏出世容仪故。
唯成内观也。故地品辨出家人唯成三昧。
问前诸会何不亦说此品。答有二意。一此
中行劣。二以始通终故也。何不十信明此
品。答此正宗为彰以法成人。不以人成
法。何名人成法者。法无高下。随人器物。
显法精粗故。十信法解未明。不可以法
成人。十信解劣故但随信根定法。若语形
局即诸见更增不成正信也。问梵行发心
明法何故不通下三会。答理有。以此类彼
耳。

三辨宗者。无念理观当是自体果涅槃圆
寂行也。即为此品宗。又问此中始明十住
初发心因。何故乃言是果行也。答此明自
体真发心故。契于后际体包无外也。又是
自体发中果。无戏论行耳。故品下结云。初发
心时便成正觉。具足慧身不由他悟。

四释
文者此文有二。初问后答。所以正念天子
问者表定显理故。又正念不妄净报堪受
也。问文有四。初总问。次牒事。三自分成出
家行。四速成下胜进明他分。又佛境界。又问
上净行品何故在家出家合明。此即不尔者。
上为信根弱故。始约缘修相易处双明。此
中已去会法明出家相者。欲明自体缘起
性离非断故离也。此如维摩经说。

答文有三。一答前自分。二又复修习增上
十法下答前他分问。三菩萨如是观者下结
梵行成益耳。初文有三。初辨寻思。二正念
下辨正观。三是名下结。初文有二。初辨寻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5c 页
思。二又知过去下明如实。初复分三。初举
十法明所观。此有二。初总。次别。次应如是
下正明观。三当如是下结。何者梵行体。理实
自体发中正智是也。何故法慧菩萨说者。圆
通性德非顺法之慧不明也。十中前六是行
及行缘。四所信境故偏说也。馀相可知。如实
文有二。初辨观行。二此梵行法下反验。第
二菩萨正念无障碍者辨正观。文有三。初辨
无相。二如是观者下辨依他无生。三一切佛
下辨真实无性法。喻可知。第二胜进文有
三。一自利有四句。谓立问答结可知。二如
是观察下明利他有句。三如幻下喻说。前二
无体如幻。现实如梦。起用如电。缘聚如
响。成事如化也。第三结利自他文。亦可
答上速成问也有二。初牒次结益。益文有
二。初结前少行多能有二可知。二初发心
时下成疾所以有二可知。言即菩提者有
二。一约位即十解菩提。二约解觉正理也。
馀信行證等准以知之。又即普贤證得自体
圆明究竟因果。此解约一乘耳。

* 发心功德品第十三

此下辨此住胜进德。四门同上。

一释名。
发心牒行体。功德行所成功德也。就二义
得名。

二来意。所以来。前行已成。今辨叹德相故。

三功德分量为此品宗。

四辨文。此文有四。
初问。次答。三證成。四偈颂。所以帝问者在
天故。亦即功德自在也。又净解自在方堪受
德耳。所以法慧菩萨说者称法之慧方穷功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6a 页
德。二答文有二。初略。此中有三。初总。次别。
三许分齐。教量难知。义深难信。思惟难解。
应教难说。欲證难通。数极故难分别也。
次假使下广答。广文有二。初辨十二喻。次
发是心已下合喻。初文有四。初喻。次徵。三
答。四校量。馀文不定。十二喻中有五。初五
戒二十善等。此二取所益为况。第三身通即
所利生处。四知成坏知法时也。下根悕望
等七喻明所利根器厚薄。下一明诸行德广
入胜位也。第二合文长分为七。初总辨德
能。二何以故下责初非劣成等胜义。三答
所由。四何故下重责始同终。五此初发心下
以终摄始。六悉与三世诸如来等下广辨。七
彼初发心下结因胜缘由耳。又得證者行證
也。身證者位證也。又得證智相应。身證者身
相应也。此中并是普贤实德也。又问何故诸
世界等善顺菩萨心转者何也。答为菩萨
得诸因缘和合自在心是诸法因缘故随转
也。此可思准。又上文十欲等者。随有一善
欲即具上十德也。馀可准之。又所以身證
通三世者。为下文菩萨常不离三世佛前
故也。第三动地成證等文有五。初动地雨华
等。二诸佛同證有二可知。三利生获益有
三耳。四别佛同说證成前义。有二可知。五
辨成所由有十耳。问何故佛證。答为胜进
举果摄成。又恐不信。又表因与果同一性
故。馀事可知。第四重颂有二。初长行生起。
次偈颂。初文有八可知。偈文有二百四十
一半分四。初广叹发心现成功德。二十方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6b 页
世界中下重举前十二喻述德难思。三三世
人中尊下辨能成当果。四菩萨初发心下结。
此中不得细科。若细即失旨也。又住位已去
所有解行理事教义等法门并皆常行无间应
知。又从信位成已去普贤行。乃八相与佛
已来并无差别。此可思之。馀三乘行义等并
别不疑也。

* 明法品第十四

四门同上。

一辨名。言明法者有二。一约教。
阿含法照理现故名明。法即义也。二约行。
由行增胜后位相现故。即用前位法义解行
等为明。用后位教义等为法也。

二来意。
所以兴者。用前行德更修。与后地为方
便故也。

三即行教法义等为此品宗。

四辨
文者。所以精进问者。若不精进行不能
受此胜进法也。所以法慧菩萨答者称法
之慧能申此教故。文有三。初问。次答。三末
后少长行略结流通也。问文有二。初问。次重
颂。初文有三。初先牒前住位中行德为生
后次第。次彼菩萨云何修习下正问胜进中
先际行德。初牒文有六句可知。次问胜进
先际文有十一句分四。初六自利。次随其
下三利他行。次兴隆下一住持建立。次一成
事不虚。第三胜进中后际利他分法有二。初
总次别。别文有三。初明成熟德。此文有二。
初自利成熟行德。二具足佛刹下利他成熟
众生行法。初自利分有四句。一离障。二成
体。三成德。四成用也。二利他中有三。谓体
德用。体有十二事。准此可解耳。第二天王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6c 页
下明眷属行法有四可知。三得善根力下
辨自他德满成就不虚义有四句也。第二
重诵文有二。初生起。次偈颂。偈有二十二
偈。初四颂前牒前初发心菩萨前住位中所
进德文。次云何下七颂第二彼菩萨下正问
胜进中先际正行。次人雄下十一颂善哉下
后际果德利他文。就第二云何下先际自
分中。初有三偈颂上自利六句。次二颂利
他行中三句。次一颂建立文。次一颂果行
成就不虚。第二答中有二。先长行。后偈颂。
初文有三。初叹所问今时多益。有三可
知。二敕听许说。三佛子此菩萨下正答。答
文有二。初答胜进中先际自分正行。二菩萨
摩诃萨若得成就下答上胜进中后际果行。
初文有一百七十句。亦可百八十句耳有四。
初一百一十答上十一句中初六句自利行。
次四十答利他行三句。次十答住持建立。次
十答成事不虚。答自利文中。初一百答前
五行。后十答第六行。答前五文中。一一皆
二十句答之。二十内前十自行相应法。次十
胜进修行法。云具足净慧等者。牒前自利
行生起后利他。令势相连也。诸十文各有
四。初生起。次问。三答。四结。亦有不定者。
可准思之。利他前问有三。此答中有四十。
亦可五十句。此初二十答三中初句。次不舍
诸波罗蜜十句答前第二句。次佛子下十答
前第三句。前二十句亦可三十句也。初五知
器所宜。次十应诸病授药。次十五应器与
法。言能如是行者则兴隆三宝者有十答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7a 页
第十句内住持建立。此中有二。初总次别。此
别文中分四。前三别。第四总。前三文初依
教道。次依證道。后依不住道。六和敬者。身
口意业及见戒施同也。菩萨如是不断三宝
下有十句。答上自分行第十一句行成事不
虚有三。初十辨行成事不虚。次第答前五
句。二有十以德自严。即答前不虚句。三有
十以自严故能摄化不虚。亦同答一句。于
中法喻合三文。次若得成就下第二答后际
果德行中有三。初菩萨摩诃萨下答前灭
除痴闇果熟德行法。此文有二。初辨自成
熟行。二次第方便下明利生行耳。二于大
众中下辨眷属行。三成就如是胜妙法下辨
行成不虚。唯除如来者以下过上也。第三行
不虚文有三。初立。次责。三答。答中有十一
句。前六因。后果行。第二重颂有二。初长行
生起。二正颂偈。胜进中有二十偈有二。初
十三颂先际缘起。次七颂上答中胜分果德
自分行法。前中初六半颂自利行。次三半颂
利他。次一颂住持建立。下二颂成事不虚。
后七中初一半自利果及利他果。次三半颂
眷属行。下二颂行成不虚也。

