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与等庵法师 第 530c 页
随缘集尺牍
嘉禾楞严讲寺灵耀全彰著
** 与等庵法师
与等庵法师 第 531a 页 X57-0531.png
前遣龙宾。数名供役。原从贾人。售得梁极。诧为真清
烟也。弟案无袭固随。即试之色香。俱赝。因知举世间
无往而非赝也。一日卖得三担。诚然哉。比闻天寿大
兴土木。欢喜无量。前日龙宾。正可付梓人弹线。亦一
助也。委检书箧。得朱提三星。寄充圬者一菜。师必笑
我倾家施也。笑笑。
又
中秋前。一扎奉讯。托友人邮。致省来书。知为殷仲堪
浮沉矣。没痛痒汉。不可托些小事业。有如是夫闻轶
凡师。回首甚好。然赖馀生为善知识。劝导净业。今吾
师又馀生之善知识也。入室时。当严加督率。母令鞭
策少缓。犯人苗稼总之。渠能做得一日好人。吾与师
甚有功德。若造一日业。则使之生者。皆有罪退。不啻
如黄鲁直活庸人之惜而巳也。
** 复彻公
尊稿出尘手笔也。而六即颂句尤超脱。钟竟陵谓。僧
诗句似生。意似脱。正非文士所能。凑泊处者是也。而
猥命删润。岂多欲漆断纹琴。削方竹杖耶。胡乱点窜
几首。聊博南屏社中笑我有点。金成铁手耳。
又
承以。誵讹数端。下问正问。道于盲也。即于明窗展读。
对之经论悉皆明显浅近。初非誵讹隐深事也。良由
近人不读古教。古教翻为新奇。亦可慨矣。随问答去。
聊以塞问。未能思七得五。庶几思七得三。脱有未惬
与等庵法师 第 531b 页 X57-0531.png
尊意处。不妨书来再商。
** 与王晋侯
足下妙年天纵。志学名成。才离竹马。便列贤书。抑广
额屠儿耶。吾知九烈君巳染兄外服。李揆之头。头第
一非独步矣。如弟寒微仄劣。寡学无才。岂能与诸兄。
并驱中原哉。亦雄飞雌伏。各自适耳。管城子十名。遣
供指挥。是虽眇小丈夫。然吾兄吐万言。以徼君相之
知。渠亦有记述不忘之助。勿嫌其秃。而退之冢也。
** 与四弟
汝不能力耕。勉事舌耕。苦守青毡。虽似下策。然古之
𡩋越。今皆可为礼。不云乎。教学之相长也。则不可耑。
靠课几句。子曰。过生世当。潜心坟典。志希上进。则我
虽失之东隅。汝可收之桑榆。浑以上人企予望之。佯
瘖假盲。不汝劳也。
** 与学人
比闻。尔辈率以絜较后先。为参学事。此锢疾也。大抵
学人。要以学力虚实为忻戚。不当以位次前后为荣
辱。忆先师门下。象龙蹴踏。余相从一十八年。求一悦
众都讲不可得。今虽无似。然于教观门头。实亦当仁
不让。而彼时头首龙象。亦有瞢瞢无闻者。崔烈身居
相位。人皆嫌其铜臭。辱莫大焉。庾君每处下位。诸生
执经。就问者麇集。由是以下位为贵荣。可知矣。职位
先后。何足凭哉。倘有此疾。急先治之。然后参学。
** 复学人
** 与王晋侯
足下妙年天纵。志学名成。才离竹马。便列贤书。抑广
额屠儿耶。吾知九烈君巳染兄外服。李揆之头。头第
一非独步矣。如弟寒微仄劣。寡学无才。岂能与诸兄。
并驱中原哉。亦雄飞雌伏。各自适耳。管城子十名。遣
供指挥。是虽眇小丈夫。然吾兄吐万言。以徼君相之
知。渠亦有记述不忘之助。勿嫌其秃。而退之冢也。
** 与四弟
汝不能力耕。勉事舌耕。苦守青毡。虽似下策。然古之
𡩋越。今皆可为礼。不云乎。教学之相长也。则不可耑。
靠课几句。子曰。过生世当。潜心坟典。志希上进。则我
虽失之东隅。汝可收之桑榆。浑以上人企予望之。佯
瘖假盲。不汝劳也。
** 与学人
比闻。尔辈率以絜较后先。为参学事。此锢疾也。大抵
学人。要以学力虚实为忻戚。不当以位次前后为荣
辱。忆先师门下。象龙蹴踏。余相从一十八年。求一悦
众都讲不可得。今虽无似。然于教观门头。实亦当仁
不让。而彼时头首龙象。亦有瞢瞢无闻者。崔烈身居
相位。人皆嫌其铜臭。辱莫大焉。庾君每处下位。诸生
执经。就问者麇集。由是以下位为贵荣。可知矣。职位
先后。何足凭哉。倘有此疾。急先治之。然后参学。
** 复学人
与等庵法师 第 531c 页 X57-0531.png
省问。玄签序中。三事俱属法门。不决之疑。略为示明。
其一问。天王越在陜郛之明年甲辰岁者。或指禄山
称乱玄宗播迁事。则非也。此是唐代宗。广德元年。吐
蕃𡨥乱。上避入陜。郭子仪为元帅。平乱复辟。乃癸卯
岁也。次年甲辰。普门师作序。故云越在陜郛之明年
甲辰岁也。即辅行序末。永泰首元。亦代宗年号。代宗
立四年。改元永泰。故云永泰首元。又云兴唐八叶之
四载也。其二问。十子既往者。或指关中十子。或指十
大弟子。或指菩萨子。所谓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耶。独
