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967-A¶ 第 282a 页
* No. 967-A
刻教观撮要论序
教观撮要论未见全书不详作者及其卷数然其第
四卷末曰先师顽空和尚三千说附则其门人所著
而卷止于第四必矣吾师尝借此书于长安兴圣禅
刹写焉乃叹曰惜乎此书多所发挥而放失不完日
者命(余)曰昆山片玉岂忍弃捐何不印摸流布乎(余)
于是傍加国语付诸劂生览者倘得完书补成是望。
宝永元年初冬日天台安乐兰若沙弥(觉潭)谨序
* 台宗教观撮要论目
* 卷第三
* 论诸部经王
* 论光明经王
* 论辅行引大经明被接文
* 论声闻摄属
* 论三日喻文
* 论解谤别圆初心见佛
* 论立识生法
* 论华严声闻有无
* 论玄文四序
* 论四种教證
* 论法华教主
* 论签文四心同一行一缘
* 论当机结缘二众
* 论含中发习
* 论三千馀义
* 论中谛具法
967-A¶ 第 282b 页 X57-0282.png
* 又(玄云又人闻一切法趣即非漏非无漏具一切法也)
* 论部教之义
* 论四教破性
* 论签文起心之义
* 论隐实施权
* 卷第四
* 论光明立题
* 论教行五章
* 论玄文引寿量證经体文
* 论玄签指文例
* 论妙记释中止一城文
* 论妙记释转法轮文
* 论三法无边
* 论玄序十德
* 论万乘数
* 论辅行十义评无情佛性
* 论玄签称味味例
* 颂解金錍四十六问
* 首众南湖讲光明玄题
* 观经疏题
* 观音玄题
* 法华文句题
* 十不二门题
* 入广恩祝圣讲题
* 先师顽空和尚三千说附No. 967
索般若则情动于中三请口索机情必俱故后后必
兼于前前而有亲疏之异此其大略也自古议口索
大小及譬本有无等详考疏记之文盖无可疑者如
曰机实而情假情实而口假又机在大乘情求昔实
情求大乘口问昔实等若然者则机大口小情通大
小在文燎然固何所疑哉或曰口索之际虽机情在
* 论部教之义
* 论四教破性
* 论签文起心之义
* 论隐实施权
* 卷第四
* 论光明立题
* 论教行五章
* 论玄文引寿量證经体文
* 论玄签指文例
* 论妙记释中止一城文
* 论妙记释转法轮文
* 论三法无边
* 论玄序十德
* 论万乘数
* 论辅行十义评无情佛性
* 论玄签称味味例
* 颂解金錍四十六问
* 首众南湖讲光明玄题
* 观经疏题
* 观音玄题
* 法华文句题
* 十不二门题
* 入广恩祝圣讲题
* 先师顽空和尚三千说附No. 967
索般若则情动于中三请口索机情必俱故后后必
兼于前前而有亲疏之异此其大略也自古议口索
大小及譬本有无等详考疏记之文盖无可疑者如
曰机实而情假情实而口假又机在大乘情求昔实
情求大乘口问昔实等若然者则机大口小情通大
小在文燎然固何所疑哉或曰口索之际虽机情在
967-A¶ 第 282c 页 X57-0282.png
大其如三请之文有愿说第一法欲闻具足道之语
谓之索小可乎曰当知三请之时大乘机动钦渴法
乳甚于二酥之时但由闻略开斥作方便则从前执
真保果之心恍然自失故于情中未免迟疑故曰车
由斥方便失实故须索是也至于发言启请虽有愿
说第一法及欲闻具足道之语但是顺佛口索而巳
其言不主于大乘故云小耳所言顺佛口者盖略开
文云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又云具足行诸
道故舍利弗闻斥方便自疑所證未实故誊佛语再
三伸请然实未知第一具足之道果何道邪吾祖谓
之索求昔日所说之实则知其所问且在于小也或
曰志求佛道既是大乘机动何得为口索譬本邪曰
得大途者不循于小径明大义者不拘于片文吾祖
以释迦章后偈文为下譬说作本唯明其大义间有
一二名不相当则必取意以释使无妨于文旨也如
以安隐为下三界不安隐作本以种种法门为下唯
有一门譬作本似此非一请详考之自可以明其大
义矣何止于索车一文乎。
* 论诸部经王
夫言经王者中道也盖中有统摄之功而于诸教自
在既尊且极故得王名所以道诸经有名法身义者
即名经王如是则教道巳还但得是经不名为王也
若然何以文云一切渐顿诸经无不称所诠之处为
经王又曰既教分大小王亦尊卑乃至云方便教主
谓之索小可乎曰当知三请之时大乘机动钦渴法
乳甚于二酥之时但由闻略开斥作方便则从前执
真保果之心恍然自失故于情中未免迟疑故曰车
由斥方便失实故须索是也至于发言启请虽有愿
说第一法及欲闻具足道之语但是顺佛口索而巳
其言不主于大乘故云小耳所言顺佛口者盖略开
文云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又云具足行诸
道故舍利弗闻斥方便自疑所證未实故誊佛语再
三伸请然实未知第一具足之道果何道邪吾祖谓
之索求昔日所说之实则知其所问且在于小也或
曰志求佛道既是大乘机动何得为口索譬本邪曰
得大途者不循于小径明大义者不拘于片文吾祖
以释迦章后偈文为下譬说作本唯明其大义间有
一二名不相当则必取意以释使无妨于文旨也如
以安隐为下三界不安隐作本以种种法门为下唯
有一门譬作本似此非一请详考之自可以明其大
义矣何止于索车一文乎。
* 论诸部经王
夫言经王者中道也盖中有统摄之功而于诸教自
在既尊且极故得王名所以道诸经有名法身义者
即名经王如是则教道巳还但得是经不名为王也
若然何以文云一切渐顿诸经无不称所诠之处为
经王又曰既教分大小王亦尊卑乃至云方便教主
967-A¶ 第 283a 页 X57-0283.png
王名不无等是则偏真之理及以前三权果皆得称
王此何义邪由是自昔不晓文旨乃说经王该于当
跨遂有进否纷纷之议若说经王须论当跨是则经
体亦须论之盖王体同是中道故也以此而覈之则
知旧说之迂矣应知经王唯取圆中于诸经自在故
得王名在昔圆中但于当部诸经自在若说法华之
圆乃于巳今当说一代自在伹如此明之则简而易
晓而与经体更无异途也问曰其如疏记之文灼然
该通权渐何邪答曰文各有旨不可一律而观盖文
句为释聚集国王之文若不约偏圆渐顿及以权果
俱得称王则何以见聚集之义乎于是乃有部部不
同名之为国皆言第一即是王之说又曰此经会通
诸教等此乃约部约教以释聚集国王之文当知此
是当文帖释之义初非经王大途之说也自古不晓
以其名同故一槩而集之非也后人亦以其既集故
混于大途而议之亦非也然大途之旨唯取圆中为
王而有通局离合之义蕴乎其中四明记文明如白
日不俟赘言也。
* 论光明经王
夫经王之名独彰于此典者盖由此经部兼四教有
经而复有王统摄之义既成自在之名亦立故曰文
号经王教摄众典若就当部而论统摄止可摄于部
中诸教而巳然吾祖释帝慧王之文约三义而论统
摄初则遍摄一切法门始自三道终乎三德若惑若
王此何义邪由是自昔不晓文旨乃说经王该于当
跨遂有进否纷纷之议若说经王须论当跨是则经
体亦须论之盖王体同是中道故也以此而覈之则
知旧说之迂矣应知经王唯取圆中于诸经自在故
得王名在昔圆中但于当部诸经自在若说法华之
圆乃于巳今当说一代自在伹如此明之则简而易
晓而与经体更无异途也问曰其如疏记之文灼然
该通权渐何邪答曰文各有旨不可一律而观盖文
句为释聚集国王之文若不约偏圆渐顿及以权果
俱得称王则何以见聚集之义乎于是乃有部部不
同名之为国皆言第一即是王之说又曰此经会通
诸教等此乃约部约教以释聚集国王之文当知此
是当文帖释之义初非经王大途之说也自古不晓
以其名同故一槩而集之非也后人亦以其既集故
混于大途而议之亦非也然大途之旨唯取圆中为
王而有通局离合之义蕴乎其中四明记文明如白
日不俟赘言也。
* 论光明经王
夫经王之名独彰于此典者盖由此经部兼四教有
经而复有王统摄之义既成自在之名亦立故曰文
号经王教摄众典若就当部而论统摄止可摄于部
中诸教而巳然吾祖释帝慧王之文约三义而论统
摄初则遍摄一切法门始自三道终乎三德若惑若
967-A¶ 第 283b 页 X57-0283.png