* 第四会佛升夜摩天自在品第十五

四门同上。

一释名。佛者化主升者上进夜摩
者时天亦云戏乐。天者明故。自在者游空无
碍也。约行准之可知。即答上十行问。

二来
意者。所以来依解起行也有二意。一会来
意。二品来意。并如第三会说准之。

三宗者
有二。约人约法同上。准思之可知也。此品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7b 页
宗为明处及兴供养。

四辨文者。此文四品
分三。初二辨序。次一明行体。次一明胜进
方便也。此初序文一同前会。但增胜转上寄
法不同耳。尔时如来威神力故。十方一切诸
佛世界诸四天下一一阎浮提。乃至无不显
现等者。若约三乘教辨时。阎浮苦空秽恶。
厌苦情敏。忻上志猛。故在阎浮成道佛身
非出世。若约一乘三乘共教时。欲显阎浮
是实即空。是似成假为事缠绵圣恒悲悯。
佛以本愿力悲悯众生。应于世处成道佛
身。现佛故身即出世也。若约一乘时。此
阎浮处即一心法界境界。若佛若处俱显处
染无秽之最佛故。显在此方成道也。但诸
应化事义并皆准此别之。第二供养成机中
有四。初文有二。初明兴供养即根也。二合
掌下明请佛即欲也。初供养行中有二。初
严。次结。初有二十三事。初辨事严。次善根
下行严。三如来下佛德加严供养。显因同
果。馀可知也。问何故十解赞偈别列佛。此
即不者何也。答解相别知。行即通成故也。

* 菩萨说偈品第十六

四门同上。

初释名。自体妙因。行集文班。教
则显彰。故言菩萨说偈也。馀义可知。

来意
及宗并同上准也。又问若义次第相生。意同
但所显别者。何故名目不与上同。答此但
欲交络显义意故尔也。但增胜及托法为
异者可知。

四释文者。此内第一集众序中
世界同慧者。用前解慧即为行所轨故。佛
同眼者行心见法明白故。菩萨同名林者但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7c 页
以此行益物炽燃俱兴显备集之相故也。第
二段中足指放光与前会何别。答况足指
有行住二力。前彰住。此显行。故况别也。第
三说偈序内十人即各以自已得缘起真如。
法因叹佛。即归行相也。初功德林偈有二。
初长行生起。第二说偈下并准之。此文叹
法身自在功德有十一偈。初六牒前升天云
集自在之相。次五法身自在甚深。二慧林偈
文有二。初二辨佛具德难遇。次八释前具
德难遇。八中分三。初二明上具德门。二如
来无与等下四释上难遇。三不可思议劫下
二校量劝修。三胜林偈有四。初二喻说微
深。次一法合。次二辨深所以。次五叹其胜
用。四无畏林内有三。初二举体胜。次五举
用胜。次三劝学。初体用二文各有二。初举
法深。二叹胜。五惭愧林偈有五。初一总叹
佛法胜益。次一叹胜用相。次六反成胜用所
以。此中初一总。次五别。次一重顺成人德
用。五结人难见也。反成文内。初一愚智性
别喻。次一同成虚妄喻。三二性乖违喻。四
愚智缘隔喻。五用无相感喻也。六精进林有
三。一总叹人胜。次八广举法成人。次一明
人法深故难见。八中一法体无异喻。二法体
空无喻。三法体无实喻。四法体离相喻。五法
体成真喻。六一成多用喻。七起用依缘喻。
八体坚难坏喻。准初说之。七力成就林有
三。初四依他缘起观。次五分别无相。次一约
心叹用也。初文分二。初二法。次二观。八坚
固林有二。初七辨佛性相二身难议。次三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8a 页
叹胜。前有二。初二喻辨性身。次有五。喻
合并叹应化也。九如来林偈有二。初九法
喻双显。次一劝学。前文有二。初五喻展转
答五玄疑。一疑法是实。初行答之。二见生
异解疑法离因。三疑分别实法离心有之
四疑既是心作何为非有。五谓心作法有
知。此可思准。次四法合。造如来者谓无作
佛也。所以者乘前来意不得为有作佛故。
十智林有二。前八叹法身甚深。次二结叹劝
学。初文有二。初三叹体。次五叹用也。

* 功德华聚菩萨十行品第十七

分别有五。一释十行名及来意。
二所治一乘如前解。三乘终教者声闻畏苦
障。三所得通行定及忍善根。
四所成即十行位。即此品宗。
五释文。

一释名者。功德者行体。华聚者喻名
也。叹行胜妙能与果为依众行集故也。众
德聚集能严无上菩提果。是因故安菩萨
也。十行者数行之本相故。文云譬如数法十
增一至无量皆悉是本数。智慧故差别。从
五义得名耳。前众既集。次须彰说故次来
也。

