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942-3¶ 第 682c 页
* No. 942-3
六月一日天台山僧维蠲谨献书于
郎中使君(阁下)维蠲言去岁不稔人无聊生皇帝忧
勤择贤救疾朝端选于众得郎中以恤之伏惟
郎中天仁神智泽润台野新张千里之帱再活百灵
之命风雨应祈稼穑鲜茂凡在品物罔不悦服南岳
高僧思大师生日本为王天台教法大行彼国是以
内外经籍一法于唐约二十年一来朝贡贞元中僧
最澄来会僧道邃为讲义陆使君给判印归国大阐
玄风去年僧圆载奉 本国命送 太后纳袈
裟供养 大师影 圣德太子法华经疏镇天
台藏赍众疑义五十科来问抄写所欠经论禅林寺
僧广脩答一本巳蒙 前使李端公判印竟维蠲
答一本并付经论疏义三十本伏乞
郎中赐以判印光浮日宫丕冒遐裔恩流永劫道德
日新烦黩 听览不任悚惧。
僧维蠲谨言
942-3¶ 第 683a 页 X56-0683.png
开士维蠲弘传天台 智顗大师教教迹贯微妙
门了最上乘旨绕诸经诸论之秘密得先佛后佛之
定慧非天与玄机神授朗智虽白首枯心不能了达
今维蠲上人者传此教巳十馀年决疑义如泉流导
幽枢若冰释听者受者甚闻韶之甘利根钝根同一
雨之润豁圆载之来叩答 彼土之遥仰两地空
斋一朝玲珑仁智相逢一何盛也烟波万里掬玄珠
而还云山岿然摇风期之念又二十载何其夐耶迈
佩竹符于名岳之下聆高僧之嘉话洗浙烦虑如揖
灵泉深戁䛣才不称所请。
开成五年八月十三日朝
议郎使持节台州剌史上柱国赐绯鱼袋膝迈白
圆载阇梨是东国至人洞西竺妙理梯山航海以月
系时涉百馀万道途之勤历三大千世界之远经文
翻于贝叶乡路出于扶桑破后学之昏迷为空门之
标表遍礼白足淹留赤城游巡既周巾锡将返恳求
印信以为公凭行业众知须允其请。
开成五年 月 日朝议郎使持节台州剌史上
柱国赐绯鱼袋漆迈给
942-3¶ 第 683b 页 X56-0683.png
付日本国经论目
* 大悲经三卷
* 新译般若心经一卷
* 唐梵对书佛顶一卷
* 仁王经疏一卷
* 金刚经疏一卷
* 菩萨戒疏二卷
* 念经仪法一卷
* 随自意三昧一卷
* 四十二字门一卷
* 小止观一卷
* 华严义海二卷
* 华严还源观一卷
* 华严十玄门一卷
* 注法界观一卷
* 注止观偈一卷
* 止观科节一卷
* 止观科文一卷
* 六妙门一卷
* 释氏血脉谱一卷
* 修禅法行一卷
* 还源集三卷
* 佛窟集一卷
* 大师口决一卷
* 陈宣帝书一本
* 圆式论一本
* 义要一卷
* 中道因缘论一卷
* 形神不灭论一卷
* 法王诏一本
* 心王赋一本
* 答日本国问一卷
问释签云今法华是显露等者对非秘密故云显
露于显露七中通夺而言之并非七也别与而言
之但非前六何者七中虽有圆教以兼带故是故
不同此约部说也彼七中圆与法华圆其体不别
故但简六此约教说也(巳上文也)今寻文意若约与义
则法华经同八中圆若尔此经亦为顿渐化仪摄
之为不摄耶又约夺义则非八摄若尔者此法华
942-3¶ 第 683c 页 X56-0683.png
经为何化仪为化法此义如何。
答玄文云馀经赴缘取益法华唯论布教之元意经
云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誓以一乘
化物也众生根钝未堪纯一顺十方佛于一乘道开
出三乘八教接引调熟四十馀年八教未合不得称
意也今正是其时决定说一乘化一切众生皆令入
佛道如我昔所愿今者巳满足佛意畅也终从一而
归一废诸方便唯圆实一乘故八教不摄也圆人佛
眼所见众生即圆满法身佛也五义释题不同诸经
诸经有圆圆即是妙妙体无异将部往望彼有兼但
对带之粗法华唯圆故独称妙八不摄也实相为体
体亦无二将部往望诸经实者自实权者自权隔历
不融未同一实今则一相一味故非八也一乘因果
为宗散心小善二乘偏行悉是圆因寿量尘点本地
三身方是妙果八教之所未开也断疑生信为用燋
种根败能生华果如聋如哑咸得聪明必死之人更
赐寿命如斯之用八教所无也名体宗用既别教相
固合不同故法华经非八教摄也然离八教外无别
一教复对化仪化法辩也仪者威仪布致次第也顿
渐不定秘密顿渐对五时不定秘密约顿渐中义立
耳化法有四藏通别圆揩定轨范不移易也仪中用
法法须约仪参而不杂也若单约化仪华严唯顿馀
经唯渐文云鹿苑至涅槃渐也又云从牛出乳五味
皆渐也诸如此文且约化仪法华渐也玄文第一卷
答玄文云馀经赴缘取益法华唯论布教之元意经
云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誓以一乘
化物也众生根钝未堪纯一顺十方佛于一乘道开
出三乘八教接引调熟四十馀年八教未合不得称
意也今正是其时决定说一乘化一切众生皆令入
佛道如我昔所愿今者巳满足佛意畅也终从一而
归一废诸方便唯圆实一乘故八教不摄也圆人佛
眼所见众生即圆满法身佛也五义释题不同诸经
诸经有圆圆即是妙妙体无异将部往望彼有兼但
对带之粗法华唯圆故独称妙八不摄也实相为体
体亦无二将部往望诸经实者自实权者自权隔历
不融未同一实今则一相一味故非八也一乘因果
为宗散心小善二乘偏行悉是圆因寿量尘点本地
三身方是妙果八教之所未开也断疑生信为用燋
种根败能生华果如聋如哑咸得聪明必死之人更
赐寿命如斯之用八教所无也名体宗用既别教相
固合不同故法华经非八教摄也然离八教外无别
一教复对化仪化法辩也仪者威仪布致次第也顿
渐不定秘密顿渐对五时不定秘密约顿渐中义立
耳化法有四藏通别圆揩定轨范不移易也仪中用
法法须约仪参而不杂也若单约化仪华严唯顿馀
经唯渐文云鹿苑至涅槃渐也又云从牛出乳五味
皆渐也诸如此文且约化仪法华渐也玄文第一卷
942-3¶ 第 684a 页 X56-0684.png
