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19b 页

随缘集杂著二
嘉禾楞严讲寺灵耀全彰著

**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楞严寺法未灵耀。谨致书于双径化城寂照两院诸
禅师座下。愚闻君子务本。今方册大藏。实为楞严与
上山两院共有。根本所当。急先务者。故敢以书告。古
人刻藏。虽为普利簿海内外。而板藏化城寂照流通。
楞严讲寺坊内。羡馀刻藏之。外可以庄严三宝。养育
英贤。无事匍匐檀门。畔援法事。山上板头。修板之馀。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19c 页 X57-0519.png
可以供顿数口。安心进道。不必一钵千家。夤缘世谛。
其为三院。坚固根本。意甚深也。无如法久。毙生经坊。
惟知羡馀。而不知整理法宝上山。惟知板头。而不知
修刻藏板。岁月既深。虫蠹朽蚀。将来大藏。羽化可待
矣。只据不慧玉庵丙辰请藏。三人共阅。部帙失次。错
简失张。莫可枚举。有张无数。十百字或五六字。一二
字者。今春澹归和尚请藏。其首面经论。辄多残缺。而
黄龙禅师检出缺字尤多。推其所由。板非铁石。岁久
朽蠹。理之固然。顷松陵众护法。书致不慧。深忧藏板
不修。则佛法壅塞。柏密二大师慈悲心血。殆将付之
东流一派。故以修刻经板。重整大藏之役。责成不慧。
不慧捧读。而惭惶无地。盖吾三院根本祖师功德。皆
茫乎不知。忽若罔闻。而居家之士。独能惓惓法门。慇
勤致意。其智愚贤不肖。为何如哉。良可愧矣。秪缘大
清国之内之外。惟此一藏。其来敦请者。不辞千万途
程岁月劳顿。及请至所在。开卷展阅。则模糊失错。一
字之缺。理即难明。况多多乎哉。倘欲来寺对补。则道
辽路远。山川阻深。若欲从人徵考。又不能起迦文之
白骨而问之。则知板上一字残缺不修。即如来之血
脉一点不通于天下四海矣。过当何如哉。甚有以论
代经。指鹿为马。惟图满套成帙。便可博换金钱。不知
壅法。诳僧罪当发配泥人。虽或匠工有所草草。虎兕
出匣。龟玉毁椟。是谁之过欤。夫住持唯曰火食之多
少而巳耳。经坊唯曰羡馀之有无而巳耳。上山唯曰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0a 页 X57-0520.png
板头之轻重而巳耳。殊不知火食羡馀板头自何来
哉。岂非皆出于藏板之根本乎。今废藏板。不之修治。
而顾较量于锱铢之利。母乃弃其大者远者。而计其
小者近者哉。抑亦清昼攫金。惟利是视。而不思务本
耶。虽曰烈士徇名常人徇利。以若所为。即利亦恐不
可久得也。何者。盖今不修。则朽蠹十二。再五年不修。
则板坏十五。再十年不修。则一大藏之板。皆坐化尸
解矣。夫有本斯可求利。本之则无顾。安所得利哉。诸
师于此可大悟矣。然而三院之主人必皆曰。吾唯计
今日之利入厚薄耳。藏板之朽蠹于他年。于我何与。
故皆坐视不理。吾恐槜李丹阳金溪吴江诸护法同
起。而料理蝌蚪时事。则比比呕唾。不暇未必能安坐
吞嚼大藏也。借使大护法不见僧过。异日阎老案前
铁丸铜汁。伊谁代之吞啖乎。吾辈出家儿。其可不信
因果哉。吴江周安石老护法云。板头不修藏板。秪图
肥家润身。故护法神明屡降警诫。不为护祐。此皆诸
公目击亲尝之事。可不畏诸。窃迹数年间。不能修板。
亦有其故。自甲寅用兵以来。关山阻隔。请藏无人。故
致坊内经本殆空。而上山板头绝望。即守院数口。尚
费支吾。何能分枵腹之馀。以补蠹蚀之残哉。第不慧
畴昔检藏。林下凡遇失纸脱字。以致义理难通处。未
尝不顿足张目惋詈典守者。素飧不治。今自既尸位
住持。其可更受天下人之痛骂及我耶。是以修刻大
藏。是不慧之夙志。而端本之急先务也。况蒙众护法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0b 页 X57-0520.png
之督率乎哉。问知寂照。全朽藏板六百馀叶。稍稍蠹
蚀亦数十万字。并煮板等项。所费不及千金。工程不
出三载。较之当日众护法倡兴之时。不过一部刻资
耳。不慧巳允众檀之命。董成其事。伹诸公皆密大师
苗裔云。仍幸俱戮力同心。赞襄厥美。或为料理修刻。
或为跋涉乞缘。是所仰望而敦请者也。至于些少板
头。且充工费之外。更有不继。不慧当典衣鬻钵称货
补填。不敢波及诸公也。意在重新全藏。法宝流通。使
柏密二祖慈悲心血。不付逝水。诸檀护施刻功勋。不
为木屑。是所愿耳。次则坚固化城寂照楞严之共有
根本。亦不可缓也。夫愚公移山。大施抒海。人固笑其
愚。而不知量矣。然精诚所至。或亦天龙为之阴相。而
克底于成。不可知也。燥人辞烦。幸无罪焉。

** 复吴江众护法请修藏板启(附来启)

恭惟。大护法诸老先生门下。才高邺下。藻掞天庭。立
功立德。既照曜于两间。乃教乃禅式弥。纶于一贯。惟
典型之诒在神州。千秋万岁。即贫道之仰止高风。匪
朝伊夕。比缘楞严初住。躬失抠趋。忽业珠玉。遥颁宠
逾。华衮滥婴。奖借耻实甚焉。致累失言。罪莫逭矣。因
轸大藏板朽蠹欲隳。爰命不肖耀。修刻重新。多方弘
护。深知受嘱灵山庄语殷勤。喜见同心。紫柏顾耀。藏
拙山村。曾亦如虫食字。拜瞻藏典。尝悲宿蠹侵文。钧
命赍来。似符夙志。奉公行去。所在不辞。第念人微事
伟。且难俶始。况虑月深岁久。岂易善成。是以心怀踊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0c 页 X57-0520.png
跃。步或盘桓。仰恃大君子。分光赐照。同舒手眼。乃俾
不肖耀。拾遗补阙。稍整琅[王*函]。庶宝王大藏得重新于
四海。而檀护鸿功。可昭视于无疆矣。临楮不胜感惶
之至。