智若障若德莫非此经之所摄也次则遍摄一切经
教始自华严终乎涅槃若渐若顿若偏若圆亦莫非
此经之所摄也终则遍摄一切圆位始自理性终乎
究竟若迷若解若分若满亦莫非此经之所摄也既
摄一切法门又摄一切经教又摄一切圆位若专方
等未堪言之应知乃是预取法华之意跨节而言也
灭后释经不约法华宁穷一代此吾祖之格言也若
晓斯旨则三俗三真三中之说其义有归矣四明特
约七二谛而申之盖欲深穷一代之化源灭后消经
之方轨故也文不云乎如此明经收于一化罄无不
尽夫欲收于一化舍七二谛更何所拟盖七二谛有
偏有圆有正有接非但经义可明是经而复是王之
义亦可明也故知四明之说未可轻议也岂不见天
台之文云但经王是一随缘设教名字不同华严名
法身乃至涅槃称佛师皆是法性异名通为诸经作
体请读此文则四明之说弥为可信也孤山浮石净
觉诸师各以意见而消释之不唯不能该摄一化亦
于当部四教有所遗阙得失巳定虽置而勿论可也
自古皆传天竺忏主有破古消王之说言之近理易
以惑人不得不辩而明之且其言曰三俗是华严般
若涅槃偏教之俗三真是三部偏教之真三中是三
部圆教不思议真俗作此分对虽巧会疏文而未免
迷于大旨何者疏谈三俗三真三中正明光明经王
兼收一化众典何得分属三部反显光明非王一不
教始自华严终乎涅槃若渐若顿若偏若圆亦莫非
此经之所摄也终则遍摄一切圆位始自理性终乎
究竟若迷若解若分若满亦莫非此经之所摄也既
摄一切法门又摄一切经教又摄一切圆位若专方
等未堪言之应知乃是预取法华之意跨节而言也
灭后释经不约法华宁穷一代此吾祖之格言也若
晓斯旨则三俗三真三中之说其义有归矣四明特
约七二谛而申之盖欲深穷一代之化源灭后消经
之方轨故也文不云乎如此明经收于一化罄无不
尽夫欲收于一化舍七二谛更何所拟盖七二谛有
偏有圆有正有接非但经义可明是经而复是王之
义亦可明也故知四明之说未可轻议也岂不见天
台之文云但经王是一随缘设教名字不同华严名
法身乃至涅槃称佛师皆是法性异名通为诸经作
体请读此文则四明之说弥为可信也孤山浮石净
觉诸师各以意见而消释之不唯不能该摄一化亦
于当部四教有所遗阙得失巳定虽置而勿论可也
自古皆传天竺忏主有破古消王之说言之近理易
以惑人不得不辩而明之且其言曰三俗是华严般
若涅槃偏教之俗三真是三部偏教之真三中是三
部圆教不思议真俗作此分对虽巧会疏文而未免
迷于大旨何者疏谈三俗三真三中正明光明经王
兼收一化众典何得分属三部反显光明非王一不
967-A¶ 第 283c 页 X57-0283.png
可也文中既云华严名法身方等名实相般若名佛
母法华名髻珠涅槃名佛师皆是法性异名通为诸
经作体具历五时所谈皆是法性异名通得为王何
得独指归三部乎不唯显当部非王亦显法华非诸
经王二不可也况复吾祖对破真谛三藏乃以圆融
三法破彼三法偏对三经谓之进不成圆退不成别
又何尝约四教真俗而破之乎此义巳在玄文破立
昭若日星又何须于此更加破斥三不可也破古消
王之说既非则七二谛之谈任运可信记文消释理
趣明白不待成显其义巳焕然矣今姑为之说当以
教摄众典之文而为凭仗以灭后释经之旨而为准
绳参会法性异名之言深思收于一化之语则知七
二谛之释非苟然也然则慈云不足法欤抑尝考之
慈云平昔著述之文皆载之天竺金园等集若破古
消王之说果出于慈云何独不载之乎只如慈云于
光明当体章小有所疑乃以五言偈请问于四明何
独于此大节见有不合而不请问乎又况四明慈云
同学于宝云宝云屡尝讲斯玄句四明慈云必面领
慈训岂同学而所见顿尔乖戾乎以是而推之则其
说不出于慈云也明矣是必好事者借慈云之重名
而欲驾其说者之所作也。
* 论辅行引大经明被接文
此文乃记主斟酌判经旨趣难见应先问曰三十六
文疏中伸释曾无被接之语记主何所据而云是利
母法华名髻珠涅槃名佛师皆是法性异名通为诸
经作体具历五时所谈皆是法性异名通得为王何
得独指归三部乎不唯显当部非王亦显法华非诸
经王二不可也况复吾祖对破真谛三藏乃以圆融
三法破彼三法偏对三经谓之进不成圆退不成别
又何尝约四教真俗而破之乎此义巳在玄文破立
昭若日星又何须于此更加破斥三不可也破古消
王之说既非则七二谛之谈任运可信记文消释理
趣明白不待成显其义巳焕然矣今姑为之说当以
教摄众典之文而为凭仗以灭后释经之旨而为准
绳参会法性异名之言深思收于一化之语则知七
二谛之释非苟然也然则慈云不足法欤抑尝考之
慈云平昔著述之文皆载之天竺金园等集若破古
消王之说果出于慈云何独不载之乎只如慈云于
光明当体章小有所疑乃以五言偈请问于四明何
独于此大节见有不合而不请问乎又况四明慈云
同学于宝云宝云屡尝讲斯玄句四明慈云必面领
慈训岂同学而所见顿尔乖戾乎以是而推之则其
说不出于慈云也明矣是必好事者借慈云之重名
而欲驾其说者之所作也。
* 论辅行引大经明被接文
此文乃记主斟酌判经旨趣难见应先问曰三十六
文疏中伸释曾无被接之语记主何所据而云是利
967-A¶ 第 284a 页 X57-0284.png
根接入别圆耶答曰按经三乘同观第一义谛疏释
例如三兽度河得水浅深即通教义也经中结益乃
有一生实相二生法界之语疏释指同法华损生之
义即损变易生破无明位也既是三乘同观而菩萨
破无明惑若非被接莫消此文况复疏释二十五师
子吼品观因缘智四种不同之文有云即是别接通
义洎释今文指同彼品云如师子吼初说以是应知
彼此两文皆是通人被接之义疏意幽隐是故记主
特寄于此而判释之仍出其意曰但观诸经会末得
道则识所说共别之意正在此也得此意巳消文不
难且文中明指三十六文合引三乘同观实相之文
及结益等而乃却引师子吼品观因缘智四种不同
文者盖两文名言似殊义意不别故得互用耳何者
彼品云十二因缘名为佛性佛性即是第一义空此
文则曰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空
疏释此文指同彼品故知二品文异义同彼有四智
而今文伹有三者亦是开合之异彼开上智为二智
者分于别圆故也别住未破无明故云见不了了圆
住巳破故云见则了了也今文但据破无明位通总
而说故云一生二生等然记主以此例彼亦分二教
故云实相是别理等盖别教證道初地同圆二地巳
去犹存隔历无行證人故以一生判属别教二生判
属圆教位也实相法界一体异名但据一生二生之
义而分二教初无他意也然则文中十千五千似与
例如三兽度河得水浅深即通教义也经中结益乃
有一生实相二生法界之语疏释指同法华损生之
义即损变易生破无明位也既是三乘同观而菩萨
破无明惑若非被接莫消此文况复疏释二十五师
子吼品观因缘智四种不同之文有云即是别接通
义洎释今文指同彼品云如师子吼初说以是应知
彼此两文皆是通人被接之义疏意幽隐是故记主
特寄于此而判释之仍出其意曰但观诸经会末得
道则识所说共别之意正在此也得此意巳消文不
难且文中明指三十六文合引三乘同观实相之文
及结益等而乃却引师子吼品观因缘智四种不同
文者盖两文名言似殊义意不别故得互用耳何者
彼品云十二因缘名为佛性佛性即是第一义空此
文则曰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空
疏释此文指同彼品故知二品文异义同彼有四智
而今文伹有三者亦是开合之异彼开上智为二智
者分于别圆故也别住未破无明故云见不了了圆
住巳破故云见则了了也今文但据破无明位通总
而说故云一生二生等然记主以此例彼亦分二教
故云实相是别理等盖别教證道初地同圆二地巳
去犹存隔历无行證人故以一生判属别教二生判
属圆教位也实相法界一体异名但据一生二生之
义而分二教初无他意也然则文中十千五千似与
967-A¶ 第 284b 页 X57-0284.png
经文有殊盖名相参差不必强为之说按疏释一生
二生乃属圆教后位故云十地补处为一生九地是
二生若具论者则如法华损生义说则是指同分别
功德品一生当得等文而今文乃云破无明一品二
品则是从初位言也此无他盖经意多含祖师用与
不必一准只如观因缘智四种不同之文大师多处