判教相云今经若法被缘名渐圆教者渐即约仪圆
即约法文句云华严顿鹿苑至般若渐法华是会渐
归顿诸如此文顿是约法此仪法合辨也巳今当说
法华第一一乘圆妙迥异馀妙牛食肥腻即出醍醐
圆顿机击出无作法轮复有一行是如来行今当为
汝说实最事诸如上文此唯约法明也学人细寻方
免杂乱。
问大毗卢遮那经一部七卷薄伽梵住如来加持
广大金刚法界宫为一切持金刚者演说之也大
唐中天竺国三藏输波迦罗唐言善无畏译今疑
如来所说始从华严终至涅槃无为五时四教所
不该摄今以此毗卢遮那经何部何时何教摄之
又为法华前说为当法华后说此义如何。
答谨寻经文属方等部行声闻缘觉故与不空羂索
大宝积大集大方等金光明维摩楞伽思益等经同
味具四教四佛四土今显毗卢遮那于法界宫说乃
是法身寂光土从胜受名也前后可详。
问玄义第二云今家破光宅因果之六义一一难
之具以四一四六二十四今疑若难昔因果时为
破因果之实体为破因果上邪执若难今因果亦
复然也为破因果之实体为破因果上邪执。
答光宅判五时法华当第四时对前三称妙对涅槃
未得常住大师判法华与涅槃同味前四时只一酪
味唯粗馀三味有圆圆即是妙却成十二妙光宅言
即约法文句云华严顿鹿苑至般若渐法华是会渐
归顿诸如此文顿是约法此仪法合辨也巳今当说
法华第一一乘圆妙迥异馀妙牛食肥腻即出醍醐
圆顿机击出无作法轮复有一行是如来行今当为
汝说实最事诸如上文此唯约法明也学人细寻方
免杂乱。
问大毗卢遮那经一部七卷薄伽梵住如来加持
广大金刚法界宫为一切持金刚者演说之也大
唐中天竺国三藏输波迦罗唐言善无畏译今疑
如来所说始从华严终至涅槃无为五时四教所
不该摄今以此毗卢遮那经何部何时何教摄之
又为法华前说为当法华后说此义如何。
答谨寻经文属方等部行声闻缘觉故与不空羂索
大宝积大集大方等金光明维摩楞伽思益等经同
味具四教四佛四土今显毗卢遮那于法界宫说乃
是法身寂光土从胜受名也前后可详。
问玄义第二云今家破光宅因果之六义一一难
之具以四一四六二十四今疑若难昔因果时为
破因果之实体为破因果上邪执若难今因果亦
复然也为破因果之实体为破因果上邪执。
答光宅判五时法华当第四时对前三称妙对涅槃
未得常住大师判法华与涅槃同味前四时只一酪
味唯粗馀三味有圆圆即是妙却成十二妙光宅言
942-3¶ 第 684b 页 X56-0684.png
法华妙妙未常住未常是粗成十二粗此破执昔粗
今妙因果俱实义俱不成也。
问又云正论今意为二先略用彼名显于妙义因
具三义者一法界具九法界名体广九法界即佛
法界名位高十法界即空即假即中名用长即一
而论三即三而论一非各异亦非横亦非一故称
妙也果体具三义者体遍一切处名体广又巳成
佛久久远远名位高从本垂迹过现未来三世益
物名用长是为因果六义异于馀经是故称妙今
疑此因果六义与莲华六譬若有相对耶。
答玄文第七释莲华处云二门六譬各有所拟如文
次第取为莲故华对此六也。
问又释签中释佛界十如是文云又约现生后论
九论十者有现报故名为有报无生后故亦言无
报始自初入变易土中受法身性既并无复隔生
之义故无生后二种报也今疑无漏为因无明为
缘生彼变易若无隔生者妙觉位佛损生竟时无
明为缘所感之身为不弃舍为当弃舍若不舍者
虚妄和合所感之身何为真身若弃舍者既有隔
生何为无隔此义如何。
答妙觉位佛觉一切法悉是真实虚妄和合元本清
净无可弃舍无生可隔达法性源本无生死名损生
竟空中无华何必用遣但佛眼未明谓真可證谓妄
可舍耳。
今妙因果俱实义俱不成也。
问又云正论今意为二先略用彼名显于妙义因
具三义者一法界具九法界名体广九法界即佛
法界名位高十法界即空即假即中名用长即一
而论三即三而论一非各异亦非横亦非一故称
妙也果体具三义者体遍一切处名体广又巳成
佛久久远远名位高从本垂迹过现未来三世益
物名用长是为因果六义异于馀经是故称妙今
疑此因果六义与莲华六譬若有相对耶。
答玄文第七释莲华处云二门六譬各有所拟如文
次第取为莲故华对此六也。
问又释签中释佛界十如是文云又约现生后论
九论十者有现报故名为有报无生后故亦言无
报始自初入变易土中受法身性既并无复隔生
之义故无生后二种报也今疑无漏为因无明为
缘生彼变易若无隔生者妙觉位佛损生竟时无
明为缘所感之身为不弃舍为当弃舍若不舍者
虚妄和合所感之身何为真身若弃舍者既有隔
生何为无隔此义如何。
答妙觉位佛觉一切法悉是真实虚妄和合元本清
净无可弃舍无生可隔达法性源本无生死名损生
竟空中无华何必用遣但佛眼未明谓真可證谓妄
可舍耳。
942-3¶ 第 684c 页 X56-0684.png
问法华玄义判释圆教二谛义云取意存略但点
法性为真谛无明十二因缘为俗谛今疑此十二
缘为是生灭为不生灭若生灭者何故明圆十二
缘文云不思议不生不灭十二因缘若不生灭者
何故明圆假观文云达此空时观冥中道能知世
间生灭法相如实而见名入假观。
答圆人解生灭即不生灭不生灭即生灭生灭即俗
俗即真世间相常住也能知世间生灭相真即俗也
但寻大师释法本不生今则无灭义自分明。
问又玄义云别教无量四谛非前二非后一正说
恒沙佛法当名然实通缘诸四谛次第为论不无
傍正初心缘诸无量发心誓愿初正以生灭四谛
伏通见思傍修三种次正以无生破通见思谤修
两种次正以无量破内外尘沙次正用无作伏无
明次正用无作破无明(巳上文也)今疑此断伏义据何
经论华严璎珞仁王新金光明胜天王大品涅槃
等经十地摄大乘地持十住婆沙大智等论如是
经论虽明地位而未有此傍正伏断请示诚文。
答别人遍学四教初以生灭伏见思此最浅故别人
不以此断用无生断见思未能即中故用无量最后
方断无明经论四疑当人各各伏断今偏语别人学
四伏断深浅互入不专一文所列诸经何足为證信
有别人遍学四教义自明白。
问今疑彼璎珞经未有忍名然今案仁王般若经
