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论光明立题¶
论光明立题¶ 第 291a 页

台宗教观撮要论卷第四

* 论光明立题

自古称光明定题为教门一关余亦未敢轻有所议
昔宝祐丙辰首众南湖讲斯玄记因而复熟之乃知
文本明白而人自迷耳余尝曰当时吾祖若不因古
以三字作譬喻释吾知其必无顺古之释也若不顺
古作譬喻释吾知其亦无附文之释也何以知然盖
论光明立题¶ 第 291b 页 X57-0291.png
由古师以三字为譬而譬法不周故吾祖一往顺古
亦以三字为譬遍譬无量法门略言十种三法耳当
知顺古作譬皆是义推非文之正意也然先顺则意
在后违故次以附文一释斥彼义推疏远备举经文
以生下当体之释也故曰义推譬喻无有一文等也
由是言之则两科之文皆因古师而有非释题之正
意也然附文一释虽说名说事犹未知此名事从法
性而立也故须当体一章方是申释三字首题的从
法为名也故曰法性可尊可贵名法性为金此法性
寂而常照为光此法性大悲能多利益为明入此法
门即有金光明菩萨究竟此法门即有金𦦨光明如
来等乃至云当体并是妙宝具足光明非借世金以
譬法也盖第一义谛有名有实义故世间所有一切
诸名皆依真理而立也故曰劫初廓然万物无字等
也若然则三字首题的从法为名固何所疑哉四明
记文亦无出于此故不必誊叙也虽然文云义有二
途应须两存乃至云若钝根人以譬拟法若利根人
即法作譬神智据此谓利钝人并以三字为譬具如
集解未知其义如何曰若得前来所说之义必不执
此以为难也然神智尚暗于此则今人可知故不得
巳更为申之文云若钝根人以譬拟法者意斥古师
用譬之失也盖言钝人乃以世间金光明此拟法性
金光明此得其末而失其本也言利根人即法作譬
者意明今释之得也盖言利人能了即法性金光明
论光明立题¶ 第 291c 页 X57-0291.png
而作世间金光明此得其本而不逐其末也虽不彰
言意正如此但文中直指世金等为譬翻倒言之颇
似难见耳若尔何须存譬而云义有二途耶曰如来
唱题的从单法而今之释义者不能无利钝于其间
所以双存法譬二释而于学者不无利益故须两存
耳例如佛世既有利钝二机今岂不然所以引经利
钝两文乃引例耳非證也且空品之文自约闻持称
钝非谓其以譬拟法也请以今意考彼玄记自见旨
归不劳详议也。

* 论教行五章(玄云神力品中约教次第止序品约行次第等记释云云)

约教约行之分无他伹名有在缠能诠之殊而用居
第二第四之异此固记中巳说而今古莫不知之然
约教之名乃从吾佛果后施教而说故云欲说此法
先以神力骇动等也未知约行之名从何立耶若云
从佛立名佛巳證果何须约行若云从机前标体中
云今取佛所见为实相正体标宗中云所谓佛自行
因果以为宗也标用中云三种权实二智皆是力用
标教相中约化道始终师弟远近是则五章之名皆
从佛立敢问其旨如何曰今之五章本为释经之首
题故称为妙法之名妙法之体妙法之宗妙法之用
妙法之教相也然妙法寂灭本无于名亦无于体宗
用教相皆不可得故寄果佛以释妙法之名故云原
圣建名盖为开深以进始等也体宗用教皆寄果人
以显之故标五章皆从佛说盖由如来因闻名故识
论光明立题¶ 第 292a 页 X57-0292.png
体欲显体故修行行成故利他分别故为教是故五
章扶行次第并寄果人显于妙法故也然如来既證
此妙法今说示于人欲令众生依而行之是知五章
虽寄于果其意在于今之行人是以文文之下皆约
观心良由于此。

* 论玄文引寿量證经体文(玄云不如三界止今取佛所见为实
相正体也记释云云)