引用分对四教而疏与今文乃作别接通以释之岂
章安荆溪特违大师耶故知经意多含随文用与耳
此中为显接入别圆之义故判在初位也文中自章
安至智解不同牒疏中之语一生二生去记主斟酌
判释之词也馀并可见问曰大师妙玄判大经圣行
品明追说四教第十九德王品明追泯四教既追泯
同法华开会一道无偏何以经末复明被接答曰金
錍云约部通云一切兼带部中品内或实或权是知
大师且指二品以示追说追泯之相其实二义该遍
一经经意幽深自非祖师指示何由知之。
* 论声闻摄属
凡欲议声闻种类摄属先当究其得名所从则自然
条理而不紊原夫今经所以超过一代者以由能开
难开之人故也吾佛迹为王子覆讲之时诸声闻人
谁不曾结大乘缘种今三周得记及灭后回心者皆
是也由此言之虽均谓之退大可也理虽如此若吾
佛不叙大通之事谁知退大故曰于法华前谁知退
大是也由是鹿苑以后执真保果之心亦人人同然
二生乃属圆教后位故云十地补处为一生九地是
二生若具论者则如法华损生义说则是指同分别
功德品一生当得等文而今文乃云破无明一品二
品则是从初位言也此无他盖经意多含祖师用与
不必一准只如观因缘智四种不同之文大师多处
引用分对四教而疏与今文乃作别接通以释之岂
章安荆溪特违大师耶故知经意多含随文用与耳
此中为显接入别圆之义故判在初位也文中自章
安至智解不同牒疏中之语一生二生去记主斟酌
判释之词也馀并可见问曰大师妙玄判大经圣行
品明追说四教第十九德王品明追泯四教既追泯
同法华开会一道无偏何以经末复明被接答曰金
錍云约部通云一切兼带部中品内或实或权是知
大师且指二品以示追说追泯之相其实二义该遍
一经经意幽深自非祖师指示何由知之。
* 论声闻摄属
凡欲议声闻种类摄属先当究其得名所从则自然
条理而不紊原夫今经所以超过一代者以由能开
难开之人故也吾佛迹为王子覆讲之时诸声闻人
谁不曾结大乘缘种今三周得记及灭后回心者皆
是也由此言之虽均谓之退大可也理虽如此若吾
佛不叙大通之事谁知退大故曰于法华前谁知退
大是也由是鹿苑以后执真保果之心亦人人同然
967-A¶ 第 284c 页 X57-0284.png
虽均谓之定性亦可也故曰方等等席咸称灭种是
也大旨虽尔但祖诰之中诸名出没得记前后回与
未回似难条理今略得以议之须知本论四种声闻
之名且据当座闻法得益不同者言之盖名局而义
通也若以吾祖所立诸名摄归四种之内亦无适而
不可但其间取与亦不能无小异焉盖论但据其三
周在座得记者均谓之退大而不分于旁正出没之
殊又据其不到灵山而未得记者均谓之决定亦不
分于界外灭后之别故知是名局而义犹通也吾祖
于退大之外而别立发轸学小之名(元小名同)盖推明其
结缘之后有曾习大乘行而遇绿退失者则谓之退
大(即逢值第二类人也)有结缘之后而便习小者则谓之发轸
学小(即逢值第三类人也)推其根源虽有二种之殊今日三周
得记则一也但曾习大行者中间巳度馀未尽者同
元小人今方得记而元小之人今犹未尽乃至灭后
得道者是也有此小殊而论中不说但据其三周得
记者均名退大也问曰按此则退大者利元小者钝
是则退大者应在上周得记吾祖何言上二周正为
发轸学小人耶答若非记释此文似难盖退大之名
出自下周故与上二周一往辨异故云尔二往言之
则如所问记释巳详不必疑也若夫决定性人巳经
方等弹呵不入不到灵山故未得记然原其根性亦
是曾结大缘之人以有大种故虽非当座得记而于
界外得闻是经故云我于馀国作佛等也论中此义
也大旨虽尔但祖诰之中诸名出没得记前后回与
未回似难条理今略得以议之须知本论四种声闻
之名且据当座闻法得益不同者言之盖名局而义
通也若以吾祖所立诸名摄归四种之内亦无适而
不可但其间取与亦不能无小异焉盖论但据其三
周在座得记者均谓之退大而不分于旁正出没之
殊又据其不到灵山而未得记者均谓之决定亦不
分于界外灭后之别故知是名局而义犹通也吾祖
于退大之外而别立发轸学小之名(元小名同)盖推明其
结缘之后有曾习大乘行而遇绿退失者则谓之退
大(即逢值第二类人也)有结缘之后而便习小者则谓之发轸
学小(即逢值第三类人也)推其根源虽有二种之殊今日三周
得记则一也但曾习大行者中间巳度馀未尽者同
元小人今方得记而元小之人今犹未尽乃至灭后
得道者是也有此小殊而论中不说但据其三周得
记者均名退大也问曰按此则退大者利元小者钝
是则退大者应在上周得记吾祖何言上二周正为
发轸学小人耶答若非记释此文似难盖退大之名
出自下周故与上二周一往辨异故云尔二往言之
则如所问记释巳详不必疑也若夫决定性人巳经
方等弹呵不入不到灵山故未得记然原其根性亦
是曾结大缘之人以有大种故虽非当座得记而于
界外得闻是经故云我于馀国作佛等也论中此义
967-A¶ 第 285a 页 X57-0285.png
不说但云未熟不与记尔应知此人亦是从于发轸
学小中来方其在于鹿苑之时證真既同同皆执小
至方等会不受弹呵故别得决定之名自为一类耳
以此而推之则元小之人与退大人虽同而异最初
行行不同故记释同闻众并列二名者此也虽异而
同今日得记不别故句明三周旁正者此也人不见
此虽欲会摄未免柄凿不相入请以今义考之岂不
径而白乎。
* 论三日喻文
余读妙句至释寿量品题有所谓三日喻文其间见
报身寿有与夺之论颇似难晓今先明疏记大途然
后点示与夺之文庶几无失也原夫大师释此品题
明于三身三寿三量洎引本论及三日喻乃至义便
文会等皆是修性之义故前后文明报身义唯约自
报而说余尝反复䌷绎疏记之文始终一辙略无异
同此固无可疑矣但文云与而为语得见报身寿命
夺而为语犹是胜应记释云但以报应二名而论与
夺等自古不看上下文义乃谓其体只一他受用身
亦名为报亦名为应今伹以报应二名而论与夺究
论其体则一也今谓此说非但暗于大途亦显大师
此语宛同儿戏耳然他受用报及以胜应既是一体
异名今约异名而论与夺何异与而为语得见帝释
夺而为语犹是憍尸迦也尚何与夺之有哉所以先
正其大途盖为此也冬日喻应身之寿则胜劣两应
学小中来方其在于鹿苑之时證真既同同皆执小
至方等会不受弹呵故别得决定之名自为一类耳
以此而推之则元小之人与退大人虽同而异最初
行行不同故记释同闻众并列二名者此也虽异而
同今日得记不别故句明三周旁正者此也人不见
此虽欲会摄未免柄凿不相入请以今义考之岂不
径而白乎。
* 论三日喻文
余读妙句至释寿量品题有所谓三日喻文其间见
报身寿有与夺之论颇似难晓今先明疏记大途然
后点示与夺之文庶几无失也原夫大师释此品题
明于三身三寿三量洎引本论及三日喻乃至义便
文会等皆是修性之义故前后文明报身义唯约自
报而说余尝反复䌷绎疏记之文始终一辙略无异
同此固无可疑矣但文云与而为语得见报身寿命
夺而为语犹是胜应记释云但以报应二名而论与
夺等自古不看上下文义乃谓其体只一他受用身
亦名为报亦名为应今伹以报应二名而论与夺究
论其体则一也今谓此说非但暗于大途亦显大师
此语宛同儿戏耳然他受用报及以胜应既是一体
异名今约异名而论与夺何异与而为语得见帝释
夺而为语犹是憍尸迦也尚何与夺之有哉所以先
正其大途盖为此也冬日喻应身之寿则胜劣两应
967-A¶ 第 285b 页 X57-0285.png
皆冬日所喻也春日喻报身之寿乃自报耳文意谓
既破无明受分法身与而为语得见自报之智夺而
为语犹是胜应耳盖由虽能分破无明未穷自报之
源故所见佛犹依转识而现故名为应也若尔记中
之文如何消邪曰大途既正则此文不难矣荆溪意
谓应以自他两报而论与夺今不然者伹报名是一
故以报应二名论与夺耳盖他受用亦名应故如此
释之岂不白乎义学之士但须详味当自知之虽然
记云当知法华报佛所说引论报佛菩提为證若尔
说属他报本论之文岂修性义乎应知凡言报者该
于自他大师引用的从自报而说以映上下诸文皆
是报智故也今记主为他宗贬法华是应佛所说故
一往据本论报佛之名以斥之盖报佛名通故也祖
师用意既殊学者岂宜执一而妨于大途也哉。
* 论解谤别圆初心见佛
中兴教主以三双论见佛之式详见于妙宗当时学
徒有霅川岳师叛去师训以十谏忤之于是教主复