稔惟。和尚解行双超。智悲并运。经律论藏既兼。总
以无遗。性相禅宗且交融于不二。诸方之向风巳
久。末法之仰赖尤殷。不慧辈跧处松陵。未遑躬趋
筹室。遥瞻慈范。徒切依归。兹启方册藏经。乃紫柏
尊者发大誓愿。创此胜缘。初剞劂于五台。后耑归
于双径。而寂照化城均为刊刻贮板之所。前人设
立良规。随刻随修。以防朽蠹。修补之费。取足板头。
不意日久法湮。后人弁髦成宪。竞思染指。任情废
坏。经虽装印。损蚀渐多。日失月亏。将何底止。而新
旧板头。不知作何。销缴宜乎。贵郡诸绅。有彻底清
查之约。此诚摧魔剔弊之大快举也。深幸道驾。驻
锡楞严。此地藏册所由流通。梨枣失修。得以申责。
伏望和尚大放光明。出广长舌。俾狮虫勿来食肉。
法宝永获端严。匪特不慧辈倾心起舞。尊者常寂
光中亦当开颜含笑矣。善友王晋卿。于刻藏事。宜
向受诸檀嘱付。在山多年。最称谙练幸进。而详询
之。颇可资商确也。仓卒布笺诸法侣。不及署名。统
希慈鉴。周邦彬吴之纪等拜。

** 修刻大藏经板疏

紫柏大师与同志诸檀护。易梵本为方册。合经疏成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1a 页 X57-0521.png
一藏。以便流通。使坐而讨论者。可家致而人阅。三登
九上者。可负之而遄趋。即缙绅先生家亦可并藏书。
而列于二酉。恣渔腊。以深究本来。功莫大焉。其如木
刻。无金石之坚。岁久有朽蠹之患。失此不修。将来羽
化。深可悲惜。盖北藏销为阿堵。南藏残缺无徵。则此
楞严方册。不独为大清国内基祯国宝。实且为簿海
内外之法身慧命。闻忉利天王一日三时望南阎浮
提礼拜。以其有书般若也。则人天之慧命。佛祖之菩
提。皆赖乎是矣。倘此处之藏板一字不修。即如来之
法身慧命一点不流通于天上人间矣。况日损月隳。
竟归乌有者哉。不慧偶厕住持。愿祟修整然。稽佛法
东流。自汉明帝永平。至唐玄宗开元。所译经律论。洎
诸贤著疏。巳五千四十八卷。共成一藏实录。自开元
庚午。至德宗文皇帝末年。相继译著又四千九百馀
卷。合开元崇福旧录。汇成万卷之灵文。嗣后残唐五
代宋元所译。暨朱明章疏语录。倍筛于前。若以当时
创刻之费。较之今日修补之资。不翅马体毫末太仓
一粟耳。夫资费小而大藏全。用力少而收功伟。予不
敢自私。而敢告诸同志矣。且闻昔与紫柏大师。同心
创刻大藏者。有金溪贺丹阳于松陵周嘉禾陆冯朱
包诸先生。现宰官身。行菩萨愿。而告厥成功。则今日
不慧创修大藏。又当伫望于诸先生后身之檀。相助
为理矣。

** 复净慧监院公启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1b 页 X57-0521.png

伏以。觉场小始。效供原依。列圣丛林。大辟当门。特重
普心。三年知事。一喝明宗。千室寻缘。四真入妙。恭惟。
大德望某老师座下。根属好坚。楠梓豫章。而巽美行。
稀瑕玷。圭璋明月以方精。了禅翁之弘度。水云归德。
生姜汉之操守。龙象钦风。推厚居薄。故人苟煖之。即
若煖之在巳。裕人约巳。则众或饱之。亦如饱之措躬。
虽云愿力使然。要亦天真不勉兼之。谦和御物。口碑
扬缁白之间。真实由衷。道望溢方州之外。初地二地
庶几无惭。三果四果绰然有裕。比蹈身子。成规忽振。
胡僧光锡。乃依自报内院别严无畏之床。式委乐独
初机传语优昙之典。宁希功侔佛祖。实欲泽及人天。
斯盖连镳神照。而迈乎久长。并辔了明。而亡其椎鲁
者也。顾某药栏小草。觉苑焦芽。息观微微。未践四依
之阈。弘敷戛戛。难窥五地之墙。是宜养拙丘墟。长行
粥饭何期。客秋把臂。便许同心。献岁浮杯。竟蒙推毂。
昔卢行者。陆沉下板。满拟终古无闻。得印禅师劝请
开堂。郁为千秋盛举。某忽膺斯遇。感切分光。恐负隆
情。惧侔戴岳。是以仰循再让三让之规。复劳一命二
命之至。尚恃大禅德均调缓急。使宝乘而直骋康庄。
乃俾不肖某。咸开真俗。秉独妙以遍泯森罗。庶一门
无栋挠之虞。而众卉沐同云之润。祇俟嘤鸣求友。仰
应同声之慰谕。新华雨座。平分多宝之亲依。临楮无
任瞻依之至。

** 复净慧诸护法公启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1c 页 X57-0521.png

恭惟。大檀越诸老先生门下。湖山毓秀宝海。恢因达
尊竞爽。随应度以现身。富贵浑忘降。崇荣而济物。职
由米汁成漕。树神雨食。遂使香流毛孔。器满珍羹。岂
徒率先二氏。以雄长实。且高佩一乘而载导。顾某庄
严。弘护业素。渐于海院灵芝忉利。敷迎忽更。委以莲
宗净慧。金声轻掷。玉帛遥颁。盖欲揭鹫峰独妙。遍记
含哺。兼之畅佛陇惟圆。等开瞢识。噫欤盛举匹阇世。
以无双大矣。弘猷迈隋王。而莫及顾某小根小茎。第
可卑栖林麓。矧兹大邦大刹。恐难安坐云堂。以故衔
命殷忧类。临深而履薄。抚躬多惧。尚鼠首与羝籓。仰
恃大檀后先。弘护遏寇。虐以谨无良。加之息我黥而
补我劓。乃俾不慧内外妆宁遵祖诰。以示周行。庶几
俶其始而令其终。则推钱指廪。会实相以非痴。即闻
法传经。诣宝山而不退。谨依玄鸟来。思[款-士+止]高门。而窥
长者红桃秾矣。践丈室以睹天人。临楮不胜感惶之
复。