或问按本疏释此文云不如三界者不同二种三界
人之所见也据此则自等觉巳还未离三界皆非佛
所见也然此中乃云菩萨人见三界亦如亦异则似
但简偏教菩萨而巳二文进退敢问所安答曰应知
此旨不唯祖诰如是而佛经亦如是也且如方便文
初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据此则等觉巳还皆不能
测也而偈文乃简不退菩萨是则但齐别教教道而
巳佛祖之言如是信非造次可得议之盖由经体乃
是果人究显上品寂光故云简非分證巳还臣子之
体此体非二种三界人之所见也而今文唯简偏人
者以由圆教因人虽未能究显此体而初心之人便
用佛智照境以上寂光而为观体有此义故置而不
论尽理言之须简分證可也故光明观疏唯取君父
意在于此然记言长寿祇是證体之用未是亲證实
相体者应知此之二句即释伏疑意也疑云既云本
门正意显寿长远今何不与长寿辨同而引非如非
异者何是故释云长寿祇是證体之用等也盖由本
论光明立题¶ 第 292b 页 X57-0292.png
门显于佛用长远以三身言之即当应用此用元由
智与体冥方能有用故妙记云长寿之由其唯法报
是也今取所冥之体即是非如非异与迹门实相体
一名殊实相双遮即非如非异双照如异故云体同
也或问文云今取佛所见为实相正体古人谓是废
权之文其说如何曰应知此文寄眼智以明之非废
权之文也如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光
明云如来所游等是皆取佛所知见之理为体耳岂
皆废权之文欤前文云一切不出法性正是佛所见
非如非异双照如异也二文一揆何开废之异哉所
以不取四眼所见者以皆有无明之膜故也。

* 论玄签指文例(玄云若废权显实如前所用记释云如前标体中等)

记释指前之文定之者或异故今出之须知此指有
文有意若据意者此问既因离谤之文而生故今还
指离谤之文盖四谤不出前之三教即是自行化他
及化他体也若指文者即章安私谓中云既不会正
体摄属何法但空是化他之实但不伹是自行化他
之实出二边中是自行之权并他经所说非今体也
即此文是或谓既是私谓大师不应预指须知三部
之中互指前后并出于章安结集者之意耳当大师
高座宣扬之时道俗颙颙钦渴法乳大师乐说之辩
流泻不竭岂得但指而不说乎能知此意则于文不
壅也如下玄云直对一番四谛如前说记释云言如
前者如前私释学者苟能举隅而反则知前云有翻
论光明立题¶ 第 292c 页 X57-0292.png
无翻事如后释者岂大师指之乎谓之别时讲经之
序无可疑矣。

* 论妙记释中止一城文

记释中止一城之文有云始末双明故云胜劣说者
纷纭今略议之若夫如来未施化前中止于方便土
中伺觅同居子机若准起于一代五时之化则双垂
胜劣两应胜应应菩萨劣应应声闻约于大小两始
而言也今观记释五人生方便土者专约一类小机
而说故云四果支佛断尽通惑者同生其中皆为菩
萨等据此既约小机而说则始在鹿园见劣终于彼
土见胜约此以论始末也必矣所以然者诸大乘经
菩萨见胜此是常谈而此经能开难开之人故三周
说法正意唯在二乘故约小机而论始末乃一经之
元意也所以记释五人之名虽约藏通两教进退可
否而论而终以三藏五人为正故曰但彼对胜应其
义不成等是则专约一类小机而说盖无可疑矣。

* 论妙记释转法轮文

记释转法轮之文有曰若约跨节通四如来等或者
不达乃对玄文何处别有四教主之文作难以余观
之无可难者今文先约跨节故云通四如来凡有所
说无非化他盖准佛意虽现四身说无非随他意语
故云化他也又以圆自对三教为他亦跨节之意此
皆泛论耳今论经中正意约于波罗柰初转法轮且
从三藏当分义边约佛内證之法转示于人故云转
论光明立题¶ 第 293a 页 X57-0293.png
法轮耳汝所證者我亦證之其斯之谓也若夫玄文
则曰祇是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现为丈六紫金
辉等正是点此当分之身从今佛示现耳与记泛论
之文语虽不同其意无别故皆名跨节也尚何难之
有哉。

* 论三法无边(玄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记云五阴是理故即阴是实相般
若故皆无边以由理故令法无边)

四明尝于妙宗引用此文以明顿足之义祇缘净觉
执生身但可即自受用及以法身不即尊特故四明
引此文毕乃云自受用身既證极理岂不即劣而无
边邪此文意者五阴报法一一即理理无边故法亦
无边又即此便是实相般若三法具足皆悉无边何
者理即是法般若是报五阴是应既皆无边方名顿
足若如净觉所解劣应不即尊特何名色无边邪应
知此文同起信论彼云从本以来色心不二以色性
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说名法
身遍一切处所现之色无有分齐随心能示十方世
界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文)呜呼使净觉知
所现之色无有分齐必不执劣应非尊特矣。