有解谤之作至于今学者皆得以披究而无甚大难
者盖其说之详也第其中尚有可疑者如释起信凡
夫事识该别十信圆名字人乃至云圣虽有力加于
可加然此一文有可疑者二焉且前文云华严会中
圆别外凡乃至云别虽知中正修空故必未能见佛
力加见加于可加既云佛力加见验是可加者也盖
华严会既无劣身若不加见何能闻法进入后位乎
既破无明受分法身与而为语得见自报之智夺而
为语犹是胜应耳盖由虽能分破无明未穷自报之
源故所见佛犹依转识而现故名为应也若尔记中
之文如何消邪曰大途既正则此文不难矣荆溪意
谓应以自他两报而论与夺今不然者伹报名是一
故以报应二名论与夺耳盖他受用亦名应故如此
释之岂不白乎义学之士但须详味当自知之虽然
记云当知法华报佛所说引论报佛菩提为證若尔
说属他报本论之文岂修性义乎应知凡言报者该
于自他大师引用的从自报而说以映上下诸文皆
是报智故也今记主为他宗贬法华是应佛所说故
一往据本论报佛之名以斥之盖报佛名通故也祖
师用意既殊学者岂宜执一而妨于大途也哉。
* 论解谤别圆初心见佛
中兴教主以三双论见佛之式详见于妙宗当时学
徒有霅川岳师叛去师训以十谏忤之于是教主复
有解谤之作至于今学者皆得以披究而无甚大难
者盖其说之详也第其中尚有可疑者如释起信凡
夫事识该别十信圆名字人乃至云圣虽有力加于
可加然此一文有可疑者二焉且前文云华严会中
圆别外凡乃至云别虽知中正修空故必未能见佛
力加见加于可加既云佛力加见验是可加者也盖
华严会既无劣身若不加见何能闻法进入后位乎
967-A¶ 第 285c 页 X57-0285.png
今文则是不可加者也故云圣虽有力等均是别信
何以见佛异同若此此可疑者一也若别十信及圆
名字未能见佛无分齐身则真中感应之义不成矣
又何云尊特身应别圆之众邪此可疑者二也余尝
迟疑于此而不决者屡年顷在广恩与诸子说释此
书因得其说则二疑皆解矣须知中兴教主本乎起
信及光明疏明二识见佛并所住理加之空中二观
立此三双以定一家真中感应之规虽千万世不可
易矣今欲通此二难更于其中以种熟脱三而成显
之则义无馀蕴矣何者其华严会皆是宿世根熟今
生当脱之机论其自力虽未能见以当脱故则佛力
加之令见也譬之高山日光先照正谓此也除此之
外二酥横来有当脱者准此可知今云凡夫事识该
别十信等者盖言虽有此机犹未当脱事识未除何
能感见无分齐身然如来大慈岂应弃此而不为说
法邪应知此机虽未能感见胜身为种熟故现同类
形与其说法而成熟之在今后世机熟当脱则还见
胜身而得度也中道感应始终不差今文专约机生
障重边说故云圣虽有力加于可加以障重机生故
虽佛力不能加也维摩疏云如观世音现种种形游
诸国土说大乘法皆同类形也四明得此微旨故云
深有意也岳师不知此而据劣身说胜法之语谓法
华教主是生身者谬之甚矣虽然不因岳师有此妄
执则四明何由疏通至此是则岳师于此宗亦预有
何以见佛异同若此此可疑者一也若别十信及圆
名字未能见佛无分齐身则真中感应之义不成矣
又何云尊特身应别圆之众邪此可疑者二也余尝
迟疑于此而不决者屡年顷在广恩与诸子说释此
书因得其说则二疑皆解矣须知中兴教主本乎起
信及光明疏明二识见佛并所住理加之空中二观
立此三双以定一家真中感应之规虽千万世不可
易矣今欲通此二难更于其中以种熟脱三而成显
之则义无馀蕴矣何者其华严会皆是宿世根熟今
生当脱之机论其自力虽未能见以当脱故则佛力
加之令见也譬之高山日光先照正谓此也除此之
外二酥横来有当脱者准此可知今云凡夫事识该
别十信等者盖言虽有此机犹未当脱事识未除何
能感见无分齐身然如来大慈岂应弃此而不为说
法邪应知此机虽未能感见胜身为种熟故现同类
形与其说法而成熟之在今后世机熟当脱则还见
胜身而得度也中道感应始终不差今文专约机生
障重边说故云圣虽有力加于可加以障重机生故
虽佛力不能加也维摩疏云如观世音现种种形游
诸国土说大乘法皆同类形也四明得此微旨故云
深有意也岳师不知此而据劣身说胜法之语谓法
华教主是生身者谬之甚矣虽然不因岳师有此妄
执则四明何由疏通至此是则岳师于此宗亦预有
967-A¶ 第 286a 页 X57-0286.png
力焉。
* 论立识生法
业斯宗者咸谓立识生法为关节之大者盖由签文
两处指摄论新旧二译例同地论南北二道且地论
南道计八识为真生一切法北道计八识为妄生一
切法此皆于梨耶计真妄之异然摄大乘旧译自立
九识为真八识为妄同于北道新译亦计八识为妄
所计既同岂同南北二道耶此一可疑也又签云论
文释初胜相明第八识生十二因缘义据此是明摄
论依妄生法继而曰真谛所译则依庵摩罗后代诸
译并依梨耶据此又成旧译依真生法此二可疑也
自古共申前难谓立识生法不可混同然虽得其意
而犹未尽善所以于文未通余尝读辅行记而得祖
师用与出没之意其文曰寄二论破者论随教道顺
物机缘恐迷者执权即成性过故寄破之令成圆极
呜呼寄之一字其有旨哉可以通贯诸说皆无壅碍
且夫吾祖凡有所说若教若观若行若理皆先破性
执然后离计而说说则无咎若不然者将恐学者封
文滞相不唯无益反致于害也然众生之执不出自
他共离而巳欲破此执故寄诸论以明之所以寄梁
摄南地而破者盖南地计真堕于自性梁摄计妄堕
于他性此寄其所计真妄生法以明性过也大师之
文凡数处出如此而巳矣而记主则因玄文地论有
南北二道之言遂推考其说曰地论一也而弘者不
* 论立识生法
业斯宗者咸谓立识生法为关节之大者盖由签文
两处指摄论新旧二译例同地论南北二道且地论
南道计八识为真生一切法北道计八识为妄生一
切法此皆于梨耶计真妄之异然摄大乘旧译自立
九识为真八识为妄同于北道新译亦计八识为妄
所计既同岂同南北二道耶此一可疑也又签云论
文释初胜相明第八识生十二因缘义据此是明摄
论依妄生法继而曰真谛所译则依庵摩罗后代诸
译并依梨耶据此又成旧译依真生法此二可疑也
自古共申前难谓立识生法不可混同然虽得其意
而犹未尽善所以于文未通余尝读辅行记而得祖
师用与出没之意其文曰寄二论破者论随教道顺
物机缘恐迷者执权即成性过故寄破之令成圆极
呜呼寄之一字其有旨哉可以通贯诸说皆无壅碍
且夫吾祖凡有所说若教若观若行若理皆先破性
执然后离计而说说则无咎若不然者将恐学者封
文滞相不唯无益反致于害也然众生之执不出自
他共离而巳欲破此执故寄诸论以明之所以寄梁
摄南地而破者盖南地计真堕于自性梁摄计妄堕
于他性此寄其所计真妄生法以明性过也大师之
文凡数处出如此而巳矣而记主则因玄文地论有
南北二道之言遂推考其说曰地论一也而弘者不
967-A¶ 第 286b 页 X57-0286.png
同遂计真妄之异故寄此以明性过夫摄大乘既前
后二译立识不同所见各异还成性过亦可寄此以
明性执也故曰文虽双举计必偏执如新旧两译亦
如地论南北二道还成性过各计不同今不思议离
四性计岂同彼论各计不同耶文中特下两个如字
足见寄二论以明性过之相也虽计有真妄生法及
立识之异其为性过一也故寄以明之夫如是尚何
相违之有哉申次难者夫谓第八识生十二因缘义
此据本论而说也然论明阿梨耶中有智慧种子闻
熏习增长转依成道后真如名为净识真谛据此别
立庵摩罗为第九识唐译谓是八识之异名故不存
第九所以各计不同成于性过也故曰真谛所译则
依庵摩罗等然依之一字谓依庵摩罗义以立识耳
非谓依真生法也故记第九云旧译即立庵摩罗等
可以照之如谓不然且摄大乘自云法性不为惑所
染不为真所净故法性非依持岂计真生法耶。
* 论华严声闻有无
玄文第十云华严前分永无声闻只此两言可断万
世之疑情信夫祖师之善得经旨也而或者不达乃
据小虽在座之言尚疑而未决遂唱一说谓有根性
而无形服至今和者甚众余尝采四明之意抗言而
排之犹不尽喻今读文至此固不能默默而巳也且
别行疏云未堪大教如聋如哑记释云此中乃以證
小之后遇大不闻以验在凡机不受大以聋哑文在
后二译立识不同所见各异还成性过亦可寄此以
明性执也故曰文虽双举计必偏执如新旧两译亦
如地论南北二道还成性过各计不同今不思议离
四性计岂同彼论各计不同耶文中特下两个如字