四此品以所修行体及位为宗。

五辨文
者。此文有七分。初三昧分。二加分。三起分。
四本分。五说分。六利益分。七偈诵。善伏定者
行力也。加劝序者。明此行法其旨甚深分在
非已。自非诸佛加持道力说之莫由故次
明也。此内有二。初总辨加所为。二佛子当
承佛下明加相差别。初文有三。初明佛加
赞。二十方下明加所以。三欲令汝广下辨加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8b 页
所为。初文有三。同上会。所以中有四句可
知。所为中有十句。初一欲令等者总也。次
八句广。次一句结差别。二加相差别三业可
知。问何故意加与法。答法是正行之本也。
故与法也。又问前会何以不与法乃与智
者。答法从智生故亲能成行。智境即通。故
前会但与智也。此约地前。非證位故作此
解耳。二意加中有三可知。四告诸菩萨言
下即本分。文有二。初叹十行宗本广大即体
也。二列十名即相也。六决定同前解。但行
异耳。问何故前观相约性。今此约行业者。
答前解相非胜故约性。此行相即胜。故约
相也。此可思准。所以并无常果因者为显
在有流因位耳。第二就本分相中有五。初
问。次略答。三重问。四答。五结也。第四答中。
一释欢喜者施成自他喜。二饶益者持戒摄
益故。三无恚恨者忍息自他恨。四无尽者精
进获无穷德。五离痴乱者得定故也。六善现
者智现缘起法。七无著即方便度故。八尊重
即成愿。九善法者力智善说。十真实者得智
顺理善说。五说分中有十可知。佛子何等者
此初文有三。初牒问。次释。三结释。文有三。
初辨布施行相有二。初释次结。行相有十
七句可知。二菩萨修欢喜行时下明行熟广
摄令他喜也。此文有四。一修施仪。二离过。
三设方便。四明所为。此文三句。谓自因果及
为生。第三句有二可知。三离诸我相下明
离三轮成檀度也。此有二句。自利利他
也。二饶益相文有三。初问。次答。三结。第二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8c 页
文有三。初明性成。二戒体有八句。二菩萨
如是持戒时下对缘辨持相。此有四。初持
戒仪。二辨方便。三离过。此有五句。初句分
二可知。四明所成。此有二句可知。三何
以故是我业下举行离相成戒度也。此中
有二。初问次答。答文有三。初明观有五句。
二未度者下明意。三我当下明所起。无恚文
有三。初问。次答。三结。答文有二。初辨忍行
体有八句。二菩萨成就如是净慧忍下对缘
辨忍相。相文有三。一他不饶益忍。此能所
分二。能中口身分二也。二菩萨作是思惟下
安忍有三。谓立责答可知。三复更思惟下
辨法忍。此中初法。次是故下所为有三句。
三佛所行法下辨疑也。无尽相文有三。谓
问答结。答文有三。初辨精进体。即勤勇
进有十一句。二菩萨复作是念下加行进有
二。初明所离。二辨所趣。三菩萨成就如是
下辨难坏无足等也。此有二。初有二问答
辨难坏。二释分齐可知。离痴相文有三。初
问。次答。三结。答文有三。初辨入理安乐住
定。二是菩萨成就寂静引通定。三菩萨闻此
能坏下随利他定。此初内有三。初辨定体无
失。二菩萨成就如是等下辨定业用。此中有
四。初总辨。二何以故下释所以。三此菩萨
下别辨有二。初辨。次对因明也。四如是等
下以广显略也。三菩萨于三昧中下辨观行
成前自在耳。此中相性成治分三。馀文可
知也。善现文有三。初问。次答。三结。答文有
三。初辨加行般若。二无所依无所住下正證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9a 页
智。三分别一切世间法下后智般若。初文有
二。初明智体。二无所有下释成前义。正證
文有十八句有四。初七辨智与理相应。二
离业报下六辨正證离诸相。三无所依住下
二句辨所住分量。四入离虚妄下三句明观
成分入无性问也。后智文有三。初辨如量
智中如理即显所知法。二安住三世平等下
辨如量智中如量即对所化生。三是菩萨住
此行时下德用自在。馀文思之可知。七无
著文有三。初问。次答。三结。答文有三。初
辨自利方便。二初得受记下辨利他方便。三
菩萨如是观察下二自他利善巧满足有二。
初辨二行。二所以者何下辨所以可知也。
自分文有二。初自分位中修。二不舍菩萨心
下辨胜分位修。有二可知。自分位有三初
于净法中修无著行。有二可知。二见不净
刹下于染行中见不净修。三何以故下辨
前无著所以有三。初问答总辨。二广辨。三
对生明离过。二利他文分三。初辨大悲方
便观。观二不著身等下正明不著行。此中有
十句。三何以故下明不著所以。初大悲观有
三。初辨大悲深重。二尔时菩萨见彼生下
明增上。三尔时菩萨作如是念下明为首
耳。尊重文有三。初问。次答。三结。答文有六。
初辨所遵法。二此菩萨行时下辨所趣。此有
二。初趣。二益。益有三益。一成愿。二成生。
三显理理中有二。初法喻合即立宗。二有
二责可知。三菩萨如是下辨所成用有法
喻合三文。初法中初行行离非。二得法为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9b 页
人。三成功入法界。四而菩萨摩诃萨下明
行自在。五如是菩萨成就下辨用无二。此文
有四义。第四义答中法喻合三。文可知。六
此菩萨下明行成就有二。初自利。二利他。
他文有二。初教。二申己意以去疑。有二。
初申意。二有二责可知也。九善法文有四。
初问。次答。三结。四利益。答文有三。初
举善法以为佛种。二清净陀罗尼下释成
行体。三菩萨摩诃萨安住善法行下约修辨
成。第二释成行体文有二。初辨行体有二
可知。二尔时菩萨下明行作用。作用有二
可知。三约修辨成文有二。初总。次别。别文
有三。初总。次佛子下别有二可知。三成就
如是十种身下结成行用。十真实文有二。初
问次答。答文有七。一言行相应故真实。二此
菩萨下行相应此即释名。三菩萨成就众生
下辨行体。此有二。初立。次是故下结胜。前
文有二。各有立责答。四不舍下辨行用。谓
身口意即为三也。五菩萨摩诃萨住大悲下
辨即位以因成果。六是名下结。七此菩
萨安住下成利益也。上来约一乘信行相。
若约三乘寄位别观时如经。初行之中为
自得一切种智故起四精进。勤修二善。勤
断二恶。为求佛果故。第二行中为得自身
有大力故为四如意足。念守境。精进驰求。
定舍摄。慧照境。得法无生自在故。第三行
中愿无畏具足故。谓五根信进念定慧皆无
相故。第四行中求具足三宝故。谓五分法
身戒除形非。定无心乱。慧悟相虚。解脱无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39c 页
累。知见一切众生无缚知见解脱故。诸法
虚空无二故。第五行中为化一切众生故。
谓八正道从师生慧名正知见。得法生思
名正思惟。出家受道得三道分名正语正
业正命。入法性空名正定正觉。于无生无
二观一合相故。第六行中大悲故起七观。
择法念法精进法观法喜法定法慧法入一
相故。第七行中为得四无碍故。谓五善根
正观煖观顶观忍观三界空第一观能生十
地无相大明慧。圣人胎未变第一空平等
故。第八行中一切佛国中行行故。谓四化
法。法辨义辨语辨乐说辨。此四名慧。性
照一切法无生。第一义谛中行故。第九行中
于一念中照一切法。谓三世十二因缘皆假
合会以成性。实不可得故。第十行中为自在
转大法轮故。谓菩萨三宝。智觉中道一切
法无生佛宝。则用为法宝。常行六道与物
相应名僧宝。转一切众生流入佛海故。此
约三乘寄位语也。六尔时佛神力故者證成
所说。此文有四。初动地雨华等。二如是四天
下结会平等。三尔时各过下明十方菩萨證
成。以此十方菩萨證成文即知。诸会后但此
处同名佛菩萨并为證义故来。会初十方同
名集者。但是影响标位分齐未是證法。馀
可准之。四结通十方。七重诵文有二。初长
行辨说偈意。问此中佛种性菩萨种性何别。
答因位菩萨由佛而成即是佛性。由菩萨自
成即菩萨性也。此等可思准耳。二说偈有一
百一十二偈。此中有三。初七字偈总叹。二别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0a 页
叹。三后有四行总结大情。思之。又此众德
上十行一一位中皆具有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二
(之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
方轨卷第二(之下)