** 复永寿院檀护启

伏以。北斗摛光。当宁获夔龙之佐。西天敷化。干城凭
王谢之贤。明良喜起。歌彻卿云。拥护流通。愿承金嘱。
斯国步恃以灵长。即法运由之隆固。恭惟。大护法诸
老先生门下。朝端麟凤。启沃基祯。霄表晨星。具瞻寅
亮。高眠拥锦。八华砖而让宠。燃黎视草。五色笔以增
神方。其大声谔谔。宁在豸冠。且也众止行行。实归骢
马。莫非皋夔申甫之贤。均荷喉舌股肱之重者也。惟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2a 页 X57-0522.png
是文人慧业。不谖金河顾命。全体大用。还遵鹫岭分
符。故能立功立德立言。成三不朽之盛业。乃教乃禅
乃律。明一大事。以春秋驾杨李。而尤丽文章。跻苏王
而更深明悟。此慨法门讹替。种智沦胥。乃于永寿院。
幻敷四华。座席委将。不肖某。勉弘一雨。琅函珠玑。在
握开缄。而霞举云飞。筐篚登筵拜锡也。蔀丰河润。顾
某学悭。半豹智不全囊。雠三轨而尚逊说。行览大车。
以未臻乘御。是以抚躬知恧。拜命增惭。恐循覆餗之
讥。终诒甄贤之诮。所恃大君子宝符玄览。曲为二天
之庇。乃俾不肖某铅刀借便。得展一割之能。庶古刹
于以更新。即台命因之。仰副谨拟春日。载阳晤玄。度
朱门之对。抠衣迁徙。领净名丈室之弹。临楮无任主
臣之复。

** 天溪和尚传

和尚讳受登。字景淳。别号初依。嘉禾秀水幽湖郁氏
子。父心溪。母沈氏。生于万历丁未六月五日。康熙乙
卯六月九日寂于开法之大觉方丈。世寿六十九。僧
腊四十二。临终遗嘱。不许求塔铭行状。崇事虚文。有
乖真实。以治命也。弟子遵之。灵耀系披薙禀戒受学
得法之弟子。私淑既多。受法聿深。窃记毫末。存以想
像。非铭状比也。师薙落硖石广惠寺。厌鄙所习。决志
参方。受沙弥戒于天童密云和尚。圆比丘戒于曲水
古德和尚。得法于龙树桐溪和尚。传持天台教观。年
三十四。始住仁和天溪之大觉庵。即专心教观。戮力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2b 页 X57-0522.png
讲忏。寒暑不辍。岁以为常。学子归投。如川赴壑。天溪
法席。郁为海内无忧安隐幢矣。三十七始应当湖马
园楞严之讲。其间应讲则广安玉庵大善智證化城
三峰梵洲幽澜。暂住则玉庵等觉。率偶应耳。非专属
也。其行道养道。恢拓涅槃。俱在大觉。具吴默之先生
碑记。著有药师行法。准提行法。大悲忏科。瑜伽诠次
并注。会刻法华文句等书。夫住院弘经。兴福著述。与
人同耳。不足言也。先师正恶铺张世事。胪列年谱种
种时套。故不许铭状耳。惟是勤信真正。撑持法门。一
片苦心。特迈等夷。有足多者。敢记万一。师志学之年。
即考苦读诵。中夜不辍。略以木凳。息身不卧广床厚
蓐。深自策励。无少懈息。住院以后。研几教观。必堂内
外人俱𥨊息巳。方自就卧。钟未鸣而足巳在地矣。此
数十年。如一日者。即疾渐惟几。犹不释卷。勤何如哉。
生平不畜。少有香资。即入常住。每曰。吾凡多与得常
住。一分一文。辄复快活。惟众鐻修天台大师塔资一
项为常住。借去二十金。恐昧果因。中心不怿。临终检
自装文句三十馀部。付耀。比四人令出银修葺。其信
重因果如此。行履真率。似出天性。即傍人勉其暂作
一句方便虚辞。初或允之。至期不能也。凡待同学同
行子。侄常人。靡不皆然。至临终遗嘱。勿乞虚文以污
真实。玄义止观等书。皆有手眼判释。文章典雅。脍炙
人口。示寂前数日。俱付诸祖龙曰。身将死焉。用文之
且。语言文字。亦非吾之本真也。呜呼时丁末法。人竞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2c 页 X57-0522.png
虚名。若师之真实不虚。当求诸饮光盘特间也。住大
觉三十七年。终不畜沙弥小儿。足不履尼尘俗舍。有
来叩者。声色过厉。略无假借。或讥以为不近人情。师
曰。美男破老。美女破实。宁失之此。不失之彼也。虽缙
绅先生。执弟子礼。侍坐聆教。以为固然。略无愉色。既
去即安心教观。亦无干谒。扳援之事。并不形诸口矣。
语言行事。巨细不苟。有即之者。惟觉其光明正大之
气。凛凛逼人。而不可犯。凡海内衲子。至省城者。未有
不参大觉。师慎重法门。不轻授受。学既半而别嗣者
居多。即今四方禅教出世弘化之贤。半曾北面天溪
老人者。因慨佛法下衰。故于天台教观。极力研详。钩
深剔远。凡临讲授。意在言先。旨提象外。发先圣之未
发。启后学之未闻。尝教耀辈曰。法门衰替。比比成风。
惟当精心教观。启迪后昆则。台岭一柱。庶可遏狂。汝
其勖诸。复以楞严数解与耀曰。此经未涉大师手判。
诸家互解。未免有狐裘蒙戎之憾。汝其悉心成疏。则
可谓山家功臣矣。至于应讲住院。随世随缘。不必论
也。故师出世三十馀年。唯以弘宣教部。维持法门。为
巳任。应赴讲期。殊不多也。今六月九日示寂先十日。
二三弟兄皆集。未能忘情。不无戚戚。而师欣欣然绝。
无苦难之色。彻昼夜。讲示显密教部隐深宗旨。勉励
后人。撑持祖道。以未完诠次注。托运遐法兄。以高僧
传。委诸不肖。观其娓娓台旨。似乎未尽所蕴。有再来
恢弘之意。运遐法兄曰。和尚今而后。安心念佛罢。师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3a 页 X57-0523.png
笑曰。西方吾岂不信。顾人各有愿也。索笔书偈而逝。
则和尚撑持法门之弘愿。固永永无穷也。岂常人所
能比拟哉。

** 馀生字说

冬乃岁之馀。月乃日之馀。生乃死之馀。馀则虽非正
事。然无其馀。亦不能成一切正事也。梦忍月子呕血
至脂膜尽出。不能食者七日。淹淹就木。身在死法中
矣。来予庵就医邻初石子。石子投以奇药。而有生之
气。养一月而竟无死之心矣。今将归。予为更其字。曰
馀生。且赠之以说曰。子归。盍善用其馀。以为福。抑不
善用其馀。以售祸邪。今而后。精心乘戒。戮力上流。光
扬祖道。优入圣伦。是善用其馀。以成正事。如月为日
之馀。而能清凉光耀。遍照神洲也。予方拭目俟之矣。
若贪饕饮啖。肆志无惭。乘戒俱缓。重入泥黎。是不善
用其馀。以酿恶业。如田水月。所谓楚南泰屯。得馀是
同。而用馀回别。则馀者又不如无馀者之为愈也。则
是字也。虽曰因事制名。以示不忘。然汝名为月。而字
为馀。意取月为日馀。以光烛无疆。不取屯氏之馀也。
庸人视为两可。智者唯从一说。斯意在此。而不在彼
矣。昔黄鲁直尝以奇药活人。惜其所活者。皆庸人耳。
勿使石子复抱鲁直之惜。可也。