* 论玄序十德(玄第一德云自解佛乘至第九德云玄悟法华圆意)

或问佛乘与法华圆意一也而前后重出者何曰佛
乘之言且通指一经而含待绝之意故记释云即是
今典永异馀教不同三五七九等乘(相待)仍开会之使
归乎一极(绝待)盖今经独得妙名功由此二所以独受
论光明立题¶ 第 293b 页 X57-0293.png
佛乘之名若前四时兼带之教全无二妙纵有圆融
不称佛乘也玄悟法华圆意者别举五重玄义释经
首题自于一家故列为十德之一岂有重繁之咎乎
所以列次在于第九而第十继之以乐说辩者盖此
十德前之八德且是通举大师具足定慧弘法隐居
出为帝者之师而受道俗赞礼至第九第十方是别
开今经玄义昼夜流泻此乃从通以至别所以得为
玄文之序也或问发悟之言乃是誊前自解佛乘即
大苏妙悟之时也获旋陀罗尼正此时也今又开为
第二一德岂非重累乎曰最初一德正言发悟自解
佛乘第二一德正言深入禅定三昧故第三德中总
举上二云纵具定慧也而此复云得陀罗尼者盖相
带来耳以得陀罗尼由于入定故也记指发悟属慧
而不及于陀罗尼者意则可知也。

* 论万乘数

愚尝考王制及班史地理志皆言方里为井为田九
百亩井十为通通十为成地方十里为方一里者百
为田九百亩以井田计之适一百井也除三十六井
为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室途巷之外其馀六
十四井共出车一乘自此等而上之则千乘万乘之
数皆可计也谓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为方
十里者百为田九十亿亩以井计之则一万井也同
十为封受田十万井其赋出车千乘即大诸侯之国
也封十为畿畿方千里为方百里者百为田九千亿
论光明立题¶ 第 293c 页 X57-0293.png
亩以井计之则百万井也其赋出车万乘即天子之
国也今记云十井为乘井字恐误应云十里盖十里
为成出车一乘故云十里为乘也言百里之国适千
乘者盖同方百里同十为封既未迨于地方千里之
数故皆称为百里之国或曰何以六十四井共出车
一乘曰周礼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
井也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共出兵车一乘戎马四
匹牛十二头甲士六十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所谓
彻也。

* 论辅行十义评无情佛性

余读止观至记中以十义评无情佛性虽与金錍相
表里但最初约身一义颇觉难晓异时曾见贤首藏
法师起信论疏释归命偈有曰及彼身体相等方知
吾祖评破之意正对彼疏而作也当知一者约身二
者约体皆本彼立义而说也盖由彼疏以彼身二字
指上佛宝即最胜业遍知等体相二字即属法宝即
法性真如海等既以身属佛实约于报化二身而说
以今家义定之即胜劣两应也体相属法宝以今家
义定之即法身自报也故今先本彼以身属佛为难
故云不可独云有应身性等次本彼以体相属法为
难故云既许法身遍一切处报应未尝离于法身等
也苟不知此则显吾祖破斥孤然全无来历至若金
錍四十六问中亦有此义义学之士不可不知故今
特表而出之。
论光明立题¶ 第 294a 页 X57-0294.png

* 论玄签称味味例(玄问既以五味分别那同称渐记释云问前五味教
相味既有五何故中问三味皆名为渐)

善乎孟子之论曰不以文害词不以词害意是不独
为说诗者言故凡看读之法莫不然也且今文云既
以五味分别那同称渐使惑者读之必以法华亦称
为渐而有纷纭之说唯毗陵以意逆之但约中间三
味而释则无可疑者又下文不定教后云味味中悉
如此使昧者读之必谓法华亦有不定而致无穷之
难唯记主以意逆之乃云乳中则圆别相对以辨不
定乃至生熟二酥三四对辨由此释之故人无疑者
惜乎今人不能触类而长才闻味味之言必须具约
五味而说亦甚可笑也如后记云五味则一道竖进
味味各有半满相成复于味味皆有秘密及以不定
至今说者不能解纷请以今文格之可不言而喻矣。