终南山至相寺沙门智俨述

* 菩萨十无尽藏品第十八

四门同上。

菩萨者人。十者本数。无尽分齐
也。藏者蕴积也。良以体非数分。行无穷竭。
而生灭所不易故云无尽。一摄一切统含
无外。故曰藏也。馀可准知。

二来意者。所以来。正位自分已成。次明进
胜入后位故来也。所以前问在回向后今
答在前者欲显行通故也。亦可回向属助
方便。藏从行本故在初前耳。

三品以能所甚深功德蕴积诸义为宗。

四辨文者。此文有三。初举数引證。略叹列
名。二何等为菩萨下辨相。三此藏有十下结
叹也。初文有二可知。十名者一信即十地第
一。及摄论中书持。二戒即地中慈悲。及论中
第六教他得。三惭。四愧即地中行。及论中第
九独处空闲等。五闻即地中知诸经论。及论
中第四恭敬听受。六施即地名舍。及论中名
施他。七慧即地第十如法修。即论中第十修
相入意。八正念即地中不疲惓。及论中自读。
九持即地中坚固力。即论中第七如所说一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0b 页
心习也。十辩即地中六善解世法即四辨也。
即论第八为他如理广释。地论及摄论皆有
供养。此中何故无者。此中分惭愧为二故
也。亦可此藏与彼一向义别也。

二广辨文有二。一释相。二是为下结叹行
用能成大果。初信藏文有四。初列名。二辨
相。三结。四重叹行用。二辨相有三。初自性
住佛性。二佛如是知下约至得果性。三此菩
萨成就如是下约引出性。初自性文有三。初
入理。次辨信坚固。三何以故下决疑也。第
二至得果文初辨信境。次菩萨成就下明信
解成相。第三引出文有三。初牒前。次不退
下即明信境界分齐。次护持下辨信行成。戒
藏有三。初列名。次别释。三是为下结。已下
诸文三段准此可知。二别释文有三。初牒
十名。次何等下辨相。三此菩萨持如是等下
大悲利物用。就不诤戒中不非先制。不更
造立者随顺实际体非集起。心常随顺向
涅槃者一切诸事即涅槃相不复更灭也。惭
文有三同前。第二辨相内有四。初知已过。
二一切下识生有罪。三自惟下上圣知见。四
是故下离过显惭心。愧文有三同前。第二
辨相内有四。初知已过。二复作下知生有
罪。三上圣见知。四我当下离过显愧耳。多闻
第二辨相内。初列所闻十种事。二辨十相。
三菩萨作如是念下利他。十二因缘是无为
者。婆沙一师云。有为不自立因无为故也。
此中文有六无为。又解一空约事相辨。二
涅槃约位论。三数灭约性散。四非数灭就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0c 页
事散。五缘生约理从事。六法界理不对事
耳。对情即有为所以。及馀意思之可解也。
此等义并是自体缘起。参而不杂。不可以
事相论也。是以大乘教相。若论方便解入
时。一切教相要况诠中取也。若论正解时。
要是秘密教诠。方得显大乘义相也。甚须
得意。勿惑其声。无记有六十也。施第二辨
相。夫言施者以舍济资益为义。故文言乃
至自受资用无非是施。若就事相中明时。
如文所列。若据诠表以明。但使解远穷宗。
莫问玄想之以正智。一开情已乃至三业
起动进参随缘所作。无不随顺如实与无
尽藏相应。故能建立无上菩提根本种子。文
有二。初列名。后广辨。前施法中有三种施
法准可知。馀文相显可知。慧第二辨相内
有五。初七句所知境。前四各有二义。一色
苦是报色。二色集是业色。三色灭是分别性
色。四色道是道共善色。第二色苦者色无常。
二色集生后。三色灭即如。四色道谓成道具
也。馀准之。声闻菩萨等者初知人。次知所
轨法。三知道因。杂烦恼习故得集名。四知
灭果也。体相如下说。次云何知下辨加行
观诸法。即自利有问答二文。答中有六句
可知。三广为说下利他有五句。初总。二问
答明义分齐。三问答显说仪。四责。五答所
由有四句耳。四菩萨成就下辨利自他行
成相。有二可知。五此智慧藏有十种下辨
慧摄无尽。有四可知。念藏第二辨相文有
三。初辨所念净法。云念佛者随顺实觉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1a 页
也。云授记者实觉妙轨显此心怀也。云念
持修多罗者。圆觉等满相彰于外。妙轨备时
以为世则故也。次菩萨作如是念下辨十念
体。三此菩萨住是下明念坚强也。言妙者
妙过馀人。净念者所记分明。不浊者不杂
闇障。遍净念者于法悉明。离尘念者于所念
事不生贪染。离种种尘念者不生馀结。离
垢念者不计我能。光曜念者广照无极。言
乐念乐修不息。无障碍者发意即知。不得
思量等也。持文有四。初问。二辨相。三结。四
叹德耳。辨相文有三。初辨持人。次佛明所
闻缘处。三闻持一品下辨所闻法。辩释相
有四。初牒。次辨。三结。四叹德。第二广辨文
有五。初明后智辨体。二广为下明辩功能。
三何故下释成。四成就此藏故下广明辨德
所成之事。五此菩萨成就百万下成辩无尽
之用事也。此文有二。初释。次问答去疑。云
佛子是为下第二结德用能成大果无尽。
次此藏有十种下第三结叹辩藏深奥生德
无尽。有四可知也。

* 第五会佛升兜率天宫一切宝殿品第十


此即答上回向门。四门同上。

一释名者。知
足天约行准之。又前第三会但说其殿。第
四会但论庄严。第五会云一切宝庄严。第六
会摩尼宝等者欲显慈悲德相随物转增故
也。

二来意者。所以来者。若不回向进行莫
由故也。一会来意。二品来意。同前准之可
知。

第三会宗者分别有二。约人法。同有体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1b 页
相用。准上可知。又因此会宗体更举上下
诸会别。宗有二义。一举普贤性起实德随
差别缘以起信心故说。即初会明世界海。
第二会十信。第三会十解。第四会十行。第五
会方便回向。第六会明修成本有无漏因果
二行法等。第七会依法成因果行德。第八会
依人成位差别德也。此并是一乘三乘共学
法。第二摄差别缘以从本实。即初会观圆
明五海十智以起说。第二会位信位成就本
实因果分量德。第三会解位显證性德普贤
因果第四会行位显證本性普贤因果。第五
会方便回向位显證法界如相普贤因果。第
六会證位显證性普贤因果。第七会依法以
显通教普贤因果行德分齐。第八会依人显
證普贤因果缘起理事德。位分量差别义
也。

