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942-6¶
942-6¶ 第 693b 页

* No. 942-6
释疑



* 一 法华经六十食项与五十半日意趣
* 二 初发心住百佛世界其趣
* 三 生佛不异何度众生
* 四 圆实报与别实报同异
* 五 建立四教与开渐四教同异
* 六 本地释迦与毗卢遮那同异
* 七 毗卢遮那经与法华经前后教部所摄
* 八 即身成佛时无明所感之身舍不舍
* 九 非情草木等自成佛说法否
* 十 究竟佛位性恶断不断

日本国比睿山延历寺天台法华宗
内供奉大德德圆法师 疑问壹拾条

** 第一法华经六十食顷与五十半日疑

法华第一云六十小劫谓如食顷又第五云五十
小劫谓如半日又云从地涌出以诸菩萨种种赞
法而赞于佛如是时间经五十小劫又第七云出
942-6¶ 第 693c 页 X56-0693.png
广长舌放无量光现神力时满百千岁等(云云)
今疑云法华经是八个年说然今经云五十小劫
及百千岁其意如何若约昼夜月时年为劫者应
云八日八夜八月八时八年也今五十六十小劫
及百千岁者意趣如何天台法华文句云五十小
劫与半日者此是时节不思议又云解者即短而
长谓五十小劫惑者即长而短谓如半日又云如
世人苦则以短为长乐则以长为短表重法之志
故寄时云耳(云云) 今疑云法华之日谁为惑者
谁为解者惑者有苦则可即短而长谓之五十小
劫解者有乐乃可即长而短谓之半日云何地涌
之众谓五十小劫灵山之众谓半日。

通云既云不思议时节不妨五十小劫为百千岁等
并远八年之内十方三世犹未出俄尔一念况五十
小劫如半日之间六十小劫如食之顷何足怪焉固
知百千岁月不足为长食顷半日亦未为短以不思
议时节非定长短故也所言法华之日谁为解者谁
为惑者云法华之席巳有发起等四众都摄迷解者
尽且七种具足烦恼性人有七种上慢三种无烦恼
人具三染慢未闻七喻三平等之说皆名惑者闻而
悟解方名解者诸求三乘人未蒙三周一乘之时皆
是惑者闻巳领解方名解者又开三显一之后未闻
寿量巳前有昧久远成佛理者皆名惑者得闻寿量
巳后方名解者况乃本迹二门发起影向内鉴而扣
942-6¶ 第 694a 页 X56-0694.png
击者岂不是解者乎解者有苦有乐之释亦不思议
之一意也灵山之众未必皆是惑者地涌之人亦非
皆是解者所以然者灵山巳皆悟一乘不思议理固
宜是解者乎地涌之众皆有所化诚知未必皆是解
者又不言地涌之众伹谓五十小劫灵山之众但谓
半日但包含而云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
如半日此乃本不思议之一瑞也解者非唯了达即
长而短亦能晓知即短而长惑者但怪半日之忽过
未知所经之长劫又不测半日能容五十小劫之根
源云何得短而长之理由斯致有解惑之殊耳。

** 第二初发心住百佛世界疑

华严经第二十卷十行品第九善法行菩萨成就
十种身所谓入无边法界非趣身灭一切世间入
无边法界诸趣身出一切间等又第十真实行文
云念念遍十方世界念念普诣不可说不可说诸
佛国土念念见不可说不可说佛及庄严清净国
土等智度论云以一三千大千世界为一数数至
恒沙为一佛世界经数此世界复至无量恒沙为
佛一佛世界所化分齐瑜伽论云初地菩萨一念
之顷经百佛国土供养百千佛等然有华严师依
此等经论以世界性世界海世界种为一佛土又
相宗以百千三千界为一佛土今天台法华玄义
云初住断一分无明显一分我性横则百佛世界
分身散影作十界像利祐众生等 今疑横则百
942-6¶ 第 694b 页 X56-0694.png
佛世界者为一百三界称百佛世界为当百三千
界为百佛世界又取智度论世界相等为百佛世
界为复相宗所云百千三千界为百佛世界请示
其趣。