* 颂解金錍四十六问

问佛性之名从因从果从因非佛果不名性。

「 圆明究竟名为佛
 直指众生性本然
 若向名中思得义
 十方身土有何偏」


问佛性之名常无常耶无常非性常应不变。

「 性名不变古常然
 刹刹尘尘觉照圆
 强把真如分两派
 定知其说落邪偏」


问佛性之名共耶别耶别不名性共不可分。

「 依正同彰一性灵
 休于两处各安名
 世人多用情分别
 请把斯文子细评」

论光明立题¶ 第 294b 页 X57-0294.png

问佛性之名大小教耶小无性名大无无情。

「 大乘了义非凡说
 互古从今不变迁
 山色溪声常示现
 莫将情见错流传」


问佛性之名权耶实耶对体辨异其相何耶。

「 依体立名名大教
 有名无实号权方
 若知名实元相称
 瓦砾时时尽放光」


问无情之名大小教耶大教大部有权实耶。

「 涅槃部大兼权说
 便有三非躄用殊
 可惜清凉明眼老
 错将鱼目认为珠」


问无情无者无情为色为非色耶为二俱耶。

「 无情是色非无色
 真显方堪号二俱
 阴体既同为质碍
 如何一有一偏无」


问无情色等佛见尔耶为生见耶为共见耶。

「 众生眼见号无情
 佛眼观之等性灵
 生佛虽然无共见
 应知一处不殊形」


问无情败坏故无性者阴亦败坏性亦然耶。

「 世间动植同归坏
 佛性何缘有去留
 苟顺凡情论妙法
 空教白尽少年头」


问无情是色法界处色为亦无耶为复有耶。

「 界入科中多属色
 非唯瓦石是无情
 若非佛智同观察
 生灭何时得暂停」


问唯心之言子曾闻耶唯只是心异不名唯。

「 十方刹海从心现
 一代雄诠似镜明
 此外既无尘许法
 更于何处觅无情」

论光明立题¶ 第 294c 页 X57-0294.png

问唯心之言凡圣心耶若圣若凡二俱有过。

「 凡心取著沈生死
 圣智高明等太虚
 过此若言观一念
 行人当自识规模」


问唯心名心造无心耶唯造心耶二俱有过。

「 心与无心均是物
 都从吾一念中生
 凡情浅识徒分别
 未免偏枯异见成」


问唯心唯心亦唯色耶若不唯色色非心耶。

「 根境法中堪入道
 随人宜乐体无差
 天台门户如天阔
 自是时人病眼华」


问唯心所造唯依与正依正能所同耶异耶。

「 果地融通能所一
 本从凡地妄心成
 自缘狭见初乖隔
 到了何曾有二名」


问众生量异性随异耶不尔非内尔不名性。

「 众生自有无穷异
 个事明明岂变迁
 若道遮那唯阴质
 似观云雾不知天」


问众生惑心性遍不遍神我四句为同异耶。

「 惑性遍兮无处所
 山河大地巳全该
 世人自局居身内
 羸得波旬笑眼开」


问众生有性唯应身性亦法性耶亦报性耶。

「 三身一体无前后
 一念才空总见成
 若计修因能趣果
 可容似应隔无情」


问众生本迷迷佛悟耶佛既悟巳悟生迷耶。

「 迷悟乍分凡圣异
 犹如明暗不相除
 若知全暗为明理
 此性何缘会不俱」

论光明立题¶ 第 295a 页 X57-0295.png

问众生一身几佛性耶一佛身中几生性耶。

「 一性圆明无有几
 纷纷情识等河沙
 世人错认情为佛
 何啻天涯万里赊」


问佛国土身为始本耶始本同耶为复异耶。

「 佛国土身全本起
 本来身土不乖殊
 请君自读华严典
 岂有无情可废除」


问佛土佛身为一异耶一无能所异则同凡。

「 三千究显亡能所
 依正何妨又宛然
 若向个中明得透
 天台鼻孔许伊穿」


问佛土界分生亦居耶为各所居佛无土耶。

「 普天率土皆王国
 民物蚩蚩擅守疆
 一佛土成周法界
 满中凡圣死还生」


问佛土所摄为远近耶何土与生一异共别。

「 横论诸土皆相摄
 约竖言之下摄高
 唯有寂光名理体
 与生元不隔丝毫」


问佛佛土体为同异耶娑婆之处为共别耶。

「 岂离伽耶有寂光
 无边诸佛尽含藏
 当知此理曾无间
 瓦砾堪称大法王」


问佛成道时土亦成耶成广狭耶不成有过。

「 佛成身土一时成
 广狭皆因机见生
 理土从来无广狭
 终年共住不知名」


问佛成见性与生见处为同异耶离二不可。