942-3¶ 第 685a 页 X56-0685.png
初四十心咸为伏忍今家解释但信为伏亦无信
忍又复彼经意十地初三以为信忍四五六地以
为顺忍而今家判取住行向名为顺忍如此相违
其趣如何又至明圆教位用五忍名不似诚文今
疑仁王是明别圆二位若准彼经初四十心以为
伏忍今此圆位取五品位名为伏忍彼经便举四
五六地以为顺忍今此圆位十信为顺彼经即以
十地初三而为信忍次三顺忍次三无生第十与
佛同为寂灭今义即举住行向地等觉为无生忍
但佛独以为寂灭忍非但别教忍名相违圆位忍
号亦不相似是义如何。
答四十心为伏者正是别义地前未断无明故得伏
名初三为信得四不坏信理亦别义也四五六为顺
顺中也圆家住行向正同此三地经四十心为伏忍
通初后说也圆五品为伏伏初也十信为顺趣向为
顺也但圆教初心即具五忍且借别位分高位耳既
是暂借何必全同经次第也智者依义不依语也。
问又云若有为门从门證果三德具足不纵不横
因亦如是一法门具足一切法门通至佛地华严
云从初一地具足诸地功德大品云初阿字具足
四十一字功德三门亦如是是为圆四门相今疑
若云一地具足诸地功德者圆人但居初发心位
不应经历二住巳去若经历者何故今云一地具
足诸地功德也又释一一字以表一一位如何。
忍又复彼经意十地初三以为信忍四五六地以
为顺忍而今家判取住行向名为顺忍如此相违
其趣如何又至明圆教位用五忍名不似诚文今
疑仁王是明别圆二位若准彼经初四十心以为
伏忍今此圆位取五品位名为伏忍彼经便举四
五六地以为顺忍今此圆位十信为顺彼经即以
十地初三而为信忍次三顺忍次三无生第十与
佛同为寂灭今义即举住行向地等觉为无生忍
但佛独以为寂灭忍非但别教忍名相违圆位忍
号亦不相似是义如何。
答四十心为伏者正是别义地前未断无明故得伏
名初三为信得四不坏信理亦别义也四五六为顺
顺中也圆家住行向正同此三地经四十心为伏忍
通初后说也圆五品为伏伏初也十信为顺趣向为
顺也但圆教初心即具五忍且借别位分高位耳既
是暂借何必全同经次第也智者依义不依语也。
问又云若有为门从门證果三德具足不纵不横
因亦如是一法门具足一切法门通至佛地华严
云从初一地具足诸地功德大品云初阿字具足
四十一字功德三门亦如是是为圆四门相今疑
若云一地具足诸地功德者圆人但居初发心位
不应经历二住巳去若经历者何故今云一地具
足诸地功德也又释一一字以表一一位如何。
942-3¶ 第 685b 页 X56-0685.png
答圆人一住即摄法界尽住外更无一法可得阿之
言无无即无住无生无上无为无得四十二字四十
二位只是一无住法耳此即空真谛也虽一位一字
具一切位具一切字此即假俗谛也真俗不二而能
照二即中谛也点空證位位位皆空日行空中何废
朝夕如人受戒一受不退常寂然何妨夏腊犹存小
大此准南岳四十二字门附往自看。
问又第七卷明本因文云本因妙者经言我本行
菩萨道时所成寿命者慧命即本时智妙我本行
者行是进趣即本行妙也菩萨道时者是因人复
显位妙也一句文證成三妙三妙即本时因妙非
迹因也(巳上文也)今疑诸大小乘经论明释迦迹因能
化与所化名号甚分明今此本实佛从何等如来
最初发大心也本行大道时其别号如何。
答三世诸佛道同同开三显一开近显远开竟三即
一近即远经云我于伽耶城菩提树下坐近也教令
初发心涌出初发心远也我于道场中说寿亦如是
此弥勒同释迦也同即是同体大悲含一切无复自
他远近无差别国劫名号一切佛通名毗卢遮那国
通名寂光通名实报亦无界分寿量但云无始无终
毗卢遮那经云我一切本初号名世所依说法无等
比本寂无有上皆同寿命同种子同依处同救世者
即我今一念圆解全尽三千三千外无一毫法授记
作佛悉迹中事耳。
942-3¶ 第 685c 页 X56-0685.png
问判教相文云判教相者即为六一举大纲乃至
六增数明教一大纲三种一顿二渐三不定此三
名同旧义异也今疑一家文中多用四教判一代
教今至此文更立三教何为正义。
答大纲即化仪也顿中广引诸经说顿结云此教相
顿非部顿也恐人滥化仪故此结也教即法教部唯
华严此乃仪中引法比说也但三不四者秘密非文
可传存义而巳今论文部故此略也。
问又云法华八千声闻无量损生菩萨即是前熟
果实于法华中收更无所作若五千自起人天被
移皆是后熟涅槃中收今疑彼涅槃中未有退座
五千被移人天得果之文何为涅槃中收请示其
文。
答此准义入涅槃是捃拾教三告大众有疑当问众
皆默然无疑五千人天是佛弟子四众之数闻一切
众生悉有佛性悉皆作佛而默然者义当收也。
问玄义第十末文云记者私录异同(云云)释签云
从记者私录异同下是章安杂录记异闻不关于
记大师说也故不依文次亦无浅深于中为二初
杂记异闻次惟文下述巳推师结前生后初文为
四初料简般若与法华以辨同异二明经论诸藏
离合三明四教名义所凭四破古五时七阶不同
今疑此文既云不关于记大师说也今此异闻为
从谁闻请示其人又寻签意初从记者私录巳下
942-3¶ 第 686a 页 X56-0686.png
至讫一无二焉是当正明异闻文纸数稍及五六
枚也然就其中义门繁多为用不用为当简用此
义如何。
答异闻补赞防毁极为藻镜况章安助释不共般若
亦授记声闻大师未出不共即圆圆人知一切法有
安乐性声闻何不作佛般若未明说耳。
问今疑若依后释者以迦叶等既名定性令在法
华授菩提记何故初释云若定性者彼土得故未
来得故此义如何。
答定性未来得是不预法华会不遇佛人自谓灭度
更于馀国谓方便土也败种是通弹呵非谓便是定
性迦叶是最尊重弟子尚是定性何处更有不定性
依疏说好。
问又法华疏第二云尸弃者此翻为顶髻又外国
唤火为树提尸弃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从
德立名然经标梵王复举尸弃似两人依释论正
以尸弃为王今经举位显名恐目一人耳乃至云