通曰诸经论明佛土各不同且据说梵网经一莲华
台周匝千华叶一华叶则一三千大千世界便是一
释迦佛土千华乃一千三千界千佛国土也台上之
佛以此一千三千界为所居土若据千释迦各居三
千界即一千三千界为千佛国土即第二地戒波罗
蜜菩萨所居佛土也若为初地菩萨所现佛身坐百
叶莲华台一百华叶则百三千界每三千界各一释
迦便是百佛世界初地菩萨所居佛土也初住共初
地證道同圆知初住菩萨于百佛世界成佛利生者
即可一百三千界为百佛世界也第二住于千佛世
界成佛利生等准例可知有云百千三千界为一佛
土者据第三地说耳所以然者为第三地所现佛身
坐百千叶莲华台上百千叶乃百千三千界每三千
界有一释迦于百亿三千界为主百千三千界是百
千佛土即当第三地菩萨所居佛土若台上佛即以
百千三千界为一国土故云百千三千界为一佛土
也住准地说可知随其地位所悟法门所为佛事皆
转倍于前展转殊胜深广以此观之智论所说世界
性海种为一佛国土者应是邻极者所居也此乃一
往竖辨地位耳若横论之从初一地具足诸地功德
942-6¶ 第 694c 页 X56-0694.png
且初住菩萨于百佛世界分影利物之时遍于法界
任运现身妙觉巳来诸地贤圣所居佛土所證法门
所作佛事于此初住皆随分见之知之作之矣据此
初住百佛世界成佛之时遍于法界皆一分转以圆
人从初遍现之法界之理才入初住證理之时分證
法界真如之理皆见一分解脱但有明昧宜显优劣
之殊然唯说初住百佛世界成佛利生者竖辨当位
正动机显益之齐限而巳诸位行相比准可知。

** 第三生佛不异何度众生疑

法华玄义及四教义等云若知涅槃即生死是为
无作之苦谛若知菩提即烦恼是为无作之集谛
若知生死即涅槃是为无作灭谛若知烦恼即菩
提是为无作道谛以非生死非涅槃非菩提非烦
恼是一实谛一实谛论此四谛者即是无作四实
谛又云无缘大慈观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与
众生此灭道之乐也无缘大悲观涅槃即生死菩
提即烦恼欲拔众生此虚妄苦也 今疑圆教初
心不观梦法专观缘起彼缘起法色心不二生佛
不异生死涅槃非异虚烦恼菩提体无二何生有
苦何法是虚与云誓度众生拔虚妄苦其意如何
若言观有实众生有实苦者同于三藏若言见生
之与苦皆是幻者同于通教若言见次第者同于
别人三种慈悲既巳混乱此义如何。

通曰法体本来非生死非涅槃非烦恼非菩提不可
942-6¶ 第 695a 页 X56-0695.png
言是一不可言是异无苦集可断无众生可度但以
妄想分别于无想中妄想执有相无苦集中生苦集
相随妄所见无始相续自积苦集轮回不息由此诸
佛菩萨慈悲之用无休息时遂于无言说中假立道
灭之说本无相中强说苦集之名度寂灭之众生断
如虚空之烦恼不得在其拔济之不歇终日断之不
见有众生可度不见有苦集可断既无苦集之相矣
道灭之诠本寂焉以达苦集之幻无实体故不同三
藏以三观圆鉴故不同通教非离边非次第故与别
教有殊所以圆融慈悲与前三教不相滥矣。