四释文者。此文三品分二。初二前方便
序。后一正宗。此初品有二。初体用。二融体。
融内有三。谓身口意又因果相应为后方便
也。上皆同此耳。第二时彼天王下赴缘摄
化。此文有六。一时彼天王下从体起用为
摄化缘。二即于下辨王修供养具即成就
根。三尔时世尊。以佛庄严下明佛受请升
座明机感相。四尔时佛神力为天王故下
明胜力加被息乱住静。五尔时天王下明
从静定发智偈叹也。六尔时世尊升一切宝
殿下辨佛法身平等摄益成事不虚。第二
文有二。初成根。二尔时天王为如来敷坐竟
下天王出迎世尊辨敬仪也。即根熟成欲。
初严供具。文有三。初总严立宗。二所谓下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1c 页
别广辨修入方仪。三如是四天下结叹同等
显机应法。初文有二。初总明严座。二过去
修习下辨因缘。因缘有十三。初一总。馀别。
次第除疑可知也。就第二所谓下广说在
殿修供养行成方仪中。大文有三。初辨器
世间庄严自在行。二百万亿诸天神王下明
众生世间庄严自在行。此能供养人。第三百
万亿诸大菩萨下智正觉庄严自在行。此分
證理故。有异解云。此中有五十八众可知。
初器文有二。初外尘庄严具。二百万亿神力
自在下明内法庄严。智正觉中初十三辨人。
次二十句行德。诸大菩萨者入道场会人。华
手等信解位也。第二迎佛文有三。初出迎
辨敬仪有二。谓初结前。二生后也。二设供
养。三正申请。二设供文分三。初明自分行
供养有二。初外。二内可知。二佛神力故下
明胜进分行供养。三尔时一切诸天众下辨
二行入佛界也。二胜分德中有三。初总。二
别庄严虚空。三出华供养如来也。三尔时
一切诸天众下明入佛界中有三。初辨利
他。二时诸天见如来身一一毛孔下自利德。
三尔时如来下辨自他平等圆极自在。就前
段中初知利他德。二如是正念下十句结观
解益。初知中有二。初人雄等报身德。二顺众
生根为现佛身下化身德。报身中初身业德。
次住一切智下辨口业德。三佛智慧月下明
意业。二化佛中。初身业。二常以法施下明口
业。三皆由从心起下辨意业。此等上远佛境。
即是回向因人用事。可准之。二自利德中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2a 页
有六句。初辨放光相。二自然下辨光说偈。
三显现阿僧祇下明庄严相。四显现不可思
下出化身说法。五又佛身中下出宝光明
显其因行。六又睹自在神力下明说法教化。
三自他平等圆极文有四。初牒前慈悲德。二
欲令无量下随机摄益。三成就如来下入佛
界德成。四如来显现下结叹难尽。第三赴缘
摄化文有三。初正赴。二等馀方。三辨益可
知。第五智文有三。初长行忆念。即是智体。
二说偈明智相。何意叹一佛德者。为彰回
向多方便归一慈悲善巧也。三等通馀方。
第六摄化成事文有四。初辨赴机。二正摄
化。三成益文有二。初二句顺理。次顺事。所
以但辨具德不广殿如来处者为显方便
别庄严也。四等通十方也。

* 兜率天宫菩萨云集赞佛品第二十

四门同上。

一释名者有四义。一处。二人。三
身仪。四口业。或六句可知。

二来意同前。但
所为别耳。

三宗亦同前准之。但回入此品
叹方便佛行为异耳。

四释文者。此品三序。
初文集众序内。先举佛神力显分齐。次辨
所集众。后如此下结所集众。第二内三世间
可知。众生世间中有五句。初列名。次依本
修行。三俱来。四依方而坐。五叹德。叹德有
三。初明自利行。二一切众生观无厌足下
利他行。三此诸菩萨下辨自他德用自在。第
二放光序中有三。初辨光出处。二明所照
处。三彼诸菩萨下光所摄益即叹德也。两膝
放胜光者法身行中入佛境界增长胜妙相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2b 页
也。膝者表进方便相也。叹德中有三。初
总。次别。三结。别中有三。初自利。二教化成
就下一句利他。三胜进可知耳。赞佛序中。金
刚者因行坚也。幢者行成高出也。亦有摄伏
义耳。又十菩萨中。初名金刚幢者明自体
真实能消殄相累。超世之道标别胜负故
名金刚幢也。馀相可知。此中诸偈并约回
向方便显其佛德。即以此教为诠善巧相
也。馀准思之。诸偈文若有二。初长行生起。
第二正说偈。初偈有三。初五自利德。次三
利他。次二劝修也。坚固偈有三。初三叹
佛自利坚固。次四叹利他坚固。次三劝修
也。勇猛偈有三。初二辨法界海深。次五辨
利用广大。次三结体用圆极也。夜光偈有
二。初四叹法身自在。次六叹化用自在。智
偈有二。初一叹即位德。次九辨所见胜。所
见文有二。初一总。次八别。别文有三。初二
叹佛德。次四明佛离数相。次二辨离世相
耳。宝偈有三。初一化身。次二法身。次七报
身。又问何故科此经文。多依三乘者何也。
答所为人三乘者多。故尔也。一乘义文准之
可知。精进偈有二。初六通三身自在。次四
约四喻辨成。离垢偈有三。初七叹智身。次
二叹法身。次一总释。真实偈有五。初二叹
化身自在。次二法性身自在。次四重成前化。
次一辨趣方仪。次一结成身离相。法偈有
四。初二辨明策修者意。次三总举损益释
成。次四广辨损益相以叹德。次一显德相
也。又亦可此十菩萨德叹不须别科。一一句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2c 页
义即一方便法也。此约一乘意取文也。

* 金刚幢菩萨回向品第二十一

分别五门。一释十回向名及来意。二辨所
治。一乘如前准三乘除独觉舍大悲障。三所
得无间定及世间第一善根。四所成十回向
行位即宗体也。五释文。

一释名者。回向者
回前行向菩提。亦可通众生及法性。金刚
等是人。回向等是法。就二义得名也。来意
同前耳。但法体异前耳。今此论所治及成
得等并约三乘说之。若约一乘别教辨者。
即或治或不治等可准思摄。