初禅有梵众梵辅大梵今举主摄诸也光明者二
禅也(巳上文句文也)净名疏第二云尸弃者此云火或云
火首又言蠡髻似蠡故也望法华序恐是二禅王
所言等者三四禅也(巳上净名疏文)今疑若依法华疏者
尸弃是初禅主何故净名疏云望法华序是二禅
王此义如何。
答梵王为三界主二十五有别立一名住在初禅初
枚也然就其中义门繁多为用不用为当简用此
义如何。
答异闻补赞防毁极为藻镜况章安助释不共般若
亦授记声闻大师未出不共即圆圆人知一切法有
安乐性声闻何不作佛般若未明说耳。
问今疑若依后释者以迦叶等既名定性令在法
华授菩提记何故初释云若定性者彼土得故未
来得故此义如何。
答定性未来得是不预法华会不遇佛人自谓灭度
更于馀国谓方便土也败种是通弹呵非谓便是定
性迦叶是最尊重弟子尚是定性何处更有不定性
依疏说好。
问又法华疏第二云尸弃者此翻为顶髻又外国
唤火为树提尸弃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从
德立名然经标梵王复举尸弃似两人依释论正
以尸弃为王今经举位显名恐目一人耳乃至云
初禅有梵众梵辅大梵今举主摄诸也光明者二
禅也(巳上文句文也)净名疏第二云尸弃者此云火或云
火首又言蠡髻似蠡故也望法华序恐是二禅王
所言等者三四禅也(巳上净名疏文)今疑若依法华疏者
尸弃是初禅主何故净名疏云望法华序是二禅
王此义如何。
答梵王为三界主二十五有别立一名住在初禅初
942-3¶ 第 686b 页 X56-0686.png
禅不全摄如一刕刺史不得摄为一刕人或住诸禅
亦管欲界梵云尸弃唐翻火顶天竺自有二说一云
火谓火灾顶如头顶此初禅也一云顶谓顶盖火不
到处二禅也大师依天竺具此二说。
问疏第五云如身子六心中退大记云六心中退
者准璎珞意身子于十住中第六心退恐是尔前
见思俱断至六心时见犹未尽六心尚退今疑若
别位者初破见正入初住从二住至七住破于思
假八九十住正是侵习若圆教位者初破见假正
是初信从第二信至第七信是破思假八信至十
信断正习尽十住巳上断无明或分身成佛今言
六心见犹未尽者是何位。
答大师菩萨戒疏云身子六住退有云是六信六住
义终难成既堕邪见六住无此义只应呼信为住耳
别教七住断见六未断见堕邪义成。
问摩诃止观第一明圆顿观文云圆顿者初缘实
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
一香无非中道辅行记云自山家教门所明中道
唯有二义一离断常属前二教二者佛性属后二
教于佛性中教分权实故有即离今从即义故云
色香无非中道此色香等世人咸谓以为无情然
亦共许色香中道无情佛性惑耳惊心今且以十
义评之使于理不惑馀则例知一者约身言佛性
者应具三身不可独云有应身性若具三身法身
亦管欲界梵云尸弃唐翻火顶天竺自有二说一云
火谓火灾顶如头顶此初禅也一云顶谓顶盖火不
到处二禅也大师依天竺具此二说。
问疏第五云如身子六心中退大记云六心中退
者准璎珞意身子于十住中第六心退恐是尔前
见思俱断至六心时见犹未尽六心尚退今疑若
别位者初破见正入初住从二住至七住破于思
假八九十住正是侵习若圆教位者初破见假正
是初信从第二信至第七信是破思假八信至十
信断正习尽十住巳上断无明或分身成佛今言
六心见犹未尽者是何位。
答大师菩萨戒疏云身子六住退有云是六信六住
义终难成既堕邪见六住无此义只应呼信为住耳
别教七住断见六未断见堕邪义成。
问摩诃止观第一明圆顿观文云圆顿者初缘实
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
一香无非中道辅行记云自山家教门所明中道
唯有二义一离断常属前二教二者佛性属后二
教于佛性中教分权实故有即离今从即义故云
色香无非中道此色香等世人咸谓以为无情然
亦共许色香中道无情佛性惑耳惊心今且以十
义评之使于理不惑馀则例知一者约身言佛性
者应具三身不可独云有应身性若具三身法身
942-3¶ 第 686c 页 X56-0686.png
许遍何隔无情二者从体三身相即无暂离时既
许法身遍一切处报应未尝离于法身况法身处
二身常在故知三身遍于诸法何独法身若遍尚
具三身何独法身乃至十者随教三教云无圆说
遍有具如彼记今疑如云若三身性遍诸法者何
故在有情身有知觉义在非情中无知觉义又如
有情发修成佛无情亦应发修成觉何故不尔复
如杀害有情得罪伐无情等亦应得重故何不尔
此义如何。
答大师要决者一心三观也一念心起起无起相彻
应唯空三际寂然了不可得无见闻觉知相无眼耳
鼻舌身意相空观也一念心起有三千世间相国土
世间一千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是也五阴世间一千
染净一切色心是也众生世间一千六凡四圣假质
是也一念心起三千性相一时起也一念心灭三千
性相一时灭也念外无一毫法可得法外无一毫念
可得也此心性圆明一而能多小而能大染而能净
因而能果有而能无故一一色一一香一一念介尔
有心即具三千也一处见多多处见一一念即多劫
多劫即一念重重互现喻天帝珠网此假观也一念
心起起而无起三际寂然无起而起起三千性相非
空非假双照空假此中观也说即有三名字照时不
作三一解只念念见自心性任运非三非一亦不用
破除身心亦不要安立境观念想断处一切时中任
许法身遍一切处报应未尝离于法身况法身处
二身常在故知三身遍于诸法何独法身若遍尚
具三身何独法身乃至十者随教三教云无圆说
遍有具如彼记今疑如云若三身性遍诸法者何
故在有情身有知觉义在非情中无知觉义又如
有情发修成佛无情亦应发修成觉何故不尔复
如杀害有情得罪伐无情等亦应得重故何不尔
此义如何。
答大师要决者一心三观也一念心起起无起相彻
