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957-A¶
957-A¶ 第 83c 页

* No. 957-A
刻竹庵草录序

宋竹庵观师所撰草录此间不遍行久矣余近者获
其古刊本于雒北大应禅刹亟欲登诸枣梨广惠同
志因傍加国语付之剞劂氏第惜其首蠹灭一纸两
处又脱数字后之览者旁搜善本补成全书则为幸
矣。


元禄四年十一月下浣

菩萨沙弥光谦槃谭书


* 竹庵草录目次



* 金刚经义
* 自答散出十问
* 大教唯心
* 法华开权
* 止观拣境
* 普贤观十种境界
* 议十法界十如是
* 本立教意
* 三藏教名
* 小本弥陀经五章
* 劝修西方说
* 诸宗立祖
957-A¶ 第 84a 页 X57-0084.png
* 受菩萨大戒请师
* 续添附

* 跋六即颂
* 经体统要
* 金刚经三果正名


竹庵草录目次(终)No. 957
*

其心无所住著一切悉舍皆不可得然后显示六度
万行所依之法不出现前六根所对六尘缘境为其
妄心圆觉所谓此虚妄心(句)若无六尘则不能有佛
为时机求福德者能知福德犹如虚空谨案楞严佛
说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又云空生大觉中如海
一沤发然则虚空何足以喻般若清净福德此亦两
意一则凡百举喻以易通难以近显远以世间广大
无如虚空故一则虚空无碍之性性不可得故又复
虚空之性无所不遍如大涅槃取喻佛性遍一切处
碌碌多认显色以为虚空非也经云佛告须菩提凡
所有相皆是虚妄上因遣荡佛身相著然则诸佛身
957-A¶ 第 84b 页 X57-0084.png
相无非清净福业所成如何此亦皆是虚妄当观佛
身巳离虚妄如失明者不见日光过在见者若乃取
著无非虚妄如楞严会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告阿
难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阿难白
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紫金光聚是以渴
仰从佛剃落只为阿难见佛身相以为实有无非虚
妄所以破执遍于七处徵所见心了不可得今此本
经佛以身相推广一切遍同诸法生心取著既落尘
境皆是虚妄无可疑者如来身相陆沉妄见。

此经结集一卷成文上下多举大千七宝布施重重
较量福胜人情疑之以为繁重亦何必尔噫人情见
近此不足怪若论般若清净广大虽太虚空亦细物
也出生功德性本无尽十方诸佛三世如来同一圆
音种种称扬旷劫亦不可及大品般若凡九十品亦
乃重重取喻较量凡夫情量有宿曾少分结缘者但
仰信而巳未能尽信之也山中人不信有木大之鱼
海上人不信有鱼大之木近尚如此何况其远所以
特如此重重较量此亦两意一则为随顺机缘宜乐
故一则为引导凡夫愿求佛意眷眷必不徒然。

第九一分讲学家到此称四果章无著本论菩萨因
地离我慢故虽说声闻四果遣荡取證小果相著经
意正为信解地人令离我慢若论一化声闻小机正
在佛施鹿苑小化取證小果自谓所作巳办为经方
等历诸大教法会受弹诃故到般若会熟闻摩诃衍
957-A¶ 第 84c 页 X57-0084.png
门融通执小近情须菩提蒙佛加被融通诸法故能
不作是念自谓得果声闻小机尚能如此信解地人
自然离我可以进入净心高位。

此经前后须菩提两番请问降住其心经前则云应
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经后则云云何应住云何降
伏其心前为初心发起请问佛答正在第三第四两
分发广大心第一心常心不颠倒心菩萨于法应无
所住行于布施及其经后重问为将入初地人故佛
答则伹说入地灭度一切众生不见有灭度一切众
生相自能升进高位以住般若降伏断除根本烦恼
凡百经句自有诠显应之一字句头句中经意不同
近世士俗不知经意辄便移改非也须依大藏什译
经本不由浅见以乱古辙。

第十七分佛忽自顾命须菩提云譬如人身长大乃
知非但一切大教所说神咒以不可翻名为密语然
在显教只此一句亦自深密何也为其此之一句说
尽诸大菩萨入无生位分證法身大圆镜智全法身
体大起此大用无所不应现一切身如法华说妙音
观音普现色身又如华严八地入无功用作十种身
不但正报所依国土无非大用须菩提以佛加被力
故便能领解融通遣荡大用相著故云如来说人身
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为其无生地人虽起大
用不动法身体大是为无作妙力故也经前譬如须
弥山王若依一十八住此乃于欲界中取最大身以
957-A¶ 第 85a 页 X57-0085.png
破凡夫执取相著若依天亲本论取譬诸佛净土现
高大身经意多含随机取解不可独断。