** 题报恩院交单

松直棘曲。宝喜嵩嗔。不变随缘之后。人物各自有性
也。予性喜银。而性不喜畜。所到之处。必竭厥心。力兴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3b 页 X57-0523.png
建三宝。虽至逋负百金。催索狺狺。而不之悔。亦性成
也。去夏。檀护请住此院。院经兵马住后。残缺可知。遂
事土木。至今悲忏期毕。会计所费二百馀金。功过自
知。不必言也。顷应嘉禾楞严之请院托。祉森住持人
谓。当书所有。以便后人守成。故即于修建册后。略记
新置。以为交单。今而后。兴乎废乎。人各有性也。岂可
以我性为人性哉。巳未季春八日。

** 智觉寺重兴禅堂缘起

智觉教寺在嘉禾郡治之南十五里。宋开宝八年。创
建。咸平六年。敕赐太平天寿院。治平元年。敕赐今额。
兵燹之馀。荡为劫灰茂草矣。永乐元年。里人张福信
重建。相传始于汉永年十三年。又云。柳孝文妻弟张
纲舍建。皆齐东之讹也。但塔寺所在。必有禅堂。居众
用表刹幢面目。此寺独无窃有疑焉。盖大殿既成。则
列前后左右。无非禅室也。嗣后列院分房。随隅割据。
则第有香火之实。而失禅室之名。理之固然。无足疑
者。向延等庵法兄。养静观音堂者。十有三年。丙辰秋。
等兄化去。大宗伯杜公。暨本方信士杜君奭沈子目
诸君。请予重建禅堂。为千秋美举。于菊月望。鸠工庀
材。至仲冬朔。堂殿告成。期周两月。匠及千工。四方瞻
仰咸讶为神运速成。密迩知交。但怜予空炊无米。斯
实大士之灵夫。岂一人之力哉。惟是数十日间。升座
谈经之暇。即躬亲土木。手足胼胝。惨淡经营。夜以继
日。竭厥心力。而不敢告。劳斗胆勇。为而不顾。后乏者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3c 页 X57-0523.png
是。予将此深心奉尘刹之微愿也。落成之后。虽逋负
数十馀金。然而规模既就。至止者略为可观。今而后
白足来参旃檀殿。明窗净几。檀贤税驾大士堂。仰止
留连。应二时之钟板。则香积厨与僧堂并列。接十方
之贤圣。则云水寮对。客座分阶。是役也。檀波辐辏。固
仰千门之无靳。而劻勷终始。则最初请主杜沈诸君
居多。兹不忍没其盛心也。谨纪颠末。为刊碑缘起云。

** 题智觉交单

智觉无交单。而有交单。实等庵法兄创始也。智觉无
禅堂。而有禅堂。实予为之创建也。崇祯癸酉。诸檀护
重建大殿之后。以所馀旧料。搆观音堂。三间于殿东。
以为一方祈签之所。留一香火僧或佛子。看守而巳。
康熙二载。始延等庵法师。于中养道。今丙辰七月。等
师即世。以新旧器物。汇成一册。以便来者。稽程是有。
交单之昉也。众信随延。不慧住止鸠工。予因众志乐
善。即谋启建禅堂。始九月望。终季冬朔。厥工告成。计
建殿堂房寮。二十馀间。云水于以归投。学人于焉戾
止。而始不失禅堂之名实矣。屈指又三稔矣。予既膺
省城报恩之住。而复有武原玉庵分心。故将殿堂一
并。托诸文可阇黎。并以建置屋物。续书册后。使夫来
者。知无交单而有交单。始于等庵法师无禅堂。而有
禅堂。建于不慧也。

** 修井文

古圣贤分田。而制之以井者。不独为灌润田禾也。夫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4a 页 X57-0524.png
木入水。而水上出。源源不竭。可以备汤饮。解热恼。禦
严寒。充浣涤。福利溥哉。东里之井。其来有岁矣。无如
为日既久。砖石用隳。旧井无禽。时共舍之。井泥不食。
人失其利。象曰改邑。不改井宜甃之道也。既人井井。
而家井井。固当人甃井。而家甃井。不烦董事者之琐
告矣。虽然。人乌得以知之。行将洁乃底。去乃污。增乃
砖。固乃石。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美。冽
涓涓可用。汲而备汤饮。充浣涤。并受其福。在诸贤一
举手间。则又不得不家至户告也。