** 第四圆实报与别实报同异疑

天台法华玄义云夫生变易则三种不同一全未
断别惑生变易即是三藏二乘及通教三乘是也
二伏别惑生变易者即是别教三十心人是也三
断别惑生变易者即是初地初住断惑是也若未
断伏者以方便真无漏为因无明为缘而生方便
有馀土若伏断者顺道法爱为因无明为缘生实
报土 今疑于此等中何为圆实报为别实报为
取初住断一分无明證一分真因名圆实报法爱
为因无明为缘称别实报为复二俱并为圆实报
耶若言二俱皆为圆实报者證真之边为不生灭
未尽无明此为生灭然则圆教大果报身可带生
灭此义如何又若言證真之边为圆实报无明未
尽为别实报者别教既有实报何故诸文皆云别
942-6¶ 第 695b 页 X56-0695.png
教但有各字而无实体故到初地便入圆初住此
义如何。

通曰初住断一分无明證一分真如者固宜是圆实
报若法爱为因无明为缘生实报者两向摄若随教
道观次第理者于别教摄观圆理者即圆教摄若别
实报若圆实报皆證理之边则无生灭无明未尽故
亦有生灭若是极圣垂影应于贤圣者虽示同生灭
而不生不灭巳断无明究竟尽故也有处说云教道
有名无实者实无證次第理者故云尔若入地證圆
者非教道摄也。

** 第五建立四教与开渐四教同异疑

八教大意云渐顿秘密不定能化之仪式譬如药
方藏通别圆所化之法譬如药味也止观义例云
今文随教虽说若八若四本意唯为成佛乘法华
文句云佛在法身之地寂而常照恒以佛眼洞览
无遗岂始至道场淹留三七方思此事言三七日
者明有所表也表佛初欲三周说法故假言三七
耳初七思法说次七思譬说后七思因缘说皆无
机不得是故息大施小也此偏就圆教大乘为释
耳若通途约大乘释者初七思惟欲说圆教大乘
次七思惟欲说别教大乘后七思惟欲说通教大
乘皆无机不得是故息大说三藏(云云)今自宗中
有人依此等文乃云开渐四教外更无建立四教
唯有八教至无建立四教又有人云四教有两种
942-6¶ 第 695c 页 X56-0695.png
谓建立四教及开渐四教言建立四教者法身地
中所思惟四教名建立也言开渐四教者阿含方
等般若之中所说四教也 今疑此二师义取何
为正又有人云法华之圆建立四中所摄不关开
渐四也华严别圆亦建立中所摄不是开渐所摄
此人所立得否如何又疑法身地所思惟四教即
是前四味中所说四教为复法身地相思惟四教
外别说开渐四教此义如何。

通曰所言建立四教者虽未有文而有义可通所以
然者佛于法身之地心中所建立者出世方说之所
以名为建立四教非无所以矣建立亦无妨但准义
推之法身地之所思惟者宜名心地四教也将意地
所思望赴机之说但冥显时异然两时四教法体无
殊八教中四种化法还是法身地所思惟四法以法
体同故但约时论则异也法华之圆与开渐中圆教
体不二据此理则相摄无妨若约时论未开之时不
同巳开之日况乃渐中之圆犹有对带之异乎华严
别圆与渐中别圆亦据时则异以顿部与渐部时有
异故若论教体华严别圆与渐中别圆无异所以有
云华严别圆及法华之圆并于开渐四教所不摄者
得其一理法身地所思惟四教开渐四教如上所说
据时则有前后之异若论其法两时四法体皆同也。

** 第六本地释迦与毗卢遮那同异疑

普贤观经云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法
942-6¶ 第 696a 页 X56-0696.png
华文句云普贤观结成法华文云释迦牟尼佛名
毗卢遮那乃是异名非异体等又法身如来名毗
卢遮那此翻遍一切处报身如来名卢遮那此翻
净满应身如来名释迦文此翻度沃燋是三如来
若单取者则不可也法华玄义云境妙究竟显名
毗卢遮那智妙究竟满名卢舍那行妙究竟满名
释迦牟尼三佛不一异不纵不横(云云)今天台门
人等依上件文云毗卢遮那与本地释迦同体之
佛俱体俱用但是名之差别无有异解又毗卢遮
那经云八叶正圆从此华台中大日胜尊现乃至
须经第二院力东方初门中台尽释迦牟尼(云云)
一行和尚毗卢遮那经疏云须经第二院尽释迦
牟尼阿阇梨言此中第二院密语耳从中向外当
以释迦牟尼眷属为第三院今则以毗卢遮那法
门眷属为第一释迦牟尼生身眷属为第二今有
真言宗依上件文乃云说法华经佛为下劣佛若
说毗卢遮那经佛为高胜佛(云云) 今疑彼此据
是非难分此义如何。