「 如来元是众生做
 见处何时有两般
 可惜纷纷迷路客
 从前只被眼睛瞒」

论光明立题¶ 第 295b 页 X57-0295.png

问佛成土咸与彼彼成彼彼不成为一异耶。

「 诸佛同成净法身
 犹如天上一冰轮
 自缘众水分清浊
 影现何曾有不均」


问佛成三身与彼彼果及彼彼生为一异耶。

「 佛有三身生亦具
 偶因迷悟乍分途
 更于一异生分别
 天性从兹转见疏」


问佛成身土成何眼智见自他境初后如何。

「 佛眼周观境不殊
 大圆镜智绝名模
 寄言学者能如此
 那个无情佛性无」


问真如所造互相摄耶不相摄耶二俱如何。

「 万法尽从真变造
 犹如灯镜互交辉
 若言依正成乖异
 知是渠侬正眼亏」


问真如之体通于修性修性身土等不等耶。

「 事理互成无欠阙
 若身若土尽周圆
 非关造作能如此
 自是天真性本然」


问真如随缘变为无情为永无耶何当有耶。

「 不变随缘依与正
 随缘不变岂终殊
 他家幸识真如理
 何事甘心适异途」


问真如随缘随巳与真为同异耶为永随耶。

「 黄金打作瓶盆用
 镕炼瓶盆又作金
 金体本来无二相
 纷纷工作苦劳心」


问真如本有为本无耶与惑共住同异如何。

「 真金顽矿同时有
 顽矿应销不动金
 此理虽然同惑住
 定知烦惑不能侵」

论光明立题¶ 第 295c 页 X57-0295.png

问波水同异前后得失真妄同异法譬如何。

「 全波是水无同异
 全水为波没后先
 明得此兮方不失
 乃知真妄法皆然」


问病眼见花花处空处同异存没法譬如何。

「 眼因带病华存没
 空体何尝暂动摇
 世谓无情如病见
 邪无之责谅难逃」


问镜像明体本始同异前后存没法譬如何。

「 镜明如性像如修
 体相圆成翳不留
 前后本无存与没
 如斯至理莫他求」


问帝网之譬唯譬果耶亦譬因耶果无因耶。

「 影现珠珠帝网全
 惟因与果理皆然
 刚言瓦石犹非佛
 以喻方之定落偏」


问如意珠身身有土耶唯在果耶通因如何。

「 珠名如意曾无间
 果用全彰应所求
 请就此心明此理
 纤尘不现理非周」


问行者观心心即境耶能所得名同异如何。

「 谛观乍分能所别
 一心融泯岂应殊
 若知心外元无境
 依正何因有异途」


问行者观心一耶多耶一多心境同异如何。

「 一即多兮称曰假
 多还即一号为空
 非多非一名中道
 心境如斯绝异同」


问行者观心为唯观心亦观身耶亦观土耶。

「 观分内外随机用
 性体圆融是处彰
 于此若还生拣别
 定知孤负法中王」

论光明立题¶ 第 296a 页 X57-0296.png

问行者观心在惑业苦内耶同耶异耶。

「 天台正统超诸说
 妙道何须向外求
 三障本非元即是
 临崖观虎使人愁」


问行者观心心内佛性为本净耶为始净耶。

「 人人有个天真佛
 不假修持照用全
 若道本无今始有
 山家宗旨隔天渊」


问行者观心心佛众生因果身土法相融摄一切同
耶。

龙猛宗传九世孙金錍决膜导迷津一家所本文
诚委三法无差理最亲末上巳观明自行问馀重
示验他人从兹野客心开解一答皆通不在频。

* 首众南湖讲光明玄题

甚深法性彻过去而极未来圆妙经王统群灵而该
万有绝思绝议可贵可尊其性虚融似春行于大地
其体独脱如月朗于中天纤入无伦大包无比是如
来之所證过菩萨之所行譬喻莫尽其涯迥出虚空
之量赞叹曷穷其妙徒檛金鼓之声信相于此未免
怀疑树神于此空知雨泪林间雕虎无所施其爪牙
泽内灵鱼曾未测其涓滴是妙智境号中道空忏赞
双融生法俱泯名尊体极用大宗深教既称王横该
竖摄非智者孰摅其蕴舍四明罕得其传扫荡邪宗
恢张正说符一家之玄道救十法之观心解行兼明
自他均益盛矣哉斯道也仰观之天日月星辰之运
行俯察诸地山岳江河之渟峙龙神鬼畜动植飞鸣
论光明立题¶ 第 296b 页 X57-0296.png
出没低昂盈虚消长头头显露处处全彰夫如是则
堂雨天华露柱灯笼无非法性桥横水月霜风落木
尽是金光拟之则万别千差会得乃百虑一致如斯
提唱巳涉支离直截为人如何举似(击拂子)灵凤巳翔
霄汉去可怜方始探鸠巢。