** 莲花赋

昔人目莲花为君子空王。比妙法以莲花。岂非以其
皭然不滓高洁出尘者乎。予于西湖之莲。三觏而三
变。其态有感于斯。辄比物比志。而赋其事焉。辛卯中
夏。西泠文会。舣舟湖心寺。转宣公祠。自孤山金沙滩
而止焉。美哉莲花之盛也。其开三兮。未敷七耳。莲房
深锁。香闺未启。掩映绰约。中藏处子。尚孩未笄。憨然
稚齿。调笑由人。含羞不语。密雨丝丝。似左家娇女贪
花。而不辞数百之适。微风漾漾。若汉皋神仙出游。而
恒佩如卵之子。细药初萌。似寿阳深卧宫檐。肥葩欲
绽。若玉奴赐浴寿邸。又如若耶溪畔隐花样之西施。
姑射山中藏如雪之神女。半面初呈。春闺少妇。乍窥
杨柳之青。倚叶方遮前街女儿。昨赠搔头之玉。雨露
不沾尉迟女。未解承恩。风波独立。淳于儿能徼温旨。
或窥宋于东墙。或拜月于西厢。或回舟于洛浦。或尚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4b 页 X57-0524.png
衣于君王。亭亭高棹。宛昆明楼上选明月夜珠之句。
依依欲舞。若太液池边逞云衣花貌之章。或群或友。
乍颉乍颃。三三五五。袅袅扬扬。皆碧玉之未经破爪。
而临镜则妒妇心降者也。间有花巳开香气全。红颜
的的。翠盖田田。玉肌皓皓。腰柳纤纤。有如脩眉高目。
列屋而闲居。丹唇皓齿。争妍而取怜。游丝薄雾。趁天
风而远引。髅飞燕之弟兄掌舞。浓妆淡抹。与西湖而
竞爽。如虢姬之姊妹朝天。韩侯顾止从硕人者。固非
一人。凝脂柔柹美硕人者。又非一端。遂使众羡倾城。
而我见犹怜香滞回舟一水人。争立马千山。是盖定
情之伊始。故能消魂于万千。越一纪。而予信宿于凤
林精舍。则大非其旧矣。时维七月。霜露欲零。香销南
国。怨入西陵。霜倒半池。潜伤皓质。露冷莲房。尽堕香
魂。马成群而践踏。兵肆力以瓜分。偶扶筇而一探。伤
时序之不平。何夙昔之荣华忽摧残。而不胜有。如千
金贵姝。百宝娉婷。国破家亡。流落风尘。乱头粗服。疾
首捧心。残香剩粉。零落无馨。如怨如怒。如泣如诉。或
仰天而欲绝。若把剑之虞兮。或低头而不语。类息国
之夫人。又如露箸庙内立节之姑娘。隋杨宫里系诗
之佳人。情人紫玉。或通半体。阊门舞鹤。竟灭全身。轻
纱血泪。乔玄玄。生殉处士。青草黄昏。苏小小。死卧孤
坟。或如何氏稚经。绿珠堕粉。乌[糸*阑]在箧。小玉长徂。义
髻抛河。马嵬受窘。盖伊阙之莲巳谢。唐宫六郎不醒。
人间钗袄。巳化哀烟。天上髻鬟。或作朝云。是皆情甘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4c 页 X57-0524.png
怨死。誓不俗生之莲花人也。至于色香虽在。攀折欲
空。焚芰制而裂荷衣。劈莲房而髡蕊宫。或归酒肉城
居。或逐旃帐𦎬[葸-十+夕]。酒家楼上。供昏醉之村。夫贩子筐
中。逐爱钱之。贾翁甚至。解髻而去席。或破颜而毁容。
翠羽常低。多值敛眉之态。瓠犀难见。罕逢启齿之侬。
正如良荆百万。一朝仆妾。玉叶金枝。纷纷狼藉。王后
骨醉。戚姬人[(雪-雨)/(土*凡)]。艮瓶抱入井之悲。金城哭出塞之曲。
丽华受伤于擒虎。伏后杖毙于孟德。卫共姜之死。靡
他。仲卿妻杀身立节。江心负父。载沉载浮。驿亭断臂。
不淄不涅。是又贞节之显于中华。羞逐雄豪之热客
者也。若夫莲子随他去。不及季伦情重红粉。马驼归
羞见。元戎报捷。琵琶邑邑。空调马上之弦。惜死妮妮。
徒叙胡茄之拍。悲哉芙蓉木末。陂泽秋风。周郎不顾。
妆镜台空。纨扇既捐。红叶难通。陈后长门。梅女西宫。
伤离情于南浦。掩泪眼于墙东。疏疏雨散。神女之魂
不返。瀼瀼露滴。湘妃之泣靡穷。呜呼音落黄埃。车马
不识。或采莲花。或采莲子。而风流顿尽矣。予曰。昔年
遇子南湖之南。靓妆婉变。莲步姗姗。今我来思。摇落
三潭。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予因之低回而不忍去焉。
盖因困乏。转须亲也。或唔之于晓风残月。或慰之于
暮雨朝烟。而花则似嚬似笑。若送若迎。宛若生平者。
正同是天涯流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也。其间一缕
馀香。脉脉侵人。斌媚妖娆。犹作青楼。故态如徐娘。老
去风情。在西子嚬。来态转娇。予正色语之曰。吾学道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5a 页 X57-0525.png
人。此心巳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也。卿用卿法。
于吾法中。便为风马牛矣。嗣后巳之。母扰我心。但子
有美质。而生非其时。植非其处。故受困顿残折之辱。
而未之知耶。夫西湖者。乃荣辱世界。酒肉道场也。庄
生观化。而化及生。子处荣辱。而辱及子。理之必然者
也。子亦何不早达。始知冶容妄方。悟群心邪。则何须
待零落。然后始知空哉。今而后。盍各韬光绝迹。长揖
人寰。铅华洗去。隐入溪山。庶几荣辱不关抱知希。而
自全其天也。今戊午又十八年矣。六月之望。予以一
艇。而访旧日之莲。则杳然绝迹也。惟见一片湖光。千
山黛色。月皎皎以娱人。风悠悠而动物。不觉蒿目欲
空。而烦襟顿涤。身世若亡。而尘心自灭。坡老曰。浩浩
乎如凭虚御风。而莫知其所止。飘飘乎若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于兹更切。须臾转不定之金波。顷刻卧
深沉之镜璧。上下渺茫。而惟现一轮之心月。依稀有
响。疑苏小小。不忘哀草。青陵而环。佩空归月。夜魂彷
佛闻声。似王子安犹吟。落霞孤骛。齐飞秋水。长天一
色。而湖心寺无莲也。宣公祠无莲也。孤山金沙。滩举
无莲也。夫谢月镜之别。王清去去。不乏风流。杜兰香
之辞。张硕来来。更无消息。其斯之谓乎。王子犹访戴
之舟。兴尽而返。何必莲哉。舟回净寺。忽觉一道香尘。
顺风而前。予曰。异哉。莫是散胡麻饭女郎。引人寻觅。
抑俱娑陀天下降尘凡乎。果见藕花居畔。玉面红颜。
三三两两。亸引香肩。绿衣黄里。丽服花钿。貌舒菡萏。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5b 页 X57-0525.png
体露婵娟。渺不知夫新知。故识共要。予于莲沚桑间。
殆三生石上。旧精魂乎。更不须咏此身。虽异性常存
也。观其潇洒出尘。高洁幽闲。翛然自得。不受人怜。如
鹿母夫人未出草庐。艾封人子。尚隐骊关鱼。玄机既
入女。冠孙琰妻。长啸峡山。张丽华之飘飘欲举。秦弄
玉之冉冉乘鸾。又如天台洞口迎郎之女伴。罗浮山
内宴客之神仙。微香时吐。似服惊精。返魂羽衣。旋舞
曾游。月府广寒。则此一晤也。竟入避秦女队。何论晋
魏。而不知有汉也。又若天风吹下。不欲许飞琼之名
字。落在人间者矣。予笑曰。子无乃畴昔之夜。凤林寺
畔委顿。而受吾教者乎。子真可教也。今试与子提衡
而论。方予未冠时。与子邂逅于西冷之涘。果能即其
时。避纷华而出尘自励。则久为天上之人。即予亦可
望。而不可亲矣。何致遘明夷而迍邅。无如甘苦未尝。
而厥志未坚。则是子之惰也。倘凤林寺侧。轻予教而
仍溺五浊。今日又不知作何状态。安得如此超脱而
仙仙。斯又是子之达也。假令天下热中尘客。皆如子
受教。而拂衣高蹈。则又何必予之喃喃说法。而升坛
哉。易曰肥遁。又曰嘉遁。美夫囊括君子也。况桃源之
隐逸。天目之智仙乎。然子既仙胎。予亦无意于人间
世矣。姑勉汝更进步于百尺之竿。吾闻从是过西十
万亿土。有七宝池。其中无老无幼。无荣无辱。无女无
男。有决志往生者。皆證大觉之金仙。而子之氏族。多
产其间。则又胜于子辈。鼓云璈饮。玉液唱步。虚沦七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5c 页 X57-0525.png
趣之守尸神仙。汝其斋心。而先我著鞭。尚不辜三遇
而三有益焉。彼姝者子。皆倩微风。而点首心。莫逆而
亡言。众芳敛衽。予亦欲眠。二三子欲挟以俱。予曰不
可。香味颓高志。色声丧躯龄。远之易为士。近之难为
情。独不顾荷神诮。尔不戒乎。二三子曰。然则夫子何
独留连眷眷哉。母亦好色耶。予曰不然。吾之好色。不
与俗同。直好其德耳。盖予因三遇西湖之莲。而三变
其态。有似一变。至鲁一变。至道皭然不滓。高洁出尘
之达人君子。故乐与之周旋。夫关睢乐而不淫。盖思
窈窕。以配君子。哀贤才。而不淫其色也。阮嗣宗日狎
邻女。而不私死。又往哭之。是真好色。而不淫者欤。故
寓言其事。而托以美人也。诗曰。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庶几旦暮遇之乎。又是予之志也。