通曰释迦牟尼毗卢遮那是一体之异名也经有明
文大体言之森罗万像无非法身之一体良以凡夫
迷自本体随执差别所乐各殊圣人为之权示种种
身土夫理体无边有何中外若理有外即有不遍之
处若无外者望何立中然惟非外而现外非中而现
中者只赴缘以假示所以佛土无实中边之相苟执
942-6¶ 第 696b 页 X56-0696.png
中外之定实者实迷法界之互融也只见一体之差
别不识差别一体可谓求悟而逾迷者哉闻大日之
名便谓高胜见释迦之相即言下劣者令昧平等之
体理仍违经文经金刚秘密主请毗卢遮那云愿大
牟尼说诚心毗卢遮那经亦是释迦牟尼佛说与法
华经何殊又普贤经云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
切处等华严经云或名释迦牟尼或名毗卢遮那等
岂唯释提桓因帝释而憍尸迦非帝释乎。

** 第七毗卢遮那经与法华经前后教部所摄疑

今天台一处所立初自华严终至涅槃一代之教
以四教五时摄尽而今未知中天三藏善无畏所
译毗卢遮那经五时之中何时摄四教八教之中
何教摄也是法华之前说为复在法华后说此义
如何。

通曰将毗卢遮那经于五时中收摄又与法华经辨
其前后者本宗教中未见明文辄难的折若以义推
毗卢遮那经可属第五时摄所以然者前四味中有
兼但对带之义今大日经纯谈圆教无兼等之殊故
也如别有凭说者逾妙耳但四教中合是圆教何以
得彼经云举足下足尽是印契一切语言无非直言
又云从佛至于蠍虫等无非毗卢遮那法界身等便
与圆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义理冥符固宜是圆教摄
所以一行禅师全用圆义消释经文也。

** 第八即身成佛时无明所感之身舍不舍疑
942-6¶ 第 696c 页 X56-0696.png

法华经云八岁龙女从海涌出忽然之间变成男
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
正觉仁王般若经云当佛现此神变之时十千女
人现转女身得神通三昧无量天人得无生法忍
恒沙菩萨现身成佛一行和尚毗卢遮那经疏云
入真言门略有三喻事一者身密二者语密门三
者心密门以此三方便自净三业即为如来三密
之所加持乃至能于此生满足地波罗密不复经历
劫数备修诸对治行故大品经或有菩萨初发心
时即上菩萨位得不退转或有菩萨初发心时即
得无上菩提便得转法轮今有真言宗依上件文
乃云真言加持变作金身不是舍此身受别身也
又有真言宗云此义不然必舍无明所感之身更
受无漏果身成等正觉言即身成佛者心中体具
毗卢遮那三平等身便成名为正觉非谓以梦感
身便成正觉若不舍此身成正觉岂以龙女身登
莲台华等 今疑此二人所立何者为正又相宗
云变易之身练有漏报成无漏身今与此义同异
如何。

通曰佛教多门入之者各随心之所乐即身隔生俱
期成佛众流之行直入海同味者也即身成佛者最
上根性顿悟圆理勤修者所致也若不勤下欤根性
渐悟者不免隔生经劫方至所期成果方知所经之
俄尔如梦百年觉唯一念经云转龙女身变成男子
942-6¶ 第 697a 页 X56-0697.png
者只换龙女之根形不是舍命别受生也用转龙女
身根者为令物生尊重心故于所说法令生深信故
所以换旧劣根变成胜体而成正觉若嫌龙角之佛
随类化身不令复作披毛戴角之形将彼相宗练根
成无漏义与此圆门即身成佛辨同异者彼则行解
俱渐此乃行解俱顿。