第十八分讲学家到此称五眼章凡夫肉眼声闻修
发天眼慧眼若诸菩萨分别诸法名为法眼此皆偏
浅不能具足在诸经论料拣不同若乃此经佛问须
菩提佛具五眼佛自问之皆言其有逐一答之亦言
其有或谓此经破有何故五眼一一言有然此有也
非实所执名之为有此为显示佛眼圆照无所不具
法界洞达无所不见故也其次经文显示佛智圆明
无所不知然此悉知以知一切心不可得三世际断
故能无碍亦能尽知一切差别心心数法故佛十号
名正遍知凡夫作业尽现佛心广如华严此不繁引。

第二十一分经参入别译六十二字准无著本论以
此一段佛心具足初以众生为佛心所念处须菩提
问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若据经前亦作此
问颇有得闻生实信不佛答后五百岁能生信心以
此为实今此所问若同于前何故佛答乃云彼非众
生非不众生要知此乃机应深密虽则同前所问今
此问意为欲显示佛心究竟清净如大圆镜为其最
初所发心境虽则本为众生了知众生皆不可得诸
佛之心众生之境心境何有一切性空空非断灭故
云彼非众生非不众生说非众生是名众生什译略
之正为经前发心一住巳是佛心所念处故前书巳
说此略及之。
957-A¶ 第 85b 页 X57-0085.png

此经归宗唯在离相诸佛究竟别无奇特故云离一
切诸相则名诸佛众生病本只为著相维摩经云但
除其病而不除法经前离佛色身相著所以言见第
二十六分为离法身相著所以言观色身外相也法
身内体也色身外相因虽百福全法身现若见外相
无非内体故云以三十二相观如来犹恐便执外相
以为法身佛不免引转轮圣王亦有如此福相虽有
七事不及于佛外相似同借事破执使之当观法身
内体即而复离故云不应诸佛色声无非法身若乃
取著一切皆非。

龙猛造大智度论一百卷释大品般若三十卷凡九
十品经句盛谈如之一字如以不动为义般若会宗
如如而巳诸法本来自性不动故此经云如来者即
诸法如义混同一体无所分别乃知十方诸佛皆从
如义中来皆从如义中去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十号
特名如来为顺应世故也其实人法皆如故经末云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如无所依如太虚空空无所依
如宝积叹佛达诸法相无挂碍稽首如空无所依妄
见分别差别不同于一切法何能无碍流转生死未
来无际。

此经三十二分相传梁昭明太子作此分节以立分
名本集必然有此分名或有符合无著本论或全不
同所立分名但多随经所说若欲尽理须依本论一
十八住乃见经意只如三十二分如何名为应化非
957-A¶ 第 85c 页 X57-0085.png
真此如事苑略曾对会宜与第五分名两易可也经
末此分无著本论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
动说法不染也末后四句流转不染也然说法不染
后言何以故常规此乃徵释之词既而徵释便有四
句如何自属流转不染一期经文殊不相关只为此
经佛意深密兼之译人偏尚简古一何以故意有两
属释上则为其说法既而为人能为所为机应相对
若取相著无非有为亦如梦幻何况凡夫正在流转
故云一切无所不收此经若非无著亲见当来世间
人师必不能及恰六十年为通此经愧不能有所发
明寻句义而巳事苑通论两书外偶随文收拾又及
此一十二篇行年将八十五也且暮人尔漫作最后
法施。

淳熙丙申中秋草创

* 自答散出十问

问一切大教盛谈十方三世诸法相涉不出方世何
故楞严以十方谓之十虚华严以三世谓之三际方
与虚世与际其义如何莫也小乘方世为亦可以名
虚名际。

答方有所主世必相续方世相涉理无偏舍如楞
严说流变三叠一十百千虚空无碍遍摄十方故
以十方谓之十虚三世相续无有间断故以三世
谓之三际言际无际也意在言外般若四十二字
意皆如此小乘量局名相自定。
957-A¶ 第 86a 页 X57-0086.png