** 为玉庵住持愚原阇黎封龛

拈封条示之云。愚原阇黎。个是从上佛祖。自行化他。
安身立命处也。汝先于此。而安住之耶。汝夙有愿力
闻道。最早住院以来。事事真正。秉志固穷。不屑世谛
流布。竭厥心力。撑持祖道法门。操守峻峭岌然。难于
干犯。直心矢口。似乎不近人情。弗顾或人之所谗忌。
惟知行吾之所当行。乘戒精密。绰有祖风。博闻弘辩。
不忝吾门。谓非乘愿而来。不可也。至于自行化他之
事。稍毕。遽尔热处。抽身预期。绝食而逝。衣院托付有
人。苟能如此足矣。何必百岁千椿。而世或憎夫寿命
不长。吾却喜汝真常早悟。盖有生有灭。有去有来。有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6a 页 X57-0526.png
长有短者。世人之见也。无长无短。无去无来。无灭无
生者。本真独露也。既悟真常。则生亦可。死亦可。去亦
可。来亦可。长亦可。短亦可。北洲是痴活原壤。为偷生
长寿天。八难之一。水老鹤无闻之僧。斯则虽寿而夭。
虽存而灭。虽生而死也。日面世尊。朝生暮灭。楼至如
来。闻道即行。是则虽短而长。虽去而存。虽死而生矣。
知此则可无遗憾于生死短长间矣。今姑举习闻公
案。使汝安身起用。大通智圣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
现前。而弥勒世尊于出家日。即證三德涅槃。非根有
利钝。道有难易也。顾左右云。且道毕竟。为著甚么缘。
宜赊促应示长短耳。封。

** 题市居漫咏集

巢父掉头不肯。住居人共住武陵源。此避市朝之隐
逸耳。若东方曼倩。避世于金马门。司马季主。列肆于
长安市。则初不外市朝。而亦不失其为高致也。何哉。
盖情致两忌者。虽市朝亦岩穴。奚必望望然去之。而
后为高哉。引岩子气宇翛散。固不干进于朝。然亦未
尝求离于市浮沉。里闬列肆。以逐什二之息。抑何下
也。及示余所著市居漫咏集。感时玩物。比事属辞。文
简远而意清冲。有元亮之馀风。间露世相无生不即
不离之旨。殆闹市静搥入廛观化者之流亚也。张文
昌云。先生巳得道。市井亦安居。君殆是之矣。于是乎。
下睨身江湖而心魏。阙形山林。而识阛阓者。贤不肖
何如哉。夫大隐于市。吾于引岩子。见之矣。巢父渔人。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6b 页 X57-0526.png
宁不瞠乎其后哉。余也椎读斯集。而茫然如渔翁误
入桃源。第知桃花鸡犬而巳。又乌知仙境之幽深耶。

** 齐物

魏野农妄齐庶物。以凤凰绣毛羽。而无时夜之材。大
象多荷负。而少驰骋之技。孔孟持仁义。而乏霸国之
业。故窗禽之于凤鸟。劣马之于大象。管晏之于孔孟。
举一能一不能。二者孱齐。呜呼世何多愦愦之人哉。
予性不善作字。且不欲工字。以为字虽工。不过一誊
文小吏之材耳。顾嗜古人书。第产自寒微。之能尽读
古人书。以窥孔孟门墙为怅。至于文章之道。尤不能
梦见班马毫末者也。而世之人。或以通知文理许予。
而以能工字画许某。且曰。某工字而椎鲁。某解文而
拙书。一能一不能。是二人者。正等无异。呜呼世何多
愦愦之夫耶。夫许予以通知文理。予固不敢当。然排
能抄录者。兴通圣贤性理文章者。一其等夷。尤予所
不忍闻也。以其挤孔盂班马。而与誊文小吏同侪也。
以其视孔孟班马。如一誊文小吏也。家老人道德文
章。深入佛祖堂奥。顾不能作世谛流布语。以媚聋俗。
而世人且曰。天溪师道德高。而乏辩说。某法师能巧
逗愚俗。而道法有亏。一能一不能。二师孱齐。是何殊
齐。窗禽于鸾凤。一管晏于孔孟耶。推此而往。世之齐
物者。举是族也。何从覈其责实哉。故知魏野农古今
不少。

** 齐物后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6c 页 X57-0526.png

齐才学于书工。固不幸矣。然抑有幸焉。先朝冯具区
陆敬承两先生。高才硕望。千古人也。当在内翰林。时
以不工楷书。数为皮相者。裁抑甚至。不得与名沈顾
不列。于是乎知埒才学于誊文。犹肉相者矣。得非不
幸中之幸者耶。