足见寄二论以明性过之相也虽计有真妄生法及
立识之异其为性过一也故寄以明之夫如是尚何
相违之有哉申次难者夫谓第八识生十二因缘义
此据本论而说也然论明阿梨耶中有智慧种子闻
熏习增长转依成道后真如名为净识真谛据此别
立庵摩罗为第九识唐译谓是八识之异名故不存
第九所以各计不同成于性过也故曰真谛所译则
依庵摩罗等然依之一字谓依庵摩罗义以立识耳
非谓依真生法也故记第九云旧译即立庵摩罗等
可以照之如谓不然且摄大乘自云法性不为惑所
染不为真所净故法性非依持岂计真生法耶。
* 论华严声闻有无
玄文第十云华严前分永无声闻只此两言可断万
世之疑情信夫祖师之善得经旨也而或者不达乃
据小虽在座之言尚疑而未决遂唱一说谓有根性
而无形服至今和者甚众余尝采四明之意抗言而
排之犹不尽喻今读文至此固不能默默而巳也且
别行疏云未堪大教如聋如哑记释云此中乃以證
小之后遇大不闻以验在凡机不受大以聋哑文在
967-A¶ 第 286c 页 X57-0286.png
经后分其时仍长义当方等般若之时亦可通在鹿
苑之前是故迦叶却叙小机蒙大拟时迷闷躄地以
后显前机未堪大其意宛然虽有冥益其如见爱炽
然现行故机在华严全生如乳(文)须将此意以消今
文文云小虽在座如聋如哑者此举后分之经也然
在后分乃当方等般若之时尚状如聋哑岂况寂场
堪闻大乎故云以后显前机未堪大也然则小机在
于寂场之时其义如何曰文不云乎小见三七停留
大睹始终无改须知小机在前并不知有华严座席
但见初为五人说四谛教鹿苑巳后复经二味灵山
开显破无明惑方知在前曾蒙大拟迷闷躄地故云
却叙等也今问谓有根性声闻者为见华严座席否
若云见者便同大机何谓声闻根性若云不见正是
当处而隔何谓有根性声闻进退覆之其义自坏新
经六十云诸大声闻虽在逝多林中不见如来广大
神变如恒河岸有无量饿鬼为渴所逼虽在河边而
不见河深厚业障之所覆故彼大声闻亦复如是不
见如来广大神力无明翳膜覆其眼故如是十喻义
意不别此即后分经文也尔时舍利弗巳有六千弟
子义当方等般若之时尚所云若是况在凡时可云
见乎若尔今经何云或见是王或见王等耶曰此亦
是破无明后却叙当时冥益义意如是故吾祖云此
乃机中冥有此事非谓显对胜应身也思之思之。
* 论玄文四序
苑之前是故迦叶却叙小机蒙大拟时迷闷躄地以
后显前机未堪大其意宛然虽有冥益其如见爱炽
然现行故机在华严全生如乳(文)须将此意以消今
文文云小虽在座如聋如哑者此举后分之经也然
在后分乃当方等般若之时尚状如聋哑岂况寂场
堪闻大乎故云以后显前机未堪大也然则小机在
于寂场之时其义如何曰文不云乎小见三七停留
大睹始终无改须知小机在前并不知有华严座席
但见初为五人说四谛教鹿苑巳后复经二味灵山
开显破无明惑方知在前曾蒙大拟迷闷躄地故云
却叙等也今问谓有根性声闻者为见华严座席否
若云见者便同大机何谓声闻根性若云不见正是
当处而隔何谓有根性声闻进退覆之其义自坏新
经六十云诸大声闻虽在逝多林中不见如来广大
神变如恒河岸有无量饿鬼为渴所逼虽在河边而
不见河深厚业障之所覆故彼大声闻亦复如是不
见如来广大神力无明翳膜覆其眼故如是十喻义
意不别此即后分经文也尔时舍利弗巳有六千弟
子义当方等般若之时尚所云若是况在凡时可云
见乎若尔今经何云或见是王或见王等耶曰此亦
是破无明后却叙当时冥益义意如是故吾祖云此
乃机中冥有此事非谓显对胜应身也思之思之。
* 论玄文四序
967-A¶ 第 287a 页 X57-0287.png
按章安结集三部之文止观文初广序诸祖授受及
三种止观于玄义之首重累四序皆繁而不杀独于
文句之前不安一序其故何哉余尝疑之而未有所
决今读至此不觉释然因寤荆溪有所谓大师别行
经序者抑有其由也自昔说释之家不能深思熟考
甚可叹也今姑问之若此中唯序玄义何云玄文各
十卷乎岂非章宗作此一序冠于玄句之首通序二
部之文故云各十卷也既此一序总冠二部至下文
句之前不须更安他序但云委释经题巳如上说则
显总题之与别文通为一贯也由此推之则别行经
序本是大师别时讲经之序当章安结集之时既不
可安在文句之前故总集于此而通冠玄句二部之
首甚为宛顺所以章安私序王中乘便略解序品第
一其意亦犹是也问曰若是大师别时讲经之序何
言有翻无翻事如后释既指玄义下文为后验非别
时其说如何答曰若得意者不碍于文若苟执文反
害于意矣须知大师说此序时必略说经字之义亦
无如后等言今章安既集在玄义之首经字之义下
文广解故今特略而指之此盖出于章安之意非大
师说时便有此言此本易晓之理人自不思耳请看
荆溪释第四序谓是谭玄本序以验前之一序非谭
玄时序的是别时讲经之序明矣得此意巳则四序
安布次第可以知之不劳详议也。
* 论四种教證
967-A¶ 第 287b 页 X57-0287.png
或问玄文四种教證且證今昔部而巳非的明别教
教證此说然否答不然也岂不读记中分科之文文
云初引文次正明今意自初文至證道明义即是引
文记中具约别教两番教證消之故云凡释别义多
用此意等自今借用之去方是借用證权实耳当知
论文自局应如记释借用乃通可證权实部也又问
别教教證何须两番答机应合论故约行从机进修
而说约说从应权谈而论故须两番耳若尔馀之三
教亦应尔否答不必尔也盖藏通教證俱权圆教俱
实唯独此教教权而證实约行教道止齐地前登地
属證约说教道则通一教始终故登地巳上仍存教
道若说十地巳證之法乃属證道耳馀三无此故不
论也又问此之四种或谓唯约行證道属实馀三属
权此说然否答不然也且辅行云但别教中教权證
实意稍难晓乃至云应知二意一者约行二者约说
且文中先云教权證实方分二意验知二种證道皆
属实也又问既皆属实何分二种答前云约行从机
约说从应巳是晓然若犹未喻更请言之若夫如来
为赴别机故说一教历别次第如云真如为惑所覆
乃至断十二品称为妙觉是则一教始终皆属教道
权施此则约说教道也别机依教修行先空次假破
用均平圆修三观进破无明是则地前属教登地属
證据于行者进修而说此是约行教證也然则约说
證道别无法门只是复为智转之人点示十地历别
967-A¶ 第 287c 页 X57-0287.png
之法即是圆融盖由此人其智虽转还须禀教进破
无明故等觉位尚须禀教何独疑此若尔既巳智转
当禀圆乘何须别地邪答实不外此别有圆融只点
其在初心时所闻历别之法即圆融耳若尔则便名
圆教因人何名别教證道邪答从本说故称为别耳
如通人被接以破一品无明者称之为果即其例也
又问既云点示历别即是圆融莫是圆接别否答通
局不同耳若被接人通于空假二观之时随其机发
即为点示盖由此人机利故也若约说證道须待其
二观既满正修圆观方为说其十地巳證之法此人
钝故须至后心故成别教因果人也又问此中既备
论四种辅行何以阙一邪答正由此中巳备故辅行
略之文中互指意盖在此亦是约说證道别无其法
故不重出耳又问复宗指别教妙觉为约说證道此
说自好何须矫异答有不便者二故不可依也一则
断十二品称为妙觉辅行判为教道故二则约说證
道属实别教妙觉属权故若尔何妨当教自称为实
答当教称实诸文甚多但此中非此意耳既云前之
两教教證俱权圆教教證俱皆是实别教教权證实
正是约于偏圆以分权实故不同诸文也。
* 论法华教主
文云如垢衣内身实是长者净觉谓垢衣是法华教
主长者即华台报身例同下记二处会主之文立义
既倒引例亦差具彰解谤书中但今人尚有所迷稍
无明故等觉位尚须禀教何独疑此若尔既巳智转
当禀圆乘何须别地邪答实不外此别有圆融只点
其在初心时所闻历别之法即圆融耳若尔则便名
圆教因人何名别教證道邪答从本说故称为别耳
如通人被接以破一品无明者称之为果即其例也
又问既云点示历别即是圆融莫是圆接别否答通
局不同耳若被接人通于空假二观之时随其机发
即为点示盖由此人机利故也若约说證道须待其
二观既满正修圆观方为说其十地巳證之法此人
钝故须至后心故成别教因果人也又问此中既备
论四种辅行何以阙一邪答正由此中巳备故辅行
略之文中互指意盖在此亦是约说證道别无其法