* 观经疏题

唯心净土岂离乎苦域泥沙本性弥陀无越乎棘林
胎狱若使心无取舍则净秽之相泯然其如行有顺
违故粗妙之名斯立是以阇王示逆而圆机发起欲
彰性恶之本融韦提哀请而大圣宣剔盖显修心之
要术观虽不二爰开十六以为进德之阶理既无殊
当以三千而作司南之运举一观而遍收诸观统群
机而咸会一机义趣幽深文词奥密非智者亲承之
妙孰阐其宗舍四明颖悟之怀宁知其道修心妙观
到无修处正好著鞭落日故乡向冷落中何妨进步
苟或胶文滞相悬知其于斯道冥然要须了境唯心
则在我者能事毕矣将释兹疏略举大猷至下临文
更当委说。

* 观音玄题

真智常圆如春在百华岂有去来之相应身不断似
月临众水曾无取舍之心不堕见闻宁容拟议子规
啼夜月苦口何多杨柳舞春风劳形不少说甚慈悲
与拔机应显冥但了自心更无别事会得目前无法
圆通门弹指豁开若于境上生心罗刹国应时飘堕
论光明立题¶ 第 296c 页 X57-0296.png
如斯举唱犹在半途芝峰主人有何方便从今未免
频频举个事何曾在舌头。

* 法华文句题

妙法不可以言宣要由自悟大教元从于理立岂假
他求二十八品皆古佛之真心六万馀言乃含灵之
秘藏用因缘约教待绝之义巳在其中明本迹观心
事理之名无越于此本怀畅矣妙义冷然衣坐室处
处流通岂逾于当念种熟脱番番无废不离于刹那
是别鹊噪鸦鸣皆承记莂松风涧水一等敷扬正恁
么时如何话会太虚有口谈何尽露柱无心听始真。

* 十不二门题

十不二门者乃斯经本迹之大猷今家解行之要术
以十妙为观体深符圆顿之宗以一念为指归备尽
修證之旨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中兴尊者从而钞释
之发明教观兼举之正途开辟事理抗分之邪说使
后之学者思修有托宗说俱通其犹骋六骥于康庄
耀神珠于心目群疑冰释大道风行正恁么时如何
点示薰风生殿阁怀抱为谁倾。

* 入广恩祝 圣讲题

大道只在目前色见声求总没交涉虚空生我心内
莺啼华笑恰尔见成摩竭国行布圆融分疏下不毗
耶城弹呵摄受节目转多就中自有生涯向上别无
巴鼻指权是实欢呼万国来朝即劣为尊罗列众星
齐拱直得溪山改观云汉昭回泉涌醴而崖产芝河
论光明立题¶ 第 297a 页 X57-0297.png
图呈而洛书出祥风被野秀麦如云人人稳驾白牛
车物物共谈无上法然虽如是且道以何为验边头
不献平戎策野外时闻击壤歌。
* No. 967-B
先师顽空和尚三千说附