四宗者总相可
知。广在下文。

五释文者。此文有七分。初入
定三昧分。二加分。三出定分。四本分。五说
分。六利益分。七偈诵。

初云入定者显法体非思境也。明智定者
显行无惑照明故也。亦可方便净智依止
能成净智。加序有三。初总明赞加因缘相。
此文有三。初总诸佛现身及同名證法有二
可知。二时彼下正赞述。三善男子下得入
现定。所以加入定有五因缘。一诸佛力
加。二卢舍耶本愿力。三卢舍那今神力。四金
刚幢自智净力。五馀菩萨善根力也。二欲令
下辨加所为中有二十二句。初十二自分
德。次十胜进。今此二十二句内所有诸文。及
上下意加内所有文相。不可一一具解。但
准下地品初加分内论主所判。约分此文意
即可知。仍此中文相或通果及因。或初总后
别。或自他利异。或同异成坏。如是一切及上
会诸文。并准地论初六相取之无不明了。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3a 页
馀相可知。三善男子汝当下辨三业加相差
别。就中初口内有十句可知。意加亦十句。
初一总。次别。问何故此意加与杂法者。为
方便事不定心境及理事非一法故也。准之
可知。本分正说文有二。初总辨体。二列名
辨相。初文有二。初总叹。二辨方便体。即六
决定于中但有观相大善及不怯弱。所由上
已辨也。二相文有五。一问。二举数及引證。
三重问。四列名。五结及證成。不思议大愿者
是地上愿因。亦即十回向愿也。四列十名者。
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化事离二
我也。回向有三。一回向众生与物同成故。
二回向菩提舍诸世有故。三回向实际用归
极体故。此三相成。所以知有此三。下弥勒
令善财见菩萨修三种回向也。般若经中
亦说此也。下并通此意。二不坏者自行坚固
也。三等一切佛者自他等入佛境。亦可量等。
四至一切处者分得佛力故。五无尽功德藏
者修用出生不穷尽故。六随顺平等善根者
亦名坚固德用无尽获得。三坚固随顺涅槃
也。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者得大涅槃而不
舍世间故。八如相者行依如修故。九无著
解脱者。理等离缚脱无脱相故。十法界无
量者称性用也。此十相成共有二。一以十
门摄诸行回向。约此门即是行。二以行依
十门明回向也。回向有三。所谓实际菩提
及众生回向。实际有二种。一现修诸行即是
真如。二为显真如故修诸行也。众生亦二
种。一为度生故修菩萨行。即是众生道具。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3b 页
二菩萨所成即众生所与。菩提亦二。一所修
诸行为成大果。二菩萨众生诸行即是菩提
芽果。一一回向并有此门。具述总意。准以
思之。第一中有四。初问列名。二辨相。三
是为下结。四以偈重颂。二辨相内有四。初
明行体。二摩诃萨复作是念发菩提心宝下
回向众生及菩提。三菩萨复作是念如日天
子等下回向实际。四以如是等善根回向下
结叹胜妙德用自在。初辨体内有三。初以
六度四摄等为济众生法。二修善根下明
救护众生。三此菩萨为怨亲故下明托依起
行。此中有二意。一为离众生相故得成三
回向。二由离众生故是三回也。此可思之。
二正救众生文有二。初令生不堕地狱等。
二复作是念下得法身乐。于中因果分二
也。三托依起行文有二。初以善回向众
生不拣怨亲有三。初立。次问答释疑。三常
以爱眼下对缘成行。展转有四辨疑。第四疑
文有三。初立次责三答可知。二菩萨不为一
众生下显意广大。有二可知。第二回向众
生及菩提有五。一行等诸佛及起心究竟
即为二也。此二子段中复各为二可知。二
菩萨以诸善根回向时下令生得清净趣。三
复作是念以此善根下为生得见佛获益。
七财净满足者谓信戒闻施智慧惭愧。四此
菩萨复作是念下代受一切苦。此文有四。初
对物生心。次何故下除疑。三以大下明善
巧有二可知。四复作是念我悉当为下正明
为生受苦。此中有三。初代受苦。二除疑此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3c 页
文有三。第二文中有四。第三文有三可知。
三是故不以下结可知。三复作是念我当以
下辨所成也。有二可知。五菩萨以是无量
下令生得具助道因缘有三。初起意。二喻
况。三合可知也。第三回向实际文有二。初
简择前二回向。二令一切不著等下正回向
实际。此文有三。初辨分别无相。二不起虚
妄因缘下依他不生。三观察一切众生平等下
真实无性。彼不生诸法不灭诸法以如是等
善根回向者。即第四总结文有三。初总。次修
行下别。后菩萨下结叹。别中初修行对治法
等结初行体。次观一切结回众生及菩提。后
于彼善根不作二相下结实际。馀相可知。重
颂有二。初长行辨意。次偈颂有五十六偈
有三。初十二总结。次别。此别有三。初十一
结行体。次十三结回众生及菩提文。次十五
结实际。第三后六总结之。可准取解。二不
坏者有五。此中初问。次答。三结。四叹德。五
偈颂。答文中有五。一辨行体。二欲令一切
众下回向众生。三诸佛成就无量德下回向
菩提。四菩萨如是舍离痴下回向实际。五如
是菩萨成善根下结叹德用。体文有五。一对
缘成信有二。初立宗。二何故下除疑二如
是安住下依信成行因。三菩萨如是等善下
辨行所成果。四菩萨如是精勤下结兴行益。
五菩萨善根回向已下辨依行成愿事。此
有二意。一为不坏故得成三回。二为不
坏故是三回也。此可思准。二回众生等文可
知。实际文有三。初简前二回向。二观察平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4a 页
等下正回实际。三常为诸佛下功感圣念。四
结叹内有五。初结行体。次摩诃萨如是下结
众生。次究竟清净下结回菩提。次得平等下
结实际文。次菩萨行如是下通结胜妙。偈文
有二。初长行。次偈颂有五十有五。初二十
一颂行体。次二颂众生。次二颂菩提。次十
颂实际文。次十四颂结叹文等。三等一切佛
者有五。初问。次答。三结。四叹德。五偈颂。答
文有五。初辨行体有二可知。此回向有二
意。一为等故成回三种。二为先应三回故
得等也。可准之。二此菩萨得如是乐时下
回佛菩萨及众生。此文有四。初向佛。二回
菩萨。三回众生。四菩萨摄取行等行下明仪
式也。菩萨文有二可知。第三回众生文中
有三。初回仪式此有二可知。二灭恶。三生
善。三菩萨若在家时下辨起心分齐。此文有
二。初释。次如是菩萨今集下结。初文有二。
初在家摄生回向。二菩萨作是念乃至小大
下大悲深重。初文有四。初起心。二对缘辨
摄有二可知。三明成行无间即显智坚
固。四结。第二深重文有二。初离苦。二得乐
可知。四复作是念如彼下回向实际。文有
三。初牒前。二回向。二而无所著下正回实
际。三摩诃萨下结同佛回。正回实际有二。
初约入观智回。二常乐习行普门下出观智
以回向。第五总结中。初牒前行体。次第一回
向下通结偈有二。初长行。次偈有四十八。初
二颂体。次三十四颂回佛众生等文。次四
颂实际。次八颂结叹。四一切处者有五。初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4b 页
问。次答。三结。四叹德。五偈颂。答文分四。初
辨体。二如是庄严下回向菩提及众生。三菩
萨如是善根回向了无所下回向实际。四菩
萨如是善根回向下结叹德用。初体中分二。
初明行体有四。一法。二喻。三合。四辨所
成。此有三句。法喻合喻如诸天者第一义天。
馀相可知也。此有二意。一为顺一切故
得回三。二为顺三故得至一切处也。二
菩萨复作是念下广明行相。此文有二。初
明所依方土及佛。二菩萨于诸如来下广明
行相。此中有二。初对境兴心即为二也。前
对境明心。次辨心德。二复作是念下对境
成行。则复为二耳。如是庄严下回众生文
有二。初开理事二门立宗。二令一切等
下别辨得成至一切处所以。有法喻合。三
文可知。三实际文有三。初牒前行。体及二
回向。次了无所有下正回向。三如是菩萨乐
观下结回成益。正实际有二。初约入观智。
次如是菩萨圆满下出观智辩也。一切法众
因缘地者依因缘解證一切法故。四总结
叹中初结行体。得佛自在下结菩提。次教化
众生结众生。次菩萨如是下结实际。偈文
有二。初长行。次颂偈文二十二。初八颂行
体。次六颂菩提及众生。次六颂实际。次二
颂结叹文。