天溪老人指定章安大师名灌顶。乃第十灌顶王子
位。故曰十子。则于序文。起伏脉络。贯通千古特识也。
不必更有疑议。其三问。普门子三字者。或言普是其
名。据序中。普早岁在尘句也。门子二字。即门人之谓。
儒礼以嫡子当门者。为门子。据束晰补亡诗内粲粲
门子句也。或云门是其名。据统记中列门师二字也。
然皆模象。射覆法耳。须知普门二字皆是其名。子字
即弟子之谓。字曰元浩。义兴人。初业儒。与梁肃友。后
为荆溪入室弟子。文苑英华第七百二十六卷内。梁
肃送沙门鉴虚归越序云。东南高僧有普门元浩。予
甚深之友也。相遇之际。幸说鄙夫。扰扰俗状。且当澡
灌心垢。再期于无何之乡。明文宛在。非胸臆谈也。他
日统纪中亦当注清。以除后疑。因属法门关系。不惜
委示。古人问一得三。子亦问三得四矣。
又
与等庵法师 第 532a 页 X57-0532.png
阅汝辈来问若于条。强半浅易典故。或法门名相。异
日留心教部。染指书史。当自瞭然。不必琐答。姑择稍
隐深可疑。互出不同者。数条书去。其一问。乃今台贤
济洞。各有法派。故一稽名。而祖孙父子尊卑不滥。何
六朝唐床之际。字派混滥。如天台大师名智顗。而弟
子亦名智越智朗等耶。答古人重在德业道行。不屑
屑于名字行派之间。较絜等级。故四明慈云同出宝
云门下。而一名智礼。一名遵式之不同也。推其行派。
昉于明太祖分封二十五王。于洪武十八年。天书庙
授之时。各籓俱赐二十字系派。如燕籓则曰高瞻祁
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静。迪先献正。玉牒
分光。天潢衍派也。夫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自君作古。
法门亦皆仿之。以立字派。则台贤济洞法派。皆始于
明初。不可贵之于上古也。其二问。日观二字。此问不
清。为复问。人乎。地乎。法门乎日观有三出不同。今俱
为书出一。是地名。太山东南之地。名日观。昔秦始王
封禅至此。刻石铭之。后汉武帝亦至其地。探得玉策。
出文苑英华八百七十八卷。崔融少室山少姨庙记。
二是人名。南宋既没。有温日观者。隐于西湖之玛瑙
寺侧。善𦘕葡萄博酒。夜常大哭。元丞相脱脱欲一见
之。不可得出遗史。三是法门。佛令韦提希夫人。修十
六妙观。往生西方。第一日观。第二水地。乃至十六上
品上生观。佛言。欲生西方。先观落日。状如悬鼓。心想
不乱。开目闭目。常见红日。名为日观。出方等时。佛说
与等庵法师 第 532b 页 X57-0532.png
观无量寿佛经此可谓问一得三虚往实归也。其三
问。予诗中。四月桃花嫩三春桂子红者。四月桃花。白
乐天游庐山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
花始盛开。每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是也。
出白乐天长庆全集。及文苑英华第七百一十一卷。
三春桂子者。桂有三种。有菌桂牡桂。出宾宜韶钦等
州。三四月开花。今南方八月开花者。但名桂而巳。出
胡赤坡癸签。其四问。三多二字。此有两出。若缘觉人
能侵习气者。由百千万世观因缘。及见佛闻法。作福
多故。云深观缘起。久种三多。福慧既隆。预侵二习。是
也。此三多属小乘。出四教仪集注第六卷末。若华严
云。无边福聚。极善清净。(句)虚空法界。靡不观察。(句)十
方世界。一切国土。所有佛兴。咸勤供养。(句)清凉疏云。
一净福清净。二智观法界。三近胜缘。是为三多。出华
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五之一。赞如来师子座中。光流
菩萨之德也。此属大乘三多。如详解中所云。三多之
妙行遽阶者是也。其五问。囝字音义者。此是闽中。乡
语。音蹇。蹇即子也。闽中子呼父为郎罢。(音摆)父呼子为
囝。出胡孝辕癸签。彼有郎罢别囝囝别郎罢诗。而月
泉诗社中。有郎罢归来呼囝。食阿婆睡。起问姑蚕。即
此也。其六问。客秋素先来书。内有百病作楚。竟为精
卫矣。句不知精卫是何物者。盘古以后。轩辕时。王生
一女。甚美丽。名精卫公主。及长雅好神仙之道。遂诀
父母。至海求仙。至中途。遇一男子。亦甚美丽。遂起欲
问。予诗中。四月桃花嫩三春桂子红者。四月桃花。白
乐天游庐山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