问一切大教盛谈世界劫数众生此三皆有为事此
必有尽何故华严皆言无尽。

答世界劫数众生若也有作思惟从有心起有为
有尽有形数故若也法界性遍三皆无尽性无尽
故法亦无尽。

问一切大教皆修多罗何故唯有华严说有眷属。

答大乘小教梵语通称皆修多罗正翻契经唯在
华严经旨诠显性海遍摄本经为主馀皆眷属何
但群经华严性海尘说刹说不相违背经旨遍摄
无非眷属。

问华严入法界品经末流通或说有或说无清凉兼
取为合经旨未合经旨。

答弥天高判符佛地论诸宗通经须作三分诸经
分节流通稍易唯在华严古师多说或分经末一
偈或谓法界无尽清凉兼取功恐摸棱何如直取
光统以入法界品无非流通法界性海流通无尽
善财遍参尽未来际多功德经始末较量前巳唱
名经末不须佛自流通但结集经家结前所说。

问一切大教皆诠因果或作四谛说或作十二缘说
或作因果二法说或随缘散说或说因或说果何故
唯有法华须作十如是说荆溪云十如是只是因果
法尔。

答昔贤有语列圣所谈至佛极矣为其佛法无上
了无所得无以过之宗诠因果迥超一切所以唯
957-A¶ 第 86b 页 X57-0086.png
在法华作十如是说因果法者为立一经三周所
说开权正体唯佛与佛十方三世终穷究竟甚深
境界遍故极谈因果有十如是天台大师摩诃止
观指的妙境出自于此荆溪点示学者通知。

问法华开本自属释迦久成佛事何关今日声闻入
大必须开本。

答法华开释迦本地久巳成佛所以必须开本为
声闻者为其声闻但知不远伽耶近成虽巳入大
尚执近迹须为开本又复亦为声闻既巳入大登
圆初住更须后位增道损生若乃圆人入无生位
任运流入只为声闻从施开入。

问天台立藏通别圆化法四教随释一化五时一切
经义贤首立小乘始终圆顿五教两家立教名义多
少如此不同根本用与毕竟所归如何。

答天台立教名义唯四天台大师覈定教名根本
为其佛法所诠归一实理物机未宜从一实理施
出权理入理之门名之为教教必为机机有利钝
取之不同故唯有四一化五时为所用法随时用
与多少不同随教释义不可乱辙直到法华开权
同归一实贤首立教随经所说但见枝叶不推根
本教门公论不敢傥宗清凉和会以理为教。

问法显译六卷泥洹说一阐提无佛性竺道生力救
此义时辈不信及其大本到此果说一阐提皆有佛
性自此虽知一阐提皆有佛性不信无情皆有佛性
957-A¶ 第 86c 页 X57-0086.png
荆溪金錍力救此义无情佛性说有说无根本得失
所归在何。

答荆溪金錍为护时情不欲正斥伹言有人引大
智度论以真如分作两派在有情名佛性在无情
名法性荆溪亲曾委读细捡论文都无此说勘同
经论一切大教佛性法性同出异名噫若竺道生
此老在时不劳馀刃学者须知说无情有佛性得
之在乎大教唯心诸法体同一切性遍说无情无
佛性则失之可见根本得失何翅天渊。

问无情佛性虽有人信又复议论无情若有佛性如
何说法古德有指树说苦空或指尘说刹说为巳合
理为未合理。

答若能巳信无情有佛性义必须深造本无分别
才问无情既有佛性还会说法巳落分别何但无
情只如有情亦无佛性纷纷有情业识而巳。

问无情佛性天台讲学从来唯是理会荆溪金錍辅
行十义不知天台大师为在何文的说此义。

答荆溪假梦寄客特撰金錍一书建立大教一切
唯心辅行十义为摩诃止观引经一色一香无非
中道佛性性遍色香无情诸法然而天台大师何
但此文山家教部圆谈性具皆其文也天台嗣学
龙猛法性一宗得旨而宗为谈性具学天台教须
具宗眼。

* 大教唯心
957-A¶ 第 87a 页 X57-0087.png

天台嗣学至九世祖师荆溪尊者功在以文字记述
深造佛乘圆宗意旨力救无情佛性若云无情则不
合云有性若云有性则不合云无情大槩巳尽之矣
假梦寄客作金錍一书有语若不达唯心了体具一
切大教全为无用乃知一切大教通以唯心为之宗
要别在华严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此经法界为
体唯心为宗遍摄为用一切诸法体同性遍何以局
言唯心此为顺迷心为惑本从近从要故言唯心开
其义端其实诸法法法皆唯唯无外也趣举一法一
切无外诸法皆唯是则天台大师圆四念处唯色唯
声唯香唯味唯触唯法六尘皆唯无不遍摄既而能
唯无不能造何以故只为诸法性本同故才涉思量
便成剩法唯义不成直须分别秋毫尽扫龙猛大智
度所谓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世间言语诠显不及宗
教眼目不可不明若有异见魔波旬也寄语后学须
得师友区区老怀不揆及此惟我四明心观自得。