五无尽功德藏者此有三义。一出生无尽。二
所成。三自体。以此三准之。初问。次答。三
结。四辨德。五偈颂。答文有四。初辨行体。二
菩萨诸善根皆悉下回向菩提及众生。三菩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4c 页
萨以如是等下回向实际。四菩萨如是善根
下结叹胜用。此初行体文有二。初辨行体
有四。一忏。二劝请。三随喜。四回向也。随喜
有四。一成佛。二说法。三涅槃。四流通等文
有二。初悔过。第二劝请随喜回向也。此三义
由是有为德义分相交故。同处合说。此文有
二。初总举。二别辨。别中依随喜四义即为
四段耳。此有二意。一为行顺三回故得
成无尽藏。二为成无尽故回三处也。此
可准之。二菩萨作如是念下辨行相有二。
初严土。二严成人。严土有四。初成世界
土。二菩萨修胜善根下庄严佛国土。三彼诸
世界中下三世庄严。四如一世界下结成究
竟。二菩萨复如是下严人有二。初辨次结。
辨中有四。一人。二此诸菩萨下略具显德。
三成就下别显德。有二可知。四成就等下
结有三可知。二如一佛刹下以结略显广
可知。回向菩提众生文有二。初以法界方
便回向二处。二如是菩萨善下辨方便分
齐。实际文有二。初牒总回向趣向萨婆若
际。二菩萨行如是下别回实际。此文有二。
初入观智以回向。此有二可知。二菩萨如是
起下出观智回。生死非杂乱涅槃非寂静者
此有二解。一就破相。生死体空故非杂乱。
涅槃体如故非寂静。二寂用解生死体寂故
非杂乱。何者是体。近说空是。深则不空如来
藏是。大涅槃能建大义。妙用繁兴无所不
为。故非寂静。今依后释。此二佛境佛所行
道名境界道。无别生死故非他作。生死涅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5a 页
槃体无定相。故曰无法。诸圣同依名为同
止。如义同先解。第四结叹文有二。初牒结
前文。次菩萨初发下总结。初文有四。初牒
前行体结成回向菩提及众生。二以如是等
下牒前回众生结成实际。三菩萨如是回
向眼终下结所得益。四菩萨如是回向时下
行德胜妙。第四叹德用文有三。初举数。二
释。三结可知。偈内有二。初长行生起。次偈
偈有五十偈。初十八颂行体。次六颂回向
众生及菩提。次十四颂实际。次十二颂结叹
文也。第六随顺一切坚固善根回向者有五。
初问。次答。后是名下结。四叹德用。五说偈。
第二答有四。一施门中辨行体。二菩萨善根
回向令一切众生下回众生及菩提。三菩萨
摩诃萨以此善根回向时下回实际。四菩萨
以一切善根如是回向下结叹德用。初文有
二。初举轮王位舍叹成行德体有二可
知。二若施饮食下辨行相。此文有四。一略
列所施诸物名。二作如是念下辨修行意。三
若施饮时下广辨施仪则。于中或四五六不
定。四者。一人。二所有事。三回向。四结前。五
者第三增田。六者第三增叹事德。又有成
施心。四此菩萨以如是等无量下结利益也。
初列所施名文有三。初列六十章门中所
施财。二心不贪著下辨施心无染。三若诸
众生下辨所施田。第二意文有二。初辨施
回向意。二菩萨如是回向已下明回所成。三
广文虽有一百二十事无不皆在六十门
摄也。此有二意。一为顺三回向故得顺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5b 页
坚固。二为顺坚固故得三回。此可准之。
又今此所舍并通三义。一是分段依正。二变
化依正。三是变易依正。可准思摄也。地前
具五生身故。四轮乘者运度八难也。一住
正国。此度三恶道北单越及长寿天。二正士
度佛前后。三本功德度诸根不具。四平等愿
度世智辩聪。又正国轮者真如法性土也。依
正士轮者般若正观也。本功德轮者施等五
波罗蜜也。平等愿轮者菩萨十种无尽大愿
也。菩萨净行由斯满足。又字肆者恣也。第四
结叹中有二。初叹益。二菩萨尔时下庆得
成益。此二文各有二。初释。次结成究竟也。
二实际文有二。初牒前行体。二于身口意业
无缚著下正回实际。于此正向中有五。初
约入观智辨行成。二菩萨如是回向时不著
内下明所离。三菩萨若于此法中下辨利益。
四何以故下释成。五菩萨如是见法下结说
是非。此文有九句相生可知。前文言禅头
者。众生有形有体名禅头。今无此想也。四
结叹中有四。初菩萨等总释体用。二回向者
何义下结回向名义。三菩萨若能以此下叹
行回向德。四菩萨如是回向已下结益。偈
有二。初长行。次偈偈有八十二。初四十八
颂行体及二种回向。次菩萨观下三十二颂
实际文。后二颂结叹文。了达菩提从缘起于
法真性无所坏者用不违体也。

七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初问。次答。三结。四
叹德用。五偈颂。第二答文有四。初辨行体。
二菩萨离垢清净下回向众生及菩提。三菩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5c 页
萨修行如是善根下回实际。四菩萨行如是
下结叹胜用。初体文有三。初辨行体。二菩
萨行如是等下辨行用有二。初离恶。二生
德也。三不求生天下辨修意。此有二意。一
随他众生所作善根不逆善令进故。二菩
萨自善根随众生根性三品授与故。此可
思准之。二众生及菩提文有二。初辨修行。
二菩萨以此善根下正明回向。初文有二。初
自分。二修习平等下增上修也。初文有五。初
辨所依之缘谓善根也。二菩萨复作是念下
明依缘起心。于中分三可知。三菩萨如是
下显心具德。四辨时分。五复次菩萨下广辨
所施之物。第二增上施中有二。初辨施心。
二菩萨复作是念下明心具德。二正回向中
有二。初正回向。二如是菩萨下结德自在。
此有二。初自分。二以如是等下胜进可知
也。实际文有二。初牒前利益。二菩萨如是
等下正明实际。初文有五。初离垢。二明所
得。三明无等。四对果校量。此有二。初总。次
别。五结成具德也。二正回法界。文相显可
知。四结叹文可知。偈有二。初长行。次偈颂。
偈有四十二。初二颂体。次十七颂众生及
菩提。次七颂实际。次十六颂结叹文。