花始盛开。每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是也。
出白乐天长庆全集。及文苑英华第七百一十一卷。
三春桂子者。桂有三种。有菌桂牡桂。出宾宜韶钦等
州。三四月开花。今南方八月开花者。但名桂而巳。出
胡赤坡癸签。其四问。三多二字。此有两出。若缘觉人
能侵习气者。由百千万世观因缘。及见佛闻法。作福
多故。云深观缘起。久种三多。福慧既隆。预侵二习。是
也。此三多属小乘。出四教仪集注第六卷末。若华严
云。无边福聚。极善清净。(句)虚空法界。靡不观察。(句)十
方世界。一切国土。所有佛兴。咸勤供养。(句)清凉疏云。
一净福清净。二智观法界。三近胜缘。是为三多。出华
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五之一。赞如来师子座中。光流
菩萨之德也。此属大乘三多。如详解中所云。三多之
妙行遽阶者是也。其五问。囝字音义者。此是闽中。乡
语。音蹇。蹇即子也。闽中子呼父为郎罢。(音摆)父呼子为
囝。出胡孝辕癸签。彼有郎罢别囝囝别郎罢诗。而月
泉诗社中。有郎罢归来呼囝。食阿婆睡。起问姑蚕。即
此也。其六问。客秋素先来书。内有百病作楚。竟为精
卫矣。句不知精卫是何物者。盘古以后。轩辕时。王生
一女。甚美丽。名精卫公主。及长雅好神仙之道。遂诀
父母。至海求仙。至中途。遇一男子。亦甚美丽。遂起欲
与等庵法师 第 532c 页 X57-0532.png
念。我至海求得仙道。回来当与此人为夫妇。海仙知
之。即作诸魔众病。以惩其心。精卫不堪。即退求道之
心。而返出开辟异迹。今素先书谓。不甚众病。竟如精
卫公主。退参学求道之心也。其七问。三花者。汉世有
道士。自外国来。将贝多子。于嵩山东太室四麓下。之
有四树。一年三花。白色香美。李诗云。二室凌青天。三
花含紫烟者。是也。其他所云。三种花三色花者。皆无
稽之谈老庄所谓子姑妄言之。吾姑妄听之者也。况
此出屠赤水。瑜伽召请道士类中。三花九炼天曹。未
许标名之句。则赤水博学之人。言必据古。自当用外
国道士典故。方为亲切。然李诗云。二室凌青天者。嵩
山东名太室。西名少室。相去十七里耳。总在嵩山。故
李诗以二室三花为嵩山。写照对也。其八问。天生来
书中有瓶碎可喜句。不知何意者。夫世人能碎千金
之璧。而不能不失声于堕甑。故堕甑不顾者。即为世
间旷远之夫也。不顾巳奇矣。而复云瓶碎而善者。当
知属譬喻也。昔有二女。各持一瓶出城。二皆打碎。而
一喜一忧。忧者酪瓶以未𤚲酪出。故碎则忧。此喻破
戒未得道命终则失道故忧。喜者浆瓶巳𤚲出酪。喻
巳持戒。命在固善。命终亦閒。如死法思法两种罗汉。
以死为喜。盖命终即得无馀涅槃。必无退转。故云瓶
碎而喜也。出大经会疏十六卷梵行品。其九问。三平
两满文义者。此是寻常方言。从来官仓收米。皆用斛
一斛。秪容五斗。而旗军求多之法。斛斛必皆踢实过
之。即作诸魔众病。以惩其心。精卫不堪。即退求道之
心。而返出开辟异迹。今素先书谓。不甚众病。竟如精
卫公主。退参学求道之心也。其七问。三花者。汉世有
道士。自外国来。将贝多子。于嵩山东太室四麓下。之
有四树。一年三花。白色香美。李诗云。二室凌青天。三
花含紫烟者。是也。其他所云。三种花三色花者。皆无
稽之谈老庄所谓子姑妄言之。吾姑妄听之者也。况
此出屠赤水。瑜伽召请道士类中。三花九炼天曹。未
许标名之句。则赤水博学之人。言必据古。自当用外
国道士典故。方为亲切。然李诗云。二室凌青天者。嵩
山东名太室。西名少室。相去十七里耳。总在嵩山。故
李诗以二室三花为嵩山。写照对也。其八问。天生来
书中有瓶碎可喜句。不知何意者。夫世人能碎千金
之璧。而不能不失声于堕甑。故堕甑不顾者。即为世
间旷远之夫也。不顾巳奇矣。而复云瓶碎而善者。当
知属譬喻也。昔有二女。各持一瓶出城。二皆打碎。而
一喜一忧。忧者酪瓶以未𤚲酪出。故碎则忧。此喻破
戒未得道命终则失道故忧。喜者浆瓶巳𤚲出酪。喻
巳持戒。命在固善。命终亦閒。如死法思法两种罗汉。
以死为喜。盖命终即得无馀涅槃。必无退转。故云瓶
碎而喜也。出大经会疏十六卷梵行品。其九问。三平
两满文义者。此是寻常方言。从来官仓收米。皆用斛
一斛。秪容五斗。而旗军求多之法。斛斛必皆踢实过
与等庵法师 第 533a 页 X57-0533.png
益。所谓踢斛淋尖。斗斗过满之法也。今言三平两满。
则五斗中。但取两斗满盈三斗平口。方是适中知足
之道。如念庵诗云。与其十事九如意。不若三平两满