** 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

笃至善于末造。斯可重任矣。盖叔叶而戒善式微。有
能躬修匪懈者。焉吾知其必大可恃也。顾觉道横亘
于宇宙。当智愚贤否。攸均金言。高唱于灵山。实比户
连家记莂。庸讵尚锢身律口之节。亦匪崇推钱指廪
之输。虽然波离善律。首荐群英之右。金色头陀。聿彰
分座之旌。当圣世而弥。祟矧末运。乎顾末运亦克逆
料乎。事何指掌而知也。惟金棺潜耀。去圣殷遥。业非
全盛矣。然而犹可为也。曰历五百而解脱。又五百而
持戒。长骛有在。而异类无多也。逮象教陵夷。人心不
古。夐非其旧矣。然而尚可恃者。曰再五百而禅定。更
五百而修福。动出虽靡。而忍善可臻也。降此而后五
百岁。则流漓益不堪矣。斗诤狠戾。以肃煞为心。侵夺
贪婪。而唯利是视。当此时而有持戒修福者乎。是旦
暮欲遇之也。夫披缁轶俗。允宜严净毗尼。衰世不然。
慧心偷薄。而五欲公行。烝报宣淫。而廉耻道绝。淋漓
扰饯。习尚成风。俾夫王臣侧目。而觉道轻微。得非邪
魔。窃僧衣而破正法至圣痛哭流涕之时乎。适此而
有坚木叉。以闲圣化者。拨共趋之。恶习回久。炽之邪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7a 页 X57-0527.png
风焉。斯亦特拔可怀矣。

且情存超世。要必百福资粮
庸流反。是浚招提。以牣巳囊橐。宰杀耕耘。而遍酿恶
报。计时卖日。裨贩如来。遂尔生遭王法。以玷污僧伦。
斯盖外道秉恶誓。而破吾教善逝掩耀无光之日也。
于是而有修净善。以翊风猷者。遗势利之浮云。树缁
门之标榜焉。是亦挺生不类矣。

嗟乎戒福。忽于圣世。
而罕觏云将来。故曰有持戒脩福者。言有则验末世
所无。而间或有之者。亦亿万而仅一二之难得也。


思后五百岁而持戒之难也。仪型无溢。乃比丘师虫
内蚀。必且群攻交訾。为可怪矣。于此而欲振厥颓纲。
是一暴而十寒之也。畴云易乎。再思后五百岁而修
福之难也。善业唯勤。而白衣僻染。邪僧庸有寸丝半
菽。襄其艰乎。于时欲行吾道。其间比一齐。而众楚之
也。不既难乎。

虽然。不有其难。蔑以昭倜傥非常之彦
也。乃欲乐者。人情之所同好。而其能持戒焉。贷财者
天下之所共趋。而其克修福焉。我知其宿禀不伦。而
慧命可寄。亦余日暮之所见知者也。

** 后五百岁二句

季俗有先务在。缁白各尽其道而巳。盖苾刍精木叉
之典。净行崇乐乎三多。末法难能也。盖有之矣。必非
庸人矣。曩大圣悬览多方。頫观来叶克仔肩慧命者。
果何如人与。曰。必后五百岁。能持戒修福者也。缁伦
济济。篇聚唯精。近事将将。乐输靡倦。交克相与以有
成。吾知下衰可振。而佛慧无壅也。

何则夫真人应运。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7b 页 X57-0527.png
龙象举深第一义光。无论巳逮后五百岁。而邪魔充
斥。淫秽横流。任法门者。子女玉帛。名比丘者。宰杀呼
卢。比比成其邪风矣。有能逆众趋。而身严仪律训来
学。以徂遏狂澜者。必比丘矣。斯诚圣人之徒。而慧命
所恃也。我一思之。衣钵付在头陀。殆此欤。

且声教攸
宣。竹林并祇树经营亦盛矣。沿后五百岁。而我道寖
微。渑淄孰辨。趋蹡势利者。唯见五欲殷繁。介守清操
者。偏罕伊蒲之供。是专襄搆罪之人矣。有能输囊橐。
以崇树招提。远邪师以资成正法者。必白衣也。是必
圣人所与。而克荷佛慧者也。我再思之。佛法嘱在王
臣。盖此欤。或者谓闻法之众也。修途之广也。宁唯二
者之足尽乎。曰。贤哲虽多。不外缁白。而末世弘通。要
必戒福先务也。虽然。圣人岂不欲天下之人皆持戒
而修福哉。其如丁衰世。势不获兼遂也。故苟克各尽
其道者。亦必间生之畸人也。畸人谓何能深信般若
者而巳矣。

** 募米供众疏

君子谋道不谋食。比丘求法不求飧。虽然楞馁不安。
吾未见其道法能全也。丘嫂栎釜。王孙寄食。世贤有
恒产。以自食者。或遇神龙未云。黄鹄未羽。尚尔朵颐
向人。矧比丘无恒产。而从人觅活者耶。顾武原适当
湖携李之冲。而东南多义苑禅丛之匠故。担簦负笈。
憧憧往来者。固喜咨询之有在。然三登九上。贸贸道
途者。并悲宿食之无从。不慧曾为浪子。慨欲居亭自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7c 页 X57-0527.png
任。其如瓶钵屡空。敢以福田告人。夫岂轸玉庵数口。
诚以安四海云来。盖不慧黾勉为求食求飧之都养。
庶云水可一心为求道求法之高流也。唯是货财者。
天下之所共爱。而舍施者。人情之所最难。苟能舍所
爱。而行所难。自然福不殄。而报不赀。昔人施七钱。而
报金轮皇帝。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岂非以欢
喜心。不靳倾筐之舍。能成就超世。外志求佛道之贤
欤。凡在乘愿大檀。母让古人独步可也。

** 阅文苑英华完

文苑一千卷。总三十五类。赋百五十卷。诗二百卷。表
七十二卷。碑九十一卷。其馀杂文。多寡不齐。宋太宗
命学士宋白吕蒙正等二十馀人。纂集唐人诗文。而
间收庾子山徐仆射几首而巳。盖当时君臣。崇文好
古。意在广博具瞻。故所裒集。不无纯驳冗繁之累。然
云梦巨区。固属伟观。而奇花瘦石。不妨幽致。未始非
古人精神命脉蕴泄结搆而成者也。不慧智识暗短。
天性嗜书。忆孩提时。遇古人书。辄思卒业。焚膏继晷。
虽鸡鸣月没。而不忍巳自弃去操觚。而北面空王。则
唯耽钁头苦行。而旧闻漏失。宜乎无游观广览之知
矣。癸丑秋。得是书。率于小春开箧。流观汎览。至次年
立夏日。始完一遍。嗟乎学无半古。识昧三长。深文奥
义。典雅隐赜。读之不解者十五。请问乃谦居士者十
三。或有问予。文苑英华义旨何如。唯应之曰。予何知
哉。第知文苑千卷三十五类。如此而巳矣。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8a 页 X57-0528.png