八如相者有五。初问。次答。三结。四辨利益。
五偈颂。第二答中有四。初行体。二菩萨以此
下回向众生及菩提。三菩萨善根如是下回
实际。四菩萨如是回向时下结叹胜用。初体
文有三。初集善根体。二菩萨如是下摄助
成正行。亦可摄因助果也。此中有二。初摄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6a 页
次辨观相。二菩萨以如是等下成三业大用
自在也。此大用内有二。初明心所趣即略
也。三业即为三也。初一句身。次一句口。次
下并意耳。二一佛世界下结略显广也。此
有二意。一此善根是如家相故回三处。二
以相等体无碍故回向三也。二回众生及
菩提文有五。初总明回向。二菩萨如是回
向修下辨行广究竟。三复次菩萨下对事辨
成行仪。此有二可知。四菩萨善根如是下辨
修意也。五如是菩萨长养下回向功力所成。
三实际文。此中回与上下何异者。诸回摄
相从体。此中摄相从相。此可思准之有
三。初明回向体用。二善解回向下成胜所
以。三如如下约法广辨。初门有三。初辨体。
二顺如来道下明用。三观察寂灭下结前二。
第二胜用所以中。初举意。次如是菩萨下释。
三如法门下约法辨成。第三广辨中有一百
句文。初一句所轨则下诸句依回耳。又广
辨文中三种言说。初取无著。第二取施设
法。第三正取言说教事。文中三种时者初
唯法耳。二拣时论法。三时法双论耳。此等
依文次第舍之。即知所由。过去非同者
非同一灭也。未来非故者非现后故也。
现在非异者非异前后二世及自同类法也。
此亦反外人见。思之可知。四结叹中。初三
句结叹回众生及菩提。次等观诸佛无有二
下结叹实际德用。第四成益文分二。初辨
德。二结可知。第五重颂有二。初长行。次偈
颂。偈有二十九。初二颂行体。次四颂生及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6b 页
菩提。次九颂实际。次十四颂结叹利用。九
无缚无著解脱心。初问。次答。三结。四辨德。
五偈颂。初答文有四。初辨行体。二摩诃萨
以无缚著下回众生及菩提。三摩诃萨以如
此无缚下回实际。四摩诃萨如是回向时下
结叹胜用。初体文有二。初总辨不轻众善。
二菩萨常乐摄受下由不轻顿故。于行摄
成自在。此有二意。一为善根无缚著故回
三处。二以善根顺三处故无著也。二回众
生及菩提中有二。初辨普贤三业。二从此
生尽未来际生下广约别事显成自在。初
文有四。初总。次身。三口。四意可知。二广显
内有三十二。一得因果位。二得方便。三得
身业。四得口业。五得意业。六成根。七得神
力。八于佛刹自在。九得家。十得因陀罗智。
十一得时自在。十二身容受。十三入果位
自在。十四入世界自在。十五知想。十六知
心。此等中各有二文。初知。二叹知德。十七
知处。十八知业。十九知法。二十知声。二十
一说自在。二十二知根自在。二十三智方便
知微细。此文等有二。如前可知。二十四
行方便知微细。二十五知入解位菩萨微
细。二十六知初地微细。二十七知生性微
细。二十八知世界微细。二十九知法界智微
细。三十知劫智微细。三十一知法智微细。
三十二知出生杂法微细也。上知微细中。
何故知智而不知法者。为智能显成法也。
三实际文有二。初入观。二约出观可知耳。
四结叹胜用文。满足等者满因果行也。约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6c 页
位如此。若约行即通一切耳。偈文有二。
初长行生起。二正颂偈有一百二。初六颂行
体。次七十颂众生及菩提。次如是一切诸法
王下十八颂实际。次八颂结叹文。十法界无
量者。此文有六。初问。次答。三结。四叹胜用。
五證成。六偈颂。亦可此二段从会初科。第二
答文有四。初所成行体。二复次菩萨以法施
下回众生及菩提。三复次菩萨安住法界下
回向实际。四菩萨如是回向时下结叹胜利。
问此第十回向与前八九何别。答第八趣
理。第九约修成。第十二俱通含及所作事
也。初体有三。初总除障显德。此文有二。初
受记辨位。次明益用也。次菩萨行法施下
修行所趣。三菩萨于彼善根下辨行广大。所
成自在福智庄严也。此有二意。一以行体回
依法界至于三处。二所有行体即是法界故
可回至三处也。此广大文有四。初总明行
智庄严。二诸佛菩萨所赞下别辨庄严行。三
何以故下辨成自行所以。四复何以故下
释自成能得利物所由也。第二回向众生
等。文中有二。初明恭敬无间。三业恒行故
也。二菩萨以此法施下三业起用不空。初文
有三。初意业随智慧行。二令一切众生皆悉
具足下口业不空。三令一切众生得净法身
下身业不空。初意业中有十门。知法等可
知。一令自他得佛无尽法门。此文有五。初
立宗。二以此下总辨其德用。三悉得下得佛
法。四于一一下述自能。于中有二。初总开
十门。于此文中其十海者。一名生法立义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7a 页
相。二引證相。三方言语则。四施名于义。五
文教成轨。六说则。七所依门。八能入智。九境
智资成相。十义住立不动也。五菩萨善根如
是下明所成也。次广辨文可知耳。第二复
次菩萨下明自回向所成德。三菩萨复作是
念下令同己等得。四复次菩萨以此等下缘
成性德。五复次菩萨以此善根下行成得佛
随喜。六菩萨以此善根如是下辨回向所依。
此文有二。谓佛及法界可知。七复次菩萨下
辨所趣意。八菩萨摩诃萨下得用自在也。
九菩萨以此善根如是回向下以行成位有
二。初明所离。二明辨所得可知。十菩萨
如是平等心下位依成胜进行用。此文有四。
初辨回行体。二令一切众生下明回意。此
有二文。一自分。二胜进可知。三菩萨善根
如是下明所离。此文有三。初立。次责。三答
可知。四菩萨如是回向时下明起行益也。
第二口业可知。第三就身业文分三。初辨
身体。二明身德。三辨身用。此有三。初总。次
别。三结。二三业起用不空。文有二。初复次
菩萨修善下具辨三业。第二如是菩萨下不
空行成。初具明三业。文有二。初辨宝庄严。
二广说香华等下类辨十门庄严。初文有四。
初辨所供境。谓佛等。二彼一一刹下供养具。
三菩萨复作是念下以略示广。四是为菩萨
等下结。初供境中。初总次别。别中依正分二。
二供养具有四。初明百句别宝供养。二宝身
庄严下八句明三业行。三宝眼下六根妙用。
四宝身业下后以三句成三业智用。二三业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7b 页
不空行成中有二。初令生成自分行。二菩
萨复作是念下令成胜分行。此上各有二
段应知。三复次菩萨安住法界下回实际
可知也。四利用文有二。初牒前诸行也。
二安住法界等无量净身下依行成胜三业。
大段第三是为下结文可知。四叹德文有二。
初明已成就普贤广大众德。二于念念中下
明别叹已分成自他胜用一切行事也。上
来依经。是一乘法通而非局。次明三乘寄
位法者如经。初向心内。一二谛正直所谓
学习第一义谛。观一切法相如不可得故。
以慈悲喜舍教授六天人。剃头被三宝衣。
出家菩萨共一切僧。佛法无二。第一清净
故。第二向内第一义智。五神通是慧性差别
用。即以六通为观境也。第三向中。于无生
慧内四不坏净。于佛法僧戒中信不可坏
故。于第四向中量同佛力所谓。三相诸法
本无。故假名生。已有还无假名灭。不空有
法假名住。是故一切通达空而不二名世
谛相。空空一谛相故。第五向中善计量众生
力所谓五阴。色者异空。色集成大色分。故
色相空。刹那刹那成心。故心相空。受想行
无集无散。一相无相故。第六向中佛教化
力。所谓十二入。外六境内六根为识所入处。
故名为入。其慧观者。不在外。不在内。不
在中间。一切法无自他故。第七向中趣无
碍智为十八不共法。六境六根六识。一合
相一切法亦尔。第八向中随顺自然智所谓
因果。善恶名因。苦乐名果。所由为因。所起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7c 页
为果。因果二空无生无灭。皆一合相也。第
九向中受佛法僧故。谓二谛空因缘集故。
谓之有。非曰有是有。因缘散故谓之无。非
曰无是无。故有无无二相也。第十向中以
自在慧化一切众生。所谓中道第一义谛。般
若处中而达一切法而无二相。转增入圣
地名相似第一义谛观。非真谛观。初地已
上是真观。此是三乘寄位说。所以知者为
经中明已前三十心并凡夫法非圣位故也。
初地已上经本无通三乘。立其教义文相
多同故。不须料简也。尔时佛神力故动地
等下第五明證实显成。此文有二。初动地雨
华等證成。次云十方菩萨悉云集者第二明
诸圣證成劝信流通也。于二文各有二。谓
辨相及结通馀方也。偈初意后颂。颂文有
九十四。初十四颂行体。云无相妙智观法真
相者末用依体也。世行穷故最妙。次菩萨法
施下六十八颂众生及菩提。次譬如如下二
颂实际。次如是殊妙下十颂结叹。就菩提
众生内。初八颂三业随智行。次十方一切下
二十颂身业不空。次恭敬下二十二颂口业。
次众生数等下十八颂意业等也。此会答上
回向问耳。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二
(之下)
第三会佛升须弥顶品第九¶ 第 4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