* 法华开权

天台大师现比丘身悟道大苏行道天台以慈悲心
通经论学归宗法华得佛化意教传江浙百馀年来
盛席临讲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凡遇开权必须发问
为开同体权为开异体权若开异体权何故玄义释
经总题莲华三喻并喻妙法若开同体权何故法华
文句释经品目方便法用能通自属在昔异体以为
所开或诘其何谓为开乃言三权即是一实初机游
957-A¶ 第 87b 页 X57-0087.png
学但仰叹而巳辄不敢措一词预群议贱齿及二十
馀一日思量前来所议皆非考论法华正宗既开权
巳自妙为其佛巳慇勤称叹方便三周正体何须问
言为开同体为开异体或各据一边或收同异权即
是实自属显实义非开权此乃滥以显实作开权说
不知本经指上所说此经开方便门的指佛以方便
力示以三乘教此本经略开之正文也声闻言下近
谓情尽功由于此经题妙法品目秘妙权皆巳妙本
无相违才涉即实巳非开权若分权实异体论判只
如摩诃止观阴境通列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三科色
心若欲用观必须的拣能造识阴以为所观境体天
台大师何曾一言涉无记善恶三心此三自属识阴
所起所缘心相非能造心体讲学亦乃执诤通观三
心别观无记枉费言语本亦无事昔贤有语世间本
无事见于此矣昔年高座非不分明尚恐传习未能
亲切来日无多区区及此。

* 止观拣境

大论偈云一切世间中不过名与色若欲如实观但
当观名色真心不可得妄心不可见但有名尔名即
心也天台大师说摩诃止观为初心行人立所观境
通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三科色心诸法符合楞严二
十五圣圆通悟门然而于初心行人通漫难可用观
必的拣取喻如去丈就尺去尺就寸对喻识阴的拣
现前无始日用能造诸法识阴心法为所观境若乃
957-A¶ 第 87c 页 X57-0087.png
无记善恶三心属所起心相非能造心体非所拣境
历缘对境随自意三昧方为观境要知修观必须的
拣荆溪有云在无记者通约五阴色心属报阴法故
对下所发烦恼九境非善即恶以分三心本自分明
初无难见惜乎南屏臻法师唱道主法一时哲人不
知何故混说三心自此承袭或通观三心或别观无
记又有好异强作义目纷纭自彼于此何为昔年听
次自有所领便为同学作如此说尚恐错传闲居无
事直从正当何必细碎照会止观如指诸掌。

* 普贤观十种境界

昔游学霅上见老壁每日讲外在本瑞阁焚沉水香
香烟不断撰普贤观疏一日抠衣辄诣问讯侍座伏
见以摩诃止观天台大师指普贤观无生位前十种
境界随经撰十种名目分节经文又专执经题观普
贤故立普贤为初心观境至诚力谏尊意不从疏成
既行无不唯唯学者须知摩诃止观天台大师指普
贤观无生位前十种境界本不为分经本为通指圆
教十住真因初发心住无生位前依此一经所说诵
大乘经修大乘行行成十信相似获六根清净如法
华说庄严功德感见普贤多宝释迦分身四种證相
兼而指之故言十种境界按天台大师法华三昧仪
后兼采诸经列戒定慧浅深證行成相为欲见相安
慰策进经自分明经云诵大乘经修大乘行乐见普
贤色身者乐见多宝佛塔者乐见释迦牟尼佛及分
957-A¶ 第 88a 页 X57-0088.png
身诸佛者乐得六根清净者文虽似倒当以意求若
列十种境界先六根清净次四种證相感见證相功
由行成故也但此境界经文所说随所修行一期参
互不妨伦理俟有眉目可以分节若乃至后发露六
根则如列次所说随缘皆在佛意十种特言境界者
以经云始观普贤最初境界又云是名眼根初境界
相故入无生位任运流入不假方便境界何有经题
言观感见时观不同十六观初心心想立境而观證
相通见诸佛心想通二大士仍及九品在彼经题伹
言佛者天台大师所谓述主包徒今此经题只应总
举一经说忏悔主夕阳巳迫上为宗被竹庵闲甚以
寄后世。