应唯空三际寂然了不可得无见闻觉知相无眼耳
鼻舌身意相空观也一念心起有三千世间相国土
世间一千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是也五阴世间一千
染净一切色心是也众生世间一千六凡四圣假质
是也一念心起三千性相一时起也一念心灭三千
性相一时灭也念外无一毫法可得法外无一毫念
可得也此心性圆明一而能多小而能大染而能净
因而能果有而能无故一一色一一香一一念介尔
有心即具三千也一处见多多处见一一念即多劫
多劫即一念重重互现喻天帝珠网此假观也一念
心起起而无起三际寂然无起而起起三千性相非
空非假双照空假此中观也说即有三名字照时不
作三一解只念念见自心性任运非三非一亦不用
破除身心亦不要安立境观念想断处一切时中任
942-3¶ 第 687a 页 X56-0687.png
运心常三观也人无圆机自谓我是凡秽我多烦恼
我智慧劣布我是生死人乃翳眼见空华空中实无
华也圆人观明触事全同古佛非分同也何以故法
性圆理三德三身只是一念不可分故此圆理亦无
次位为人未能任运常观观有断续我性未破破而
未尽故分六即四十□位点空接引令自强不息或
谓凡人但有佛法身性未有报化德用此乃别教中
解非圆意也圆观惑业苦三本自无性全是三德三
德本无住处住惑业苦中三身三道悉是假名毕竟
空中了不可得无恶可舍无道可證才见有一毫理
可依泊者便是妄境牵生心三观不明也学人嫌恶
贪嗔痴作意断除殊不知此嫌恶心自是惑也若才
觉起即照此起处自无性不可取舍三观明也若别
作对治别作真如实相解别作佛菩萨想别运身心
遍法界想此并非圆意前三教用心人也圆人即念
无念耳若谓能觉所识别者是心苗非心性心性者
三观中所明是也三观明时不见有情无情佛与众
生若罪若福在我观内在我观外在我观中皆不可
也。
问又云阴入皆如无苦可舍无明尘劳即是菩提
无集可断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
灭可證今疑言苦集即灭道者为灭苦集名灭道
耶若尔者何为即是又三乘权教亦灭苦集以为
灭道与此何异又若不灭苦集二谛为灭道者迷
我智慧劣布我是生死人乃翳眼见空华空中实无
华也圆人观明触事全同古佛非分同也何以故法
性圆理三德三身只是一念不可分故此圆理亦无
次位为人未能任运常观观有断续我性未破破而
未尽故分六即四十□位点空接引令自强不息或
谓凡人但有佛法身性未有报化德用此乃别教中
解非圆意也圆观惑业苦三本自无性全是三德三
德本无住处住惑业苦中三身三道悉是假名毕竟
空中了不可得无恶可舍无道可證才见有一毫理
可依泊者便是妄境牵生心三观不明也学人嫌恶
贪嗔痴作意断除殊不知此嫌恶心自是惑也若才
觉起即照此起处自无性不可取舍三观明也若别
作对治别作真如实相解别作佛菩萨想别运身心
遍法界想此并非圆意前三教用心人也圆人即念
无念耳若谓能觉所识别者是心苗非心性心性者
三观中所明是也三观明时不见有情无情佛与众
生若罪若福在我观内在我观外在我观中皆不可
也。
问又云阴入皆如无苦可舍无明尘劳即是菩提
无集可断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
灭可證今疑言苦集即灭道者为灭苦集名灭道
耶若尔者何为即是又三乘权教亦灭苦集以为
灭道与此何异又若不灭苦集二谛为灭道者迷
942-3¶ 第 687b 页 X56-0687.png
解混乱何为四谛此义如何又捡起信论云如大
海水因风波动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
动若依此文风即非水何为无明即是菩提此义
如何。
答金口诚言谁敢不信须知我今一念圆解现时彻
三际包十方染净罪福悉在念中念无住处全在染
净处念即中理更何染净而不中乎罪福若在念外
念未中也若在念中有何混乱念中不见有苦集故
言断苦集本无复言不断圆人不断而断也。
问又约六即显是文云若无信高推圣境非巳智
分若无智起增上慢谓巳均佛初后俱非为此事
故须知六即谓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真
即究竟即(巳上文也)今疑藏等三教明所历位各有诚
文今此六即义致圆满未有经论分明诚文何等
圣教的出其名请示诚文。
答如大师引释论五菩提證即义岂非證文华严圆
闻圆信圆行圆位圆庄严圆建立既言圆圆乃即之
异名若别有经大师应指今既义立学者何疑。
问辅行决第二引占察经云观有二种一者唯识
谓一切唯心二者实观谓观真如唯识历事真如
观理文今观于十界四运义当占察一切唯心(云
云)今准此等文唯识唯心其趣全同更无差别然
今案大唐天台山道邃和上决云唯识与唯心其
义不同唯识者未泯境故唯心心境不二故唯识
海水因风波动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
动若依此文风即非水何为无明即是菩提此义
如何。
答金口诚言谁敢不信须知我今一念圆解现时彻
三际包十方染净罪福悉在念中念无住处全在染
净处念即中理更何染净而不中乎罪福若在念外
念未中也若在念中有何混乱念中不见有苦集故
言断苦集本无复言不断圆人不断而断也。
问又约六即显是文云若无信高推圣境非巳智
分若无智起增上慢谓巳均佛初后俱非为此事
故须知六即谓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真
即究竟即(巳上文也)今疑藏等三教明所历位各有诚
文今此六即义致圆满未有经论分明诚文何等
圣教的出其名请示诚文。
答如大师引释论五菩提證即义岂非證文华严圆