休。盖以人道忌盈。鬼神恶盈。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故
凡功名富贵者。皆当自知止足。急流勇退。如三平两
满。适可而止。不当十事九快贪禄妄求也。然检念庵
集内。元无此诗。想后人托重念庵。而为之者耳。又张
素臣珊瑚钩诗话内。载刘仲原得二铜斛。于左冯翊。
皆容十斗者。此偶然之物。非官仓收米常斛也。其十
问。人言夫子斥鲁非礼。及云婿之父母死。乃辞女令
别嫁他人。有诸否乎。何所出也。答有之。一出礼记第
三卷。礼运篇中云。鲁用郊禘非礼也。一出礼记二卷
曾子问篇内云。昏礼既定。吉期婿之父母死。乃辞女
令别嫁他人。恐误女之吉期。此其所出也。然孔子生
于鲁。居于鲁。虽知非礼。必不如此明斥。况令女别嫁
则婿家如何出诸口哉。正左氏所谓非君子之言有
谓言之也。况此经既由门人记录。于中不无纰缪。此
纰缪之尤甚者也。不可执此数语。便谓夫子有斥鲁
之非可耳。其十一问。诗中梦众维鱼矣。何故实维丰
年者。盖春三月间。鲤鱼生子于岸。不及出生。明年春
水复至此岸。则子皆遇湿而生。所谓鱼子不经盐渍。
三年犹可复活。故鱼多则雨水调均。丰年兆也。若次
年之春。水少不能及岸。则鱼子悉化生成蝗。子书所
谓鱼子化为蝗。是也。故鱼少则蝗多。岁祲矣。雨水不
则五斗中。但取两斗满盈三斗平口。方是适中知足
之道。如念庵诗云。与其十事九如意。不若三平两满
休。盖以人道忌盈。鬼神恶盈。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故
凡功名富贵者。皆当自知止足。急流勇退。如三平两
满。适可而止。不当十事九快贪禄妄求也。然检念庵
集内。元无此诗。想后人托重念庵。而为之者耳。又张
素臣珊瑚钩诗话内。载刘仲原得二铜斛。于左冯翊。
皆容十斗者。此偶然之物。非官仓收米常斛也。其十
问。人言夫子斥鲁非礼。及云婿之父母死。乃辞女令
别嫁他人。有诸否乎。何所出也。答有之。一出礼记第
三卷。礼运篇中云。鲁用郊禘非礼也。一出礼记二卷
曾子问篇内云。昏礼既定。吉期婿之父母死。乃辞女
令别嫁他人。恐误女之吉期。此其所出也。然孔子生
于鲁。居于鲁。虽知非礼。必不如此明斥。况令女别嫁
则婿家如何出诸口哉。正左氏所谓非君子之言有
谓言之也。况此经既由门人记录。于中不无纰缪。此
纰缪之尤甚者也。不可执此数语。便谓夫子有斥鲁
之非可耳。其十一问。诗中梦众维鱼矣。何故实维丰
年者。盖春三月间。鲤鱼生子于岸。不及出生。明年春
水复至此岸。则子皆遇湿而生。所谓鱼子不经盐渍。
三年犹可复活。故鱼多则雨水调均。丰年兆也。若次
年之春。水少不能及岸。则鱼子悉化生成蝗。子书所
谓鱼子化为蝗。是也。故鱼少则蝗多。岁祲矣。雨水不
与等庵法师 第 533b 页 X57-0533.png
调。年谷又焉得而丰哉。是以有国有家者。梦鱼多即
丰稔兆也。出陆师农。埤雅推此。即知鱼一类耳。乃具
三生凡鱼生子后。母鱼不想其子。子即烂坏。子生由
于母想。此想生也。化蝗化生也。逢水湿生也。引申类
长。天下之能事毕矣。其十二问。恶口车匿。梵王法治。
此何说也。答此无说也。昔梵王尝以四十二字。教化
天下。嗣后人多蔽恶。不受教化。梵王即收四十二字
入口。总不语言。佛临涅槃。庆喜问。恶口车匿。何法治
之。佛意谓。恶口之人。多诸恶辩。若与言论。转增恶见。
当如梵王。总不与言。默而摈之。足以治之矣。是为梵
王法治。即律中之默摈也。昔孔子三缄金人之口。而
铭之谓。之磨兜坚者。亦无说之意也。巳上随问择答。
计十二条。皆经书中稍隐赜。义异者略为书出。倘能
挹流寻源。即可博通儒释矣。书倦且止。
** 复可中师
承谕云云。弟谓不然。覆讲一道。虽从正座。语气大贵。
各出神襟。非但咫步绳趋。效鹦鹉学语。为得也。故每
轮次及弟。必稍出经意。翊赞师门。而众口狺狺吠。弟
狂妄国狂。矣予焉得而不狂哉。无足恤也。至云当回
避头首。职事稍损。辩才为明哲保身之诫。敢不拜嘉。
但尝及讲时。意之所至。信口而出。如箭之在弦。不得
不发。不惟都忘尊谕。又犯头首之忌。此温庭筠多。读
南华第二篇。不免遭黜下第之同罪也。鲍照累句。参
军垂首。竟不能学。柰何柰何。
丰稔兆也。出陆师农。埤雅推此。即知鱼一类耳。乃具
三生凡鱼生子后。母鱼不想其子。子即烂坏。子生由
于母想。此想生也。化蝗化生也。逢水湿生也。引申类
长。天下之能事毕矣。其十二问。恶口车匿。梵王法治。
此何说也。答此无说也。昔梵王尝以四十二字。教化
天下。嗣后人多蔽恶。不受教化。梵王即收四十二字
入口。总不语言。佛临涅槃。庆喜问。恶口车匿。何法治