* 议十法界十如是

天台大师判释一化诸经必须考经所说法大则大
法小则小大则诠法广大也小则诠法狭小也广大
则极十法界性相也狭小则局六法界依正也一切
大教诠法必十法界诠法虽通随缘所说未必具足
说虽如此其法必通乃知华严方等般若法华涅槃
一切大教诠唯心故唯心所造必十法界无不通诠
十法界法□独华严说十法界为其华严总一切法
□成数故显一切法性无尽故所以皆传华严说十
法界其实华严无有一文具足显列若乃法华方便
品初佛叹十如是者荆溪所谓十如秪是因果法尔
此因果法一切大教亦无不通诠也但分别因果总
957-A¶ 第 88b 页 X57-0088.png
而不别唯在法华终穷究竟诸法本末至十如是者
为欲叹三周开权一经正体所遍法故也经云唯佛
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然后转释诸法具足显列
十如是法近闻浙东学者有问华严何故说十法界
法华何故说十如是两经所说有粗细故圭峰有语
文富义博诚让杂华华严称法界性而说诸法何其
粗哉窃恐浙西后生未决竹庵临老不免潦草。

* 本立教意

早年窃读唐朝贤首宗教清凉国师华严新疏疏前
义门援引诸家立教馀不暇论唯见以贤首五教对
会天台三藏通别圆化法四教每仰清凉荷负大教
才识如此惜乎对会两宗立教不考两宗立教有所
不同观夫贤首五教但随经所说而立用之判释彼
宗学者有讥天台五时籍定诸经若乃天台所立化
法四教亦不由佛造作为其法如是故机不同故法
如是者教所诠理行所至极理有中道实理真空权
理机欲取理必由教行中道实理之机利故造境即
中无不真实圆教立也机若钝则须假次第方便而
入别教立也真空权理之机利故为说诸法幻有即
空通教立也此教不但三乘共故亦有可以通入别
圆真空权理之机钝故为说三界因果实有断见思
烦恼出分段生死三藏教立也所以此教依法华安
乐行为拣流通准大智度以衍斥小特名三藏显此
一教不融通故一化能用有顿有渐有秘密有不定
957-A¶ 第 88c 页 X57-0088.png
只为机不同故若乃三藏一类小乘声闻根性必须
次第一化五时调熟然后法华一时开会尚有残机
犹待大般涅槃显性无不同归圆伊三德秘密理藏
终穷究竟天台立教规模广大十方诸佛三世如来
同一圆音如珠走盘天台大师发悟洞达如风行空
称叹不及遭遇 盛朝度僧甚多聊为结缘游学后
生必须文理平易可也庶几略识门户而巳。

* 三藏教名

大论百卷成文释经九十品末后云佛在世时无三
藏名伹有持修多罗比丘持毗尼比丘持摩多罗迦
比丘然佛在世时无三藏教名何故法华安乐行佛
说贪著小乘三藏学者此经此论皆什师出有人通
云大论为结集前结集后始分三藏今问安乐行佛
说在结集后耶原夫天台大师化法四教立小乘一
教名为三藏依准经论须考经论特以三藏别指小
乘一教何也以佛在世时时有前后教有小大若在
鹿苑十二年中正施三乘小教时比丘闻佛所说经
律论法但各任持而巳未知佛意毕竟如何虽佛亦
未可以三藏别指小乘至法华安乐行为流通本经
故在大论释般若为斥小立衍故始可以三藏别指
小乘一教乃知大教经论特以三藏不同别指小乘
一教为显此教诠三界因果诸法生灭实有差别不
融通故所以此教四门易多执诤天台化法四教成
列覈定教名立名各有所显释义各有所归随一化
957-A¶ 第 89a 页 X57-0089.png
五时诸经用教多少释义不可加也记得游学初年
先欲讨寻化法教名于此三藏怏怏不决伏读清凉
华严大疏经前义门对辨立教照会宗教方晓如此
老病闲居竹庵坐夏无事再阅大论见末后文尚有
笔砚未忘所业正此教名以贻诸后俟明敏者更有
说乎。