闻圆信圆行圆位圆庄严圆建立既言圆圆乃即之
异名若别有经大师应指今既义立学者何疑。
问辅行决第二引占察经云观有二种一者唯识
谓一切唯心二者实观谓观真如唯识历事真如
观理文今观于十界四运义当占察一切唯心(云
云)今准此等文唯识唯心其趣全同更无差别然
今案大唐天台山道邃和上决云唯识与唯心其
义不同唯识者未泯境故唯心心境不二故唯识
942-3¶ 第 687c 页 X56-0687.png
者亦狭亦浅所以者何存境故唯心者亦广亦深
何以故不存境故今疑若准此决唯识唯心其义
全异二师所立其趣如何。
答心意识三体性是同名相有异若言积集名心思
量名意了别为识此对六七八识得名也若言一切
唯心造心生则种种法生此意识总名心也若言识
性平等识别巳来此心意总名识也若言非意所图
思量不及此心识并名意也若言稽首唯识性即佛
性佛性是常心是无常此识深心浅也若言心性即
法性法性即真如八识波浪此心深识浅也此心意
识性并真如理相并分别事相识浅心深此四悉随
宜为说无妨。
问法华三昧身开遮中分别十门至其第十證相
之门约上中下各出三品三三九今疑然修證相
必当须依佛菩萨说未知此等九种證相出何经
论请示诚文。
答大师亲證岂得不信上上品即初住岂无经文下
下品诸经或云闻异香精神爽利岂非诚言。
问果报章云第三为明菩萨清净大果报故说是
止观者若行违中道即有二边果报若行顺中道
即有胜妙果报记云言果报者在实报土若言实
报无障碍土必出方便有馀之外今疑圆顿中道
正观本破无明期寂光土何故实报以为其期彼
实报土顺道法爱为因无明为缘生彼土故应非
何以故不存境故今疑若准此决唯识唯心其义
全异二师所立其趣如何。
答心意识三体性是同名相有异若言积集名心思
量名意了别为识此对六七八识得名也若言一切
唯心造心生则种种法生此意识总名心也若言识
性平等识别巳来此心意总名识也若言非意所图
思量不及此心识并名意也若言稽首唯识性即佛
性佛性是常心是无常此识深心浅也若言心性即
法性法性即真如八识波浪此心深识浅也此心意
识性并真如理相并分别事相识浅心深此四悉随
宜为说无妨。
问法华三昧身开遮中分别十门至其第十證相
之门约上中下各出三品三三九今疑然修證相
必当须依佛菩萨说未知此等九种證相出何经
论请示诚文。
答大师亲證岂得不信上上品即初住岂无经文下
下品诸经或云闻异香精神爽利岂非诚言。
问果报章云第三为明菩萨清净大果报故说是
止观者若行违中道即有二边果报若行顺中道
即有胜妙果报记云言果报者在实报土若言实
报无障碍土必出方便有馀之外今疑圆顿中道
正观本破无明期寂光土何故实报以为其期彼
实报土顺道法爱为因无明为缘生彼土故应非
942-3¶ 第 688a 页 X56-0688.png
中观所期果故。
答四教对四土教道说也差證法身时一切法界中
事为实报土事事无碍也约理名寂光也寂光对法
身实报对报身报身称法界身土可分乎约智名报
身约境名实报土约理名法身法身寂而常照名常
寂光土照只照三界处四身四土岂在东西无明为
缘生方便土非实报实报用三观为缘耳。
问体相章云明字义纵横不纵横小乘有三师大
乘亦三师其所立义具如止观今疑文中虽出大
小六师所立未审其人何等经论出此立义请示
所据及以其人。
答诸师纵横既言诸师固不专一经一论作此解者
今人极多将此勘人看谁免过。
问又云一而三故不横即三而一故不纵不三而
三故不一不一而一故不异此约字用释也真伊
字义为若此辅行记云下约字义释者只是三点
同是一伊显是一伊而有三点是故伊字非纵非
横不同旧义故曰真伊今寻文意不纵不横只是
点字𤘆牙相即只得其名若尔横川走火亦复点
字相应即得名为不纵不横何用新伊此义如何
又涅槃经哀叹品云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伊
字三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如摩醯首罗面
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亦不成伊我亦如是
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法身亦非涅槃摩诃般
答四教对四土教道说也差證法身时一切法界中
事为实报土事事无碍也约理名寂光也寂光对法
身实报对报身报身称法界身土可分乎约智名报
身约境名实报土约理名法身法身寂而常照名常
寂光土照只照三界处四身四土岂在东西无明为
缘生方便土非实报实报用三观为缘耳。
问体相章云明字义纵横不纵横小乘有三师大
乘亦三师其所立义具如止观今疑文中虽出大
小六师所立未审其人何等经论出此立义请示
所据及以其人。
答诸师纵横既言诸师固不专一经一论作此解者
今人极多将此勘人看谁免过。
问又云一而三故不横即三而一故不纵不三而
三故不一不一而一故不异此约字用释也真伊
字义为若此辅行记云下约字义释者只是三点
同是一伊显是一伊而有三点是故伊字非纵非
横不同旧义故曰真伊今寻文意不纵不横只是
点字𤘆牙相即只得其名若尔横川走火亦复点
字相应即得名为不纵不横何用新伊此义如何
又涅槃经哀叹品云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伊
字三点若并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如摩醯首罗面
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亦不成伊我亦如是
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法身亦非涅槃摩诃般