之。佛意谓。恶口之人。多诸恶辩。若与言论。转增恶见。
当如梵王。总不与言。默而摈之。足以治之矣。是为梵
王法治。即律中之默摈也。昔孔子三缄金人之口。而
铭之谓。之磨兜坚者。亦无说之意也。巳上随问择答。
计十二条。皆经书中稍隐赜。义异者略为书出。倘能
挹流寻源。即可博通儒释矣。书倦且止。
** 复可中师
承谕云云。弟谓不然。覆讲一道。虽从正座。语气大贵。
各出神襟。非但咫步绳趋。效鹦鹉学语。为得也。故每
轮次及弟。必稍出经意。翊赞师门。而众口狺狺吠。弟
狂妄国狂。矣予焉得而不狂哉。无足恤也。至云当回
避头首。职事稍损。辩才为明哲保身之诫。敢不拜嘉。
但尝及讲时。意之所至。信口而出。如箭之在弦。不得
不发。不惟都忘尊谕。又犯头首之忌。此温庭筠多。读
南华第二篇。不免遭黜下第之同罪也。鲍照累句。参
军垂首。竟不能学。柰何柰何。
与等庵法师 第 533c 页 X57-0533.png
** 与龙媒护法
门下以不世出之才。宰烦剧之县。而事皆迎刃异。日
者地以人滋重矣。有人自维扬来。即问新江都治态。
莫不岐舌。交口以颂骆清天廉能政绩。夫读书数十
年。而用在今日。如此铮铮卓卓。真足与圣贤心事。颉
顽照映矣。百练刚而为柔指绕者。谓夫易始而难终
也。能不以他日穷窭为念。则盛德大业。自然炳耀千
古矣。眼镜寄上。亦知比来有十倍隹于此者矣。第不
敢侵畴昔然诺。聊以塞责馀无所云。
** 与沈辉东
秋窗牢落。每忆此君。清荫分来。惄如顿解。但圃久就
荒。尚多馀地。更欲请益。成林竟忘。一之为甚矣。想药
栏中。列前后左右。无非君子不靳。再遣数名。慰我相
思。他日猗猗满径。仍可遣归杏林奉侍孝子也。
** 与戚朗园护法
门下美才天授。年少登庸。此于天地间。无少缺陷事。
独庭虚谢玉掌失韦珠。为不豫耳。今幸举子。气便食
牛。万事足矣。睟期伊迩。提戈夺印。时大宜戒杀放生。
以广生生之道。法名驰上。聊当五色丝系。郎君臂助
间。且祝步武天衢也。不一。
又
贲临遽别。不胜歉恧。知留亦无以永客欢也。稽康入
座左右生光门下。惠然可与匹休千古矣。比遇诸同
人。皆承惠爱。慇慇知门下为我先容。或为缓颊福田
与等庵法师 第 534a 页 X57-0534.png
利益间也。谢谢荣授。既定中元后。祈嗣忏集。订朔日
宜矣。领知年复。
** 复曹石闾护法
西郊别业。在不肖原属无可无不可者耳。过承门下。
与诸公鼎力赞成。且尔应允。今巳复渠自住。即沛老
数金。亦巳酬彼口颊之劳矣。身外物耳。不足言也。但
际此可笑人境。令人益千峰万峰之想耳。
又
忆去岁中秋。弟于府中。商酌尊那忏法竟。则海上翱
翔而归。一大快也。今岁中秋。驾来荒院。修礼忏法。三
日清心。两夜话月。亦一大快也。即奉和八日拙诗明
日黄花蕊正肥之句。不意又为门下燃黎隹谶。谓之
不快。得乎承招河鱼之疾未瘳。而四肢辄复。不佳勿
克奔命。因知快事不可多得。非敢援政黄牛国土筵
中甚不宜之语自高也。宥之。
又
小品之说。从密迩众信之请也。门下白香山苏端明
侪辈。故以一柬相招。毋靳朱履破苔痕。且屈惠文为
操杵将军耳。张陆诸公拉之偕来。天龙八部不可少
也。一噱。
** 与汪天真
余自落䰂以来。满意十亩之间。衡门泌乐。了此生矣。
不意。天溪道中。豆麦糜烂。家老人门下学子归投。嗷
嗷待哺。余为饥驱出门。此项又不得不为众人屈矣。
宜矣。领知年复。
** 复曹石闾护法
西郊别业。在不肖原属无可无不可者耳。过承门下。
与诸公鼎力赞成。且尔应允。今巳复渠自住。即沛老
数金。亦巳酬彼口颊之劳矣。身外物耳。不足言也。但
际此可笑人境。令人益千峰万峰之想耳。
又
忆去岁中秋。弟于府中。商酌尊那忏法竟。则海上翱
翔而归。一大快也。今岁中秋。驾来荒院。修礼忏法。三
日清心。两夜话月。亦一大快也。即奉和八日拙诗明
日黄花蕊正肥之句。不意又为门下燃黎隹谶。谓之
不快。得乎承招河鱼之疾未瘳。而四肢辄复。不佳勿
克奔命。因知快事不可多得。非敢援政黄牛国土筵
中甚不宜之语自高也。宥之。
又
小品之说。从密迩众信之请也。门下白香山苏端明
侪辈。故以一柬相招。毋靳朱履破苔痕。且屈惠文为
操杵将军耳。张陆诸公拉之偕来。天龙八部不可少
也。一噱。
** 与汪天真
余自落䰂以来。满意十亩之间。衡门泌乐。了此生矣。
不意。天溪道中。豆麦糜烂。家老人门下学子归投。嗷
嗷待哺。余为饥驱出门。此项又不得不为众人屈矣。
与等庵法师 第 534b 页 X57-0534.png
足下向有此志。当不靳倾筐输。我论其数。要如韩信
将兵。问其予愿。如枚皋作文。
又
损米多斛。殊觉有待之为烦。果饵见诒。复愧口腹之