* 小本弥陀经五章

昔孤山圆法师为此经造疏前开五章两土教主果
人为名实相为体信愿净业为宗舍苦得乐为用生
酥大乘为教相后净觉岳法师又造新疏能说所说
人为名种智法身为体念佛感应为宗摄生念佛为
用方等部别圆二教为相两家立名相去几何其实
一也立体不同实相法身名异体同但本经并无明
文唱此两名若于经名之下立体果人所證究显者
实相也又按大智度论立大乘经一印亦言实相须
依孤山实相为体孤山以信愿净业为宗净觉以念
佛感应为宗此经信愿乃助道尔正宗所说净业正
行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此为其要此经舍此别无行
法须以念佛为宗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念佛则得矣
言感应则不然感应事也非所修行法况信愿感应
皆涉两途如何谓之为宗宗者要也如牵衣一角多
失天台立宗元意须求本经正宗所说行法正行一
法为宗此乃谓之为要也法华须以一乘因果为宗
在因在果无非一乘还归一法故普贤观云大乘因
957-A¶ 第 89b 页 X57-0089.png
者诸法实相大乘果者亦诸法实相此经由一心不
乱执持名号念佛力用故能往生极乐须以往生为
用何必言舍苦得乐若名摄生不退此乃属巳往生
彼国而说不同摄论别时意趣经宗力用正欲得往
生极乐也判教若探取法华涅槃经意则判属生酥
方等如天台光明十六观所判然若就在昔只应以
所说判一切大教须取部主为属圆教不妨对前藏
通别三教方等化意然净土行虽通别教若判一经
教相非所论之况修净土念佛三昧必归于圆以唯
心义非前教所诠故若荆溪云通教菩萨虽知净土
佛犹永灭乃与取土义乖是则别教有取土义毕竟
依诸大教以修西方念佛三昧必须归圆虽下劣凡
夫柰何所缘彼土非前教佛况依本经修行必须先
开圆解依解起行非圆如何不以宿缘直心念佛而
往生者论之便如此人若得往生生彼土巳见佛闻
法即是圆人虽闻树说苦空为顺本习无非大法。

* 劝修西方说

吾佛释迦出现娑婆统化大千应迹中天八相成道
垂慈为物在诸大教或因而及之如华严法华或专
为一缘如十六观无量寿经称赞净土经什译即小
本佛说阿弥陀经并鼓音王经偏赞西方劝修念佛
一切大教正宗所诠修行门户若欲依经所说行之
自非大根大性宿世缘熟必难造诣速得发悟出离
生死又恐生死何期不能善始令终是故阿弥陀佛
957-A¶ 第 89c 页 X57-0089.png
以本愿力示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清净莲华
三辈九品为欲摄受能念佛人一心不乱系念彼佛
时至缘会恬然命终见佛光明不落魔境决定高超
无际苦轮此一段事若非释迦出现世间何由得之
固非小缘须知偏赞西方乃急救法何翅中流失舟
一壶十金正如佛说阿弥陀经不待时机发起即便
为说经意在此东晋庐山虎溪慧远法师结白莲社
贤士大夫并诸尊者一十八人同修西方念佛三昧
临终见佛皆得往生虽谢灵运以心杂止之不许入
社自此流通后世追仰遗风无间一切信向甚盛世
传六祖坛经韶州人见六祖因问有修西方此法如
何六祖告以自心有西方即是真西方自有西方心
何处觅西方东方人造罪作业求生西方若西方人
造罪作业求生何处但能悟性何所不可噫如此鄙
俚一笑可也窃名祖师不可行用或谓既言悟性此
亦有理其理偏尚无非禅病相传高丽焚毁此书辽
东人师稍有眼目昔嵩明教赞之何其失言此老戒
根坚固陈令举为作行状平生童真其声如击清磬
身后火浴六事不坏可谓僧宝后世难及不可求备
亦见此矣须知西方念佛三昧甚易修行只在日用
一心不乱系念彼佛彼佛愿力自念佛力任运相应
虽有取舍与不取舍殊无异辙何以故念念离相了
不可得如盘走珠自在无碍身心清净犹如莲华达
唯心了本性在我而巳去此不远。
957-A¶ 第 90a 页 X57-0090.png