** 第九非情草木等自成佛说法否疑

止观义例云于无情境立佛乘故若无佛乘法身
体许遍亦不应云佛法身体同于无情及以不同
金刚錍论云今立众生正因体遍经文并以虚空
譬之故故涅槃经云众生佛性一切处有犹如虚
空非内非外若内外者云何得名一切处有情观
有之一字虚空何不收故知经文不许唯内专外
 今疑为心遍无情等故草木成佛为当草木等
自修因故得成佛为复以正报摄依报故草木成
佛此义如何若言以正摄依故草木成佛者与相
宗摄相归性故草木成佛有何异乎若言不说外
色成佛但说内色成佛者即同三论宗云凡有心
者方得成佛非墙壁等又若言于无情境立佛乘
故草木等自成佛者何草何树自修六度成佛说
法其例如何。

通曰万法唯心外无法法界依正本来一体所以唯
心之外无别草木之相但以妄想颠倒于非自他而
见自他于无彼此而执彼此无始巳来斯执弥坚遂
942-6¶ 第 697b 页 X56-0697.png
于不二之体固执依正之殊及迷寻源三千依正唯
是一心心无相故诸法亦然草木丛林何处生乎维
摩经云随其心净佛土亦净欲得净土当净其心若
心土异者纵使心净而土不合净即以心土不二故
随其心净佛土亦净诚知佛心觉之时一切诸法无
非觉者矣今说一心即诸法诸法即一心故依之与
心皆一佛乘所以不同相宗心色体殊又异三论墙
壁非情等若妄执不消苦求草木自修六度者如以
病眼求见空华之结果而巳夫依正不二一乘之法
悟之者法界洞融迷之者举自皆隔焉。

** 第十究竟佛位性恶断不断决

止观义例云佛本不断性恶法故性恶若断普现
色身从何而立止观辅行记云如来不断性恶阐
提不断性善以不断善故缘因本有又云阐提断
修善但有性善在如来断修恶但有性恶在 今
疑究竟佛位永断二障现行种子有何性恶若有
性恶者应起修恶若言起修恶者佛应堕恶道若
言如来了达性恶故不起修恶不堕恶道者为虽
有性恶巳了达是恶故修恶不起为复恶变成智
故修恶不起若言虽有性恶巳了达是恶故修恶
不起者诸具缚之人亦知此是恶凡夫亦不应起
恶若言恶变成智故修恶不起者恶体既成智巳
更有何性恶若犹有恶者不可言佛果位无恶若
佛果位犹有性恶者行相如何为如棒机虽有尚
942-6¶ 第 697c 页 X56-0697.png
永不生枝叶为复如白叠上有一点墨在此义如
何。

通曰善恶体性即空假中若断性恶则断三谛不合
言佛断性恶若断性恶如来应阙法界威仪随类示
现从何处起又贪嗔痴性即是菩提经有明文若断
性恶即断菩提所以如来不断性恶维摩经云善恶
法门皆是佛法诸佛菩萨皆以此法作佛事故诚知
诸恶作佛法界无非佛法如来明照三毒法界朗达
诸恶本来清净于恶巳證不思议解脱所以如来不
断性恶而不为恶所染凡夫乃唯知恶是不善而不
识诸恶即空假中于恶不见三谛理故于此长生实
有之想所以常被众恶牵回不得为例而致结难夫
帝网示现者皆是宝珠法界互融者无非三谛固知
无间之依正在佛自心而非秽苦法身之身土在凡
一念心常清净良由善恶皆以实相为自体实相还
以善恶为自相故也善之与恶在佛地皆为佛界如
众像之好恶在明镜皆光净(矣)欲知佛地性恶之相
者如三谛之相佛界性恶亦如此相斯乃非心言所
宣测(矣)非诸世间喻所喻焉若取少分强立喻者如
临清水现乎波相又如水中盐味色里胶清也此乃
佛界庄严之具似恶而常善不得谓之不善。

上都右卫醴泉寺沙门 宗颖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