微累故人也。谢谢。承谕作书。通某某寄去。久无报章。
亦无用报章也。昔王修龄饥。向谢仁祖乞食。不从陶
胡奴索米者。盖以小丈夫不必勉与作缘耳。天真知
我。当不罪我气傲也。
** 与门人
冯巨区与达观大师书云。俗人爱钱。甚于骨髓。檀信
善根。大须将护。缘簿不可轻发。化主不可轻遣。予住
院以来。拳拳奉教。故虽两处兴建。断不出一梆一板。
取憎世人。汝辈继席守成。决不可起意外希须之念。
盖比丘闭户修行。自有天龙呵护。即天龙恭敬。不以
为喜。何必仆仆阛阓。玷辱法门耶。
又
若辈守成院子立身行事。皆贵乎正。行事苟正不惟
无恭于佛□。抑且不忤于常人。余屡更庵院。至则同
袍必侧目交憎。如冯巨区。所谓乡学究乍遇衣冠伟
人。辄生惊惧。不暇与之施揖让。通姓氏而避之。惟恐
不远绝之。惟恐不深意。谓其必夺吾子弟而去也。吾
子弟或俱舍吾就彼也。及住之年日。则送礼庆喜。吾
不闲也。盘盒扳援。吾不能也。岁时贡献。吾不行也。然
亦有一二本色道友。稍稍慰藉。不致饿死。而有为善
将兵。问其予愿。如枚皋作文。
又
损米多斛。殊觉有待之为烦。果饵见诒。复愧口腹之
微累故人也。谢谢。承谕作书。通某某寄去。久无报章。
亦无用报章也。昔王修龄饥。向谢仁祖乞食。不从陶
胡奴索米者。盖以小丈夫不必勉与作缘耳。天真知
我。当不罪我气傲也。
** 与门人
冯巨区与达观大师书云。俗人爱钱。甚于骨髓。檀信
善根。大须将护。缘簿不可轻发。化主不可轻遣。予住
院以来。拳拳奉教。故虽两处兴建。断不出一梆一板。
取憎世人。汝辈继席守成。决不可起意外希须之念。
盖比丘闭户修行。自有天龙呵护。即天龙恭敬。不以
为喜。何必仆仆阛阓。玷辱法门耶。
又
若辈守成院子立身行事。皆贵乎正。行事苟正不惟
无恭于佛□。抑且不忤于常人。余屡更庵院。至则同
袍必侧目交憎。如冯巨区。所谓乡学究乍遇衣冠伟
人。辄生惊惧。不暇与之施揖让。通姓氏而避之。惟恐
不远绝之。惟恐不深意。谓其必夺吾子弟而去也。吾
子弟或俱舍吾就彼也。及住之年日。则送礼庆喜。吾
不闲也。盘盒扳援。吾不能也。岁时贡献。吾不行也。然
亦有一二本色道友。稍稍慰藉。不致饿死。而有为善
与等庵法师 第 534c 页 X57-0534.png
举。亦往往以成善举。虽成而众人交结之檀信犹在
也。然后知吾不与鸡骛争食者。故比比相容。而不肆
怨谤矣。正之一字。能顺上安。下有如是夫。其终身行
诸。
** 与学人
学道人断。不可大言。不惭轻议一切。每见学地中。轻
短上人佛法。及至自巳临座。语多纰缪。平日议论上
人世谛。及至自巳下流尤甚。平日憎恶。常住淡薄。及
至自住把茆并粥饭。亦不欲人吃。所谓鲍老当筵。笑
郭郎。笑他舞袖大郎。当若散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
舞袖。长静言思之。岂不惭惶欲死耶。此皆学人薄福
通病。不可养也。试自做到十分田地。然后批评一切。
未迟。然做到十分无玷者。断不轻议一切也。
** 与僧幢
汝师虽一时执见。得罪法门。然在汝师徒也。天下无
不是之。师长可善事之。昔大舜祇载见瞽叟。夔夔齐
栗。克尽事亲之道。虽瞽叟亦允若矣。慎勿仍前视为
冤家结孽也。即是冤家亦当解结散场岂可重打结
乎。至于死生。去就自有定数。不必沾沾在念也。
** 与晋扬茂才
向知晋扬为天下士读佳文。又知晋扬之有妹矣。读
书解义。曹大家流亚也。知识孔明桓少君颉颃也。班
昭踵成兄书。以完兄名。足下表扬妹德。使妹不死。皆
千古美传。然静媛所以能千古不死者。得附乃兄青
也。然后知吾不与鸡骛争食者。故比比相容。而不肆
怨谤矣。正之一字。能顺上安。下有如是夫。其终身行
诸。
** 与学人
学道人断。不可大言。不惭轻议一切。每见学地中。轻
短上人佛法。及至自巳临座。语多纰缪。平日议论上
人世谛。及至自巳下流尤甚。平日憎恶。常住淡薄。及
至自住把茆并粥饭。亦不欲人吃。所谓鲍老当筵。笑
郭郎。笑他舞袖大郎。当若散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
舞袖。长静言思之。岂不惭惶欲死耶。此皆学人薄福
通病。不可养也。试自做到十分田地。然后批评一切。
未迟。然做到十分无玷者。断不轻议一切也。
** 与僧幢
汝师虽一时执见。得罪法门。然在汝师徒也。天下无
不是之。师长可善事之。昔大舜祇载见瞽叟。夔夔齐
栗。克尽事亲之道。虽瞽叟亦允若矣。慎勿仍前视为
冤家结孽也。即是冤家亦当解结散场岂可重打结
乎。至于死生。去就自有定数。不必沾沾在念也。