* 诸宗立祖

吾佛教门嗣法有宗宗必立祖传灯录吴僧道原一
期成书不曾寻访义学为欲推本于佛末上引经引
事乃列七佛以谓佛佛传法至于释迦分付迦叶禅
家流相传世尊拈华迦叶微笑西域经论翻译见在
大藏并无所出古德好事者以意撰之传虚接响便
为口实各以祖意或拈或颂不知分付迦叶出在涅
槃此经佛以声光召五十二众双林高会迦叶为定
所持阿难为魔所罥二众不来迦叶不来世尊乃云
正法眼藏分付摩诃迦叶此为佛灭度后佛法流通
缘在迦叶为人依止之故况是迦叶苦行第一最堪
以为初分付者迦叶缘谢其次分付阿难此如付法
藏传所载至师子尊者二十四祖师子尊者遇缘被
害前无悬记自此而止有此方人撰宝林传列二十
八祖永嘉證道歌依此有语二十八代西天记坛经
列四十祖皆非昔日南屏臻老曾与嵩仲灵往复辨
正须依付法藏传每谓学者传灯录虽经杨文公高
眼未知七佛之说所以诸经说七佛者断自释迦行
因三阿僧祇后百劫修种相福翘足赞弗沙如来功
超九劫九十一劫空劫前三佛成劫后四佛出世前
后时劫隔远即非佛佛以法相传又世传七佛传法
各有一偈此皆古德自撰为成其说山谷大书刊石
庐山偈语虽则有理喝道可也不可以谓七佛相接
说偈传法须知佛法无不随缘所谓佛法以因缘为
957-A¶ 第 90b 页 X57-0090.png
宗诸经说此七佛皆为随顺世缘宜乐为令众生作
诸佛事即非以法相传立佛为祖若文殊为七佛祖
师此乃见文殊本地高远不干立祖尝试论之释迦
在世闻法悟道无数无非传佛心法迦叶自于法华
入大了一大事因缘何待涅槃分付正法眼藏又何
须撰拈华微笑至涅槃会须分付者意如前说考传
灯录必须一人亲见一人各有悟门印證决择然则
直立达磨以为初祖得矣何必求之于前也达磨对
梁武不契一苇渡江乃问宝志达磨如何人志公对
以观音化身观音悟道自见古观音如来高僧传佛
法来此分为三宗一显教宗立摄摩腾为祖二密教
宗立金刚智为祖三心宗立达磨为祖达磨直下阅
四世至曹溪慧能止立六祖本朝晏相讳殊奉 旨
撰六祖衣钵记所以止此者后无悬记宗派不一之
故分为五家宗派各自建立门庭出世开法室中为
人各有伎俩不失宗眼惟我天台山门九祖为天台
智者大师亲见南岳思大禅师悟自法华发旋陀罗
尼三昧见灵山一席俨然未散诸法性常古今无间
法传章安讳灌顶阅三世至荆溪讳湛然直下推功
止此为定以南岳思大禅师亲见北齐讳慧文自有
所悟探藏得龙树所造中观论与心符契遂以龙树
为师故天台大师归命龙树所说教义观法无不准
承窃闻贤首立祖去取不定非所学宗不敢议论只
如圭峰自见荷泽嫡孙道圆和尚清凉又云毗卢藏
957-A¶ 第 90c 页 X57-0090.png
能随我游者其唯汝乎若唐三藏元奘法师慈恩窥
基法师㭊薪克荷专业相宗瑜伽唯识分别法相通
论立祖庶几槩见学者讨寻自可考究。

* 受菩萨大戒请师

凡欲受菩萨大戒得师可以感发性无作法天台大
师所谓不起而巳起即性无作假色防一切非止一
切恶戒以防非止恶为义发大心人一发此戒善戒
经说不退大心无增上心犯重直至佛果究竟清净
千里内无师从佛像前若从人师必须出家菩萨洞
达经律论三藏通晓戒定慧三学戒德精明戒腊高
达可也若普贤观经说行者若欲具足菩萨戒者应
当礼十方佛忏悔诸罪应作是言今释迦牟尼佛为
我和尚文殊师利为我阿阇梨当来弥勒愿授我法
十方诸佛愿證知我大德诸菩萨愿为我伴又说不
须和尚不用诸师不白羯磨大乘力故普贤劝发行
故自然成就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须知
此经正宗所说经意正为圆教十信相似六根清净
将入十住欲速入初无生位增戒善故所以天台大
师菩萨戒疏云似为高位人自誓受法言似者不敢
独断故也阅大藏又见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佛为
智光长者说于二观门常忏悔(事观精进发露理观罪相本空)当受
菩萨三聚戒请我释迦牟尼佛当为菩萨戒和尚龙
种净智尊王佛当为净戒阿阇梨未来导师弥勒佛
为我清净教授师现在十方两足尊当为清净證戒
957-A¶ 第 91a 页 X57-0091.png
师十方一切诸菩萨当为修学戒伴侣应受菩萨三
聚戒饶益一切有情戒修摄一切善法戒修摄一切
律仪戒此乃别为一缘通于初心亦请五师大戒言
聚言摄者聚则言其种类也摄则言其一戒摄一切
戒性必具故如以心为大摄主无所不具故小乘比
丘但戒身口七支期心形终戒善自谢功熏不灭若
能回心入大乘戒所持戒相律仪聚中少分而巳今
时滥易多恐未知区区老怀及此一事戒学稍广幸
自留意。

竹庵草录卷(终)