942-3¶ 第 688b 页 X56-0688.png
若亦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
三法为众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今寻经意只
约三点明不并等非点与字𤘆牙得为不纵横等
何故今释与经意异此义如何。
答今出梵字样∵此梵书伊也川此横川也灬此走
火也氵此沥水也横川走火沥水岂同∵也∵此并
合也∵此点𤘆牙也字喻既明三德可想。
问方便章明乘戒四句文云二戒缓乘急者是人
德薄垢重烦恼所使是诸事戒皆为罗刹毁食专
守理戒观行相续如上觉意六蔽中用心乃至云
破事戒故受三恶身持理观故见佛得道今案持
相文云前来诸戒律仪防止故名不具足中道之
戒无戒不备故名具足又云理观观心论持戒者
具能持得上十戒也若准此文乘急之人无戒不
备何故名为戒缓亦名为破事戒故受三恶身。
答急有圆分分者对自身事戒全无且有解心故名
为急若对俱急人此乘犹缓未荣修故解成种子未
免三途若圆急人即成妙觉况有堕落应知缓急有
千万品不局四句。
问安心章云无明痴惑本是法性以痴迷故法性
变作无明起诸颠倒善不善等如寒来结水变作
冰坚今疑痴迷与无明此二有何殊而云痴迷故
法性作无明又元初痴为从法性起为法性外起
苦法性起者法喻既不合若云外起者无明痴迷
三法为众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今寻经意只
约三点明不并等非点与字𤘆牙得为不纵横等
何故今释与经意异此义如何。
答今出梵字样∵此梵书伊也川此横川也灬此走
火也氵此沥水也横川走火沥水岂同∵也∵此并
合也∵此点𤘆牙也字喻既明三德可想。
问方便章明乘戒四句文云二戒缓乘急者是人
德薄垢重烦恼所使是诸事戒皆为罗刹毁食专
守理戒观行相续如上觉意六蔽中用心乃至云
破事戒故受三恶身持理观故见佛得道今案持
相文云前来诸戒律仪防止故名不具足中道之
戒无戒不备故名具足又云理观观心论持戒者
具能持得上十戒也若准此文乘急之人无戒不
备何故名为戒缓亦名为破事戒故受三恶身。
答急有圆分分者对自身事戒全无且有解心故名
为急若对俱急人此乘犹缓未荣修故解成种子未
免三途若圆急人即成妙觉况有堕落应知缓急有
千万品不局四句。
问安心章云无明痴惑本是法性以痴迷故法性
变作无明起诸颠倒善不善等如寒来结水变作
冰坚今疑痴迷与无明此二有何殊而云痴迷故
法性作无明又元初痴为从法性起为法性外起
苦法性起者法喻既不合若云外起者无明痴迷
942-3¶ 第 688c 页 X56-0688.png
法本非法性也又元初法性由何等因缘而起痴
迷也此义如何。
答涅槃云无明与明愚人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
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十界中九界愚人也佛界智者
也佛界不偏果佛圆人开佛眼者也圆眼所见无明
本无是法性也九界未有佛眼所见法性悉是无明
也亦何定一亦何定异观行人佛眼同古佛见也。
问次位末引文云能为他人种种解说清净持戒
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嗔志念坚固常贵坐禅
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当知是
人巳趣道场近三菩提若尔五品之位在十信前
若依普贤观即以五品为十信五心伹佛意难知
赴机异说借此开解何劳苦诤今疑所引经文甚
不分明如何今判五品在十信前又普贤观何等
文中以五品位为十信五心此义如何。
答五品出自天台经论无的名大师既住其位附法
华普贤出此名目文不分明实如来难欲存别圆出
入说耳五品对四教藏对五停心通对乾慧性地别
对十信十信有两文出一云七信断见八去断思一
云十信伏惑十住断见思圆人初信断见五品是假
名伏位故是信前也若五品即五信或十信即一品
分二信可约别教也。
问又破遍文云就文字论乃当如此意则不然见
思即是无明无明即是法性见思破即是无明破
迷也此义如何。
答涅槃云无明与明愚人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
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十界中九界愚人也佛界智者
也佛界不偏果佛圆人开佛眼者也圆眼所见无明
本无是法性也九界未有佛眼所见法性悉是无明
也亦何定一亦何定异观行人佛眼同古佛见也。
问次位末引文云能为他人种种解说清净持戒
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嗔志念坚固常贵坐禅
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当知是
人巳趣道场近三菩提若尔五品之位在十信前
若依普贤观即以五品为十信五心伹佛意难知
赴机异说借此开解何劳苦诤今疑所引经文甚
不分明如何今判五品在十信前又普贤观何等
文中以五品位为十信五心此义如何。
答五品出自天台经论无的名大师既住其位附法
华普贤出此名目文不分明实如来难欲存别圆出
入说耳五品对四教藏对五停心通对乾慧性地别
对十信十信有两文出一云七信断见八去断思一
云十信伏惑十住断见思圆人初信断见五品是假
名伏位故是信前也若五品即五信或十信即一品
分二信可约别教也。
问又破遍文云就文字论乃当如此意则不然见