故不重出耳又问复宗指别教妙觉为约说證道此
说自好何须矫异答有不便者二故不可依也一则
断十二品称为妙觉辅行判为教道故二则约说證
道属实别教妙觉属权故若尔何妨当教自称为实
答当教称实诸文甚多但此中非此意耳既云前之
两教教證俱权圆教教證俱皆是实别教教权證实
正是约于偏圆以分权实故不同诸文也。
* 论法华教主
文云如垢衣内身实是长者净觉谓垢衣是法华教
主长者即华台报身例同下记二处会主之文立义
既倒引例亦差具彰解谤书中但今人尚有所迷稍
967-A¶ 第 288a 页 X57-0288.png
同旧见故不获巳重为释之且记文云垢衣正是示
为小乘化他权实此明鹿苑施小之身也今开即是
同体权实缨珞长者此明法华开权之身也文义明
白犹如杲日而盲者莫之睹也原夫经中四大弟子
设一长者之喻盖为今经教主设也而小机在昔惮
教不受于此胜身而生畏避长者方便脱珍著弊得
近其子是则唯现垢衣正在是时也自是巳后或现
门内之身即是缨珞长者或现门外之身则著弊衣
盖由机未纯一故现身二种不同来至今经机既无
杂教说纯圆唯现胜身复超一代是故经云尔时长
者即会亲族等是知长者之喻正为今日教主而设
也前之四时乃叙其履历次第耳人不见之乃谓长
者一譬自喻华台报身自脱珍著弊以来并是垢衣
今经开显乃即此弊衣内身便是长者盖经但有脱
珍著弊之文而无脱弊著珍之说故知今日仍是垢
来作此说者可谓迷文背义反祖违经自误误他为
害非少须知今文言垢衣内身者即指鹿苑施小时
劣应身也此劣应身即是今经教主胜应之身故云
实是长者此乃指向身是圆常之身的彰开权绝待
之妙如何乃云今日仍是垢衣经云决了声闻法是
诸经之王亦此意也所言内身者非指自报也盖对
衣缨而说故云内耳故净名疏云即是法华现尊特
身为诸声闻授记时也又云四度现尊特身唯法华
最胜明文若此今更就譬喻点示所会亲族既是国
为小乘化他权实此明鹿苑施小之身也今开即是
同体权实缨珞长者此明法华开权之身也文义明
白犹如杲日而盲者莫之睹也原夫经中四大弟子
设一长者之喻盖为今经教主设也而小机在昔惮
教不受于此胜身而生畏避长者方便脱珍著弊得
近其子是则唯现垢衣正在是时也自是巳后或现
门内之身即是缨珞长者或现门外之身则著弊衣
盖由机未纯一故现身二种不同来至今经机既无
杂教说纯圆唯现胜身复超一代是故经云尔时长
者即会亲族等是知长者之喻正为今日教主而设
也前之四时乃叙其履历次第耳人不见之乃谓长
者一譬自喻华台报身自脱珍著弊以来并是垢衣
今经开显乃即此弊衣内身便是长者盖经但有脱
珍著弊之文而无脱弊著珍之说故知今日仍是垢
来作此说者可谓迷文背义反祖违经自误误他为
害非少须知今文言垢衣内身者即指鹿苑施小时
劣应身也此劣应身即是今经教主胜应之身故云
实是长者此乃指向身是圆常之身的彰开权绝待
之妙如何乃云今日仍是垢衣经云决了声闻法是
诸经之王亦此意也所言内身者非指自报也盖对
衣缨而说故云内耳故净名疏云即是法华现尊特
身为诸声闻授记时也又云四度现尊特身唯法华
最胜明文若此今更就譬喻点示所会亲族既是国
967-A¶ 第 288b 页 X57-0288.png
王大臣岂可长者自著垢衣净觉谓无脱弊著珍之
文可谓迷于譬喻也甚矣。
* 论签文四心同一行一缘
签云彼四心同一行一缘古来释义纷纷多说然皆
约意博量而巳未可以为准的也至如备释乃谓一
行一缘各有忍智故云四心亦未为然且忍智从缘
而发故上下八谛共十六心若如古云兼行而说则
有八十心也以是覈之未可以为然也今谓彼之一
字盖指婆沙所云若是也言四心者即苦下四行也
签文于此略示彼文所出至下引颂消释方备言之
如云故于中忍具修十六十二八四行相于上忍中
亦修四行虽起一行一刹那心以观苦故起能得得
修彼苦下四行相故问于上忍位减彼三行何故修
彼所减行耶答虽减彼行不减谛故忻慕心故故得
修彼所减行相于中忍位修所减行准望可知(文)当
知此文全本婆沙即是释出前云四心同一行一缘
之义也言四心者约修所减行说也言一行一缘约
所留缘行说也玄云二心者即二刹那据中忍满位
说也作此消之燎然明白若尔记释玄文何为异说
答须知记中未是消文但是引彼婆沙及俱舍颂会
释而巳至下文云一行二刹那心观于欲苦名中忍
满方是对消今文也若谓不然何以兼前及后总在
此中明之谓之会释可也。
* 论当机结缘二众
文可谓迷于譬喻也甚矣。
* 论签文四心同一行一缘
签云彼四心同一行一缘古来释义纷纷多说然皆
约意博量而巳未可以为准的也至如备释乃谓一
行一缘各有忍智故云四心亦未为然且忍智从缘
而发故上下八谛共十六心若如古云兼行而说则
有八十心也以是覈之未可以为然也今谓彼之一
字盖指婆沙所云若是也言四心者即苦下四行也
签文于此略示彼文所出至下引颂消释方备言之
如云故于中忍具修十六十二八四行相于上忍中
亦修四行虽起一行一刹那心以观苦故起能得得
修彼苦下四行相故问于上忍位减彼三行何故修
彼所减行耶答虽减彼行不减谛故忻慕心故故得
修彼所减行相于中忍位修所减行准望可知(文)当
知此文全本婆沙即是释出前云四心同一行一缘
之义也言四心者约修所减行说也言一行一缘约
所留缘行说也玄云二心者即二刹那据中忍满位
说也作此消之燎然明白若尔记释玄文何为异说
答须知记中未是消文但是引彼婆沙及俱舍颂会
释而巳至下文云一行二刹那心观于欲苦名中忍
满方是对消今文也若谓不然何以兼前及后总在
此中明之谓之会释可也。
* 论当机结缘二众
967-A¶ 第 288c 页 X57-0288.png
或问妙记第二第四以五品六根或对当机或对结
缘何其无定论邪作此配对必有深意愿闻其说曰
大师释当机众则曰缘合时熟如痈欲溃不起于座
闻即得道即指初住获无生忍人也至释结缘众则
曰虽见佛闻法无四悉檀益即指五千起去之流也
然则五品六根上未逮于初住下不同于五千介于
两楹之间故毗陵进退释之此其元意也意虽如此
其相若何今姑得以申明其说原夫今经三周说佛
出世本怀剋论当机之人须在当座开佛知见获无
生忍方称此经当机之众其或蹉过一番未得入理
虽不同于起去之流抑而言之亦结缘众耳即五品
六根是也如登龙门而遭点额必待后会加功得入
也若论五千之人既无三慧及四悉益止可得结未
来缘耳五品六根巳有三慧及三悉益正是堪为入
理之人故通取之亦当机众也与夺抑扬之义蕴在
疏中故毗陵进退释之可谓善继其宗者矣今问五
千起去之人既无四悉檀益则是见爱炽然现行不
熏业识明矣未审闻略开之时见何身邪若见生身
灵山会上岂有劣身若见尊特又非其分未审其义
若何曰五千之人必于宿世巳有一乘大种故在灵
山得闻诸佛二智但其种尚浅若闻授记声闻作佛
恐其生谤堕苦故如来悬鉴神力遣之令去也然其
人虽未熏业识能见胜身亦如来力加也佛若使知
昆虫亦知何疑于此也如毗陵曰故上慢者亦非不
967-A¶ 第 289a 页 X57-0289.png
闻巳闻略开及在后故论云未熟即后会当熟之人
也故知此人现世得见佛闻法身参妙会虽未即开
悟亦非聊尔人也。
* 论含中发习
或曰诸文云含中者多约理说如云一真能含二中
又云通教真谛共发二眼二智含中故也若尔藏通
二教同诠真谛是则藏教之真亦应含中答须知通
教真谛含中功由教巧以教巧故谈于幻化常处即
真既能即真亦能即中故曰通是衍教初门境观俱
巧堪入不空等三藏所诠法皆实有折破实法方得
会真尚不即真岂能即中是故藏教不说含中故知
虽曰两教同诠真理由教异故真理亦异是则通真
含中推功在教安可舍教而独言其理乎近代柏庭
法师谓教巧故含理即故中斯言得之矣又被接者
机应同时方论接入如文曰良由机发故所闻不同
又通教菩萨由根利钝发习不同此则约机言也又
文云以秘密智力能令众生发如此智此则约应说
说故得净名记中总二意而言之故言根生待接接
候机成也如是则岂可全同发习之人乎盖发智之
人通于接正偏圆显密等义故也今为之说曰言被
接必由乎发习言发习未必皆被接也思之可知。
* 论三千馀义
或谓止观乃是吾祖说巳心中所行法门故并以三
千而为指南若玄句诸部则不可便明三千其说然
也故知此人现世得见佛闻法身参妙会虽未即开