* 续添

** 跋六即颂

「 佛许六即辨
 蛣𧏙何不通
 知一不知二
 失西还失东」


「 三千若果成
 一切皆常乐
 蛣𧏙不究竟
 诸佛断性恶」


右六即二颂乃在昔南屏臻法师亲承四明尊者赞
957-A¶ 第 91b 页 X57-0091.png
述十六观疏妙宗钞建立圆宗引用大般涅槃声光
召众五十二类下至蛣𧏙为于诸法趣举微劣一法
以点示之与夫荆溪金錍阿鼻依正全处极圣之自
心宛如符契深得天台大师摩诃止观圆观诸法皆
云六即亲的意旨巳尽之矣切恐惜乎后裔不闻辄
附草录庶几传远。

** 经体统要

天台大师凡通诸经不同他宗但推起教须列五章
通明大义谓之五重玄义玄通也释名辨体明宗论
用判教此之十字不可辄易为其名下所收一经始
末揽别为总教所说法随一切机必诠自行因果化
他有能有所故也诸部凡列十章皆归于此如珠走
盘如环无端佛法正宗不同魔外如荆溪述十不二
门所以作者为欲统示本迹十妙所诠纲要造行能
通之门户也然列五章若体宗用谓之从行次第果
后用也若用体宗谓之起教次第如诸经前发起用
也既为通经必须各依本经正宗所说随机之教以
何为体以何为宗以何为用意在于行从行次第而
列依所说教能诠名言以消释之如荆溪云三一总
别寄行约教是矣于五章中且置前后今但为明辨
体一章诸大乘经祖承龙猛大智度论通立实相一
印以为正体经诠实相如世印信车书万里若乃各
依经旨不同如法华经立佛所见实相以为正体为
此一经开权会实诸法□□故以礼义以释于体礼
957-A¶ 第 91c 页 X57-0091.png
则天下同遵□也本经叹体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
法实相一法唱名此之一法性具三谛天台大师故
引中论因缘所生法四句本门佛所见三界非如非
异以證成之中论四句元意为诠性具三谛诸文或
引此对四教或引此对三观皆是别途非论元意义
学须知性具为本若乃金光明十六观天台大师本
疏礼底达三乃能释义非所释法有三也所释唯一
法尔实相法性金光明创首即云是时如来游于无
量甚深法性所入法性定也十六观首题两土教主
究竟极果故以礼义释之一经主质有礼法也穷源
极底故以底义释之佛显此体无所不通无所不达
故以达义释之得底宗通也能达说通也所谓随缘
设教名字不同皆是实相异名通为诸经作体在昔
四明尊者观心(观去声)宗眼仰之弥高及其记钞乃以
三义为所释法为欲圆融用心太过滥引荆溪修性
离合相传而来离合取体非伹失于本文亦乃昧于
修性离合本自为明迹门十妙境智行三登圆初住
巳前对位修性未能亡泯一合故也不可滥引以混
其他法华文句记据性恒开对修方合为明修性二
法相对诸经或作一法说或作三法说非但随机理
归修性据性对修之故各有所以不可相混若乃维
摩经首题维摩诘所说能说人住不思议解脱所说
法不思议事皆不思议非真性不可故以真性解脱
以为正体请观音经以灵知寂照为体为明观音降
957-A¶ 第 92a 页 X57-0092.png
迹位居等觉故也普门品以灵智合法身为体为明
此品人法为名所说真应二身故也今此为明天台
大师所通诸经辨体而巳一大藏经信手拈来为列
五章何难之有顷在学地巳作此解前在高座亦作
此说老来闲甚又为及之皆非虚词无不著实有待
明敏义学必须留意可也离合取体别理随缘考證
宗教不敢奉行。

** 金刚经三果正名

宿缘所感通此一经顷撰事苑通论两书外近又为
述经义一十二篇从来到此三果阿那含名为不来
而实无来皆谓少一不字伪本辄加谨按大藏什译
古本只云无来前辈乃以此为缺文如春秋夏五不
可辄加未有所见不免唯唯林下再思此亦非也须
知小宗为此一类声闻小机制果名义局在三藏教
限所诠以三果人巳断欲界下地九品思惑尽不来
欲界下地受生故名阿那含此言不来今此一化到
般若时会闻摩诃衍历诸大教遣荡融通执小近谓
名不来者其义巳转无来相故名为不来实无来者
无来相也然则于实无下不应有此不字始知古译
不尚缺文圣人之言穷之益深此之声闻若到法华
时会亦不动前在三藏果名义自归圆所以自陈以
佛道声令一切闻真阿罗汉即无生位證成前说无
可疑者续添草录览者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