思即是无明无明即是法性见思破即是无明破
942-3¶ 第 689a 页 X56-0689.png
无明破即是见法性入实相空方名破法遍也记
云若从文说见思障真无明障中若从意说见思
之外无别无明无明体性既即法性当知见思亦
即法性若见见思无明法性是约名等五即论遍
若取见性应至五即论破何须必至分證究竟名
遍(巳上文也)今问若见思惑即无明者何故文云初信
断见二信巳去断思惟惑八九十信断界内外尘
沙惑也十住巳去断无明惑又见思等即无明者
初信位应见中道何故待至初住方得见耶又辅
行记释意不明其趣如何。
答圆人无心断惑伹作一真法界观粗惑先去真谛
先立名为十信无明后断中道方立受十住名元只
一心谁云去取烦恼尚菩提偏真岂非耶。
问又释修中位文云始自初品终至初住一生可
修一生可證不待位登七地尔乃修习何暇欢喜
始入双流今疑若始自初品终至初住位一生修
證者谁为其人耶若龙女者龙女是应前世种修
是非一生修證之例何者此是戒缓乘急人故若
无其例此义何成又起信论云是菩萨或示超地
速成正觉以为怯弱众生故或说我于无量阿僧
祇劫当成佛道以为懈怠众生故能示如是无数
方便不可思议而实菩萨种性果等发心则等所
證亦等无有超过之法以一切菩萨皆经三阿僧
祇劫故但随众生世界不同所见所闻根欲性异
云若从文说见思障真无明障中若从意说见思
之外无别无明无明体性既即法性当知见思亦
即法性若见见思无明法性是约名等五即论遍
若取见性应至五即论破何须必至分證究竟名
遍(巳上文也)今问若见思惑即无明者何故文云初信
断见二信巳去断思惟惑八九十信断界内外尘
沙惑也十住巳去断无明惑又见思等即无明者
初信位应见中道何故待至初住方得见耶又辅
行记释意不明其趣如何。
答圆人无心断惑伹作一真法界观粗惑先去真谛
先立名为十信无明后断中道方立受十住名元只
一心谁云去取烦恼尚菩提偏真岂非耶。
问又释修中位文云始自初品终至初住一生可
修一生可證不待位登七地尔乃修习何暇欢喜
始入双流今疑若始自初品终至初住位一生修
證者谁为其人耶若龙女者龙女是应前世种修
是非一生修證之例何者此是戒缓乘急人故若
无其例此义何成又起信论云是菩萨或示超地
速成正觉以为怯弱众生故或说我于无量阿僧
祇劫当成佛道以为懈怠众生故能示如是无数
方便不可思议而实菩萨种性果等发心则等所
證亦等无有超过之法以一切菩萨皆经三阿僧
祇劫故但随众生世界不同所见所闻根欲性异
942-3¶ 第 689b 页 X56-0689.png
故示所行有差别(巳上文也)若尔速成是方便说何故
文云一生可修一生可證。
答决定三阿僧祇决定一生得皆对机破病言耳华
严九世十世在一念中亦何长短远近杜顺是文殊
化身云一念照入于多劫一一念劫收一切时处帝
网现重重一切智通无碍碍华严相海品云地狱天
子闻天鼓音悉登十地何曾要待三祇若不信者纵
过三祇亦恐未證一性往望谁权谁实上人能问那
知不近佛来且据今身言一生耳。
问气治文云用气治者谓吹呼𡁱呵嘘𡀗皆于唇
吻吐纳转侧牙舌徐详运心带想作气今疑此等
六气一一作气其如何等又云口吹去冷鼻徐内
温口𡁱去痛除风鼻内和安嘘去满胀鼻内安销
𡀗去劳乏鼻内和补(巳上文也)言内温和安安销和补
者各各作气其如何也又云息有四伴有声曰风
守之则散结滞曰气守之则结出入不尽曰喘守
之则劳不声不滞出入俱尽曰息守之则定(巳上文也)
今疑守之则散则结则劳则定者其相如何又出
入不尽出入俱尽者其相如何又云次别运十二
息者谓上下焦满增长灭坏冷煖冲持和补此十
二息带假想心所以者何若初念入胎即有报息
随母气息儿渐长大风路滑成儿息出入不复随
母生在异处各各有息名报息依息者依心而起
如嗔欲时气息隆盛此名依息前六气就报息带
文云一生可修一生可證。
答决定三阿僧祇决定一生得皆对机破病言耳华
严九世十世在一念中亦何长短远近杜顺是文殊
化身云一念照入于多劫一一念劫收一切时处帝
网现重重一切智通无碍碍华严相海品云地狱天
子闻天鼓音悉登十地何曾要待三祇若不信者纵
过三祇亦恐未證一性往望谁权谁实上人能问那
知不近佛来且据今身言一生耳。
问气治文云用气治者谓吹呼𡁱呵嘘𡀗皆于唇
吻吐纳转侧牙舌徐详运心带想作气今疑此等
六气一一作气其如何等又云口吹去冷鼻徐内
温口𡁱去痛除风鼻内和安嘘去满胀鼻内安销
𡀗去劳乏鼻内和补(巳上文也)言内温和安安销和补
者各各作气其如何也又云息有四伴有声曰风
守之则散结滞曰气守之则结出入不尽曰喘守
之则劳不声不滞出入俱尽曰息守之则定(巳上文也)
今疑守之则散则结则劳则定者其相如何又出
入不尽出入俱尽者其相如何又云次别运十二
息者谓上下焦满增长灭坏冷煖冲持和补此十
二息带假想心所以者何若初念入胎即有报息
随母气息儿渐长大风路滑成儿息出入不复随
母生在异处各各有息名报息依息者依心而起
如嗔欲时气息隆盛此名依息前六气就报息带
942-3¶ 第 689c 页 X56-0689.png
想今十二息就依息带想故不同前也(巳上文也)今问
何谓上息乃至补息耶又前六气就报息带想今
十二息就依息带想者带何想耶。
答呵等六字伹依唐唤牙舌自相当彼国字同唤别
故未悟耳依报息任运父母生身息也想息运想作
也冷想煖补热想冷补但学者多用者少大师十法
观具如止观损益文处说并口决一卷附往当自审
详。
承和十年五月七日从内里赐左小将藤原良相
大夫副状送 山家
何谓上息乃至补息耶又前六气就报息带想今
十二息就依息带想者带何想耶。
答呵等六字伹依唐唤牙舌自相当彼国字同唤别
故未悟耳依报息任运父母生身息也想息运想作
也冷想煖补热想冷补但学者多用者少大师十法
观具如止观损益文处说并口决一卷附往当自审
详。
承和十年五月七日从内里赐左小将藤原良相
大夫副状送 山家
942-3¶ 第 690a 页 X56-0690.png