昔人有云三千立法合于假谛上说之以空彰亡泯
中彰绝待不当建立故剋体言之须于假上立三千
也然后即此假法即空即中却广引诸文为證今谓
直就假上说三千其文虽多要而言之无出辅行观
具一文足以统贯诸说如云具即是假假即空中又
云尚不识具岂识空中岂非的就假上示具(具之一字即三
千也)然后假即空中耶后人因此于假上建立三千推
原此说出于净觉复宗次之指南又次之弊源一泄
势不可遏今人往往承用者众殊不知广智传法智
之道凡此等文并是寄事而辨为示三观之相令易
见故且以三千而为假耳是故先示三千辨其妙假
然后即空即中三谛显矣辅行释止观妙境三千前
后诸文并直明三千即三谛只此一文寄事而辨是
总例之文须究寄之一字非是正意正意有二一者
三千即三谛二者三千即中谛言三千即三谛者约
体德而示也盖才言三千妙境(体也)任运具三不须先
于假上立三千巳然后方即空中也波水之喻其义
论光明立题¶ 第 297b 页 X57-0297.png
最亲水之湿(中)水之明(空)水之动(假)水体一也曰湿
曰明曰动者德也故才言于水任运具三不须先于
动上立此一水然后方即湿与明也帝惠王喻帝网
珠金师子等例此可知举一人一网一师子任运具
三思之可见然寄事而辨辅行只此一文以为总例
则诸文中有于假上说三千然后即空中者皆是寄
事而辨非文之正意也二者三千即中谛者乃从胜
而示祖师作此显示厥有深旨良以中者不偏为义
绝待为功若于诸法有所偏倚有所对待何能诸法
互融互入耶所以别教谓十定十但成十界不谈百
界三千世间圆知中道当体不偏当体绝待故立妙
名学者应知三千是绝待之法合于中谛示之斯乃
从胜而示中必双照三谛具足故不妨诸文三千即
三谛也今更以帝网之喻申明斯义其犹帝网百千
万珠举一宝网全体任运具三曰含容(中)曰明净(空)
曰光影(假)然究了所以珠珠交映重重无尽正由珠
有含容之德故从义而示就宝网之上举一含容则
珠之明净光影二义皆显应知举一宝网者三千之
全体也曰含容明净光影者三谛之德也中以示其
含容也空以示其明净也假以示其光影也点一中
道绝待则空之虚通假之建立二义皆显也推原此
道实见于如来金口亲宣非天台大师自为之说经
不云乎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岂非三千实
相乃的示中道天台大师灵岳亲承说圆顿止观则
论光明立题¶ 第 297c 页 X57-0297.png
曰初缘实相(提起诸法实相)造境即中(点此三千妙境是中道也)无不真
实故云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此是大师略说巳心所
行法门至第五卷广说造境即中之观不出一念三
千名为妙观也须究妙字即是今经题云妙法是也
此之妙法世尊自说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
有诸佛乃能知之当究是之一字乃指法之辞不指
三千更指何法世尊既说唯佛能知又道唯佛与佛
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则知实相者无生死相无涅槃
相无相之相即中道也中故妙妙故不可思议天台
大师准此立不思议境名荆溪则曰故止观中不思
议境一念三千非思量分别之所解(文见释签第二)是故定
此不思议名因推佛祖相承弥显即中之道不出三
千妙境而巳荆溪深领此旨点示野客一言以断之
曰而此三千性是中理可谓尽其妙也辅行正示妙
境文云大师于觉意三昧及诵经法小止观等诸心
观文但以自他等观推于三假并未云一念三千乃
至观心论中亦只以三十六问责于四心亦不涉于
一念三千唯四念处中略明观心十界而巳(信知三千诸法
不易得闻其犹世尊四十馀年久默斯要)故至止观正明观法并以三千
而为指南乃是终穷究竟极说(指要云一念三千为开显大纲又云即中
是法身究竟义故岂非的指中道耶)故序中云说巳心中所行法门
(一句验大师心中所行行于中道即同十方三世诸佛常居中道常行中道若不然者何名初心即用佛智照
境耶何名上品寂光为观体耶初缘实相造境即中盖见于此)荆溪断云性是中理
不亦宜乎净觉到此自当结舌然犹曲为之辞曰不
论光明立题¶ 第 298a 页 X57-0298.png
观三千照境不遍必须遍揽因果自他依正观于巳
心指南之意正在兹耳今试问之若如此说则是止
观正明观法乃以俗谛为指南也果然者应改大师
造境即中为造境即俗可也荆溪点野客亦合云性
是俗理可也又指南二字始与其曲说其如终穷究
竟极说说巳心中所行法门莫不以俗谛为极说耶
以俗谛为所行法门耶岳师纵有天辩其莫能救矣
学斯宗者当具宗眼讵得不究其本而滥用承袭之
说乎今更于祖师语中指出二字以證其说所谓是
字寄字言是字者如云性是中理又云三千即中等
盖即者是义也言寄字者如云可寄事辨请评是之
与寄相去几何寄名为客即一往之辞非尽理之论
是者即须当体全是方名为即故道性是中理三千
即中方为尽理之论一定而不可易也今既云可寄
事辨岂非一往之义乎或曰二字与夺敢不闻命其
如辅行具即是假假即空中之文何以通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