** 与晋扬茂才
向知晋扬为天下士读佳文。又知晋扬之有妹矣。读
书解义。曹大家流亚也。知识孔明桓少君颉颃也。班
昭踵成兄书。以完兄名。足下表扬妹德。使妹不死。皆
千古美传。然静媛所以能千古不死者。得附乃兄青
与等庵法师 第 535a 页 X57-0535.png
云之士耳。亦幸矣。隹文稍加珠墨。无任唐突。西子不
日。市中纸价躁矣。
又
弟僻处海陬。不闻市语。久矣。行僧归言。足下今年政
三十。忆总丱竹马。昨日事耳。不图彼此皆际中年。惊
诧久之。然又不知何日月生也。忘年之友。日月不知。
宜矣。破衲之外。无长物。磁壶一握。聊将壶天日月之
识。拙诗一章。未可污目。俟把晤时。口号以当华人三
祝。
** 复冷关老师
会城讲席。随缘而应。虽云量而后入。然未来美恶。孰
能逆料。其何如哉。人生出处。要如流行坎止。行于其
所当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不失其正足矣。又何可
以成否。论是非耶。家老人慈爱门人。正如鸤鸠七子。
其心一兮者也。而萋菲謟忌。属垣贝锦。苟非吾师。谠
言正色。以销群小谗嫉。则几伤老人之心矣。先朝成
祖。嘱胡濙。书仁庙事。奏濙以慈孝七事上闻。上疑冰
释。倘遇詹徽。文皇子即高皇子矣。正人君子。不翅调
和鼎鼐。虽家人父子之间。亦赖籹宁为德。何如哉。
** 复引岩子
颁来文集篇。连月露句挟风云。才一展读。光芒陆离。
莫测端倪。水神乍觏。海若方存乎。见少之知。而论欲
玄宴我乎。愧甚愧甚。夫陈师锡之叙五代史。不足以
重欧阳修业。巳取讥当时矣。而使著屑佛头。岂不殆
日。市中纸价躁矣。
又
弟僻处海陬。不闻市语。久矣。行僧归言。足下今年政
三十。忆总丱竹马。昨日事耳。不图彼此皆际中年。惊
诧久之。然又不知何日月生也。忘年之友。日月不知。
宜矣。破衲之外。无长物。磁壶一握。聊将壶天日月之
识。拙诗一章。未可污目。俟把晤时。口号以当华人三
祝。
** 复冷关老师
会城讲席。随缘而应。虽云量而后入。然未来美恶。孰
能逆料。其何如哉。人生出处。要如流行坎止。行于其
所当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不失其正足矣。又何可
以成否。论是非耶。家老人慈爱门人。正如鸤鸠七子。
其心一兮者也。而萋菲謟忌。属垣贝锦。苟非吾师。谠
言正色。以销群小谗嫉。则几伤老人之心矣。先朝成
祖。嘱胡濙。书仁庙事。奏濙以慈孝七事上闻。上疑冰
释。倘遇詹徽。文皇子即高皇子矣。正人君子。不翅调
和鼎鼐。虽家人父子之间。亦赖籹宁为德。何如哉。
** 复引岩子
颁来文集篇。连月露句挟风云。才一展读。光芒陆离。
莫测端倪。水神乍觏。海若方存乎。见少之知。而论欲
玄宴我乎。愧甚愧甚。夫陈师锡之叙五代史。不足以
重欧阳修业。巳取讥当时矣。而使著屑佛头。岂不殆
与等庵法师 第 535b 页 X57-0535.png
有甚焉者乎。倘难方命。姑宽假之。俟不见贾。生久自
谓。过之而后。可学吴蚕作茧。绪其尾也。
又
手札至。奖借过实。益深愧恧。承问随缘集内。诗篇太
少者。昔人谓。诗能起淫。我出家儿。尤不宜耽咏也。故
往往戒笔。至疑弟阅历。交游不滞一隅。何赠答寥廖
者。钟竟陵督学闽中。先见陈白云。今体七百首。欲物
色之。而巳物故矣。入境梦陈白云。晋接钟曰。诗外更
有交乎。曰朱百朋。曰何交乎。对曰。亦寄食耳。然则何
以不赠之诗。俛首不答。竟陵曰。先生之不得巳与。不
苟兴。槩可知矣。谨复。
** 复朱茂才
昨日讲期不来知爱我也。倘游云惊龙。自天而下。则
小巫见大巫。而气尽夺。虽欲措辞。不可得矣。翰教领
知。谢谢。至云有所疑问。世无知者。不知。其何也。正东
鲁一孺。孰能与夫子中分者乎。可知矣。
** 复范黾公
讲期极承弘护。并损多仪。感愧无任。南涧近咏。清明
正大。文质彬彬。晋魏妙手也。见诒诗箑。气侔文正。书
逼允临。而温厚自然。溢于言表。司成不死矣。尚容作
巴人下里之号。以当报琼也。谢谢。
** 与神山和尚
家山说教。亦迦文观树经行。智者旋荆答地之意耳。
元欲先至宝所。借三椽为平原。十日留畅谈今古。而
谓。过之而后。可学吴蚕作茧。绪其尾也。
又
手札至。奖借过实。益深愧恧。承问随缘集内。诗篇太
少者。昔人谓。诗能起淫。我出家儿。尤不宜耽咏也。故
往往戒笔。至疑弟阅历。交游不滞一隅。何赠答寥廖
者。钟竟陵督学闽中。先见陈白云。今体七百首。欲物
色之。而巳物故矣。入境梦陈白云。晋接钟曰。诗外更
有交乎。曰朱百朋。曰何交乎。对曰。亦寄食耳。然则何
以不赠之诗。俛首不答。竟陵曰。先生之不得巳与。不