悟亦非聊尔人也。
* 论含中发习
或曰诸文云含中者多约理说如云一真能含二中
又云通教真谛共发二眼二智含中故也若尔藏通
二教同诠真谛是则藏教之真亦应含中答须知通
教真谛含中功由教巧以教巧故谈于幻化常处即
真既能即真亦能即中故曰通是衍教初门境观俱
巧堪入不空等三藏所诠法皆实有折破实法方得
会真尚不即真岂能即中是故藏教不说含中故知
虽曰两教同诠真理由教异故真理亦异是则通真
含中推功在教安可舍教而独言其理乎近代柏庭
法师谓教巧故含理即故中斯言得之矣又被接者
机应同时方论接入如文曰良由机发故所闻不同
又通教菩萨由根利钝发习不同此则约机言也又
文云以秘密智力能令众生发如此智此则约应说
说故得净名记中总二意而言之故言根生待接接
候机成也如是则岂可全同发习之人乎盖发智之
人通于接正偏圆显密等义故也今为之说曰言被
接必由乎发习言发习未必皆被接也思之可知。
* 论三千馀义
或谓止观乃是吾祖说巳心中所行法门故并以三
千而为指南若玄句诸部则不可便明三千其说然
967-A¶ 第 289b 页 X57-0289.png
否曰不然也止观妙境出自法华谓馀部不说则可
且玄句正是申释法华何为而不可明三千若读今
文可不思之荆溪明云略举界如具摄三千汝云不
可岂非背祖乎四明得此意故乃云若知善恶皆是
性具性无不融则十界百界一千三千故得意者以
此所谈望止观文不多不少彼明性具善恶便是三
千玄句皆谈千法何为不是三千或者之言为得意
耶为失意耶若尔辅行谓并未明一念三千之文如
何消耶曰请细看彼文不须致难彼自谓诸心观文
未明三千耳岂谓玄句耶问曰难云得意则千如便
是三千然文中何不便结成三千如止观妙境耶答
曰有须不须之异耳玄文为明众生法妙故释经十
如依于十界界界互具则成百界千如但论正报足
显众生法妙故不须更约假名及以依报矣若夫摩
诃止观为明唯心观体摄法周足故广演三千结归
一念若不如是则心外有法境不周圆是故法相须
至尔许亦是且举大数摄法周足略明三千耳若细
推之则有无量法也故云世谛心中尚具无量法况
三千邪文句释经十如不须假名依报准说可知然
数有详略法无增减以举正收依名实相有故也四
明得意之谈实由于此。
* 论中谛具法(玄云十数皆依法界法界外更无复法止乃至佛法界亦复如
是)
净觉执空中无相以破四明中道具法之说背宗之
且玄句正是申释法华何为而不可明三千若读今
文可不思之荆溪明云略举界如具摄三千汝云不
可岂非背祖乎四明得此意故乃云若知善恶皆是
性具性无不融则十界百界一千三千故得意者以
此所谈望止观文不多不少彼明性具善恶便是三
千玄句皆谈千法何为不是三千或者之言为得意
耶为失意耶若尔辅行谓并未明一念三千之文如
何消耶曰请细看彼文不须致难彼自谓诸心观文
未明三千耳岂谓玄句耶问曰难云得意则千如便
是三千然文中何不便结成三千如止观妙境耶答
曰有须不须之异耳玄文为明众生法妙故释经十
如依于十界界界互具则成百界千如但论正报足
显众生法妙故不须更约假名及以依报矣若夫摩
诃止观为明唯心观体摄法周足故广演三千结归
一念若不如是则心外有法境不周圆是故法相须
至尔许亦是且举大数摄法周足略明三千耳若细
推之则有无量法也故云世谛心中尚具无量法况
三千邪文句释经十如不须假名依报准说可知然
数有详略法无增减以举正收依名实相有故也四
明得意之谈实由于此。
* 论中谛具法(玄云十数皆依法界法界外更无复法止乃至佛法界亦复如
是)
净觉执空中无相以破四明中道具法之说背宗之
967-A¶ 第 289c 页 X57-0289.png
人固不足责而后来扶宗者亦谓四明未尝言中道
具法悲夫近代北峰之说盛行江浙乃谓三谛剋体
则空中无相体一互融则三皆有相以空中即假故
亦具三千也须知此说与净觉之言相去无几今谓
未论互融祇就三谛剋体言之则中道具足三千融
妙之相四明之说布在诸文不能备引只就今文点
之且文中约十法界离合以示三谛之相空谛但云
能所合称假谛但云因果隔别至于中谛则异乎是
矣故云一切法趣地狱乃至佛法界亦复如是是知
具足三千融妙之相正在中道也盖中是性德非谓
一性乃具三千之性也别圆两教同诠中道而别教
所谈但具佛界以中不具九故不明三千圆教谈中
中具十界十界互具则成三千何者盖中以绝待为
功若有一法在中道之外则炽然待对中义不成矣。
* 又(玄云又人闻一切法趣即非漏非无漏具一切法也)
圆中具法馀虽屡言之矣然推之于理不若直之以
文今具直之如今三法解源明一俗随三真转通真
置而不论然别圆能接之真岂非二教中道乎其不
可混于空假言也必矣若然者何谓圆中不具法邪
且文约漏无漏明圆中能接则曰一切法趣非漏非
无漏约空不空明圆中能接则曰一切法趣如来藏
约趣非趣明圆中能接则曰又人闻一切趣即非漏
非无漏具一切法也其别教但中有此言乎如曰次
人闻趣知此但中须修地前一切诸行来趣向后以
具法悲夫近代北峰之说盛行江浙乃谓三谛剋体
则空中无相体一互融则三皆有相以空中即假故
亦具三千也须知此说与净觉之言相去无几今谓
未论互融祇就三谛剋体言之则中道具足三千融
妙之相四明之说布在诸文不能备引只就今文点
之且文中约十法界离合以示三谛之相空谛但云
能所合称假谛但云因果隔别至于中谛则异乎是
矣故云一切法趣地狱乃至佛法界亦复如是是知
具足三千融妙之相正在中道也盖中是性德非谓
一性乃具三千之性也别圆两教同诠中道而别教
所谈但具佛界以中不具九故不明三千圆教谈中
中具十界十界互具则成三千何者盖中以绝待为
功若有一法在中道之外则炽然待对中义不成矣。
* 又(玄云又人闻一切法趣即非漏非无漏具一切法也)
圆中具法馀虽屡言之矣然推之于理不若直之以
文今具直之如今三法解源明一俗随三真转通真
置而不论然别圆能接之真岂非二教中道乎其不
可混于空假言也必矣若然者何谓圆中不具法邪
且文约漏无漏明圆中能接则曰一切法趣非漏非
无漏约空不空明圆中能接则曰一切法趣如来藏
约趣非趣明圆中能接则曰又人闻一切趣即非漏
非无漏具一切法也其别教但中有此言乎如曰次
人闻趣知此但中须修地前一切诸行来趣向后以
967-A¶ 第 290a 页 X57-0290.png
发初地中道之理即别人也故知若解中道具法方
受圆接岂是解俗谛具邪思之思之下去诸文节节
皆尔请以此意贯之方为尽善。
* 论部教之义(签云所以判者今法华经约此四谛为何教四谛所摄止方显
今经部圆教圆)
至哉部教之论天台所以抗折百家超过诸说者其
以此夫贤首诸宗虽欲尊其所弘下视馀典而昧夫
部教兼独之旨失于如来适时逗机之意虽曰弘经
实暗经也请观群经所谭有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
法无二亦无三之言乎有巳今当说此经最为第一
之言乎云何乃以三车穷子化城等喻而致难邪云
何以对告身子二乘而致诘邪殊不知华严隔小非
佛本怀果带修成教谈性起故知惑果而迷因执权
而失实斯特不知今家判权实意致有多失若夫开
粗显妙一道无偏又岂他宗可得而涯涘哉若读今
文善须了此又下文云开前三教之粗及彼四味中
粗是知今但开彼兼带之粗昔圆不开不须疑矣而
或者乃以妙记发四味兼带大小之文为难则又言
之太过也文云圆实不异又云妙义无殊可不信乎
然则或妙或粗及粗细俱过之说又如何邪曰二文
皆是判权实边据其兼带故有或粗之言非谓或粗
故须开也今论开义不应以判义为难也。
* 论四教破性(签云总而言之祇是四句破假性相二空故得幻化即空之名)
近人因见辅行准应教教各破四性及是故四教亦
受圆接岂是解俗谛具邪思之思之下去诸文节节
皆尔请以此意贯之方为尽善。
* 论部教之义(签云所以判者今法华经约此四谛为何教四谛所摄止方显
今经部圆教圆)
至哉部教之论天台所以抗折百家超过诸说者其
以此夫贤首诸宗虽欲尊其所弘下视馀典而昧夫
部教兼独之旨失于如来适时逗机之意虽曰弘经
实暗经也请观群经所谭有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