** 为有玉静媛落圹安位法语

本光独露。清绝点埃。性相三千。宛尔圆该。非空非有。
即俗即真。常住其中。坐卧经行。惟尔有玉静媛。辞襁
褓以职女红终温。且惠迨桃夭。而归程子。宜室宜家。
温良恭敬。竞托中馈。贤能工貌。德容佥仰。闺门仪范。
惟是自贪结子难辞一十八姨。妒雨狂风。庶几早觉
无常。谢却二十三年。空花泡影。今则佳城郁郁。天然
香径埋香。新陇葱葱。漫道玉钩葬玉坟。如鬲。如五尺
六尺。不落阴阳。宁存缝隙一任。湘之南。潭之北。中有
黄金。充一国。环回巽之龙坎之水。护取是玉也。大奇
有路。碧空外勿耽群玉。山头无刹。不真常莫滞。通灵
台上。毗卢横亘。千圣不传。明脱翛然。一从照用。且今
有玉善女人。皮肤落尽。唯有诸真。清绝点埃。常光流
注。正恁么时。毕竟凭何安身起用。以拂子打∴云。五
百裙钗俱解脱。一员龙女带珠游。

** 为海潮瞻菉禅师化龛法语

秋高水净。洁映长天。锦旆丹枫。色相争妍。性空真火。
本然清净。蓦地相逢。性藏斯圆。恭惟。瞻菉老禅宿。僧
腊三十馀载。玩世五十六年。担簦负笈。趼足九上三
登。东请南询。染指十妙五玄。特于海门国内。得个消
息。乃知千如来之生不离此。千如来之灭不离此。而
此无生灭。后于海潮院内。振厥颓纲。式延多知识之
禅即于是。多知识之教即于是。而妙澈教禅。谨慎木
讷。似无用之大用。谦和淡泊。得随缘之妙缘。乃筑乃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8b 页 X57-0528.png
登。百废具举。设筵设几。众缺斯全。寺正喜干蛊之儿
人。方羡克家之子胡。遽他方华整乐国。文成弊屣。幻
有撒手。高骞从是。一龛深隐。受用水月。香云万缘顿
息空留白日人间。今则霜黄叶落。体露金风。行以胜
热。清凉三昧。炼将骨人。八色流光。贵图性藏顿显。回
脱尘寰。且道瞻菉禅师正恁么时。毕竟凭何脱尘显
性。以火炬作[、*、*、]相云。烈火光中。瞻色相菉。葹堆里绽
青莲。

** 纪六根清净讲章

讲章平易。何必纪纪。未异常以自勉也。丙辰七月二
十五夜热甚。忽梦身陷火宅。历前后左右。无非火也。
房屋崩倒之声。烈烈可畏。但闻人语。劫火荡然。正此
时日。自分不免。瞑目待尽而巳。俄见清水涟沦。脱身
浣濯。似乎免难。而将升座说经者。然傍有老叟。嗔而
易予者。方余披衣挥麈。讲此六根净义。老叟云兴搆
难。予为破执除疑。娓娓不倦。即讲中两番料简。是也
难者闻论。迁徙礼伏。忽寤。讲语历历。起尽不忘。嘻殆
欲免火宅。须净六根之警欤。因书纪异。以自勉云。圆
人位次。分凡圣。今六根清净。是内凡位。由名字中。事
理相须。至五品深位。三观理解。淳熟五悔。事行精勤。
即感六根净相。此时六根互用。一入六忘。能以一音。
报答众响。一耳遍闻十界。无明微细。虽未消除。犹如
磨镜巳去粗尘。体光明三分分近显故。其因位名六
根净。然不名十信。而名六根者。良以十信是所历虚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8c 页 X57-0528.png
位。根净乃能历实行。实行不勤。阶位罔克。是以圆位
乃没十信虚名。存清净实行。况六根清净。遍于十信
位也。或者难云。初信断见。二七断思。后三信位断尽
尘沙。则十信之位。深浅攸分。今秪名六根得无先后
混滥。位义何存。况位位皆有六根净行。又何分十信
之别耶。答应知圆人明位。虽似浅深。妙解一开。齐平
十界。五品后心。巳为深信解相。彼时一六。宛尔圆通。
故具烦恼性。能知如来秘密之藏。巳同深位所见。况
入初信。六自在王。性清净故。据此且分见思。而其内
證巳是甚深。所谓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轮
海。初心与后心。所诣一同。略有明昧之殊耳。其实初
信巳净六根。后信亦只六根清净而巳。非初断见。但
净一二。后断尘沙。方净六也。只如登住巳去四十一
位。总曰分真。初断一品。亦名行。五百由旬到寂光。非
初住只行四百。等觉复行六七百也。所以圆位虽分。
理常如一。今家六即。深有妙意。正发心究竟。二不别
也。夫初后二心尚不别。何况中间相似妙解。复分二
乎。故但名六根清净。则巳该括十信始终也。

** 纪梦(并叙)

丁未长烈。予三十五岁。初度月也。五月小尽夜。𥧌
去。遇有力者。强勒合[氶/巴]。箫鼓訇阗。烂其盈门矣。予
以浮囊是重。顿首拒辞。且详陈欲爱过恶。井井有
条。须臾而鼓乐转逼。如韩侯顾止玄德赘吴状。予
心益惧拚力。从稠辈中。脱身而窹嘻。昔童寿法师。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9a 页 X57-0529.png
幼遇应真曰。此子至三十五。不犯女色。度生当如
鞠多尊者。若有损。无能为也。秪可才明隽艺法师
而巳。予才明隽艺。不翅霄壤。什公而淫欲一戒。有
生未犯。此三宝天龙。所共鉴知。不敢自诳。招堕泥
梨者。今当什公不能自持之年。而乃梦中作主。是
虽偶中。然此一戒似迈什公矣。嗟乎什师大乘。从
权益物。吾侪小人。沾沾以一窦自多。滥方圣者。其
不为什师笑鄙于常寂光中乎。爰纪以绝句。

「 三十五年春梦中
 学擎油钵但持躬
 幸兹梦亦能辞欲
 爱染将来庶不逢」


「 鸡犬相将各慕雌
 当年避妇我如痴
 何咍梦里浑犹昔
 昔日心疑夙世基」


「 什公风望重当时
 人主重阍亦被知
 漫道尸罗无我若
 化缘差逊鞠多师」


「 小乘律巳大忘身
 一眚何尝掩至珍
 愧我半生仍碌碌
 顾将梦事滥方人」


** 法华玄义期斋榜

太极浑囵。泄辉光于两曜。一乘微妙。揭秘密以五玄。
夫迷方未返端。藉指南而觉岸既阶。自忘法缚。殆亦
画象尽意。得免离筌之旨乎。因知一字宝王海墨书
之不尽九旬玄论河辩泻也。无言惟是无言之旨。非
言不传有待之机。待缘方洽。金鸡粟粒。伫看天外衔
来。师子奋尘。自向坐中涌出。

与径山化城寂照两常住修刻大藏书¶ 第 529b 页 X57-0529.png
随缘集杂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