苟兴。槩可知矣。谨复。
** 复朱茂才
昨日讲期不来知爱我也。倘游云惊龙。自天而下。则
小巫见大巫。而气尽夺。虽欲措辞。不可得矣。翰教领
知。谢谢。至云有所疑问。世无知者。不知。其何也。正东
鲁一孺。孰能与夫子中分者乎。可知矣。
** 复范黾公
讲期极承弘护。并损多仪。感愧无任。南涧近咏。清明
正大。文质彬彬。晋魏妙手也。见诒诗箑。气侔文正。书
逼允临。而温厚自然。溢于言表。司成不死矣。尚容作
巴人下里之号。以当报琼也。谢谢。
** 与神山和尚
家山说教。亦迦文观树经行。智者旋荆答地之意耳。
元欲先至宝所。借三椽为平原。十日留畅谈今古。而
与等庵法师 第 535c 页 X57-0535.png
后赴普明之约。不图好事多难。时不我与仓卒。先起
小品之说矣。遣下职事。先一问讯期毕。即翱翔而至。
借道场为东道主。细探苕霅碧浪之奇。远眺苍弁诸
峰之秀。昔人谓。华山呼吸。可通帝座。恨不带谢眺惊
人句来搔首门青天。弟则无所恨矣。何者。自有老兄
惊人句子在也。
** 与死心禅师
不慧髫年失恃。即志披缁。以报罔极。今且颠毛种种
矣。尚未酬劬劳之万一。而座下一庵深处。乞食供母。
真与编蒲担母者。并辙而争光者也。顾不慧抱终天
于没后。而座下供甘旨于生前。其为人子之忻戚贤
否。为何如哉。白米五斗。聊充北堂一粥之需。母以供
人匪克孝。而麾诸三门之外也。
** 兴莲居法师
不晤久如中心若渴。顷闻。法从复主莲居。喜而不寐。
在事则轻车熟路。于人则风虎云龙。法道昭明。于斯
为盛。不腆远将。聊志柏悦。
** 复南屏和尚
承遣云云指日。即东范文翁极口颂和上佛法道德
天下第一。且于秣陵理内。得觏神情。超脱拈颂。清新
甘露。灭至贬所。而识见大进。信不诬也。所委领知。但
以和上年高德劭。身外琐事。可不留心。如国手棋。不
必段段用意而了局。终必是赢可也。未遑走晤先此。
遣复不宣。
小品之说矣。遣下职事。先一问讯期毕。即翱翔而至。
借道场为东道主。细探苕霅碧浪之奇。远眺苍弁诸
峰之秀。昔人谓。华山呼吸。可通帝座。恨不带谢眺惊
人句来搔首门青天。弟则无所恨矣。何者。自有老兄
惊人句子在也。
** 与死心禅师
不慧髫年失恃。即志披缁。以报罔极。今且颠毛种种
矣。尚未酬劬劳之万一。而座下一庵深处。乞食供母。
真与编蒲担母者。并辙而争光者也。顾不慧抱终天
于没后。而座下供甘旨于生前。其为人子之忻戚贤
否。为何如哉。白米五斗。聊充北堂一粥之需。母以供
人匪克孝。而麾诸三门之外也。
** 兴莲居法师
不晤久如中心若渴。顷闻。法从复主莲居。喜而不寐。
在事则轻车熟路。于人则风虎云龙。法道昭明。于斯
为盛。不腆远将。聊志柏悦。
** 复南屏和尚
承遣云云指日。即东范文翁极口颂和上佛法道德
天下第一。且于秣陵理内。得觏神情。超脱拈颂。清新
甘露。灭至贬所。而识见大进。信不诬也。所委领知。但
以和上年高德劭。身外琐事。可不留心。如国手棋。不
必段段用意而了局。终必是赢可也。未遑走晤先此。
遣复不宣。
与等庵法师 第 536a 页 X57-0536.png
** 复雪渠张护法
捐资施食。普赈幽魂。感刻之秋。不独贫道一人而也。
谢谢。至谕顿觉。师事深见门下欲流通佛乘。不昧果
因。普心惓惓。溢于言表。真现宰官身。而为说法者也。
今而后。岭表得瞻全藏。皆先大人弘愿。克始吾护法
正论。克终之盛德矣。即先大人作赋。白玉楼中不藉
此。以增无量智慧才情哉。谨当依教趣渠东辕也。不
儩。
** 与指开法侄
座下以强仕之年。屡建法幢。讲声远著。刹竿高出。真
是吾家千里驹也。不慧恭居眷末。与有荣施。楞严初
住。凡百猬集。未遑炉茗畅晤。先遣子侄辈。过聆法音。
菜资不多。将我推重之忱而巳。亦二簋可用享。不在
享多仪意也。
** 复杜吏部
王烈登山。林泉增色。门下枉我。蓬壁生光矣。第不能
解玉带镇山门。有愧机锋钝置耳。匆匆别去。伫想方
劳。书米颁来。调饥顿慰。门下冰心启沃受知。宸内孤
风高节。孚及方州。何物山僧。能消清官玉粒哉。姑率
比丘辈。稽首慈云。以祝麟祥。早著为报也。
** 与文可
智觉禅堂等兄伊始。余寔克终。堂殿斋厨。率自创有。
居远城嚣。无刁斗之患。民多纯朴。有太古之风。于以
养道。躁竞不堪。夫骨人宜骨山肉人宜肉地。在汝孱
与等庵法师 第 536b 页 X57-0536.png
朴。常住攸宜头陀之选。不外吾识。书至就道。余惟不
疑无卜也。
随缘双尺牍(终)
疑无卜也。
随缘双尺牍(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