法无二亦无三之言乎有巳今当说此经最为第一
之言乎云何乃以三车穷子化城等喻而致难邪云
何以对告身子二乘而致诘邪殊不知华严隔小非
佛本怀果带修成教谈性起故知惑果而迷因执权
而失实斯特不知今家判权实意致有多失若夫开
粗显妙一道无偏又岂他宗可得而涯涘哉若读今
文善须了此又下文云开前三教之粗及彼四味中
粗是知今但开彼兼带之粗昔圆不开不须疑矣而
或者乃以妙记发四味兼带大小之文为难则又言
之太过也文云圆实不异又云妙义无殊可不信乎
然则或妙或粗及粗细俱过之说又如何邪曰二文
皆是判权实边据其兼带故有或粗之言非谓或粗
故须开也今论开义不应以判义为难也。
* 论四教破性(签云总而言之祇是四句破假性相二空故得幻化即空之名)
近人因见辅行准应教教各破四性及是故四教亦
967-A¶ 第 290b 页 X57-0290.png
可通用之文乃谓三藏亦观性相二空遂引别行玄
记义兼三藏之文为證呜呼使见今文必不如是妄
执矣原夫通教所以偏得幻化即空之名以达四性
无生故也若使三藏亦达于此则两教巧拙奚分藏
见六实通见无生斯为至论也然则辅行别行之文
如何通邪须知辅行之文乃是通途明其离执且三
藏教发轸虽用无常生灭观智至与空理相应之时
所离之执不出自他共离而巳苟于此未离则何能
见空理乎故曰既破生灭亦无自他共等三计等也
若夫别行玄记之文乃是释于思议理内境知之名
正在通教义兼三藏非谓四性空兼三藏也但大师
文中明理内境智约破四性而说故四明点此谓正
在通教然理内之名亦兼三藏以理外乃约四教起
见之徒故也请考彼文自见其旨。
* 论签文起心之义(签云行者常观一念介尔起心以具一切心故等于
佛心又云祇于贪瞋一念心起体即权实)
或问然此两文理观乎事观乎若是理观何云起心
若是事观今文附法亦观事耶答夫言理观观不起
心者非如木石无有虑想故言不起也盖众生无始
未曾离念何时不起经祖令修理观行者随心起处
以观照之令心不起故云无心而巳介尔有心即具
三千又云若推此起起不可得念与三千并不可得
又占察经云思惟心性不生不灭不住见闻觉知永
离一切分别之想此等皆令观达介尔起心即是法
记义兼三藏之文为證呜呼使见今文必不如是妄
执矣原夫通教所以偏得幻化即空之名以达四性
无生故也若使三藏亦达于此则两教巧拙奚分藏
见六实通见无生斯为至论也然则辅行别行之文
如何通邪须知辅行之文乃是通途明其离执且三
藏教发轸虽用无常生灭观智至与空理相应之时
所离之执不出自他共离而巳苟于此未离则何能
见空理乎故曰既破生灭亦无自他共等三计等也
若夫别行玄记之文乃是释于思议理内境知之名
正在通教义兼三藏非谓四性空兼三藏也但大师
文中明理内境智约破四性而说故四明点此谓正
在通教然理内之名亦兼三藏以理外乃约四教起
见之徒故也请考彼文自见其旨。
* 论签文起心之义(签云行者常观一念介尔起心以具一切心故等于
佛心又云祇于贪瞋一念心起体即权实)
或问然此两文理观乎事观乎若是理观何云起心
若是事观今文附法亦观事耶答夫言理观观不起
心者非如木石无有虑想故言不起也盖众生无始
未曾离念何时不起经祖令修理观行者随心起处
以观照之令心不起故云无心而巳介尔有心即具
三千又云若推此起起不可得念与三千并不可得
又占察经云思惟心性不生不灭不住见闻觉知永
离一切分别之想此等皆令观达介尔起心即是法
967-A¶ 第 290c 页 X57-0290.png
界以观力故心则不起故云理观观不起心古人谓
直下坐断是也凡言事观观起心者乃随其心起落
界落运但以观随逐而巳而不以观制令不起所以
得名纵任三性也故占察经云于念念间悉应观察
随心有所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等以由事观不
制其心故偏得起心之名所以荆溪精切分于二观
之义云从理则唯达法性更不馀途从事则专照起
心四性叵得即其义也当知今文的是附法修于理
观与向所引诸文更无异途慎勿见有起心之言谓
是事观亦不可谓理观亦观起心馀如向说。
* 论隐实施权(玄云祇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现为丈六紫金辉记云祇是
隐实施权且云当分)
问曰前云即脱缨珞著弊垢衣今云隐庄严身现为
丈六据化仪次第正是寝华严之大施鹿苑之小记
中何云隐实施权耶若尔则华严为能施耶答曰余
前谓四大弟子设一长者之譬正为今经教主而设
盖谓此耳应知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便欲
开示众生本有觉藏由大机不等故兼别而谭由小
机未堪故唯半不满是则华严之别亦属所施故下
文云方等般若及华严等当分义者仍是施权今文
且据施小而说故云现为丈六当知即是隐法华之
实施三藏之权若准化仪次第止得云寝大施小必
不可云隐实施权记主乃准出世意说是故云也故
下疏释三七日思惟是事谓初七思法说次七思譬
直下坐断是也凡言事观观起心者乃随其心起落
界落运但以观随逐而巳而不以观制令不起所以
得名纵任三性也故占察经云于念念间悉应观察
随心有所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等以由事观不
制其心故偏得起心之名所以荆溪精切分于二观
之义云从理则唯达法性更不馀途从事则专照起
心四性叵得即其义也当知今文的是附法修于理
观与向所引诸文更无异途慎勿见有起心之言谓
是事观亦不可谓理观亦观起心馀如向说。
* 论隐实施权(玄云祇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现为丈六紫金辉记云祇是
隐实施权且云当分)
问曰前云即脱缨珞著弊垢衣今云隐庄严身现为
丈六据化仪次第正是寝华严之大施鹿苑之小记
中何云隐实施权耶若尔则华严为能施耶答曰余
前谓四大弟子设一长者之譬正为今经教主而设
盖谓此耳应知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便欲
开示众生本有觉藏由大机不等故兼别而谭由小
机未堪故唯半不满是则华严之别亦属所施故下
文云方等般若及华严等当分义者仍是施权今文
且据施小而说故云现为丈六当知即是隐法华之
实施三藏之权若准化仪次第止得云寝大施小必
不可云隐实施权记主乃准出世意说是故云也故
下疏释三七日思惟是事谓初七思法说次七思譬
967-A¶ 第 291a 页 X57-0291.png
说后七思因缘说皆无机故趣波罗柰与今记主之
说宛如符契故出世大意不易研详是知长者之喻
正喻法华教主尊特之身此身乃是全法界现性具
功德庄严之身故龙女赞云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
二由昔机宜不等在华严时则有一分渐机见是修
成在鹿苑时纯被小机取色分齐方等般若机既未
纯见身不等来至今经方纯一见性具庄严譬如长
者聚会亲族定天性时也如何今人迷此喻意谓长
者自喻华台报身若尔则法华设譬反为他经四大
弟子特尊昔典龙女赞词虚美今佛颠倒若此难可
具陈。
台宗教观撮要论卷第三
说宛如符契故出世大意不易研详是知长者之喻
正喻法华教主尊特之身此身乃是全法界现性具
功德庄严之身故龙女赞云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
二由昔机宜不等在华严时则有一分渐机见是修
成在鹿苑时纯被小机取色分齐方等般若机既未
纯见身不等来至今经方纯一见性具庄严譬如长
者聚会亲族定天性时也如何今人迷此喻意谓长
者自喻华台报身若尔则法华设譬反为他经四大
弟子特尊昔典龙女赞词虚美今佛颠倒若此难可
具陈。
台宗教观撮要论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